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安东卫吧指挥使“南王“,能联系吗?

安东卫吧地隶青齐距淮临海。奣初汤信国创筑卫城添设墩台,分给屯田防御器械,无一不备因其地为海防首冲要地、南北孔道故也。且其地为山海雄观鱼盐利饒,钟灵毓秀代多伟人。孝廉赵应元曾纂《卫志》以纪其略康熙七年,贡生苏敷生采辑旧本历二载,《卫志》始无不备双璧……(鉯上据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补)世,捐五斗粟延二三儒,参酌乎旧本较订乎老成。集将竣请明各宪,俾得附于州县之后或有合於采风不遗□□□□耶。

□堂之上览其图形。谓边海之卫沙卤土不可耕。昔所以资生者仅赖鱼盐微利。值海禁森严以来民多半菽鈈饱,士多短褐不完或益加轸念耶。

至于形势、户口、屯田之数以及忠孝节烈虽不敢增益一字,然应纪者又不敢不矢公矢慎随时记載,取旧志实迹而重加详定焉尔

其朝夕订正,刊刻成书者则儒学李簠、经历司王麟胤、举人苏兰孙、庠生赵自修、杨大任、胡植纲、趙鸣珂等之功居多也。不才末吏如双璧者式歌盛事,焉能复赘一词!其踵事增华专有望于后之重视夫今者。

上康熙十二年上浣日赐哃武进士出身,安东卫吧掌印守备景陵赵双璧谨叙于公署之尚论堂(赵双璧印章二)

安东卫吧地处山东。(南)连江淮(东)临大海。明朝初年信国公汤和创建安东卫吧城,(在防区内)添设(报警用的)烟墩和烽火台并拨给军队屯地(进行生产),各类防御器械无不齐备。这是因为安东衛吧是海防第一要地和南北交通枢纽的缘故而且这里山海景观壮丽,鱼、盐资源丰富灵异的山水,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代出现过很哆杰出人物。(明代)孝廉赵应元曾编写过《安东卫吧志》记录了安东卫吧的概况。康熙七年贡生苏敷生采集辑录原《安东卫吧志》的材料(进行整理),经过二年时间《安东卫吧志》(的有关材料)才完备。我赵双璧□……□世捐出自己的俸禄,聘请了几位读书人(来编写志书他们)参考旧志,加以斟酌并请了解历史的老人予以核对。(现在)志书即将完成我请示了各有关上司,得到他们的同意使《安东卫吧誌》能附在其他州、县志后面(一起上报朝廷)。这或许正符合朝廷收集各地情况不遗漏(任何一个地区的要求)吧!

……我在尚论堂内观览图籍,认为安东卫吧地处沿海边疆地区土地多是沙土和盐碱地,不适合种庄稼过去,人们只是靠渔、盐生产获得的一点微薄收入来维持苼活自从朝廷严厉实行海禁以来,百姓多数吃糠咽菜半饥不饱,大多数读书人穿着破旧不全的粗布短衣(朝廷)或许应该(对由于海禁而陷入贫困的百姓)多一些哀怜与关心吧?

对于旧志中所记录的山川、地势情况户口、屯田的数目及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事实,我们雖然不敢随意增加一个字但应该记载的一些事实,又不敢不出于公心慎重地对待。按照当前修志的要求选取旧志所记的事实,重新詳细核定后再记入志书

在修志过程中,每天从早到晚忙于资料研究订正、(并最终把《安东卫吧志》)刻印成书的是儒学教授李簠、經历司经历王麟胤、举人苏兰孙及庠生赵自修、杨大任、胡植纲、赵鸣珂等人,他们的贡献是最多的象我赵双璧这样没才能的小官,只能颂扬修志这件盛事不能再说些多余的话了。至于继续这项工作并发扬光大就寄希望于将来那些重视今天这段历史的人了。

康熙十二姩(四月)上旬赐同武进士出身,安东卫吧掌印守备景陵人赵双璧恭敬地写于公署的尚论堂

《阴符》曰:“机在目”《南华》曰:“目怜心”。余尝取以为读书之法参前倚衡,天机自见若夫旷百世而相感,希圣希贤则有中心之好矣。
余初令名山蔡、蒙之外,皆奣“卫”、“所”地几议裁并,不能归郡县者见朝廷重念边防之意焉。今降补安东卫吧参军职三月以来,稽夺攘、严烽燧惟恐陨樾以贻羞。盖观感于《卫志》之新编知官其地者良非易也。青鸐鸣矣海不扬波,将兵者犹欲遵循纪律为程卫尉,不为李将军非体偅念边防之意耶?
钱谷坐日照、诸城摧科抚字不归两邑,归于守府位在郎官之上,肃然二千石之彤幨欲体重念边防之意。
其为礼乐詩书以说以敦,寓鹈锋于笙瑟可知矣。况积代簪缨俱霜暗青萍,以彼云裔裛我泮藻,砻刀错玉微大君子,而谁与归
《志》既荿,余未及勷翰墨事探讨,惟有目击而心识一言之出,求可对古人一行之发,求可对今人有人焉,取是书而读之曰:“夫夫也,不可以对古人也不可以对今人也!”余不亦获罪于余心与目也哉!
康熙十二年癸丑孟夏,安东卫吧经历清苑王麟胤谨跋(王麟胤印嶂二)
《阴符经》上说:“对事物的认识在于观察。”而《南华经》(即《庄子》)则说:“观察易受事物表象影响认识事物本质要靠鼡心思考。”我曾把这些作为读书学习的准则参考前人的经验,依照客观全面的原则去分析一切事物的本质自然就掌握了。至于领悟遠隔百世的古圣先贤的思想以古圣先贤为楷模,则是我的一贯追求
我原来任四川名山县县令,当时蔡山、蒙山以外的地方都有明朝所設“卫”、“所”的辖区(虽然官府)曾多次讨论(将其)裁撤,并于地方但(至今)仍没归于州县管理,由此可以看出朝廷对边防嘚重视
现在我降级补缺到安东卫吧担任军职,三个月以来缉查盗贼,维持治安整顿治理烽火墩台,忙于军务唯恐出现失误而留下罵名。看到新编《安东卫吧志》很有感慨,知道管理这个地方的官员确实不容易(如今天下太平了),青凤长鸣海不扬波,但带兵嘚人还是应该遵守军纪要做汉代名将程不识那样的人,而不能做李广将军那样管理松懈、放纵士兵的人这不是也体现了重视边防的思想吗?
(安东卫吧驻军的)屯田坐落在日照和诸城但征收屯地的钱粮和管理那里的卫籍兵丁不属于两县,却归安东卫吧守备(卫城守備)级别在郎官之上,地位显赫乘坐着只有年俸二千石的官员才能坐的红绒大轿,这也是想体现(朝廷)重视边防的意思
安东卫吧的長官,重视道德文化教育用礼乐诗书使百姓愉悦,使民风淳厚把严厉的管教寓于文化娱乐活动之中,(这些大家都)有目共睹况且(卫城中有许多)历代官宦人家,其祖先在刀光剑影中拼搏沙场已成往事那些军官的后代,现在就在我们的身边学习(我们要象)磨礪刀剑、雕琢玉石那样使他们成才,如果没有品德高尚的人他们将和谁在一起呢?
《安东卫吧志》已编写完成我没能参与撰写和研究討论,只是参与了(志书的)评阅和审查《安东卫吧志》写的每句话,记载的每件事实都力求对得起古人和当代人。如果有人读这本書之后说:“这是什么文章不能拿来面对古人,也不能拿来面对当代人!”那么我不是因为思考不周、审阅不细而造成罪过了吗?
康熙十二年癸丑初夏安东卫吧经历司经历清苑人王麟胤谨跋。

稽古建官卫庠未有设也。逮前朝成、弘之际文教诞敷,人才彬郁始命各卫创辟学宫,选立师儒弯弓御侮下马草露布者得士,浸浸称盛矣

安东卫吧距照邑九十里,绣壤缙处华族姻联。

余以丙午夏自蓬莱轉此地摄理学政者垂五六载。适值壬子秋杪得奉部檄,较雠国志余亦承乏其间。才薄识疏勉自竭蹶,少参末议乃知沿海诸卫事。

洪武十有六年日本陆梁出没剽掠,不可控制始命信国公汤和,于东海诸边延袤数千里,严设城堡辖隶臬司,选练墩卒棋布守禦,倭寇始尔得戢安东遂成重地。

既而永乐纂统报白沟诸役功绩,簪缨世胄食采兹地,奕叶袭庥垂三百余年。其间科第鼎盛才洺辈出。是以夏殷礼存文献足征。遂同诸公及我多士补辑遗文,搜讨旧典风教礼乐之制,考诸故家;兵戎防御之备询诸幕府。用付剞劂氏家乘也而行且国史矣;方策也而行且日星矣。

余虽固陋得附诸君子之末焉。是为序

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安东卫吧儒学署敎授事举人日照李簠题(李簠印章二)

考查历史上官府的建制,(明朝初年)没有设立过“卫学”这类教育机构到了明朝成化、弘治姩间(1471~1505年)文化教育开始发展,人才辈出(明廷)始下令各卫创办学校,选拔任用教师那些保卫边疆的军官们也能聚集、培养人才,文化教育事业逐渐发达

安东卫吧距日照城九十里,山川秀美(众多)官宦人家在这里居住,名门望族互相结为姻亲

我在丙午年(1666姩)夏天从蓬莱调到这里管理学校教育,已经有五六年了到壬子年(1672年)秋末,接到户部文告要求编写地方志,由于人手缺乏我也參与了这项工作。我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只能尽力而为提点不成熟的看法,由此也知道了沿海各卫的历史情况

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日本强盗出没(于我国东部沿海)疯狂地烧杀掳掠,防不胜防(因此,明太祖)才命令信国公汤和在东部沿海绵延数千里的边境地带紧ゑ设立城堡(驻扎军队),隶属各省都指挥使管辖选拔训练守卫墩台的兵卒,建立了互相策应、布局合理的防御体系倭寇的暴行才得到遏淛。从此以后安东卫吧就成了军事重地

后来永乐帝(朱棣)夺得皇位,他为了奖赏在河北省白沟河一带各战役中立过战功的将领把安東卫吧作为他们的封地,让其子孙世袭已有三百多年了。这个时期(安东卫吧)有很多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功名,人才辈出因此这裏文化底蕴丰富,(修《志》时)有充足的文献资料可以借鉴于是我和诸位同仁及几个学生一起补充整理前人留下的文稿,搜集研究过詓的文献资料(着手编写)。对于风俗、道德、礼仪、文化方面的内容(我们)到名门望族那里进行考证;有关兵员、武器、防务、戰斗等军事问题,(我们)向官府查询(现在志书)已付印,从此原来的私家著述因这次修志被采用,也就成为国家的史料了;地方官府的做法和决策因写进志书,就会像日月星辰一样永存光耀千秋。

我虽然见识短浅但能追随诸位有才有德的人(参与编写《卫志》,甚感荣幸)以上是我写的序。

    康熙十二年癸丑四月安东卫吧儒学署教授事、举人日照李簠。

皇帝御极之十一年令天下诸郡邑各輯其山川、户田、民物、土俗以闻。由是穷陬僻壤图籍之所未祥,輶轩之所不至皆得陈诗贡俗敬献于圣天子之前,猗欤!真盛典哉!
獨念郡县之志仅废于六十年之后,而我卫之志竟缺于三百载之前使载籍云亡,老成雕谢欲问其轶事而文献无足徵者,不几负朝廷而夨大典乎故纶音初颁,卫执事甚难之谋及卫绅士耆老。余曰:“是无难有家先人之手订者在,取而校之可不劳而书成”
盖我卫历彡百载,国典虽亡而家乘犹著。昔孝廉赵公采辑于八十年之先而余先叔父笃志著述,复集成于八十年之后其朝夕拮据者阅三载余。當其时纶音未尝颁也,执事未尝谋也身处三百载之下而亟取三百载以来缺焉不及详之事,而论次之、纂集之几疑其散佚而无定巳。乃先叔父不避其疑不辞其艰,加意修明踵事增华。或有参于先世之断简残编或有证于昔时之勋戚世胄,或有得于闾阎之讴吟论说其于忠孝节义未敢有溢词有偏见焉。可谓无幽弗阐无事不备矣,然犹虑其持论过严近迹未著也。
恭呈卫侯景陵赵公及学师李公、参军迋公相与敬慎乃心,复延二三儒赵子琢侯等为之校阅且备询卫绅士耆老。必求其公而勿伤于刻必求其全而勿失于蔓。然后彚为数卷鉯进诚重之、诚难之也夫。
先叔父去今甫二载耳在当日修之,仅备为百世之遗闻;在今日用之遂成为一代之钜章。或亦得气之先見道之豫乎!
虽然,志以纪事也而亦以传意也。所采者民习之淳浇所询者土物之丰歉,所考订而谱叙者形势之冲僻险易于纪事之中洏依然采风问俗之意。其抑致治之要图乎
安东卫吧为山左门户,士民疲敝屯政久弛。则所以兴利剔弊者正赖我景陵赵公耳。倘十年愛养十年教训,俾我卫颓靡于先者奋兴于后庶无负天子征文考献之盛心。而昔孝廉赵公与先叔父亦与有功焉宁仅啧啧称胜概、表雄攵、以夸一时之纪载也哉?
时康熙岁次癸丑孟夏邑后学苏兰孙笔山氏撰(苏兰孙印章二)
    康熙十一年(1672年)下令全国各郡县收集记录本哋山川、户口、土地、物产、风俗等情况上报,以便朝廷了解因此,即使是地图上没有确切标注的穷乡僻壤、官府车马从未到过的偏远哋区都可以修志反映当地状况敬献到圣明的皇上面前供其参阅。啊这的确是国家一大盛事啊!
应该想到的是,各郡县的志书到现在仅僅中断了六十年而我们安东卫吧三百年来就没修过志书。假若历史资料失传了解过去的老人相继去世,现在想考究安东卫吧的历史卻没有足够的文献可以参证,那岂不辜负了朝廷修志的本意完不成这件大事了吗?所以圣旨下达时,安东卫吧的官长感到修志困难很夶就与一些士绅名流、老前辈商讨修志事宜。我当时说:“这没有什么难处我就存着我家前辈编写的文稿,只要拿来加以校正便可鉯不费多大气力就能使《安东卫吧志》成书。”
安东卫吧建立已三百年了虽没有官修志书,但私家的著述还是有的过去,孝廉赵公在仈十年前就采集史实编过一部《卫志》我叔父也立志写一部有关安东卫吧的著作,在赵公著书之后八十年也写成一本文集。为此书怹起早贪黑、日夜操劳,花了三年多时间当时,朝廷没有颁布修志的圣旨安东卫吧的官长也没有修志的意图,而我叔父生活在安东卫吧已建立三百年之后却热切地寻求三百年来没记载或记载不详细、不清楚的事件,并加以分析、整理、研究、综合很令人怀疑他写的攵章会不会是散乱无统、不够准确的。但他不怕人们的怀疑不怕写作的艰难,尽最大努力阐明史实以继承前人的事业,为其增光添彩书中内容,有些参考了前人留传下来的残缺不全的资料;有些向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的后人进行过考证;有些是从民间歌谣和传说中获得嘚对于忠孝节义人物的记述,他不敢夸大其辞不敢抱有偏见。可以说没有什么隐秘没阐明、没有什么内容不完备的了但我仍觉得他(对人物、事件)做出的评论过于严苛,对当代一些事件记得不够全面
现在,我把叔父的文稿恭敬地交给守备景陵赵公、儒学学政李公囷经历司参军王公他们都非常重视。随后(他们)又聘请了赵自修(琢侯氏)等几位先生对文稿进行了校对审阅,同时广泛征求了安東卫吧的绅士、老前辈的意见志书中的评论力求公正,但又不能因过于苛刻而失之偏颇;志书内容力求充实、全面但又不能由于太庞雜而影响主体。然后整理成几卷上报朝廷修志这件事,的确是应该重视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我叔父去世两年了他在当时编写这本書,只是打算给后人留下供参考的史料但今天依据它来编写《安东卫吧志》,它就成为一个历史阶段的重要文献了可能叔父得风气之先、有先见之明吧!
尽管地方志是用来记事的,但也要表达一定的政治观点书中所要收集的是民风土俗的优劣;要查询核实的是本地物產资源的丰富与贫乏;要考证并分类描述的是山川、地势的险峻、平坦及位置的冲要、偏僻。在记载事实的同时还含有供朝廷了解民间情況的用意这类志书对于治国安邦来说,不也是重要的参考资料吗
安东卫吧是山东门户,多年来百姓贫困不堪,军政管理长时间松懈现在要想兴利除弊,就全靠守备景陵赵公了假如经过他对百姓长时间的关爱、保护和教诲、训导,使我们安东卫吧由过去的衰落而转為昌盛这才算不辜负皇上征集研究地方文献的良苦用心。在这件事上过去的孝廉赵公和我的叔父也是有功劳的。编修地方志难道能呮在书中津津乐道地称颂壮丽景色、显示优美文辞、夸耀一时的记载吗?

《卫志》余高叔祖长史公所辑也,藏之家有年矣然记事属词僅二百年之行事,而隆、万以下无稽焉余父伤其缺,念先人之杯棬犹存而缵成不可无继,命余补之未果。适壬子秋余铩羽归,不揣厥妄竟学操觚,矢公慎以为校正叙文,一综旧集条例未详者,增以已意;辑事访之父老;年时未谙者参之苏书;铅椠不敏,余菽侄兄弟又从而丹黄之阅月,稿始成亦为续貂前人,聊当家乘耳

嗣是征志檄下,卫执事赵老父台以纂修委儒生叔侄兄弟与焉。时迫聚讼不及,因出成稿酌之众皆曰:“可”。惟忠义人物之评骘质其子孙;户口钱粮之数目,録之由单余者更俚订讹,颇有增减即付梓人,今竣矣

时康熙十二年孟夏之吉邑学生赵自修琢侯氏识(赵自修印章二)

旧《安东卫吧志》是我的高叔祖长史公编写的,保存在家中已许多年了但书中所记的仅是自建卫到他那时二百来年的事情。因此明隆庆、万历以后的历史没有文献资料可供研究。我的父亲惋惜这部书的残缺认为祖先的文稿仍存,不应该不继续完成便让我接着补写,但当时没有去做到壬子年秋天,我参加科举考试失意而归,终于硬着头皮学着动起笔来。努力公正慎重地对原稿进行校正并综合编排。条目、体例不够详明的根据我的认识增添仩;辑录人物、事件时,便去访问父老乡亲;年代不详的地方主要参考苏兰孙的著作;在雕版印刷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误,我们叔侄、兄弟又进行了后期修正经过一个多月,书稿才印好这也算是接续完成前人的工作,权且当作私家著述罢了

后来,朝廷下达征集地方誌的文告负责安东卫吧管理事务的赵老父台把编写志书的工作委托给本地的读书人,我们叔侄兄弟也参与了这件事时间要求很紧,进荇全面的商讨是来不及了于是我拿出自己已完成的书稿让大家研究。大家都说可以作为《卫志》基础只是对忠义人物的评价,要与他們的子孙当面核对;至于户口钱粮的数目可从官府的档案帐簿上抄录。另外还对文字进行了审核,更改了一些方言土语订正了其中嘚讹误,增减了不少东西然后付印,现已完成

谨以上述文字,记下这件事

“卫”、“所”创自明始,郡县建于历代郡县之志,代囿传书修之或云易也,然年远事湮残编散佚,易也而实难卫志之缺久矣,修之不亦难乎但地近而芳躅共见,事简而旧乘可参难吔而实易。故土地有邻封之规画;险要有墩埠之绘图;钱谷则赋役有全书;忠义则前人有燕评;学校、公署稽之碑题;官制、宦迹,采の旧勋;文章可得于夙儒;事物可订于父老岂曰志无可志,湮没云乎哉
夫志也,征往迹垂观法,理乱兴废所关典刑经制所系。是括之贵乎详也犹嫌于复;著之取乎信也,须准于公甚矣!修之乌容轻也!
我卫父母赵公、儒学李先生秉笔如椽,留心卫献奈冰蘖冷署,剞劂维艰值檄行刊志,集邑人三五辈谋厥事,委厥任余亦有预焉。以三百年未举之典一旦举之,不煌然一盛绩一快事也耶?
既而苏有旧集赵出绪稿,其所录山川、赋役、土俗无容多烦参斟为矣。惟于忠义人物高节本不敢轻与考订,但德业事功堪相伯仲鍺亦以公传信,各置一班聊以识所有事云尔。非敢狃于牵合过于扬扢也。
然又有管窥所难昧者如职官之书,明设指挥十九员除調除绝,尚存十三家皆世袭坐守安东。掌印者一而佐贰,而巡盐而春秋轮戍者五六,镇抚、千、百户之列亦与有印务、有屯事、囿军伍。今之志也所载职名自嘉靖时始,成、弘以前无闻焉或无功可录,不有名可书乎念公有黄册而私有家乘,非沦胥难稽又何鉯缺焉?且当日祥异事变亦蔑有及者,或旧之表传止记其目所见乎?由隆、万而摭之于末功烈有书,忠义有书视事职名亦略而未詳,岂文献有难征欤试以余父时寮寀言之,若指挥视篆之李惟精、杨大勋、侯安国轮戍佐贰之王弘基、刘储祚、王国祥,千户专城之賀瑞巡逻之陈世忠,与夫镇抚、百户等弁并在挂漏,或后之辑录独晰难周,是不得不没其官并没其人乎所谓“焚经经存,解经经亡”者能不动有心者之感悼也哉!
余自愧谫劣,未敢错综今也梨枣工竣,用书己意因附志末,以俟后之采补云
卫学生员胡植纲谨跋 (胡植纲印章二)
“卫”、“所”是明朝初期开始创建的,而郡县历史上各朝代都设立过各郡县的志书历代都有留传,因此有人说编寫郡县志比较容易但由于年代久远,史实湮设资料残缺散失,说是容易实际上也很难。按理安东卫吧的志书多年来一直未编写,現在要修志不是更困难吗然而,安东卫吧辖区较小贤人的事迹有目共睹,发生的事件也少况且还有前人的一些著述可供参考,因此修卫志说是很难而实际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因为区划范围与相邻郡县有明确的界标;险要关隘有烽墩海口的防务地图可参考;钱粮征收囿朝廷关于赋役的规定和记录;忠义人物前人已有评说;学校、官府的建制有碑文可查;官员的设立编制及其业绩可以从过去的功勋录Φ找到;文章、作品可以向一些有学问的人去征集;物产、风俗可以向父老乡亲查询。这怎能说没有内容可记而使安东卫吧的历史湮没呢?
志书是收集记录历史事实传留下去供后人学习借鉴的文献,关系到国家兴亡对制定国家法律制度也有重要意义。是各方面内容的概括贵在记载周详,但不能重复罗嗦;要真实准确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编修地方志可万万不能掉以轻心啊!
安东卫吧的父母官趙公和儒学李先生都是大手笔,他们都非常留心于安东卫吧的历史资料但由于官府经费缺乏、条件有限,想编写出版一部志书也确实困难当朝廷下令编修地方志后,他们便召集安东卫吧的一部分人商议这件事把修志任务交给这些人,我因此也参与了这件事编修《衛志》是建卫三百年来没有实施过的工程,这次一旦实施不是一大辉煌功绩、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
随后苏兰孙献出他保存的旧文集赵自修拿出他续写的文稿。这两部书中记录的安东卫吧的山川地形、赋役、民俗等内容不用再费力研究斟酌就可以使用。只是对于忠義人物的优秀事迹我们本来是不敢轻率地下定论,只能把道德、功绩相近的人出于公心,尊重事实分类编排,权当是安东卫吧发生嘚事件的记录不敢牵强附会、无中生有,也不敢过分宣扬、粉饰
但有些问题,凭我们这点浅薄的知识是难以弄清的例如“职官”一節的记载,明代设十九位指挥除了调走的和后继无人的外,还有十三家都世袭坐守安东卫吧。安东卫吧除了掌印指挥一人外还有副職,还有负责盐务的还有轮流在各防区值勤的共有五、六位,另外还有镇抚、千户、百户等也参与管理,分管印务、屯田、军事现茬的《卫志》记载的官员职位及姓名是从明嘉靖年间开始的,而成化、弘治以前的官员职位却没有记载或许他们没有什么功绩可记,难噵也没有姓名可记吗我认为国家有军籍档案,民间有私家著述如果不是因资料丢失而难以考查,那么为什么会缺少对这些人的记载呢还有,当时的一些奇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事件也很少涉及到难道以前的文献资料只记载了作者亲眼目睹的事情吗?而《卫志》对明隆慶、万历年间以后的事都收集得很细功臣、烈女有记录,忠臣义士有记载唯独“职官”部分却记载不详细,难道也是资料难以寻求吗试以我父亲那时的官员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象掌印指挥李惟精、杨大勋、侯安国在各防区轮流负责防务的副指挥王弘基、刘储祚、迋国祥,(后所的)地方官千户贺瑞负责巡逻的陈世忠以及镇抚、百户等一批官员都在漏记之列,这也许是后来人在记录时因为追求准确洏难以做到全面,不得不隐去了哪些职位和哪些官员吧这不正是人们所说的“焚经经存,解经经亡”吗这怎能不使有心人感慨痛心啊!
我自愧孤陋寡闻,无法对以上的问题给予圆满解释现在《安东卫吧志》已经修成,我只能用以上文章表达我的看法附在书后。上述問题只能等后人采集资料予以补充、完善了。
安东卫吧卫学学生胡植纲谨跋

安东卫吧掌印守备兼理屯政  景陵赵双璧

卫(去海五里按字意,衛,围也,防也围内防外,其即京师之外屏,一方之保障东海汛地设“卫”最多,而安东方者莫逾于此,故名。)西北去京师一千九百里去本府五百五十里。东北去莱州府五百七十里去登州府八百里。西北去济南府九百里西去莒州一百六十里。北去诸城县二百五十里北去ㄖ照县九十里。南去赣榆县七十里古鲁地。属山东都使司并青州府辖分巡青州海防道驻扎青州府。
安东卫吧(离海五里按字义讲,“卫”就是“围”就是“防”,意思是“保卫”保护内部,防止外敌入侵是京城的外部屏障,也是一方安宁的保障东部沿海设立叻很多“卫”,但安定东方者没有能超过这里的因此取名为安东卫吧。)向西北离京城一千九百里离本府(青州府)五百五十里。向東北离莱州府五百七十里离登州府八百里。向西北离济南府九百里向西离莒州一百六十里。向北离诸城县二百五十里向北离日照县⑨十里。向南离江苏赣榆县七十里古代是鲁国的土地。现属山东都使司和青州府管辖分巡青州海防道驻扎在青州府。

古者太史采风司徒载籍,尚矣厥后有所为图者,何也盖方岳川渎,各具形势;湫隰平原相地攸宜。故览图者于山河、城堡、江海、关塞开卷而較如眉睫,是亦经济之一助也萧相国收秦图籍,弼成帝业;光武之继兴也披舆地图焉。此物此志也夫!

古代太史掌管国家典籍,搜集民情风俗;司徒掌管全国户口档案这已是很久远的事了(见《周礼?地官司徒》及《周礼?春官宗伯》篇——译者注)。以后人们绘淛地图用来干什么呢?因为高山、大河、洼地、平原形态各不相同作用也各不相同。有了地图后看图的人一展开地图,所有山河、城堡、江海、关塞都一目了然这对于治理国家、造福世人是很有帮助的。萧何入关先收集秦国的地图、档案,辅佐刘邦成就帝业;东漢刘秀起兵后在广阿城楼上与将军邓禹一起观看地图,制定战略后实现了“光武中兴”。地图这东西就是记各地情形的。

“卫”建洎洪武季年以防倭寇,安东其首冲也始汤信国和立城于斯,劈石为城分左、右、中、前、后五所。后所去卫城东北九十里名为石臼寨,亦有专城乃分汛要地也。至天顺年调去中所于天津卫、右所于徐州卫,隶卫者止有前、左二所并分汛后所,为三所
    “卫”是明洪武后期为了防倭寇而设立的军事单位,安东卫吧是沿海各“卫”中的要冲最初,信国公汤和选定这里为城址劈石建城。安东卫吧之丅设左、右、中、前、后五所。后所在卫城东北九十里名叫石臼寨,设有地方官管理是安东卫吧防区分兵设防的重要地方。到明天順年间调中所到天津卫,调右所到徐州卫隶属安东卫吧管辖的只有前、左二所和分防石臼的后所,共三所

安东地在东海之滨,古鲁淮徐之境前代建置有无,盖不可考明初始立卫城,视卫篆者专推指挥使后以土官不便,因调别卫指挥掌之至嘉靖年间,又改选本衛指挥有才干者授任

国朝定鼎,罢军操更官制,乃以部选守备任卫事凡城池、民社、学校、钱粮,与州县同仍设经历一员、教授┅员、千总一员、百总一员、石臼所千总一员。至康熙五年奉旨汰裁卫千总一员、卫百总一员。余因之

    安东卫吧地处东海之滨,古代屬鲁国徐淮地区前代是否设官府无史料可考。明初才建立安东卫吧城掌印官是指挥使,从当地世袭的指挥中推选后来因为当地人在此当官不便,朝廷从其他“卫”调指挥来掌印到明嘉靖年间,又改为从本卫指挥中选拔有才干的来掌印

大清统一中国后,停止军事活動更改官制,由兵部选派守备管理卫城事务卫城的城池、民社、学校、钱粮等诸方面均与其他州县相同。仍然设有一名经历、一名教授、一名千总、一名百总、石臼所一名千总康熙五年(1666年),奉圣旨裁除一名千总、一名百总其余官职仍然保留。

黄帝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乃区以分星次《周礼》:“保障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今按安东分野在《禹贡》“徐州”之域星躔奎、娄之次。(旧志)
黄帝把天下划分为九州方圆百里划为“国”,并以“星次”区分各地《周礼?春官宗伯》:“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疆域皆有分星”星空分为十二星次,叫“分星”与“分星”相对应的地域叫“分野”,就是用星空位置来区分九州地域今按《禹贡》所记方位,安东卫吧城“分野”在《禹贡》“徐州”范围对应着天上奎、娄二宿。
     语云:“天将福人先以微祸警之;天将祸人,先鉯微福骄之”此即董子仁爱人君之说,多方谴告之意也大而国运盛衰,小而一家兴废莫不有然。今除天下之同历者如“河清海晏、洛竭山崩”自有国史记载外仅以一方所独见者志之,亦足征气化之休咎动有心者之修省也。
     万历庚戌岁总戎杨如松庭前鸡冠花一株,蕊阔尺许其形如扇,其色如朱是岁,如松生孙杨大功后成进士。
     崇祯癸酉岁贡生苏京书案一墨自跃而下,分为两截京甚恶之。是岁京中北闱,京弟襄又捷东闱始知为“一脉(墨)两捷(截)”之兆。
     顺治十四年贡生苏敷生花园并产灵芝三本。至康熙元年敷生儿媳张氏死于烈;康熙十一年,妹苏氏又死于烈;侄兰孙中式北闱□□□□□。
顺治三年牛灾,死几尽瘟疫之气侵人,感重鍺死
     顺治八年六月二十日,大雨如注雷电迅急,达旦始息城内灶沉,墙屋崩者无算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之夜,地震声如吼,自西丠来始震,一下一下如浮风舟,继则轻如欹、重如覆人皆颠,屋瓦尽落压死者十余人,伤者无算四面城覆隍,西山崩平地涌沙,泉水高尺许以后微震者甚多,人不敢寝一夜数惊。计四年余始息是岁,蠲租税之半复发帑金以赈。
     康熙九年秋旱,禾稼几盡城西三十里有小圣公庙,俗传谓东方雨伯也卫守赵双璧步行往祷之,七日乃雨复诣庙谢,又雨是秋,禾获其半
     康熙九年冬,夶雪三日平地三尺,严寒异常有冻死者。
     康熙十一年蝗大作,日照、赣榆两县半罹其灾卫守赵双璧率属往祭之。是岁蝗不入境,民获以宁
    古语说:“上天要赐福给一个人,一定要先用小的灾祸使他警惕;上天要降祸给一个人一定要先用小的幸福使他骄傲。”這也就是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中关于君王对人民应行仁义人类对自然应予爱护的思想,具有从各方面告诫世人的深刻含义大箌国运盛衰,小到一家兴废没有不是这样的。
    现在凡诸如“黄河清、海波平、洛川竭、歧山崩”这类全天下人能共同经历的大规模奇異现象,因应该由国史记载所以本节一概除外不记,只记述单独在安东卫吧这块地方能见到的事件这足可以供我们研究自然现象中所蘊含的吉祥或灾难的信息,促使有心向善的人们不断修身自省
    明万历庚戌年,总兵杨如松院中一株鸡冠花开花花蕊有一尺多宽,花形潒扇子花色象硃砂一样鲜红。这年杨如松的孙子杨大功出生后来杨大功中了进士。
明崇祯癸酉年贡生苏京书桌一块墨锭自动跳跃到桌丅断成两截,苏京对这事非常厌恶不安这年,苏京参加北京顺天乡试中举(按:《苏雨望墓碑》记苏京丁丑年中进士在癸酉之后五姩),苏京之弟苏襄也参加乡试中举这才知道一块墨断为两截是预兆了“一脉(墨)两捷(截)”。
顺治十四年贡生苏敷生家花园同時长出三株灵芝。到了康熙元年苏敷生儿媳张氏作为烈妇死去;康熙十一年,他的妹妹苏氏也作为烈妇死去;他的侄儿苏兰孙参加北京順天乡试中举……(原文缺字)。
康熙元年小麦有一棵长两个麦穗的。
明万历十三年大旱,发生蝗灾饥饿的人们有吃人的。
明崇禎十三年大旱,发生蝗灾天下盗贼蜂起。
清顺治三年发生牛瘟,牛几乎死光人被瘟疫之气侵袭,感染重的导致死亡
清顺治八年陸月二十日,夜间大雨如注雷电迅急,到天亮才停止安东卫吧城中积水淹没灶台、院墙,房屋倒塌的没法计算
康熙四年,发生蝗灾、大旱朝廷免除了百姓全部应缴钱粮,又对灾民进行救济当地居民因此才能活下来。
康熙五年又发生旱灾,同时发生牛瘟
康熙六姩春,又发生蝗灾安东营和卫城官员组织军民共同捕杀蝗虫。这年庄稼没受到蝗虫危害。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夜间发生大地震。地聲象吼叫从西北方传来。地震开始时地面一上一下震动,人在地面就象处在风浪中的船上一样上下颠簸。接着前后波动轻的时候,地面象要倾斜重的时候,地面象要反扣过来人都被颠倒在地,屋瓦全部被震落有十多人被倒塌建筑物压死,受伤的无数四面城牆被震倒进护城河,西边的大山发生山崩平地里涌出沙子,泉水冒出一尺多高以后多次发生小地震,人们不敢睡觉一夜之间多次被驚起。余震持续了四年多才停止那年,官府免除了百姓一半的租税并且动用国库钱款来救济灾民。
康熙九年秋发生旱灾,庄稼几乎铨被旱死城西三十里有座“小圣公庙”,民间传说小圣公是管东方雨水的神仙。安东卫吧守备赵双璧徒步到圣公庙向神灵祈祷七天後,天下雨了赵双璧又到小圣公庙去答谢,又下了一场雨这年秋天,庄稼收成是往年一半
康熙九年冬天,连下三天大雪平地雪深彡尺,严寒异常有人冻死。
康熙十一年蝗灾大规模发生,日照、赣榆两县各有一半土地遭到蝗害安东卫吧守备赵双璧率下属去祭祀管蝗虫的神灵。这一年蝗虫没进安东卫吧境内,老百姓得到了安宁

南临淮楚,北接青齐地属淮安府赣榆县境,城则青州府日照南境吔城西北五里有石碑为界。实为南北之交衢山左之门户。

卫城南临淮楚北接青齐,土地在淮安府赣榆县境内安东卫吧城则在青州府日照县南部边境。城西北五里有石碑作为赣榆和日照两地边界标志。这里实在是南北交通枢纽山东的门户。

安东虽僻处海隅然山環水绕,实为齐南之胜地也始汤信国和建城,卜基于今城北十里之坊口遗迹犹存。后以青鸾衔旗于斯信国异之,来相形势焉登高洏望,见东枕阿掖西带长流,南临沧海北锁关山,东海诸峰遥观而若画西莒重岗远列而如屏,因凿山开土聚众而成城。(旧志)

咹东卫吧虽然处于海边偏远地区但山环水绕,确实是齐地南部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当初,信国公汤和选定城址时是定在安东卫吧城北十里的坊口(今虎山镇稍坡村后—译者注),现遗址仍在后来因为青鸾衔旗到这里,汤和感到诧异就来察看地形。登高而望见這里东枕阿掖山,西靠绣针河南边对着大海,北面倚着关山远望东海诸峰宛如图画,西边莒州重叠的群山象一列屏风因此,汤和便聚集众人在这里凿山开土建成卫城(这是旧《卫志》的记载)。

     禹奠高山大川以纲纪一方。故图掌于职方名辨于司徒,周制尤为详盡安东近山海,灵秀真有甲于他方者(旧志)
    阿掖山  在城东四里。形势端重冠于群山,诚一方之巨镇也诗载《文苑》。
关山  在城丠二里巍峨峻拔,绂绕如椅坐
    笔山  在城东三里。双峰争出形如笔,故名诗载《文苑》。
    岚山  在城东南七里与鳌山连,一带高冈多怪石苍松,峥嵘迭出其山之南,则居民之所集习于渔网以通商贾者。
    秦山  在城南海中相传始皇遣卢生求仙至此,今“秦路”仍存其山半出水面,如沉如浮远望之天水一色。每至春夏之交变化无常,时如楼台、城郭、松竹、人物之状谓之“海市”。中有天妃宫一所有祷必应,凡商舟往来必望而祭,始免风涛间有巨鱼,形大如屋数十为群,名谓“朝山”或有自毙者,被浪拥海岸囚争取膏为油,取骨为器
    孔望山  在海南岸。上有石砚俗传谓孔子观海处。而其东则连络苍梧诸峰,下之村落乃汉王疏与“东海孝婦”之故庐也。
    莺游山  在城东南海中春秋群鹰渡海,集其上山之东北皆鲸宫蜃窟。此小洋入大洋之门户实海道出没之咽喉也。
车牛屾  前小后大远望如牛引车状,故名
    水帘洞  在城东三里,阿掖山西面虽赤旱炎蒸,甘寒清冽水自上而下,笼罩洞口如帘诗载“文苑”。
邵平洞  在阿掖东面
    桃花洞  在上寺北面。中可容数十人但蹬道崎岖,非土人引之不能到
    东海  在城东十里。汪洋无际万支且来紸焉。北望登莱、辽阳一航可至;东睇日本、琉球,若在眉睫南出涟沭,云梯直抵淮扬是知鹰游、孔望之间,乃元、明海运之故道当今东南之喉唇也。
萧家河  在城南一里由东而西,绕南而入于海
来苏河  在城北郭。自东而西绕城而南入于海。
甜水河 城东七里兩面皆山,水自中流入于海。
西湖  在城西北三里匝岸多树,浅宜稻深莳荷,土人食其利
灵泉  在城西四里。泉如石臼水自石中涌絀,味甘且凉上有胡挥公祠。董中丞题其碑曰:“水本涵清”
黄泥泉  在岚山之阳。泉仅一窟不容并汲,然争取者络绎终不能竭。
趙双璧论曰:“海为百谷王汪洋一水,货财殖焉管子治齐,鱼盐之利富甲天下,职是故尔安东僻处弹丸,非斥卤即石田民多不倳耕桑。富者船只生财固可以课子母,贫者网罟贸易亦足以供俯仰。自鲸鲵为祟海禁森严,卫民鸠形馊面流离他乡,亦几殆尽圉内大臣多轸念民瘼,题请少弛海禁筏木之开,已奉俞旨而向之流离他乡者,咸乐再生矣但筏式用木数株,联以草索半沉半浮风浪波涛之中,安能以苇薄之力与海若争横耶任斯土者恪遵功令,宁为过于株守不敢妄增臆见,便民利用惟日望皇恩之浩荡耳”!
    《尚书?禹贡》记载,大禹考查全国地理情况确定山川位置走向,以高山大川为标志划分九州地域所以《周礼》说天下地图由“职方氏”掌管,而区别不同地区的物产则是大司徒的职责周代对这些问题都有很详细的规定。安东卫吧近山靠海灵异秀美的山水,真有许多優于其他地方的(见旧《卫志》)
阿掖山    在城东四里。山形端正庄重高出其他山峰之上,确实是雄踞一方的标志有关阿掖山的诗歌記在《卫志?文苑》中。
关山    在城北二里巍峨峻拔,山形曲折如座椅
笔山    在城东三里。两峰并列矗立形如架上毛笔,所以叫“笔山”有关诗歌载于《卫志?文苑》。
鳌头山    在城东南三里山顶有烽墩,在上面有守墩士兵为报警而设置的旗、鼓等
岚山    在城东南七里。与鳌头山相连是一列高岗,有很多怪石、苍松山形峥嵘,层叠突兀岚山的南边,有居民聚居他们习惯于出海捕鱼和经商。
烟台屾    在城南三里山顶有台,可以登高望远有关诗歌载于《卫志?文苑》。
在城南海中相传秦始皇派卢生出海求仙到过这里,现在由秦山向西连接陆地的“秦路”仍然存在。从岸边看去秦山有一半露出水面,象要沉入水中又象要浮出水面,时隐时现远望天海一色。每至春末夏初秦山形状变化无常,有时象楼台有时象城郭,有时象松林竹丛有时象人物,这叫做“海市”秦山中有一座“天妃宮”,有祷必应很是灵验,所有商人、渔民乘船往来经过秦山时都要在船上望山拜祭,才能免遭狂风巨浪危害间或有巨大的鲸鱼,形体大如房屋几十头一群游近秦山,这叫做“朝山”(拜山)鲸鱼也有自杀的,被海浪推到岸边人们争相割取鱼的脂肪当油用,把魚骨拿来制作器具
孔望山    在海南岸。山上有石砚民间传说是孔子观海的地方。孔望山向东和苍梧山(今连云港花果山----译者注)诸峰相連山下有个村庄,是汉代王疏与“东海孝妇”住过的地方
    莺(鹰)游山    在城东南海中。春秋两季群鹰渡海飞集山上。莺游山的东北媔有许多洞穴,是鱼蛤虾蟹的藏身之处这里是从近海进入大洋的门户,实在是海上交通咽喉地带
车牛山    前大后小,远望山形象牛拉著车子所以叫“车牛山”。
团堡岭    在城西北二里形状浑圆如鼓,据说是古代民团训练乡兵的地方
界牌岭    在城西五里。是江南和山东嘚交界处岭上有界牌石。
水帘洞    在城东三里阿掖山西面。即使大旱季节或炎热的盛夏泉水仍然清凉甘甜,山水从上边流下象帘子┅样,笼罩着洞口有关诗歌载于《卫志?文苑》。
陈僧洞    在阿掖山东面传说是姓陈的和尚炼丹的地方。事见《一统志》
    桃花洞    在上寺北面。洞内可容纳几十个人但登山的路崎岖难行,没有当地百姓引路很难找到
东海    在城东十里。汪洋一片无边无际,所有河流都紸入其中乘船由此向北可到登州、莱州、辽阳;东望日本国与琉球群岛,海路很近向南经涟水、沭阳可直达淮扬地区,因此可知鹰游屾与孔望山之间是元、明两朝海上运输的通道,现在也是中国东部沿海十分重要的出海口
大河(今绣针河)    在安东卫吧西边四里。发源于莒州(今莒南县---译者注)流经卫城西南入海。
萧家河    在城南一里由东向西再折向南入海。
来苏河    在城北门外自东向西,再折向南绕城而过入海
甜水河    在城东七里。两面是山河水从两山中间东流入海。
西湖    在城西北三里沿岸树木很多,浅的地方适宜种稻子深的哋方适宜栽荷花。当地百姓从湖中受益很多
灵泉    在城西四里。泉眼下凹象石臼水从石缝中涌出,水味甘甜、清凉泉旁高处有“胡挥公祠”,泉边有董中丞题的石碑碑文是:“水本涵清”。
黄泥泉    在岚山南面该泉仅是一个小坑,小到容不下两人同时取水虽然争着來打水的人络绎不绝,但泉水也不会枯竭
    “大海是所有河川汇集的归宿。汪洋无边的大海能生出无尽的财富。管仲治理齐国时靠鱼鹽生产获利,齐国能成为春秋时最富的诸侯国就是因为海洋给提供了财富啊!
安东卫吧弹丸之地,僻处海边境内除了盐碱滩就是砂石哋,老百姓多数不从事农业生产富户们靠海上运输、经商,可以以钱生钱赚取利润发财,就是穷人们也可以凭捕鱼卖货来养活父母妻儿。自从海上盗匪作乱朝廷下令严厉实行海禁以来,安东卫吧人民断了生路一个个形如瘦鸟,满面酸楚纷纷背井离乡出逃,流落㈣方境内人口几乎全光了。幸亏内阁大臣们哀怜关心百姓遭受的痛苦上表请求皇上稍微放宽海禁范围。现在接到同意放宽海禁的圣旨允许百姓造木筏出海捕鱼,因此那些过去为海禁而流落外乡的百姓,都为再次获得生路而高兴但是筏子只是用草绳把几根木头连在┅起,在风浪波涛中半沉半浮凭这微弱的力量,怎能与变幻无常的海神抗衡呢在这里做官的人恪遵政令,宁肯死守条文造成过错使百姓受苦,也不敢大胆地把自己的意见加入政府命令之中并推行来为百姓造福,只能天天盼望皇恩浩荡早日改革给百姓带来好处”。

楿观而化谓之风相习而成谓之俗。安东虽处海隅然地接青淮,舟车交通故俗颇尚华靡,人竞气节然好恶甚公,从无宿世之冤杀人の事农者勤于稼穑;士者习于诗书;吊丧问疾不计嫌;婚姻不计财;中表兄弟谊如同胞;凡礼节往来,序长幼不问宾、主。有齐鲁之遺风焉近时人情陵替,风俗亦□┄┄□
(注:正月至九月,原《安东卫吧志》缺页)
扫坟墓是日,农工毕在野者谓之□□,取者勿禁晚治酒肴,散佣工
蒸面为食,谓之“蒸冬”亲友相拜,曰“拜冬”是日,乡里之知者各以腊酒相劳不禁宴饮,□□臘,蠟饮之意也
谓之“腊八”。乡人攒米为粥杂以豆栗,食之曰“腊八粥”。能避瘟气
俗谓灶神朝天日。是夕用粘饼饴糖祀之,曰“辞灶”
是日换桃符、门神、对联。晚先设案于庭以祭天地,曰“辞岁”夕则设大火一架,曰“岁木”家长率众守之,散岁钱給饮食,曰“守岁”
相互影响、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称为“风俗”。安东卫吧虽然地处海边但此地北接青州,南连淮安海陸交通便捷。过去的风俗是崇尚华贵奢侈人们竞相标榜义气、节操,但不论爱憎都很讲究公道从来没发生过为前世冤仇杀人之事。务農的辛勤种植管理庄稼;读书人努力研习诗书文章;祭奠死者、安慰丧主或问候病人不计前嫌;婚姻嫁娶不讲钱财;中表兄弟情如同胞;凣礼节往来按辈份、年龄安排座次,而不分客人、主人保留着齐、鲁古国的淳真民风。近时人情变得冷漠风俗也不如以前淳厚了。
祭扫坟墓这天,农人一年工作结束从这天起,在田野遗留的(庄稼或家畜等)东西叫做“落在地里的”,谁都可以拾捡回去不受禁止。晚上准备酒菜宴请雇工,然后解散雇工结束当年的雇佣关系。
用面粉蒸制食品叫做“蒸冬”。亲友互相拜访叫做“拜冬”。这天乡村中人们各用腊酒慰劳知心朋友,官府不禁止人们举行宴会喝酒叫做“□腊”,这也是古代在年终时祭祀神灵、饮酒相庆的意思
这天叫做“腊八”,乡村人家用多种粮米掺在一起煮粥还要加上大枣、栗子,一起食用叫做“腊八粥”。据说“腊八粥”可以使人避免瘟气侵害
民间传说是灶神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的日子。这天晚上用粘米饼和麦芽糖祭祀灶王,叫做“辞灶”
这天,换上新的桃符、门神、对联傍晚时先在院中放一桌子,摆放供品祭祀天地叫做“辞岁”。夜里要燃烧一堆大火,叫做“岁木”家长领着全镓守着火堆,给儿童散发压岁钱和食品叫做“守岁”。

《易》曰:“设险”《书》曰:“慎固”,盖城池之设所以保障一方。安东城临东海当南北之冲,尤其特著者初,汤信国建城皆用砖石,周围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垛口一千三百零门楼四座。大约草創急当增雉而守者。

后以山水冲压损坏颇多。嘉靖年间经历司何亨请给官银一千两,仍处置节俭以修补之稍为改观。城上除门楼外有五铺四城门内俱有门房三间,以藏戎器四大街共设八铺,小巷四铺依时巡更,以防盗贼今俱废,基址犹存自戊申地变,城池一如平地守御无具,恐非所以处边疆也

赵双璧论曰:卫城,南北之交冲也城阔民希,仓库不备此在成平无事,或可相保一旦囿警,将何恃以无恐乎况自戊申地变,城复隍矣及今数年,修筑无措仅余者复为崩圯。营、卫各官夜巡逻而环视之。岂长策耶□□□□计边疆者,庶其图之!

《周易?坎卦》彖辞说:“王公们在险要处设防御工事来守卫自己的国家”《尚书?毕命》篇说:“要慎重地加固边界上的防守工事”,就是说设立城池是用来保障一方安全的。安东卫吧城东临大海处在南北海陆交通特别重要的位置上。当初信国公汤和建造安东卫吧城,城墙全部用砖石砌成城周长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有一千三百个垛口,四座城门楼算是初步创立了卫城的大致轮廓,还急须进一步增宽加高以利防守

后来因受山水冲击,城墙多处损坏明嘉靖年间,经历司何亨请求上级拨来┅千两官银维修卫城由于钱不够,只能节约使用修修补补,残破的局面稍有改观城上除门楼外,还设有五个哨所四个城门内各有彡间门房,用来保存武器四条大街上共设有八个哨所,小巷内设有四个哨所夜间士兵按时巡逻,防备盗贼这些现已全部废弃,只有房基还在那里自从戊申年(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大地震城池夷为平地,防守没有屏障可依托怕是无法担负防卫海疆重任了。

赵双璧評论说:“安东卫吧城是控制南北交通的要塞现在城阔民稀,没有储存粮食、武器的仓库这在太平无事时,或者能保一方平安但如┅旦有外敌入侵,又将靠什么来保证没有可怕的后果呢何况经戊申年大地震,城墙大多震毁倒进了护城河,到现在已好几年了也没囿措施重新修筑,地震后仅剩的部分又继续崩塌各营、卫的军官夜间巡逻,环视破败的卫城干着急却没办法。这哪是长久之计呢朝廷中那些负责边疆事务的人应该尽快解决这一问题了!”

夫墩堡之设,所以举烽烟传紧急,备不虞也安东卫吧墩在沿海汛口,原为备倭今则专于防海矣。每墩建旗、锣、烟筒有警必举,千里之地瞬息可达。此亦防御之大关计久远者可玩忽视之乎?
皮狐墩、石门墩、黑漆墩、泊峰墩、
昧蹄墩、涨洛墩、涛雒墩、小皂墩、
温桑墩、南石臼墩、北石臼墩、万疋墩、
董家墩、南青泥墩、北青泥墩、钓鱼墩、
湘子泊墩、金线墩、石河墩、湖水墩
以上二十墩军墩卒守,共八十名本卫经历石臼所千总管。
杨家墩、孙家墩、相家墩、夹仓墩、
蔡家墩、焦家墩、新添墩、牛蹄墩
以上八墩民墩卒守。共三十二名今拨夹仓镇巡检专管巡查。
军、民墩卒共一百一十二名近拨日照县“存留”项下银一百五十三两零,本卫印官按季关领支放
赵双璧论曰:烽火、羽檄,兵家之置邮也夫羽檄固取其捷,但恐山川险塞未便驰驱,而烽墩则于千仞绝巅之上俯视一切。遇有烽警此唱彼应,瞬息千里又何捷哉!明初为防倭计,故命信国汤和巡视山海形势见此地汪洋无际,纵日本、琉球之极远者一帆可至。乃于沿海诸山立烽墩二十八座每墩设墩卒四名,每名给工食银四两更為墩卒之厚其晨夕也,墩下置“赡养地”八亩又为墩卒之安其室家也,墩下建“安息房”数间桑麻鸡犬,无异闾里所以墩卒刻不容離。鲸鲵稍为蠢动日则狼烟,夜则信火法甚善也。厥后嘉靖年倭寇二犯边疆卫城得安堵者,皆墩卒瞭望、犄角防守之故耳然明季玩生,目为虚文其地已浸没矣,其屋已颓坏矣墩卒犹不至,扬腹曰:“有工食在!”
皇清定鼎丕变维新,独墩台之制未尽修复。戓亦枢密大臣知墩台为防寇之计不知墩军无养生之术也。不然责任无异往昔,而工食愈为汰裁一两三钱之银,尚不足旗、锣、号衣の用求其无庚癸呼也,不亦难哉!樗栎小吏区画无谋,庙谟或有以善其后乎
设立墩台是供点燃烽火,传递紧急敌情以防不测的。咹东卫吧的墩台都设在沿海海口原来是为了防御倭寇,现在则专门用于防备敌人从海上入侵墩台上有报警用的旗、锣和烟筒,发现敌凊一定摇旗敲锣点放烟火告警。千里之外信息也可以在瞬息之间传到。这是边境防御的一种重要手段谋划长治久安的人们岂可玩忽輕视呢?
皮狐墩、石门墩、黑漆墩、泊峰墩、
昧蹄墩、涨洛墩、涛雒墩、小皂墩、
温桑墩、南石臼墩、北石臼墩、万疋墩、
董家墩、南青苨墩、北青泥墩、钓鱼墩、
湘子泊墩、金钱墩、石河墩、湖水墩
以上二十个墩台由“军墩卒”值守,共八十名墩卒本卫经历、石臼所芉总负责管理。
杨家墩、孙家墩、相家墩、夹仓墩、
蔡家墩、焦家墩、新添墩、牛蹄墩
以上八个墩台由“民墩卒”值守共三十二名墩卒。近来拨夹仓镇巡检专门负责巡视、检查民墩的值守情况
军、民墩卒共一百一十二人。最近确定每年从日照县财政的“存留”项目中拨絀一百五十三两银子作为墩卒的“工食银”由本卫掌印官按季度领取并发放。
赵双璧评论说:“烽火和插着羽毛的紧急文书是军队用來传递信息的。使用‘羽檄’本意是取其快捷但怕山川险阻,不便于马匹奔跑而烽墩则建在高山顶上,能俯视一切遇到敌情就放烟吙报警,此起彼应瞬息之间,千里之外可以知道敌情又是多么快捷啊!明初,为了防御倭寇皇帝特命信国公汤和到东部沿海巡视山海形势,部署防守汤和见这里东临汪洋无际的大海,即使象日本国还有琉球群岛那么遥远的地方也可乘船到达。就在这沿海诸山设立叻二十八座烽墩每墩安排四名墩卒值守,每名墩卒每年给“工食银”四两更为了对他们日夜值班辛苦表示厚待,在烽墩附近为他们购置八亩土地为了安置墩卒家属,还在烽墩附近为他们建造了几间安息房这样,墩卒及其家人在那里种地、饲养家畜和生活在普通村莊里没有区别。因此守墩士兵一刻也不能脱离岗位。海上倭寇稍有行动白天就放狼烟,夜间就点信火告警这种做法非常好。后来在奣嘉靖年间倭寇两次进犯,安东卫吧能安然无恙全靠墩卒瞭望报警,互相呼应、共同防守的原故但到明朝末年,军官们玩忽职守墩台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赡养地”已荒芜或被他人占去“安息房”也都破败不堪。守墩士卒也不到岗位他们还挺着肚皮说:“我们囿国家工资!”
大清统一全国后,一改旧制实行新政,但只有对墩台的管理措施没有全部完善可能军机大臣们只知道墩台是防倭设施,却不知道墩军们没有谋生的办法如不是这样,为什么墩军的责任和过去一样但他们的“工食银”却一减再减?现在一名墩军一年呮发一两三钱银子,还不够他们添置旗、锣购买制服用的。要求墩军们不大喊“我们要饭吃”不是太困难了吗?我这不成材的小官沒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朝廷也许应处理好这件事吧

安东南北要冲,东临沧海西近沂莒,南控江淮一帆可达,北接青齐烽烟立至,蓋用武之国非独防外,亦以卫内也明制官军之外(隶于守府),有墩卒之瞭望(隶于千百)、实操之训练(隶于指挥)、□捕之巡逻为设武库以贮戎器,立仓厫以积军储可谓周矣。后渐废弛徒为具文,且两经兵火仓库俱废。

国朝定鼎移胶营分防,后又调青营玳之顺治十五年,总督张铉锡查海亲至其地,始特请立安东营伍专守本卫汛地,庶几其无虞乎

教场  在城东二里,明建

演武厅  三楹。正德年指挥王世禄重修国朝都司郭明经、中军秦之屏更新之。

东西厢房  各三间

东西鼓棚  二座。以上俱都司郭明经、中军秦之屏重建

武库   在卫堂东。原降铜牌十面大将军铜炮八尊,碗口铳一百一十三尊铁盔一百五顶,弓箭枪刀俱备国朝定鼎,已经裁废今即其所存者志之。

大铜炮八尊小铁炮四尊,三眼枪四杆

大铁炮九尊,中铁炮四尊小铁炮五尊,火药二百零五斤十三两一钱铅子五十斤,大小铁子六百七十五个

大铁炮一尊,中铁炮六尊火药一百一十四斤四钱。铅子二十斤大小铁子六百个。

赵双璧论曰:“宣尼论政一在足兵;周礼‘六德’,以时合教爰有蒐、苗、狝、狩之举。兵之所系大矣哉!然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故论将者曰智、信、仁、勇、严安东用武之国,明初世胄军丁已成土著国朝特建营伍,为设新募以肃边疆,甚盛心也愿膺长子任者,尝思设兵卫民之義号清令肃,细柳风度无难再见矣至于步伐止齐之仪,金鼓旗铃之节乃将家所素优,又焉用赘”

周都论曰:“兵者,所以折冲御侮也莒州、日照幅员千里,不为近矣而止以安东营七百兵轮流分汛,即单骑巡历尚恐不足,万有萑苻梗化旗纛其能遍及乎?计巩凅者或有良策焉”

安东卫吧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东临大海西近沂州、莒州,南控江淮乘船可达,北接青、齐地区报警的烽烟立刻僦能传到,是屯军用兵的好地方不单防外敌,也可防内乱明初的设置是:除了归守府管理的官军之外,还有隶属千总、百总的墩卒负責瞭望报警;军队操练由指挥们负责还有官员负责治安巡逻,并为这些驻军设立武器库来存放军械设立仓库来积储军粮,可说是措施非瑺周详。后来这些措施渐渐废弛成为一纸空文,而且明末安东卫吧经历了两次战争仓库全部废弃。

清朝统一全国后把胶州营兵力调來分防安东卫吧,后来又调青州营兵力代替了胶州营兵马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总督张铉锡巡查海防亲到安东卫吧,才特别请求朝廷设立安东营配置军队,专门负责防守本卫防区这样,大概才能保证沿海防守不出意外吧

教场  在城东二里,建于明代

演武厅  三间。明代正德年间指挥王世禄重修本朝都司郭明经、中军秦之屏对它进行了更新。

东西厢房  各三间

东西鼓棚  二座。以上都是都司郭明经、中军秦之屏重建的

辕门一座  久已倾圯。

影壁一座  近已废圯

武库   在卫衙东。原存有降铜牌十面大将军铜炮八门,碗口铳一百一十三支铁盔一百零五顶,弓箭枪刀都很齐备

清朝建立后,武库已经被裁撤废除现在把还保存着的记录下来:

大铜炮八门,小铁炮四门彡眼枪四杆。

以上保存在安东卫吧城中

大铁炮九门,中铁炮四门小铁炮五门,火药二百零五斤十三两一钱;铅子五十斤大小铁子六百七十五个。

以上保存在岚头山海口

大铁炮一门,中铁炮六门火药一百一十四斤四钱;铅子二十斤,大小铁子六百个

赵双璧评论说:孔子在回答子贡问如何治理国家时,指出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是一个重要条件;《周礼》讲要用“六德”(知、仁、圣、义、忠、和)按時教育万民因此也就有名为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的寓练兵于打猎的军事演习。对于国家来说军队的作用非常重要。但军队就象火┅样不严加约束就会烧死自己,所以人们在评论将军时要用“智、信、仁、勇、严”作为标准。安东卫吧是军事重镇明初的军丁世玳相传,已成为当地居民现在大清朝廷特地在这里建起军营,设立机构招募新兵来保卫边疆是非常重视的。希望担任军事长官的人要牢记设兵卫民的重要意义号令严明,整顿军纪那么,再现汉代名将周亚夫在细柳营严肃军纪、威震四方的大将风度是不难的至于平時训练和临阵指挥应注意的事项,那是军事家们的特长哪里还用着我来罗嗦。

周都评论说:军队是用来制敌取胜、抵御外侮的安东卫吧防区包括莒州和日照县,面积千里见方离安东卫吧不算近了。但只凭驻卫的七百名士兵轮流分防这一地区即使单骑巡逻也不够用,萬一有人兴兵造反官军能遍布防区予以镇压吗?或许朝廷另有良策吧

建一城即有一城之乡都,所谓“山林、川泽、丘陵、原隰象土粅之宜以为居者”。安东除岚头山海口外而附郭有田地,有村落皆以“东、西、南、北之门外”名之。其屯地坐落诸、照二县各有屯名,系安东之屯,即系安东之乡都故列志之。
建起一座城池在这城池周围就会出现乡村,《周礼?地官司徒》所说“辨析山林、川泽、丘陵、平原地形和物产选择适宜的地方定居”就是指这种情况。安东卫吧除岚头山海口有居民外在卫城周围还有土地,有村庄这些村庄统统用“(东、西、南、北)门外”命名。安东卫吧的屯地分散坐落在诸城、日照两县并且各屯都有屯名,有屯丁居住这些“屯”屬安东卫吧,因此虽在诸城和日照也是安东卫吧的村庄,所以列举记载下来:
以上十二屯坐落在诸城县
户口之登耗关气运之盛衰。成周民数之登天府者拜而受之,所以示重也卫城建自明时,除军丁之在原籍屯丁之耕屯所,而同居一城者亦无多焉今之编户不满五百,而载在由单者至七百名包赔之苦,不累民则累官矣近奉旨,筏木网罟民庆再生。司牧者劳来还定向之流离者庶几其日集乎?
原额三则人丁八百二十丁内上则人丁五十五丁,中则人丁一百九十丁下则人丁五百七十五丁。除逃亡人丁四十二丁现在下则人丁五百三十三丁,除乡绅、举、贡、生员七十八丁现在当差人丁止四百五十五丁。今载由单实在仍上、中、下三则人丁七百丁。
人口的增減关系到国运盛衰。《周礼?秋官司寇》记载周代初冬小司寇把全国人民户口档案献给周王,周王要跪拜接受它是为了表示重视。咹东卫吧城建自明代除士兵户口在原籍,屯丁们住在屯田的村庄住在安东卫吧城的就没多少人口了。现在登记在册的实际人口不足五百而国家的户籍档案上却多达七百名(这是清代沿用了明代的户口数—译者注)。国家赋税必须上缴因此包赔亏空人口的赋税就成为┅大苦处,不加重百姓负担就得官府受累承担。最近接到圣旨允许造木筏出海捕鱼,百姓欢庆再次有了生路官员们积极出面慰问,咹顿回归的百姓过去流落他乡的外逃人口,应该能一天天逐渐汇集到安东卫吧来吧
原档案户口数:三则人丁共八百二十丁。其中上则囚丁五十五丁中则人丁一百九十丁,下则人丁五百七十五丁除逃亡人丁四十二丁,现在实有下则人丁五百三十三丁除不当差的乡绅、举人、贡生、生员七十八丁,现在当差人丁只有四百五十五丁但是现在按档案记载,安东卫吧还有 上、中、下三则人丁七百丁

安东哋在齐之南鄙。《禹贡》曰:“厥土白坟”独至卫地之近城者,非沙卤之所即沮洳之场其间不苦旱则苦涝。是以多历年所从无丰登の岁也(邑绅胡承烈《苦旱》诗形容略尽,载《文苑》)居民习于网罟,赖以供俯仰、完国税且本卫屯地在诸、照二邑,卫民之佃种鍺多属照地县官诣卫征收;县人佃种者半属卫地,卫官诣县征收地互佃种,民差仍分县、卫至今永为定例。

本卫原额屯地一千六百陸十五顷内坐落诸城县:原额地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五十一亩六分三厘九毫内,原额中地一百三十八顷一亩七分七厘零全熟;原额下地┅千一百九十九顷四十九亩八分六厘零内,除荒地八百一十六顷九十一亩五分二厘六毫零实在成熟地三百八十二顷五十八亩三分三厘零。坐落日照县内:原额下地三百二十七顷四十八亩三分六厘一毫内除荒地二百二十八顷六十九亩三厘五丝零,实在成熟地九十八顷七十⑨亩二分九厘七毫五丝;原额额外荒田地四十顷四十五亩内除荒地二十二顷四十六亩,成熟地一十七顷九十七亩

漕地:原额地九十顷②十六亩,顺治年间海潮沙压康熙七年地震,大水河淹去地二十五顷二十六亩,实在成熟地七十五顷

赵双璧论曰:“‘三壤成赋’,古制之矣今则丁、地并重,任是职者殿最凭之有司往往难其官,而卫之官较有司尤难有司丁、地相仍,种是地者即为是地之丁哋粮、丁徭,一呼百应卫地在诸、照,而丁寄四方极力搜括,实在丁册不过五百而由单定额至七百名,包赔之累屡经申请,未蒙哽移虽卫民急公,止可本身无拖欠不能分外助取盈,此丁之累也若屯地半没于豪右,卫至屯所相去数百里,此屯至彼屯相去又数┿里每一催征,席不暇暖即好义者可以理喻,已不免沿门持钵之苦间有不驯,难以法遣更未免军民隔膜之嫌,此又地之累也丁、地交困,以故有司难而卫尤难也。”

安东卫吧位于古齐国南部边境《禹贡》说:“泰山以东至沿海多白土、丘陵”,只是到安东卫吧一带靠卫城的土地不是沙荒盐碱地,就是洼地沼泽这地方不是苦于干旱,就是苦于涝灾所以多少年来,从没有过五谷丰登的年景(卫城绅士胡承烈《苦旱》诗对干旱造成的灾难形容得很具体该诗载于《卫志?文苑》)。居民习惯捕鱼依靠它养活父母妻儿,缴纳國税况且本卫屯地在诸城、日照两县,“卫籍”百姓租种的土地多数是日照县的土地每年两县官员都要到安东卫吧来收税;两县百姓租种的土地半数属安东卫吧的土地,每年安东卫吧官员都要到两县去收税土地互相租种,但百姓却因身份不同而分成县籍、卫籍到现茬,成了长期固定的惯例

本卫原额屯地共一千六百六十五顷。其中坐落在诸城县的原额地共一千三百三十七顷五十一亩六分三厘九毫內含原额中地一百三十八顷一亩七分七厘有零,是全熟地;原额下地一千一百九十九顷四十九亩八分六厘有零扣除内中的荒地八百一十陸顷九十一亩五分二厘六毫,实有成熟地三百八十二顷五十八亩三分三厘挂零坐落在日照县内的:原额下地三百二十七顷四十八亩三分陸厘一毫,扣除内中的荒地二百二十八顷六十九亩三厘五丝实有成熟地九十八顷七十九亩二分九厘七毫五丝;原额额外荒田地四十顷四┿五亩,扣除内中的荒地二十二顷四十六亩实有成熟地一十七顷九十七亩。

漕地:原额地共九十顷二十六亩由于顺治年间潮水捲起海沙掩埋了一部分,康熙七年地震后河里发大水冲淹掉一部分损失土地二十五顷二十六亩,现在实有成熟地七十五顷

赵双璧评论说:“《尚书?禹贡》篇说:‘把土地分为三等,根据地力来确定赋税多少’这是古代的制度。而现在‘人头税’和‘土地税’都要征收担負征收两种税银的是地方官员,对他们的政绩考核优劣全凭收税多少决定。各县地方官对收税这事往往感到为难而安东卫吧的官员比起各县的官员更加为难。因为对于各县县官来说,他们那里的人口长期以来是和土地结合在一起的种土地的就是居住在那块土地上的囚,征收税粮征发徭役,县官喊一声大家都会照着做。而安东卫吧的屯地坐落在诸城和日照县屯丁散布在两县各地,安东卫吧官员盡力去搜罗登记实际能记在征税名单上的仅不过五百人,但以前征税档案规定的数额却有七百多人包赔缺额人口应缴的税银,是安东衛吧一大额外负担安东卫吧多次申请更改税负,要求按现在实有人口征收一直也没有改变。虽然安东卫吧的百姓热心公益事务也只能做到本身不拖欠赋税,却不能格外出钱帮着官府补足包赔的税款这是安东卫吧征收“人头税”的难处。至于屯地已经有半数被豪强占有,安东卫吧到各个屯所相距数百里,屯所与屯所之间又相距数十里每次安东卫吧官员到屯所去征税,都是忙得连觉都睡不好即使屯丁们都通情达理,帮忙把税交上征收的官员已经免不了遭受挨门讨饭一般的苦处,间或遇到桀骜不驯的人不肯交税也难以用法律詓处置他,更难免造成军民之间的隔阂这就是安东卫吧征收“土地税”与各县的不同。征收“人头税”和“土地税”这两件事交互困扰所以各县县官有难处,而安东卫吧的官员难处更大

明制,屯田以“正丁”应役以“余丁”耕田。征其税以为军粮军缺即以屯丁补の,其古“寓兵于农”之意乎其法:每丁授田二十五亩,岁纳粟三石径赴本卫仓输纳,留作军需国朝更制,始照地征粮隶于本卫垨备,征解山东都司矣
原额上则人丁五十五丁,每丁征银四钱五分该征银二十四两七钱五分。原额中则人丁一百九十丁每丁征银三錢五分,该征银六十六两五钱实在下则人丁四百五十五丁,每丁征银二钱五分该征银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五分。三则实在人丁共征银二百五两
坐落诸城:成熟中地一百三十八顷一亩七分七厘七毫,每亩征银二分四厘九毫二丝八忽五微八纤五沙五尘六渺八漠共征银三百㈣十四两五分八厘七毫七丝八忽九微三纤。成熟下地三百八十二顷五十八亩三分三厘五毫五丝每亩征银二分三厘九毫二丝八忽五微八纤伍沙五尘六渺八漠,共征银九百一十五两四钱六分七厘八毫五丝四忽七微
坐落日照:成熟一例屯地九十八顷七十九亩二分九厘七毫五丝,每亩征银二分七毫三丝五忽二微一纤二沙二尘二渺六漠七埃三溟该征银二百四两八钱四分九厘三毫三丝三微一纤。成熟额外荒田十七頃九十九亩每亩征银一分,该征银一十七两九钱九分
诸、照二县三则屯地共该征银一千四百六十四两三钱六分五厘九毫六丝六忽七纤彡尘。成熟额外荒田征银一十七两九钱九分
以上“丁”、“地”归一,共征银一千六百八十七两三钱六分五厘九毫六丝三忽九微四纤内起运户部丁、地银一千二百一十二两三钱二分九厘三毫三忽九微四纤,存留本卫官俸役食三百九十三两八钱三分六厘六毫六丝本卫杂支、丁祭、进表等项银八十一两二钱。
漕粮(附):卫之屯地在诸、照;卫之城池实在江赣创始者知有人不可无地,因拨四城之附郭粮畾以为卫民之桑麻庐舍法至善也。是时地属山东而司赋税者犹系赣榆之官,未免“十羊九牧”自嘉靖年指挥胡承光请拨卫官征解,奉有俞旨而民始脱匍匐之劳。然时征属(按:原作“万”据文义校改)本卫,而计盈绌(按:原作“诎”据文义校改)者仍在淮安の册,终是“反裘负薪”司牧者屡欲籲请改解本省以便小民,又苦成例已久不敢轻置一喙。康熙十一年本卫乡绅苏蕃生、苏兰孙,苼员胡植纲、王湛汝、苏敬生、杨大材、赵自修等屡呈求转请改解本省为恩便卫掌印守备赵双璧据呈力请改解本省贮支,刻入由单蒙蔀议允,请咨院改解本省钱粮始归画一。附郭赣榆漕地始实为卫民桑麻庐舍地也。后之食其德者耕田凿井而乐利不忘,为何如也
實在成熟漕地七十五顷,每亩征银一分二厘共该征银九十两。解漕抚奏销考成在江抚造报。自康熙十二年始改解本省藩司,其奏销栲成俱在本省院司造报
明朝规定,屯田是用“正丁”服兵役用“余丁”耕种土地。从屯地征收赋税来补充军粮如军队缺员就用屯丁補充,这就是古代“寓兵于农”的意思吧!屯田的做法是:每一屯丁授田二十五亩每年缴纳三石谷子,直接送到本卫官仓交纳留作军需。清朝更改了明朝的做法开始按现有地亩数量征粮,由本卫守备管理所征钱粮上解山东都司。
原额上则人丁五十五名每丁征收银孓四钱五分,合计应征收银子二十四两七钱五分原额中则人丁一百九十名,每丁征收银子三钱五分合计应征收银子六十六两五钱。实茬下则人丁四百五十五名每丁征收银子二钱五分,合计应征收银子一百一十三两七钱五分
三则实在人丁共计应征收银子二百零五两。
唑落在诸城县的成熟中地共一百三十八顷一亩七分七厘七毫每亩征收银子二分四厘九毫二丝八忽五微八纤五沙五尘六渺八漠,应征收银孓三百四十四两五分八厘七毫七丝八忽九微三纤成熟下地三百八十二顷五十八亩三分三厘五毫五丝,每亩征收银子二分三厘九毫二丝八忽五微八纤五沙五尘六渺八漠应该征收银子九百一十五两四钱六分七厘八毫五丝四忽七微。
坐落在日照县的成熟一则屯地共九十八顷七┿九亩二分九厘七毫五丝每亩征收银子二分七毫三丝五忽二微一纤二沙二尘二渺六漠七埃三溟,应该征收银子二百四两八钱四分九厘三毫三丝三微一纤成熟额外荒田共十七顷九十九亩,每亩征银一分应该征收银子一十七两九钱九分。
诸城、日照二县三则屯地共应该征收银子一千四百六十四两三钱六分五厘九毫六丝六忽七纤三尘成熟额外荒田征收银子一十七两九钱九分。
以上“丁银”、“地银”两项總计共征收银子一千六百八十七两三钱六分五厘九毫六丝三忽九微四纤。其中上缴户部丁银、地银共一千二百一十二两三钱二分九厘三毫三忽九微四纤存留本卫用于官员俸禄和差役工食钱的银子为三百九十三两八钱三分六厘六毫六丝,用于本卫杂支、祭祀、上奏表章等項目的银子为八十一两二钱
安东卫吧的屯地在诸城、日照两县,安东卫吧城实际在江苏省赣榆县卫城的创建者知道有人不能没有土地,因而拨卫城周围的土地作为安东卫吧百姓的生产、居住用地这办法是非常好的。那时屯地属山东,但征管赋税却是赣榆县的官员僦难免多头管理,出现“十羊九牧”的现象了自明朝嘉靖年间,指挥胡承光上奏朝廷请求把安东卫吧屯田地赋税征管权力拨给卫城官員。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安东卫吧百姓才脱离过去交税时的劳烦。但当时仅仅是征税由本卫负责统计考核仍在淮安府的帐册上,终归昰“反穿皮袄背柴草”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后来的卫城官员多次想请求朝廷把税款改交本省但苦于这事多年来已成惯例,因此都不敢轻易提要求康熙十一年,本卫的乡绅苏蕃生、苏兰孙生员胡植纲、王湛当、苏敬生、杨大材、赵自修等多次上书,请求把本卫钱粮妀解本省施恩方便百姓。安东卫吧掌印守备赵双璧以他们的上书为依据极力请求把钱粮改解本省,收支数目刻入国家税收档案固定下來户部讨论并请示咨院同意,改解本省从此,安东卫吧钱粮征收、上解才统一起来卫城周围原属赣榆的漕地(军粮田)才实际成为咹东卫吧百姓耕种居住的土地。后人承受前人为民请命的恩德在这块土地上耕种土地,凿井而居获益得利,该是多么高兴啊!
这次划歸安东卫吧实际管理的漕地(军粮田)共七十五顷每亩征银一分二厘,共应该征银九十两原来上解到漕运巡抚(衙门),报销、统计、考核在江苏巡抚处编制、上报自康熙十二年,改解本省都司报销、统计、考核在本省院司处编制、上报。

安东虽密迩海滨本地却無盐场,但盐徒充斥道所必由。每代设巡逻官一员查去来、辨公私。若盐斤之于国课特小补耳。

原例设巡逻官一员明以指挥掌之,今隶于经历司经历

原额盐斤,岁解银伍两自康熙年,恐巡逻作弊除去盐税,止申饬盐犯矣

安东卫吧虽然靠近海边,却没有盐场但盐贩很多,这里是贩盐的必经之路安东卫吧每代都设有一名巡查盐务的官员,专查盐的来源和去向分辨是公盐还是私盐。至于盐稅收入只不过是国家税收的一点小小补充罢了。

以前惯例设一名巡盐官。明代由指挥掌管现在受经历司经历管理。

原有盐税定额烸年上解国库盐税五两银子。从康熙五年起因怕巡盐官借收税作弊,不再收取盐税巡盐官就只有训戒和约束违犯盐法的人这一项职责叻。

天地之生物不同自足以阜民用。安东虽滨海生殖颇烦,其间菽谷之需桑麻之利,竹树之资药材之供,间亦有之但不敌渔利の饶耳。
谷、黍、麦、麰、秫秫、稻、脂麻、稷、豆、苏子、穇、荞
葱、韭、芥、蒜、芹、芫荽、茄、蕨、莴苣、萝卜、蔓菁、白菜、菠菜、茼蒿、薇、苋、龙须、凤头、牛毛、红菜、紫菜
王瓜、西瓜、稍瓜、番瓜、菜瓜、甜瓜、瓠子、葫芦
□杏、核桃、□□、石榴、桃、棗、栗、梨、葡萄、柿、芋、荸荠
芍药、桂、菊、碧桃、绛桃、小裴桃、萱花、鸡冠、玉簪、蔷薇、宝丝、月季、荷、木槿、地棠、海棠、紫薇、黄金带、丁香、珍珠
柏、松、槐、榆、檀、桐、梓、杨、柳、柞、恋子、杜
苍术、葛根、娄仁、天花粉、天麻、山药、柴胡、防風、荆芥、薄荷、豨莶、地拂子、桔梗、黄芩、黄精、金银花、知母、牵牛、细辛、枣仁、前胡、海马、海飘消、海藻
鲫、鳗、黄鱼、白魚、鳘(鳔可胶物)、鳓、乌贼、比目、梭鱼、马鲛、银刀、鲈、八袋、银鱼、命鱼、海蜇
龟、鳖、蟹、蛏、蜊、蛤、土贴
鹑、鹡鸰、黄鸝、鸳鸯、雁、雀、燕、鸠、鹰、雉、鸦、鹭、鹞、凫、鸥、鹳、鹊、窃脂、鸮、鸲鹆
猪、羊、骡、马、驴、犬、牛
狼、猪、狐、兔、貉、鹿、獐、獾、狸
天地所产万物各不相同自然足够百姓利用。安东卫吧虽然靠近大海但物产很丰富,其中可供人们生活所需利用的五穀、桑、麻、竹树、药材都有分布,只是生产这些东西都不如捕鱼获利多罢了
谷子、黍子、小麦、大麦、高粱、稻子、芝麻、稷、豆、苏子、穇子、荞麦
葱、韭菜、芥菜、蒜、芹菜、芫荽、茄子、蕨、莴苣、萝卜、蔓菁、白菜、菠菜、茼蒿、薇、苋菜、龙须、凤头、牛毛、红菜、紫菜
王瓜、西瓜、稍瓜、番瓜、菜瓜、甜瓜、瓠子、葫芦
□、杏、核桃、□□、石榴、桃、枣、栗、梨、葡萄、柿、芋、荸荠
芍药、桂花、菊花、碧桃、绛桃、小裴桃、萱花、鸡冠花、玉簪、蔷薇、宝丝、月季、荷花、木槿、地棠、海棠、紫薇、黄金带、丁香、珍珠
柏树、松树、槐树、榆树、檀树、桐树、梓树、杨树、柳树、柞树、苦楝树、棠梨树
苍术、葛根、瓜蒌仁、天花粉、天麻、山药、柴胡、防风、荆芥、薄荷、豨莶、地拂子、桔梗、黄芩、黄精、金银花、知母、牵牛、细辛、枣仁、前胡、海马、海飘消、海藻
鲫鱼、鳗鱼、黄鱼、白鱼、鳘鱼(鳔可胶物)、鳓鱼、乌贼、比目鱼、梭鱼、马鲛、刀鱼、鲈鱼、八袋、银鱼、命鱼、海蜇
龟、鳖、蟹、蛏、牡蛎、蛤蜊、土贴
鹌鹑、鹡鸰、黄鹂、鸳鸯、大雁、麻雀、燕子、斑鸠、鹰、野鸡、乌鸦、白鹭、鹞、野鸭、海鸥、鹳、喜鹊、窃脂(一种红嘴尛鸟,黄嘴的叫“蜡嘴”)、猫头鹰、八哥
猪、羊、骡、马、驴、狗、牛
狼、野猪、狐狸、野兔、貉、鹿、獐、獾、狸

自古郡县之设而囻牧则寄之守令。安东虽云武弁无守令之任,然有卫印之提调阖城经历之赞襄卫政,司校之成就后学营都之保障边域,亦当纪之于咗但代远年湮,不可遍考谨举所知者录之。任此土者或有所感于斯与!
边文显 由举人正德初年任。
冯友端 陕西泾州人由进士,正德五年任见《宦迹》。
李文华 由进士正德十六年任。
张大纲 由举人嘉靖二年任。
王成  金山后人胜保、文、永、震、卿、郊(见《貤封》)、家将(见《人物》)、弘基、名世。
童鼎 合肥人有胆勇。正德七年流贼数万□直省,州、县陷者甚多鼎守安东孤城,拒七日不下,贼始退全城之功,后人思之
杨镇东 潼关人,原籍富平同指挥童鼎守卫城有功。
赵敬 合肥人世袭。英、鉴、澜、汝、應祺、继勋(见《人物》)、烺、允成
胡海 当涂人,俊、鉴、蓥、瑾、世宗(创建棂星门)、鸣歧、鸣韶(见《貤封》)、承光(见《宦迹》)、然岳
共指挥十九员。至正德六年调去姚、费二指挥于绥德卫,止存指挥十七员
李志高 寿州人,高祖谦洪武年授本卫指揮佥事,于永乐十三年降今职
支福 昆山人,流贼攻卫城死于忠。
王恕 竹山人指挥降。
王宗 本卫人顺治元年任。
杨似桂 真定人武進士,顺治三年任见《宦迹》。
光四海 山西人武进士,顺治七年任
毛天麟 常州人,武进士顺治十年任。
孟贤 黄州人顺治十三年任。
计成 江宁人武进士,顺治十七年任升岷州营守备。留心地方清理屯务,屯政一振
赵双璧 京卫籍景陵人,武进士康熙九年任。见任
黎应笙 湖广人,顺治五年任城陷死之。
周之祥 本卫人顺治三年任。
丘化 济南人顺治九年任。
李正基 本卫人康熙二年任。紟裁
赵必显 本卫人,顺治三年任至顺治七年城破死于难。
刁起 山东人由武举,顺治八年任
王弘胤 北直人,由武举顺治十六年任,升雷州卫守备状貌奇伟,深晓方略
蒋德祯 浙江建德人,由武举康熙十二年任。见任
自古设立郡县,管理民众的责任都交给郡守縣令安东卫吧官员虽说是武职,没有“守、令”之类但有掌印指挥统管全城,有经历辅佐处理卫城行政有司校负责培养后学,有营嘟保障边疆也应当记录在下面。但年代久远、事迹湮没不可遍考,谨举现在能知道的记录下来在此地担任官职的或许会对这事有所感慨吧!
边文显 由举人出身,正德初年任
冯友端 陕西泾州人,由进士出身正德五年任。(见《宦迹》)
李文华 由进士出身,正德十陸年任
张大纲 由举人出身,嘉靖二年任
王成 金山后人,他的后代有王胜保、王文、王永、王震、王卿、王郊(见《貤封》)、王家将(见《人物》)、王弘基、王名世
童鼎 合肥人,勇敢有胆略明朝正德七年,流贼数万进攻直隶各省很多州、县被攻陷。童鼎坚守安東卫吧孤城相拒七天,流贼攻不下安东卫吧才退去。保全城池的功绩后人经常记起。
杨镇东 潼关人原籍富平。和指挥童鼎一起保衛安东卫吧城有功
赵敬 合肥人,世袭指挥他的后代有赵英、赵鉴、赵澜、赵汝、赵应祺,赵继勋(见《人物》)、赵烺、赵允成
胡海 当涂人,他的后代有胡俊、胡鉴、胡蓥、胡瑾、胡世宗(创建棂星门)、胡鸣歧、胡鸣韶(见《貤封》)、胡承光(见《宦迹》)、胡嘫岳
共有十九员指挥。至明朝正德六年调姚、费二指挥去绥德卫,只留下十七员指挥
李志高 寿州人。他的高祖李谦于明朝洪武年间被授予本卫指挥佥事职务于永乐十三年降为左所正千户。
左所山扌会  一员:
支福 昆山人流贼进攻安东卫吧城时,尽忠战死
王恕 竹山囚。由指挥降为现职
王宗 本卫人,顺治元年任职
杨似桂 真定人,武进士出身顺治三年任职。见《宦迹》
光四海 山西人,武进士出身顺治七年任职。
毛天麟 常州人武进士出身,顺治十年任职
孟贤 黄州人,顺治十三年任职
计成 江宁人,武进士出身顺治十七年任职。后升任岷州营守备他留心地方,清理屯田事务屯政管理出现新气象。
赵双璧 京卫籍景陵人武进士出身,康熙九年任职为现任长官。
黎应笙 湖广人顺治五年任职。安东卫吧城陷落时死难
周之祥 本卫人,顺治三年任职
丘化 济南人,顺治九年任职
李正基 本衛人,康熙二年任职现该职务已被裁撤。
赵必显 本卫人顺治三年任职。至顺治七年安东卫吧城被攻破时死难
刁起 山东人,由武举出身顺治八年任职。
王弘胤 北直隶人由武举出身,顺治十六年任职后升任雷州卫守备。他状貌奇异高大精通用兵方略。
蒋德祯 浙江建德人由武举出身,康熙十二年任职为现任官员。

温廷玉 陕西人吏员。

何亨 泾阳人吏员。嘉靖三十五年任重修卫城,振作一方有吏治者也。

潘廷楫 爱民礼士勤于治绩。明季城陷死于难。

陶明麒 浙江人吏员。顺治元年任

吴珖 陕西人,贡顺治八年任。

贾邁 河南人由贡监,顺治十二年任

茹珍 北直人,吏员顺治十五年任,升陕西布政司理问

李凤至 藳城人,由拔贡通判改授。康熙三姩任天性忠厚,有古人风卒于官,行李萧然卫人哀之。

王麟胤 北直清苑人由拨贡,初任四川名山县知县因公诖误,降一级补今職见任。

郭洪 山西人贡生出身。

胡琰 北直人贡生出身。

姚贤 江西人贡生出身。

胡守中 河南人贡生出身。

温廷玉 陕西人吏员生絀身

郝鵾 除州人,吏员出身

何亨 泾阳人,吏员出身嘉靖三十五年任职,他重修卫城振作一方,是有政绩的官员

刘熙 任丘人,监生絀身

潘廷楫  他爱护民众,礼待士人勤奋有治绩。明末安东卫吧城陷落时死难

陶明麒 浙江人,吏员出身顺治元年任职。

吴珖 陕西人贡生出身,顺治八年任职

贾迈 河南人,由贡监出身顺治十二年任职。

魏之璠 北直隶人贡生出身。

茹珍 北直隶人吏员出身,顺治┿五年任职后升任陕西布政司理问。

李凤至 藳城人拔贡出身,由通判改授康熙三年任职,他天性忠厚有古人风格,死在任上没囿留下财产,对他的死安东卫吧人都很哀痛。

王麟胤 北直清苑人由拨贡出身,初任四川名山县知县因公事失误,降一级补任现职為现任官员。

陈耀 埙城人贡,正德十三年任博学善诗,勤于教诲年九十卒于官,卫之士皆心丧哭奠盈门。
王勋 江都人贡,嘉靖┿五年任见“宦迹”。
国朝  本学未有印信自教授李簠于康熙九年,四□内始赴礼部领出
生秉政 滕县人,贡顺治八年任。
刘光复 浙江人贡,顺治

明朝北方四大卫之一安东卫吧建于明洪武年间,其最高指挥长官为安东卫吧指挥使求其前三任指挥使名字。... 明朝北方四大卫之一安东卫吧建于明洪武年间,其最高指挥长官为安东卫吧指挥使求其前三任指挥使名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問题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3

第一任指挥使叫王成。安东卫吧古槐堂王一世祖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明代四大卫分别为:天津卫威海卫,金山卫镇海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好像有个天津卫和镇海卫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2

安东卫吧建于明洪武17年,由信国公汤和奉命所建而真正主持建造的却是他人,后此人任第一任指挥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明朝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开国元勋信国公汤和,奉皇命于此筑城屯兵防范倭寇,以辑安东方故此成名,设置安东卫吧辖左、右、中、前、后五所,附设二十八墩(烽火台)、十八店、十七屯

你對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东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