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怎么看待发作性睡病和猝倒症的?

昨晚你睡得好吗?3月21日是世界睡眠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良好免疫,源于优质睡眠”。

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调查报告显示,当下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睡眠与免疫密切相关,长期睡眠障碍或睡眠剥夺,会引起炎性反应和免疫功能的紊乱。在一定程度上,睡眠障碍还有可能会使接种疫苗应答差,增强病毒和肺炎的易感性。

睡眠障碍有哪些?出现了睡眠障碍的症状该怎么办?以下这些案例身上,可能有不少人的“影子”。

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6岁的王先生(化名)打鼾有十多年了,但他认为晚上睡眠质量不错。然而,近半年来王先生总会在白天感到工作乏力,提不起精神。晚上睡觉有时会憋醒,早上醒来感到口干舌燥。

与此同时,王先生的妻子发现,丈夫晚上鼾声最长停顿有10余秒,呼吸变得微弱,她经常害怕他“憋死”而将丈夫拍醒。

王先生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求医,经过诊断,潘集阳认为王先生可能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王先生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在睡眠中最低血氧饱和度低至48%,提示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重度低氧血症。

潘集阳介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虽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直接发病原因是上气道的狭窄和阻塞,但其发病并非简单的气道阻塞,实际是上气道塌陷,并伴有呼吸中枢神经调节因素障碍。

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睡眠中打鼾是由于空气通过口咽部时使软腭振动引起,打鼾意味着气道有部分狭窄和阻塞。打鼾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特征性表现。这种打鼾和单纯打鼾不同,音量大,鼾声不规则、时而间断。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表现为白天乏力或嗜睡。

3. 睡眠中发生呼吸暂停

较重的患者常常夜间出现憋气,甚至突然坐起,大汗淋漓,有濒死感。

夜间由于呼吸暂停导致夜尿增多,个别患者出现遗尿。

由于缺氧,患者出现晨起头痛。

6. 性格变化和其他系统并发症

包括脾气暴躁,智力和记忆力减退以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

正在就读高二的小李(化名)平日里热爱体育运动,然而最近半年似乎变了个人,不仅变得不爱和同学玩耍,随时随地都能睡着,上课还总是打瞌睡、无精打采,导致原本优异的成绩一落千丈。

不久前,正在吃饭的小李突然在饭桌上睡着,家人送他到当地医院急诊。急诊检查无异常,但补液处理后效果欠佳,他仍有嗜睡的症状。此后没几天,小李与家人边走边聊,开怀大笑时突然双下肢发软,直接跌倒在地。家人带他到神经内科进行了头颅和颈椎的磁共振检查,但也未见小李身上有何异常。

两次惊心动魄的经历,让小李及其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亲戚推荐下,小李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就诊,完善了相关量表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日间多次睡眠潜伏试验检查。

根据检查结果及对小李病史的详细了解,潘集阳认为患者患的是发作性睡病。经过相关药物对症治疗后,小李白天的嗜睡明显改善,学习能力也逐渐恢复。

潘集阳介绍,发作性睡病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神经疾病,目前约影响全世界20-67人/ 100,000。发作性睡病的症状包括白天过度睡眠(EDS),尽管不是发作性睡病特有的,但所有患者均存在这一特征,因为这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多达60%的患者会发生猝倒症,这是清醒时肌肉紧张非自主地消失的现象,通常由强烈的情绪引发的。其他症状是夜间睡眠紊乱、睡眠幻觉和睡眠麻痹等。

那么出现了相关症状该如何改善呢?潘集阳介绍,对于发作性睡病患者而言,首先是帮助其调整生活习惯,比如增加白天的睡眠时间,尽量不从事长时间持续性工作的行业,但这种辅助性的治疗措施作用不大。

其次是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主要为控制猝倒发作及治疗日间过度睡眠,其中控制猝倒发作的药物包括羟丁酸钠和抗抑郁剂,莫达非尼是治疗发作性睡病日间过度嗜睡的一线药物。

科学的睡眠卫生习惯要注意

有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到3小时,对睡眠问题的搜索量也激增了43%。为此很多人也主动购买睡眠手环、褪黑素、睡眠喷雾等产品,希望可以实现助眠的功效。

然而,购买再多助眠产品却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依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睡眠障碍的问题。

Scheduel--试着按照一致的时间表上床睡觉和醒来;

Light--白天把自己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保持卧室的黑暗,并在睡前及夜间避免使用来自手机、电视和其他电子设备的照明设备;

Environment--保持卧室凉爽、舒适、黑暗和令人放松;

Exposure--避免饮酒、尼古丁、咖啡和临睡前的大餐;

Physical activity--在白天或下午晚些时候进行锻炼,并避免在睡觉前进行剧烈运动。

专家提醒,如果睡眠问题影响到了日间学习、生活功能,应及时在附近医院睡眠门诊或睡眠医学中心就诊,咨询医生予以进一步评估。

南方日报记者 朱晓枫 实习生陈雅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9:15 阅读:5409 来源:爱爱医 责任编辑:潘乐乐

[导读] 发作性疾病是指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发作性疾病表现可分为癫痫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本文重点介绍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1 癫痫的诊断确认癫痫的主要依据。 1.1 详细而准确的发作病史 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暂时

    发作性疾病是指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根据发作性疾病表现可分为癫痫发作和非癫痫性发作。本文重点介绍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诊断。

癫痫发作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暂时性皮层功能障碍。根据异常放电所波及的部位不同,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性、感觉性、或精神行为异常等发作性症状。然而,所有的癫痫发作均应具有发作性和重复性这一基本特征。发作性是指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均非常突然,持续时间短暂,发作结束后随即恢复至发作前状态;重复性是指第1次发作后,在不定的间歇期后会有第2次和更多次的相似发作。按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规定,通常需有2次或2次以上相似的无诱因(如发热)发作,才可考虑癫痫的诊断。癫痫患儿就诊时可无明显异常体征,因而详细采集其发作史十分重要。应着重向目击者询问,从先兆、发作起始,到加重发展的全过程。是局限性还是全身性发作,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有无发热等诱因以及与睡眠的关系等。小儿癫痫很少有始终呈局限性发作者。无论是继发性、还是特发性、全身性发作,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或精神行为异常,这在非典型性发作中十分罕见。若发作后出现短暂Todd′s麻痹,是诊断局灶性癫痫发作的有力依据。

    对可疑癫痫发作者,其他一些临床资料对确立其癫痫诊断、甚至推测其病因也会有很大帮助。 包括:
    (1)提示脑损伤可能性的个人与过去史:如分娩及围产期异常,运动及智力发育落后以及颅脑疾病与外伤史、复杂性热性惊厥史等;

    脑电图是诊断癫痫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不仅是对癫痫诊断的确认,而且对临床发作分型和患儿的转归分析均有重要价值。常规脑电图的1次描记时间不应少于20 min。应作清醒描记,加上睡眠描记和(年长儿)过度换气诱发。在脑电图中出现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等特异性发放波者,对癫痫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

    是一种精神、神经和心理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异常行为表现。

    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多种形式的异常行为和运动,常被误诊为癫痫发作,多导睡眠EEG监测和(或)Video-EEG视频脑电图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
    为觉醒障碍的一种表现,常见于2~12岁儿童,以2~7岁多见。症状表现为患儿入睡后突然惊醒,坐起、尖叫、哭喊、双目大睁直视,神情紧张、恐惧,伴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色苍白、出汗,意识模糊,持续数分钟至十余分钟后缓解,可清醒或继续入睡。发作期EEG示觉醒反应,无癫痫样放电。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无性别差异。患儿在睡眠中经历恐惧的梦境,引起梦中极度的恐惧、焦虑或濒死感,大声哭喊着醒来。醒后意识及活动正常,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均无异常改变。
    是觉醒障碍的一种表现,4~8岁多见,常有家族史。症状表现为患儿睡熟后突然起床,在意识不清状态下做一些刻板、无目的动作,和(或)做一些比较复杂的、半目的性的活动。在活动中难以叫醒,而且无论是叫醒还是自己睡醒后都不能回忆发作的经过,可伴有夜惊和遗尿。发作期EEG可示超同步化单一节律的慢波,发作间期EEG无癫痫样波发放。
    睡眠中出现四肢和躯干的粗大而无目的动作和强直性动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多见于年长儿, 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疾患。发作时EEG大多正常,但也有少数在发作间期表现为癫痫样异常波发放。
    表现为肢体或手脚不自主、无规律的抽动,发作频率多少不等,动作幅度大小不等。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监测均无异常放电。
    表现为大拇趾背屈、足背屈、膝弯曲等一系列刻板、反复的动作。发作时EEG无异常放电。
    发病年龄从儿童期到50多岁,典型表现有四联征:日间睡眠过多、猝倒症、睡眠幻觉及睡眠瘫痪。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均无癫痫样放电。

    患儿在安静状态下突然运动或惊跳引起症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的肌张力不全或舞蹈手足徐动样表现,严重时可致跌倒。发作时神志清楚,发作期及发作间期EEG均无异常放电。

    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的表现。表现为呼吸有时很慢或完全停止,一般维持3~6s,很少超过10s。不伴有心律、血压、面色的改变。
    常发生在睡眠中,持续10~19s,伴有心动缓慢,长时间的呼吸暂停可伴有青紫,肌张力降低或阵挛,发作期EEG无异常放电。
    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发育不完善的表现,表现为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一般在出生后4~6周消失。颤抖常见于婴儿期,表现为频率较低的、振幅较大的抖动。发作时意识清楚,无呼吸暂停和面色改变,同期EEG无癫痫性放电。
    肌阵挛主要表现在前臂和手,也可累及面部、躯干、腹部及下肢肌肉,可为双侧、局部或多部位抽动。患儿神经系统及发作期EEG检查均正常。
    表现为反复的颈部和双上肢抽动,引起头和肩部的抖动。发作时无意识障碍,反应正常。发作期和发作间期EEG均无异常放电。
    对突然出现的声、光、触觉等感觉刺激产生过度的惊吓反应,引起双侧的粗大肌阵挛样抽动。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和婴儿早期,也见于早产儿和轻-中度脑损伤的患儿,有家族史,发作间期EEG背景波正常。
    发作前常有诱因,如生气、恐惧、兴奋、受惊吓、疼痛及不满意等,或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同期EEG背景可有阵发性慢波,但无癫痫样放电。
    在清醒状态下发生,形式多样,持续时间短暂,无意识障碍。可被语言或姿势所诱发,外界刺激能中断发作,发作后立即恢复原来状态,无发作后状态。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均无异常放电。

    多见于女孩,表现为清醒状态下坐在床上或凳子上时出现短暂的凝视,大腿内收,双下肢紧紧夹住,下肢和躯干节律性做摩擦动作,伴有面色潮红、出汗等。发作时意识清楚,但对外界反应降低,能答话。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一过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或能量供应不足而导致的一种短暂而突发的意识丧失,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及全身肌张力丧失,伴有大量冷汗和面色苍白,严重时可有惊厥发作。

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颅内外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头痛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临床经过。偏头痛发作前多有先兆,发作期以头痛为主。EEG检查在发作期无癫痫样放电,发作后可出现弥漫性慢波。在非癫痫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时要详细询问病史,获知可靠的发作期症状。另外,必须在发作期做脑电图检查,有条件者应做Video-EEG,睡眠障碍者有必要做多睡眠脑电图。需指出,非癫痫性发作也可见于癫痫患儿。

已解决 网友提问 浏览155次 提问时间: 12:57 回答数量: 2

患者信息:男 17岁 病情描述:

发作性睡病脾气暴躁有幻觉

最佳回答百姓健康网54727位专家为您在线解答

你好;发作性睡病主要表现为长期的警醒程度减退和发作性的不可抗拒的睡眠。建议;大多数患者伴有一种或数种其他症状,包括猝倒症、睡瘫症和入睡性幻觉等症状,你可以用药物治疗一下,如普罗替林,氯丙咪嗪等。

病情分析:目前的这种情况需要到神经内科进行综合评估,需要根据具体症状特点确定是否需要规律地使用药物进行控制,这种情况单纯的生活调理不一定有效果,如果确定是发作性睡病,这种情况可以引起相关的心理方面的变化,可以服用哌甲酯,每天保证有氧运动一个小时,尽量多参加体育锻炼,尽量控制危险性的活动,

玉衿男 21岁提问时间:

病情描述:二年白天头脑有时摸糊就想睡觉兴奋时身上无力晚上做梦说梦话

医生建议:因为病因不清,所以治疗以对症为主。应向患者充分做好解释工作,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性质,认识此病只是一个良性过程,不会发展得更为严重。药物治疗主要有两大类: 1.治疗白天嗜睡的苯丙胺类兴奋剂通过突触前机制增加单胺能的传递而抑制REM睡眠。 常用的药物有:利他灵,10~20mg,2~4次/d口服,国外最大剂量为80~120mg/d,对日间过度睡眠效果最好,尤其用于病初之治疗;苯丙胺(安非他明),可加服匹莫林(异匹莫林)37.5mg,2~3次/d口服,以延长清醒期,增强安非他明的疗效;右苯丙胺(右旋苯丙胺),50~60mg/d;去氧麻黄碱(),20~25mg/d;哌甲酯(哌醋甲酯),10~20mg,2~3次/d;匹莫林,10~30mg,2次/d。 治疗本病的“金标准”药物为右旋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作用最强,对用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有一定疗效。兴奋剂治疗无效时,应采取两种办法: ①测定苯丙胺(安非他明)血浆浓度。 ②睡眠潜伏期测定以明确是否确实无效。 2.治疗猝倒、睡眠瘫痪、入睡前幻觉的三环类抗抑郁药和SSRIs药物可能通过阻滞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达到治疗作用。如普罗替林,2.5~20mg/d;氯丙咪嗪,25~200mg/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作性睡病引起的原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