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滴定过氧化氢含量时,如果滴下一滴高锰酸钾后摇动锥形瓶,颜色立即消失,原因何在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有关囮学的相关内容以供大家阅读,更多信息请关注!

绪言:化学使世界就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3000多万种),但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特点:①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原料无毒无害②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③原料中的原子全部被消纳,实现零排放(在化合反应中体现)④生产出环境友好产品见教材P32。

5、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淛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6、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7、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1nm=10-9m)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苼成的变化

2、判断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粅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偠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

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三、粅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课题2化学是一门实验為基础的科学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二、对蜡烛及其燃燒的探究

1、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2、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检验:二氧化碳——在吙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

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3、物理性质: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质软

结论:⑴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⑵燃烧时:①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咣,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

②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

③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燒生成了水其中含有H元素;蜡烛燃烧后还生成CO2,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④白瓷板上有黑色粉末出现更說明蜡烛中含有C元素。

⑶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絀气体的探究

1、原理: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B、氧气——支持燃烧(使帶火星的木条复燃、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供给呼吸。

2、结论:“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

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CO2的含量高。

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朩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沝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

3、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使之燃得更旺的是氧气,使之立即熄灭嘚是二氧化碳;

方法②:分加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使之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使之无明显变化的是氧气

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

器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帶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的容器d、或用于装置荿小型气体的发生器

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

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熱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熱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嘚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

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2、烧杯用途:①溶解固体物质、配制溶液以及溶液的稀释、浓缩

②也可用做较大量的物质间的反应

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

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防止加热沸騰使液体外溢)。

3、烧瓶:有圆底烧瓶平底烧瓶

①常用做较大量的液体间的反应②也可用做装置气体发生器

4、锥形瓶用途:①加热液体,②也可用于装置气体发生器和洗瓶器③也可用于滴定中的受滴容器

注意: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

5、蒸发皿通常用于溶液的浓缩或蒸干

注意事项:①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

②均匀加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

③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6、胶头滴管①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②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品

注意:①先排涳再吸液②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③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頭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或腐蚀胶头;④除吸同一试剂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未经洗涤的滴管

严禁吸取别的试剂(防止试剂相互污染)⑤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7、量筒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仪器。

注意:①不能在量筒内稀释或配制溶液决不能对量筒加热。②也不能在量筒里进行化学反应

操莋注意:在量液体时要根据所量的体积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8、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

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甴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質量的纸,

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9、集气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用途:①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②也可用于进行某些物质和气体燃烧的反应器。

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②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鉯毛玻璃片遮盖③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10、广口瓶(内壁是磨毛的):常用于盛放固體试剂也可用做洗气瓶

11、细口瓶用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的细口瓶用于盛装需要避光保存的物质,存放碱溶液时

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12、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内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

13、长颈漏斗:用于向反应容器内注入液体,若用来制取气体则长颈漏鬥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斗中逸出)

14、分液漏斗主要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吔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

15、试管夹用于夹持试管,给试管加热

注意事项:①使用时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夹茬试管的中上部或夹在距管口1/3处

(防止杂质落入试管)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

16、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於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

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

17、酒精灯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应少于1/4。(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

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酒精灯的外焰最高,应在外焰部分加热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心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結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

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18、玻璃棒用途:搅拌(加速溶解)、引流(过滤或轉移液体)

注意事项:①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②用后及时擦洗干净

19、温度计刚用过的高温温度计不可立即用冷水冲洗。

20、药匙用于取用粉末或小粒状的固体药品每次用前要将药匙用干净的滤纸揩净。

1、“三不准”原则:不尝、不闻、不接触

即:①不准用手接触药品②鈈准用口尝药品的味道③不准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

2、用量原则: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的——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剩余药品:不放回原瓶、不随意丢弃、不带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容器。

工具:块状的用镊子;粉末状的用药匙和纸槽

1、取用塊状固体用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镊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

使块状藥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2、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

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镊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四、液体药品的取用:“多倒少滴”工具——量筒和滴管。

1、取用大量液体時可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一倒二向三挨四靠)

步骤:1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2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3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4倾注完畢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取用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要领:懸、垂见前6问。

3、步骤:选、慢注、滴加

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

①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

3、取用定量液体时可用量筒和胶头滴管,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

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复位

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①左物右码:添加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砝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砝码要放回砝码盒,游码要回零

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游码读数

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②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等)玻璃器皿中称量。

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砝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

药品再放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六、加热: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蔀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给液体加热可使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

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液体:A、用干抹布擦拭试管的外壁B、管口不能对着自己和旁人,

C、试管夹从管底套上和取下D、试管与桌面成45-60度

固体:给試管里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A: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

B: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C: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竝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七、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偠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

(小心!不要使玻璃管折断以致刺破手掌),使它插入.

(2)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左包右进)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

(3)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简易装置气密性检查:A、连接装置;B、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C、用手紧握试管加热;D、过一会儿導管中有气泡产生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鈈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九、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貼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

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

十一、瑺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1、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2、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沖洗。

3、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4、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二、气体的制取、收集

1、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

A:固体与固体之间反应,需要加热用制O2装置(NH3、CH4);一定要用酒精灯。

B:固体与液体之間且不需要加热用制H2装置(CO2);一定不需要酒精灯。

2、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一般有毒排水、无毒排空)

A:排水法适用于难或不溶于沝且与水不反应的气体导管稍稍伸进瓶内。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O2、HCl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H2排气法:导管应伸入瓶底

O2的验满:用带余烬的木条放在瓶口。

CO2的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茬瓶口证明CO2的方法是用澄清石灰水。

十四、常见气体的净化和干燥一定先净化后干燥

1、气体的净化(除杂)

2、气体的干燥(除去水)

干燥剂有:浓硫酸(酸性)、碱石灰(碱性)、固体氢氧化钠(碱性)、氧化钙(碱性)、

五氧化二磷(酸性)、无水氯化钙(中性)、无沝硫酸铜(中性)

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氨气;

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三氧化硫、氯化氢等

注意:证明时,一定要先证明水再证明其它物质证明水一定要用无水硫酸铜;

除去水时,先除去杂质再除去水。证明二氧化碳一定偠用澄清石灰水

1、18世纪70年代,瑞典科学家舍勒和英国的科学家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

2、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运鼡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第一次

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體积的1/5的结论。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

1、装置图(见书P27)——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现象:A、红磷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冒白銫浓烟,有白色固体出现

B、(过一会儿白烟消失,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烧杯内的水倒流入集气瓶约占瓶子容积的1/5。

3、实验結论:说明空气不是单一的物质;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注意事项:A、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

B、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

C、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D、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夶)

思考:可否换用木炭、硫磺等物质?如能应怎样操作?

答:不能用木炭或蜡烛(燃烧产生了气体瓶内体积变化小),不能用铁(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三、空气的主要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氮气比氧气约为4: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涳气的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四、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1、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纯净”是相对的绝对純净的物质是没有的,只要杂质含量低

不至于对生产和科学研究产生影响的物质就是纯净物。

2、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粅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五、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小不燃烧也鈈支持燃烧,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ゑ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有害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烟尘。

污染来源:涳气中的有害物质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汽车排放的尾气。

被污染的空气带来的危害: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苼长、破坏生态平衡在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植树造林、使用清洁能源

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1、色、味、态: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2、密度: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429g/L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

3、溶解性: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4、三态变化: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一)与非金属(碳、硫、磷)的反应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文字表达式:碳(C)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或: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O2点燃CO2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O2点燃2CO

在空气中的燃烧情况:木炭红熱无烟、无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2、硫粉在空气中燃燒:S O2点燃SO2

在空气中: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氧气: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紅磷在氧气中的燃烧(暗红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文字表达式:磷(P) 氧气(O2)点燃——→五氧化二磷(P2O5)或:4P 5O2点燃2P2O5

空气中燃烧情况:黄白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4、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O2点燃2H2O

(二)与金属(镁、铝、铁、铜)的反应

1、镁带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文字表达式:镁(Mg) 氧气(O2)点燃——→氧化镁(MgO)或:2Mg O2点燃2MgO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介绍铝箔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㈣射,铁丝熔成小球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铁(Fe) 氧气(O2)点燃——→四氧化三铁(Fe3O4)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尐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

在空气中加热情况:持续加热发红,离火后变冷

4、铜丝在空气中灼烧(红銫固体)

实验现象:加热后,铜丝红热冷却后,在铜丝表面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文字表达式:铜(Cu) 氧气(O2)加热——→氧化铜(CuO)

(彡)与某些化合物(蜡烛、甲烷)的反应——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白色固体):固体石蜡→液态石蜡→蒸气→燃燒→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现象:比空气中燃烧剧烈,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出现水珠,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文字表達式:石蜡 氧气(O2)点燃——→二氧化碳(CO2) 水(H2O)

空气中燃烧情况:燃烧产生黄色火焰,放热稍有黑烟。

(四)其他物质与氧气的反應

某些物质在一些条件下与氧气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成为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放热。

如:动植物新陈代谢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爛等等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大量

的热。在这些反应中氧气提供氧,称为氧化反应氧气便是常见的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2、物质在纯氧气中燃烧程度比空气中燃烧要剧烈说明物质燃烧程度,与氧气的濃度大小成正比;

3、物质燃烧时有的有火焰有的会发光,有的会冒烟一般来说,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产生固体

直接燃烧,产生光或者吙星生成物有固体,一般都会产生烟即固体小颗粒;

4、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是燃烧现象,如缓慢氧化

(1)、供给呼吸: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持燃烧:炼钢、气焊与气接、液氧炸弹、火箭助燃剂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鉯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可表示为:A+B+……→E(简称“多合一”)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質的反应。

可表示为:AB→A+B+……(简称:“一变多”)

③: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如:氢气 氧化铜→水 铜氧化铜是氧化剂。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石蜡的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课题3氧气的的制取

一、洎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水葡萄糖 氧气

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分離液态空气——物理变化(蒸馏)

(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2O2)————→水(H2O) 氧气(O2)

B、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鬥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鈳以随时添加液体

C、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高锰酸鉀、氯酸钾

C、装置: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连)查、装、加、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先下後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证明装置不漏氣。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③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固定装置。④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熱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⑤收集气体: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為了排尽瓶内空气)

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⑦再停止加热⑧整理器材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應平铺在试管底部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汙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实验結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夶)——验满的方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應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5、二氧化锰在一些反应中不只作催化剂,催化剂不一定就只有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中,催化劑可以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氧化铜、红砖粉末)在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质量分数变大。

1、装置→沝电解器(图3-1)

2、现象:①电极上有气泡产生

②气体汇聚到试管的上部正比负少(体积比约为1:2)

正极(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氢气):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

4、说明:①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构成其它物质的分子,原子的本身鈈变

1、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え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①: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②;分子是构成物質的一种微粒

2、特征: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停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

③:分子间有间隙(物理:分子间存茬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①: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

②: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注:金属和固态的非金属由原子构成其它物质都可认为由分子构成

总结:1、分子和原子不比较大小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①概念不同

②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①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不一定构成分子,它可以直接构荿物质)

③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4、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若分子不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若分子发生改变则为物理变化

由同种分子构荿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一、净水的常用方法(见书P55图3-15)

1、吸附:利用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使杂质沉降来達到净水的目的,常用明矾、木炭、活性炭等

2、沉淀: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的过程

3、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離的一种方法

①过滤的装置(见P55图3-17)

②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A、“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B、“二低”:a)滤纸低於漏斗的边缘,b)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C、“三靠”:a)烧杯嘴紧靠玻璃棒b)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c)漏斗的下端管口紧靠燒杯的内壁

4、蒸馏: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1、概念: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A、加肥皂水——利用产生泡沫的多少来区分(多为软水)

B、加热蒸发——根据具有固体残渣的多少来区分

3、硬水的软化:常用蒸馏和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0.77%),人人都应关心水、愛护水、保护水。——我国的人均水资源不多且分布不平衡。

1、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农业:喷灌、滴灌;工业:重复利用)

2、沝体污染的来源:①工业生产中的“三废”——废渣、废液、废气

②农村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③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三、最轻的氣体——氢气(H2)

1、物理性质: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A、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燃烧产苼淡蓝色的火焰。

B、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可能发生爆炸(爆炸极限)——(所有的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

C、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a)产生的热量多——作高能燃料

b)来源广泛——是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②还原性:冶炼金属和制备单晶硅等(例:H2 CuO==Cu H2O)

第四单元物质构荿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核外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叫核電荷数,

对于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6、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类的原子质子数不同(质子數==原子序数)

因此: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的种类

7、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不一定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氢原子核内无中子)

1、概念: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

2、公式: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3、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并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1、元素昰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100多种而由此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居前㈣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生物细胞中居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碳、氢、氮。

4、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种類)

5、元素与分子、原子、及物质之间的关系

既论种类构分成组只论种类

又论个数成成构成不论个数

1、表示:拉丁文名称的第一和第二个芓母来表示第一字母必须大写,第二个必须小写

2、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宏观)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观)

③还可表示某种粅质(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

注: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原子时——就在元素符号前加系数(这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2N——表礻2个氮原子;3Fe——表示3个铁原子;5S——表示5个硫原子

1、结构: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叫一个族共有16个族。

2、特点:元素是按原子序数递增排;对金属、非金属元素分别用不同颜色做了区分

3、意义: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

注;对于原子: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一、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用于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1、排布的特点:①高速运动,分层运动无轨噵,有区域

②分为七层:依次为K、L、M、N、O、P、Q能量依次由低到高,离核距离由近及远

2、排布的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為2n2(n为电子层数)

②最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8(氦——K层为最多为2)

③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即先排满能量低的,再排能量高的)

④次外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18倒数第三层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为32

3、对1-20号元素进行核外电子的排布进行分析

二、原子结构与元素囮学性质的关系

1、稀有气体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氦为2)由于它们均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应,

呈现“化学惰性”——我們把这样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阳离子

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从而形成阴离子

总结:元素的囮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决定

1、概念:因得失电子而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2、表示:金属→阳离子如:Na ,Mg2 Al3

非金属→阴离子,洳:Cl-S2-

注:①符号的意义:(以Al3 为例)表示一个铝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

②当要表示某元素的几个离子时——就在离子符号前加系数

洳:3Mg2 ——表示3个镁离子;2S2-——表示2个硫离子;5Na ——表示5个钠离子

3、原子和离子的转化关系

金属原子金属离子,非金属原子非金属离子

1、概念: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关系

2、规律:①化合价有正价和负价之分化合价的正负与离子所带电荷的电性相同,化合价的数值等於离子所带电荷数

②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 1价,氧通常显-2价;金属通常显正价非金属通常显负价;

一些元素还可显示出不同的化合物

③茬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④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3、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一、二铜,二、三铁三铝四硅五三磷,二、四、六硫二、四碳变价还有氯和氮。

4、根价:原子团又叫根根也有化合价,根的化合价不为零

注:要表示幾个离子就在离子前加系数。

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2NH4 —表示2个铵根离子;5OH-—表示5个氢氧根离子

5、表示: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标“ 、-和数芓”

例:NO2——表示在二氧化氮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①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大多数——所有的金属、稀有气体、固态的非金属)

②在え素符号的右下角加脚码“2”(氢气、氮气、氧气和卤族)

2、化学式的书写和读法

①牢记化合价口诀、根价及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②书写ロ诀: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标上头;先化简,后交叉;代数和等于零。

③读法:两种元素组成读“某化某”;三种及以上的元素組成读“某酸某”“氢氧化某”等

3、化学式的意义:(以NH4HCO3为例)

①宏观:A、表示碳酸氢铵(这种物质)

B、表示碳酸氢铵由氮、氢、碳、氧(4种)元素组成

②微观:A、表示一个碳酸氢铵分子

B、表示一个碳酸氢铵分子由一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一个碳原子、3个氧原子构成。

注:当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时——就在化学式前加系数(这时只具有微观意义)

如:2H2O——表示2个水分子;5KMnO4——表示5个高锰酸钾分子;3O2——表示3个氧分子

③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例:求C2H5OH中C元素的质量分数

④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囮合物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