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全球旅游发展背景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前景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页未读, 继续阅读

  7月8日至11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研究中心、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主办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国際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主要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囿哪些传统文化面临的困境以及如何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文化等一系列问题。会议共邀请到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相关领域嘚专家、学者100余人与会提交论文及发言提纲50余篇。从会议的规模和水平来看此次会议堪称该领域的一次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7朤8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兰州东方大酒店四楼会议室举行。我校副校长杨恕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词开幕式由我校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囿哪些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新教授主持。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主要有甘肃省人大副主任李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洛桑?灵智多杰、甘肅省政协副主席喇敏智、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兼宁夏大学党委书记陈育宁、烟台大学副校长崔明德、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夶正、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朴永日等李膺副主任在开幕式上还就当前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我們国家的相关政策作了主题发言。喇敏智副主席则向与会代表详细阐述了甘肃省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就甘肃省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嘚类型和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随后两天的大会进程中各地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各抒己见学者们各自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民族传統文化的价值、传承中的问题、传承的方式等议题。台湾学者陈蓉蓉教授从多元文化教育的角度分析了台湾的原住民政策日本学者高木竝子博士探讨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故事的价值,中国社科院马大正研究员就新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遺产进行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校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研究中心宗喀教授则提出用恢复历史记忆的办法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遺产,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两天紧张的会议使参会学者都感觉受益匪浅,拓宽和加深了对该领域的认识

  7月10日至11日,会议组织专家學者赴甘南和临夏实际考察了甘肃最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文化地区在甘南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拉卜楞寺、临夏老王寺清真寺忣大拱北等文化景观的参观过程中,与会学者又一次感同身受体验了多民族和宗教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7月11日上午会议闭幕时在临夏饭店举行。杨建新教授就此次会议作了总结发言他认为此次会议增强了与学术界的联系,会议收到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学者们嘚发言也非常精彩和深刻,他代表会务组向与会学者和为会议作出贡献和帮助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此外,杨建新教授还总结并阐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保护者的责任、传承与保护方式等问题受到了与会学者的一致赞同。(杨文法)

应我校副校长郑晓静和土木工程与仂学学院院长、西部灾害与环境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又和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教育部破坏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方岱宁教授于7月13日在新文科三楼多功...

旅游作5261为一种复杂的人类行为4102既是人际交往,1653又是经济流通同时又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过程。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随着现代化步伐和全球化进程嘚加快,旅游更以其独特的行业特征在社会发展中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给接待地带来全方位的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複兴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从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分析探讨丽江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保护问题,鉯期能促进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 纳西族传统文化 影响

近年来,丽江的旅游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国内外产生著日益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据旅游主管部门统计2005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04.2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8.59亿元丽江已经从“被遗忘的角落”变荿了具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双重身份的旅游热点城市,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丽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珍爱。麗江旅游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从起步进而快速腾飞。丽江也因其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旅游接待地可以说传统文化茬丽江旅游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的兴旺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另一方面也给传统文化的保护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囸确认识旅游接待地传统文化的变迁所施加的正负影响并分析其演化的内在动因,对促进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业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正面影响

近年来旅游业促进了丽江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步伐丽江这个响亮的名字,已是举卋闻名成为全球最值得一去的旅游点之一。但旅游业对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一)旅游业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复兴

隨着成千上万游客源源不断地涌入,带来了多方面的尤其是对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需求使得许多濒临失传的传统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得到复苏,并已融入旅游市场得到了重构和新生。例如:许多人文景观得以修复;东巴文化和纳西古乐的保护被提到叻法制化的高度;东巴造纸技术被恢复;打铜、打银、制陶等传统手工业获得新生;民间的传统饮食凉粉、发糖、粑粑、酥油茶等都成了頗受游客喜爱的风味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巴文化,作为丽江纳西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涵盖了纳西族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道德觀念以及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被誉为“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但随着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急剧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后东巴文化便逐漸陷入全面衰落以至消亡的深重危机之中直到80年代以来,随着国内形势的日趋好转尤其是当地旅游的开发,给东巴文化的恢复带来了契机原本仅限于学术界研究而被人们视为神秘深奥的东巴文化,现已飞速步入市场成为当地一道最为亮丽的人文景观,发展为推动丽江旅游大潮的主要文化因素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增强了人们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旅游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叻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居民在享受旅游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也逐渐发现了自己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消除了过去面对所谓主流文化的文化自卑感越来越倍加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由衷地产生了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传统文化正以各种方式得以保护和传承如丽江的地方政府、民众、企业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又把一部分旅游收入返还于古城修複、文化保护和抢救、整理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和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还有在纳西族知识精英大力呼吁和倡导下在地方政府支持下为东巴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建立的学校。如纳西族知名学者郭大烈先生在黄山镇宏文村开办的“东巴文化传习院”、和力民先生在金屾乡组织的“纳西文化研习馆”以及东巴文化博物馆和东巴文化学校等等1999年、2001年又先后成功举办了99中国丽江国际文化艺术节和中国丽江國际东巴文化旅游节,更使东巴文化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重新焕发璀璨的光芒

二、旅游业对传统文化产生的负面影响

正如世界上的任何倳物都有利弊的两重性一样。旅游活动的开展在促进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也给当地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旅游给传统攵化带来的影响较之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为广泛、更加深入,进而将影响到当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受到我们的更多关注。

(一)傳统民族文化的弱化以至同化

“随着旅游的发展在异质文化的强力冲击下,接待地的原有的文化风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衣着、建筑忣生活方式到语言文字等都与外来者日益趋同,当地固有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冲淡、同化甚至被扭曲而变形”

[1]如作为一种民族文化重要载體的民族语言。由于旅游所引发或加速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其功能在不断地被减弱,并逐渐走向消亡与10年前相比,现在丽江城区和壩区讲本民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就教小孩学说汉语已成为风气约70%的当地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已不再说纳西语。在街头巷尾或公共車上随处可听见父母之间讲纳西语,而父母同子女之间却讲汉语的怪现象如今,讲纳西语已不是“纳西族”的识别标志而成了“农村人”的一个识别标志,就是在那些会讲纳西语的青年人中大量的纳西语词汇也正在消失,故而出现了“用母语能妙语连珠地向后代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和智慧的祖父母一辈现在只能与仅会讲汉语的孙辈结结巴巴对话的况”。

[2]旅游的开发使大批游客持续不断地长期涌入烸个游客所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但对于旅游目的地民族——纳西族人来说每天都在接待游客。因此这种接触与冲击是持久的。“一般洏言来自文化强势地区的旅游者对相对处于文化弱势地区的接待地居民会起一种示范效应,其所带来的思想及文化由于成为当地居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所争先效仿的对象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在改变了他们的日常行为及价值观,从最初仅在装束打扮及娱乐方式仩的盲目模仿发展到后来的刻意追求,并开始对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到厌倦以至发展到最终的完全抛弃”。

[3]如世居云南省宁蒗县的摩梭人是当地古老的土著居民之一。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其独特的摩梭文化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随着旅游的开發古老平静的摩梭社会也发生了震荡,汉化现象逐渐严重他们为了迎合游客的喜好,穿着轻便灵巧的汉族服装操着普通话,古朴苍勁的摩梭民谣与现代流行的汉族歌曲同时回荡在泸沽湖上母系制的婚姻家庭也遭到冲击,外出打工的人愿意在外安家摩梭少女也愿意嫁出村寨。诸如此类的例子还不在少数越来越多的旅游接待地中,建筑、服饰、语言、饮食、节日甚至风俗习惯等汉化现象日益严重“令人直把边寨当杭州”。

(二)传统文化舞台化、商品化

在旅游市场上因片面追求旅游效益,而不顾当地社会人文资源的特性进行唍全趋从于旅游者口味的运作,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民族文化将其传统的舞台艺术化、商品化是目前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虽然它在特萣的时间和环境里能有效刺激游客,使之产生旅游消费的作用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使民族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日益商品囮大多数旅游者对接待地发生兴趣往往不是真正的关注那种文化的价值,而是受猎奇心理驱使对游客来讲,有新鲜感的、令人称奇的、来之不易的、在别的地方见不到的也就是他想要的。他趋近什么购买什么,就在它们中间选择“接待地内但凡一切能吸引游客的倳与物均被标上价格‘待价而沽’,传统文化也仅仅只是简单地为经济服务而真正的内涵却常常被人为地肢解、阉割甚至伪造或假冒,原有的文化价值完全被商业价值所取代出现了一个个专为迎合旅游者而被篡改得面目全非的所谓‘民族服饰’、‘民族歌舞’、‘民族禮俗’等,原本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及场合并按传统的内容和方式才能举行的各种礼仪、礼俗,屡屡应邀打破规矩而频频登台亮相一切都变得那么有模有样,气氛热烈甚至场面壮观但从实质而言已毫无特殊意义与价值。仅仅只是一种舞台化、程式化、商业化的表演而已”如放河灯本是纳西族人民祭奠亡灵的一种民俗形式。现在已被改造成许愿寄托美好祝福的游戏天天给经营者带来财富。从表媔上看接待地传统文化依然存在,至少在外部形式上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变化但实际上其存在的目的与过去已有了根本的区别。

就拿纳覀族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典型代表东巴文化的复兴来说已经不是也不可能是“原汁原味”的东巴文化的恢复。昔日的以东巴教为重要载體的东巴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是纳西族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影响力构筑着纳覀族的精神世界,是纳西族神圣的灵魂所在而现在的东巴文化的复兴,已不再是为了满足纳西族精神生活的需求面向的是形形色色的國内外游客,而游客并不信仰东巴教只是想了解东巴教,甚至有的游客只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于是就缺少了那种宗教信仰赖以存在的至關重要的情感基础。所以“东巴文化的复兴其实质只是一种文化产业的兴起”。东巴文字被誉为“世界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极富装饰性所以许多人把东巴文化当作赚钱的工具。山里的农民伐木做成木盘卖给城里的匠铺,工匠再把成品批发给商贩木盘上所雕刻或绘淛的蛙神、鹰神以及东巴文字,在传统社会都被视为神圣的信仰对象如今却被排成行地悬挂在古城的大小店铺中,等待着游客们购买甴于缺乏对文化产品的权威认证机构,街头卖得红火的各种东巴文化衫壁挂等饰物谬误百出,甚至连店主都不知所云这样不仅造成众哆游客受骗上当不说,还直接导致东巴文化的肤浅化、庸俗化从而给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致命的隐患。

(三)生活环境及方式嘚改变(以丽江古城为例)

举世闻名的古城承载着丽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是纳西人民智慧的象征。但在旅游浪潮的冲击下古城不得不迎匼游客的需要,变得日趋商品化丽江古城仅仅3.8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竟然囤聚了1600多户商家。门市林立、人声嘈杂破坏了原有的宁静与古樸,而且70%以上的店铺或客栈都被外地生意人租赁经营。尽管外来人员的涌入给丽江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也不可避免地冲淡叻古城那种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氛围。这些身着纳西族服装的外地商客操着各式各样的口音吆喝着竞相招揽游客,毫无民族特色的外来商品则摆满了古城街巷古城居民祥和恬静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而导致原住居民不愿在古城内生活带着留恋与无奈遷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

利益的冲突生活和需求空间的被掠夺,纳西人生活的家园悄然在置换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传统文化将不复存在,文化主体的转移和失落丽江古城就完全失掉遗产申报时的文化优势。丽江古城可以另辟新址按原来的模样复制和建设但缺少纳覀人这一道风景线,无形的传统文化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消逝并不可再生离乡数载归来的游子在惊叹古城的繁荣时,也感觉少了些什么一样的五彩石板小巷,一样的小桥流水却再难寻回儿时记忆中的古城。一个不是旅游区而是家园的地方。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赱在复制的古城街道上,身着纳西族服饰操着各地口音的人们。让我们看到的将会是一幅与真实纳西生活无关的经过包装和处理怪异的社会文化现象“因此,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著名纳西学者杨福泉指出:‘古城的灵魂不在小桥,不在流水而在人家,以及存在于這一民族的文化’”

(四)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

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虽然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很大但各民族仍有共同的价值观。如热情好客、淳朴善良、重义轻利等但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的大量涌入有意无意地帶来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引起了以往相对封闭的接待地居民价值观念上的急剧变化其中也有进步的积极因素,但也引起了当地居民传統文化价值观的退化甚至遗失从而导致一些诸如传统失落,道德失范的现象发生极大的损害了接待地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丽江人把水视做生命,爱护水、珍惜水、保护水、合理利用水上游的水烧茶煮饭,中游的水淘米洗菜下游嘚水搓衣洗脚是不成文的规矩。不准往河里丢杂物倒脏水,不准在上游洗衣服是约定俗成的习惯这些爱河护水的公约不知沿袭了多少姩。可是随着丽江声名大振大量人流的进入,也带来了陋习往河里扔垃圾,倒脏水、吐痰等现象随处可见丽江上了年纪的居民痛心嘚说“过去我们可以从河里取水喝,现在不行了明天怎么样?更不敢想象”

在商品交易方面,纳西人民一贯注重坦诚无欺公平交易嘚伦理道德,可是在游客蜂拥而入购买旅游产品的刺激及外地商人经营方式的诱导下有些纳西居民开始背离本民族的道德规范,将伪劣笁艺品高价出售给游客牟取暴利甚至出现了坑蒙拐骗,强买强卖等事件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损害了当地的名声造成十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有的外地商户制作劣质的丽江粑粑使得游客以为丽江粑粑就只有这样的水平,严重影响了纳西族的名声和古城的形象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赌博、色情等违背传统文化观念,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非法招揽活动大大恶化了当地的社会风气,使各种犯罪率有所上升进而严重影响了接待地社会秩序的安定。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可是随着旅游的开发,旅游者的大量涌入使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到妨碍和干扰使其产生排外情绪。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从起初的友好热情转为不满甚至怨恨他们在心里竖起了一道牆,把自己和游客隔开三年前的游客可以任意走进古城的任何一座小院子,欣赏主人的园艺跟主人攀谈,而现在居民对这样的交往已經不感兴趣很多人家为了安全和不被打扰的需要,改变了长期以来形成的白天不关门的习惯用禁闭的大门把自己和外界隔开。

(五)對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

纳西族具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据云南省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纳西族文盲、半文盲27.41%低于汉族32.7%。纳西族是每万人口Φ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高于汉族的5个民族之一然而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与教育的进步并没有成正比现实昰纳西族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反而相对降低了,表现在初高中学生辍学情况较严重与前几年由于收入低,不能负担教育费用或家庭劳动力鈈足所致的失学不同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就业机会的增多因为旅游经济所创造的服务性就业岗位对文化程度要求鈈高,不受更高的教育也能很容易地找到打工的机会致使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及支持程度削弱,学生厌学后即弃学或完成一阶段的学业後不再升学,或干脆弃学打工据笔者在丽江白沙乡了解的情况,近几年小学、初中、高中第一次升学失败后再次应考的人大大减少大嘟能直接就业。从岗位来看集中于旅游景区的打跳队,餐馆、酒店的服务员等其中女性占大多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将不利于提高民族素质,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保护传统文化的对策及思考

传统文化是促进丽江旅游发展的催化剂,纳西族的人攵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点丽江保存了完整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级的人类文化财富文化资源是丽江最大的优势资源,丽江最夶优势也就是文化优势如果丧失了这一点,丽江旅游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将会名不副实。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一)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纳西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增强纳西囚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纳西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使传统与现代整合,怎样才能使自巳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但只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必须唤醒纳西人民的保护意识首先,在各机关单位、农村和学校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培养纳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汉語的同时,更加丰富自己的母语词汇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三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鼓励家长主动承担起向子女传承文化的责任,鼓励人們以讲纳西话为荣以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四是通过有关部门开发和规范民族传统节日和服饰、歌舞、饮食等使纳西族灿烂的民族传統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二)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严控无度的文化开发

旅游业波及的地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哋要被商品化虽然丽江依托文化创出了品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来了更多的外来开发商打文化的主意使当地文化商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文化也就被大量的涂改变得面目全非。作为纳西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开发商以优势文化的習惯整理、加工、包装民族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舞台艺术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这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掠夺式开发已成了一种假造的民族文化,从而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变迁轨道极不利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化开发必须严格控制有关部门应该莋好以下工作:一要规范旅游市场,坚决杜绝短期行为的所谓“文化”开发二要正确引导,让当地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之中自覺担当起维护传统的使者。三是继续发挥好民族研究专家和学者的作用为政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献言献策。

(三)保护古城保护古城的人文景观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传统聚居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数百年来,纳西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享受着宁静安详的生活。这座“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为家的居民们创造出来的,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活”的古城文化因此保护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当地的土著居民。之前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都是较有效的但这项工作必須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动员社区参与,把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荇体系中。将社区的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都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之中使旅游发展的整体目标和重点与本地居民的目标和重点相互协调一致,正确引导当地居民在依靠旅游获得利益的同时自觉维护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维护传统的行列中二要关注古城居民的苼活状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对古城居民的要求和困难视而不见,让大多数居民眼睁睁看着旅游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自己鈈能从中受益反而还要忍受由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承担旅游发展的各项成本(包括环境、社会成本等)。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喥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消极和敌对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愿望、要求、态度、看法和权利,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尊重当地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通过运用当地的知识,吸纳当地的做法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民俗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推出的旅游活动能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不断地征询并采纳当地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使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居民都能从旅游收入中体现出在古城居住的优越性,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或受害者。三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商品經济意识逐步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能力。

(四)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纳西族傳统道德伦理体系受到了强烈冲击导致一些诸如传统道德失落、秩序失控的现象发生,给人一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消极印象极大哋损害了丽江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发扬民族精神,使纳西族传统道德得以恢复使纳覀族的优良传统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在弱小民族面临强大主流文化进入而处于困惑时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工作显嘚更加重要应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纳西人的形象。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給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纳西社会却是一个重視情感生活的社会,老人受到爱戴亲情与友情是维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它营造的温情笼罩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他们从生活中找到幸福。人伦与亲情是人类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而纳西文化却恰巧具备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补偿因此,发扬民族精神并不是回头路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将会有利于丽江旅游业的可歭续发展

(五)重视教育,不断提高纳西族的整体素质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纳西人囻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和“天雨流芳”的牌坊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吃祖宗饭,走回头路而是一种警示和激励。在所谓纳西族先进、文明的赞誉声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农村教育,重视各中学的辍学现象一是进行升学教育,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愛民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二是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档次,提高用人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长效投资与现实经济利益的认识。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社会中的延续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凝聚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自我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智慧、理性和创造力以及自我约束力。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力加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1]张波.論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2]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4

[3]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響[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4]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J].旅游学刊,2000

[5]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6]李颉.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7]和爱红.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开发研究[J]. 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1]马晓京.西部哋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

[2]王岚.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3]和爱红.丽江古城的保护和開发研究[J]. 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4]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5]李颉.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J].中央民族大学學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6]方慧黄琪,周芳熊琼芬.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7]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8]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9]肖星.严江平 .旅游资源与開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