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木果油手工皂皂硬油溶解后与软油无法均匀化的原因?

扫描下载客户端手工皂難題及名詞釋例 -
健康資訊 -
同社咖啡室
- Powered by Discuz!
IE9 與 本站不兼容的解决方法:
按IE9的"工具" > "相容性檢視(V)"
如果不能按下去大家可以按下 "相容性檢視設定(B)"
可以鍵入 "akinalliance.org" 按新增!
又或者索性按下一個勾 : "口 在相容性檢視下顯示所有網站(E)"
手工皂難題及名詞釋例
製作冷制手工皂時可能遇到的trace問題?手工皂不能trace的情況主要是新手會遇到這樣的問題。
trace 英文直譯過來是:痕跡(名詞),它代表了手工皂DIY過程中皂液的一個標誌性的狀態。 簡單的說:當皂液經過反復攪拌、開始變稠(類似於可以流動的優酪乳),用攪拌工具挑起來再滴下去、皂液表面出現清晰的“痕跡”的時候,就叫trace了,這個狀態說明皂液已攪拌好,可以停止攪拌、進行超脂、入模等後續操作。trace是個臨界點狀態,皂液不會長時間保持trace狀態,所以針對trace、有以下幾種情況:
(A)trace不夠,油水分離——用攪拌工具把皂液挑起來再滴下去、皂液表面沒有出現清晰的“痕跡”
一般而言,不能trace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1 配方稱量有誤,這個是人為不小心或者稱量用具有問題造成,這個出不能trace的問題比較少,因為即使是有一些誤差還是會trace,只是以後的品質無法保證。
2 配方INS值太低,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軟油,清爽油脂多的配方trace就比較慢,因為現在氣溫很高,只要是配方沒有錯,即使慢trace的配方一般幾十分鐘也應該出現。這個初學者一般不會遇到,即使是70、80也一樣會trace,只是時間問題,
3 溫度,現在這個夏季天氣的溫度很高,應該不會是這裡的問題。攪拌時環境溫度太低、導致皂液溫度過低。在冬季美博園曾經做過純橄欖皂,攪亂7個多小時,當然太累中途是不連續的攪拌,最後還是trace,而且皂白花花的保存了很久。
4 添加物的影響,包括香精顏料等,有些添加物會加速或延緩trace
5 攪拌程度不夠,有時新手不熟悉操作流程、沒耐心
trace不夠的後果就是:皂液攪拌不充分,如急於入模,可能導致油水分離,diy失敗。
補救措施: trace不夠相對來說還是很好補救的,就是繼續攪拌,直到真正trace為止。
(B)trace過頭——皂液象黏黏糊糊的膏霜了,用攪拌工具把皂液挑起來,皂液流動不暢,很難滴下去
容易出現trace過了的狀況有: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未精製油脂,配方中使用了高比例的硬油,使用電動攪拌工具來攪拌皂液
trace過了的後果就是: 皂體因為過於粘稠、入模以後無法排出氣泡,使得成品皂質地粗糙。
補救措施: trace過了很難補救的很好,只能快速入模、or乾脆手工造型(搓圓球等等)。
(C)假trace——用攪拌工具把皂液挑起來再滴下去、皂液表面出現了清晰的“痕跡”,但一加熱皂液又變稀了,“痕跡”消失
容易出現假trace的狀況有:配方中添加了蜂蠟,冬季操作環境氣溫比較低
假trace的後果就是:假trace的實質是trace不夠,皂液攪拌不充分,入模後會油水分離,diy失敗。
補救措施: 把皂液重新加熱到38-42℃,繼續攪拌就可以。
手工皂的名詞解釋匯萃
剛剛接觸手工皂的朋友,首先會遇到的就是一些專有名詞,有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比如:trace、皂基等等。為了幫助新朋友進入手工皂這一領域,所以簡單介紹一下:
什麼是trace?
這是做手工皂遇到的第一個陌生的名詞,一直沒有準確的中文翻譯,trace意思大概就是皂液進入濃稠的狀態。
即:當鹼水(氫氧化鈉溶液)與油脂混合開使攪拌時。皂液會慢慢的變稠。剛開始的時候像勾芡一樣,慢慢的像玉米濃湯狀,最後會形成練奶或沙津醬的濃稠狀。這個時候把不銹鋼打蛋器或者是刮刀拿起來,滴下去的皂液痕跡不會馬上消失,或者說幾秒不會消失,或者是在皂液的表面上可畫出一個8字形狀,這樣就進入了手工皂所稱的trace狀態。
這個階段是製作手工皂很重要的一個關鍵。沒有控制好濃稠度入模的話,皂化會不完全,做出來的皂就會有油水分離現象,或是手工皂太軟等等。但也不能trace的太過頭 ,就會不好入模。每個人trace的手感都不一樣,所以多多練習,或是親眼目睹皂友的方法!
什麼是皂基(mp皂)?
是由工廠做出的皂,已抽離了甘油,為了使用者方便加工所以添加了大量的蠟以便可以加熱後溶化,並添加香料及色素,所以皂聞起來都很香。且因為已經是皂了,所以可以立刻使用。
冷制法(cp皂)?
用油加氫氧化鈉,因為沒有加熱,所以稱為冷制法,此法油脂比較不會變質,但是必需存放一個月左右,等皂化完全。
界面活性劑?
界面活性劑有兩種,一種是天然的,也就是天然的皂,另一種是人工合成的。所謂人工合成的即是含壬基苯酚聚乙氧基醇類的化學物質,它除了會由水溝流入河川造成河川的污染外,若魚蝦吃下後再因食物鏈被人類攝取,也就是環境荷爾蒙,就會造成小孩的早熟、生育問題,對地球有害,也是害人。但是人工合成的比較便宜,所以大量的出現在清潔用品中,包含在牙膏、沐浴乳、洗髮精、馬桶清潔劑等等。
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鈉(Sodium laureth sulfate) SLES 起泡劑,有良好的起泡及去油作用,常使用於個人清潔用品中,但用於直接接觸肌膚性產品時,容易帶走肌膚表層之濕氣,而導致敏感性肌膚(如化學敏感、濕疹、粉刺、皮膚炎、癬類)者產生不適及加重刺激。
蠟及硬化劑?
因為純皂很容易軟,所以做皂的人就加了一大堆的物品,來增加皂的硬度,讓皂可以洗的比較久,所以買家就不覺得貴,但那是會殘留的物品,在皮膚上留下蠟或是化學物品,容易造成皮膚過敏性被誘發出來。
在很多皂上因為要做造形所以加了色素,不必要的東西放在皂中,洗在身上如果殘留了對皮膚而言,都是一種傷害。
因為皂化的過程中一定會有甘油的生成,甘油又是保濕最好的聖品,然而化妝品中也需要甘油,所以大型的工廠會用鹽析法,將甘油抽離,賣去化妝品工廠,因為甘油的價格比皂來的高。所以甘油一定不能抽離,才有保濕的效果,那才是好的天然皂,如何看的出是否具有甘油,只要將皂泡水不用30秒,皂的表層就有一層透明的物體,這就是好的天然手工皂了。
給手工皂添加的天然功效植物或者萃取物,如蘆薈,左手香,香茅等等。
包裝在皂的外面只不過是幫皂加分,只要皂好用相信美美的包裝是多餘的,所以我堅信如果這外包裝如果也可以拿來利用,這樣的包裝就不會是浪費,多餘的包裝是對地球的一大傷害。
皂不是拿來看的,皂是拿來洗的,如果皂因為外型美而捨不得用那又有什麼用,且也多出一大堆的費用,皂不是裝飾品。說實在的,現在很多做手工皂的已經流入一種過份追求外形的誤區,畢竟這個東西是拿來用的,不是看的,多用精力提高皂的品質才是關鍵。
有很多精油都是需要稀釋否則是具有腐蝕性的,但是精油大部分都是油脂類的,所以精油的添加應該是在皂化前添加的,這樣皂化後精油的腐蝕性就不會有了,但一部份也變成了皂,所以天然皂不會太香只具有淡淡的香味。
不添加精油的皂,味道是不好聞的,因為天然皂味真的是臭的,所以如果真的忍的住,那沒有香味而且臭臭的皂那才是最天然的皂,所以天然皂不是用來聞的,天然皂真的是要用皮膚來感受的,如果好的皂,洗起來皮膚是會知道的。
天然皂的清潔能力?
天然手工皂的清潔能力很好,所以有人認為會傷皮膚,但是如果清潔能力不好的清潔用品,只會造成毛細孔堵塞,對皮膚絕對是不好的,如果毛細孔清乾淨了,皮膚自己分泌的油脂一定是最好的皮膚保養品,所以清潔能力不等於傷皮膚的物質,自然就是美。
手工皂要不要加香精或精油,DIY製作手工皂成日問的問題。不加就會覺得沒有香味,甚至還擔心敗油味,加了可能覺的不夠天然。結合其它皂友的經驗心得談談這個問題。
先說精油,現在的手工皂加精油成為一種時尚,並且,還宣稱加了精油的手工皂的什麼什麼功效。就說說手工皂添加精油和香精的心得。
真正的精油本身是天然的,香精是合成的化學品,所以很多人以選擇天然的精油作為一種天然的訴求。
不過,精油千萬種,也不是每一種都適合每個人,有的人可能還會出現不同症狀的過敏反應,最常見的就是每個人喜歡的精油的味是難以統一一致的。還有各種精油的穩定度也不一樣,不同的精油有不同的萃取方式,市面售賣的精油還有很多難保都是純天然產品。使用精油最大的問題,大概是多數味不是太濃,需要添加很大的量,這樣的話,添加香精不失為不錯的選擇。而且很多精油比較難抵擋氫氧化鈉的威力,再加上最少需要1個月的晾皂,等到皂熟成了,精油的香味就揮發的差不多了,就是剩下很淡很淡的味道。
添加精油的話,就要加一些定香的東西,這樣香味比較可以保留,例如:蓖麻油、攬香脂精油、安息香精油等或是添加慢板的精油也可以保留較多的味道。但還是會有幾種精油是例外的,味道特別容易保留下來,例如:香茅精油,那個味道在晾了2個月後依然如昔 (不過那個味道有些人比較不喜歡)
香精雖然是合成的,但可選擇的味很多,添加量很少就可以達到要求。所以,製作手工皂時精油和香精都是可以選擇的,選擇香精時當然是選擇皂用或是化妝品級的,所以雖然是人工合成的,但穩定度好,添加的量有限,且停留在身上的時間短暫,對人體實際上並不會有什麼影響的。加沐浴用品專用的香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香精本身可以耐的住強鹼的考驗。
香精的濃淡程度是不同的,淡的香精,添加量就需要高些,濃味的香精相對的就可以減少量,一般可以先2%的油量來試,攪拌均勻後聞看看味道,若太淡了就多加些進去。
有些油脂和添加物的味道很重,這樣也會影響香皂的香味,有的會使香味變的很淡,有的會改變香味,如:茶油、小麥胚芽油、未精制酪梨油等是屬於比較重油味的油脂,相對的香精的添加,可以選些濃味或是增加香精的添加量,這樣才可以把油味掩蓋住。
天氣開始熱起來了,手工皂製作的另一突出問題“酸敗”“油斑”也隨著氣溫升高更加容易發生,今天我們重點談談這個問題。如果朋友們有更好的辦法,歡迎一起討論。
油斑是指皂熟成後或還在晾皂期表麵出現油漬、黃斑的現象,可以聞到明顯的油耗味。
出現油斑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晾皂的地方較為潮濕,超脂、減堿也可能出現,使用過多易氧化的油脂,攪拌不完全等等,都是可能造成油斑的原因。咁點算呢?
減少油斑出現的建議:
1.一般夏天,特別是南方潮濕地區,可以減少使用易氧化的油脂如:甜杏仁油、葵花油、葡萄籽油、大豆油等,若是要添加的話就要控製使用的量。
2.盡量不要超脂或是減鹼的,就算一定要超脂,也不要使用易氧化的油來做超脂。
3.可以添加一些泥類的物質,在對抗油斑上也有小幫助的。
4.增加硬油比例,一般硬油都是屬於較為耐放的油脂,比例提高後皂體的硬度和穩定性也有提高,便於保存。
5.有人建議適量添加一些天然的抗氧化物質,如維他命E油、葡萄柚籽萃取液等,不過個人覺得用處不大…
6也可以考慮適當減少水量,特別是有些居住的地方較為潮濕可用這個方式來試一試。水量減少時要注意trace的動作應該是會加快些,晾皂期也要相對的拉長一些時間。目前作皂水量有鹼量的1.5倍到4倍都有人使用,所以理論上是可行的。
咁已經有了黃斑點算呢?
其實,不要擔心,起油斑的皂並不是不能使用的,主要的問題是油斑會有油耗味,且上面會有一些油漬,不太好看,但是使用效果並不會有明顯的感覺。所以,把油斑地方挖除掉,然後盡快使用就可以了。若沒挖除掉,可能油斑會愈擴愈大。量太多的話,可以先溶成皂水來使用,家務事都需要的,而且絕對比化工皂好。
仲有一個辦法,如果是製皂的朋友,可以先把油斑處挖除掉,再以再製法(磨研皂方法)處理。溶解皂碎時,可以添加些蜜臘(蜜臘的皂化價很低.所以就當超脂就好,3%-5%效果就很不錯了)進去一起溶解,且攪拌均勻,這樣再製出來的皂,比較不易軟爛,也可加強些抗氧化的功效。這樣就可以多放一一段時間了。
手工皂用手攪還是電動攪拌好?
其實手攪同電動攪都是可以的,原則是不管手攪還是電動攪度要徹底攪拌均勻,讓油脂與鹼水充分進行皂化反應。
傳統意義上來講,手工皂顧名思義就是要全程手工,這樣才有感覺,當然是“手攪”好。不過,製造小量的都不會有太大問題,要是量大,特別是有的配方需要數小時才能trace,那就有點力不從心了。
更主要的是,不管怎麼攪,無非都是要攪拌均勻,讓油脂與鹼水充分進行混合,皂化反應更加完全。那麼,很顯然電動攪拌,省力又快速,往往電動攪拌能讓皂化更加完全,這樣來講,電動攪拌不失為一種好的選擇,特別是量大的時候。電動對於皂化行為確實有著很大的助益。
總之,一塊皂成功與否,攪拌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即使是配方和稱量都完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如果攪拌不勻,油脂與堿水沒有充分接觸反應,導致皂化不完全,那麼以後出現黃斑酸敗的的機率大增。
電動攪拌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不要速度太快,攪出太多的氣泡及TRACE出現得太快時,就會手忙腳亂了!
用了冷製手工皂後皮膚出現乾燥小痘痘??
大家知道,手工皂是天然的,好處多多,但是也曾經遇到有一個朋友問,在使用冷製皂後反而出現皮膚乾燥粗糙、起小痘痘等類似化妝品過敏的現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這種現象一般稱之為“好轉現象”,在極少數人中才有發生。出現“好轉現象”主要是因為長期使用含有大量化學合成界面活性劑的護膚品,導致皮脂膜無法正常工作,所以才會感到乾燥、緊繃,敏感皮膚甚至會出小痘痘。
因此,建議剛開始用冷製皂的時候盡量多用水沖洗,洗後用趕緊毛巾輕輕按拭皮膚擦去水分(不要像用抹布擦桌子那樣擦臉),然後用溫和的化妝水及乳液為皮膚保濕。“好轉現象”一般在一個月內漸漸消失,因為皮膚的生理週期為28天。如果在28天後現象仍沒有消失,可能是對手工皂中的某種成份過敏(主要是一些添加物),就需要停止使用並及時就醫,當然這個情況極少見。
同時請記住:手工皂是用來清潔的,不是保養品,即使是洗臉用的手工皂很溫和,也不要塗在皮膚上很久,當然一般習慣上也不會這樣做,是擔心個別人會這樣,在此提醒一下。
具體來講引起上述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平時經常化妝,皮膚受到損害,皮膚處於亞健康狀態,需要時間重複。
(2)第一次用手工皂,皮膚需要適應,時間長短要看皮膚的健康狀況和適應力。一般在28天左右。
(3)以前長期使用洗面乳,對洗感完全不同的東西感覺陌生。皮膚調節鹼性的能力降低,需要時間恢復。
(4)手工皂選用不正確。可能有的人對自己的皮膚不是最熟悉,也有可能是的確對某些東西敏感,比如牛奶、蜂蜜或者某些精油過敏,還有可能是手工皂的配方還不夠完善,需要繼續升級。
(5)使用不當。冷製皂是潔面產品,保濕的工作還需要乳液來做。曾聽過有些人在洗臉後把皮膚晾在空氣中15分鐘以此來判斷皂皂的滋潤度…,提醒各位朋友記住:手工皂不是用來代替潤膚霜的。
手工皂常見問題之製作篇
問題 1:皂無法TRACE?
可能原因: 氫氧化鈉計量不足 或 過多的水分 或調和鹼液及油時的溫度不對 或 攪拌太慢 或 攪拌不足 或 配方中的不飽和脂肪比例太高!
解決方法: 再一次檢查所有配方中的計量; 如果, 成分比例及溫度都對, 請繼續攪拌至成稠狀為止, 時間可能需要3小時或更長; 此時可每間隔15分鍾, 攪拌五分鍾. 如果可能,請改用電動攪拌器,電動攪拌的速度可有效幫助完成作業. 約3小時後, 如果鹼油有稍變結, 便可以倒模, 要24小時後鹼油結合成塊即可. 如若鹼油仍呈液狀, 最好放棄啦!
問題 2:攪拌時發現有塊狀凝結?
可能原因: 油 和 鹼液相加時溫度太高; 或攪拌不均勻及攪拌太慢!
解決方法: 改用電動攪拌器並盡可能均勻的拌皂糊, 如果倒模數小時後仍發現有不規則凹凸, 則請放棄此皂!
問題 3:當皂在模型中冷卻後, 發現有一層薄薄的油浮在上面?
可能原因: 油太多 或 氫氧化鈉太少, 配方量秤時有誤!
解決方法: 重新繼續攪拌,時間可能需要3小時或更長;此時可每間隔15分鍾,攪拌五分鍾. 如果可能,請改用電動攪拌器,電動攪拌的速度可有效幫助完成作業. 約等2-3周後, 試用成皂如果泡沫很少,或皂鹼性太強, 建議放棄!
問題 4: 24-48小時後, 切開皂, 發現皂中含有液體
可能原因: 氫氧化鈉太多 或 攪拌不足
解決方法: 建議測試及酸鹼值, 若酸鹼值在9 以上, 請放棄此皂!
問題 5:成皂鬆軟內部像海綿組織
可能原因: 氫氧化鈉不足, 或 太多不飽和脂肪, 或 太多水
解決方法: 讓成皂放置更長的時間(約數周) 如果仍舊很軟, 放棄吧 !
問題 6:脆脆的皂, 中間看起來氣泡很多的樣子
可能原因: 過度攪拌的結果,通常在皂糊呈稠狀時即可倒模, 倒模時皂糊的稠度應該仍是流質的
解決方法: 只是美觀的問題, 皂本身是 O.K.的啦 !
問題 7:硬而易碎的皂
可能原因: 氫氧化鈉太多
解決方法: 放棄
問題 8:成皂中太多氣泡
可能原因: 攪拌時間太長 或 攪拌時打入太多空氣
解決方法: 美觀的問題, 皂本身是 O.K.的啦 !
問題 9:成皂上方會有一層白白的現象
可能原因: 倒模之後未加以覆蓋, 使得皂糊在皂化的過程中, 接觸空氣的面與空氣產生作用的結果
解決方法: 美觀的問題, 皂本身是O.K.的啦 !
問題 10:冷製皂表面出水和皂粉是什麼原因?
根據使用油脂品種保濕力不同,生成的甘油從2%-20%。這些皂中多餘的雜質,甘油或是其他保濕成分,具有自動抓取水分子的能力,因此,當空氣濕度大的時候,抓水的冷製皂表層凝聚了空氣中的水分,導致已經乾燥的皂體又變得潮濕柔軟,表層也濕濕的。這水並非來自內部,而是來自外部。
肥皂表層的皂粉,是皂內的苛性鈉鹽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在一定溫度下反應的產物,盡量避免在皂化進行時與空氣更多的接觸可以減少皂粉,冬季的皂因為皂化反應較慢,正在皂化的皂體和空氣溫差大,皂粉的問題比較突出,皂粉並不是什麼危險的東西,清洗一次就可以去掉。
問題 11:成皂聞起來有腐臭味
可能原因: 配方中的比例油太多或氫氧化鈉太少
解決方法: 放棄
手工皂真的是純天然的嗎?
在人們逐漸認識到應該返璞歸真的時候,各種天然產品也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喜愛,一些在上個世紀被很多追求現代科技的人誤解為老土的東西:如傳統的手工產品,也越來越重返人們的生活,從新登上大雅之堂,人們逐漸在感嘆:還是老祖宗留下的傳統的東西好呀。
手工皂也在這一趨勢下,重新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我們遇到一些人還是有一些疑問:手工皂真的是純天然的嗎?
  提出這一疑問的一個主要原因是,製作手工皂也要使用氫氧化鈉(NaOH)呀,怎麼是純天然的呢?甚至有的女孩子在初次聽說時還擔心這怎麼敢用呀?其實,一點不用害怕。
我們先看看手工皂的成皂全部化學反應:
天然油+鹼(溶於水的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水= 皂+天然甘油
是不是純天然的,我們來分析一下:
  從原料來看:天然的植物油或者動物油,這是最主要的部份,這個一定是天然的,不用多說了。另一個原料是水,用來溶解鹼的。再有就是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這個不是化學的嗎?其實氫氧化鈉(或者氫氧化鉀)來源也非常的天然,工業上它是用鹽(NaCl)電解而來,鹽可是來自於大自然的恩賜喲。也就是說,三種原料可以說都是天然的。
  再說產品,由天然油+鹼的反應(稱為皂化反應)得到的就是皂和來自於天然油的天然甘油,這裏的甘油可是來自於天然油脂大分子得到的天然甘油,而不是現代化工業得到的化學甘油。
  那麼皂是什麼呢?肥皂(soap)就是這些來源於動植物(或者石油化工)的高級脂肪酸或混合脂肪酸的鹼性鹽類物質。它們就具有洗滌、去污、清潔的作用,皂類主要是脂肪酸鈉鹽、鉀鹽和銨鹽,其中最常用的是脂肪酸鈉鹽。
  也就是說,什麼樣的皂主要看它油脂的來源,手工皂的油脂來源於天然的動植物,而香皂市場上絕大多數的肥皂、香皂、洗面奶、洗潔精等等洗滌類產品都是來自於化學的物質反應後得到的複製的混合物。
  從過程來看:鹼在與油酸反應過程中就基本消失,但PH值就不會一混合就降低,皂製成後再放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讓內部完全中和,經過這個成熟期,就完全皂化了。整個過程溫和,在這溫和的皂化過程中自然產生有約25%的可以保濕肌膚的天然甘油。大家知道,甘油是護膚的極品,是最佳的天然保濕劑,在皮膚上形成一層天然的保護膜,可以讓您的肌膚保持水份並恢複生機。
其實市面上的肥皂如果按照這個製皂方式做也會做出比較好的保濕效果,但是因為甘油價格較貴,所以製皂工業上都會在製皂的過程中將甘油(來自於石油化工的產品)被提取出來。本來就不及天然油脂來源的甘油,加上被分離出來,這也是為什麼手工皂會比市面的皂滋潤的原因,入面的天然甘油沒有被提取出來。有些天然油脂做出的皂,時間越長的老皂更是溫和,洗感更佳。
  所以說,手工皂真的是純天然的產品。當然,這裏強調必需是真正的手工皂,如果其中添加了其它化學物質也就不算是純天然的了。
  也許是受到了太多的工業污染,現在的人們最講究純天然。繼護膚產品的天然革命後,洗浴產品也開始流行起純天然的概念了。其實在歐洲,純天然的手工香皂已然很普遍了,這最早起源於歐洲鄉間。人們自己製作不含任何化學添加劑的香皂,然後拿到農民市場上去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發現了其魅力,天然手工也早被引入到世界各國。冷製法手工皂,絕對純天然製造,其含有的天然植物精華萃取物,有效滋潤肌膚,即使非常敏感的肌膚也很適合使用。
[通過 QQ、MSN 分享給朋友]& 手工皂——配方和体会
注册时间:-
手工皂——配方和体会
&&&&自从去年10月开始学做手工皂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光是氢氧化钠就用掉了两瓶,所消耗的各种油品就更可观了。&&&&在漫长的皂化过程中,常有不可预测的现象发生,有时令人惊喜,有时也也令人懊恼。每天回家以后看看它们的变化,如同看着生命体的成长,这大概就是手工的魅力所在吧。
注册时间:-
&&&&80%的皂化反应是在碱和油混合以后的24小时内完成的,尤其是混合后的头4个小时,反应最为剧烈,会发热。我最早用的模子是在吉之岛买的6格为一体的塑料收纳盒,在皂化反应剧烈的时候,好热好热。&&&&有文章说,手工皂的最大好处是低温反应,保持了油脂的营养成分。所以,后来我就改用独立的盒子,没那么热了。&&&&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脱模,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步骤,但又是很重要的步骤。&&&&我第一次做的时候,脱模非常容易,这令我有些忘乎所以。但第二次,却脱不出来了,甚至将它们放到冷冻室里冰冻,也无法顺利脱模,直到把充当模子的塑料盒敲破了,才把皂皂弄出来。&&&&充分说明了,偶尔的一次成功,在还没弄清楚成功的原因之前,是无法再次复制的。&&&&这个就是被我毁坏的塑料盒子:
注册时间:-
用了一段时间了,感觉不错
注册时间:-
我对手工皂也很感兴趣呢,mm可否教教我?
注册时间:-
&&&&为什么脱模如此困难?我用手摸了摸坏掉的塑料盒,感觉涩涩的。哦,原因找到了,原来,塑料盒在生产的时候,为了方便从注塑机中脱模,厂家都会放脱模剂,所以,我们买到的塑料品,如果是新的,摸起来的手感都是滑溜溜的。这也是我第一次做手工皂很容易脱模的原因。&&&&从那以后,我每次都事先在模子里抹一层油,脱模困难的问题就解决了。
注册时间:-
&&&&图中这个手工皂是第一批做的红酒皂,配方是:橄榄油400克;椰子油120克;棕榈油180克;NAOH&100克;水240克。换算成比例是:橄榄油57%;椰子油17%;棕榈油26%。&&&&我记录了日期,是08年10月22日做的,4个星期以后,我迫不及待向家人推销,我老妈和丫头勇敢地做了“小白鼠”。&&&&她们反馈回来的试用结果,说是非常好用,用来洗手洗澡,非常干净,皮肤又不会紧绷绷的。哈哈,信心大增。&&&&在网上搜了些介绍手工皂文章,了解到低温皂化的手工皂保留了皂化反应所产生的25%左右的甘油,有滋润皮肤的作用,这就是冷制手工皂的最大好处了。
注册时间:-
&&&&我现在也在使用这个红酒皂,洗脸洗澡一起搞定,非常方便,不象以前,又是洗面奶又是沐浴液的很复杂。出差的时候尤其方便,带一块,洗发洗脸洗澡全部搞定。&&&&这块皂皂非常细腻,泡沫也是细细的。&&&&刚才漏了说,红酒皂的配方,还添加了一点红酒、一调羹蜂蜜、十数滴玫瑰精油。这是用了一半的红酒皂,质地蛮细腻的,还残留着些少干了的泡沫:
注册时间:-
对比一下它们刚出模时的样子:
注册时间:-
&&&&10月底,试做了一批洗发皂。配方是:茶油60%、椰子油20%、棕榈油20%,添加了两调羹用首乌生姜和黑豆熬成的汁,再加了几滴薰衣草精油,目的是为了让皂皂好闻一些。这是脱模后的样子:
注册时间:-
&&&&4个星期以后,我试用了洗发皂,泡沫很丰富。洗的时候,头发有涩涩的感觉,是那种洗的非常彻底、非常干净的那种感觉。&&&&因为我的头发很早就开始白了,每隔两个月,就要到发廊弄一次颜色,在化学染发剂的反复作用下,发质变的非常的硬和干燥。我把生姜打成碎末,混合一点护发素,配合洗发皂一起用。12月去弄头发的时候,发型师问我,最近用了什么洗头水,发质好了很多。说实在的,我不知道是胶原蛋白的作用,还是维新乌丝素的效用,又或是姜的作用,总之,发质是柔软多了。&&&&因为我的试用效果不能算数,我把洗发皂介绍给老妈使用,她说刚洗完头发,是觉得涩涩的,但头发干了以后,就很顺滑了,她不喜欢用护发素的。&&&&看样子,洗发皂还是蛮好用滴。&&&&洗发皂的泡沫似乎比红酒皂要丰富很多,根据网上的资料,椰子油和棕榈油属于硬油,产生的泡沫大而丰富,清洁力比较强,而橄榄油茶油等油属于软油,产生的泡沫小而细腻。&&&&试用的结果,果真如此。照片是用了一半的洗发皂,我随便用水磋了一下,就产生了好些泡沫:
注册时间:-
摘录一段网上资料的说法:&&&&“冷制皂是在制作过程中,全程控制在55度以下的一种做皂方法。它会在皂化的过程中自然产生约20%的天然甘油,是皮肤最佳的天然保湿剂,在皮肤上形成一层天然的保护膜。植物油中有大量不参与皂化的营养物质,这些珍贵的成分会在使用时透过毛孔渗透到皮肤中去,从而达到清洁、保养同时进行的效果。”
注册时间:-
有兴趣,怎么做的呀,楼主开班吧
注册时间:-
我也很感兴趣,很喜欢自己做东西,楼主能不能教一下啊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注册时间:-
这些油到哪买呢?
注册时间:-
& 手工皂——配方和体会
请输入链接网址:
请输入链接文字:
@您关注的人,我们会通知他来围观,每次只能@3个人我的关注
电话:(新房业务) (二手房业务) (生活论坛业务) (家居装修业务) (客服) 传真:
深圳市易图资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 ICP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乳木果油手工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