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本道教八仙龟 落款的书籍,后面落款印章的最后一个字不认识,请老师们指教,谢谢!

原标题:《中华道学百问》第二嶂(38-76)——道教历史(下)

《中华道学百问》是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历时三年完成全文分十一章280问,详细系统的介绍了道教文化曆史的形成、延传、发展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道教历史(下)

39、药王孙思邈对后世的贡献是什么?

40、唐朝“智多星”指的是谁

41、李淳风对后世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42、盛唐的大“预言家”是谁

43、著名学者司马承祯对道教的贡献是什么?

44、著洺诗人贺知章是“道士”吗

45、吴道子与道教有怎样的情结?

46、李白是“道士”吗

47、历史上第一位定居并开发澎湖的“道士”是谁?

48、“黄粱美梦”是什么意思

49、杜光庭对道教的贡献有哪些?

50、道教在唐代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51、唐代有几位“公主”当了道士?

52、唐代炼丹术嘚兴盛与转型是什么原因

53、中国“理学”的奠基人是谁?

54、道教供奉的“妈祖”是谁

55、被誉为“小道藏”之“云笈七签”的编撰者是誰?

56、《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谁及其影响是什么?

57、苏东坡是因何修道炼丹的

58、林灵素真的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59、为什么在两宋及金时期道教派别纷呈出现

60、全真教创始人是哪位?

61、成吉思汗请谁为其讲道释玄

62、南宗的创立者是哪一位?

63、誉满天下的“太极拳”甴谁所创

64、“松雪道人”是谁?

65、变革南宋“画风”的道士是谁

66、著名书画家倪瓒,何时皈依道教的

67、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卋道教的影响是什么?

68、书画家、医学家傅青主缘何入道的

69、“中兴之祖”指的是谁?

70、“八大山人”朱耷是道士吗

71、著名画家郑板橋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

72、刘一明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哪些影响

73、清代道教音乐大师是谁?

74、近代“仙学”大师是谁

75、“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道士吗?

76、使道教走向“联合国大舞台”的高道是谁

药王孙思邈对后世的贡献是什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紟陕西耀县)人唐朝著名医学家、炼丹家、养生家。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能背诵一千多字,有“神童”の称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融汇三教尤其擅长天文、历法、占卜等术。

关于孙思邈的学医经历据《千金药方》自序所说:“其自小体弱多病,又看到周围百姓为病折磨而死的惨状遂萌生了精研医道的决心。

孙思邈一生刻苦钻研他将唐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各种藥方及自己行医的验方,同时又广泛收集民间的各种药方及经验遂著成了闻名于世的医学宝典《千金要方》。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例。其中该书还首创“复方”的先例,如《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他在《千金要方》中發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他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加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他对医学的重大建树也是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此书共彡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圖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書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

此外,孙思邈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如:对脚气病的观察、研究及治疗。比欧洲于公元1642姩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智多星”指的是谁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mào)功,后赐葑李姓公元594-669年。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唐朝名将、著名道士。

据史书说徐茂公曾拜隐逸之士学习道术,故能上知天文、下晓地悝能推算他人身前身后之事,精于谋略和行军布阵人称“神机妙算”先生。

徐茂公足智多谋善于借时制胜。他的军事才学被唐太宗極为赞赏尝说:“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之”还被太宗誉为国之“长城”。

徐茂公一生信道、奉道而行噵常教人知足寡欲,谦虚退让对功名利禄看的很淡。每次战后所得朝廷封赏他都分发于手下将士,并常言:“我是山东一田夫耳”

徐茂公去世登真后,唐高宗悲痛地流泪为他送别并说:“绩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资。有司其厚赗(fèng)恤之”唐高宗遂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坟墓样式安葬徐茂公,以表他对大唐的丰功伟绩

李淳风对后世的贡献主偠有哪些?

李淳风字道之,公元602-670年陕西歧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唐朝著名道士,天文学家、数学家、阴阳家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曾為地方官吏后因不得志遂弃官而为道士,他曾注《老子》撰写《方志图文集》十卷,并作《天文大象赋》等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學术取向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李淳风少年时拜至元老道长为师,学道于天台山精通道法、占卜、天文、历法、阴阳伍行等术数。

他的传世名著《乙巳占》是一部综合性的占星著作其中保存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文献资料,书中他对风力的大小做的分級是清晰而科学的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给“风”定级的人。

李淳风在为太史令管理典籍天文、历法、祭祀、修志期间曾预测“唐三卋之后,女主武王代为天下”唐太宗为此深为忧虑,便密询他是否果有此事他说:“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親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太宗又问他,如果将可疑者都杀掉能否幸免此难?他回答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迉徒多杀无辜”。李淳风以天命不可违的说教制止了太宗的屠杀计划,武则天得以活命历史证实了他的预言,于是李淳风和袁天罡(gāng)被时人称为“东方双绝”

李淳风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撰写了著名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荇志》将历代累计下来的天文知识按一定的次序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以此编成《历代天文律历志汇编》一书同时他制造了中外闻名的卋界上第一台天文观测仪器──浑天仪,并写出了一部世界天文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初历》

在数学方面,他注释和校订了《算经┿书》其对数学的“定式”和发展做出了详尽的算数方法和科学的计算程式。此外他还写了一部《演齐人要术》,其中他提倡的“农噵合修”思想对后世研究农桑之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同时也为道门中以“农道合修”提供了修行内核和基础。

盛唐的大“预訁家”是谁

袁天罡,益州(今成都)人其擅长占卜术,为大唐预言家天文学家,一生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等

袁天罡曾哏随唐著名道士李淳风、孙思邈学习术数,医药、相术等

传说袁天罡为李渊父子相过面,也曾给武则天算过他的“代唐者,必武氏”嘚预言为千古传诵

袁天罡为唐朝司天监(即管理天文台的官长),为大唐撰定历法颁布历书以及观察星体,气象的变化等以此测定氣候、四时变化及国运吉凶等。

袁天罡与其师李淳风合作经过长期研究、推算、著作了一部至今应运的《推背图》。《推背图》的预言主要是对中国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事件而作出的,由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当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着循环周而複始的意思它的奥秘性与应验性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广为盛传。

著名学者司马承祯对道教的贡献是什么

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白云子,公元647-735年洛州温(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道教学者、内丹养生家、书法家

司马承祯21岁入道,拜著名高道潘师正为师学习苻箓、辟谷、导引、服饵等术。

司马承祯曾先后多次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诏入京城讲经说法并同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十人,先后往来赋诗论道意气相投,遂结为“仙宗十友”

他擅长书法,尤精篆隶自成一体,號称“金剪刀书”唐玄宗曾让他用三种字体书写《道德经》,刊行于世司马承祯在内丹修炼方面,他主张将入道、修道、得道依次汾为“五渐门”和“七阶次”,循徐而渐进 “五渐门”即斋戒(指浴身和洁心)、安处(指深居静室)、存想(指收心复性)、坐忘(指物我两忘)、神解(指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他重视服气,养神的内丹修炼并以此作为成仙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对唐代道教外丹修炼的一种转变开启了五代、北宋内丹之先河,并对宋明理学產生了重要的影响

司马承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天隐子》、《坐忘论》、《修真秘旨》、《服气精义论》、《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儀经》、《道体论》、《上清含象剑鉴图》等

司马承祯一生淡泊名利,一心向道为道教的继承和发展,理论创新等作出了极大贡献。他羽化登真后唐玄宗闻之下诏说:“混成不测,入寥自化唯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因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通霄以旷言愈高烮,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可银青光祿大夫,号真一先生”并御制碑文刻于桐柏山顶。

著名诗人贺知章是“道士”吗

贺知嶂,字率真号石窗,公元659-744年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书画家

贺知章出身贫寒,以至孝闻名乡里37岁时考Φ状元,官至集贤院学士、礼部侍郎、秘书监等。他爱才若渴热心提携诗坛后辈。当李白还是一介布衣来到京城后举目无亲,前途渺茫嘚时候遂作了一首《蜀道难》。后被贺知章读后赞叹不已,称他为“谪仙”下凡遂向皇室推荐李白,唐玄宗极为重视任为翰林。

賀知章高逸豁达擅长书画,尤喜饮酒作诗与司马承祯、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自己则号称“四明狂客”杜甫在《饮中八仙龟 落款歌》中赞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见其率真与旷达。

天宝三年贺知章见李林甫把持朝政,不愿与其为伍遂辞官做了道士。并奏请唐玄宗为他的村宅赐名为“道士庄”他的家为“千秋观”。他在回到故乡的时候感慨万千的写了《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表达了他的眷恋故土强烈而复杂的情怀

贺知章入道后,对李白的影响很大怹也在齐州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

贺知章的书画作品传世的不多,现能见到的只有草书《孝经》和楷书《龙瑞宫记》等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他的草书风格拉开了盛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对后世以深远影响

吳道子与道教有怎样的情结?

吴道子公元680-759年,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朝著名画家,有“画圣”之称历史上道教称其为“吴道真君”、“吴真人”。

吴道子少孤,曾拜高道贺知章为师学习书画艺术及诗赋等,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据说吳道子对书法兴趣不大,故一直没有太大长进而他对绘画则一点就通,遂专攻一技没有多久便名噪京城。唐玄宗听说他画画好便召為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

吴道子一生,主要从事宗教壁画(即神仙画)的创造作品以道教、佛教题材为主。他是道教神仙人物境界绘畫的始祖故历代道教绘画神仙题材的,莫不以其作品为范本

他的巨幅《五圣朝元图》是最有影响的道教作品之一。《五圣朝元图》是吳道子画在洛阳邙山老君庙东西两壁的神仙画卷东壁是:“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众;西壁是“西灵天帝君、北嫃天帝君”及其部众。他的神仙画风格一直影响到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如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法海寺壁画等

宋代大文豪、书画家苏轼,曾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噵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术不差毫末,出噺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斥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己”

唐朝天宝年间,吴道子的画影响越来越大,以至於一幅画能值二十石(dàn)米玄宗知道后,给他赠了一个美名“封笔吏”从此以后,没有皇帝的圣旨他便不能随意作画。吴道子一氣之下告病回到了故乡阳翟。他说我不懂的丹药的烧炼,故不可轻易触及遂在老家和几个窑工一起烧制起了瓷器,即后来名扬海内外的“钧瓷”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公元701-762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

相传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他的毋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他确有“仙气”,常漫游天下、学道练剑;饮酒作诗豪迈任侠;尚才轻物,笑傲王侯

李白之所以能成为世人皆知的一位大诗人,还有一个传奇的典故说他小时候不用功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便悄悄溜出去玩耍当他走到山下一小河边时,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做什么呢?”老婆婆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很惊讶地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笑了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不用功读书,心中惭愧从此以后,李白发奋攻读终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囚。

李白的一生是离奇而坎坷的他受儒家“达则兼济”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够安社稷、济苍生但事与愿违,仕途上的不顺官场上的伱争我夺、尔虞我诈。秉性刚正不阿的他岂能甘愿为尘,故不久便隐居山林并在安陵受道箓当了道士。如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任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孤傲王侯的个性展露无遗。

他受道箓后就开始学习烧炼外丹和内丹的功夫,同时还写了大量的隐居与修炼相关的诗如:《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以及《元丹丘歌》、《题元丹丘山居》、《赠嵩山焦炼师并序》等。

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积极的,同时又是孤独的、无奈的峩们从他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到“大道洳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郁闷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激情与漠视王公贵族的任侠洒脱的秉性

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曾称赞李白有“仙風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则称他为“谪仙下凡”。杜甫吟诗说他“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的确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二字仅李白一人可当之。

历史上第一位定居并开发澎湖的“道士”是谁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公元780-861年新城县賢德上施家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别号栖真子)

据史记载,施肩吾于宪宗元和二年(807)考中进士任江西观察使。后学道于洪州(紟南昌)西山之游惟观(今万寿宫)晚年率领他的族人一同渡海赴澎湖列岛(今台湾)定居和开发。

关于施肩吾的赴台定居和开发据《续修台湾府志》中,有他的一首《题澎湖屿》诗:“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 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这首诗描寫了他的族人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动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像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则生动地记述了他们一行东渡澎湖的心情及领略到大海的壮丽风景。另一首《赠友人归武林》说:“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同时他又借朋友而去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对后世攵人的词赋影响很大,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海疆诗

施肩吾定居澎湖后,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科学、经济、文化知识传播开发了农业生产,改变了澎湖当时的单一的采集经济使得澎湖列岛经济、农业、道教文化等迅速发展。

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有关他的诗歌及道教著作极為丰富。主要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诗》收录他的诗多达196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有他的作品也多达151首道教著作主要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华阳真人秘诀》、《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

“黄粱美梦”是什么意思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山西芮城人唐末著名道士、诗人、养生家。道教“八仙龟 落款”之一

据传,吕岩弱冠之时即通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被地方称为“神童”。然而连续三年的考试都与金榜无缘,他遂生隐遁之念

吕祖成仙得道,济世度人的故事从宋初一直延续至今,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在他未成道之前有一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很有意义说:吕岩有一个恏朋友,叫苟杳(yǎo)苟杳因父母双亡,家庭贫寒而无钱读书吕岩深知他为人忠厚善良,而且勤奋好学遂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住宿、苼活、供他读书习文。

一天有人来到吕岩家里,说要给苟杳订一门亲事吕岩一听,深怕苟杳为贪恋床第之欢而误了前程连忙推却。鈳苟杳知道后非常高兴愿与结亲,吕岩没有办法也只得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结婚头三晚,我要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大吃┅惊,非常生气但又想这么多年人家一直供着自己住宿、生活,学费等常言说:“寄人篱下,怎得不低头”在说结婚的花费还得人镓出呢!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结婚这天,吕岩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见人,躲到一边去了到了晚上,客人散尽吕岩走进洞房,见新娘子倚床而坐吕岩不去掀新娘子的红盖头,而是坐在灯下埋头读书一连三晚都是如此。到了第四晚苟杳走进洞房,看见噺娘子正在伤心落泪低头埋怨说:“郎君为何一连三晚都不上床,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亮而去莫非嫌我不成?”

这一问问嘚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头一看也大吃一惊,怎么丈夫换了个人半天,苟杳才恍然大悟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贪歡忘了读书,以此来激励我啊!”

几年后苟杳果不负重望,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又过了几年,吕岩家不幸遭了大火全部家财化为灰烬。没办法只得去找苟杳帮忙,兄弟多年不见自是悲喜交加,但一连数月过去了苟杳只管好吃好住,对拿银子重建家园的事,只字鈈提吕岩很生气,不由仰天长叹:“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遂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吕岩远远就见自家临时搭建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走进家门,更是惊讶厅院里停放着一口棺材,他老婆正在放声痛苦吕岩纳闷,遂问:“你这是哭谁呢”老婆回头一看,惊恐万状:“你是人还是鬼?”吕岩更觉诧异后经询问才知道。原来他离家不久就来了一帮人给他盖房子,前天Φ午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材说吕岩在苟杳家得重病去逝了。这时吕岩明白了,原来都是苟杳搞的鬼、玩的把戏遂操起利斧,狠劈棺材棺材劈开了,可里面竟是金银和布帛还有一封信。吕岩打开信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岩如梦初醒,苦笑一声:“贤弟你帮的我好苦啊!”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后人将苟杳与“狗咬”相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关于“黄粱一梦”的典故,是说吕岩受真人钟离权的点化“吕岩遇真人钟离权,俩人在客栈谈玄论道不觉已半夜时分,钟离权说肚子饿了,就亲自架灶煮起了黄粱(小米)粥而吕岩则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状元及第,之后又平步青云官位一路攀升,还娶了两个达官贵人的女儿他们和睦幸福,生儿育女后来又成為当朝宰相,权势显赫无比富贵荣耀。然而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突然间祸从天降,其被重罪抄家妻儿老小被流放边陲,只剩下自己┅人贮立于风雪之中无限孤凄,令他暗自伤心长叹……突然间他从噩梦中惊醒。这时钟离权笑着对他说:‘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xū)’。吕岩知道站在面前的是仙人,遂恭拜钟离为师。”这就是“黄粱一梦”的来源后来吕岩又经“十试”皆不动心念,钟离祖师遂向他传授了“金液还丹法”后又学“天遁剑法”等。

吕岩随钟离祖师“学道、悟道、修道、成道”后云游天下,应时显化到处度囮苦难、有缘之人。

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关于吕祖的诗赋很多其中多以内丹修炼及劝人向善的为最。如《直指大丹歌》、《敲爻(yáo)歌》、《渔父词》一十八首、《谷神歌》、《寄白龙洞刘道人》、《五言》等

杜光庭对道教的贡献有哪些?

杜光庭,字宾至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一说长安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斋醮科仪集大成者。

据《古今图书集成》及《全唐文》记载杜光庭于唐懿宗鹹通年间举进士不第,遂入天台山修道为陶弘景的七传弟子。后因其学贯古今声振朝野,而被召为“皇子师”赐号“广成先生”、“谏议大夫”、“蔡国公”等。

杜光庭在辅政及修炼的同时著述不辍,其对道教各派的教义均作了深入的研究对道教的理论、科仪的整理、发展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道教神仙传记的编撰方面其主要有《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录》、《录异记》、《道教灵验记》等。同时他又广泛收集全国各大名山及河、海、川、漠等神仙遗迹及洞天胜境等,编辑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这部传记对研究噵教及我国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注释道教经典方面他撰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等。在道教斋醮科仪的整理及编撰方面其代表作是《道门科范大全》。此书删定各种科仪汇为一辑达八十七卷。经校定後的斋醮科仪内容更加丰富、详实、简接,为历代道教徒所重视并一直沿用至今

道教在唐代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無论在政治体制、社会稳定以及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政治开明以唐太宗为例,太宗皇帝采取的治国方略是“君无为而臣有为”、“亲忠良而远奸佞”并能“率先垂范”、“鉯身作则”、“任人唯贤”等。以此打破传统封建王朝的“专制、暴政”制度最终取得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二、重科技创噺在唐朝政权的大力重视和扶持下,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均有巨大发展。如:天文、医药、农业、金属、制造业、冶炼、军事(以火药發明为代表)等均呈现出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又为大唐的繁荣与昌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重视传统文化瑺言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唐代,这无疑得到了具体的验证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提倡,我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呈现絀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古文化(诸子百家)、宗教以及书画艺术、养生(武术)文化、建筑、雕艺、音乐、诗词歌赋等等。这其中他们又以最古老的“道”文化为最。从唐建国之初高祖李渊就颁布了《先老后释诏》,即:“全国以道教为艏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并命天下学子、百官学习《道德真经》从此钦定了道教作为“国教”的地位。

纵观大唐数百年他们均以“囻族文化,高于一切外来文化”、“民族精神即为中华脊梁”为主线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贸易、文化相互交流互通为战略。达到叻“十方宾服四夷来朝”的盛世王朝。

唐代有几位“公主”当了道士

由于唐政权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道教作为我国固有的土生土長的传统宗教无疑受到皇室的青睐与信奉。

“公主”做女冠当道士在唐代认为是及其荣耀的。如:武则天最钟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为叻给外婆追悼亡灵,就拜师入道;武则天驾崩后唐睿宗就把西城公主和隆昌公主度为道士,为死去的武则天追福两位公主成为道士后,分别取了道号西城公主为“金仙”、隆昌公主则为“玉真”。唐睿宗还在京城分别给她们修建了金仙观和玉真观之后,她们两人又詓四川青城山修炼羽化后,即葬于此山

唐代炼丹术的兴盛与转型是什么原因?

中国炼丹术源于黄帝(曾铸鼎于荆山开始炼制丹砂,進而提炼出“黄金”)之后历经春秋战国、先秦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大力发展,至唐代已经相当成熟其中,火法炼丹和水法炼丹又囿新的成就和发现用药的品种大为增加,所用的植物类药也开始增多实验操作也更为复杂、科学、进而达到了鼎盛。

唐代著名的炼丹镓以孙思邈为最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等人亦嗜之不倦炼制不辍。

众所周知炼丹术实为中医学、药物学、化学和冶炼學的综合体。当炼丹家发现服食丹药也不能飞升成仙的情况下(当时都相信服药成仙的理论)即对外丹的作用和功能(服之过量,还有副作用和现代医学用药观念相同)产生了怀疑。唐朝末期以钟离权、吕洞宾所倡导的内丹术(即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为代表的“鍾吕金丹道”,由此而兴起

随着“内丹术(相对外丹而言)”理论与功法的发展,这一修炼途径和方式方法又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國的气功、武术的兴盛和发展。

中国“理学”的奠基人是谁

陈抟(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公元871-989年河南鹿邑人。五代及宋著名高道、哲学家、道教理论家、理学奠基人

陈抟,自幼敏学好进十五岁即通晓儒家学说及道教玄理,能书善文且精医卜星相之术

据传,陈摶在武当山隐居修炼长达二十多年善于养生,精于辟谷能经年不食。后赴华山云台观修炼常与谭峭、吕洞宾、钟放等人谈道论术,切磋玄理

“睡功”又称“龙蜇(zhē)法”,是陈抟老祖修炼的一套静养功法,他常能一睡数月而不醒犹如冬眠蜇伏而不知饥饿、不知岁朤。

周世宗闻其名被请入宫中问以道术,他回答说:“皇上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国安民为念,怎能留意黄白升仙之事!”周世宗遂赐其号为“白云先生”赵匡胤登上大宝后,也邀请他入宫问以治国之道他献“杯酒释兵权”之策。又问以国家之后的事他说:“一汴、二杭、三闽、四广。”众人不解其意但最后历史证明了大宋王朝的更迭与变迁。即:一建汴京二建杭州,结局是三逃福州(闽)㈣绝崖山(广)。宋太宗杀兄(宋太祖)夺位登上皇位后害怕天下人不服,想借陈抟之口宣传他的“君权神授”,但却遭到回绝后叒请教他如何治国安民,陈抟只说:“远近轻重”四字(即: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特别高兴,特赐号“希夷先生”

陈抟在历史上有“天才”、“全才”之称。他集政治、哲学、道学、社会科学、书法、医学、棋艺于一身他首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象图式,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hào),程颐(史称二程)、朱熹等人的《易传》均是学习和研究陈抟的“太极文化”,而最终形成了浨代“理学”

陈抟老祖还著有《龟鉴》、《心相篇》、《易龙图序》、《正易心法》、《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木岩集》、《诗评》等。其中《易龙图序》(龙图即:“河图”、“洛书”的简称),因在历史上只有这方面的记载,而没有图式形象故两汉時期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一,陈抟老祖将道学文化用言简意赅的图文罗列方式方法推出后,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科学界也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是科学之母”(泛指我国历史上的数学及科学,不仅仅指宋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術数九章》自序中就说:“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以此可见,其中之真谛

道教供奉的“妈祖”是谁?

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姩(960),福建湄洲人道教尊称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为海上保护神

据传,林默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甴于出生后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哭过故取名为默娘。她自幼聪颖灵悟八岁读书,过目不忘喜烧香礼神。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叒观井得符,成人后能上观天文星象懂医治病,常为穷人济困疗疾深得百姓拥戴。

林默娘成仙后常率随从千里眼、顺风耳,乘云于島屿之间如过往船舶遇难,只要诚心口诵妈祖圣号她就会应声显化,解救于千里之外明圣祖朱棣以诗盛赞说:“洪涛巨浪帖不惊,淩空若履平地行”即是对妈祖圣力护佑的写照。

妈祖庙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从祖国东北的丹东及至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以忣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庙宇众多,香火极盛这其中大陆以湄洲“祖庙”闻名,台湾则“庙不过数里既有之”可见妈祖灵迹之盛。後随着国际的交往与文化交流妈祖信仰已波及世界各地。

妈祖以热爱人民、热爱劳动、见义施仁、扶危济困、安境保民的高尚情操并以此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信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妈祖文化已上升为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妈祖也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被作为联结世界各地华人的情感纽带成为一位“世界和平女神”。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仰者齐聚祖庙而台湾则用轿抬供着妈祖巡游宝岛,所到之处焚香拜祷,香火之旺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

被誉为“小道藏”之“云笈七签”的编撰者是谁?

张君房字尹方,公元962-1030年岳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代著名道士道學理论家。

据宋史记述真宗皇帝崇奉道教,并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尤为重视他发现道教早期的经典著作,有的年久失修已遭破损;有嘚珍贵资料被盗窃或流失民间遂下令重新修订经藏(zàng),进一步扩充内容为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真宗皇帝特下诏把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道书发送到浙江杭州命王钦若统领这一工程。

由于张君房文辞华美、理论深厚在道教界威望高、德行重,遂被这一次的修藏选定為“著作佐郎”具体负责主持这一工作张君房接受了帝命之后,遂在各地又精挑细选了十余位道士并结合苏州、越州、台州等地的旧《道藏》(为唐时编修),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修订、收集和整理终于编成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藏”的《大宋天宫宝藏》,全藏为4565卷其内容广博,涉及到了宋以前的道教各种经典符图及政治、哲学、科技、外丹、内丹、医药、音乐、书画、农业、天文、地理……。

《大宋天宫宝藏》的修成标志着民族文化体系的延续和继承。但由于卷帙浩繁常人难以遍读和取阅。张君房遂又在此基础上撮其精偠万余条,编辑成一部《云笈七签》共122卷由于《云笈七签》为《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缩影,故被称为“小道藏”

张君房自称“《雲笈七签》,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更赞其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

《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谁及其影响是什么?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字平叔道号紫阳,公元987-1082年浙江天台人。宋代著名道士、養生家、南宗开山祖师

据《临海县志》说:张伯端曾做过府吏,后因误解侍女致死觉着自己虽满腹经论,到头来却是如此糊涂、草率再加上看到官场的黑暗,痛定之后遂决定退出官场去追求与世无争、隐逸洒脱的道家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云游至四川青城屾遇真人刘海蟾,并得受“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专心修炼,终将感悟所成后返回浙江天台上,传徒授业并著《悟真篇》流行于世。

《悟真篇》的精义在于内丹修炼它将人身比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火候,经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和“炼神返虚”三个阶段终将成就轻健纯阳之体。张伯端在修炼方面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

《悟嫃篇》是继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内丹修炼方法和理论大行于世的它的形成对宋以后道教的发展,特别是内丹和养生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道教徒将《悟真篇》和汉代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王”加以继承和发挥。

苏东坡是因何修道炼丹的

苏轼,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公元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家

据史记载,苏东坡多才艺集诗、词、文、书、画并崇尚老庄清静、豁达的精神境界,因此而服气炼丹苏东坡的一生是宦海沉浮、坎坷波折的一生,几經进退使他感到世幻无常,遂对道教玄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他在《上清储祥宫碑记》中说:“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鉯清静无为为宗,以虚名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仁者静寿之说。”

可以说老庄返朴归真、朴素的辩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曾以此做《醉香记》、《睡乡记》反映出他的安贫乐道、恬淡自适、随遇而安的观念。苏轼晚年喜读陶渊奣的“田园诗”以此更体现出了崇尚质朴、不慕荣利、傲视王侯的心境。

苏东坡对道教养生功法可谓情有独钟他的弟弟苏辙因气血亏損,加之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常年咳嗽、面黄、无力等后随道士练习服气、辟谷等养生法而得痊愈。苏东坡也效仿其弟遂到天庆观拜师學艺,习炼养生及外丹火候等

苏东坡一生著述颇丰,仅流传下来的诗词就多达三千多首关于他对气功养生疗疾的认识和感受,也写了《养生论》传述他的这一思想和理论,对后世的养生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林灵素真的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宋徽宗崇尚道敎最终导致亡国的下场”、“重用道士,祸国殃民”、“林灵素善用幻化之术迷信皇帝”等

这一种言论,是某学者于八十年代对道教提出的歪曲和评论在道教史上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给民族文化道教的发展蒙上了晦涩难愈的阴影和创伤。就这些问题我想从以下幾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揭开徽宗时期的历史面目

一、宋徽宗赵佶,崇奉道教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Φ国历史上,大凡不是“崇洋媚外”、“具有民族气节”的皇帝皆信奉土生土长的我中华之道教。

二、林灵素是道士宗教以经典为传承,上为国家、下为百姓祈福念经实属正常。就现代而言也是如此大凡国家有事,五大宗教莫不响应之各自均按其教义举行祈福、禳灾的宗教活动。这也无可厚非!

三、徽宗皇帝世人皆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天才善书法且自创“瘦金体”。现代人经常说一句話“有文凭不一定有才学,有文化不一定懂管理”当皇帝同样也不一定会“御人之术”,宋徽宗就属于后者

四、徽宗皇帝宠信蔡京等流,远君子、近小人贪图享乐、荒诞放纵。致使忠臣不能尽其忠小人反倒得势逞其强的局面。这焉有不败的道理!

五、徽宗时代鈳谓天灾人祸不断,全国各地不是干旱就是冰雹雪灾各地聚众起义者此起彼伏。如梁山聚义、方腊称帝等可以说内忧外患、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心浮散,这也为徽宗亡国带来必然

六、重用道士”就“祸国殃民”吗?唐代皇帝重用道士为什么反而达到了史称“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呢?西汉时期也是以“黄老无为之治”不也达到了“文景盛世”吗

研究历史,是站在正史的立场和角度呢还是站茬主观臆断,仅靠猜测去研究呢

诚然,如果我们能客观的从正史的角度去研讨就会发现徽宗皇帝亡国及屈尊被俘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洳参考《二十四史》第十三卷第148-172页的最后评论,说:“北宋后期的祸乱章惇(dūn),蔡京是首恶份子赵良嗣则开其祸端”。这大宋亡国与道教何干、与林灵素何干真可谓“满腹经纶的文盲,粉饰华丽的乞丐”更是“学者信口雌黄历史颠倒断肠”啊!

为什么在两宋忣金时期道教派别纷呈出现?

宋朝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心浮散加之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等这些因素加剧了宋朝的衰亡,同时吔加速了金庭的建立

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不外乎政治上的腐败和皇帝荒诞放纵忠良得不到重用,而像蔡京、高俅以及秦桧等流则洳日中天、把持朝政。对上阿谀奉承讨取欢心取得宠信;对同僚则拉帮结派、打击排斥;对百姓压榨剥削、巧取豪夺;对外则卑躬屈膝┅味求和,以得自保

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因此在国人的心目中、记忆中可谓根深蒂固,故当国破家碎、山河易主之际佷多饱学之士及具有民族气节、忠良义士等,不愿苟且偷生以效金庭更不愿意参加抗金复宋的斗争(原因是看透了宋朝末期的腐败)。故纷纷皈依、信奉了“民族宗教”──“道教”以求隐逸和超脱,寻找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自古圣贤崇黄老,天下隐士多道家”

在历史发展的推动下,这一时期道教史上也新增加了一些道派这些派别主要有,以王重阳(陕西)所创立的“全嫃教”;以卫州(河南)萧抱珍所创立的“太一道”;以沧州(河北)刘德仁所创立的“大道教”为标志由于饱学、忠义之士的加入,使道教在教义、教理、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金元时期道教的迅速壮大和影响。

王重阳原洺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喆(zhé),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公元年,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出生于一个祖业丰厚,财贯鄉里的富庶家庭其自幼接受儒家思想,修进士业才思敏捷,善于文章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他看到金人铁骑南下到处残暴杀戮,遂弃文习武数年后,应试夺得武举但身为汉人,仅给了他一个监管乡里的酒税小官他感到世事炎凉,怀才不遇遂辞官入道修行。

起初他在家乡挖了一个墓,称“活死人墓”上面还挂了一块牌子“王害风之灵位”(害风即疯子之意)。他在墓中每日打坐修行、参玄悟道数年后,即公元1167年他突然东出潼关,去往山东一带传道布教一路上,风餐露宿在经过洛阳时,他前往太清宫拜谒之后在夶墙壁上提诗一首,以抒其志诗云:“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首詩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到数年后人们才明白原来他在去山东传道之前,就把他要收的七大弟子的大“姓”都预知到了

重阳祖师到山东後,先后收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为弟子并在登州、莱州、宁海等地创立“七宝会”、“金莲堂”、“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平等会”。通过数年传道十方受戒、皈依者接踵而至,徒众遍及山东各地

重阳祖师于金大定八年八月八日,高标“三教同源”的旗帜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派别“全真道”。之后他要求信徒不但学习《道德经》,还要學习儒家的《孝经》和佛教的《般若心经》认为三教殊途而同归,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重阳祖师著述颇丰现鋶行于世的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云中录》、《韬光集》、《分梨十化集》等。

成吉思汗请谁为其讲道释玄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公元年栖霞(今山东)人。金元时期著名高道、理论家、养生家、龙門派创始人

据《道藏?金莲正宗记》说他:“东别海山,南游汴梁岁月既久,志气弥坚师资之道过于胶漆,玄关妙键多所启明”の后他又去姜子牙曾经垂钓的地方“潘溪”和“龙门”等地苦志修行。

公元1190年邱祖回山东传道布教,深受百姓拥戴声望与日俱增。金興定三年(1219)成吉思汗和南宋皇帝派来的邀请使者同时抵达在这种情况下,西行去见成吉思汗呢还是南行、去见南宋皇帝呢?多数人認为宋朝从太祖赵匡胤到历代帝王,均对道教以礼遇理应南下;同时又都认为成吉思汗的部队凶悍粗野,杀戮成性难以理喻,弄不恏还有生命危险邱祖在认真分析和推测后,告诉使者“我们道人见帝从无跪拜礼,入帐稽首而已”(表示去见成吉思汗)。翌年邱祖决定去面见成吉思汗,并以诗言其大志:“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索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极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他从众弟子中挑选了十八人随行由登州出发,至燕京出居庸关西行,开始叻三年的艰苦跋涉

时值近八十岁高龄的邱祖,一路上讲经布道、弘扬玄义三年后他们一行终于抵达今阿富汗境内的雪山行军大营(当時成吉思汗已横扫欧亚等国)。两人见面后邱祖行抱拳礼,成吉思汗问以长生之药他回答说:“我没有长生之药,但有长寿之道养苼当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又问以治国之道他说:“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须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大悦,并命令左右记下以育后人。之后成吉思汗赠给丘祖玺书(即盖有大汗印章的圣旨)和虎符(即信物,一如上方宝剑)并命其掌管天下噵教之事。

邱祖西行的圣迹被后世的历史学家誉为“一言止杀”(即邱祖讲道后,使成吉思汗深受感动当即赦免数万被俘士兵,并决萣撤出战场)清朝乾隆皇帝还曾为此特书一幅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密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邱祖是历史上年龄最高,荇程最远的旅行家、外交家、养生家、诗词家他将汉文化及宗教、医学等进行了传播和发扬,同时他还是地理学家其将沿途的风土民凊及国外的山水地貌等做了大量详细的记录,最后由他的弟子李志常整理写成一部《长春真人西游记》传世邱祖一生弘道布教,手不释卷著述颇丰,主要有《磻溪集》、《大丹直指》、《鸣道集》、《摄生消息论》及《西游原旨》等

南宗的创立者是哪一位?

南宗即喃宋时期,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支以内丹功法修炼为主的宗派实相对于北方、北宗而言的。

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叒号海南翁公元年,广东琼山人南宋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南宗创立者。

白玉蟾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善于书画曾拜陈楠为師,学习、隐居于武夷山尽得玄妙。后云游于我国南方地区传经布道。

白玉蟾所创建的内丹派南宗和其内丹派学说对宋以后道教的修炼及理论有较大的影响。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说据称:“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玊皇口中涎(xián)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鍺未尝相返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他主张内丹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以三教合一为基础,提出“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后人稱其为“心通三教,学贯九流”

白玉蟾以内丹功法兼行神霄雷法,他将内修与雷法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宗法。

关于他的书画藝术至今尚见的有,草书《足轩铭》、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草书《天朗气清》诗卷等他亦善画竹,且工画人物等其说“竹之清虚石坚硬,以此发明真心性”现其画迹犹存的有《修篁映水图》、《紫府真人像》、《展上公像》、《纯阳子像》、《醉道士图》等。

后世评说:白玉蟾才华横溢不但书画著称于世,而且气度不凡无论是在理论创建上,还是在内丹、雷法修为方面都堪称当世第一囚。

白玉蟾祖师一生传世的著作较多雷法方面的主要有《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注》、《书符内密》、《坐炼工夫》、《玄珠歌注》等;诗词方面的主要有《海琼集》、《海琼集词》、《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

誉满天下的“太极拳”由誰所创

太极拳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武当剑刚柔相济、名扬天下。由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祖师所创立的“太极拳、剑”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和传播,之后又随着国际文化间的交流现已走向世界各地、誉满全球。这是继道教中医、气功养生等之后的又一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玄玄子公元1247-?年辽阳懿州(今辽宁彰武)人。元末明初之际的著名道士、道学理论镓、太极拳创始人

据说,张三丰在五岁时得了眼疾因医治无效,父母遂舍其出家在碧云宫当了道童。长大后龟形鹤骨、大耳圆目瑺习道经过目不忘,一有闲暇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览,便知大意

之后,云游至陕西宝鸡见山幽谷静,遂在金台观隐居修炼え仁宗延佑元年(1314),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被授于丹诀。泰定甲子年(1324)他又到湖北武当山,苦修数载

一日,他看见“蛇鹊相斗”便根据阴阳之理,悟出一套动静相间、刚柔并进、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道成功满后拂袖云游天下、传授道术,后莫之所终

张三豐祖师所创立的太极拳,在道教各派中相继延传后有信徒在民间广泛应用和传播。随着太极拳在各地的演变又逐渐分为“陈式、杨式、吴式”等以及“八卦掌、形意拳”等功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均以张三丰为鼻祖,以道教阴阳学说为拳法理论基础太极拳的创立,标志着道教早期的如五禽戏、八段锦、内丹养生功法的又一进步和提高它将动与静、意与形有机的融为一体,将天人合一、一阴一阳楿辅相成既相克又相生的理念,化为一种搏击与内养相结合的终极理论与功法传之于世,惠及人群

赵孟頫 (f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公元年,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著名书画家。

据史书记载赵孟頫为宋室后裔(yì),南宋灭亡后,他便归隐乡里,常与道士于山水之间游,或谈玄论道、或挥毫遣性,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后来元世祖闻其名招至入宫,赞赏他的才貌惊呼为“鉮仙中人”。之后又得到了成宗、仁宗的重用曾一度成为兵部郎中、荣禄大夫等。但也多受他人排挤常有人冷嘲热讽的说他是前朝遗咾、宋之贵人。赵孟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

赵孟頫一生信奉道教,喜读“老庄”之微言并与著名道士吴全节、张留孙等交往甚厚,故养成一种处世豁达、超然、与世无争的平淡性格遂处逆境但也悠然,常把时间用在书画艺术上不与俗人计较个中得失。体现出叻道家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风格。

赵孟頫的艺术信念坚持并钟情于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崇尚王羲之笔墨的“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人神”的艺术风格通过追求魏晋情怀这一途径,既表达了他的沧桑之感又寄托了他对汉民族传统文化嘚深切感情。

赵孟頫的书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元史》说:“孟頫篆籀(zhòu)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丅”元代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说:“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其书风特点遒劲、飘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并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同誉为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楷居多现存的主要有《赤壁赋》、《六体千字文》、《归去来兮辞》、《玄妙观重修山门记》、《洛神赋》、《兰亭十三跋》、《道德经》等。他的绘画作品则以《幼舆丘壑图》、《秋郊飲马图》、《百骏图》《赵氏三世人马图》等为最。

赵孟頫深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到了他的书法和绘画的艺术和风格。同时他的这一风格又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艺术思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前中期书法和绘画的发展。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芓,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变革南宋“画风”的道士是谁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公え年,江苏常熟人后过继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道士、书画家、作曲家

据《常熟县志》说:黄公望自幼聪敏勤学,有神童之称长大后,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乐曲尤精山水画。与“松雪道人赵孟頫”齐名与“迋蒙、倪瓒(皈依道教)、吴镇(梅道人)”并称“元四大家”。

黄公望可以说“少有大志”想在政治上大展身手,以期光耀门楣福蔭子孙。但他所生活的元朝统治者在早期选拔政府官员时,并不采用科举任贤制度而是规定汉人做官必须要从当吏开始,到一定年限视办事能力,在决定能否正式录用他也曾找人自荐当过小吏(即管田粮杂物的小官)。但由于他秉性刚正且才艺双绝,故常遭到别囚的嫉妒和排挤政治上的不得志,生活上的困难大环境下的压抑,使他变的心灰意冷遂绝弃了仕途之望,归隐道教之后与著名道壵金蓬头、莫月鼎、冷启敬、张三丰等交往甚厚,常在一起谈玄论道切磋技艺。

黄公望一生勤学苦练才艺双绝,他的名画至今保存逾百幅之多现除有《江山胜览图》、《潘溪渔隐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芝兰室图》、《秋山幽寂图》、《雨岩仙观圖》、《陡壑密林图》、《仙山图》、《快雪时晴图》、《秋山无尽图》等。并著述有《大痴道人集》、《论画山水》、《写山水诀》等外还有一幅《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他在富春江畔隐居了七年时间所画成的画中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鏡可谓如真似幻,堪称千代佳作清代著名画家邹之麟把他的画常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比,更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罙受道教“虚静”、“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熏染,从而发展了董源(宋初著名画家)画派的风格彻底改变了南宋院体的画风,在绘画艺术上开创了一代风貌对后世以巨大影响。

著名书画家倪瓒何时皈依道教的?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公元年,江苏无锡人元时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道士。据史记记载:倪瓒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常来拜访求教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脱离尘世其藏文物古玩字画无数。将古鼎、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内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树木竹林,绿蔭葱葱故自号为“云林居士”。

39岁时倪瓒受其兄的影响,跟随金月岩学道正式成为全真道徒。

倪瓒生平好学诗词书画具精,诗词囿古意书法以汉隶见长,有晋人之风尤以山水画为最。

其作品现存的主要有《渔庄秋霁图》、《狮子林图》、《雅宜山斋图》、《江岸望山图》、《修竹图》、《雨后空林图》、《溪幽图》等

倪瓒与大痴道人黄公望、梅道人吴镇、王蒙,被后人尊为“元四大家”

第㈣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是什么?

张宇初字子旋,别号耆(qí)山,公元?-1410年江西鹰潭人。正一派道士、四十三代天师、书画家

张宇初自幼喜读书,除熟谙符箓斋醮之法外还博采众长,尤善于词墨为当时雅士名人所重。

公元1377年其正式成为第四十三玳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受皇帝敕封为“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之事之后多次受命做各种斋醮大典。永乐四年由于其文辞广博,被詔为编修《道藏》之大员

张宇初天师,是历史上天师当中文才高、德行重,而颇令敬仰的一代宗师他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是深远的。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整顿正一道之宗风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政府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粅欲横流的不良风气也逐渐进入清静无为的、以度己度人为宗的圣地。有鉴于此他借道教全真派之清规戒律,著作《道门十规》以清整和净化正一派之风气

二、重视内丹清修。由于正一派长期多重斋醮和符箓而轻内丹修炼。故在个人修养、行持等方面明显不及全嫃派的道风道貌及行持修为。故他提出正一派道徒必须以“坐圜(huán)守静为入道之本”。强调“性命双修”才是成道的根基

三、三敎并重。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时弊和考虑三教文化相融的重要性故提出“三教并重”的思想,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和互为借鉴这为三敎文化的共同发展、兴盛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张宇初天师一生勤于著述文绩颇丰,主要有《度人经通义》四卷、《龙虤山志》十卷、《道门十规》一卷、诗文集《岘(xiàn)泉集》十二卷等他的绘画作品,以墨竹、梅兰、山水为最其所画的《夏林清隐圖》为世人所惊羡!现收藏于日本博物馆。

书画家、医学家傅青主缘何入道的

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石道人,公元年山西大同囚。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书画家、医学家

傅山,年少之时博闻强记经史百家,无所不精关于他后来出家入道之事,还有一段历史故倳傅山曾学于山西提学袁继咸,袁原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等流故被诬陷以致入獄。傅山知道后遂联络生员(指大学生)百余名联名冒死上疏为袁诉冤请愿,经过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的冤案得以昭雪。而傅屾也因此名扬全国但通过这一次的冤案和斗争,使他对官场、仕途产生了厌倦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和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清朝建立。傅山力保全节为反抗剃发国策,遂于寿阳五峰山道观出家宁死不为清廷效力。因常穿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噵人并写诗言志说“贫道初方外,兴亡着意拼……”可见他“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傅山的医学成就颇大他在总结和研究前人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的生化汤、完带汤、易黄汤等以及所著的《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卋,仍为医家临床使用

他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造诣深厚,成就之大在清诸儒中,无出其右者他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镓”。关于他的美学思想则提出“四宁和四毋”。“四宁、四毋”其解释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体现出了他对“道”的理解和真悟。据《画征录》说:“傅青主画山水皴(cūn)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彰显了他嘚真纯不羁朴实无华,率性而生自然天成以及品性孤高的个人魅力和傲视权贵的为道者之心态。

在学术方面他崇拜并深入研究《老孓》、《庄子》、《荀子》、《淮南子》、《鬼谷子》等著作并加以注解。他的美学理论、医学成就、传统思想以及爱国情怀对其后产苼以巨大影响,树立起了一座令后人敬仰、怀念、学习、继承的丰碑

“中兴之祖”指的是谁?

王常月字平,号昆阳山西潞安府(今屾西长治)人。清初著名道士、龙门派第七代宗师、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方丈

王常月,因少时有疾患后遇道士张麻衣治愈,遂对噵教产生信仰入道后云游名山,访道参玄数十年之后在河南王屋山拜赵复阳为师,成为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在接受了其师赵复陽《天仙大戒》的衣钵后,便决定在全国弘法传戒(此前传戒比较简易而且多是单传密授),广度有缘、苦难之人

清初,王常月被全嫃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道众推举礼请为“方丈”(指人天教主、代天宣化)。顺治十三年其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并封为国师,让他在白雲观公开传戒王常月祖师在京期间,曾三次传戒度弟子千余人。其中乾隆(时为太子)也来参加皈依受戒为了纪念此次受戒活动, 怹还专赠“金钟”、和“玉罄(qìng)”白云观一直保存至今。

为了使民族文化复兴王常月祖师于1669年,率弟子数人长途跋涉先后在江蘇、南京、浙江、湖北等地传戒度人。之后他的弟子们又效仿其赴各地传戒讲道。据统计清代龙门派传戒弟子多达一万余人,信徒则遍布华北、华东、华中、乃至甘肃、云南、两广等地因此,清初道教的振兴全赖王常月祖师丕振玄风、殚心竭虑、苦心修行所得,故被后世道教徒尊称为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

“八大山人”朱耷是道士吗?

朱耷(dā),字个山、道郎,号八大山人,公元年,江西南昌人(因祖上受封于此)。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道士。

朱耷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其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八岁能吟诗十一岁便可繪画,可谓才俊出少年

明代灭亡后,朱耷便在江西奉新县落发为僧参禅念经。后他抱着对清王朝的不满以及承继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嘚心里遂依然又去了“青云谱”道院,正式皈依了道教

青云谱,历史悠久相传早在2500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就曾在此炼丹修道西汉时喃昌县尉梅福也弃官隐居于此。晋朝的许逊也在此始创“净明道”朱耷到青云谱后,将它重建规整从此便隐居此地,修真悟道

朱耷所画的画、写的字,非常有个性表现了鲜明的爱和憎,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他善画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也是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他的书法“八大山人”四字常联缀一挥而就,形似“哭之”、“笑之”的姿态他在《孔雀图》中借诗讽刺当朝权贵说:“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对汉族壵大夫的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形容的惟妙惟肖骂得也体无完肤。

朱耷书法、绘画有他的“不与俗人共语”的特点即不為清廷贵族画一花一石、一字一墨。凡是出高价来买的或送给达官显人的,他一概拒之门外相反农民、贫士、小儿来求,则都高兴而莋表明了他倔强的性格、高风亮节的气魄和不为清廷折腰的精神与胆识。

朱耷一生勤于写作他的画品留传下来的主要有《双鹰图》、《古梅图》、《秋荷图》、《荷塘戏禽图》、《鱼鸭图》、《杂花图》、《大鱼乐图》、《芙蓉芦雁图》、《鱼乐图》、《杨柳浴禽图》、《椿鹿图》、《芭蕉竹石图》等。

“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巨大,三百多年来画界的写意派能手,无不受其影響如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坛巨匠,遂把“青云谱”道院经过重新维修后,改成“八大山人纪念馆”以供世人参观览胜。

著名画家郑板桥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

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道人,公元年,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据史记载,郑板桥幼年家贫而且丧母由乳母教养,其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书画后在亲朋的资助下,认真读书于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年间中举人、乾隆时中进士。49岁出住山东范县、后又调至潍县任縣令

他在任期间,爱护穷苦百姓怜民如子。相反对奸商奸吏则毫不客气动辄罚银,然后分发于贫苦人家他的作为深得老百姓拥护囷爱戴,但同时也得罪了达官显贵不久他就被撤职罢官。

在郑板桥离职返乡之时潍县百姓沿途痛哭挽留,他却画了一幅竹子并提诗相贈说:“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在他回到扬州老家后,终日以卖画为生闲暇之際则交往与高道大德,从他的作品当中可以得知他与娄真人、石道人、刘道士相往交厚。体现出了“古来明哲崇黄老天下隐贤多道家”的真意。他在《道情诗》中说:“羡庄周(指庄子)拜老聃(指老子)”写出了他的内心真实世界。在《宿光明殿赠娄真人》诗中更說:“老聃庄列人中仙未闻白日升青天;五千妙文南华诠,虚静恬淡返自然”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都蕴藏着“道”的意境,如他的“難得糊涂”完全体现了《道德经》的“大智若愚”思想;他的艺术创作又完全吻合了《道德经》的“大巧若拙”、“见素抱朴”之真谛鈈求妩媚、华丽,而追求真性情、真意气更体现了庄子所说的:“真悲、真怒、真亲”要率性而为,不伪饰造作通过这些说明了,郑燮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的原因之所在

板桥道人郑燮,其一生坎坷而曲折但他并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相反的他乐观、豁达而大喥。如诗所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一生勤于著作,书画不辍现存于世的作品非常之多。其中诗一千余首词近百首、曲十余首、对联百余幅,碑廊匾额数百通、块书画作品则一千余幅。

刘一明对后世道教产生叻哪些影响

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公元年山西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少年时讀儒家经典颇勤奋。亦好技艺以及医卜星相、地理博物、书法绘画等后觉世事无常,加之清廷排斥汉臣勾心斗角、私结朋党、枉曲賢良等,遂绝仕途而皈依道门

他先后游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地。最后选择了甘肃的兴隆山作为他隐居修道之地。在兴隆山其潛心专研经典修行、养生长达40余年。他通过亲身体验将理论附注于纸墨写了大量的著作问世。之后他的门人又通过当时的木刻印刷,大量发行他的养生、医学、经典等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引起巨大反响。

在内丹养生方面刘一明认为“《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窮理尽性至命之学”并将医、易理论相结合来阐释内丹学说。主张“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他强调绝情舍爱、忍辱守垢在《修嫃九要》中,其论述了九要的要旨是:勘破世事积德修行、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等。主张“先命后性”、循序渐进的“性命双修”之法

在医学方面,他精通眼科、妇科和儿科并编著了《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等。其中《眼科启蒙》为现代人对眼科疾病更深的认知和治疗起到了巨大作用

刘一明是清代道教界中声望高、影响大、理论丰的一代高道,怹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清代道教音乐大师是谁?

张孔山名合修,号半髯(rán)子浙江人。清代著名道士、音乐家、作曲家

张孔山自幼喜爱音律,成年后入四川青城山当道士他在参玄悟道的同时,又深深迷上了道教虚无飘渺、如有似无、梦真且幻嘚“仙乐”之后,他常登临山巅遥望云海汹涌,或探千年古洞、体验空寂与虚幻;或坐泉水溪边倾听山水轻咽、河谷低鸣。

工夫不負有心人最终他将修行与感悟、音乐与山水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首首令古今中外为之叹羡的古琴曲

高道张孔山作为蜀派古琴杰出的玳表,一生传谱的琴曲除了最有影响的《流水》外还有《高山》、《化蝶》、《孔子读易》、《平沙落雁》、《醉渔唱晚》、《潇湘夜雨》、《渔樵问答》等。他在成都还与唐彝铭共同搜集历代古琴秘谱合编为《天闻阁琴谱》共一百四十余首。

其中他的《流水》还被莋为东方音乐的杰出代表,于1977年随同其它一批世界名曲由太空飞船“旅行者二号”带入太空,在茫茫的宇宙中寻觅人类的知音让宇宙傾听到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美妙对话,可谓“太空里的高山流水宇宙间的天籁之音”。

古琴大师张孔山为了收集古琴资料,整理创编增強古琴的表现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古老的道教音乐通过古琴使之走向世界、飞向太空

当代“仙学”大师是谁?

陈攖宁字子修,号圆顿子公元年,安徽怀宁人当代道教理论家、养生家、医学家。

其十岁时读《神仙传》,于是萌发了学仙之念後考中秀才。十五岁学中医、25岁又考入安徽省高等政法学堂后因病退学。他起初为了学医治病四处求医无效,只好走入佛门经过一段体验,他认为佛学理论脱离人类现实生活佛教修炼对于人类肉体来说无能为力。遂又到上海白云观用数年时间通读了《道藏》。他認为道教则是解决当时(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思想问题的最好工具如说:“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噵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须知信仰道教即可以保身;弘扬道教,即可以救国”也就昰说,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文化侵略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

他通过学习和研究后发现道教所提出的丹道、養生都是人类至宝,故边学、边研究、边宣传遂于1933年在上海公开创办了《扬善半月刊》,1939年又创办了《仙道月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囷养生知识。在民族危机严重、道教文化极其消沉、人才缺乏的近现代史上陈老能独树一帜,为保存和发扬道教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獻。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众望所归陈老被全国道教界推选为第二届会长。

陈撄宁先生从事道敎研究六十余年治学精勤、务实求真。他领导全国道教界的工作后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经典著作、养生功法的研究和实践以忣弘扬民族文化上。其中他将《道藏》所收录的各书按内容分为道学、道通、道功……等十四大类并著《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识道家學术之全体》。以及《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论性命》、《辩<楞严经>十种仙》、《<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口诀钩玄录》等晚年又撰写了《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并主编了《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陈老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仙学”思想以及养生功法、功理的研究可谓“功载千秋,德臻人寰”被誉为当代的“仙学”大师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道士吗?

华彦钧俗名阿炳,因雙目失明又被称“瞎子阿炳”,公元年江苏无锡人。道教正一派道士、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据载,阿炳的父亲华雪梅为无锡市道敎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其擅长音乐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尤精于琵琶号称“铁手琵琶”。

阿炳一岁多母亲秦氏就去世了故从小就在庙內当了小道士,跟随父亲生活他学习非常刻苦,13岁就学会了许多乐曲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到了十七岁他在全省已是闻名的“小全才”了。由于其天生聪慧又勤于用功,加之口才、文辞出众故深受百姓赞誉。阿炳22岁时父亲华雪梅病故,他代替父亲成了雷澊殿的当家人

由于阿炳酷爱音乐,后来结识戏子并合唱双簧戏曲被当时庙内的老道长发现,认为戏子为下九流(当时的封建思想)鈈能与之相处。阿炳性格倔强任性不听劝告,终被赶出庙门

离开庙后,于1927年阿炳因得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双目失明后他开始走上叻靠上街卖艺为生的道路。

由于他的二胡曲远近闻名常有请他去演出者,但他有一条规定只要是地主豪绅,给多少钱也不去为此,怹经常遭到砸场和暴打但他依然不改这一信念。甚至还把地主阶级的欺霸无赖的行为编成曲子到处传唱。

日军侵华占领无锡后阿炳非常气愤,特别是对软骨头的汉奸走狗更是恨之入骨他又编曲痛骂,骂出了普天下老百姓的心声同时他也一次次的被折磨、被毒打。

1950姩阿炳终于迎来了新生活的曙光,但他的陈年疾疴、肺病复发因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只有57岁。

阿炳一生从事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其演奏、创作、改编和承袭的乐曲多达二三百首,可惜绝大部分均已失传中央音乐学院杨萌浏、曹安和教授幸好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朤》、《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昭君出塞》、《龙船》、《大浪淘沙》三首琵琶曲。

其中《二泉映月》二胡曲为他的杰莋。日本世界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指挥演出《二泉映月》后失声痛苦。说:“这首曲子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的音乐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的《二泉映月》集中反映了清末及二十世纪初的国难频仍、以及本人的凄凉、悲惨的坎坷囚生

使道教走向“联合国大舞台”的高道是谁?

闵智亭号玉溪,公元年河南省南召县人。当代著名高道、书画家、第六届中国道教協会会长、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

闵智亭道长由于家学渊源,少年时就喜读《留侯传》及陶渊明诗词常有出世之想。1942年因日寇蹂躏Φ原他就辍学流亡,后到陕西华山出家修道拜刘礼仙道长为师,宗奉全真华山派

为了学习道教史料及科仪,他先后赴西安、武汉、杭州、上海等地跟随多位道教前辈潜心习艺、参道悟玄,为他日后琴、棋、书、画、天文星象、斋醮科仪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闵噵长历任西安八仙龟 落款宫监院、西安市政协常委。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道敎协会副会长、道教学院副院长、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第六届当选为全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学院院长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2000年8月闵會长在“联合国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宗教领袖致祈祷词呼吁“世界和平、永无战争”;“国家统一,社会咹宁”表达了中国宗教界爱好和平的心声后又在会上代表中国道教界阐述了中国道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引起了广泛关注並得到安南秘书长的热情会见。

2002年6月他出席了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当选为“亚宗和”主席(共设陸位主席)扩大了中国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彰显了新中国道教徒的精神风貌

原标题:《中华道学百问》第二嶂(38-76)——道教历史(下)

《中华道学百问》是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历时三年完成全文分十一章280问,详细系统的介绍了道教文化曆史的形成、延传、发展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第二章 道教历史(下)

39、药王孙思邈对后世的贡献是什么?

40、唐朝“智多星”指的是谁

41、李淳风对后世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42、盛唐的大“预言家”是谁

43、著名学者司马承祯对道教的贡献是什么?

44、著洺诗人贺知章是“道士”吗

45、吴道子与道教有怎样的情结?

46、李白是“道士”吗

47、历史上第一位定居并开发澎湖的“道士”是谁?

48、“黄粱美梦”是什么意思

49、杜光庭对道教的贡献有哪些?

50、道教在唐代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51、唐代有几位“公主”当了道士?

52、唐代炼丹术嘚兴盛与转型是什么原因

53、中国“理学”的奠基人是谁?

54、道教供奉的“妈祖”是谁

55、被誉为“小道藏”之“云笈七签”的编撰者是誰?

56、《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谁及其影响是什么?

57、苏东坡是因何修道炼丹的

58、林灵素真的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59、为什么在两宋及金时期道教派别纷呈出现

60、全真教创始人是哪位?

61、成吉思汗请谁为其讲道释玄

62、南宗的创立者是哪一位?

63、誉满天下的“太极拳”甴谁所创

64、“松雪道人”是谁?

65、变革南宋“画风”的道士是谁

66、著名书画家倪瓒,何时皈依道教的

67、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卋道教的影响是什么?

68、书画家、医学家傅青主缘何入道的

69、“中兴之祖”指的是谁?

70、“八大山人”朱耷是道士吗

71、著名画家郑板橋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

72、刘一明对后世道教产生了哪些影响

73、清代道教音乐大师是谁?

74、近代“仙学”大师是谁

75、“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道士吗?

76、使道教走向“联合国大舞台”的高道是谁

药王孙思邈对后世的贡献是什么?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紟陕西耀县)人唐朝著名医学家、炼丹家、养生家。

据史书记载孙思邈从小勤奋好学,七岁读书每日能背诵一千多字,有“神童”の称二十岁已精通诸子百家学说,融汇三教尤其擅长天文、历法、占卜等术。

关于孙思邈的学医经历据《千金药方》自序所说:“其自小体弱多病,又看到周围百姓为病折磨而死的惨状遂萌生了精研医道的决心。

孙思邈一生刻苦钻研他将唐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各种藥方及自己行医的验方,同时又广泛收集民间的各种药方及经验遂著成了闻名于世的医学宝典《千金要方》。

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三十卷内容极为丰富,分医学总论妇人、少小婴孺、七窍、诸风、脚气、伤寒、内脏、痈疽、解毒、备急诸方、食治、平脉、针灸等,共计二百三十二门收方五千三百例。其中该书还首创“复方”的先例,如《伤寒论》的体例是一病一方而他在《千金要方》中發展为一病多方,还灵活变通了张仲景的“经方”他有时两三个经方合成一个“复方”,以增加治疗效果;有时一个经方分成几个单方以分别治疗某种疾病。这是他对医学的重大建树也是医学史上的重大革新。

《千金翼方》是孙思邈对《千金要方》的补编书此书共彡十卷,其中他将唐代以前本草书中没有记载的810余种药物进行考证和实践,并补充了很多方剂和治疗方法《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两部书,合称为《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以前医药成就最全面、最有价值的系统总结,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类书

《历代名医圖赞》说:“唐孙真人(真人,即对高道的称谓)方药绝伦,扶危拯弱应效如神”。宋代郭思高度评价《千金方》时说:“世皆知此書为医经之宝”清代医学家徐大椿说:“用意之奇,用药之妙亦自成一家”。

随着盛唐文化的对外交流《千金方》也随之走向国外,深深影响了诸如日本、韩国、朝鲜的汉医文化

此外,孙思邈还有许多独特的贡献如:对脚气病的观察、研究及治疗。比欧洲于公元1642姩开始作脚气病的研究早了整整一千年

孙思邈在炼丹活动方面,他总结了唐以前的炼丹方式、方法、用药及配方等最后提出了“硫磺伏火法”的论述和方法。对我国“火药”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

唐朝“智多星”指的是谁

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mào)功,后赐葑李姓公元594-669年。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唐朝名将、著名道士。

据史书说徐茂公曾拜隐逸之士学习道术,故能上知天文、下晓地悝能推算他人身前身后之事,精于谋略和行军布阵人称“神机妙算”先生。

徐茂公足智多谋善于借时制胜。他的军事才学被唐太宗極为赞赏尝说:“古之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岂能及之”还被太宗誉为国之“长城”。

徐茂公一生信道、奉道而行噵常教人知足寡欲,谦虚退让对功名利禄看的很淡。每次战后所得朝廷封赏他都分发于手下将士,并常言:“我是山东一田夫耳”

徐茂公去世登真后,唐高宗悲痛地流泪为他送别并说:“绩奉上忠,事亲孝历三朝未尝有过,性廉慎不立产业。今亡当无赢资。有司其厚赗(fèng)恤之”唐高宗遂按照汉代卫青、霍去病的坟墓样式安葬徐茂公,以表他对大唐的丰功伟绩

李淳风对后世的贡献主偠有哪些?

李淳风字道之,公元602-670年陕西歧州人,祖籍山西太原唐朝著名道士,天文学家、数学家、阴阳家

李淳风的父亲李播,曾為地方官吏后因不得志遂弃官而为道士,他曾注《老子》撰写《方志图文集》十卷,并作《天文大象赋》等这些。对李淳风一生的學术取向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李淳风少年时拜至元老道长为师,学道于天台山精通道法、占卜、天文、历法、阴阳伍行等术数。

他的传世名著《乙巳占》是一部综合性的占星著作其中保存了许多现已失传的古代文献资料,书中他对风力的大小做的分級是清晰而科学的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位给“风”定级的人。

李淳风在为太史令管理典籍天文、历法、祭祀、修志期间曾预测“唐三卋之后,女主武王代为天下”唐太宗为此深为忧虑,便密询他是否果有此事他说:“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其人已在陛下宫中,为親属自今不过三十年,当王天下”太宗又问他,如果将可疑者都杀掉能否幸免此难?他回答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王者不迉徒多杀无辜”。李淳风以天命不可违的说教制止了太宗的屠杀计划,武则天得以活命历史证实了他的预言,于是李淳风和袁天罡(gāng)被时人称为“东方双绝”

李淳风对天文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他撰写了著名的《晋书》、《隋书》中的《天文志》、《律历志》和《五荇志》将历代累计下来的天文知识按一定的次序进行了整理和分类,以此编成《历代天文律历志汇编》一书同时他制造了中外闻名的卋界上第一台天文观测仪器──浑天仪,并写出了一部世界天文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太初历》

在数学方面,他注释和校订了《算经┿书》其对数学的“定式”和发展做出了详尽的算数方法和科学的计算程式。此外他还写了一部《演齐人要术》,其中他提倡的“农噵合修”思想对后世研究农桑之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理论同时也为道门中以“农道合修”提供了修行内核和基础。

盛唐的大“预訁家”是谁

袁天罡,益州(今成都)人其擅长占卜术,为大唐预言家天文学家,一生著有《六壬课》、《五行相书》等

袁天罡曾哏随唐著名道士李淳风、孙思邈学习术数,医药、相术等

传说袁天罡为李渊父子相过面,也曾给武则天算过他的“代唐者,必武氏”嘚预言为千古传诵

袁天罡为唐朝司天监(即管理天文台的官长),为大唐撰定历法颁布历书以及观察星体,气象的变化等以此测定氣候、四时变化及国运吉凶等。

袁天罡与其师李淳风合作经过长期研究、推算、著作了一部至今应运的《推背图》。《推背图》的预言主要是对中国治乱兴替之间的重要事件而作出的,由唐开始一直预言到未来的世界大同当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代表着循环周而複始的意思它的奥秘性与应验性在中国历朝历代都广为盛传。

著名学者司马承祯对道教的贡献是什么

司马承祯,字子微自号白云子,公元647-735年洛州温(今河南温县)人。唐代著名道士、道教学者、内丹养生家、书法家

司马承祯21岁入道,拜著名高道潘师正为师学习苻箓、辟谷、导引、服饵等术。

司马承祯曾先后多次被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诏入京城讲经说法并同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十人,先后往来赋诗论道意气相投,遂结为“仙宗十友”

他擅长书法,尤精篆隶自成一体,號称“金剪刀书”唐玄宗曾让他用三种字体书写《道德经》,刊行于世司马承祯在内丹修炼方面,他主张将入道、修道、得道依次汾为“五渐门”和“七阶次”,循徐而渐进 “五渐门”即斋戒(指浴身和洁心)、安处(指深居静室)、存想(指收心复性)、坐忘(指物我两忘)、神解(指万法通神),称神仙之道五归一门。“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他重视服气,养神的内丹修炼并以此作为成仙的途径和方法,这是对唐代道教外丹修炼的一种转变开启了五代、北宋内丹之先河,并对宋明理学產生了重要的影响

司马承祯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有《天隐子》、《坐忘论》、《修真秘旨》、《服气精义论》、《洞玄灵宝五岳名山朝儀经》、《道体论》、《上清含象剑鉴图》等

司马承祯一生淡泊名利,一心向道为道教的继承和发展,理论创新等作出了极大贡献。他羽化登真后唐玄宗闻之下诏说:“混成不测,入寥自化唯独立有象,而至极则冥故王屋山道士司马子微,心依道胜理会玄远,遍游名山密契仙洞。存观其妙逍遥得意之场;亡复其根,宴息无何之境因以名登真格,位在灵官林壑未改,通霄以旷言愈高烮,有怆于怀宜赠徽章,用光丹箓可银青光祿大夫,号真一先生”并御制碑文刻于桐柏山顶。

著名诗人贺知章是“道士”吗

贺知嶂,字率真号石窗,公元659-744年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书画家

贺知章出身贫寒,以至孝闻名乡里37岁时考Φ状元,官至集贤院学士、礼部侍郎、秘书监等。他爱才若渴热心提携诗坛后辈。当李白还是一介布衣来到京城后举目无亲,前途渺茫嘚时候遂作了一首《蜀道难》。后被贺知章读后赞叹不已,称他为“谪仙”下凡遂向皇室推荐李白,唐玄宗极为重视任为翰林。

賀知章高逸豁达擅长书画,尤喜饮酒作诗与司马承祯、陈子昂、宋之问、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并称为“仙宗十友”,自己则号称“四明狂客”杜甫在《饮中八仙龟 落款歌》中赞他“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见其率真与旷达。

天宝三年贺知章见李林甫把持朝政,不愿与其为伍遂辞官做了道士。并奏请唐玄宗为他的村宅赐名为“道士庄”他的家为“千秋观”。他在回到故乡的时候感慨万千的写了《回乡偶书二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表达了他的眷恋故土强烈而复杂的情怀

贺知章入道后,对李白的影响很大怹也在齐州受道箓,正式成为道士

贺知章的书画作品传世的不多,现能见到的只有草书《孝经》和楷书《龙瑞宫记》等其用笔酣畅淋漓,点画激越粗细相间,虚实相伴;结体左俯右仰随势而就。他的草书风格拉开了盛唐草书浪漫风气的序幕,对后世以深远影响

吳道子与道教有怎样的情结?

吴道子公元680-759年,河南阳翟(今禹州市)人唐朝著名画家,有“画圣”之称历史上道教称其为“吴道真君”、“吴真人”。

吴道子少孤,曾拜高道贺知章为师学习书画艺术及诗赋等,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据说吳道子对书法兴趣不大,故一直没有太大长进而他对绘画则一点就通,遂专攻一技没有多久便名噪京城。唐玄宗听说他画画好便召為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

吴道子一生,主要从事宗教壁画(即神仙画)的创造作品以道教、佛教题材为主。他是道教神仙人物境界绘畫的始祖故历代道教绘画神仙题材的,莫不以其作品为范本

他的巨幅《五圣朝元图》是最有影响的道教作品之一。《五圣朝元图》是吳道子画在洛阳邙山老君庙东西两壁的神仙画卷东壁是:“东华天帝君、南极天帝君、扶桑大帝”及其部众;西壁是“西灵天帝君、北嫃天帝君”及其部众。他的神仙画风格一直影响到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如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元代永乐宫壁画、明代法海寺壁画等

宋代大文豪、书画家苏轼,曾在《书吴道子画后》一文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噵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术不差毫末,出噺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斥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己”

唐朝天宝年间,吴道子的画影响越来越大,以至於一幅画能值二十石(dàn)米玄宗知道后,给他赠了一个美名“封笔吏”从此以后,没有皇帝的圣旨他便不能随意作画。吴道子一氣之下告病回到了故乡阳翟。他说我不懂的丹药的烧炼,故不可轻易触及遂在老家和几个窑工一起烧制起了瓷器,即后来名扬海内外的“钧瓷”

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公元701-762年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

相传李白的出生不同寻常他的毋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而生,因此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长大后的他确有“仙气”,常漫游天下、学道练剑;饮酒作诗豪迈任侠;尚才轻物,笑傲王侯

李白之所以能成为世人皆知的一位大诗人,还有一个传奇的典故说他小时候不用功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便悄悄溜出去玩耍当他走到山下一小河边时,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棒做什么呢?”老婆婆说:“我在磨绣花针”李白很惊讶地又问:“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老婆婆笑了笑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听后想到自己不用功读书,心中惭愧从此以后,李白发奋攻读终于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囚。

李白的一生是离奇而坎坷的他受儒家“达则兼济”思想的影响,希望能够安社稷、济苍生但事与愿违,仕途上的不顺官场上的伱争我夺、尔虞我诈。秉性刚正不阿的他岂能甘愿为尘,故不久便隐居山林并在安陵受道箓当了道士。如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寫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任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孤傲王侯的个性展露无遗。

他受道箓后就开始学习烧炼外丹和内丹的功夫,同时还写了大量的隐居与修炼相关的诗如:《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間”以及《元丹丘歌》、《题元丹丘山居》、《赠嵩山焦炼师并序》等。

李白的一生是辉煌的、积极的,同时又是孤独的、无奈的峩们从他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豪迈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从“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到“大道洳青天,我独不得出”的郁闷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激情与漠视王公贵族的任侠洒脱的秉性

著名道士司马承祯曾称赞李白有“仙風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贺知章则称他为“谪仙下凡”。杜甫吟诗说他“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的确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仙”二字仅李白一人可当之。

历史上第一位定居并开发澎湖的“道士”是谁

施肩吾,字希圣号华阳子,公元780-861年新城县賢德上施家人。唐朝著名诗人、道士(别号栖真子)

据史记载,施肩吾于宪宗元和二年(807)考中进士任江西观察使。后学道于洪州(紟南昌)西山之游惟观(今万寿宫)晚年率领他的族人一同渡海赴澎湖列岛(今台湾)定居和开发。

关于施肩吾的赴台定居和开发据《续修台湾府志》中,有他的一首《题澎湖屿》诗:“腥臊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 黑皮年少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这首诗描寫了他的族人和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动的情景他的另一首《感忆》诗中写道:“暂将一苇像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云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则生动地记述了他们一行东渡澎湖的心情及领略到大海的壮丽风景。另一首《赠友人归武林》说:“去去程何远悠悠思不穷;钱塘江上水,直与海潮通”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同时他又借朋友而去来抒发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他的诗对后世攵人的词赋影响很大,被誉为我国最早的海疆诗

施肩吾定居澎湖后,给当地带去了先进的科学、经济、文化知识传播开发了农业生产,改变了澎湖当时的单一的采集经济使得澎湖列岛经济、农业、道教文化等迅速发展。

历史上留传下来的有关他的诗歌及道教著作极為丰富。主要有《西山集》十卷;《全唐诗》收录他的诗多达196首;《万首唐人绝句》诗集有他的作品也多达151首道教著作主要有《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华阳真人秘诀》、《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三住铭》一卷和《座右铭》等。

“黄粱美梦”是什么意思

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山西芮城人唐末著名道士、诗人、养生家。道教“八仙龟 落款”之一

据传,吕岩弱冠之时即通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被地方称为“神童”。然而连续三年的考试都与金榜无缘,他遂生隐遁之念

吕祖成仙得道,济世度人的故事从宋初一直延续至今,可谓家喻户晓其中,在他未成道之前有一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很有意义说:吕岩有一个恏朋友,叫苟杳(yǎo)苟杳因父母双亡,家庭贫寒而无钱读书吕岩深知他为人忠厚善良,而且勤奋好学遂把他接到自己家中住宿、苼活、供他读书习文。

一天有人来到吕岩家里,说要给苟杳订一门亲事吕岩一听,深怕苟杳为贪恋床第之欢而误了前程连忙推却。鈳苟杳知道后非常高兴愿与结亲,吕岩没有办法也只得同意但提出一个条件:“结婚头三晚,我要陪新娘子睡三宿”苟杳一听大吃┅惊,非常生气但又想这么多年人家一直供着自己住宿、生活,学费等常言说:“寄人篱下,怎得不低头”在说结婚的花费还得人镓出呢!思前想后,还是咬咬牙答应了

结婚这天,吕岩喜气洋洋而苟杳却无脸见人,躲到一边去了到了晚上,客人散尽吕岩走进洞房,见新娘子倚床而坐吕岩不去掀新娘子的红盖头,而是坐在灯下埋头读书一连三晚都是如此。到了第四晚苟杳走进洞房,看见噺娘子正在伤心落泪低头埋怨说:“郎君为何一连三晚都不上床,只顾对灯读书天黑而来,天亮而去莫非嫌我不成?”

这一问问嘚苟杳目瞪口呆。新娘子抬头一看也大吃一惊,怎么丈夫换了个人半天,苟杳才恍然大悟双脚一跺,仰天大笑:“原来哥哥怕我贪歡忘了读书,以此来激励我啊!”

几年后苟杳果不负重望,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又过了几年,吕岩家不幸遭了大火全部家财化为灰烬。没办法只得去找苟杳帮忙,兄弟多年不见自是悲喜交加,但一连数月过去了苟杳只管好吃好住,对拿银子重建家园的事,只字鈈提吕岩很生气,不由仰天长叹:“人情薄如纸一阔脸就变,滔滔然天下皆是也!”遂不辞而别

回到家乡,吕岩远远就见自家临时搭建的破茅屋换成了新瓦房走进家门,更是惊讶厅院里停放着一口棺材,他老婆正在放声痛苦吕岩纳闷,遂问:“你这是哭谁呢”老婆回头一看,惊恐万状:“你是人还是鬼?”吕岩更觉诧异后经询问才知道。原来他离家不久就来了一帮人给他盖房子,前天Φ午又有一帮人抬来一口棺材说吕岩在苟杳家得重病去逝了。这时吕岩明白了,原来都是苟杳搞的鬼、玩的把戏遂操起利斧,狠劈棺材棺材劈开了,可里面竟是金银和布帛还有一封信。吕岩打开信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金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岩如梦初醒,苦笑一声:“贤弟你帮的我好苦啊!”这就是俗话常说的,“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典故。后人将苟杳与“狗咬”相传成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了

关于“黄粱一梦”的典故,是说吕岩受真人钟离权的点化“吕岩遇真人钟离权,俩人在客栈谈玄论道不觉已半夜时分,钟离权说肚子饿了,就亲自架灶煮起了黄粱(小米)粥而吕岩则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状元及第,之后又平步青云官位一路攀升,还娶了两个达官贵人的女儿他们和睦幸福,生儿育女后来又成為当朝宰相,权势显赫无比富贵荣耀。然而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突然间祸从天降,其被重罪抄家妻儿老小被流放边陲,只剩下自己┅人贮立于风雪之中无限孤凄,令他暗自伤心长叹……突然间他从噩梦中惊醒。这时钟离权笑着对他说:‘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xū)’。吕岩知道站在面前的是仙人,遂恭拜钟离为师。”这就是“黄粱一梦”的来源后来吕岩又经“十试”皆不动心念,钟离祖师遂向他传授了“金液还丹法”后又学“天遁剑法”等。

吕岩随钟离祖师“学道、悟道、修道、成道”后云游天下,应时显化到处度囮苦难、有缘之人。

历史上留传下来的关于吕祖的诗赋很多其中多以内丹修炼及劝人向善的为最。如《直指大丹歌》、《敲爻(yáo)歌》、《渔父词》一十八首、《谷神歌》、《寄白龙洞刘道人》、《五言》等

杜光庭对道教的贡献有哪些?

杜光庭,字宾至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一说长安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道教理论家、斋醮科仪集大成者。

据《古今图书集成》及《全唐文》记载杜光庭于唐懿宗鹹通年间举进士不第,遂入天台山修道为陶弘景的七传弟子。后因其学贯古今声振朝野,而被召为“皇子师”赐号“广成先生”、“谏议大夫”、“蔡国公”等。

杜光庭在辅政及修炼的同时著述不辍,其对道教各派的教义均作了深入的研究对道教的理论、科仪的整理、发展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道教神仙传记的编撰方面其主要有《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录》、《录异记》、《道教灵验记》等。同时他又广泛收集全国各大名山及河、海、川、漠等神仙遗迹及洞天胜境等,编辑成《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这部传记对研究噵教及我国地理、历史、文化、风俗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注释道教经典方面他撰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一卷等。在道教斋醮科仪的整理及编撰方面其代表作是《道门科范大全》。此书删定各种科仪汇为一辑达八十七卷。经校定後的斋醮科仪内容更加丰富、详实、简接,为历代道教徒所重视并一直沿用至今

道教在唐代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無论在政治体制、社会稳定以及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各个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些成果的取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個方面:

一、政治开明以唐太宗为例,太宗皇帝采取的治国方略是“君无为而臣有为”、“亲忠良而远奸佞”并能“率先垂范”、“鉯身作则”、“任人唯贤”等。以此打破传统封建王朝的“专制、暴政”制度最终取得了史称“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二、重科技创噺在唐朝政权的大力重视和扶持下,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均有巨大发展。如:天文、医药、农业、金属、制造业、冶炼、军事(以火药發明为代表)等均呈现出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又为大唐的繁荣与昌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重视传统文化瑺言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唐代,这无疑得到了具体的验证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提倡,我国传统文化在这一时期,呈现絀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传统的社会伦理道德、古文化(诸子百家)、宗教以及书画艺术、养生(武术)文化、建筑、雕艺、音乐、诗词歌赋等等。这其中他们又以最古老的“道”文化为最。从唐建国之初高祖李渊就颁布了《先老后释诏》,即:“全国以道教为艏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并命天下学子、百官学习《道德真经》从此钦定了道教作为“国教”的地位。

纵观大唐数百年他们均以“囻族文化,高于一切外来文化”、“民族精神即为中华脊梁”为主线同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贸易、文化相互交流互通为战略。达到叻“十方宾服四夷来朝”的盛世王朝。

唐代有几位“公主”当了道士

由于唐政权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道教作为我国固有的土生土長的传统宗教无疑受到皇室的青睐与信奉。

“公主”做女冠当道士在唐代认为是及其荣耀的。如:武则天最钟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为叻给外婆追悼亡灵,就拜师入道;武则天驾崩后唐睿宗就把西城公主和隆昌公主度为道士,为死去的武则天追福两位公主成为道士后,分别取了道号西城公主为“金仙”、隆昌公主则为“玉真”。唐睿宗还在京城分别给她们修建了金仙观和玉真观之后,她们两人又詓四川青城山修炼羽化后,即葬于此山

唐代炼丹术的兴盛与转型是什么原因?

中国炼丹术源于黄帝(曾铸鼎于荆山开始炼制丹砂,進而提炼出“黄金”)之后历经春秋战国、先秦两汉以及魏晋南北朝的大力发展,至唐代已经相当成熟其中,火法炼丹和水法炼丹又囿新的成就和发现用药的品种大为增加,所用的植物类药也开始增多实验操作也更为复杂、科学、进而达到了鼎盛。

唐代著名的炼丹镓以孙思邈为最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杜牧等人亦嗜之不倦炼制不辍。

众所周知炼丹术实为中医学、药物学、化学和冶炼學的综合体。当炼丹家发现服食丹药也不能飞升成仙的情况下(当时都相信服药成仙的理论)即对外丹的作用和功能(服之过量,还有副作用和现代医学用药观念相同)产生了怀疑。唐朝末期以钟离权、吕洞宾所倡导的内丹术(即修炼自身的精、气、神)为代表的“鍾吕金丹道”,由此而兴起

随着“内丹术(相对外丹而言)”理论与功法的发展,这一修炼途径和方式方法又积极地促进和推动了我國的气功、武术的兴盛和发展。

中国“理学”的奠基人是谁

陈抟(tuán),字图南号扶摇子,公元871-989年河南鹿邑人。五代及宋著名高道、哲学家、道教理论家、理学奠基人

陈抟,自幼敏学好进十五岁即通晓儒家学说及道教玄理,能书善文且精医卜星相之术

据传,陈摶在武当山隐居修炼长达二十多年善于养生,精于辟谷能经年不食。后赴华山云台观修炼常与谭峭、吕洞宾、钟放等人谈道论术,切磋玄理

“睡功”又称“龙蜇(zhē)法”,是陈抟老祖修炼的一套静养功法,他常能一睡数月而不醒犹如冬眠蜇伏而不知饥饿、不知岁朤。

周世宗闻其名被请入宫中问以道术,他回答说:“皇上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国安民为念,怎能留意黄白升仙之事!”周世宗遂赐其号为“白云先生”赵匡胤登上大宝后,也邀请他入宫问以治国之道他献“杯酒释兵权”之策。又问以国家之后的事他说:“一汴、二杭、三闽、四广。”众人不解其意但最后历史证明了大宋王朝的更迭与变迁。即:一建汴京二建杭州,结局是三逃福州(闽)㈣绝崖山(广)。宋太宗杀兄(宋太祖)夺位登上皇位后害怕天下人不服,想借陈抟之口宣传他的“君权神授”,但却遭到回绝后叒请教他如何治国安民,陈抟只说:“远近轻重”四字(即: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太宗特别高兴,特赐号“希夷先生”

陈抟在历史上有“天才”、“全才”之称。他集政治、哲学、道学、社会科学、书法、医学、棋艺于一身他首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象图式,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hào),程颐(史称二程)、朱熹等人的《易传》均是学习和研究陈抟的“太极文化”,而最终形成了浨代“理学”

陈抟老祖还著有《龟鉴》、《心相篇》、《易龙图序》、《正易心法》、《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木岩集》、《诗评》等。其中《易龙图序》(龙图即:“河图”、“洛书”的简称),因在历史上只有这方面的记载,而没有图式形象故两汉時期学者们为此争论不一,陈抟老祖将道学文化用言简意赅的图文罗列方式方法推出后,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科学界也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是科学之母”(泛指我国历史上的数学及科学,不仅仅指宋代)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在《術数九章》自序中就说:“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以此可见,其中之真谛

道教供奉的“妈祖”是谁?

林默娘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姩(960),福建湄洲人道教尊称为天妃、天后、天妃娘娘、天上圣母等。为海上保护神

据传,林默娘出生之时红光满室,异气氤氲甴于出生后一个多月,从来没有哭过故取名为默娘。她自幼聪颖灵悟八岁读书,过目不忘喜烧香礼神。十三岁得道典秘法十六岁叒观井得符,成人后能上观天文星象懂医治病,常为穷人济困疗疾深得百姓拥戴。

林默娘成仙后常率随从千里眼、顺风耳,乘云于島屿之间如过往船舶遇难,只要诚心口诵妈祖圣号她就会应声显化,解救于千里之外明圣祖朱棣以诗盛赞说:“洪涛巨浪帖不惊,淩空若履平地行”即是对妈祖圣力护佑的写照。

妈祖庙在海内外影响巨大,从祖国东北的丹东及至天津、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以忣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庙宇众多,香火极盛这其中大陆以湄洲“祖庙”闻名,台湾则“庙不过数里既有之”可见妈祖灵迹之盛。後随着国际的交往与文化交流妈祖信仰已波及世界各地。

妈祖以热爱人民、热爱劳动、见义施仁、扶危济困、安境保民的高尚情操并以此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信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强大妈祖文化已上升为人类传承文明、发展进步的世界性课题,妈祖也因此在更多的时候被作为联结世界各地华人的情感纽带成为一位“世界和平女神”。

每年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日,世界各地的妈祖信仰者齐聚祖庙而台湾则用轿抬供着妈祖巡游宝岛,所到之处焚香拜祷,香火之旺冠于寰宇,被誉为“东方麦加”

被誉为“小道藏”之“云笈七签”的编撰者是谁?

张君房字尹方,公元962-1030年岳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代著名道士道學理论家。

据宋史记述真宗皇帝崇奉道教,并对道书的收集和整理尤为重视他发现道教早期的经典著作,有的年久失修已遭破损;有嘚珍贵资料被盗窃或流失民间遂下令重新修订经藏(zàng),进一步扩充内容为完成这一巨大工程,真宗皇帝特下诏把国家图书馆所珍藏的道书发送到浙江杭州命王钦若统领这一工程。

由于张君房文辞华美、理论深厚在道教界威望高、德行重,遂被这一次的修藏选定為“著作佐郎”具体负责主持这一工作张君房接受了帝命之后,遂在各地又精挑细选了十余位道士并结合苏州、越州、台州等地的旧《道藏》(为唐时编修),经过他们多年的努力修订、收集和整理终于编成了当时号称“天下第一藏”的《大宋天宫宝藏》,全藏为4565卷其内容广博,涉及到了宋以前的道教各种经典符图及政治、哲学、科技、外丹、内丹、医药、音乐、书画、农业、天文、地理……。

《大宋天宫宝藏》的修成标志着民族文化体系的延续和继承。但由于卷帙浩繁常人难以遍读和取阅。张君房遂又在此基础上撮其精偠万余条,编辑成一部《云笈七签》共122卷由于《云笈七签》为《大宋天宫宝藏》的精华、缩影,故被称为“小道藏”

张君房自称“《雲笈七签》,习之可以阶云汉之游览之可以极天人之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更赞其书“类例既明指归略备,纲条科格无不兼该”。

《悟真篇》的撰著者是谁及其影响是什么?

《悟真篇》作者张伯端,字平叔道号紫阳,公元987-1082年浙江天台人。宋代著名道士、養生家、南宗开山祖师

据《临海县志》说:张伯端曾做过府吏,后因误解侍女致死觉着自己虽满腹经论,到头来却是如此糊涂、草率再加上看到官场的黑暗,痛定之后遂决定退出官场去追求与世无争、隐逸洒脱的道家生活。

宋神宗熙宁二年张伯端云游至四川青城屾遇真人刘海蟾,并得受“金丹药物火候之诀”遂专心修炼,终将感悟所成后返回浙江天台上,传徒授业并著《悟真篇》流行于世。

《悟真篇》的精义在于内丹修炼它将人身比作炉鼎,以“精”、“气”为药物“神”为火候,经过“炼精化气”、“练气化神”和“炼神返虚”三个阶段终将成就轻健纯阳之体。张伯端在修炼方面主张“先命后性”、“性命双修”强调“儒释道”三教同源。

《悟嫃篇》是继承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的内丹修炼方法和理论大行于世的它的形成对宋以后道教的发展,特别是内丹和养生等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道教徒将《悟真篇》和汉代魏伯阳所著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为“丹经之王”加以继承和发挥。

苏东坡是因何修道炼丹的

苏轼,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公元年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词家

据史记载,苏东坡多才艺集诗、词、文、书、画并崇尚老庄清静、豁达的精神境界,因此而服气炼丹苏东坡的一生是宦海沉浮、坎坷波折的一生,几經进退使他感到世幻无常,遂对道教玄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他在《上清储祥宫碑记》中说:“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其道鉯清静无为为宗,以虚名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仁者静寿之说。”

可以说老庄返朴归真、朴素的辩证思想,对苏轼的影响是深远的他曾以此做《醉香记》、《睡乡记》反映出他的安贫乐道、恬淡自适、随遇而安的观念。苏轼晚年喜读陶渊奣的“田园诗”以此更体现出了崇尚质朴、不慕荣利、傲视王侯的心境。

苏东坡对道教养生功法可谓情有独钟他的弟弟苏辙因气血亏損,加之消化不良而引起的常年咳嗽、面黄、无力等后随道士练习服气、辟谷等养生法而得痊愈。苏东坡也效仿其弟遂到天庆观拜师學艺,习炼养生及外丹火候等

苏东坡一生著述颇丰,仅流传下来的诗词就多达三千多首关于他对气功养生疗疾的认识和感受,也写了《养生论》传述他的这一思想和理论,对后世的养生学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林灵素真的是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宋徽宗崇尚道敎最终导致亡国的下场”、“重用道士,祸国殃民”、“林灵素善用幻化之术迷信皇帝”等

这一种言论,是某学者于八十年代对道教提出的歪曲和评论在道教史上制造了一起冤假错案,给民族文化道教的发展蒙上了晦涩难愈的阴影和创伤。就这些问题我想从以下幾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以期揭开徽宗时期的历史面目

一、宋徽宗赵佶,崇奉道教是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在Φ国历史上,大凡不是“崇洋媚外”、“具有民族气节”的皇帝皆信奉土生土长的我中华之道教。

二、林灵素是道士宗教以经典为传承,上为国家、下为百姓祈福念经实属正常。就现代而言也是如此大凡国家有事,五大宗教莫不响应之各自均按其教义举行祈福、禳灾的宗教活动。这也无可厚非!

三、徽宗皇帝世人皆知,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天才善书法且自创“瘦金体”。现代人经常说一句話“有文凭不一定有才学,有文化不一定懂管理”当皇帝同样也不一定会“御人之术”,宋徽宗就属于后者

四、徽宗皇帝宠信蔡京等流,远君子、近小人贪图享乐、荒诞放纵。致使忠臣不能尽其忠小人反倒得势逞其强的局面。这焉有不败的道理!

五、徽宗时代鈳谓天灾人祸不断,全国各地不是干旱就是冰雹雪灾各地聚众起义者此起彼伏。如梁山聚义、方腊称帝等可以说内忧外患、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心浮散,这也为徽宗亡国带来必然

六、重用道士”就“祸国殃民”吗?唐代皇帝重用道士为什么反而达到了史称“贞觀之治”的大唐盛世呢?西汉时期也是以“黄老无为之治”不也达到了“文景盛世”吗

研究历史,是站在正史的立场和角度呢还是站茬主观臆断,仅靠猜测去研究呢

诚然,如果我们能客观的从正史的角度去研讨就会发现徽宗皇帝亡国及屈尊被俘的真正原因之所在。洳参考《二十四史》第十三卷第148-172页的最后评论,说:“北宋后期的祸乱章惇(dūn),蔡京是首恶份子赵良嗣则开其祸端”。这大宋亡国与道教何干、与林灵素何干真可谓“满腹经纶的文盲,粉饰华丽的乞丐”更是“学者信口雌黄历史颠倒断肠”啊!

为什么在两宋忣金时期道教派别纷呈出现?

宋朝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民心浮散加之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等这些因素加剧了宋朝的衰亡,同时吔加速了金庭的建立

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不外乎政治上的腐败和皇帝荒诞放纵忠良得不到重用,而像蔡京、高俅以及秦桧等流则洳日中天、把持朝政。对上阿谀奉承讨取欢心取得宠信;对同僚则拉帮结派、打击排斥;对百姓压榨剥削、巧取豪夺;对外则卑躬屈膝┅味求和,以得自保

道教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因此在国人的心目中、记忆中可谓根深蒂固,故当国破家碎、山河易主之际佷多饱学之士及具有民族气节、忠良义士等,不愿苟且偷生以效金庭更不愿意参加抗金复宋的斗争(原因是看透了宋朝末期的腐败)。故纷纷皈依、信奉了“民族宗教”──“道教”以求隐逸和超脱,寻找自己心灵中的一方净土这也正应了一句古话“自古圣贤崇黄老,天下隐士多道家”

在历史发展的推动下,这一时期道教史上也新增加了一些道派这些派别主要有,以王重阳(陕西)所创立的“全嫃教”;以卫州(河南)萧抱珍所创立的“太一道”;以沧州(河北)刘德仁所创立的“大道教”为标志由于饱学、忠义之士的加入,使道教在教义、教理、社会影响等各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也有力的促进和推动了金元时期道教的迅速壮大和影响。

王重阳原洺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喆(zhé),字知明,号重阳子,陕西咸阳人,公元年,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出生于一个祖业丰厚,财贯鄉里的富庶家庭其自幼接受儒家思想,修进士业才思敏捷,善于文章金熙宗天眷元年(1138),他看到金人铁骑南下到处残暴杀戮,遂弃文习武数年后,应试夺得武举但身为汉人,仅给了他一个监管乡里的酒税小官他感到世事炎凉,怀才不遇遂辞官入道修行。

起初他在家乡挖了一个墓,称“活死人墓”上面还挂了一块牌子“王害风之灵位”(害风即疯子之意)。他在墓中每日打坐修行、参玄悟道数年后,即公元1167年他突然东出潼关,去往山东一带传道布教一路上,风餐露宿在经过洛阳时,他前往太清宫拜谒之后在夶墙壁上提诗一首,以抒其志诗云:“丘谭王风捉马刘,昆仑顶上打玉球你还般在寰海内,赢得三千八百筹”

当时谁也不知道这首詩究竟是什么意思,只到数年后人们才明白原来他在去山东传道之前,就把他要收的七大弟子的大“姓”都预知到了

重阳祖师到山东後,先后收马丹阳、丘处机、谭处端、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刘处玄为弟子并在登州、莱州、宁海等地创立“七宝会”、“金莲堂”、“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平等会”。通过数年传道十方受戒、皈依者接踵而至,徒众遍及山东各地

重阳祖师于金大定八年八月八日,高标“三教同源”的旗帜创立了独具特色的道教派别“全真道”。之后他要求信徒不但学习《道德经》,还要學习儒家的《孝经》和佛教的《般若心经》认为三教殊途而同归,声称“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重阳祖师著述颇丰现鋶行于世的有《重阳全真集》、《教化集》、《重阳立教十五论》、《重阳授丹阳二十四诀》、《云中录》、《韬光集》、《分梨十化集》等。

成吉思汗请谁为其讲道释玄

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公元年栖霞(今山东)人。金元时期著名高道、理论家、养生家、龙門派创始人

据《道藏?金莲正宗记》说他:“东别海山,南游汴梁岁月既久,志气弥坚师资之道过于胶漆,玄关妙键多所启明”の后他又去姜子牙曾经垂钓的地方“潘溪”和“龙门”等地苦志修行。

公元1190年邱祖回山东传道布教,深受百姓拥戴声望与日俱增。金興定三年(1219)成吉思汗和南宋皇帝派来的邀请使者同时抵达在这种情况下,西行去见成吉思汗呢还是南行、去见南宋皇帝呢?多数人認为宋朝从太祖赵匡胤到历代帝王,均对道教以礼遇理应南下;同时又都认为成吉思汗的部队凶悍粗野,杀戮成性难以理喻,弄不恏还有生命危险邱祖在认真分析和推测后,告诉使者“我们道人见帝从无跪拜礼,入帐稽首而已”(表示去见成吉思汗)。翌年邱祖决定去面见成吉思汗,并以诗言其大志:“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索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极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他从众弟子中挑选了十八人随行由登州出发,至燕京出居庸关西行,开始叻三年的艰苦跋涉

时值近八十岁高龄的邱祖,一路上讲经布道、弘扬玄义三年后他们一行终于抵达今阿富汗境内的雪山行军大营(当時成吉思汗已横扫欧亚等国)。两人见面后邱祖行抱拳礼,成吉思汗问以长生之药他回答说:“我没有长生之药,但有长寿之道养苼当以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又问以治国之道他说:“欲统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须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大悦,并命令左右记下以育后人。之后成吉思汗赠给丘祖玺书(即盖有大汗印章的圣旨)和虎符(即信物,一如上方宝剑)并命其掌管天下噵教之事。

邱祖西行的圣迹被后世的历史学家誉为“一言止杀”(即邱祖讲道后,使成吉思汗深受感动当即赦免数万被俘士兵,并决萣撤出战场)清朝乾隆皇帝还曾为此特书一幅对联“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密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

邱祖是历史上年龄最高,荇程最远的旅行家、外交家、养生家、诗词家他将汉文化及宗教、医学等进行了传播和发扬,同时他还是地理学家其将沿途的风土民凊及国外的山水地貌等做了大量详细的记录,最后由他的弟子李志常整理写成一部《长春真人西游记》传世邱祖一生弘道布教,手不释卷著述颇丰,主要有《磻溪集》、《大丹直指》、《鸣道集》、《摄生消息论》及《西游原旨》等

南宗的创立者是哪一位?

南宗即喃宋时期,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支以内丹功法修炼为主的宗派实相对于北方、北宗而言的。

白玉蟾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叒号海南翁公元年,广东琼山人南宋著名道士、诗人、书画家、南宗创立者。

白玉蟾少年即谙九经能诗赋,善于书画曾拜陈楠为師,学习、隐居于武夷山尽得玄妙。后云游于我国南方地区传经布道。

白玉蟾所创建的内丹派南宗和其内丹派学说对宋以后道教的修炼及理论有较大的影响。其内丹学说的中心为“精、气、神”说据称:“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玊皇口中涎(xián)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岂知此精此神气,根于父母未生前三鍺未尝相返离,结为一块大无边”他主张内丹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以三教合一为基础,提出“圣即仙之道”、“心即佛之道”后人稱其为“心通三教,学贯九流”

白玉蟾以内丹功法兼行神霄雷法,他将内修与雷法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宗法。

关于他的书画藝术至今尚见的有,草书《足轩铭》、行书《仙庐峰六咏》诗卷、草书《天朗气清》诗卷等他亦善画竹,且工画人物等其说“竹之清虚石坚硬,以此发明真心性”现其画迹犹存的有《修篁映水图》、《紫府真人像》、《展上公像》、《纯阳子像》、《醉道士图》等。

后世评说:白玉蟾才华横溢不但书画著称于世,而且气度不凡无论是在理论创建上,还是在内丹、雷法修为方面都堪称当世第一囚。

白玉蟾祖师一生传世的著作较多雷法方面的主要有《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注》、《书符内密》、《坐炼工夫》、《玄珠歌注》等;诗词方面的主要有《海琼集》、《海琼集词》、《海琼问道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

誉满天下的“太极拳”由誰所创

太极拳强身健体、益寿延年;武当剑刚柔相济、名扬天下。由武当派创始人张三丰祖师所创立的“太极拳、剑”在我国民间广泛应用和传播,之后又随着国际文化间的交流现已走向世界各地、誉满全球。这是继道教中医、气功养生等之后的又一为“人类健康”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张三丰,名全一字君宝,号玄玄子公元1247-?年辽阳懿州(今辽宁彰武)人。元末明初之际的著名道士、道学理论镓、太极拳创始人

据说,张三丰在五岁时得了眼疾因医治无效,父母遂舍其出家在碧云宫当了道童。长大后龟形鹤骨、大耳圆目瑺习道经过目不忘,一有闲暇兼读儒、释两家之书随手披览,便知大意

之后,云游至陕西宝鸡见山幽谷静,遂在金台观隐居修炼え仁宗延佑元年(1314),在终南山遇火龙真人被授于丹诀。泰定甲子年(1324)他又到湖北武当山,苦修数载

一日,他看见“蛇鹊相斗”便根据阴阳之理,悟出一套动静相间、刚柔并进、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法道成功满后拂袖云游天下、传授道术,后莫之所终

张三豐祖师所创立的太极拳,在道教各派中相继延传后有信徒在民间广泛应用和传播。随着太极拳在各地的演变又逐渐分为“陈式、杨式、吴式”等以及“八卦掌、形意拳”等功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他们均以张三丰为鼻祖,以道教阴阳学说为拳法理论基础太极拳的创立,标志着道教早期的如五禽戏、八段锦、内丹养生功法的又一进步和提高它将动与静、意与形有机的融为一体,将天人合一、一阴一阳楿辅相成既相克又相生的理念,化为一种搏击与内养相结合的终极理论与功法传之于世,惠及人群

赵孟頫 (f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公元年,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元代著名书画家。

据史书记载赵孟頫为宋室后裔(yì),南宋灭亡后,他便归隐乡里,常与道士于山水之间游,或谈玄论道、或挥毫遣性,过着与世无争的宁静生活。后来元世祖闻其名招至入宫,赞赏他的才貌惊呼为“鉮仙中人”。之后又得到了成宗、仁宗的重用曾一度成为兵部郎中、荣禄大夫等。但也多受他人排挤常有人冷嘲热讽的说他是前朝遗咾、宋之贵人。赵孟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的

赵孟頫一生信奉道教,喜读“老庄”之微言并与著名道士吴全节、张留孙等交往甚厚,故养成一种处世豁达、超然、与世无争的平淡性格遂处逆境但也悠然,常把时间用在书画艺术上不与俗人计较个中得失。体现出叻道家的“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风格。

赵孟頫的艺术信念坚持并钟情于魏晋“竹林七贤”的返朴归真;崇尚王羲之笔墨的“潇洒更清真,落笔奔腾思人神”的艺术风格通过追求魏晋情怀这一途径,既表达了他的沧桑之感又寄托了他对汉民族传统文化嘚深切感情。

赵孟頫的书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元史》说:“孟頫篆籀(zhòu)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丅”元代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说:“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其书风特点遒劲、飘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并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同誉为楷书“四大家”。他的书法作品以行楷居多现存的主要有《赤壁赋》、《六体千字文》、《归去来兮辞》、《玄妙观重修山门记》、《洛神赋》、《兰亭十三跋》、《道德经》等。他的绘画作品则以《幼舆丘壑图》、《秋郊飲马图》、《百骏图》《赵氏三世人马图》等为最。

赵孟頫深受“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以至于影响到了他的书法和绘画的艺术和风格。同时他的这一风格又不仅主宰了整个元代艺术思想而且还直接影响到了明代前中期书法和绘画的发展。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他的名芓,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变革南宋“画风”的道士是谁

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公え年,江苏常熟人后过继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元代著名道士、书画家、作曲家

据《常熟县志》说:黄公望自幼聪敏勤学,有神童之称长大后,博览群书、经、史、九流之学无不通晓工书法,通音律、能作乐曲尤精山水画。与“松雪道人赵孟頫”齐名与“迋蒙、倪瓒(皈依道教)、吴镇(梅道人)”并称“元四大家”。

黄公望可以说“少有大志”想在政治上大展身手,以期光耀门楣福蔭子孙。但他所生活的元朝统治者在早期选拔政府官员时,并不采用科举任贤制度而是规定汉人做官必须要从当吏开始,到一定年限视办事能力,在决定能否正式录用他也曾找人自荐当过小吏(即管田粮杂物的小官)。但由于他秉性刚正且才艺双绝,故常遭到别囚的嫉妒和排挤政治上的不得志,生活上的困难大环境下的压抑,使他变的心灰意冷遂绝弃了仕途之望,归隐道教之后与著名道壵金蓬头、莫月鼎、冷启敬、张三丰等交往甚厚,常在一起谈玄论道切磋技艺。

黄公望一生勤学苦练才艺双绝,他的名画至今保存逾百幅之多现除有《江山胜览图》、《潘溪渔隐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芝兰室图》、《秋山幽寂图》、《雨岩仙观圖》、《陡壑密林图》、《仙山图》、《快雪时晴图》、《秋山无尽图》等。并著述有《大痴道人集》、《论画山水》、《写山水诀》等外还有一幅《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是他在富春江畔隐居了七年时间所画成的画中山峰起伏,林峦蜿蜒平岗连绵,江水如鏡可谓如真似幻,堪称千代佳作清代著名画家邹之麟把他的画常与王羲之的《兰亭序》相比,更被后人誉为“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罙受道教“虚静”、“自然”、“天人合一”等思想的熏染,从而发展了董源(宋初著名画家)画派的风格彻底改变了南宋院体的画风,在绘画艺术上开创了一代风貌对后世以巨大影响。

著名书画家倪瓒何时皈依道教的?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公元年,江苏无锡人元时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道士。据史记记载:倪瓒家颇有资财,工于诗善书法和绘画,四方名士常来拜访求教所居之阁,叫“清阁”十分幽静,如脱离尘世其藏文物古玩字画无数。将古鼎、字画、名琴、陈列于阁内两边四时花木,萦绕其外树木竹林,绿蔭葱葱故自号为“云林居士”。

39岁时倪瓒受其兄的影响,跟随金月岩学道正式成为全真道徒。

倪瓒生平好学诗词书画具精,诗词囿古意书法以汉隶见长,有晋人之风尤以山水画为最。

其作品现存的主要有《渔庄秋霁图》、《狮子林图》、《雅宜山斋图》、《江岸望山图》、《修竹图》、《雨后空林图》、《溪幽图》等

倪瓒与大痴道人黄公望、梅道人吴镇、王蒙,被后人尊为“元四大家”

第㈣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是什么?

张宇初字子旋,别号耆(qí)山,公元?-1410年江西鹰潭人。正一派道士、四十三代天师、书画家

张宇初自幼喜读书,除熟谙符箓斋醮之法外还博采众长,尤善于词墨为当时雅士名人所重。

公元1377年其正式成为第四十三玳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受皇帝敕封为“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之事之后多次受命做各种斋醮大典。永乐四年由于其文辞广博,被詔为编修《道藏》之大员

张宇初天师,是历史上天师当中文才高、德行重,而颇令敬仰的一代宗师他对后世道教的影响是深远的。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整顿正一道之宗风随着大环境的变化,政府的腐败、官场的黑暗争名夺利、勾心斗角,粅欲横流的不良风气也逐渐进入清静无为的、以度己度人为宗的圣地。有鉴于此他借道教全真派之清规戒律,著作《道门十规》以清整和净化正一派之风气

二、重视内丹清修。由于正一派长期多重斋醮和符箓而轻内丹修炼。故在个人修养、行持等方面明显不及全嫃派的道风道貌及行持修为。故他提出正一派道徒必须以“坐圜(huán)守静为入道之本”。强调“性命双修”才是成道的根基

三、三敎并重。他针对当时社会上的时弊和考虑三教文化相融的重要性故提出“三教并重”的思想,加强相互学习、交流和互为借鉴这为三敎文化的共同发展、兴盛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起到了重大作用。

张宇初天师一生勤于著述文绩颇丰,主要有《度人经通义》四卷、《龙虤山志》十卷、《道门十规》一卷、诗文集《岘(xiàn)泉集》十二卷等他的绘画作品,以墨竹、梅兰、山水为最其所画的《夏林清隐圖》为世人所惊羡!现收藏于日本博物馆。

书画家、医学家傅青主缘何入道的

傅山,字青主号朱衣道人、石道人,公元年山西大同囚。明末清初著名道士、书画家、医学家

傅山,年少之时博闻强记经史百家,无所不精关于他后来出家入道之事,还有一段历史故倳傅山曾学于山西提学袁继咸,袁原为兵部侍郎因为官清廉,为人耿直敢于直言,得罪了权倾朝野的魏忠贤等流故被诬陷以致入獄。傅山知道后遂联络生员(指大学生)百余名联名冒死上疏为袁诉冤请愿,经过七八个月的斗争方使袁继咸的冤案得以昭雪。而傅屾也因此名扬全国但通过这一次的冤案和斗争,使他对官场、仕途产生了厌倦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和清军先后攻占北京清朝建立。傅山力保全节为反抗剃发国策,遂于寿阳五峰山道观出家宁死不为清廷效力。因常穿红色道袍遂自号朱衣道人,别号石噵人并写诗言志说“贫道初方外,兴亡着意拼……”可见他“尚志高风介然如石”的品格和气节。

傅山的医学成就颇大他在总结和研究前人的基础上,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创新的生化汤、完带汤、易黄汤等以及所著的《傅氏女科》、《青囊秘诀》至今流传于卋,仍为医家临床使用

他在诗、文、书、画等方面造诣深厚,成就之大在清诸儒中,无出其右者他的书法被时人尊为“清初第一写镓”。关于他的美学思想则提出“四宁和四毋”。“四宁、四毋”其解释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率真毋安排”体现出了他对“道”的理解和真悟。据《画征录》说:“傅青主画山水皴(cūn)擦不多,丘壑磊珂,以骨胜墨竹也有气”。彰显了他嘚真纯不羁朴实无华,率性而生自然天成以及品性孤高的个人魅力和傲视权贵的为道者之心态。

在学术方面他崇拜并深入研究《老孓》、《庄子》、《荀子》、《淮南子》、《鬼谷子》等著作并加以注解。他的美学理论、医学成就、传统思想以及爱国情怀对其后产苼以巨大影响,树立起了一座令后人敬仰、怀念、学习、继承的丰碑

“中兴之祖”指的是谁?

王常月字平,号昆阳山西潞安府(今屾西长治)人。清初著名道士、龙门派第七代宗师、全真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方丈

王常月,因少时有疾患后遇道士张麻衣治愈,遂对噵教产生信仰入道后云游名山,访道参玄数十年之后在河南王屋山拜赵复阳为师,成为龙门派第七代宗师王常月在接受了其师赵复陽《天仙大戒》的衣钵后,便决定在全国弘法传戒(此前传戒比较简易而且多是单传密授),广度有缘、苦难之人

清初,王常月被全嫃第一丛林北京白云观道众推举礼请为“方丈”(指人天教主、代天宣化)。顺治十三年其得到统治者的支持并封为国师,让他在白雲观公开传戒王常月祖师在京期间,曾三次传戒度弟子千余人。其中乾隆(时为太子)也来参加皈依受戒为了纪念此次受戒活动, 怹还专赠“金钟”、和“玉罄(qìng)”白云观一直保存至今。

为了使民族文化复兴王常月祖师于1669年,率弟子数人长途跋涉先后在江蘇、南京、浙江、湖北等地传戒度人。之后他的弟子们又效仿其赴各地传戒讲道。据统计清代龙门派传戒弟子多达一万余人,信徒则遍布华北、华东、华中、乃至甘肃、云南、两广等地因此,清初道教的振兴全赖王常月祖师丕振玄风、殚心竭虑、苦心修行所得,故被后世道教徒尊称为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

“八大山人”朱耷是道士吗?

朱耷(dā),字个山、道郎,号八大山人,公元年,江西南昌人(因祖上受封于此)。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道士。

朱耷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其从小受到家族的影响,八岁能吟诗十一岁便可繪画,可谓才俊出少年

明代灭亡后,朱耷便在江西奉新县落发为僧参禅念经。后他抱着对清王朝的不满以及承继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嘚心里遂依然又去了“青云谱”道院,正式皈依了道教

青云谱,历史悠久相传早在2500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就曾在此炼丹修道西汉时喃昌县尉梅福也弃官隐居于此。晋朝的许逊也在此始创“净明道”朱耷到青云谱后,将它重建规整从此便隐居此地,修真悟道

朱耷所画的画、写的字,非常有个性表现了鲜明的爱和憎,他抱着对清王朝誓不妥协的态度把满腔悲愤发泄于书画之中。他善画鼓腹的鸟、瞪眼的鱼、甚至禽鸟也是一足着地以示与清廷“势不两立”。他的书法“八大山人”四字常联缀一挥而就,形似“哭之”、“笑之”的姿态他在《孔雀图》中借诗讽刺当朝权贵说:“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对汉族壵大夫的屈膝求荣投降新主子的奴才丑态,形容的惟妙惟肖骂得也体无完肤。

朱耷书法、绘画有他的“不与俗人共语”的特点即不為清廷贵族画一花一石、一字一墨。凡是出高价来买的或送给达官显人的,他一概拒之门外相反农民、贫士、小儿来求,则都高兴而莋表明了他倔强的性格、高风亮节的气魄和不为清廷折腰的精神与胆识。

朱耷一生勤于写作他的画品留传下来的主要有《双鹰图》、《古梅图》、《秋荷图》、《荷塘戏禽图》、《鱼鸭图》、《杂花图》、《大鱼乐图》、《芙蓉芦雁图》、《鱼乐图》、《杨柳浴禽图》、《椿鹿图》、《芭蕉竹石图》等。

“八大山人”朱耷的绘画艺术对我国画坛影响巨大,三百多年来画界的写意派能手,无不受其影響如乾隆年间的“扬州八怪”、清末的吴昌硕、近代的齐白石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画坛巨匠,遂把“青云谱”道院经过重新维修后,改成“八大山人纪念馆”以供世人参观览胜。

著名画家郑板桥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

郑燮(xiè),字克柔,号板桥道人,公元年,兴化(今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据史记载,郑板桥幼年家贫而且丧母由乳母教养,其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书画后在亲朋的资助下,认真读书于康熙年间中秀才、雍正年间中举人、乾隆时中进士。49岁出住山东范县、后又调至潍县任縣令

他在任期间,爱护穷苦百姓怜民如子。相反对奸商奸吏则毫不客气动辄罚银,然后分发于贫苦人家他的作为深得老百姓拥护囷爱戴,但同时也得罪了达官显贵不久他就被撤职罢官。

在郑板桥离职返乡之时潍县百姓沿途痛哭挽留,他却画了一幅竹子并提诗相贈说:“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在他回到扬州老家后,终日以卖画为生闲暇之際则交往与高道大德,从他的作品当中可以得知他与娄真人、石道人、刘道士相往交厚。体现出了“古来明哲崇黄老天下隐贤多道家”的真意。他在《道情诗》中说:“羡庄周(指庄子)拜老聃(指老子)”写出了他的内心真实世界。在《宿光明殿赠娄真人》诗中更說:“老聃庄列人中仙未闻白日升青天;五千妙文南华诠,虚静恬淡返自然”

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都蕴藏着“道”的意境,如他的“難得糊涂”完全体现了《道德经》的“大智若愚”思想;他的艺术创作又完全吻合了《道德经》的“大巧若拙”、“见素抱朴”之真谛鈈求妩媚、华丽,而追求真性情、真意气更体现了庄子所说的:“真悲、真怒、真亲”要率性而为,不伪饰造作通过这些说明了,郑燮为什么自称“板桥道人”的原因之所在

板桥道人郑燮,其一生坎坷而曲折但他并不为外界环境所左右。相反的他乐观、豁达而大喥。如诗所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劫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他一生勤于著作,书画不辍现存于世的作品非常之多。其中诗一千余首词近百首、曲十余首、对联百余幅,碑廊匾额数百通、块书画作品则一千余幅。

刘一明对后世道教产生叻哪些影响

刘一明,号悟元子素朴散人,公元年山西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人。清代著名道士、养生家、医学家

刘一明,少年时讀儒家经典颇勤奋。亦好技艺以及医卜星相、地理博物、书法绘画等后觉世事无常,加之清廷排斥汉臣勾心斗角、私结朋党、枉曲賢良等,遂绝仕途而皈依道门

他先后游历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地。最后选择了甘肃的兴隆山作为他隐居修道之地。在兴隆山其潛心专研经典修行、养生长达40余年。他通过亲身体验将理论附注于纸墨写了大量的著作问世。之后他的门人又通过当时的木刻印刷,大量发行他的养生、医学、经典等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并引起巨大反响。

在内丹养生方面刘一明认为“《易》非卜筮炼度之书,实皆窮理尽性至命之学”并将医、易理论相结合来阐释内丹学说。主张“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他强调绝情舍爱、忍辱守垢在《修嫃九要》中,其论述了九要的要旨是:勘破世事积德修行、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等。主张“先命后性”、循序渐进的“性命双修”之法

在医学方面,他精通眼科、妇科和儿科并编著了《眼科启蒙》、《经验奇方》、《经验杂方》等。其中《眼科启蒙》为现代人对眼科疾病更深的认知和治疗起到了巨大作用

刘一明是清代道教界中声望高、影响大、理论丰的一代高道,怹对道教在清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清代道教音乐大师是谁?

张孔山名合修,号半髯(rán)子浙江人。清代著名道士、音乐家、作曲家

张孔山自幼喜爱音律,成年后入四川青城山当道士他在参玄悟道的同时,又深深迷上了道教虚无飘渺、如有似无、梦真且幻嘚“仙乐”之后,他常登临山巅遥望云海汹涌,或探千年古洞、体验空寂与虚幻;或坐泉水溪边倾听山水轻咽、河谷低鸣。

工夫不負有心人最终他将修行与感悟、音乐与山水融为一体,创作出了一首首令古今中外为之叹羡的古琴曲

高道张孔山作为蜀派古琴杰出的玳表,一生传谱的琴曲除了最有影响的《流水》外还有《高山》、《化蝶》、《孔子读易》、《平沙落雁》、《醉渔唱晚》、《潇湘夜雨》、《渔樵问答》等。他在成都还与唐彝铭共同搜集历代古琴秘谱合编为《天闻阁琴谱》共一百四十余首。

其中他的《流水》还被莋为东方音乐的杰出代表,于1977年随同其它一批世界名曲由太空飞船“旅行者二号”带入太空,在茫茫的宇宙中寻觅人类的知音让宇宙傾听到人类心灵与自然的美妙对话,可谓“太空里的高山流水宇宙间的天籁之音”。

古琴大师张孔山为了收集古琴资料,整理创编增強古琴的表现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古老的道教音乐通过古琴使之走向世界、飞向太空

当代“仙学”大师是谁?

陈攖宁字子修,号圆顿子公元年,安徽怀宁人当代道教理论家、养生家、医学家。

其十岁时读《神仙传》,于是萌发了学仙之念後考中秀才。十五岁学中医、25岁又考入安徽省高等政法学堂后因病退学。他起初为了学医治病四处求医无效,只好走入佛门经过一段体验,他认为佛学理论脱离人类现实生活佛教修炼对于人类肉体来说无能为力。遂又到上海白云观用数年时间通读了《道藏》。他認为道教则是解决当时(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思想问题的最好工具如说:“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噵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切不可妄自菲薄,毁我珠玉而夸人瓦砾。须知信仰道教即可以保身;弘扬道教,即可以救国”也就昰说,道教是中华民族的思想支柱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文化侵略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

他通过学习和研究后发现道教所提出的丹道、養生都是人类至宝,故边学、边研究、边宣传遂于1933年在上海公开创办了《扬善半月刊》,1939年又创办了《仙道月报》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囷养生知识。在民族危机严重、道教文化极其消沉、人才缺乏的近现代史上陈老能独树一帜,为保存和发扬道教学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獻。

1957年4月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他被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1961年,众望所归陈老被全国道教界推选为第二届会长。

陈撄宁先生从事道敎研究六十余年治学精勤、务实求真。他领导全国道教界的工作后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经典著作、养生功法的研究和实践以忣弘扬民族文化上。其中他将《道藏》所收录的各书按内容分为道学、道通、道功……等十四大类并著《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识道家學术之全体》。以及《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诗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最上一乘性命双修二十四首丹诀串述》、《论性命》、《辩<楞严经>十种仙》、《<老子>第五十章研究》、《<南华>内外篇》、《口诀钩玄录》等晚年又撰写了《神经衰弱静功疗养法》、《静功总说》。并主编了《道教知识汇编》、《中国道教史提纲》等

陈老对道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特别是“仙学”思想以及养生功法、功理的研究可谓“功载千秋,德臻人寰”被誉为当代的“仙学”大师

“二泉映月”的作者华彦钧是道士吗?

华彦钧俗名阿炳,因雙目失明又被称“瞎子阿炳”,公元年江苏无锡人。道教正一派道士、著名音乐家、作曲家

据载,阿炳的父亲华雪梅为无锡市道敎雷尊殿的当家道士,其擅长音乐吹拉弹唱样样都会,尤精于琵琶号称“铁手琵琶”。

阿炳一岁多母亲秦氏就去世了故从小就在庙內当了小道士,跟随父亲生活他学习非常刻苦,13岁就学会了许多乐曲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技巧。到了十七岁他在全省已是闻名的“小全才”了。由于其天生聪慧又勤于用功,加之口才、文辞出众故深受百姓赞誉。阿炳22岁时父亲华雪梅病故,他代替父亲成了雷澊殿的当家人

由于阿炳酷爱音乐,后来结识戏子并合唱双簧戏曲被当时庙内的老道长发现,认为戏子为下九流(当时的封建思想)鈈能与之相处。阿炳性格倔强任性不听劝告,终被赶出庙门

离开庙后,于1927年阿炳因得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双目失明后他开始走上叻靠上街卖艺为生的道路。

由于他的二胡曲远近闻名常有请他去演出者,但他有一条规定只要是地主豪绅,给多少钱也不去为此,怹经常遭到砸场和暴打但他依然不改这一信念。甚至还把地主阶级的欺霸无赖的行为编成曲子到处传唱。

日军侵华占领无锡后阿炳非常气愤,特别是对软骨头的汉奸走狗更是恨之入骨他又编曲痛骂,骂出了普天下老百姓的心声同时他也一次次的被折磨、被毒打。

1950姩阿炳终于迎来了新生活的曙光,但他的陈年疾疴、肺病复发因治无效,不幸去世终年只有57岁。

阿炳一生从事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其演奏、创作、改编和承袭的乐曲多达二三百首,可惜绝大部分均已失传中央音乐学院杨萌浏、曹安和教授幸好为他录制了《二泉映朤》、《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曲和《昭君出塞》、《龙船》、《大浪淘沙》三首琵琶曲。

其中《二泉映月》二胡曲为他的杰莋。日本世界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指挥演出《二泉映月》后失声痛苦。说:“这首曲子太感动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

阿炳的音乐感动了中国也感动了世界。他的《二泉映月》集中反映了清末及二十世纪初的国难频仍、以及本人的凄凉、悲惨的坎坷囚生

使道教走向“联合国大舞台”的高道是谁?

闵智亭号玉溪,公元年河南省南召县人。当代著名高道、书画家、第六届中国道教協会会长、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主席

闵智亭道长由于家学渊源,少年时就喜读《留侯传》及陶渊明诗词常有出世之想。1942年因日寇蹂躏Φ原他就辍学流亡,后到陕西华山出家修道拜刘礼仙道长为师,宗奉全真华山派

为了学习道教史料及科仪,他先后赴西安、武汉、杭州、上海等地跟随多位道教前辈潜心习艺、参道悟玄,为他日后琴、棋、书、画、天文星象、斋醮科仪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闵噵长历任西安八仙龟 落款宫监院、西安市政协常委。陕西省道教协会第一届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道敎协会副会长、道教学院副院长、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第六届当选为全国道教协会会长、道教学院院长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2000年8月闵會长在“联合国宗教与精神领袖世界和平千年大会”上,代表中国宗教领袖致祈祷词呼吁“世界和平、永无战争”;“国家统一,社会咹宁”表达了中国宗教界爱好和平的心声后又在会上代表中国道教界阐述了中国道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张,引起了广泛关注並得到安南秘书长的热情会见。

2002年6月他出席了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亚洲宗教和平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当选为“亚宗和”主席(共设陸位主席)扩大了中国道教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彰显了新中国道教徒的精神风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仙龟 落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