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少人叫曲少春的多少人

原标题:李少春的孙悟空

翁偶虹()著名戏曲作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人原名翁麟声,笔名藕红后改偶虹。翁偶虹青年时期就读于京兆高级Φ学业余常以票友身份登台。毕业后致力于戏曲研究常与黄占彭、程茂亭、关醉禅等名票同台。1930年中华戏剧专科学校建立翁被聘于該校兼课。1934年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任编剧和导演1949年以后在中国京剧院任编剧。

二十年前李少春同志在天津以《两将军》、《击鼓骂曹》同台演出的时候,他也演了带《闹地府》的《水帘洞》是从当时唯一的杨(小楼)派武戏教师丁永利学的继承了杨派猴戏的表演。但《闹地府》却非杨派所有而是少春同志自己研究来的,他从小学戏从小看戏,猴戏看的很多像北昆郝振基先生的表演,上海郑法祥先生的表演东北小九霄先生的表演,兼收并蓄“阔幅裁衣,择布而割”另外,也有不少新的创造例如孙悟空闯进龙宫之后,用棒拄地腾身一跃、坐在三张叠起的桌子上,这个表演观众觉得很有魅力。就是他把运动场上“撑杆跳”的动作恰当地运用到舞台上来。他的猴戏还有《十八罗汉斗悟空》、《智激美猴王》、《五百年后孙悟空》、《禽魔荡寇》等都受到观众的欢迎。现在他的猴戏,特别是《闹天宫》不但是全国多少人驰名,在国际上也受到了欢迎二十年来,他在不断的演出中做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丰富不斷的创造。因此他演的猴戏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孙悟空是猴王是神猴,他机智勇敢,有着强烈的反抗性是劳动人民根据自己的幻想所想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在表演上既不能强调“人而猴化”,也不能强调“猴而人化”少春同志在全部《闹天宫》里的表演,掌握了这一点他在表演活泼灵跳的猴子动作中,时时注意到猴王的气魄;在昂扬猴王的气魄中时时注意到猴子形象的特点。他的表演以傳统技术为基础而在很多地方,又发挥了他自己的创造性

在《花果山》一出场的时候,他用水袖用翎子,嬉戏兄弟子孙这是猴子群居的特性,但在表演的分寸上却表现出来是猴王的热情友爱,而不是一般猴子的嬉皮笑脸当那几个小猴子,跳到他的身旁说:“我學大王!”他用手抚摸着用语言鼓励着,表现了一个长者的气魄和感情而当这个小猴子被那几个学“龙王”的小猴子打的不能招架时怹立刻跳下位来帮助这个小猴子。这一方面表现了猴子的个性另一方面表现了孙悟空是如何爱护他的尊严——虽然是小猴子在学他,也鈈许失败小猴子们一阵嬉闹之后,追逐跳跃地下了场他用翎子功夫,左“篡”右“甩”表现了孙悟空心里的欢悦兴奋。这时用翎孓正能很好地表现着猴子的欢悦。

孙悟空到了天宫之后他始终以睥睨的眼光去看那些天宫上的“诸神”,但也不是视若无睹他对于天宮上的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只是在欣赏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表现出鄙视的态度例如在凌霄宝殿上,玉帝一本正经地发表那些陈词老調的“训诰之词”他似乎在听,实际上却没有听而是在逐件欣赏着宝殿上的玳瑁窗,玛瑙屏等然后,又转向那些“鹭序鸳班”的仙吏看着他们一个个木雕泥塑似地有些好玩儿,于是扯住一个仙吏向他问话仙吏格于“殿规”而不敢开口,他笑着说:“原来是个哑子!”

这时恰好玉帝也向那个仙吏问话,仙吏开口了孙悟空马上用奇怪的口吻说了一句:“原来你会说话!”这一点安排得很好,不但匼于孙悟空是因为幻想天宫好玩而上天宫的动机也表现了天宫上虚假的礼仪。

《御马监试马》是前半部《闹天宫》里比较重要的部分吔是李少春同志在表演上创造最多的部分。这一场他换了红官衣、纱帽、朝方,手拿折扇出场唱一支“玉山颓”曲子。“玉山颓”是㈣眼板尺寸比较慢。适应这尺寸的身段从基调上讲,也需要迂回款式他基本采用了昆曲小生的步法,看去有些斯文一派但是给人嘚感觉是“乔致致”——装着好玩儿——的神气。拿扇子的手法踢褶子的步法,都是“文绉绉”的而有时却又像露出猴子的故态,例洳走着走着忽然把褶子用力地提一提,显得那么不耐烦有时又把纱帽摘下来,扣在扇子耍两下显得那么好淘气。但是这些表演却昰有规矩的,有尺寸的这就是他准确地运用传统技术的地方,孙悟空问过监丞、监副所有的骏马名称以后命他们试骑一匹最不好控制嘚劣马,场面起了“调笑令”前半段由监丞、监副唱着试马,等他们由马上摔下来孙悟空配合着试马的表演接唱后半段。少春同志在這里表演猴子骑马是一个大胆的创造。他撷取了许多“趟马”的身段而适当地把某些部分加以收敛或夸张:一般大将上马,例须“长腰”他用了这个身段,而把“长腰”变为“矬身”;骑马走圆场例来是一个“犄角”一勒而他把“犄角”的部位移动,接连着转了几個犄角旋风似的表现出猴子的急遽性格。最后抓住马鬃几跳几落,配合着打击乐表现出马劣难驯,而猴子偏不服气终于马被制服叻,服帖帖受其控制任其驱使。

驯马以后来了天喜星君,悟空用猜谜来讽刺他在谜底“臭状元酸气冲天”没有宣布之前,一段普通嘚念白用或紧或慢的节奏,表现了欲擒先纵的机智最后来了马王,马王的气焰很大想要压服悟空,而悟空的气焰却在马王之上直箌双方动武,马王用“墩子锤”来一个“泰山压顶”而悟空却机智地打乱了他的计划,用定神法把他们定住了这些表演,都是少春同誌掌握了孙悟空的个性运用传统表演方法和创造性的技术

孙悟空再上天宫,也就是从“醉花阴”曲子唱“前呼后拥”起这在传统表演仩,已然有了完整的一套少春同志基本上是继承了传统的表演方法,而又在某些地方有所丰富、突出、突破例如“醉花阴”曲子起唱の前,例如“孔匡”一锣悟空掏翎子念:“看前呼后拥,黄罗盖顶好不洒乐人也!”然后起唱。接连前部《闹天宫》演这一场原有嘚出场诗和表白必然要删减,因而这几句叫唱的念白也不能孤立地保留。而那些原有结合念白的优美的身段和表情少春同志并不一概摒弃,他拿来用在“孔匡”一锣之后“帽儿头”锣鼓之中。尤其最突出的是“孔匡”一锣头上的两个翎子,飒然一竖侧目一望,还昰把那几句删去的念白在动作里表现出来从前有位老艺人演《坐楼杀惜》,能使高方巾的顶叠处不时颤动表现出宋江对于阎婆惜无可奈何的气恼;蒲剧名演员阎逢春的“耍纱帽翅”,也是利用翎子的颤动表现出多少不同的复杂心情;少春同志在这一场戏里就是同样把翎子颤动,表现出孙悟空再上天宫时的胜利心情在桃园听土地讲述蟠桃时,随着那两句“能与天地同休日月同老”,他作了一个高似沖天、矮如钻地的身段交代得非常清楚,动作也非常敏捷《偷桃》一场唱“喜迁莺”前半段曲子后,用瞌睡虫儿让看瑶池的童子睡倒他的表演,不是像《偷鸡》、《盗钩》那样的偷偷摸摸而是在谨慎小心的动作中,流露出一种轻松乐观的情绪这种情绪一直贯串到偷桃以后念“趁此无人,走了吧!走!走!走!”时继而哈哈一笑,下场少春同志的偷桃的表演很精巧。在“喜迁莺”后半段曲子中唱:“俺可也缘不小且饱餐赤麟蹄龙肝凤脑。”夹白:“有酒在此”一个“浪头”,接唱:“饮琼浆玉液香醪饮琼浆玉液香醪。”茬唱曲子的同时他欣赏着这一席丰富的仙宴,不即去大吃大喝双手伏案,跳跃起来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曲子唱完,跳到椅子上紦桃子疾迅地抓到一只,不即吃先向左右看一看,然后吃一口抓一下,吃一口;吃不到三四口扔了,又抓一只连续着抓几只,仍幾只动作愈来愈快,观众仿佛听到他的潜台词:“所谓仙桃不过如此!”这就表现出孙悟空在吃桃,而不是一般的猴子在吃桃

《盗丼》一场,在上场时唱“刮大风”曲子“万里祥云把殿绕为什么静悄悄,没点光耀”少春同志并不强调吃醉了,醉步不很夸张只作箌有点儿“醺醺然”而已。我觉得这样表现孙悟空不是个没见过市面的老饕也是很有道理的。在发现金丹之后结合着“刮地风”末段“得一粒金丹成大道”跳上丹台,取下葫芦念一句“俺老孙呵”,接唱:“只当作炒豆儿嚼一饱炒豆儿嚼一饱。”演出百脉沸腾的愉赽心情那身段是很夸张而又很含蓄的。在这里他也运用了头上的“钻天盔”的绒球颤动来突出愉快的情绪吃丹时,躺在丹台上两脚踹空,配合小钹抽头抱着葫芦底,眇一目向葫芦口里看一看扔掉空葫芦,说了几个“走!走!走!”之后仍继哈哈一笑,下场这┅连串的动作,把悟空的勇敢、乐观、机智地性格雄阔威武的气魄都刻画出来了。这两场虽然名为“偷”、“盗”但是少春同志的表演给人的观感却不是孙悟空在做贼,而是以一种敢作敢当的精神在“闹”天宫

《大战》一幕,老派是天王唱一支曲子悟空打一场。少春同志现在演的本子为了场子上的紧凑,把老派天王唱的一套“点绛唇”适当地加以取舍天王的曲子减少了,悟空的“打头”增多而叒集中了为了使武打不流于单调,有时群打—和小猴子集体作战有时单打;有时有打击乐相配合,有时用管弦乐作衬托使之完全不哃于一般武戏的开打。这一套武打的创造少春同志是用了很大功夫的。悟空个人的武打仍然掌握了孙悟空的性格,做了很多的变化唎如作战罗睺星时的“十八棍”,乍一对面的时候他冷不防地打了罗睺星一棒,罗睺星也冷不防地还了悟空一棍如此一棍一棒,一棒┅棍由慢而快,由少而多不知不觉地归到传统的“十八棍”。这套打法给观众一种非常新颖的感觉,又非常切合当时的人物性格叒如他和青龙、白虎的“刀对棍”,适当地加入了“出手”的技术有时棍拔刀飞,有时刀绕棍起也打得很新鲜。总起来说:这一幕武咑少春同志是掌握了“斗”与“打”相结合的原则,不是蛮打硬干而是巧击智取。在斗巨灵神、斗天星君、斗哪吒等场中都是统一嘚。轻松而又惊险的战斗很能引起观众的喜爱。

少春同志现在时常演猴戏他的表演艺术还在不断地丰富、发展。

(《戏剧报》1958年第10期)

李少春(1919—1975)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李桂春(艺名小达子)为上世纪20年代上海最走红的京剧老生演员,海派京剧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14岁的李少春虽仍在家中闭门学戏但天津梨园界早已知道李家出了个旷世少见的文武全材。此时正逢梅兰芳到天津著名的中国大戏院演出戏院经理李华亭便决定让李少春露一小脸。他安排李少春在梅兰芳的大戏开场前演些垫场戏。结果梅兰芳看了李少春的表演后大加赞赏。精明的李华亭马上趁热打鐵邀梅兰芳与少年李少春同演一场四郎探母中最吃重的唱功戏《坐宫》。李少春演杨四郎梅兰芳演四郎的妻子铁镜公主。这是一折必須有高水平唱功才能拿下的戏夫妻二人坐在台上你一段我一段几乎不喘气地要唱个把小时。此时的梅兰芳早已是如日中天的“伶界大王”能与他同台唱这类戏者,都是老生行的大家一般点儿的人根本无此资格。但梅兰芳深信此子日后必成大器便毫不犹豫答应下来。烸答应后李经理又去找李少春,问他敢不敢和梅先生同台小小的李少春想了半天后说:我个头小,穿不起来四郎的戏服李大笑,马仩命人为他专做了一身此戏的戏装就这样,李少春14岁便与梅兰芳同台而轰动津京有趣的是,因为他个子小在台上坐椅子,还是靠别囚扶了一把才上去的
  1938年,19岁的李少春终于完成了10多年的闭门苦修而正式出山大展身手当时,天津中国大戏院是他的“经纪人”為了隆重推出这位奇才,经理李华亭特别约请大李少春三岁已在舞台上闯出名气的架子花脸名家袁世海与他合作。袁世海虽听说过李少春的名字却还不大看得起他,以为又是一位梨园行的名家子弟玩票但到了李家第一次见到李少春练功,这位已与许多名家同过台的青姩名花脸马上便为“小兄弟”所折服他看到了什么?原来李少春练功先来一出纯武戏,完完全全是严格的大武生路数武戏刚完,擦紦汗喝口水就又一出纯唱功文戏而且是声情并茂满宫满调,无半点疲态这次见面,二人相互大有好感惺惺相惜。这不仅为二人初次匼作开了个好头更为后来长期合作埋下伏笔。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李少春出山正式演出,文宗余文宗杨每场演出都是先一场武戏洅来一场文戏,即所谓文武双出两者都水平极高,让文武两行谁也挑不出毛病这已是一般自称文武双全者难以做到的了,但他却还技鈈止此另有一手绝的:猴戏。
  猴戏是京剧武生戏中一个特别品种主角就一个:孙悟空。画猴脸动作也是专门设计的一套艺术化模仿猴子的范式,且为了表现孙悟空的猴性与法力更有大量高难度动作与花样,几近杂技杂耍以前猴戏以杨小楼为最,当年深受慈禧囍爱慈禧曾问杨小楼,怎么能演得这么好杨回答说我是把猴当人演而不是把人演成猴。此说深得京剧表演艺术三昧可以这样说:猴戲是武生戏中的一种,但却并不是每个武生都能演得了甚至大多数武生是演不了或演不好的。而李少春不仅演得了更演得好,也就深為那些喜欢猴戏的观众们所爱
  应该说,李少春初出茅庐就显示其全面性的超群。文老生、文武老生、武生、猴戏这四者都能演還都演得很好的人,此前还真没有杨小楼一代武生宗师,讲究的是武戏文唱但那是他演武生戏所追求的境界,真正唱念为主的文老生戲他是不成的大宗师谭鑫培,文武兼修都到了极高水准,但却没演过猴戏因此,李少春的出现一下就让整个梨园界为之震惊,也僦一演即红透京津
   但此时的李少春,年龄虽小头脑却极清醒冷静并没有为一炮走红而沾沾自喜。他更大的心愿是拜余叔岩为师以求得到真传。以前他就有此心愿但怕自己是无名小辈,难以得余的青睐如今声名有了,也就有了拜余的资本
  而余叔岩也看Φ了这个奇材,以为是可传衣钵之人后世崇余者,所崇不过一口余腔而已以为唱得像余叔岩就是好,这其实是对余叔岩的局限化
  余叔岩从谭鑫培处所承所研,并非只有唱而是唱做表俱全,其中文武老生戏占很大比重这些戏做功繁杂,而余一直没能找到好的继承人继承这些东西比如有出戏叫《宁武关》,表演非常复杂余想把此戏传给其妻弟陈少霖,但后者学了半天怎么也学不会最后只得朢难而逃,把余叔岩气得够呛而今看到李少春这样的美质良材,余自然喜不胜喜很高兴地将其纳入门墙。
  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后教的第一出戏是唱做并重的《战太平》。李少春拜师后第一次上台演出便是此戏。此场演出轰动京门九城:余叔岩为壮李少春声势茬退出舞台十年后破例再登台。当然他不是来演出,而是着一袭簇新团袍手执小茶壶端立台口。这在过去叫“把场”借用今日台湾選举语言,可称为“站台”此时的李少春,可说是少年得志声势直逼当时最出色的各路名家。
  余叔岩在收李少春时曾约定:文戏若非余叔岩亲自教过的就不能演。因为余担心在收了他后他在外面的演出就会被世人认为是自己教的,若演的不是他这个路数那岂鈈就砸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也砸了正宗京派的牌子其实,余更希望他能停止演出专心跟自己学等完全学好后再演,但这却是不可能的:李桂春这时已基本上做了专职“星爸”这些年为培养儿子花去本钱无数,若再不收割成果那李家就该坐吃山空了。所以现在的李尐春,就是李家的饭碗怎么能停止演出呢?因此余才和李家达成这样一个妥协。
  但余叔岩同时对李少春还有一些其它要求:比如鈈要再演猴戏因为李少春的猴戏有时也有海派的影子,武生戏也必须完全按京派路子唱
  这其实都是李少春做不到的。原因就在于怹必须要养家糊口要考虑商业演出的效果---他与孟小冬、张伯驹这些学余者不同,与余叔岩本人也不同这些人不必把艺术与生活放在一起考虑,自可不食人间烟火李少春则必须要面对生存压力,必须要面对观众同时,他还必须要面对父亲对艺术的不同理解与要求----这位李老先生固然希望儿子学到正宗京派的真东西却也希望自己的东西能再现于儿子身上。于是无论是以前重金聘请的名师所教,还是现茬余叔岩所授教完授后,李老先生必得再对儿子来些重新指点与加工
  就这样,外界的批评争论再加之李少春最终无法完全按余菽岩的要求做,在教了几出戏后余叔岩便不再继续教他。后来据说李还在余教孟小冬时旁听了一些。几年后余叔岩病逝,李少春也僦再无缘向这位他崇尚的大师学习了
  代表着李少春成功走上提升文武老生之路的,是1948年他自己改编后来由剧作家翁偶虹润色的《野猪林》。这出戏原是杨小楼的武生戏分成两天演。李少春对这出戏做了大量精简与改编把它变成一出两个多小时演完的文武俱全戏。无论唱念还是表演与武打,都极其繁难吃重而这出戏还一改京剧节奏拖沓的毛病,非常紧凑流畅具有现代戏剧的结构特色。此戏┅出轰动四方,并在上海创下单出戏连演近50天而不衰的纪录
   49年后,李少春响应政府号召把自己的戏班“贡献”出来,与其他┅些艺人们一起组成新中国实验京剧团,任团长1955年,又加入中国京剧院任中国京剧院一团团长,成为国家剧院的首席演员他所带領的京剧院一团,由他和袁世海、叶盛兰(小生艺术家)、杜近芳等较为年轻的京剧名家领衔与马连良先生任团长,集中了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李多奎(最著名的老旦艺术家)、马富禄(名丑)及后来加入的赵燕侠(旦角名家)等较老一代京剧名家的北京京剧团双峰对峙交相辉映上演了大量高质量精彩好戏,为50年代京剧走出40年代后期因长年战乱而跌入的低谷形成第三个发展高峰,起到骨干作用

2008年78岁的顾少春最后一次登台演絀,是搭档年轻演员王琴在舞团上以年轻人的模样,演一出十七分钟的《种大麦》这部剧目曾是他正式演艺生涯的开启,也是他从艺70姩的完美句号十年过去了,顾少春的记忆力开始退化耳朵也不好使了,但对于淮剧的初心与热爱却丝毫不减

近日,作为淮剧非物质攵化遗产传承人的他在侄子叶树琛的协助下受邀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有关淮剧的剧本、图片、脸谱等资料悉数整理并对外展出。他唱不动叻却还是希望能为淮剧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

淮剧:又名江淮戏,起源于清代中叶苏北一带由流行的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逐渐发展而成,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淮剧艺术特色鲜明。

从小生到丑角靠本事吃饭

在那之前记者刚随顾少春的侄子叶树琛探访了此次在上海举办的淮剧展,展览规模不大不过是一层楼的走廊空间,但展出的却都是顾少春的“珍宝”比如:1950年戏剧大师梅兰芳、周信芳、陈白尘三人为淮剧界在天蟾舞台联合赈灾义演的签名题词;1952年第一届全国多少人观摩汇演期间,田汉、梅兰芳等大师为彼时還是淮剧新秀的顾少春留下的亲笔签名……

当然还有一份说明书同样值得观摩,上面赫然写着三个大字:《种大麦》那是1952年,年仅22岁嘚顾少春作为淮剧届出类拔萃的新秀代表被选派参加第一届全国多少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与淮剧大师筱文艳一起在中南海怀仁堂演出嘚剧目

顾少春清楚的记得,上台前筱文艳曾不忘告诫他:“上了台眼睛可不能乱看,得把心思放在演出上”第一次挑大梁的顾少春惴惴不安地满口应了下来,结果生性活泼的他一上台就将底下的领导看了个遍。然而音乐响起那一刻,顾少春便立刻忘记了台下的观眾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中。后来演出非常成功按照顾少春的说法,便是“将大麦第一次‘种’到了中南海”同年,顾少春更因参演《迋贵与李香香》荣获演员三等奖这一次彻底将顾少春的名号打响,从此他成为了淮剧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可“小生”没当几年,顾尐春却毅然决然地投入“丑角”行当故意把眉毛画歪,给脑门上扎个小辫子几乎是怎么丑化自己怎么来,但只要他一登场必是场上嘚焦点,将观众们逗得乐不可支在戏曲界,丑角一般起到插科打诨、逗乐观众的作用但如何让观众发笑其实也是门“硬功夫”。

好几佽扮演小生的演员都私下拜托他:“别再抢戏啦。”顾少春聊起这段很是得意“谁不愿意扮美,但我们唱戏的得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峩的形象不够好,嗓子也不行转行丑角却正好发挥我调皮的性格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丑角、小生都在台上演都是靠本事吃饭,有抢戲才能把戏打磨得更精彩。”

顾少春的这种不服输的性格甚至在参演电视剧《济公传》时都不知“收敛”他在剧中饰演“狗腿子”,雖然算不得主演但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却特意与顾少春打招呼,让他“悠着点”顾少春碍于情面点头了,可心里却还是执着于对表演嘚严谨态度“观众为什么要来看我们的演出,就是因为我们肚子里有东西即便是丑角,我也得做到只要我上场观众的目光就会自然集聚在我身上,如此我今天的演出才算成功。”

为了这样的理念顾少春多次拜访丑角前辈,并与其他剧种的演员交流揣摩戏中人物嘚性格及心理,并吸收了大量其他剧种的特色比如:吸收了广东粤剧中的服装及妆容精华、创新地将大悲调及淮调加入丑角唱腔、首次將“活脸谱”融入淮剧表演中等。

在淮剧届顾少春是出了名的爱模仿,观察力强即便是在与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交流时,顾少春也能信手拈来地将记者喝水的模样模仿一番不仅惟妙惟肖,还逗趣十足

不仅如此,顾少春还自创了不少丑角绝活包括最令人津津乐道的鈈戴帽子甩佛珠的绝技——丑角有一项基本功是甩佛珠,但在顾少春之前丑角都是戴着帽子甩不易飞出去。

在接受采访时顾少春一边解释着,一边用手在脑门上比划着形容道:“每次演出时,观众一看我可以不带帽子转佛珠刚想鼓掌,我便故意将佛珠飞出当观众鉯为我失手的时候,我再用脚一勾把佛珠勾回来,继续转每当此时,底下的观众都会立刻‘哗’地一声鼓起掌来”说完,顾少春眯著眼睛得意地笑了起来。

“他现在确实像个老顽童”陪伴顾少春接受采访的是顾少春的侄子叶树琛,自顾少春的爱人去世后顾少春便常年独自居住,叶树琛负责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其实,叶树琛并非顾少春的亲侄子他们两人毫无血缘关系,却因为淮剧而被系在一起只因他们都出生于淮剧世家。

顾少春1930年生于江苏其父亲顾汉臣、伯父顾汉章均是“顾家班”出来的淮剧名角。

而回忆起自己学艺时的經历顾少春撇了撇嘴,说道:“苦啊以前唱戏的地位也不高,被看做是戏子要学好本事又得下苦功夫,一般不是穷人家都不愿意把洎家孩子交托给戏班”

从七岁起,顾少春便开始正式拜师学艺每日清晨五点就得起床吊嗓子,然后是练功接着就得跟着大人们一起仩台演出,直到晚上12点这一天的工作与学习才算结束。偶尔年少的顾少春抱着被子赖床,师傅便会一把将被子掀开一顿责骂,顾少春只得无奈地揉着惺忪的眼睛加入练功行列。

“练不好师傅可是会打的。”顾少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儿时被打经历可是心底里他知噵,“我们学戏的就得对自己严格严师出高徒,要学真本事就得下苦功夫这种苦功夫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电閃雷鸣,都不能有一日偷懒的苦功夫是靠用汗水浸湿了汗衫换来的本事。”

事实上顾少春不仅是淮剧届知名表演艺术家,也是戏曲界尐有的能编戏、改戏、导戏的演员为淮剧艺术的挖掘、抢救、传承、发展与创新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先后改编、创作、执导、编排了近百部淮剧作品甚至将梅兰芳的拿手戏——京剧《白蛇传·断桥》亦改成淮剧,被梅兰芳赞曰“绝了!”

顾少春坦言,自己在创作剧本方媔的特长完全是受到伯父顾汉章的影响“小时候伯父会编戏,可他不识字就喊我给他写,他唱一句我写一句,写完了他还要我唱給他听,以检查我有没有写错”就这样,长大后的顾少春对创作也起了莫大的兴趣而这些灵感或来源于生活,或来源于书本

在顾少春位于上海的家中,卧室里堆满了书籍连床上也摆放着一摞又一摞的书本,这是顾少春的习惯——在书中醒来,伴随着书籍睡去他看书种类极杂,如他的兴趣爱好一样琴棋书画,他都略懂一二而这些兴趣却最终服务于淮剧,为他的创作做准备

“顾老师一旦开始創作是非常投入的。”叶树琛还记得有一次,年幼的他在屋里玩耍顾少春正埋首于书桌前创作,忽然他转过头看着叶树琛道:“这詞写得我自己都想哭了。”说着顾少春竟真的抹起了眼泪,“顾老师很明白要打动观众,就必须先打动自己”

若是遇上周末,顾少春便总要带着叶树琛一起出去逛逛“顾老师喜欢从一切能获取的养分中汲取能量,并付之于创作中”

未真正退休前,顾少春日日早8点晚5点,准时去上海淮剧团上班风雨无阻。不仅如此心系淮剧未来的他还曾去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高校宣传淮剧,科普戏曲文化即便退休后,顾少春依然闲不下来他甚至将自己对淮剧的热情投入至脸谱的制作工作中,相继制作了几十个依照人脸比例的脸譜栩栩如生。

如今这位淮剧活化石终于老了,听不清也唱不动了,往昔辉煌已如过眼云烟但淮剧却在悄无声息中慢慢融入他的生命中。正如他在采访中不断笑着强调的“我把大麦‘种’到了中南海。”淮剧是他一生的骄傲

(本文来源:广州日报,文章及图片提供:记者:李晓璐;实习生:孔繁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多少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