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移10ml,0.1mol每升的盐酸溶液到锥形瓶规格

另:准确称取混混合碱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50mL蒸馏水溶解,加入酚酞指示剂1~2滴,用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盐酸标准溶液的标定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主题:预防或治疗牛奶蛋白过敏的水解蛋白奶粉大对比,雀巢蔼儿舒(Alfaré)价格最贵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1.雀巢蔼儿舒(Alfaré)营养配方粉&&(荷兰原装进口)&&:308元400克& & 100%完全水解蛋白配方
& & 适用于因食物不耐受导致的严重腹泻、营养不良、牛奶蛋白或大豆蛋白过敏(适用于2岁以下婴幼儿)
& & 1。短肽、低致敏配方
& & 2。新的肽水解技术,口味好
& & 3。添加必须脂肪酸,DHA和中链脂肪酸
& & 4。不含乳糖和不添加蔗糖
& &简介:&&100%完全水解蛋白配方,特有DHA和GLA,不含乳糖和蔗糖,避免乳糖不耐受。
& &◆当婴幼儿对牛奶或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质过敏时会出现皮肤湿疹、腹泻等症状 。蛋白质经过深度水解加工后,其致敏性可大大降低 。
& &◆合适的亚油酸和a-亚麻酸比例可使因过敏导致的炎症反应减低
& &◆无乳糖配方可减少高渗性腹泻的危险。
& & ◆医生应根据每个婴儿的个体需求,计算每日的能量,水和电解质的需要量。初始喂养可采用稀释的奶液,在四天内逐渐过渡到全量。
& & ◆未经医生指导,不要给婴儿其它食品。
& & ◆对于严重的牛奶过敏的婴儿,应作皮肤点刺实验,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使用。婴儿专用标准配方奶应在医生的监督下进行。
2.雀巢&超级能恩&部分水解蛋白奶粉&(德国原装进口):330元900克
3.雅培&亲护&&部分水解蛋白奶粉&(西班牙原装进口):350元820克
4,纽康特 营养粉
5.多美滋&深度水解&蛋白奶粉:215元400克
6.多美滋&适度水解&蛋白奶粉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23:16 编辑
以下内容由 东海一书生 于
22:11 补充
第一类: 氨基酸配方奶粉
代表产品:纽康特
氨基酸配方奶粉是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抗敏奶粉,也称为无敏奶粉。目前市面上销售最好的就是“纽康特“了,纽康特是目前市场上唯一的氨基酸配方奶粉。这款奶粉采用特殊的配方,专门为那些患有牛奶蛋白或多种食物蛋白过敏的婴幼儿设计,成了过敏宝宝的专用奶粉。
第二类: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代表产品:纽太特/雀巢蔼尔舒/多美滋深度水解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就是把蛋白质水解成短肽链,来降低蛋白质的致敏性,这类奶粉的过敏原性低,可以缓解一些症状较轻的宝宝的过敏症状,但是对于一些症状较为复杂、严重的宝宝,或者对多种食物过敏的宝宝,深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就不一定管用了,最好还是选择氨基酸奶粉。
第三类: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代表产品:雀巢超级能恩/多美滋部分水解/雅培亲护
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的水解程度不如深度水解配方,因此致敏性也相对更高。部分水解配方粉只能用于牛奶蛋白过敏的饮食预防。比如:父母或家族有过敏史的宝宝可以预先服用这些奶粉,起到一定的预防过敏作用。
&浏览:19799&&回帖:64 &&
泡网分: 0.619
帖子: 4104
注册: 2011年12月
http://bbs.foodmate.net/thread-.html
婴儿配方食物过敏与不耐受&&
洪洁综述 杨月新审授
食物致敏最常见的原因是在婴儿期过早地喂以辅食(牛奶、鸡蛋、谷类)。因此,特别是在有过敏倾向的家族中,应在婴儿满6个月以后再添加辅食。一小口食品中的抗原量可能是母乳中同种抗原的1000倍。
对这些过敏高危家族的婴儿,其喂养应采取预防过敏措施。
1)哺乳期、母亲应避免食用牛奶、鸡蛋、花生产品(但应补充钙);单纯母乳喂养应持续至少6个月;
2)断奶与接受配方食物的婴儿在12个月以前不应喂以纯牛奶或大豆蛋白配方,应喂以蛋白水解物配方;
3)婴儿6个月以前不应喂以固体食物,12个月以前不应喂以牛奶,至少24个月以后才可喂以鸡蛋、花生制品与鱼类;
4)父母亲应停止吸烟,婴儿的房间中应清除多毛的宠物、霉、节肢小寄生物与灰尘。
   231 牛奶蛋白过敏
   不同研究报告,牛奶过敏的发病率都大约在1%~8%之间。一般认为成人中只有01%到1%的人对牛奶严重过敏或终生过敏,到1~2岁时,牛奶过敏症状通常会消失或极大程度地减轻。然而有1/3的患者,牛奶过敏会一直持续至童年期。对100名经过激发实验证明有牛奶过敏的儿童进行了为期6年的观察,发现到2岁时,有28%的儿童表现出对牛奶的耐受,到4岁时有56%,到6岁时有78%。只有25%的儿童单纯对牛奶过敏,其它不良反应还包括对鸡蛋(占57%)、豆奶(占47%)和花生(占34%)的过敏。Walker-Smith详细地描述了食物过敏的胃肠表现。速发型通常在食入牛奶、小麦和鸡蛋之后很快发生过敏症状,急性过敏是最严重的类型。此时会出现急性呕吐,伴或不伴有腹泄,同时伴有嘴唇和舌头肿大(也可出现水肿和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E抗体水平通常有很明显升高,皮肤针刺实验结果也常是阳性。迟发型的儿童的真实病因一般发现较晚,往往被送到普通的儿科诊所或儿科胃肠病诊所就诊。这些孩子通常发育不良,没有食物摄入与症状发作相关的明显症史。他们的症状一组表现为食物过敏性肠道疾病,如牛奶过敏性肠病;另一组表现为食物过敏性结肠炎,尤其是牛奶过敏性结肠炎[2]。
多年来,对牛奶或大豆配方奶粉过敏的病例,主要是使用酪蛋白水解产物配方替代治疗。但是它的味道差,价格高,限制了在该方面的使用。近年来,人们开始使用乳清蛋白水解产物, 乳清蛋白是一种味道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为减小其抗原性,乳清蛋白要经过热处理和部分水解分裂为小肽段,这一过程减少了蛋白抗原位点,从而减少了发生不耐或过敏的可能性。
   所有的婴儿配方,都有报道发生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只有蛋白质来源是纯氨基酸时,才是完全不过敏的。对已知或可疑牛奶过敏的婴儿使用任何新的配方或作配方的改变(即使是改用蛋白水解物)都应在医疗人员的监护指导下进行。但当对食物发生不良反应后,通常没有必要长期排除该食物,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儿童的不良反应可能会逐渐消失。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单不饱和脂肪:6.8克
多不饱和脂肪:2.7克
饱和脂肪酸:6.7克
美素佳儿2段
亚油酸2700毫克
亚麻酸385毫克
美素佳儿3段
亚油酸2100毫克
亚麻酸300毫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级能恩2段和3段& & & &
脂肪:22.72克
亚油酸3390毫克
亚麻酸415毫克
亚油酸3500毫克/亚麻酸445毫克=7.86:1
多美滋深度水解(脂肪:25.7克, 3.5克/100毫升)
亚油酸3360毫克/亚麻酸615毫克=5.46:1
荷兰牛栏深度水解(脂肪:25.6克, 3.5克/100毫升)
亚油酸3400毫克/亚麻酸600毫克=5.66:1
英国爱他美深度水解1段脂肪:3.5克/100毫升
英国爱他美深度水解2段脂肪:3.1克/100毫升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Symptoms Guide
Allergic reactions can affect different areas of the body but are most likely to appear on the skin, in the tummy area and the respiratory tract. Please browse the symptom guide if you are looking for detailed explanations and pictures to each condition possibly caused by food allergy.
A sneeze is a sudden, forceful, involuntary burst of air through the nose and mouth and is caused by irritation to the mucous membranes of nose or t
A wheeze is a continuous, coarse, whistling sound produced in the respiratory airways during breathing.
泡网分: 0.619
帖子: 4104
注册: 2011年12月
6.为什么大豆配方不作为食物过敏的首选?&&
1998年,美国儿科协会由于大量文献证明大豆配方会引起胃肠道过敏,从而不建议大豆配方用在食物过
敏上(特别是6个月以下的孩子)。
最近引起关注的是关于大豆配方中含有大量的大豆异黄酮: 在婴儿大豆配方中的异黄酮的含量是成人荷
尔蒙的6-11倍。大豆配方有可能会引起青春期早熟或发育不良。
7.纽康特跟市场上的水解配方有什么区别?
目前市场的水解配方有部分水解配方和深度水解配方。其水解方式主要有三种:热水解、酶水解和二种
混合方式。
部分水解配方是由有较长的肽链组成,较深度水解口味好,但是它只能作为食物过敏的预防使用,而不
能作为治疗食物过敏使用。有很多文献报道对食物过敏的孩子会引起副作用。
深度水解配方是由氨基酸和短肽组成,其口味很差而很难被孩子所接收。其蛋白来源是来自于含有多
种过敏原的牛奶蛋白。也有会引起过敏的风险。
而植物的水解蛋白的由于其生物效价较低,不能作为单一的营养来源。
9.配制纽康特时提供给您的其它建议,以达到其最佳效果
请使用听中所附的小匙量取纽康特。小勺可能会埋藏在营养粉中,可用清洁干燥的刀片挖掘并取出,请勿用手。
10.第一次使用纽康特时
当您第一次打开纽康特时,您会发现它有着独特的气味。这是由于生产纽康特时添加特殊的成分造成的,完全正常。
与其它配方相比较,纽康特看上去不太像“奶”,但也正是由于添加了特殊成分,造就了其独特的外观。
纽康特的口味也是很独特的,这完全正常。
与吃普通配方奶相似,这是很正常的。这说明您的宝宝胃肠道已经习惯接受纽康特了。
进食纽康特的初期孩子的肛门排气增多,这极有可能出现并且是正常的。出现这种现象表明您的孩子胃肠道正在习惯接受纽康特。
一旦症状缓解,您的宝宝可能会进食较大量的纽康特,特别在您的宝宝体重低于正常标准时,可能会出现这种表现。这表明您的孩子现在能够充分消化吸收所进食的营养液,并需要额外补充量以达到生长发育所需。继续按需喂养。临床证据表明食用纽康特的婴儿达到最佳生长发育。
13.纽康特要吃到多长时间,宝宝的过敏症状才能得以改善?
通常来说,服用纽康特3-5天后,过敏症状会有相应改善,一部分孩子需要稍长时间改善症状。大部分孩子在2周内过敏症状可完全改善,即使在2周纽康特治疗后症状未能改善,未得到医生/营养师许可,也不要轻易停用纽康特。因为纽康特可能是对您宝宝过敏症状最合适的配方,随便换用其他配方奶喂养,有可能导致症状的加重。
18.纽康特中不含蛋白,长期服用会导致胃肠道消化酶功能下降么?
不会。纽康特配方中含有长链甘油三酯(LCT)与中链甘油三酯(MCT)并且LCT与MCT的比例是95% : 5%,不会导致胃肠道脂肪酶功能的下降。
21.宝宝吃纽康特时大便为什么会变暗、变绿色?
宝宝进食纽康特后,大便颜色变为黄褐色,或者变暗、变绿,这是完全正常的变化。原因在于,纽康特是全消化型营养粉剂,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被小肠吸收了,未能消化吸收到达大肠的部分很少,导致大肠中分解胆汁的细菌数量大为减少,进食纽康特时,部分胆汁未能被大肠中细菌分解,直接从宝宝粪便中排出体外,是导致大便颜色改变的原因。这是完全正常的,家长不必担心,对宝宝身体没有任何危害。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citicman 发表于
还是纽康特贵吧,孩子小的时候,喝了1年,多的时候一个月的奶粉钱得小几千,当时市场上完全水解的就找到这一家,我尝过一点,真不是一般的难喝,完全没有正常奶粉的味道,好在孩子当时吃的还挺香,当时记得看了一下标签,是制药厂出的,感觉安全性要高一点...
BTW:国外的奶粉其实不见得适合中国孩子,我最早是给孩子喝的美国带回来的美赞臣,孩子胖的偶,营养过剩了,不知道后来蛋白质过敏是不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NEOCATE(纽康特)氨基酸粉的罐头是铝罐包装,封口也是铝制金属片,但是拉环处有黑色油污那样的东西,可以用棉签擦去.
打开后,有一股很重的硫化物气体那样的特殊气味,应该是一些氨基酸特有的气味.
纽康特氨基酸营养粉是纯白色的粉末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台湾版的德国雀巢超级能恩1段没有加双歧杆菌
2段,3段都加了双歧杆菌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荷兰Nutricia公司生产在中国销售的&纽太特&,也即在香港销售的COW&GATE牛栏牌Pepti-Junior百佳力
碳水化合物添加的是葡萄糖浆(美国叫玉米糖浆)
泡网分: 0.759
帖子: 4748
注册: 2012年08月
以荷兰牛栏Pepti深度水解1段为例:
Energie(热量):2060千焦
======================================================
Eiwitten(蛋白质):11.6克
======================================================
Koolhydraten(碳水化合物):52.0克
-----lactose(乳糖):21.1克
-----glucose(葡萄糖):2.3克
-----maltose(麦芽糖):1.9克
------w.v. polysachariden(多糖):26.2克
galcato-oligosacharide*低聚半乳糖(GOS)与fructo-oligosacharide低聚果糖(FOS):4.3克
=======================================================
Vetten(脂肪):25.7克
----------(一)w.v.&&meerv&&onverzadigd(多不饱和脂肪酸):4.3克
----------------------------------------其中含linolzuur(亚油酸)3.4克,α-linoleenzuur(a-亚麻酸)0.6克
----------(二)w.v.&&enkelv&&onverzadigd(单不饱和脂肪酸):10.0克
-----------------------------------------其中含油酸9.3克
----------(三)w.v.verzadigd(饱和脂肪酸):11.4克
泡网分: 0.619
帖子: 4104
注册: 2011年12月
我有一个方法,测乳清粉中乳糖含量的,曾经用此法测纯乳糖的含量,结果不是很理想,你可以先试一下。
乳糖含量的测定
1主要仪器设备:
& & 磁力搅拌器、分析天平、烧杯、容量瓶、具塞锥形瓶等。
2主要试剂: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称取4 g分析纯氢氧化钠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升(约1千克)
0.5mol/L盐酸溶液:量取分析纯盐酸(比重1.19)45ml,再加蒸馏水稀释至1升。
0.1N(0.05mol/L)碘标准溶液:称取 13g碘,加碘化钾 35g,溶于 100mL水中,稀释至 1000mL,摇匀。保存于棕色具塞瓶中。&&
0.1 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称取 26 g 硫代硫酸钠(Na2S2O35H2O)(或16g 无水硫代硫酸钠),加0.2 g 无水碳酸钠,溶于1000ml水中,缓缓煮沸10min,冷却。放置两周后过滤。
& & 标定:称取0.18g于120℃士2℃干燥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重铬酸钾,置于碘量瓶中,溶于25ml水,加2g碘化钾及20ml硫酸溶液(20%),摇匀,于暗处放置10min。加150ml水(15℃-20℃),用配制好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近终点时加2 mL淀粉指示液(10g/L),继续滴定至溶液由蓝色变为亮绿色。同时做空白试验。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Na2S2O3)],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计算:& && && &
& && && && && & c(Na2S2O3)=(m×1000)/ (V1一V2)M& && && && &
式中: m—重铬酸钾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
V1—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2—空白试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M—重铬酸钾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1/6K2Cr2O7) =49.031];
1%淀粉指示剂: 1g可溶性淀粉入200 mL烧杯中,加10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冷却备用,现用现配。
准确称取乳清粉样品1.5—2.0g,放入150mL的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放置磁力搅拌器中搅拌10分钟,让其充分溶解。然后移入2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2—3次,加水至刻度,摇匀后静置15分钟。然后吸取20mL溶液于250mL具塞锥形瓶中,加入10mL 0.1N碘标准溶液。边摇边加入0.1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后,摇匀置于暗处20分钟。取出滴加0.5mol/L盐酸溶液5mL,边滴加边摇匀。然后用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析出的碘,滴至淡黄色接近终点时,加1%淀粉指示剂1mL,滴至蓝色褪尽即可,同时作试剂的空白试验。
乳糖%=& &( (V0—V1)×C×0.171×200 )×100/(m×20 )& && && && && && && &
& &&&其中:V0——空白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溶液体积;
& && &&&V1——样品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体积;
& &&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0.171——与每1 mL的0.1N碘标准液相当于0.171克的乳糖。
1、& && &&&加入碱液时,要边滴加边摇匀,尽量慢加使其反应完全。
2、& && &&&加入盐酸时,也要边滴边摇匀,使其充分析出碘来。
3、& && &&&在暗处放置过程中,应塞紧塞子,勿使锥形瓶无塞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泡网分: 0.619
帖子: 4104
注册: 2011年12月
淀粉遇碘变色是由于淀粉与碘生成包合物,包合物的颜色跟淀粉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在一定的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范围内,随聚合度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包含物的颜色的变化由无色、橙色、淡红、紫色到蓝色.
糊精的聚合度很低,随聚合度的降低(即水解程度的增高)呈棕红色、红色、淡红色等.其中的蓝色小颗粒一定是淀粉形成的,淀粉不溶于水,所以沉在了下层.
至于放置一段时间后显色反应的酒红色变无色,应该是碘液在空气中不稳定,分解,造成的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每100克奶粉含量--------荷兰牛栏Nutrilon pepti 1段-------多美滋pepti&&1段(荷兰纽迪西亚生产)
蛋白质----------------------------11.6克---------------------------11.6克
脂肪-------------------------------25.6克---------------------------25.7克
碳水化合物----------------------56.1克----------------------------56.7克
一.{糖类----------------------------52.0克---------------------------50.8克(56.7-5.9)
=====1.葡萄糖-------------------2.3克----------------------------未标出
=====2.乳糖----------------------21.1克----------------------------未标出
=====3.麦芽糖--------------------1.9克----------------------------未标出
=====4.多糖-----------------------26.2克---------------------------未标出}
二.{膳食纤维-------------------------4.1克------------------------------5.9克}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17:26 编辑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荷兰版每100克奶粉的voedingsvezels膳食纤维(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是4.1克,
而中国版是5.9克
============================
ingredienten:
Cehydrolyseerd
wei-eiwitconcentraat*浓缩乳清蛋白(WPC),
maltodextrine麦芽糊精,plantaardige olien植物油,
galcato-oligosacharide*低聚半乳糖(GOS),属于
emulgator乳化剂 (mono-en diglyceriden van in spijsvetten voorkomende vetzuren veresterd met citroenzuur citroenzuur柠檬酸单甘酯)
fructo-oligosacharide低聚果糖(FOS)
tricalclumfosfaat磷酸三钙, kaliumchloride氯化钾,
visolie鱼油,magnsiumchloride氯化镁,
trinatriumcitrast柠檬酸三钠,&&calciumcarbonaat碳酸钙
cholinechloride氯化胆碱 ,
L-ascobinezuur维生素C(即L-抗坏血酸),
trurine牛磺酸,
natrium-L-ascorbaat抗坏血酸钠.
ijzersulfaat硫酸铁,
inositol肌醇 ,
zinksulfaat硫酸锌,
uridine 5'-momofosfaat natrium zout,
cytidine 5'-monofoafaat,
DL-a-tacoferylacetaat,
adenosine 5'-monofoafaat,
inosine 5'-monofoafaat natrium zout,
L-camitine,L-肉碱
nicotinamide烟酰胺,
calcium-D-pantothenaat泛酸钙
guanosine 5'-monofoafaat natrium zout,
D-biotine生物素,
kopersulfaat硫酸铜,
pteroylmonoglutaminezuur.
retinylpalmitaat视黄醇棕榈酸酯,
DL-a-tocoferol.DL-a-醋酸生育酚
cyanocobalamine维生素B12,
thiamrninethydro-chloride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
riboflavine核黄素,
cholecalciferol维生素D3
pyridoxinehydrochloride盐酸吡多辛 ,
mangaansulfaat硫酸锰,
kaliumjodide碘化钾
fytomenadion维生素K1,
natriumseleniet亚硒酸钠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17:00 编辑
泡网分: 30.359
注册: 2002年07月
粗粗看了一下,感觉不对,又翻了一下写论文用到的那些生物营养方面的书,发现这种配方很容易使肝脏过度运作而受损,另外也有微量元素缺乏的风险,这种配方拿去培养细菌倒是不错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http://www.dvnutrition.nl/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51&Itemid=65
乳清浓缩蛋白
Wei-eiwitconcentraat (WPC) is een hooggeconcentreerd oplosbaar zuiveleiwit
dat wordt gebruikt als ingredi&nt in een brede reeks voedingstoepassingen.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12:40 编辑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ingredienten:
Cehydrolyseerd
wei-eiwitconcentraat*,
maltodextrine麦芽糊精,plantaardige olien菜油,
galcato-oligosacharide*低聚半乳糖,
emulgator乳化剂 (mono-en diglyceriden van in spijsvetten voorkomende vetzuren veresterd met citroenzuur).
fructo-oligosacharide低聚糖,
tricalclumfosfaat, kaliumchloride,
visolie鱼油,magnsiumchloride镁,
trinatriumcitrast,&&calciumcarbonaat碳酸钙
cholinechloride氯化胆碱 ,
L-ascobinezuur,trurine牛磺酸,
natrium-L-ascorbaat.
ijzersulfaat,
inositol肌醇 ,
zinksulfaat,
uridine 5'-momofosfaat natrium zout,
cytidine 5'-monofoafaat,
adenosine 5'-monofoafaat,
inosine 5'-monofoafaat natrium zout,
L-camitine,L-肉碱
nicotinamide烟酰胺,
calcium-D-pantothenaat泛酸钙
guanosine 5'-monofoafaat natrium zout,
D-biotine生物素,
kopersulfaat硫酸铜,
pteroylmonoglutaminezuur.
retinylpalmitaat视黄醇棕榈酸酯,
DL-a-tocoferol.
cyanocobalamine维生素B12,
thiamrninethydrochloride,
riboflavine核黄素,
cholecalciferol维生素D3
pyridoxinehydrochloride盐酸吡多辛 ,
mangaansulfaat,
kaliumjodide碘化钾
fytomenadion维生素 K ,
natriumseleniet亚硒酸钠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糖类根据分子结构的繁简,分为单糖、双糖、多糖三大类。单糖是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易溶于水,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最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双糖是由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缩合而成的糖,易溶于水,它需要分解成单糖才能被身体吸收。最常见的双糖是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无甜味,不溶于水。多糖主要包括淀粉、糊精、糖原和膳食纤维。淀粉是谷类、薯类、豆类食物的主要成分。淀粉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可分解成糊精,再进一步消化成麦芽低聚糖、麦芽糖直至葡萄糖被吸收。
  由此看来,在体内代谢过程当中,糊精是由淀粉到葡萄糖的中间产物。在这个代谢过程中需要消化酶的参与,如在口腔中有唾液淀粉酶,在小肠内有胰淀粉酶,在小肠黏膜上也发生酶反应,消化的终产物是单糖。
由于麦芽糊精是淀粉在体外经水解后生成,可不经过唾液淀粉酶的水解直接进入到胃中,通过小肠黏膜酶进一步消化成葡萄糖,才能为人体完全消化吸收。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消化力相对较弱的病人、老人或儿童作为食品补充剂,代替淀粉类食物,缓解消化压力。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消化功能正常,尽量不吃麦芽糊精,以防止葡萄糖迅速吸收,使血糖上升。如果消化功能不良,或糖尿病昏迷而采用鼻饲饮食,或经常出现低血糖反应,均可用麦芽糊精作为能量来源。但在使用过程当中,要观察血糖的变化,如果是成品的肠内营养制剂,要看麦芽糊精的含量。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乳糖进入肠道后即被水解成半乳糖和葡萄糖经肠粘膜吸收。
半乳糖被吸收后在肝细胞内先后经半乳糖激酶(GALK)、半乳糖-l-磷酸尿苷酰转移酶(GALT)和尿苷二磷酸半乳糖表异构酶(EPIM)的作用,最终生成l-磷酸葡萄糖进入葡萄糖代谢途径。
人体肝脏将半乳糖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很强,摄人血中的半乳糖在半小时内即有50%被转化。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麦芽糖是淀粉、糖原、糊精等大分子多糖类物质在β-淀粉酶催化下的主要水解产物,再经麦芽糖酶催化,则被水解成两个D-葡萄糖分子。
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起来的双糖。
糊精amylin:淀粉经酶法或化学方法水解得到的降解产物,为数个至数十个葡萄糖单位的寡糖和聚糖的混合物。包括有麦芽糖糊精、极限糊精等.
淀粉在受到加热、酸或淀粉酶作用下发生分解和水解时,将大分子的淀粉首先转化成为小分子的中间物质,这时的小分子中间物质,人们就把它叫做糊精。
麦芽糊精是由淀粉经低度水解制成、不含游离淀粉的淀粉衍生物。
糊精是淀粉分解的中间产物,其化学分子式与淀粉相同都是(C6H10O5)n,但聚合度介于可溶性淀粉与麦芽糖之间,遇碘可呈红色.聚合度小的糊精不发生显色反应。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过多添加“麦芽糊精”不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 & 1、从婴幼儿的喂养习惯上不适合,母乳和牛乳中的糖90%是乳糖,基本没有麦芽糊精。只有一些有功能性的淀粉类多糖。
& & 2、婴幼儿肠道中的有大量的乳糖酶,如果食用过多的“麦芽糊精”,将影响乳糖酶生成(乳糖酶属于诱导酶),理论上婴幼儿会慢慢的形成乳糖不耐症,这样乳糖就会在大肠中被肠道微生物发酵,导致婴幼儿腹泻。
& & 3、由于麦芽糊精是经过水解后的淀粉,其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和麦芽糖、麦芽三塘、麦芽四糖,在婴幼儿体内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消化,就能被人体吸收,不利于婴幼儿体内淀粉消化酶系的完善,使消化功能减退。添加主要以淀粉为糖类物质的辅食以后,婴幼儿容易造成消化功能紊乱。
& & 4、由于麦芽糊精被人体消化后全部为葡萄糖,过多的摄入会造成血糖迅速升高,对婴幼儿的血糖调节系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由于葡萄糖的容易消化吸收的特性,为机体提供的能量过快、过多,因此过多摄入“麦芽糊精”会造成婴幼儿肥胖(虚胖)。
===========================================================================
乳糖是双糖,甜度是蔗糖的六分之一,人乳含乳糖7%,牛奶中含乳糖4.2%,山羊奶含乳糖4.6%
乳糖在人体内被双糖酶分解成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半乳糖,葡萄糖容易消化,是血液中唯一合适的糖,血液把葡萄糖送到人体全身的每一个细胞,细胞把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及水,并释放出热能。 半乳糖的消化吸收较慢,但半乳糖在儿童肠道内是促进细菌合成维生素K和复合维生素B的促进剂。
乳糖并能增进矿物质钙、磷、镁等的吸收,增加血钙浓度,使骨钙沉积更迅速,为奶中高钙的吸收和利用创造了最佳的条件,减少了维生素D的需要量。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16:41 编辑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糖浆的等级由它们各自的葡萄糖当量(DE)而定(葡萄糖又称右旋糖)。
在商用食品中,玉米糖浆主要被用作增稠剂、甜味剂及保湿剂——这种食材能保持食物湿度,因此鲜度就可以维持住[10] 。
相对于玉米糖浆,葡萄糖浆所指的较广义的,它不一定是由玉米做的,可是很多时候两者会被视为同义词,因为美国的葡萄糖浆普遍是由玉米淀粉所制成的[1][2]。
技术上而言,葡萄糖浆是任何单糖、双糖或多糖经水解后产生的淀粉液,因此可以使用任何种类的淀粉;最常用的是小麦、木薯、玉米和马铃薯[3][4][5]。
在美国,蔗糖进口限额使得糖的价格上升[11];因此国内出产的玉米糖浆和高果糖玉米糖浆成了较便宜的替代品,所以为了控制成本,美国的加工和大量生产食品、糖果、汽水及果味饮料都经常使用它们[10]。
在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生产扩张之前,葡萄糖浆是美国最主要的玉米甜味剂。高果糖玉米糖浆是葡萄糖浆的变体,酶把葡萄糖浆中的一些葡萄糖转化成了果糖。得出来的糖浆比原来的更甜,而且可溶性更高。玉米糖浆同时也是一种零售商品。
玉米糖浆跟高果糖玉米糖浆并不一样,后者是经由酶处理过的玉米糖浆,因此含有较多甜度高的果糖。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美赞臣安婴儿A+无乳糖配方奶粉:
碳水化合物100%来源于玉米糖浆固体(葡萄糖聚合体),即使在宝宝肠胃不适的情况下都容易被消化和吸收。
保持与乳糖接近的甜度,宝宝转换奶粉更轻松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如果你用的“葡萄糖浆”原料是玉米淀粉,那么你的“葡萄糖浆”=“玉米糖浆”
欧洲人叫葡萄糖浆,美国人叫玉米糖浆,前一种叫法是根据糖浆里面的成分,后一种叫法是根据原料来源。其实是一个东西
===============================================
有必要澄清几个概念:
淀粉糖:以淀粉为原料生产的糖,目前常见的包括,葡萄糖浆,果葡糖浆,麦芽糖浆,糊精,低聚麦芽糖,异麦芽糖等。
葡萄糖浆是淀粉经过液化酶和糖化酶彻底水解得到的单体葡萄糖产品。
而果葡糖浆(高果糖浆)是在葡萄糖浆的基础使用异构化酶将部分葡萄糖异构化为果糖,此是的糖浆中一部分是果糖,一部分是葡萄糖,如果果糖含量大于42%则商品称作F42,如果大于55%是称F55,同理F90。
玉米糖浆:因为淀粉糖是以淀粉为原料的,而淀粉的来源目前国内可以分为玉米,木薯和大米等。所以玉米糖浆是指以玉米为原料制造的淀粉糖浆,可以有人就直接理解为玉米为原料的葡萄糖浆或果葡糖浆。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多聚果糖Polyfructose“是荷兰婴儿食品厂商NUMICO(旗下品牌有牛栏,美乐宝,爱他美,karicare,多美滋等。现为达能收购)造出来的一个“新词”,实质上就是长链菊粉Long Chain Inulin,是将天然菊粉(DP2-60,平均聚合度约为10)中的短链部分去掉,平均聚合度控制在23或以上左右。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世界益生菌安全性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点击: 477次 作者:刘勇来源:中国食品学报
& &&&益生菌的安全性问题仍然需要得到重视,特别是那些没有长时间安全使用历史的新型益生菌菌株,以及那些所在的菌属无法保证其服用安全性的益生菌。由于所有与益生菌相关的菌血症和真菌血症病例中所涉及的对象都是患有不同程度潜在疾病的个体,如免疫系统不健全和肠道有缺陷的病患,特别是对于重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不全等高危人群而言,益生菌安全性问题尤为重要。
1 对菌株的准确鉴定
在分类学上对益生菌菌株的准确鉴定,是对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也是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第一步。基于对该菌株所在菌属特性认识的基础上,可以对待评价菌株的特性作出初步的判断和预测。一些研究报道表明从益生菌产品中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的鉴定结果与产品标签上标注的信息并不完全相符。如一项由欧盟资助的调查项目显示,市场上28%的商业益生菌发酵剂的鉴定结果是错误的,这主要是由于生产者和经销商对菌株的鉴定结果不正确 [1]。韩国研究者对韩国市场上16种含有肠球菌益生菌的产品中的菌株使用脉冲凝胶电泳方法进行鉴定,结果发现16份样品中含有的菌株只有3种,而所有产品标签上并未明确标注菌株的详细信息[2]。因此,对菌株的准确鉴定不仅是益生菌安全性研究的关键出发点,而且涉及知识产权及消费者知情权等多方面问题。在这方面各个国家和组织均制定了相关的规定。如欧洲食品安全局(European Food Safety Agency ,EFSA)建立的“安全合理推定(Qualified Presumption of Safety,QPS)”方法中将对益生菌的准确鉴定作为评价微生物安全性的基础和前提条件[3]。而FAO-WHO建议首先要对菌株进行表型试验,随后利用DNA/DNA杂交,16S RNA序列测定及其它可靠方法进行遗传学鉴定,使用DNA脉冲场梯度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鉴定并作为黄金标准方法,结合各种方法以确定菌株鉴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4]。
2. 对益生菌安全性的体外评价方法
体外评价是针对益生菌菌株的本质性质进行研究。对用于人体和动物的益生菌菌株而言,对其特性的体外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各国的研究者针对益生菌菌株的不同特性提出了多种安全性评价方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传统上针对致病菌的安全性评价的经典评价方式不一定适用于益生菌菌株。致病菌的致病性通常是由菌株多种特性综合表现出的。例如当某一菌株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对较低的传染性,并不一定意味该菌株具有潜在致病性或在某种条件下对健康会造成危害。再如菌株对人体粘膜的粘附特性,通常认为是致病菌的致病因子之一,但同时这也是很多具有较低致病性可能的菌株的普通特性[5]。与之相似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在乳酸菌[6]或双歧杆菌[7]中发现含有与致病菌相似的毒性因子。因此,对致病因子的甄别更适合于其中包括已知的病原微生物的属种,如肠球菌属和芽孢杆菌[8]。
2.1 益生菌抗生素抗性
对该菌株抗生素耐药性的测定,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益生菌菌株体外安全性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临床上,益生菌株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抗性通常与感染相关。益生菌基因组中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本身并非安全问题,只要该基因没有转移给其它菌株的可能性。而理论上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益生菌可能成为潜在致病菌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来源。同时由于已有研究证实抗性基因可能在食品和肠道环境中发生转移,因此检验益生菌是否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是十分必要的。对将被作为益生菌使用的微生物需要系统的对抗生素抗性基因易感性进行筛选。
现今通常认为转移的可能性大小与抗生素抗性的遗传基础相关,即该抗性的产生是天然具备的或是由染色体突变引发,或是由水平基因转移导致。自然抗药性通常是菌属或种固有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乳酸菌对万古霉素的抗性。在某些乳杆菌中,如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中,细胞壁上一种五肽末端的D-丙胺酸残基被D乳酸所取代,阻止了万古霉素的结合,从而对万古霉素产生了抗性[9]。在益生菌临床使用中,天然的抗性通常与临床乳酸菌导致的菌血症的发生相关[10]。同时由染色体突变引发的抗生素抗性也有报道。如位于23sRNA上的一个A到G的转换型突变,就可以导致核糖体与红霉素的结合。该种突变被认为是鼠李糖乳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性的最合理解释[11]。
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水平转移,尤其是在活动基因成分内进行的,最有可能在不同微生物中转移,需要特别注意。区分益生菌的自然和获得性抗生素抗性基因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通过确定和比较来自不同种的各代表菌株的抗生素耐药谱。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学术界就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性的界限还未达成一致意见,这主要是由于采用多种不同的试验方法,各试验中包括抗菌梯度带、琼脂稀释法、管碟扩散法等所致。尽管如此,近年来该领域在测定益生菌抗生素耐受方法的协调统一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众多研究者提出很多关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抗性的新的临界点[12-14]。采用新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多种PCR方法,对获得性抗生素抗性从基因水平进行了说明。
由于益生菌具有在食品或肠道环境内转移抗生素抗性基因至致病菌中的潜在可能性,所以需要将其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一个方面加以考虑。用于食品和饲料添加物的菌株必须首先通过体外试验对其相关的抗生素易感性进行检测;其次,为了区分自然抗性和获得性抗性,需要进一步测定最低抑制浓度。当一株本应对某种抗生素敏感的菌株产生抗性时,即有可能出现获得性抗性。
现今,关于益生菌的抗生素抗性还有很多问题。已有的表型数据情况与抗性的基因基础之间存在很多不一致的情况,如敏感性菌株的抗性基因通常比较容易检测到,而在非典型菌株中该基因并不是总能检测到,这表明可能存在未检测到的新型耐药基因,或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被激活的沉默基因。事实上,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肠道环境条件可能导致菌株抗生素抗性的出现[15]。同时在人体内发现对四环素具有较高抗性的双歧杆菌存在[16]。另外,与体外环境相比,肠道提供的条件可能更适宜抗性基因的转移[17]。因此,未来体外研究应当对来自或进入益生菌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做进一步的研究。然而,当考虑益生菌抗药性风险的同时,还要注意抗生素抗性并不是益生菌所特有的,在野生型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中同样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益生菌菌株并不会比任何自然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在人体肠道发生抗生素转移具有更大的风险。
尽管如此,现有的方法还不能完全证明没有发生转移,同时还要注意转移率在体外和体内条件中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欧洲食品安全局对申请QPS认证的微生物的安全性评价中要求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其中是否含有抗生素抗性基因[18]。
2.2&&致病基因与产生毒性代谢物
益生菌菌株的安全性研究,还需要对其含有致病基因的潜在可能性以及毒性代谢产物的产生予以重视。毒性代谢产物包括菌株产生的溶血素、溶细胞素、肠毒素和D-乳酸等。如肠球菌属中的某些种通常含有致病基因[19],其中,在食品中作为益生菌使用的屎肠球菌不含有致病因子,而粪肠球菌是典型的多种致病基因携带者[8,20]。Tompkins等对1株作为益生菌使用的屎肠球菌中的毒性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并未发现有任何致病基因存在。然而他们却在PCR产物中检测到efaAfm基因[21]。该因子在菌株产生毒性中发挥的作用机理还不完全了解,通常认为该基因与心内膜炎和细菌抗原相关。而韩国的研究者对韩国市场上的肠球菌属益生菌进行的安全性评价却得出了相同的结果[2]。因此,肠球菌作为益生菌株使用时是否存在毒力因素是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对于这些品种的安全性需要更加严谨的评价。某些芽孢杆菌菌株也作为益生菌在市场上销售。Duc等的研究表明,在市场上销售的3株益生菌能够产生溶血素和肠毒素,被人体服用后不安全[22]。枯草芽孢杆菌属中的某些菌株同样能够产生毒性物质[23],尽管并不是所有的枯草芽孢杆菌都含有致病基因[21]。检测菌株是否含有毒力因子,也适用于其它菌属安全性评价。如Ouwehand在双歧杆菌中未检测到致病基因[24], Burton对1株唾液链球菌的研究时未发现其含有链球菌致病基因[25]。
& & 由于很多乳杆菌同时产生L-乳酸和D-乳酸并作为其代谢产物,而D-乳酸的大量产生会导致特定高危人群(如儿童)发生短肠综合症,因此将能够产生D-乳酸的益生菌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其安全性需引起人们的重视。D-乳酸能够被人体完全代谢,但事实上在肠道中产生的D-乳酸仅有少量能够被人体吸收利用,而人体肠道中的其它细菌会迅速地利用乳酸产生丁酸盐等物质。D-型乳酸中毒仅限于患有短肠综合征的婴幼儿,还没有证据表明健康的婴幼儿服用能够产生D-型乳酸的益生菌会导致任何不良反应[26]。
2.3 益生菌对宿主组织的粘附
粘附对于益生菌发挥其益生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是益生菌对宿主发挥作用、定植和对致病菌排除的先提条件[27],但对于致病菌而言,粘附就是一种消极的特性,常常与致病菌的移位和感染相关[28]。
Harty等研究者曾提出将对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与人体不同组织的粘附能力作为益生菌安全性体外评价的一个指标[29]。许多益生菌菌株具有良好的与人体粘液和肠上皮细胞,以及细胞外基质粘附蛋白,如纤维连接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胶原的粘附能力。他们发现从血培养中分离得到的菌株,比从其它部位分离得到的益生菌更容易粘附在人体粘液组织上。Apostolou等的研究表明,从血培养中分离的乳酸菌与来自人体粪便和乳制品的益生菌相比,更易粘附于肠道粘液[30]。但是有研究发现与菌血症相关的乳酸菌的黏附能力很低,这说明粘附粘液不是乳杆菌引发菌血症的先决条件,因此不作为乳杆菌菌株可能造成菌血症能力大小的衡量指标[31]。
Vankerkhoven等发现,分离自心内膜炎的鼠李糖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菌株与益生菌对纤维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与层粘连蛋白的粘附能力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32]。除乳酸菌外,研究者同样将双歧杆菌[24]、肠球菌和芽孢杆菌[21]的粘附特性作为各菌株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之一。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菌株对宿主组织的粘附能力与乳酸菌导致的菌血症的发生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欧盟的PROSAFE论坛也未将粘附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一个项目加以考虑[19]。
2.4 血小板凝集
有些细菌产生的血小板凝集反应,被认为是促进感染心内膜炎的因素,也被认为是病原微生物的特征之一。而一些乳酸菌同样具备血小板凝集的能力。Harty等的研究表明血小板能力有可能是乳酸菌普遍具备的特性[29]。有研究者对从心内膜炎感染分离到的5株鼠李糖乳酸杆菌和16株实验室内鼠李糖乳酸杆菌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从感染部位分离到的菌株全部具有血小板凝集反应,而实验室菌株只有一半具有此反应。由感染部位分离到的菌株比实验室内的鼠李糖乳酸杆菌具有更强的凝集能力[33]。与之相类似,有研究发现一些与菌血症相关的菌株具有血小板凝集能力,但并不是所有菌株都具备。说明血小板聚集既不是乳酸菌导致的菌血症发生的先决条件,也不能作为这些菌株能够引起菌血症的标志之一[34]。Zhou等曾将不导致人体血小板凝集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之一,并根据这一标准对L. rhamnosus HN001 和B. lactis HN019的安全性进行评价[35],结果表明这两株益生菌是安全的。
2.5 溶血作用
溶血作用是致病菌的致病机理之一。Baumgartner等曾将菌株的溶血活性作为益生菌体外安全性评价的指标之一[36]。迄今为止,还没有研究证据表明乳酸菌[6]和双歧杆菌[7]具有溶血能力。然而曾有研究表明一些乳酸菌能够表达α-溶血素,使人服用不够安全[36]。
2.6 对宿主防御机制的抵抗能力
一部分益生菌的一个重要的益生作用是免疫刺激。如果益生菌能激发宿主对病原菌的抵抗,那么免疫刺激对免疫缺陷宿主是很有帮助的;然而,如果益生菌能在免疫缺陷宿主内导致有害的炎症或自体免疫性(不能在免疫活性宿主中产生,因为免疫活性宿主有很好的抵抗机制),益生菌引起超敏个体的超敏反应,那免疫刺激对宿主是有害的。对于免疫缺陷的病人,可抵抗抗生素的益生菌对免疫缺陷宿主会产生危害。益生菌可能通过分泌酶分解抗生素,或将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给其它细菌。
对宿主防御机制的抵抗能力能够提高易位微生物的存活能力,并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因此也作为益生菌安全性体外评价的一个研究方面。有研究发现益生乳酸菌与临床分离得到的与菌血症相关的乳酸菌相比更容易被巨噬细胞吞噬。Asahara等将益生菌和已证实与菌血症相关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该研究发现不同菌株对人体防御机制的敏感度不同。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兔模型中显示致病性的菌株对具有杀菌作用的氮代谢中间产物(一氧化氮、NO2-离子)等具有更强的抗性,从而在炎症病变中发挥作用。说明这些菌株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建议将益生菌对宿主防御机制的抵抗能力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一方面加以考虑[37]。
2.7 胆盐降解
有研究发现一些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具有降解结合型胆盐的能力[38]。而益生菌对胆盐的降解可能导致吸收不良,并有可能因胆盐早期解离生成胆酸而导致和促进结肠癌的发生与发展,但还没有足够的临床证据及流行病学依据表明游离胆汁酸是对人体有害的[19,39-40]。事实上,益生菌对胆盐的降解可以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而对人体有健康功效,并且有一些试验数据证明益生菌对动物模型的结肠癌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因此,对益生菌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中是否包括胆盐降解能力评价还存在争论。欧盟PROSAFE项目中未将胆盐降解能力作为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一项,认为该指标与益生菌的安全性无关[19]。
2.8 对胃肠黏膜蛋白分解能力
人体胃肠蛋白粘膜是预防微生物感染和保护上皮细胞免于损伤的主要屏障[41]。有研究表明胃肠道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产生分解蛋白粘膜的酶并对粘膜进行破坏而进一步导致感染。日本研究人员对3株双歧杆菌的分解粘蛋白能力进行研究时,发现当使用粘蛋白作为唯一碳源时菌株均不能生长,从SDS-PAGE结果也没有发现粘蛋白有分解的现象,说明受试的3株益生菌不具备分解粘蛋白能力[42]。Zhou等对益生菌L. rhamnosus HN001 和B. lactis HN019的体外对模拟人体胃液粘膜蛋白的降解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株菌在体外具备分解胃粘膜蛋白的能力[43]。研究者进而使用BALB/c大鼠模型对菌株的急性口服毒性、细菌易位和肠粘膜毒理学进行研究,并未发现对大鼠有任何不良影响[44]。除以上所述之外,研究者对益生菌安全性的体外研究还包括硝基还原酶活性(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氨基脱梭酶活性(生物胺类物质的生成)、DNA酶活性、对凝血细胞的凝集作用,对纤维蛋白原和纤连蛋白的粘附作用,β-葡糖醛酸糖苷酶活性等等[45].
3. 益生菌安全性评价中的动物模型
与体外研究不同,体内模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存在饲喂益生菌与宿主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出于科学和伦理的角度,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的研究应在体外试验完全结束的情况下进行。无论是从科学或是管理的角度而言,1株益生菌菌株在人体或动物上广泛使用前,必须通过体内试验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体内模型可以对菌株的毒理学、易位可能性,对重病或免疫功能不健全宿主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评价。不同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人们对益生菌功能的更好认识,特别是在研究益生菌的作用机制,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安全方面发挥极大的作用。在益生菌研究中通常使用有脊椎实验动物体内模型,最常见的是小鼠和大鼠。在兽医科学中,其它家畜或鱼类等动物也被用于益生菌的研究。
益生菌安全性评价试用了很多不同动物模型,迄今为止,还没有在最常用的益生菌中检测到明确的毒性因子和致病性,这为选用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益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提出了挑战。尽管益生菌有良好的安全使用记录,但是在很少的情况下还是从严重患病个体的感染处可以分离到[46]。出于这种原因,大多数用于评价益生菌安全性的模型与不同的疾病模型相对应,包括自发性的及后期人工诱导模型。 结肠炎、免疫缺陷和心内膜炎动物模型是在益生菌安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动物模型。结肠炎动物模型常用来评价与肠屏障障碍相关的细菌易位风险[47-48]。也有研究者使用健康动物模型对L. rhamnosus HN001, L. acidophilus HN017和 B. lactis HN019易位进行研究,以评价菌株的安全性。各国的研究者使用极大剂量的益生菌对菌株的急性口服毒性进行研究[21,49-50]。在益生菌对免疫功能不健全模型的安全性方面,使用的动物模型包括幼年、成年、先天性免疫缺乏及后天诱导几种。Lee、McVay等使用新生动物模型对益生菌的易位能力进行研究[51-52]。由于新生动物还没有完全建立肠道屏障,因此可视为是免疫功能不健全模型,对研究早期益生菌侵害具有重要的意义。Wagner等使用菌株L. reuteri, L. acidophilus NCFM、B. lactis Bi-07 和 L. rhamnosus GG (LGG)对无胸腺裸鼠(包括成年鼠及新生鼠)进行益生菌定植,结果发现,尽管在成年无胸腺裸鼠中没有观测到不良反应,但使用L. reuteri 和 LGG定植导致部分新生无胸腺裸鼠的死亡,说明益生菌对免疫缺陷的新生动物而言可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53]。Salminen等曾报道乳酸菌可能导致细菌性心内膜炎[54],这引起研究者对在心脏瓣膜定植相关特性鉴定的重视。现今已成功建立了细菌性心脏内膜炎的动物模型。使用该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见的心脏内膜炎致病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相比,乳酸菌的致病可能性是前者的百分之一到万分之一。Asahara等2003年使用感染心内膜炎的兔子模型对LCS和LGG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与从临床分离得到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相对比,结果表明与LCS相比,LGG在大鼠动物模型中更具感染性,这与这些菌株抵抗宿主免疫机制在体外对其的钝化作用能力成正比[55]。结肠炎、免疫缺陷和心内膜炎模型是在益生菌安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的动物模型。使用的动物模型还包括诱导型严重肝损伤、蠕虫易感模型、白介素缺乏模型和肠切除模型等等[56-59]。由于许多应用于益生菌安全性评价的动物模型原本是为了研究病原微生物的毒力特性及由这些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情况,而益生菌无论是其有益性或其可能的不良反应的潜在机理均与致病菌不同。因此也许并不是研究本没有毒性的微生物易位的最佳选择。此外,有些模型已被发现对摄入的益生菌易位具有抵抗作用[60]。由动物试验得到的良好结果并不意味着在人体试验中会同样获得。如Van Minnen等使用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对混合益生菌的功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混合益生菌安全,治疗效果显著[61]。随后,研究者将该益生菌混合品作为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试验评估。而在人体试验研究中发现服用该益生菌产品的死亡率要高于安慰剂组[62]。这表明,当使用从动物外推得到的结果用于人类疾病模型时需要格外注意。
4. 益生菌安全性的人体试验
临床试验评估益生菌安全性结果和益生菌在全球范围内安全使用历史,二者构成了益生菌安全性最有力的证据。临床安全性试验,以可控的方式使在体内对益生菌的效果进行评价,可以对影响益生菌安全性的特定因素进行研究。理论上,对新型益生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应在体外评价和动物模型评价结束后,并在含有该种益生菌的产品进入市场前进行。由于现今使用的益生菌大多数为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它们通常被视为安全的[63],因此并不总是进行这些菌株安全性的广泛研究。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式通常包括对服用前后粪便的异同、排便频率、胃肠道疾病、血清及免疫标志的变化等等[64]。除了为研究益生菌的安全性而专门设计的试验,临床研究同样能够评估益生菌的治疗效果以及有助于提供益生菌安全性的临床证据。现今对益生菌临床试验结果主要集中在对益生菌的益生功效的证实,而其关于菌株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报道,以及涉及病患及其它潜在危险群体的安全性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65-67]。
通常对益生菌安全性的临床调查都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如研究者发现健康志愿者在服用Bifidobacterium longum 46和 B. longum 2C后对肠道健康并没有产生不良影响[64]。同样有研究表明,健康志愿者在服用大剂量的L. reuteri ATCC 55730后也没有不良症状发生[68]。Burton等通过临床试验对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K12在应用于保持口腔健康时的安全性进行了证实[69]。
相对短期的益生菌安全性临床评价而言,对益生菌安全性进行的长期试验还比较少。Laitinen等研究者对在怀孕期间服用LGG后对胎儿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证明LGG是安全的[70]。
益生菌对特定的年龄群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如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的新生儿和老年人。在新生儿和低体重出生儿的益生菌临床干预中还没有严重不良事件的报道[71-72]。临床试验还表明益生菌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成长奶粉中的应用是安全的[73]。由于老年人通常都受到肠道问题等的困扰,而且相对于健康成年人而言其肠道菌群的组成和膳食习惯都有所不同,益生菌在老年人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同样受到广泛的关注。有研究表明老年人摄入长双歧杆菌B. longum 46 、B. longum 2C 、B. lactis HN0019 和L. rhamnosus HN001都是安全的[74]。
益生菌在发酵食品和产品中的广泛并长期的应用表明,普通大众服用益生菌是安全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高危人群也是安全的。对于特定高危人群使用益生菌的安全性,还是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评价。高危人群服用益生菌的临床安全性研究还比较有限。Srinivasan等研究者对危重患儿服用L. casei Shirota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并没有发现有菌血症的发生。在气管内吸入物、痰液、血液、尿液、脑脊液、静脉和动脉中也没有发现菌株易位发生[75]。益生菌也被证明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是安全的[76]。
& & 由于免疫不健全病患对易位和感染的风险较高,因此益生菌对这类群体的临床安全性评价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为评估在这方面的益生菌安全性,研究者对一小组感染HIV病人服用益生菌进行了研究,并未发现各种涉及安全性的指标有所变化[68],说明HIV患者服用益生菌L. reuteri ATCC 55730是安全的。其他研究者也进行相类似的研究。然而,尽管在对这些患者在试验前已经进行了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价,涉及重症病患研究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依然很高。如研究者在试验前已在动物模型和健康人临床试验中得到良好的结果。Besselink等在2008年对严重急性胰腺炎的重病患者服用益生菌进行的研究中发现,在服用益生菌组中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高于安慰剂组[77]。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去年年末的一则新闻让爸爸妈妈们一下子对“益生菌”这个词很敏感,而且还有点儿小顾虑——益生菌到底对宝宝的健康有没有好处呢?关于益生菌,又有什么新的说法?
  新闻链接: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长久以来,乳制品厂家宣称自己的饮料能增强免疫力而且还有助于消化。但最近欧盟监察部门称,益生菌酸奶饮料和营养补充剂并未兑现它们的承诺。
  目前,益生菌饮料、酸奶和乳清蛋白、维生素、营养补充剂越来越受到父母的欢迎。但是该监察部门驳斥了800 多个有关这些产品“具有增强人体抵抗力、减少胃肠疾病功效”的宣传,认为这些宣传要么过于笼统,要么无法得到证实。
  因为添加了双歧杆菌或乳酸杆菌就声称能够提高免疫力,其实是一种不科学的夸大宣传!
  父母必读: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提高免疫力,这好像是很多含有益生菌的产品经常宣传的几个点。欧盟监察部门的这个说法是不是对益生菌益处的一概否定呢?
  专家解答:不是的。单从益生菌来说,它确实对改善肠道健康、促进消化吸收有所帮助,因为它的定义就是通过改善宿主(人或动物)的肠道健康,对人 体有益的活菌。但是从提高免疫功能来说,尽管目前有些研究表明有些益生菌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这个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有些菌株确实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特别大的帮助,比如鼠李糖乳酸杆菌L G G和乳双歧杆菌B B12,但它们只不过分别是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众多菌株的一种,不能说所有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都对免疫功能有很大帮助。而且菌株不同,作用也有所区别, 比如鼠李糖乳酸杆菌L G G 对缓解婴儿湿疹有很好的帮助,而鼠李糖乳酸杆菌OR-1 则对女性阴道炎有一定疗效。
  而有些商家就是利用了针对鼠李糖乳酸杆菌L G G 这个菌株的研究结果,并且以偏概全地宣称因为自己添加了乳酸杆菌或者双歧杆菌,就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科学的夸大宣传。
  欧盟明确规定,在按照新的标准进行检测之前,所有的益生菌制剂都要改作‘细菌制剂’。
  父母必读:那也就是说,酸奶、奶酪等这些产品,我们还是可以放心地让孩子吃的,而且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是它们的作用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神?
  专家解答:是的。看到上面那则消息,父母们千万不要以为这些东西是不好的,甚至是有害的。我们完全可以放心地继续吃,而且它们也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父母必读:欧盟对于益生菌产品宣传进行了规范,那么他们对于益生菌补充剂有什么新的要求吗?
  专家解答:首先要澄清一下益生菌制剂的概念。我们原来认为,所有含有益生菌的制剂就是益生菌制剂,而事实并非如此,原因是益生菌制剂的门槛儿相 当高!因为它的标准之一就是必须确保对所有人群只有益而无害。比如有的药虽然对改善宝宝的肠道健康有很好的帮助,但是由于它里面有奶的成分,所以对牛奶蛋 白过敏的孩子吃了以后,过敏有可能会加重,因此,就不能说这种药对所有人都只有益而无害。所以,这样的话,就需要大规模地研究和鉴定才行。而欧盟的规定 是,在满足前面的前提下,连续服用200 天,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的制剂才可能会成为益生菌制剂。2010 年6 月,我刚好参加了第一届世界益生菌大会。在这次会议上,欧盟明确规定,在按照新的标准进行检测之前,所有的益生菌制剂都要改作“细菌制剂”。这里的细菌制 剂也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想的有害菌,只是说,目前并不能证明对所有人群都是有利无害的。
  益生菌的增殖,来自于模拟人体正常的生理过程,而不是什么新的发明创造。选择多好的细菌制剂,也不如自然过程中在肠道中形成的细菌好!
  父母必读:现在很多妈妈都很在意要给宝宝补充益生菌,您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专家解答:我的建议是,补充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原生活的常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宝宝的肠道就会有健康的菌群,也就没有必要依赖补充制剂来改善肠道健康了。
  对于益生菌这个概念,好像大家在最近几年才听说,感觉它是一个新鲜事物,是生产厂家或者研究人员新的发明创造。而实际上,益生菌是将肠道中对人 体有益的细菌从粪便提取出来以后,在工业化环境中再培养,使它增殖,再让人吃进去,达到应该给人带来的益处。它不是来自于化学实验室的发明创造,而是来自 于模拟人的正常生理过程。其实,我们简简单单的吃饭过程就是正在为益生菌的生长提供环境。通常,我们的餐具、食物上面多少都会存有少量的细菌,这些细菌是 需氧菌,因为它们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也可以存活,在吃饭的同时,我们还会吃进去一些空气。从口腔、食道到胃,食物、需氧菌和氧气同时进入到我们的消化系统当 中。在进入的过程中,这些需氧菌会逐渐将氧气消耗掉。到了结肠,氧气基本上已经消耗殆尽,从而能够保证大肠当中形成一个无氧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需氧菌 不能再增殖。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这类益生菌却是厌氧菌,它们只有在这样无氧的环境下才能很好地生长、增殖。应该说,这是一个人体肠道内获得益生菌的最自 然、最安全,也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通过上面所描述的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其实我们所说的益生菌或者说有益菌、有害菌,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所谓的有害菌,其实在一定的环 境下,可以为身体内有益菌的生长提供非常好的环境(当然,前提是它的数量不能太多)。反过来,如果没有这种环境,益生菌很难在肠道中存活下来。因此,我们 现在也基本上不提益生菌这个词,而是跟大家宣传细菌这个概念。
  现在有一些父母可能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只要给宝宝吃了所谓的益生菌制剂,就一定会对宝宝的健康有好处。这是不对的。因为就像上面所说到的,肠 道中的有益菌之所以能够存活,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而直接吃益生菌,不仅很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带来很多我们预料不到的问题。原因是工厂 在生产益生菌产品的时候,很难做到100% 无氧,所以他们生产出来的,应该是微需氧菌。而这种制剂如果滥用的话,也会对我们造成一些危害。比如如果宝宝的肠道损伤特别严重,有可能有出血现象,这时 候如果大量摄入这类益生菌制剂,细菌吃进去可以和血接触,可能会导致益生菌制剂败血症。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所谓的益生菌补充剂是绝对安全的。通常我们 建议,只有在孩子的肠道菌群出现问题,或者有过敏反应等情况时,才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宝宝服用益生菌补充剂来暂时加以调整和弥补。
  过度清洁表面看来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而实际上,这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父母必读:您刚才谈到,少量的坏细菌对益生菌在肠道里面的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爸爸妈妈好像对坏细菌都是零容忍,希望坏细菌最好离宝宝越远越好。
  专家解答:是的。现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过度清洁、过度消毒的情况。哺乳前,乳头要用消毒纸巾擦拭;奶瓶、水杯、吃饭的小碗都要用消毒剂清洁;孩子 什么都不能摸;玩具动不动就要用消毒液泡一下……表面看来,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环境很安全,而实际上,这对孩子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挑战。
  其实,父母们出现这种误区,很可能是因为没有分清“干净”和“无菌”之间的差别。干净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单位空间内含有少量细菌,但不至于使人致病。这绝对跟无菌不一样。
  我们再通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比较来进一步解释一下。在自然分娩的过程中,宝宝在通过产道以及最后娩出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少量细菌,而这些细菌 对于他出生后肠道菌群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帮助。而对于剖宫产的宝宝来说,没有经过产道以及妈妈的骨盆,手术室内又是无菌的,因此有研究显示,剖宫产的宝宝过 敏的几率要高于自然分娩的宝宝,他们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也相对较晚。
  专家支持/ 崔玉涛(中美合资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全国妇联心系新生命专家委员会专家)
  来源:《父母必读》2011年第3期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儿科专家——崔玉涛
护肤品导致的过敏---崔玉涛视频访谈过敏系列
( 09:02:56)
& & 护肤品导致的过敏
& & 说到婴儿护肤品的时候,我们先说说婴儿的食物。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婴儿食物是什么?是母乳。
& & 那我再问大家,母乳能不能通过静脉输入到婴儿体内?可能大家会摇头,那肯定不能静脉输入的。那言外之意我想提出一个什么概念?食物在胃肠道内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后才能进入人体,才能达到真正的营养作用,否则就会出现人体对食物成份的对抗现象,即过敏。那我们对皮肤能够接受的护肤品就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在皮肤有破溃的时候,使用的护肤品,如果不能直接被血液接受,就可能出现血液对护肤品成份的对抗。所以对于皮肤不完整的时候,绝对不能随便用护肤品。
& & 连母乳都不能静脉输入,那护肤品更不能直接入血,也就是说,护肤品不能直接接触血液。很多湿疹婴儿的皮肤有破溃,使用护肤品后,护肤品会与血液直接接触,就是上面提及的“直接入血”。所以护肤品的选择非常重要。千万不要说这个护肤品很好,别人用的很好,就能给自己孩子用。使用护肤品之前,关键要判断孩子皮肤是否完整。如果孩子有皮疹的时候,比如是那种痱子或汗泡疹,皮肤表面是完整的,对孩子选择的护肤品的要求不高。但如果遇到了湿疹,粗糙的皮肤有小裂口,甚至有渗水的时候,绝对不能随便用护肤品。
&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孩子,四个多月时湿疹相当的严重,家长认为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于是我推荐了不含过敏源的氨基酸配方奶粉。使用一个月后,家长诉说湿疹还那么严重。当时马上给我一个提示,孩子的过敏不是经口造成造成的。再仔细询问针对湿疹使用的护肤品-一种含有燕麦成份的湿疹膏。结果将燕麦霜停掉,湿疹很快好转。家长非常疑惑为何可以用于湿疹治疗的燕麦霜为何会导致孩子湿疹加重?
& &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但孩子皮肤出现破损或不完整时,可以使用哪些皮肤用药?
& & 如果不幸得了细菌性感染,可以不可以使用抗生素?当然可以。可以不可以静脉输注抗生素?这肯定是可以的。如果说我们不幸患上一些疾病,比如说肾病、喉炎等,可以不可以静脉使用激素,当然也是可以的。所以说,但皮肤不完整时,在受损的皮肤上只能使用激素和抗生素,其它成份的药物不可使用。什么意思呢?对于湿疹出现了皮肤破溃,特别是渗水阶段,只能使用激素和抗生素药物。
& & 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激素具有抗过敏作用,湿疹往往又是过敏引起的。所以,激素可以治疗湿疹。皮肤破溃,很多细菌就会落在皮肤的破溃处。破溃处就会出现感染,所以湿疹实际是百分之五十是破溃后感染因素造成的,他另外百分之五十是过敏造成的,也就是说先是过敏造成了湿疹,紧跟着就会有细菌落它,就会使湿疹加重,所以说在治疗皮肤已破溃的湿疹,一定不是百分之百的依靠激素,应该是激素加抗生素药膏。一般建议氢化可的松软膏和百多邦。两者混合使用比例为1:1。
& & 两种药物同时使用,直到皮肤完整,也就是说皮肤表面裂口都已愈合,表面变光滑了,但还有点红,痒等表现时,才能抹一些治疗湿疹的霜、露或膏。使用护肤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皮肤是否完整。皮肤完整了,才能放心使用;如果皮肤不完整,绝对不能随意使用护肤品。
& & 孩子护肤品有很多,润肤露、润肤霜包括什么防晒霜等等很多东西,现在厂家很多,品种很多。使用前必须主意以下几点:首先确定皮肤是否完整;其次,使用后孩子局部皮肤有没有异常反应,比如:红、肿、痒等?如果出现异常反应,马上停掉,并且接下来的至少3个月不要再使用。第三,每天要用清水清洗皮肤——洗澡,包括出现湿疹的部位。
& & 在此提醒大家几点,第一个用什么洗澡?用温热清水洗澡就可以。大家会问为什么用清水洗澡,而不使用浴液?这是因为本身皮肤会分泌一层油脂,就是摸起来滑滑的物质。如果经常用浴液洗澡,这层个油脂就会被洗掉。油脂层被洗掉,皮肤就会裸露在空气中。实际上,空气中含有的各种各样的刺激物,包括细菌在内,就会刺激皮肤。皮肤就会出现炎症反应。所以保护皮肤上的油脂对于皮肤健康相当重要。对于婴幼儿,特别是一天都不出门的小婴儿,他们能有多脏?有必要天天使用浴液吗?其实没必要。如果皮肤上油脂真的很多时,一两个星期使用一次浴液就足够了。平常用温水洗澡,这层油脂即会很好保护婴儿的皮肤。如果说孩子出门了,去了一些比较脏的地方,使用浴液洗澡后,再给孩子抹一些比较生理的,植物中提纯的一些护肤品,在皮肤上很快形成保护层。这是第二点的提示,就是尽可能保证婴儿皮肤完整的基础上,尽可能保护婴儿皮肤自身分泌的油脂,酌情使用非常安全的婴儿润肤露或霜。
& & 第三个,就是我们选用的护肤品一定是刺激性不大的。举个例子:我们常用的防晒霜?孩子出去可以不可以抹防晒霜?可以抹,皮肤完整的情况下可以抹。但是绝对不能用SPF15以上的防晒霜。SPF即防晒指数,SPF数值越高对皮肤刺激就越大,会使皮肤出现损伤的机会就越多,所以一定要用SPF15以下的防晒霜。作为一名医生,我们不推荐家长常规给孩子使用防晒霜,除非孩子接受太阳直晒的时候。平日,待孩子到户外活动,需要给他一个遮荫的东西,比如带棚子的小车、大檐帽子、在阴凉处玩耍。如果能够躲避太阳直晒,就不需要用这些特别的护肤品。
& & 所以婴儿的护肤品的种类太多,有时候我跟家长开玩笑的话,你要记住这个道理,孩子皮肤本身会出一层油脂对皮肤有保护作用,您不能天天的用那些洗剂跟刀子一样把这层油脂全刮掉,你再去买一些人造油脂再给他抹上。抹上的这层油脂肯定不如孩子自身分泌的油脂好。对于家长来说,自身也不要被过多用清洗剂清洗。你的皮肤现在是不是也变得越来越干?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痒?是不是也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护肤品?其实你们自身皮肤的分泌油脂被你们去除太多了。所以洗澡的时候,应该少用一些这些所谓的清洗剂。这样的话,才可以保护好自己的皮肤。太多的机会使用化学清洗剂,皮肤油脂就会去除太多,皮肤受刺激的机会就会增加,皮肤得病的机会也会增多。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益生菌是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微生态制剂,可以依据菌株的来源和作用机制,分为原籍菌制剂、共生菌制剂和真菌制剂。
原籍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原籍菌群,服用后可以直接补充原籍菌,发挥作用,如双歧杆菌、乳杆菌、酪酸梭菌、粪链球菌等。
共生菌制剂所使用的菌株来源于人体肠道以外,与人体原籍菌有共生作用,服用后能够促进原籍菌的生长与繁殖,或直接发挥作用,如芽孢杆菌、枯草杆菌等。布拉氏酵母菌属真菌制剂,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益生元主要指非消化性低聚糖(NDO),包括菊糖、低聚果糖(FOS)、低聚半乳糖(GOS)、大豆低聚糖、乳果糖等,目前主要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许多配方奶粉中也添加有益生元(如FOS和GOS),作为药物在临床使用的仅有乳果糖。
微生态制剂在儿科适用范围
一、作为主要药物使用的疾病
腹泻病是益生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研究最多的疾病,益生菌能够通过补充肠道正常菌群、纠正菌群失调,分泌抑菌或杀菌物质和增强肠道局部免疫反应有效地清除病毒和细菌等机制,明显缩短腹泻病程、降低腹泻的严重程度,几乎可以应用于所有的腹泻病。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绝大多数感染性腹泻病儿存在着肠道菌群紊乱。对轮状病毒等病毒性肠炎,积极推荐早期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对细菌或真菌感染性肠炎,在给予敏感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推荐联合使用益生菌药物。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和肺炎继发性腹泻主要由肠道菌群紊乱所致,针对其预防和治疗,积极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对艰难梭菌感染引起的伪膜性肠炎的防治,布拉氏酵母菌有更可靠的证据支持。
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病病因复杂,但往往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道菌群紊乱,在排除特定病因以外,建议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
2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
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病因不明确,可能与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内脏敏感性增高、粘膜免疫炎症、中枢和肠神经轴调节异常、肠道菌群紊乱等有关,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益生菌具有酸化肠道、改善排便和调节肠道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小儿厌食症)、功能性便秘和功能性腹痛,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药物。此外益生元药物(乳果糖)对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推荐使用。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之一,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部分IBS患者发生在急性肠道感染之后,并且IBS的发病与抗生素使用有关;IBS
患者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结肠发酵异常和肠道菌群失调。临床研究证实,某些益生菌能够全面缓解IBS的症状,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酪酸梭菌和布拉氏酵母菌药物。
二、作为辅助药物使用的疾病
1 肝胆疾病
益生菌可以通过参与胆汁代谢,降低肠道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酸化肠道、促进肠蠕动等机制促进胆红素转化和排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母乳性黄疸,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酪酸梭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肝病患者往往存在肠道菌群紊乱,严重肝脏疾病,如重症肝炎、肝硬化及肝功能衰竭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对肝病(包括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药物作为辅助治疗。防治高血氨,推荐使用乳果糖作为辅助治疗。
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
NEC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与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或肠道损伤发生缺血和再灌注障碍、病原菌侵袭、喂养等有关。近年研究证实: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延迟或缺乏,致病菌过度生长繁殖可能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某些益生菌可以预防NEC的发生、降低其严重程度和死亡率。对NEC的预防和治疗,推荐使用双歧杆菌制剂。
此外,对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或喂养困难,部分报道使用双歧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等益生菌药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婴儿湿疹与遗传、食物过敏、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通透性增加有关。推荐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和酪酸梭菌制剂作为辅助治疗。对高危人群湿疹的预防,国外研究结果不一致,可以试用国内研制生产的益生菌制剂。
对婴儿食物过敏、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哮喘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研究很少。
4 乳糖不耐受
双歧杆菌、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含有β-半乳糖苷酶,能够分解乳制品中的乳糖,减轻乳糖不耐受病人的症状,或在肠道中迅速分解乳糖,使乳糖不耐受患者不易发生
腹泻等症状。推荐使用这些菌株制成的制剂。
5炎症性肠病(IBD)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为肠道细菌和环境因素作用于遗传易感的人群,导致肠粘膜免疫反应过高所致。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在IBD治疗中的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成人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对于治疗活动性UC和活动性CD,以及维持CD缓解,预防UC囊袋炎的复发具有明显的作用,在儿童可以试用。
6 幽门螺杆菌感染
在成人使用双歧杆菌、乳杆菌和粪链球菌制剂,联合抗幽门螺杆菌三联或四联疗法,能够提高对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减少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在儿童可以试用。
有报道,益生菌药物针对预防腹部外科手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减轻放疗及化疗病人副作用以及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有一定的效果。儿童病人也可以试用。
许多儿童疾病,特别是在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转归过程中,各种药物(特别是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应激反应如手术操作等,均可能并发机体的正常菌群紊乱、甚至破坏。在理论上,只要机体的正常菌群出现紊乱,均可能是使用微生态制剂的潜在指征。因此微生态制剂在儿科应用的疾病远远不止上述提到的范围,需要广大儿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
三、健康促进作用
婴幼儿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疾病、使用抗生素、喂养方式、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容易出现菌群紊乱。菌群紊乱既可以引起感染等急性疾病,又与一些慢性疾病如过敏性疾病等有关,对儿童的健康可能产生长远影响。微生态制剂具有维持肠道菌群稳定、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钙、铁和各种维生素等吸收作用,在理论上对儿童有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根据情况可以推荐使用,但目前的确切证据有限,其实际效果有待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观察。
微生态制剂使用和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1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
益生菌药物的作用具有明显的菌株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即某一菌株的治疗作用
并不代表本属或种的益生菌均具有这一作用。儿科医师在选择使用时应注意各种药物所含的菌株以及该药物在上市后的循证评价效果。不同的菌株,发挥作用所需的剂量不同,甚至同一菌株针对不同的疾病,所需的剂量也不相同,在选择药物剂量时应该注意。
2 多种菌与单一菌、活菌与死菌制剂的评价
由于各种益生菌药物使用的菌株和剂量不同,目前很难评价多种菌与单一菌制剂的优劣。已经有证据显示,死菌及其产物也具有益生作用,在既往的益生菌定义中包含了死菌制剂。但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菌应该为活的菌株,而不包括死菌及其代谢产物。
3 与抗生素合用问题
益生菌药物为活的微生物,应避免与抗生素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应加大益生菌剂量或错开服药时间,最好间隔2-3小时以上。胃肠道外使用抗生素影响较小。布拉氏酵母菌、酪酸菌和芽胞杆菌制剂对抗生素不敏感,可以与抗生素同时使用。
由于个体出生后其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和影响发育因素各有不同,肠道菌群紊乱的程度和方式存在个体差异,因此不同病人对同一药物同一剂量的效果可能出现差异,儿科医师在选择使用时应该个体化。另外目前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要明确该类药物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应该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人是否已经或有可能存在菌群紊乱,是否有使用的指征等,避免在临床上滥用微生态制剂。
微生态制剂的安全性
微生态制剂是比较安全的一类药物,迄今为止,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微生态制剂引起严重毒副反应的报道。目前对益生菌安全性的担心主要是药物所使用的菌株能否引起潜在的感染,是否能携带和传递耐药性和能否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的主要菌种,也是目前微生态制剂应用最多的菌种,在发酵乳制品中的长期应用已经被证明了其安全性,极少有报道其潜在的致病性。国外有报道与乳杆菌相关联的心内膜炎、肺炎和脑膜炎的个别病例,均为免疫功能受损的病人。国外个别报道在免疫功能受损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可以发生布拉氏酵母菌或枯草杆菌菌血症,对特殊病人使用这些菌株时应引起重视。肠球菌已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菌之一,其对万古霉素耐药菌株日益增多,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但至今国内未见到使用微生态制剂引起感染和传播耐药的报道。关于益生菌菌株是否能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目前也未见报道。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纽康特用的植物油配方是:
非氢化椰子油,&&高油酸葵花籽油(油酸占85%以上),& &葵花籽油(亚油酸占60%以上),&&芥花籽油(低芥酸菜籽油) 本帖最后由 东海一书生 于
06:26 编辑
泡网分: 0.09
注册: 2012年02月
氨基酸配方不是乳蛋白水解配方,是植物氨基酸混合配方,虽味道与乳蛋白有较大差异,但不含乳蛋白的任何痕迹,可作为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和治疗—诊断性治疗。其所含营养素可单独满足0-6个月婴儿生长所需,与辅食一同满足后续婴儿生长所需。怀疑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可用氨基酸配方诊断。
“湿、热”会使湿疹加重,但湿热不是引起湿疹的原因。对婴幼儿来说引起湿疹的原因主要与食物不耐受有关。
较轻湿疹,正常状况下与皮肤颜色相同,只表面粗糙,此时皮肤已变薄。遇到湿热时,湿疹部位显现发红。洗澡才真实地了解湿疹的范围。湿热不是湿疹的原因。#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锥形瓶规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