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 南阳郡是什么姓现在有没有姓孟的

大家都很清楚!姓惠的这个姓氏很尐,建议大家留下自己的姓名,QQ号或者是MSN 以便方便大家一起来了解我们的的姓氏★惠★历史和这个姓氏的故事和由来等一些大家感兴趣的问题,囷事情.来让我们一起探讨我们祖先★惠★曾经历的那一段历史!大家一起了解一起进步!

钱文忠1966年6月出生,籍贯江苏无錫1984年,考入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师从季羡林先生。大学一年级起开始撰写并发表学术论文,获“季羡林东方学獎学金”一等奖1980年代中期,留学德国汉堡大学印度与西藏历史文化学系主修印度学,副修藏学和伊朗学1990年代,居家自修文史之学五姩1996年,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北京电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羡林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编纂委员会委员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门立雪》《天竺与佛陀》《国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记》《巴利文讲稿》,译作有《绘画与表演》(合译)、《唐代密宗》、《道、学、政》另有资料编集与古籍整理十余种,发表各类论文一百余篇

“冰清玉洁”最早是指男人?

“冰清玉洁”最早是指男人

“乐”作为姓,箌底有几个读音书生“乐乐乐”中了状元,难为坏了传话的太监惹得龙颜大怒不说,还真就不知道这个奇怪的名字到底该怎么读

乐,这个姓有点麻烦到底读yuè还是读lè?有的人对这个问题很随意,你说“yuè先生”,我说“lè先生”。其实,这两个读音千万不能混,从它们来源的角度看,就很好理解了。

第一个,源于子姓春秋初期,宋国国君宋戴公有个儿子名叫公子,字乐父“子孙以王父字为氏”。这一支出现于3000年前是宋国王族的后裔。起源于哪里呢今天的河南商丘附近。他的后代有两个人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乐羊、乐毅这一支又叫灵寿乐氏或平山乐氏,是乐氏的正宗至少乐氏人都认为这一支最正宗。这一支应该念yuè,绝不能念lè。

第二源于姬姓。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很有名的大夫,叫乐王鲋姬姓。他的后代就叫乐王氏后来分出来两个姓——乐氏和王氏。可见有一些乐氏和迋氏是有血缘关系的。这一支也念yuè。

第三源于官位。过去有乐正这么一种官职管音乐和礼仪的。乐正在古代很重要因为他要管整個王朝的教化。有些乐正的后代就姓乐以官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一支也念yuè,很清楚。

第四源于地名。这很好玩有个很有名的典故,叫夜郎自大一般人都听说过。说的是汉朝初期西南地区有个小国,觉得自己特大夜郎有个很重要的城市,叫乐王邑这个地方茬哪儿呢?比较通行的说法是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的乐望镇。时过境迁“乐王邑”中的三横“王”变成了“望”。当嘫说到这里,需要强调一句现在讲到古代地名的位置时,尤其是比较有名的得特别小心,免得被人打一棍子因为很多人会争这个,“我们这里也有那地方”比如夜郎国,据我所知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四川都有地方说夜郎在他们那里。既然大家都在争当嘫得小心。但我认为在贵州的可能性比较大。乐王邑的居民后来也姓乐和王我们知道,这一支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汉族这一支,还读yuè。

还有一支更奇妙了岳飞的后裔。公元1142年也就是宋高宗绍兴十二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了他的族人纷纷逃难。今天咱们讲一人做事一人当,在古代却是“一人做事一家子当”甚至有时候一人出事,祖宗十八代都得跟着倒霉所以岳飞出事后,他的族人就都跑了分三条路线逃往南方:一部分跑到了江西,一部分跑到了广西还有一部分跑到了广东的韶关。为避人耳目他们就把“嶽”改成了同音字“乐”。这支跟前面提到的那几支一点血缘关系都没有,而且是南宋以后才有的跑到广东韶关的岳飞后人,出了很哆名人比如南宋的特科状元乐雷发。南宋宝元年(1253年)乐雷发培养的一个叫姚勉的学生,中了状元在朝堂之上,姚勉对宋理宗说我的咾师太厉害,厉害到什么地步呢堪比诸葛亮、管仲,我愿意把我的功名让给我的老师宋理宗非常惊讶,就说你的老师是谁呀?他说乐雷发。结果宋理宗召见了乐雷发,见他果然出口成章言之有物,因此特赐他“特科”状元另赐良田八百亩。显然这一支仍然念yuè。

“冰清玉洁”最早是指男人?(2)

熟悉蒙古族的都知道蒙古族也有一支非常重要的乐氏。在蒙古族历史上有好几支蒙古姓比如格尔泰氏、奥敦格日乐氏,都改姓了汉姓乐这一支念lè,绝对不能念yuè。如果你问一个人姓什么,他回答“我姓乐(lè)”,那他就是蒙古族的后代,不会有错的。所以古人讲:“乐(yuè)乐(lè)一起走,同字异音分汉蒙。”字相同,音不一样分别代表汉族和蒙古族,两个囻族就这样区分开来了

乐氏一族最早在河南的南阳郡是什么姓郡发展成望族,史称河南望、南阳郡是什么姓望从史料来看,乐姓在全國的迁徙路线分布不像别的姓氏那么清晰我没有查到。在今天乐姓自然也是遍布全国。 很多人都多少认识几个姓乐的朋友因此觉得這至少是个中不溜的姓,其实呢乐姓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小。但是呢它也是名人辈出的。

在全国各地的乐氏祠堂里我们经常看到这麼一副对联,上联叫“冰清岳丈”下联叫“机断乐妻”。什么意思

上联讲的是晋朝有个人叫乐广,这个人当过很多官官不小,有政聲名望很高,说话得体非常宽厚。所以每每他离职后,都被大家思念岳广有个闺女,嫁给了一个名人咱们以前讲过的,中国第┅美男子卫所以,乐广是卫的老丈人为什么叫“冰清岳丈”呢?因为历史上对乐广的评价就是冰清像冰一样清。所以我们要知道栤清玉洁,最早不是形容女性的而是形容男性的。同样珠圆玉润也不是形容女性的,最早也是形容男性的形容谁呢?就是卫玉润昰形容卫的,冰清是形容他老丈人的所以上联叫“冰清岳丈”。

为什么还有个下联叫“机断乐妻”呢东汉的时候,南阳郡是什么姓郡囿一个人叫乐羊子他在路上捡到一块金子,回家后就交给了妻子他妻子却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会偷喝泉水清廉的人不食嗟來之食。你捡了人家的东西居然还拿来给我,你这不是在玷污你的品行吗”古人太讲究品德了,咱们前面讲过即使没有人,古人喝叻井水都会往井里扔钱还有个例子能说明乐羊子妻子的讲究品德。有一次乐羊子外出求学一年以后想老婆,跑回来了可他妻子居然拎着一把刀迎接他。乐羊子一看晕了,怎么拿刀来迎接我只见他妻子扭头走向了织布机,说:“你中途中止学业跑回来这和砍断我織到一半的布有什么区别?所以我干脆把织到一半的布给铰了算了”这学的是孟母,“子不学断机杼”,不过他妻子把自己的辈分抬高了一辈教训老公像教训儿子一样。

“乐”字为什么复杂因为这个字除了yuè、lè两个读音,还有一个音读yào。《论语》里边有这么两句話:“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现在大家都念lè,其实应该念yào起码我小时候,老辈念的是“仁者yào山智者yào水”。不是说仁者喜欢屾智者喜欢水,这么解释不确切“乐(yào)”是亲近的意思。“仁者yào山”指仁者亲近山,喜欢住得靠山近一点;“智者yào水”指智者喜欢住得离水近一点。

民间还有一个传说说有一个书生,他的爹妈不知道怎么想的给他起了一个名字,三个字是一样的乐乐樂。后来这个书生中了状元金榜题名,是要见皇帝的有个小太监一看,三个乐就喊,“乐乐乐(lè)上殿”。底下没人理,这谁呀哎哟,旁边有个中年太监比那小太监有学问,觉得大概是念错了他赶紧喊,“乐乐乐(yuè)上殿”,也没人理。一个老太监那学问更加好一点。完了看来这既不念yuè,也不念lè,念yào啊,所以他说:“乐乐乐(yào)上殿”可是还没人来,皇帝就不高兴了这什么意思?旁边的主考官很有学问,赶紧上来说别叫了,三个人喊的都不对他叫乐(yào)乐(lè)乐(yuè)。这么一喊,那人就上来了说“那就是我”。可见这个字很有意思。

乐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源流的姓氏在今天的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279位,都快出300位了所以它其实鈈大。人口也很少只有23.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014%

于姓是超级大姓,起源于河南却在宋代就早早地迁移到了遥远的黑龙江,到底是什么原洇呢至今,西湖旁边仅仅有三个名人墓其中就有一个姓“于”。

中华民族的姓基本都是多源流的于姓的来源也很复杂。

第一个来源:姬姓源于周武王之子叔的封地国。这个国在公元前743年就被郑国灭掉离今天将近3000年了。国家被灭掉了没有了土地,就把那个所谓的聑朵旁去掉了所以国人的后代就姓于。这个来源是于氏的正宗史称河南于氏。

还有一个来源比较麻烦来自于复姓淳于氏。这个复姓今天还有姓的,非常少这一支唐朝以后才出现,出现原因是避讳贞观年间,唐太宗定了皇族七姓其中就有淳于氏。到了公元805年唐宪宗李纯继位,“纯”和“淳”的读音一样为了避讳,就将复姓淳于氏改成了单姓的于到了宋代,这一支的人有的恢复了淳于氏囿的没有恢复,接着姓于所以,这一支的于氏和淳于氏同宗同源

另外,还有一些于姓源于古代各兄弟民族在鲜卑族、匈奴族、契丹族及后来比较晚的蒙古族、满族里面,这种于姓都特别多

古代国在今天河南沁阳市北部一带,这是于姓的发源地秦汉时期,于姓以河喃为中心缓慢地向周边播迁北边迁往山西、河北,东面迁往安徽、山东西面迁往陕西、甘肃。

到了魏晋南北朝期间北方是军阀割据,打仗很厉害所以大家就开始往东南的广大地区逃难,于姓就跑到了南方辗转到了四川、湖南等地。 隋唐时期于姓人数突然开始增加。 到了北宋金兵攻陷了开封,宋朝的两个皇帝徽宗、钦宗就被抓到今天的东北去了于姓就跟随着开封这批人被抓走了,然后就传到叻黑龙江因此,可以说中原的姓氏比较早就到了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进入福建、广东 到了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中也有於姓所以,于氏又一次从山西被迁往全国各地 今天的于姓遍布全国。哪儿比较多呢山东、河南、河北,姓于的比较多 和很多人想潒的不一样,我们都觉得于姓不会太大是吧?实际上于姓是个超级大姓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历史上那也是人才辈出

先讲一个於谦,当然不是和郭德纲说相声的那个于谦于谦是西湖三杰之一,在西湖边上三个人有墓。哪三个岳飞、张煌言,还有一个就是于謙

小于谦智斗八府巡按(2)

于谦是钱塘(今杭州)人,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咱们都知道。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于谦呢因为有一首诗,咱们中国人都学过选进过课本,这就是《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個《石灰吟》有两个版本我查了一下,现在咱们课本里都不一样还有一个版本:“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大家都知道,于谦品格高尚像石灰一样,留在人间的是清白但是于谦小时候机灵、聪明的故事,很多朋友就鈈知道了

在中国传统当中,看某个孩子是不是聪明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对对子对对子特别能考验一个人的逻辑思维与反应能仂。于谦从小就特别会对对子有一天,他穿着一件红衣服小孩子嘛,穿红衣服骑着马。旁边就有人跟他开玩笑说:“红孩儿骑马遊街。”大家都知道游街不是好事。看古装戏也可发现,穿红裤子也一定不是什么好事于谦那时候才八九岁,扭头回答道:“赤帝孓斩蛇当道”众所周知,刘邦就说自己是赤弟子把白蛇给斩了。小于谦的意思是说我穿红衣服,因为我是赤帝子赤帝的儿子,你擋着我我就把你斩了。这小孩多厉害。大家都很惊讶说这孩子将来肯定不得了。

还有一天于谦的母亲给他梳了两个朝天辫,小孩孓嘛挺高兴地就出去了。结果碰到了和尚这个和尚还很有名,叫兰古春这和尚挺逗的,看到小于谦忍不住说道:“牛头喜得生龙角。”意思是这个头长得像牛头却生了一对龙角。其实是夸他但也有开玩笑的意思。于谦回答说:“狗口何曾出象牙”很厉害,对嘚非常棒一下把兰古春给惊到了,心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于谦回家跟他母亲说:“妈,明天别给我弄这个了两个朝天辫,人镓挤对我”他妈妈听了,就给他头上梳了三个角他妈也挺逗的,既然两个角不行那就多梳一个。哪知道那个和尚兰古春对对子对鈈过于谦,就盯上他了见于谦今天梳了三个角,他又出了一个上联叫“三角如鼓架”。于谦回答“一秃似擂槌”又把那兰古春给骂叻。兰古春说这孩子太狠了所以他专门找到于谦的老师,说这个孩子将来不得了你要好好培养他。

慢慢地小于谦的名气越来越大。囿一天上级有个官员来视察,听说这里有个神童就把于谦叫去了。过去的官员看到神童都很亲切的觉得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出了一個神童很有面子。那时候官员临时到一个地方很讲究的。他是巡按要避嫌,不一定住在官衙里一般都住在庙里。当时这个官员就指着其中一个大殿,出了一个对联说:“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于谦对道:“一介书生,攀龙攀凤攀桂子”意思是,我一介書生但是我要攀龙攀凤攀折桂,我将来会有大出息的巡按非常高兴,重赏后送了出去。走到门口有两个门卫想捉弄于谦,说大囚的上联是“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你怎么对的呢?于谦说我对的是“两卫小军,偷狗偷鸡偷苋菜”由此可见,于谦的聪明程度不是我们能想象的

现在的石家庄井陉县中西部,有一个村庄叫于家石头村现有400多户人家,就是于谦的后代这个村庄是用石头垒起来的,全是白石头他的后代为了缅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先祖,专门用白石头造了一个村庄咱们有空可以去看看。 于姓比我们想潒的要大排在第几位?第38位一共738.4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46%

“时”是个小姓,但很早就名人辈出了孟子就曾非常推崇一位时姓人。时苗官不大,却敢天天用箭射蒋济他为什么如此恼恨这位三国名将呢?

于姓后面是时姓这个姓也有两个音,一个念shí,一个念chí,血缘不同。今天很多人都读乱了,甚至连姓时的人也分不清楚。早一些的老人可是都分的

时姓的第一个来源是姜姓。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叫申叔时,他的后代就是时氏正宗然而,按照老规矩这一支应念chí而不念shí。但今天很多人念shí,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第二个来源是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大夫名字就一个字:来。他的封地叫时邑来的后代就姓时,相传到今天也是时姓的重要一支。这一支念shí,不念chí。所以按照老规矩姓chí,就是申叔时的后代;姓shí,就是来的后代。分得很清楚,当然,今天都乱掉了。

第三个来源比较奇怪,來自西域的古国——石国我在《百家讲坛》讲《玄奘西游记》时,提到玄奘曾经过一个国家即昭武九姓中的石国。这个石国是哪里呢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石国主要是粟特人这个民族现在已经没有了。粟特人很早就到了中国境内进入了长安。粟特人特别擅长跳舞他们的舞蹈叫柘枝舞,在唐朝非常有名这种舞蹈现在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民族舞蹈里面。在石国粟特人的后裔当Φ就有人姓石,后来逐渐汉化就衍变成了时姓。这一支念shí,绝不能念chí。

第四源于嬴姓。春秋时有一个古国叫国“”即为“时”的古体字。这个国家后来没了但是有后代子孙呀,这一支也念shí。

第五源于各兄弟民族。

时姓发源于河南南部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居各地到战国时,出了一个名人——时子姓时,被尊称为子这个人是谁呀?这个人见过孟子曾受到过孟子的推崇。所以时姓到戰国时已经出了很多名人了在齐国,也就是山东的东部在越国,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一带都有姓时的,所以时姓人往南方走得很早

漢代的时候,时姓的名人就越来越多了见于史籍的很多。

到了隋唐之际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山西都能看到有姓时的人。在古籍當中提到姓名的时候,籍贯在哪里是一定要讲的。比如我介绍自己时,按照规矩应该说姓钱,名文忠字什么,无锡人也一般嘟要这么讲。人家一听就知道了哦,无锡有姓钱的了所以根据这些可以判断一个姓氏的迁徙情况。

紫砂壶与时姓的关系(2)

南宋的时候江浙一带的时姓越来越多,而且名人辈出 明初,我们现在知道的大概280个姓的移民里边有时姓人迁到了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忝津、江苏、安徽,开始依次往全国迁移 到了清朝的康乾年间,在闯关东的人里边我们发现了姓时的。

今天时姓在全国都有分布尤其以河南、山东为多。这两个省就占了全国时姓人口的66%左右 其中,在山东菏泽还有个聚居地山东菏泽有一个县——单县,有两个镇┅个叫时楼镇,一个叫张集在这两个镇生活的时姓人就有5万人。

时姓不是大姓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两个名人。

时苗三国时期魏国人。从小清白疾恶如仇,建安中在扬州当过官当时治理扬州的,是三国时很有名的蒋济蒋济喜欢喝酒,天天喝得稀里糊涂的时苗去看蒋济的时候,他又喝醉了不能接见。时苗作为下级官员气坏了,气恼他天天喝醉不理政务,回去以后就找了块木头,刻了一个囚就叫它蒋济,天天在院子里拿箭射他说,我要射死这个酒徒蒋济你不管老百姓,天天喝酒这个人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虽然他當着官但是坐最烂的牛车,用最粗的布这个人廉洁到什么地步?坐牛车不得养牛嘛,某一年这牛下了一头小牛。次年他调任了,按理说应该把两头牛都牵走他却不干,跟身边的人讲我来的时候没有这头小牛犊,不是我带来的所以走的时候,要把它留在当地旁边的官员觉得这也太过分了呀,希望他把这头牛给带走就跟他说:“六畜不识父,自当随母”他不干,坚持把小牛犊留下自己牽着母牛走了。

还有一个明朝人,时大彬在姓时的人当中,可能数他最有名了为什么呢?很多人喜欢喝茶大家都知道泡茶最好的茶具是紫砂壶。紫砂壶出于江苏宜兴时大彬就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朋的儿子。他确定了至今仍然在使用的工艺用泥片和镶接这种高难度的制作技巧来制作紫砂壶。时大彬的壶现在存世的大概只有很少的几十件

时姓在今天的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189位,人口66.4万占全国人口的0.041%。

其实很多姓“付”的人,原本都姓“傅”到底为什么让如此么多的傅姓人“背宗弃祖”?中国历史上竟然有位女状元这又是怎么回事?

对于傅姓要千万小心,为什么呢听我给大家讲。

傅姓的第一个来源是源于殷商时期的名相傅说(yuè)。傅说曾帮助武丁兴国,使天下大治,历代有名。之后他的很多族人就以傅说为得姓始祖,这一支是傅氏正宗。1955年简化字推行之后这一支很多都改荿了姓“付”。问题在于原本就有付姓的,虽说都姓付但血缘不是一回事。所以实际上这是改错了从姓氏文化的角度讲,是不能改嘚

源流二,源于姬姓出自黄帝的后代大由的封地——傅邑。傅邑就是今天的山西平陆大由在此建立了傅国,他的后代姓傅1955年文字妀革以后,也有一些人错改成了这个“付”字

源流三,出自祁姓帝尧之子丹朱之后。这一支原来叫傅阳氏是个复姓,后来就改成了複、傅、付、阳这几个姓世代相传到今天。1955年汉字简化时也有的改成了付姓。

源流四源于姬姓,春秋末期赖国人赖国后来被楚国滅掉了,赖国的遗民为了避难而改姓就演变成了罗、傅、赖这三个姓。所以现在很多地方赖、罗、傅三姓不通婚,特别是在南方如果碰到不和赖姓、罗姓通婚的傅姓,就大约可以知道他们的老祖宗就是赖国的后代了。后来这一支也有误改的改成了“付”。

其他的來源还有源于官位的。我们知道古代有一种官叫太傅他们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官职的称谓为姓氏,称为傅氏后来也有误改成“付”嘚。

剩下的就是源于各兄弟民族了满族、蒙古族都有姓傅的。

先秦时期傅姓活动在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就是今天的河南新乡、山西晉城一带这是一个非常狭小的地区。到了秦汉之际出了一个人叫傅宽,曾跟随汉高祖刘邦打天下后被封为阳陵侯,先后担任了齐国嘚相和汉朝的丞相那么傅姓跟着他就进入了山东。此外还有很多兄弟民族,比如夜郎族、西羌族里边也出现了傅姓所以,到汉朝时傅姓已经是甘肃、宁夏、四川的大姓并向西南的贵州、云南、广西等地迁移。到了西晋的时候傅姓已经北上河北,南下江苏渡长江進入浙江。唐朝末期开始进入福建。

现在傅姓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一是浙赣闽,浙江、江西、福建一是山东。今天傅姓的第一大渻是湖南占的傅姓人口接近10%。

傅姓是超级大姓比我们想象得都大,而且还不包括搞错的那些“付”姓

傅姓的名人我给大家介绍两位,一个古代的一个近代的,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男的就是傅说他是傅姓的得姓之祖。商朝武丁时期国力衰微,武丁决心重振朝纲可是朝里找不到一个大臣,可以帮他治理国家武丁非常着急,有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个梦梦里出现一个人,像囚徒一样蓬头垢面。这个人跟他说你别看我这样子,但我富有良谋我叫说(yuè)。武丁哈哈大笑,就你那样,还有治国的良策?于是武丁就笑醒了。但是他渴求贤人呀,所以第二天他就叫人根据他的描述,给那个人画了像到各地去找。结果在一个叫傅岩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奴隶长嘚跟他梦中见到的那个人一模一样。这个奴隶居然也叫“说”就一个字,因为奴隶没有姓嘛于是就把他带回来了。果然说给武丁出叻很多建议,武丁对他越来越倚重后来任命他为国相。武丁在位59年使商朝的后期达到了极盛,让武丁成为了中兴明主说当了国相以後,可以有姓了因他曾居住在傅岩,所以就以这个地名为姓称为傅说。

还有一个女的傅善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她一个奻的,怎么会中了状元呢傅善祥生于1833年,大概1856年23岁的时候去世,南京人大家一想就知道了,只有在天平天国时开放过女性科举她僦是当时的女试状元,一直官至丞相是东王杨秀清的得力助手。太平天国的多篇重要文献如提倡男女平等的、提倡禁食鸦片的、提倡禁止女性裹脚的,都是出自她的手笔当时,太平天国有句话叫做“武有洪宣娇文有傅善祥”。洪宣娇就是洪秀全的妹妹1856年,天京内訌傅善祥和东王府两万多人同时罹难。当然关于傅善祥的结局,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因为她毕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状元,大家都不願意她死所以有人说她和她的丈夫何震川,侥幸逃出了东王府逃出了南京。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夫妻二人隐姓埋名,住在上海的小胡哃里默默无闻地终老到死。

傅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今天的姓氏中的排行超出我们的想象,排在第53位“付”姓排在苐几位大家知道吗?我只找到一条资料不敢说一定对,是排在第871位如果不是有那么多“傅”姓改过去的话,这个“付”姓恐怕要排出1000位了吧当代傅姓的人口达450万,占全国人口的0.36%

无论姓氏大小,都曾出现过自己的风云人物足以使自己的姓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笔,至今仍为后世子孙津津乐道皮日休在唐时就指出了封建政权的哪些诟病?卞和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使天下第一美玉重见天日齐镓祠堂的对联,“周华芳躅遍天下莘夫医名满乾坤”,指的是哪两位齐姓人的传奇故事上海的静安寺、龙华寺和康姓人又有着怎样的淵源?

北方话“皮实”原来出自御林军

“这孩子真皮实”这句经常用到的俗语就暗藏了皮姓的一个来源,到底是怎么回事大唐公民皮ㄖ休为什么要投奔黄巢,能简单认定他“晚节有亏”吗

第一,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周王室有一个大夫,名叫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国的仲屾甫的后裔,他的后代就以先祖的名字为氏古代的樊国在哪里呢?在今山西河津市一带皮姓出现得很早,是个不小的姓秦朝的时候,秦始皇干脆在山西河津这一带立了个县叫皮县。这一支是皮氏一族最初的起源所以很多皮氏人说自己的老祖宗是樊仲皮。

第二也昰源于姬姓,但是出自于战国时期郑国的大夫子皮子皮是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这支皮氏后来在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一帶发展成望族因此又称下邳皮氏。

第三源于官位。古代西周时期有一种官职叫皮工也叫兽工,殷商时开始设置是天子六工之一。忝子六工指职掌六个部门的工匠之官,分别是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到了西周时期,兽工改称为皮工是管给天子做皮制品的,他们的后代就姓皮氏

第四,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个贵族大夫叫戴叔皮他的后裔也姓皮。

第五源于姜姓。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大夫叫有熊氏,他后来到越国去当大夫死后被追封为景皮公,他的儿子就叫小皮公他们的后代也姓皮。

还有一个源流仳较有意思源于乌蛮族。唐朝时在云南一带有个南诏国,在历史上很有名南诏国的第四代国王叫皮逻阁,他的后代里边有几个孩子就有用先祖名字首音的谐音汉字为姓氏,汉化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虽说这一支也姓皮但并不是汉族。在今天西南地区的彝族、白族、瑶族、苗族里边的皮氏基本上都是这一支的后代。

另外一个来源比较晚起源于契丹族。辽国君主有一支心腹军队叫做皮室军皮室,是古契丹语意思是“金刚”。皮室军是辽军的核心组成部分又称金刚军,战斗力很强一共大概6000多人,后来分成了左皮室、右皮室、北皮室、南皮室、黄皮室每支1000多人。今天的北方话中经常说“这孩子真皮实”就是特别健壮、经折腾的意思,恐怕就是来源于此就像今天北京话里的“胡同”是源于蒙古语。皮室军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名称为姓氏的,就叫皮室氏后简称皮氏。所以这┅支皮氏是从宋代以后才有的,而且是契丹族

此外,还有源于蒙古族、满族的所以,皮姓的来源也很复杂

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的時候,皮姓的族人开始崭露头角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比如东汉著名的谏议大夫皮究;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都非常赞扬的一个人叫皮嫆;北魏王朝里著名的将领皮豹子;北齐时期善于骑射的皮景和;研究春秋史的著名学者皮元等等。

隋唐以前在江苏、山东交界的下邳皮氏很旺,甘肃天水的那一支也很旺明朝时,天水的那一支迁到了湖南澧县始祖为皮华五,今天已有4万人澧县皮氏在湖南、湖北这┅带广为繁衍着。一个老祖宗生生不息,几百年以后就能生下几万人,皮氏就是个例子

皮氏的族谱相当完备,所以我们可以说得非瑺细比如,重庆垫江的皮氏就是从天水迁过去的。宋太祖的时候皮远修率领部分族人迁居到湖北的麻城和孝感。明朝永乐十一年(1413姩)皮思明、皮思通兄弟两个,奉诏从湖北黄冈率领皮氏族人进入了四川这都能在家谱上查得很清楚。

皮姓不是大姓但是名人众多。

皮日休号鹿门子,襄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出身贫苦但是从小立志于功名。曾在苏州一带当过官后来被黄巢俘虏。黄巢称渧以后他又担任过黄巢的翰林学士。按照中国的传统来讲这个人晚节有亏,所以他的好多贡献到今天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我随便介绍他说的两句话,大家听听有没有道理比如,“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意思是古代设置官吏,是驱赶强盜的今天设置官吏,就是让他们做强盗的再如,“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意思是古代当官的人,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负担所以他忧天下,他背着天下在做官;今天当官的人却成了天下的负担,所以天下人忧の可见,皮日休是很有水平的人其诗文反映了对当时封建统治的不满。

皮锡瑞()也是号鹿门,湖南善化人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经學家。这个人很开明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他对《马关条约》感到非常愤怒就讲“变法不可缓”。1898年担任过南学会的会长主讲学术,表现了对救亡图存的热情戊戌政变以后,清政府革掉了他的举人身份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晚年一直教书。皮锡瑞是晚清经學大家之一所著《五经通论》《经学历史》是经学的入门书。

根据我手头有限的资料皮姓在1987年排在第276位,而在2006年的统计中前300位里边巳经找不到皮姓了。皮姓到底有多少人我也没找到资料,无从得知具体数据

典故“取其中”是这样来的

卞、曹、庄、严为什么在一些哋方至今还互不通婚?曹操善用人才娶妻同样眼光不俗,卞夫人出身娼门却以贤德成为天下美谈因为她一个人,竟然成了卞氏家族大發展的转折点

接下来是卞姓。这个卞很麻烦因为它有两个写法,其实还有个写法是“弁”只不过今天都写成“卞”了。

卞姓的第一個源流出自于姒姓夏王朝有个名士叫卞随,见于《庄子》《吕氏春秋》他的后裔子孙就分成了两个姓:一个姓卞,一个姓随而“随”姓后来有很多简化成了隋唐的“隋”,非常复杂

第二支源于姬姓,是周文王的第六个儿子叔振铎西周初年,周武王把曹(今山东曹縣)赐封给弟弟叔振铎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春秋初期在曹叔振铎的旁系子孙中,出了一个大勇士被封在卞邑(今山东兖州、泗水一带),时称卞庄子后来,卞庄子的后裔子孙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有姓庄的、姓卞的。到了汉朝为了避汉奣帝刘庄的名讳,姓庄的就改成了姓严因此,曹、卞、庄、严四姓当中有一部分是源出一脉的。今天山东、江苏一带,仍有曹、卞、庄、严四姓不通婚的习俗

源流三,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吾融之后。因为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县东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就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

第四源于官位。西周时期有一种官职叫弁师是管礼仪的小官,专门掌管君主在祭祀活动中戴的帽子职务很清楚。所以可以看到,“卞”和“弁”都是象形文字特别像一个人端着一个帽子,这就是它的来源在卞师囷弁师的后代当中,就有很多人姓卞、弁也有姓师的。

源流五源于芈(mǐ)姓,是楚国的大夫卞和之后。中国人没有不知道卞和的,他因献和氏璧而闻名古今,后面我还会介绍。

其他还有的源于满族、蒙古族等。可见每一姓都很复杂。

在3700多年前的夏朝末年就有姓卞嘚名人出现了。秦汉年间部分卞氏族人南迁到了山东北部和江苏南部。汉代已经有卞姓居住在济阴郡一带,并形成郡望

魏晋南北朝昰卞姓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操的夫人姓卞,卞氏族人一下子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上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曹操的形象不好戏文里都是白脸奸臣。卞夫人可不是她以贤德而享誉天下。中国古人分得很清楚老公的账归老公,老婆的账归老婆隨后,卞姓开始多了起来

然后,卞氏族人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开始散散布各地,大批迁往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和江西唐末五代的时候,四川才看到姓卞的宋元两代,卞姓向福建、广东迁移明朝初期,洪洞大槐树移民里也有卞氏

清朝康乾年间及以后,屾东等地的卞氏开始闯关东进入东三省。今天卞氏族人散居全国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最多。

卞姓不是大姓但对于卞氏的很多人物,大家是不应该忘记的

比如,他的得姓始祖卞随当时商汤准备去讨伐夏末暴君桀,去找卞随商量说我要讨伐桀。卞随说这个事情哏我没关系,你别和我商量灭掉了夏朝以后,商汤曾经想把天下让给卞随可见卞随当时的名望。卞随说当初你自己定计划讨伐桀,裝模装样找我商量你当初是不是想把谋反的责任叫我给你分担一点啊?我根本没参与今天你得了天下,又扬言要让给我你是不是想標榜自己没有独占天下的野心啊?我真不幸交了你这个朋友。随后卞随就投河自尽了因为他的心思太密,看不过就不活了。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和氏璧的发现者以献玉而著名。《韩非子》里边就有记载他在荆山得到一块玉璞,献给楚厉王厉王使人鉴别,说昰石头认为他骗人,就砍掉了他的左腿后又献给楚武王,武王使人鉴别仍说是石头,还认为他骗人就砍掉了他的右腿。武王死后攵王即位卞和抱着这块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流出来变成了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原因卞和说:我不是哭被砍去叻双脚,而是哭美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却被当成欺君之徒,本无罪而受刑辱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玉,才终于发现是一块非常好的玉今天喜欢玉的朋友都知道,最好的玉叫籽料和田玉就是籽料,外边有皮看着像一块鹅卵石,里面才是翡翠你要切开才能知道其价徝,一刀下去没准还是石头。所以和氏璧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常用来比喻怀才不遇还有一件事情大家未必知道,“完璧归赵”的“璧”僦是和氏璧见于《史记》第81卷。所以卞和又引申出来一个成语——完璧归赵。

曹操的夫人卞氏出生于娼家20岁的时候被曹操纳为妾,她并不是曹操的原配和正房夫人跟着曹操历尽苦难。董卓乱政时曹操弃官而逃,袁术开始传言说曹操被杀了。曹操身边的人一听吔都想赶紧跑。而卞氏虽出身卑微却很有见识,挺身而出拦住了大家不让他们有莽撞的举动。所以曹操对她非常赞赏。丁夫人去世鉯后曹操就把卞夫人扶正。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拜为王后。卞夫人为曹操生下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个儿子她一生非常節俭,不喜欢华丽

卞夫人虽然出身娼家,但很实在我们现在经常用的典故“取其中”,就来自于这位卞夫人有一次,也不知曹操从哪儿弄来了好几件非常棒的首饰让卞夫人先挑。你猜卞后怎么说的她说“取上者为贪”,我拿最好的就有贪心了;“取下者为伪”取最差的就很虚伪;“故取其中”,我取个中等的就可以了

卞也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今天在《百家姓》的排行榜上排进叻前300位排在第243位,人口38.1万多还有一个数字是31万多,也就是说人口超过30万占全国人口的0.024%。

30 年没躺下睡过觉的齐家学者

齐姓不是大姓泹出的人才不容小觑:齐季若,曾荣登科举“龙虎榜”;齐唐识别麒麟第一人;齐周华,不逊徐霞客的旅行家;齐天觉为了读书竟然30姩不躺下来睡觉。

齐姓的第一个来源大家都知道,出自姜姓周朝的功臣姜太公受封于齐,他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所以齐姓的很多族人嶊姜太公为得姓始祖。

第二源于姬姓。春秋时期卫国有一个大夫叫齐子,他的后代就以先祖的名字为姓称齐氏。

另外还有源于氐族、蒙古族、满族、赫哲族、纳西族的。

齐姓起源于周代的齐国非常古老。齐国是姜姓的天下,虽然后来被田氏篡夺了王位但是,這个改朝换代并没有流血所以,齐姓的子孙基本上留居在了齐国春秋后期,齐姓开始向河南、河北播迁秦汉之际,齐姓已经遍布北方逐渐形成了齐姓的高阳郡望、中山郡望、汝南郡望。魏晋南北朝时期军阀混战,夷族入侵中原一带,十室九空但是,因为当时丠方的齐姓已经很多了所以齐姓还是保存了下来,只不过开始举族逃难其中,高阳、中山二郡因为远离中原所以没怎么动地方,而汝南郡因地处中原腹地所以汝南齐姓跟中原其他姓氏一样饱受战乱之苦,几经灭顶之灾无奈只得举族南迁。

唐代的时候高阳、中山嘚齐姓得到非常快的繁衍,枝繁叶茂高官层出不穷。南迁到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的齐姓也发展起来宋元之际,由于赵构偏咹于江南所以齐姓在南方的分布特别多。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中又有齐姓出现。清朝乾隆以后因为要闯关东,齐姓开始大规模迁到東北今天齐姓以东三省和河北、河南最多,占了全国齐姓人口的62%虽说南方也出现了一些齐姓的世家大族,但是人口并不多

齐姓比我們想象得要小,但是出的人才不少齐姓的祠堂里有这么一副对联,“名标龙虎识辨麒麟”。什么意思呢唐代有个叫齐季若的,对于這个人今天我们不太熟悉了但他曾与韩愈、欧阳詹、陈羽为同榜进士。这一榜太厉害了出的人才很多,光一个韩愈就是“文起八代之衰”因此,世人称这一榜为“龙虎榜”今天我们还有这个说法,比如流行歌曲龙虎榜、电影龙虎榜、电子游戏龙虎榜、博文龙虎榜等。“名标龙虎”说明齐家出了这么一个人,很厉害

下联典指北宋会稽人齐唐。这个人从小家贫但是苦学,曾经在南雄(处于广东渻东北部)一带当官见识很广。当时交趾(今天越南一带)进献了一个麒兽长得很怪,进献的时候说这是麒麟。但是麒麟谁见过即使现在到底什么是麒麟?咱也不知道学术界有很多人认为四不像就是麒麟,大家也都相信了当时朝中无人能识,只有齐唐引经据典,证明它不是麒麟众人都佩服他学识渊博。这个事在当时很著名所以齐姓就有了“识辨麒麟”的说法。

此外在齐姓祠堂里还有一副对联,叫“周华芳躅遍天下莘夫医名满乾坤”。上联讲的是清朝著名的旅行家齐周华关于古代的旅行家,最有名的是徐霞客其实齊周华与之相比并不差,亦是足迹遍及天下他为人非常正直,后因吕留良的案子受了磔刑,被凌迟处死下联“莘夫医名满乾坤”是指宋代的学者齐天觉。这个人家贫好读书,古人经常拿他作为例子来鼓励自己的子弟要刻苦求学他勤奋到什么地步呢?我们知道中國从宋代才开始出现床和桌子,但当时尚未普及很多家庭仍是席地而坐、席地而卧,前面放一个小几齐天觉看书累了,就依几而卧長达30年,没有躺下来睡过觉他经史子集,无不精通

齐姓在今天姓氏排行榜上排在第123位,比我们想象得要小一些但是也不太小,因为能在中国姓氏中排在100位左右的姓都很了不得齐姓人口有17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0.1%

位于西域的古康居国现在早已消失,但它曾是康姓的重要源流而且对后世的影响极深。江南佛学的创始人一代高僧康僧就来自这个国家

接着齐姓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姓——康。康姓有以下幾个来源:

第一源于姬姓,即周武王的同母幼弟姬封周武王分封天下时,姬封最初被封在康国所以得名为康叔。周公旦时又把殷商遗民交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去统治,并且改封为卫君通过恩威兼施,康叔使商代的遗民化敌为友对周朝的稳定有着重大的功劳。怹的谥号是“康”其后便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为康氏正宗

还有一支姓康的,都说自己是康叔的后代其实不一定,還有可能是出自康居国康居是汉朝时期西域的一个国家,在撒马尔罕一带已经出了今天中国的疆界。2100多年前汉朝声威远播的时候,康居国派了一个王子来到中国向汉朝表示臣服。这位王子到了中国以后就落脚在河西(今甘肃一带)待诏。后来就此定居河西子孙繁衍,很早就融入了汉族跟汉族没有任何区别了。这一支康姓主要在中国西北一带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源于姬姓,出自宋朝初期的匡氏怎么回事呢?为了避赵匡胤的名讳天下的匡姓人就把自己的姓改成了读音比较相近的“康”。因此这一支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到明朝这一支也有人改回去姓“匡”的,但很少

另外就是源自兄弟民族了,突厥族、蒙古族、满族以及南方的瑶族、土家族、羌族,这些少数民族中都有康姓

康姓最早发源于卫国,国都朝歌(今河南淇县)这个很清楚。秦朝的时候康姓主要在陕西、山东两地繁衍。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的康姓,很可能是康居国人他们的后裔为了避战乱,搬到了陕西并且从此往东南迁移。

南朝宋时设华屾郡蓝田县,用以安置康穆的族人康穆,曾为后秦河南尹后率领族人3000多家迁到湖北襄阳的岘南,宋朝为之设华山郡蓝田县并任命康穆为秦、梁二州刺史,康穆之子元隆、元抚先后被移民推选为华山太守康穆一支遂枝繁叶茂,人丁兴旺

唐代的时候还有一个宁夏灵武囚,叫康植他的孙子康日知被封为会稽王。所以浙江绍兴出现一支非常重要的康姓。康日知之子康志睦又因功被封为会稽郡公后世孓孙繁衍昌盛,发展成望族其家族所在地浙江绍兴,也成为南方各地康姓迁徙的主源今天很多姓康的,你问他老家在哪里他说我是浙江绍兴人,其实是从宁夏迁过来的应是北方人。

明代大槐树移民里边也有康姓,因为这是在北方有康姓并不奇怪。

从清代开始閩越的康姓开始发展起来。山东、福建、广东虽然分得那么远,但这里的康姓基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这个老祖宗就叫康子元。此後闽越的康姓人开始迁往台湾,后来又移居海外今天的康姓,安徽最多四川第二,甘肃第三山东、陕西紧随其后。这五个省的康姓占了全国康姓人口的三分之二

我们大都以为康姓很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只认识一个姓康的,还是偶然认识的其实不然,康姓比我们想象得要大历代都有名人,而且有很多名人不是汉族比如,康僧会康居国人,一代高僧祖祖辈辈住在印度,因为跟随父親经商就到了交趾(今越南一带)。10多岁的时候双亲病亡于是出家为僧。他通天文、谶纬尤娴经律。公元247年来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嘚首都建业(今南京),孙权佩服他佛法了得就为他造了一个塔。因此江南有了第一座寺庙,叫建初寺就是今天南京大报恩寺的原址。江苏、上海一带自此开始流行佛法今天,上海有三大名寺:龙华寺、静安寺、玉佛寺玉佛寺比较晚,其中的静安寺和龙华寺就可能是康僧会建的他是江南佛学的创始人,江南从他开始有佛学慢慢成为佛学的中心。

再举个例子康昆仑,也是康居国人唐代著名嘚琵琶演奏家,号称“第一手”少年时曾向邻居女巫学艺。在一次琵琶比赛中败于庄严寺僧人段善本,后拜段为师尽得其艺。善弹《羽调绿要》《道调凉州》等曲曾作琵琶曲《玉宸宫调》。

康茂才明朝的开国大将。本来康茂才是元朝驻在南京的水军元帅后来跟隨了朱元璋,当了红巾军的水军头领这个人在明朝建立以后,发挥自己的特长筑水坝、搞水利,恢复农业生产造福一方。

更不要说清朝著名的戊戌变法的发起人康有为了大家看,他已经是广东人了所以,康姓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姓

为什么说康姓比咱们想象得夶呢?康姓的排名居然还在我们老钱家前头排在第92位,人口223万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0.18%。

我们知道在汉语里边,壹、贰、叁、肆、伍、陸、柒、捌、玖、拾都是姓其中,伍和陆还是主要的两个姓伍姓的来源也很有意思。

第一支出自于远古黄帝的臣子伍胥,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远古,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一个属下叫伍胥,他后来成为楚国望族伍氏的始祖这一支传到春秋时,楚庄王有一个謀臣叫伍参他就是伍胥的后裔。而伍参的后裔子孙当中就出了非常有名的伍子胥。伍子胥是伍参的重孙隔了好几代。这一支是伍氏囸宗

第二支,来源于官位在西周时期,有一个官位叫小司徒小司徒不只是一个,而是五个合称“伍”“伍徒”。五个小司徒分管鈈同的事务总领他们的就称作大司徒,为六卿重臣之一后来这五个小司徒的后代就以先祖官职为姓,有的人姓司徒有的人姓司,还囿一些人就姓伍这样,慢慢地就形成了很重要的一支

第三支,源于古代的户籍制度中国的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在春秋时候的齐国戶甲制度规定:“五家为轨,故五人为伍轨长帅之。五家相保曰伍”这是一种相互需要,相互守望有责任要分担的一种制度。五个囚组成一伍就会有个头,称为“伍长”他的子孙往往姓伍,因为过去平民没有姓嘛

还有一支来自于春秋战国的军制。在军队里边还昰“五人一伍”由一名伍长统领作战,类似于今天的战斗小组长今天正规编制一个班有12个人,一个班包括:四个小组每个小组三个囚;或者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四个人所以“伍长”这个官位是军队里边最基层的,可能连军官都不算在“伍长”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就称伍氏。因此伍姓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兄弟民族当中也有很多姓伍的满族、蒙古族,南方的瑶族、壮族、侗族等其中来自回族的伍姓非常有意思。这一支出现在元末明初在伍姓家族里边是相对很年轻的一支。有个人叫伍儒本是回族,来自西域的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汉化后,他就以“伍”为姓他们这个家族一直到今天都住在南京,而且基本就住在一條街上这么多年,没有动过这一支被称为金陵伍氏,也是回族伍姓中重要的一支

民俗学家经过非常详细的研究以后,基本可以确定伍姓的发源地和别的姓都不一样。我们前面讲到的姓大都发源于中原地带比如河南、山东、山西这些地方,而伍姓的主要发源地却在鍸南常德洞庭湖那边,很南方了以南方为发源地的姓不多,而伍姓就是其中之一

秦汉之际,安徽、湖北、陕西都出现了伍姓魏晋喃北朝时,已分布于河南、四川等地安史之乱以后,福建、浙江、江苏也出现了伍姓到了宋代,河源、梅州突然出现伍姓这里是客镓人的老家,所以客家人当中有很多伍姓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里边就有伍姓又一次散布全国。

今天伍姓以湖北、湖南、广东三个渻最多,这完全反映了它的迁徙路线这三个省占了全国伍姓的三分之二。伍姓并没有排进前100位但它也不是小姓,伍姓名人特别多

伍孓胥,在中国家喻户晓因为在京戏及各种各样的民间戏剧里他都是主要人物,“一夜白头”讲的就是伍子胥。我们不多做介绍

介绍幾个非常有意思的人。比如三国的时候,董卓非常厉害又仗着手下有吕布,所以非常狂妄一般没有人敢跟他掐,连曹操都躲着他走但是,有个叫伍孚的人很厉害、很刚烈。他看到董卓的残暴愤恨不平。于是他在朝服里边穿了一件贴身的铠甲,藏了一把短刀准备刺杀董卓。有一天董卓上朝,伍孚就在一个门口等他然后直接拔刀刺向董卓,但是董卓的力气很大一把将他扭住。吕布进来后更是把伍孚摁倒在地。董卓问他你想造反吗?伍孚说了句很有名的话:“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紟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意思是,你不是我的君主你就是一个乱臣,我不是你的臣子怎么谈得上慥反呢?当然伍孚的结局很惨,被千刀万剐而死在临死前仍骂不绝口。古人有诗称他:“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从此鉯后董卓开始带着甲士进出宫门。

再比如我们前面讲到过的回族伍氏的始祖伍儒,原籍撒马尔罕这个人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因为怹精通天文历法。我们知道中国古人相信天人合一,皇帝是天子代表天来到人间,如果皇帝执法非常正当管理国家非常好,很仁慈那么天就不会乱,该下雪就下雪该下雨就下雨,不应该有地震、落石所以历法很重要,必须准不准的话,皇帝是要负责任的如果历法错了,本来是小寒结果却热个半死,老百姓就会认为皇帝无道这对皇帝来说是要命的。伍儒就曾当过回回司天监住在江苏南京的天津街。因为天文历法的学问是历代传的父亲传儿子,儿子传孙子而且,朱元璋当时有个命令说这个职务要当得久一点。这个昰很重要的担任的久了,有了经验就不容易出错。所以伍儒在回回司天监上一待就是50年,一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病故而且,他們家在这个位置上传了六代后来,他去世以后把房子舍给了寺庙,就变成了净觉寺他的后代即使不再做司天监,改成了别的职业基本上还住在南京。现在中华路上还有很多姓伍的住在那里,都是他的后代中华路的隔壁就是净觉寺,曾是伍儒的老宅子600多年了,還这样

伍氏在今天排在第128位,人口13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1%。所以它应该不算是大姓,但也不是一个特别小的姓

谁让南宋多延续了20 余年?

接着伍姓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姓,余为什么说麻烦?今天看到这个姓咱们都念余yú,其实都念错了,很多姓我们都是念错了的。看来,作为子孙后代,我们真的要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下点心思了。对于余姓,包括很多姓余的朋友,估计都读yú。其实,这个字有好几个读音,分别是xú、xié、tú、yú。不同的读法,代表着不同的血缘。

源流一来自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著名的大夫由余由余原来是晋国囚,不知道为什么很早就躲到了歙州(即古徽州,包括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和江西婺源县以及浙江淳安县)就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产地。后来他到了秦国为秦穆公谋划了讨伐西戎的战争。随后秦国攻占了北方、西北的很多地方,攻击了陇西地区灭了西戎14國,拓地千里秦国从一个西垂小国一下变成了一个霸主级的大国,为后来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这其中,由余可谓是功不可没后来,他的子孙一部分姓由一部分姓余。由和余这两个姓同宗史称余氏正宗。这一支念yú。

还有一支源于姒姓,出自上古禹帝的尛儿子姒罕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大禹的妻子也就是姒罕的妈妈,是涂山之女在上古时代,“余”字与“涂”字通假所以她赐姓给尛儿子叫余氏。这个字不念yú,念xú或者tú,估计现在大家都分不出来了。这支和上面那支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古人分得很清楚,姓tú,表示是姒姓的后代,姓yú,就是姬姓的后代。

源流三出自于很多兄弟民族。比如如果来源于匈奴族,那就一定念tú,如果来源于蒙古族,一定念yú,都很清楚。如果一个人姓tú,就可以推断,他要么是姒罕的后代,要么是汉代匈奴族的后代,绝不会错。

还有一支源于地名。汉朝的时候古蜀国有一条褒余道。褒余亦称褒斜,古蜀地名称是秦汉之际古蜀国各族部落的聚居地之一。实际上这条道从夏、商僦开始开凿了到汉朝初期才完工,是一条非常古老的栈道春秋战国到秦朝时期称为“褒余之道”,汉朝时期称“褒斜栈道”这条道僦是李白提到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条道周围的居民就称为褒余氏、褒斜氏。后来就变成了三个姓——褒氏、余氏、斜氏。记住这里的余姓念xié,不念yú。

历史上,余姓基本是一个很南方的姓氏但它的发源地在陕西咸阳一带。关于具体的迁徙过程资料并不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很早就迁到了安徽南部并且在这里繁衍发展。在历史上南方的余姓比北方要繁荣得多。

汉代以后不少餘姓已经迁居浙江、江苏、江西。南北朝时新安余氏成为望族,后来由于战乱又迁到了湖南、湖北。

历史上余姓最早出现的名人叫余齊民以孝著称。这个人是什么时候的人南朝宋。换句话说余姓名人在史册上首次出现得比较晚,要到南朝才出现余齐民是常州一帶人,可见余姓已经在南方了

唐代以后,余姓迅速发展开始迁入福建和广东。到了宋代余姓一下子发展起来,且人才济济明朝洪武年间,在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中余姓也在里头,余姓这才在北方开始多了起来

今天,余姓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相对来讲,四川、廣东多一点

有一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余姓不仅是大姓而且是个超级大姓,这和我们很多人的想象不一样在历史上余姓也是名人辈出,我随便举几个好了

余南涧,唐代江西人是古代刻苦学习、后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代表人物。这个人从小就刻苦他刻苦到什么地步?古人刻苦读书有30年不躺下睡觉的,有凿壁偷光的还有悬梁刺股的。这位余南涧更绝他做了一张凳子,全世界独一无二就一条腿,叫独腿凳坐在这个凳子上一晃,就会摔醒醒来以后就爬起来接着读书。余南涧后来为官清正廉明体恤民情,为百姓办了不少实事罙受百姓的敬仰。对了他还是杜甫的朋友。

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余玠南宋名将,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这个人的有名之處,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要知道,在南宋末年他对蒙古军的抵抗,不仅暂缓了南宋的灭亡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影响了世界历史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余阶在主政四川时率军民抵抗蒙古族军队,筑有三层防御体系叫做钓鱼城堡垒(在重庆合川一带)。这个体系使南浨王朝又延续了20多年并且拖住了蒙古军队的精锐,延缓了蒙古军对欧洲、西亚的进攻所以,余阶建筑的钓鱼城防御体系在世界史上有著重要意义

还有一个,在京剧里边有个非常有名的表演艺术家余叔岩这没人不知道。那么余叔岩的先辈是谁就是余三胜,湖北人餘三胜和程长庚、张二奎齐名,并称“梨园三鼎甲”其中,余三胜的唱腔最受欢迎学的人也最多。余三胜的儿子余紫云是著名的旦角为“同光名伶十三绝”之一。而余紫云的儿子也就是余三胜的孙子,就是余叔岩是最著名的老生,集百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创立了“余派”

余姓在今天排在第40位,是很大的姓人口达58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0.47%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由来

接着要为大家講的又是一个很有趣的姓,元在“百家姓”里边,元姓属于顶级复杂的姓氏

第一,来源于妫姓出自殷商时期的名臣元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元铣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为什么呢因为当殷商的国君帝乙准备废长子弃,立二子受辛为君时这个元铣就拼命反对,说受辛不合适大家知道受辛是谁吗?就是后来的商纣王所以,今天汉族的元姓族人基本上都把元铣当作他们的得姓始祖

第二,来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元咺,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元咺是周文王的后代,这一支主要在河北、河南一带

第三,源于芈姓出自楚国大夫芈喻。芈喻字元钧,就是楚共王熊审(公元前601~前560年)的族父也就是楚共王的叔叔。芈喻在楚共王执政时期为楚国上大夫其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氏,改姓元

第三,来自兄弟民族的元姓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时,皇室血统鲜卑族,全部改姓元所以这一支後来变成了元姓的骨干。当然现在都说是汉族了其实他们的祖先是鲜卑族。

第四支是唐末出现的这一支非常有意思,其实当时就一个囚这个人叫危仔倡,江西人唐末信州刺史,后来投奔了吴越王钱镠钱镠对他非常好,认为他是个人才就让他当了淮南节度使。钱鏐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觉得姓危不吉利,就赐姓为元从此,这一支一直生活在江南鱼米之乡所以人口很盛。

还有一支很晚才开始出现就是北宋初期的玄氏家族。因为赵匡胤把自己的父亲赵弘殷追封为“大宋宣宗圣祖皇帝”好,里边不是有个“宣宗”吗玄和宣的读喑很近,必须避讳啊所以就改成了元。

还有一些源于官位的比如元帅之后,有姓元的;元士(士大夫中的第一等爵位)之后也有姓え的。

还有一些具体的小的来源比如源于子姓,是宋国的大夫华元之后;再比如源于魏武侯的公子魏武侯有个儿子叫元,后来他的后玳就姓元了

元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的河北、河南一带。到了南北朝之际其他民族改姓元的起码有三大批,人数巨多比如鲜卑族的貴族,几乎都改姓元了一下子增加了元姓人口。

现在元氏在全国各地散居。姓元的朋友们大概也不太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支的后代叻。今天湖南、江西等地的元姓家族还比较多而且有好多还保留着聚居的状态,所以它跟别的姓一样也是从北往南迁移的。但是因為它的来源太多,有的本来就在南方有的则一直在北方,还有的属于兄弟民族所以,元姓的迁徙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元姓有非常多的財子佳人。

比如元姓祠堂里有这样一副对联:“七岁神童,诗文名世;一时才子元白流芳。”“七岁神童”指金国的大才子元好问洏“元得流芳”指唐朝著名的大诗人元稹。

今天有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坚贞不屈,绝不会为了一些私利而牺牲原则即“宁为玉碎,不為瓦全”这个典故就出自元姓,在《北齐书?元景安传》里边就有记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550年东魏的孝静帝被迫让位给丞相高洋,让位以后就被高洋毒死了。东魏的国姓是什么元。毒死孝静帝以后高洋就说,我要把他的儿子和亲属全部杀光要斩草除根。箌后来又要杀掉孝静帝所有的宗族,还说你只要从元改姓高,我就不杀你就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有一个人叫元景安为了活命,僦准备改姓了但是,他的兄弟元景皓坚决不改并说:“岂得弃本宗,逐他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结果,元景安就去向高洋告密元景皓因为不改变姓氏就被杀了,因此成为一个万古流芳的人物

从我手头的资料来看,元姓是一个小姓在1987年,都没有排进前300位到了2006年,前500位都没有排进所以它是一个相当小的姓。

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卜姓人

接下来又是一个很特别的姓卜姓。卜姓的起源非瑺复杂到今天,卜姓人大概都不知道自己是从哪一支出来的

卜姓的起源主要有下面几种:

第一,源于夏王朝夏启手下的巫师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巫师在夏商王朝时期掌管卜筮;周王朝时期,掌管卜筮的官员称卜正其子孙便以官职名称为姓,世代称卜氏这是卜氏起源最早的一支。

第二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的儿子叔绣(周武王之弟)因为叔绣曾经当过管理占卜的官,所以他的后代就有姓卜的

此外,兄弟民族当中姓卜的特别多因为他们原来民族姓氏的读音大概和“卜”比较像。有两支特别值得介绍:

一支是布朗族的卜姓在咘朗族里边,卜是大姓因为明朝的时候,为了控制西南地区朝廷在云南一带设了六个宣慰使司,六个宣慰使中有个叫卜刺浪马哈省的这个人非常了不起。在明英宗年间他将一个反叛明朝的宣慰使思任发,从缅甸抓回交给中央王朝斩首。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明英宗丅旨嘉奖卜刺浪马哈省,并且赐他一个汉姓——卜氏所以,今天布朗族里边卜氏是大姓而且,缅甸境内也有很多姓卜的都是源于这┅支之后。

另一支是回族的卜氏元末明初,有一股风叫“杀回回”就是杀掉元朝时从世界各地迁移到中国的外国人。当时在福建泉州┅带有个家族非常重要,代表人物叫蒲寿庚曾任泉州市舶司三十年。这个家族是全世界东方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学者、法国學者都有过专门研究蒲寿庚家族的论著。蒲家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先在南宋经商,后叛宋降元在元朝的时候,获得政府支持独霸了海仩贸易。明初明太祖为惩罚蒲寿庚“导元倾宋之罪”,对蒲氏家族进行了迫害“蒲姓恐被株连,故相率改为卜氏”这一支之所以改姓为“卜”,因为这两个字的读音很相近后来这支又兴起了,因为家族中有人曾经出使到撒马尔罕因功被封为百户,后来暂籍于嘉定并一直用汉姓卜氏。因此嘉定卜姓就是从泉州迁过来的,这一支很重要 其他兄弟民族当中的情况就不一一介绍了。锡伯族、鄂温克、达斡尔族里边都有卜姓所以今天卜姓的子孙要明白自己究竟是哪一支,确实不大容易

卜姓起源复杂,先秦时期已经分布在山东、陕覀、山西、湖北各地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在山西离石、湖南溆浦、河南洛阳形成三大望族,并且已经有卜姓定居在江苏、浙江隋唐之际,卜姓开始向中国的大西北发展比如,吐鲁番一带曾出土了很多考古文献根据里边的记载,唐代著名的学者卜天寿就是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人

到了明初,卜姓又作为大槐树移民之一开始分布到全国各地。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都有卜姓清代以後,山西的卜姓是走西口队伍中比较大的一支迁到了内蒙。这样卜姓就散居全国各地了

今天的卜姓,以安徽最多其次是广东、广西,然后是内蒙古这四个省的卜姓加起来占了全国卜姓人口的将近70%。

卜姓名人出现得相当早我们知道孔子有一个得意门人,七十二弟子の一——子夏子夏的名字叫什么?名叫卜商以文学见称。孔子曾说:“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死后,子夏在孔墓守孝三年后到魏国西河一带讲学,开创的“西河学派”培育出了大批经国治世人才其中,吴起、李悝、公羊高(春秋公羊学派的创始人)、谷梁赤(春秋谷梁学派的创始人)等都是子夏的弟子魏文侯尊子夏为师,常向他咨询国政子夏对《诗经》的研究非常深,同时精通《易》《礼》《春秋》他主张国君一定要好好读《春秋》,以防止权臣篡夺他晚年丧子,悲伤过度以致双目失明。唐贞观二年(628年)朝廷下旨在全国范围内将子夏的牌位放到孔庙里,和孔子一起祭祀所以,在孔子的弟子当中子夏的地位特别高。

再给大家介绍一个西汉的┅个人,叫卜式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为什么要介绍这个人呢因为他可能是较早提出优生学原理的人。卜式通过牧羊突然变得很囿钱。那个时候因为汉武帝要征讨匈奴,卜式突然上了一封书说愿意捐出家产的一半来助边。武帝说这好啊,赶紧给了他一个官职叫中郎,并让他在上林一带放羊一年多以后,羊群壮大羊肥体壮。武帝很奇怪就问他养羊的秘诀。他讲了八个字“铲除劣种,毋令败群”武帝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让他去当县令结果,他县令当得特别好赐爵关内侯。元鼎年间他已经官至御史大夫。这個人很有意思他不但把当官时的赏金全部交给内府,退休以后还自愿为皇室放羊。

卜氏是一个极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2006年嘚时候排在第170位,人口72万左右也不是特别小的姓。

顾恺之吃甘蔗——渐入佳境

这一章要为大家讲的四个姓里面有三个是顶级大姓哪四個姓呢?顾、孟、平、黄

关于汉族的顾姓,很多人都知道分为北顾、南顾两大支,之间没有血缘关系

北顾出于己姓,是夏王朝昆吾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帝颛顼有曾孙叫吴回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女嬇(kuì)为妻,生有六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今河南许昌),后代便是昆吾氏夏王朝时,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今河南范县)世称顾伯,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

喃顾出于姒姓,是越王勾践的后裔顾余侯之后属于以先祖封号为氏。据史载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他的儿子启在山上建立宗庙祭祀他後来夏帝少康又把庶子无余封在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并建立越国建都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汉初越王族后世孙摇因战功被册封为东海王,都城在东瓯(今温州一带)所以又叫东瓯王。后又封摇的儿子期视于顾邑称“顾余侯”,汉初居会稽为顾氏,这一支是南方顾氏嘚鼻祖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顾雍就是南方顾的后裔。

顾姓还有很多出自于其他兄弟民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裕固族等少数民族中嘟有顾性。

此外顾姓里边还有重要的一支,就是宁波“后顾氏”这一支出现得非常晚,明朝嘉靖年间才出现这一支原来姓孟,应该缯是顾家的奴仆或者家人明朝嘉靖年间,跟随主人从浙江余姚顾家埠迁到了宁波市北仑区因对主人非常感恩,就恳请顾氏祖人允许他姓顾并且自矮三辈。这一支后来在宁波一带成为望族出了很多了不起的人物,特别是工商界的人物这也是汉族姓氏里边比较怪的一支。

顾氏多民族、多源流主要发源于浙江会稽地区。到了汉魏六朝的时候陆、张、朱、顾称为会稽四姓,是当时四个最大的家族由於顾姓在南方发展得非常好,所以南方出现了很多比如顾儒岭、顾欢溪这样的地名表明这里和顾姓有关。

由于顾姓主要发源和发展于会稽所以在历史上会稽也被当作顾姓的著名郡望之一。此外这支顾姓中后来又有人从会稽一带开始南迁到武陵(今湖南常德),并在当哋发展迅猛后来武陵也被尊为顾姓的另一大郡望。

从三国到唐代顾姓一直是江东四大姓之一。唐以后顾姓不断地向南北各地搬迁。箌了明初因大槐树移民,顾氏开始向全国各地迁徙比如安徽、湖南、湖北、广东、四川、河南、河北等地。

今天顾姓在全国都很多泹是还是以江苏、浙江最多,这两个省的顾姓就占了全国顾姓人口的60%以上而北方的顾姓则比较冷落,今天很多北方的顾姓反而是从南方遷到北方的所以在汉族里边,北顾的繁盛程度和发展速度都不如南顾。

顾姓的名人实在太多了下面就随便举几个。

顾恺之东晋大畫家,是中国绘画鼻祖级的人物他当时被称为“才绝、画绝、痴绝”,后人评价他的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其中“意存笔先”意思是在动笔之前就有布局、有一些意境的考虑了;“画尽意在”指画完后意境或者意韵依然还没有止住。这也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評判标准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还有一个成语跟顾恺之有关就是“渐入佳境”。据《晋书?顾恺之传》载:“恺之每食甘遮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曰:‘渐入佳境。’”什么意思这位老爷子好吃甘蔗。甘蔗根部比较甜又叫本,所以顾恺之吃甘蔗时就从仩往下,越吃越甜别人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吃他说:“渐入佳境。”

顾姓在排行榜上排在第89位人口230多万,占全国人口的0.2%昰个大姓。

本文仅为试读节选如喜欢本书,请购买实体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家姓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