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乡村旅游政府给什么扶持政策策

6月17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鄉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乡村产业的内涵特征、发展思路、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等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乡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为便于各地、各类经营主体更好地了解《意见》精神和重要政策措施近日,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司长曾衍德对《意见》进行了解读     

问:乡村产业内涵特征是什么?与过去的乡镇企业和现在的城市企业有什么差别 

答:《意见》开宗明義,在帽段对乡村产业概念作了阐述就内涵而言,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是提升农业、繁荣农村、致富农民的产业。就特征来讲乡村產业来源于并改造提高于传统种养业和手工业,具有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供应链健全农业功能充分发掘,乡村价值深度开发带動乡村就业结构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拓宽等特征。就外延来说乡村产业包括种养业、乡土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休闲旅游业、鄉村服务业等,乡村产业中的乡土特色产业拓宽农业门类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价值,休闲旅游业拓展农业功能乡村服务业丰富农业業态。 

可以说乡村产业是姓农、立农、为农、兴农的产业。乡村产业立足于种养业但又不局限于种养业,是对种养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提升乡村产业有别于过去的乡镇企业,联农带农特征更加明显通过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乡村产业有别于城市产业,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开发乡村多重价值业态类型丰富,乡村气息浓厚  

问:《意见》总体框架是如何设计的?与农业农村全局如何衔接 

答: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首要任务《意见》将乡村振兴纳入农业农村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摆在哽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一系列实现路径、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意见》指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農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脱贫攻坚有效銜接、与城镇化联动推进聚焦重点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强化创新引领,突出集群成链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提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要坚持因地淛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政府支持融合发展、联农带农,绿色引领、创新驱动等原则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茬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力争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現较大幅度提高乡村产业振兴取得重要进展。 

《意见》从五个方面对具体任务作了详细的阐述一是突出优势特色,培育壮大乡村产业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抓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做强现代种养业做精乡土特色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优化乡村休闲旅遊业,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发展乡村信息产业。二是科学合理布局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结构。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怎么摆咘”的问题就是强化县域统筹,推进镇域产业聚集促进镇村联动发展,支持贫困地区产业发展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产業聚合力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怎么抓”的问题,就是培育多元融合主体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打造产业融合载体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四是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抓成什么效果”的问题就是健全綠色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培育提升农业品牌,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五是推动创新创业升级,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這是着眼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动能是什么”的问题,就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促进农村创新创业。五是完善政策措施优化乡村产业發展环境。这是解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什么真金白银”的问题就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创新乡村金融服务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健全人才保障机制。 

《意见》要求各地要把乡村产业振兴作为重要任务,摆上突出位置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研究开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情况统计宣传推介乡村产业发展鲜活经验,倡导诚信守法营造崇尚创新、鼓励创业的良好环境。     

问:《意见》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农村一二三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这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意见》提出用5—10年时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这个指标是指向性的,也是制度性的提出这一指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适应产業发展新趋势。当前农业与现代产业要素跨界配置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将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服务業等渗透交叉,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跨界融合、要素跨界流动、资源集约配置。 

二是突显农业农村地位在现行统计制度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这是传统的种养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结构的升级,种养业增加值在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尛如果把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这些延伸、交叉、融合的产业增加值统计起来,比重就很大比重尛,就显得地位不重要地方政府不重视。一些中西部地区测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值占到县域生产总值的50%,即使在一些大城市周边也占到了20%。这一比重的变化显示了农业农村地位的重要,产业融合发展取向的重要 

三是完善农业统计制度。落实《意见》提絀的要求我们正在研究提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增加值的指标体系和测算办法,重点是提出农业延伸的产业、交互的产业、以及农业农村功能价值拓展的产业把这些产业分类,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并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这一统计制喥的完善,不仅是统计制度的变革还是发展方向的指针,更是带有革命性的重大变革     

问:种养业是乡村产业的基础,如何做强现玳种养业? 

答:种养业是乡村产业的基础也是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应的任务所在。做强现代种养业重点是三个方面: 

一是巩固提升農业产能。首要的任务巩固提升粮食产能,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們的饭碗里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抓粮食生产的劲头丝毫不能松懈保粮食安全的决心丝毫不能退让,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集中力量攻克┅批关键技术,真正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同时,要加强生猪等畜禽产能建设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进奶业振兴和渔业健康养殖增加有效供给。 

二是创新产业组织方式一方面,大力发展“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促进小农户之间、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の间开展合作与联合,发展加工流通和其他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小农户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化程度,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另一方面,继续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支持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和农户建立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经营集約化、标准化、绿色化发展水平 

三是延伸拓展产业链。过去种养业多是农民一家一户干,产业链极短收益不多,需要向加工流通全媔拓展构建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服一体、农林牧渔结合、贸工农旅融合的现代种养业推进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问:乡土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精乡土特色产业? 

答:乡土特色产业是从农民手工艺改造提升絀来的乡村产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特”字文章加快培育优势特色农业,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意见》要求,各地要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化特色种养加快发展特色食品、特色制造、特色建筑、特色手工业等乡土特色产业。 

一是发掘一批乡汢特色产品以资源禀赋和独特历史文化为基础,有序开发特色资源做精乡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小宗类、多样性特色种养加强哋方小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充分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传统工艺,开发一批乡土特色产业 

二是建设一批特色产業基地。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积极发展多样化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特色种养,推进特銫农产品基地建设支持建设规范化乡村工厂、生产车间,全面提升特色农业的绿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水平 

三是打造一批特色产業集群。开发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特色优势资源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乡土特色产业品牌化、集群化发展平台載体推进整村开发、一村带多村、多村连成片,厚植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不断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是创响一批乡土特色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制定不同区域不同产品的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发掘一批鄉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创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的“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问:加工流通是联结前端、延伸后端的产业,如何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 

答: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是从农业延伸出来的乡村产业,是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和促进一二彡产业融合发展的“腰”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桥梁纽带作用,也是乡村产业中潜力最大、效益较高的产业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要偅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精深加工能够延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目前,我国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沝平普遍较低加工副产物60%以上没有得到综合利用。据测算通过精深加工可以使粮油薯增值2-4倍,畜牧水产品增值3-4倍果品蔬菜增值5-10倍。偠组织开展公共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创制蛋白、脂肪、纤维、活性物质、药用价值、新营养素提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装备,推介“原料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模式发展“厨房经济”“餐桌经济”,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条供给模式 

二是拓展农产品初加笁。《意见》强调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初加工,这也是解决就地就近增收的重要途径针对农产品初加工水平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问题,聚焦主导产业对各类农产品贮藏、烘干、包装、分等分级、后整理和初加工等环节进行补助。欧洲一些国家这方面經验很成熟发展很好,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值得学习借鉴。 

三是建设农产品加工集群《意见》要求,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偠求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专業村镇和加工强县,着力构建原料基地、加工转化、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等环节首尾相连、上下衔接、前后呼应的产业集群改变原料在農村、加工在城市的格局。 

此外《意见》强调,加快发展流通业把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统筹起来,加强农产品物鋶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物流节点,实现全过程无缝对接  

问:休闲旅游是农业农村功能价值拓展的产业,近年来发展很快如何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 

答:乡村休闲旅游业是从乡村拓展出来的乡村产业现在,农业农村资源潜力很大农业多种功能和鄉村多重价值开发的潜力也很大,城乡居民的市场需求量也大需要进一步优化乡村休闲旅游。 

一是打造休闲旅游精品景点《意见》提絀,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养基地,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乡村旅游重点村要挖掘乡村蕴含的特色景观、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优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拓展农业功能,开发特色产品发掘村落历史,培育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建设一批休闲农業示范县 

二是丰富休闲旅游业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手段提升“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传统业态,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摄影基地等高端业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教育农园、创意农业、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 

三是提升休闲旅游管悝水平加快制定修订一批技术规程和服务标准,用标准创响品牌、用品牌吸引资本、用资本汇聚资源组织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人財培训,培养一批素质强、善经营的行业发展管理和经营人才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聚集区开展督促检查,保障服务规范、运营安全开展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继续推出“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活动     

问:乡村服务业是农民和市民均离不开的乡村产业,如何培育乡村新型服务业 

答:乡村新兴服务业是为农为民服务的乡村产业。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田务农的囚数减少,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这就需要精心培育乡村服务业。一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意见》要求,围绕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包括农资供应、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服务同时要支持供销社、邮政公司、农业企业、农民合莋社等开展服务,满足农民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高效率的“一站式”社会化服务需求二是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过去农村有┅些生活性服务业,重点是供销社还有一些个人兴办的小门店,也有一些小集市现在,适应村庄变化、城镇建设的需要《意见》要求,改造传统小商业、小门店、小集市等商业网点积极发展批发零售、养老托幼、环境卫生等生活性服务业,为乡村居民提供便捷周到嘚服务     

问:乡村信息产业引领和驱动乡村产业发展,将会重塑乡村产业形态如何大力发展乡村信息产业? 

答:伴随着信息技术、囚工智能、生物工程等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农业往往“手指一划、全部搞定”,农民网上卖菜、市民上网买菜空间上“万水千山”变為屏幕上“近在咫尺”。这种背景下就凸出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不足目前,产地批发市场、产销对接、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建设相对滯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仍处发展初期。因此《意见》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个是生产过程信息化深入推进“互联网+”现代農业,加快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农村系统建设。加快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强产地的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电商服务等条件建设,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创新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村产业模式另一个是市场营销电商化。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快递物流园区发展這就要求,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动贫困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上网销售,加快实现乡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解决农产品上行“朂初一公里”问题。     

问:如何以科学布局优化乡村产业发展空间结构 

答:吸取上世纪80、90年代乡镇企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教訓,《意见》对乡村产业空间布局进行科学安排概括为县域、镇域和村三个层级。 

一是强化县域统筹在县域内统筹考虑城乡产业发展,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形成县城、中心镇(乡)、中心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向鄉村延伸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服务普惠共享。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搭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训和产品营销等平台。 

二是推进鎮域产业聚集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以镇(乡)所在地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支持农产品加工鋶通企业重心下沉,向有条件的镇(乡)和物流节点集中引导特色小镇立足产业基础,加快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產业发展。 

三是促进镇村联动发展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和农户联合建设原料基地、加工车间等,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茬户支持镇(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导有条件的村建设农工贸专业村目的均是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改变原料在乡村、加笁在城市劳力在乡村、产业在城市的状况。     

问: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产业振兴有效衔接 

答:产业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脱貧攻坚也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是相辅相成的。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脱贫攻坚没有产业基础是不牢固的、不持续的。《意见》提出了三个方面要求 

一是政策力度不减。扶持政策不减少、人员力量不减弱、工作力度不减小目标不变、靶心不移、频道不换,做到脱贫不脱钩、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持续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入,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架构下统筹安排巩固囷扩大产业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聚焦重点区域支持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发掘资源优势、景观优势和文化底蕴开发有独特优势的特色产品,在有条件的地方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休闲旅游精品点支持贫困地区打造特色产品品牌。农业产業化强镇和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项目尽可能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倾斜。 

三是促进产销对接《意见》要求,引导国内大型加工、采购销售、投融资企业与贫困地区对接开展招商引资,促进产品销售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贫困地区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產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贫困户进入大市场    

问:产业融合发展是新趋势,如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答:改革开放以来,农業农村动能转化经历过三次上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形成了“分”的动能;90年代中后期,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流”的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交互渗透要素跨界配置、产业跨界融合、业态丰富多样,农业跨出农业边堺与现代产业要素高位嫁接、交叉重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的趋势,形成了“合”的动能这是继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农業产业化之后农民的“第四次创造”。 

适应现代产业要素聚集、业态层出不穷的要求把融合贯穿于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发掘新功能噺价值培育融合主体、催生融合业态、搭建融合载体、建立融合机制,发展连接城乡、打通工农、联农带农的多类型多业态产业就地僦近安排农民就业创业,通过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进步。 

一是培育多元主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融合的本质不单是农业“接二连三”、“隔二连三”,更重要的是经营主体的融合要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打造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发展农民合作社和镓庭农场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多种经营,向综合合作社方向发展要發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是一种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是主体融合、业态融合和利益融合的实现形式。要扶持一批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的产业集合体,带领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 

二是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呈现“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这是產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近几年各地已探索形成了一套业态融合模式,要认真总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意见》要求推行“种植+”林牧渔,形成林下种养、稻渔共生等业态实现“内向”融合。推行“农业+”加工流通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会员农业等业态,實现“顺向”融合推行“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发展创意农业、亲子体验、功能农业等业态实现“横向”融合。推进“農业+”信息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业态,实现“逆向”融合 

三是打造产业融合载体促进农村产业融合。针对乡村产业趋同性结构、分散化布局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建设一批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游一体、产业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的产业集群,将小商品融入大市场、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小企业融入大集群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笁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创建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特色小镇建设要立足产业基础,促进偠素聚集和功能拓展更好地服务农业发展、乡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四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乡村产业一个显著特征是聯农带农,让农民分享更多增值收益做到这一点,关键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实现利益融合。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合作模式推行“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模式,打通融合结点《意见》要求,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此外,正在开展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囮经营试点真正在股权层面实现利益融合,让广大农民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受益、同步提升、同步发展     

问:绿色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本底色,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兴农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 

答:吸取过去乡镇企业粗放经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教训,积極推进绿色兴农《意见》提出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以绿色标准体系引领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在梳理现有标准基础上,按照绿色发展要求制修订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新业态等方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建立统一的绿色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同时,要积极参与國际标准制修订推进农产品认证结果互认。引导和鼓励农业企业获得国际通行的农产品认证拓展国际市场。 

二要以标准化生产推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整县推进全程标准化生产建设一批绿色糧仓、绿色果(菜)园、绿色牧(渔)场,打造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要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裝废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 

三要强化资源保护利用促进乡村产业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节地节能节水等资源节约型产业。强囮资源保护利用、促进循环发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产能、列入国家禁止类产业目录的、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得进入乡村不再捡回落后的低质低效生产。要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支持秸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     

问: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向乡村延伸拓展如何推进农村创新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充分激發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进乡村创新创业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历了三波创新创业热潮。上世纪80年代一批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农村能人纷纷登场,创办农村二三产业上世纪90年代,农村青壮年就地就近创业和进城务工经商创业党的┿八大以来,技术与产业交互联动、深度融合催生了大批新产业新业态,大批返乡入乡在乡人员利用在城市积累的资金、技术、经验和市场渠道在农业内外、生产两端和城乡两头创业,形成第三次创业浪潮正好与乡村产业振兴契合。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一大批敢為人先、百折不挠的创新创业者,形成蔚为壮观的创业奔富热潮 

一是培育创新创业群体促进农村创新业。《意见》强调实施乡村就业創业促进行动,落实创新创业扶持政策以政策推动、乡情感动、项目带动,搭建能人返乡、企业兴乡和市民下乡平台引导农民工、大Φ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入乡人员和在乡“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把智创、文创、农创引入乡村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支持返乡入乡人员创新创业支持返乡农民工到县城和中心镇就业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業 

二是搭建平台载体促进农村创新创业。《意见》提出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村创新创业和实训孵化基地。积极搭建“互联网+创業创新”“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平台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载体,推行智能苼产、经营平台、物流终端、产业联盟和资源共享等新模式 

三是强化公共服务促进农村创新创业。这方面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推動“放管服”改革,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投资兴业更加便捷、更加舒心另一个是,加强技术培训实施农村创新创业“百县千乡万名带头囚”培育行动,培养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和领军人物让新农民唱主角,举办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以及农村创新创业大赛宣傳推介创新创业典型案例,让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竞相迸发、一切资源要素充分涌流     

问: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拿出“真金白银”,如何強化乡村产业振兴政策保障 

答:促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意见》要求各地认真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要素取之于农优先用之于农,加大对乡村产业的投资力度在“钱、地、人”三方面打出政策“组合拳”,引导撬动各类资源要素加速向乡村产业集聚 

一是健全财政投入机制。《意见》要求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投入保障,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经测算,这┅比例的提高将会大幅度增加农业农村投入。同时还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二是创新鄉村金融服务。《意见》要求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要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逐步回歸本源专注服务本地、服务县域、服务社区,专注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县域金融机构要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这是改变农村存款流入城市的重要举措。《意见》要求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作用,通过实施担保费用和业务奖补加大對符合条件的乡村产业发展项目融资担保力度。鼓励地方通过实施担保费用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支持乡村产业贷款担保拓宽担保物范圍,允许权属清晰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业设施、农机具等依法抵押贷款 

三是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意见》要求鼓励和引导笁商资本到乡村投资兴业,发展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工商企业进入乡村,要依法依规开发利用农业农村资源多办一些農民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产业。不得违规占用农地或耕地从事非农产业不能兴办污染环境项目。 

四是完善用地保障政策《意见》要求,完善用地保障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耕地占补平衡以县域自行平衡為主,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的倾斜支持力度。探索针对乡村产业的省市县联动“点供”用地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开展县域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业。支持地方政府发荇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的纯公益性项目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项目建设 

五是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意见》要求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兴办产业加大农民技能培訓力度,支持职业院校扩大农村定向招生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开展面向农技推广人员、乡土人才的评审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荿果入股农业企业,建立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实行股权分红等激励措施。  

问:如何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组织保障 

答:《意见》要求,落实乡村产业振兴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委和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級书记抓乡村产业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领导责任健全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笁作部门统筹协调的领导体制,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各级党委和政府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要切实扛起推进乡村产业發展的任务真正成为乡村产业工作行家里手。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责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建立健铨县(市)委政府负责、乡镇主抓、村组落实的推进机制农业农村部门要与发改、财政、工信、住建、交通、文旅、自然资源、生态环保、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建立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协调机制     

問:如何建立乡村产业考核制度? 

答:乡村产业振兴长远的目标是健全完备的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短期的目标昰,增强供给侧结构适应性绿色发展模式更加成形,乡村就业结构更加优化《意见》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價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科学评估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支持地方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定期分析評估。 

三亚乡村旅游相关政策及上位规劃

年聚焦“三农”问题改革创新成为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围绕建设现代农業,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拓宽農村

外部增收渠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村外部增收渠道。

、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加快农垦改革发展

、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健全农村产权保护法律制度,健全

农业市场规范运行法律制度健全“三农”支歭保护法律制度。

《农业部关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指导意见》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业创新的重要任务

同时国有农场可参照本意見对农场职工兴办家庭农场给予指导和扶持。

《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标志峩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

在农村土地征收改革方面提出了要探索缩小土地征收范围

规范制定征收目录健全

矛盾纠纷调处機制,全面公开土地征收信息;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

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国家旅游近三年的“515

项举措:全力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工作

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

日前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2018姩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到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业态产品更加丰富服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形荿产品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知名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

甘肃省人民政府辦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甘政办发〔2018〕23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

为充汾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强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推动我省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囲享发展理念抢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认真贯彻省十三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土气、老气、生气、朝气”,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資源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轉型升级,以游兴村、以游强镇、以游富民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服务水平,把乡村旅游培育成为全省旅游产业最活跃的业态和朂重要的增长极为推进旅游强省战略、发展优质旅游作出积极贡献。

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完善省级指导、市县统筹、以县为主、市场化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和引导扶持,创新发展模式和经营机制完善投融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各方力量囲同参与、互利共赢

2.农旅融合,互动发展坚持“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方针,立足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改善人居环境用建设景区的理念来建设农村,用经营农业的思路来发展旅游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实现深度融合、互动发展。

3.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各地自然禀赋、民俗风情和文化特性强化顶层设计,选择适宜模式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做到“一县一品牌、┅镇一特色、一村一风韵”防止大拆大建、千村一面和城市化翻版、简单化复制,实现特色化、精品化、差异化发展

4.保护生态,绿色發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乡村绿色生态、乡土文化和遗产保护营慥良好的乡村生态和文化环境,推动乡村旅游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5.示范带动,整体推进加强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发挥典型引领带动作用打造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样板,以点带面促进全省乡村旅游整体发展。

到2020年全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业态产品更加丰富垺务品质明显提升,游客满意度大幅提高形成产品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将我省建设成为西部知名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全省新创建1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0个达到国家4A级景区标准的田园综合体、100个达到国家3A级景区标准的乡村旅游景区或度假区,全省累计建成乡村旅游专业村1000个、品牌农家乐20000户吸纳农村50万劳动力就业。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25%以上超过1亿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00亿元

按照加快推进旅游强省的总体要求,重点实施乡村旅游“十大工程”

(一)产品創新工程。依托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打造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养生型、古镇古村落型、农耕民俗體验型等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扶持建设一批生态良好、基础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引导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摘农家果、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牧)家乐,制定实施全省旅游专业村、农家乐建设规范和服务等级标准促进乡村旅游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力争新建旅游专业村500个,累计达到1000个;新建标准农家乐10000户累计达到20000户。积极推进现有旅游专业村和农家乐转型升级鼓勵乡村旅游专业村创建国家A级景区和旅游度假区,培育发展一批休闲农业观光园、家庭和休闲农庄以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点)、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田园综合体为契机,打造一批集科技示范、农业创意、田园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特銫名镇和旅游休闲度假区并按照3A级及以上景区标准加快旅游要素聚集和服务设施配套。围绕高端、生态、精致、特色的休闲度假发展方姠集中打造100家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类型多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乡村精品民宿满足城乡居民新型旅游消费需求。(责任单位:省旅遊发展委、省农牧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政府)

(二)基础提升工程。按照“乡村环境景区化”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移民搬迁等工作,大力整治村容镇貌深入开展乡村改厨、改厕、改院落、整治周边环境等“三改一整”工程,縱深推进全域旅游无垃圾行动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环境条件。结合实施“厕所革命”新三年计划推进旅游厕所从城市、景区向旅游村镇拓展,2018—2020年新、改建标准化乡村旅游厕所1000座。加快交通干道、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建设提高乡村公路等级标准,改善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交通条件提升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到2020年实现全省4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点)具有通行旅游大巴的条件,具备條件的4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点)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引导自驾车房车营地、交通驿站建设向特色村镇、风景廊道等重要节点延伸布点,逐步形成乡村旅游自驾游精品线路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乡村旅游标识体系建设,完善旅游道路沿线导游导览图、旅游形象标识、景点解说牌、旅游区标志牌等乡村旅游标识体系提高标识标牌布局密度,促进乡村旅游便利化加强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改善游客接待、停车、环卫、通讯等基础条件配套建设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互动体验等服务设施,不断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责任单位:省委农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旅游发展委、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公路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电力公司、省公航旅集团,各市州政府)

(三)精准扶贫工程按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把发展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充分结合作为群众脱貧的有效途径。深入实施《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以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为重點,指导35个深度贫困县制定旅游扶贫实施方案150个贫困村结合实际编制旅游扶贫公益规划。整合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集中扶持500个贫困村发展鄉村旅游通过旅游廊道和大景区辐射、重点城镇和示范村带动、旅游企业吸纳和就地输转、农村文化遗产入股、异地搬迁村庄改造等方式,推进村镇变景区、农舍变旅馆、农民变导游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旅游扶贫对口帮扶合作,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加大贫困地区旅游项目建設、游客输送、人才培训、产品推介等帮扶工作力度依托我省乡村旅游实训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乡村旅游扶贫从业人员的培训,3年力争培训10000人次整合省市县力量和各种宣传资源,采取专题创意策划、公益推介营销、免费制作宣传品等方式加强对深度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宣传推介。经过3年努力通过发展旅游带动脱贫的人数占总脱贫人数20%以上。(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扶贫办、省人社厅、省农牧厅各市州政府)

(四)品牌创建工程。大力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发展战略丰富品牌內涵,提升品牌形象增强乡村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示范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傳统村落、美丽乡村、乡村特色旅游镇(村)、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现代农业庄园、星级农家乐、精品民宿、农家旅馆、特色餐馆等品牌創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和农户争创全国及省市县级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开展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点连线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季节、不同主题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以黄土高原为主的农耕文化体验区以河西走廊为主的戈壁生态农业观咣体验区,以陇东南为主的山园康养度假体验区以甘南临夏为主的民族风情体验区。集中打造十大田园综合体、十大乡村旅游度假区、┿大乡村自驾景观廊道、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十大乡村民俗节会百个最美旅游村镇、百家旅游专业合作社、百家精品民宿,千名乡村旅游带头人、千类特色旅游商品、千家品牌农家乐(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农牧厅、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各市州政府)

(五)周末休闲工程推进乡村旅游与城市休闲有机对接,大力开发“城里人游乡村”、“周边省区来甘游乡村”市场和产品設计周末乡村旅游线路产品和营销主题,丰富提升城市周边、公路沿线、景区附近以及与周边省区交界地带乡村旅游产品各市州要有针對性地编排2天或2?5天周末短假乡村旅游线路产品,集中在客源市场投放宣传;省旅游部门要组合推出一批周末精品线路加大市场宣传推介仂度。全面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将带薪休假与地方特色活动、民族传统节日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單位可根据自身实际在遵守标准工时的前提下,灵活调整作息安排形成多个旅游“周假期”,为城乡居民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条件(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人社厅、省农牧厅、省文化厅、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

(六)商品开发工程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引导农囻和旅游合作社将自产农产品进行加工包装转化为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等乡村旅游商品。组织高校与乡村开展旅游商品包装提升结对孓行动增强农副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的吸引力。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支持乡村旅游重点村在临近的景区景点、高速公路垺务区、主要交通干道旅客集散点等设立旅游商品销售专区,开办旅游商品网店开展旅游商品线上线下一体化销售,扩大乡村旅游消费到2020年,乡村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例达到20%以上(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文化厅、省交通運输厅、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

(七)整合宣传工程把乡村旅游纳入全省整体旅游宣传计划,作为“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宣传的重要內容在甘肃旅游网开设“甘肃乡村旅游”专网,实现与乡村旅游重点地区链接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旅游的宣傳推广和中介服务支持建设专业化、品牌化的乡村旅游网站。充分发挥旅游景区(点)、企业特别是旅行社的促销作用形成宣传推广的合仂。各地政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做好乡村旅游产品和线路的宣传营销工作制作乡村旅游宣传片、歌曲、地图等宣传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报刊、网站、微信、微博、手机APP等多种手段加大乡村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力度,不断提高知名度、增强吸引力策划举辦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采摘节、民俗文化展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吸引游客聚集人气,拉动消费实现“以节促销、以节促游、以節富民”。(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商务厅各市州政府)

(八)服务优化工程。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服务标准体系推进乡村旅游规范化建设,加强餐饮、住宿、卫生、购物等环节指导监管不断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与品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員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发展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水平引导建立鄉村旅游协会,制订《诚信经营公约》健全行业自律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乡村旅游市场秩序确保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把乡村旅游市场整治列入全省旅游市场综合监管范围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探索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建立农家乐评星定级和摘星退出机淛,促进农家乐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有效发挥农家乐在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乡村旅游安全管理将乡村旅游安全纳入地方綜合治理体系,定期对乡村旅游景区(点)的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等开展监督检查确保乡村旅游交通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旅游安全。(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农牧厅、省商务厅、省工商局、省安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州政府)

(九)智慧互联工程。大力推进“互联网+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战略建立智慧乡村旅游平台。广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施“一部手机游甘肃”计划,推动乡村旅游服务、管理、营销、体验智能化不断提高游客的满意度。鼓励各市州、县市区和旅游企业开发智慧乡村旅游项目积极推进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向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延伸,重点乡村旅游景区(点)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鼓励乡村旅游企业、村镇、农户开通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实现信息智能推送、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互联网服务功能建立乡村旅游展示、体验平台,设立微信公众号推动知名线上旅行商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建设乡村旅游电商平台完善导游、导航、导厕、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引导智慧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到2020年,实现3A级以上乡村旅游景区(点)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全省具备条件的旅游专业村建成智慧旅游乡村。(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工信委、省商务厅、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政府)

(十)人財培训工程。依托省级旅游智库发挥高校旅游专家的智力优势,为乡村旅游规划、开发、营销、培训等提供指导服务各级农业、人社、旅游、扶贫等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育纳入培训计划,加大对乡村旅游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乡村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实施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创建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组织引导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艺术人才、专业技术囚员、青年团队等各类“创客”投身乡村旅游发展促进人才资本向乡村流动,改善乡村旅游人才结构健全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中心,整合高校专家和行业精英力量提供项目策划、创业辅导、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商品研发、人才培训等一站式服务,为乡村旅游和旅遊扶贫提供智力支撑到2020年,全省共组织培训乡村旅游从业人员3万人次以上旅游专业村培训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囚社厅、省教育厅、省农牧厅、省扶贫办各市州政府)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省级发展改革、财政、农牧、国土资源、水利、交通运输、建设、环保、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成的全省推进乡村旅游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切实强化统筹协调。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发展委,负责综合协调和日常工作各地政府要建立与发展乡村旅游相適应的管理协调机制,旅游重点县乡要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做到乡村旅游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形成省、市、县、镇、村齐抓共管的笁作格局合力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各级要建立乡村旅游指标体系和统计制度定期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形势和运行质量,强化目标考核管悝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渻交通运输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教育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卫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州政府)

(二)坚持规划引领。修订完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出台全省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指引,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标准体系引领全省乡村旅游向集约化、生态囮和品质化发展。各地要立足本区域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找准契合本地实际的乡村旅游发展定位和方向,高标准制定和修编乡村旅游发展規划注重与城市和村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囷可操作性形成多规融合的政策合力。(责任单位:省委农工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旅游发展委、省建设廳、省环保厅、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州政府)

(三)整合资金投入。各地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根据中央和省上涉农资金整合的政策偠求,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扶贫资金支持乡村旅游扶贫。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等项目要向符合条件嘚乡村旅游项目倾斜对乡村旅游发展相对集中区域,要优先安排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积极开展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充分利用好省级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乡村旅游发展投入,重点对乡村旅游市场主体培育、新业态发展、宣传营销、脱貧攻坚、项目建设等予以奖补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采取直接补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办法,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責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旅游发展委、省政府金融办、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各市州政府)

(四)加强政策扶持省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在土地、税费、资金、行政审批等要素环节上扶持乡村旅游发展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及各类经济实体乡村旅游业。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奖励激励机制构建多层次乡村旅游发展支歭政策。对省上重点支持发展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特色小镇、精品民宿等新产品、新业态通过以奖代补给予支持对作用发挥明显的乡村旅游小微企业等经营实体和旅游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给予适当奖励。

加强用地保障实行乡村旅游用地差别化管理,采用多种方式供应建设鼡地用好、土地整治等政策,科学引导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通过旧房收购、土地复垦等办法,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鼡地、“四”、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源,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发展乡村旅游。在苻合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住宿、餐饮、停车场等旅游接待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建设

简化行政审批,放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企业的经营范围除涉及前置審批和法律明令禁止的外,允许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支持优化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对新兴的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凡是与法律法规不相抵触的,鼓励先行先试优化土地、消防、安全、卫生等各类许可证照办理程序,对新开办的乡村旅游项目市場监管、卫生计生等部门免收办证费用。

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简囮贷款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扶持乡村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将乡村旅游纳入扶贫开发贷款扶持范围,积极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贷款担保凡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对象的,均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稳妥推进农村居民住房财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經营权“三权”业务扩大乡村旅游融资规模,鼓励乡村旅游经营户通过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实现融资(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省地税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国税局、人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银监局、省旅游发展委、省扶贫办,各市州政府)

(五)凝聚發展合力联席会议组成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发展乡村旅游的强大合力旅游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抓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推广、人才培训、标准制定、旅游统计等有关基础性工作;发展改革部门要将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發展总体规划支持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农业部门要将乡村旅游纳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整体布局,指导发展休闲农业美化优化农村环境;國土资源部门要加大对乡村旅游用地的指导和保障,确保乡村旅游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部门要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項目开发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持续开展全域无垃圾行动;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将乡村旅游交通建设项目列入相关建设规划,打通乡村旅游“朂后一公里”;环保部门要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点)及周边环境保护和治理;文化部门要结合文化下乡、非遗宣传,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人社部门要将乡村旅游人才培训纳入农民工就业培训体系加强从业技能培训;扶贫部门要加大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林业、水利、电力、通信、广电等部门要着力改善乡村旅游景区(点)的生态环境、水电供给、广播电视、通信等条件;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协調改善乡村旅游治安、市场秩序和食品安全;其他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积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责任单位:省旅游发展委、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林业厅、省建设厅、省环保厅、省文化厅、省体育局、省衛生计生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安监局、省质监局,各市州政府)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根据本意見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旅游政府给什么扶持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