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烧心、嗳气,堵、嘴苦看中医效果好吗?

一、藿香、佩兰、砂仁(芳香三味饮)

三味为芳香健胃化湿之主药。藿香与佩兰配伍出自《时病论》,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解表、止呕作用。唯佩兰对脾经湿热之口中甘腻多涎最为合拍,而砂仁化湿醒脾作用明显。三味用于中焦湿浊不化之胃炎,症见胃脘痞闷,口淡乏味,或口有秽浊之气,肢体疲倦,脉缓舌白润腻等,起效快。略予加减,对上消化道疾病颇有效验。

二、代代花、厚朴花、佛手花(芳香三花汤)

三花均为芳香理气化滞药。代代花偏于开胃宽胸,厚朴花偏于理气消胀,佛手花偏于疏解肝胃之郁。三味合用,对肝胃气郁于胸胁、脘腹,出现痞闷、胀痛、食后有堵塞不消化之感者,投之多效。三味泡水代茶饮,还有消胀减肥之效。

三、大麦芽、稻芽、谷芽(开胃三芽饮)

三芽亦具芳香气味,有疏肝健脾开胃之用。麦芽为消食药,但有明显的疏肝作用;稻芽功用与麦芽相似,帮助消化,但药力缓和;谷芽是指北方小米的芽,性温和而暖胃,且有安神作用。三味药合用,舒达肝气,开胃进食,并有温散湿邪的功效。

四、半夏、黄连、黄芩(辛开苦降散)

此三味为半夏泻心汤的君臣药,为辛开苦降之代表组合,又为苦寒与苦温之相反配伍。具有辛开湿浊散,苦降热邪除之功效。凡见心下痞满,隐隐作痛,泛泛欲呕,舌苔湿腻者,此三味为必选之药。唯其用量,当视湿与热孰轻孰重而定,而湿热之孰轻孰重,又当以舌苔为标尺。

五、竹茹、生姜、芦根(清胃三味汤)

此三味为清胃降逆组合。用竹茹清胃止呕,一改过去单纯清肺化痰之用;芦根清胃生津的作用显著,凡胃热之呃逆、呕吐,常取竹茹30克,芦根30克,对胃热之逆,效果明显。但竹茹略有克伐胃气之弊,加入辛温之生姜,既加强降逆作用,又可预防竹茹克伐胃气之虞。

六、砂仁、白蔻仁、公丁香(开胃醒脾方)

此三味均有芳香气味。砂仁与白豆蔻功效相仿,均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的作用;公丁香为温中降逆药,于胃寒之呕吐、呃逆、嗳气有益。三味合用,对中焦寒湿不化所致的胃痛、泛泛欲呕、呃逆不断、时时吐浊者,每有良效。

七、青皮、陈皮、大腹皮(理气三皮饮)

此三味为理气消胀之品。青皮疏肝达下,陈皮调脾达中,大腹皮行气达三焦。小腹胀痛者,以青皮为主药;胃脘胀痛者,以陈皮为主药;脘腹皆胀而痛者,以大腹皮为主药。三味合用,在舒理气机的基础上,又有健脾开胃之功效。服用后常有肠鸣下气之感。

八、鸡内金、鸡矢藤、神曲(二鸡神曲散)

此三味为健胃消食之药。鸡内金消食化石为百姓所公认,神曲的消食化积的作用比较强,特别是小儿吃多了不消化,晚上睡不好觉,又感冒,神曲应为首选药。鸡矢藤是非常好的助消化药,此三味研粉冲服,或煎汤服均可,于老人、小儿服用效果更好。

九、神曲、山楂、大麦芽(三仙饮)

此三味为“三仙饮”,在广大农村几乎都知道,是健胃消食的常用品。只是三味功效不同,神曲消面积,山楂消肉积,麦芽消果积。有的地方加上鸡内金,名为“四消散”,其消食作用更强。但对于年老体弱者,还要加一点健脾药,如白术、山药、陈皮、白扁豆等,以防消而不化。

十、黄连、吴茱萸、刀豆子(左金豆子汤)

黄连、吴茱萸为左金丸,是苦寒与苦温组合,是清肝与暖胃结合。主药是黄连,“实则泻其子”,泻心火即清肝火,肝火不亢,无犯乎胃,则胃痛、呕吐、嘈杂吞酸,自行消失。但苦寒有伤胃气,故佐以吴茱萸苦温,佐制黄连之苦寒,又有温胃暖肝的功效。刀豆子,有温中下气、和胃降逆之功。三味合用,用于湿热聚中,肝胃气逆者,其清热降逆和胃之效,功效显著。

十一、薏苡仁、白蔻仁、砂仁(三仁化湿散)

此三味取“三仁汤”之义,以砂仁代杏仁。薏苡仁健脾渗湿,白蔻仁行气化湿,砂仁醒脾祛湿,三味合力,药性偏温,于脾湿、气滞、之中焦湿困证,所见纳谷不馨,口淡乏味,或有秽浊之气,用之每有良效。薏苡仁用量大一些,其他二味用量偏小。

十二、黄连、干姜、半夏(清温降逆汤)

此三味是张仲景半夏泻心汤、黄连汤之主药,为辛开苦降的代表组合。黄连苦寒清热,干姜辛温开结,半夏苦温燥湿,凡湿热蕴结于中焦,升降失序,纳运失和,症见脘腹痞满,泛泛欲呕,频作呃逆,食欲不振,或有烧心、泛酸,舌苔白腻或黄腻者,此三味为对证之举。

十三、炒山楂、肉豆蔻、石榴皮(止泻散)

此三味用于结肠炎之久泻,炒山楂健脾止泻,肉豆蔻固肾止泻,石榴皮涩肠止泻,若是溃疡性结肠炎,可加白及、仙鹤草。还可将锡类散加入汤剂中,冲服。

十四、百合、乌药、甘草(百合乌药甘草汤)

此即百合乌药汤加一味甘草,百合乌药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原方主治“心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原方百合一两,乌药三钱,重在通气和血。加一味甘草,意在缓急和中,用量多在10到15克。用于胃脘痛或痞塞不和,但无吞酸者烧心者,此方平和而效捷。

注意:请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摘要:目的探讨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8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与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之上加以中医护理)各41例,对2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满意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均高(P<005)。护理前,2组中医症状积分差异不显着(P>005);护理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均低(P<005)。结论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效果显着,能提升其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值得采用。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具体指的是在较多诱发因素影响下胃黏膜出现的一类慢性炎症,发病初期症状多不明显,经常会被忽略,伴随病情进一步发展,病程易缠绵反复,会给患者的消化功能及生活质量带来不利影响。该病在中医上属于“胃脘痛”以及“胃痞证”等范畴,患者多存在上腹部不适、饱胀感、隐痛以及烧灼痛等,且疼痛无显着节律性,常于进食后加重,若未及时接受相应治疗可逐渐演变成胃溃疡甚至胃癌,严重影响其日常工作和生活等。现代医学有关慢性胃炎暂无特效疗法,疾病较难被彻底根治。但有研究表明[1],中医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经验丰富,历史悠久,效果更佳。还有研究表明[2],给慢性胃炎患者积极开展中医护理,可有效引导其病情朝有利的方向发展,能促进其临床疗效的提升。本文探讨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共82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各有41例,对照组中男共24例,女共17例。年龄范围在25-68岁,平均是()岁。病程2-15 a,平均是(730±158)a。观察组中男共25例,女共16例。年龄范围在26-69岁,平均()岁。病程1-15 a,平均(728±160)a。2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着(P>005),可以进行分析和比较。

12纳入标准(1)均与《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相符[3]。(2)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有关书面知情同意书。(4)得到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13排除标准(1)其他系统存在疾病者。(2)存在交流及精神障碍者。(3)急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4)无完整临床资料者。

所有患者均予以对症治疗,其中对照组按常规开展护理,包括病情观察、心理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之上加以中医护理,内容包括:

(1)辨证施护:①对于胃阴不足者,需指导其日常饮食应偏凉,增加生津润燥类食物的摄入,例如雪梨和蜂蜜等,避免摄入浓茶和咖啡等刺激类食物;增加饮水量,定时排便,维持大便畅通;对三阴交、中脘、内关以及胃俞等穴位进行针刺,采取补法;中药汤剂应于饭前温服;②对于脾胃虚寒者,需指导其加强休息,做好保暖工作,适当添加衣被,劳逸结合,避免风寒;饮食可采取温补类食物,例如大枣、牛奶、桂圆以及莲子等;对于胃痛情况下可采取艾灸等治疗,中药汤剂在服用时应温服;③对于肝气犯胃者,需维持心情舒畅,消除其不良情绪;增加行气解郁类食物的摄入,例如萝卜和柑橘等,维持大便畅通,中药应于饭前温服;针刺内关、合谷以及足三里等穴位止痛,采取泻法;④对饮食停滞者,需遵医嘱禁食,待其症状缓解之后予以全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主要采取健脾理气类食物,例如萝卜和山楂等,避免摄入产气类食物,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禁止暴饮暴食,便秘时可采取番泻叶泡水,对于严重腹胀者可采取焦山楂等调服,同时中药汤剂应于饭后温服;⑤对于肝胃郁热者,应适当进行卧床休息,等到疼痛缓解之后再鼓励其开展太极拳和散步等活动,同时予以荷叶粥及绿豆汤等饮食,维持心情舒畅。存在口干口苦时应采取淡盐水或者菊花水漱口,同时中药汤剂应于饭前稍凉服下。

(2)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减轻不适症候:依据患者实际症候进行穴位选择,同时予以腹部穴位按摩和艾炙,以缓解其不适。开展腹部穴位按摩前,应协助患者采取合理体位;松开衣着,暴露出按摩部位,做好保暖工作,并对局部皮肤进行清洁;按同身寸法取穴,主要包括中脘、关元以及天枢穴,涂按摩油后开始按摩;采取摩法及推法由中脘穴顺时针推至左侧天枢穴到关元穴到右侧天枢穴,再回到中脘穴,开展约5min的环形按摩;后用揉法分别按摩中脘穴、两侧天枢穴、关元穴各30次,按摩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艾炙时,将中脘作为主穴,对于胃脘疼痛需配合足三里、关元和气海等穴位,对于胃脘胀满需配合天枢、建里、下脘、神阙等穴位,对于反酸、嗳气需配合神阙、足三里、胃俞、肝俞等穴位,采取艾炙治疗仪开展治疗,15-20min/次,1次/d;(3)饮食指导:帮助患者养成良好规律饮食习惯,确保患者饮食做到节制与结构合理,按时按量的进餐,禁止暴饮暴食,禁食肥甘,用餐时细嚼慢咽。同时依据患者证型予以辩证施膳指导:对于肝胃不和型需进食理气疏肝类食物,包括生姜、萝卜和山药等;对于脾胃气虚型应进食健胃补中类食物,[HJ1.8mm]包括茯苓、山药、莲子和大枣等;对于胃阴不足型应进食枸杞、薏苡仁以及山药等食物;(4)情志调护:患者受疾病反复发作和缠绵不愈等影响,极易产生急躁、悲哀、紧张和恐惧等情绪,使其病情进一步加重,选择情志转移法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确保其维持心情舒畅,以获取气血调达的效果,有助于其疾病恢复。鼓励病友之间加强疾病防治方面的交流沟通,能提升其疾病认知,协助其建立起积极心态面对治疗,提升其配合度。(5)规范生活起居:鼓励患者开展有氧运动,如慢跑、舞蹈和太极拳等,做到规律生活和按时起居,禁止过度劳累,确保睡眠质量,规律饮食,以减少或者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51临床疗效[4]显效:胃痛和其他症状全部消失,同时X线钡餐或者胃镜检查结果为正常。有效:胃痛和其他症状有一定改善,同时X线钡餐或者胃镜检查结果有一定好转。无效:胃痛和其他症状无任何改善,同时X线钡餐或者胃镜检查结果无任何变化。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

152中医症状积分[5]包含食后腹胀、嗳气、烦躁易急、纳差、灼热感或烧心、泛酸、胃脘痛和呃逆共8个症状,各症状按无、轻度、中度和重度依次计0、2、4、6分。总分在0-48分,分数和症状严重程度成正比。

153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含满意、一般和不满意等选项,对总满意度进行观察。总满意度=(一般例数+满意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计量和计数数据分别用(x[TX-*3/8]±s)、%表示,组间差异利用SPSS 180软件分别进行t、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明显。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发生主要和外邪入侵、过度劳累、饮食不当以及情志失调等有关,治疗时多采取药物,疗程较长,同时各类药物导致的毒副作用较多,因此,治疗时配合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确保患者疗效,改善其症状意义重。

武清霞等[6]研究中对慢性胃炎患者共110例开展研究,一组予以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一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以中医护理设为观察组,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820%高于对照组的8180%。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756%比对照组8293%更高,这与武清霞等研究中的结果相一致,说明中医护理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中医护理可紧紧围绕疾病促发因素进行有效全面的护理,能避免或消除疾病发生及发展外因,给疾病治疗恢复提供有利外部条件。观察组护理后中医症状积分比对照组更低,说明中医护理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可能是通过对症施护,依据不同证型开展相应护理,能培养起良好饮食及生活习惯,进而缓解患者的胃炎有关症状;慢性胃炎患者多数存在程度不一心理及精神压力,会影响其病情,通过情志调护能从五志之火、七情而起的原则出发,以人事治之,诊其由平之,采用情志转移法以及病友间鼓励能使患者打开心结,进而减轻其不良心理,缓解其因情志失调引发的呃逆、嗳气和烦躁易急等多种症状;通过指导患者规范生活起居,能使其改变原有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促进其疾病转归;积极利用腹部穴位按摩和艾炙等中医护理技术,与辨证施护的原理相结合能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7]。在观察满意度时发现,观察组比对照组更高,分析原因可能是中医护理重视情志调护,可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帮助其树立起积极心态面对疾病治疗,使其主动的配合治疗及护理,进而提升其满意度。但本次研究中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样本数量较少、干预的时间较短以及未进行随访等,未来研究中仍需进一步完善。

总之,予以慢性胃炎患者中医护理具有显着成效,能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其疗效和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胡乃毅,张江春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及评价[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70-171

[2]周娟燕慢性胃炎的中医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5,13(5):177-178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疼痛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3):181

[4]李沛中医护理对慢性胃炎患者综合疗效浅析[J].光明中医,2017,32(23):

[5]崔艳梅慢性胃炎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1):123-124

[6]武清霞慢性胃炎的中医护理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27):

[7]罗艳霞,张一沛,高鹤菲,等饮食调护和情志护理对慢性胃炎的效果分析[J].光明中医,2017,32(14):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刘美芬 张伟 陈倩玲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胃酸烧心打嗝吃什么中药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