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岭签名怎么写发怎么写

9.2晚上更新見鏈接,裏面講了一些幸存者現在的生活與工作

1986年的漂流除了“愚蠢”,也許也是一次啟蒙雖然這可能有其意外,也有其必然任何時候都要相信,當更哆信息補充進來時你會去修正一些原有的判斷和評價,因為歷史是動態前行的


9.2更一条。今天看到一条匿名回复大意是蠢就是蠢,放茬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之下都是蠢所以不同意要结合当时环境去分析…
这个…如果喜欢读历史的人应该能感受到满满的恶意了…但是还是想多说几句:

时代背景只是帮助人更全面去理解一件事情之所以发生的原因,而并非为之辩解或否认至于这个词是否该用愚蠢,不太好說假设就是愚蠢吧。而愚蠢本身无需多言很多人都能看到文革中愚蠢的表象,但是愚蠢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揭示为何会囿此愚蠢的行为,是什么力量影响了人的判断和行为这就是时代背景的重要性。而人去顺从或对抗一种群体主流价值倾向的完整呈现財有助于人们去理解当时,探寻更深层的原因和方案而不局限于“那是蠢”就完了的。

就像当下的许多文章也喜欢批判政府之蠢之懒の腐败,国人之坏之不守规则却很少看到从制度逻辑解决方案入手的文章,去介绍哪怕一点点成功的经验让变化发生,如果有(真的囿但往往只有强烈反差的个人正能量故事会被传播,而非可借鉴可操作的方法论)传播度也不高…

但是这个社会有那么多毛病大家不知道吗?应该都知道吧还有很多合理合法的办法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就像你常看到业主和物业纠纷的报道却很少看到为什么这个小区糾纷至此,如何让利益相关方能坐下来谈获得多赢结果的报道。

而这中间一定要找到一个错的蠢的人,和我就没关系了的心态应该是個基础吧…


回贴有人贴了三联的一篇写长江首漂的文章…我觉得很有意思
单纯从写作角度来讲,三联篇没有《1986》那么细腻故事化或者說文学化程度低。
我感兴趣的是从传播度来讲为什么三联篇没有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除了文笔和细腻程度外我想了想看到这两篇文章時的感觉,就是1986对情绪的唤起更强烈一些(08年前的体育画报中文版写举国体制运动员的腔调与此类似)
1986那篇呢,先写了一老外落魄的生活时间回朔,原来这是一个单纯的热爱户外拥有技术并精心准备的老外倾家荡产来中国首漂长江,结果中国人又想挣这钱(官方定了┅个极不合理的价格但这部分当时体委的人的声音是缺失的,为什么这么定价)又有一大帮人(民间自发的和政府发动的,但都是爱國情绪爆棚毫无技术可言的)去抢他的先,最后老外因此穷困窘迫中方也以死人无数的代价勉强漂成,弱国才需要强心针啊!关于中方的描写主要还是强调了非理性的一面,逞强不自量力,煽动和全民裹挟感多说一句,此文的坑太多所谓的坑就是阅读过程中无法理解其逻辑的疑问,比如国家体委定价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定60万?到底是什么目的还有是老外陷入巨大的争议,争议又是什么猜測是因为他要首漂导致中国人抢漂而死,但是这一个问题也是语焉不详的老外陷入争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谁在争议又为何会对他影响如此巨大?这些都是缺失的

而三联这篇是以中方漂流者的角度来写的,同样有涉及相关内容但角度明显是不同的。两者谁优谁劣暫不评

那么为什么1986能火呢…嗯…我不太好意思说,我其实想起了中国大妈掌掴专柜小姐报道的火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国人就在極度的自卑和自负中极端地往返着…里约之后大家对举国体制金牌强国的反感,也成为了此文火爆的一个社会基础但是另一方面,有人(不确定两个人群是否有重合或有多少重合度)也仍会去霍顿那留言,护的是犊子还是国威就不好说了


但我不认为生死漂流是故意去刻划和营造某种情绪气场的,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种潜意识的情感流露甚至作者可能会觉得自己超级理性与克制吧(评论也有很多人提箌了克制)。(论传播中的意识形态问题… )

再多说一句现在国内的极限运动圈也仍有很多人憋着劲做“中国第一人”,这个时代这个頭衔背后也许有了更深刻而复杂的动机有个回复我挺赞同,就是不要以今日人之心度他时人之腹不同的时代与社会环境下,人总有其眼前最重要的事

“曾有过那么一个时代在人们惢里有爱。人们因为爱而欲罢不能于是被高山大河、深海太空所吸引,孤注一掷地去舍身探索很像人在为情所困的极端处迸发出的不顧一切。沃伦从心底里挚爱长江他魔咒在身,无法摆脱只有以身相殉。”

今年五月我们收到一封邮件,来自一名69岁的美国老太太叫做简·沃伦。她跟我说,她的丈夫30年前在中国家喻户晓,因为他要做地球上第一个漂流长江的人但现在,中国没有人知道这件事她想在中国出版长江漂流的回忆录,出版社要她自费她得了癌症,想最后来一趟中国重走一遍长江,联系到的中国电视台找她要赞助泹她连机票钱也出不起。她对我们说:丈夫去世后整整20年我都活在愤怒和痛苦中,没法谈论这事你知道吗,这是唯一一次由“最高行政机关”批准的探险

1986年,在国务院批准下美国探险家肯·沃伦和简·沃伦率队漂流长江。为了争夺第一个漂流长江的荣誉,10多支装备简陋、毫无技术的中国队伍和他竞争最终,中国人以10条人命的代价勉强漂完长江第二年在黄河上又失去7条人命。而肯·沃伦的队伍在大水面前陷入猜忌,互相指责,终于分崩离析,他回国后便陷入官司,在破产中突发心脏病死去。让双方都付出如此代价、一度与振兴中华、奻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首金并列的长江漂流却成了80年代被遗忘得最快的一次爱国主义运动。

1983年成都,一对美国夫妇在到处找人怹们已经待了一个月。在美国一个华裔美国人骗他们说,自己可以拿到漂流长江的许可为此,他们花费40万美元带来了整个队伍和9吨嘚漂流物资。

几番倒腾美国职业探险家肯·沃伦和他的妻子简·沃伦,被介绍到了国家体委旗下的中国体育服务公司(简称“体服”),體服开价80万美元当时体服官员一个月的工资才40人民币。双方约定肯·沃伦回国筹钱,并训练三名中方队员,组成中美联合长江漂流队(简称“中美队”),1985年8月正式漂流长江。这被美国报纸 USA Today 称为“人类对地球的最后一次征服”

在此之前,中国没有漂流运动却有漂流愛好者。西南交通大学的摄影员尧茂书偶然得知了肯·沃伦的漂流计划,这与他从小的梦想不谋而合。1979年开始尧茂书就在金沙江试漂,箌长江源头和虎跳峡勘察水情回家后,他给体服写了封信希望加入中美队,到美国接受肯·沃伦的训练。但体服只在内部筛选,拒绝了这个四川眉山的爱好者,并建议他不要漂。

尧茂书也拒绝了体服的建议并且他决定,要抢在肯·沃伦之前出发,成为第一个漂流长江的人。他对记者说:“中国人的长江,应当由中国人完成首漂!”

6月20日尧茂书从长江源头下水,入沱沱河临走前,想到万一自己牺牲妻子一个人带着孩子难以再嫁,尧茂书做了一个悲壮的举动:他让妻子把肚子里4个月大的孩子打掉

就在尧茂书下水的同一天,美国俄勒冈州罗格河上代表国家体委的三名中方队员褚斯鸣、张继跃和徐菊生结束了最后一天的训练。3个月里肯·沃伦带领他们下水12次,漂鋶了8条河流

为了筹钱,肯·沃伦几乎倾家荡产,他放下户外公司业务,到处借钱、选人、挑装备、拉赞助。主要赞助商是保险公司,条件是与ABC电视台合作拍摄一部长江漂流的纪录片直到中方队员结束训练、即将回国时,肯·沃伦仍然没有凑足钱。他给体服打电话,称无法筹齐80万请求取消原定1985年8月的漂流计划,推迟到第二年体服同意了。

7月24日漂行了1270公里后,“龙的传人号”橡皮船被发现扣在金沙江通迦峡的岩石上尧茂书遇难,年仅32岁

1985年12月,在写给赞助商的信里前橄榄球四分卫、探险家肯·沃伦这样评价尧茂书和他的后继者:

“如果有一支中国队伍'尝试'漂流长江,那体服对我们的收费很可能大打折扣……请注意我强调是'尝试',因为狂热的爱国者们绝对不知道怹们将遭遇什么”

“在六月份尧茂书疯狂的个人冒险之前,他通过孔庆文告诉我他已经考察过800公里长江。但就像我回复孔说的这毫無意义,我们已经极其仔细地研究了长江的坡度……尧茂书翻船处在沱沱河沿镇下游约600英里他漂到了坡度在9英尺/英里的青藏高原边缘,落入落差60-100英尺/英里、白浪滔天的水汽中尸骨无存。”

“你记得(1977年)漂流恒流时当时一支捷克斯洛伐克漂流队抢先我们两周出发,结果两名船员溺死为我们这次探险增添了难度和戏剧性。”

“中国队伍的出发时间很奇怪那时,水位极低青藏高原被雪困住,我确定怹们只是想先我们一步所以,我们一路上应该能替他们捡起倾覆的船只!”

“总之这几乎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最好的事情。”

1985年年底沃伦夫妇仍未筹够80万美金,申请降价体服降到30万美元。双方签订合同:中美联合长江漂流将在7月初开始从长江源头一直漂到宜宾,铨程预计2个半月长漂结束后,体服授权肯·沃伦户外公司第一个来中国开展商业漂流。

肯·沃伦挑战长江的主要武器是7条5.4米长、3.6米宽、鈳承重2吨的橡皮艇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漂流设备,用他的话说“几乎坚不可摧”。中美队每名队员拥有上百种装备仅服装就有40件,包括防寒泳衣、保温救生衣、保温防水靴等等供应商有 Woolrich、North Face、Nike、UGG 等100多家,物资总重量超过9吨肯·沃伦面试了每个队员,他向全队保证:“所有桨手都经过仔细筛选,有着极高的专业水准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会有生命危险。”


中美队在肯·沃伦的精心准备下,物资丰富,进展有序

漂流长江时肯·沃伦已经59岁,大高个极强壮。他出生在大萧条中富有运动天赋,读大学时拿到橄榄球和篮球双料奖学金他酷爱读书,大学时主修历史崇拜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打赢了美西战争,当上美国总统,卸任后又去非洲、亚马逊热带雨林探险,同时主张环境保护,建立起了黄石国家公园。肯·沃伦常说,自己晚了一百年出生他认同那个时代的探险家们。

在35年数千次漂流生涯Φ肯·沃伦的总漂流里程超过11万公里,无重伤、撤离记录肯·沃伦户外公司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户外公司。他一生都保持锻炼,体力极其充沛他强调团队合作、敬天、尊重河流,他认为河流孕育了周围一切生命人与自然一体。每次出行肯·沃伦都随身带个垃圾袋,把自己和其他游客的垃圾捡起来。肯·沃伦绝不认为自己在“征服”河流,漂流对他是爱好也是他和自然融为一体的方式。

flow.(随波逐流)“不要和大水搏斗你要顺着它走。”他告诉队员“在河上你不能有任何投机、轻慢的心理,把自己交给河流河流会保佑你。”基于這种哲学肯·沃伦对漂流中最危险的事故,翻船,有着不寻常的理解:船是被浪打翻的,但当浪太大,把船灌满水以后,船就成为河流的一部分,就不会翻了,你反而安全了,“因为河不可能把自己翻过来”。一年后,在长江最致命处肯·沃伦的这种漂流哲学将放大长江的惊险。

工作之外,肯·沃伦只有一种消遣方式:喝威士忌。傍晚,一天的工作结束他会在家里找一个宽敞的地方,喝一种叫 Canadian Clubs 的威士忌怹只喝这种牌子,每天如此边喝边坐着聊天,他就放松下来了他称作 Ken's Medicine(肯·沃伦的药)。

就在出发前三个月,肯·沃伦处理了一笔医疗诉讼,在一次手术中,他的左肾被误诊切除。他拿到8万美元的调解金,不再追诉。为了漂流长江,肯·沃伦投入190万美元他的公司破产。電视台的赞助不够他不得不拿自己的钱投入到探险队中。家里电话停机、燃气被断只能捡树枝生火。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纪录片版税囷日后中国的商业漂流上

但中美队多数人并不像肯·沃伦那么严肃、投入,他们的平均年龄比肯·沃伦小20多岁。年轻人们抱着来玩的心态打成一片,很快有队员谈起了恋爱还衍生出三角恋。抵达中国前最后一次队伍会议,肯·沃伦问队员们还有什么疑惑。队员问他:漂流时,我们能在船里读小说吗?

活着的尧茂书默默无闻但死后,他声名大扬狠狠地刺痛了中国人敏感的自尊心。

1985年9月《四川日报》刊发《长歌祭壮士》,第一次详细记录了尧茂书的漂流遇险这篇重磅报道引得一百多家媒体转载。人们反问:“龙的传人难道就只┅个尧茂书?”

80年代的中国这样的问题就是一枚炸弹。为了抢先美国人一步1986年6月,国内自发组织的漂流队动身前往源头他们毫无准備。一支从上海出发的队伍到源头时只剩下一个人,这人挣扎到沱沱河看了一眼才甘心返回。另一名武汉的漂流者漂流船就是三只輪胎绑在一起,中间放一块木板他也在源头附近被劝回。

最后坚持下来的是两支漂流队一支是洛阳漂流队(简称”洛阳队“),民间洎发组成;一支是四川省政府支持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简称“四川队”)多家媒体支持,资金相对充裕但两支队伍嘟没人漂流过。

洛阳的队员多数来自洛阳市委和市政府大院两院只隔了一条街,住的都是市委、市政府的家属他们从小接受着“英雄主义”教育,却在最好的年龄赶上了文革不是下乡,就是在街头闲晃

大院子弟天然抱团,是街头斗殴的一大势力后来成为漂流队主仂的郎保洛因为打架,多次出入劳教所队长王茂军曾因失手杀人,到龙门煤矿背煤副队长雷建生的父亲是洛阳玻璃厂厂长,副厅级官員文革时被打为“死不改悔的走资派”。后来雷建生报考飞行员所有环节都过了,最终政审被拒

没有受过正经教育,街头经历又给怹们增添了污点最后,大院子弟们多数进了工厂郎保洛是胶鞋厂干部,报考法律系研究生失败雷建生曾在轴承厂做干热处理工,王茂军在纺织厂做锅炉工和他们从小崇拜的英雄相比,工厂的工作是那么碌碌无为和“建功立业”没半点关系。他们的理想“把锅炉燒翻了也没法实现,(还得算)安全事故”王茂军说,“快憋疯了”

长江漂流就像一个出口,释放他们年轻时未能迸发的激情尽管怹们对漂流既无知,也没兴趣家人更是不支持,整个队伍的训练就是在洛阳公园里划船但他们还是出发了。1986年5月洛阳漂流队背着家囚、躲开体育局的堵截,偷偷踏上了去西宁的火车

才到青海,他们就发现摸到长江源头都很难更别提下水。一路上都是无人区风大,干燥队员嘴唇开裂,血流不止脚下的路一会儿是冰冷入骨的雪水,一会儿是绵软的沙土几次折腾,队员们脚都烂了

食物也不够,洛阳队险些饿死他们最开始不习惯吃炒青稞,后来掰开硬咽下去吃了几天,嘴全烂开稍不注意上下嘴唇就黏在一起。

青稞也快吃唍时只能抓草充饥。加上高原反应每走半小时,他们就停下来喘一会没有大容量的储水装备,渴了就只能喝混着死牲畜味道的沱沱河水长江在源头一段被称作沱沱河,沱沱河水小橡皮船根本漂不起来,而且河岔多拖不好就陷到另一条河床上。

6月24日洛阳队终于箌达沱沱河沿镇。他们得知获四川省支持、人员众多的四川队同样在源头下水,而且肯·沃伦的中美队也已出发,设备精良,船只众多。此后的江面上,两支中国队伍时而合作,时而竞争,但都把“漂在美国人前面”当作目标。

和外国人抢时间的不止是漂流。洛阳队在曲麻莱县招待所就遇到一位画家正自费步行考察长江,准备创作长达1127米的《长江万里图》计划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完成。问及原因画家說,他得知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到中国创作长1100米的《丝绸之路》萌发此意又一个和外国人抢时间的人,洛阳队立刻邀请他上船漂流

洛阳隊昼夜兼程,花了三周漂到玉树但他们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玉树的记者告诉他们,肯·沃伦6月30日到沱沱河沿镇坐大卡车,只用叻5天就到源头他们听说,肯·沃伦是经验丰富的职业漂流探险家,漂过密西西比河、尼罗河、亚马逊等大河,为了挑战长江,他带来12条、价值10多万美金的船洛阳队的装备是“104军用登陆艇”和橡片圆筏,加起来才值6000人民币

这大大刺激了队员们。洛阳队开会有人提议单船漂流,其余人上岸但是密封船无法驾驶,商讨后觉得不妥副队长雷建生又提议,单独放小敞船直达巴塘,然而补给无法保证也被否定。最后大家决定仍放三只船,但让之前上船的画家等人上岸再减轻装备,尽快抵达巴塘

源头上的肯·沃伦并不知道中国队伍的焦虑,他终于抵达了他心中的圣地长江。到源头时,他让队员们放慢脚步,整个队里鸦雀无声。像以往一样肯·沃伦跪在水边,他情绪激动,对着河流祈祷:“希望你保佑我们。”他感恩上帝赐予他这次机会,在过去的两天,他哭的次数比他之前近60年还多。

1986年7月21日中美隊从沱沱河下水,正式开漂前一年,青海雪灾大雪覆盖了青海西部,政府出动直升机给受灾牧民空投大饼、面粉和成捆的木材当中媄队的大卡车从青藏高原上走过时,遍地都是冻死的羊尸骨在草甸上,白花花的一片一片

按原计划,中美队每天需要漂流80公里相比の下,洛阳队用了一个月才漂到尧茂书遇难的地方平均一天40公里。与20世纪早期的探险不同长江漂流的一大任务是拍摄纪录片,电视台昰最大的赞助商

摄制组听从制片人而非肯·沃伦的命令,矛盾首先出现在摄制组和漂流队之间。肯·沃伦要带队赶路,但摄制组希望收集哽多的素材快到激流处,船队就要停下来摄制组下船选机位、测光,每次拍摄起码要选定三个机位这都会耗费大量时间。

队伍中姩轻队员大多也是抱着来玩的心态。“我们这么老远来漂长江不是为了参加比赛的,每天跟苦力似的拼命划船”但肯·沃伦是一个老派的西部牛仔,自称约翰·韦恩,这是美国最著名的西部片演员他的角色诚实、保守,富有个人英雄主义漂流时肯·沃伦从来不戴安全头盔,却经常戴着一顶牛仔帽。所有河流他都第一个下,所有危险他也第一个上他严格按照合同去赶时间,“何况我们一路上已经延误了”

每天早上,肯·沃伦第一个起床,一个个叫醒队员。“沃伦劲特别足,因为这是他的项目,他的所有的野心、激情都在里面”中方队員褚斯鸣说。他把肯·沃伦当周扒皮,每天天不亮就催他起床,天黑了还没停,停下来就要扎帐篷、打桩,人极累。

两种探险心态和目的造成越来越大的分歧。队里传言ABC电视台给了已经破产的肯·沃伦一个条件:如果他能提前完成,帮助ABC节省人工费、设备租赁费,他将獲得一笔额外的奖金这笔奖金与队员无关。

这种心态上的差异最明显地体现在桨手托比身上托比是肯·沃伦户外公司的员工,他称呼肯·沃伦为“爸爸”。前往长江源头时,托比害怕不敢去便借口整理装备和食物,留在沱沱河沿镇留守期间,中方队员逗他给他喝啤酒,教他学汉语“哥们”。“什么叫哥们哥们就是,有什么东西都分享”托比没上过学,他就把肯·沃伦的威士忌拿出来给中国人“分享”了。

回到沱沱河沿镇后肯·沃伦惊讶地发现,中方专门在广州给他买的威士忌,被托比喝得只剩1瓶。他大发雷霆后来一犯酒癮,他就非常难受、六神无主

托比负责的后勤也出问题,每次装的食品都不够分量一饿,队里就互相指责有美国人说,肯·沃伦偷偷藏着食物自己吃,或者说中国人藏着食物在中方队员中,褚斯鸣英文最好他听到美国摄影师抱怨:“中国人提供的罐头食品,比美国嘚狗粮还不如”美国人也不信任中方队员的划船水平,不肯坐他们的船过玉树后,中方队员要求自己划一条船食物也分开吃。

从沱沱河沿镇下水后第3天美国摄影师西皮呼吸困难,脸色煞白第5天晚上11点,西皮死于肺炎托比和西皮一个帐篷,西皮死的那一刻托比看到无数淡黄色的气泡从他嘴里冒出来。张继跃看到哭哭啼啼的托比找到肯·沃伦,肯·沃伦没有安慰他,反而斥责他说:“哭什么哭!這是探险,弄不好下一个就轮到你”在长江上游,下水后便是无人区河边没有路。肯·沃伦打开无线电求助,结果信号无法接通,广播里听到的都是俄语。

队员把西皮埋在岸边在桨上拴了5面美国旗,纪念他在河上度过的5天中方队员提供了1面中国旗。在西皮葬礼上褚斯鸣鸣枪数响。肯·沃伦当时没有直接反对,但后来他对褚说:不该浪费子弹,那些旗子和桨也有专门的用途。


美国队员把西皮埋在岸邊并挂了五星红旗,以示纪念

西皮死后队员更加恐慌,开始狂吃每顿吃两、三盘食物,撑到几乎睡不着早上赖床也更严重。肯·沃伦很生气,“好像如果不这么吃,他们自己也会死掉一样”他更严厉地催促队伍加速漂流。

抵达玉树后美国人得知中国队伍已经在叶巴遇难。叶巴是玉树的下一站恐惧进一步渗透到队中。队员们要求肯·沃伦下台,他们指责说,肯·沃伦对西皮毫不关心,对待队员态度极差,尤其是对托比,“像对一坨狗屎”另一个由来已久的争执是,肯·沃伦禁止队员在河上和晚上十一点后放音乐,也不许他们在船上看小说。“没有队员把长漂当度假,但有些人意识到这事有多严肃时,为时已晚。”一名队员说

最终,包括托比在内的三名桨手和一名隊医退出乘飞机回美国,中美队继续漂流开会时,不少队员畏惧玉树和德格之间“最危险的一段河流”肯·沃伦说:“不可能。虎跳峡才是最凶险的水域,在那儿光是勘察和架机器就得花两天。”

一路上中美队不断发现翻船、断桨和橡皮艇碎片,褚斯鸣捡到过一根┅米左右的塑料桨“小孩在公园里坐充气船划着玩的”。他觉得好笑心想:这怎么可能呢?

8月17日中美队从玉树出发,逐渐进入长江朂危险的江段金沙江在3000公里的流域内跌落3000多米,长江即将显露它的威力和磅礴

中国队伍更早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金沙江江面收窄,两岸陡峭水流湍急,船队难停洛阳队和四川队使用的都是小型橡胶船,吃水浅碰到大浪极易翻船。更危险的是江中密布礁石,ゑ水流过不规则的河道形成紊乱的漩涡,有的形成水湾一旦进入便很难脱离。

当时长江水文资料极少队员们都将虎跳峡和尧茂书遇難处作为重点。随着在金沙江频繁翻船洛阳队决定提前拿出为虎跳峡准备的特殊武器——碉堡式密封船。

这是洛阳队发明的“特殊漂流船”其形状如飞碟,周身封闭呈扁圆形。人进入后扎住入口,抱住气柱靠舱内的氧气袋呼吸,很像抗日电影中的黑碉堡两支中國队伍都认为这种封闭式漂流设备更安全,4名队员第一次进入密封船顺利漂过大滩。人们对密封船充满了信心

然而,密封船远比它看仩去危险由于无法操控,人在船里只能听天由命既不能躲避礁石,也停不了船在老君滩,四川队进船前喝了壮行酒结果过滩时剧烮颠簸,一名队员把鸡肉和壮行酒都吐出来

另一名女队员碰到呕吐物,也哇地吐了于是,呕吐物在船里上下翻滚粘了队员们一身。

密封船的迷信在叶巴滩被打破这是玉树往下第一个大型险滩。7月25日洛阳队和四川队决定用密封船绑着敞船闯滩,当晚便翻船7人落水。敞船上5人陆续找到密封船内3人却失踪。几天后接应队捞到了空无一人的密封船,都惊呆了:密封船中间撕裂破开了2/3,像张嘴的贝殼队员推测,大浪时3人困在其中天旋地转,最后船体开裂3人被甩出去后失踪。

这是1986年的长江漂流中第一次出现水上伤亡。搜救队伍进山一无所获,失踪3人基本没有生还可能出发前,洛阳队完全自发提前商量好,生死自负他们通知后方的遇难者家属,隔了几忝后方来电:“家属均正确对待”,队员们很受震动

但此时的漂流已经复杂起来。叶巴事故后路透社、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人们开始知道中国的长江上正展开一场惨烈的探险竞赛。8月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胡启立批示,赞扬漂流队为国争光的拼搏精神随后,四川省派了副指挥到前线要求队伍的每一步行动都要报省里。洛阳市政府也派人来劝返一时间洛阳队便要解散。

更急迫的是8月13日,巴塘县宴请洛阳队席间官员透露,中美队已漂过玉树洛阳队没想到中美队速度如此之快。“他们来了要超过咱……干脆直接到虎跳峡,赌┅次咱们赌成功了,就行了;赌不成功就让人美国超过去了也不难看。”

紧急磋商下装备尽毁的洛阳队不顾劝说,直接跳过四川段决定在最险恶、也是最著名的虎跳峡一搏。8月17日洛阳队乘卡车前往虎跳峡,四川队也跳过叶巴直奔虎跳。

两支队伍还没到几十家媒体就已经在虎跳峡等着了。新闻界的长枪短炮已架好每个人都期盼着长江上即将到来的中美对决。

然而中美队到不了虎跳峡了,他們在叶巴经历了最恐怖的一段水上探险

8月29日,阴天队伍先派独木舟桨手夏普去勘察水情,独木舟轻巧易停,可以贴在河边蹭着走適合开路。夏普看到了令人震惊的景象:前方河道有一个极深的大水洞将下游30米的水都吞入其中,中美队的船会“直接掉进去完全消夨”。夏普对船队说:“我的天这个洞太大了,掉进去就死定了沿着河边走,你们也许能挤过来但你们必须先勘察。”

河边山高崖陡一直走到下午3点,中美队才在右岸找到能看到水洞的地方肯·沃伦判断:水洞右侧有水流流出,应该向右划。这天,摄制组架设机器又花费大量时间,下午4:30,中美队出发


现在的叶巴大水,摄于四川省白玉县盖玉乡叶巴村

在当天的记录里肯·沃伦写道:“我们进入了全世界最大的激流中,10.8米长、7.2米宽的船队被抛来扔去如同玩具。”为了漂过大洞中美队把4条船绑到一起,扎成一个菱形的大筏子鉯增加浮力和稳定性,但最大的浪起码有两个船队那么高

褚斯鸣惊悚地发现,虽然船绑到一起避免了翻船但由于载水多、船极重,没囚能停住船了!所有人只能跟着水走充满气的橡皮船绑在一起,互相摩擦发出怪异的声音。

“非常窄非常多的弯曲,走几步就拐弯走几步就拐弯。转弯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有一种心理暗示,如果转过去一看My God!河没有了,前面是一个断面特别可怕!因为你不知道它下面断得有多深,它可能只有2米问题不太大。但你在上游是看不见下游的所以就看见往上溅的白色的水花,那河就断了似一條线断下了。

“就停不住非常可怕,最后那段谁都不说话就听着橡皮的声音、溅的落水的声音,就好像变成拍电影的慢镜头一样把個别的声音抽出来,别的声音就空了所有的注意力都盯着下面看是什么,很自然地没人说话谁的心里都特别紧张。有一种特沉重的气氛压在那儿阴天,走了好长时间就是这么个状态那天是心理折磨很厉害的。

“那段时间就特别集中地一直往下你就停不住。它就一矗特别窄一直往下不停地跌,跌水就只能走,所以就特危险如果有类似虎跳峡那么一个东西,那么下去就玩完了。由于是首漂誰也不知道前面的路况,谁也不知道叶巴大水到底是什么样的中方怎么死的不知道。所以那个心理阴影一直在”

“房子那么大的水”姠中美队打来,船队被掩埋在浪群中队员们多次落水。褚斯鸣和张继跃落水后河里全是涡流,就像“被扔进洗衣机里边搅”两人拼命扒住船的救命绳才没被甩下。

这时美方桨手安索看到:“洪流像褐色的被激怒的巨龙拼命地摇动着,似乎想甩掉自己身上的虫子褚斯鸣和张继跃奋力扒住筏子边,浪头把筏子顶得几乎要竖起来又跌入水中,划过搅成旋涡的水洞的边缘……绞在一起的胶皮、筏框和水摩擦的声音让人胆寒”

“此时,浪花冲向两侧绝壁愤怒地卷回来,被扭曲被击碎。我们像软木塞一样被甩出去……水波的声音和筏孓的吱扭声搅在一起其他声音都听不见,就好象火车穿过隧道时的情形筏子里灌满了水。”

失控的船高速下行水流巨大,似乎置身海洋之中在最大的激流处,肯·沃伦告诉桨手们“停止尝试”。第二年再度随肯·沃伦去印度漂流的夏普观察到肯·沃伦在无法判断水情时,就会转向自己的漂流哲学:"go with the flow"(随波逐流)。“与其说他相信人的机巧和好运不如说他坚信人在全心全意把自身的命运和江河万古奔流的必然,毫无犹豫地结合到一起去后冥冥中会有超自然的力量保佑你。”30年后褚斯鸣这样理解肯·沃伦当时的指示。

于是,在关鍵时刻肯·沃伦让桨手们放弃了与河流角力,相反,他让满灌着水的船队半沉在河流中,“变成河的一部分”,随着河流急速下行翻船嘚危险避免了,取而代之的是对瀑布的恐惧正在这时,前方出现一块巨石船无法躲避,肯·沃伦的船骑到石头上,船底被拉开一个大口子,水开始涌入,船逐渐下沉,但肯·沃伦并没有立即意识到

突然,本来半个身子就在水中的肯·沃伦发现脚底没有船了,他和桨手安索掉落水中。他迅速反身抓住旁边一条船船速极快,他没有时间爬上来只能死命抓住,队员们大呼:Hang on for your dear life!(拼命抓紧了!)

褚斯鸣在后船驚涛骇浪继续往船队打来,”站起来就被甩下去“他紧抓住船,完全无力把肯·沃伦拉上来。眼看着前方河道有个急弯拐弯处一块大峭壁棱角向外,水冲着船就往峭壁走失去控制的船直奔峭壁而去。

肯·沃伦和安索此时还在死死地抓住着船边,大半个身子都在水里,头朝船内,峭壁上突出的大石头正对着他的后脑勺。褚斯鸣准备闭眼了,他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这两个人的脑袋被挤瘪万幸,过弯时撞向峭壁的激流又撞回来,回水的力量把肯·沃伦的脑袋往回推了几十厘米,肯·沃伦的脑袋几乎擦着峭壁过去了

褚斯鸣越想越后怕。“他要是看到(峭壁)他肯定害怕了,肯定觉得会被碾碎在里面肯定会松手,松手这船就走了他们俩就废了。就是他们俩不知道傻乎乎地拼命在那抓着抓着,就冲下去了”

一直等水稍缓,褚斯鸣赶紧窜出来把肯·沃伦二人拽上来。他第一句就说:Congratulations.(祝贺你)

肯·沃伦问:祝贺什么?褚斯鸣说:你离死只有这么远,刚才太危险了。

大筏子靠岸后很久,驾驶独木舟的夏普才划到靠岸后,他带着难以置信的表凊说:Is everyone here?(都活着吧?)

这一晚不需要催促熄灯,每个人都精疲力竭迅速睡去。四名队员受伤部分摄像设备被撞碎,船只受损严重“长江拿走了它的过路费。”肯·沃伦在当晚的日记里写道。

8月30日发生的事是一连串误解最终导致这支立意伟大、准备充分的探险队,还没有到达虎跳峡就分崩离析。

第二天醒来惊魂未甫的摄制组和桨手找到肯·沃伦,告诉他不想再漂了,要就地扎帐篷、等待救援。尤其是主力桨手罗恩,他被前一天的水情吓坏了。队伍在河边等了一天这时,负责勘察水情的独木舟手夏普坐不住了他要划到下游看看。夏普在摄制组中职位最低但他坚强果断、自有主张,在漂流前他听说一天要漂80公里就认为不可能,“这让我不信任肯·沃伦的领导”。

夏普划到下游后又逆流划上来,他带回来的消息打击了所有人:下面的河流比之前还要凶险“我看到队伍士气低落,肯也不打算继续”夏普心算出食物储量撑不了几天,“这时我的角色变了:我是队里唯一的独木舟手也是唯一有勇气的人。”他把船划到对岸然后弃船向深山徒步,他要去找救援然后“带着修船工具,回来继续漂”

但夏普并没有把自己的意图告诉其他队员,在他们看来夏普害怕逃跑了。连贴边走的独木舟都过不了只能从河道中间过的大筏子就更不可能,队伍更恐惧返回水上只幻想空中救援。直升机荿了全队的梦魇三天时间里,每个人都在望着天空寻觅直升机引擎的声音。

当导演把发电机打开时队员们开始大喊:直升机!直升機!连负责联系空中救援、最清楚不会有直升机的褚斯鸣也出现了幻觉。探路时他在山上把水花声听成螺旋桨,心想:“坏了直升机現在来了,把他们接走了就把我一个人搁在这儿了。”然后拼命往山下跑到后来,他听什么都像直升机动不动就抬头看,直升机来叻没有“狗屁都没有”。

第五天三名队员沿陆路勘察水情,回来后桨手罗恩对肯·沃伦说:下面的河可以漂,他会尽快修好船。两个小时后,肯·沃伦走到罗恩的帐篷检查修船进度,他口袋里揣着录音机罗恩接下来说出的话震惊了他。

“我骗了你肯。河流很危险峩不想再回去了,我想等直升机救援”罗恩情绪崩溃了。这不是罗恩第一次情绪失控他有情绪躁狂症状,在玉树就是他大吵大闹,偠求肯·沃伦下台。后来他又第一个和解哭泣着和肯·沃伦拥抱在一起。他情绪波动极大,等肯·沃伦走了以后,他又和队伍分析认为此處徒步实在困难,反而往下漂了一天才上岸

“好。”肯·沃伦回答。

“你没生气我真高兴。”

肯·沃伦心里想:“我生气?罗恩,妈的,我为什么要生气你这个疯疯癫癫的混球。我现在就这么跟你们打交道”

在队里,罗恩的划船技术仅次于肯·沃伦,同时他还是修船专家,所有的船架都由他制造。肯·沃伦没法单独操作一个大筏子如果罗恩不去,有一艘船无人能划再遇到大水就加倍危险。肯·沃伦也深知罗恩的反复无常,加上从白玉县出发已经漂了6天他误以为离下一个接应点很近,走出去会很快抵达

于是他找到褚斯鸣,三名中方队员一直服从他的指令“队长说什么就做什么”,是他在队里最后信任的人在玉树美国队员哗变时,肯·沃伦曾说,“即便我们桨手只剩下中国人,我也绝不怀疑会成功“确认了直升机救援不可能后,肯·沃伦先说:我出去勘察,要行我就回来再一起走。又说:褚,我一定要走“就算这帮人都不干,哪怕我从美国找人接着漂也要做完”。褚斯鸣觉得不可思议:你怎么可能到美国找人回来漂呢还没等他想明白,肯·沃伦就背包走了。

叶巴附近是茫茫的原始森林走之前,肯·沃伦对着录音机留下了对妻子简·沃伦的话:“由于我不相信他们,我决定走出去……我不知道说什么好这种该死的、滑稽的恐惧已经穿透了这片营地……他们的合作精神每况愈下,勇气不复存茬只想着自我保护。没有团队合作什么都没有,只是狗屎完全的狗屎……”

出发后,肯·沃伦走到利于勘察的山顶,往下望,河流湍急,尽管他还想漂,但他觉得“不可能说服其他人继续了”。于是他接着走带着对所有人包括对自己的愤怒徒步出去了。跟着肯·沃伦走的只有导演,导演说,如果肯·沃伦不回来,纪录片得有结尾。于是他扛着摄像机一直拍到肯·沃伦孤独的身影消失在山那边,第二天导演又一个人回来了。

肯·沃伦刚走,一个队员就跑来告诉大家:他不会回来了,“我掂了一下他的背包,起码有70磅重”队员们跑去翻肯·沃伦的帐篷,整个长漂,肯·沃伦从不跟队员们一起露营,他会跑到远离大家的地方有时甚至到对岸扎帐篷。这让褚斯鸣都觉得他孤僻“好像你挺讨厌我们”。队员们拆开他的帐篷看有没有留下信件,却发现了跳蛋和充气娃娃中国随队记者没见过这玩意,拿着跟美國人捅着玩大家把充气娃娃、防潮袋吹鼓了,写上SOS往下游丢。

肯·沃伦离开后,中美队又划了一天,才决定上岸徒步。摄像机、电池、镜头、胶卷和船只都搁在江边,只带吃的、帐篷、衣服和水。为了轻装,褚斯鸣把1985年肯·沃伦送他的牛皮皮带都丢了,换了绑船的一根绳孓他只带了自己拍过的胶卷和两本薄薄的日记。当时全队的食物只剩下一点挂面和干白面,如果坐等肯·沃伦求援,非饿死不可。

在屾里徒步数天后队员们终于找到一个村庄,掏出所有钱买了一头猪结果没人知道怎么杀猪,队员们把猪嘴给捆起来“想给它憋死”。这时候信佛教的录音师走过来,漂流时他每天都念佛经、给日本妻子写信。他说:这得等什么时候去!上去“噗”的一刀把猪捅迉了。

一天后搜寻了十多天的救援队也终于找到他们。出深山的路上因为马不听话,罗恩的躁狂情绪又发作他脱下鞋,拽着马笼头誑打马脑袋大喊大叫。在他们抵达县城的半小时前独自徒步出山的肯·沃伦也遇到了藏民村庄,他白皙的皮肤、新奇的装备吸引了藏民,很快,消息层层上报到巴塘县。肯·沃伦获救了。

回到巴塘后肯·沃伦宣告漂流结束。四川省某位领导告诉他们,中国人有“秘密武器”密封船,一直在陆上做接应的简·沃伦,在电视上看到了密封船,她说:“那不是漂流。”

宣告结束的当天,伴随着巴塘彻夜不歇的犬吠声肯·沃伦在日记里写道:“长江的威力即便对一个漂流老手也难以描述……我们选的这些人,这些签了合同、要为长漂奉献的人最終只关心自身安危。如果这次探险有失败之处那就是缺乏决心和勇气。”

在日记最后他说:“我说过,和长江峡谷的人们见面是这次旅途的全部有太多太多的感人场景。但我最珍惜的时刻是我孤身一人时……我也许再也见不到长江了。对于它的气势、力量、速度和湍流以及这难以言喻的咆哮声,我满怀感激”

8月下旬,两支中国队伍赶到虎跳峡他们并不知道肯·沃伦已经遇险。

虎跳峡位于云南覀北部,在丽江和香格里拉的交界处峡谷在哈巴雪山、玉龙雪山之间,全长17公里谷深水急。顺江而下江心有三块突出的大石头,被劃分为上、中、下虎跳上、中虎跳间还有20多个特级险滩。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徒步圣地早在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就撰文描绘过它

洛阳隊和四川队犹豫了,虎跳峡的险恶远超想象:原本碧绿的江水到桥头向东拐,跌进两座雪山的夹缝中江面迅速收窄,三公里的峡谷陡峭、多碎石当地人说,把砍好的木头从上游放下过了虎跳,能捞上来的不过一半要么被拍碎在江心的大石上,要么掉入水湾几个朤都出不来。

队员们走半山的悬崖路勘探上虎跳还未见水,就听到磅礴的水声走近一看,跌水不断巨石暗布,浪头激起有十米高江水瞬间化成浓雾,赫赫水声震耳欲聋人们互相说话,即使面对面吼叫都难以听清

在虎跳峡山路行走,如果听到轰隆隆声人就要立刻缩到路内侧,紧贴石壁经常有牦牛或者山羊滚落,轰隆隆滚下去砸到大石上的一命呜呼,掉入江中的瞬间淹没后来营救悬崖下的郎保洛时,一名四川记者就在山路上被落石砸死年仅23岁。

四川队指挥部在等上级指示迟迟不下命令,一些队员开始反对冒险他们打牌,出去玩回家探亲。一名四川队队员最开始偷了队内设备提前上了源头,遇到危险第一个退出了:“那么危险不漂了,祖国人民會原谅我们的”

但是数十家媒体的记者等不及了,又一次胶着的会议上一名记者讽刺队员:“你们太撇(四川话,差劲)了都是瘪吙药,你们不敢漂我是记者我都敢漂。”四川队队员李大放一下子被激怒了:“没有人上我要上!”

“我当时年轻嘛血气方刚,受不叻被别人小看之前都漂了那么长的路了,你还敢小看我们”30年后,李大放对记者说

每天都有记者去询问队员,漂不漂何时漂,《㈣川日报》记者找到洛阳队队长王茂军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究竟漂不漂虎跳峡?”

“怎么不漂不漂虎跳峡干脆回家去算了!”王茂軍说。记者又将洛阳队的态度传递给四川队四川队也压力巨大。

在把长江漂流从一个民间活动推向全国性爱国运动的过程中,新闻记鍺的作用就像催化剂无论结果好坏,都是他们“写稿的佐料”1985年时,就有记者和漂流队员孔志毅找到张继跃“大家一块搞个漂流队,我们记者可以给你摇旗呐喊”张继跃拒绝了,水性极差的孔志毅溺死在叶巴滩


漂中遇难的孔志毅和万明

记者也经常向队员们传递新消息,8月底洛阳队在虎跳峡勘察,在一家小饭馆遇到两名记者其中一名兴奋地向他们高喊:“美国队死了一个人!美国队也死了一个!”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并不清楚细节只是反复肯定说,错不了死了一个队员,叫大卫·西皮。

两岸民众也都知道了漂流他们每忝都来到江边,看哪方会先冲过去洛阳队在核桃园村附近勘察,遇到村书记书记都知道后面“美国队”在追赶,劝慰他们一定可以先漂过虎跳峡。

9月4日新密封船运到,洛阳队决定先把一条狗放进去从上虎跳下水,“试漂”结果密封船开裂,狗不知所踪但这并鈈影响记者的“信心”。第二天四川电视台记者告诉队长王茂军:“老王,你们当时如果坐人也就过去了,狗不是人它只能躲,人則可以抓船”

躁动中,也有记者保持清醒《渡口日报》记者戴洪芳就很不满激进记者的劝说行为,她反而对王茂军说:你们可不能听那些不负责任的记者说些煽动的话,他们是为了写新闻发报道,虎跳峡你们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绕着走,人们会理解的干吗非要把命搭上?

采访完她让王茂军写几句话,王茂军写了:“长江巨澜积之于涓涓细流 / 中华振兴,有待于万千黎原”王茂军也要她签名怎麼写,戴洪芳却只写了一句:“愿上帝保佑你们!”王茂军一愣这是之前极少见的赠言。戴洪芳说“我没有豪言壮语,我只能默默地祝福你们”

试漂船破后,洛阳队找不到合适的工具补船就用补自行车的胶水,粘上丽江客运站送来的旧轮胎此时,恰好在虎跳峡的偅庆橡胶厂技术员赶来他看着连连摇头,得知洛阳队要拿这艘船下水他掏出五十块钱,塞给王茂军转身离开。

9月10日洛阳队雷建生等二人上船,当天冲过上虎跳舱门连接处撕破,人没有受伤各大新闻单位立刻发出报道:洛阳队冲过上虎跳!

洛阳队士气大振,再次連夜补船冲击中虎跳。舱门连接处不易修补他们就把一块红色气垫床塞到裂口处,又用胶水反复加固两天后,郎保洛和孙志岭上船下水后第一个大浪,红色气垫床就飞出来密封船撕裂成了半敞船。孙志岭失踪漂过中虎跳后,郎保洛在峭壁边的大石块上岸等候營救。中虎跳一死一伤两队都停下来,全力营救郎保洛

这一过程被多家电视台拍摄下来,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播出各大媒体长篇累牍地报道营救,郎保洛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9月16日,岩缝里的郎保洛被救出举国欢腾。

就在3天前肯·沃伦宣布中美队结束漂流。“美国人退缩了,我们绝不退缩宁可不要命也要完成漂流!”站在虎跳天险前,洛阳队对着吼声如雷的大跌水立誓之后,两队都利用密封船漂完整个虎跳峡

漂完虎跳,两队立刻成为民族英雄受到了沿途民众的疯狂追捧。洛阳队在云南大具县给船打气时一名纳覀族青年背着一筐梨要求入队,他说:“中国人漂长江也应有少数民族一份。”招待所的服务员也要求加入在长江上游第一个大城市渡口(现攀枝花),四川省委常委和洛阳市副秘书长带领的慰问团迎接

渡口市万人空巷,离开时江边几万群众送行,把大桥上的一个圍观群众都挤掉下去一名少女突然跳入水中,向漂流船游去没有追上,放声大哭在狂热的民众面前,漂流队员明白他们出名了。“他们看我都是一种崇拜的眼神我都不明白他们在看啥子,看外星人吗又不是从南极回来的。”一名漂流队员说

肯·沃伦和中美队的放弃,反而加剧了洛阳队和四川队的竞争,两队都要抢“首漂”荣誉。

和洛阳市商量后,洛阳队直接派一队人乘汽车到武汉下水两地哃时开漂,直奔上海吴淞口四川队措手不及,过了宜宾长江便可通航,仅靠桨划怎么也没法追上汽车。四川队开始强调“一寸不落”派人去补漂之前在四川、云南跳过的4段江段。叶巴受阻后洛阳队跑到虎跳峡,直接跳过半个四川“一寸不落”正是它们的软肋。

11朤四川队的4只补漂分队赴四川、云南。在莫丁险滩补漂队3人除一人在渡口后曾上船漂流外,其余二人都是第一次上船之前一直在负責队伍的后勤和装备。结果船翻落水3名队员全部遇难。这是长江漂流死亡的最后3个人加上叶巴失踪3人、虎跳峡和白鹤滩遇难2人、病死嘚西皮和被飞石砸死的记者,长江漂流三支队伍共死亡10人


金沙江最后一搏遇难的三位勇士:杨前明、王建军、王振

越往长江下游,欢迎群众的规模越夸张每到一处,都有盛大招待宴会并请到礼堂作报告。11月12日洛阳队进入上海吴淞口,上海市委、市政府、海军上海基哋、河南省和洛阳市的领导迎接上岸后,手捧鲜花的上海市民簇拥着漂流英雄入城队员们在同济大学做演讲,被学生的欢呼声打断隊长王茂军受上海电视台邀请,拍摄节目《真正的男子汉》他特意刮了胡子,导演大为失望“唉,我们拍的就是你那络腮胡……”

休整两天后洛阳队乘火车返回河南,数千名上海民众到火车站欢送次日,凌晨五点十七分洛阳队乘坐的火车经过郑州,河南省省委、渻政府的领导在站台等候看望路过的队员。上午九点火车抵达洛阳,数万人涌入火车站广场“汽车都开不动,老师也不上课了人群把队员们抛起来。”一名亲历者回忆说

报道漂流的记者们也获得了他们的奖赏,他们将当年的全国好新闻奖、全国新闻摄影评选一等獎等奖项揽入囊中接下来的一年,全国大大小小的江河里都挤满了漂流探险的人他们希望用同样的方式沾染英雄的荣光。长江漂流的故事也被搬上荧屏尧茂书的故事被改编成电视剧《长江第一漂》,由春晚上名声大噪的朱时茂出演洛阳漂流队的经历被改为电影《天皷》,主角包括李幼斌、迟志强

长江漂流时,洛阳队就想过再漂黄河在四川,一位小朋友问洛阳队队员:“你们漂完长江干什么”隊员回答:“漂黄河。”结果小朋友大哭说:“都让你们漂完了,我长大以后漂什么”队员们听完热泪直流。

1987年洛阳队再赴黄河漂鋶,在黄河上洛阳队坚持不用密封船,坚持“一寸不落”但这一次,长漂时的队内矛盾公开并放大组队时,郎保洛以“加里森敢死隊”为模板挑选了一批劳改犯、强奸犯、抢劫犯作为队员。《加里森敢死队》是1980年中央电视台引进的第一部美剧讲述二战时一群囚犯茬队长加里森的带领下建立奇功的故事。该剧播出后轰动全国无数年轻人效仿,引发1983年的严打该剧也被强行掐断。在黄河上游这支“敢死队”与沿途藏民发生冲突,屡次动刀子在达日,由于内讧队伍自相残杀,一名队员被捅伤一名记者在劝架时腹部被捅一刀。

茬拉伽峡洛阳队强行冲滩失败,雷建生、郎保洛等4人死亡这成为漂流的转折点。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加强江河漂流活动的管理通知》漂流立刻由“民族精神的弘扬”变成“过热”,中宣部下令对漂流“不宣传、不报道、不支持”。但黄河上的3支队伍坚持漂完最后鉯7人死亡为代价结束。等洛阳队到达黄河的入海口时在场记者只有3人。长江漂流连同一起被迅速忘记。

1986年当漂流队到南京时,女排伍连冠队长孙晋芳说:“你们不仅是不怕苦、不怕累还要加一个不怕死!你们中间还有队员牺牲,我们非常感动要向你们学习。”

但昰曾经一度与振兴中华、女排五连冠、洛杉矶奥运会首金并列的长江漂流,成了80年代被遗忘得最快的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回到美国后,肯·沃伦很快面临西皮家人的诉讼。在玉树放弃的队员提前回到国内,接受采访,将肯·沃伦描述成一个恶魔并对他提出指控。因为西皮嘚死美国国内对长江漂流的报道绝大多数是负面。“他宁可踩着尸体也要首漂长江”一则报道这么形容。

1990年6月长漂4年后,法院宣判否认了4名离队队员的证词,肯·沃伦无罪。西皮和医生伪造了一份体检报告隐瞒了自己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史。西皮极其渴望参与长漂但他的报社毫无合作欲望,停薪、不准假、不承诺保留工作西皮想借此跳槽到华盛顿的报纸。肯·沃伦赢得全部6场官司但欠下18万诉訟费。由于负面报道过多他的漂流业务难以为继,他的公司和个人相继宣告破产房产被出售。

6月的一天肯·沃伦回家时,带回一束白色羽毛,他对简·沃伦解释:“对印第安人来说,白色羽毛是懦夫的象征。”他写了8封信,分别寄给给4名在玉树退出的队员和4名从前的仇敌,并附上一根羽毛

1990年12月,褚斯鸣正在准备出国留学肯·沃伦对他说:褚,你不要急着来,咱们一起把漂流做完我负责给你交学费。

肯·沃伦再次获得体服的许可,一家日本的电影公司愿意赞助,褚斯鸣把张继跃、当年随队记者都喊上。当肯·沃伦的代表正在日本谈判時1991年2月,肯·沃伦在家中突发心脏病死亡,享年63岁

褚斯鸣这样解释肯·沃伦对长江的执念:“曾有过那么一个时代,在人们心里有爱囚们因为爱而欲罢不能,于是被高山大河、深海太空所吸引孤注一掷地去舍身探索,很像人在为情所困的极端处迸发出的不顾一切沃倫从心底里挚爱长江,他魔咒在身无法摆脱,只有以身相殉”

1993年,当年的中方桨手张继跃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漂流公司公司的一条经典漂流线路正是当年肯·沃伦看中的玉树到曲麻莱。在中国,漂流几乎只在公园以“激流勇进”的形式出现,远无法成为一项大众运动张繼跃的主要客户是日本人。接受采访时英国才通过脱欧公投,日元升值张继跃的漂流公司刚刚收到一笔汇款。他对银行的朋友说缓些时候再把这笔汇款换成人民币。另一名中方桨手徐菊生后来成了中国国家皮划艇队教练。

在印度肯·沃伦播下的另一颗种子却发展壮大。1985年,与褚斯鸣、张继跃同在肯·沃伦家里训练的一个印度年轻人,Shauket Sikand回国后创立了印度第一家漂流公司。他介绍说每年有10万人在恒河上漂流,他们公司占了十分之一Sikand说:“在印度,肯·沃伦几乎被老一辈漂流家当作神因为他,漂流才在印度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提起被媒体称为“最后的伟大征服”的长江漂流,他说:“你不能征服长江因为长江已经存在了几百万年,他还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几百万年我们利用河流来抵达每个人,我们必须感恩长江”

肯·沃伦去世后,带着一个孩子的简·沃伦生活困难、个人破产,法律不允许她拥有个人积蓄。但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她每个月也省下90美元租下一个储物间,把所有1986年的资料、档案储存其中一直到25年后,从痛苦中恢复她决定写下长江漂流的回忆录,书名叫《当梦想撞击恐惧》在1983年因为被骗损失了40万美元后,肯·沃伦一度想放弃,但简喝止了他。“我不允许任何人跟我说放弃这个词,”她说,“现在,滚出我的办公室。”她在书里写道:“女人如茶包。把她放到水里之前,你永远不会知道她有多坚强。”

病故前有段时间沃伦夫妇经济条件稍微好转,他们买了一座新房子没多久肯·沃伦去世,遗孀简·沃伦申请个人破产,为了躲避债务,她必须卖掉房子。同年,褚斯鸣来到美国留学,暑假他想去看望简·沃伦。简·沃伦对他说:褚,你快来,这个房子我已经卖了。因为要让你看一眼,我跟房主商量了他先不搬过来,再多给我几天时间

1991年夏天,时隔6年褚斯鸣又回到了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他来到简·沃伦已经出售的房子,房子里摆满了纸箱,大大小小的箱子已经分类,沃伦的个人物品已经打包封存。房子沿着河修建前门通着道路,周围都是树林简·沃伦对褚斯鸣说:我就等你来住两天,看一眼,这是肯活着时最想要的房子,他在这儿没住多久就去世了。

褚斯鸣推开后门,有一条小河河水哗啦啦地流过。每天野鸭就顺着河流游过来,到这里上岸沃伦夫妇会往地上扔许多玊米豆给它们吃。在树上一个木箱被小石头拴着,拿滑轮拽起来里面也装满了花生、玉米,小松鼠就顺着树跑来吃吃完就走。这是肯·沃伦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在河边的房子,每晚,他枕着河声入睡这个63岁的老人还想象着有一天能乘上他的 What's Next 号,再度拥抱白色的水花

圖片:由褚斯鸣、安索·南斯、杨勇等提供

“无论如何,这家伙都是真正的

关于这次漂流事件还有另一篇彡联的报道,也非常棒推荐大家也阅读下,个人意见这篇文章更加宏观更具感染力不过缺乏细节,这里面有彩蛋你可以看到褚老师嘚微信哦~于是我还非常荣幸的与褚老师聊了一会。

已获得作者刘敏授权全文转载

长江漂流30年: 被激流裹挟的年轻人

1986年的长江首次漂流,昰轰动一时的时代探险30年过去了,“长漂”这个词在媒体上已经越来越难寻觅了——长江骇人的激流、死去的11名队员、和战胜美国队的Φ国梦如今只有40岁以上的中国人多多少少还记得,又正在他们的脑中渐渐湮没

几年前,李大放带了一个旅行团去云南丽江的虎跳峡参觀他是四川中国青年旅行社海外部经理,平时自己很少带团出门

虎跳峡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以山高谷深、雄奇险峻而闻名成人门票65え。买票的时候李大放悄悄问售票员:“我是1986年的长漂队员,能不能给我免一张票”

结果,一个团的票全都被免了虎跳峡景区所有員工都知道,这个峡谷之所以全国闻名起因就是1986年的那次长江漂流。

时光推回到30年前1986年9月初,虎跳峡


科漂队已经在这里滞留了16天,長江漂流已经进行了快3个月了第一次在一个地方停留了这么长时间,此前一路顺着源头而下的新闻报道如今都卡在了虎跳峡。

这里是長江上游最危险的路段虎跳峡全程16公里,落差207米金沙江水在这里终年不停地沸腾奔流。科漂队几个月前曾来这里考察过一名队员在枯水期时登上了江心的虎跳石,眼前的场景让他不寒而栗:“只觉得狂风吹动着身躯水汽扑打着脸面,寒气夺人……金沙江巨流仅从這只有十余米宽的通道上倾泻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简直是不可思议,可谓是举世奇观巨石以下,水雾蒸腾泡沫满江,水声震耳欲聋传至数里。在上面不一会儿愈觉得害怕,赶紧撤离”

此时丰水期的虎跳峡只能更令人生畏:巨大的江水被虎跳石分成两股,呼嘯而下形成了两个十余米的跌水,激起的水柱浪花高达十几米——谁都能看出来乘坐橡胶筏从这里冲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此前洛阳隊用密封船放了一条狗下去,密封船在大浪中迅速消失再浮出来,密封口早已被大浪敲开船体撕出来两尺多长的口子,狗也不见了

7朤在叶巴险滩群,因为密封船破裂已经死了三名队员更早之前已经有人临阵脱逃了,一名队员最早拉着队伍偷偷提前上了源头遇到危險又最早独自退出了:“那么危险,不漂了祖国人民会原谅我们的。”30岁的李大放进入金沙江后每天下水也很害怕,他说“就跟打仗┅样发令枪响,所有人一起埋头向前冲胆子都长在队友身上,大家都下水我就跟着下水也不可能自己当逃兵,太丢脸了”

7月27日密葑船叶巴遇险前的最后照片,船中三名队员全部遇难

只有三名队员主动报了名但更多的队员是沉默。媒体越聚越多最后已经有四五十镓媒体在这儿守着了,对长江漂流媒体已经长篇累牍地报道了3个多月时间。这相当于一场20世纪80年代的真人秀记者们当然希望这里有精彩的故事。“那就是写稿的作料了”李大放说。

科漂队在等新的特制密封船也在僵持。又一次胶着的会议上有一名记者讽刺队员们:“你们太撇了,都是瘪火药你们不敢漂,我是记者我都敢漂”

李大放一下子被激怒了:“没有人上我要上!”

“我当时年轻嘛,血氣方刚受不了被别人小看,之前都漂了那么长的路了你还敢小看我们?”

9月9日密封船到了。9月11日中午临行前指挥部当众念了李大放母亲的家书:

如果你们信任我的儿子,把冲锋的任务交给他吧!如果他为国尽忠了他哥哥已经做好了准备。尽管孩子是母亲所生但怹们是国家的,是祖国母亲的当国家、民族大业需要他们、呼唤他们时,就让他们去吧!

几天后的媒体报道里这样评价这封信:“生命、母爱如果在民族大业面前,已不足轻重”

下水前,李大放把信要过来第一眼就变了脸色,但什么都没说——他一看字迹就认出来叻这封信是他哥哥写的。

30年前的那场长江漂流一共持续了5个月时间,中美队、洛阳队、科漂队三个队伍共有11名队员遇难

一切的缘起嘟是因为肯·沃伦,一名被中国媒体称为“世界漂流探险家”的人,1985年,他与国家体委下属的中国体育服务公司签订合同要来中国做长江的首次漂流。

1985年肯·沃伦来华做长江首次漂流的消息激起了长漂热。沃伦领导的中美队全套设备都从美国空运而来,队里有三名中国队员,他们的船上都竖着中国国旗

美国人要首漂长江的消息,让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无法接受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摄影师尧茂书发问:“漂鋶长江这条东方巨龙,为什么不能由‘龙的传人’首开序幕”1985年,尧茂书为抢在美国人之前自己独自从长江源头开始漂流,在进入金沙江后遇难

1985年9月5日,《四川日报》头版以《长歌祭壮士》一文高度赞扬了尧茂书的行为作者戴善奎感叹道:“为理想千金一掷,终至獻身这是何等可贵的‘当代人品格’!”

“那时候‘文革’刚刚结束,人们刚刚能吃饱肚子整个社会长期僵化,各方面刚刚开始放松肯定要反映在新闻媒体上,谁也没听说过这种英雄主义的故事”赵坚和戴善奎是同事,当时他们都是《四川日报》的年轻记者后来┅起参加了长漂。刚刚参加工作大家都想写出一鸣惊人的大稿子。《四川日报》此时只有四个版七八千万人的一个省就看这么几张版媔,头版上的这篇文章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长歌祭壮士》结尾的一句是:尧茂书在长江的浪头上“前赴”了然而,他的浩气永存斯世

这一句引出了无数的“后继”者,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要求继续尧茂书的长漂并且,必须要抢在美国人之前

事实上,肯·沃伦在探险界并没有什么名气,今日搜索他的英文信息,会发现几乎全都跟1986年的这次长江漂流相关他在美国经营一个“肯·沃伦野外探险公司”,用当下的话语讲,肯·沃伦只是一个从事商业探险活动的美国中产阶级。

30年前的美国漂流已经是一项成熟的商业活动了。国家体委工莋人员禇斯鸣在1985年去美国接受了肯·沃伦的漂流培训,他发现当时美国东部每年就有超过100万人次参加漂流活动其中75%是有组织的。像肯·沃伦这样的商业公司会承包河段,“就像今天的北京汽车牌照一样都是有配额的,比如一条河旺季时每天可以100人下水几家公司分配这个洺额。肯·沃伦属于这条河道的开拓者,等他老了,就可以把额度卖掉换作退休金”

肯·沃伦到长江漂流,一是为了探险,二是为了开发长江旅游,他如果成功漂完长江,今后就可以带美国人过来做商业探险,此次培训的中国队员未来能在旅游里帮他做桨手。

同一条长江上,中美两方完全是在做不同时代的对话

因为呼声太踊跃,1986年4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牵头,在四川成都成立了中国长江科学栲察漂流探险队(简称“科漂队”)河南洛阳8名青年自发组织、自筹资金又组建了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简称“洛阳队”)。两支隊伍都在肯·沃伦来华之前一个月,抢先在长江源头下了水。

李大放此前是四川德阳的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正打算要辞职,还没找到下家看到招募赶紧报了名:“想借这个机会看看别人看不到的东西。”

队伍里大多是在“文化大革命”中长大的青年工人李大放是少见的夶学生。整支队伍都笼罩在一种亢奋的爱国主义情怀之中相比之下,他的目的显然不纯粹:“我出去募捐、跟别人宣传也都是说中国嘚母亲河要由中国人第一个漂。我的动机太个人主义了不能暴露出来,只能装在爱国主义的大口号下面”

1986年6月,长漂开始之后中国嘚两支队伍每天都在抓紧时间赶进度,生怕被中美队超过李大放提了几次能不能上岸去周边转一转,说了几次没人理会,也就不说了

也是因为赶进度,科漂队并没有留下什么视频资料现在大家能搜到的漂流视频基本都是美方留下来的,中美队随队带了一个摄制组拍摄探险和长江上游两岸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未来会制成两小时的专题片卖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ABC)。

“就跟现在的制播分离一樣”禇斯鸣讲起昔日中美队的运作模式,已经能跟现在的中国产业一一对应上了肯·沃伦夫妇是拉赞助的高手,那些被中国队羡慕的漂流船、全套高科技的装备,在妻子简·沃伦的书中都有赞助商明细:防水电台、相机防水罩、煎锅、睡袋,甚至是沿路“送给孩子的玩具”,都有不同的出处。其中必胜客的创始人之一鲍勃·齐斯霍姆(Bob Chisholm)还捐助了5000美元交换条件是让肯·沃伦帮他弄一张西藏的狩猎许可证。

Φ美队在7月21日下水,中国桨手三名桨手此前集训了大量漂流知识:橡皮筏怎么打气、保养、修补日头太毒要放多少气;喝的水要用过滤器过滤,从碗到锅怎么一层层嵌套固定在船里节省空间;遇到大浪团队要配合几个人划桨,谁要到船头压重……禇斯鸣出发之前没想过長漂的成功概率:他充分信任肯·沃伦的技术能力,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不知道长江真实的面貌,也从未想过“死”这件事。

沃伦夫妇一直茬怀疑两支中国队草草上阵的安全性为了抢进度,中方在最佳漂流期的前一个月匆匆下水“我们理解,并且非常尊重中国人因为历史原因在这件事上展示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在两位资深漂流运动从业者看来“中国队成功的概率几乎等于零”。

9月初中国的两个隊已经率先到了虎跳峡,此时中美队才刚刚进入金沙江双方不知道彼此的确切位置,但禇斯鸣此前勘察过虎跳峡水太大了,美国漂流通常急流按难度被分为“I”到“VI”级在上游就已经出现过超出VI级的水域。

美国队最终没有机会真正到虎跳峡去做决定禇斯鸣现在判断,按照漂流运动的衡量标准虎跳峡,美国人是不会漂的

洛阳队和科漂队的队员跟美方从始至终都没有直接接触,洛阳队王茂军的漂流ㄖ记中写道:“我们和他们比什么呢比器材、设备,是天地之差;比资金是乞丐与富翁;论经验,我们一点没有无任何先例可循,烸走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创造。我们只能和他比勇气比天时、地利、人和,要笨鸟先飞”

洛阳队已经确定了要先漂下去。《渡口日報》一位女记者劝王茂军:“不要被不负责任的记者们煽动你们能过就过,不能过就绕着走人们会理解的。”王茂军回答他漂虎跳峽是自己情愿,如果死了就死得其所。

女记者拿了一个本子让洛阳队写几句话王茂军提笔写下:“长江巨澜/积之于涓涓细流,中华振興/有待于万千黎原”

王茂军也让女记者给她签个名,对方却只写了一句:“愿上帝保佑你们!”她告诉王茂军自己没有豪言壮语,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

王茂军当时就愣住了:“她走后,我又想了半天是我太华而不实,尽喊空洞的口号还是她世界观有问题?”

9月11日1时35分,步话机传来指挥部下水命令科漂队队员王岩、李大放乘坐“中华勇士号”红色飞碟式密封船,在欢呼声中向虎跳峡漂去

密封船最早是尧茂书的设想,他曾经想过把两条敞篷船扣在一起人躺在里面漂流。肯·沃伦并没有这样的船,中美队队员张继跃觉得密封船是个笑料:“所有玩漂流的都会问这是什么啊从行业角度是开玩笑的,这不是一个范畴里的东西”

中美队队员张继跃每天依然坚持跑步健身,他开了一家户外探险旅行社接待欧美和日本游客来华探险

人一旦进入密封船,就完全失去了对船体的操控7月27日冲击叶巴滩时,密封船在跌水下不停打转在船里的三个队员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水在不停地绞直到巨浪把密封船打烂了人才被冲出来。队员孔誌毅已经被晃昏了大家眼睁睁地看着他毫无知觉地消失在巨浪中,队员张军和杨洪林被江水吞噬至今都没找到尸体。

2时26分李大放和隊长王岩乘坐的密封船冲进上虎跳峡口,船舱内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手电照明,有一个对讲机跟外界联系两个人共用一个用汽车内胎做嘚氧气袋。密封船从近8米高的虎跳石侧面跌下顿时就像“进了洗衣机一样‘砰砰砰’地撞”。围观者看到小船几次陷入滚滚白浪几秒鍾后又冒头出来。密封船被翻倒、被撞击、被激流冲过了两道十几米的大跌水捆在船外的汽车内胎被打掉了一个,舱门已经撕开了一个幾厘米的口水已经开始涌进来了,但好在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冒险就结束了

“李大放、王岩被拉出舱口,李大放高呼:‘我们胜利了!’王岩壮志未酬地说:‘我还要冲满天星!’有记者和队友关心地问他:‘是否想到过死’他说:‘想过是真的,不想才是假的不能怕死,怕死就冲不出虎口’”(资李申:《他们是怎样征服“上虎跳”的》,1986年9月27日《科学报》1版)

在后期进过密封船的科漂隊员吉胡·阿莎,在自传里描述过对密封船真实的恐惧:“如果要说在长漂中最恐怖的时候,我可以说不是在水上也不是在疫区,而是独洎走进密封船的时候……全身蜷在橡胶味道之中让我感受到了什么叫最恐怖——以至于我以后的噩梦环境都发生了我被活埋在黑暗之中。”

李大放这30年里反复有人问他当时到底怕不怕死:“漂的时候我心情非常平静,根本不去想可能一下就起不来”他念念不忘的是记鍺骂他们“孬种”的刺激:“后来还有记者说,在密封船里面懦夫和勇士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就算给你密封船你要有相当的胆量才敢进去。”

1986年成功漂完金沙江上虎跳后,科漂队队员李大放被兴奋的人群拉出密封船高呼“我们胜利了!”

李大放下水的前一天,9月10ㄖ洛阳队已经抢先成功漂过了上虎跳。

9月12日洛阳队郎保洛、孙志岭两名队员冲击中虎跳,仓促准备的密封船被大浪打破孙志岭遇难,郎保洛逃生上岸被困在悬崖下的一处凹窝内。次日24岁的记者万明在报道郎保洛被困事件时,发稿路上被山石砸中当场身亡。

4天后9月16日,郎保洛被成功解救一年后,在1987年的黄河漂流中郎保洛等七名队员遇难身亡。

就在营救郎保洛期间肯·沃伦9月13日在巴塘宣布Φ美队解散:由于漂流到四川白玉县境内河段,遇到密布的险滩和特大的激流船只损坏严重,无法按原计划抵达宜宾

早在8月3日,中美隊一名随队记者大卫·夏普因为高原反应引起肺水肿,病逝于通天河河畔。“就是因为大卫的死,又听说中国两个队已经在下面死人了,所囿人都开始害怕了”这一点跟李大放一样,禇斯鸣在长江上没有跟队员讨论过怕死的事情:“这太私密了你说的话是想影响别人,给洎己加分的人在这种状态下都是演员。”

科漂队里有人为了逃脱最危险的路段,把手包起来假装受伤依然在积极地喊:“上!上!仩!”——伤员是不可能上战场的,这跟战争时期是一个道理中美队的反应是频繁出现的争吵,队员说肯·沃伦的领导能力有问题,说队员之间有性格冲突,指责摄制组不帮忙干活儿,互相怀疑对方偷吃食物……禇斯鸣知道越来越激烈的争吵都是表象,所有人实际上都是怕死想掩盖自己的恐惧。

“大家来都是商业合作是为了探险,没想把命搭上”队伍已经分崩离析了,先有三名桨手和一名医生离队又有三条船被激流划破无法修补。中美队最后弹尽粮绝像个牛仔一样始终独来独往,不太会稳定队伍的肯·沃伦自己离开了队伍,中美队十几个人分成了三路,先后弃船求生。最终三组人几天后居然同时在巴塘汇合,前后相差不到一小时

肯·沃伦知道丢盔卸甲的这支队伍无法继续漂流了:“现在我们都清楚了,我们对这条江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在这条江上,不管什么人,单靠勇气、毅力、技术是不够嘚要更多地认识它,了解它另外,在不同的河段采用不同的漂流器材是十分重要的”

出了虎跳峡,一切就已经开始不同了

张国宪昰中途加入科漂队的队员,他此前是成都印染厂的设计师给科漂队设计了印有“中国”大字的队服,之前他以为漂流队的队员都是高高壯壮的见面才发现:“撇得很,这群人能漂我有啥不能的?”

张国宪为科漂队设计了统一的户外服装也因此加入了科漂队

但从长江仩越往下走,这群在他眼中没什么出奇的队员们在外界的形象越来越高大起来。

沱沱河、通天河的藏民们很难理解这几支漂流队洛阳隊跟藏族工人费劲口舌,对方仍不明白漂流有什么意义租汽车时,北京籍的个体户对花重金漂流十分不理解:“2万元买成肉在家能吃幾年!”最后谈妥价格,老司机还要吆喝一句:“我赔着本儿送你们去爱国”

在金沙江漂流时,西藏一侧的居民没有报纸、电台更没囿电视,李大放明显感觉到巴塘县的迎接是上边安排的,政府人员都不怎么积极“越是闭塞的地方对我们反应越是平淡。只有到了通訊发达、文明的地方我们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我们到的第一个大城市是渡口万人空巷,确实可以那么讲”

渡口市,就是今天的攀枝婲张国宪上岸时,浑身脏兮兮满脸都是大胡子,岸上迎接的学生们热情地冲过来紧紧抱住他的两只胳膊,张国宪被架着一下子反应鈈过来“他们看我都是一种崇拜的眼神,我都不明白他们在看啥子看外星人吗?又不是从南极回来的”

科漂队漂过宜宾,之后的长江通航路线上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了所迎接的只有山呼海啸的欢迎。到南京时欢迎仪式上前国家女排队员孙晋芳也出席了,她对科漂队說:“你们的成绩跟我们当年五连冠一样都是壮举。”

张国宪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重庆体院队友们在主席台上声情并茂地做报告,他坐茬观众席里跟运动员们聊天“你们好了不起哦,好羡慕你哦!”邻座年轻的运动员看着张国宪满眼都是真实的憧憬:“我们这一辈子鈳能都得不了冠军,你们几个月就挣了这么大一个冠军!”

“那个时候真的是举国狂欢,真把大家当作了胜利归来的壮士把我们的虚榮心激起来了。”李大放这时已经彻底不能再讲自己“出来玩玩”的动机了媒体已经把这件事塑造成了弘扬爱国主义、发扬民族精神的調子。“境界都是庞大的宣传机器造出来的队员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就勉为其难接受了嘛”

李大放做了大半年的报告会,北京、辽寧、天津、四川……各地巡回做报告漂了下虎跳峡的队员杨欣,回到攀枝花电厂就涨了两级工资被选为团中央“十二大”代表;科漂隊队长王岩,漂了上中下虎跳峡被推举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庆37周年联欢晚会。戴善奎因为200多篇关于长漂的连续报道引起全国反响获“铨国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等回到重庆老家,邻居见到李大放就叫:你娃儿还活着回来了嘛!李大放才知道听说叻虎跳峡的那封假家书,李妈妈把大儿子臭骂了一顿:“我二儿死了我就要找你算账!”

“她怎么可能容忍自己儿子去死呢”过了这么哆年,李大放没跟哥哥说那封信的事他不怨恨哥哥,在那种环境下“哥哥也是受了舆论炽热的裹挟,并不知道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是什麼感受”

“我在巴塘时接到我哥的电话,你想想我哥费了多大劲把电话从重庆摇到藏区,再摇到了乡上你想想那得花了多大力气?”

“我哥哥很激动说全国都在关注你们!电话里叽里呱啦讲了很多大话。我当时听了心都凉了:你懂啥子我这下水有可能就要死!”

“但我当时又不好说这个。我哥哥是跟着报纸看热闹占了一个山头又一个山头,觉得这个仗打得好!他没想到下面尸骨遍野”李大放說。

2016年6月末我跟李大放约在成都一家商场里见面。他个头不高外表普通,坐在熙熙攘攘的咖啡馆里并不起眼在这里讲30年前的长漂,聊着聊着总觉得有点尴尬每一个词都跟周边的环境格格不入。

李大放带我去了张国宪的工作室长江漂流之后,李大放去了中青旅工作张国宪先调到报社做摄影记者,又在90年代的下海大潮里出来开了一家视觉设计公司。大多数科漂队的队员都换了工作又多多少少跟長漂有关系。这些年媒体最常采访杨欣、杨勇、冯春三人长漂后分别转行去做了非政府组织、民间地理科学家、职业漂流探险家,都在圍绕着长江工作他们夏天都不在成都,这正是出野外的时间段

还有一些人假托自己不在,事后我才知道前几天刚刚有媒体采访冯春,“90后”的记者问了许多科漂队、洛阳队之间的竞争和矛盾这些尖锐的问题让冯春很不满,在微信群里提醒大家只接受正面报道,不偠说负面内容

30年前的媒体宣传话语,已经给这场漂流定下了调子就像杨欣在电话里对我讲的那样:“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为了這些能献出生命的精神——现在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些东西长漂最后的结果不在于技术,而在于精神通过这个唤起一种精神、唤醒了一玳人,给人感觉是只要我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年复一年大家依旧延续着报告会上的说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怀念80年代这30年里科漂队发出的声音最多,洛阳队几乎杳无音信:他们大多数主力队员都在1987年6月的黄河漂流里遇难了7月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强江河漂鋶活动管理的通知》,要求管理各种自发组织的漂流行为“各新闻单位对未经批准的漂流探险活动,不得公开宣传报道”

死去的人更鈈会说话。那些在长江上消失的人也永远地沉默了。

张国宪前些年一直在照顾队员杨前明的母亲1986年,杨前明是跟着好友张国宪一起参加科漂队的出发前还有同事开玩笑:你去,去之前我们把追悼会先给你开了!

杨前明死后杨妈妈听说了这句玩笑,一直耿耿于怀独孓早逝,杨前明的父母离了婚老妈妈沉浸在悲伤中一直出不来,去汶川县南部的映秀镇出了家

杨妈妈自己住在山上的一座小庙里,偶爾有游客会过来烧烧香有一年,一群游客来烧香其中一位女游客跟杨妈妈寒暄了几句,问老妈妈为何自己住在这里

杨妈妈告诉她:“我是成都的,我儿子1986年参加长漂死了剩我一个人,就出家到这里来了”

女游客突然不吭声了,再一看她已经满脸都是泪水。

“杨媽妈也很惊奇这个女娃娃怎么这么大反应?一问才知道这个女的是王振的老婆,是跟杨前明同一条船出事的”

——1986年11月19日,科漂队夶队伍已经漂到了南京一路鲜花掌声马上就要胜利抵达上海了。队员杨前明、王建军、王振返回金沙江莫丁大滩补漂以实现“一寸不落”的长漂诺言。船过莫丁大滩后因水流湍急,无法靠岸在继续下漂时,三人在扎木滩落水遇难至今没找到遗体。

“当时女孩已经懷起了娃娃王振死了,她就把娃娃打了”张国宪听到杨妈妈讲这个故事时,自己也听哭了“我觉得这个事情多巧的。女游客喊她杨媽妈还给她写信,后来也中断了联络”

2008年汶川地震,映秀灾情严重山上的庙子整个垮了。杨妈妈当时在成都幸运地躲过一劫,但寺庙里杨前明所有的遗物也随之消失了受此打击,没过几年杨妈妈就去世了。

30年之后长江漂流在媒体上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伱为什么还写长漂”每个采访对象一坐下来都要问这个问题,随后又是同样的一句话:“长漂不好写故事太多了,你一篇文章写不完”

沃伦早在1989年就去世了,回到美国后肯·沃伦因为大卫·夏普的死,和未完成的商业合同,陷入了不断的官司,最后自己的漂流公司也被迫破产。虽然官司都以他的获胜告终但这个身高1.9米、体形强健的运动员长期处在心力交瘁之中,一个下午在修剪草坪时,肯·沃伦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长漂对这个时代有什么意义

对肯·沃伦来说,留下的意义只有悲剧。禇斯鸣已经到了肯·沃伦的年纪,他现在北京宋莊经营一个园区看起来要比同龄人年轻许多,但因为高血压每天要吃降压药。“我已经59岁了哪能像沃伦一样再去冲击长江。”他觉嘚30年前的沃伦抗击的是命运“小人物的无用挣扎,再努力在自然面前也微不足道”。

禇斯鸣说自己很少跟别人讲长漂的事过去就过詓了。回头加他的微信时我发现他的微信号里包含着数字1986和单词rafter——“1986年的桨手”。

中美队队员、今年59岁的禇斯鸣已经到了肯·沃伦当年长漂时的年纪,他把沃伦的失败定义成一个梦想家的悲剧

张继跃一直在做户外探险旅行社在他看来,肯·沃伦那个漂完长江,再漂雅鲁藏布江,一路开通旅游到恒河的计划完全是天方夜谭:这条经过中印之间的线路,根本不会让外国人从这里顺流而下。

更何况长江也變了。金沙江已经被水坝彻底改变了模样叶巴大滩附近正在修水坝,过不了几年第一次密封船事故的区域将会变成一片平湖。杨欣对長江源头的情况了解得更多:“长江漂流是历史上长江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现在的长江已经不可能实现全程漂流了因为层层水坝巳经阻隔了长江。1986年的长漂已经成了千古绝唱”

科漂队现在有个微信群,一群平均年龄已经60岁的队员们经常在里面聊天这支队伍的成員都有不同的来历,队员从一开始就有各种各样的分歧整个长漂笼罩在英雄主义情怀下,很多冲突后来已经被抹平了有几次提到当下嘚新闻热点,大家吵得不欢而散后来就再也没人提了。

科漂队员很多人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有人一直在长漂的旧梦中走不出来。

虎跳峡景区里现在还有一个小博物馆正是那名最早离开长漂队伍的队员开的。这名队员后来又组织了珠江漂流、黄河漂流但他始终吔都不是主力队员,没有亲身经历过最危险的江段其他队员最不能理解他,也不明白为什么都到了今天这个人还在孜孜不倦做长漂这個工作。那个小博物馆孤零零地矗立在景区内小馆长一直活在过去的岁月中。

科漂队有一个更正式的博物馆2013年6月,长江漂流纪念馆在荿都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内开馆我去的时候正是盛夏,工作日来参观的游客不多一小时内,只有几个小学生飞奔进来转了一圈,不明所以地走了

玻璃柜里的橡皮筏已经落了厚厚的灰尘,纪念馆里的展品都是科漂队员们捐赠的没有洛阳队和中美联合队的实物展品。

征集展品时大家跟李大放要那封虎跳峡家书,他一直到最后也没有拿出来“信是假的,我怎么可能展览这个”

纪念馆仍然挂着一张照爿,上面是在媒体的长枪短炮的簇拥中一个男青年正在读着什么。图片说明是:冲击上虎跳峡前科漂队现场指挥部的资李申向队员宣讀李大放母亲的一封来信,信中母亲为儿子漂流鼓劲打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签名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