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歌名以及歌曲链接,蒙古族风格的歌曲,歌词大概有:摇篮里的故事 在你祖国慈祥的母亲歌谱目光里,曾给我力量和希望。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摇篮曲(蒙古族民歌)-贺西格, 摇篮曲(蒙古族民歌)MP3下载,歌词下载 - 虾米音乐
Loading...
摇篮曲(蒙古族民歌) Lullaby
@微博好友,送歌给Ta!
摇篮曲(蒙古族民歌)
专辑 归来的马
演奏 贺西格(马头琴)
属纯音乐,请予通过!
你可能会喜欢的精选集
喜欢摇篮曲(蒙古族民歌)的人们也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留言,请用虾米帐号
马头琴,好听!
不一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心情!
朋友用这个曲子跳舞,人美乐美舞美。
差点哭了,想到小时候
去草原听的音乐!
母亲温暖的怀抱
喜欢浑厚的马头琴曲。
(第1页, 共149条)
收藏摇篮曲(蒙古族民歌)的人们
听摇篮曲(蒙古族民歌)的人也听
关注虾米: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 - 经典语录的日志,人人网,经典语录的公共主页
为了回馈震惊粉丝的支持,蜀黍睡前发100个V信红包,规则很简单:回复“福利”两个字到我的V信公众号zhenjing2012 先到先得,来试试吧!
共1864篇&&
林夕:三千首歌曲的快乐与哀愁
文/公元1874
日,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现场。
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会颁发代表香港乐坛最高荣誉的大奖&&金针奖。这一个奖项从1981年起就已经开始颁发,三十年来已经有诸如邓丽君、张学友、张国荣等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人获得了这个奖项。
而这一年的得奖者,是时年47岁的林夕。
当林夕走到台上,从台湾音乐教父罗大佑手中领取这个代表音乐人终身成就大奖的时候,台上台下,所有的歌手和创作人都起身鼓掌示意,掌声经久不衰。
林夕本人显然也是激动万分,站在台上的他显得瘦小,甚至有些手足无措。拿过奖杯,他略带颤音地说了下面这段话:
&上星期收到一位陌生读者的电邮,她对我说,听到我写给陈奕迅的一首歌&&《黑择明》,那首歌的意思是从黑暗中选择光明。她凭着这首歌,陪伴她度过了抑郁症;也因为这首歌,将她从自杀的边缘拉了回来。只要我以前所写的任何一首歌,即使再悲伤的歌,能够令大家认识到悲伤,然后再写些励志的歌,能够在了解悲伤,发泄出来之后,懂得怎样去为自己的心灵保温,我觉得这才是最大最高的荣誉,才是值得我为乐坛所付出的半生&&&
接着,陈奕迅、杨千嬅等歌手在台上轮番演绎林夕所写就的经典歌曲;而歌神张学友更罕见的出现在颁奖礼,为林夕献上鲜花,献唱了林夕所填写的《有病呻吟》。
香港乐评人冯礼慈曾经充满感慨的断言,在一、二百年后,大家认同代表香港这时代歌词文学创作的,将是以林夕为首的、充满现代意象的歌词。
这就是林夕,这就是最能代表港乐的创作者。
我在很小的时候,当看见无论是王菲的歌还是张国荣的歌抑或张学友的歌,在歌词本上的&作词人&这一栏,都少不了有&林夕&二字时,少不经事的我曾经一度坚信,&林夕&就如同&佚名&一样,是一群人的指代,甚至可能是一个创作团队。直到后来真的明白,林夕就是林夕,这些歌词都出自于这个其貌不扬、文质彬彬、戴着眼镜的儒雅男子笔下,才不得不开始佩服起他的伟大。
林夕迄今为止,已经写了超过三千首歌词。这个纪录足以载入史册,已空前,且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也绝后了。
这一章,我将和大家一起回顾林夕从1985年开始填词,乃至在2000年达到年产214首的巅峰,以及从2007年开始,逐渐减产,将填词任务交予新晋填词人的几个阶段。
1 八十年代:梁伟文化身林夕
&诈装一醉 合眼一睡随便我怎去对待谁胡乱里 谁顾虑 怎样爱憎?&
&&(林夕于1985年发表的第一首词作,钟镇涛《曾经》)
上世纪80年代的香港乐坛,在经许冠杰与谭咏麟带队的温拿乐队之后,开始逐渐崛起。林敏聪、林振强与黄霑贡献出各自不同风格的词作,在乐坛里形成&二林一黄&的势力&&林敏聪的嬉皮,林振强的鬼马和黄霑的大气,再加上谭咏麟、张国荣、罗文等歌手的动情演绎,让香港乐坛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在香港大学中文系任助教的梁伟文也开始加入填词人的队伍里。梁伟文从中三开始就已经视填词为第一志愿,数年来自己已经私底下写就了好几百首自娱自乐的歌词,情形就如同如今网络上那些填词爱好者一样;如果有机会真的被歌手演绎,那当然是求之不得。
最初,梁伟文是以业余填词人的身份来填词,在香港大学的工作仍然是他的主职。他1982年就参加了香港业余填词人协会所举办的全港学界歌词创作大赛,他以《雨巷》为名,配上日本流行曲《紫蓝色的眼泪》的调子,这首作品赢得评委一致赞赏,拿下冠军。
梁伟文的偶像是林振强,又因为看了《红楼梦》的简体版,很喜欢&梦&这个字&&林下有夕阳,多美妙的意境!所以,他以&林夕&为笔名,开始了填词生涯。
注定就要走填词这条路的林夕很快就迅速在乐坛崛起,六年后的1988年,他就已经年发表超过100首,成为香港词坛的主力军。
林夕在1985年写给钟镇涛的《曾经》,是他的第一首发表的词作。在写这首歌之前,林夕其实已经以&诗人&的身份,写过了许多的诗歌,在1986年还和其他诗人合作成立了诗社发表作品。而林夕写诗的特点也直接被他带入了流行乐当中,他的大量词作即便抛开歌曲演绎来看,也是一篇优秀的现代诗。例如给王菲填的《约定》:&忘掉天地,仿佛也想不起自己,仍未忘相约看漫天黄叶远飞&;又或者是给陈奕迅的《人来人往》:&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感激车站里,尚有月台能让我们满足到落泪&。至于林夕自己,也曾经坦言过将新诗的写法放到了很多歌曲当中,其中代表性的是王菲的《脸》。&呼吸是你的脸,你曲线在蔓延;不断演变那海岸线,长出了最哀艳的水仙&&&
爱写诗的林夕,注重配合韵脚,利用众多妙想天开的比喻去写世情,这些特点在他的早期作品里就开始得到体现。80年代他踏入乐坛初期,多与当时一队名为Raidas的组合写词。Raidas成立于1986年,成员是黄耀光及陈德彰,他们以原创作品《吸烟的女人》参加比赛并获得亚军,一战成名并加入乐坛;而这首《吸烟的女人》,就是林夕的第二首作品。
虽然林夕并不是Raidas的成员,但Raidas所出版的三张专辑里,林夕几乎包办了所有的词作,可算是Raidas的编外队员;而林夕的才华,也在Raidas时期崭露峥嵘。
在Raidas出版的第二张唱片《传说》里,当中有一首《别人的歌》值得乐迷留意。这首歌曲在数年后,林夕以职业填词人的身份回到业余填词人协会,专门谈及了这首歌的创作手法。先来看歌词:
《别人的歌》
为何仍要歌唱 不愿再细想每夜却照常 等知音赞赏曾用真心认真唱 藏着辛酸的歌观众的声音却常比它更响人人随意点唱 一样那些歌唱罢也惹来公式的拍掌其实掌声属于那 人尽皆知的歌演唱的歌手却 如永没名字
骤变的音阶 屡次起跌 如同年月蹉跎别人的歌 别人风光 藏着我一生痛楚但我不甘心 永远灰暗 如同陪衬不相信就这般 无声的度过
台下热烈射灯正闪亮像千盏欣赏眼睛从前愿望逐渐变真实如像看见听众 个个细听我的歌
渐暗的灯火 却照醒我 仍然如旧蹉跎别人的歌 别人风光 藏着漆黑的痛楚但我不清楚 那里保证 何时能突破只恐怕象首歌 重复的度过
不相信就这般 无声的度过
这首歌写的是一个在酒吧驻唱的歌手,每天唱着别人的歌,讲述着别人的故事,唱着酒客们点选的歌曲,却没有人重视自己的心声。讲述一个人不得志,这样的消极情绪可以有很多角度来写,如Beyond的《再见理想》,就是直面自己面对理想的失落和无助。
林夕这首《别人的歌》,从歌名开始就很妙&&这是一首写&别人的歌&的歌。对于每一个听众而言,听的歌又何尝不是别人的歌呢?而这别人的歌,能唱进自己心里究竟为何,林夕在歌名卖了个关子,同时也吸引听众将歌曲听下去。
这个每晚在酒吧里唱着别人的歌的歌手,每次唱完都能赢得酒客们的掌声&&林夕用&公式的拍掌&去形容这些千篇一律、应付了事的客套,接着再写出了歌手唱别人的歌、别人的辛酸,替点歌的酒客们开解心绪,却没人了解自己的苦楚。Raidas的陈德彰早先自己就在酒吧驻唱过,这样的歌曲对于他而言,显然是能够感同身受的。
林夕后来回忆写这首歌的经历,曾经说,这个故事和角度,他一早就已经确定下来,不过一开始想写的只是一个酒吧故事,可后来觉得,并非人人都爱去酒吧,这样的故事难以赢得大多数人的共鸣,所以最后才以《别人的歌》为题,写就全词。
在这么简单的一种情绪里,林夕却歌名到歌词本身都用足心思,取意既保留了自己的风格,又能为唱歌的人量身订造,更能顾及市场的接受程度,最重要的是同时还能高产、高质,能同时做到这几点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林夕日后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在情理之中。
从《别人的歌》开始,林夕就已经步入主流乐坛,他在1987年就已经和张国荣、梅艳芳、罗文、张学友等一线歌手开始合作,写出《无需要太多》《即兴演出》《未来之歌》等等佳作;到了1989年,短短三年时间,林夕已经写出246首歌词,无论是天王级别的谭咏麟,还是刚出道、那时还叫王靖雯的王菲,抑或是未来的乐坛常青树李克勤等等,都已经唱过了他的作品。而在这时,林夕也就任亚洲电视节目部创作主任,开始全职投身香港乐坛。
2 90年代:音乐工厂的光芒四射
90年代初,以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为首的四大天王成为娱乐圈的扛鼎艺人,顺带也将整个乐坛引领进入新的时代。那时候,各种颁奖礼都以四大天王为主,一年选出的十首金曲,有八首都被四大天王夺得;林夕也没少得了和他们合作,书写了大量的情歌。但这时候,林夕却想做一些新东西&&因为为求巩固阵地,四大天王的歌曲多是一些主流情歌,曲子来自国外;林夕写这样的歌,感觉并不过瘾&&毕竟他是以《吸烟的女人》《别人的歌》《传说》这种写世间百态的歌曲而开始填词生涯的词人,除了主流情歌,他还有很多其他的想法要和大众倾诉。这时候他撞上了来到香港发展的罗大佑,两人一拍即合,罗大佑邀请林夕到滚石唱片与其合开的音乐工厂唱片公司就任总经理一职,从此开启了林夕填词生涯的新篇章。
在音乐工厂时期的林夕,再也不用为那些主流歌手所要求的苦恋暗恋单恋的情歌订单,去写一首又一首的痴男怨女沉溺爱河不能自拔;有了罗大佑做靠山和音乐工厂厂牌的保证,林夕开始和罗大佑合作推出一款又一款的实验作品。音乐工厂签下的主力歌手是被罗大佑力捧的女歌手袁凤瑛,和离开达明一派后单飞的男歌手黄耀明。袁凤瑛在音乐工厂时期最重要、也是其最知名的歌曲为电影《天若有情》的同名主题曲,而林夕也为她量身定做了多张大碟;至于黄耀明,林夕和他的&纠葛&,也构成了这二十年来林夕填词之路诸多风风雨雨。
不过在音乐广场时期,林夕最为代表性的作品并不是袁凤瑛和黄耀明所演唱;相反,却是罗大佑自己的《皇后大道东》。这首歌由罗大佑作曲,他和蒋志光合唱。也许许多人并不知道蒋志光是谁,但如果经常看TVB电视剧的观众,只要一看到蒋志光的照片,脑海里就会联系起众多角色&&在TVB二十年,演出了上百部电视剧的他,堪称TVB的金牌绿叶,近期《护花危情》里那位人见人爱的细乔生,算是他的代表角色之一。
蒋志光最开始是以歌手身份进入娱乐圈,他在香港乐坛,也曾经留下了《相逢何必曾相识》这首代表之作。而且说起来,他和林夕还有一段渊源:当初Raidas成立,蒋志光本来也有份参与,可是那时候他已经和TVB签署合约,不能与Raidas一起组队,结果出版的唱片只好里将他的名字全部抹去。事隔数年后,没有了合约的阻隔,蒋志光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痛痛快快的唱出林夕写的歌了。
《皇后大道东》是1990年&音乐工厂&开张大吉之后推出的第一张专辑。这是一张合辑,由梅艳芳,黄沾、罗大佑等多位歌手共同演绎,它所阐述的视角对准了香港社会,其独立性以及对当时香港社会的思考,在一片情情爱爱的乐坛里独树一帜;最难能可贵的是,它和那些&喧闹&的独立音乐不一样,创作过无数大热流行曲的林夕和罗大佑,深知如何让听众接纳一首歌,于是这张专辑悦耳度很高,使得普通大众也非常接受,因此它推出后成为多个流行榜的冠军,成为难得一见的现象。而这张专辑里,最重要的作品,就是同名主打歌&&《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东》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东皇后大道东转皇后大道中皇后大道东上为何无皇宫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有个贵族朋友在硬币背后 青春不变名字叫做皇后每次买卖随我到处去奔走 面上没有表情却汇聚成就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照买照卖楼花处处有单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这个正义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马匹一周跑两天百姓也自然要斗快过终点 若做大国公民只须身有钱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 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这个漂亮朋友道别亦漂亮 夜夜电视萤幕继续旧形象到了那日同庆个个要鼓掌 硬币上那尊容变烈士铜像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会有铁路城巴也会有的士 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
《皇后大道东》算得上是反映香港人前97情结下的代表作品。何谓97情结?这一点就得慢慢来细谈了。
所谓97情结,自然和1997年香港回归扯不开关系。也许对于绝大部分身处大陆的人而言,97回归应该是一件&普天同庆&的事情,被英国的帝国主义侵占了百年的东方之珠终于可以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多么扬眉吐气的一件事!不过香港的市民可未必这么去想。在香港统治的百年时间里,制度趋于完善,香港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社会和这样的制度,而对于大陆的另一种制度,香港人和大部分国外人一样,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日,《中英联合声明》签订,香港回归提上议程。香港人毕竟也是中国人的一份子,血浓于水,怀揣家国情怀的他们开始逐渐的了解内地,为即将到来的回归做准备。电视、电影也开始有涉及到中港交流的题材出现,至于香港当时最为风靡的枪战片也没少得了内地人的亮相&&1984年的《省港旗兵》,讲述的就是大陆的退伍军人如何偷渡到香港犯下滔天大案的故事。当然,这种电影所袒露出的那种对于大陆人的恐惧只是一个部分,更多的交流则体现在中港旅游、以及香港富商在大陆修建教学楼等等;而我们也凭借着四大天王、周润发、成龙去一步步的了解香港。这种情形就像是两个失散多年的兄弟重新走到一起,慢慢的熟悉彼此的习性一样。
不过这种友好的气氛,在89年暑假之后荡然无存。所有香港人都充满了恐惧,深怕自己也成为枪下游魂,连平常支持大陆的左派组织都开始倒戈,90年迎来了香港移民潮的高峰,不仅中产阶级开始移民英国、加拿大,就连没什么钱的普通市民都开始计划移民。这时期,Beyond和王菲主演的喜剧片《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就从侧面反映了移民潮的汹涌。当中黄家驹一家人,宁愿全家出动,起早贪黑,忙得累死累活甚至到了在电梯里摆摊卖早点的地步,也要挣够钱移民,逃离香港。
在这样的大潮之下,《皇后大道东》以嬉皮的方式,在罗大佑和蒋志光表面充满了不正经的唱腔之下,揭露了整个社会的现状。当中歌曲在写出了对英国的眷恋(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之下,也有着对未来的迷茫(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林夕巧妙的将&路线&二字一语双关,那句&但是路线可能要问问何事&既是将前面那句描述铁路、巴士、的士的命题延续下来,又隐喻了对于香港未来制度的担忧。
对于内敛的林夕而言,他情愿在报纸的专栏上简单直接的就事论事去抨击时事,畅谈对政治的见解,而很少在歌词里表露看法。所以《皇后大道东》的出现,不仅在当时的香港乐坛显得很难得,对于林夕自己而言,也是一次不多的尝试。这首歌所包含的强烈的前97情结为时代写下了一个留有韵味的注脚。再要延续下去,已经到了若干年后给梁汉文的 《新闻女郎》、给黄贯中的《只谈风月》以及陈奕迅的《六月飞霜》了。
从90年代起林夕已经开始走向巅峰。王菲、张国荣的绝大部分作品都由他一手包办,几乎所有的歌手都开始唱他写的歌,每年他的填词数量都超过一百首,同时林夕还开始向国语乐坛发展,他的国语词作也开始在90年代陆续创作,王菲的《红豆》《开到荼靡》《当时的月亮》都成为了时至今日仍被乐迷津津乐道的经典。
更值得大书特书的是他从90年代中叶开始,从音乐工厂辞职之后与港乐新一批歌手的合作。1995年,从新秀歌唱比赛脱颖而出的冠军陈奕迅、季军杨千嬅开始陆续出唱片,林夕从第一张唱片起就和他们亲密合作,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了二人专辑的固定班底。
90年代林夕的辉煌还体现在电视剧的主题曲方面,当时林夕曾为多部TVB的武侠剧集谱写主题曲,这其中不得不提到《天龙八部》的主题曲《难念的经》。词坛前辈黄霑曾经写过不少武侠影视剧的主题曲,当中尤以《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黄飞鸿》的《男儿当自强》最为经典。在这样的珠玉在前,林夕再写武侠题材,自觉有着不可逾越的高度,尤其是当这次的订单居然还是他自己最爱的《天龙八部》的时候。
结果?结果林夕自然是超额完成任务。笑你我枉花光心计,爱竞逐镜花那美丽;怕幸运会转眼远逝,为贪嗔喜恶怒着迷&&当时已经开始参佛的林夕,将佛理融入了金庸本来也就是以佛理来写的武侠故事里。这首歌曲最奇妙的花边,莫过于是林夕在飞机的餐桌上所写就,一气呵成的同时,甚至还引得一旁的爱人啧啧称奇。这时候状态奇高、火力全开的林夕,在黄伟文尚未发威,老一辈词人又逐渐隐退的情形下,以十年内完成和上百位歌手1188首词作的惊人数量,成为了香港乐坛独一无二的&词神&。
3 零零年代:夕阳无限好
2000年,林夕为陈奕迅填出其全城大热之作:《K歌之王》。这首歌的国语、粤语版本都在两岸三地赢得了听众的喜爱,顺带助推陈奕迅迈向事业的高峰。对于此刻的林夕而言,写出&我唱出心里话时眼泪会流,要是怕难过,抱住我手&这样的词句恐怕已经没有什么难度,但个中的情愫却能完全击中作为听众的你我;而最最重要的一点是,这首歌的作曲,是陈辉阳。
80、90年代的乐坛,一个歌手一年可以推出3、4张唱片,香港只是一个小小的城市,面临着严重创作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很多歌手都选择翻唱欧美、日本等地的歌曲。97回归之后,随着金融危机等等因素,唱片行业萎缩,新晋的创作者也开始增多,翻唱风也趋于平息。雷颂德、CYKONG、伍乐城等作曲家开始崭露头角,和他们合作的黎明、王菲、谢霆锋等歌手也有着众多满载口碑的经典作品如《如果可以再见你》《开到荼靡》《非走不可》&&毫无例外,这些歌曲的作词人也都是林夕。
在这当中,林夕认为合作最有默契、最有火花的,就是陈辉阳。而纵观整个零零年代的香港乐坛所创下的辉煌当中,几乎都离不开林夕、陈辉阳这对&夕阳组合&的身影。
陈辉阳生于澳门,曾在广州学习钢琴,大学毕业于美国波士顿的伯克利音学学院,修读唱片监制,是一位非常正统的音乐人。他小时候对流行音乐并不感兴趣,热爱的是贝多芬这样的古典作曲家,沉溺于古典音乐的他,间接为将来制作流行乐所树立的个人风格打下基础。
早在90年代,林夕和陈辉阳就已经开始了合作,给张国荣的《怨男》,给王菲的《暗涌》都是1996年时候的作品。不过二人的亲密合作,还是始于陈奕迅以及那首《K歌之王》。这首歌的大热促使夕阳组合在年制作了大量全城大热的情歌,其中有着杨千嬅《少女的祈祷》、陈奕迅《Shall We Talk》、郑秀文《终身美丽》、李克勤《爱不释手》、张学友与梅艳芳合唱的《相爱很难》等。这些歌曲无一例外的全部拿下各大排行榜的冠军、各大颁奖礼的作词、作曲、十大金曲等等奖项,陈辉阳更是因此蝉联三届叱咤乐坛的监制大奖,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空前绝后的奇迹。
陈辉阳擅长将古典旋律结合到流行乐当中,又以钢琴和管弦乐作为编曲为嗜好,因此他间接将一贯以电子乐、乐队音乐作为主流的香港流行乐提升到一个真正&雅俗共赏&的地步。陈辉阳曾经出版过三张钢琴作品集,将他的曲子以钢琴进行演绎,其中多首歌曲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钢琴曲范本。其中必须要提及的是《暗涌》的钢琴版,层层叠进的音符营造出排山倒海般的冲击力,怎一个气势磅礴了得!听得让人欲罢不能,暗涌连连。也难怪林夕回忆起刚听到这首歌时的感觉,单凭一个Demo就觉得让人大汗淋漓,瞬间提笔写就歌词。
陈辉阳优美的旋律极大的激发了林夕的创作灵感,他这时期将诸多自身的回忆融入到歌词里,例如叙述自己上学时候和心爱的人去旅行的《天下之大》、在和母亲吵架之后深感后悔,于是写出一首讲述人与人之间应该多点沟通的《Shall We Talk》、回忆日本旅行,这段对于林夕创作而言最重要的经历的《把悲伤看透时》、回忆自己校园恋爱的《白纸鹤》、在香港经历SARS之后,鼓励港人振作的《明日有明天》。这些夕阳组合的歌曲,时至今日再去聆听,依然百听不厌。
可惜遗憾的是,夕阳组合来得快,去得也快。
2003年,处于巅峰状态的夕阳组合,为重回乐坛的陈慧娴制作回归后的大碟。出于陈慧娴在90年代的强劲号召力,以及夕阳组合当时的无敌状态,环球唱片为这张大碟豪爽开出数百万的制作费,给予了担任唱片监制的陈辉阳绝对的权力,让他自由发挥。
擅长古典音乐的陈辉阳将这张专辑定位为管弦乐、圆舞曲的古典音乐大碟&&这之前,同样是管弦乐的陈奕迅《Shall We Dance?Shall We Talk!》赢得了市场的肯定,无论是乐迷还是乐评人都一致叫好,这也坚定了陈辉阳以更大手法制作陈慧娴大碟的信心。为此,陈辉阳还专程前往匈牙利和管弦乐团合作,录制整张大碟;而林夕也为专辑写出了所有的原创歌曲。林夕将专辑定名为《情意结》,其中一层含义,就是希望香港人还记得陈慧娴,以及她所代表的90年代香港乐坛的那一丝情意结。林夕和陈辉阳希望凭借这样一张充满了浓浓情怀的大碟,帮助香港人走出低谷。
可是,当这张名为《情意结》的大碟推向市场时,这次听众们却没有两年前追捧陈奕迅《Shall We Dance?Shall We Talk!》的热情。也许是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情意结》在市场上无人问津,最终专辑销量不足7000张,环球的百万制作费血本无归,直接导致陈慧娴的复出事业被扼杀在摇篮里,情意满满的《情意结》也就此凋零。
这件事极大的打击了陈辉阳的创作热情,好不容易从唱片公司那里赢得了支配权也被尽数收回,这导致2004年起陈辉阳的产量开始逐渐下跌;接着,在感情上的失败更加剧导致陈辉阳的意兴阑珊,到2008年,陈辉阳的创作数量从高峰时期的26首跌至2首;再到2011年,全年更是只有一首作品面世,让人扼腕叹息。
回顾林夕和陈辉阳的合作,即便如今夕阳已渐落山,但他们所创下巅峰,迄今为止依然无人能够攀过。
是以,夕阳无限好!
4 歌词是最大的宽慰剂
在我无尽的感叹了林夕和陈辉阳的&珠联璧合&之后,回过头,再来谈林夕。
林夕在新千年开始,患上焦虑症,给陈奕迅写《Shall We Talk》的时候,正是他被焦虑症所折磨得最为严重的时期。这首讲述世情的歌曲,林夕花了10天时间去创作、去反复修改,成为他创作时间最久的一首歌&&至于最短时间,则是四十五分钟。
被焦虑症困扰的时间里,林夕四处求医问药,甚至还找风水师看风水,多年老友罗大佑还特地去求了个据说很难找的水晶饰品送给他转运,但他玩意实在太丑,他摆在家里越看越难受,根本于事无补。意识到自己在病急乱投医的他,后来逐渐的依靠佛法等等因素走出心理阴影。
但,在他心里依然有一个最大的遗憾,那就是张国荣的去世。
毋庸置疑,林夕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在张国荣的歌...
阅读(16395)|
正品折扣专卖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祖国慈祥的母亲歌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