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c还原cuo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进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进_百度知道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进
我有更好的答案
题目不全,请补充题目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方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可溶于稀硝酸形成蓝色溶液;
方案2合理,因为氧化亚铜与稀硫酸生成Cu和Cu2+,导致溶液呈蓝色。
(2)c<(9b-a)/8,&&&& &&4
(3)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长颈漏斗往试管中注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高度,一段时间内液面差保持不变,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的Cu2O试样中是否含有Cu进行了认真的探究.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Cu2O+2H+=Cu+Cu2++H2O).Ⅱ.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是否有残渣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充分灼烧至完全变黑,并在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量.如此反复多次直到质量不变,称得最后质量为c&g.分析数据,作出合理判断.(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该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工作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方案Ⅰ不合理,铜和氧化亚铜都能和硝酸生成Cu2+;方案Ⅱ不合理,Cu+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也生成了铜单质(2)方案3中,如果a、b、c的关系符合c=(b-a)可确认红色粉末是Cu2O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装置如图所示.(3)简述新探究方案中,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验(操作、现象、结论):关闭活塞,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4)你认为依据新方案测定上述红色试样成分必须获得下列哪些物理量:(选填序号)②③⑤&&&&&①通入氢气体积;&②反应前,红色试样+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③完全反应后红色固体+硬质试管的总质量;④实验前,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⑤硬质试管质量;⑥锌粒质量;⑦稀硫酸中含溶质的量;⑧实验后,干燥管(含药品)的质量(5)有人提出,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试管之间应加一个干燥装置,你认为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简述理由反应后,应让铜粉在氢气流中冷却,如没有干燥管,铜粉将吸湿.
科目:高中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探究.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2O+2H+═Cu+Cu2++H2O.Ⅱ.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方案1:;方案2:.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2)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填序号)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 Cu2O进行了认真探究。
Ⅰ.查阅资料: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
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方案3:称得干燥坩埚的质量为a g,取红色试样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 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总质量为c g。
(1)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该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3中,若确认红色粉末中含有Cu2O,则a、b、c应符合的数学的关系为________,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________次称量。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3)简述该探究方案中,检验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说明操作方法、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科目:高中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⑴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
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1 :&&&&&&&&&&&&&&&&&&&&&&&&&&&&&&&&&&&&&&&&&&&&&&&&&&&&&&&&&&&&&&&&&& &&&&&&&&&&&&&&&&&&&&&&&&&&&&&&&&&&&&&&&&&&&&&&&&&&&&&&&&&&&&&&&&&&&&&&&&&&&&&
方案2 :&&&&&&&&&&&&&&&&&&&&&&&&&&& &&&&&&&&&&&&&&&&&&&&&&&&&&&&&&&&&&&&&&&&&&&&&&&&&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2)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
科目:高中化学
铜及其化合物一般都具有特征的颜色,例如Cu、Cu2O呈红色,CuO呈黑色,CuSO4·5H2O呈蓝色等。研究性学习小组甲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进行了认真的探究。
Ⅰ.查阅资料:①Cu2O属于碱性氧化物; ②在空气中灼烧Cu2O生成CuO;③Cu2O在酸性条件下能发生下列反应:Cu2O+2H+=Cu+Cu2++H2O。
Ⅱ.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1: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硝酸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方案2:取该红色试样溶于足量的稀硫酸中,观察溶液是否呈蓝色
⑴请你评价方案1和方案2。如果你认为方案合理,请简述其化学原理;如果你认为该方
案不合理,请简述原因。
方案1 :&&&&&&&&&&&&&&&&&&&&&&&&&&&&&&&&&&&&&&&&&&&&&&&&&&&&&&&&&&&&&&&&&& &&&&&&&&&&&&&&&&&&&&&&&&&&&&&&&&&&&&&&&&&&&&&&&&&&&&&&&&&&&&&&&&&&&&&&&&&&&&&
方案2 :&&&&&&&&&&&&&&&&&&&&&&&&&&& &&&&&&&&&&&&&&&&&&&&&&&&&&&&&&&&&&&&&&&&&&&&&&&&&
Ⅲ.研究性学习小组乙,设计了新的探究方案,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是否变蓝判断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Cu2O,装置如图所示。
&(2)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你认为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
A.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
B.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在盛有硫酸铜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1)方案1:不合理,因为铜和氧化亚铜均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u2+,形成蓝色溶液方案2:合理,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和Cu2+,导致溶液呈蓝色(2)c&  4(3)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分液漏斗中往试管中注水,使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高于试管中的液面高度,并且一段时间内不回落,说明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良好(4)ABC(1)注意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2)设红色试样中含Cu的质量为x。灼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4Cu+O22Cu2O 256& 32 x& c-bx==8(c-b)如有Cu2O,则x=8(c-b)&b-a,即c&。此实验方案至少要称量如下4次:干燥坩埚质量、坩埚加试样质量、灼烧后坩埚和药品总质量、再灼烧后坩埚和药品总质量(此次应与前一次相同方可,为重复实验,说明已加热至恒重)。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8分)海水的综合利用,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重要的意义。(1)海水淡化沿海缺水地区获取淡水的方法之一,列举出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2)氯碱工业离子交换膜法生产中,透过离子交换膜的离子为&&&&&&&&,氢氧化钠产生于&&&&&&&&(填‘“阳极”或“阴极”)。(3)氯化钠为工业制纯碱的主要原料,制碱反应过程中法中析出NaHCO3的原因是&&&&&&&&&&&&&&&&&&&&&&&&&&&&&&&&&&&&&&&&&&&&&&&&&;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制碱法相比除提高食盐利用率、无氯化钙生成的优势外还有&&&&&&&&&&&&&&&&&&&&&&&&、&&&&&&&&&&&&&&&&&&&从而综合利用原料、降低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计算题
(8分)白云石化学式是CaCO3·xMgCO3。(1)称取27.6 g白云石,高温加热到质量不再变化,收集到CO2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计算白云石的化学式中x的值。(2)将上述收集到的6.72 L CO2通入200 mL 2.25 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我国成功地取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资格。提出的“新北京,新奥运”的申办口号,其含义不包括(&&&)A.绿色奥运B.科技奥运C.人文奥运D.梦幻奥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2007 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 GerhardErtl ,以表彰他对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的重大发现。使 CO、NOx等在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转变成无毒气体,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的排放,正是此项研究的重要应用之一。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在铂表面被氧化生成CO2B.汽车尾气中NOx在铂表面反应转化为N2C.CO在铂表面可与O2、NOx反应D.铂在反应中起氧化作用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问答题
[化学-化学与技术]硫酸工业生产应考虑综合经济效益问题.(1)若从下列四个城市中选择一处新建一座硫酸厂,你认为厂址宜选在______的郊区(填标号);A.有丰富黄铁矿资源的城市B.风光秀丽的旅游城市C.消耗硫酸甚多的工业城市D.人口稠密的文化、商业中心城市(2)CuFeS2是黄铁矿的另一成分,煅烧时CuFeS2转化为CuO、Fe2O3和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3)在硫酸工业制法中,下列生产操作与说明生产操作的主要原因二者都是正确的是______.A.黄铁矿燃烧前需要粉碎,因为大块的黄铁矿不能在空气中燃烧B.从沸腾炉出来的炉气需净化,因为炉气中二氧化硫会与杂质反应C.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时需使用催化剂,这样可以提高二氧化硫的转化率D.三氧化硫用98.3%的浓硫酸吸收,目的是防止形成酸雾,以提高三氧化硫的吸收效率(4)由硫酸厂沸腾炉排出的矿渣中含有Fe2O3、CuO、CuSO4(由CuO与SO3在沸腾炉中化合而成),其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随沸腾炉温度不同而变化(见下表)沸腾炉温度/℃600620640660炉渣中CuSO4的质量分数/%9.39.29.08.4已知CuSO4在低于660℃时不会分解,请简要分析上表中CuSO4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______.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①Cl2 ②Na ③Na2O2 ④F2分别与水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多选题
mg纯铜粉与足量浓硫酸反应,得到VL二氧化硫气体(标准状况),则被还原的硫酸为(  )A.m64molB.m32molC.98V22.4gD.64m22.4g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维勒用无机物合成了尿素,突破了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界限B.开发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基础甲醇汽油,使用无磷洗涤剂都可直接降低碳排放C.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D.尼龙、棉花、天然橡胶、ABS树脂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物质欢迎来到橡皮网
您现在的位置:&
题号:3946985试题类型:实验题 知识点:设计实验和科学探究&&更新日期:
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检测实验室用H2还原CuO所得红色固体Cu中是否含有Cu2O(红色),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请你一起踏上探究之路,回答下列问题。【查阅资料】①无水CuSO4遇水变蓝&&& ②高温灼烧CuO生成Cu2O和O2& ③Cu2O与稀H2SO4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 取该红色固体加入适量稀H2SO4,实验现象为&&&&&&& ,结论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方案2& 装置如图所示,拟通过干燥管中CuSO4变蓝来判断红色固体是否含有Cu2O.(1)为确保探究的科学、合理、安全.实验中还应采取的措施有&&&&& ;(填序号)①加热前先排尽装置中的空气②在氢气发生器与硬质玻璃管之间加一个干燥装置③在盛有CuSO4的干燥管后再连接一个装有浓H2SO4的洗气瓶(2)由方案2实验后得出结论: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写出红色固体Cu2O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方案3 &称得干燥坩埚(常用于固体加热的容器)的质量为ag,取红色固体置于坩埚中称得总质量为bg,在空气中高温灼烧至质量恒定,称得最后坩埚与固体总质量为cg.(1)该实验方案最少得进行&&&&& 次称量;(2)若确认红色固体中含有Cu2O,则c与a,b应符合的数学关系式为&&&&& .
难易度:一般浏览次数:1次
新注册用户,每天可免费查看10道试题答案和解析
科学探究:(1)(2)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学学科科学探究的特点(1)新课标改革的理念是倡导探究式学习,“科学探究”是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知识的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中提升。“科学探究”是以问题为中心,南学生自己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恰当的手段,探究未知的现象、数据,并通过对获得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归纳,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针对化学学科的特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科学探究的认识:①感受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②意识到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必须用事实来验证;③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④认识到科学探究既需要观察和实验,又需要进行推理和判断;⑤认识到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探究的要素和目标:,解答实验探究题的方法技巧:&&&& 科学探究是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根据题目情景提供的信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要求考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作出合理的猜想与假设,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以此考查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综合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科学素养。解答此类试题思维要有开放性,能探究性地提出问题.要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探究验证假设的方法,用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推理和判断;要注意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数据的处理以及对探究问题的合理猜想和想象,不要生搬硬套,胡乱猜想,应在短时间内切准题目要害,找准突破口。&&&&&综合实验题答题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思维过程:原理一反应物一仪器装置一现象一结论一作用一意义一联想 ①实验依据的性质和原理。 ②反应物的状态及其替代物。③装置的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操作错误产生的后果。⑤现象描述要准确、全面、重点突出。 ⑥直接得出结论或导出结论。氧气参加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方法:(1)探究氧气与其他物质反应条件的对比试验①温度对比试验。用温度对比试验探究物质的着火点。如木炭和煤的着火点不同。②浓度对比试验。用浓度对比试验探究可燃物能否与氧气发生反应或反应的现象不同。(2)金属生锈条件的对比试验与氧气接触铁不会生锈,与氧气、水同时接触铁才能生锈。铜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才能生锈。金属的生锈条件探究都是通过对比试验完成的。反应生成氧气速率的对比试验设计方法:(1)催化剂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试验①有无催化剂的对比试验。如氯酸钾制氧气加入和不加入二氧化锰的对比试验。②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对比实验。如可设计对比试验探究MnO2,CuO,Fe2O3等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的影响。(2)浓度对制取氧气速率影响的对比实验。如取不同浓度的对氧化氢溶液,加入同质量的MnO2观察H2O2分解速率。在设计对比实验时,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每次对比实验只能研究一个变量,其他的变量应该控制在相同的状态。如设计对比实验研究MnO2和CuO哪种物质对H2O2分解速率影响大,那么容器中的过氧化氢浓度应相同。相反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必须使用同种,同量的催化剂,温度,压强也应该相同。控制变量法探究固体物质溶解速率:中考试题中常出现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率的因素”的相关实验问题。在口常生活和实验中定性分析较多,如果定量分析就应该用控制变量法。(1)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搅拌对溶解速率的影响。搅拌比不搅拌溶解得快。(2)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温度,探究溶质的颗粒人小对溶解速率的影响,颗粒小的溶解快。(3)控制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颗粒大小,探究温度对溶解速率的影响,对大多数物质来说,温度越高溶解的速率越快。,探究过程中获取、处理信息的常见方法:(1)观察 ①观察要目的明确、重点清晰,具有典型性。如:做关于物质性质的化学实验,重点观察物质性状的改变,包括气味的改变、气体的逸出、沉淀的产生或溶解、颜色的变化。 ②观察要准确、仔细,事物变化有时微妙、偶然,在偶然、微妙中包含着飞跃,观察仔细、准确,才会有所收获。如:对于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生长出的霉菌可杀死葡萄球菌这一现象,一般人难以发现,英国的弗莱明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一现象,于是出现了造福于人类的青霉素。 ③观察时应对某一事物发生变化前后的现象进行比较,或对相关事物发生变化的现象进行比较,看看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以便从中发现规律。(2)比较分类比较分类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关键是在于将学习对象或所研究问题以一定标准分门别类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分清研究问题和学习对象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如: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时,需找出区分标准——反应前后的物质是否为同种物质。(3)归纳演绎归纳是解决一般与特殊的重要方法。归纳时应注意对某些或个别的化学现象、化学问题等进行观察,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演绎是利用一般的知识、原理等对特殊的事实、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特殊情形的本质特征、属性。演绎时注意大小前提的正确性,如: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及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既是比较归纳的结晶,也是演绎的功劳。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的活动包括观察、提问、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及运用等活动,科学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敏捷性。下面谈谈科学探究的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是在亲身实验的条件下观察事物的能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事物的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重在观察、发现问题,在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观察到的内容通过文字描述或者绘图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学习活动中,对自己身边的生活现象或学习化学时遇到的一些事例,能依据所给资料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对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3)操作能力科学探究往往是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的,而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实验验证假设与猜想,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要动手实验,首先要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然后再按一定的操作顺序进行操作。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就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4)分析能力分析是通过对整体中的各个部分进行单独研究从而了解整体本质的探究方法。实验过程中要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它们的规律,然后要思考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对你的假设是否有帮助。对整体中各个部分的研究是认识整体过程的基础。 (5)比较能力比较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通过诸多方面的比较,从而得出异同的过程。比较是分类、归纳和概括的基础。比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认识事物、掌握规律起着巨大作用。因此,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比较能力的培养。(6)归纳概括能力归纳概括是根据一部分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要正确地做出归纳概括,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就必须具有代表性、广泛性。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即可归纳概括出大多数酸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这就利用r归纳概括技能。 (7)推理能力当你对观察到的现象做出解释时,即在进行推理时,要注意推理不一定就是事实,即使是根据正确的观察做出的推论,也可能是错误的。要证明推论正确,唯一的方法就是再进一步观察、调查和研究。(8)评价能力做出评价就是评估某件事情的好坏、对错。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操作是否方便,对环境是否有害等。做出评价前,需要全面地考虑到事情的正面与反面,并明确自己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评价标准。在科学探究中要学会评价。 (9)合作学习能力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往往是学生小组或团队活动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学生应具有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能力。化学科学探究性试题分类: (1)发现问题类探究题从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中选出有价值的问题。解释此类问题的关键:观察、分析、联想,提出的问题要有探究价值,要有利于设计实验方案,有利于现象的观察和描述。解答此类探究题的方法:根据题目要求,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和假设。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问题和进行猜想: a.从“对立面”中发现问题和猜想;b.从“逆向思维”中发现问题和猜想;c.从生活或实验中发现问题和猜想; d.从探索闪果中发现问题和猜想;e.在异常中发现问题和猜想;f.在类比中发现问题和猜想;g.在归纳判断中发现问题和猜想;h.在“理所当然”中发现问题和猜想。然后结合猜想,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宏观性质和特征)去解答问题。注意提出的假设要周密、合理,有科学依据。 (2)假设、验证类探究题对问题有可能的答案作出猜想或假设,并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猜想或假设作出初步验证计划,以便设计实验方案。解答时,一是要围绕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假设或猜想,假设越全面,结论越可靠;二是要注意假设的合理性,要符合化学规律、化学原理,不能凭空设想;三是要从本质上去分析现象,抓住本质提出假设。(3)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运用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收集解决问题的证据,并对所收集的证据和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与整理,通过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并对结论作出正确的解释。收集证据,要有较强的实证意识,会观察、记录,准确精练的表述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4)结果分析、反思与评价类探究题此类探究题是对所获得的事实、证据进行总结、归纳,得出正确结论,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解答时可用比较、分类、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证据和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利用逆向思维,对探究结果进行评价。而实验评价题是由题目提供一套或多套方案,从某一角度或几个方面评价方案的优劣。(5)综合性探究类此类探究题是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中的几要素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体现探究的全过程,解答时要注意结合实践经验和亲身体验,探究性地提出问题,用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进行推理、判断,根据试题的目的和要求,结合题设巾的材料,进行解答,思维要有开放性。
相关试题推荐
1、 液化石油气是家庭常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性质物质熔点/ ℃沸点/ ℃燃烧反应丙烷—189.7—42.1C3H8+5O2&3CO2+4H2O丁烷—138.4—0.52C4H10+13O2 &8CO2+10H2O&由上表资料分析,丙烷和丁烷的物理性质是:常温常压下呈________态(填“气”、“液”或“固”);化学性质是:具有 ________ 性。液化石油气燃
2、 (6分)元旦联欢会上,化学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棉花上滴了几滴水,棉花立刻燃烧了起来。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起来呢?【提出猜想】a.小明认为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b.小刚又根据燃烧的条件,对小明的猜想进行了补充:&。【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图的
3、 (2分)如图为某学生设计的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1)通过此探究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2)实验结束后,用灯帽可将酒精灯熄灭,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4、 (6分)某实验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请回答问题。(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燃烧匙中放入少量的白磷,小烧杯内放入适量的碳酸钠粉末,组装好装置。打开弹簧夹,将溶液A缓慢加入到小烧杯内,溶液A是______,一段时间后,______(填写后续实验步骤和现象),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弹簧夹,然后用凸透镜加热白磷,观察到白磷不燃烧,该实验过程的目的是______。(2)停止加热,轻轻振荡装置,一段
5、 (8分)某同学根据日常经验推测,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和温度有关,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进行验证:小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小题2: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证明了可燃物燃烧必须要&。通过“图①中&的白磷和图②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后燃烧”的实验现象比较,能得出同样结论的。小题3:图①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证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nb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u2o tio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