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能彻底康复吗?

  • 共济失调多见于小脑、脑干,其次丘脑、额叶、脊髓后索病变。训练方法:1.先练习患者辅助下坐立训练每日三次。2.训练一周后尝试让患者独自坐立,能维持平衡后尝试让患者向前方,侧面伸展患侧上肢。3.辅助下站立训练,也可以考墙站立每日三次,每次半小时(早期双脚分开才能站稳,随着平衡功能好转,两脚逐渐并拢)。4.能站稳后可以助行器下步行训练每日三次,每次10分钟根据患者体能可以加减时间。5.助行器下锻炼后平衡功能好转,可以尝试让患者拄拐行走,功能提高后再独立行走,逐渐增加行走距离。6.双手交替拍打桌面,或坐在床上交替屈伸下肢。7.四点支撑训练。8.爬行训练。9.双手把扶手蹲起训练等。

*;第十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康复;一、概述;二、临床特点; 4.意向震颤(intentional tremor) 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5.失平衡(disequilibrium) 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二)各型特点 1.小脑性共济失调 小脑是皮质下一个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与脊髓、前庭、大脑皮质等有密切的联系,它并不直接发起运动,而是通过对下行运动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其功能。小脑性共济失调(cerebellar ataxia)表现为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1)姿势和步态的改变: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蹒跚、两足远离叉开、左右摇晃不定,并举起上肢以维持平衡,即所谓躯干性共济失调又称姿势性共济失调, (2)协调运动障碍(incoordination):表现为随意运动的协调性障碍,一般上肢较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精细动作比粗大动作影响明显。表现为辨距不良、意向性震颤和协同不能等症状。   (3)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肌共济失调可使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及爆发式,表现为吟诗样语言和爆发性语言。 (4)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运动失调可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尤其是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可出现双眼来回摆动,眼震、反弹性眼震等。;  (5)肌张力减低:见于急性小脑病变。可导致姿势或体位维持障碍,较小的力量即可使肢体移动,运动幅度增大,行走时上肢摆动的幅度增大,腱反射呈钟摆样。患者前臂在抵抗外力收缩时,如果外力突然撤去,患者前臂不能立即放松,而出现不能控制的打击动作即回弹现象(rebound phenomenon)。    2.大脑性共济失调 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之间有额桥束和颞枕桥束相联系,故当大脑损害时也可出现共济失调,但大脑性共济失调通常不如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明显,较少伴发眼球震颤。   (1)额叶性共济???调:出现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时,表现如同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性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除有对侧肢体共济失调外,常   ;伴有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病理反射阳性,以及精神症状、强握反射和强直性跖反射等额叶损害表现。 (2)顶叶性共济失调:表现对侧患肢不同程度的共济失调,闭眼时症状明显,深感觉障碍多不重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可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及二便障碍。 (3)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可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不易早期发现。 3.感觉性共济失调 深感觉障碍使患者不能辨别肢体的位置及运动方向,并丧失重要的反射冲动,可产生感觉性共济失调。其特点是:睁眼时共济失调不明显,闭眼时 明显,即视觉辅助可使症状减轻;闭目难立(Romberg)征阳性,闭眼时身体立即向前后左右各方向摇晃,幅度较大,甚至倾倒;检查音叉振动觉及关节位置觉缺失。 ;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损害时因失去身体空间定向功能可产生前庭性共济失调,主要以平衡障碍为主,特点是站立或步行时躯体易向病侧倾斜,摇晃不稳,沿直线行走时更为明显,改变头位可使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多正常。其特点是:眩晕、呕吐、眼球震颤明显,可出现双上肢自发性指误;前庭功能检查如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越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症状越明显。;三、康复评定;四、康复治疗;  (二)治疗原则    1.起初训练患者做小范围的平稳而又流畅的运动。范围随着患者的控制改善而逐渐加大。    2.治疗应集中在训练患者在正常支持基底上(即站立时两足距离正常而不是患者由于害怕不稳定而使两足的距离加大)和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训练平衡。    3.发展在抗重力位置上的平衡,首先是使位置尽量稳定,其法是增加为提高稳定而设的固定点和进行压缩。    4.随着治疗的进展,治疗师减少其控制,并慢慢地用下述的方法引导。①减少压缩的压力;②减少稳定性固定点的数目;③增大运动的范⑤让患者由慢到快地增加运动的速度,然后再降低之;⑥让患者反复尝试发起和停止运动,变换运动的方向。围,增加患者对平衡的需要;④从远端处理患者;;  5.改善言语的不协调,包括在稳定位置上控制呼气和用手在肋上加压以助呼气。  6.在近端加重量0.2~2kg以增加躯干和近端的稳定性,这样可降低远端运动的错误。但对于本体感完好的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效果不甚显著。  7.以后治疗集中在促进患者的稳定和在特殊位置上的运动控制。  8.要注意的几点 ①在改善姿

走路协调性差,症状比较重,还能恢复吗,如果不用药只是通过锻炼

走路协调性差,症状比较重,还能恢复吗,如果不用药只是通过锻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脑共济失调能治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