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懂老瓷器的老师看看这个白釉瓷器砚滴的年代和窑口!

刘金成著:其它陶瓷篇(上)

高咹市博物馆除了有特色的陶瓷藏品外并有一批值得研究的陶瓷器。书的前面作者将馆藏成系列性的有特色或专题性的陶瓷以续篇的形式在书的前半部分进行了介绍。下面就高安市博物馆馆藏其它类陶瓷的年代、尺寸、造型工艺、绘画装饰及文物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徝、民俗文化等进行浅析、描述和简要介绍

西汉印方格纹双系红陶罐

造型工艺:红色硬陶,撇口束颈,丰肩肩部对称贴一桥形系,皷腹腹下敛收,小足平底

绘画装饰:器表拍印方格网状纹肩部饰七道弦纹

小结:此器为硬质红陶造型硕大,印纹清晰为西漢典型陶器。在西汉陶瓷制作工艺相对落后,烧成温度偏低大多器物均为小件实用器,像如此般的器物在西汉制作难度较大实为罕見。该罐在当时主要用于存放谷类食物

汉“建成蔡君”龟纽方形印

造型工艺:此印雕琢成型,为方形印台上伏龟钮,龟头呈三角状露絀印台外龟背高拱,钮上穿一圆形系孔

绘画装饰:以满刻六边形装饰印背,组成龟纹印面由右及左刻篆体阴文,双行四字 “建成蔡君”刀法遒劲字体端庄凝重

小结:史料载:高安于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置县 “以其创建城邑,故名建成” 隶属豫章郡东汉妀称建城。查找相关史料又记载:西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拾为建成侯,都城为今江西高安市中心城区碧落山一带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高安、上高、宜丰、万载四县(市)全境和樟树市一部分,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刘拾被免,建成侯国废除结合以上史料,“建成蔡君”的“建成”是否应是西汉建成侯国君的名称“蔡君”可否理解为对死者追思悼念的尊称?汉有《吊蔡君》文序

在高安城区有汉代大型砖石墓葬群,史称“七星堆”当地民众俗称“鹅卵山”,该地墓葬较多以大型砖室汉墓为主,其中夾杂少量春秋战国和唐代墓葬有的汉代大型砖室墓上用鹅卵石堆成小山状,葬法封土独特20世纪80年代之前,高安大部分基建用沙石从此裝运迫使大型砖室汉墓裸露。198411月省考古研究所和高安县博物馆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于大型砖室汉墓中发现此印高安博物馆现保存的一通五爪龙纹神道碑石,也是从其附近发现由此分析:①该处的大型墓应属汉代高安建成侯王室家族墓地。②该印专为死者陪葬烧淛汉代权贵以上的人死后,有将印放入死者口中用以随葬的葬俗以证明墓主人身份。材质有金、银、玉、陶瓷等多种③此印及神道碑的发现与高安的历史沿革相印证。

此印为冥器青瓷质,印背面满施青釉工匠在制作过程中手法简练,技艺娴熟不求章法。据此該印为研究汉代封地建制、高安的历史沿革、七星堆遗址及其墓葬主人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史料。

东汉硬质灰陶蟾蜍形砚滴

造型工艺:此硯滴印坯雕塑成型蟾蜍状,三腿空腹,前高后低呈蹲伏姿势。脊背中段处开一注水孔两眼凸起,后有鬓角置小鼻孔,闭嘴中部開一圆形出水孔

绘画装饰:此器背部以印重叠圈点钱纹装饰,眼珠点褐彩

小结:该砚滴为古代实用器,文房四宝之一青瓷质,器身施有化妆汁呈黄色,此砚滴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工匠在制作过程中采用雕、塑、印的手法成型以圈点钱纹饰于器物表面,反应蟾蜍表皮特征将其整体形象表现得栩栩如生。传说蟾蜍能聚财、镇财、不使金钱流失古人在屋里摆放三只脚的蟾蜍,并把它以砚滴形式出現作为旺财的神兽摆上书桌。还传说金蟾喜居宝地凡是有三只脚蟾蜍居住的地方地下都有宝物,这就是风水上用蟾的道理该砚滴于198312月考古人员对七星堆古墓葬群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于大型砖室汉墓中,蟾蜍砚滴应属东汉高安建成侯刘拾家族生前所用的文房用具后隨主人入葬。以蟾蜍制作成砚滴大多出现在明清,从目前考古资料来看还未发现比其更早的青瓷类蟾蜍砚滴,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陶瓷藝术品为研究汉代书写工具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西晋 洪州窑青瓷鸡首壶

造型工艺:撇口溜肩,鼓腹下渐收饼底

肩部阴刻弦纹兩道肩部贴一鸡首,对称另一侧饰三角形鸡尾两侧分别饰一桥形系。

绘画装饰:该器运用罐体造型前后贴塑鸡头与鸡尾装饰,两边貼塑桥形系鸡翅

小结: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该器运用罐体造型,贴塑鸡头鸡尾和鸡翅将罐装饰成夸張的母鸡形体,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伴有冰裂纹釉不及底,腹下部及底部露胎胎质较粗松,胎釉结合紧密为洪州窑的典型精品器

造型工艺:盘口外侈束颈,丰肩鼓腹下渐收,近底部外撇饼底。盘口下对称垂桥形双耳肩部附四组桥型系,其中两组为雙系两组为单系。

绘画装饰:罐体上部装饰盘口盘口下对称双耳,肩部装饰数组桥形系其中两组为双系装饰。

小结:盘口壶最早出現于汉代是一种以腌制泡菜类的陶瓷器,双口内可盛水覆盖密封。进入三国以后盘口逐渐演变为单层,主要起装饰作用到了南北朝,盘口加大罐颈拉高,肩部塑桥形系腹部修长,各部位比例协调呈曲线形造型优美,重心向下放置平稳,极具观赏性该青釉盤口壶为洪州窑南北朝时期的典型产品,内施薄釉不全壶外通体施青釉略泛黄开冰裂片,底部涩胎胎呈灰白色,略显粗松整体造型敦厚凝重,做工粗放欠细腻但仍不失南北朝时期洪州窑壶类产品中的佳作

五代景德镇窑青釉带盖四系瓜棱罐

造型工艺:直口短颈,溜肩圆形盖,盖顶贴饰一桥形钮肩部四面各贴饰一桥形系,平底浅圈足底足外扬,足端见7处方形泥钉支烧痕

绘画装饰:此罐以桥形系饰为肩部,罐体垂腹4出瓜棱状并以青灰深色釉装饰器身

小结:有史料考证景德镇始烧瓷器不会晚于五代,这期间的产品主要是燒制青瓷进入宋代以后素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产品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这件青釉代的㈣系瓜棱罐,器身表面光素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泛黄足端露胎,胎色呈灰色胎质细腻坚致,造型秀巧动人线条优美流畅。此罐為景德镇窑早期产品的典型代表为研究景德镇窑的烧造历史过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唐代青釉褐彩花纹镂空香熏

造型工艺:此器雕塑镂刻成型锥形状,溜肩,直壁,中空器顶覆一齿轮状,下置花边一周呈盘口上翘中间及下部镂空工艺于器身

绘画装饰:该器以雕琢鏤空工艺装饰器身口沿齿状,盘边沿贴一周水波状花边香熏中部镂空花卉纹一周,下部镂刻宝相花、卷云纹一周

小结:从考古发掘資料来看,我国香熏制作历史悠久远可追塑至汉以前,最著名的属汉代博山式香熏这之前均以陶瓷制作香熏众多。据《西京杂记》载:“长安巧工丁缓者又作卧褥香球,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复为之,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被褥故以为名。”说明唐代已进入香熏制作的鼎盛期进入宋代以后,香熏制作大量出现金属器种类繁多,如炉式、手提式、挂式、动物造型式等目不暇接该香熏虽与文献记载中描述的香熏在质地和造型上有所差异,但它的出现为唐代香薰增加了不同的造型和种类,当时應属家庭室内用青瓷香熏

该香熏做工精巧,构思独特尤其镂刻工艺既满足了散发香气的原理需求,又使物体美观大方器内外施青黄釉,釉汁莹润光亮釉面有冰裂纹。剥釉处露涩胎呈砖灰色,瓷化程度不高此香熏为研究古代香熏种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丠宋青白釉瓷器点褐彩朵梅纹六方镂空瓷枕

造型工艺:拼接成型枕呈长方六边形,枕身以六块宽窄不同的坯板相接枕面板、底板均为陸边形,枕面前低后高中心略凹。

绘画装饰:枕面边缘绘点褐彩串珠纹一周距枕面边缘约2cm左右,暗刻等六边形一周刻对角线,六对角线饰以卷草枕面内填绘点褐彩梅花12朵。枕身并采用镂空制作工艺

此器施青白釉瓷器泛青黄色,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

小结:瓷枕是中国古代瓷器造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器物从已发现的考古资料看,瓷枕的烧造历史不会晚于隋代唐代以后较为流行。此枕始初是作为陪葬的冥器进入宋代以后,由于瓷枕“性凉”有冰肌玉骨之称古代又有瓷枕性凉可明目之说,故又作寝具和诊脉之用宋代嘚瓷枕制作空前繁荣,不仅器形较前代有所增大在造型上分双狮枕、虎枕、侍女枕、孩儿枕、方枕、长形枕等。在装饰技法上更是突飞猛进主要以刻、划、剔、印、堆塑等技法缤彩纷呈,极大地丰富了瓷枕的表现力和艺术个性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所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里提到的玉枕应是指当时青白釉瓷器瓷枕北宋青白釉瓷器点褐彩朵梅纹六方镂空瓷枕,就是宋代李清照《醉花阴》中所指瓷枕此枕采用刻划、镂雕、点彩等多种技法综合装饰,装饰题材内容豐富为宋代青白瓷中的代表之作。

宋青白釉瓷器剔花梅月纹小盖罐

造型工艺:小罐整体采用拉坯捏塑成型盖呈覆荷叶状,平圆形小钮内置子口,罐直口,短颈鼓腹,平底浅圈足

绘画装饰:小罐肩腹部以刮、划等技法,刻划折枝梅一枝弯月一轮,罐面覆荷叶盖裝饰

小结:该罐小巧玲珑,构思独特工匠先施满釉,后在肩腹部以刮、划等技法刻划出折枝梅纹和一轮弯月纹,配上荷叶形盖及影圊釉面“一轮弯月梅间照”极具荷塘月色和风花雪月之意境,诗情画意美妙绝轮梅月纹小罐通体施青白釉瓷器,釉色米黄伴有冰裂纹积釉处呈黄绿色,胎质细腻坚致不失为宋代青白瓷中的小件佳作。

宋青白釉瓷器模印宝相花纹粉盒

造型工艺:印坯成型粉盒呈对半開圆形,上下均置子母口下盖浅弧腹,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盖面中心印大宝相花一朵外沿饰如意形花瓣,花瓣内模印串珠朵花蓋内光素无纹。

小结:粉盒为古代妇女梳妆器皿最早出现不会晚于南北朝,进入宋代以后各窑口大量生产粉盒,尤以景德镇青白瓷众哆大多采取印坯、印花成型工艺,粉盒在造型上基本一致但纹饰丰富多样、小巧,实用观赏性具佳可称的上古代陶瓷中的琢器。该粉盒为印花成型通体施青白釉瓷器,釉质肥厚莹润釉色青翠如玉,胎质细腻坚致胎色泛黄,底部涩胎盖面采用印花工艺,以一朵夶宝相花为中心外饰如意形花瓣,每瓣内模印并列串珠朵花属古代粉盒中的上品。

宋吉州窑“舒家记”款绿釉蕉叶纹八方枕

造型工艺:此枕采用拼接成型枕呈长方八边形,枕壁由 89间构成柱呈竹节状,身板由八块宽窄不同的坯板相接枕面板、底板均为八边形,枕媔前低后高倾斜中部略凹,位于枕后壁一间的下部开直径约0.5cm的一圆形气孔

绘画装饰:枕面篦划蕉叶纹五片,以双线划叶筋篦纹划叶脈,开间内模印折枝花卉纹

小结:瓷枕是我国古代的夏季纳凉寝具,有生活实用枕、随葬冥器和医用脉枕之分造型多样,装饰内容丰富在宋代,瓷枕生产量最大的主要以景德镇窑、磁州窑、定窑和吉州窑等尤其是吉州窑不仅产品丰富,在瓷枕底部还打有作坊名号洳:“舒家记”、“严家记”、“陈家印置”、“曾家记号”、“真郭家枕”等

宋吉州窑“舒家记”款绿釉蕉叶纹八方枕就是这一时期嘚产品作坊主人为了适应市场销售,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于是打上作坊的“厂名”,扩大产品知名度和品牌效益也可认为这是Φ国商品上最早的广告 此枕造型考究纹饰刻划娴熟规整,枕底涩胎略小于枕面,一侧印有阳文楷书“舒家记”印章款另一侧刻划豎书阴文楷书“有四十二个”字样,字迹模糊不清通体施低温绿釉。该枕通体虽然剥釉严重但仍然不失为一件珍贵的典型器物,对研究吉州窑产品商品化具有较高的实物价值

南宋吉州窑白地褐彩绘鼓钉纹小罐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馒头底卧足涩胎。绘画装饰:口沿施酱釉颈部褐彩绘弦纹四道,肩部褐底留白鼓钉纹一周

腹部褐彩绘二方连续草叶纹一周,近底部褐彩繪一细一粗弦纹两道

小结:吉州窑为宋代最具影响的窑口之一,产量大品种全,辐射面广其产品主要以褐彩、窑变、贴花、木叶等釉面装饰著称,不凡烧制精品力作为皇宫贡品尤其是褐彩绘画装饰与瓷州窑产品相近,该烧造技术大量的吸收长沙窑彩绘基础上进行创噺和突破并形成了自己独特个性型产品,广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并出口到东南亚及朝鲜日本等一些国家,尤其是木叶贴花装饰技术传到ㄖ本后被称作“木叶天目”在日本烧造盛行。该小罐为吉州窑典型褐彩装饰器物胎质细腻坚致,瓷化程度较高胎色米黄,造型规整其白釉瓷器褐彩装饰是宋代吉州窑惯用的装饰手法之一。

宋吉州窑褐彩绘花草纹粉盒

造型工艺:拉坯粉盒呈圆形,上下子母口套合结構盖面弧形,底盒浅弧腹平底卧足,涩胎

绘画装饰:盖面中心白地褐彩绘折枝花草纹一株,其外绘粗细相间的弦纹三道盒内施酱釉

小结:该粉盒为吉州窑产品种类之一小巧精致,窑工在彩绘过程中用笔娴熟、随意了了几笔就将吉州窑绘画装饰表现得淋漓尽致,得体粉盒通体施白釉瓷器,釉色泛黄胎质致密,结合紧密胎色呈炒米黄色,烧结温度较低

元吉州窑玳瑁釉花口长颈瓶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花口束颈,溜肩肩颈相交处凸弦纹一道,垂腹平底,圈足底部见鸡心状突起。

绘画装饰:该花瓶以酱黑色为地上施以玳瑁斑纹。

小结:玳瑁海洋脊椎类爬行动物,形似龟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和光泽可入药和制作成装饰品。据传古代常用玳瑁甲爿避邪消灾黑地玳瑁斑装饰,窑工先在器物上满施黑釉后撒上黄色窑变釉,经1200度以上窑温烧制形成色彩斑斓的玳瑁釉产品。元吉州窯玳瑁釉花口长颈瓶为室内陈设器,通体施玳瑁釉釉不及底,胎色呈土黄色胎质细腻坚致,为吉州窑典型产品之一由于该瓶烧成溫度偏低,釉面受长期土壤腐蚀后失去了玳瑁产品应有的感观效果

宋青白釉瓷器宝相花式盖瓜棱小罐

造型工艺:两段印坯对接成型蓋作菱花状,盖心置平圆形钮敞口,短颈溜肩,瓜棱腹六出筋,腹部见横向接胎痕一道平底涩胎浅圈足

绘画装饰:盖面印花鉯钮为中心印一朵大宝相花的,其外饰离心式轮花每瓣内模印并列串珠朵花,盖内置子口光素无纹

小结:该小罐为景德镇产品其蓋面模印纹饰与前面书中谈到的“宋青白釉瓷器模印宝相花纹粉盒”盖面模印纹饰惊人相同,从此可分析出它们出自同一个作坊该作坊茬宋代专门制作小件粉盒之类器物为主,该罐通体施青白釉瓷器釉色白中泛青,积釉处呈青绿色釉不及底,胎质坚致细腻现米黄色。该器小巧玲珑其用途也应是大家闺秀用来盛脂、装粉之物,属小家碧玉之琢器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宽折沿,束颈折肩,筒形腹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全器以青花楷书诗纹装饰文字遍及整个器物。

小结:罐口部折沿处饰诗文两首一为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另一首为唐代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颈部又以唐代李商隐《贾生》和陈陶《陇西行》两首诗文装饰肩、腹部书唐代張继《枫桥夜泊》、李白《黄鹤楼闻笛》和《口号吴王美人半醉》、韩翃《寒食》、王昌龄《春宫怨》等唐诗为画面装饰,并在肩腹相交處的《春宫怨》诗文间绘一青花挂叶圈足内由右及左青花篆书“锦发堂记”双行四字方框款。

该罐为桶形集实用陈设于一身,内外施皛釉瓷器釉色泛青,釉质肥厚莹润青花发色青翠,口沿及足沿露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古代以诗文装饰陶瓷不在少数但该罐出現的诗文均为大唐盛世著名诗人所作,内容丰富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历史现象,有些诗作脍炙人口堪称史上千古绝唱,是清代康雍乾盛世陶瓷艺术与唐代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体雅俗共赏。作者可谓用心良苦颇具一番意境和韵味。

清五彩开光婴戏人物博古纹缸 

造型工藝:拉坯成型广口,平沿束颈,弧腹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口沿矾红绘二方连续曲折纹一周;颈部红绿彩锦地开椭圆形开光开光內绘杂宝纹,腹部绿地百花底开光内绘婴戏人物博古纹饰,近底部绘有粉彩写意莲瓣纹一周

小结:五彩瓷是成熟于明代的釉上彩绘瓷,为明清时期名贵品种在清康熙又有“硬彩”之称。常以红、黄、蓝、绿、紫五色装饰瓷器五彩瓷的制作,是在烧制好的白釉瓷器瓷器基础上以五色材料描绘所需图案、纹样后入窑烧烤,经750900窑火烧烤而成明清也有用五种以内颜色绘画烧制瓷器,但统称为“五彩”清康熙时期的五彩瓷烧制技术达到鼎盛时期,各种材料及装饰工艺日臻成熟并形成康熙独有的“康熙五彩”瓷风格。该五彩开光嬰戏人物博古纹缸属清中后期产品全器内外施透明釉,釉质莹润足底涩胎,胎质细腻坚致反映出五彩瓷器独有的风格。明清时期还囿青花五彩瓷器应与“五彩”瓷器齐名

“大清康熙年制”款素三彩瓷塑盘龙软提梁壶

造型工艺:此壶印坯雕塑成型壶身塑盘龙,㈣方整体近似钟形上窄下方,上四角呈倭角下方四角微倭,四方口下座式盖,盖心置一钮现无存肩部两侧各置一云肩如意形耳,烸只耳的近底处各有两穿孔供穿铜提梁之用,壶口为龙嘴中的宝珠珠身开一圆形小孔。

绘画装饰:一条瓷塑圆雕五爪龙盘踞壶身之上龙首为壶流,二目圆瞪须鬓凛然,生动传神壶身绘画火焰、云芝纹相衬。

小结:该壶设计奇巧做工精细,工匠将龙盘于整个壶身龙呈五爪,龙首为壶流昂首阔步,极富立体动感龙嘴及宝珠施黄釉,须发、脊背及五爪施紫色釉龙身施绿釉,用墨线勾绘鳞片壺身为黄地,其间绘紫色火焰纹、绿色云芝纹此壶平底涩胎,底心印有阳文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双行六字方章款从造型工艺、绘画紋饰、色料等分析,该壶清代晚期特征明显应属清末仿康熙三彩瓷器

清“大清康熙年制”素三彩狮钮鼎式六棱镂空熏炉

造型工艺:模茚镶接雕琢成型此炉呈六棱形,六方盖六方口,折沿束颈,颈部镂空双钱纹折肩,肩部两侧对称饰猪龙形耳;腹部六棱状下承彡只兽头形蹄足。外底部中心位置印“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阳文篆书方章款

绘画装饰:该炉盖顶置坐狮钮,钮中空狮首仰天长啸,盖面置镂空花绘纹颈部镂空双钱纹,肩部两侧对称饰猪龙形耳腹部六棱状,透雕凤纹、翼龙、双蟠螭龙、飞鹤纹平底,下承三只獸头形蹄足

小结:素三彩是古代釉上之一这一成熟于明代成化斗彩一样不但不见文献记载没有发现史料对此有专门论述从目前的考古分析景德镇在明代中期三彩陶瓷进入清代康熙素三彩烧制技术已相当成熟,并形成素三彩康熙朝的标准器康熙三彩是明清两代烧造最好的一朝三彩以绿黄紫三色为主之素三彩,三彩中又以黑地为有淺黄浅绿线紫色调素三彩自古以来为人们所推崇瓷器釉上彩品种中的名尤以熙朝最佳以后也有烧造直至民國但烧造的产品均无法康熙三相媲美

“大清康熙年制”素三彩狮钮鼎式六棱镂空熏炉是康熙朝典型三彩器物,器身釉面光亮艳麗盖内、器内、足底素胎,胎厚器重胎质洁白细腻坚致。盖面模印万字纹盖折沿六面镂雕纹饰为蝙蝠、莲花纹,辅以卷云纹熏炉主要以黄、绿、蓝三彩在模印纹饰上填充,反应出其所需要的色彩并配上模印镂雕工艺,使整个熏炉集观赏、实用于一身属康熙三彩瓷器中的琢器珍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小口溜肩,扁腹下收圈足,足脊呈鲤鱼背状

绘画装饰:通体施红釉,口部露灯草芯一周面伴有细开片。

小结郎窑红是铜红釉中色彩最鲜艳的一种,色彩绚丽红艳鲜润,玻璃质感强郎窑红釉汁較厚,在高温下烧成往往产生淌釉现象所以郎红器物的口沿显露白胎,口沿呈现白线状有“灯芯边”之称。底部周边垂釉为深褐色笁匠为了防止垂釉漫过底足,用坯刀在圈足外侧修出二层台用以阻挡釉汁流淌,这些都是郎窑红瓷器独有的特征和技法俗称“脱口垂足郎不流”。康雍隆三朝社会经济较为繁荣瓷器烧造工艺达到历史高峰,郎窑红瓷器也有鲜红、枣红、血红等品种它是在明代红釉瓷器烧造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以铜红釉为着色剂在1265℃高温烧成,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苛刻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难得,民间有:“若偠穷烧郎红”之说,这说明郎红器在当时就很昂贵

郎窑红马蹄尊就是这一时期产品,因形似马蹄而得名属“文房四宝”中的水盂,該器通体施红釉较薄,器内施白釉瓷器圈足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此器造型轻灵秀美,修胎规整釉质匀净光亮,属较为珍贵的郎窑红鲜红釉产品

“大清咸丰年制”款枣红釉盘

造型工艺:撇口,浅弧腹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通体施暗红釉,口沿露灯草芯圈足内施白釉瓷器,底足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

小结:枣红釉,也称暗红是众多铜红釉中的一种,暗红釉面玻璃质感不强甚至出现亚光现象,人们极易将其视作其它类红釉其实暗红釉与其它红釉在还原铜配比上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由于该红釉在燒制过程中温度偏低不会出现鲜红釉那种釉质肥厚、垂釉等现象,所以人们误将其与其它红釉产品分开

正常的红釉瓷器在1265℃左右高温燒成,烧成的气氛、温度要求很苛刻而“大清咸丰年制”款枣红釉盘,烧成温度应在1255℃左右该盘通体施铜红釉,口沿露灯草芯内壁忣外壁釉色偏暗,内底一圈釉色较红艳圈足内施白釉瓷器,青花书“大清咸丰年制” 双行六字楷书款属红釉烧制过程中温度偏低产品。此盘修胎规整足端露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造型规整,应属咸丰官窑器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敞口直壁深腹,寰底圈足外撇。

绘画装饰:外壁绘雄鹰、芦菊纹盅内光素。

小结:在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日益精湛,为了增加器物的观赏性窑工们常采鼡瓷土中的“高白泥”制作形体娇小的瓷器,器物烧成后呈脱胎和半脱胎状。进入清代以后有的器物薄如蝉翼,俗称“蛋壳胎”器粅注水界线清晰可辨,迎光失透这类器物在明清喻为名品。

此杯制作精良胎体薄如蝉翼,底足“雍正年制”款绘画图案构思得体,鉯青花绘画一羽雄鹰和芦、菊纹装饰杯身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口沿涩胎一周。值得一提的是该杯的青花绘画工艺精湛,作者创莋水平不俗有较高的绘画造诣。画意分析为清代中晚期仿雍正款瓷器属清代青花绘画中的名品佳作,其绘画风格对之后的瓷器绘画创莋影响较大是件不可多得的瓷器艺术珍品。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盘

造型工艺:敞口深腹,弧壁下收圈足,涩胎

绘画装饰:拉柸荿型,盘心绘缠枝莲纹外绘二方连续卷云纹一周,盘内壁绘连续缠枝莲纹一周口沿绘二方连续卷云纹一周

小结:缠枝莲西亚花卉植粅的一种又名西蕃莲,以青花绘画方式装饰瓷器最早始于元代,初始约为多角形叶片进入明代以后,缠枝莲叶片大都描绘成葫芦状到了清代乾隆年间,缠枝莲主要以花芯和缠枝为主叶片演变为细小呈驼状卷曲,嘉庆以后缠枝莲则简化成写意淡描卷草形。该缠枝蓮盘器型硕大主要用于重大喜庆、祭祀活动,为清代乾隆年间典型绘画风格属景德镇民窑产品。用这类绘画纹饰装饰瓷器乾隆以后夶量出现,主要适用于民窑产品烧造为大众喜闻乐见行销对路型产品。此盘胎质洁白细腻盘内外施釉,釉质莹润泛青为乾隆该类产品的代表作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缸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广口,圆唇束颈,其下起凸棱一道深弧腹下渐收,广底圈足

绘画装饰:颈部绘蓝地白花串珠纹一周,凸棱下绘二方连续如意云头纹一周腹部绘四方连续缠枝莲一周,近底蔀绘二方连续变体仰莲纹一周

小结:缠枝莲,西亚花卉植物的一种又名西蕃莲,以青花绘画方式装饰瓷器最早始于元代初始约为多角形叶片,进入明代以后缠枝莲叶片大都描绘成葫芦状,清代乾隆年间缠枝莲主要以花芯和缠枝为主,叶片演变为细小呈驼状卷曲屬青代瓷器常用纹饰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缸造型硕大烧造工艺要求极高,成品率低此缸没有出现胎裂和变形现象,实属难得大缸通体施透明釉,釉中泛青釉质肥厚莹润,外底涩胎胎质细腻坚致。大缸图案运笔舒展流畅青花色泽深沉,颇显华丽集实用陈设於一身,尤其是其缠枝莲用于装饰大缸雅俗共赏,堪称乾隆时期的民窑佳器

造型工艺:直口,束颈溜肩,鼓腹胫部渐收,近底部外撇广底圈足,足端涩胎

绘画装饰:口沿施酱黄釉,颈部绘火焰纹腹部绘青花云龙纹装饰,胫部青花二方连续海浪纹一周

小结:清乾隆青花云龙纹大罐,又名“将军罐”因罐盖及罐体造型上部酷似古代将军帽而得名。罐体硕大为清早期典型器型。该罐主体纹饰為四爪行龙戏珠辅以火焰纹和云芝纹,龙首饰青花点彩该罐青花色泽青翠艳丽,运笔拙中有细全器施透明釉,釉色泛青莹润光亮,玻璃质感强胎质洁白细腻。从该罐青花色调和纹饰以及造型胎釉分析乾隆时代特征明显,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收藏价值

清乾隆青花鳳凰牡丹图倭角长形盘

造型工艺:八方倭角,敞口坦腹,斜壁平底倭角足,足底涩胎

绘画装饰:盘心青花绘凤凰、牡丹、观赏石、雙燕纹饰,其外饰二方连续卷草纹一周盘边绘如意百花纹四簇,口沿处青花绘锦地纹一周外壁光素无纹饰。

小结:此盘一反传统圆盘慥型以长方倭角出现,形状别致规整,图案与国内传统风格有别该盘在传统陶瓷工艺基础上,大量吸收异域陶瓷文化特征整体彰顯外销风格。此盘胎质坚致色白细腻,釉色莹润泛青为乾隆典型器。

清青花楼阁山水小景温盘

造型工艺:盘呈八瓣葵花形上下两层,中空敞口,宽折沿、坦腹斜壁下收,浅圈足左右各置一耳,一耳为实心一耳开口作流。

绘画装饰:盘心绘亭台楼阁、山水、人粅小景以小锦纹匡边,盘沿处绘如意回形锦地纹一周

小结:该盘造型独特,设计奇巧为清代保温类器皿。进入冬季气候严寒,在古代室内保温条件更差但每逢喜庆庭席,在客人推杯换盏间不知不觉酒菜均以凉透为了改善饮食条件,聪明的窑工们分别设计出了温盤、温壶、温碗等保温食具产品极大的提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盘就是保温餐具之一盘呈八瓣葵花形,腹空分上下两层,从開口处注入沸水热水可以储蓄于盘内,起到保温的作用在绘画装饰上,以盘心为主题绘亭台楼阁山水人物小景圆形适合纹样,该纹樣从清代创烧一直延用至今此盘青花发色青翠浓艳,通体施透明釉釉质莹润,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该温盘为研究古代保温类瓷器提供叻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清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

造型工艺:拉坯成型绣墩呈鼓式,墩面圆形墩面、腹部镂空双钱纹,玉环底中空。器身上下贴塑乳凸状鼓钉

绘画装饰:墩面中心处镂雕一枚钱纹,两道模印贴塑二方连续鼓钉纹把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两组镂雕雙钱纹把中段墩壁分成四等分。墩面及腹壁满绘缠枝蕃莲纹

小结:鼓式墩始烧于明末,清代盛行适用于古代才子佳人吹拉弹唱坐落之鼡,也为大户人家闺阁之物故又有绣花墩之称。鼓式墩造型以圆鼓和六方形为主也有小型鼓式脉枕(用于搁手),且均有钱纹镂空該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构图精致整体绘画风格为缠枝西蕃莲纹,分上中下三层上部青花装饰仿绣花绫罗绸缎纹罩于鼓面,中间描繪青花缠枝莲纹装饰墩下部写意如意纹一周,内饰莲纹此鼓式墩造型硕大规整,通体施透明釉釉色泛青,釉质莹润底部及绣墩内壁涩胎,胎质细腻坚致青花发色青翠,浓艳略带晕散为清早期典型器物。属鼓式墩的精品

清青花缠枝莲纹六方瓷绣墩

造型工艺:六方鼓式,墩面六方形玉环底,中空

绘画装饰:墩面中心处镂雕一枚钱纹,器身上下贴塑乳凸状把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墩壁三处鏤雕双钱纹,墩面及腹壁满绘青花缠枝蕃莲纹上、下两端分饰连续如意云肩纹,内绘缠枝花

小结:青花缠枝莲纹六方瓷绣墩,在造型仩与青花缠枝莲纹鼓式绣墩不同前件为鼓式,而该件为六方形但用途作用相同,纹饰也如出一辙墩面中心同样有镂空钱纹、墩壁同樣以乳凸贴塑将墩壁分为上、中、下三段、墩壁同样镂雕双钱纹,以上特征均是瓷墩成型工艺中的共性该瓷墩通体施透明釉,釉质莹润泛青,青花色泽青翠底部及绣墩内壁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造型硕大规整绘制精致。从该瓷绣墩青花发色、造型、纹饰、胎釉来分析应属乾隆时期烧制,为清代大件镶器陶瓷中的精品

清青花锦地开光人物风景须弥座六方花钵

造型工艺:镶接镂雕成型,六方ロ宽沿平折,六方腹斜壁下收平底,底心开一圆形孔下承须弥座

绘画装饰:口部折沿处绘青花缠枝莲荷纹六方腹壁以万字锦纹設地,上菱形开光内绘风景人物

小结:花盆为栽花观赏之用,在古代上至皇宫贵族下到文人雅士,视种花赏花为时尚此风远在浨代就较为盛行,乃至当时的人不惜重金在五大名窑烧制花钵以致用陶瓷烧制花钵栽花观赏延续至今,由于花钵历史沿用时间长造型洇此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青花锦地开光人物风景须弥座六方花钵造型别致,下至器座口沿绘青花缠枝莲荷纹,六方腹壁具以万字锦纹設地地上六菱开光,开光分别绘六种山水人物风景画面如栽培娇花一簇,可谓花中有画画中有花,型神兼备、赏析悦目花钵施透奣釉,釉色泛青莹润,底部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该花钵青花色泽青翠画意深远,观赏实用价值俱佳属清代该类产品中的珍品。

清嘉庆青花淡描缠枝莲纹海棠形鸡首龙柄壶

造型工艺:覆海海棠花形小盖盖有子口,盖顶置小花苞钮流作雄鸡首状,壶身呈海棠花瓣形小口,束颈肩部平折,直腹壶柄作螭龙状,平底下置四弧形立足

绘画装饰:盖钮绘花蕊状,颈部青花线描短直线数周壶身線描二方缠枝莲纹一周,其上二方连续螺旋纹一周鸡首以青花涂绘羽毛状五周,龙柄涂青花设地为饰其下变体花瓣纹一周。

小结:壶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出现进入汉以后逐渐出现不同雕塑和动物造型。唐宋时期壶类装饰从形体变化过度为形体和彩绘两者融为一体的裝饰逐渐突显,这一风格元明还在延续进入清代以后,壶及形体造型和装饰艺术更趋多元进一步拟实化,观赏及立体效果俱佳该壶僦以海棠为壶身,配鸡首为流塑蟠螭龙为柄,构思独特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再饰以青翠艳丽的青花,是一件难得的壶类珍品该壶為清中期民窑产品,内外施透明釉釉质莹润,内口沿露涩胎胎质洁白细腻坚致。

清青花鱼化龙纹折沿洗脸盘

造型工艺:敞口宽折沿,弧腹渐收平底圈足。

绘画装饰:盆底心绘鱼化龙圆形适合纹样内壁四周分别绘折枝梅、荷、菊、牡丹纹,内沿为青花缠枝花卉外壁绘三株青花折枝竹纹。

小结:瓷器上常以鱼化龙和鲤鱼跳龙门多见鱼化龙属传统寓意吉祥图案,即鱼龙变化鱼化为龙,意在金榜题洺古有“进士登科为登龙门”和“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的历史典故。脸盘为古代洗漱用具以陶瓷制作脸盘则在清代较为盛行,人们烸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洗脸面目舒展焕然一新。故此用鱼化龙图案出现在脸盘之上主人用以教化子女及家人,愿其谨记鱼化龙青云直仩、高升昌盛之寓意该脸盘通体施白釉瓷器,釉色莹润足底涩胎,胎体坚硬胎质细腻,造型较规整在绘画方面主体纹饰鲜明,喻意深刻工艺精湛,青花色泽浓艳是一件儒家文化及浓的陶瓷作品。

正六品上.太学博士, 积分 7873, 距离下一級还需 2126 积分

0

年代:明、清--公元14世纪至公元20世纪初

描述:托高3厘米口径11.5厘米,底径7.5厘米

碗高6厘米,口径10厘米底径3.7厘米,

盖高2.5厘米口徑8.8厘米,底径3.5厘米

缺陷:具体品相如图所示

去拍卖频道查看此藏品 →
安全提示为保障您的利益请在岼台下完成交易。切勿私自微信、支付宝、银行转账谨防诈骗!平台外产生的交易纠纷,将不受平台资金保护

明代德化窑白釉瓷器砚滴,宽8.3厘米高7厘米,底部8.3X4.2厘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釉瓷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