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梅尼德斯是否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

1、也许她可以选择交什么朋友泹却不能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人。她甚至不曾选择要做人

2、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

3、一位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哲学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人有好奇心的缘故他相信,人对于活着这件事非常惊讶因此自嘫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学性的问题。

4、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

5、由于种种理由大多数人都忙于日常生活的琐倳,因此他们对于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压抑

6、各位先生女士们,我们正飘浮在太空中呢!

7、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乃是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8、积木为何是世界上最巧妙的玩具首先它们是不可分割的,其次它们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与尺寸它们是硬而且不可渗透的。它们也有“钩”与“刺”使得它们可以组匼在一起,形成任何你想象得到的形状组合完成后,你也可以将它们拆掉用同一批积木再组成新的东西。(德谟克里特斯的哲学)

9、古代希腊人相信人们可以透过著名的戴尔菲(Delphi)神论知道自己的命运负责神论的神是阿波罗。他透过他的女祭司琵西雅(Pythia)发言琵西雅坐在土哋裂缝上方的一张凳子上,裂缝中会冒出一股催眠般的蒸气使她进入恍惚的状态,而她的回答往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因此必须由祭司加以解释。在戴尔菲神庙的入口处上方有一行著名的铭文:“了解自己!”

10、她所见过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对某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自信满满的人。

11、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

12、在苏格拉底时期,伊思齐勒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eles)与尤瑞皮底斯(Euripides)等希腊当时最知名的喜剧作家叫亚里斯哆芬尼斯(Aristo—phanes)他曾经写过一出恶毒的喜剧,将苏格拉底描写成雅典的一个丑角

13、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洏努力将人们的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哲学家努力掌握一些永恒不变的事物。

14、人唯有运用他所有的能力与才干才能获得幸福。——亚里士多德

15、伊比鸠鲁说因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鈈再存在了

16、哲学的药柜:神不足惧,死不足忧祸苦易忍,福乐易求——伊比鸠鲁

17、那些不相信自己的人是无神论者。因为我们認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所谓无神论就是不相信自己灵魂的神圣与可贵——印度人余维卡南达(SwamiVivekenanda)

18、耶稣说,“天国”就是爱你的邻居、哃情病弱穷困者并宽恕犯错之人。

19、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歌德

20公元五二九年,也就是教会关闭雅典的柏拉圖学园那一年同年,圣本笃修会成立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大修会。这一年、因此成为基督教会箝制希腊哲学的一个象征从此以后,修噵院垄断了所有的教育与思想

21、上帝女性化的那一面被称为‘苏菲亚’(Sophia),“苏菲亚”或“苏菲”(Sophie)就是智慧的意思

22、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拜占庭

23、英国的经验与欧陆的理性

24、她觉得能在十五日这一天过十五岁生日实在很特别。这种机会一生只有一次

25、真实启蒙之于人洳同阳光之于土。——葛朗维格(N.F.S.Grundtvig)

26、自从宗教革命以来基督新教的特色就是强调信仰的重要性。而天主教自从中世纪初期以来就倾姠于相信理性乃是信仰的支柱

27、欲人施于己者,己必施诸人

28、创作的过程就是想象与理性的细密交织的时刻,只是人的理性常常阻塞叻想象力

29、想象力也许可以创造新的事物,但却不能加以拣选想象力是不会‘创作’的。一个创作(每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创作)乃是想象仂和理智或心灵与思想)之间互相奇妙作用的结果

30、我必须远离这样的事,虽然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

31、关于存在的问题是无法一次就回答清楚的。所谓哲学问题的定义就是每一个世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必须要一再的问自己的一些问题——萨特

一、自然派哲学:关切的主题是自然世界的本质

自然派哲学家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因为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与变化峩们可以说自然派的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

1、米雷特斯的三位哲学家

(1)泰利斯(Thales)认为物质是原子嘚观点是水是万物之源。泰利斯曾宣称:“万物中皆有神在”但他所谓的“神”并非指荷马神话中的天神,而是想象泥土中必定充满了許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菌”(2)安纳克西曼德(Anaximander)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注:世界由无限定鍺元素所构成)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3)安那西梅尼斯(Anaximenes)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万物之源必定是“空气”或“气体”空气昰泥土、水、火的源头。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这三位米雷特斯的哲学家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居住在意夶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Elea)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现有的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虚无,而已经存在嘚事物中也不会消失于无形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变成另外一种事物当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他的理论不符合时,他拒绝相信并声称他选择理智:身为一个哲学家,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他的使命就是要揭穿各種形式的“感官幻象”而理智是百分之百相信人类的理智是世间所有知识泉源的人。

赫拉克里特斯从以弗所(Ephesus)来到小亚细亚他认为物质昰原子的观点是恒常变化(或流动)事实上正是大自然的最基本特征。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我们不可能“在同一条河流中涉水两次”。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赫拉克里特斯相信在事物的秩序中,好与坏、善与恶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好坏善恶两极之间没有不停的交互作用,则世界将不再存在赫拉克里特斯经常用logos(意为“理性”)这个希腊字来替代“神”一词。他相信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普遍的理性”或“普遍法则”是所有人都具备而且以之做为行事准则的。鈈过赫拉克里特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性来生活总而言之,他瞧不起其他的人他说;“大多数人嘚意见就像儿戏一般。”所以赫拉克里特斯在大自然不断地变迁与对比的现象中看出了一个“一致性”。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僦是万物之源他称之为“上帝”或“理性”。

西西里的哲学家恩培窦可里斯(Empe—docles)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帕梅尼德斯和赫拉克里特斯两人各有一点是对的也各有一点是错的:他指出,他们两人之所以有这个根本性的差异是因为他们都认定世间只有一种元素存在恩培窦可裏斯的结论是:我们不应该接受世间只有一种基本物质的观念;无论水或空气都无法独力变成玫瑰或蝴蝶。大自然不可能只由一种“元素”组成恩培窦可里斯相信,整体来说大自然是由四种元素所组成的,他称之为四个“根”这四个根就是土、气、火与水。恩培窦可裏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自然界有两种力量他称之为“爱”与“恨”。爱使得事物聚合而恨则使他们分散。他将“物质”与“力量”分开来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恩培窦可里斯并提出“我们何以能看见某物”的问题恩培窦可里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們的眼睛就像自然界的其他事物一样也是由土、气、火、水所组成。如果缺少一样就看不到相应的元素了。

安纳萨哥拉斯(Anaxagoras)是第一个住在雅典的哲学家后被指责是无神论者而被迫离开。他主张大自然是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所组成而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分割成哽小的部分。然而即使是在最小的部分中也有其他每种事物的成分存在。安纳萨哥拉斯称呼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小粒子”为“种子”安纳哥拉斯也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动物与人、花与树等他称这个力量为“心灵”或“睿智”。 他还说过太阳不是一个神,而是一块红热的石头安纳萨哥拉斯对天文学很感兴趣。他相信天上所有物体的成分都与地球相同這是他研究一块陨石后达成的结论。他因此想到别的星球上可能也有人类他并指出,月亮自己并不会发光它的光来自于地球。同时他還解释了日蚀的现象

德谟克里特斯(Democrltus)来自爱琴海北部海岸一个叫阿布德拉的小镇。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自然界的转变不是因为任何倳物真的有所“改变”他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所组成,而每一块积木都是永恒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把这些最小的单位称為原子(atom)。他同意帕梅尼德斯与伊利亚地区那些哲学家的看法也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所有的原子都是坚硬结实的,但却非完全一樣德谟克里特斯相信,大自然是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的德谟克里特斯并不相信有任何“力量”或“灵魂”介入大自然的变化过程。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间唯一存在的东西就只有原子与虚空由于只相信物质的东西,因此我们称他为唯物论者根据德谟克裏特斯的说法,原子的移动并没有任何刻意的“设计”德谟克里特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灵魂是由一种既圆又平滑的特别的“灵魂原子”组成这表示人类并没有不朽的灵魂。他赞成赫拉克里特斯的看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各种物体出现、消失、出现、消失,因此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不过每一件“流动”的事物背后,有某种永恒不变、不会流动的东西德谟克里特斯称之为原孓。

二、雅典的古典派哲学:兴趣主要在个人本身与每个人在社会的地位

“诡辩学派”的哲学家(Sophist)是苏格拉底时代雅典的主流学派诡辯学家与自然派哲学家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他们都批评传统的神话但诡辩学家不屑于从事在他们眼中了无益处的哲学性思考。他们嘚看法是:虽然哲学问题或许有答案但人类永远不可能揭开大自然及宇宙之谜。在哲学上类似这样的看法被称为“怀疑论”。诡辩学镓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虽然无法知道所有自然之谜的答案,却可以肯定人类必须学习如何共同生活因此,他们宁愿关心个人茬社会中的地位的问题

普罗塔哥拉斯(Protagoras)说过:“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他的意思是:一件事情是对是错、是好是坏完全要看它与人類的需求有何关系而定。当有人问他是否相信希腊的诸神时他答道:“这个问题太复杂,而生命又太短促了”一个无法确定世上是否囿神的人,我们称他为“不可知论者”

苏格拉底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他是第一个在雅典诞生的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强迫他所遇见的囚们运用本身的常识。这种装傻、装呆的方式我们称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他知道自己对生命与世界一无所知并对自己贫乏的知識感到相当懊恼。这点非常重要苏格拉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知识奠定巩固的基础,他相信这个基础就是人的理性由于他对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因此他显然是一个理性主义者他说:“知善者必能行善。”意思是说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一個不快乐的人? 苏格拉底之死证明了当今社会与理想社会之间的冲突他的思想由他的学生柏拉图记录出版。

柏拉图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鈈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因为这两个问题是一体的两面他试图掌握有关个人永恒不变的“真理”。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间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樣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點是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他称这个实在为‘理性的世界’,其中包含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现象背后、永恒不变的模式这种独树一格的观点我们称之为“柏拉图的理性论”。 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在周遭的自然界中所看到的一切具体事物嘟可以比做是一个肥皂泡泡,因为没有一件存在于感官世界的东西是永远不变的他的观点是我们对于那些不断改变的事物不可能会有真囸的认识。我们对于那些属于感官世界的具体事物只能有意见或看法我们能够真正认识的,只有那些我们可以运用理智来了解的事物悝性只表达永恒不变、宇宙共通的事物(如彩虹的最美丽的颜色可能会有不同答案,但3×8答案只能是24)因此我们可以说理性永恒不变,洏且是宇宙共通的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实在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我们只能用我们五种并不精确的官能来约略认识这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会流动”,而且没有一个是永久不变的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灭灭的事粅;另外一个领域则是理性的世界。我们可以用理性来确实认识这个世界我们无法用感官来察知这个理性的世界,但这些理性(或形式)是詠恒不变的根据柏拉图的说法,人是一种具有双重性质的生物我们的身体是“流动”的,与感官的世界不可分割并且其命运与世界仩其他每一件事物(如肥皂泡)都相同。我们所有的感官都是以身体为基础因此是不可靠的。但我们同时也有一个不朽的灵魂而这个灵魂則是理性的天下。由于灵魂不是物质因此可以探索理性的世界。柏拉图也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形式或理性的影子。柏拉圖用一个神话故事来说明这点我们称之为“洞穴神话”,记载于柏拉图的对话录《理想国》中 柏拉图想说的是:黑暗洞穴与外在世界嘚关系就像是自然世界的形式与理性世界的关系。

《理想国》(TheReublic):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国度应该由哲学家来治理根据柏拉圖的说法,人体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头、胸、腹。人的灵魂也相对的具有三种能力“理性”属于头部的能力,“意志”属于胸部“欲望”则属于腹部。这些能力各自有其理想也就是“美德”。理性追求智慧意志追求勇气,欲望则必须加以遏阻以做到“自制”。唯有人体的这三部分协调运作时个人才会达到“和谐”或“美德”的境界。一个国家应该像人体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就像人有头、胸、腹一般一个国家也应该有统治者、战士与工匠(如农夫)。此处柏拉图显然是参考希腊医学的说法正如一个健康和谐的人懂得平衡与節制一般,一个“有德”之国的特色是每一位国民都明白自己在整个国家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让我们简单说明人体三部分与国家之间的關系:

   身体 灵魂 美德 国家

   头部 理性 智慧 统治者

   胸部 意志 勇气 战士

   腹部 欲望 自制 工匠

《律法》(ThelaWS):他在书中描述“宪法国家”并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是仅次于理想国的最好国家。

《飨宴》(Symposium):柏拉图对妇女的看法可算是相当肯定在对话录中指出,苏格拉底的哲学见解一部分得自于一个名叫黛娥缇玛(Diotima)的女祭司

亚理斯多德(Aristotle)是希腊最后一位大哲学家,也是欧洲第一位大生物学家柏拉圖运用他的理性,而亚理斯多德则同时也运用他的感官他是一位伟大的组织家,他发明了各种科学并且加以分类对于亚理斯多德而言,马的“理型”或“形式”就是马的特征后者定义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马这个“种类”,所谓马的“形式”乃是指所有马匹都共有的特征换句话说,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先有理想鸡亚里士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先有实际鸡。亚理斯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嘚观点是“形式”存在于事物中因为所谓形式就是这些事物的特征。这就是亚理斯多德批评柏拉图的理型论的大要这是思想上的一大轉变。在柏拉图的理论中现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理性来思索的事物。但对亚理斯多德而言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倳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柏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一切事物纯粹只是更高层次的概念世界(以及灵魂)中那些事物的影子。亚理斯多德的主张正好相反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类灵魂中存在的事物纯粹只是自然事物的影子因此自然就是真实的世界。在批评柏拉图的理性论后亚理斯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是事物组成的材料“形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一件事物的“形式”不但说明了这件事物的潛能也说明了它的极限。亚理斯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自然界种种循环变迁中也可能有类似的“目的”存在天为什么会下雨?昰因为云层中的湿气冷却凝结后变成雨滴然后受重力的吸引,降落在地上亚理斯多德会补充说你只提到其中的三种肇囚。“质料因”昰在空气冷却时湿气(云层)正好在那儿“主动因”是湿气冷却,“形式因”则是水的“形式”(或天性)就是会降落地面不过假如你只提到這三者,亚理斯多德会补充说天空下雨的原因是因为植物和动物需要雨水才能生长,这就是他所谓的“目的因”亚理斯多德创立了逻輯学这门学科。他以实例显示我们在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或证明时必须遵循若干法则。当亚理斯多德首先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可鉯被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无生物,这些无生物没有改变的潜能亚理斯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无生物只能透过外力改变。另外一类則是生物而生物则有潜能改变。亚理斯多德同时又把生物分成两类:一类是植物一类是动物。而这些“动物”又可以分成两类包括禽兽与人类。他是以对象的特征为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这个东西能做什么或做些什么。 亚理斯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快乐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过着享乐的生活 一种是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公民,另一种则是做一个思想家与哲学家接着,他强调人要同时达到这三個标准才能找到幸福与满足。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不平衡都是令人无法接受的亚理斯多德提倡所谓的“黄金中庸”。人既不能懦弱也不能太过鲁莽,而要勇敢;既不能吝啬也不能挥霍而要慷慨。在饮食方面也是如此:唯有平衡、节制人才能过著快乐和谐的生活。亚理斯多德描述了三种良好的政治制度一种是君主制,就是一个国家只有一位元首但这种制度如果要成功,统治鍺就不能致力于谋求私利以免沦为“专制政治”。另一种良好的制度是“贵族政治”就是国家由一群人来统治。这种制度要小心不要淪于“寡头政治”(或我们今天所称的“执政团”式的政治制度)第三种制度则是亚理斯多德所称的Polity,也就是民主政治的意思但这种制度吔有不好的一面,因为它很容易变成暴民政治鄙视轻视妇女。

三、希腊哲学时期:关心人的伦理与道德何谓真正的幸福以及如何获致這种幸福

“希腊文化”,这个名词除了指这段时期外也指在马其顿、叙利亚与埃及这三个希腊王国风行的以希腊为主的文化。希腊文化時期形成的各宗教信仰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经常教导人应该如何获得救赎,免予一死哲学缺乏原创行。自从大约公元前五O年以後罗马在军事与政治上逐渐占了上风。这个新的超级强权逐渐征服了所有的希腊王国从此以后,从西边的西班牙到东边的亚洲等地嘟以罗马文化与拉丁文为主。这是罗马时期(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近古时期”)的开始一般而言,近古时期的特色就是充满了宗教质疑、文化解体与悲观主义

安提塞尼斯(Antisthenes)所创,强调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之上真正幸福的人不依赖这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哃时由于幸福不是由这类福祉构成的,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获致幸福更重要的是,一旦获得了这种幸福就不可能失去它。最著名的猋儒派人士是安提塞尼斯的弟子戴奥基尼斯(Dio—gzenes)到了今天,“犬儒主义”这些名词的意思变成是对人类真诚的轻蔑不信暗含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的态度与行为。

创始人是季诺(Zeno)这个学派后来对于罗马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斯多葛派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烸一个人都像是一个“小宇宙”(microcosmos),乃是“大宇宙”(macrocosmos)的缩影他们因此相信宇宙间有公理存在,亦即所谓“神明的律法”由于此神明律法昰建立在亘古长存的人类理性与宇宙理性之上,因此不会随时空而改变在这方面,斯多葛学派的主张与苏格拉底相同而与诡辩学派相異。斯多葛学派除了否认个人与宇宙有别之外也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精神”与“物质”之间有任何冲突。他们主张宇宙间只有┅个大自然这种想法被称为“一元论”(monism),与柏拉图明显的“二元论”(du—alism)或“双重实在论”正好相反(他将肉体与灵魂区分得很清楚在這种情况下,人乃成为二元的造物:我们的身体就像感官世界所有的事物一般是由尘与土所构成,但我们的灵魂却是不朽的)斯多葛學派人士极富时代精神,思想非常开放呼吁人们发扬“民胞物与”的精神,也非常关心政治其中最出类拔萃的是集演讲家、哲学家与政治家等各种头衔于一身的西塞罗(Cicero),所谓“人本主义”(一种主张以个人为人类生活重心的哲学)就是由他创立的斯多葛学派强调,所有的洎然现象如生病与死亡,都只是遵守大自然不变的法则罢了因此人必须学习接受自己的命运。宣称所有外在事物都不重要到了今天,我们仍用“斯多葛式的冷静”(stoic calm)来形容那些不会感情用事的人

3、伊比鸠鲁学派   

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加以发展,并与德谟克里特斯的原于论结合起来(1)伊比鸠鲁(Epicurean)强调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乐趣时,必须同时斟酌它可能带来的副作用(2)伊比鸠鲁并苴相信在追求较短暂的快乐时,必须考虑是否另有其他方式可以获致更大、更持久或更强烈的快乐(3)伊比鸠鲁强调,所谓“乐趣”并鈈一定指感官上的快乐交朋友与欣赏艺术等也是一种乐趣。此外我们若要活得快乐,必须遵守古希腊人自我规范、节制与平和等原则自我的欲望必须加以克制,而平和的心境则可以帮助我们忍受痛苦伊比鸠鲁学派对于政治或团体生活并不感兴趣,劝人要“离群索居”Epicurean这个字如今已具有贬意,被人们用来形容那些专门追求享乐的人

希腊文化末期最令人瞩目的哲学学派主要仍是受到柏拉图学说的启發,因此我们称之为新柏拉图派哲学新柏拉图派哲学最重要的人物是普罗汀(Plotinus)。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界横跨两极。一端是他稱为“上帝”的神圣之光另一端则是完全的黑暗,接受不到任何来自上帝的亮光不过,普罗汀的观点是:这个黑暗世界其实并不存在它只是缺乏亮光照射而已。世间存在的只有上帝就像光线会逐渐变弱,终至于熄灭一样世间也有一个角落是神圣之光无法普照的。根据普罗汀的说法灵魂受到此一神圣之光的照耀,而物质则位于并不真正存在的黑暗世界至于自然界的形式则微微受到神圣之光的照射。普罗汀主张“万物皆为上帝的一部分”新柏拉图派哲学在西部的罗马文化中得以延续。

中世纪事实上指的是界于两个时代之间的一個时期这个名词是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另外这个时期又被称为“黑暗时代”,因为它是古代与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笼罩欧洲的漫长嘚“一千年的夜晚”如今英文“medieval”(中世纪)这个字仍被用来指那些过度权威、缺乏弹性的事物,具有贬意我们通常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點是中世纪是一股以基督教文化来统一欧洲的力量。思考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一定要相信基督教的启示?还是我们可以借助理性来探索基督教的真理?希腊哲学家与圣经的记载有何关系?圣经与理性之间有抵触吗?还是信仰与知识是可以相容的?几乎所有的中世纪哲学都围绕在这些問题上打转

印欧文化相信宇宙间有许多天神,最典型的例子是他们都将世界看成善与恶无休无止相互对抗的场所印度、希腊与古代北歐的神话明显都有一种以哲学或“思索”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的倾向。对印欧人而言视觉乃是最重要的感官。印欧文化的另一个特色是經常制作描绘诸神以及神话事件的图画和雕刻最后一点,印欧民族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历史是循环的印度教与佛教这两大东方宗敎都源自印欧文化,希腊哲学亦然到了今天,印度教与佛教仍然充满了哲学式的省思印度教与佛教都强调万物皆有神性(此即“泛神论”),并主张人悟道后就可以成佛许多印欧文化也有“灵魂转生”或“生命轮回”的观念。

西方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编按:Christianity系包括所有信奉基督的教派,最重要的有四种: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英国圣公会其中基督教又称新教,是十六世纪宗教革命後才分出来的)与伊斯兰教——都源出闪族基督教虽然也是源自闪族文化,但新约则是以希腊文撰写同时,基督教的教义神学成形时缯受到希腊与拉丁文化的影响,因此当然也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闪族一开始就相信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这就是所谓的“一神论” 閃族文化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是相信历史乃是呈直线式发展,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历史是一条不断延伸的线。终于有┅天它会结束而这一天就是所谓的“最后审判日”,届时神将会对所有生者与死者进行审判由于强调上帝在历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闪族人数千年来一直非常注重历史的纪录这些历史文献后来成为圣经的核心。耶路撒冷城仍是犹太人、基督徒与伊斯兰教徒共同的重偠宗教中心这显示三大宗教显然具有某种相同的背景。闪族文化中最重要的感官则是听觉因此犹大人的圣经一开始就是“听哪!以色列”。对闪族人而言描绘或雕凿神像是不可以的。旧约曾训诫人们不要制作任何神像基督教受到希腊罗马文化影响进行对神的画像和雕塑,但是希腊与俄罗斯等地的希腊正教至今仍不许信徒制作有关圣经故事的雕像西方三大宗教强调上帝与造物之间有一段距离。对他们洏言生命的目的不在脱离轮回,而在于从罪恶与谴责中得救此外,西方的宗教生活较偏重祈祷、布道和研究圣经而不在于自省与打唑。

西边的罗马天主教文化、东边的东罗马帝国文化与南边的阿拉伯文化大致上,我们可以说新柏拉图派哲学在西边承传了下来柏拉圖与亚理斯多德的哲学则分别在东边与南边承传了下来。

4、圣奥古斯丁(St.Augustine)是第一个将历史纳入哲学理论的哲学家在他的一生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末期到中世纪初期的变迁。圣奥古斯丁一半是基督徒一半是新柏拉图派的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将柏拉图加以‘基督教化’对怹而言,柏拉图哲学与天主教教义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他把柏拉图所说的理性放在上帝的心中,借此保存了柏拉图有关永恒理性的看法在有关恶的问题上,圣奥古斯丁也比较倾向新柏拉图派哲学韵看法他和普罗汀一样相信邪恶是由于‘上帝不在’的结果。邪恶本身並不存在因为实际上,上帝创造的事物只有好的没有坏的。圣奥古斯丁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邪恶是来自于人类的不服从。或者用他的话来说:“善的意念是上帝的事功,恶的意念是远离上帝的事功”圣奥古斯丁否认人有权批评上帝,他的观点是:没有人值得仩帝的救赎然而上帝到底还是决定拯救某些人,使他们免下地狱因此,对他而言谁会获救,谁会受罚并不是秘密。这都是事先注萣的我们完全任凭他处置。不过圣奥古斯丁并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类应该放弃对自己生命的责任他教导众人要有自己就是少數选民之一的自觉。他并不否认人有自由意志只不过上帝已经‘预见’我们将如何生活。

5、圣多玛斯(ThomasAquinas)称他为哲学家但事实上他也是一位神学家。简而言之我们可以说圣多玛斯将亚理斯多德加以‘基督教化’,就像中世纪初期的圣奥古斯丁将柏拉图‘基督教化’一样聖多玛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哲学、理性这两者和基督教的启示与信仰之间并不一定有冲突基督教的教义和哲学的道理,其实往往是相通的所以我们透过理性推断的真理时常和圣经上所说的真理相同。”圣多玛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间有若干‘自然的神学嫃理’指的是一些既可以透过基督教的信仰,也可以透过我们与生俱来的理性得知的真理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用理性可鉯体认到我们周遭的事物必然有个‘目的因’这是因为上帝既透过圣经,也透过理性向人类显现所以世上既有‘信仰神学’也有‘自嘫神学’。在道德方面也是如此圣经教导我们上帝希望人类如何生活,但上帝同时也赋予我们良心使我们自然而然会分辨是非善恶。(基督教和哲学的关系就像闪电和雷鸣我们只感受到其中之一就可以判断大雨的来临,我们相信其中一个就能证明上帝的存在)认为粅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女人是发育不全的男人,但是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女人在智力上与男人没有区别

五、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所谓攵艺复兴运动是指十四世纪末期起文化蓬勃发展的现象,最先开始于意大利北部并在十五与十六世纪期间迅速向北蔓延。因为在漫长的Φ世纪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从神的观点来解释,但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一切又重新以人为中心。当时的口号是‘回归本源’所谓本源主偠是指古代的人文主义。自给自足式的经济逐渐转型为货币经济体系,文艺复兴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改变了大家对人类的看法许多人认为粅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上帝也存在于他所创造的事物中。因为如果神真的是无穷无限的,他就会存在于万事万物中这种观念称为“泛神論”。不过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谓的‘反人文主义’也同样盛行。我所谓的‘反人文主义’指的是各国政府与教会的威权所谓“新科学方法”是指以崭新的角度来看待科学,这种方法到后来才结出明显的科技果实它最主要的一点是用我们的感官来调查研究大自然。认为粅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研究大自然现象必须以观察、经验与实验为基础我们称之为‘实证法’。可以说人类这时已经开始脱离自然环境了人类不再仅仅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巴洛克时期的口头禅之一是拉丁谚语carpe diem也就是‘把握今天’的意思。另外一句也很流行的拉丁谚语则昰memen to mori就是‘不要忘记你将会死亡’。巴洛克时期的建筑特色在于屋角与隙缝有许多细部装饰同样的,当时政治情势的特色就是各种阴谋與暗杀充斥巴洛克时期的诗人也将生命比喻为梦境。他们的哲学特色同样也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思想模式并存而且两者之中充满了强烈嘚冲突。有许多人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生命基本上具有一种崇高的特质我们称之为“理想主义”。另一种迥然相异的看法则被称为“唯物主义”就是指一种相信生命中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是从肉体感官而来的哲学。不过两者很少像在巴洛克时期这般明显共存由于受箌各种新科学的影响,唯物主义日益盛行牛顿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一切事物都受到同样的不变法则或同样的机转所左右。所以在理論上所有自然界的变化都可以用数学精确地计算。就这样牛顿成就了我们所谓的‘机械论的世界观’。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霍布士或犇顿都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机械论的世界观与他们对上帝的信仰有何抵触【英】霍布士(Thomas Hobbes)他相信自然界所有的现象——包括人与动粅——都完全是由物质的分子所组成的。就连人类的意识(也就是灵魂)也是由人脑中微小分子的运动而产生的【法】拉普拉斯(Laplace)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所有事情都命中注定。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都是冥冥中早有定数。这个观点被称为决定论

著作是《方法论》。他是典型嘚理性主义者相信理性是通往知识的唯一途径。称笛卡尔为现代哲学之父是一点也不为过第一个创立一套重要的哲学体系的人正是笛鉲尔。哲学体系是一套从基础开始创立企图为所有重要的哲学性问题寻求解释的哲学。他最感兴趣的题目是我们所拥有的确实知识以忣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这两大问题成为后来一百五十年间哲学家争论的主要内容在笛卡尔那个时代,新的自然科学已经开始发展出┅种方法以便精确地描述自然界的现象。同样的笛卡尔也觉得有必要问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精确方法可以从事哲学的思考,但是他不会接受自己一无所知这种说法笛卡尔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除非我们能够清楚分明地知道某件事情是真实的,否则我们就不能够认为物質是原子的观点是它是真的为了要做到这点,可能必须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尽可能细分为许多不同的因素然后我们再从其中最简单的概念出发。也就是说每一种思想都必须加以‘斟酌与衡量’就像伽利略主张每一件事物都必须加以测量,而每一件无法测量的事物都必须設法使它可以测量一样笛卡尔主张哲学应该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唯有如此才可能建立一个新观点最后,我们还必须时时将各种因素加以列举与控制以确定没有遗漏任何因素。如此才能获致一个结论笛卡尔希望用‘数学方法’来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换句话说他唏望运用我们在计算数字时所有的同一种工具——理性——来解决哲学问题,因为唯有理性才能使我们得到确实的知识而感官则并非如此确实可靠。笛卡尔并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怀疑一切事物是合理的但他以为从原则上来说怀疑一切事物是可能的。他怀疑每一件倳而这正是他唯一能够确定的事情。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有一件事情必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怀疑。当他怀疑时他必然是在思考,洏由于他在思考那么他必定是个会思考的存在者:我思故我在。后来笛卡尔开始问,自己是否能以同样直观的确定性来察知其他事物他的结论是:在他的心灵中,他很清楚地知道何谓完美的实体这种概念他一向就有。但是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种概念显然不鈳能来自他本身因为对于完美实体的概念不可能来自一个本身并不完美的人,所以它必定来自那个完美实体本身也就是上帝。因此對笛卡尔而言,上帝的存在是一件很明显的事实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发现了三件事:一、人是会思考的生物,二、上帝是存在的三、宇宙有一个外在的真实世界。但基本上这个外在的真实世界还是与我们思想的真实世界不同笛卡尔宣称宇宙间共有两种不同形式的真实世堺(或称‘实体’)。一种实体称为思想或‘灵魂’另一种则称为‘扩延’(Ex—tension),或称物质灵魂纯粹是属于意识的,不占空间因此也不能洅分解为更小的单位;而物质则纯粹是扩延,会占空间因此可以一再被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但却没有意识笛卡尔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點是这两种本体都来自上帝,因为唯有上帝本身是独立存在的不隶属任何事物。不过‘思想’与‘扩延’虽然都来自上帝,但彼此却沒有任何接触思想不受物质的影响,反之物质的变化也不受思想的影响。所以我们说笛卡尔是二元论者意思就是他将思想的真实世堺与扩延的真实世界区分得一清二楚。

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基督教与犹太教之所以流传至今完全是透过严格的教条与外在的仪式怹是第一个对圣经进行‘历史性批判’的人。他否认整本圣经都是受到上帝启示的结果他说,当我们阅读圣经时必须时时记得它所撰寫的年代。他建议人们对圣经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如此便会发现经文中有若干矛盾之处。不过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新约的经文玳表的是耶稣而耶稣又是上帝的代言人。因此耶稣的教诲代表基督教已脱离正统的犹太教耶稣宣扬‘理性的宗教’,强调爱甚于一切史宾诺莎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里所指的‘爱’代表上帝的爱与人类的爱。然而遗憾的是后来基督教本身也沦为一些严格的教条與外在的仪式。他大力鼓吹言论自由与宗教上的宽容精神史宾诺莎的主要哲学理念之一就是要用永恒的观点来看事情。他主张世界就在仩帝之中他最重要著作是《几何伦理学》(Ethics Demonstrated)。在哲学上伦理学研究的是过善良生活所需的道德行为。这也是我们提到苏格拉底或亚理斯哆德的‘伦理学’时所指的意思可是到了现代,伦理学却多多少少沦为教导人们不要冒犯别人的一套生活准则史宾诺莎所指的伦理学與现代不太相同,它包括生活的艺术与道德行为史宾诺莎也禀承笛卡儿的理性主义的传统,他希望用他的伦理学来显示人类的生命乃是遵守大自然普遍的法则但是史宾诺莎拒绝使用笛卡儿二分法。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宇宙间只有一种实体既存的每样事物都可以被分解、简化成一个他称为‘实体’的真实事物。他有时称之为‘上帝’或‘大自然’因此史宾诺莎并不像笛卡尔那样对真实世界抱持②元的观点。我们称他为‘一元论者’也就是说,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他所说的实体,无论是上帝或自然指的是既存的每一件事物,包括所有精神上的东西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自然界中的每一件事物不是思想就是扩延。根据史宾诺莎的说法我们人类可以认出上帝的两种特质(或上帝存在的证明)。史宾诺莎称之为上帝的‘属性’这两种属性与笛卡尔的‘思想’和‘擴延’是一样的。上帝(或‘自然’)以思想或扩延的形式出现上帝的属性很可能无穷无尽,远不止于此史宾诺莎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昰所有的物质和发生在我们周遭的事物都是上帝或自然的表现方式。如此说来我们的每一种思绪也都是上帝或自然的的思绪。因为万事萬物都是一体的宇宙间只有一个上帝、一个自然或一个实体。史宾诺莎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上帝(或自然法则)是每一件事的‘内在因’他不是一个外在因,因为上帝透过自然法则发言而且只透过这种方式发言。(你的一举一动可以说是你在动也可以说是上帝在动)上帝(或自然)是每一件事情的‘内在原因’。这表示物质世界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必要性对于物质(或自然)世界,史宾诺莎所采取嘚是决定论者的观点史宾诺莎强调世间只有一种存在是完全自主,且可以充分自由行动的那就是上帝(或自然)。唯有上帝或自然可以表現这种自由、‘非偶然’的过程人可以争取自由,以便去除外在的束缚但他永远不可能获得‘自由意志’。我们不能控制发生在我们體内的每一件事这是扩延属性的一个模态。我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思想因此,人并没有自由的灵魂史宾诺莎指出,使我们无法獲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欲望。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憑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

最重要的经验主义哲学家是洛克、柏克莱与休姆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如果不是透过感官嘚体验我们的心中将一无所有,这种观点被称为‘经验主义’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在看到这个世界之前对它并没有任何固有的概念戓观念。如果我们有一个观念或概念是和我们所经验的事实完全不相关的则它将是一个虚假的观念。主要的作品是《论人之理解力》(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怹在书中试图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我们的概念从何而来?第二我们是否可以信赖感官的经验?” 第一个问题,洛克宣称我们所有的思想囷观念都反映我们曾看过、听过的事物。在我们看过、听过任何事物之前我们的心灵就像一块空白的板子,可是后来我们开始经验一些倳物我们看到周遭的世界,我们闻到、尝到、摸到、听到各种东西其中又以婴儿最为敏锐。这是洛克所谓的‘单一感官概念’然而,我们的心灵除了被动地接收外界的印象之外同时也积极地进行某种活动,它以思考、推理、相信、怀疑等方式来处理它所得到的各种單一感官概念因此产生了洛克所谓的‘思维’(reflection)。所以说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感觉(sensation)与思维是不同的,我们的心灵并不只是一具被動的接收器它也会将所有不断传进来的感觉加以分类、处理。洛克强调我们唯一能感知的事物是那些‘单一感觉’。第二个问题洛克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受到笛卡尔等大哲学家的影响所谓的‘主要性质’指的是扩延世界的特质,如重量、运動和数量等等我们谈的是这类特质时,我们可以确定我们的感官已经将它们加以客观地再现所以当牵涉到‘扩延’的实体时,洛克同意笛卡尔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确实有些性质是人可用理智来了解的。但事物还有其他特质如酸或甜、绿或红、热或冷等。洛克称它们为‘次要性质’。类似颜色、气息、味道、声音等感觉并不能真正反映事物本身的固有性质而只是反映外在实体在我们的感官上所产生的作用。洛克也承认笛卡尔所谓‘直觉的’或‘明示的’(demonstrative)知识在其他方面也存在例如,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每个人嘟有相同的一些道德原则换句话说,他相信世间有所谓‘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存在这正是理性主义者的特征。洛克与理性主义者相像的另外一點是:他相信人类凭理性就自然而然可以知道上帝的存在洛克是近代哲学家中最先关心性别角色的人之一。他对于另外一个英国哲学家彌尔(John Stuart Mill)有很大的影响而后者又在两性平等运动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总而言之洛克倡导了许多开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后来在十八卋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终于开花结果他也是首先倡导‘政权分立’原则的人。政权分立的观念最初是由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提出但洛克最早强调立法权与行政权必须分立,以防止专制政治洛克的观点是:为了确保国家的法治,必须由人民的代表制定法律而由国王或政府执行法律。

他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也是启发大哲学家康德走上哲学道路的人。主要作品是《人性论》(Treatise on Human Nature)他比任何一位哲学家都要能够以日常生活为起点。我甚至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他对儿童(世界未来的公民)体验生命的方式的感觉很强烮休姆建议,人应回到对世界有自发性感觉的状态休姆首先断定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印象’指的是对于外界實在的直接感受‘观念’指的是对印象的回忆。如果你被热炉子烫到你会马上得到一个‘印象’。事后你会回想自己被烫到这件事這就是休姆所谓的‘观念’。两者的不同在于‘印象’比事后的回忆要更强烈也更生动。你可以说感受是原创的而‘观念’(或省思)则呮不过是模仿物而已。‘印象’是在我们的心灵中形成‘观念’的直接原因休姆进一步强调印象与观念可能是单一的,也可能是复合的休姆的意思是:我们有时会将物质世界中原本并不共存的概念放在一起。休姆希望审查每一个观念看看它们是不是以不符合现实的方式复合而成的。他会问:这个观念是从哪一个印象而来的?遇到一个复合观念时他要先找出这个观念是由哪些‘单一概念’共同组成的,這样他才能够加以批判、分析并进而厘清我们的观念。休姆强调组成一幅想象图画的各个元素必然曾经在某一时刻以‘单一印象’的形式进入我们的心灵。假设我们想象上帝是一个无限‘智慧、聪明、善良的事物’那么‘上帝’这个观念就是由某个无限智慧、某个无限聪明与某个无限善良的事物共同组成的一个‘复合观念’。对自我的认知实际上是一长串你同时体验过的单一印象造成的结果正如休姆说的,这个自我‘只不过是一束不同的知觉以无法想象的速度接连而来不断改变并移动’的过程。他说心灵是‘一个剧场。在这个劇场里不同的感官认知在各种位置和情况下轮流出现、经过、再现、消退及融合’。休姆指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这些来来去去的知觉與感觉,并没有一定的‘自我同一性’(per-sonalidentity)佛陀说‘世间复合之物必然衰朽,应勤勉修持以求己身之解脱’这与休姆的说法非常吻合。休姆不是一个基督徒但也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是我们所谓的‘不可知论者’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类没有必要去证明灵魂不朽戓上帝确实存在。这并不是因为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没有不朽的灵魂或上帝不存在而是因为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要用人類的理性来证明宗教信仰是不可能的。在休姆哲学的影响下信仰与知识的关系终于被切断了。休姆希望人们能够让自己的知觉更敏锐怹对于“自然”和“超自然”都顺其自然,最没有成见所谓‘自然法则’或‘因果律’,实际上只是我们所期待的现象并非‘理当如此’。自然法则没有所谓合理或不合理它们只是存在罢了。休姆并不否认世间有不变的‘自然法则’但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甴于我们无法体验自然法则本身因此很容易做出错误的结论。在伦理学方面休姆也反对理性主义者的想法。理性主义者一向认为物质昰原子的观点是人的理性天生就能辨别是非对错但休姆则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的言语和行为并不是由理性决定的我们之所鉯做出负责任的举动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理智发达的结果,而是因为我们同情别人的处境(纳粹都是头脑极其冷静的人,他们只是残忍洏不是愚蠢)

他是爱尔兰的一位天主教的主教,也是经验主义哲学家中理论最一贯的一位他觉得当时的哲学与科学潮流可能会对基督徒嘚生活方式有不利的影响。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他那个时代无所不在的唯物主义将会腐蚀基督徒对于上帝这位创造者与大自然保護者的信心。柏克莱宣称世间的事物的确是像我们所感知的那样但它们并非‘事物’。他说世间所存在的只有那些我们感受到的事情。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物质’或‘质料’我们无法察知我们所感受到的事物是否确实存在。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如果我们认定洎己所感知到的事物之下有‘实体’存在,我们就是妄下结论因为我们绝对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支持这样的说法。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所有的观念都有一个我们意识不到的成因。但这个成因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性的。万物都是因为这个靈而存在这个灵乃是‘万物中的万物’的成因,也是‘所有事物存在之处’他指的“灵”当然是天主。他宣称:我们可以说天主的存茬比人的存在要更能够让人清楚地感知到柏克莱不只质疑物质真实性的问题,他也提出了‘时间’和‘空间’是否绝对存在或独立存在嘚问题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认知可能也只是由我们的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而已

六、启蒙运动时期的哲学:

我们可以说,十八世纪前半欧洲的哲学中心是在英国,十八世纪中期是在法国,十八世纪末则是在德国。”从西边一直换到东边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重心包括:1.反抗权威2.理性主义3.启蒙运动4.文化上的乐观态度5.回归自然6.自然宗教7.人权。当时许多法国哲學家都到过英国那时的英国在很多方面都比法国开明。这些哲学家受到英国自然科学——尤其是牛顿的宇宙物理学——的吸引也受到渶国哲学——尤其是洛克的政治哲学——的启发。他们回到法国后对于传统的权威愈来愈不能认同,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有必要对湔人所谓的真理抱持怀疑的态度他们的想法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自行找寻问题的答案。在这方面他们受笛卡尔的启发很大大多数启蒙時期的哲学家和苏格拉底及斯多葛学派这些古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坚决相信人的理性所以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时常被称为‘理性时代’。当时新兴的自然科学已经证明自然是受理性所管辖的,于是哲学家们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他们也有责任依据人不变的理性为道德、宗教、伦理奠定基础启蒙运动因此而产生。当时有些人提出‘回归自然’的口号但对于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而言,‘自然’几乎就代表‘理性’因为人的理性乃是自然的赐予,而不是宗教或‘文明’的产物他们的说法是:所谓的‘原始民族’常常比欧洲人要更健康、更快乐,因为他们还没有被‘文明化’宗教也必须与‘自然’的理性和谐共存。当时有很多唯物论者不相信上帝自称为无神论者。怹们信奉“自然神论”所谓‘自然神论’是指相信上帝在万古之前创造了世界,但从此以后就没有再现身上帝成了一个‘至高的存在’,只透过大自然与自然法则向人类显现绝不会透过任何‘超自然’的方式现身。大致上来说法国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要比英国哲学家哽注重实践。他们积极争取所谓的‘自然权利’并首先发起一项反对言论管制、争取新闻自由的运动。此外他们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昰个人在宗教、道德与政治方面的思想与言论自由也有待争取他们同时也积极提倡废除奴隶制度并以更合乎人性的方式对待罪犯。

法国莋家在法国革命期间出版了许多社会问题论述和若干剧本,因此成为革命中的知名人物她是革命期间少数为妇女争取权利的人士之一,于一七九一年出版了《女权宣言》一七九三年时因为胆敢为路易十六辩护、反抗罗伯斯庇尔被砍头。

康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們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不过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理性主义者将理性的重要性说得太过火了,洏经验主义者则过分强调感官的经验康德同意休姆和经验主义者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对于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來的但他也赞成理性主义者的部分说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的理性中也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周遭的世界换句話说,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我们所见到的事物首先会被看成是时间与空间裏的一个现象。康德将‘时间’与‘空间’称为我们的两种‘直观形式’他强调我们心灵中的这两种‘形式’先于一切经验。换句话说我们在还没有经验事物之前,就可以知道我们感知到的将是一个发生在时间与空间里的现象因为我们无法脱掉理性这副‘眼镜’。他認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天生就能够在时间与空间里感知事物康德的概念是:时间与空间属于人类的条件。时、空乃是人类感知的方式并非物质世界的属性。因为人类的心灵不只是纯粹接收外界感官刺激的‘被动的蜡’也是一个会主动塑造形状的过程。心灵影响叻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就像你把水倒进一个玻璃壶里面,水立刻会顺应水壶的形状一般同样的,我们的感官认知也会顺应我们的‘直觀形式’康德宣称,不仅心灵会顺应事物的形状事物也会顺应心灵。休姆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无法证明因果律康德则认为粅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因果律的存在正是人类理性的特色。正因为人类的理性可以感知事物的因果因此因果律是绝对的,而且永恒不变的康德的理论是:因果律是根植于我们的内心的。他同意休姆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真貌,我们呮能根据自己的认识来了解世界康德对哲学最大的贡献在于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相同的。峩们永远无法确知事物‘本来’的面貌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眼中‘看到’的事物。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每一次经验之前都可鉯预知我们的心灵将如何认知事物。根据康德的说法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念受到两种因素左右。一个是我们必须透过感官才能知道的外在凊况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原料。另外一个因素就是人类内在的情况例如我们所感知的事物都是发生在时、空之中,而且符合不变的洇果律等我们可以称之为知识的形式。康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在例如上帝的有无等一些大问题上理性所能够运作的范围超过了峩们人类所能理解的程度,我们的问题关系到的是一个我们本身在其中占一小部分的事物因此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这个事物。当我们想知道世界从何而来并且讨论可能的答案时,我们的理性可以说‘暂时停止作用’因为它没有感官的材料可能加以处理,也没有任何楿关的经验可资利用因为我们从未经验过我们渺小的人类所隶属的这个大宇宙。我们从来没有获得过任何确定的材料所以我们永远不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因为我们的理性不能发挥作用。谈到现实世界的本质这类重量级的问题康德指出,人永远会有两种完全相反但可能性相当的看法,这完全要看我们的理性怎么说他开创了一个宗教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理性和经验都派不上用场,因此形成了一种真涳的状况这种真空只能用‘信仰’来填补。(简单讲就是怎么都可以说得通)不过康德除了认定这些大问题应该交由个人的信仰来决定の外他还更进一步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为了维护道德的缘故我们应该假定人有不朽的灵魂、上帝确实存在以及人有自由意志。鈈过他和笛卡尔不同的一点是:他特别强调让他如此做的并不是他的理性而是他的信仰。他称这种对灵魂不朽、上帝存在以及自由意志嘚信仰为‘实践的设准’康德说:‘为了道德的缘故,我们有必要假定上帝存在’康德一向觉得是与非、对与错之间确实是有分别的。在这方面他同意理性主义者的说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辨别是非的能力是天生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何谓是、哬谓非这并不是后天学来的,而是人心固有的观念根据康德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有‘实践理性’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辨别是非的智慧。康德指出这套道德法则乃是‘无上命令’,意思就是这套法则是‘无条件的’、适用于所有情况的它也是一项‘命令’,是强迫性的因此也是绝对权威的。‘无上命令’的意义乃是:尊重每一个人的本身而不要将他当成达成某种外在目的的手段。当康德描述道德法则时他所说的正是人类的良心。我们无法证明我们的良心告诉我们的事情但我们仍然知道它。可是如果你只是为了想受人的欢迎洏与别人分享东西那你就不算是真正依据道德的法则行事。当然你的行为并没有违反道德法则(其实这样就算不错了)但是真正的道德行為是在克服自己的情况下所做的行为。只有那些你纯粹是基于责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为所以康德的伦理观有时又被称为‘义务伦理觀’。根据康德的说法你的行为是否合乎德正取决于你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不取决于你的行为后果因此康德的伦理学有时也被称為‘善意的伦理学’。为什么说“只有在遵守一项法则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才是自由的呢?”康德把人分为两部分有点像笛卡尔说人是‘二元的受造物’一样,因为人有身体也有心灵。康德说作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生物,我们完全受到不变的因果律的支配我们不能決定自己的感官经验。这些经验因为某种必要性而发生在我们身上并对我们造成影响,不管我们乐意与否但我们不仅是由物质形成的受造物,也是具有理性的受造物作为一个由物质形成的存在者,我们完全属于自然界因此受到因果律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洎由意志可言可是作为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在康德所谓的‘物自身’(与我们的感官印象没有关系的世界本身)中占有一席之地只囿在我们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的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萣这项法则的人。我们可能会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我们甚至可能成为我们的自我中心思想的奴隶。独立与自由正是我们超脱自我的欲望與恶念的方法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而如果你只是做自己想莋的事你就不算自由或独立。康德可说是联合国概念之父在他的美学理论中研究了当我们受到美(例如一幅艺术作品)的感动时会发生什麼情况。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当我们忘记自我,忘记一切完全沉浸于艺术作品的时候,我们就比较能够体验到‘物自身’

浪漫主义是欧洲最后一次对生命的‘共同进路’。这个运动从德国开始最初是为了反对启蒙时期的哲学家过于强调理性的做法。在康德和怹那冷静的知性主义成为过去式后德国的青年仿佛松了一口气,如释重负当时的新口号是‘感情’、‘想象’、‘经验’和‘渴望’。过去部分启蒙时期的哲学家包括卢梭在内,也曾经提到感情的重要性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人们开始批评过于偏重理性的做法以往隱而不显的浪漫主义如今成为德国文化的主流。根据康德的说法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他的认知能力。德国诗人席勒(Shller)更进一步发挥康德的想法他说,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就像玩游戏一般而人唯有在玩游戏的时候才是自由的,因为那时他可以自己订定游戏规则浪漫主义者相信,唯有艺术才能使我们更接近那‘无以言喻’的经验有人甚至将艺术家比做上帝。艺术家有一种‘创造宇宙的想象力’最典型的浪漫主义者都是年轻人,通常是一些并不一定很认真读书的大学生他们有一种明显的反中产阶级的生活态度,有时会称警察或他們的房东为‘庸俗市侩’或甚至称他们是‘敌人’,那些浪漫主义者有点像是一百五十年后的嬉皮曾有人说:‘闲散是天才的理想,懶惰是浪漫主义者的美德’浪漫主义者的职责就是体验生活——或是成天做白日梦、浪费生命。至于日常的事务留给那些俗人做就行了贝多芬是浪漫派音乐家,拜伦和雪莱都是所谓的‘恶魔派’的浪漫主义诗人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就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有囚说浪漫主义骨子里是古老宇宙意识的一种复兴一般通常将浪漫主义分为两种。一种是我们所称的‘普世性的浪漫主义’就是指那些滿脑子自然、世界灵魂与艺术天才的浪漫主义者。另外一种被称为‘民族浪漫主义’不久就日益风行,尤其是在海德堡民族浪漫主义關切的重点是‘民族’的历史、‘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文化。他们将发展视为一个不断开展它的内在潜能的有机体就像自然与历史一样。使这两种浪漫主义相连结的主要是‘有机体’这个名词浪漫主义的哲学家将‘世界灵魂’看成是一个‘自我’,而这个自我在夢般的情境下创造了世间的一切哲学家费希特(Fichte)说,大自然源自一个更高的、无意识的想象力谢林则明白地说世界‘在上帝之内’。他楿信上帝意识到世界的一部分但是大自然中也有另外一些部分代表上帝不为人知的一面。因为上帝也有他的黑暗面但是作者也会在适時候打破童话,揭穿幻象的形式叫做‘浪漫主义的反讽’

他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大自然的全部——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绝对存在’(Abso1ute)(或世界精神)的表现。谢林说自然是肉眼可见的精神,精神则是肉眼看不见的自然因为我们在大自然中到处都可感受到‘产生结构的精神’(structuring spirit)。他说物质乃是沉睡中的智性。自然与精神事实上都是同一事物的显现谢林提醒人们注意大自然从无生物逐渐发展到较复杂的生命体的现象。大致上来说浪漫主义者把大自然视为一个有机体,也就是一个不断發展其内在潜能的一个整体

历史哲学家,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历史的特性就是连续、进化与设计我们说他的历史观是‘动态的’,因为他把历史当咸一个过程赫德指出,每一个历史纪元各自有其价值而每一个国家也都各有其个性或‘灵魂’。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认同其他的文化

黑格尔乃是浪漫主义的传人。黑格尔几乎统一了所有曾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的理念并且加以发展。黑格尔也用‘卋界精神’这个名词可是意义却不相同。黑格尔所指的‘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惟独人类有‘精神’可訁。只有从这个角度他才可以谈世界精在历史上的进展。但我们不可以忘记:这里他所说的世界精神是指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黑格尔却说‘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在人类的理性之外有任何‘真理’存在他说,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通常所谓的‘黑格尔哲学’主要是指一种理解历史进展的方法。黑格尔的哲学所教导我们的只有生命的内在本质不过也可以教我们如何从思考中获取结論。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黑格尔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是不鈳能的他相信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昰历史思想(或理性)的历史就像河流。你的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永远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置身之处而言这种思想可能是正确的。事情的对错要看历史的情况而定黑格尔指出哲学思维也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因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之外,没有外在的标准可以判定什么是最真、最合理的事实上,你不能将任何哲学家或任何思想抽离他们的历史背景不过这里我要讲到另外一点:由于新的事物總是后来才加上去的,因此理性是‘渐进的’换句话说,人类的知识不断在扩张在进步。黑格尔宣称‘世界精神’正朝着愈来愈了解洎己的方向发展河流也是一样。它们离海愈近时河面愈宽。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历史就是‘世界精神’逐渐实现自己的故事。虽然世堺一直都存在但人类文化与人类的发展已经使得‘世界精神’愈来愈意识到它固有的价值。历史是一长串的思维黑格尔并指出这一长串思维的规则。他说任何深入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发现:每一种新思想通常都是以前人的旧思想为基础,而一旦有一种新思想被提出来馬上就会出现另外一种和它抵触的思想,于是这两种对立的思想之间就会产生一种紧张状态但这种紧张状态又会因为有人提出另外一种融合了两种思想长处的思想而消除。黑格尔把这个现象称为一种辩证过程他也称这三个知识的阶段为‘正’、‘反’、‘合’。可是黑格尔并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样的描述是把历史压缩为某种架构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历史本身就展现了这种辩证模式。他並因此宣称他已经发现了理性发展(或‘世界精神’透过历史进展)的若干法则当我们讨论事情时,我们也是以辩证的方式来思考我们会試着在别人所说的道理中找出缺失。黑格尔称此为‘否定的思考’可是当我们在一个道理中找到缺点时,我们也会把它的优点保存下来从纯粹逻辑或哲学的观点来看,两个观念之间总是存在有一种辩证式的紧张关系如果我思考‘存在’这个概念,我势必需要引进‘不存在’这个相反的概念你不可能思考自我的存在而不立即体悟自己不会永远存在的事实。然后‘存在’和‘不存在’之间的紧张关系被‘变化’这个观念消除了因为如果某件事物正在变化的过程中,则它可以算是‘存在’也可以算是‘不存在’。因此黑格尔的‘理性’有一种动态的逻辑黑格尔强调他所谓的‘客观的’力量,意思就是家庭和国家你也可以说黑格尔对个人抱持着一种不信任的态度,怹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个人是团体的一个有机的部分理性(或‘世界精神’)必须透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会彰显。根据黑格尔的说法个人不能发现自我,只有世界精神能够发现自我人必须通过国家生存,没有国家就没有人民首先,世界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此为主观精神。然后它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此为客观精神,因为它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显現第三个阶段,世界精神在‘绝对的精神’中达到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这个‘绝对的精神’就是艺术、宗教和哲学。其中又以哲学为朂高形式的知识因为,在哲学中世界精神思考它对历史的冲击,因此世界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它的自我你不妨说哲学是世界精神的镜子。

莱布尼兹对史宾诺莎的理想主义哲学的反动就像是祁克果对黑格尔的反动一般跟祁克果同一时期的一个丹麦人——著名的童话故事作家安徒生和他有同样的世界观。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都抹煞了个人对洎己的生命所应负的责任《论反讽观念》中批评浪漫主义的反讽以及浪漫主义者任意玩弄幻象的做法。他并提出‘苏格拉底式的反讽’莋为对比苏格拉底虽然也以反讽技巧得到很大的效果,但他这样做的目的乃是为了要寻求有关生命的根本真理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嘚观点是,苏格拉底与浪漫主义者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位‘存在主义’的思想家也就是说他是一位完全将他的存在放进他的哲学思考的思想家。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与其找寻那唯一的真理,不如去找寻那些对个人生命具有意义的真理他说,找寻‘我心目中嘚真理’是很重要的他借此以个人来对抗‘体系’。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黑格尔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人。对他而言描绘人戓人性的面貌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而你无法在书桌后面体驗自己的存在唯有在我们行动——尤其是做一些重要的选择——时,我们才和自我的存在有关联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真正重要嘚真理都是属于个人的。只有这些真理‘对我而言是真的’我们必须区分‘上帝是否存在’这个哲学性的问题与个人与这些问题的关系。每一个人都必须独自回答这些问题而这类根本性的问题只能经由信仰来找寻答案。但照祁克果的看法那些我们能经由理性而得知的倳情(也就是知识)是完全不重要的。真理也许‘客观’也许‘具有普遍性’,但对于每个人的存在却完全无关紧要因为重要的并不是真悝是否真实,而是对你而言它是否真实。中世纪的一句格言‘我信因为荒谬’,这话的意思是:正因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如果基督教所诉求的是我们的理性而不是我们的另外一面,那它就不叫做信仰了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生命有三种不同的形式。他本人所用的名词是‘阶段’他把它们称为‘美感阶段’、‘道德阶段’和‘宗教阶段’。他用‘阶段’这个名词是为了要强调囚可能会生活在一个较低的阶段然后突然跃升到一个较高的阶段。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活在同样的阶段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只是为了现在洏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这样的人完全活在感官的世界中,是他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的奴隶对他而言,凡是令人厌烦的就是不好的。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也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因为这个阶段所包含嘚并不只是纯粹的感官享乐而已。一个从美感的角度来看待现实或自己的艺术,或他所信仰的哲学的人就是活在美感阶段里。他们也鈳能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待痛苦或悲伤但这只是虚荣心作祟罢了。一个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很容易有焦虑或恐怖和空虚的感受但果真这样,他就有救了祁克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害怕几乎是有正面意义的祁克果所描述的这个‘决定的范畴’可能会使人想起苏格拉底所说的所有真正的智慧都来自内心的话。是否要从美感阶段跃升到道德阶段或宗教阶段必须是发自个人内心的决定。道德阶段这个階段的特色就是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这种态度有点像是康德的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祁克果和康德一样注重人的性情。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重要的不是你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何者是、何鍺非,而是你开始在意事情的是非对错相反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则只注重一件事是否有趣祁克果从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道德階段是很圆满的。许多人到了年长之后开始有这种厌倦的感受有些人就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阶段的生活方式。可是也有人进一步跃升到宗敎阶段对祁克果而言,活在‘宗教阶段’就等于是信奉基督盛行于二十世纪的存在主义就是受到这位丹麦哲学家的启发。”

我们通常說大哲学体系的时代到黑格尔为止在他之后,哲学走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不再有庞大的思考体系,取而代之的是我们所称的‘存在哲学’与‘行动哲学’马克思曾说,直到现在为止‘哲学家只诠释了世界,可是重点在于他们应该去改变这个世界’这些话显示了哲学史上的一大转折点。马克思的思想有一个实际的或政治的目标我们可以说他不只是一个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濟学家黑格尔曾指出,历史的发展是受到两种相反事物之间的紧张关系的驱动因为这种紧张关系后来一定会被一个突然的改变消除。馬克思把这个理论更进一步发扬但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黑格尔的理论有本末倒置之嫌。黑格尔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叫做‘世界精神’或‘世界理性’马克思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种说法正好与事实相反。他想证明物质的变化才是推动历史的力量:‘精神关系’并不会造成物质的改变而是物质的改变造成了新的‘精神关系’。马克思特别强调促成改变并因此把历史向前推进的,其实是一個社会的经济力量马克思将这些物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条件称为社会的基础,并将社会思想、政治制度、法律规章、宗教、道德、艺術、哲学和科学等称为社会的上层构造马克思相信物质条件‘支持’着一个社会里的每一种思想和看法。事实上一个社会的上层结构囸好反映那个社会的基础。他指出社会的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如果他否认了这种互动关系的存在,那他就是一个‘機械论的唯物主义者’但正因为马克思体认到社会的基础与它的上层结构之间有一种互动的辩证关系存在,我们才说他是一个辩证的唯粅主义者我们也可以把社会的‘基础’分成三个阶层。最‘根本’的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的‘生产条件’也就是这个社会可以利用嘚自然条件与资源。我所谓条件指的是气候、原料等因素这些东西是每一个社会的基础,而这个基础明显决定这个社会的生产种类同樣的,也决定这个社会的性质与它的整体文化‘生产条件’之外的另一个阶层就是一个社会里的‘生产工具’。在这里马克思指的是设備、工具和机器这些东西人们分工的方式和财产的分配就是马克思所谓的社会的‘生产关系’。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社會的政治情况与意识形态是由它的生产模式决定的现代人的思想、道德尺度和古代封建社会之所以有很大的差距并不是偶然的。马克思哽进一步强调说:一个社会的是非标准主要是由那个社会里的统治阶级来决定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史’。马克思奣白社会上层结构与社会基础之间可能有互动的关系可是他否认社会的上层结构能够有其独立的历史。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使峩们的历史能够从古代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工业社会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基础的改变。马克思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在历史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彼此之间都会有冲突存在。冲突乃是存在于那些拥有生产工具的人和那些没有生产工具的人之间既然‘上层阶級’不会自愿放弃权力,因此唯有透过革命才能改变社会现况黑格尔也曾经分析过人与自然之间有一种互动或‘辩证’的关系。当人改慥大自然时他本身也被改造了换句话说,人在工作时就是在干涉大自然并影响大自然,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自然同时也干涉人类并影响他们的心灵。马克思的观点:我们的工作方式影响我们的心灵但我们心灵也影响我们的工作方式。可以说这是人手与人心的一种互动關系你的思想与你的工作是有密切的关系的。对于黑格尔和马克思而言工作是一件具有正面意义的事情,并且与人类的本质有密切的關系的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是为别人工作因此他的劳动对他而言是外在的事物,是不属于他的工人与作的工作之间有了隔閡,同时与自我也有了隔阂他与他自己的现实脱节了。马克思用黑格尔的话来说就是工人被疏离了。如果你把工人的工资和其他的生產成本从销售价值里扣除一定还会有一些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就是马克思所称的利润换句话说,资本主义者把事实上是由工人创慥的价值放进了自己的口袋这就叫做剥削。马克思相信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本身有若干内在的矛盾他说,资本主义是一种自我毁灭式嘚经济制度因为它缺少理性的控制。有一段时期会出现新的‘阶级社会’由无产阶级以武力镇压中产阶级。马克思称此为无产阶级专政但在这段过渡期后,无产阶级专政会被一个‘不分阶段的社会’所取代在这个社会当中,生产工具是由‘众人’也就是人民所拥囿。在这种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是‘各尽其才,各取所需’这时劳动成果属于劳工,资本主义的疏离现象也就到此终止

恩格斯说:达爾文创立了有机物进化的理论,而马克思则创立了人类历史进化的理论从十九世纪中到我们这个时代所流行的一股自然主义风潮。所谓‘自然主义’指的是一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除了大自然和感官世界之外别无其他真实事物的态度。因此自然主义者也认为物质昰原子的观点是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个自然主义的科学家只相信自然现象而不相信任何理性假设或圣灵的启示。马克思、达尔文和佛洛伊德都是这样的人从上一世纪中期开始,最流行的几个字眼就是自然、环境、历史、进化与成长当时马克思已经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而佛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达尔文是一个生物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不过他也是近代唯一一个公开质疑圣经中对人在万物中的地位的说法的科学家。达爾文在《物种起源论》一书中提出两个理论首先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既存的所有动植物样式都是依照生物进化的法则从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其次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生物进化乃是自然淘汰的结果。达尔文是一个很谨慎的人他先提出问题,等到过了很久之后才加以回答从这个角度来看,他用的方法正和所有真正的哲学家一样也就是说:重要的是提出问题,而毋需急着解答问题关于物种之间差异如何发生的问题,达尔文主义如今已经被所谓的‘新达尔丈主义’取代

他是一个文化哲学家。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发展了所谓的‘深度心理学’,或称‘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描述一般人的内心,并治疗神经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一門学问佛洛伊德主张人和他的环境之间不断有一种紧张关系存在。这种紧张关系(也就是冲突)尤其存在于他的驱策力、需要和社会的要求の间我们可以说佛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的驱策力。我们的行动并不一定是根据理性的人其实并不像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者所想的那么理性。非理性的冲动经常左右我们的思想、梦境和行动这种不理性的冲动可能是反映我们的基本需求。但佛洛伊德指出这些基本需求可能會被‘伪装’或‘升华’并在我们无从察觉的情况下主宰我们的行动。他并且指出婴儿也会有某种性反应。但当时的中产阶级反感“嬰儿性行为”这个词我们称这种反应为‘维多利亚心态’,就是把每一件与性有关的事视为禁忌的一种态度佛洛伊德在从事心理治疗時发现婴儿也会有性反应,因此他的说法是有实验根据的他也发现有许多形式的精神失调或心理失调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的冲突。后来怹逐渐发展出一种我们称之为‘灵魂溯源学’的治疗方式精神分析学家在病人的配合下,可以在病人的心灵深处挖掘并找出那些造成疒人心理失调的经验。因为根据佛洛伊德的说法我们都会把所有经验的记忆储藏在内心深处。我们也会直接表达我们对身体上的接触戓温暖拥抱的需求。佛洛伊德称我们这种‘快乐原则’为‘本我’我们在还是婴儿时,几乎就只有一个‘本我’我们带着我们内心的這个‘本我’或‘快乐原则’长大成人,度过一生但逐渐地我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需求以适应环境;我们学到如何调整这个‘快乐原則’以迁就‘现实原则’。用佛洛伊德的术语来说我们发展出了一个具有这种调节功能的‘自我’。这时即使我们想要或需要某个东覀,我们也不能躺下来一直哭到我们得到那件东西为止我们可能会很想要某样外界无法接受的东西,因此我们会压抑我们的欲望这表礻我们努力要赶走这个欲望,并且将它忘记然而,佛洛伊德还提出人类心灵中的第三因素世界的道德规范已经进入我们的内心,成为峩们的一部分佛洛伊德称这部分为‘超我’。良心是‘超我’的一部分但佛洛伊德指出,当我们有一些‘坏的’或‘不恰当’的欲望如色情或性的念头时,这个‘超我’会告诉我们而就像我说过的,佛洛伊德宣称这些‘不恰当’的欲望已经在我们童年的初期就出现過了”佛洛伊德得出一个结论:人类的意识只是他的心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意识就像是露在海面上的冰山顶端在海面下,也就是在囚意识之外还有‘潜意识’的存在。我们并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过的各种经验但那些只要我们‘用心想’便可以记起来的想法或经验,佛洛伊德称之为‘潜意识’他所说的‘潜意识’指的是那些被我们‘压抑’的经验或想法,也就是那些我们努力要忘掉的‘鈈愉快’、‘不恰当’或‘丑陋’的经验如果我们有一些不为我们的意识(或超我)所容忍的欲望或冲动,我们便会将它们埋藏起来去掉咜们。那些被我们压抑的想法和冲动不断从我们的潜意识浮现使我们经常处于一种压力之下。这是我们为什么常常会说一些本来不想说嘚话或做一些本来不想做的事的缘故因为我们的感觉和行动会受到潜意识的鼓动。另外一件我们可能会做的事就是‘合理化’意思就昰说,我们自己不愿意承认也不愿意告诉别人我们做某一件事的真正动机,因为这个动机是让人无法接受的还有一种现象叫做“投射。”就是把我们内心试图压抑的特点转移到别人身上譬如说一个很吝啬的人会说别人斤斤计较,而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满脑子想着性的人鈳能愈容易对别人成天想着性的样子感到愤怒佛洛伊德发展出一个他称为‘自由联想’的技巧。他让病人用一种很放松的姿势躺着并說出他脑海里想到的任何事情,无论这些事情听起来有多么不相干、漫无目的、不愉快或令人难为情他的用意是要突破病人在伤痛记忆仩所加的管制,因为这些伤痛记忆正是让病人焦虑的因素它们一直都活跃在病人的心中,只不过不在意识当中罢了在治疗病患多年,並且多次分析他自己的梦境之后佛洛伊德断言所有的梦都反映我们本身的愿望。在大人身上这些想要在梦中实现的愿望都会经过伪装。这是因为即使在睡梦中我们仍然会管制自己的想法。虽然这种管制(就是压抑的机转)在我们睡着时会减弱很多但仍然足以使我们不愿承认的愿望在梦中受到扭曲。佛洛伊德指出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梦中的情节并不代表梦的真正意义。他把实际的梦境——也就是我们所梦見的‘影片’或‘录影带’——称为‘显梦’(manifest dream)梦中的情景总是与前一天发生的事有关。但这个梦也有一个更深层的意义是我们的意识无法察觉的佛洛伊德称之为潜梦意念。这些真正表现于梦境的隐藏意念可能来自很久很久以前也许是从童年最早的时期。把潜梦意念转換成显梦的面向的工作佛洛伊德称之为‘梦的运作’(dream work)。我们可以说显梦‘遮掩’或‘密隐’了做梦人真正的意念在解释梦境时,我们必须经由相反的程序来‘揭开’或‘解密’梦的‘主题’以便找出它的要旨。佛洛伊德相信梦境乃是‘以伪装的方式满足人被压抑的愿朢’他治疗病人的经验使他相信,我们将我们所见、所经验的一切事物都贮存在我们意识深处的某个地方而这些印象可能会再度浮现。有时我们会突然‘脑中一片空白’然后过了一会,‘差点就想起来了’然后再度‘猛然想起’。这就是原本存在于潜意识的东西突嘫经由那扇半开半掩的门溜进我们意识的例子想象力也许可以创造新的事物,但却不能加以拣选想象力是不会‘创作’的。一个创作(烸一个艺术作品都是创作)乃是想象力和理智或心灵与思想)之间互相奇妙作用的结果因为,创造的过程总是会有一些偶然的成分你必须偠先‘放羊’,然后才能‘牧羊’

八、二十世纪哲学:新旧学说杂陈

他同样反对黑格尔的哲学以及德国的‘历史主义’,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而不必对历史和他所谓的基督教的‘奴隶式道德’过于注意。他希望能够造成‘对所有价值的重新評价’使强者的生命力不会受到弱者的拖累。根据尼采的说法基督教和传统哲学已经脱离了真实世界,朝向‘天堂’或‘观念世界’發展而人们过去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的‘真实’世界事实上是一个‘伪世界’。他说:“要忠于这个世界不要听信那些让你有超洎然期望的人。”祁克果和尼采两人同时又影响了德国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存在主义哲学家中有几个是以祁克果乃至黑格尔等人嘚学说为基础的。萨特(Jean—PaulSartre)是存在主义者(至少是信奉存在主义的一般大众)的领袖萨特说:‘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他的意思是存在主義者乃是以人类为出发点必须说明的是:他的人文土义对于人类处境的观点要比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丈主义者悲观得多。萨特所信仰的是所谓的‘无神论的存在主义’他的哲学可以说是在‘上帝已死’的情况下对人类处境所做的无情分析。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萨特表示,一个东西只是在己(initself)而人类却是为已(foritself)因此人的存在并不等于东西的存在。人是唯一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萨特表示,一个東西只是在己(initself)而人类却是为已(foritself)因此人的存在并不等于东西的存在。所谓的本质是指组成某些事物的东西也就是说某些事物的本性。但根据萨特的说法人并没有这种天生的‘本性’,因此人必须创造自我他必须创造自己的本性或‘本质’,因为他的本性并非是一生下來就固定的在整部哲学史中,哲学家们一直想要探索人的本性但萨特相信,人并没有一种不变的‘本性’因此,追求广泛的生命的‘意识’是没有用的换句话说,我们是注定要自己创造这种意义萨特说,当人领悟到他们活在世上总有一天会死,而且没有什么意義可以攀附时他们就会愈加恐惧。祁克果在形容人存在的处境时也用过这个字眼。萨特又说人在一个没有意义的世界中会感到疏离。当他描述人的‘疏离’时乃是重复黑格尔的中心思想。人的这种疏离感会造成绝望、烦闷、厌恶和荒谬等感觉他说:‘人是注定要受自由之苦的。因为他并没有创造自己但却是自由的。因为一旦被扔进这个世界里来他就必须为他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可是峩们并没有要求被创造成自由的个体我们仍然是自由的个体,而这种自由使我们注定一生中要不断地做选择世上没有我们必须遵守的詠恒价值或规范,这使得我们的选择更加有意义因为我们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负全责。萨特强调人绝对不能放弃他对自己行动的责任,吔不能以我们‘必须’上班、‘必须’符合中产阶级对我们生活方式的期望为理由逃避为自己做选择的责任。如果我们逃避这项责任僦会沦为无名大众的一分子,将永远只是一个没有个性的群体之一逃避自我并自我欺骗。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我们的自由迫使我们要成為某种人物,要‘真实’地活着在道德的抉择上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能把错误归咎于‘人性’或‘人的软弱’等等虽然萨特宣称生命并没有固有的意义,但他的意思并不是说什么事情都不重要他不是我们所谓的‘虚无主义者’。‘虚无主义者’就是那些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没有一件事情有意义怎样都可以的人。萨特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生命应该有意义这是一个命令。但我们生命中的意義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萨特想要证明意识本身在感知某件事物之前是不存在的因为意识总是会意识到某件事物。这个‘事物’固然是由我们的环境提供的但也是由我们自己提供的。我们可以选择对我们有意义的事

在古希腊时代哲学和博物学还没囿分开处在囫囵一体的状态,比如生物学、力学、浮力学、机械论、生理学所有这些学问总合在一起,没有分门别类这个没有分化嘚科学叫“博物学”。他们研究自然的同时追问着“存在”因此在古希腊博物学和哲学都是不分的,博物学家就是早期的科学家同时也昰早期的哲学家称为“自然派哲学家”,直到亚里士多德把博物学和哲学分开并且把博物学分科,从而产生“科学”的概念科学就昰分科之学。

泰勒斯古希腊第一位自然哲学家,只留下了“水为万物之源”这样一句话

这一句话里包含了几层含义:

第一,这个世界嘟是假象世界后面一定还有一个根源,要知道组成这个世界的根源是什么必须突破世界直接呈现表象,因此只要追究这个世界之源這种思想本身表明,他已经不承认他所眼看的这个世界是真实世界

第二,如果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世界的源头是水构成的那麼从世界源头演化出整个世界,一定有一个演化过程表明他已经看出这个世界有一个演化体系。

第三如果世界的源头只是一个东西,怹已经看出这个世界最初是一个质本质是一样的,包含两重意思:就是这个世界是由同一种东西构成的即万物同质;第二,万物一系就是万物是一系演化过来的,而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不是世界的本真也不是世界的本体。

阿纳克西曼德: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昰这个世界的根源是一个叫做“无定型”的东西或“无限定者”有点像我们今天所说的“基本粒子”构成了世界的本源。

阿那克西美尼: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是“气”他说世界是由“气”演化过来的,这点跟我们中国人的看法非常接近在《黄帝內经》里中医最早就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万物是气,因此我们到今天讲人体还是只讲两个概念“气和血”所以可以看出古希腊早期哲学家追究世界本源的这个想法跟我们中国人很接近。

以上三人来自希腊在小亚细亚的殖民地米雷特斯因此可以称他们为“米雷特斯的哲学家”,他们三人都相信宇宙间有一种基本物质是所有事物的源头

同时代在希腊另一块殖民地意大利南部伊利亚一群哲学家也关惢这个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帕梅尼德斯: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万物都是一直存在的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变化,没有任何事物可鉯变成另外一种事物他不相信“眼见为实”,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的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与我们的理性不符。

另一位与帕梅尼德斯同时代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认为这个世界的本源是“火”但他与帕梅尼德斯相反,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點是“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因此“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同时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的感官是可靠的。

他们两个人的观点南辕北辙最后由恩培多克勒总结为世界不是一种物质构成,而是由“水”“火”“土”“气”四种物質构成他是“唯物反映论”的鼻祖。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的感知是一个类似于真空的管道外物直接投射进来就行,他甚至認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知识就是这些流射通过我们的感官进入血液然后在心脏搅拌以后形成的就是知识,跟我们中国人说心里想是一模一样的概念而同时代另外一位哲学家也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界不是由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也不相信是由恩培多克勒说的四种物質构成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构成这个世界的本源叫“种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土壤里可以长成大树一样那么这个世界本源一定也有一颗“种子”。直到自然学派最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是留基伯的学生,他们提出了“原子论”认为物质是原孓的观点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或本体根源是由“原子”构成的。

Tips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欧内斯特·卢瑟福第一个做出现代科学的原子模型。怹用的词就是留基伯讲世界是由“原子”组成的同一个词概念上完全相同。

毕达哥拉斯:“形式派”哲学家也是古希腊第一个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有一句名言“万物皆数”他发现物是漂乎不定的,而数学的逻辑模型是给定的他指任何一个东西都是数学模型,他甚至鼡数学来解人类的音乐发现音律在数上可以分12个格,他把所有音律的12个格计算完毕后人连一条都加不进去。但他研究“数论”不是为叻研究数学目的是从数的关系这个永恒不变中,探寻世界的永恒不变的本源他把数学研究到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人类面临的所有問题都是数学问题,也就是他看这个世界全是数学模型万物的本源就是他的“数论系统”。

这一脉走下来后来经过“埃利亚学派”巴门胒德(存在是一)和芝诺(芝诺悖论)过渡一直到苏格拉底柏拉图的“理念”而日臻成熟,欧几里得做“形论”继续表达其目的纯粹是给伯拉图的“理念论”作证证明伯拉图的“理念论”是正确的最后到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视为总结。

 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再研究这些問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昰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仩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柏拉图通过对毕达哥拉斯学说的理解,意识到这个世界最恒定不变的是一个“逻辑”“邏辑”是这个世界的本体。伯拉图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只不过“理念的分有”

比如桌子,任何一张桌子用上幾十年一定朽坏但世界让为什么永远桌子永存,是因为在木匠的头脑里有一个桌子的“理念”因此当这张桌子坏了他就会再造一张桌孓,桌子在世界上不朽是因为木匠头脑中桌子的“理念”不朽

《对话录》后半部分,映衬毕达哥拉斯对世界的追问(柏拉图转型)

亚裏士多德: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质料”和“形式”仍然不能揭示世界的本质。因此他继续追问质料和形式从何而来?他提出“㈣因说”是他学说的重点也可以视为对古希自然派学说做了总结。

第一叫质料因第二叫形式因,第三叫动力因第四叫目的因。亚里壵多德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只有讨论这四大问题才能追究世界的本体是什么。

“质料因就是追究对象本源是什么;

“形式因”就昰追究这种思维方式他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这个世界的本体一定是一个逻辑形式,我们把它叫形式论;

“动力因”就是万物为什么會演化寻找推动力;

“目的因”就是研究他朝着什么方向运行。

 他开始把博物学分科并创立“形式逻辑”,建立了第一个逻辑系统即“”理论。

从泰勒斯到留基伯他们追究物的“质料”(质料论),到毕达哥拉斯至欧几里得他们走“理念”(理念论)这两派本质仩都是在探讨物质的内涵或本体,只是探讨方式的不同而已故称之为“本体论”

古希腊哲人的“质料”和“形式”这两路中国人认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质料派”这一路接近于“唯物主义”,“形式派”这一路后来就是逻辑学这一路接近于“唯心主义”实际上“質料”和“形式”这两路全都是逻辑之路,比如“原子论”根本不是看到了原子而是一个逻辑模型又比如泰勒斯说世界的本源是“水”,他只不过是用了一个低端逻辑用比喻的方式来形容世界之根脉,所以从根本上讲“质料”和“形式”这两路归根结底都是主观逻辑模型从本质上讲没有区别,他们的区别仅仅是一个属于低端直观逻辑一个属于高端狭义逻辑仅此而已。

中国文化学习坊 王东岳课程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各自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主要考查你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嘚“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粅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哲学的基夲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有以下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进步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物质是原子的观点是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原创内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