一个电影好像是美国的,讲的是一些人被分配在不同区域,每个区域不停的变化,大腿里面好像长了个坨有闪电什么的

求一个动作电影讲一个特种兵救他的侄女。。。 好像是什么未知区域。。。 在火车上的_百度知道
求一个动作电影讲一个特种兵救他的侄女。。。 好像是什么未知区域。。。 在火车上的
~~第一部是在船上的!~~~是美国的片子动作电影。!~~~~《电影名
未知区域》好像是这个。这是讲一个特种兵,第二部是在火车上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昨晚看的,很好看
。。。。。。大哥,看清题目没?!~~
《圣徒》其实是他女儿。里面有maggie Q
看清题目!~不是女儿,是侄女!~男猪脚给了一个勋章给那个女的!~~唉。。。
万分万分感激!!!!!!!!!!! 相干内容
找一部电影,开首是父子两人乘坐私家飞机转去纽约,可是碰到了风暴,只... 5
未几前看了一个电影 但名字我忘了 开头是一个中年的过气歌手录歌 歌的内... 2
一部韩国电影名字忘了 只记得开头是女主人公在跟男主人公在一个小酒馆饮酒 4
一个美国电影,开头是一个牙医用电动牙刷,名字忘了!
请问电影《混混天团》里范逸臣唱的那首歌开头是(忘了吧,就忘了吧)的... 2参加的运动: 临时没有加入的活动 发问者对谜底的评估:楼主说对了,当然著名了,很好看哦! ◎译 名 深刻敌后 ◎片 名 Behind Enemy Lines ◎年 代 2001年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战争 ◎片 长 106m ◎导 演 约翰·摩尔 John Moore ◎主 演 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 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加布里埃尔·马赫特 Gabriel Macht 年夜卫·基恩 David Keith 奥莱克·克鲁帕 Olek Krupa 【简介】 这是一部典范的美国式的战役片,年青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克里斯和错误迈克驾机飞越波斯尼亚上空,按通例进行空中摄影时,他们的飞机忽然被不明身份的武装力气击落,正在克里斯发出呼救旌旗灯号时,迈克被杀戮了。克里斯在生疏的地盘上流亡,尽力向救命地凑近。路上,他无意中发明了大片的坟场。他认识到自己本人和迈克在飞机上必定无意中拍到了什么机密,这也是他们被击落、迈克被谋杀的真正起因..... 影片花絮: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推出了一部戴维斯娱乐公司(Davis Entertainment Company)制作的影片----《敌后行动》(“Behind Enemy Lines”)。这部影片由欧文-威尔逊(Owen Wilson)、吉恩-哈克曼(Gene Hackman)担纲主演,乔昆-德-阿梅达(Joaquim De Almeida),戴维-基思(David Keith)和奥莱克-克鲁帕(Olek Krupa)也分辨在这部影片中扮演角色。影片的导演是约翰-摩尔(John Moore),由戴维-韦罗兹(David Veloz)和扎克-佩恩(Zak Penn)改编自詹姆斯-托马斯(James Thomas)和约翰-托马斯(John Thomas)的故事。 《敌后行为》的制片约翰-戴维斯(John Davis)此次在戴维斯文娱公司中向自我及制造小构成员发出了挑衅,胜利地推出了这部战争影片,这不只仅是一部纯真的动作和炊火殊效影片。他的目的是拍摄出一种全新作风的战斗影片,将动作、艺术后果、构造编排,以及最主要的感情融会到这部影片中。戴维斯指出,&本片中的动作局面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影片中最多的。然而我认为影片中除了动作以外,还有更多的寄意。咱们想把这种风格带进二十一世纪,处置好当前战争的庞杂局势和如何影响为国度效率的男男女女们。& 在这部影片中,伯内特(Burnett)就在为这些事所忧?。波斯尼亚的政局相称缓和(这部影片并不是设定在一个特定的详细时光段里,而是影片制作者们所称的“后天”),而伯内特却不领遭到作战义务,他深感百无聊勤,筹备退出这场战争。履行制片威克-戈弗雷(Wyck Godfrey)说:&这小我物曾经损失了做出断定的信念,也落空了任务感。” 伯内特的立场使他堕入了一场与一个老资历的军官阿德米瑞尔-赖格阿特(Admiral Reigart)之间的抵触,这位军官认为伯内特这个小子基本就不晓得什么叫为故国办事。导演约翰-摩尔说:“赖格阿特是一个结实、呆板的家伙,他信仰他本人的原则,他以为伯内特是个君子,而伯内特也认为赖格阿特是个陈腐陈腐思维的代表”。威克-戈弗雷弥补说:“赖格阿特毕生行伍,而他当初却面临着一个再也不想把终生都交给部队的人。” 有趣的是,在这部影片最初的脚本中,并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故事的第一稿侧重描写了二个飞翔员在仇敌前方被打下来后的救助阅历。另一剧作者扎克-佩恩有了个设法,把影片分红多少个同时停止的故事件节,使它既讲述了很多如何制订的救援打算,同时又是一个保存传奇。在增添的局部里,佩恩更多地描述了汤姆-克兰西-伊什(Tom Clancy-ish)参加的区域之间分歧处事程序的政治关系性。 这些服务法式领导着北约(NATO)政府(以水兵大将皮盖为代表,乔昆-德-阿梅达饰)禁止着赖格阿特的救济打算,担忧损坏懦弱的战争。 佩恩还从新设计了克里斯-伯内特(Chris Bur网络t)这个角色,把他酿成一个普通的领航员,而不是一个战役机飞行员。佩恩说:“这使得角色离开了传统的好莱坞英雄形式。《敌后举动》事实上不是对于开喷气式飞机的好汉们的,而伯内特是置身于难以相信的情况中的一个一般的人。” 在挑拣“伯内特”的演员时,戴维斯就想“发明一个战斗豪杰,并使他一鸣惊人”。欧文-威尔逊是个有名的荒谬笑剧角色演员,曾在影片《拜会岳父岳母》(“Meet the Parents”)、《瓶装火箭》(“Bottle Rocket”)和《罗亚尔家族》(“The Royal Tenenbaums”)中饰演脚色,并是后二部影片的独特编剧。他在本片中饰演一个战斗英雄的角色切实是有点出乎意料。但依据戴维斯的主意,筛选威尔逊出演“伯内特”是个完善的抉择。 随意给一个下载地址吧: 实在这部电影处处都找的到的,呵呵... 分享给你的友人吧: i贴吧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豆瓣 MSN 对我有辅助 1 回答时间: 08:41 | 我来评论 向TA乞助
答复者: 无聊须生 | 十三级 名人 最佳答案 善于范畴: 电影
其他类似问题
特种兵的相关知识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云图》讲的是什么?
按投票排序
114 个回答
前面知友概括很好了,我的答案具体一点这部电影里面有两段被不断呼应的台词:Natural Order——规律,被赋之以天命的NaturalOrder,压迫、残害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其中最蛊惑人心的一项,就是”弱肉强食“;而彗星的胎记,正是附着在了在每一个世代里,传承了摆脱枷锁、对抗压迫、继承着保护弱者精神的骑士身上。谁在给予人压迫呢?是人本身——是人的贪婪 与恐惧。电影开始时扎克里说,”那是我头一次和老乔吉碰面“ 然后出现了”彗星使者“律师 亚当.尤因与医生亨利在海边相遇——所谓老乔吉,正是人性邪恶的化身,与我们如影随形。正是人的贪婪,让黑人变成劣等的人种,让犹太人成为劣等民族,让女人的地位不得不比男人更低(这几种压迫都在电影里面被提到了);因为人类对自己同族的压迫,显而易见的真相、常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掩盖——而每一个故事里的主角,带着彗星胎记的人,既是揭开真相的勇者,也是打破“规律”的传人——我不会用“打破禁忌”这个词汇描述他们的行为,这样说太正面、太光明了;今天我们会说,“在过去此乃禁忌“,是因为我们知道,解放黑人是大洋彼岸一场伟大的历史运动,同性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应该予以尊重,女人并不比男人更愚蠢两性应该拥有相同的地位(这一点至今依然有很多人质疑);但是在过去,这些判断的反面,皆是规律,是被大多数人遵守和相信的规律。这些规律,你可以选择得过且过地相信着。但总是有另外一些人,他们觉得自己面对的世界有不和谐的音符;那些善良人沉痛的思索,像挥之不去的杂音,怎么也走不成柔和的乐曲,叫人心神不宁——这会是一个人艰难的一步,历史的一小步,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打破陈规,那么这样艰巨的任务,又落到了谁的身上呢?这就牵涉到另外一段被反复提到的台词——答案是 我们每一个人。我认为《云图》之中的前世今生这个概念,不应该用东方的六道轮回来简单粗暴地套用理解;它更可能是一个比较西方的、哲学化的概念——是个体的生命历程,喜怒哀乐,在每一个世代里不断地被重复,而不是所谓的”下辈子“;——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做的每一次善举,每一条恶行,不仅仅具有现世、在自己身上的意义;或好或坏,它在未来也不断地被重复着难道你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吗——”天哪!为什么那个失魂落魄的人要经受这样的痛苦遭遇呢?
或许只是他太软弱!他不努力!因为‘大多数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没必要谈及天赋!’“所以我们并没有施以援手;所以,我们没有自我拯救。当我们的双眼只是看着别人的遭遇时,我们想”事情或许本该如此的“;然而这一切真正发生在你身上时,你的灵魂在呐喊不公。而若是我们有所作为,下一个”我“,或许就免于劫难。谁说奥巴马和马丁路德金身上不可能有同样的彗星印记?以上.
曾经参与过一部分宣传,熬夜和同事做了一张图片,希望有助于你的理解。
没看过原著,第一次也看不大懂~肤色是界限肤色是界限基情是界限基情是界限真相是界限真相是界限自由是界限自由是界限人种是界限人种是界限时空是界限时空是界限直到后段看到一段旁白(2:00:30),有些许豁然开朗:“噪声和声音之间的界限是常规,所有的界限都是常规,等待着被超越。一个人可以超越任何常规,只要这个人能首先想到要这么做。”---编《云图六重奏》那帅小伙儿
其實,這是早在年初就該被記錄下的文字。誰知一拖拖了將近一年。沒有閱讀過《雲圖》的原著,去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似乎是因為一種冥冥中的指引。在觀影之前倒也聽說過一些消息,似乎大眾對這部片子褒貶不一,還說很難看懂……所以在買完電影票后我自己還有那麼一絲忐忑,不知道自己到底“能不能看懂”。《雲圖》是一個人去看的。在2月1日的早上十點整。那天整個大廳似乎只有三五個人,我坐在正數第四排最中央,話說這電影票還留著呢。很多人記錄影片或者寫影評有不同的方式方法,我自己并沒有想把这篇文字当做
“影評”来写的想法,只是希望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分享出來。如果言語不暢或者梳理有待斟酌的,希望見諒。關於影片的特效、音樂或者是幕後、趣聞……我都不甚了了,也不會去談,只是梳理一下這部影片通過人物關係而繪畫出的骨骼經絡。衆所周知這是關於輪迴的電影,但是某種程度上我個人認為她或許揭示了某些生命的真理。也有可能影片裡面所有段落都是出自“虛構中的虛構”,因為每個時期的每個角色,在本片里都有相應的小說或者筆記來追溯。儘管如此我仍然願意將這部電影的一切視作真實。影片大體分為六個時期,1849年以Jim Stugess為主的奴隸制時期,以下簡稱“奴隸時期“;1936年以Ben Wishaw為主的作曲家時期,以下稱為“作曲時期“;1973年以Halle Berry為主的石油公司、核能研究的記者時期,以下稱為“記者時期”;2012年時由Jim Broadbent(大鼻子老頭)為主的無良作者和“飛越老人院”的“老人院時期”;2144年以裴鬥娜為主的“星美451時期”;和最後,在電影原文中被稱作“BIG ISLE, 106 WINTERS AFTER THE FALL” 的”未知世界“。“星美451“在”啟示“裡面說過——“我們的生命不是我們自己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和他人緊緊相連。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這也是整個電影最終想傳達給大家的。下面文字的節奏可能會比較跳躍比較快。本想按照單獨演員的各個人物歷程或者各個時期的人物關係來寫,但後來發現達不到效果……姑且就想到哪裡說哪裡了。最開始奴隸時期,是以Jim
Sturgess為主導,是一個善良的律師,救下了大衛吉斯飾演的黑奴。兩人在這期間相互救了對方很多次,也許是因為所謂的因果報應都已經完成,所以這之後的輪迴中Jim並沒有和大衛所飾演的角色有什麽更多的交集。而在本章節,Jim與其他數位演員都有比較深刻的羈絆,在之後的劇情也都有體現。比如他的愛人是裴鬥娜,兩個人都是善良且極其反對奴隸制度的人,因此在後面星美時期兩人再一次相遇、再一次相愛、再一次爲了理想和推翻類似奴隸制度的人造人規則而去戰鬥。而在星美之前,在“記者時期”,有一張照片可以證實Jim和裴鬥娜再一次成為夫妻,他們似乎是作為朱珠飾演的Megan的父母存在的。這似乎在驗證一句話:相逢的人會再相逢。在奴隸時期,Jim作為Hugo Weaving的女婿很徹底地忤逆了Hugo,而在之後老人院時期,Jim作為一個熱血的蘇格蘭青年也狠狠地教訓了身為暴力看護的Hugo;二人最後的交集應該是在未知世界裡面,在這裡Jim成為周迅的丈夫,這或許是因為裴鬥娜飾演的星美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沒有繼續輪迴,而在星美時期時周迅本應成為“星美”,卻在最後失敗,因此Jim有部份責任去進行補償。不過這個時期Jim死亡的因果稍微有一些複雜,除了Hugo在未知世界裡面老喬治不讓Tom Hanks出來幫助Jim的原因之外,還有一些潛在因素,比如在奴隸時期,Tom Hanks一心想要害死Jim,而最后卻被Jim用一箱金子砸死自己;而且在星美時期,是Jim找到了Hugh Grant的屍體。這些綜合因素讓Tom Hanks間接殺死了Jim,類似於一報還一報,而其中親手手刃Jim的是Hugh,間接因素是Hugo。或許這些東西很複雜,但其實只要稍稍想想就能瞬間明瞭。之後是Ben Wishaw主導的作曲時期——也是偉大的雲圖六重奏誕生的時候。在這裡,Ben與James D’Arcy相戀,後者的生命持續到“記者時期”。而Ben也與Halle Berry在這兩個時間點都有相應的交集,比如在作曲時期Halle是Jim Broadbent的妻子,與Ben有過肌膚之親,並且最開始Ben彈奏樂章的時候稱讚“It’s beautiful!”;在之後記者時期Ben成爲了黑膠唱片店的主人——仍然是和音樂相關的工作——在播放雲圖六重奏時迎來了同樣尋找此唱片的Halle,兩人一見如故。Ben說一開始放起這音樂就無法停止,而Halle也再次用同樣的感歎稱讚這音樂——“It’s beautiful”。當初看到這裡時候,不無感動。在這裡要提一下Halle Berry,在1936年的作曲時期和1973年的記者時期,期間只相隔了37年,而1973年到2012年的老人院時期也只相隔了39年,因此Halle Berry在這兩個時間段的“轉世”速度算是很快的,平均每一世持續的生命時間似乎也不是很長,有一種“那邊剛死,這邊就立刻轉世了”的感覺。
Ben Wishaw在作曲時期還和另一位有過密切的交集便是Jim Broadbent大鼻子先生。這兩位真是註定的糾葛,雖然只有這一世和之後的“老人院”一世。在老人院一世Ben和大鼻子先生有過一段感情,這讓Ben的“丈夫”Hugh Grant先生非常不爽,也是他把大鼻子先生丟進老人院的重要原因之一。而Ben和Hugh的交集在之前並沒有什麽交代,或許在奴隸時期有某些交集,那時候Ben似乎是個傳教士或者什麽知識份子,應該和身為牧師的Hugh有所交集。除此以外,Ben之後並沒有飾演什麽與其他人有密切關係的角色,個人猜測或許是在Ben靜靜地寫下給James D’Arcy的最後一封信,並且看到他的到來時,內心已經滿足,放下了這一切。而開槍自殺或許也是原因之一。我們現在到了1973年Halle Berry作為的記者存在的記者時期。Halle飾演的有奴隸時代的女黑奴,雖然只是一個鏡頭但是卻也表現了從那時候開始,Halle和Keith David(本章節後期一直保護Halle的保安部大哥)以及本章節自己的生父大衛吉斯(奴隸時期被Jim救下的黑奴)三人間有著密切的聯繫。而這三個人在這之後的未知世界仍然有著密切的羈絆,在那裡,大衛吉斯飾演的是飛船的船長,Keith David則是先知的領導人——我想,這是因為他們一直為人善良,因此累世修來的福分,而讓他們的來生變得越來越好。還是星美說的那些話:“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每一樁惡行,每一項善舉,都會決定我們未來的重生。”在記者時期中,Halle在一次偶然之下結識了James D’Arcy,這或許是冥冥之中緣分的安排,這三個人間接地聯繫在了一起,但是James D’Arcy卻沒有再見到Ben轉生的音樂人。Halle在這章第一次直接遇到了Tom Hanks,而Tom Hanks在之前的時期飾演的都是貪財、沒有什麽道德底線的人渣,而在這章他遇到Halle之後,卻成爲了一個極其善良且溫柔的男人,在飛機失事前他曾經寫,“昨天,我的生活是那樣,今天卻完全變了樣。昨天的我決不相信今天的我會這麼做。有些力量能重置時間和空間,能改變我們腦海中的未來。它早在我們出生前就已經存在,也會一直存在下去。我們的命運和抉擇就如同量子軌跡,只有理解此刻,才能得知下一刻。每一次交叉,每一次相遇,都預示著新的方向。”我們每一刻所成就的都是未來的自己,這一刻你做了什麽,下一刻你便會得到相應的結果……然而有時候遇見意料之外的人,他們改變你的生命軌跡。Tom Hanks遇到了Halle,被改變了生命的軌跡。而在這六世輪迴當中,Tom Hanks或許只有兩世變得真正善良,而這兩世都因為他遇到了Halle Berry,一世是這章,另一世則是最後未知世界。此外,這一章中和Halle相遇的還有兩個人值得一提,其中之一是周迅。有的人說,周迅的角色不是很重要,其實不然。作為紐帶,她之後的出現還有另外一個意義,我們一會兒說。周迅最初出現是在這章,為Halle開門的酒店管理人員。而就是這一開,打開了Halle和她所調查的事件真相的大門,因此在後面未知世界Halle的藥劑救了周迅的女兒也包含了些許報恩的成份,而不只是和Tom Hanks所做的帶路的交易。另一比較重要的角色,便是Hugo
Weaving飾演的殺手。不過Hugo並沒有成功將Halle殺死,第一次他沒有開槍,而第二次Halle成功逃脫。除了“命運的安排”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便是,Hugo在作曲時期,身為指揮家的他曾與Halle
Berry產生過愛情,可能這份情愫是他在記者時期不停與她交錯卻最終沒有殺死她的原因之一。在2012年這個“飛越老人院”的時期,Jim Broadbent和幾位演員都有些許聯繫但其實不很過密,與Tom Hanks和Hugh Grant在這一章的關係或許是因為在奴隸時期三人的相識。比較有趣的和Ben Wishaw所飾演的Hugh Grant之妻的關係在之前也有提到。大鼻子先生和Susan Sarandon的關係也稍稍有一點點微妙,或許也和之前奴隸時期相識有關。大鼻子先生應該也是作為“善有善報”這個原因而存在的角色,因為在這章和之後星美時期(他飾演一個拉二胡的老者——也和音樂相關的角色,雖然只是一瞥的配角)中,他為自己的“惡意”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因此在最後未知世界當中作為先知的一份子而得到了更好的生活。2144年,星美時期。這裡是影片著重描寫的部份之一。雖然只是一個章節,但是描寫的東西卻很多,甚至有些龐大。比如革命人爲了自由和平等的奮鬥,如同奴隸時期的輪轉——而有趣的是這其中的主角也別無二致,Jim Sturgess,裴鬥娜,Hugh Grant, Hugo Weaving等等。中間有一段關於“湯食”的描繪可能讓很多人很難受。不過“湯食”的這種情況就如同養雞場裡的小雞們,小公雞會被用作飼養母雞的肥料被處理……而這些雞也不停的“轉世”成同樣的雞:就好像片子中的人造人們,沒有機會去“升級”自己的靈魂,不停地轉世輪迴成同樣的角色。而這裡面的周迅也作為承載後面故事的人物做出了犧牲,她一直看著Tom Hanks的影片,被其中那句“我決不會向暴力犯罪屈服!”深深感染,但是她卻用錯了方法,最後被Hugh Grant殺死。雖說Hugh的死也和周迅有很大的緣故——最開始是周迅給Hugh餵食湯食的,因此才會導致Hugh之後上癮、吸食過量而死。而這些原因也成爲了之後未知世界周迅生死的因果,她成爲了Tom
Hanks的妹妹,卻被Hugh Grant無情地殺死。其實說到這裡,在最終章節中並沒有過多的人物關係和因果輪迴可以付之描述了。Tom Hanks再一次因為Halle Berry的出現而改變了生命的軌跡。或許是星美爲了感謝Tom在星美時期拍攝的硬片給予了自己力量,因此通過Susan的女祭司傳遞給他一系列的啟示。而Susan飾演的女祭司在星美時期是研究“星美儀”的科學家,因此她和星美之間的羈絆也是很深厚的,因此才能“通靈”得到啟示,由此傳達給Tom。Tom Hanks和Hugo Weaving的關係比較複雜,可以追溯到之前Tom在記者時期被Hugo殺死的原因說起。而Tom與Hugh Grant的恩怨情仇也可以追溯到那時候,即使沒有直接被Hugh殺死,也算是間接被殺害。因此作為“因果報應”也好,循環也罷,Tom最終割開了Hugh Grant的喉嚨,而Halle Berry也作為正面的存在擊退了Hugo Weaving飾演的黑暗角色。在這裡著重說一下Hugh Grant和Hugo Weaving。在所有的章節中,他們所飾演的角色都有著共通的特點:首先說Hugh Grant,雖然他在最後演職員表位列很後,但還是貢獻出了極其出色的演技以及貫穿始終的人物性格。他的生命特徵和Hugo很相似,而且與Hugo的緣分也貫穿始終,再者他們都有一種“狗改不了吃屎”的特質。Hugh最開始似乎是販賣奴隸的卑鄙牧師,一直與Tom Hanks和Hugo勾搭在一起;之後記者時期是核電站的幕後高管,爲了掩蓋黑幕要求Hugo追殺Halle;再之後是Jim Broadbent的壞大哥、星美時期的李監管:掌握人造人生殺大權,而且骯髒齷齪也幹不了什麽好事;最後則是未知世界食人族的頭頭。不管怎樣輪迴,還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秉性,因此最終結局也沒有非常好。Hugo Weaving在“奴隸時期”是一個支持奴隸制的人,並且有著一套自己的言論。在這部電影中,什麼樣的人不論如何轉世輪迴,如果沒有外力引導——例如Tom Hanks——他始終還會是同一個樣子,同一個“德行”。Hugo Weaving在之後“記者時期”是一個令人髮指的殺手,在“老人院時期”是個暴虐的看護,在“星美451時期”則是個冷血的執刑者;在“未知世界”也是個夢魘一般的影子Ol’ Georgie。他作為殺手也是在維持他想維持的秩序,讓爆炸發生,讓災禍發生;在老人院時期兇暴地約束老人也是爲了”維持秩序“;在星美時期更是企圖”平衡“純種人和人造人世界之間的秩序而去殺死星美;而在未知世界更是排斥新世界的可能性因此一直在讓Tom Hanks退縮甚至企圖殺死Halle Berry。因為他這些“輪迴人格”的共通點是都有著自己那一套“世界規則”的言論,比如奴隸時期,在最後裴鬥娜和Jim企圖離開他的時候他曾說:“這個世界是有秩序的,而那些企圖顛覆秩序的人將不得善終。你最好的下場,是被當作賤民,被襲擊、被唾棄,更糟一點,會被私刑殺害,釘死在十字架上,這是為了什麼?何苦?”這和他在之後時期的思想別無二致。尤其在星美時期,不管是Jim飾演的張海柱,還是裴鬥娜飾演的星美,都被他一一說中……可是這裡又有Ben Wishaw的話作為反駁:“噪聲和聲音之間的界限是常規,所有的界限都是常規,等著被超越。一個人可以超越任何常規,只要這個人首先想到要這麼做。在這樣的時刻,我能夠感受到你的心跳,清晰地就好像能感受到自己的。我知道分離是一種幻覺。我的生命遠遠超越了我自己的極限。”而這一切正是之後星美和海柱所做的一切,甚至是未知世界中Halle和Tom所做的……說到這裡真的要結束了,很長的文章。最開始我也沒有想到會寫這麼多。在我心中,《雲圖》這部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其他任何影片,看完只會有一種安寧而溫潤的靜流趟遍全身。或許像《七宗罪》、《泰坦尼克》、《肖申克的救贖》、《阿凡達》等等電影在電影史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專業獎項上面也獲得諸多的認可,但是《雲圖》是充滿內在力量的影片,她也沒有很高姿態地向眾人去宣揚什麽冠冕堂皇的“主旋律”,她只是在生動地講故事,通過一個又一個的人來講述一些生命和靈魂的力量。默默地在你的腦海當中張開一張大網,從古到今,從此到彼。她不停地通過角色拋出問題,又不斷地通過其他角色給予解答。在相信著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的國度卻流淌著如此溫暖而善意的能量。導演和演員們是偉大的,即使沒有被推崇甚至有些被唾棄也沒有過多的說些什麽,因為生命的道理總有一天會被知曉,而他們只是在做最善意卻最力所能及的事情:呈現個故事,給我們看,給我們聽。愿我們不畏懼生命的無常和變化,不糾結生命的限度或當下的苦惱。最後的最後,套用兩句影片中的臺詞:“我相信死亡只是一扇門,關了一扇門,另一扇門則會被打開。如果要我想像天堂的樣子,那就是另一扇門打開了,在門後我會發現他就在那裡等我……恐懼、信仰、愛。這些都決定著我們人--生的走向。每件罪行、每件善舉,都造就了我們的未來。”感謝你的閱讀,愿愛與平靜與我們同在。
乃们都理解得太文艺啦其实云图就是部美国民主党的宣传片而已 XD丛网的翟老师一早就犀利地指出:云图六章,一是有色人种对种族主义,二是性弱势群体反性别歧视,三是新能源反石油巨头垄断,四是老年人求社保,五是冷战对手的自由派反苏联式专制,六是重新解释天主教帮助墨西哥人。基本上就是民主党开大会。而且别忘了——云图在美国的上映日期是选在了日而同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是什么时候呢?日【蛤蛤】转眼2016又在眼前了,有空看看希拉里们新放出的竞选宣传片,深化一下看完《云图》之后的学习成果吧:P
《云图》讲述了几个典型的故事,他们都是关于21世纪人类社会探讨最多的问题,有同性恋问题、核能问题、种族问题、粮食问题、克隆人问题等等。这种主题非常高大上,内容非常多见,但是它的出色之处,并不在于主题表达了什么,内容上讲了什么,而在于它作为一部电影,尝试了现在被西方文学和网络领域广泛发展和使用的超文本,来表现一种新的讲故事的技法。这种在文学创作领域刚刚被使用的新的讲故事的手法被应用到电影创作领域,不得不说是一种突破。21世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西方的文学创作出现了一种新趋势,即网络超文本,它的特色不仅仅体现在超链接之上,也就是说,像浏览网页一样,你点击一个带有超链接的词条,可以进入另外一个内容页面,同时还体现在读者体验上——以往的小说,读者只能遵循作者安排好的发展顺序(剧情),接受作者放置好的人物(出场顺序),这是被动的,而有了超链接,读者可以选择任何一条线,任何一个角色自由的代入。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写了大量预见和表现超文本的作品比如《天堂图书馆》、《小径分岔的花园》等,试图在一般文本里埋伏人工超链接。当然这种自由角色代入和情节穿插首先是出现在游戏上,例如角色扮演,到后来的合作通关。也就是说除了单机游戏以外几乎所有的网游,包括红警,星际,CS,魔兽等,也就是说,你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角色、角度、特定的时间点参与到故事当中,而对于你来说故事依然是完整的,不同之处在于,你可以拥有更加多角度的完善体验。我注意到现在已经有很多介于游戏和小说之间的超文本游戏,例如中文方面橙光已经推出的一系列超文本在线游戏。玩的时候就是读剧情,然后会不断要你选择,而你做的不同的选择会导致故事的结局改变。实际上这种游戏就是一种超文本小说。对于读者来说,是根据自己的选择,可以进入不同的剧情,得出不同的结局,对于作者来说,是先设计好多个情节和结局,用超文本来实现穿插。只是技术先行,小说创作界的那些大牛还没有熟练掌握这种创作方式。而旨在盈利的游戏界却已经春江水暖鸭先知了。作为小说,在没有进入新媒体、网络时代的时候,依靠书本纸张或者普通的电脑文本,是很难这一点的,写作顺序虽然有顺序,倒序,插叙,但是基本逻辑是作者安排好了的,作者与读者互动性不强,读者自主决定权几乎没有,所以参与度有限。但是,也有优秀的作家尝试过,比如《权力的游戏》作者就用第一人称视角,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进入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具有TA的视角,来参与整场浩大的故事。小说上应用得不多,电影就更不敢了,因为电影比小说的表现方式更为苛刻,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叙述的文本要是玩技术玩脱了,代价是很大的。事实上,电影不像小说可以看看停停,或者说随便翻到那一页开始看,也不像游戏可以选一个角色和存档点开始进行,电影必须是导演用剧情和剪辑带领着观众走,在规定时间内讲完故事。然而,《云图》却大胆的进行了尝试,它讲述了几个探讨人类世界不同问题,发生在不同时代,由不同主人公来经历的故事,在每个故事里设计了连接点,把他们“超链接”起来,形成一个内封闭的系统,让你可以相对的自主选择主线,角色来参与进去。虽然参与度非常有限,但是这种创新证明了电影也有被超文本演绎的可能性。在《云图》之前,尝试过进行时空跨越,时间超链接的作品都取得过巨大的成功,比如说《骇客帝国》、《源代码》、《盗梦空间》。在这些作品里,导演只是在内容上向观众呈现了一种在同样一段历史里的时空的交错和重叠,并没有对影片叙事结构进行超链接设计,叙事结构依然是传统的时间顺序。但是即使是这样,都获得了很大的反响。而《云图》直接大刀阔斧的在不同的历史之间穿插,实在是一种突破。其新颖的讲故事模式也让人眼前一亮。此外,在主题上,它表现出了东方思想中的因果轮回,而体现因果轮回的人物正是它结构上进行超链接的节点。我不是在胡扯,现在西方一些大学文学系专业有门课叫《文学新趋势》就研究这个。
《云图》的主旨是想说,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与命运和现实的抗争随时都存在,而且正是因为有了敢于与现实抗争的人,人类才会不断的进步,开创更美好的未来。黑人与律师关于奴隶制的抗争,记者与科学家关于公司阴谋的抗争,老人与养老院的抗争,克隆人星美与企业国残暴统治的抗争,信仰星美的族人与野蛮人的抗争,不同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发生,却又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有人是这样评论的,跟我的观点非常相同:我认为此片并不是在演什么轮回,而是展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打破常规,追寻自由真理的延展性,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冥冥中有一股力量推动着我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股力量来自你我的选择,牵动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尽管《云图》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有的地方还是值得商榷,但是一部电影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超出我的预期了。一句话点评:《云图》是一部让人回味、值得看第二遍的电影。
贴我的一篇影评:云图:压迫,反抗,生生不息的革命序曲(全程剧透)在正式开始本篇影评之前,笔者得承认一个事实:我是在一个月之前乘坐火车时,摇摇晃晃地用手机看完的网上下载的《云图》版本(中间还有一段俄文),这两天也没有走进电影院补回门票。这对一部优秀的电影而言颇为不敬,在此口头表达一下惭愧。   另一方面,笔者至今也只看过一遍《云图》,可以自信地说,这部电影我是一遍看懂的,没有疑惑,每一条的线索、故事之间的关联、剧情和细节都记忆深刻。这并非因为本人聪明过人,而是对《云图》的思想主题和叙事方式都非常熟悉,它实现了我们这类人想去做、只是从来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这才使得观影过程心有戚戚、畅快淋漓。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的主流影评对《云图》或褒或贬,却大多把注意力放在了它六条线索的叙事方法上,也不乏对《云图》炫耀技巧、自命不凡的批评。这恰恰被表象所蒙蔽,偏离了《云图》试图阐述的思想,无论是褒是贬,都有强烈的买椟还珠意味。其实,《云图》是一部拥有深刻政治隐喻,以压迫与反抗(或者说以“解放”)为主题的商业电影。忽视了这一中心思想,难免不识庐山真面目。为了说明这点,可以先比较一些国人熟悉的同类电影,比如《让子弹飞》。但更好的类比,还是《云图》导演沃卓斯基兄弟,呃,沃卓斯基姐弟他们自己的电影。   沃卓斯基姐弟在意识形态谱系里是有强烈欧美左翼(不同于发展中国家左翼)、自由主义、和民粹色彩的鬼才导演。他们的名世之作《黑客帝国》三部曲或是《V字仇杀队》,都曾以“解放”作为主题。意识到这一点,再回忆《云图》时,应就能在表现手法之外发现似曾相识感。所以这里先回顾一下《黑客帝国》与《V字仇杀队》   《黑客帝国》三部曲有无数亮点,暂且都放在一边。这里要谈的是它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两个明显焦点,一个是对“异化”的恐惧和反抗,一个是对“解放”的执着和追求。    第一个焦点:“异化”,随着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成为大多数左翼思想家、尤其是马克思一派悉心阐述的问题。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业文明,日益把劳动者从造物主的角色异化成为大工业大机器的附庸,人类不是主宰着机器为自己创造幸福,而是穷竭自己的生命来为机器服务,还要服从机械化的秩序,来为少数人创造无穷的财富。   人自身主体性的瓦解,由此衍生的恐惧感盘旋在文艺工作者心头,让他们开发出各种把对“异化”的恐惧夸张宣泄出来的影视作品。在电影《铁男》里,主人公被金属幽灵感染,逐步变成一个金属怪物,这体现了前工业时代的“异化”恐慌。而电子时代的“异化”恐慌更甚,比如《Ghost in the shell》(攻壳机动队),已经假设人类舍弃肉体,以此探究自我和灵魂的究竟了。相比之下,《黑客帝国》则做得最为彻底,让人类直接变成AI的电池,作为人工智能的食物而苟延残喘。   第二个焦点》:“解放”(liberty,或者说赢得自由)可说是整个《黑客帝国》三部曲的“主题”,而其中表现得最好的还是第二部的前传动画《少年故事》和《世界纪录》。它们描述了即便在坐稳了奴隶的安定生活中,奴役还是给人带来强烈的虚幻、不真实感,把人束缚在划定好的边界内。突破这种奴役和束缚的机会要用姓名去争取,一生只有一次,但还是能让人舍生忘死。这样的故事阐述了人类反抗奴役的本质,并非仅仅物质的贫乏或劳动的艰苦,而是被奴役而“异化”带来的精神痛苦,同时又赞美了人类追求自身精神主体性时的勇往直前和义无反顾。   沃卓斯基姐弟另一部《V字仇杀队》,很明显是以“革命”为主题的电影。主角反抗的是一个极右翼的“老大哥”独裁系统,种族压迫、驱赶移民、宗教钳制、捕杀同性恋、思想垄断等等。电影的主题放在了“革命”的路径上:V一直努力传播思想,用英雄的献身(恐怖主义活动)来觉醒人民,激励反抗暴政的勇气。显然,这种思想有点接近俄国革命历史上被批臭的“民意党”(英雄史观,恐怖主义,不注重扎实的群众性工作),反映出了卓沃斯基姐弟的民粹派观念,但电影本身还是表现出了令人感动的理想和英雄情怀。   《云图》则是卓沃斯基姐弟又一部以“压迫和反抗”为主题的大作,与《黑客帝国》或是《V字仇杀队》有着某种联系。剧本小说版的《云图》也恰恰是娜塔莉o波特曼在拍摄《V字仇杀队》期间交给导演看到的。《云图》的六个故事,其实讲的也是六个关于“压迫”的主题,以及六个关于“解放”的主题。   第一个故事《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的“压迫”主题其实是对黑奴的种族压迫,故事的主线包装成了主角逃过贪婪的蛇蝎医生谋财害命。   剧情中,富裕、高贵而“文明”的白人们在逼迫黑奴在烈日下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从不理会黑人的艰苦、和暴力逼迫的残酷,反过来认为黑人这个“物种”有更强的耐热能力。这一幕让人想起《被解放的强哥》(Django unchained)中,奴隶主Cavin感叹黑人能耐得住鞭子抽、大脑驯服的部位比任何人种都大。   这种将人类“异化”成异种的种族主义思维,是西方剥削统治者杀戮和奴役时的经典自辩,用理性范式的话语掩盖内心的残酷无耻。男主角亚当尤因本来也是白人奴隶主家族的一员,他也习惯了对黑人的奴役,只是因心底的善良颇有些难忍,包庇了因为一个怜悯眼神而信任他的黑奴。   接下来的故事说明了这样一点,富裕、高贵、文雅的白人一样可以内心肮脏龌龊、毒如蛇蝎,而外表肮脏、卑俗的黑人反而用善良而崇高的友谊拯救了主角。亚当尤因本性的善良最初只是让他在奴隶制面前略有不忍,尔后的经历却促成了这种不忍成长为斗争决心,“我欠这个自我解放的奴隶一条命,我的良心让我不能再参与这样的贸易”。于是他和妻子一起离开家族,投身于废奴运动。   这便反映了“解放”的主题之一,为了拯救他人而与自己所属的剥削压迫阶级决裂。如同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到周恩来,这是许多出生富裕的革命者在这条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许多电影也用同样的主题作为核心,并且有更大的篇幅来表达。这里推荐给读者几部佳作:佼佼者《阿凡达》,经典的《银翼杀手》,《第九区》、《囚室211》、《回收人》(Repoman,也翻译做重生男人)。   第二个故事《希德海姆的来信》讲述的“压迫”主题则是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压迫。表面上是一位天才音乐少年被老迈音乐家窃取成果、逼至自杀的故事。   虽然整个故事围绕着才华横溢的男主角弗罗比舍展开,焦点是《云图六重奏》的创作,但却容易使观众忽略另一个一以贯之的因素:弗罗比舍之所以要逃离音乐学院,恰是因为他的同性恋行为不为社会所容。而这种歧视也造成整个社会对弗罗比舍才华的忽视,这才逼使他要远离爱人,去一个老迈作曲家处给他打下手,以寻找别的途径实现他的抱负。因为“同性恋”而不去了解一个人,歧视他的一切,忽视他的优点,放大他的缺点——这和种族主义、种姓歧视、民族歧视、国家歧视、文化歧视、阶级歧视、性别歧视都有共同的根源。很多文艺工作者也尝试在不同领域表达类似的被压迫感,如《悲惨世界》里刚出狱找不到工作又去偷窃的冉阿让,如《巴黎圣母院》的钟楼怪人,如《歌剧魅影》中的幽灵。遭受这种不公待遇的人,很容易感受到那种全世界与自己为敌的绝望感。   后面老作曲家对弗罗比舍的要挟,恰恰也是利用他同性恋这点,或者说老作曲家不是以自己一人的权力来要挟弗罗比舍,而是靠整个社会对同性恋的歧视,来逼迫弗罗比舍要将他的才华占为己有,否则就在音乐界抹黑他。   观众或许不易理解为何弗罗比舍要选择自杀,逃避追寻他而来的爱人,而这种自杀却被片头的弗罗比舍描述成一种极大的勇气。其实弗罗比舍选择的不是“自杀”,而是另一个“解放”的主题,“绝不妥协”。   他面对的是整个社会和基督教正统思想对同性恋的歧视和压迫(视为精神病,视为淫乱,极端者有滥捕和屠杀),无论是逼他从窗口跳出逃跑、还是逼他让出自己的杰作、或是骗走了爱人给他做的衣服,都是这整个歧视体系的冰山一角而已,一步步逼得他无路可走。   像弗罗比舍这样不为人理解的异类,若要生存下去,就要隐瞒自己的真性情、伪装成另一个人、出卖自己的才华、唯唯诺诺地屈从于不能容忍他真我的社会秩序。这种感受并非人人都能忍耐。就像郑渊洁的童话《驯兔记》,当全社会都要求皮皮鲁跟其他“好学生”一样变成兔子时,皮皮鲁终于偷偷穿上了兔子戏装来换取亲人和老师的高兴。他一想到自己一辈子都要穿着戏服过日子,就从骨头里感到害怕。   在面对这样的挑战时,弗罗比舍选择了“决不妥协”,自杀只是实现这种决心的途径而已,所以充满了勇气。还记得《守望者》中的罗夏么?即便电影虚构了一个用数百万人丧生而让全世界得救的鲜血乌托邦情景,罗夏也不能背弃自己内心的正义感,那句“never compromise”代表的信念,同样要用自己的灰飞烟灭来实现。   第三个故事《半衰期:路易莎雷的第一个谜》里,难得地提到了巨型垄断资本为了自己的利润,不惜做出损害人民核心利益的商业决策,在镇压反对者时视人命如草芥。在资本的主观世界里,民众如同植物或矿山一般,只是攫取利润的对象,而不是服务的对象。他们作为个人或许有喜怒哀乐,但行事的逻辑却早已为资本自身的逻辑所决定。   电影的这个有关核电的故事,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一些现实问题,核泄露灾难、水俣病、除草用的落叶剂、毒蛋白转基因作物、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等。当然,需要提到,以“核电”为题材,也反映了当下发达国家泛左翼的逆工业化心态,与发展中国家的左翼又略有区别,很容易引起各种非专业的争论。但在反对大垄断资本的角度上,确实同心同德的。这些也都是发达国家左翼话语里的常见问题,不必在此展开。倒是推荐几部主题相近的好电影:《永远的园丁》、《跨国银行》、《失控的陪审团》。   这个故事,从“解放”的这条线索来看,我认为它的主题是“坚强”。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女性,而且与其他故事不同,这里从始至终都贯穿着被雨果o维文(这个不带面具就是万年坏蛋的家伙)追杀。主角们遭遇了一个又一个挫折,虽然恐惧害怕却没有退缩,坚持到底,付出了许多条生命,最终还是让真相公之于众。   第四个故事《蒂莫西o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最核心的主题,自然是整部戏里最精彩的一句话:“I’ll not be subjected to criminal abuse”(我绝不臣服于暴力凌虐)。也成了后世星美等反抗者的精神支柱和信条。虽然故事本身讲的是一位老年撸瑟的苦难经历,其过程充满屈辱,也没有后来电影演的那样庄严威武。   这一段故事虽然情节滑稽,颇有些黑色幽默,但同时在表达着严肃的主题。并且与审讯星美的情节穿插起来,反复向索尔仁尼琴致敬。老人在养老院的斗争过程,其实也试图阐述这样一个关于“解放”的问题:弱者们如何反抗强者,反抗压迫?   于是被关在养老院里的蒂莫西奋笔疾书道,“不同于索尔仁尼琴,我并不孤独”。几个体力和智力都如同皮肤一样衰退的老人,因共同的目标聚在一起,上演了一场《逃离索比堡》式的“越狱”。他们举步维艰、手无缚鸡之力,却巧妙地打败了凶神恶煞的养老院管理者。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团结”是他们唯一的武器。   第六个故事《思路刹路口及以后》,在逃避食人部落和启动通信装置的主线之外,还有三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是人类文明陷落。我没读过《云图》小说,但能肯定地说电影里在描述全球变暖之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人类文明终结,这即便是那些拥有高科技的人类也无法解决的灾难,逼得他们都只能放弃故土。这是泛左翼特别热衷的话题之一。   第二个主题则是围绕着与“心魔”斗争,而这个“心魔”便是自私和懦弱。汤姆o汉克斯饰演的主角,为了保卫他人而生的勇气终于终于战胜了自私和懦弱之后,面对食人部落挺身而出作战,才为自己和星人赢得了一个新的未来。   笔者认为还有第三个主题,而且这才是这个故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汤姆o汉克斯所在的部落崇拜星美,视她为神灵;而历史上的星美自己也只是众多复制人中的一个,而且几百年前就已经死亡。这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讽刺,却又蕴含着最为珍贵的真理。   之所以说它是讽刺,因为当初的星美作为最卑贱的复制人站出来,和同志一起牺牲,为的恰恰是唤醒无数人起来自己去斗争。而几百年之后,又受到压迫的人们反而自己放弃了斗争,却把希望唤醒他们的星美当成了神灵,要星美来守护他们。   最终,星美并没有帮助部落逃脱食人部族的侵略。改变悲惨命运的,反而是一直怯懦的主角终于在愤怒之中获得勇气,挺身而出与食人部族斗争,反而解救了他们。这极大的讽刺反而烘托出了一个真理,没有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获得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第五个故事《星美451的记录仪》应该说是《云图六重奏》中的高潮部分,之前是序章和铺垫,之后是转为平静和下一次循环。这个故事的场面最精彩,情节最震撼,传递的思想量也最大。   首先,有趣的是,星美451的记录仪里讲述了一个兼有资本主义的《美丽新世界》(宋记餐厅),又有官僚社会主义的《1984》(审讯官,统一部)的双重反乌托邦故事。同时表现了资本主义和官僚极权统治两种对人性的残酷迫害。故事中“统一部”显然如《1984》中的“真理部”用暴力和焚书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华丽的“宋记餐厅”却在用资本主义的个人成就美梦来欺骗星美们,用来隐藏比暴力更加残酷的事实。   在这个故事中,最震撼的场景,莫过于“乐园”的真相那一幕。量产的“星美”们像牲口一样被屠杀,像牲口一样被吊起来消毒、洗净……经历数道工序之后被重组为食物循环利用。这个场景也是笔者在整部电影中最为欣赏,最为期待的一个场景。它催生了一种彻底革命的决心。   这是全剧一个最为关键的隐喻,强烈地批判了最残酷的剥削逻辑:将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据为己有,然后用劳动者自己的血肉去喂食劳动者。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有无数例子。比如老一辈的国企工人辛苦了一辈子后,再把毕生的积蓄用来给子女买房。而子女们的劳动创造了最伟大的经济繁荣,却得不到个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哺育下一代,还要靠把这一代的血肉未来再次“回收利用”,如同对待他们的父辈一样。   欧美商业电影里,这种程度的批判通常都是在商业电影的包装下用政治隐喻来表达。近期最好的一个政治隐喻,应该是电影《in time》里取代了货币的贸易单位,每个人生命剩下的“时间”数。为了让少数人获得一百万年以上的永生与富贵,资本秩序通过税收、通货膨胀、商品垄断等方法将劳动者创造的生命全部剥夺走,把绝大多数劳动者的寿命停留在25岁。   这一幕借星美和“乐园”的真相,为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异化”又提供了一个震撼性的表达,可以媲美《黑客帝国》中第一次出现铺满人类电池“子宫”的巨塔所带来的冲击。   这个故事也在借“克隆人”是否应该拥有自由和尊严,探讨着何为“正义”。欧美人会更熟悉这类话题。历史上白种人清洗异教徒、奴役黑奴、屠杀印第安人时,总会使用各种“理性”形式的辩解:将被压迫者解读成异类、机械、群氓、恶魔、愚众等——简而言之,他们不配拥有“自由”和“尊严”。   一些人试图用文艺的方式驳斥这些“理解”,思路是把矛盾推向更极致,假设被压迫的对象根本就不是人类,而是外星人,机器人等别的东西,再用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所有人为他们的命运而动容。比如《云图》中的复制人,《银翼杀手》中的生化人,《A.I.》中的机器男孩,《I Robert》中的机器人,《黑客帝国》里的0/1王国,甚至还要包括《星际争霸2》最新资料片《虫群之心》中的zerg。   当观众随着星美的感情一幕幕走下去,看到复制人像牲口一样进入食品加工的流水线时,绝大部分感受到的愤怒,便直白地化作了星美口中的话语:“创造它们的系统必须被摧毁,我们必须战斗,要付出牺牲,用真相来教育人民。”   这便涉及了“解放”的另一个题中之义,用斗争来“觉醒”更多的人。   我想说,这一幕极其残酷的画面的出现,反而体现了《云图》原作者心中的佛性。即所谓的“众生平等”。善良的人视众生万物如自己,同样也主动地移情去体会众生和万物的感受。拥有这种感知能力的人,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数倍增加的残忍会有更强的体会,滥砍滥伐、滥捕滥捞、环境污染、工业化养殖等等。   被屠宰的动物的感受其实和人类自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样有喜怒哀乐疼痛。而人类却用极为残忍的方式奴役它们,而且用种种理由来蒙蔽自己的良心。比如人最高贵、万物生来以养人,比如动物如机械、没有情感和灵魂,比如以人类为根本、屠戮动物满足自身才合理等等……诸等说法林林总总,可全都不去正视这一现实:人类为了自身利益而戕害他者时,是非常残忍的。   所用的借口,恰如屠杀印第安人的借口,恰如奴役黑人的借口,恰如剥削工农的借口;只是被压迫的人类能够为自己辩护和斗争,被压迫的其它生物做不到。这令心中有佛性的文艺工作者们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在虚构的世界里,他们能让人类改换位置,成为被压迫的对象,体验人类自己所作所为的残忍手段实施在人类身上的感受。   对人类的残忍而生的焦虑感,还尤其体现在杀死动物的方式上,气枪打入头颅。心理素质强的,可以试着上网找找工业屠宰场杀牛的视频。《杀戮都市》、《云图》都用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这一场景。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则是电影《老无所依》——其中杀人狂也是用屠夫杀牛的气枪来杀死人。   而这种表达做得杰出的,是日本漫画《杀戮都市》。这部漫画血腥暴力残酷,但作者本人或许有着这种众生平等的佛性,才会把人类的残忍直白地展现出来。其中有一段就是主角一行为了拯救被外星人俘虏的人类,来到了一个工厂的流水线,发现无数人被当牲口一样打死,然后再用铁钩钩住脚踝,赤裸地悬挂在流水线上传送往下一步处理。这个情景与《云图》中一模一样。   《云图》的六个故事因篇幅有限,每一个故事的展开和深度,其实都比不上同主题的其他影视或文艺著作。它最大的特点,还是将六个故事结合起来讲述,从而产生了超越单一故事的效果,同时这才是《云图》最大的主题:更为本质地探究压迫和反抗的本源,并将之融入人类文明的历史叙事之中。   六个故事叙述了奴隶制、同性恋歧视、资本垄断、暴力统治、思想禁锢、成功学迷梦等等……很多种不同形式的“压迫”。而贯穿始终的一句话是“Weak are meat,the strong do eat!”——弱肉强食。充分体现了人类各种恶的共通性:凭借着自己的强权,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伤害和奴役其他人。   这种压迫并非只在面对独裁政权,或资本剥削的时候,其实存在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且一直堂而皇之地延续着。阶级的、资本的、文化的、宗教的、传统的、性别的、父权的、婚姻的……这也是泛左翼的斗争话语中,“解放全人类”一词的含义。参考我们祖辈那个革命的年代,革命的范畴并非仅仅是打倒日寇或独裁者,同时还要解放妇女,普及教育,改革宗法,反对剥削,破除迷信,废除不平等条约……   在描述“压迫”的全景同时,《云图》中也试图展现一个 “解放”(liberty)的全景。这里面有平等对待被压迫者,与剥削阶级决裂,决不妥协,坚强,团结,智慧,牺牲,觉醒他人,战胜内心的自私和懦弱,依靠勇气与强大的敌人斗争等等。   而这些以点带面的故事背后,融会贯通的思想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便是“斗争”本身。六个故事中善的一面的主人公,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比如善良。而这一点也使得他们在每个故事的开头备受坏人欺凌。而最终他们全都走向了抗争,每个人都用适合的方式,最终赢得了自己故事的某种圆满,然后整个故事在跨越时代的共鸣之中走向结束。   “去抗争”,这恐怕是《云图》试图传递的最大讯息了。这在卓沃斯基姐弟那里已经表达过了,而且初见成效,占领华尔街的群众已经佩戴上V的面具了。   电影主题曲《云图六重奏》是一个有始无终的循环。这给一些悲观的观影者带来沮丧。他们从这部电影中想到了人类种种悲剧在周而复始的轮回。   但笔者以为这部电影其实是要传递出另一种积极的精神,那便是恶人虽然代代不绝,但善良人们的斗争精神却能够不停地传承下去。一部小说,一封信,一个电影,一座雕塑乃至一句话——都能成为后世为争取自己幸福而斗争的动力。   《云图六重奏》,同样作为一个轮回循环,它表达的激情更像《狮子王》开场曲给人们带来的振奋感:《Circle of Life》,生生不息。这种生生不息,便是善良的人们面对恶时坚决斗争的精神,是那句“I’ll not be subjected to criminal abuse”。这才是《云图》的真正主题。   笔者认为,正是为表达这种“生生不息”的传承关系,才使得《云图》的小说和电影创造了六重奏的叙事结构。使用六个跨越数百年的故事交替叙述下去,不同的时空在同样的情感间奏中交叠在一起,给读者的奇妙感受恰恰意味着传承和延续。   类似多线并行的叙事手法在文学中也一直都有,比如大家都应该熟悉的《三体》,《1Q84》等。在电影中,盖里奇的《两杆老烟枪》、《偷抢拐骗》(snatch)或是宁浩的《疯狂石头》《疯狂赛车》都做出过不错示范。只是像云图这样六条线索一起展开,高度同步的,需要更为强大的驾驭能力与自信。   而电影之所以选择了同样的演员一人分饰多角,也有服务于此主题的用意。许多影视题材中用到类似的手法。举个例子,《我的团长我的团》,结尾处老年孟烦了就在年轻人中仿佛看见了自己昔日战友的面孔(由对应的演员扮演),这意喻着和自己战友一样的年轻人不需要再去浴血战火,而能获得幸福生活了,从而为烈士的牺牲赋予了崇高的意义。   如此精心设计的叙事结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如果过分重视对叙事方法的评析而忽略了背后的动机,还是难免远离本意。   最后,单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云图》这部电影自然还有一些无法展开的话题,需要补充指出。   比如鲜明的善恶史观,用善和恶的斗争取代了更为宏大的历史叙事,带有强烈的唯心史观色彩,许多问题是可以进一步辩论下去的。   比如明显的逆工业化思维。电影中人类文明的衰落其实不是因为善恶斗争,而是暗示了人类文明 “不会控制自己的贪婪,索取得太多”,从而导致了某些环境灾难使大块陆地淹没在水面以下。有很强的环保主义色彩。就这个思路深究下去,恐怕也少不了和技术派的人吵架。   比如作者作为一名作家,在小说中主要强调的也是文字、语言、思想的传承所产生的力量。而在实践之中,斗争精神的传承也有别的途径。   还有星美故事中最终的斗争手段,也有强烈的民粹派色彩。靠少数人的牺牲,是否能唤醒群众的斗争?这类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包括《V字仇杀队》、《悲惨世界》等,都并没有在正确道路的问题上做更深刻的探讨。   抛开以上种种,《云图》的基线毕竟还是一部商业电影。云集了如此多巨星的商业电影能把一个压迫与反抗的题材表现的如此宏大,传播广泛,比起少数每日为了比别人“更正确”而争吵的人,作用还是大多了。压迫和反抗的生生不息,归根到底还是一切人类解放、文明进步的序曲。《云图六重奏》那振奋人心、而非歌功颂德的旋律,或者志向正是如此吧。
哦、天气预报看过没?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要看书
这题必须答!看到这个问题马上滚到电脑前来答题了。2013年我曾经以云图的原理写过一篇文章,试图解释云图的原理。贴在这里晚上有空再编辑。云图所说的一个巨大的真理就是:世界是对称的!一切都是对称的有善必有恶,善恶必相等;相等则消亡,不等再轮回。(原谅这会计口诀一样的表述好吗啊?!)-----------------------------------------我是分割线你咬我啊-----------------------------------------这个世界是对等的。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对等的。小到原子的结构,大至星辰的排列,任何东西,都能够找到与其完美对立的另一半。光始终都有影,强者一定有弱点,阴对应着阳,星辰一年会在天空轮转过一周。这世界乃至宇宙所有的事和物,你永远能找到中点。就连命运也是一样,今天失去的东西,过段时间会被弥补;前半生过得太过顺利的人,后半生往往衰落。做过的善或者恶,都会得到对等的报应。所以轮回是存在的。云图想说的就是这件事情。轮回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它是一个最简单的统计学原理。就如同抛硬币,抛100次硬币,得出的结果可能是68次正面,32次反面,但是只要你抛的次数足够多,抛千万次上亿次硬币,你会发现,最终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会完全一样,这是偶然中的必然。而轮回就是偶然中的必然。如果人的一世是100年,他所做的善和恶完全对等抵消的几率很低,而因为世界的对等本质,所以产生了轮回来保持这样的对等。而在他的新一世中,他除了偿还上一世的善或恶,还会如同抛硬币一样随机产生新的善和恶,于是轮回不断运行下去,直到某一天,经过足够长的时间,终于产生了完美的对等,这个时候轮回才会戛然而止,对冲抵消。这抵消的时机是很随机的,可能很长也可能很短,或许有数千年,也可能只需短短几百年,只取决于善恶何时能够对等。但是新的生命仍然会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泡沫和蜉蝣般不断产生,开始新的轮回。佛教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这个亘古不会变的原理。道教也发现了。只不过释和道面对轮回的原理所持的态度不同而已。释家其实是一种比较积极的宗教。这样说,是因为释家在发现轮回的真理之后,它更倾向于去改变人们的行为。对于轮回的精神体(在这里姑且叫做精神体)而言,如果当它的善与恶都正好抵消了,也就是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正好一样多了,我认为轮回也就戛然而止了。灵与肉都消亡了,什么都不存在了,并不存在什么成佛或者成仙,世界的尽头就是什么都没有,就像世界的开始一样。所以其实轮回的时间越长,对于精神体而言是越有利的,它可以持续存在很长时间,甚至长得几乎和宇宙洪荒一样久。于是人们把这叫做永生。所以佛教的观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行善,其二是守心。行善,就是尽可能的以主观意志增加善行,善行增加,于是这一世善恶对等的可能性就更小,累积下来,善的比重越来越大,于是对等无法平衡,所以轮回只好不断的运转下去。这就是佛教所说的这一世的善行会报到下一世的本质。另一方面就是守心,守心的意思就是不为外界的环境影响自身的心念。最重要的其实是不产生恶念。因为佛教的学说或许认为,仅仅只是恶念也可能会被轮回的巨大转轮计算为恶,所以倡导人们安定内心,就算不能行善的时候,也不要去产生恶。保持平静,从而减少恶的比重。始终保持善的比例维持比较高的占比。(原谅这种财务报表式的分析好吗啊!?)其实根据轮回的原理,一个人作恶多端,轮回也是一样可以不断运转下去的。为什么佛教不倡导恶行,我想这个也不用我多说了,不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不符合法律,也不易在社会中推广,并且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善行对世界始终存在着积极意义,但是恶行是存在破坏性的,一个恶行必然对应着一部分资源的消失,如果所有人都行恶,或许人类也会提前灭亡了。然后说说道家的观点。对于轮回,道家更多的是去阐释而不是左右。道家很少像佛教这样去积极宣传行善的观念,大概是因为道家的基本学科架构是建立在数学上的,所以他们对待轮回的本质比较客观,不怎么强调主观能动性。道教的基础是易经。易经一开头就解释了这个世界的对等性:“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以道家其实是很清楚的,轮回的两极对等几乎是一个必然,命运的巨大转轮从远古洪荒时代开始就从未停止转动,人类的任何力量在它面前都如同螳臂挡车,将被碾得粉碎。正因为道教认为做什么都是无法阻止轮回的前进的,所以他们的主张就是什么都不做。所以道教的最大主旨就是“无为”。但是话虽然这样说,但是由于易经对于这个世界的对等性和轮回的本质解释得实在太过透彻,所以道家面对轮回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简单来说,道家的能力就是术数。术数既然带着一个数字,其实它的本质是一种数学方法。原理都是把与人类命运相关数字作为变量,根据每个不同的排列组合,计算和预测过去未来。但是最终的计算结果也必然是一种盛衰相等的周期。如果说佛教的能力是从轮回的原理入手,去做主观的改变。道学的能力就是用算学预测轮回的方向,进行趋吉避凶。这两者并没有高低。说了这么多,其实最古老的宗教学说,已经对轮回的本质解释得很深刻。哪怕最激进的西方自然学科也无法将世界的起点和尽头解释得比这更清楚了。根据相对论可以推导,当速度超过光速的时候,时光会逆流,人会由老年变为幼年,生物由死亡变为出生。一般来说认为这里说的是平行时空,而平行时空其实是与现时空相反的一个时空,这个时空中的死亡正是是另一个时空中的出生。我觉得其实爱因斯坦在某种程度上其实表达了轮回的概念。这世界只有对等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切皆是数,一切皆有报。成败是数,姻缘也是数,作恶有报,行善也有报。乱世英雄往往早发晚衰,也就是说早年就辉煌的,往往早夭或者失败,譬如杨修,譬如孙策,譬如周瑜;因为乱世的轮回速度更快,善与恶也更强烈,世界的对等性运行得更为明显。而太平盛世往往有高寿之人,因为太平盛世,善与恶不是那样的分明,轮回的运转也会放缓慢。所以鬼神之力,我并不是很相信,而轮回和世界相对的力量,却是确实存在的。写了这么多估计没人会看吧但是我就是要任性地答题!!咬我啊!————————我是继续脑洞大开的分界线————————【高能预警!如下都是答主的脑洞。】前面已经说了轮回是由于世界的对称性这个原理。然后提一下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天鹅颈岛九头蛇核反应堆。没错就是这个拗口的细节。西克史密斯博士发现零号反应堆不稳定,他担心这种力量会毁灭人类,所以被灭口。但是最终胡克斯集团被记者路易莎雷伊所推翻,核试验也失败了。所谓九头蛇,表面上是指希腊神话中的海德拉(Hydra),有九个头的巨蛇。它所有的头都可以砍掉,只有一个头是永生不死的。而在云图中它所暗示的是平行空间,九头蛇不死的头代表核心,其余的头代表数量对等的平行空间围绕着一个宇宙核以不同的维度构建而成,相互不交叉。(图就是模拟一下那么个意思)这里的关键数字是1和8。1是1个核心,所以8代表什么?20世纪80年代,奥地利物理学家沃尔特德吕舍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了八维空间理论,这就是著名的海姆-德吕舍尔空间理论,基于海姆量子理论的空间驱动方法,在高强度的圆形磁场中快速旋转的圆盘,能够把太空船推进到另外一种维度的空间中。用人话说就是,这个理论使得平行空间旅行成为了可能。这个理论发表的时候大卫米切尔十几岁吧,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八十年代正是时间旅行电影大行其道的时代,或许这个理论影响了他。个人认为八维空间理论很有可能就是轮回的理论基础。这里要稍微提一下,九头蛇由一个不死的头和八个可再生的头组成,但是云图中说到的轮回故事是六个,为什么不是八个轮回呢。个人认为是这个原因:德吕舍尔提出的八维分别为,X维(物体的长)、Y维(物体的宽)、Z维(物体的高)、时间维、速度维、温度维、电磁力维、万有引力(或斥力)维。其中前6个维度是构成空间的必要因素,而最后2维是平行空间旅行的动力驱动因素。说了这么多,该说人话了。所以答主的意思就是:云图的意思就是,轮回是存在的。轮回其实就是精神体围绕着一个轴心,在6个平行空间中绕圈运行,往而复始。平行空间之间没有交集,但是八维理论证明了通过电磁和引力,可以穿越过去。所以人的肉身陨灭后,人的灵魂,其实很可能也就是一种电磁波,通过某种摆脱了引力的极快的速度,运动到另一个空间去。但是运动中很可能会有损耗,所以到了另一个平行空间的电磁波并不是完整的,也没有完整的认知能力,正处于混沌状态,这就是人类婴儿时期的空白状态,这部分电磁波可能会有前世(其实就是另一个平行空间)的部分固定组成,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通过其在新的空间里组合新的电磁波来逐步变成一个新的灵魂(电磁波体),也就是人类成长和完善认知的过程。然后问题来啦,电磁波很可能存在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如果一个电磁波原本是阳性的粒子比较多,灵魂带着满满的善意出生,都是阳性的电磁波,但是在成长过程中越来越熊,也就是不断地组合了阴性电磁波,阴阳极不断中和,终于有一天噗的一下,都中和完了,这个电磁波就不存在了,消失了,完全被对冲抵消掉了。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善恶最终一定会相等的,但是如果你保持做善,或者保持作恶,维持着某种属性占比,那么就无法被中和,于是就会在肉体死亡的时候,再度获得进入下一个平行空间的机会。然后脑洞开回来,所以科学家席克史密斯为什么会被杀呢,因为他发现公司在用零号反应堆做实验,想改变人类的未来啊。所以!这个公司真的太恐怖了!零号反应堆也就代表着九头蛇的永生不死的头。如果说这个核心有什么作用,个人认为所有的电磁波都是由于这个核心中的对撞产生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核心没有了,那也就没有轮回,没有灵魂,没有人类了。这个公司在研究的其实就是这个核心,他们真正想要的是控制轮回,如果掌握了这门技术,他们简直可以让人魂飞魄散,万劫不复。最终集团被记者推翻了,还好。所以后人以这名记者的故事写了一本书,叫做《半衰期-路易莎雷伊之迷》,记者路易莎的故事是第三个,正好是六的一半,半衰期也就是原子核半数衰变,所以其实第三个故事中,公司的实验并没有完全失败,因为路易莎和席克史密斯的阻止,所以进行到了一半。但是事实上控制轮回还是对未来产生了影响,所以到了星美的时代,出现大量克隆人,事实上反映出真正由轮回到这个平行空间来的人类已经非常少了,这部分就是高等人类。证明其实零号反应堆还是在持续缓慢地衰变,只不过没有在第三个平行空间里一次性全部衰变。于是到星美的时代人类开始考虑复制电磁波,但是被复制的克隆人或许由于某一种缺陷,并非从另一个空间运行过来的,所以只能在同一个平行空间里反复地循环。他们没有善恶,所以电磁波体永不消逝,可以持续复制下去。为什么星美是一个例外,就是因为她突然产生了电磁波动,产生了爱。和其他的克隆人相比,她的精神体开始了善恶的阴阳中和反应。在那个混乱恐怖的时代,或许人类生活比较阴暗,阴性粒子更多。星美和海柱产生了一些美好的感情,也就产生了阳性粒子,所以他们都没有进入第六个轮回,估计在第五个轮回里正好阴阳相等完成中和,消逝了。所以衰变最后估计还是完成了,至少完成了大半吧,于是世界大毁灭到来了,大部分电磁波估计都消亡了。但是还有一小部分存在着。人类当时似乎真正掌握了平行空间旅行的方法,他们甚至好像脱离了原有的平行空间,去了另一个星球生存。所以最后扎克雷看到了日月同辉的景象。但是人类并不是没有希望,最后先知去了一个地方。“找回家园的工具——灵魂山上的发射台”。嗯嗯,所以最后发射的那一道白色强光,或许这个是从星美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支持她的革命军的牺牲中所聚集起来的一部分阳性电磁波,他们重新发射了这一部分电磁波,或许是能够重新启动零号反应堆,也就是空间核心的电磁波发射功能,从而产生新的灵魂。最后说一些小细节,前面说的阴阳属性,对应人类的善恶行为,所以说其实一直为善可以轮回,一直作恶也可以轮回,但是如果内心发生善恶冲撞、有犹豫,那么轮回搞不好就要结束。举例来说:哈利贝瑞一直都是好人,轮回六次;汤姆汉克斯,一直都是坏人,直到最后一次内心还是有心魔,轮回六次;雨果维文,一路坏下来,轮回六次;詹姆斯达西,两世是好人,两世是坏人,没能进入后末日时代。————————————我是回复正常的分割线不要咬我——————————所以为什么云图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啊(擦泪),因为它写的搞不好都是真的咧。。。终于把多年的脑洞吐槽清空,感觉自己萌萌哒~~~~~(??ˇ?ˇ?)~~~(●'?'●)??
已经有不错的答案了,不过我也说下我看到的。云图,关于行动与希望的故事。只有通过别人的眼睛,才能了解我们自己。我们生命的不朽性质在于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的后果。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电影里扎克里屈服于恐惧的时候,眼睁睁看着妹夫和侄子被杀害。而当他战胜恐惧救了梅丽尼姆,之后在被梅丽尼姆救,间接救了自己,获得了希望。律师也正是如此,对黑奴的善举,换来被毒害时黑奴的救援,善意的举动换来生的希望。如同星美那段演讲,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而言语和行为的不朽,亦在电影的几个故事中传递。克隆人的觉醒开始于一个捡到的视频播放器,即使播放器因为损坏只能重复的播放,卡文迪那一句,我绝对不会向暴力屈服的台词,但正是这简单的一句台词一小截视频却让无法接触外界的克隆人幼娜觉醒自我,启发星美。星美的言论成为后世山谷人的信仰影响着扎克里甚至成为最后人类文明的思想种子。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时代和人物,但思想和文明让人们相互牵连,我们的生命不仅是我们自己的。从子宫到坟墓,我们和其他人紧紧相连,无论前生还是今世。每一桩恶行,每一项善举,都会决定我们未来的重生。律师救助了黑奴,黑奴拯救了律师,律师的日记影响坚强了罗伯特,这些思想又传递联系到西克史密斯,在传递给记者路易莎,通过路易莎拯救了可能因为核事故丧生的众多人们。卡文迪看过路易莎故事的投稿,又将自己的故事写出来,成为了电影,电影多年后启发了幼娜和星美。看似跨越数百年毫无瓜葛的人与人之间,实际并非全无关系。一桩善举,一个行动,一个思想,在人类社会中传递,影响,反馈。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动我们的思想,影响的都不仅仅只有自己。亦如律师所言,没有一滴滴水,哪有汪洋大海。律师的一个善举拯救了自己的生命,其思想通过日记,牵连跨越数百年,即使最后人类近乎灭亡,但一点思想的种子却留在了走出地球最后的人类心中。面对人类永恒的贪婪和恐惧带来的迫害,这世界总需要有人指出真相,这并非谁的责任,却又牵连着每一个人,善行,思想在传递,贪婪邪恶同样永不消失。即使处于跨越数百年的不同时代,但每个人都会遭遇贪婪和邪恶的迫害,面对永远不会消失的贪婪和邪恶,也唯有人们的善举,才能与之抗衡,一个小的善举和思想,一滴水滴,并非全无意义。水滴终将汇聚成汪洋大海,蝴蝶扇动的翅膀在遥远的时空形成风暴。世界留给罪恶还是善意正是每一个人,每一滴水做出的选择。
自由。轮回和业力是线索。不断的对抗各种各样的阻碍的力量。
自由和爱是永恒不变的
奴役。这本书的全部就在于奴役,和弱肉强食。黑人被白人(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不知名的小作曲家被大作曲家(信)老人被年龄(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弱者被强权(半衰期)克隆人被人(星美)热爱和平的野蛮人被不热爱和平的野蛮人(最后一个,忘了名字了)这些各不相同的故事都透露出对人类的同情和悲哀,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一部奴役和被奴役的苦难史,而所有那些所谓的反抗,都是转瞬即逝的大海中的一滴水珠。
电影院刷了10遍云图,我觉得我也需要10年以后才能明白这部电影的意义
超越传统,直往本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朵里面好像有层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