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2016年中考改革毕业的高中生能不能再复习

您现在的位置:
2016年福建高考或用全国卷 高二学生成改革探路人
核心提示:
全国卷以大学教授命题为主,命题的难度也会比福建省里命题大。
  本届高一、高二学生注意了!后年开始参加高考的你们,将有可能会遇上高考改革,即高考改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昨天,召开2014年高中教育教学会议,厦门市教科院提醒全市师生要特别关注这一高考改革动向。
  在今年以前,厦门市的高中教育教学会议叫&高三毕业班工作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由于信息量丰富,往往备受教育界关注。
福建高考或用全国卷 高二学生成改革探路人
高一高二或将启用高考全国卷
  会上,厦门市教科院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关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的规定,提醒本届高一、高二师生要特别注意这一动向。
  厦门市教科院说,使用全国卷有两种方式:1.使用全国一卷、全国二卷。总的来说,全国一卷很难,目前只有湖南、湖北、河南、河北等中部省份在使用全国一卷,而全国二卷比较容易,都是较为边远的省份在用,比如宁夏、新疆、内蒙、西藏等;2.教育部为各省命卷。从目前看,沿海教育比较好的省份一般都是自主命题,因此对于福建而言,也有可能是采用教育部直接命题的试卷。
  厦门市教科院分析,全国卷以大学教授命题为主,这跟福建省以中学教师命题为主的现状存在很大差异。大学教授的整个命题思路和视角都比较高,命题的难度也会比省里命题大,而且他们的关注点是知识第一、结合本位。&因为大学教授本身就是学科专家,他们对学科的整个核心关注度非常高。&市教科院说,数学、英语、物理若改用全国卷基本上很容易接轨,但其他科都存在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高三生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至于明年参加高考的本届高三是否会遭遇高考改革,厦门市教科院说:&2015年福建省是否会启用全国卷,我们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并提醒高三学生千万不要自乱阵脚。
  厦门市教科院表示,目前教科院教研员已经提前启动了这项研究,&因为不管是明年启用还是后年启用,反正是早晚都要启用,所以我们的教研超前于政策的发布,各校不要为这件事慌了神,应该继续按原来的步骤进行&。
  据介绍,一旦有确切的消息发布,市教科院将马上组织学校进行教研和培训,&教研员会把我们的思考和我们希望达成的一些调整做一些梳理,并提供给各校一些教研资源。在这个基础上,各校在选题的时候也可以略微扩大一些视野&。
本届高三学生考试时间表
  市教科院昨日还公布了本届高三生的考试时间表:
  2015届高三上学期市质检暂定于日-14日举行;
  高三下学期市质检将于日-10日举行;
  省质检安排在日-7日进行;
  适应性考试定于日-12日举行。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复习     
备考     
高考   
录取   
专题     
专栏     
北京年高考改革意见稿摘录选登
2014年全国各省市高考最新动态信息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拟定的《年高考高招改革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日至日。
  高考改革
  意见稿摘录:
  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英语分数从150分调整为100分,比过去减少50分。
  意见稿摘录:
  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语文180分,比过去增加30分。
  意见稿摘录: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
  突出主干知识,考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强调通性通法;
  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数据分析、图像解析等内容,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意见稿摘录:
  从2014年起,每批次第一志愿为2所平行的学校;第二志愿为3所平行的学校。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均采用平行志愿投档方式。在每个批次一志愿和二志愿录取完成后,公布未完成的,再进行征集及录取。
  中考改革
  意见稿摘录: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增加听力比重。考查范围限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体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016年起,英语卷总分值由120分减至100分,其中听力50分。
  意见稿摘录:
  语文学科要突出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重要地位,注重语文试题同其他课程、同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
  把历史、地理、政治三门课程所学内容作为依托和背景材料,适度融入语文命题中。
  2016年起,语文卷总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
  意见稿摘录:
  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内实施优质资源集中的高中校按公平、公开原则保证一定比例直接在一般初中校招生,让一般初中校的学生有机会、有通道进入优质高中。
  2014年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为30%,2015年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为40%,2016年分配的优质高中校招生指标为50%。
  特长生
  意见稿摘录:
  逐年减少特长生入学比例,改变单纯为进入优质学校而培养&特长&的现象,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发展特长。2016年高中招收特长生指标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的5%。
  
[责任编辑:阳光高考门户]
高考院校库   
高考关键字:
高考实用信息
 | 
 | 
 | 
 | 
 | 
 | 
  公益高考门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许可证件号:ICP备号 | 网络法制和道德教育基地
Copyright 2014 YUZHULIN, All Rights Reserved.|  如何评价教育部 2014 年 9 月发布的取消文理分科的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部:高考将不分文理科2014年启动试点,2020年基本形成;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外语可考2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方式。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按时间排序
162 个回答
全国统一命题、减小各省录取率差距、减少加分项目还算不错,剩下的都是瞎折腾,改来改去没什么本质变化。高考作为一个选拔考试,最核心的价值是公平公平还是公平,其他的什么取消文理分科、考完填志愿、英语考两次等等,这些都是枝节。如果把减小录取率差距改为减少部属院校在各省的录取率差距就更好了。
幸亏我毕业的早。昨天研究了一下,按照今年的试题难度搭配新制度,河北考生在新政策上要考到634才能进入985的录取圈,也就是满分的84%;而现行的线是75%—77%。艺术生和体育生(搞不清特长考和专业考的请先去搞清)则高达533(满分的71%)才能进入31所录取圈,而现行分数线是60%起。普通一本稍微涨了一点点,基本可以忽略。二本普通高校和职技大专等变化不大,职业向学校分数会更低。凡是考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分再蹦达有多难。新政更加偏向可以就高中阶段知识进行综合联系,形成自我知识体系,了解自我的同学。恭喜你们,扬长避短的机会来了。所以那些只会听老师话的县城学霸们,嘻嘻嘻。至于教育资源问题这个你说怎么解决?没法解决……能做的无外乎寒门子弟努力考上好中学,豪门子弟好好学习别折腾罢了。而且就中国的差距我还真不觉得大……起码一封推荐信让你上耶鲁这种事儿在中国还不能明目张胆的发生吧,温家宝孙女在我们学校旷课太多不也一样咔嚓么。
不改你们要闹,改了又说不行..
此次改革最大变化在于高考方式的变化,现仅就这一方面阐述观点。在高考方式上,语数外换汤不换药,所谓不分文理,而任择理化生史地政三科计入总分究其本质仍然是文理分科的变身。此次改革最大的缺点在于,高考作为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理应与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一样,属于社会化考试,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标准而非高中的附庸,符合条件的考生无论年龄均可参加(譬如复读生和新闻中常报道的老年考生)。但是,此次改革却将应仅与高中学籍以及毕业证挂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等学校招生相挂钩,人为将高考体系打破,在非应届考生为代表的社会考生(已获得高中学历者在法理上仅有参加高考而无再次参加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权利与义务,其之前参加过的往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其难度与应届也存在不同)与应届考生之间产生难以处理的矛盾性问题,应有待商榷和解决。
步子迈得很大1.取消体育艺术特长加分高考加分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大坑,已经很大程度上异化成为钱权交易或者畸形的逐利行为,根本起不到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和加强艺术素养的作用,与其给加分瘦身,不如直接取消这个烂摊子大大的好事儿2.“规范高中综合素质评价”、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实际上就是弱化“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传统概念,强化对过程的监督和评价,降低考生最后考试的压力,降低超常发挥和发挥失常的概率和影响,让高考分数更加反映出高中三年的整体学业水平,但是这种举措的统一问题是很难公平和实施监控,这一点我待会再说应该是好事儿,但是在竞争非常残酷的省份,很有可能演变成为让学生在整个高二和高三中都异常紧张,另外,我没看发布会的视频,不知道“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到底是取平均分还是最高分,而且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发展成SAT那种可以多次尝试的形式3.六门其他考试中任选三门的“高中学科水平考试”成绩作为高考成绩的组成部分这项举措会带来什么变化和会推行得如何真的很难讲,但我猜测,政策的出发点应该是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喜欢科目和自主分配学习偏重的机会,说白了,也就是给学生偏科的机会可这同样也有很大的问题和不确定性,例如——到底是先考六门考试再决定选择哪三门进入高考成绩,还是先决定科目再进行考试?那六门考试时间上是否接近和集中?那六门考试的监考和资格审查能否达到高考那么严格的标准?科目选择是否和报考专业以及录取挂钩?我报清华的核物理专业能否选择政治历史和地理作为考试科目?4.自主招生取消联考,时间上挪到高考之后这两点改革的魄力和幅度是极大的,一下子打破了现有的自主招生局面,我们部门本来立项出一本《2015自主招生指南》(当然也只是骗钱的 - -),昨天发布会之后直接决定砍掉这本书了,因为现有资料都失效,没法做这本指南了现在的自主招生考试分为“北约”、“华约”和“卓越”
,每个联盟统一出卷子统一考试统一填报志愿,这实际上弱化了学校的区分,将自主招生变成了一个针对优秀学生的另一次小范围高考,如今取消联考之后,出题、考试、评定、录取完全由每所学校独立决定,学生必须在高考后确定自己的主攻方向(某几所学校),作出针对性的准备,实际上我感觉在自主招生这块更接近美国的大学招生了,先确定学校和专业,确定那所学校的要求,专门为此准备资料和准备考试在长久来看,这样做应该能慢慢转变学生的报考思维,现在绝大多数考生都“报更nb的学校学更nb的专业”,并不需要考虑学校独有的特点和文化,也不需要考虑这个学校在这个专业上的优劣势——我只需要去考一次北约一次华约就好了,考得好的话就能上好学校,但现在,则需要从很早的阶段就确定自己想上的学校进行准备至于自主招生时间上的变化,我和单位负责自主招生政策的编辑聊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会有什么后果,所以就不说了...5.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这表面上看是对高考的改革,实际上是对高考之外的改革,这是给高中学生一条高考之外的出路,虽然这条出路以前也有,但之前高职院校考试内容和普通高校是一样的,且高职院校录取分数远低于普通高校,这是什么意思呢——你是上不了大学才“被迫”选择高职院校的,但现在,评判标准分化了,“文化素质”其实就指的是高考成绩,多了一个“职业技能”,这让“上大专”真正更加像一个自主选择而不是考不上大学之后的一个迫不得已的行为,这也会促使有这方面意向的学生提早准备,提早规划职业道路和提高职业技能6.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提高中西部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院校的人数这三项举措,毫无疑问是为了教育公平,第一个是促进“规则公平”,后两者是促进“机会公平”(教育部将教育公平分为“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三部分)后两者没什么可说的,着重说说第一个政策——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这政策不起眼,但是也挺重要,具体会造成多大影响,几乎完全看“增加”的幅度和“增加”哪些省份,举个例子就明白了,假设让北京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那现在能考上大学的北京孩子得有一半上不了大学---------------------------------------------------------------------------------------------------------------------------------多说几句无关具体政策的1.“对”的政策未必是“好”政策,“长远来看好”的政策未必是“对当前有利”的政策,“在绝对意义上更加公平”的政策未必是“对现有相关群体而言更加公平的政策”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个国家,选官的标准是打篮球要好,于是非常多的小孩儿从幼儿时代就开始学篮球2014年新上任了一个国家首脑,觉得这个政策太脑残了,于是决定,从2015年起,取消以打篮球好坏作为选官标准的规定,用另一个标准(是什么无所谓)来代替之前的政策脑残吗?脑残。新上任这个国家首脑取消了之前的政策,这样做对吗?这样做好吗?这样做对练习了10几年篮球的人公平吗?要知道,在中国,高考影响的人太多了,这个群体太大了,几乎是每一个人,对这样一个体量的事情来说,步子迈得太大不一定是好事2.一定要注意政策中出现的各种时间和目标对象,这至关重要我刚看到“从明年起,取消高考体育和艺术特长加分”,觉得这一步太偏激了,这对一部分没有徇私舞弊参与钱权交易,但是以功利主义的心态去练习体育项目和艺术项目想获取高考加分的那部分考生来说太不公平但后来看到细则,这条政策,“对现在起上海和浙江的2014秋季入学高一学生生效”——到了2017年,这条政策才会对那年的高考考生造成影响,那么这个政策就是合理的、公平的3.注意这次高考改革的“试点”性质这次的改革方案中的大部分,不是直接在全国推行,而是现在上海和浙江推行,如果效果良好,可行性高,再逐步推进到全国,如果效果不好问题很多,就有可能有变化甚至取消这次发布会更多的是表明了教育部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姿态,这次公布的改革方案,不一定以后会全部推行4.在中国现行的情况下,以高考改革来带动教育改革的思路是合理的所谓“素质教育”,提倡推行了这么多年,取得了多少成效大家有目共睹,光改“教育理念”是注定要失败的,哪怕有可操作性为什么“素质教育”很失败?因为素质教育是改革教育过程的措施,但改革教育过程的措施在中国大部分省份根本无效——有学校上我就能走出这个穷地方、我就能改善生活改变命运、我以后的人生就更加有保障,我只想在高考考个好成绩,谁管其他东西?——老师、学校和学生、家长都是这么想的,高考成功就是教育成功,能上好大学就是教育成功因此教育部转换思路,在“出路”上进行改革,从结果引导过程,从大学录取标准、高考考试、大专录取、自主招生录取这几个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标准变了,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导致学习和教育过程的变化,这个思路是对的,但效果需要时间检验5.除了把蛋糕分好,还应该把蛋糕做大,并且给人们一个不吃蛋糕吃饺子的机会教育公平做的再好,再想给孩子减负,河南考生依然会活得艰难,依然会想方设法投入时间精力金钱权力去博取一点点高考的优势——因为河南就是人多,好学校就是少,现在中国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问题是:优质教育资源太有限,让教育资源增多,让优质教育资源增多,很多问题才会迎刃而解,这是“把蛋糕做大”除了做大蛋糕,还应该给青年人高考之外的出路,诚然,这是一个知识型的信息社会,高知识人才获得最优质的社会资源和经济利益,高考在常规意义上是最好的出路这无可厚非,但也应该提供另一种选择,此次对高职大专院校招生的改革就是一种尝试实际上还有吃鲍鱼的选择——高中毕业之后出国留学,但是国家不会去大力提倡这个出路的,原因显而易见,而且即便国家真的提倡,有能力做出这个选择的家庭在全国范围内的比例也是很低的6.政策最终效果怎么样还是看实施就比如引入“高中综合素质评价”并将此作为录取依据之一的这个改革——由谁来评价?标准谁来定?每个学校标准是否统一?标准中的主观意见和人为因素有多大?是否会滋生新的钱权交易和腐败?又比如将高考分为多次考试,语文数学在一个时间考,外语在另两个时间考,那其他六门课又是至少一个时间考,这么分开考试,每次考试是否都能达到高考级别的监考?能否在每次考试中都杜绝替考?
我在高中晚自习上幻想无数次的情况居然要变成现实了。可惜已经没什么关系了。求折叠
从大学教育反观高考改革,这是个好的开始,这样可能有助于孩子自主学习喜欢的学科,进了大学也只是换了个环境学习,但从小由作业和被动学习堆砌起来小学与初中,就怕有些孩子已不再愿意去主动学习了,可能大城市的孩子还好,没事还能去博物馆科学馆艺术馆逛逛,见到了神奇的实物,会兴趣大增,但对于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孩子来说,可能这种向好的决定更让他们迷茫,不知道什么才是自己感兴趣的
初衷是好的,但无论在考试形式上怎么动刀斧,不可能解决高考的症结所在。因为中国教育的核心矛盾是有限的教育资源和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矛盾。窃以为,就算现在高考形式变得再科学合理,也不及增大中小学教育投入,改善高校学术氛围有实际作用。
只是能表面缓解民意,实质没有任何作用的手段。基础教育期间的学生压力大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体制流动的模式。一般平民在社会其他途径难以得到升迁,才迫切的希望通过高考来鲤鱼跳龙门。从教育角度看。留学生的反馈和普遍的感受来看,我国的基础教育比大多数留学目标国来得要有难度,也不见得不好。问题出在大学,大量的学术近亲繁殖,拉帮结派,以及科研经费乱用,教授以写论文的量而非质来评定。往往在大学里上课的那些老师,不是忙于自己的生意、论文就是没有实践经验。学生们,努力了10多年,到了大学反而一下子松懈下来。反正混混都能毕业。毁都毁在大学里,改倒是都在基础教育上改。
只能说,不管怎么改革,也改不了学生的累和苦,高考大环境影响的,没有办法。
简单来说改革本身是很不错的,可是具体执行起来就不一定了,就学校层面依旧可以强制进应该分班,强制学习某某一科目之类的
这不就是朝着GCSE+A Level的方向在改么……
反对上面所有关于按照兴趣学习和减负的说法。
在这里我只想说说有关改革后,学生的压力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我认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的增加了。
这次高考改革是吧原来“高一高二打基础,高三努力考大学”的现状变成了“高中考三年大学”的情况。
真正到了改革实施的阶段,对于理化生政史地六门科目来讲,学生才不管以后要学什么专业,每个学生出于自己的利益着想肯定会努力学习所有的课程并考一个高分。一来,考试成绩关系到是否能够顺利毕业;二来,报考时可以选择自己考的最高的三科计入高考成绩。这才是一个脑袋正常的考生选择的学习策略。这让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努力备考。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这也是把学习英语的压力分散了,但对减负也没什么帮助。考生只要第一次没有考满分,肯定还会再考一次。第二次考试会带来新的期望,压力也会变大,学习的负担也会变大。
加入了综合测评,意味着学生从高一到高三所有的社会活动,竞赛实践都会在高考中成为筹码。这也就要求高中三年不能有所松懈,在众多的课程之间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也是给学生加重了负担。
自主招生移到了高考以后,那好嘛,高考完还不算完,想自招你还得复习备考。
总之,改革之后,学生的压力和负担只会更重,而且这种压力是从高一一直持续到高三的,甚至高考完了都不算完。具体利弊呢,我认为倒是利大于弊,怎么说也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一锤子买卖。
只是可怜了以后的高中生了。
这不就是点技能树么?没用,到头来还是大多数学校的大多数专业(包括但不限于理工农医)都会选择“选修”理化生的学生。点歪了技能树的估计到时候又得抱怨选专业被歧视了
同志们讲的都很好,但谁去考虑那些真正在读高中的苦逼呢?除开大城市以外,高中都可以说是个苦差事,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念这辈子都用不到的书。请问有没有文理分科到底有多大区别?文理不分科,是不是想把高中生玩死?高考本质上来说还是一种选拔,学习这么些东西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但意义有多大呢?语文的读写能力很重要,但真的要人人懂国学吗?古代懂国学的不见得比现在多。数学嘛,韩寒说了这么多扯淡的,但有句话真还说对了,数学学到初二就够了。至于英语,真正有多少人平日能用得到。理科的理化生不了解,文科的政史地中,政治历史有什么用就不说了,地理对于解决路痴问题还是有帮助的。高中这些东西其实算一种通识教育就不错了,拿来考试究竟用处多大值得怀疑,单从测试而言,还不如公务员行测来的实在。改来改去其实都没什么用,教育资源集中很正常,简单的说,诸君如果是名牌师范学校毕业生,请问您想去哪儿高就?大城市还是偏远山村,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一些道德品质极其高尚的,但请问有多少?就算提高待遇又怎么样呢?更不用说眼界物质资源的,这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看了一下报道,我目前的看法是:1、不分文理是胡闹。我不相信不分文理的数学考试能在高考中承担选拔作用,要么太难导致文科生太多低分,
要么太简单导致理科生太多高分。我估计最终的结果是难度适应文科生,导致大量理科生获得接近满分的成绩。不管你考试分不分文理,事实上的文理区分总是存在
的,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区别在事实上还是客观存在,所以不要和我说不分文理就不能说文科生理科生。2、学业水平考试的使用是胡闹。按照报
道,学业水平考试将同时承担达标测试和高考记分两项功能,这显然是神经病的做法,教育测量的基本常识告诉你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出于达标测试的目的,
必定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及格(这涉及到高中能不能毕业),考试会非常简单。大量理科生将会在物理化学生物上获得接近满分,大量文科生将会在政治历史地理上获
得接近满分。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在高考录取中将基本无用,特别是一本线以上将被满分或接近满分充斥,每一分的价值被挤压得奇高。3、外语
和学业水平考试都提供了多次考试机会,这将极度加重考生负担。甚至因为考试成绩不佳造成自杀的现象也可能会增加。所谓的一次考试失常往往是差生对付家长老
师甚至自己的一个借口,现在完了,连这个借口都没了,差生的日子更难过了,每个差生都会被折磨两次。其实因为没有考生敢保证自己第二次不会比第一次考得
好,在可以自由选择采用的分数的情况下,在我们的国情下,绝大多数考生都会选择尽可能多次考试,以尽可能拼出高分。如果规定必须使用最后一次考试的成绩,
成绩中上的学生就一般不会再考,但差生的压力可能更大(不重考失去机会,重考可能更糟)。4、多次考试在统计测量上有极高的要求,要每次
考试题目完全不同(国内肯定会把每次考试的真题泄露出去),但是分数必须严格等效。比如物理第一次考试施测的83分需要严格等价于第二次考试施测的83
分,否则高考录取记分就会产生问题(因为有的考生用第一次的成绩,而有的考生用第二次的成绩)。国内的考试机构对此有题库和统计技术上的准备?每个考题的
统计参数能调校好供实际使用?我很难相信。5、综合素质评价是胡闹。按照国情,绝大多数考生在此方面会是满分,否则不知道多少家长会冲到学校里去和老师拼命。我不开玩笑,这不是闹了玩的。总体而言,这是脑残官僚在弱智媒体的鼓动下拍脑袋拍出来的狗屁东西。
对于像我这种在沿海城市的大学狗来说,评价就是:还好劳资跑得快,不然又要被搞死了
不开始着手解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的情况下,去制定新的考试招生办法,总有种【治标不治本】的感觉。必定会出现新的畸形迎考教育模式。 对进展很关心,对结果不看好,对新的改革很期待。 反正我毕业了-_-||
艺术生和体育生的bad case 修复了,共建生的BUG何时修复?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条我看了很蛋疼,我自己和我身边的同学(包括初中高中和大学)都是高考完了才去考虑专业这玩意,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自己以后会选什么,也不知道各个专业对那些科目有特别的要求。假设我喜欢的专业是计算机方面的,然后我该去学那几门呢?物理?化学?生物?还是地理?政治?历史?我感觉除了物理有一点关系外,其他的关系都不大,那我该怎么选?如果我是改革后的学生,为了考上好大学,我要并且我会学九门的科目,而分科前我只要学六门。这并不像现排名第一的答案中说得那么美好,很显然会增加高中生的压力。如果我对这条政策理解错误了的话,请见谅吧。提醒我修改,多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年中考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