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是什么意思,1.多难兴才是什么意思?2.分别从冶炼,

第三课练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30页免费5页免费35页7下载券7页免费6页免费 4页免费3页免费3页免费7页免费8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238页1下载券
第三课练习|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
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
&&&&&&&&&&&&
&&&&在历史灾难中实现历史进步&&&&――2010年中国自然灾害警示录&&&&新华社记者《光明日报》(日03版)&&&&一只白色的圆形钟表静静地躺在泥淖中,时针停在了23时40分。&&&&&&&&8月7日深夜,甘肃舟曲。一场特大山洪泥石流横冲而下,顷刻间,1000多个鲜活的生命永远逝去。&&&&&&&&这一刻,距青海玉树大地震115天。&&&&&&&&2010年的中国,经受了历史罕见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大部旱魃逞凶、多条江河洪浪翻滚、东南沿海台风肆虐、西北高原震情又起、山区峡谷泥石流穿村毁城……&&&&&&&&灾难考验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紧急应战,风雨同舟,以惊人的勇气和力量,夺取了一次次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灾难警醒中国。自然灾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会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我们需要有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更多的忧患意识。&&&&&&&&正如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在全国抗震救灾表彰大会上所说:“一个善于从自然灾害中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的民族,必定是日益坚强和不可战胜的!”&&&&&&&&我们在灾难中失去的一切,一定要在历史的进步中得到补偿。&&&&&&&&灾情反映国情&&&&&&&&&&&&――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害抗争史。发生在2010年的一系列特大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忧患意识必须贯穿始终&&&&&&&&这是一份今年以来发生在中国的重大自然灾害清单:&&&&&&&&干旱:全国有25个省份遭受重旱。&&&&&&&&洪涝:全国七大流域暴雨洪水都创下本世纪以来的极值。地质灾害是去年同期的近10倍。&&&&&&&&地震:11个省份遭受地震灾害。&&&&&&&&台风:5场台风先后在我国登陆。&&&&&&&&……&&&&&&&&一连串沉重的数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一个个难解的困惑挥之不去:灾害为何这样与中国如影随形?&&&&&&&&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介绍: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多灾之邦。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中国发生的大水灾有1092次,较大的旱灾有1056次,几近年年成灾。&&&&&&&&“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旱涝已成常事;地势从海拔8000多米到海平面有着三大台阶的跨越,地质灾害易发,地震多发。”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说。&&&&&&&&今年的自然灾害,有其特殊原因。极端气候事件突发多发导致水灾严重,旱涝急转、震后山体破碎造成泥石流并发。但专家们也捕捉到一个新苗头――&&&&&&&&“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的风险正在上升,可能正在进入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说。&&&&&&&&自然灾害用频率发出警告: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凸显。&&&&&&&&而不少人尚不清醒:抢占河道,挤占行洪道,随意填埋河湖水面扩大城市规模,无序开山凿石挖矿修路……&&&&&&&&灾情,折射我们的国情。不思考中国的灾情,就无法全面把握中国的国情。不重视中国的灾情,我们就会为发展付出更加高昂的代价。&&&&&&&&多灾未必多难&&&&&&&&――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减少灾害损失是大有作为的。我们要学会防灾而不仅仅是抗灾,加强减灾而不仅仅是救灾,这就是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科学态度&&&&&&&&“舟曲之殇能否避免?”舟曲灾害发生后,一位网友发问。&&&&&&&&一周之后,四川绵竹的清平乡回答了这个问题。&&&&&&&&8月12日16时33分,清平乡接到预警信息:未来48小时内有暴雨天气。&&&&&&&&当晚,暴雨如注。全乡11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早已进入全天候监测状态,每一条水沟边、悬崖处,都盯着一双警惕的眼睛。&&&&&&&&临近午夜,监控点传回消息,随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一级预案启动了。待命的38名工作人员拉响警报,用扩音器喊话,村民们顺着演练过的逃生路线快跑。&&&&&&&&13日凌晨,600多万立方米的泥石流,从山谷倾泻而下,袭击了人去楼空的清平乡――5400多名群众早已安全转移。&&&&&&&&我们想到了近来发生的山洪泥石流等灾难。如果灾难发生前,就启动预警机制;如果暴雨如注时,就有忠于守职的警惕眼睛盯着山崖沟谷……&&&&&&&&灾害的频发,让人们投入更多思考――大难并不一定是大灾的必然结果。&&&&&&&&今年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但2001年至今投入20亿元在三峡库区建立监测网络,迄今已连续7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然而,现实中,要全面设“防”并不容易。&&&&&&&&许多防灾减灾专家担心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重救灾轻防灾”,认为应急“做好了有政绩”,但在防灾方面却抱有侥幸心理,不肯投入。&&&&&&&&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吧:向县级以上有关部门报送水雨情信息的水文测站平均8座水库轮不到1个;江河流域平均每1万平方公里只有3.3个水文站……&&&&&&&&再看一看另外一组数据:1949年至2009年,中央和地方共计安排投资1.2万亿元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胡鞍钢说,减灾意味着增产,减少自然灾害的损失量,就等于增加国内生产总值。&&&&&&&&我们要舍得花现在的钱,买未来的安全。&&&&&&&&困境孕育出路&&&&&&&&――我们既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也不要做自然的主人,应该是自然的朋友,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站在舟曲月圆村后的翠峰山上远眺,风在耳边细细簌簌地吹着,像是翠峰山的悲鸣。&&&&&&&&废墟上,一定会有人想起,人与自然那个永恒的命题!&&&&&&&&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先民,有过太多惊心动魄、战天斗地的历史传说,最终是达致“天人合一”――人们在一次次执著与失败中思考着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方能与自然和谐共进。&&&&&&&&这种思考,让大禹治水“疏”而不“堵”,让李冰父子“分洪减灾,引水灌田”,使贾让治水“不与水争地”……&&&&&&&&然而,当人们迈开步伐在自然中求生存、谋发展的过程中,总有“蜀山兀,阿房出”的放肆,也增添了人多地少时的无奈,一旦人们忽视了自然规律,自然便还人以颜色。&&&&&&&&舟曲,就属于这后一种的无奈。&&&&&&&&2平方公里,4万余人!&&&&&&&&灾难发生后,人们才惊讶发现,舟曲这个西部山中小城聚集了如此多的人口。&&&&&&&&人口大量集聚,迫使我们不断地向自然伸手。对自然无度开发则换来自然的无情报复。&&&&&&&&舟曲的无奈,其实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按照中国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合理的人口承载力为9.5亿人,实际人口数字显然大大超出极限!&&&&&&&&近百处主要江河流域的国家级蓄滞洪区中,居住着1600万人!&&&&&&&&24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着3500多万人!&&&&&&&&在这种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遇到的困境和无奈中,在频发的自然灾害面前,如何让步履匆匆的发展脚步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1998年,中国暴发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水。那是一次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严肃对话,我们读懂了大自然的不满。&&&&&&&&洪水退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垸还湖……一个个政策陆续推出、快速实施。&&&&&&&&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在十七大写进党章,实现了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大突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王凯曾两赴舟曲,他有了更多的思考:城镇布局要充分考虑山形、坡度、水系等环境因素,以及多种自然灾害风险。&&&&&&&&洪水过后,全国防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志彤思虑更深:防洪问题,就是人与水争地的结果。我们要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管理,就是要给洪水以出路。&&&&&&&&让人类更好地适应自然、让自然更好地造福人类。这是我们新的课题,新的使命。&&&&&&&&“我希望每一个人能够拥有保护环境的意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千千万万的生灵依靠她繁衍生息,请大家保护环境……”&&&&&&&&舟曲月圆村城关一小四年级学生姚倩,在这次泥石流中不幸失踪。但她遗留下作文中的这句话,发人深省。&&&&&&&&多难兴邦&&&&&&&&――灾难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顽强意志。面对新的挑战,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那是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紧紧盯着黑板,饱含着求知的渴望。&&&&&&&&9月1日,开学的日子。在位于兰州的甘肃省银行学校,异地安置的舟曲一中高三藏族学生高干让卓曼正在上新学期第一课。&&&&&&&&随着那令人心碎的时刻在时间长河里渐渐远去,留在人们心中的悲伤化作了希望,化作了力量,化作继续前行的帆和桨。&&&&&&&&“多难兴邦者,涉庶事之艰而知敕慎也。”唐代陆贽《论叙迁幸之由状》中的这句话,对多难兴邦作出了令人警醒的阐释。&&&&&&&&然而,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兴邦还是衰邦,取决于一个民族血液里流淌的坚强,取决于她在灾难前显示的智慧,取决于她在逆境中迸发的力量。&&&&&&&&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大禹在洪水滔天中“身执耒a,以为民先”的身影;沉寂月光下,张衡在地动仪前紧锁的眉头……&&&&&&&&战国时期,有了李冰父子的引江分流,凿岩筑坝,成就了都江堰造福百姓的不朽之作;&&&&&&&&北宋年间,有了刘彝的潜心规划,精心布局,创造了赣州“福寿沟”泽被后世的千年传奇。&&&&&&&&而今天的三峡工程便是这不朽与传奇的延续。今年长江虽然遭遇最大每秒7万立方米的洪峰,由于三峡工程调蓄削减,大坝下游居民处之泰然。&&&&&&&&……&&&&&&&&中国人正是在自然灾害的磨难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站在历史的路口回望,你会看到,漫漫黄沙将几大古老文明淹没的过程,而中华文明却始终一脉相承,生生不息。&&&&&&&&多难兴邦,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我们文化的特质,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造就了特殊的民族文明、性格和信念。&&&&&&&&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一系列的自然灾害启示我们,发展,本质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不坚持科学发展,就会付出巨大的成本,发展就无法持续――&&&&&&&&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要让我们今天的奋斗,化为后代“乘凉的绿阴”。&&&&&&&&坚持科学发展,就必须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决不能为了盲目的“政绩”牺牲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坚持科学发展,就要以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把黄沙变为绿原,把水害变水利,把人类的每一分努力变为幸福生活。&&&&&&&&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多难兴邦,给了我们饱含忧患的意识、悲壮奋进的力量;&&&&&&&&多难兴邦,给了我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聪慧睿智的思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文明在一次又一次灾难的洗礼中,生生不息,永远向前,必将在迎接一次又一次挑战中创造新的辉煌。&&&&&&&&这,就是历史辩证法给予我们的启迪!&&&&&&&&&&&&&&&&在整个世界,除了水,我最喜欢的就是森林。&&&&&&&&繁衍自强的森林是生之意趣。森林收容了一幕又一幕悲喜剧。&&&&&&&&弥漫在森林间的沉寂与神秘,为艺术提供了深沉、宁静的心理背景。多少个世纪以来,森林始终滋润着人们的乡愁与诗心。这就是为什么索尔?贝娄会说:“艺术从森林开始。”&&&&&&&&森林多么好。森林有花有草,森林有云有雾,森林有风有雨,森林有泉有湖……&&&&&&&&森林有诗。&&&&&&&&要摆脱无名的羁绊,我最想走向森林;要拯救疲惫的灵魂,我最想走向森林;要吟唱隐秘的心曲,我最想走向森林。&&&&&&&&花与树的缠绵,云与雾的交融,风与雨的相伴,泉与湖的交响,无处不是诗的流淌。云聚云散是诗,花谢花开是诗,草飞草长是诗,月圆月缺是诗。森林是诗的宠儿。&&&&&&&&走向森林,常常是我的梦想,我的渴望。&&&&&&&&在森林任何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都会有风吹落潮湿的种子。季节更替,在森林到处荡漾的,是人的自由意志。倾听森林的语言,你将成熟,聪明,坦荡,洞悉真理……生活的困惑与感伤随风而逝。走在森林,你会发现你是快乐的,森林是无声的呼唤,充实了你原本空洞的灵魂。&&&&&&&&因为惰性和缺乏勇气,我任从自己常年被囚禁在嘈杂的城市。城市也是森林。楼群像树林,只是没有枝叶没有花朵没有果实,没有令人恋眷的狗尾巴草的清香。孩子们长大了,不会唱“采蘑菇的小姑娘”。楼群的颜色顽固,隐去了季节的界限;窗口在夜晚筛下星星,挤窄了无边际的想象;钢筋水泥傲然挺立,带来了坚硬工具的压抑。这是化工森林。在这里,躺着的心事结成青苔,站立的思想竞争阳光,人们掩起私下里表情丰富的脸庞,让善意和温情在陌生中蛰伏窥望。&&&&&&&&只有森林才会有真正的歌唱。森林的歌,嘹亮、清逸而深远。森林里最多的是树,每棵树都是歌手。&&&&&&&&走进森林,走进歌声,走进激动的曲调和流畅的节奏。带着幻变的梦境,灵感和鸟语花香,离开城市的喧嚣,演奏自己的乐章。让漫天的音乐的羽毛,化作无边的新绿与嫩黄。等待心灵的撞击,等待灵魂的再生。&&&&&&&&我见识过世界的不只一处森林。每次我都会力图进入森林的深处。穿过茂密的、散发着浓郁的树脂和草莓香味的松树林,心里泛起一种甜丝丝的快感。林中的湖泊像美人的镜子,波光粼粼地闪烁在无边森林的怀抱,映照着蓝天的纤尘不染和青山的雄浑与妩媚。&&&&&&&&那些树林是没有猎人也没有伐木者的。那里的鸟是不害怕被人惊扰的。头上树桠上,这儿那儿站着不知名的鸟。它们大大方方、满不在乎地站着。不时地懒洋洋地一跳。有时候落到离你很近的地方,然后又扑扑地飞起,它们拨起的风,直朝你脸上吹过来。柔顺的,毛茸茸的松鼠就在附近无忧无虑地跳来跳去。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蹲在离你最近的树枝上和灌木丛中,睁大眼睛滴溜溜地打量你。所有的生灵都充分享受着作为这片树林的天然主人的特权。&&&&&&&&森林无疑有一种凝重的隐喻性质,暗示出生活最为深沉的一面。森林是生命的典范,告诉人们生命的原始法则。&&&&&&&&潮湿的凉意从四面八方袭来。鸟悄悄地离开被太阳晒得温暖的树梢,振起翅膀,依恋地、默默地飞进树林深处。雾在林中飘荡。雾是半透明的。并不妨碍仰望树缝中的天空。被树枝分割的天空特别明亮。让我想起南方家乡闪烁的星光,被星光照亮的丰沛的河流、绿树中的城市和织锦般的田地。让我想起世上所有我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莱蒙托夫说得不错:“当我们远离尘世而跟大森林接近时,大家都不由得变成孩子了,心灵摆脱了种种负担,恢复了本来面目。”契诃夫是那般动情:“不可思议的大森林啊,你永远放射着光辉,美丽而又超然,你,我们把你称作母亲,你本身包括了生与死,既赋予生命,又主宰灭亡。”托尔斯泰则给森林赋予了道德意义:“置身于这令人神往的大森林之中,人心中难道能留得住敌对感情、复仇心理或者嗜杀同类的欲望吗?人心中的恶念应该在与作为美与善象征的大自然接触时消失。”当艺术家用圆舞曲为森林染上一片圣洁,“手风琴也打不破的宁静”的抒情节拍展现着快乐与忧伤,有多少人已经如梦如幻,走进博大与深邃。如果有一天,你坐在森林之外的地方,梦想曾经的家园,你便会知道,失去绿荫,灵魂就失去了庇护。混浊的噪声从耳边掠过,你将嫉妒并且哀怨,谁曾拥有过那片森林?&&&&&&&&我多么愿意住在这样的树林:在森林幽静的小径徘徊,鼻翼里全是青涩的气味,看或枯或荣的草在夕阳下泛着柔柔的光,像长发飘逸;在绿叶沙沙的伴奏下唱歌,唱消失的爱情和不可知的未来,听或深或浅的水在林子的深处汨汨流动,像精灵呢喃。等有一天终于唱不出声音的时候,就安静面对树叶的私语。风拂过思绪拨动迷离的眼神。卷起的红松皮被阳光照耀,摘它一片,发现东风沉醉于此的秘密:暗香诱着彩蝶,在树木之间传递着甜蜜。绿肥红瘦都被遗忘,而你将保留森林中的这一缕暗香;等有一天终于不能呼吸的时候,就溶入树下的泥土,无声地悠悠地去到森林的漩涡深处,肃穆,庄严,神秘,而心,颤栗。然后在返青的季节,同蚂蚁、蚯蚓和飞虫、同所有卑微的生命一起,用柔软的头颅叩开泥土的门,迎接春天的来临。一声鸟鸣,心便永不寂寞。&&&&&&&&&&&&&&&&正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确,对于中国这样历史悠久的国家而言,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让城市的文化命脉得到保护与传承,同时提升城市新的文化品质,将城市文化转换为生产力,这几乎是每个城市都要面对的问题。&&&&&&&&这次,光明讲坛请来、石家庄这一南一北两座城市的市长,请他们谈谈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促进城市发展与进步。这两座城市的做法,对于其他城市或许有借鉴的意义。&&&&&&&&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一股“文化热”潮流兴起,“文化”变得无处不在,从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到旅游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等等,每个领域都在标榜自己的文化。“文化”一词,像街头的大白菜一样廉价,可以成为任何物品或行为的标签――产啤酒的地方就举办啤酒文化节;种西瓜的地方就举办西瓜文化节;产荔枝的地方,就举办荔枝文化节……“泛文化”曾一度演化为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初期一种浮躁的文化心理。&&&&&&&&今天,经过了30年改革开放的洗礼,人们对“文化”的认知成熟了也升华了。随着21世纪全球城市化浪潮的到来,“文化”既摆脱了低俗的境地,也脱去了高雅的外衣,成为与经济并驾齐驱的无形力量,驱动着21世纪城市的进步与发展。&&&&&&&&当下,任何一座城市都把提升文化品质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任何一个市长都会认真研究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以增强城市竞争力。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城市文化的本质、城市文化何以能转换为生产力、何以能成为城市经济的驱动力等问题,尚缺乏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在此,我想以昆明为例,与读者一同解读城市文化,与城市管理者们一同研究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以促进城市进步与发展的问题。&&&&&&&&【对文化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再认识】&&&&&&&&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要探讨如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我认为首先要深层次地解读文化的本质。什么是文化?要解释清楚这看似很简单的两个字不易,因为单从字义上讲,“文化”一词经历了上千年的演进。&&&&&&&&“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时期著名学者刘歆在《说苑?指武》中首次将“文”与“化”合成一个整词,谓之“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之说。而在《文选?补之诗》中,已将文与武、内与外区分开来相对而论:“文化内辑,武功外悠”。由此可见,“文化”最早的本义就是“以文教化”的意思,它表达了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在本质上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清末民初,“文化”概念已广泛运行或实践,这一时期中国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并成为社会舆论的主导力量。《新青年》的主力编辑陶孟和在《文化的嬗变》与《人类文化之起源》两文中,提出并阐释了“文化”的广义概念:“人类自初生以迄于今,凡所成就,或为物质,或为精神;或为知,或为行;或为道德,或为制度。凡可以表示者,可以一名词统括之,曰文化。”&&&&&&&&中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在他的成名之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也对文化作了定义:“文化不过是那一民族生活的样法罢了。生活又是什么呢?生活就是没尽的意欲”。&&&&&&&&19世纪末,英文Culture一词首次被翻译为汉语的“文化”,是根据《美国传统词典》中对Culture字源解释:“广泛传承的行为规范,信仰,制度和所有其他人类劳动及思想产品的总和”。该解释说明文化在广义上,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人类精神产品的社会意识形式。这一时期的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著名的“韦伯命题”,首次把文化与社会形态的变迁有机地联系起来。英国人类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挑战与应战”理论。他认为文明的生长并不是无止境的,只要应战敌不过挑战,文明就可能在其生长的任何一点上衰落下来。文明衰落的实质主要在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模仿者撤销了模仿行为,是社会自决能力的丧失。&&&&&&&&从古今中外学者对文化的研究成果中,文化的本质逐渐地清晰起来。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是人类特殊的生活方式和活动方式;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文明素质和心理结构;是民族的集体智慧、集体性格;是凝结在社会成员中的核心价值、行为定势。如果说世界上不同的民族有千百种文化模式的话,那么人类社会就是在演进和实验着千百种的文化形态。&&&&&&&&通过对文化的本质和功能的重新理解,我们可以看到,文化是一个潜在的社会力量,它在社会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超越政治、超越经济。&&&&&&&&【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驱力】&&&&&&&&城市文化具有有形和无形两种特质。有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是城市公民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形态,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既然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性格和社会成员的核心价值取向,那么文化之于城市又表现出什么样特质呢?&&&&&&&&城市文化具有有形和无形两种特质。&&&&&&&&1.有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城市文化有形的实体设施,比如学校、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影剧院等等。此外,还包括城市的建筑风格、街区及广场的规划和设计、城市雕塑、公共设施、环境卫生状况等等文化产品。&&&&&&&&有形的城市文化设施,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品位。巴黎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文化感受,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艺术的惊人成就,欧洲艺术家的雕塑、卢浮宫、凡尔赛宫、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等艺术精品,用视觉的文化质感诉求着巴黎的城市文化品质。&&&&&&&&有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面孔和标识。北京的雍容、苏州的精致、香港的浮华、昆明的内秀,都是从它们的民居、街区和蕴含城市历史的地标建筑中透出的。&&&&&&&&近年来,国内有的新兴城市高楼林立,却看不见一座博物馆和图书馆;满街广告牌,却看不见一座城市雕塑;歌舞升平,却把文化馆和科技馆取消了……有形文化在城市中消失或弱化,直接影响城市的文化氛围和品位。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管理者的大忌。&&&&&&&&2.无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灵魂,是城市公民的精神状态和意识形态,是城市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总和,包含了城市的人文地理和历史、城市的文化传统、价值准则,以及公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文明素质。无形的城市文化还涵盖了城市的政务环境、创新能力、城市精神、商业氛围和服务水平等内容。&&&&&&&&无形的城市文化折射着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和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中最具价值的资源,它们像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珍珠,每一颗都闪烁着不同的光彩,聚合为一座城市的氛围和力量,无声地展示着城市的本色和魅力。它们既是历史留给城市的无形资产,又是当代人们创造的精神财富。&&&&&&&&无形的城市文化是一座城市潜在的驱动力,如何培养和调动这股力量,使之成为城市公民的精神力量,并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现实生产力,这是我们每一位城市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综上所述,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涵养着每一座城市,是城市生长发展的基因。不同的文化之“根”,衍生出不同的城市特质,这就是本尼迪克特所说的“文化模式”。&&&&&&&&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影响?我以昆明为例或许更有实证价值。&&&&&&&&滇池流域早在3万年前就有远古人类活动。由于云南处于横断山腹地一隅,与中原文化的交流极少。对古滇国的创始,只有司马迁的《史记?西南夷列传》有记述:“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F将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F者,故楚庄王苗裔也。F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还,以其众王滇,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而从考古得知,庄跷入滇“变服从其俗”,以通婚联姻等方式与当地土著民族融为一体,在滇池南岸的晋宁建都王国,构筑苴兰城,庄跷自封为王。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拱手降汉,汉武帝在其故地设益州郡,正式册封“滇王”,并赐“滇王之印”。&&&&&&&&上世纪中叶,埋藏在滇池东南岸一个叫石寨山的小山包的古滇国墓葬被考古发现,证实昆明就是古滇国的发源地。尽管古滇文化很少被列入“正史”,但它对华夏文明却作出了重要贡献。&&&&&&&&众人皆知,中国历史上经历过辉煌的青铜时代,但很少有人知道,古滇国就是最早的青铜王国,从以下几件出土的青铜器,就可一瞥2000年前古滇青铜冶炼制作工艺的水平。&&&&&&&&根据考证,滇池流域的青铜时代大约自春秋起至汉初,然而,这个灿烂的古滇文明匆匆行走了500年后,在西汉后期就悄然地消失了。它精美的青铜器没有后续,它的纹饰习俗也没有保留。&&&&&&&&古滇文化的神秘消失,使昆明文化变得“无根”了。今天,昆明建城史,一般不以庄跷建的苴兰城为初始,而均以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拓东城为开端。&&&&&&&&自楚人庄跷开滇以来,滇池流域及周边区域上演过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大剧:“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昆明大观楼长联)。不同的文化在昆明“杂交”,因而昆明从来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昆明的城市文化中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昆明城市精神表述为“春融万物,和谐发展”,不仅是因为它四季如春的气候,更寓意着这座城市具有“海纳百川、包容天下”的城市文化。&&&&&&&&这样一个独具包容性的城市文化特质,使昆明上世纪初曾经走“另类”路线,对外“自开商埠”;使昆明抗战时期曾汇聚了中国文化精英,创造了西南联大的奇迹;使昆明成为二战中亚洲战区唯一的物资转运地,成就“飞虎队”的赫赫战功。今天,开放的包容的城市文化,更是昆明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的推进器。昆明成为中国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城市;成为国内外客商和游客投资兴业、旅游度假和长期居住的目标城市;成为浙商评选的最佳投资城市、苏商投资的首选城市。今天,开放的包容的昆明生机勃勃,活力四射。&&&&&&&&城市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社会在漫长历史长河中曾经历无数次变迁,不同的历史时期,城市文化都有不同的表达,尤其是在信息传输以秒计数,世界的变化转瞬即逝的今天,经济实力的变化不断改写着一些城市的形象。印度的孟买、巴西的圣保罗、阿联酋的迪拜20多年前在世界城市史上要么名不见经传,要么以贫穷出名。但今天,孟买和圣保罗成为全球当红的“金砖”明星城市;而50年前还未出现在世界地图上的迪拜,已成为阿联酋的“新纽约”,每年流进全球超过7000亿美元的热钱。&&&&&&&&世界在变,城市也在变,作为城市载体的城市文化,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变化着。不可忽视的是,公民素质的提升,市民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着城市文化的品质。&&&&&&&&中国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城市文化影响和决定了一座城市公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北京人大气,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皇城根下,见多识广;上海人精明,是由于近代上海滩西方文化和民族资本对他们的熏陶;而昆明人是矛盾的,既温和又急躁,既时尚又保守,既憨厚又精明。这个不对称的性格不仅是由昆明偏安一隅的地理环境造成的,而且也是昆明二元经济结构下的特定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昆明地处边疆,交通不便信息闭塞。18世纪中叶,滇池流域还是一个典型的农耕社会。曾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从古未有,别创一格”的昆明大观楼长联上,清代乾隆年间的昆明名士孙髯翁描述了当时的昆明:“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芒芒空阔无边”,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沿海城市出现,而滇池畔的昆明城还是“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浓郁的农耕文化笼罩着昆明。20世纪的昆明一跃而成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1907年,昆明建成了中国第一座水电站,开通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昆明经历过一次工业革命的洗礼,中国第一根电缆、第一架望远镜、第一辆汽车都是在昆明生产的。&&&&&&&&然而,工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长期并存,使昆明城市文化充满着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注定了昆明城市文化的矛盾:一方面对海派文化的接受能力超强,紧跟消费潮流的速度超过内地城市;另一方面慵懒保守开拓创新能力不足,城市生活以慢为节奏,办事效率总是“慢三拍”。不过,在一次次重大社会变革的冲击下,昆明城市文化也在创新。&&&&&&&&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和市场经济近20年的洗礼,昆明经济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尤其是省委制定的现代新昆明战略,更将昆明推向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改变了昆明市传统的经济结构,目前昆明工业化率达到35%,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城市化率达到61%,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达到了66%,超过市场经济60%的临界水平。都市经济主导着昆明城市发展的方向。最近召开的市委工作会提出,将工业化加速、信息化拓展、城市化提升,作为昆明市实现科学发展新跨越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当前,昆明正经历着一次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的大变革,“公民转性”成为当前昆明城市文化变革的焦点:如何使几千年积累的与农耕社会相适应的、传统的道德人、伦理人、感情人,转变为与开放型社会相对应的开明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聪明人、精明人,与工业化社会相对应的经济人,与现代化社会相对应的社会人,与未来社会相对应的文明人?最近两年,昆明城市文化出现了一次巨变,巨变首先来自上层建筑。近两年昆明全市党政机关作风凸现了两个鲜明特色:&&&&&&&&一是观念、理念、信念发生转变,积淀在城市文化中“温吞水”首先在机关升温了。从“慢三拍”到“一路小跑”,成了机关干部的写照。无论到哪个机关,都能感到办事效率高而节奏快,政府效能大大提升。有媒体评价:快节奏正在改写昆明的慢生活,昆明从缓慢发展变为跨越发展。&&&&&&&&二是思想、思维、思路不断拓宽,整座城市的创新能力大大增强。由昆明引发的一系列政务创新冲击波,对全省乃至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产生重要影响。近两年来,昆明市制度创新共达3000多项,创下了当下中国城市之最。&&&&&&&&改革优化了昆明经济社会软环境,改变了人的精神状态;创新提升了昆明城市文化,助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短短两三年中,昆明在全国的城市影响力大大提升,殊荣纷至沓来。从2008年到今天短短两三年中,昆明先后荣膺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中国十大活力城市、中国最具软实力城市、中国十大最有吸引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等30多项称号。&&&&&&&&与此同时,代表时代主流的城市文化,反过来又推进昆明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去年昆明全市GDP实现1800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01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80元,分别实际增长13%和9.7%。今年上半年,昆明市GDP增速15.4%,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6%,外资引进增长66.5%。&&&&&&&&【加快文化建设,驱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现代城市管理者来说,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当从充分认识文化的软实力,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诗人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对于现代城市管理者来说,文化也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可以牵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我们应当从充分认识文化的软实力,看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加快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近年来,“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有力量的决定性因素,可以深刻影响一个国家发展的进程,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文化“软实力”对城市的驱动愈发显现。上海世博会把主题定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当下城市于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要。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充分用好这样一次会展机遇,极大地提升了上海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而北京奥运会、南非世界杯的成功,也说明借助一次重大会展,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并推动城市发展进步,是当代城市所选择的重要路径。&&&&&&&&回顾一下11年前在昆明举办的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也是一个成功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案例。&&&&&&&&有媒体形容99世界园艺博览会是昆明城市的“成人礼”。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可以这么说。为迎接这次博览会,昆明市展开了为期3年的造城运动,基础设施建设整整提前了10年,不仅新建和扩建一批城区道路、立交桥,新建了年吞吐量逾千万吨的航站楼;建成一批四星级以上的宾馆,组织实施了40个大工程建设,更重要的,这次国际会展引导和培养了市民对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和精神力量,昆明人对外来客人特有的纯朴和诚恳更加凸显,“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博”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语言”,城市文明得到大大提升。184天的会期里,昆明世博园共接待中外游客940多万人次,5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250多位中外总级官员、115个外国使节团和国际组织代表团、2500多位中外记者云集昆明……&&&&&&&&一次会展改变了一座城市,一点也不夸张。99世博会使东道主昆明一举“多赢”:借助世博会在世界的影响,昆明从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城市一夜成名,今天提起昆明,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昆明的城市影响力空前提升;借助99世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题,昆明对文明、环保、和谐生活的追求,深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血脉和骨髓中,城市文化品质得到空前提升;借助99世博会投资机遇,昆明大步推进城市建设,其交通、通讯、旅游等现代城市体系的“硬件”设施得到空前提升;借助99昆明世博会的东风,日,昆明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首开中国城市形象广告的先河,昆明城市形象空前提升;借助99世博会留下完整的场馆――昆明世博园,昆明旅游经济上了新台阶,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收入空前增长;借助世博经济拉动,昆明在全国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空前提升,2002年全国省会城市综合实力排序,昆明排名第16位,2004年,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中,昆明排名第28位。&&&&&&&&当下,中国城市管理和发展的理念,越来越体现人本主义精神,因而,提升城市文化品质,增强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促进城市发展,最终都落脚到城市的主体,是为了让我们的人民“为了生存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居留于城市”。&&&&&&&&这是时代的进步。&&&&&&&&2009年召开的中共昆明市委九届五次会议,首次把着力打造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品质春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目标,明确提出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实力之城”;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打造“魅力之城”;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打造“生态之城”;提升制度品质,打造“活力之城”;提升生活品质,打造“宜居之城”。“品质春城”,代表着昆明城市文化的方向,是提升昆明城市竞争力强有力的品牌形象。全市人民正团结一心,朝着这个目标共同奋进&&&&&&&&&&&&&&&&本报北京9月6日电记者冯蕾今天从国家发改委获悉,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支持,《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与投资、土地、商贸、科教文化6个方面明确了若干政策。&&&&&&&&据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财税政策方面,强调对中西部地区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贷款实施财政贴息;在产业和投资政策方面,提出要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在土地政策方面,强调要优先安排产业园区建设用地指标,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和年租制度;在商贸政策方面,提出支持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设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科教政策方面,明确要加大对产业园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运用以及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等。&&&&&&&&《指导意见》提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必须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生态环保,严格产业准入;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要始终突出“五个着力”,即: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在承接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制度是规范和约束人类行为的准则,它的生成是一个动态无意识自发演进和有意识人为设计的双向演进的统一过程。制度设计不是行为主体随心所欲的自我意志的产物,它同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笔者认为,经济制度的设计中至少应坚持如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效率原则。好的制度应是有效率的制度,这里的效率指制度运作的效率。要提高制度的效率,制度设计需要做到:1、努力降低信息成本,减少信息维数。在能实现相同社会目标的前提下,制度设计要选择信息成本最小化方案,这样的设计方案需要的信息空间维数小,需要传递的指标也少。2、有利于激发人的积极性,降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效率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的分配方式使职工间没有拉开收入差距,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不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3、有利于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制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一项功能无疑是使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外部性问题内部化的程度决定着制度的效率,程度越高就越有效率。4、应有完善的制度结构。每项制度安排都必定内在地联结着其他制度安排,共同“镶嵌”在制度结构中,所以一项制度的效率还取决于其他制度安排实现它们的完善程度。在市场经济中,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制度相耦合的正式制度,又要培育与市场经济制度相耦合的非正式制度。&&&&&&&&二是交易费用最小化原则。制度的功能之一是可以降低交易费用,但不同的制度安排会产生不同的交易费用。对于给定目标,实现它的途径有多种,制度安排应追求交易费用最小化原则。企业制度的存在能够降低交易费用,但并非所有的企业制度都能实现交易费用最小化。科斯提出企业存在一定的边界,其边界是在企业内增加一项交易的组织成本等于在公开市场上所进行的交易费用,或等于由另一个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规模的临界点或边界是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与市场或别的企业组织同样交易所需要的费用相等的那一点上。因此,企业要保持适度规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合理进行要素配置,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三是激励相容原则。激励相容指所制定的制度对每个参与者都能产生激励,使参与者在最大化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满足国家(组织)所制定的目标和要求。依据该原则,制度设计应使个人利己行为结果与给定的社会目标相一致。&&&&&&&&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在缺少有效激励机制的条件下,人们往往会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制度设计应引导人们如实传递信息,从而达到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一致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现象何以存在?原因就在于激励不相容。因此,制度设计应考虑到个人的需求和回报,使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趋于一致。显然,这类制度设计的对象应当是针对那些品位高尚的人。次优的制度设计是使行为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满足社会目标。较差的制度设计所考虑的仅是整体和社会的目标,忽视了个人利益,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最差的制度设计是仅对少数人的利益负责,而不顾整体和社会的目标。&&&&&&&&四是和谐性原则。制度的和谐是指制度本身应合理、完善,具有自洽性,在实施过程中能避免制度的乏力、变形、缺位、失调等状况。制度不和谐有以下表现:1、制度乏力。有的制度虽已制订出来了,但没有贯彻执行;有的制度虽得以实施,但起不到实际效果,或是效果脱离预期,使制度形同虚设,这是制度不和谐的最普遍的表现形式。2、制度变形。某一制度的出台本来是要解决甲问题的,但却引发了乙问题,而且要解决乙问题的难度并不比甲问题小,这就是制度变形。3、制度缺位。是指在有关制度的制定和修正过程中,执行者为了减少制度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尽量使得制度的内容不完整,各种规定过于笼统,大而化之,这样执行者就可以随意解释,从而为自己的行为提供诸多便利,减少约束。4、制度冲突。一方面表现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式的纵向层级间的冲突,另一方面表现为甲制度和乙制度之间的横向冲突。5、制度失调。这主要指制度体系不完善,致使出现功能失调。制度失调的原因有三个:1、制度建设滞后,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2、人治因素盛行,表现为领导者的个人意志高于制度。3、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能统一。制度已经制定出来了,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执行程序、执行手段和强有力的执行机构,结果使制度的作用大打折扣。&&&&&&&&五是帕累托改进的原则。帕累托改进是指在不减少任何一方福利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现有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它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的途径和方式。制度设计应遵循帕累托改进原则,即在尚未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下,在不损害其他人利益的基础上增加一部分人的收益,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编者按8月26日上午,也就是距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式开幕还有整一个月之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尼山论坛组委会介绍相关情况。来自92家海内外媒体的108位记者出席。记者提问涉及文明对话、文化信仰、儒学的当代价值等广大读者关心的热点话题。尼山论坛组委会副主席赵启正、叶小文、吴建民对这些问题一一做出了回答。他们的发言,对于我们深入思考如何面对信仰,如何看待中西两种文明、文化之间的对话,如何于多元文明交流的国际视野中去认识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等问题,很有启发性。现将新闻发布会实录摘要发表,以飨读者。&&&&&&&&如何看待文化多样性&&&&&&&&吴建民:世界主流文化与世界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过去几百年的发展当中,西方走在世界的前列,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随着世界的变化,今天亚洲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方。任何地区、国家的崛起,都不是偶然的,都有着强大的、深厚的文明积淀作为基础,亚洲崛起就是由东方文明所支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认为举办尼山论坛是有深远意义的。中华文化是亚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是以基督教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是以儒家文明作为主轴的,这是许嘉璐先生所强调的。我认为两者的对话不仅会对双方有好处,对推动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对话也大有好处。要看到,就像生物的多样性是自然界最宝贵的财富一样,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财富。保护文化的多样性,这是人类共同的使命。这得到联合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同。&&&&&&&&如何看待道德诚信&&&&&&&&叶小文:毋庸讳言,随着市场经济迅猛发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信仰、诚信会受到冲击。如果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大行其道,整个社会的健康肌体就会被侵蚀和损害。如果在金钱面前什么都不管不顾不怕不要了,人就病入膏肓了;如果利令智昏恬不知耻肆无忌惮之徒比比皆是了,社会就危在旦夕了!我们要搞市场经济,但是道德准则不能丢掉,不能变成市场社会。我们要大力倡导爱国守信和敬业诚信,传承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一个国家,什么时候也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一个民族,缺什么也不能缺道德诚信。人可以不怕鬼神,但是不能没有敬畏之心。要敬畏历史,敬畏祖先,敬畏规律,敬畏我们美好的文化。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不能没有精神追求。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迫使人们去敬畏、信仰它。这种敬畏,说到底是盲目、不可取的。但历史唯物主义者并不反对人要有敬畏之心、有慎惕之虑、有精神追求。常有敬畏之感,才能常怀律己之心。常有忌惮之虑,才能常思贪欲之害。常有人民之念,才能常修为政之德。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精神昂扬的民族。&&&&&&&&但凡真善美的事物总是相通的,不论它们以宗教方式还是世俗方式存在,以东方文化观念还是西方文化观念衡量,都有相同的地方。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包括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也不妨从宗教教义的积极因素中,千方百计去劝导人们建立诚信、纯洁信仰、追求理想,抵御拜金主义的诱惑和冲刷。因此,尼山论坛力图通过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来关注信仰呼唤诚信,当有助益,不妨关注。当然如果以此认为在当今中国这样一个多元、多极,非常活跃的社会,又会突然出现什么“儒学的大复兴”、“基督教的大发展”,我看是以偏概全,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只知看京剧不知听交响乐”。&&&&&&&&赵启正:关于中国人的信仰问题,是一个学术问题,又是一个现实问题,是论坛要讨论的一个要点。我想不能简单地用信仰危机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判断,因为这涉及到信仰的定义和危机的定义。我们只说信仰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某些表现是我们大家担心的。信仰某一种宗教的人和不信仰宗教的人,彼此之间沟通不够,有的时候会另眼看待另一面,这是需要通过论坛或者其他交流形式来解决的。有些信仰某一个宗教的人会想,中国人多数不信仰某一个宗教,那么他想,既不会到天堂那儿去,又不会入地狱,那还了得?其实,中国人是有并未中断的传统的信仰和传统价值观的,至今依然在和时代同行。圣经的旧约有一句被称为黄金定律的话:你想别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别人。中国的孔子也有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的一位神学家叫路易?帕罗,跟我有过对话,他说这句话说得很好,我很能理解,可是我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许多西方人只听说过孔子,但不知道孔子说过什么,这是中华文化传播不够产生的问题。&&&&&&&&圣经里的黄金定律是属于宗教性的信仰,孔子的话是非宗教性的信仰。那么我们怎么称呼这种信仰呢?我想应当叫做文化信仰。文化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就是宗教信仰有一个神,而文化信仰没有这个神,而是人自己,是这样的区别。文化信仰超越了神,它的好的方面就是不必再区分是这个宗教或那个宗教的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之间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文化信仰容易得到更广泛认同的理由。&&&&&&&&有记者提问说到信仰危机,是指目前社会出现的一些现象,比如说掺假奶粉问题、假药问题、商业欺诈问题等等。对此民众普遍不满意、很愤怒,这就说明中国人还没失去信仰。如果大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闻而不怒,那危机就真形成了。幸亏不是这样的。因此危机感是存在的,普遍的信仰危机的现实则很难下结论。&&&&&&&&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发展中。记得在深圳开发的时候,深圳人提出一个振聋发聩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当时不少人还不能接受,后来大家完全接受了,这个口号推动了改革开放的发展。这个口号有30年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口号再提升?我的意见是:“时间就是金钱,诚信就是生命”。没有诚信的人,没有诚信的企业,它会灭亡的,现在这么多奶粉企业灭亡了,就是因为没有诚信,所以诚信就是生命,毫不夸张。&&&&&&&&如何看待孔子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吴建民:孔子思想的影响对世界文明的推动作用,应该放在世界大变化的背景下来看。刚才讲到过去几百年西方文明是全球的主导文明、主流文明。西方文明对促进世界的进步,毋庸置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今天所享受到的多种多样的现代化的东西,大部分来自西方文明。但是任何文明不会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西方文明是基于基督教文明的,二元对立论十分突出,善与恶、美与丑、天堂与地狱、正统与异端,二者水火不相容,一个得消灭一个。我讲得有一点抽象,我举个例子。在小布什执政期间,他搞了个“大中东民主计划”,想把中东地区改造成美国式的民主,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个思想根源是什么?二元对立论,我得改造你。今天世界上出现的大冲突都同思想、文化有关系。&&&&&&&&21世纪的世界我觉得应当是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不要低估中国人孔子提出来的和而不同思想的重要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化是早熟的,2500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你只能接受它,接受和而不同,接受文化的多样性。换言之,这就意味着你不要去改造别人,不要把别人变成和自己一样,否则就会带来很多的冲突。接受和而不同的思想,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平和繁荣。&&&&&&&&叶小文:和而不同也不光是孔子的思想,我想也是基督教的主张。我在西方有很多基督教的朋友,他们就告诉我,上帝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不是让他(她)去打架的,是让他(她)谈恋爱让他(她)结婚。上帝把世界分成东方和西方,不是要他们战争、让他们争斗,是让他们和好。东西东西,合在一起才是一个东西,不合在一起就不是一个东西。&&&&&&&&如何看待两大文明对话&&&&&&&&叶小文:尼山论坛是以和为贵,以和为题目,是和气东来、和风西送。当然这是文明的对话,而不是局限于宗教的对话。我们并不认同将宗教完全等同于文化或者是文明的观点,但是我们也不必否认确实若干宗教经典教义、宗教道德艺术中所积累的人类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渗透的历史积淀的体验和哲理,所孕育着的民族的优秀文化因素,所镌刻着的人类建设文明发展的轨迹。所以尼山论坛不是宗教对话,当然也不是政治家对话,而是一个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对话。像刚才赵启正先生所说的,不是一个神和神的对话,而是一个文化论坛,是越过了神、超越了神的人和人的对话。不是“神坛”,而是“文坛”。尼山论坛不仅会有众多的学者、高人云集,也会有不少宗教领袖光临。&&&&&&&&如何看待中国文化传播中的逆差现象&&&&&&&&赵启正:中国在欧洲复兴后的相当长的时间里,科学技术发展迟缓,是一个西方文化的输入国,长期存在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说来,综合实力强的国家的文化容易被其他国家重视,也有向外传播的基础。正如你所说的,30年来的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重要的国家;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中国在政治舞台上也走到了中心。但是,今天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与中国实际的国际地位不符,也就是说国际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很少。尼山论坛是一个重要的向世界说明中国文化的机会,同时我们也愿意倾听国际学者对中国文化的探讨和不解之处,从而使世界更多地理解中国。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是对中国全面理解的最重要的基础。因为在文化上相互理解之后,政治对话、经济对话、军事对话就容易进行,这是我们所希望的。我们并没有向世界推销中国价值观这样的目标,只求大家互相理解、互相沟通。&&&&&&&&如何看待尼山论坛的意义&&&&&&&&赵启正:尼山论坛发出的声音当然是关于文化和文明的声音,是表达中国对文化的见解和传达中国的文化观,与经济对话或者经济论坛、军事对话等都不同,那些对话是比较具体的题目,很多的情况下是一个讲价还价的过程。尼山论坛没有讲价还价的语境,是微笑着讨论我们相同的或是不相同的,不是另眼看待对方,而是本着虚心倾听的态度,同时也诚恳表达自己的态度。这里没有讲价还价的气氛,也不企求制定一个文化WTO那样的规则,是大家微笑着来,微笑着带着收获走。&&&&&&&&吴建民:我补充一句,我想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尼山论坛所发出的和而不同、和谐世界的信息,同中国坚持的和平发展道路一脉相承。最近中美关系出现疙疙瘩瘩的事情,但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方向是不会变的。中美之间的分歧还是要通过外交途径、通过对话逐步解决。&&&&&&&&叶小文:刚才赵启正先生的话很有诗意,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有智慧的人坐下来喝杯咖啡谈一谈。当今的世界,一个热的、一个冷的,可能会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文明。热的就是核战争,冷的就是环境污染,任其下去人类会自己干掉自己。这个时候人类的智者们应该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谈一谈。赵启正先生刚才的话使我想到大家熟悉的《再别康桥》:我轻轻地来又轻轻地走,我不带走一片云彩。说的是康桥那个地方,现在你到尼山来:我微笑着来,我微笑着走,我会带走解决人类困境的智慧。&&&&&&&&吴建民: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人的任何行为都可以找到文化的根源。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过30多年的大发展,中国社会出现一个现象,就是大家对于文化的重视在上升。这是一件好事,标志着中国社会在进步。&&&&&&&&尼山论坛开展儒家文明同基督教文明对话,第一,可以增进两个文明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儒家文明是以包容、中庸、和为贵为重要特点的,通过首届尼山论坛,世界一定会更多地了解儒家文明、中华文明,人们会认识到,儒家文明不会与基督教文明发生对抗。从这个意义上说,尼山论坛也是我们中国人为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所作出的贡献。第二,对话过程当中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更深的了解,这样有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建设,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如何看待儒家文化传播&&&&&&&&赵启正:世界太大了,每天我们听到种种关于中国文化的评论。如果哪个国家说他们很好地继承了儒家文化,我听了是很高兴的。我们的一些年轻人听到这些话就会想:人家在他们的国家这样地以继承儒家文化为荣,那么我们中国人自己怎么能不珍爱呢?我们不能有民族虚无主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理所当然的。&&&&&&&&叶小文:如果说韩国,还有东南亚的国家,或者其他哪些国家,愿意了解儒学,尊重儒学,我首先要向他敬礼。(&&&&&&&&&&&&&&&&本期嘉宾:&&&&&&&&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刘尚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安体富&&&&&&&&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王涌&&&&&&&&主持人:本报记者冯蕾李慧&&&&&&&&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透露的“推进房产税改革”的消息被各大媒体广泛刊载。&&&&&&&&尽管“推进房产税改革”仅仅是徐林会议发言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但市场仍敏感作出反应――当日,沪深股市在房地产股的领跌下,双双出现近期少见的2%以上的跌幅。&&&&&&&&实际上,自4月楼市调控新政出台以来,关于房产税征收的探讨屡屡触动市场神经――&&&&&&&&今年4月,财政部将“完善房产税制度”列入其2010年工作要点;当月,国务院颁布“新国十条”亦明确指出,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5月末,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逐步推进房产税改革”。&&&&&&&&然而,房产税究竟是什么?为何征?各方对此议论纷纷。&&&&&&&&房产税是否存在重复征税&&&&&&&&正方:不存在重复征收问题&&&&&&&&反方:土地出让金已包含房地产税性质&&&&&&&&【背景】:房产税在中国并非新税种。1986年即在市、县按年征收,其中,对个人所有非营业性房产免征。而物业税,已于2003年开始在全国进行物业税“空转”试点,重要内容就是“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仅针对经营性房产)。今年开始,模拟评税试点扩大至全国,每个省份选择一个城市进行试点。&&&&&&&&记者:与很多国家不同,我们国家的土地是国有的。地方政府把土地拍卖给开发商,开发商已经向政府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开征房产税是否存在重复征税问题?房产税与土地出让金是什么关系?&&&&&&&&安体富:房产税属于财产税。有的国家叫不动产税,有的叫财产税。从我们国家来看,以前开征的房产税是对经营性房产征税,现在是住房要不要征税的问题。房产税是针对住房保有环节的税种,与土地出让金相比,不是重复征税。&&&&&&&&王涌:在法律形式上,房地产税与土地出让金是两个环节截然不同的制度,但在具体内容与实际功能层面上,现行的土地出让金已经包含一定程度的房产税的性质。&&&&&&&&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总额高达1.59万亿元。仅以地租的性质来解释,显然勉强。其溢价部分应当理解为隐形的房地产税。如果上述分析成立,再讨论是否应开征房地产税,问题实质就转化为:房地产税是否应从土地出让金分离出来,分年收取?&&&&&&&&人们所期待的房地产税显然是:分离独立,分年收取,区别征收。现行土地出让金制度一次性预收未来若干年限的土地收益总和,必然鼓励地方政府滥用土地出让金等短期行为;土地出让金制度不分贫富,无法发挥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土地出让金制度掩盖房地产税,土地增值部分不在其中,无法清晰计算未来若干年的房地产税的实际数额,必然存在巨大损失。&&&&&&&&房产税开征会抑制高房价吗&&&&&&&&正方:房产税将提高保有环节成本,从而抑制高房价&&&&&&&&反方:用税收手段去抑制房价,一般情况下是无效的&&&&&&&&【背景】:日前,北京工业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称:按北京810元/平方米的均价和2008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25元,户均可支配收入64285元计算,一套90平方米的普通商品住房相当于一般家庭25年的可支配收入。北京居民的房价收入比为25:1。而据近期央视“空置房”调查,北京、天津等地的一些热点楼盘的空置率达40%!&&&&&&&&记者:一方面是房价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大量房屋难以售出。有专家提出,之所以出现一批空置房,是因为中国没有征收房产税。您如何看待?&&&&&&&&安体富:房产税本身可以解决地方政府收入问题,对抑制高房价将起到一定作用。占有房产需要一定的成本,会对房产需求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炒房行为。买房中的交易税和营业税可以转嫁,但保有环节的房产税,谁持有谁交税,不易被转嫁。&&&&&&&&此外,房产税的出台,能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使有好房子、大房子的人多承担税负,他们也有这样的承担能力。同时这个税收会用于支持廉租房建设,使低收入层和夹心层得到更好的“住有所居”条件。&&&&&&&&刘尚希: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征税的作用是增大持有和交易成本,问题是,房屋价格并不完全由成本决定。受土地供应的约束,住房不可能无限供给。但作为安家立业的基本条件,住房却具有很强的刚性需求。更重要的是,在需求旺盛尤其是预期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所有的成本都可以转嫁,税收也不例外。能炒房的人,不会在乎持有房子期间交一点税,最终都能从房价中收回来。&&&&&&&&此外,税负能否转移,取决于供求关系。若无其他有效的调控手段配合,房价将继续上涨,保有环节的税负无疑可完全转嫁。另一种情形是,楼市调控手段有效,房价平稳运行或开始下降。这个时候保有环节的税负的确无法转嫁,不过,房价既然已开始下降,使用税收手段的必要性还有多大?应看到,当前,楼市新政效果已逐步显现,对房地产投机有一定抑制,部分房价虚高的情况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保有环节征税,房价上涨时只能起到火上浇油的作用,房价下落时,则起到落井下石的作用。&&&&&&&&用税收手段抑制房价,一般情况下是无效的。除非征收重税,使炒房者无法承受,迫使投机客收手。但这是一种休克疗法,可能导致房地产市场崩盘。解决房地产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要解决房地产问题,还是要给大量的游资一个好的出路,引导游资进入实体经济,这才是治本之道。&&&&&&&&王涌:从短期看,征收房产税会对人们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一旦确定开征,预计房价将明显下跌,但下跌后又会反弹。因为房产税实际征收金额并不很多。中国的高房价是因为土地供应的垄断、流动性泛滥、城市人口激增的刚性需求等结构性因素所致,非房地产税这样的外用药所能解决。&&&&&&&&参照美国、加拿大等国现行的征收税率:在房屋市场价值20%-40%折扣基础上,征收1%-3%,一栋市场价值200万元的房屋,每年的房地产税不到一万元。这样有限的税额,如何抑制投机者的投机野心?历史上,房地产税从来没有有效地抑制过房地产泡沫,在日本上世纪90年代和美国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中,房地产税的作用犹如螳臂当车。&&&&&&&&开征房产税能否终结土地财政&&&&&&&&正方:开征房产税可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反方:房产税很难成为地方政府主体税种&&&&&&&&【背景】:“二战”后,在许多国家的政府财政收入中,财产税的占比在下降,为交易税和所得税取代,但在地方财政中,财产税仍然是大头。1927年财产税在美国地方财政收入中占97.3%,现在所占比例仍然接近75%。从中国看,自1993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占比相对提高,地方财政占比相对减少。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市场的兴起,高额的土地出让金让地方政府获得了丰厚的财政收入。但是,由此引发的诟病也此起彼伏。&&&&&&&&安体富:房产税最主要的作用是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得地方政府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根据目前的财政体制,县乡财政增收很困难,又面临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出压力,由于没有主体税种,地方政府要么卖地,要么乱收费。有了房产税,地方政府不规范的行为将受到抑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普遍征收房产税,英国和澳大利亚,地方政府收入几乎100%来自房产税,美国则占50-80%,法国为69%,加拿大为75%。从各国情况看,房产税都是它们地方税的主体税种。总的来说,房产税的定位主要是为了优化税制结构,使政府行为能够规范化。&&&&&&&&刘尚希:难道开征房产税了,地方政府就会“有地不卖”?只要卖地就会有土地收入。对于所谓的“土地财政”,人们往往只看到高收入这一方面,而这些钱干什么去了,普遍不被关注。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支出项目包括两大块:一是获取土地收入的直接成本支出,主要是征地和拆迁补偿;一是扣除成本之后的土地净收入使用,两块比例大致是四六开。真正属于政府可自主安排支出的土地收入,从2009年数据看大致有8500亿元,除了近2000亿元结转下年之外,其用途是城建、“三农”、廉租房、灾后重建和国企改制。明晰这一点十分重要,土地收入的支出用途是否具有正当性决定了土地财政的性质及其存废。&&&&&&&&记者:但是现实也存在一种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卖地冲动十分强烈,助长了很多短期行为。&&&&&&&&刘尚希: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现象,更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有关系。如果地方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即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了,也达不到我们预想的目的,它们还是希望房价上涨。&&&&&&&&王涌:征房产税不会抑制卖地冲动。关键问题是,在一些城市,规划内用地已卖得差不多了,而同时,地方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却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新的税源。&&&&&&&&我最近参加了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项调研,发现各地公租房建设很少动用地方财政资金,绝大多数来自公积金增值部分,这就会引发一些问题。建设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资金缺口巨大,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这必须通过税制改革予以强制与稳固。&&&&&&&&刘尚希:房产税很难成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这一良好愿望难以实现。这一制度设计下,当地房价越高,地方政府才可能收到更多的税。此举并不能遏制地方政府推高房价的冲动。&&&&&&&&房产税征收有多大技术难度&&&&&&&&正方:按套征、面积征,或两种办法结合的方式&&&&&&&&反方:房产税征管可能面临大面积僵持乃至瘫痪态势&&&&&&&&【背景】:以上海为例,媒体调查显示,目前上海注册房产估价师有1351名。截至2009年,上海存量房面积为4.98亿平方米。评估一套住宅大约需要3个工作日,按每套100平方米计算,上海1351名评估师大约需要1万天评估完毕,也就是28年才能完成,还不包括期间的新增房屋面积。&&&&&&&&记者:房产税征收还存在哪些难度,应怎样征收?&&&&&&&&安体富:我认为,一是以第一套、二套、三套住房来划分,对百姓第一套住房采取免税的措施,而对二套三套住房则要征税。其次是,根据家庭人均住房面积来划定房产税征收额度。也可以采取两种办法结合的方式,具体方案还需要详细研究。房产税在国外属于地方税种,各个地区、市、县征收额度都不一样,比如在美国,房产税是地方政府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市政支出额将影响到房产税率的高低。&&&&&&&&王涌:在西方国家,早已形成了深厚的财产税文化,但仍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中国才刚刚起步,问题将更棘手。房产税的评估、征收、争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浩繁的制度建设。此外,财产税不同于所得税,所得税通常是在纳税人取得收入前,就被自动扣除相应税款,悄无痕迹。但是,财产税的征收只能“裸收”和“强收”。如果征收技术缺乏精巧的设计,房地产税征管可能面临大面积僵持乃至瘫痪态势。&&&&&&&&刘尚希:房产税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出台政策前,应广泛征求公众意见,保障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时下有一本《当中国统治世界》的畅销书,作者是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事务、外交和重大政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马丁?贾克。书中依循“中国威胁论”,向世人提醒,中国的兴起会重新塑造“现代”的含义与模式,世人不要期待中国会向西方模式靠拢;相反的,当中国人的文化优越感逐渐恢复以后,中国文化的辐射力量将再度展开,成为带动世界秩序重组的重要力量。称霸两百多年的“民主和自由的普世主义”,恐将因中国的“文明崛起”受到严厉挑战。今年三月美国《新闻周刊》以这本书为话题发了一篇专稿,标题为《这是中国的世界,我们只不过寄居其中》。这篇报道列举了一系列的最新发展,说明中国正在改写全球的贸易、能源、货币、气候与信息的游戏规则。&&&&&&&&鲁迅先生曾提醒大众要注意“棒杀”和“捧杀”。原因是对于“棒杀”,人们是警觉的,而“捧杀”则容易温水煮青蛙,如典故《风俗通》:“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当今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三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抗震救灾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举办等重大事件上,中国的发展模式、制度优势因其独特的魅力、作用和效果,在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一些高帽子不断被扣到我们的头上,诸如“世界经济领袖”、“G2”、Chimerica(中美国)等等。客观讲,我们要理解甚至尊重西方的一些顾虑、一些夸大,毕竟和平崛起,以及崛起后如何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是两个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的命题。“捧杀”和“棒杀”,一曰中国责任论,一为中国威胁论,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硬币的一面是中国威胁论,西方部分人对中国快速发展的恐惧、担忧,进而在舆论和政策方面群起而遏制。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责任论,反映了西方主流思想对中国责任的反思和认识,即中国如何与全球分享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所谓责任,就是要各尽其责。从中国经济来看,各尽其责强调了中国责任的内涵。即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对世界的贡献。这种贡献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中国拥有13亿人口,中国发展好了,就等于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民生问题解决好了,这是对世界共同发展的最大贡献。第二,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中国模式的探索,是人类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社会实践,它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进步,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一种新的选择。第三,在全球应对金融危机中,中国积极发挥制度优势、沉着应对、率先复苏,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积极贡献。第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不同于传统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道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调控水平,实现保障民生。一个更加稳定、更加繁荣的中国将为全球提供巨大的消费市场和投资热土。&&&&&&&&从全球治理来说,各尽其责强调了中国责任的外延。即中国在全球经济事务中的责任必须体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是中国的最大国情和最基本定位。中国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经济总量、资源总量、消费总量和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被13亿人口基数一除,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9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78美元,排在世界98位,仅相当于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7.93%,日本的9.25%。在农村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还有近2亿的富余劳动力;在城镇有2000多万人靠领取最低生活费过日子,每年还有2400多万人需要解决就业问题。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近650万人之多,几年下来仅需要安排的大学生人数就要比许多国家的人口还要多。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需要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列的“中国责任”清单中,一方面许多诉求已明显超越了中国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西方国家则很轻松地忘掉了自己应负的责任。正如美联储前高官维森特?莱恩哈所言:“当情况变得很糟糕的时候,人们总是会倾向于去指责他人,这已经成了华盛顿一个流行的政治传统”,这是一种典型的“瓦漏怪椽子稀”做法。&&&&&&&&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希望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遵循既定的游戏规则,避免损害其既得利益和优势地位,同时帮助它们维护国际新秩序。事实上,中国对待善意的中国责任论,一直坚持和践行中国是一个负责任国家的理念。对符合中国国家利益及道义原则的“国际责任”,中国积极承担。例如,共享贸易自由化的成果,推动东盟自贸区建设、减免非洲债务、增加人道主义援助、参与维和、反恐等等。但是,中国责任决不是一种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所谓责任。中国的责任明确而清晰:共担责任、责任均衡。它既是维护和保障中国核心经济安全和核心利益的责任,又是推动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世界多样性,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责任。这种均衡责任观是中国智慧下的一种和谐,一种天道。绝不是佐利克先生曾在2005年大谈的,中国作为美国的“利益相关者”,所必须肩负的那种与美国国家利益一致的“战略责任”、“外交责任”、“经济责任”、“军事责任”和“政治责任”,其实质是期望将中国的经济发展步调和节奏纳入其主导的战车,为其全球的战略和国家利益服务&&&&&&&&&&&&分享给好友:
All Rights Reserved 图宝贝
本站声明:本站所转载之内容,无任何商业意图,如本网站转载稿件涉及版权、著作权等问题,请您来函与本站管理员取得联系,友情链接请加QQ,要求PR 或者 BR >=2(联系方式:QQ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考研有多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