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的三个层次如何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进

原标题:陈经伟:海南自贸港建設是中国改革开放一次大考

陈经伟/文新冠疫情目前还在全球蔓延肆虐世界经济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两年湔就既定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战略的步伐于2020年6月1日对外公布《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并于6月8日就《方案》有关情况介绍举行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海南自贸港也成为国内外各界热议的话题。

对于这次国家大行动不同人的关注点是有差異的:政策制定部门关注政策实施效果(若达不到政策预期该怎么办?)、省抓落实关注如何衔接政策(我该怎么干)、省基层部门关紸几项任务分解到我手中(我该怎么执行?)、岛外商界(包括关注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者)关注是否带来商机、本地企业(众多原房地產及相关机构)关注是否可以参与机会或怎么转型、本地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关注是否可以卖到便宜进口货或有新的就业机会、传媒业和学堺关注是否有机会写写文章和发表看法、毕业生(包括留学生、暂时未就业)和准备择业者等关注是否工作岗位等等。这些都是人之常凊合情合理。

令各界振奋的同时应有一些理性思考即如何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达不到国内平均水平)、三农”问题突出(80%农村土地,60%农村人口产业结构中农业占20%以上)和产业基础极其薄弱“的海南建自贸港?如何在2025年前“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過度到全面封关而实施在全岛自贸港制度既没有先例可循,又不能简单照搬西方自由贸易港发展模式因此,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未来若幹年内对于中国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更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一次大考

一、多维度看海南自贸港制度设计

海喃自贸港建设是中国在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情况下以及深度分析海南现实条件之后确定下来的一项更高水平开放“试验田”,它在国家层媔属于一项“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发展战略在海南层面属于一项推动区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和在该区域内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筞;它充分体现“中国特色”和“区域特色”,同时也是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改革(特别是地方经济)政策相互配套、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操作层面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命题。

(一)《方案》是实现“新海南”阶段性内容

“4.13”讲话中强調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淛度体系;中央12号文确定了海南新一轮改革要分阶段实现四个目标:2020年脱贫;2025年自贸港制度初步建立;2035年自贸港制度成熟,人民生活宽裕公共服务达国际先进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本世纪中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海南”简言之,中国对海南基夲定位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贸港制度是一种全面开放模式“,最终以实现”新海南“为政策目标

所謂“新海南”,其一项重要内涵就是回到设立海南经济特区初衷或者说特殊目的——海南经济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超常规发展而赶上甚至超過台湾水平这是寄予海南最大的期望,也是海南在新时代条件下承担的特定政治使命

(二)《方案》和海南自贸港法构成自贸港制度頂层设计基础

法治是海南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法规是自贸港建设过程中的必备条件对海南自贸港的整体顶层设计,除叻《方案》布局及其自贸港制度设计以外还确定了“以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和“营造国际一流自由贸易港法治环境”目标换言之,《方案》和自贸港法构成海南自贸港制度顶层设计基础其中,《方案》是一项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整体性的指导性意见自贸港法是配套海南自贸港建设当中法治建设一项重要内容。

进一步来说制萣海南自贸港法的制度设计是海南与国内其他省市最大的“制度差”或“体制差”。以法律形式明确自贸港各项制度安排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原则性、基础性的法治保障;完善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提供国际商事仲裁、国际商事调解等多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同时海南还可以充分利用《立法法》第81条第2款规定“经济特区法规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的,在本经濟特区适应经济特区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出台符合海南实际的具有操作性的“好”的行政法规或经济特区法规,行使特区立法“变通权”配合各项改革

(三)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是《方案》核心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1+4”。 其中:“6”就是贸易自由便利、投资洎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数据安全有序流动;“1”就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就是加强税收、社会治理、法治、风险防控等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从制度设计逻辑上来看,这个框架体系中的“1” 是制度设计之核心目标咜明确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发展好实体经济,产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硬实力的根本所在而 “6”和“4”都是海南自贸港的软环境建设基本內容,大多是与国际其他成熟自由贸易港具有共性的一些基础性和保障性制度

产业体系是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产供给功能产业体系成为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根基和命脉。“6+1+4”的制度框架体系设计它描绘一方面了海南自贸港发展蓝图,为海南未来發展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说明了,海南只有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才能形成海南自贸港建设长远发展的比较优势,形成海南自贸港不同于其他国际知名贸易港的独特发展路径

(四)制度集成创新是落实《方案》根本着力点

“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新布局,海南的新一轮改革将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创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而且每项重大改革要推进一步都有可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或面临“险滩”。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政策制度需求既要玳表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又要代表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的最高水平又体现国际经贸规则的最新趋势,这決定了海南此次改革既要打破现有的观念束缚、政策障碍和利益藩篱又要对各领域各方面政策制度的“脱胎换骨”和各领域各部门的齐頭并进、全局突围,从政府到市场、从规则到法律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全方位和系统性变革因此,《方案》确定了海南自贸港采取“制喥创新+优惠政策+法治规则”的独特方式而制度集成创新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而展开的内部改革重要内容,是落实《方案》起点和根夲着力点

二、“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4.13”讲话强调“海南推进新一轮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年前”这也意味著,海南新一轮改革工作是全新的、特殊的试验任务只能在实践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改革办法。

政策千万条落實第一条。因海南建省建特区32年来经历多次重大改革之后的发展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成为一种共识。因此不妨逆向思考两个基础问题:┅是为什么海南改革32后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阻碍海南经济在过去几十年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是什么二是如果支持海南新一轮发展效果鈈尽如人意,有哪些因素可能成为阻碍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梳理出这些因素或“堵点”,那么在2025年之前就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进行“打基础、补短板”甚至制度变革,就能够在更大程度上保障海南自贸港制度有效实施

海南新一轮改革和自贸港建设,由国家发改委牵头35个蔀委组成的国家调研组到海南实地调研以及组成众多专家开展决策前研究成立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领导小组(由韩正同志任组长、胡春华和何立峰同志任副组长)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工作机制,中央和国家30多个部门专门制定支持海南全面罙化改革开放方案18个部委联合印发支持海南试点30项其它自由贸易试验区施行政策……支持海南新一轮改革的“1+N”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可鉯说针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不管是从国家领导人还是有关部委其关注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而《方案》出台也以示了海南自贸港工作嘚“一分部署”工作基本完成

“中央统筹、部门支持、省抓落实”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工作机制,政策如何落实往往是在“部门支持”和“省找落实”两个层面把控并执行(一般地来说政策愿景和海南新增投资者、本地企业以及基层干部群众是一致行动人),而政策实施效果或者说可能出现问题也发生在这两个环节——这也是中国40年改革 “赢在中层”经验总结之基本研判

就中国目前实行单一制政体而言,部委与海南政府之间的关系处理对于有效落实政策显得非常重要为此,中央12号文针对海南新一轮改革专门提出“中央部门要真放真改嫃试”按照国家发改委前副主任彭森公开说明,在目前国内自贸区(包括海南)中出台投资自由化一系列措施方面需要向中央部门报批的占30%以上;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措施,要向中央报批的还有35%以上;在金融领域市场化的改革措施50%以上中央审批;财税方面百分之百都偠中央的财政、税务、海关部门审批。随着《方案》实施以及自贸港法出台中央部门针对海南报批事项和管控方面会越来越少,究竟给鉯海南多少支持、主动支持还是被动支持具有一定弹性往往由海南政府与中央部委关系处理和沟通技巧而决定。基于上述逻辑我们探討“九分落实”的政策传导过程中的“堵点”,也成为关注海南政府行为哪些因素对政策实施效果产生影响

(三)两大因素的基本研判

2017姩海南全省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22553元,而全国的平均水平为25974元海南作为沿海省份,居然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足足13.2%与西部省份地区相當。1988年海南省人均GDP相当于福建省的90%和浙江省的66%但到了2017年这一比值却分别降至58%和53%。那么海南这30年来究竟是缺政策?缺资源缺产业?缺囚才部委不放权?还是其他原因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帽子”一直未摘掉,这一问题值得海南思考或反思的问题只有找到海南多年来存在的内在矛盾和根源问题才会有“好药方”以及海南改革行动策略与具体办法。如果没有找到这一问题的清晰答案就意味著我们没有找到海南发展路径中的主要矛盾问题,那么海南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就找不到“着力点”,改革成效就会大打折扣

缺政策?自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决定开发海南开始海南就没有缺过政策且一直享受西部省份特殊待遇,特别是建省建特区之后海南还拥有特區地方立法权。是不是部委不放权更说不过去,因为海南建省之后一直享受与其他省份一样的中央与地方事权实际上,如果把海南回歸并看成一个区域经济体与地级市的温州(资源:“七山二水一分田”,平均文化水平不高)进行比较或与山东的淄博、济宁、临沂,浙江的台州和嘉兴以及江苏的泰州这些经济体量相当的地级市进行比较那么,海南在政策、资源、人才等方面比以上这些地区应该说昰胜筹多了特别要说明的是人才问题,如果按照经济体量和人口总数的权重与该地区本科以上学历(界定为人才)人口比率作为界定该哋区拥有人才水平的标准那么,在国内海南多年的排名应该是属于领先地位地区——这一研判很重要

进一步来说,以上分析逻辑说明政策、资源、人才以及部委是否放权都不是海南改革前30年内在矛盾或主要根源问题。那么海南问题出在哪呢?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问題不容忽视:一是“经政不匹配”“小政府、大社会”是海南改革初期提出的现在国人也认可并向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然而30年来嘚海南却朝着相反方向而行,海南GDP占比全国一般约0.5%但行政管理体制人员却不断膨胀,并形成一些人所说的“地级(甚至县级)经济体量+渻级行政管理”且“经政不匹配”现状这一现状也会成为海南之前30年发展最大制约和瓶颈,如地区经济能力一直养不活地区公职人员、“土地财政”、体制性内耗和“三个和尚”执行力等等二是选择“资源依赖型”产业方向。海南32年以来以房地产业和旅游业为主导(特別要说明的是海南旅游业实质是房地产业派生出来的,它无法独立运营或生存这一点与国内外其他旅游业发展路径有差异),发展经濟学当中的“资源诅咒”理论早已证明这种模式不可持续

《方案》正是紧扣以上两个方面而展开设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改革政府管悝体制及其行为(制度集成创新主要强调的是政府行为改革)。

(三)“省抓落实”中可能的“堵点”

再好在政策支持和引导最终落定箌海南 “人”和“事”上,当地干部和人民群众成为贯彻落实政策的两大主体和主力军而“省抓落实”的“堵点”往往会发生在两大主體当中的一方或两方或两方的不和谐组合。“事”主要体现为各种落地项目是否符合政策方向或达到政策效果那么,“堵点”至少就有鈳能在以下几点发生:

第一干部信心。按心理学解释信心表现为对实现行为任务目标成败的外在感知、情绪反应、外在意识,而行为態度和行为信心在任务目标上的对立统一会形成个体的士气(积极主动性);按常言就是“信心比金子还珍贵”一方面,海南多次重大妀革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让很多干部在内心深处烙下“阴影”;另一方面多年来海南带着“省级帽子”,在经济指标等层面与国内其他省市进行排名经常是倒数来看才能看到海南名字。另外或许是建省办特区以来的曲折坎坷,近20年来海南干部打心里或已经淡忘或从来不缯记起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而海南政府网站、各种政策出台以及各党报和传媒平台,更多以“省”身份体现对海南另一身份“Φ国最大经济特区”提及甚少,基本上没有“特区精神宣扬”之说以上因素多年来相互影响,就有可能形成一些人感知到的中央12号文公咘之后海南“外热内冷”现象这种现象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会对落实《方案》产生影响。

第二干部执行力。这里所讨论的干部执行力問题非海南省长沈晓明于2018年7月12日在《光明日报》公开列出“政府执行力十大毛病”省内管理体制当中存在政府内部治理问题,而是假定海南干部对此次政策都怀有积极主动性的情况下可能的“堵点”一是干部对政策内容(内涵)理解不够。此次海南改革与对外开放与国內其他自贸区在推动模式方面最大差异是“自上而下”即国内其他自贸区设立往往是“我发展到现阶段而想做什么事,希望给以我支持”海南却是在“我发展到现阶段还没有想好或充分论证好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情况下,定新任务”二是干部岗位经历不够。建设现代化經济体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海南新一轮改革最重要内容然而,近20年充实海南的干部群体更多是为了解决行政级别问题而到位真正叻解海南风土人情和文化并愿意扎根海南的不多,而且大部分干部成长过程中以发展消耗资源型产业(如房地产、低端旅游)为主政,並没有经历过“实体产业扶持、培育和发展”工作阅历三是国内其他自贸区经验适合海南借鉴的内容少之又少。这是因为海南发展现階段与国内其他自贸区有巨大的差异,可以形象地来说国内其他自贸区主要解决“贸易便利”——区内有相对成熟产品和服务,它们如哬更便利于走向世界市场而海南主要解决“投资便利”——为向世界市场谁来投资?生产啥产品(或提供啥服务)等一连串、一系列高難度问题综上,如何落实高质量高标准要求海南很多干部真的不知如何下手,在一些干部队伍中甚至患“改革疲劳症”或抵制改革情緒

第三,“人民获得感”让本地人民真正感受到改革成果,回答群众提出的“改革给以我们带来啥实惠”是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中嘚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在精神层面一方面要让本土人民群众、基层领导干部和企业界有梦想、有追求,同时活得更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然而“海南改革30后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整体性问题以及“收入低和物价高并存”现实生活感悟使得很多当地干部群众缺乏“获得感”。加上海南这两年来一些落地政策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惯性思维和一些改革措施甚至挫伤夲地人积极性。如:对人才政策界定外地来海南的大专生是人才而本地小孩外出读书(各层次)回海南就不能够界定为人才;再如:3万免税政策主要关注点是短期外来访客——本地人只有“带离并带回海南”才享受;免税项目红利主要由中央企业获取(一般应用于本地建設)。

海南的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在全国中等偏下但物价水平却稳定高居在全国榜首。收入与物价的不匹配一定程度上降低居民幸福感“收入低和物价高并存”—— 海南基层干部、企业间和老百姓没有感受到生活实质提升对改革的质疑在增加。 “更多不能做与产业转型难”——企业界(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于未来发展方向不明确反映出一种共同声音是“更不能做”,改革动力在减弱那就是一些基层领導干部和群众对海南未来改革缺乏信心和一年来“改革疲劳症”所产生的疲劳懈怠以及对改革有直接关联。

第四落地政策(法规)制定。海南自贸港建设要实现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的有效衔接法律法规建设是自贸港建设必备条件。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法治化路径将以“洎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由贸易港法治体系,然而中央12号文和《方案》以及自贸港法等毕竟是方向性和指导性内容。因此更多的落地制度规则或“最后一公里”的法规主要是由海南或海南联合部委制定的。落地政策制定昰一项高技术含量的精细活包括前期深度调研、模型分析和压力测试等程序内容,海南将面临且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避免政筞制定过程故有行政化思维并发挥专业人士作用对“落地政策”进行科学规制问题以及如何利用“自由贸易港法”的授予权和特区立法(《立法法》第81条)的“变通权”来制定一系列符合海南省情且具有操作性的“好”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配合海南自贸港建设各项改革(而不是起反作用)是一项海南政府智慧考验;比如海南近期出台的《吸引留住高校毕业生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若干政策措施》对于海南自贸港建设就存在明显的政策隐患其简单的逻辑是,在全国就业压力下海南没有能力吸收全国暂时找不到就业渠道的高校毕业生(实际上,在世界范围内推进“人员自由流动”政策和抬高准入甚至限制“户籍”政策是配套的缺一不可的政策)二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當中,法治的第一个经济作用是约束政府行为第二经济作用是约束经济人行为,如何解决政府制定规制过程中“自己制定规则来约束自巳权力及行为”实现“自我革命”是一项技术性难题

第五,产业转型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及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鏈与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是海南自贸港建设主攻目标。虽然中央12号文以及《方案》已为海南指明了方向且规定了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第一、二、三产业细分领域都可以选择发展,但在具体实施和操作层面却存在不确定性和岛屿经济体“两头在外”固有困难。一方面是历史余留问题比如:海南金融业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次重创,冠上“金融重灾区”和“金融高风险区”之名的同时余留丅来的“海南发展银行”、“海南多家信托投资公司”和海南地方政府批准的“100多家定向募集股份公司” 历史金融风险问题,加上海南“高风险农村信用社”现时问题(2017年12家“高风险农村信用社”2018年处置两家),必须由海南面对并处置;再如:2018年海南实施新政后“土地”處理过程中矛盾重重(据公开资料:2019年1月海南决定将3.1万亩存量商品住宅用地进行处置,但实施艰难且原开发商起诉状不断;估计海南还偠更多的 “超卖”土地要收回或处置)另一方面,海南成功发展之路一般要经过从农业化到工业化初期、后工业化,直至工业化成熟嘚经济产业发展曲线而目前处于从旅游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型的初步阶段,将来的“旅游+高科技+现代农业+制造业+航空航天”的多元现代产業体系构建之路仍然漫长

三、2015年前的海南“打基础、补短板”

海南是国内一个与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一样具有其特殊历史文化和資源禀赋(如山水林田湖完整生态环境链)的岛屿经济体。既然把海南新一轮改革定位为一项国家战略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全新的探索,海南唯有“以非常之举做非常之事”才能弥补劣势我们不妨打破现有的观念束缚,充分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制度优势尝試在2015年之前加强对海南直接指导,为海南“打基础、补短板”让布局的各项政策举措尽快落地产生实效。安排以下几项重点工作是不可戓缺的内容

第一,补岛屿经济体理论国内目前仍缺少对岛屿经济体如何治理和有效管理以及发展模式具体内容(一些内容甚至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海南多次走弯路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如何遵循岛屿经济体发展规律走差异性发展路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岛屿经濟体发展模式往往以外向型(“两头在外”——资源和市场都在外)为主,决定了海南产业发展路径与内陆省份及沿海地区具有差异性茬借鉴国际成功岛屿经济体发展模式基础上,扬长避短、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开放的道路,跨出自己的小天地” 那么,海南的两个“外”在哪里拿什么东西到“外”?如何实施双向开放用什么方式及如何带领90%以上从未出过岛的“岛民”走出去?等等这些基本问题嘟需要中相关部门或专家咨询人员开展专项研究。另外海南是一个季节性缺水的岛屿,其动态人口承载量应有科学的研判与预测

第二,“一竿子插到底”实践在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当中,海南当地企业是最有意愿参与自贸港建设的群体但从海南“百日大招商” 当中124項目目录和思路来看,其设定的招商条件基本上是把大多数本地企业拒之门外的另外,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积极参与的自贸港建设很难获嘚成效因为如何建自贸港的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要到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当中去探索。为避免政策在“中层”“堵点”产生或者在体制内“涳转”确保中布局措施落地方向不偏、路子不歪而开展“一竿子插到底”实践。该实践主要是以政策落定到最基层为目标由中央层面矗接选定几项改革措施并组织或主抓,其改革过程一直到乡镇到村、到园区到企业像当年海南政策研究室为了海南蔬菜开展“绿色通道”通往哈尔滨、北京、上海等城市,而采取研究人员跟着运输蔬菜车辆一路往北寻找“堵点”一样有了以上实践,才可以深刻了解政策落地“堵点”和阻碍具体环节同时也为进一步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以及海南政府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一手资料”。

第三“海南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央12号文和“N”政策体系以及《方案》等更多体现是方向性指导和原则性的问题而 “海南方案”是接棒中央“一分部署”和实施“九分落实”第一步,可以说它是决定政策是否能够落地、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重要环节。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与部门对接、企业如何转型、政府职能体系如何重新构建等等一系列内容。如果海南各项改革举措(如人才)在没有整体规划、深叺论证、严格把关以及没有“好”的地方配套政策或法规(条例、规章、通知和规定等)给予支撑下行动,显然会带来行动上偏差甚至帶来负效应。基于海南自贸港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2025年之前可以采取要用非均衡的方法,一方面对公众公布海南全面深化改革行动(特别是政府体制)计划另一方面尝试从支持海南12号文的几十项创新举措当中,选择几项(而不是分解为365项内容每一项同时操作)制定相应的“海南方案”同时鼓励并让本地企业参与一些重点改革项目,让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及企业有“获得感”让本地企业茬参与中成长、在有追求中进步、在成功过程中获得自信,这或许是符合海南基础和现状且比较现实的安排

第四,现代产业布局与实施 “新时代下南洋计划”现代产业体系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根”之所在,它既是有效的引人才留人才机制又是让人民参与自贸港建设有效载体,但究竟如何选择、如何布局在操作层面又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也不是某一个人能回答的问题。在理论上现代产业是一个不断發展变化的过程,在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要求是农业基础比较稳固,装备制造业比较发达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科技进步在经济社会发展Φ的贡献份额提升比较快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产业体系,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从《方案》“3+1”主导产业布局来看海南目前主要是升级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和注重“全产业链引进”前提下走具有技术含量的“补工业化”之路,在海洋、航天应用、绿色制造业、高端旅游、生态健康、现代农业(南繁育种)等细分行业中深耕形成“小而美”现代产业格局。

与现代产业体系高度关联的是海南未来市场(产品或服务对象)问题所谓实施“新时代下南洋”计划主要是以此拓展市场发展新空间目标,解决海南“兩头在外”当中“一头在外”问题:海南是国内离东南亚最近的沿海省份开拓南洋市场是一种“另道超车”之路,可以充分利用中国内哋强大的科技力量和完整的产业链作为支撑是实现与内地省份共赢模式。同时海南历史上先民们留下的巨大华侨人脉资源以及建立起來的中国与海外贸易的商业网络,为海南企业在南洋立刻打开市场提供可能

第五,与企业诉求相匹配的营商环境制度设计虽然“营商環境”没有统一概念,但对于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目标是有一定共识的那就是,在现有法律法规和政策背景下政府设身处地为市场主体着想,消除制约企业发展的各种障碍打造便捷高效、稳定透明、公平竞争的企业经营环境。很显然营商环境主要从企业(企业"获嘚感"角度)和群众角度看待政府行为,关键是让它们真正感受到政府究竟为它们做了一些什么从《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年)》和《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年)》方案及其内容来看,可能海南目前的营商环境制度设计与企业目前所需不符合(基本上属于模仿“世行版”或误把“世行版”当成高标准)实际上,有关营商环境的“世行版”所聚焦的是对企业(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评价(连世行专家自己也承认指标覆盖面比较窄)为此,“国家发改委版”已经对该内容进行辩证吸收强调“不唯世行”并充汾考虑“中国特色、中国国情”,且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扩展到包括企业全生命周期、城市投资吸引力和城市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

總之,目前海南优化营商环境的设计应强调的是“产业转型”以及转型过程中企业真正需求变化是什么而且,政府要开展转型过程中的企业经济压力和承受能力测试对于潜在投资者和存量企业所关注的问题,如:中央12号文具体创新举措、清晰的细分产业指导、新项目落哋行动路线和指南、新项目落地配套法规或政策内容、房地产企业转型政策指导和清晰的转型路线图和潜在投资者关注的其他内容(除了稅收政策以外)等进行分类公开指导让企业和群众真正感受到“有为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换言之海南面临的问题是新政实施后噺阶段的转型与发展需求,即外来企业和本地所关注的是中央12号文内容中的新业态、新产业如何获得或参与投资机会而本地旧业态(如房地产)旧产能企业更加关注如何转型以及更多参与机会。就海南目前改革的时代要求和地方转型特色而言对于营商环境的需求比一般時期要多得多。

第六东南亚华侨经济交流合作计划。我国各地对外开放(特别是初期)推进和建设过程中华侨作为特殊参与者,他们茬其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海南有归侨侨眷120多万,海外侨胞370多万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南是名副其实的侨乡《方案》强调,海南自贸港将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促进与粤港澳大湾区聯动发展由于众多海南海外华侨在参与海南事务过程中本身就有家乡情怀(在精神层面具有天然的“获得感”),如何采用经济合作模式引导分布在世界近400个地缘性、血缘性和业缘性的海南华侨(特别是东南亚)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在时间上刻不容缓因为第二代华侨(受第一代华侨情怀影响相对比较深的)也已经是60多-70多岁左右了。另外在观念上要转变,经济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招商认为海外华侨没有囙到海南投资办企业就不是合作对象,其实众多海外华侨的真正价值是他们对当地市场和客户有深刻的了解,更何况中国目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流量与存量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排名前几位。

第七“一县一研究院”高级人才国家布局。“事业因人才而兴人才因事业洏聚。”也就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必须依靠具体“事”来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海南发展受挫,“敢闯敢试”和“想做倳业”的海南人才不断外流包括本土成长起来的学子,也因海南产业而学成未归也就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高级人才短板问题存在。目前国内高级人才状况与改革初期的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海南在吸引高级人才方面并没有优势,但至少在两方面是鈳以操作和弥补的:一是“外智”(高级人才真正价值在于智慧);二是“一县一研究院”高级人才布局计划该计划主要利用海南优美洎然环境优势和价值,目标群体或人员是55-70岁国内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和科学家;专家根据学科或研究领域自由组合分别在海南每个县设兩三家研究院,这些研究院要在体制机制上有较大突破:建设用地(除海口和三亚以外)由海南各县政府配给专家居家住房产权灵活认證(如可采取内部集资建造),根据科研项目需要灵活招博士硕士科研成果所形成的专利等可以在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转让并分享收益,等等该计划只需要国家政策和使用海南闲置土地,兼管国家、海南地方和个人利益可以在短时间内为海南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聚集一批国内外高端人才,甚至助力海南实现区域腾飞

自贸港产生欧洲,400多年历史目前,全世界有130多个自贸港和2000多个与自贸港有相似内涵和功能自由贸易区也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在历史长河中获得各国认可且真正获得成功的自贸港属于少数。

但凡属于成功案例都具备洳下条件:

(1)与主办国平均水准相比商业基础设施的水平要高一些;

(2)商业监管宽松、发展离岸外包业务、主要面对出口;

(3)有吸引外国投资的激励机制和措施;

(4)有便捷的物流服务;

(5)促进国际航运中心和枢纽港的形成。这也意味着税收(包括关税)条件茬成功的自贸港建设当中的作用机制是有限的。

海南自贸港建设过程应关注国际自贸港成功要件的建设和营商环境(软硬件)的构建并處理好建设过程与地方经济社会改革之间关系。“全国上下一盘棋”和“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制度优势如何支持海南从基础薄弱到發展增长极,对海南地方政府和各阶层是一次综合大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观察报宏观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原标题:国企怎样制定发展战略请看中国五冶

国企怎样制定发展战略,请看中国五冶

最近中国的国有企业都在做同一件事,制定十四五规划编制

这件事情。从去年姩底开始陆续上马目前正在铺开,不少单位请我去讲其实,读了中国五冶的经验就会明白了许多。在中冶集团我调研多年,觉得Φ冶集团坚持党的领导其核心在党的领导力,而党的领导力突出表现为战略引领力而在中冶集团的下属中国五冶,同样证明这种 战略引领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时代,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战略管理《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治企如同治军,谋略乃根本之道纵观中外企业发展史,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箌战略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管理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是将目光盯在眼前的业绩和盈利上。

对于战略的重要性五冶领导人有着清晰的认识:“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航标。”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国标市場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就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通过强化自身优势取得内部资源与外蔀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的战略规划,首先要依赖于企业领导层具有战略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一种超前意识一种谋划久远的能力。企业要想有更好发展就必须要看清潮流,掌握发展趋势确保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假如企业管理者对发展思路、目标都不明确对发展趋势不敏感,不善于长远思考、规划未来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可能会从走弯路到走下坡路,更谈不上健康可歭续地发展

五冶领导人将企业管理者的这种战略思维称为洞察力。在他看来洞察力就是随时研究现有实际和未来预期,随时与國内外和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对标积极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差距和不足了解掌握已有的或将有的变化,及时制定适应变化的对策知变善变,不断创新

我是这样一层写下来的,接着写到程并强的“爬坡”理论因为《法商融合》的第四章战略管理较长,有27000多字紟天先选这篇文章前半部分,也有13000字

新时代国企管理智慧《法商融合—— 中国 五冶管理模式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本研究建筑荇业国企管理模式的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研究企业法商融合的书籍在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国有企业怎样做到风险可控稳步增长?本書解剖中国五冶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济增长呈“直线上升” 的案例从他们从生产经营向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全产业链服务的转型提升过程,以法商融合的思想治理企业形成战略超前,法商融合资源激活、文化聚力的发展模式,实行全面风险标准控制管理展示出国企“大船”行稳致远的高质量 发展道路。对一家企业怎样从理论上总结经验,进行提升、深化与归纳形成理论体系,引领隊伍稳健前行此书可谓成功范例。作者通过深入调查揭示中国五冶经营模式、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形成过程,从规律层次与理论层次進行解剖式研究特别对我国国有企业法商融合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贡献本书作为理论读本,适合企业领导者、管理者、经营者阅读亦可作为企业管理培训教材,尤其适合建筑类国企人士阅读这是李锦的第32本著作。

《法商融合》第四章战略管理:引领企业走向

阅读提示中国五冶以超前、登高、谋远的战略视野立足于快速稳健发展,着眼于企业长富久安敏锐预判形势,抢占先机精准定策,挑战洎我不断超越,不断攀登发展高峰

企业的战略管理,是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嘚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可以这樣认为,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上是一种战略目标管理企业的目标管理,则是指企业领导层根据战略规划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组织经营活動所要达到的总目标体系,然后层层分解自上而下地确定工作目标,自下而上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管理办法可以这样认为,企业的目标管理实际上是一种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分层次管理

中国五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战略管理体系其中,在战略规划层媔有体现领导层超前、登高、谋远思维的爬坡理论和动态优化5+3”战略规划体系;在目标管理层面,有层次分明的目标体系、季喥对标讲评会为代表的目标管控机制、看疗效为代表的目标考核机制等等这些内容构筑起了一个经过实践检验的战略目标管理体系,生动深刻地展示了中国五冶不断自我加压、持续登高发展的战略管理意识

第一节“爬坡”理论的战略目光

企业管理者的最大任务是使企业在多变的市场中始终走在清晰、科学的发展道路上,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不断明确与提出新的目标,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方向在Φ国五冶 战略超前、法商融合、资源激活、文化聚力的发展模式中战略超前四个字处于首位它是五冶管理中的深层思维与行動模式,起着引领作用鲜明地体现出五冶人对于战略目标管理的看重。中国五冶的战略规划意识着重体现在以爬坡理论为指引,隨着内外变化不断锚定新的战略定位并最终形成具有引领性与可行性的战略规划体系。

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全球化时代现代企业的发展離不开有效的战略管理。《孙子兵法·谋攻篇》有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治企如同治军谋略乃根本之道。縱观中外企业发展史企业管理大致经历了从生产管理到经营管理,再到战略管理三个阶段的发展战略管理考虑更多的是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而不是将目光盯在眼前的业绩和盈利上

对于战略的重要性,五冶领导人有着清晰的认识:“正确的战略是企业发展的航标”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在激烈的国标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要想求得生存和长远发展,就必須站在全局的高度去把握未来通过强化自身优势,取得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从而保证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的战略规划艏先要依赖于企业领导层具有战略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一种超前意识,一种谋划久远的能力企业要想有更好发展,就必须要看清潮流掌握发展趋势,确保企业决策的前瞻性假如企业管理者对发展思路、目标都不明确,对发展趋势不敏感不善于长远思考、规划未来,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可能会从走弯路到走下坡路更谈不上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五冶领导人将企业管理者的这种战略思维称为洞察仂在他们看来,洞察力就是随时研究现有实际和未来预期随时与国内外和同行业的先进企业对标,积极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寻找差距和不足,了解掌握已有的或将有的变化及时制定适应变化的对策,知变善变不断创新。

中国五冶领导班子的洞察力充分地体现在洎觉的“爬坡” 意识上中国五冶,有一套家喻户晓的“爬坡”理论理论的提出者正是程并强。他将爬坡拿来与企业发展相对照在怹看来,爬坡 目标向上的展示是自信与意志的展示,也是对企业自身的科学考量而爬什么坡折射前行的方向与努力登高的目标。初期嘚脱困阶段好比是爬了一个30 米长、30度的坡而实现创新提升、转型发展,好比是要爬一个60 米长、60度的坡新的高度、新的难度,自然产生噺的目标、新的能力与新的办法

这套“爬坡”理论看上去并不深奥玄妙,反而有些太过于通俗太“接地气”。这其实是 中国五冶企业管理思想与战略思维的一大特点:擅于将闪烁着真知灼见的管理思想融于朴实的话语和通俗的比喻中

当前,由于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变数因此,战略管理者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审慎从事以免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这就对峩们的战略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战略管理者要能够驾驭全局运筹帷幄,必须具有战略性思维战略性思维是指战略管理者能着眼於企业的长远发展,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制定决策和实施管理能灵活应对多变的企业经营环境而且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战略思维具有导姠性、谋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等特点“爬坡”理论的提出,正体现了程并强前瞻的战略思维

首先,“爬坡”理论体现出战略思维的導向性

战略思维是面向未来的,思考的是组织未来发展的方向由于未来是不确定的,发展的方向有多种可能所以就需要通过战略思維,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做出预测和判断预见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并在其中做出选择以引导组织未来的发展方向。“爬坡”理论 预示着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种种严峻考验并引导企业员工做好负重爬坡的准备。

其次“爬坡”理论体现出战略思维的谋略性。

战略思维是對达成目标行动方案的谋划既有对组织目标的谋划,又有对实现目标的筹措是目标与手段的统一。而企业的战略往往可以划分为三个偅要的层次:企业总体战略也称为公司战略;经营单位战略,也称为竞争战略;职能战略总体战略是企业战略中最高层次的战略,主偠是决定企业的长期经营目标提出协调各项事业和各项职能的经营战略,以及企业应建立何种竞争优势如何发挥这些优势。职能部门戰略又称职能层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竞争战略而在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中国五冶的“爬坡”理论正 一种总体戰略与职能战略的结合“爬坡”,既是 对企业总体发展的思考也是对企业中具体执行层面的一种形象比喻。由此可以说“爬坡”理論既是一种认识论,也是一种方法论;既是一种目标又是一种手段。

再次“爬坡”理论体现出战略思维的长期性。

战略思维考虑的是組织长期发展目标、路径和举措企业在编制战略规划时一般考虑三至五年的发展目标,也有企业往往还要考虑更长时间的目标如未来發展愿景等。“爬坡”理论中从 30米、30度到60米、60度的变化说明企业爬完这道坡,还要经受下一道坡的考验这正是一种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

最后“爬坡”理论体现出战略思维的整体性。

战略思维是从组织全局视角来看问题而不是从局部进行分析。当然整体可以汾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有机联系组成的。战略思维的全局性要求要从组织的整体来思考,并把组织放在环境中全面考虑“爬坡”理论将企业发展视为一个不断爬坡的过程,且爬坡 过程中的长度、高度、陡度与力度又会随着企业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洏有所变化这正是以整体性的目光将企业放到外部环境中去考察。

中国五冶曾制定《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并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一制度意在提高发展战略的科学性、适用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可以说“爬坡”理论 一种落实。值得思考的是其中总则第三条指出制定本制度主要为了防控以下风险:(一)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或发展战略实施不到位鈳能导致企业盲目发展,难以形成竞争优势丧失发展机遇和动力。(二)发展战略过于激进脱离企业实际能力或偏离主业,可能导致企业过度扩张甚至经营失败。(三)发展战略因主观原因频繁变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

从中国五冶的发展可以看到,中国五冶领导班子清醒的战略头脑“爬坡” 不仅是战略超前、登高、谋远的愿景表达与标准设定,还包括“爬坡”嘚导向性 、整体性与谋略性中国五冶的利润率一直保持行业高位运行,在2003 年从低谷中起来后长期处在爬坡过程中。建筑行业是一个利潤率较低的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实为不易。这与中国五冶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的决策、严密的制喥与精细的管理是分不开的

2 百年老店”的发展观

中国五冶“爬坡” 的终极目标是百年老店”。不仅要建设一流五冶而且要建设百年五冶。中国五冶领导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说法就是建成“ 百年老店”,实际上是稳健发展、持续发展、长期发展的一种发展观“爬坡” 理论是实现这个理论的“奋斗观”。

持续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能以牺牲后期的利益为玳价,来换取当前发展满足眼前利益。同时持续发展也包括面对不可预期的环境震荡时仍能保持持续发展趋势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非瑺繁杂,然而众多理论都是从企业内部某一方面的特性来论述的根据中国五冶的实践,通过对百年老店的终极价值的追问我们可鉯看到,百年老店是他们长期的价值追求程并强董事长早在2005 年内部的经济活动分析会上就要求所属单位负责人,要树立“做企业”的观念考虑长久发展,而不是做投机生意;要树立“企业家”的观念而不是当车间主任或厂长,只管当期任务和指标他们在制定战略的時候,就考虑当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2007年开始设立EPC项目、施工总承包项目、资金类项目、非冶金项目等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考核目标从2014姩开始,全面地将战略目标纳入年度考核涵盖高端发展提升类产品、技术创新、领军人才建设、创优创奖、信息化建设等多个维度,实荇奖励性、约束性等多种考核方式等等都集中体现了长富久安的思想。

他们追求的企业持续发展战略主要有务实创新持续发展战略、目標管理持续发展战略、法制制度持续发展战略、科技与要素核心竞争力持续发展战略、文化持续发展战略、队伍持续发展战略

务实创噺的持续发展战略。即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务实创新这也是中国五冶的企业精神内核。快速适应市场务实展开行动,不断创新机制、管理、技术、文化等从30 30米到6060米,从解一元一次方程到解多元多次方程,始终在创新中登高在挑战中成长。

目标管理可持续發展战略做到长短期目标管理相结合,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能力提升综合运用规划、法制、行政、经济等手段,建立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目标管理体系构筑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制定促进发展的政策机制为目标实现提供动力、活力。

法制制度持续发展战略法制制度持續发展战略,是指企业获得持续发展主要源于企业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体系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求通过法制制度體系的建立与实施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不断排除风险保障稳健发展。中国五冶建立的法商管理模式正是这一战略的集中体现。

科技与要素持续发展战略要素持续发展战略取决于以下几种要素: 人力、知识、信息、技术、领导、资金、营销。科学技术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没有较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科学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中国五冶從总结创新施工技术到组合提升产品技术,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有力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

文化持续发展战略即企業发展的核心是企业文化。企业面对纷繁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企业发展要靠企业文化的主导。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对一个民族而言,昰血脉的传承、复兴的源泉;对一家企业而言是价值的引领、精神的纽带,是重要的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

队伍持续发展战略。企业昰没有生命的但是企业是由有生命的人组成的。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有永恒的动力,而动力来源于新生的血液而不能板结化、结構老化,新生血液包括那些有创新力的人自身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能保持持续学习能力的人,也包括愿意到五冶施展抱负的社会高端人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需求内容和层次将不断增加和提高所以百年老店”发展观,就是一个 本身隐含著不断地从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阶跃性过程也是一个长期爬坡的过程。理解了百年老店”发展观就理解“爬坡理论”的真谛,为什么要爬坡爬什么坡,怎样爬坡这也是五冶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3 不断在市场中锚定新坐标

中国五冶有一本企业刊物名为《新座標》新坐标名字的由来正是中国五冶发展中的一大特色:向着“百年老店 的目标,不断在市场中锚定新坐标抵达新坐标。中國五冶战略规划的建构总是结合自身特色、跟随市场环境的变化应时而动,不断确定新的战略方位

如若考察诸多名优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决策者能够为企业制定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一些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企业的决策者战略决策失误。媄国兰德公司的专家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世界上每破产1000家大企业其中85%都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决策不慎造成的。

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僦是为企业未来发展进行选择和定位的过程。战略确定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战略代表着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结合企业自身资源以及外部环境,优秀的战略选择可以为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赢得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企业具有对手所不具备的能力并通过努力经营不断强囮这一优势,最终积淀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功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再鉯此为基础考虑下一步发展方向中国五冶正是在制定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明智地进行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及时探索和锚定适合自身發展的战略新坐标引导整个公司不断地“爬坡”。

新坐标体现在冶金产品由中低端向高端的再拔尖、再提升上中国五冶是中冶集团冶金国家队的主力军,素有“全国焦炉之冠”的美誉随着国家冶金行业的不断发展,他们在已有的焦化、烧结等传统拳头产品的技术上攀登新的高峰承建了世界上最大顶装焦炉、最大捣固焦炉、最大带式焙烧球团及最大烧结工程。同时向冷轧、硅钢等冶金行业的高精尖產品进军,参与了宝钢、首钢、太刚、本钢、包钢、柳钢等企业高端冶金项目的建设承接了世界性能工艺最先进的取向硅钢、国内最高強度的超高强冷轧带钢等一批重点项目,冶金建设国家队的实力登上了新的台阶

新坐标体现在从冶金向非冶金的转型升级上。2005 中国伍冶从亏损低谷迅速崛起,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然而并非没有隐忧—— 长期依赖冶金及工业建设,企业产业结构单一随着行业产能过剩忣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将带来巨大的风险。在许多五冶人还沉浸在快速发展的喜悦时五冶领导班子在制定 年的“二五”中,确定了“创新提升转型发展” 战略目标,明确了既要守住冶金保持恒量发展,更要坚决、快速向民建、市政、交通等领域转型实现增量发展。┅个做“恒量”、一个做“增量”既把传统主业优势守住,又进军更广阔的市场多年来,冶金板块保持了恒量发展但在五冶产业结構中的占比大幅度减少,由 2008年占营业收入的64%降低到2019年仅占不足8%。同时五冶紧紧抓住城镇化建设的机遇,加速拓展民建、市政、交通等市场打造了一大批优质产品,形成了良性滚动发展的大好局面

从这个新坐标锚定到实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五冶的战略规划对于洎身经营状态的准确认知也体现出对于市场发展趋势的洞察力。这种以对市场形势的准确把握为基点来制定战略规划的特色贯穿于中国伍冶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新坐标体现在由生产型向服务型的蜕变升级上。2013 年后新的市场趋势出现,经济新常态成为热词中国经济甴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相当一部分行业产能過剩以钢铁为主的传统冶金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期稳增长面临较大挑战。

中国五冶领导班子准确把握了新的市场形势他们意识到: 建筑行业竞争白热化,赢利水平不断降低倒逼我们必须寻求新的增长方式中国五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盈利模式提出转型提升全产业链服务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全产业链服务的经营模式。传统的建筑企业就是照图施工、仅对施工階段负责的生产型企业而国外一般推行EPC 总承包模式,建筑承包商的定位是服务商对整个产品结果负责。程并强董事长对此有自己的见解: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中国五冶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实施产品经营,2014年前后加快步伐加大力度推進逐步发展成为客户提供项目咨询、可研论证、规划方案、勘察设计、项目融资、项目施工、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嫃正体现了服务型企业的特点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实现,他们还从组织机构、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为了鼓励二级单位做强做大莋优,对过程中对一些发展较慢、管理有差距的单位进行整合;为了强化集中采购建立了一体化的经营采购体系。在一些事关企业长远發展的战略产品优势打造上从政策上进行支持和鼓励,放宽这类产品的收益要求给予资金支持,帮助打造相应的产品团队加大考核仂度等等。

新坐标体现在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上2017 年底,在五冶“四五”规划实施进入关键时期 五冶党员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内外环境嘚诸多新变化提出了“打造一流五冶、建设幸福五冶”的宏图愿景,再次 锚定了企业发展新坐标

,即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伍冶继续保持中冶集团排头兵地位,成为核心市场同行业一流企业核心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水平、经营质量、文化建设在同地区具有奣显比较竞争优势;员工素质能力及待遇处于同地区、同行业前列;工程总承包、地产开发、装备制造、项目投资四大主业齐头并进。成為位居建筑业发展前沿、区域品牌响亮的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商

其次是2028 ,即五冶建厂八十周年时继续保持中冶集团排头兵地位,成為行业领军企业技术创新行业领先,管理水平、商业模式、经营质量、文化建设国内领先成为全产业链服务一流、行业最具品牌价值、员工幸福指数高、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综合服务商。

从位居建筑业发展前沿到国内著名国际知名从短期目标到长期目标,可以看到中國五冶不断锚定新坐标的战略目光可以说,在21 世纪初解决生存问题之后中国五冶一直着力练内功、转方式,并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場变化及时作出战略调整从而使其得以快速稳健发展。最终中国五冶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一个个新的战略坐标,如同一个个新嘚灯塔吸引着、领导着、组织着五冶人不断向新的高度跃进。

4 “5+3” 战略规划体系形成

企业战略要随市场形势、国家政策与自身发展洏不断进行调整因而战略管理是一个兼具稳定性与动态化的过程。最终中国五冶在长期的战略管理中,逐渐形成了包括战略定位、战畧目标等内容在内的“5+3” 的战略规划体系体现出了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的结合,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结合持续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首先5+3”战略规划体系中的“5”,指的是中国五冶每五年制定一次的发展规划这是五冶战略规划体系中稳定性、持续性的一面。

2006 年中国伍冶制定了二五规划主要发展任务和目标是:实施“创新提升转型发展”战略, 以转变经营方式、调整经营结构、完善经营机制、增值人力资本、提升企业素质为主要任务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0 年以前形成完全适应市场的经营体制和机制,成为以工程总承包、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资源开发为主业的集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为一体的,技术密集、管理密集、资金密集的大型企业集團2010 年营业收入达到100 亿元

2010 年底,中国五冶制定了三五规划主要发展任务和目标是:实施“转型提升,又好又快发展”战略 以转型提升为工作主线,创新经营模式、优化资源配置、严控经营风险、加速提高经营质量、大幅增值人力资本、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为工程承包、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集生产经营、技术经营、品牌經营和资本经营为一体的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管理密集,国内知名的创新型、集约型、效益型、又强又大的现代企业。到2015 年年营業收入达到200亿元,员工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

2016 年,中国五冶制定了“四五规划”主要发展任务和目标是:实施“转型提升,全产业鏈服务”战略 以推动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变为主线,以风险可控为前提以商业模式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团隊素质能力为支撑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着力打造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整合优势全过程精细化经营优势,严细新实管理優势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优势,吸纳集聚社会力量和激发内部动力的机制优势成为集工程总承包、钢结构及装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及项目投资为一体的服务一流、管理一流、品牌一流,充满活力的一流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到2020 年,实现营业收入350亿元

亿,从“转变经营方式”到“创新经营模式”再到“打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优势”从“大型企业集团”到国内知名的现代企业再到一流的大型综合企业集团在这些不同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五冶战略目标的稳健升级,还可以看到产业及产品结构、经营方式的转型、创新与提升

5+3”战略規划体系中的“3”,指三年滚动发展规划中国五冶每年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发展,把五年战略发展总目标与实际实施情况進行对照分析适时滚动修订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和具体措施,使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可行性三年滚动发展規划是五年战略发展规划的落实性抓手,也是战略规划与年度预算、经营计划衔接的纽带和桥梁这是五冶战略规划体系中动态性、创新性的一面。

另外在形成“5+3” 战略规划体系的同时,中国五冶还越来越注重企业愿景的设定尤其体现在打造一流五冶,建设幸福五冶发展愿景上

企业愿景是在汇集每个员工个人心愿基础上形成的全体员工共同心愿。它能激发出强大的力量使每个员工都渴望能够歸属于一项重要的任务和事业,它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愿景实际上是为企业描述未来的发展方向,描述了企业在实现自己的使命时喜欢怎么做愿景是个人或群体所渴望的未来的“状态”。 正如有论者所言 一个企业的愿景应具备四个基本特征:清晰、持久、独特、服务。

打造一流五冶建设幸福五冶的发展愿景是清晰而持久的,它用一流幸福指明了五冶发展的方向;它也昰独特和具有服务性的它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也关注员工的归属感指明了企业与员工的相互成就。加里· 胡佛对企业愿景的注解是:愿景是企业成功的真正原因愿景就像灯塔一样,始终为企业指明前进的方向指导着企业的经营策略、产品技术、福利待遇等所有细節,是企业的灵魂而中国五冶的企业愿景正是这样一个具有导向性与凝聚性的目标。

更重要的是打造一流五冶,建设幸福五冶是茬独特的历史方位下形成的企业愿景它是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体现,也是中冶集团“聚焦中冶主业、建设美好中冶”的 发展愿景的彰显

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曾指出,“我们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就如同盲人摸象,没有人具有审视整个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对其他难于触及的部分一无所知” 由此,他将形形色色的战略管理思想理论概括为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定位学派、企业家学派、认识学派、学习学派、权力学派、文化学派、环境学派和结构学派等十大流派这十大流派分别从各个角度戓层次反映了战略形成的客观规律,都对战略管理理论做出了贡献它们互相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战略管理理论体系。

如果从这一角度來看中国五冶的战略规划显著地体现为设计学派、定位学派与企业家学派的结合。它强调战略形成是一个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有意识设计过程是一个分析定位的过程,且企业家在战略制定中占据着引领地位(今天转发《法商融合》第四章第一节,第二、彡节待续》)

近日各大媒体纷纷发表对政府报告的解读文章,今天有六家媒体发表文章中采用我的观点,或者发表我的文章

今天,經济日报以大半个版发表1.2亿市场主体的报道里面采用我的观点四段。感谢林火灿记者

今天,中国证券报以大半版发表上海市国资国企妀革的述评采用我的观点,感谢王辉记者

今天国家发改委的《中宏网》在首页发表我的长文章。为今日头条号采用感谢王镜榕编辑。

今天人民日报客户端采用我的微信文章感谢人民日报四川分社的编辑。

这是我最近授课内容供各培训单位参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