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评这玉印篆刻书法篆刻网怎么样?拜托详细解说一下哦😊

23年前,我曾经不揣浅陋,办过一个全國篆刻函授班前后十余年,五湖四海的函授班学员近四百名。江苏赵明、黑龙江李青、河南谷松章、北京常朝晖、福建林晖、山东杨中良、浙江何国门、上海高向仑,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篆刻学子,现在多或艺术有成,或学术有成,或事业有成。而我亦過耳顺矣

从“程序”上说,他们确都是经过我函授的学生,而实际上我们更多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朋友。仅仅师生关系,可以维持名分,但佷难往来切磋几十年的从他们各自的篆刻创作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阐述着自己的创作理念,构筑着自己的篆刻风格,也收獲着自己的奋斗成果。而他们之所以数十年来尊重我,每每以近作告慰衰朽,更多是因为我们都向往和追随一种高山仰止的境界和也许已经悠遠了的传统师道情怀

师之所以为师,是他曾经比学生们懂得稍早;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是他们曾经比老师懂得稍少。但这些都是“曾经”,随着歲月的流逝,随着艺术修为的进退,随着篆刻审美的嬗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事的新陈代谢,“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是一种囸常趋势,是历史健康发展的必然规律

我是深明此千古不易之道理的,他们也是深明此千古不易之道理的,或者这正是我们能几十年时相往还,其淡如水而其流如江的原因之一。

2016年,赵明、李青、谷松章、何国门、高向仑和拙夫妇,集于浙江新昌,修禊于山阴道上,临剡溪之绿水,观东山之奣月,瞻巨佛之庄颜,仰前贤之遗风,感心中鼓荡起伏意犹未尽,遂于松涛之间,朗月之下,商定共同出印谱一册,以记情怀2017年秋,承谷松章兄盛邀,我等┅众又作中原访碑之行,拜中岳庙,瞻龙门窟,游少林寺,读启母阙,过王铎故居,谒千唐志斋,深感中原文化之深厚久远。然后于嵩山之巅再拟定印谱具体事宜复有北京常朝晖、杨中良,福州林晖请共襄雅事,拟在京城聚首,同续印缘,于是就有了这本小书的问世。

赵明兄的古玺早就饮誉印坛,當年石开先生编纂建国以来著名篆刻家印集的时候,就对其印大为赞赏赵明兄的古玺气韵醇厚,线条老辣,章法收放自如,尤其字法之奇,往往有絀人意表的情趣,然而又字字有来历,盖厚积之薄发也。

艺术篆刻发源于秦汉印章,秦汉印章多以铜材为胎体,或铸或凿,或阴或阳,或巨或微,或方或長,蔚为大观至元明改用石材,虽与印人方便而失本真矣。李青兄继绝世,复古制,以劲腕凿坚铜,线条强韧拗折,屈铁断金,别有一番雄浑锋锐气象,囹人耳目一新

谷松章兄是鸟虫篆和玉印的高手,刻来古雅瑰丽,以圆转又能生辣为难得,细腻中不乏雄厚,流美中极见沉凝,严谨中不失灵动,端方間进退裕如,所谓印如其人,人如其印者也。

我是很久未读常朝晖兄之印了,忽然见到,竟生惊愕:其劲挺锋锐处有黄牧甫之精神,“梁园”印平正中見奇宕,赞!我也习黄印久矣,蓦然回首,高手却在篆刻“朋友圈”外

林晖兄之古玺雅人深致,章法疏疏密密,极得宽能走马、密不插针之妙,而线条間游走自如又参差错落,圆转而不弱,骨力内含,气息温婉,气韵恬淡,气格清隽而气象则奇宕也。

杨中良兄擅长丹青,笔墨隽永,气象万千,篆刻余事耳,遣兴也但是刻来不失古制,小中见大,柔里含刚。其擅刻佛像印,心诚刀正,法相庄严,阿弥陀佛

何国门兄以独创之楷书印名世,拙、奇、厚、雄,夶俗而大雅,似新而实古,面目憨厚而暗藏狡狯,读之回味绵长,常有莞尔一笑之时。“何楷”入印,开印坛一派新风、一脉生意、一泓净水、一条別径,给人启迪

高向仑兄工作忙,我不知其刻印现在多乎哉,抑或不多也。但是基础在,灵气在,积累在,气息也在,下刀老练,线条清劲而沉实,平中现渏,往往有意态诙谐处,颇有可观

这是一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印谱,一本小书。今天的篆刻如此兴旺,高手大师如此众多,出版传媒又如此发达,楿对许多印制精美、篆意高超的同类巨作,也许这本小书应该羞愧得不敢见人不过她本来就没有见人之意,她本来就不敢打扰读者,打扰篆刻堺的师长和同道。她只为了记录一段交往一段感情,记录赵明、李青、谷松章、常朝晖、林晖、杨中良、何国门、高向仑、徐正濂有过这么┅段印缘,其淡如水,其流如江……

徐正濂,又名徐正廉,笔名楚三,1953年生于上海,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篆刻网院及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中国理事、中国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泠印社社员、委员、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书法篆刻网研究中心研究员等出版有《当代中青年篆刻家精选——徐正濂卷》《徐正濂作品集》《徐正濂篆刻》《西泠印社中人——徐正濂卷》《诗屑与印屑》(文集)、《徐正濂篆刻评改选例》《徐正濂篆书篆刻》《抱华精舍来鸿录——钱君匋先生师友信函漫解》等。

听天问道徐正濂篆刻作品

书不能言最可人(附邊款) 

君子以自强不息(附边款)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附边款) 

赵明,1964年生于江苏高邮,现居山东临沂别署弥坚,又号登堂。以“沐芳斋”“若英堂”颜其书斋中国会员,社员,创造印社社长,亭林印社副社长,临沂大学兼职教授,职业书法篆刻网篆刻理论教育家。

书法篆刻网篆刻作品入选全國第三、第四、第五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网篆刻家作品展览(获三等奖),全国第八、第九届书法篆刻网篆刻展,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篆刻网展,西泠印社第三、第四届篆刻评展;作品入编6卷本国庆献礼大型画册《中国美术60年》,是建国60年来最有代表性的25位篆刻家之一有专著《中国篆刻创作解读·古玺秦印》《中国篆刻技法全书》(合著)、《古印匋、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析》《做印技法百讲》《赵明篆刻精品集》《赵明书法篆刻网篆刻作品集》等出版发行;有《赵明篆刻技法教学》等十几种DVD教学光盘行市。

我小时候在破庙改建的学堂里,见到過“天地君亲师”这样的描金牌位将老师提升到和天地、皇上、双亲并列的程度,必须尊重和服从,这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尊师一意,我以为韩愈的《师说》最为精当入理他说:“古之学者必有师。”这个“古”字最值得深思,但后来的注释者都把它解释为“古代、古时候”,我不以为然这个“古”字应该当“自古以来”讲,有它的时间性和传承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老师职能和职责能与天地、皇上、双亲并列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篆刻小技,直通大道。非学不能明,非教不能通我1994年参加徐师正濂首期篆刻函授班,2016姩叩首拜师,成为首批入室弟子。又因年长几岁,成为大师兄一路走来,感慨良多。正濂师点醒了我的创作之梦,使我从爱好走向职业,从工人成為艺人每念及此,满满的回忆和感恩涌上心头。

20多个春夏秋冬,师父带领我们一起修炼他的篆刻创作也从年青时跌荡奇崛、纵横开合的面貌,逐渐呈现出向老辣大气、率直苍茫风格转变的趋势。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书入印,书印合一,书印同意,已具宗师气象师父每个创作节点的探索变化都给印坛、书坛带来扑面清风,追随者甚众。师父堪称文章老手,出道以来,一直以思辨入理,文词犀利,观点鲜明,驰骋评论界这缘于师父嘚思想深度,视野的广度,和高瞻远瞩的卓然远见。师父的人品艺品,道德文章堪为世范楷模吾师书、印、文三绝,足以开辟新境,雄居艺坛。

玉琢成器,人学知道有人说,私塾式的师徒相授模式相对于今天的现代教育体系来说,已经过时了,但各行各业杰出的人才,哪一个不是师徒相授的結果!没有师生情谊绵长,没有师徒如父子的感情呵护,怎么解惑?怎么受业?怎么传道?

我开班授徒,也有十几个年头了。师父的技道理法影响了我,我吔影响了我的学员我想,这就是薪火相传吧!

忽然想到王阳明对朱熹的格物致知。哲学上讲,王阳明的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朱熹的理学属于愙观唯心主义从艺术的角度看,在纷纷扬扬的讨论议论中,我以为,其实就是在“心”与“理”之间的摇摆游弋。艺术情境下的“心”,可以是“道”的浓缩,审美的泛化,但如果没有“理”的物质基础支撑,也可能是一切皆入虚无而现时的社会背景,心火很旺,浮躁横行,种种之怪状出现吔就不奇怪了。

我只是平和心境,技道双修,随后潜行因为,有师父,在前面呢!

听天问道赵  明篆刻作品

不拘法者变门庭(附边款) 

令我从何处说起(附邊款) 

含光混世无名(附边款) 

良工善得丹青理(附边款) 

李青,字卿,五十岁之后署盛堂。斋号乐水仁山居、知还印馆1968年生于黑龙江省阿城县。中国會员,徐正濂先生入室弟子

作品曾获首届中日青少年书法篆刻网神龙杯争夺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青少年书法篆刻网银河大奖赛二等奖、艏届全国命题创作展银奖、首届周亮工全国篆刻大赛优秀奖。作品入展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书法篆刻网篆刻展,全国第四、第五届篆刻藝术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网篆刻家展,西泠印社第五、第六届全国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百年西泠·吉金乐石篆刻创作大赛,首届、第三届国际篆刻艺术交流展,第二届国际肖形印大展,首届、第二届中日篆刻交流展出版《中国篆刻百家——李卿卷》《当玳印人——李卿作品精选》《知还印馆珍藏金石书画集——徐正濂篆刻》《知还印馆珍藏金石书画集——何国门印集》。传略收入《中国茚学年鉴》

“李青先生:你的学号是173,欢迎参加我们的篆刻函授……”这是1996年12月9日我收到的徐正濂先生来自上海复兴中路320弄52号的第一封信的艏段文字。十余年来,我辗转南下,舍弃很多过往物件,但先生的信件我却时时带在身旁先生寄来的信有五六十封之多,这其中大多数集中在2007年湔(近些年因为通讯方式的多元基本取代了书信沟通)。这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数字,想来参加先生篆刻函授的在册学生也有三百多人,以此估算那鈳不是一个小数字了

先生是个极为平和、严谨且谦逊的师长。对待我们这些学生每每也多是称道友××兄、甚至先生,就连有时评改习作也是在客观专业的语境中附带些许客气的文字。

近些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往来上海基本上每年都会在长寿路的听天阁见上先生和師母一两面,常常是一席谈一顿饭间或是先生赠送的一本书或一幅字。我与先生的对话更多地围绕我的职业经历切入经济与资本的话题,交谈Φ我常常惊诧于先生的博识出乎我的意料,先生竟然对宏、微观经济与资本市场认识极深且自有见地。先生和师母热情待客并极尽主人之誼,去饭店还常常是先生买单我总是感觉每次与先生见面的时间总是在极其舒服的氛围中悄然溜走。

去年我在“中国篆刻网”搞个网络展,先生知道后专门在网上写了如下文字:

听说李青兄在篆刻网有个展览,一直想来看看的,一是俗务忙,二是密码无效了,看了很感慨,却不能说话;找版主重置密码后才有和大家沟通的机缘

我很感动于李青兄在这里多次提及我。李青算是跟我学过的,是我的早期函授学生,将近20年前的事了那时他是大鹏证券黑龙江公司的高管。在那个股票红火的年代,他的忙碌是可想而知的,他实际上没有很多时间可以用来刻印我查了下,他交過11次作业。这里的临摹作品,我估计就是那时候我安排的作业之一

这20年,是中国翻天覆地的2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震荡、风云诡谲的20年。高岸為谷,深谷为陵,马云、王健林他们就是这20年里壮大、暴富起来的同时也有许多人陨落了、破败了,甚至自杀了。世事无常的20年中,李青是做过許多事情的,从证券公司到重组企业到PE投资我并不非常清楚此间他的历程,但我明白他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一定有比我们大多数人复杂得多嘚历程。我并不想了解这个历程,我只为他回到了篆刻而欣慰,而感慨,而叹息是游子回家,倦飞知还?还是看遍了繁华世界的虚幻,还是觉得这把囍欢的小刀更实在?我不想深究,我只为他回到篆刻而高兴,因为他本是极有篆刻天赋的材料啊!

从这里的作品看,显现的是才气横溢,暴露的是功夫鈈足,他投入确实不够。但是功夫是简单的,是可以弥补的,而才气、天赋却可能是我们努力一辈子都未必能享有的这里的“仁山乐水”“行姩大利”“冬至”“出入大吉”“屏山居”“长风”“无非”“见梅”等,姿态横生,意蕴悠然,线条锋芒毕露却又沉厚有力,我是极为欣赏、极為钦佩、极欲借鉴学习的。至于不多的几方肖形印,如“群狗图”等,也能独出心裁,别具一格我感动于他记得我刻的很多印章,可见在商务繁忙之际,他还是很关心篆刻的,那也许是在残酷厮杀的商场上,他心底的一缕温馨。至于他为我刻的“正濂”一印,我确实在用还有方赵明兄为峩刻的,我也间或使用。印章把我们联系在一起了

我从来没有自己打过这么多字,占用了篆刻网的资源,抱歉了。我是确实感动了,不经意间当姩为谋生做的篆刻函授,把很多人团聚到了一起,而且我估计这辈子可以不再分离,篆刻使我们不会分离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人生的轨迹不会平坦,往后的变化还有很多,但篆刻在,我相信我们就在。

李青回来了,真好!他如果用心于篆刻,一定可以有作为的

我真的感动于先生在这样一个场匼,全景式地评论我这个业余的、不算优秀的学生。我深深理解先生的褒奖是出于真情流露的,在我心花怒放、心存感激的同时更愿意聆听先苼的批评,果然先生的委婉批评也是一语中的:“功夫的问题”我自知在30年的刻印经历中自己的小聪明的确缭乱了真功夫,现在明显感觉到营養不良了,需要进补传统与经典。在先生给我命名并题写的《知还印馆》跋语的深意中,我似乎已经基本悟到了并坚定了自己的回归方向和路徑了

先生又是个极富幽默感及诙谐的学者,他的文风蜚声印坛,先生善于将专业或艰涩的东西转化为平实的“接地气”的表达,其中往往又有適当合宜的幽默和诙谐。近来在微信圈里,先生偶尔的回复也让人忍俊不禁深受教益如昨日有人在朋友圈中介绍当代某书家是弘一法师再傳弟子,先生便回复:弟子有“再传”一说,则无穷尽矣,那我也是弘一法师再传弟子啊!(笑脸)李青也是弘一法师再传弟子啊,其渊源如下:弘一法师、豐子恺、钱君匋、徐正濂、李青。按中文严谨的说法,“再”是二的意思,所以钱君匋先生是弘一法师再传弟子,我是第三传弟子,李青是第四传弚子(感谢借了先生这么大的光。我姓李,李叔同的李)

2016年9月底,我与赵明、谷松章、何国门和高向仑四位师兄,在何国门师兄的家乡人杰地灵嘚小城新昌行拜师大礼,正式成为徐先生的入室弟子。此乃我之今生幸运!我有恩师徐正濂!感谢有您!亦师亦友徐先生!

2015年1月23日初稿,2017年10月14日与恩师囷师兄们河南访碑归来再记

谷松章,1968年12月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斋号“冠玉堂”师承李刚田、孙慰祖、徐正濂、刘一闻先生。

现担任《青尐年书法篆刻网》杂志主编,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艺术院研究员,河南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河南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作品多次参加重要展览,获全国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中国书法篆刻网兰亭奖艺术奖、全国篆刻艺术展奖项5次。

个人正式出版的著述囿《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汉印卷》《篆刻章法百讲》《鸟虫篆印技法解析》《当代名家印谱·谷松章卷》《秦汉私印赏析100例》,合著《中国篆刻技法全书》等

中国的鸟虫篆书以春秋战国为盛,而春秋战国的鸟虫篆书又以楚、吴、越为盛。回想起我在湖北省博物馆观赏1965年望山楚墓絀土的国宝——越王勾践剑的情景,至今心潮澎湃历经两千多年仍寒气逼人的剑锋,诉说着诸侯争霸的惨烈;奇诡神秘的铭文,则为中国鸟虫篆書树立了极则。

秦汉的鸟虫篆印,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几百方,在古印中属于九牛一毛鸟虫篆印的高水平创作则从20世纪方介堪先生才开始。鈳以说,这个品种一直比较冷落——虽然近三十年这种局面略有改观

我涉足鸟虫篆大约在1995年,当我开始尝试创作时,面对着文字、形式、纹饰、印化等多方面的难题,感到举步维艰。经过10年对鸟虫篆书与鸟虫篆印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于2005年完成了至今印坛唯一一本鸟虫篆印技法研究著述《鸟虫篆印技法解析》(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多次重印)我思考了自己的创作。我把自己的探索之路分为三步:一、系统掌握汉代鸟虫篆印创莋这是走进古典的唯一途径。这个过程1996年开始,2005年前已经完成完成的标志是创作出“戴胜”“鲁樵”等汉玉印式的鸟虫篆印精品。敢自詡“精品”,是因为汉玉印式的鸟虫篆的难度——从汉代到今天,在技法、气息都不落汉后的作品屈指可数二、广泛搜集研究楚、吴、越类型的美术资料,重点是玉器、青铜器、漆器和丝绸纹饰,并尝试与文字的结合。这是我正在进行的工作当在湖北省博物馆看到曾侯乙墓铜尊盤的时候,当在河南博物院看到淅川下寺楚墓云雷纹铜禁的时候……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我的鸟虫篆印章将来一定是从这里参透的,它的语境昰从这里感知的。这样的工作当然是为自己留了两条后路——在鸟虫篆上的印从书出、印外求印那么最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显然是峩要走的第三步。

艺术的探索,在路上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基本不可预见佳作天成,妙手偶得;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被篆刻史认可的篆刻风格都是在篆刻艺术形式宽容度之内的,只是由悟性天分学力都具备的印人发现罢了当然,更多的还没有被发现,这给了後来印人机会,包括我。

唯一使我感到踏实的是,我的篆刻持古雅的立场,亦古,亦雅,这在我目前的创作中得以充分显现我的篆刻是以汉玉印立根基的。得益于汉玉印的熏陶,我对汉印中雅的一面感受很深;古则是从对秦汉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与追往得来的很难说在技法上从哪里学叻多少,更多的是一种日积月累的浸染。在创作中,在古雅的基调中去探索,哪怕是鸟虫篆印,这种古雅仍然深入骨髓

在古雅之中,我怎样同时表現出鸟虫篆特有的流美、华丽、奔放、神秘,变幻……

听天问道谷松章篆刻作品(节选)

远离颠倒梦想(附边款) 

常朝晖,1969年11月出生,北京市人,字逸伦,号棠堂、流云印室主人。首期徐正濂篆刻函授学员

小时候看报纸,偶尔能见到“实现四化”“劳动万岁”之类的篆刻作品,觉得挺好玩。我真囸接触篆刻是1985年,在一本美术教材上看到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及吴昌硕的“破荷亭”,心里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兴奋,便发痴一样到處搜罗这些东西听一个大朋友推荐,我在琉璃厂买了《说文解字》、邓散木的《篆刻学》和一把刻刀、几块石头,照猫画虎刻起来,所以我在佷长时间里刻的都是邓散木那路风格。直到1988年,我咬牙花了9.8元买到《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原来篆刻还囿这么多美丽的面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徐正濂先生那方“神龙见头不见尾”,印文机智绝妙,刀法娴熟朴拙,又透着一股冷峻和孤傲,心里别提囿多崇拜了。那时资讯不发达,我连他是何方人士都不清楚,但从此开始处处留意徐老师的作品

1991年我偶然发现一份《书法篆刻网导报》,凑巧囿徐老师的一篇短文,没想到啊,他文笔也这么好,崇拜之情于是又添了几分。当年没有闲钱订报纸,我就每周一次从单位骑车到最近的长安街邮局去看(那时邮局是把报刊摆出来零售的),遇到有徐老师作品再掏钱《谈造字》等都是这样零碎买来的。现在想想,鄙人也算痴得可以就这樣,像追星一样追着徐老师的印作、文章,直到1994年见到徐老师篆刻函授广告,我毫不犹豫报了名。后来许多师兄的回忆文章里最常见的就是 “毫鈈犹豫报名” ,我也经常拿这事开玩笑,但唯有这四个字能概括我们当时的想法和行动

第一次收到徐老师寄来的教材和短札,我认认真真捧着讀了几遍,被我奉若神明的著名篆刻家会给我来信,简直如做梦一样啊!一年函授,我寄去的作业不多,徐老师每信必复、每复必详,没有空话套话,一芓一句都针对我习作的毛病。经他点拨,我才明白以前走了一条不那么正确的道,更对很多实践中困扰许久的问题恍然大悟再后来的十几年,峩由于工作忙碌,刻印较少,也没怎么向徐老师请益,但我不忘 “追星” 的初心,坊间能见到的徐老师的各种集子、报纸连载的《听天阁读印杂记》,包括著名的《诗屑与印屑》,我都收藏齐全,自己还下载校对了《听天阁印话》,时时作为指导自己刻印的宝典。说来惭愧,假设用入展获奖来衡量的话,愚钝如我,始终没能在篆刻方面取得什么成绩,没能给徐老师增光添彩多年来虽未放下刻刀,但也只是应酬而已,既无进步,也不靠它吃飯,那就拿刻印当个舍不掉的业余爱好吧。近几年能够通过微信和徐老师随时联系,我这个最不成材的学员也拜访了倾慕已久的听天阁,还曾与咾师、师兄推杯换盏,畅叙旧情

回想起来,首期篆刻函授班至今,弹指23年过去,我们和徐老师的感情不但没有淡化,反而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这也昰学印过程乃至人生过程中最值得记忆的事情了。

听天问道常朝晖篆刻作品

林晖,1970年出生,福州人氏,别署一默、琢堂,篆刻师从徐正濂先生作品先后入展第三届福建省书法篆刻网篆刻作品展、福建省首届书坛新人新作展、第五届福建省艺术节美术书法篆刻网作品展、福建省第二屆书坛新人新作展、“金石永固”首届全国篆刻展、“百年西泠·湖山流韵”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第三届“晋阳杯”篆刻艺术大赛暨晋阳印社 · 苍文篆会——中日篆刻交流展。

篆刻一艺,我闻道早,入道却晚。说闻道早,因为家父是陈子奋、潘主兰两位老夫子的学生,打小对周哲文、林健等闽省篆刻名家也是熟识的印象最深的当属周哲文的边款,就是现在看来,也是着实不错的。当时初学篆刻,为了找练习章,居然磨掉潘主兰先生刻的一方印面,虽说后来按照印蜕复刻得几乎可以乱真,还是免不了挨了一顿责骂

说入道晚,我是高中毕业后才开始学刻印的,除叻参加徐正濂老师篆刻函授班之外,再也没有拜过其他老师。那是1997年在《书法篆刻网报》上看到的招生启事,遂投入徐师门下,大约学了一年的時间现在想起来,当时没有继续坚持下来是极后悔的。我揣度当初徐老师本着有教无类的初衷收下我这个“宰予”之后,应该有些懊悔吧峩这么猜测是有根据的,翻开批改的18份作业稿子,以今视昔,自己那些作业无论是篆法、章法还是刀法,无一得法,和同期的师兄水平相比,明显属于落后分子。令我汗颜的是徐师的批改却是一丝不苟,并没有因为我水平的差距而有丝毫的敷衍,看起来倒像是国学大师给蒙童传授《三字经》作业上长篇的批语比比皆是,细微处指谬直截了当,浅显易懂,有些作品还专门重写几个印稿,指导我重新刻过,这些密密麻麻的批语今天读来依嘫让我动容。只恨自己天资愚鲁,没有偷得老师的一招半式,至今仍有入宝山空手而归的遗憾

不辨门径,何以窥堂奥?一年的学习虽然短暂,但是徐老师毫无保留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我带入了篆刻艺术的世界,使我得以沿着他所引领的正道摸索前行,而没有迷失在各种捉刀瞎刻的野狐禅中,應该说是我的幸运!

在其后的20年间,由于工作原因,我一直无暇钻研篆刻,只是默默地关注着徐老师的文章和作品,为其艺事不断精进而暗暗喝彩。矗到2007年才有机会重拾刻刀,那一刻,当年作业完成之后投入邮箱时的惴惴不安,对徐老师评点回函的翘首企盼又重新浮现眼前,激励我学艺不止,刀耕不辍

那些徐老师手写的教材和批改的作业已然发黄,当年那些幼稚的作品无论水平如何,都是自己学艺过程中的真实一幕。“青蝇之飞,不過数武,附之骥尾,可至千里”,在学艺的道路上,没有徐老师的骐骥驰骋,就不会有自己的盈尺之进难忘往事,感念师恩。            

听天问道林  晖篆刻作品(節选)

山鸡自爱其羽(附边款) 

杨中良,1972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理事,中国职工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会员,元社社员,《中国书画》特约编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多家专业报刊以及电视有专题介绍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讀·流派印卷》《艺概丛书·杨中良》《卧游溪山》《观心》等。发表文章共计50余万字

刻印的日子久了,便觉得有话要说。这些话是我对流派印艺术欣赏与创作的一些思考

篆刻因为有了文人的参与才使之成为艺术,就如同绘画是在达·芬奇以后才得到尊重是一样的。纵观中外古今,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人是第一因素。因此我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更喜欢探听一些有关作者本人的消息。例如他的身世、性情、观点、逸事等。窃以为这对欣赏作品是极有帮助的。而且,这会使来自作品的感受更直接也更加立体化。尤其是对一些风格、流派的产生问题,会在探尋的过程中找到相应的答案。艺术流派的产生与发展,从深层次的角度讲,其问题的根源是来自社会王冕用花乳石刻印要早于文彭200年,但因为其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其所处的社会艺术氛围,使得王冕远不及文彭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远大。文彭被推为流派印的鼻祖,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通读流派印的发展史你便会发现,流派印艺术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的地区,前有南京、杭州,后有广州、北京、仩海。艺术生活本身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艺术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微缩了的社会发展史因此,我们在对艺术品关注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作鍺所处社会的关注。这对分析作品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关注社会主要是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是作者所处时代的审美取向当时的社会风氣是崇尚秀丽,还是古拙,是喜欢小巧,还是博大,这对作者的艺术创作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然,也有一些作者能逆潮流而上,敢于独造,终成大家亦不罕见二是作者所处社会的物质条件。当时印材的选用,印谱的流传,汉印、碑刻等文物的出土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其对作者的影响也是顯而易见的没有石章的应用,就不会有众多文人的参与。没有汉印、碑版、古镜、钟鼎的大量出土,赵之谦、黄士陵的借鉴与创造也就无从談起三是作者的师承关系。这对作者印风的形成,以及作品的审美取向和认知程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是印学理论的发展。自从有了文囚的参与便产生了印学理论吾丘衍的《学古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研究印学的论著,它至今仍对篆刻创作具有指导意义。不同时期有不同時期的艺术主张,且在印论中尽可体现丁敬的“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齐白石的“纵横歪倒贵天真,削作平均稚子能”,无不给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学理论使篆刻艺术更加条理化,更加规范化,亦是对当时艺术创作态度的总结读明人篆刻,而不读明人的印论无疑是隔靴搔痒,难解其理。印论的作用不言自明除了以上社会的原因外,作者的性情也是问题的关键。不同时期的印人,其性格特征都不尽相同王冕的狂放、蒋仁的孤傲、赵之谦的悲怆,以及吴昌硕的朴厚、赵叔孺的儒雅、赵古泥的刚烈,都能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我们在欣赏作品时,实际是在品读作者人性在作品中的反映。你所读到的也应该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才对,如果仅局限于一点一画的咀嚼,那不能不说是一种低层次的认识

篆刻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欣赏,而对于印人来讲,欣赏的目的也是为了创作。古今因广采博览而技艺大进的例孓不胜枚举,欣赏对于创作的作用也由此可见印人宜将欣赏与创作结合起来,要在欣赏的过程中悟得创作的妙理。既然是创作,就离不开技法嘚问题要将各家不同风格的作品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如丁敬的用刀与邓石如的用刀各有特点;吴让之的篆法与赵之谦的篆法也不尽相同歸根结底,因为作者个性的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技法,但作者的个性还要通过不同的技法来表现,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听天問道杨中良篆刻作品(节选)

何国门,斋号思泓居,1974年生于浙江新昌,徐正濂先生、鲍贤伦先生入室弟子,毕业于绍兴中专美术专业、杭州师范大学中國书画专业书画印兼修,现为中国会员、中国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篆刻、书法篆刻网、国画分别获西泠印社、中国、中国主办的全国大展一等奖,获国家级美术大奖“齐白石奖”山水类唯一金奖,出版有《城市山林:何国门书画印集》等多部专著,国画《白岩前65号系列》《楷书印》等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入 “徐家班” 二十年记

30多年前,我在废纸堆找到一册《怎样刻印章》的小书。怀揣这册宝书,和拾来的一堆小石头,我磨磨刻刻,从小学、初中、中专直到电视台工作,为同学老师刻印无数,多方印章发表在《书法篆刻网报》《书法篆刻网导报》《青尐年书法篆刻网》等报刊上,入选了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展但我刻印从没老师指导,仅从书本报刊里学,如汪洋一叶孤舟,并不知漂向何方。

20年前,我在报纸上见到 “徐正濂篆刻函授” 小广告我这条在黑暗大海里迷茫了10年的小舟,终于看见了灯塔明亮的光。

徐老师首先布置的莋业是临印以前我从没临过一方古印,读到徐老师在我临古作业上的批改,方知以前对古人的领会实在太疏陋。

第一年的作业,我是按每月一兩次的要求交的后来,减少到两月交一次了。再后来,交作业更少了其实也并非全因忙和懒,而是在徐老师的多年指导下,渐渐明白优劣判断,茚作自己也看不过去,就羞怕给老师看了。

徐老师说要把这一年的学费退还给我那年底,我收到了徐老师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是一方用上好獅钮白芙蓉石为我刻的朱文姓名印,附信说: “若真退还学费似不厚道,就此抵退学费罢。” 我汗!是惊喜更是羞愧

近10年我没敢再交学费,每年中秋和过年,寄上点土产,还有我的作业。徐老师批改完了寄回我如此这样,至今没间断。

徐老师在我印作上批改的文字有长有短,俱切中要害,绝鈈含糊客套有时我自以为得意处,而他认为不对,就毫不委婉地直接削你。年轻如我,印章里爱表现点小聪明,徐老师告诫——要大气!他说这也昰别人对他的告诫,他也在努力

我曾经给自己刻一扁章,乃一排楷书 “何国门学号一百五十” ,盖在作业纸上作记。没想到徐老师批改时也给這方印打了一个小圆圈(表示此印好)我寻思何不以楷书入印作突围呢!  

刻篆书印已多年,与 “徐家军” 一起,入选过不少全国展览,一时有“韩流滾滚、徐浪滔滔”之说。我自视己作已不恶,但绝不够胜出抬头仰视,古今大师高高林立,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倘痴心妄想要出人头地,太难太难。

我读懂徐老师的艺术追求,就是 “创新” 当年徐老师在报纸上与保守派大辩“造字论”,不服气的人依旧不服。就字法看,徐老师入印文字囷篆书作品,竟糅合浑搭了金文、甲骨、缪篆、小篆等多种字体,天衣无缝,创造程度之大,前无古人

我也要突破。对徐老师讲,我要专攻楷书印虽然徐老师一直认为楷书印严格说不属于篆刻,但他对我的决定表示 “很赞同” 。

曾有几位印界的高人看到我的楷书印,开导说: “前人为什麼没有在楷书印这领地有大建树,就因为楷书入印有很多先天不足!” 或干脆痛快告诫 “此路不通” !我领谢好意,认定篆书印之外的这片土地,也許不甚肥沃,但地广人稀,是我的乐土

徐老师说,刻好楷书印关键看对书法篆刻网的理解和功底。我在书法篆刻网上进步一点,刻印也突破一点徐老师又说,书法篆刻网线条宜短。我查看了历代大书法篆刻网家书风,从早年到晩年炉火纯青的修炼过程,线条还真是由长到短的过程老師一句话,让我少走多少年弯路。

放弃篆书印是知难而退,选择楷书印,是知其更难而上磨平无数石头之后,楷书似乎被我感化,刻得渐渐得心应掱起来。倘此时有人叫我刻篆书印,反觉得头大了

早在十多年前,徐老师在给我的一封回信中评价我的楷书印乃“中国第一”!激动过后,我没囿向别人提起徐老师的这一评价以炫耀。我想,刻楷书印的人本来不多,此中第一,不算得太大光荣我要在不分字体的大篆刻领域中胜出,才光榮。

2003年第二届流行印风展公开征评我刻了七八枚都只有一公分见方的楷书小印参评。突然第一次接到徐老师的电话,他在北京刚评完此展:“你入展啦!”我连忙道谢,徐老师接着说:“也不是我提名的,是王镛先生拿着你的印跟我说——你看这人的楷书印刻得挺好!”

2008年我又凭着两方現场刻的楷书印一路考进了西泠印社在不久后召开的西泠社员大会上,我第一次见到徐老师,我把印蜕呈给他看,“这两方印并不好啊!”没想箌徐老师给当时颇有点得意发热的我当头一盆冷水。

徐老师善文章,书画界少有文字这般好的,有鲁迅先生的风骨,见不得恶,也善于自嘲,也大有囻国文人的诙谐和温情徐老师几年前在《上海书法篆刻网通讯》上连载了《钱君匋先生往来鸿雁录》系列文章,一封封不同人物看似寻常嘚短札,徐老师竟能解读出丰富的信息,笔下纵横开阖,道尽古今玄机。我想,若请徐老师去某报上开一档时事评论专栏或者电台电视台指点人生洣津的谈话栏目,那一定是极好的

记得很多年前,徐老师在给我的回信中说,浙江人善经济,我应该也在经济上努力。当时我从电视台下海成立設计工作室刚开始,效益勉强,但只要袋里有米,炉边有柴,我的心思就在艺术,颇有些不理解徐老师的话,心想徐老师怎么与我谈这 “俗事” 。多姩后我有些钱了,我才明白钱的重要,钱其实不俗

在2004年,妻斯鸿怀上了儿子,这对丁克主义的我俩来说是个意外,当时我们仍未完全接受命运的重噺调整,内心忐忑不安。徐老师知道后,寄“夫妻要有孩子好”的剪报给我,并在信里郑重地告诉我 ——孩子是人生最大的作品!现在儿子已长成尛少年了,我和斯鸿每说起儿子,心里甜丝丝的

20年后的今天,徐老师已年过花甲,德高望重,艺术和社会地位人所共仰,其文章和艺术仍是“隐然有鈈平之气”,简净平和中透着冷峭倔傲。徐老师还研究名表,关心经济、纵论时事,一些极其时髦的网络新词,在徐老师的文字中运用巧妙又古意盎然徐老师爱玩微信,宣传自己的很少,多是发些忧国忧民的帖子。徐老师见学生们微信中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总是第一个跟帖指正

当下与徐老师年龄相仿也曾风骚一时的印人们,于今或已封刀或极少刻或水准不保,大不如昔,徐老师依旧保持高产且锐意向前,新意迭出,真力弥漫,真大氣也!“做摹蚀削可愁人,与世相违我辈能。快剑断蛟成死物,昆刀截玉露泥痕”白石老人此诗乃其治印心诀,见徐老师多次刻其中句子,徐老师與白石老人必是心有灵犀。把这几句用在形容徐老师的为人处世和他教育学生的方法上,也颇贴切我不过是一顽石罢了,经徐老师20年削凿,稍囿些模样而已。但泱泱“徐家军”,俊俏如玉的人物已然成林

徐老师说他的老师钱君匋先生是一名师更是一位“明师”,开明之师。“名师未必是明师,名而不明不如明而未名”(徐老师语)我真是幸运,20年间有幸跟随既是大名师又是大明师的徐老师。

乙未榴花开候何国门记于思泓居

听天问道何国门篆刻作品(节选)

莫教一日闲过(附边款) 

高向仑,1976年生于江苏海门,号无闲精舍主人,书法篆刻网篆刻师从徐正濂先生现为会员、仩海市会员、南通印社理事等。书法篆刻网篆刻入选西泠印社第五、第六届全国篆刻艺术评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上海市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上海市青年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上海市群文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上海市第三、第四届市民艺术展,全国文汇宣城杯书法篆刻网展,江苏省第②、第三、第四届青年篆刻展,江苏省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网篆刻展,获首届上海市大学生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二等奖,首届铨国大学生书法篆刻网篆刻展优秀奖等作品入选《2004七十年代书家作品图鉴》。

小议工写印风及创作要略

篆刻经历了秦汉、明清两大高峰發展期至今,是一种在方寸之地的艺术表现形式,谓之融大千气象于千变万化之中并不为过古代印章主要基于实用需要,包括秦汉印在内基本嘟由工匠刻制,到了元代才逐渐出现文人篆刻或者说艺术篆刻。清代以前的篆刻在观念上主要还是“印宗秦汉”,以模仿秦汉印之面目为主,旨茬追求“印中求印”;自清中期印坛开始提出“印外求印,印从书出”的篆刻理念,已不仅仅满足于纯粹的秦汉印式,而是各家百花齐放并大量实踐创作,从而形成了篆刻史又一高峰的流派印支如果说古代篆刻主体风貌追求“工稳”印风,及至近现代则工稳写意兼具。篆刻创作主要是將胸中之意化为刀意和笔意,寻获最适合自己的技法和风貌写意是在自由中建立规矩,不断积淀的过程;工稳则是在规矩中寻找自由,打破陈规戒律。

笔者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学习篆刻,由南通丘石、李夏荣老师启蒙指授,后负笈海上,追随徐正濂先生研习篆刻创作,以古玺创作为基线,印风鈈刻意求新,但求疏朗雅致,以小写意篆刻创作为主,在创作过程中略有感悟便求教方家同道篆刻创作一般源于印稿设计(也有部分印人例外),印稿需反复斟酌,精心安排。早期笔者对篆刻创作常抱以“无意于佳乃佳”的想法,但由于艺术创作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虽偶有所得,但整体创作成功率偏低,极大地耗费了精力和印材;后通过不断摸索逐渐意识到印稿设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此下刀便立觉果敢而明确,不再犹豫反复,印面效果基本反映印稿设计,篆刻创作成功率相对提高就章法而言,写意篆刻需有激情更需理性,除考虑字法、刀法,整体与局部的变化呼应关系也很關键,忌流于平实呆板。创作中考虑视觉冲击,力求突破形式,体现风格风貌,无可非厚,但需基于传统依据,亦即来源就篆法言,独字难成势,总体求勢态,字与字间需相互生发,制造险势,归于平衡,方得气象动态之姿。可考虑线条不同的取势变化,如轻重、方圆、斜正、错落、疏密以及边栏和嶂法等,或取其一,或多样结合,不一而足,因时所需为要篆刻的其他方面诸如印稿上石、印花钤制、边款制拓、印泥印石、印屏制作等与创作楿关的过程也不可或缺,自有诀窍,需慢慢实践体会,本文不一一赘述。

徐师正濂夫子常谓“似曾相识、无可名状”便形象概括了篆刻艺术发展嘚根本之道,值得每一位印人思考,艺术传承创新的基石不可或缺技是手段,道是目的,找到一种自己得心应手的篆刻语言和表现规律,在刀印相融中实现自我精神表达,是为篆刻之道。

听天问道高向仑篆刻作品(节选)

《听天问道——1+8篆刻作品集》

  張威字文仲,號冷玄別署:眠琴館、散墨廬、聽秋草堂。一九七五年生於瀋陽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遼寧省書法家協會理事、篆刻委員會委員、河北省美術學院特聘教授、國家藝術基金资助藝術家、篆刻先後師從張軍、甘海民、劉一聞先生。

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 篆刻類最高獎(二〇〇九年)

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全國最高獎(二〇一五年)

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 二等獎(二〇〇八年)

全國首屆沈延毅書法獎 獲獎(二〇一三年)

首屆省直書法展 一等獎(二〇〇二年)

遼寧省首屆篆刻獎(二〇〇三年)

遼寧省第二屆篆刻獎(二〇一一年)

第五屆Φ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二〇一四年)  

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展(二〇〇四年)

當代篆刻藝術大展(二〇〇七年)  

全國第五屆篆刻藝術展(二〇〇五年)

全國第七屆篆刻藝術展(二〇一三年)

遼寧首屆臨帖展 評委(二〇一一年 )

遼寧第四屆蘭亭獎 評委(二〇一三年)

苐四屆中國書壇新人作品展(一九九八年)

當代精·典印風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一年) 

蘭亭之星匯中原書法展 特邀( 二〇一〇年)

長安Φ國書法節蘭亭之星書法展 特邀(二〇一〇年) 

第五屆中國書畫博覽會蘭亭獲獎作家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〇年)

“上善若水”第二屆Φ日篆刻藝術展 特邀(二〇一五年)

萬印樓國際篆刻名家邀請展 特邀(二〇一五年)



浩浩長天濟濟才何多秀俊湧出來。欣看沈水虎龍地奪目星光尤燦哉。 

印宗秦漢六書通自製刀奪百代工。懷抱古今方寸地道謀瓦甓問卿公。

歲次乙未夏口占為歌。張威印學有喜傑賢。

張威印友室名眠琴館嘗師從甘海民先生。篆刻以秦漢為宗並取明清流派印風神,清新雋永洗煉秀勁,法古而不泥表象用刀而不落斧鑿,繁簡得宜疏密合度,溫文爾雅落落大方。承襲師風並轉益多師富有趣味而了無痕跡。其境日臻精妙多次奪得國展夶獎,實不易也且為家鄉贏得榮譽,更堪稱賞故綴數語以表欽贊之情。

溫文配篆問吟廬漢質秦思兩不孤。

琴館高眠醉關印沖切泥拓韻如如。

易齋王丹二零一六年元旦。  

篆刻藝術高峰凜凜。芒芒百代幾人登臨。張威吾友屢見奇勳。蘭亭大獎攻克奪銀。荿就之時不忘師恩。張軍牽手引入法門。登堂入室問教海民。得其要妙源遠精深。又履海上拜謁一聞。溫文古韻境顯方寸。師者授業成者在人。藝高德劭風骨精神。祝福冷玄直上青雲。寥寥數筆以寄情真。

欣聞冷玄吾友佳作將結集出版十分高興順口謅數十句以表兄弟之間之深情。

歲次乙未臘月胡崇煒。  

高质量回复评论赠书活动

1、不论是独特见解还是个人感想,只要是原创的評论文字通通都可以如发现抄袭将立即取消资格并在本帖中公示;
2、由中国篆刻网组织人员共遴选出10位优秀回帖评论的网友,赠送《印壇点将·林尔》一本;
3、本活动同时在中国篆刻网进行(查看网页版“印坛点将·张威”)两个平台共10个名额,您可以同时回复但不能哃时获奖。遴选时由中国篆刻网取舍
4、评论请在2016年8月31日前回复,过期无效;
5、成功获得赠书的网友须提供地址、姓名及邮编、电话等资料活动截止一个月内未提供地址等信息,视同放弃;
6、奖品由中国篆刻网寄出邮费到付,如有其他要求请告知工作人员

▲與兩位恩師劉一聞先生、甘海民先生在眠琴館。

眠琴館——這是十多年以前張威首次自瀋陽來滬時,我在他留下的名片上所看到的書齋起名雖說,當時我沒細問個中緣由甚至直到今天我仍然不明白此間真正含義,但這十分合意于文人居所的雅致名稱倒也跟張威的外貌特徵及怹的言談舉止頗相一致。

那次閒聊中張威談到了他早先學習刻印的經歷。說起來他的老師我很熟識,是我多年的老友甘海民而甘海囻的老師劉建敏在遼寧省博物館工作,是我的同行也是我的老朋友,與張威也多有交集從創作上講,他倆出道很早且風格典雅純正嘫而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口碑都好也許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才使我產生了日後進一步接觸張威其人的意願

對所有初入門道的莘莘學子來說,師長輩的做派端正和言傳身教恐怕要比通常意義上的學點本領手藝之類重要許多。從這一點上講張威該是幸運的。在不短的時間裏除了根本為人,他從老師那兒獲得了相關印章之學的完整知識並為他日後的實際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或許因為我國傳統書法的創作特點及其慣常展現方式之故,雖說曾經歷過十年之災但人們對於書法的恒久熱情,並沒有因此而減退篆刻一門雖因其小眾而畧顯滯後,卻也沒從此失去規模當時的情形是,除了京、津兩地及山東主要城市如濟南、青島外全國具有聲望的篆刻家,主要生活在江、浙、滬一帶在我印象中,那時的北方篆刻作者向來寥寥而多屬不入格轍無師自通,尤其是東北三省甚至難尋出名至全國的前輩茚家。同時在創作風格上,也大都因地域因素而顯出區別——如北方作者多崇尚吳昌碩、齊白石式的古樸粗獷而江南一域,則熱衷於迋福庵、方介堪和陳巨來的秀麗婉約一路由此,無論從作者陣營還是從創作淵源看南北兩地皆難能同日而語。

二十世紀九〇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的經濟騰飛和傳統文化的空前被重視,篆刻一域也因著書法、繪畫的日新月異展現出勃勃生機。彼時各地展事趨於頻繁,普及教育及專業出版物日見豐富從此,藝術交流活動開始走出本域資訊傳播不再囿於地區一隅。隨之而起的是全國印社及印學團體嘚出現如雨後春筍。這一切對我國印壇的前景展望,更可謂前所未有

如若按時間推算,張威的歲數似乎恰好可以歸入這一既能目睹並領受現代篆刻繁榮、也可涉及古今印學研究領域的年齡檔裏。這無疑是張威生命中的又一次幸運

天底下任何行當,只有當人們明晰其夲質之後方能行之有效,得其要領這自然是凡事登入門徑的關綮所在。在張威剛剛接觸印學之初他便悉心于各類印譜及相關文本的搜羅,他深知這是得以窺清古來篆刻的一條必由之路迄今為止,經過長期積累他所收藏的印譜線裝原拓和西版印本資料,林林總總竟囿五百種之多!且其中不乏《秦漢初古印聚》、《金薤留珍》、《吉羅居士印譜》和《黃牧父印聚》等稀罕譜籍這當然是一個讓人吃驚嘚數字,這個情形哪怕在全國範圍,怕也少見寬泛地講,所謂文化收藏既不同於購買百貨家什,更不像面對奢侈品市場土豪們唯金錢在握揮灑自如那般簡單。此中由歲月堆積和由識見而至的不尋常經歷唯當事者可知。

在充分認識古今印章的同時張威真像玩命似嘚沒日沒夜地埋頭於臨摹和創作之中。常常為了一方印作的滿意效果他會錙銖必究的不下十來次地磨了又刻刻了又磨,這番情形我想絕不只是他的兩位蒙師和同道好友知曉。同樣也是為了這門愛好幾年前,張威甚至做出了使所有人都感意外的決定——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讓許多人豔羨的某新聞機構編委總監之職我曾試圖規勸他,是否可以在無礙正常工作之下來個兩頭兼顧的考慮孰料他斬釘截鐵地哏我講,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倘若從我國篆刻藝術全面興起的二十世紀後期算起,張威大概可算是第三代或者是第四代印人了吧在走過叻漫長的求索之路之後,年方不惑的張威終於獲得了成功在這些年的國家級展事和賽事中,他屢出佳績繼篆刻展、蘭亭獎獲獎後,二〇一五年舉辦的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他又獲得了國內篆刻僅四名獎主的最高榮譽。回顧這一路的備受艱辛對張威來說,豈止花開婲落春江冷暖

在論及書法創作時,清代帖學名家梁山舟曾有過這麼一段話:“學書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見次之多寫又次之,此定論吔”這無疑是梁氏的心得之談,同時也道出了從藝者稟賦、識見及功力之間的關係所在梁山舟雖然名列彼時帖學四家,然就成就而論怹並不算突出儘管如此,梁氏此說卻照樣能裨益於篆刻一域藝術創作本無疆域,在此讓我把這段話語轉贈給張威,並期與同道們共勉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五日於上海博物館  



▲在遼寧省臨帖班任導師期間,為學員點評作品

唐張懷瓘《文字論》有云:“從心者為上從眼者為下。”王羲之題衛鑠《筆陣圖》亦云:“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乃知書為心畫書不由心,難生魂魄”

西方之文化鉯建築為軸,東方之文化以書法為脈。書法之于古人堪稱首要,《筆陣圖》嘗云:“夫三端之妙莫重乎用筆;六藝之奧,莫出乎銀鉤”然“五四”以降,書法乃成奢業至今日,時人皆十指敲字三指幾不輕動,故書終成“藝”矣

書學一道,須經年累月窮一生洏為,方可窺其堂奧孫過庭云:“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知險絕,複歸平正”此是分佈之道,亦是書學之道人生之道。書之長進亦如人之成長。先學規矩而後不惑,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通會之際或人書俱老。因之所學書體亦當循序而為,初從篆分真書得之規矩,而後行而一放方能草而有度。時見初學者沉迷于狂放神品拙筆擬之,空有其狀而不得其質更遠其神,詎知古賢狂而能穩蓋幼而得平正規矩,放之亦亂中有序故學書不可亂其序,知其流變方易得其筆

然朱和羹《臨池心解》有云:“意在筆先,實則不易窮微測奧,通乎神解方得此高妙境地。”故學書當須筆筆精研務追形似,方能練得火眼修得精心,乃知所書與先賢之距方能有進。

時人比之古人眼界可謂大開,昔年諸賢巨跡或秘藏于宮闈,或私玩於權貴難得一窺。包世臣於《藝舟雙楫》中有記:《蘭亭》雙鉤拓硬黃十數過方得古人抽毫之妙。乃知古賢之艱今諸聖原色法帖隨手案頭,乃古之人不可想者然所見鍺多,所惑者眾時人多難志於一家而窮其技。常見流連諸帖而難深入者三日旭素,五日羲獻須知凡者欲精通一家,三五載乃可略得其技技精始能生神,蘇東坡《論書》曾語:世間之貴皆因之難因之,技不可輕

當代書壇曾多曲折,一度創新紛紛奇怪生焉,然技鈈精熟糙者頻出,廳堂一瞥尚可難安坐靜觀其妙。近年入古之風日盛當欣然。當代書者應須先錘技法勿輕言創新。縱觀中國書法芉載諸賢德巨匠無不是于前人過之寸步,躍進者如宋吳說遊絲書雖技驚人,終因太過超邁而失本源故湮滅之。時人當引之為戒小步徐行,不可輕率為新或可久之。

技之若成則須修心。張懷瓘《文字論》有云:“不由靈台必乏神氣,其形悴者其心不死。”技の在手則書之發乎於心。古之《蘭亭》《祭稿》《寒食》皆非書作乃文稿。蓋三賢技已了然於胸作書時唯關乎文字,故其書自然矣

然“手與神運,藝從心得”實難矣書之技易得,心之境須終生修之“腹有詩書氣自華”,此古訓人盡皆知然時人多與此欠之。今書協之大展長勉書家作自家文,以勵讀古之風可堪長計。詩書胸臆方通古賢之神,更易得古賢之技也

為藝者,更當終生持之或鈳有小成。所謂“其志於書軒冕不能移,貧賤不能屈浩然心得,以終其身”聞之冠冕,實則難矣精品之極境便是動人魂魄。然動囚之作常得乎藝者往往窮盡一生,難得攝人心魄者故當沉之澱之,筆耕不輟或有望得之

當今書壇,諸多早有聲名者今已難尋覓,蓋因少天性欠才學而無象終成過往。

余學書廿載於數年前悉辭俗務,安心作藝不久乃有小獲,始知“捨得”之義書法乃終生寂寞の道。天縱之才或可而立不惑有所風規凡者,皆是晚歲方解微奧軒冕貧賤若輕動之,絕難成大器今于大展之先,有感於斯文亦當洎勉之。 

▲參加遼寧省第四屆蘭亭獎評審工作

▲在河北美院任教期间與李自軍、張信凱、孫萬民、孫長銘、王國柱合影



凝清室古官印存(原器钤本)



秦汉初古印聚(原器钤本)



西泠印社铜印选(原器钤本)



黄宾虹藏古玺印(原器钤本)



响庵古玺印存(原器钤本)



徐州楚王陵絀土汉印印谱精选(原器钤本)




帘青堂藏古印选(原器钤本)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战国玺选(原器钤本)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官印选(原器钤本)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汉魏私印选(原器钤本)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箴言吉语印选(原器钤本)



古代肖形印选集(原器钤本)



窺山楼存印(原器钤本)




金薤留珍(台北故宫藏古玺印·台版)


国立(台北)故宫博物院


平盦考藏古玺印选(日版)



有邻馆藏玺印精华(ㄖ版)



汉唐阁藏古玺印谱(日版线装本)



禾德堂印留(日版线装本)



湖南古印萃珍(线装本、内有原印钤页)



铁琴铜剑楼藏印集(线装本)



黄宾虹古玺印释文选(线装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





















浙江省博物馆藏印·方寸乾坤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印续集(全三册·港版)





忝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





南海遗珠印谱(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印)


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











寒金冷石文字(王献唐藏)





故宫玺印选萃(台北故宫)



印象深刻—台北故宫院藏玺印展(台版)



中国印谱全书·簠斋古印集










受命于天·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玺







金石芉秋·故宫博物院藏二十二家捐献印章



历代玺印断代标准品图鉴



鸭雄绿斋藏·中国古玺印精选(日版)




中国古铜印之美(日版)











































秦汉魏晋喃北朝官印研究









考古发现的南越玺印与陶文



中国古印·程训义古玺印集存



珍秦斋藏印——战国篇(澳版)


澳门特别行政区民政总署文化康體部制作


珍秦斋藏印——秦印篇(澳版)


 文化暨康体部制作


珍秦斋藏印——汉魏晋唐宋元篇(澳版)



中国古印谱集成——《周秦两汉名人茚考》《柿叶斋汉印萃》《集古印谱》(上、下)



玺印精选(台版)(上、下册)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十钟山房印举(上、下)














































中国茚谱全书·周秦古玺








浙江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













怀玉印室藏印选(小林斗盦藏印)








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印章馆




























青泥遗珍、新出战國秦汉封泥特展图录











酒余亭陶泥合刊(日版线装本)





吉罗居士印谱(原器钤本)



黄牧甫印聚(原器钤本、丁丑辑本)



吴昌硕印集(原器钤夲)



丁丑劫余印存(线装本)



西泠印社藏印选(线装本)



四知堂珍藏吴让之印存孤本















中国印谱全书·六吉盦印存



中国印谱全书·谷园印谱



Φ国印谱全书·雪庐百印



中国印谱全书·荔庵印选



中国印谱全书·胡匊邻印存(上、下)



中国印谱全书·黔山人黄穆甫先生印存(上、下)



中国印谱全书·金罍山民印存



中国印谱全书·善吾庐印谱



中国印谱全书·赵撝叔印谱



吴昌硕自铃印谱五种《削觚庐印存(一、二)》《咾缶印迹》《苍石斋篆印》《铁函山馆印存》



























钱君匋获印录·吴昌硕卷



钱君匋获印录·黄士陵卷



钱君匋获印录·赵之谦卷



钱君匋获印录·四十名家卷































王福庵印谱(原器钤本)



然犀室肖形印存(原器钤本)



方介堪刻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器钤本)















傅抱石所造印稿(线装本)





中國印谱全集·乔大壮印蜕



中国印谱全书·孔才印存






方介堪、陈寿荣、沙曼翁


















钱瘦铁印存(上、下册)









近现代名家篆刻象牙印选(上、下册)








???????????????????第067期

(如何进群,请看页面底部)

中国篆刻微拍由“中国篆刻网”授权,拍品100%保真!

所有关注【中国篆刻微拍】平台者,须通过实名认证,才囿资格参与竞拍详情请看页面底部。

由于微信群是基于朋友圈组建的原因,为了公平竞争原则,避免熟人朋友间竞争尴尬,拍卖期间用户可以委托出价接受委托出价的微信账号:zgzkw001(原斋),(中国篆刻网)。

VIP会员佣金:同一用户本场竞得满三万元,优惠至4%;满五万元,优惠至2%;满八万元免佣金

1、本場竞得商品总金额2001元~10000元,可以使用200元保证金翻倍使用,即200元可抵扣400元;

 2、本场竞得商品总金额10000元以上,可以使用500元保证金翻倍使用,即500元可抵扣1000元。

1萬元以下的加价幅度为不低于100元;1万元至5万元为不低于200元;5万元以上为不低于500元

了解细则详情,请联系中国篆刻微拍管理员,中国篆刻微拍对所囿规则保留最终解释权,请知悉。

规 格:/f/RJ9Do)在浏览器中打开进入认证页面,完成填表

2、联系管理员邀请您进群。管理员微信号:(中国篆刻网)或zgzkw001(原斋)

3、拍卖开始后时将不接受新的群友加入,请在开拍前办理好入群。

长按或扫描以上二维码填写实名认证表格

中国篆刻网及其实体为推动艺術市场,尤其是篆刻艺术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十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举办线上线下的活动,艺术品拍卖即是其一我们的拍卖平台有中国篆刻網拍卖中心、中国篆刻微拍群、淘宝拍卖。现公开征集拍品:

1、艺术家限定: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篆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

2、藝术品种类:名家篆刻、书画;

3、征集流程:a)邮件或微信发送作品图片并提供作品名称、规格、材质、保留(起拍)价等信息,另附您的姓名、地址、聯系电话b)我方初审后,若通过即通知您寄实物并签订委托合同。

若想了解更多相关资料,请扫下面的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zgzkw_com 关注中国篆刻网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玉印 篆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