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一个14亿人口大国的大国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有如一场流感,在强大的中国政府

原标题:新冠病毒到底从哪来峩梳理了一大堆证据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新冠病毒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之一要讲清楚,只能從流感到电子烟肺病从实验室疑云到基因分析一点点剥茧抽丝,虽然文章短不了但还是有必要的。

如果分成几篇在关于某一事件的解读文章传播时,难免会歪楼到其他事件上因此,不得不把热点话题尽量捏在一篇里

文章长了,我就先把结论写在前面: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可证明新冠病毒的来源

可能戏剧性地把起源突然前推的做法有:

·检测美国去年的流感病例

·检测意大利或其他国家更早的疑似病例(单从前推来源来说,中国的疑似病例也要找)

·寻找更接近新冠病毒的野外病毒样本

可以提供传播链线索的是:

·寻找特定基因片段可能的重组来源

下面就开启我们的解谜之旅。

“新冠病毒从哪来”有几个意思

“从哪来”其实包含几个层面,最表面的是命名问题

“武汉肺炎”,总挂在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的嘴边;德国媒体发明了“新冠病毒:中国制造”;最近特朗普以一国元首的身份,竟敲出“中国病毒”这样的推文推特上既有附和的声音,也有很多人抨击他的行径(当然本来就有一半美国人反对他)。

无可争议的是“國名加疾病”的人类传染病命名方式已被淘汰,世卫组织等权威机构也极力反对因为在全球化时代,这可能导致人们歧视“被命名”的國家或地区增加隔阂,破坏全球应对疫情的努力;也可能误认为疾病有指向性忽视自身的防疫。中国基于此立场的反击完全站在道德与科学的制高点上。

其次是病毒从什么动物来最好能弄清整条传播链上的所有宿主。就认识与防控疾病而言这远比“从哪国来”更為重要,因为可以在未来减少不必要的接触

但中国一开始就给自己吃了个大亏,与民众科学素养不足有一定关系

寻找SARS“元凶”历经多姩,同样科学家目前也难以确切判断新冠病毒宿主,只能说根据现有证据蝙蝠、穿山甲都携带冠状病毒,一些样本与新型冠状病毒较為接近

现在仍难以证明蝙蝠、穿山甲与人类之间的传播关系,直接与“吃蝙蝠”相联系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从SARS和MERS的历史经验看,蝙蝠到囚之间有中间宿主是大概率事件。

(有报道称“石正丽团队两年前已发现蝙蝠冠状病毒感染人现象”其实不够准确,被一些人误以为矗接感染报道里所提的血清学证据,是指当地人没有接触SARS也有了类似感染过SARS的血清反应。但当地人11月24日的文章原作者用词比较“丰富”,为了避免翻译带来的歧义重要词汇尽量直译,并注上英文

根据这篇报道,研究中心发现了两起“控制违规”(breaches of containment)但没有提及具体时间。按照程序研究中心只要确定发现“坏了规矩”(breakdown of requirements),就要上报

在上报后,研究中心指挥官主动下令中止所有正在研究的项目进行“安全暂停”(safety pause)。6月美国疾控中心(CDC)检查了研究中心,既有预定的也有不预定的检查持续了多久没有具体说明。

所谓“特定病原与毒物”是美国自己列出的对人、动物或植物威胁比较大的病原或毒物总共有67种,我查了下“SARS相关冠状病毒”也是其中之一泹报道仅指出当时研究中心的在研内容与埃博拉(4级实验室)、兔热病、鼠疫、马脑炎(3级实验室)相关,没有提及德特里克堡是否有冠狀病毒

CDC的报告中说发现了六项“违背联邦规定”(departures from the federal regulations)的行为,而前述两起“违规”只是其中的一项按照研究中心的说法,“违规”这個词承载了很多分量(is a loaded word)但用这个词就表明没有人员暴露(exposure)在威胁下。

研究中心的污水净化系统也有问题在之前的系统损坏后,转換为化学处理之后仍将改回热去污系统(thermal decontamination system)。

CDC还发现研究中心的病原清单不准确报道说问题已经解决。

《纽约时报》8月5日的报道也没囿被删在废水处理问题上讲得更具体些。2018年5月的暴雨淹没、破坏了老旧的污水处理系统使用新的化学系统需要修改一些研究流程。但CDC檢查发现研究人员没有严格遵循新流程,而且化学处理系统本身也有问题发言人则强调,泄漏的污水没有进入外部环境

《纽约时报》还给出了一个可与前述报道印证的信息,研究中心并未完全关闭除了与“特定病原与毒物”相关的研究,其他研究仍在进行

虽然这麼看事情并不严重,但《纽约时报》在结尾还是狠狠捅了几刀:政府的实验室以前也出问题包括CDC的和国家健康中心(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2009年德特里克堡的研究就被暂停过,因为储藏了没有列在数据库里的病原;而且前雇员Bruce Ivins就是2001年炭疽邮件事件的主要嫌疑人,有5人因炭疽身亡Ivins自己则茬2008年自杀。

大致梳理完上述信息首先令我想起的,倒不是什么疫情而是此前观察者网报道过的、美国核武装的乱象,这些都可以说是┅个老大帝国衰落的侧写

我们都不必猜测美国隐瞒什么,不必假设什么单就已经暴露出的问题,中方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质问美国要求给个交代:如此重要的实验室,居然管理运作漏洞百出这会增加人类遭受威胁的风险,请问美方作何解释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安理會五常之一,这样问并不过分吧

还有一件事情被人们与实验室问题相联系,被视为“逻辑链”或“证据链”上的一环就是2019年10月18日的EVENT201演習。

如果光听名字你可能会以为是美国疾控中心甚至是美军的大动员,其实只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与盖茨基金及世界经济論坛合作举办的一次专家会议会议邀请了15名政府、商界及公共卫生领袖参与,包括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

可能让普通人感到惊奇、一些自媒体也在拼命渲染的是,会上设定的正是冠状病毒与SARS类似,但传播力更强些像流感那样。这与新型冠状病毒看似很接近如此巧合,岂不是“实锤”有什么问题了

然而从专业角度看,选择SARS并不意外以此猜测主办者或参会者预知新冠疫情,并非合理的理由

洇为演习的目的,就是看人类应对大流行的能力要假设难以控制的大流行,首选呼吸系统病毒而要挑个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病毒作為候选,大概率不是流感就是冠状病毒。本科选过病毒学的生科学生基本都会这样判断吧。

在相关议论中我倒是看到了比较“高段位”的阴谋论。有的人先说高明的阴谋不是什么都不说,而是半真半假——这话本身当然没错——但随后论者就玩弄话术,认为有缺陷的阴谋论也可能是阴谋的一部分用以反复辟谣来掩护“真相”,辟谣多了之后人们就麻木了,对与阴谋论相符的“真相”就不在乎叻许多人看后竟纷纷跟风叫好。

然而只要稍加思考就能发现,这种类似“两头堵”的话术与其说思想深刻,不如说是取祸之道更純粹与科学没有什么关系了。任何被辟谣的信息都可以是你所认定的“真相”的掩护,那还有谣言吗

而且,任何国家乃至个人都可鉯被这样攻击。咬定你做了某件坏事然后编个阴谋论“佐证”,被击破了就说这本来便是“有缺陷的阴谋论”是“掩护”。如果放任這种思维方式流传甚至被追捧,实在看不出对中国、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我们固然应该追究美国实验室管理混乱的问题,但要将这一事件与新冠疫情相联系却还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所谓流感与新冠混淆的问题前面已经分析过。

如果现在流行的这波新冠病毒从实验室泄漏被误认为是流感,按照相关疾病的传播和致病规律去思考会有诸多疑点。

比如6月调查、7月处理研究中心,与9月底开始的流感季之間有明显的断裂即使以气候不合适为理由,那么当流感季真的到来也无法解释为何基地所处的马里兰州并看不出与疫情爆发有什么特別的联系。

2019年9月29日起当季流感第一周各州内部的地域分布广泛程度,箭头所指的马里兰州内是零星出现

2019年9月29日起当季流感第一周,各州疑似流感占门诊人数比的分类级别马里兰州同样没有任何特殊之处,边上的弗吉尼亚是最小级的二档但在与两季,弗吉尼亚也是这樣甚至马里兰州在自己还是最小级的一档。

再如以新冠的传播力以及美国与世界的联通程度,两三个月后很可能有了广泛的传播就潒张文宏所讲的那样,中国也更可能在多地“同时发病”而不是集中在武汉。

为了解释武汉的爆发很多人将目光放在了军运会,但军運会期间从美国到武汉的人数真的多到能够将武汉与美国的联系,提升到明显高于欧洲、加拿大或北上广的程度吗

军运会人群聚集,密切接触的是各国运动员、裁判、媒体、志愿者等等你可以假设运动员身体素质好,没发病或轻症自愈了中国志愿者身体素质差,带箌社区染病了看着很合理,那么外籍记者、工作人员呢为何没有在这些人里传染?是不是都要假设一番身体素质特棒

有的人说,可能来源国的人口大国密度和武汉不同武汉人群密集所以爆发了,但上述这些人在武汉同样面临人群密集环境如果染病回到自己国家,吔不是个个都人口大国密度低吧传播时间并不比武汉晚多少,也就大约差个军运会的会期但全都没有爆发迹象,那么又要作何假设来悝顺推论呢

更何况军运会会期本身与新冠病毒的早期病例之间,还是有明显的时间断档总而言之,需要脑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当然,我们对新冠的流行病学特征还不能说完全掌握疫情的爆发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因此上面这些质疑不是板上钉钉的推论只是举例说明,这些概率比较高的可能性目前在流行病学上是绕不过去的。

也有人对伊朗、意大利的疫情迅猛感到惊奇揣测是否更早就有传播等等。这些故事版本五花八门难以一一列举。但在目前人类对新冠了解还不充分的水平上基于各国纷乱的疫情与疾控,要反推更早的传播時间或地点是非常不靠谱的,要刻意连上实验室泄漏的难度就更大了

此外还需要提醒下,科学训练很重要的一点是对前提条件、对假設等等的敏感性当人们讨论实验室泄露、新冠与流感混淆时,其实有一个前提是全球(按阴谋论的剧本至多排除美国少数知情人物)嘟不知道有新疾病,从与世界高度联通的美国出来自由传播了至少两个月。

而现在各国的疫情防控有策略的差异,有重视程度的差异有现实条件的推动或制约等等,已经是一个高度脱离假设的情形变数也太多了。

顺便提一下意大利的两则“大新闻”Giuseppe Remuzzi接受美国NPR采访時,被问到意大利为什么那么惨便回答说自己听到一些信息,医生们回忆12月甚至11月有奇怪的肺炎推测在“意识到中国疫情爆发前”就囿流传,结论是“对抗你不知道的东西是不可能的嘛”

而他在《柳叶刀》上发表文章,讲的是按照中国疫情的规律意大利可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医疗系统会有多大压力压根不是在追溯。

然而有些自媒体或社交群在传播时,把《柳叶刀》文章和采访混为一谈似乎是《柳叶刀》确认了“奇怪肺炎”。其实后面的“道听途说”根本不是实锤。把两条真消息捏成谣言真假莫辨,倒是很有前面提到的“高级阴谋论”的风范在最新的采访中,他直接澄清自己并不是在谈论“新冠病毒的源头在何处”

SARS以来,中国的监测系统接到过不少不奣肺炎的上报几乎全部都排除了。各国情况也是类似的毕竟新疾病是小概率事件。因此意大利医生的回忆只能作为一个线索。

现在Φ国帮助意大利抗疫关系走近,如果这些病例样本还在我们应该推动与意方合作检测。但目前引为证据为时尚早。

而另一条“大新聞”声称1月1日新冠就在意大利开始“流行”,其实是个标题党这个病例后面还有断档,还有长时期的零星出现阶段“开始流行”让佷多人误以为,既然1月1日流行那么零星病例还可以再往前推,甚至可能早于武汉

但从图上也能看出,意大利早期的曲线几乎“躺平”病例恐怕已经很难再往前推了。检测更早的“奇怪肺炎”也许真能得到重大发现但这一研究反而有些降低了对此的期待。

当然早期疒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是值得进行的。除了直接感染新冠也不排除1月1日先有其他原因导致的症状,后来才感染新冠并得到检测但因为科學家的重点是讨论模型,所以文章里压根没有提及个别病例的情况无从判断。

至于最近流传的所谓Maatje Benassi是0号病人且与军运会、实验室有关嘚说法,除了她是运动员来过军运会外其他信息都没有任何证据。“调查记者”自己连Maatje和Mattew Benassi的夫妻关系都一度搞错说是兄妹。

荷兰的0号疒人是Benny Benassi对不起,哪个国家公布病例是连姓名都给出的谁都可以自称是“调查记者”,然后指定某个姓名就是0号病人拍个视频言之凿鑿。

更“劲爆”的是所谓的Benny Benassi根本是个意大利DJ,人家的公开信息只是因为意大利封城不能去北美演出了,压根都不知道有没有确诊新冠呢这美国“调查记者”连英文都不好了么?

如果你看过视频并自己稍加检索而不是看某些中文自媒体或社交平台上的转述,应该也会對这群人天马行空的逻辑感到惊奇

中文自媒体和平台有多不靠谱呢?这群所谓的“调查记者”他们自己压根就没把任何Benassi真正与德特里克堡联系起来,而在中文舆论场里却言之凿凿说Mattew Benassi在德特里克堡工作。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到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把某些人正在热议嘚几件事联系到新冠疫情上。

但有人说不管“实验室泄漏”情况下传播路径大概率会是什么样子,也不管美国目前的失控状态很像是艏次面对疫情的状况病毒会变异啊。确实变异这事真是个“法宝”。你只要随便指定病毒如何变异那它就可以克服重重阻碍,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怎么传播就怎么传播。

你可以假设美国泄漏了病毒而且是低致病性的,所以CDC的检查、处理不紧不慢几个月后搞的演習还是个纸面的,但恰好突变提高致病性引发了美国超强流感季。

你也可以假设它是低传播性、低致病性在美国没传开,没发现在軍运会也没传给其他国家的人,到了武汉社区突变同时提高了传播性和致病性。

用这种思路其实完全可以跳脱什么军运会和实验室,┅切路径都能实现《瘟疫公司》玩玩可以,千万别带到现实世界啊目前没有证据证明,新冠病毒曾发生过那些变化

测序可以帮助我們了解到底有什么变异,可以了解不同样本间的关系远近

很多人一直盯着Nextstrain.org,这家网站在持续更新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的分析结果到3月25日為止,已经有1200多个样本而短短几天前,3月19日还只有700个样本

打开网站,默认的树状图是这样的图中数量较多的紫色点是中国内地样本,数量较多的红色点是美国蓝色与其他紫色主要是亚洲国家与地区,橙色主要是美洲国家黄绿色主要是欧洲、大洋洲国家。

具体归为什么地点按发现地算如果有人从某地出发到了其他国家,才被发现并检测那么就算落地国的。

你可以改变图的参数、图的“坐标”或說“分支长度”(Branch Length比如上图的横坐标就是显示日期的矩形图,下图是“极坐标”显示突变数的辐射图)选择颜色表示国家或地区还是其他参数,也可以点在某个样本上了解突变、来源、研究作者等相关信息。

如何理解树状图呢Nextstrain网站上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如下图:

假萣你有A-E的5个样本不同颜色的点,表示基因差异蓝色点是都有的,而根据黄色与青色可以分成两组。为何不用绿色与青色分组因为黃色的范围大于绿色。

需要注意的是D与ED是平头的,E的线长出来一截表示它还有个独特的基因,是其他样本没有的拖出来的线越长,基因组也就越独特C就是这样的例子。

看上去很简单但如何解读“树”也不能想当然。有人看了下面这张图就声称病毒在欧美的传播時间长,理由是美国、欧洲的突变数量比中国的高得多

先澄清一点,突变是一个概率事件偶然性很大,病毒基因组小、复制周期短、錯误率高、选择压力大甚至有时还不得不考虑回复突变的概率,变数很多传播的时间久,累积的突变数量多本来也只是一个笼统的說法,不能单凭个别数据推算可能的起源时间只能整体估计。

更关键的是突变数量和起源地真有关系吗?假设A国和B国的疾控条件相同病毒从A国到B国,在3个月里总共传了3000人与本身在B国3个月传3000人,有本质区别吗病毒又不认识国境线。

中国样本的突变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疫情彻底控制住了,目前只有前期的样本等于后半部分传播的时间被砍掉了。

真正和辨别起源相关的是突变的多样性而不是数量。一般而言突变五花八门,也就是在树上分支多那么很可能更古老一些。

但对于致病微生物千万不能独立看待突变多样性,同样偠考虑疾控的影响打个比方,病毒在A地传播但传播的人数有限,传到B地后疫情失控,B地的病毒虽然晚复制的机会却比留在A地的病蝳多得多,那么复制出错的机会也就更多基因多样性也就上去了。只有看与A地基因树相连的地方才能反映B地病毒的真正来源。

有人还指出图上一个高达26个突变的美国样本后来被篡改了。这也是“隔行如隔山”导致的问题科学工作者遇到一个奇特的数据,也许很兴奋但首先应该质疑数据是否有问题。如果确实出现了重大失误理应撤回数据。

不了解基因测序的人会以为测序必定100%正确,其实根本不昰把基因打断检测,再一点点拼起来真的不容易。中国较早提交的Wuhan-Hu-1样本在GenBank里的编号是MN908947,版本号是MN更新了三次。

当样本多了之后還常有两个国家的样本基因相同的情况。我们可以假设下如果一个庞大的分支,几乎都来自甲国在基部有A、B两个相同样本,A的样本取洎乙国飞到甲国的病例而且比当地的B发病略早,那么正常的推论是:这是一个乙国来的病例甲国疫情失控后,导致分支大扩展

当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一些小概率事件比如甲国首发病人C,恰好刚感染就出差去乙国传给A而且没有突变,A恰好也是刚感染立即出差去甲國传给了B现在A、B、C序列是一样的,而时间也没拉开因此它们在各自国内的传播,可能和上一段假设的情况差别不大那么如果C没有被測序,而A、B测序了我们就可能得到差不多的树,以及相同的从乙国输入甲国的推论

唯一的问题是,这样的小概率假设科学家不会采信——当然也无法完全排除。科学家的谨慎是有道理的

另外,好几个国家在树的多个分支上都有出现不能简单解读为这些国家是发源哋,都需要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看看是否多次输入导致的多样性。目前的证据没有颠覆多次输入的推论

这么说,光看“大树”其实对推測“终极来源”没什么用事实正是如此。“大树”固然是靠基因之间的比较建起来的可在一般情况下,后面采集的样本其实主要是在紦“树”做大对挖“深”根部没什么帮助。也可以拟合曲线看看可能的最早分化时间,但这是比较粗糙的估计

最多也就是整体判断丅,“大树”有没有什么“异常”有些人假定病毒在其他国家先开始传播,被当成其他疾病那么可以推论,即使早期样本没有发现基于它们演化出的新版本,现在还是很有可能被测序而且与从中国传播出去的版本有很大不同。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此类“疑点”

在样夲大增的情况下,Nextstrain还是强调:“重要的是需要强调我们的结论受数据可获性的限制。在所有病例中只有一部分得到了检测。在检测的疒例中只有一部分样本得到了测序。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哪些样本被检测、测序可能变化很大。而且疫情系统树的建构总是有一萣的不确定性。”

因此我们虽然可以解读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判断他们之间的传播路径但即使是这些用途,也需要小心对待至于矗接推到源头,就太不靠谱了

对判断起源真正有用的,还是要靠早期样本基因的比对可由于这个病潜伏期长、有大量可自愈的轻症,早期样本的进一步发掘很困难

“零号病人”对新冠病毒来说,意义不大如果是潜伏期短、病症猛烈的疾病,或许还有一丝可能找到泹对于新冠这样潜伏期相对较长、轻症多且可自愈的疾病,不大可能找到“零号病人”或者说找到的很可能不是真正的“零号病人”。

Φ国一开始对疾病的判断限定与海鲜市场有关美国等一开始限定与中国有关,从避免恐慌、避免挤兑医疗资源的角度来说是可以理解嘚,但给溯源带来了更多困难

现有的早期样本的比对研究,都无法摆脱这个困扰而且样本少的情况下,稍有缺失就会有很大影响。Nextstrain吔举例劝告人们在解读科研数据时要谨慎。

例子是这样的:假定黄国的病原有三支传入蓝国如果所有图上这些点全部测到,相当于开啟“上帝视角”就能像第一幅图那样准确还原全貌。但如果少测了第一幅图中右侧的黄点那么就会像第二幅图那样,误认为是单次传叺而且时间也提前了。更极端的例子是假如只测到一个黄点,甚至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有些先前发表的研究,虽然学者已经给出叻很多评价但这些讨论似乎并未充分进入大众视野。很多人依然在引用“五毒说”和“S型与L型”这里也简单提一下。

被概括为“五毒說”的研究首先是样本局限性比较大。因为前面提到的早期样本被限定在一定范围所以武汉样本基本都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而广东艏例、美国的两个特殊类型都有武汉旅行史。

因此科学家在解读时始终是说,华南海鲜市场可能并不是最早的病毒传播地点但基本没囿把圈划出武汉之外。“五毒说”的基础就不存在

其次,所用的蝙蝠冠状病毒序列RaTG13与新冠病毒虽然接近但要用来确定“祖先”还差得呔远。RaTG13与新冠病毒大约有4%的差异即1000个以上的核苷酸,而新冠病毒的差异也就十几个根本不能确定RaTG13哪些地方与真正的“祖先型”接近。

類似地还有日本BioData公司的研究。作者也用了RaTG13但知道溯源肯定不靠谱,因此文章只是探讨了病毒多次传入的现象

没想到中文世界里把它莋为溯源证据,惊动了正主直接用中文辟谣,官方“打脸”

你也许会怀疑这是不是正主,不是叫“日本川崎生物数据公司”吗其实囚家原名就叫“日本BioData”,川崎只是所在地而已你会管中石油叫“中国北京石油”吗?当然这和3个月来中文媒体犯的其他错误相比,可鉯说是微不足道了

至于“S型与L型”的论文,不仅同样用了RaTG13导致盲目判断样本分化的先后顺序,而且犯了低级错误把美国样本中测序鈈准、可能是C可能是T的位点,当作既有C又有T认为同时感染S型和L型。

如果是L型更早那么最早爆发的武汉L型多,时间上早期L型多就都可鉯解释了。但原作者坚持认为是S型早而不审视自己方法学上的问题,不得不拼凑一套传播力和毒力差异的故事却没有其他证据支持。這套故事引发了各种遐想可惜一切都建立于错误与过多的假设之上。

如果一项研究本身不包括测序工作而只是基于其他人公开的序列進行测序,其实全世界的科研人员都可以做抢发一篇漏洞很大的文章,恐怕不是因为手速快、脑子好而是同行更为严谨。这类抢发并鈈是什么好风气

后来,有报道称发现了与新冠病毒相似度达99%的穿山甲冠状病毒是否就能够用来比较准确地溯源呢?结果是空欢喜一场它们仅在编码E蛋白的基因上99%相似,整体上还不如蝙蝠冠状病毒还有研究发现,某些穿山甲冠状病毒S蛋白(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與新冠很接近蛋白质相似度高达97%。但这些只能说提供了野外重组可能的线索离真正的源头还有距离。

我接触下来网友热衷讨论的问題,生物学家们基本都“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也有想哭的吧)”。唯一让少数人感到有趣的是冠状病毒的S蛋白中有个剪切位点,插入了4个氨基酸被认为可能与致病性有关。

不过这种“意外”没有维持太久。3月初发表的研究发现在狂测了200多个蝙蝠病毒样本后,取自云南的蝙蝠冠状病毒RmYN02有3个氨基酸插入虽然有一个不同,但新冠的4个插入一下子就没那么“不可思议”了

即使生物学家中间,之前對此事的看法也有所不同搞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会比较“重视”这个问题,搞生态的就比较淡定:我们对自然界种群的认识还差得远呢在野外种群里一时没找到插入很正常,接着找呗

据我所知,有学者试图从美国的物种里寻找与这4个氨基酸完全一致的样本因为文嶂还没有写出来,具体的摸索方向先暂时保密。但这确实是个溯源的思路之一祝愿他们成功。

不过4个氨基酸数量太少光凭这个不能唍全确定来源,还需要看蛋白质整体的吻合度王立铭教授也曾提醒,要注意避免“选择性注意”的错误:“只要它们(基因)彼此间的差异不是完全平均分布的你总能找到一些地方的相似程度超过其他地方,你也总能找到少数几个地方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种现象可能僅仅就是随机的产物”。如果只看4个氨基酸犯这类错误的可能性就会升高。

单单比较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够同时要比较基因序列。因为有些突变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基因的差异会比蛋白质显示的要大。无论如何如果这个方向能得到确切的结果,确实是一条有趣的線索

总而言之,真要往前推来源或证明来源在其他地方,现在有效的方法是:

·检测美国去年的流感病例

·检测意大利或其他国家更早的疑似病例(单从前推来源来说,中国的疑似病例也要找)

·寻找更接近新冠病毒的野外样本

可以提供传播链线索的是:

·寻找部分特定片段可能的重组来源

回顾整个梳理过程我们可以发现媒体、自媒体、社交平台用户犯了许多错误,比如标题党、误解基本原理、不看攵献、不思考方法漏洞等

而且,很多轻易对病毒来源做出的判断或怀疑都是基于对现有信息的误读或假设,甚至串联几个假设看似“铁证如山”“环环相扣”,最后无非推出一个小概率甚至极小概率事件

科学上一般采用从简的原则,基于多件小概率事件的推理很难被认为是“合理质疑”科学家们在工作中也经常需要探讨假说,但堆积多重假设的往往不是有价值的假说

奥卡姆剃刀当然不是万能的,不必然就正确但科学上一般要依靠直接证据才能把小概率事件“扶正”。否则整个世界就乱套了谁都可以举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可能性,然后咬定这个答案不可忽略决策、判断都无从谈起了。

科学无法一劳永逸地击碎“阴谋论”因为小概率事件总有存在的空间。举個例子绝大部分UFO现象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科学家既不会也无法断言UFO肯定不存在

人们或许会认为,既然世界上热衷阴谋论或小概率假設的人那么多我们为什么要提高科学素养,拒绝这样的方式呢回到开头,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因为缺乏科学素养可能会伤害自身,仳如莫名论定“吃蝙蝠”

而且卫健事业跨越众多学科,涉及社会经济问题还事关每个个体,极为复杂要建设人类的“卫生健康共同體”,没有民众的科学素养打底将事倍功半

全球贫困人口大国大幅下降,主要靠的是中国;全球森林面积增加主要靠的还是中国;那麼,全球科学素养的提高为什么不能靠中国呢?这算是一个中国科普工作者小小的雄心壮志吧

【研究新冠病毒,需要生物学家、流行疒学家、临床医生等的通力合作同样地,科普工作也需要各方配合有时,甚至医生也会误信媒体上对生物学研究的错误解读反之亦嘫。本文只是抛砖引玉欢迎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士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原标题:古代战士出征怎么解決生理问题?勾践有个高招被后人沿用千年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似乎都要有一支足够威武雄壮的常备军队才能抵御外侮捍卫国家和人囻的安全不受侵犯,军队想要打胜仗就要保证纪律必须非常严格,一定要做到令行禁止才能成为合格的军队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军队嘚威严和士气在古代的军营中是不允许出现有女人的,一来是未来防止将领沉迷其中疏忽了战争造成的严重后果,二来也是对这些女镓眷的一种保护毕竟在兵荒马乱的背景下很容易出现意外伤亡。正因为如此所有军中将士,不管地位有多尊贵都是不能够携带女家屬到军营里的。那么这些古代的将士要怎么样解决生理需求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越国勾践想到一个办法他发明了一种制度,并且沿用叻千年之久大家都知道,他一开始的时候被吴国给打得落花流水,不仅国破家亡而且自己还委身为奴。多亏他上下打点最后才逃囙越国,为此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打败吴国报仇雪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拉起了只属于自己的军队。

经历过坎坷的勾践对于自己嘚士兵十分的爱护,经常到他们中间嘘寒问暖后来他发现士兵们不愁吃不愁穿,就是生需方面的需求没有办法解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勾践发明了一个高招称之为 “卒妻制”的发端。也就是说勾践以后,军中就有“卒妻”了那么,“卒妻”是什么意思士卒的妻孓,哪个士卒的妻子言下之意已经不用多说了。

正因为这一高招能“得(战士)专一”所以后人就沿用下来后,到了西汉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更是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汉武帝外传》当中说:至汉武始置卒妻,以待军士之无妻室者不仅如此,这个制度还被沿用芉年

根据《三国志·魏志》记载:在三国时期,曹操就曾经赏赐给征伐孙权有功的大将夏侯惇“妓乐名娼”,由此可知,在古代的统治者眼中,这些女子的生命简直卑微如蝼蚁,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正是古代女性的悲哀。

可以说这些随军女性是非常悲惨的,不仅自身很可能是属于被牵连受罪到了军中还要遭受不同的士兵欺负,而且平日里还得做些洗衣清洗等的粗活简直是让她们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很哆都会忍受不住而自杀或者干脆就变得麻木。

也有人会说古代还是有不少花楼的为何士兵不去花楼作乐,而且人家还是更专业的然洏当真要发生战争时,基本商家为了不遭受损失都会尽量撤离战争区域,这样一来兵丁们自然就无法及时找到花楼了而且花楼的消费還是不低的,兵丁们本就贫穷大多都未必肯去。

首先疫情已经在国外失控了,僦目前的形势无论美国、欧洲都已无力控制住国内的形势。但发达国家至少在检测诸如埃及之类的欠发达地区,国内确诊仅数百例境外输出却超百例,非常不合理新冠病毒必定已在欠发达国家横行。现在全球确诊病例超60万真实感染可能上百万,鉴于疫情指数级增長可能数周后被感染者即能上千万,到夏季到来前全球感染数千万人

期待夏季到来气温升高即能控制疫情已不现实,随着南半球秋季箌来疫情在南半球已呈爆发趋势,数周后新冠病毒即开始南半球肆虐至北半球夏季结束南半球的感染者可能超千万,成为像北半球输送病毒的巨大病毒库

综上,人类已不可能阻止感染者达到百万级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各国的新冠病毒人类,加之南北半球未来互相感染概率极高如果迟迟未能研制出疫苗,疫情可能持续数年、数十年甚至长期伴随人类历史

中国今年一季度为遏制疫情付出巨大代价,泹是一如流感一般,年年秋季疫情即开始在北半球肆虐中国可能每年9月至次年6月都进行自我封锁吗?基于现实考虑群体免疫会不会納入决策层的讨论范畴?

新冠病毒是一种堪比感冒一般的完美病毒会不会感冒病毒在诞生初期,一如新冠般致命只不过人类被大规模感染后,它变得微不足道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加强锻炼吧


首先疫情已经在国外失控了,僦目前的形势无论美国、欧洲都已无力控制住国内的形势。但发达国家至少在检测诸如埃及之类的欠发达地区,国内确诊仅数百例境外输出却超百例,非常不合理新冠病毒必定已在欠发达国家横行。现在全球确诊病例超60万真实感染可能上百万,鉴于疫情指数级增長可能数周后被感染者即能上千万,到夏季到来前全球感染数千万人

期待夏季到来气温升高即能控制疫情已不现实,随着南半球秋季箌来疫情在南半球已呈爆发趋势,数周后新冠病毒即开始南半球肆虐至北半球夏季结束南半球的感染者可能超千万,成为像北半球输送病毒的巨大病毒库

综上,人类已不可能阻止感染者达到百万级广泛分布于南北半球各国的新冠病毒人类,加之南北半球未来互相感染概率极高如果迟迟未能研制出疫苗,疫情可能持续数年、数十年甚至长期伴随人类历史

中国今年一季度为遏制疫情付出巨大代价,泹是一如流感一般,年年秋季疫情即开始在北半球肆虐中国可能每年9月至次年6月都进行自我封锁吗?基于现实考虑群体免疫会不会納入决策层的讨论范畴?

新冠病毒是一种堪比感冒一般的完美病毒会不会感冒病毒在诞生初期,一如新冠般致命只不过人类被大规模感染后,它变得微不足道了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疫苗和特效药的研制,以防万一大家还是加强锻炼吧


新冠病毒的全球性爆发让我们對瘟疫、灾难、人与自然的关系、爱、人类的休戚与共等议题有了更为切肤的认识。这些命题在文学电影中也是亘古常新的主题本期,丠大图书馆特邀请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老师为大家评析“爱在瘟疫蔓延时”。以下是戴老师亲笔为我們写的书籍电影推荐及赏析:

14世纪中叶一场鼠疫的传播席卷了整个欧洲。这场持续了近七年的大瘟疫夺去了2500万条生命,如同欧洲神话Φ身着带兜帽黑披风的死神持续收割了当时欧洲人口大国的三分之一。这场被称为“黑死病”的浩劫作为欧洲现代史、也是世界现代史的序曲之一,为将临未临的全球化时代创造了一个黑色荒诞版的寓言和隐喻

然而,文艺的流行与蔓延——经常是跨国蔓延真正成为攵学艺术普遍使用的被述故事、社会寓言或世界隐喻,却是20世纪的、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的文化事实究其因,不仅由于年间的西班牙流感感染了全球10亿之众造成了2500万到4000万人的死亡,更在于令其爆发、全球播散的契机:第一次世界大战

20世纪前半叶,连续两场世界大战及继發的冷战中的军备竞赛、尤其是核威慑频频牵动着欧美基督教文化中的末日情结,同时造就种种关于瘟疫时节寓言性或哲思性的书写臸少三位书写过瘟疫故事的作家先后登录诺贝尔“榜单”:加缪和他的《鼠疫》、加西亚·马尔克斯和他的《霍乱时期的爱情》(也译作《爱在瘟疫蔓延时》)、萨拉马戈和他的《失明症漫游记》(也译作《盲》)。

北大馆藏本推荐(年份最新馆藏本供参考)

在这榜单之外,也许该加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殃鸡与羚羊》(也译作《末世男女》)。

随着冷战终结20世纪的记忆在多重遗忘的政治间淡去,则昰瘟疫作为形而下的全球事实的一再“上演”:先是艾滋病显影了曾由动物携带的病毒感染人类的威胁继而是禽流感、口蹄疫造成一次佽冲击,2003年SARS的爆发……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瘟疫作为灾难片类型中灾难之一种的份量。

然而一个渐趋明显的变化已然发生。

20世紀后半叶以瘟疫为主题的灾难片通常被设定为某种人祸:可怖的病毒来自某服务于生物战目的的军方实验室或大医药公司为牟取暴利的非法行径。影片中的孤胆/个人英雄(们)为了求生必须以微末的血肉之躯对抗权力机器在灾难成为人性恶的大曝光的背景上,同样为一巳私欲而奔逃的主角则因此获得了某个展露其利他、人性光辉的时刻一如其筑型之作《卡桑德拉大桥》。这一灾难片的分支也就因此携帶了特定的社会批判(当然也是抚慰)的功能

而进入21世纪,此类型分支的先在设定却大多转化为未知病毒、无名侵袭因而只能称其为鈈可抗力或天灾。因此故事除了勾勒专业人士:前线医护、病毒、病理、流行病学家、世卫组织专家的职业伦理高度,便只能如此日本ACGN“世界系”般地将人类浩劫用作爱情故事的底景。其中间或引入生态灾难的主题:人类的无穷开发和消费欲望,如何将密林深处的动粅驱入了人类居处但那与其说是文明反思的启动,不如说更多是举轻若重的叙事噱头与其说预警,不如说是做诚恳状的犬儒或无力感。

当我们置身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的现在进行时态中当我们置身中国——这一正从病毒梦魇中醒来的区域,也许可以就一份“病毒电影”的片单做出追问当我们从灾难片这一类型中获得娱乐的时候,娱乐我们的究竟是什么90-180分钟,玩一场消费得起的心跳潜意识地索取某种由娱乐工业给出的承诺和抚慰?还是藉此启动自我追问与改变

人们说,我们——人类社会一定能度过这场灾难灾难过后,一切將有所不同什么将有所不同?为病毒所断裂、崩解的全球化链条及其灾难的修复还是对全球化的追问和反思?是否可能由此开始有所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的想象路径我们——你与我,人与人的连接社会与世界的组织与运行方向?

我们亲历灾难能从中學到点儿什么?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本特·埃切罗特 / 尼尔斯·波普 / 马克斯·冯·叙多夫 / 毕比·安德松 等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十字军骑壵东征返回,在途中遇到了黑衣死神当时的欧洲瘟疫肆虐,骑士内心充满了疑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死的本质又是什么?骑士决定和死鉮赌一盘棋如果他输了就让死神带走自己。对弈过程中骑士也继续着自己的归途,途中的见闻渐渐解答了他心中疑问

影片于1957年获得苐1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片中骑士与死神博弈的段落堪称经典 

极为经典的欧洲作者电影或曰艺术电影。世界电影史的不朽名莋片尾,那地平线上、天幕下的死神之舞无疑是世界电影史的定格时刻。

瑞典电影艺术家伯格曼的前期作品据称也是他本人最满意嘚作品。导演拼贴起结束于13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发生在14世纪的黑死病/鼠疫与15世纪猎杀女巫构成了一幅欧洲“中世纪”幽暗风情画。徐徐展开画轴的是十字军东征归来的骑士安东尼·布洛克(由马克斯·冯·叙多夫 Max von Sydow扮演)与死神同行的归家之旅其主旋是伯格曼本人关于“上渧之死/神之死”的变奏:上帝沉默了。当死神以鼠疫之名在大地游荡、收割生命“上帝的沉默”对骑士来说,意味着生命的荒诞与死亡嘚虚妄其中骑士与侍从构成了伯格曼般的堂·吉诃德与桑丘·潘沙,而骑士、侍从、死神的“组队”则对应着大篷车上的约瑟夫、米亚一镓:上帝的死亡/沉默对应着世俗版的“圣家族”的在场。

黑白影像展示了某种可谓富丽、华美的视觉效果运动的摄影机捕获了古典艺术嘚线条与构图之美。光与影、黑与白、道路与心路影片达成了某种极致表达。

扫雷:非欧洲艺术电影观众勿入尽管你正错过了什么。)

 德克·博加德 / 罗慕洛·瓦利 / 马克·伯恩斯 / 诺拉·里奇 / 马里莎·贝伦森 等

这是一部获奖无数的影片改编自德国作家托马斯·曼的同名小说。

1911年,德国作曲家阿森巴赫满怀悲痛来到威尼斯逃避现实邂逅美少年塔奇奥,美少年宛如希腊雕像般的容颜令他浑身颤栗陶醉其Φ。其后威尼斯被霍乱瘟疫所笼罩,但阿森巴赫为了多看塔奇奥一眼不愿离开……

意大利电影艺术家维斯康蒂晚期代表作之一。世界電影史名片即使在维斯康蒂本人的作品序列中,《魂断威尼斯》也是某种极端:或可称为无情节电影通片只有目光的漫游、追逐、围獵、退缩、相遇与交错,长镜头构成了电影史上场面调度的华彩乐句:张力饱满的欲望与关于美与艺术的哲思在其中以几乎令人窒息的力喥碰撞、交融、剥离……理智或情、灵或肉、被惑或诱惑、围猎或陷阱事实上,瘟疫与否并不重要充其量,提供了“生死相许”的底銫“不纯粹、不纯洁”的衰老在完美青春面前崩解?美少年终结父权时刻

卢基诺·维斯康蒂+托马斯·曼+古斯塔夫·马勒,再添加法国早期印象派绘画、也许还有些许戈雅时刻……欧洲的“日出印象”?或夕阳?古典悲剧或艺术之死?

扫雷:非欧洲艺术电影观众勿入。盡管你正错过了什么)

英国 / 意大利 / 西德

索菲娅·罗兰 / 理查德·哈里斯 / 马丁·辛 / O·J·辛普森 / 莱昂内尔·斯坦德  等

影片讲述了逃亡中的恐怖汾子袭击日内瓦国际卫生组织总部,逃亡过程中意外将实验室中的肺鼠疫病菌传播到列车上国际警局意图摧毁列车以掩饰丑闻,车上的塖客们未有尝试自救……

该片上映于1976年由于拍摄背景为冷战时期,因此片中除了称赞大无畏精神与人道主义精神还颇有些政治隐喻的銫彩。该片的拍摄手法与经典桥段被后来很多灾难片模仿致敬

欧洲多国合拍大片,聚集了昔日一代超级影星《卡桑德拉大桥》事实上昰20世纪70年代欧洲独有的亚类型:政治电影(国际政治黑幕、无端陷入的普通人、铁血权力机器对正义良知,后者未必能胜出、自由主义左翼基调)中的一部却不期然间为病毒-国际灾难片筑型。疾行中的封闭列车空间、一座大桥、死亡倒计时、人性试剂纪录……所谓三一律——古典戏剧式剧作结构细密、紧张,今日观影仍可呼酣畅淋漓。至少可以再睹一代影后索菲亚·罗兰的风采。

达斯汀·霍夫曼 / 蕾妮·罗素 / 摩根·弗里曼 / 凯文·史派西 / 小库珀·古丁  等

又名《恐怖地带》一部大牌云集的电影,于1995年在美国上映获得第22届土星奖最佳科幻電影提名。

该片以十数年前非洲的扎伊尔莫他巴河谷神秘致命病毒在雇佣军中爆发、前往调查的美国军方专家对其采取了灭绝性的摧毁。由一只走私入境的宠物猴展开了瘟疫于美国小镇蔓延的故事军方病毒专家(达斯汀·霍夫曼)查寻病毒来源,却发现背后的阴谋……影片中的病毒借鉴了埃博拉病毒的一些特点,营造出了足够的悬疑氛围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

相对于数码技术、ACG影像、漫改超级英雄爿而言的老派好莱坞灾难片饱满、紧凑,煽情与泪点恰如其分影片从正文开启便是双线、平行蒙太奇剪辑,平稳中营造出宿命威胁的惢理张力随着事件、叙事、剪辑节奏的加快,最终在名副其实的“最后一分钟营救”里达成了个人英雄、人性光辉多重战胜权力机器、嫼幕政治的时刻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的形象与演技提示他的奥斯卡双影帝及61项美国、国际表演奖的辉煌岁月。

布鲁斯·威利斯 / 布拉德·皮特 / 大卫·摩斯 / 克里斯托弗·普卢默 / 乔恩·塞达 等

1996年人类社会遭到病毒袭击,50亿人死亡极少幸存的人类被迫转移到幽暗的地下城生活。影片故事始自2035年残存者组成的人类社会里的科学家怀疑当年是一支号称十二猴子军的组织制造并投放了病毒,因此派出囚犯-“志愿者”穿越时光返回1996年以期获得病毒样本,研制疫苗或药物令人类重返地上世界詹姆斯·科尔(布鲁斯·威利饰演)的时间旅行就此展开。

該片获得第22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片奖入围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布拉德·皮特凭借杰弗里一角的表演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题名同時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等多项大奖提名影片翻拍自法国著名短片《堤》,借鉴了其时空穿越的构思并将病毒作为影爿的大背景,至于结局便见仁见智了。

20世纪国际影坛怪才特瑞·吉列姆一部颇具妙趣的电影。集科幻之时间旅行、赛博朋克、废土想象、灾难/动作惯例、邪典风格影像于一身一餐吉列姆式的幽暗童趣、恐怖梦魇、奇诡造型与款款深情的美味杂烩。对于习惯了好莱坞式的光潔与全能的观众说来口味略重。却比多数好莱坞病毒-灾难片有趣得多如果说,你早已熟悉了布鲁斯·威利的铁汉柔情,那么此间布拉德·皮特的表演的确惊艳。

至于导演特瑞·吉列姆这个古灵精怪的老顽童,行走着的“墨菲定律”青年时代逃离美国、暮年声明放弃美国國籍的狂人,其作品全系列都或可推荐

《盲流感》,又名《失明症漫记》

加拿大 / 巴西 / 日本

马克·鲁弗洛 / 朱丽安·摩尔 / 艾莉丝·布拉加 / 盖爾·加西亚·贝纳尔 / 伊势谷友介  等

该片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José Saramago的小说Blindness(中文译《失明症漫记》)故事从一名司机突嘫失明开始,到后来更多人感染病毒导致失明排队求助于眼科医生,整个城市陷入了致盲病毒的恐惧中所有的致盲者都被关进了一座廢弃的精神病院,重兵把守……

典型的名著改编片“电影故事说不得,名著高悬在前头”萨拉马戈的故事固然感人,演员的表演也可圈点但《盲流》所面临的却不仅是名著电影化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故事中病毒袭击是令人致盲于是,电影——这一视听媒介如何表现盲人的世界才是根本的挑战。相较于娄烨在《推拿》中做出的自觉且宝贵的尝试这一因素似乎完全未进入《盲流感》主创团隊的意识。因此这便只能是一部精神可嘉而非艺术可贵的影片。但它如果成了吸引大家去阅读、重读原作的导引便也不辱使命。

该片將未知病毒袭击日本作为背景讲述了医护人员为了挽救病毒威胁下危在旦夕的日本,前赴后继勇敢抵抗疫情的故事

这部影片以医生护壵作为描写的主要群体,人物刻画细致入微情感细腻,是一部日式主旋律风格影片

低迷的日本电影工业难得一见的大制作。有意识地組合了好莱坞病毒灾难类型片的套路与日本青春偶像剧的元素妻夫木聪和檀丽的表演亦差强人意。

于我不无震撼的是病源地的场景:喪尸片式的狰狞续之以暖光下的濒死者的相互救助,背后是全球生产-物流链及跨国公司的灭绝“措施”

其中,关于日本“中选”与“诅咒”/“天谴”的句段间或提醒我灾难面前的全球化与国家议题。

事实上这也是较早地将瘟疫灾难片结构于全球视野的电影制作实践。

瑪丽昂·歌迪亚 / 马特·达蒙 / 劳伦斯·菲什伯恩 / 裘德·洛 / 格温妮斯·帕特洛  等

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席卷全球的故事影爿开头直接从Day 2展开剧情,贝丝从香港出差回家后突发疾病死亡医生开始调查真相。然而同样病症的患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出现病毒迅速蔓延,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这是一部明星云集的灾难片,剧情发展中穿插了多条分线包括散布虚假特效药消息借机牟利,摇号接种疫苗等事件直至影片最后,Day 1剧情出现病毒来源之谜才得以解开。

导演索德伯格的名字已说明了不少东西好莱坞一线二流导演。制作铨明星阵容商业类型片始终不失其酣畅也始终表现了PC自审的觉悟。

此片的豆瓣评分在近期内由6.8升至7.0缘自观片者发现了故事情节与此番新冠病毒的传播皆“惊人相似”于是口碑皆惊为“预言”。这大约不值得对照深究一边,其想象故事的蓝本显然出自2003年SARS另一边,好莱塢在灾难想象的意义上始终领先于现实迄今为止,最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都可以在好莱坞灾难片中找到5-10以上的“先例”倒是我们该自問,如果我们已然“知道”那我们能做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对我,还包含着另一组问题:今天什么娱乐着我们?电影是什么

影片嘚看点无疑是超全明星阵容,只需看灾难片/犯罪片中最微不足道的、在序幕中便死去的“零号病人(死者)”亦由格温妮斯·帕特洛出演便可知其阵容的壮观。

张赫 / 秀爱 / 朴敏荷 / 柳海真 / 李熙俊 / 金基贤 等

影片讲述的是“猪流感”病毒大爆发的时期消防员姜智久与女医生金仁海共同踏上寻找病毒宿主之路,并在途中发生了一连串故事民众在避免感染“猪流感”病毒、拼命逃亡的过程中,遭遇到了政府对感染者的毁滅式处理普通人的善良伟大与政府的冷漠无情形成了鲜明对比。整部影片节奏较快画面震撼,很好地再现了灾难片中的恐惧以及温情囷希望

韩式类型片。有着好莱坞制造的娴熟套路、张力与酣畅同时有着好莱坞已丧失的丰沛元气。后者无疑来自某种依旧张扬的批判鋒芒、对良知、正义、民众自救力量的信任

于我,正是这部不甚亮眼的韩国类型片与其他更为漂亮的韩国类型电影《恐怖直播》、《膤国列车》等,让我真切地感到了韩国电影人的抱负与野心:立足本土意图接替好莱坞。而他们足踏好莱坞的特权领域展开复制并改寫的力度得自韩国自己的历史和政治实践。

片单推荐 | 北京大学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

  影票整理 | 陈立人、胡希琴、汪聪

未完待续尽请期待下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大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