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见拉了一裤子屎走过则所见屎便

站内网址搜索
-按站名搜索-
-按网址搜索-
【梦见庙宇好不好代表什么】
网站分类:
网站名称:
网站地址:
网站简介:
梦见自己进了庙宇或坐在庙宇里,这是成功或成亲的吉兆。
男人梦见寺庙,国家要发生暴乱。
女人梦见庙宇,丈夫家的人会四分五裂。
病人梦见寺庙,病情会加重。
梦见进入寺庙,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
孕妇梦见进入庙宇,胎儿会有问题。
商人梦见进入寺庙,生意会大亏损。
梦见别人进了寺庙,一切困难都会过去。
梦见妻子进了庙宇,夫妻生活和谐、幸福。
梦见敌人跨入庙门,自己能降服他们。
原版周公解梦:
梦道家。凡梦入道家宫观楼阁洞室丹房游观居处者,常人皆吉,病者不祥。人其中而有人指点引导出人者,又当别占。《梦林玄解》
梦城隍庙。凡梦此者,当以所见所闻,受持勿谈。若夫忽略怠池,诞妄亵渎,灾必临之。《梦林玄解》
梦关帝庙,大吉。匹马单刀,忠肝义胆,护国安民之大帝。文士临场梦 此,占魁元;武将临场梦此,主大胜有功。病人梦此,不日而愈;商贾梦此,利当千倍;常人梦此,门庭清吉;孕妇梦此,生贵子;讼事梦此,得清官相助,终获大解。《梦林玄解》
梦家庙。家之有家庙,所以尽子道,陈孝享也。凡梦此者,为子不忍忘其 亲,而先灵因之见其慈也。梦建造修葺者,主富贵增益。梦拜奠蒸尝,主 爵禄丰亨。梦于庙内见先灵,喜吉悲凶。梦家庙中有鼠猪犬猫,主亡人求食。梦入其宫不见灵栖,主有祸事至。梦庙中生草木,主败亡颠沛。梦家庙歪斜破损,灵栖颠倒,主九族不睦,夫妻反目。梦蔽塞毁弊,主家破人亡。梦扬旌挂彩,主喜事至。梦一凤衔书人家庙,主皇恩授诏。《梦林玄解》
梦历代宗室先朝帝王庙。梦中吉象为吉兆,梦中凶象为凶兆,梦中无吉无 凶,所验将游于此地。《梦林玄解》
梦龙王庙。此梦主风雨旱涝、田土道路之征。久旱梦此有大雨至,久雨梦之主雨止。《梦林玄解》
梦山上拜古人庙,为吉兆。《梦林玄解》
梦圣贤庙,大吉。此梦主得贤友,遇圣师。生女得秀,生子得贵,利吉。《梦林玄解》
梦太庙明堂。文士梦此,主名登黄榜,位列宗伯;武士梦此,主功在社稷;平人梦此,应推其所恒以占。梦生于太庙之中者贵。《梦林玄解》
梦文庙。梦过门而不入者,非孔子之徒。梦登堂而入室,乃国士之瑞。不习举子业,梦入文宣庙者,验在子孙。病剧者梦此,幸遇圣良方,尚有十年寿。僧道梦此,宜结大儒缘。《梦林玄解》
站长邮箱:
站长QQ:
本站域名:
< 在线导航吧>
收录查询:
统计数据:30分入:0 今日入:0 昨日入:0 总入:0 总出:824 点入时间: 9:06:18
广告推广:
广告推广:
广告联系QQ:
【最新来访网站】
?&?&?&?&?&?&?&?&?&?&?&?&?&?&?&?&?&?&?&?&?&?&?&?&?&
【相关点出网站】
?&?&?&?&?&?&?&?&?&?&?&?&?&?&?&?&?&?&?&?&?&?&?&?&?&
免责声明:在线导航吧所展示的网站资料、数据、广告等均来自互联网,仅供大家参考。在线导航吧对可能产生的好坏结果均不承担任何责任。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
强烈建议使用 IE5.0 以上浏览器 分辨率
网址页自动生成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二)
一代时教百千法门,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既证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一月普映于千江,若万籁咸鸣于
一风。光明寿命,横遍竖穷,直与弥陀世尊,同一广大悠久。如是则何经非净土
之经,何行非净土之行。约而言之,唯净土三经,专明其致。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如上二经,法门广大
,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
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
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
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
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同佛受用。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赅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
归元之快捷方式,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门学道,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
帆扬于顺水。
感应之迹,有显感显应,冥感冥应,冥感显应,显感冥应,亦冥亦显感而显应,
亦冥亦显感而冥应之不同。其应之大小优劣,在其诚之至与未至而已。纵令心不
谛信,致诚未极。但能一念投诚,亦必皆蒙利益。但随己一念之诚,而分优劣,
不能如竭诚尽敬者蒙益之殊胜超绝耳。如昏水中,亦有月影,但晦而不显。盲人
虽不能亲见月光,又何尝不蒙其照烛也。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
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
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
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
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
。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
道耶。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
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已。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
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
。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
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
,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
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
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不
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
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大觉世尊,名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所用之药,其数无量。戒定慧三,摄
尽无遗,以故此三名为药王。若能服之,即凡成圣。然药虽美妙,修合实难。而
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名为阿伽陀药,万病总治。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上中下三根,即生皆出苦轮。戒定慧三法,当念悉得具足。是知信愿念佛一法,乃药王中之药王也。
吾人一念心性,不生不灭,非色非空。竖无初后之迹,横绝边表之形。不变随缘
,历九界而不减。随缘不变,证佛道而不增。光明洞彻,受用自在。直下与十方
三世一切诸佛,无二无别。但由迷真逐妄,背觉合尘,致使生佛悬殊,苦乐迥异。
以一切诸佛,莫不以流通法道为嘱。流通之法。最初须以建立塔庙,印造经像为始。以若无塔庙经像则无由奉尊仪而修净行,阐佛道以导群迷。而一切含识。俱
无由瞻礼圣容,培植善根。闻法修持,开发心地也。流通之人,须真修实践之僧
,及有势力财力之王臣绅商。一名内护,一曰外护。内护则严持禁戒。笃修净业
。予禅教律密净土,或专主一门,或兼修各宗。必使自他得益,幽显蒙庥。阴翼
治道,淑民情而后已。外护则不惜资财,广种福田。普令同人,发起信心。内外
相资,法逐流通。若无有道德之内护,则师表未立,人将安仰。若无有势力之外护,则资斧无出。外侮莫御。以故如来将入涅盘,以法付嘱国王大臣,并及诸天
善神,令于后世乘愿示生一切国土,流通佛法,普利含识。
如来以三事故,令正法久住于世,众生悉蒙度脱。三事者何,曰戒定慧。以众生
一向背觉合尘轮回六道,今欲令其背尘合觉,趣证涅盘。非戒则无所束缚,必至
随逐尘境,起惑造业。非定则识波奔涌,何能心无所住。非慧则本具之真心何由
彻证,幻起之妄惑何由顿灭。故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
则名为三无漏学。须知此三,全三即一,全一即三。
详夫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此无差别之心,虚灵洞彻,澄湛常恒,即寂即照,非
有非空,绝凡圣之名称,无生灭之幻象。离心缘相,故情识莫能测度,超文字关
,故语言未可形容。然如来智慧广大,于法自在。善以语言,显示离言之道,而
且广略适宜,各臻圆妙。是以大般若广约佛法众生法,以明心法,有六百卷之多
。此经略约心法,以明佛法众生法。文仅二百六十字,而十法界因果事理,无不
毕具。以约摄博,了无遗义。若约而言之,则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句,
复为全经枢钮。再约言之,只一照字,便可法法圆彰,法法圆泯,彰泯俱寂,一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窃谓不知其由。虽痛何益。须知一切众生,随
业流转,受生六道。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由罪福因缘,而为升降。展转轮回,了无已时。如来悯之,示以由惑起业,由业感苦之因缘。以及常乐我净,寂
照圆融之本体。令其了知由无明故,逐有此身。即此色身,全属幻妄。不但四大
非有,兼复五蕴皆空。既知蕴空,则真如法性实相妙理,彻底圆彰矣。又恐或有
执情固结,未能解脱。俾舍报之后,用火焚化。庶可令未离著者,速得离着。已
离著者,速证法身。兼使现前大众,悟知此身,无有真实。用彼之身,以作证明
。所谓应以灰身灭迹得度者,即现灰身灭迹而为说法。焚化之制盖由此设。
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
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已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
,预为提防,则遇境逢缘,自可不发。倘平时识得我此身心,全属幻妄,求一我
之实体实性,了不可得。既无有我,何有因境因人,而生烦恼之事。此乃根本上
最切要之解决方法也。如不能谛了我空,当依如来所示五停心观,而为对治。五
停心者以此五法调其心令心安住不随转也。所谓多贪众生不凈观,多嗔众生慈悲观,多散众生数息观,愚痴众生因缘观,多障众生念佛观。
岁在丙午,予掩关于慈溪之宝庆寺。谢绝世缘,修习净业。值寺主延谛闲法师,
讲弥陀疏钞于关傍。予逐效匡衡凿壁故事,于关壁开一小窦。不离当处,常参讲筵。从兹念佛,愈觉亲切。佛号一举,妄念全消。透体清凉,中怀悦豫。直同甘
露灌顶,醒醐 沃心。其为乐也,莫能喻焉。一日,有客诣关而问曰,念佛一法,
吾已修持二十余年。于生信发愿修行,非不真切。而业深障重,终未能到一心不
乱境界。窥吾根性,祗合带业往生。虽念佛三昧,非此生所敢翼。其能得之法,
与所得之相,师其为我言之。予曰,三昧境相,唯证方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既未证,焉能宣说。客固请不己。予曰,若论其法,必须当念佛时,即念返观。专注一境,毋使外驰。念念照顾心源,心心契合佛体。返念自念,返观自观
。即念即观,既观即念。务使全念即观,念外无观。全观即念,观外无念。观念
虽同水乳,尚未 鞫到根源。须向者一念南无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
越究越切,愈提愈亲。及至力极功纯,豁然和念脱落,证入无念无不念境界。所
谓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念
,即如如佛者。此之谓也。工夫至此,念佛法得。感应道交,正好着力。其相如
云散长空,青天彻露。亲见本来,本无所见。无见是真见,有见即随尘。到此则
山色溪声,咸是第一义谛。鸦鸣鹊噪,无非最上真乘。活泼泼应诸法,而不住一法。光皎皎照诸境,而了无一物。语其用
,如旭日之东升,圆明朗照。语其体,
犹皓月之西落,清净寂灭。即照即寂,即寂即照。双存双泯,绝待圆融。譬若雪
覆千山,海吞万派。唯是一色,了无异味。无罣无碍。自在自如。论其利益,现
在则未离娑婆,常预海会。临终则一登上品,顿证佛乘。唯有家里人,方知家里事。语于门外汉,遭谤定无疑。又问,人于日用,普应诸缘。何能触目菩提,头
头是道乎。答,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万境不出一心,一心融通万境。若了心体本空,何妨该罗万象。须知万象如幻,生灭唯是一心。诸缘无缚,
本自解脱。六尘不恶,还同正觉。心境一如,有何罣碍。不见华严事事无碍法界
。所谓一一尘中一切剎,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覆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
以故器界毛尘,云台宝网。咸宣性海,悉演真乘。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觅一毛
头许不是道者,亦不可得。则法法头头,无非大寂灭场。心心念念,悉契萨婆若海。唯心妙境,唯境妙心,离四句,绝百非,绝待圆融,何可得而思议也哉。上
来所说,如盲摸象。虽未离象,恐非全象。笔以记之,以质诸亲见之者。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大小乘法。皆随众生根性而说。或契理而不能遍契群机。或契
机而不能彻契至理。净土法门。其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无一法不从此
法建立。无一人不受此法熏陶。傥如来不说此法。则末法众生。无一能于现生了
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
。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
冠不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
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 均须心
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
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恪尽己分。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
即得往生。以其心与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虽常念佛。心不依道。则心与佛背。便难往生。又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
回向往生。必满所愿。
法身菩萨。未成佛前。皆须仗佛威力。何况业力凡夫。侈谈自力。不仗佛力。其
语虽高超。其行实卑劣。佛力自力之大小。何止天渊之别。是故念佛人。不可涉
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
学佛之人。一举一动。皆须留心。至于念佛。必须至诚。或有时心中悲痛起来。
此也是善根发现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则必着悲魔。凡有适意事。不可
过于欢喜。否则必着欢喜魔。念佛时。眼皮须垂下。不可提神过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头顶发痒发痛等毛病。必须调停适中。大声念。不可过于致力。以防受病。掐珠念。能防懈怠。静坐时。切不可掐。掐则指动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六根继摄而不散。则心无妄念。
唯佛是念。方为净念。六根不摄。虽则念佛。心中仍然妄想纷飞。难得实益。若
能常都摄六根而念。是名净念相继。能常常净念相继。则一心不乱。与念佛三昧
。均可渐得矣。
当今之世。纵是己成正觉之古佛示现。决不另于敦伦尽分。及注重净土法门外。
别有所提倡也。使达摩大师现于此时。亦当以仗佛力法门而为训导。
倘汝年己将至古稀。来日无多。若欲广读大乘经论。则无此精神。无此智识。又
复无此光阴。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是为无上第一胜妙法门。
当死尽偷心。一肩担荷。决定可于现生。俯谢五浊。高登九品。又当发大慈悲心
。为一切相识者。说此法门之利益。俾彼等同得修习。则自己功德愈加广大矣。
念佛之人。若已证道。则临命终时。任彼刀割香涂。了无动念之事。则无所谓为
损益也。若只有修持之力。未能到业尽情空地位。则临终得人助念。即可决定往生。若遇无知眷属。预于未死以前。为之洗沐换衣。令其搬动受苦。纵不受苦。
一经搬动。心便不能归一于佛。(以动其躯体。心便不能彻底清净纯一。)若再向
之哭泣。则自己亦生爱恋。便与佛不相应。欲得往生。莫由也已。
须知佛法。法门无量。若欲以通身业力之凡夫。现生即得了生脱死。离此信愿念
佛求生西一法。佛也说不出第二个法门了。其余一切法门。皆须修到业尽情空。
方有了生死分。倘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不了。若论业尽情空。现今恐举世亦
难得其一二。若以信愿念佛求生。则万不漏一。
凡念佛人。各须务实克己习气。与人方便。凡可说者。虽与我有雠。亦须为说。
令其趋吉而避凶。离苦而得乐。平时侃侃凿凿。与人说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并
念佛了生死之道。与教儿女。立太平之基。心如弦直。语无模棱。居心可以质鬼神。作事决不昧天理。若到临终。决无可怜可悯之现象。
凡女子于幼时。即当念佛。及念观世音。以期消除业障。增长福寿。果于平时能念。自可消此产难。若至临产。仍须至诚恳切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则决定易生。
不会受苦。若平素不念佛。及念观音者。临产肯念。亦决平安而生。若有难产者
。即教彼念。并在旁照应之人。同为彼念。亦决定即平安而生。且勿谓临产裸露
污秽。念则获罪。须知此性命相关之时。不可以平常道理论。平常凡念佛人。若
衣冠不整齐。或睡眠、洗澡、抽解等。只可心中默念,不可出声朗念。若生产。
不可心中默念。必须出声朗念。以默念力微。若心中努力。或致受病。朗念则气
息舒畅。其益甚大。
末世善知识。多多均主张净土。以净土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故也。
每有聪明人。稍明教义。或稍知禅理。便以通家自居。藐视念佛。谓念佛为愚夫
愚妇之所为者。此皆不知自反。以知文义为实证之狂徒。定规说空行有。以身谤法。将来必堕三恶道。为愚夫愚妇念佛往生所怜悯。而莫能救济也。
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
。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其往生。则便成
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
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
礼佛菩萨。心中默念。启口称念均可。绕佛当如日月之由东、至南、至西、至北
。不可由东、至北、至西、至南。以顺绕有功德。逆绕有罪过。围绕之法。西域
最重。与礼拜不相上下。其意便随顺于佛也。
近来人每每好高骛胜。稍聪明。便学禅宗、相宗、密宗,多多将念佛看得无用。
彼只知弹家机语之玄妙。相宗法相之精微。密宗威神之广大。而不知禅。纵到大
彻大悟地位。若烦惑未净。则依旧生死不了。相宗。不破尽我法二执。则纵明白
种种名相。如说食数宝。究有何益。密宗。虽云现身可以成佛。然能成者。决非
博地凡夫之事。凡夫妄生此想。则着魔发狂者。十有八九也。是以必须专趣于念
佛一门。为千稳万当之无上第一法则也。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
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净土法门。乃极难极易之法门。说其难。则大彻大悟。深入经藏者。尚不信。说
其易。则愚夫愚妇。至诚恳切念。即能临终现诸瑞相。往生西方。彼大彻大悟。
深通经论者。犹不能望其肩背。良以一则弃佛力。以专主自力。一则专仗佛力。
而由佛力以引发自力。以佛力、法力、自心本具之力。三法契合。故得超凡入圣
。了生脱死也。此法最要在信愿。有信愿。则决定肯认真修持。肯修持。则即可
得往生之益。
&&&&&&&&&&&&&&&&&&&&&&&&&&&&
重重病灾,总由宿业深。而现行不谨所致。人生欲得无病健康。必须极力节欲。
欲事一多。则种种毛病悉皆发生。世人以行欲为乐。不知乐只一弹指顷。苦便一
生常膺也。念佛。乃求诸佛。己不节欲。佛也不易保佑。己肯节欲。再加至诚念佛。定规会诸病不生。当吃净素。勿以口腹为心性累。凡属有知觉者。皆不宜食
。虽无知觉。然有生机。如各种蛋。亦不宜食。牛奶食之无碍。然亦系取彼脂膏
。补我身体。亦宜勿食。黄豆、豆油、补料最多。宜常取之。早间粥中。宜下磨
破之黄豆。平常食油。专用豆油。校比猪油。补力更大。何苦用钱买祸。而求补
现今邪魔外道。不胜其多。彼皆自谓最为第一。诸位莫被此种魔子所惑。若前已
经入过其门。则当舍之净尽。切勿谓入时已发咒。恐舍之。或致遭祸。须知舍邪
皈正。何得有祸。不但无祸。尚有功德。
念佛闭目。易入昏沉。若不善用心。或有魔境。但眼皮垂帘。则心便沈潜不浮动
。亦不生头火。念佛头上若有物摩抚。及牵制等。此系念佛时心朝上想。至心火
上炎之相。若眼皮垂帘。及心向下想。则心火不上炎。此病即消灭矣。切不可认
此为工夫。又不可怕此为魔境。但至诚摄心而念。并想自身在莲花上坐或立。一
心想于所坐之莲花。则自可顿愈矣。(若不敢作莲花上坐立。恐致或有魔事。但向
脚底下想。此种心火头火。均可不生矣。)
龙舒文。令念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同号阿弥陀佛。此事当从用功上论。不当从多少上论。此一句。若单念六字佛号。虽日念十万。念满百年。也不
及此一句之数。然则念六字者。念一生。不及念一句。而念一句者。纵有信愿。
未必能往生。念一生。而有信愿者。决定可以往生。且依诸祖成规,念六字名号
。切勿以多少计。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即比一名。即圆摄十方三世一切
佛号。何止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耶。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证。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它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
生死。尚大远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
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亳未尽。则生
死依旧莫出。若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
。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
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
。或反迷昧。则可怕之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
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此念佛法门之利益。系啻天渊悬殊。念佛法门。乃如
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
。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十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己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
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
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
&&&&&&&&&&&&&&&&&&&&&&&
古德释云,大声念则所见佛身大。小声念则所见佛身小。亦可云。大心念。则所
见佛身大。以大菩提心念佛。便可见佛胜妙应身。或报身耳。
扶乩。乃灵鬼作用。其言某佛、某菩萨、某仙、皆假冒其名。真仙。或偶尔应机
。恐千百不得其一。况佛菩萨乎。以乩提倡佛法。虽有小益。根本已错。真学佛者。决不仗此以提倡佛法。何以故。以是鬼神作用。或有通明之灵鬼。尚可不致
误事。若或来一胡涂鬼。必致误大事矣。人以其乩误大事。逐谓佛法所误。则此
种提倡。即伏灭法之机。
人与天、地、并称三才。非徒然也。必有参赞化育之功。方不可愧。否则,行尸
走肉。毕生污秽天地。何可云三才乎。能体此意。以教童蒙。必能尽心竭力。因
材施教。先以道德为本。次及文芸之末。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常
时讲谈。令彼知为人之道。居心动念。作事吐语。俾各淳善。便可为入圣之基。
至于念佛。岂便有碍。朝暮随力称念。若于此外。则不用心思。随便念念。但具
真信切愿。自可往生。
焚经一事。虽有功德。吾人不敢提倡。以粗心人多。每每烧于锡箔灰中。锡箔灰
卖于收灰者。将纸灰簸出。而留其锡以卖之。此经灰。不同弃于拉圾中乎。谁肯
细心另用器焚之。而以其灰投之于大江大海中乎。当在家中清净处。具一大锅。
或大洋铁盆。下铺箔锭。置经于上。上文加箔锭。以免飞扬。候其火灭。取其灰
。贮于新布袋中。又须内加净沙。或净石。净砖。投于江海深处。 庶可无过。若
不加沙石于内。则浮而不沈。仍漂之于岸上。终遭秽污。焚经如此用心。必有功德。必无过愆。锡箔亦不可废。亦不一定要烧多少。须知此济孤所用。佛菩萨。
及往生之人。了无所用。亦当以佛力、法力、心力。变少成多。若人各得一。纵
数千万万。也不能偏及。以孤魂、与鬼神遍满虚空故也。若知变少成多之义。则
济孤之心亦尽。而且无暴殄之过。是在人各至诚以将。则心力周遍,冥资亦随之
而周遍矣。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最平常。最高深之法门。若非宿具慧根。实难深生正信。勿
道儒者不易生信。即通宗教之知识。亦每每以宗教之论判之。致于此令博地凡夫
。未断烦惑。即于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之不可思议法。不但不肯自修。而且
不肯教人修。以不知此法。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彼以宗教之义为准。故致有此
过咎也。使彼最初即知此义。则其利大矣。聪明人。多以明理悟心为志事,而不
知念佛。乃明理悟心之快捷方式。念念若能相应。自可明理悟心。即未做到。而仗佛
慈力。往生西方。校彼明理悟心。唯断烦惑。仍复轮回生死。了无出期者。已天
地不足以喻其否泰。
天下事有定理。无定事。当以理定事。以事论理。俾合乎天理人情。则得之矣。
女子经期。乃大半世之痼疾。发必数日。何可以因此逐停念佛乎。平时必须致洁
致诚。至此虽身体不能致洁。当倍致诚。小衣内必厚衬布。勿令污血流于佛堂。
凡手摸下体。必须洗净。礼拜若不便。当少礼。至于念佛、诵经。则固以至诚恭
敬心行之。其功德与平常了无减少。以佛为一切众生之大慈悲父母。当此病发时
。能至诚念佛。则当倍生怜愍。若如愚人所执。身有此不洁之病。则不可念佛。
若儿女堕于圊厕之中,亦不可呼父母以求救援也。有是理乎。
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怨家。当现其可畏之相。修行人。要心有
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
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
溺人之处。常有人溺。即所谓求替死鬼。当于其处。立一木标。上用极厚白洋铁板。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字要大。要看得远,要能经久。可息此祸。以刻此人
之悲心。感佛之慈光加被。以后决保无有此祸。即此可见佛慈悲力。不可思议。
荐亡之法。唯念佛最为第一。现世之施食。皆场面而已。固不如求佛僧夜放蒙山
。为有实益。道家之经忏法事。通窃取佛法中之名义而杜撰之。僧之施食。尚难
得真益。道之会长。岂即能度亡乎。不过借此以欺人而已。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
定其即往生也。即定其往生。亦不妨令来往生者资之以用耳。
欲学佛。必须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方可。不能为世间贤人
善人。何能得佛法真实利益乎。又云。纵然生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果能
老实念佛。乘弥陀之愿船。归极乐净土家乡。是可预卜。此乃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若不此是归。定如贫子。不识故土。不忆慈父。而甘漂泊他乡。以转于满壑也。若不拟不议。一心归去。始知自性本来清净。又何处求归相净相耶。古文云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病。乃宿世。或现生。有害人性命之事。此业不消。病决难好。倘若吃药无效。
即可不吃。但息心念佛。念观世音。以期超度怨家。念佛虽不见效。仍有利益。
不可与吃药同作一例。念佛当生惭愧心。不可生愤恨心。生惭愧。则怨家之怨恨
可解。生愤恨。则是欲解更结矣。
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在家人念蒙山。有何不可。此系普结孤魂缘者。小者蒙山
。中则焰口。大则水陆。同是一事。常结孤魂缘。则常吉祥矣。人不敢念者。意
恐招鬼。不知鬼与人混处。无地无鬼,即不招鬼。谁家无鬼乎。鬼比人当多百千倍。人若怕鬼。当积德行善。则鬼便敬而护之。人若做暗昧事。鬼便争相揶揄。
故难吉祥。人若知此。虽在暗室。亦不敢起坏念头。况坏事乎。善鬼。人来则让开。人去则又遍占其地。厉鬼则大不吉祥。放蒙山。若至诚。虽厉鬼。亦当谨遵
佛勒。不复厉鬼。凡怨业病。医不能愈者。至诚念佛、念观音。即可速愈。乃怨
鬼蒙念佛恩。得生善道而去耳。可知人人面前。常有许多善鬼、或恶鬼。怕鬼之人。当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所有之鬼。通成卫护之人矣。
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逐以宗门参
究之法为殊胜。而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凈双修。究其实
。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者。谁
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逐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
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
仗自力。即到大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净土。无
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
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好高鹜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
。求升反墬。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
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生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即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
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
息心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
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
外道名目。累百成千。然其用功。总不外炼丹运气。即彼令人看经念佛。皆是门
庭场面。彼固不以此为道。欲得彼之道。必须恳切至极。夜间独入其室。关闭门窗。外派巡者。只许一人入室。须先发极恶极惨之咒。若违彼教。定受此种惨报
。发咒已。为其点窍指穴。惑在头面。或在身中。身中之穴。必须脱去大衣。靠
参之衣。僚起而指。此种做作。实皆迷惑人之圈套。而一切外道。最初以一经传
过道。不修即可成。使去秘密而明示于人。不发咒而任人进退。则外道更无立地
之根据矣。佛法无秘密私相授受之事。亦不令人发咒。信则依之而修。不信任彼
法佛法与外道不同。外道专事秘传。用炼丹运气之工夫。绝不以敦伦尽分为事。
又有扶乩降鸾虽亦劝人为善。究属灵鬼假冒仙佛之名。若不明理。认做真仙真佛
临坛。则其错大矣。非绝无一次是真仙临坛者。然亦千中难得一次耳。明未觉明
妙行菩萨。以乩开导佛法。临去令其永断扶乩。香港哆哆佛学杜亦然。此二。真
菩萨。而禁止扶乩。以无甚道力之灵鬼乱说。误人实深。故菩萨即以扶乩。禁绝
今之外道。遍世间皆是。以佛法深妙。人莫能知。彼逐窃取佛法之名。而不知其义。逐以炼丹运气保身之法。认做了生脱死之法。且彼等即不知生死因何而有。
故瞎造谣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合一处。为得道。实则完全
识神用事。心性真如实际之理体。绝未梦见。尚自诩云。六祖乱传法。法归在家人。僧家无有法。此语不但说之于口。而且笔之于书。以假毁真。以邪为正。无
知无识之人。逐被彼所惑。而彼外道能遍传于世者。得力有二种法。一则秘传。
谓一得明师真传。不修即成。故神其说曰。老鼠听见。老鼠都会成。雀子听见。
雀子都会成。故其传道时。必须在密室中。小声气说。外面尚要派人巡查。恐有
盗听者。二则严示禁令。虽父子夫妇之亲。均不与说。说之必受天谴。故未传道前。先令发咒。后若反道。则受如何之惨报。即皈依佛法。当将从前所修外道法
。彻底丢在东洋大海外。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庶可不虚此生此遇矣。
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等病。世间医王。只能医身。纵令着手成春。究于其
人神识结果。了无所益也。为人治病。则当于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病法。何以言之。凡属危险大病。多由宿世现生杀业而得。而有病之人。必须断绝房事。方可
速愈。欲灭宿现杀业。必须戒杀吃素。又复至诚念佛。及念观音。则必可速愈。
且能培德而种善根。至于断欲一事。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无论内证外证。病未
十分复原。万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
己种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难甚难。纵令不死。或成孱弱废人。决难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摄养。反说医生无真本事。每每医生只知治病。不说病忌。况
肯令人改过迁善。以培德积福乎。此是市井唯利是图之负贩心行。非寿世济人之
心行。况能令人因病而得生入圣贤之域。没归极乐之邦之无上利益乎。古人云。
不为良相。必为良医。是以称医士曰大国手。世间医士之名己高极。若兼以佛法
。则藉此以度众生。行菩萨道。实为一切各业中最要之义。以人于病时。得闻不
专求利。志期利人。发菩提心之医士所说。必能令病即愈。自不能不生正信依行也。欲人取信。切不可计谢礼多寡而生分别。傥富者认真为医。贫者只应酬了事
。久之。人皆以谋利而轻之。则所说利人之话。人亦不信从矣。又须遇父言慈。
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与因果报应之通三世。生死
轮回之经六道。有可语者。不妨以有意作无意之闲谈。使闻者。渐渐开通心地。
知生死轮回之可畏。幸了生脱死之有法。能如是者。诚可谓即世间法以行佛法。
由医身病而愈心病。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
得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
。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
。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
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
切至诚。第三要着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
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为人子者。荣亲之道。在于励行修德。俾一切人。均以敬己而追念于所生。方为
最切要之方法。每见世人。亲死之后。到处求有名有位之人。为之题赞。而不在
已躬下黾勉修德行仁。以期贻亲令名为事。世人多好名而恶实。特欲以一时作场面。不思以终身为纪念也。凡丧、葬、敬神、待客、均当依佛制。不用荤酒。凡
丧中作佛事。均当以念佛为事。若念经、拜忏、做水陆道场。殊少实益也。
家庭教育者。母教尤重。若于儿女初开知识时。其母即以因果报应。及做人之理
事为训。则大时便知好歹。不被恶党邪说所惑。而为贤人善人。若小时任性娇惯
。大则无主宰。便随邪说而靡。欲其反正。百难得一矣。当今之时。若不以因果
报应。为救国救民之专剂。则纵有作为。无大功效。以彼不以实行为事。但以空
谈敷衍了事。因果。乃标本同治之法。凡夫初发心。如来成正觉。皆不出因果之外。狂人以因果为小乘而轻藐之。乃为自便于肆无忌惮之恶作。与空口快活之大
念佛法门。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
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
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若只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
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
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
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
此义。再按身分而定。庶可适宜。
富贵人子弟。多多一事不做。一旦遇祸乱。则必至无以自立。今全去用人。亲自
操作。一则习劳。而能和血脉。二则少闲。而消诸妄念。实为爱儿女之根本办法。
佛法。有住持世间法。有唯论理性法。住持世间法。若人不致诚敬。则不为说法
。论理性法。非凡僧所可行。唯大菩萨。又无住持法道之责任者行之。则有深远
之益。凡夫行之。则破坏如来正法。为害不浅。如法华经。常不轻菩萨。凡见四众。皆为礼拜。云。我不敢轻于汝等。如等皆当作佛。若凡夫僧。断断不可依此
章程。住持法道之大菩萨。亦当依凡僧之章程。如济颠之师。乃出格高人。仍是
绳趋尺步。济颠则不守清规。显大神通。若谨守清规而显神通。则不能在世间住矣。唯藉此疯疯颠颠以令人疑信相参。以密行教化。令人知佛法不可思议。以生
正信心耳。世之无知无耻之人。从而学之。何不学吃死者以吐 活的乎。何不学喝
酒醉卧数日。而百千根大木。从井中运出。及喝酒大醉。吐金以装全殿佛像之金乎。此种不思议事。唯此种人行之。则无碍。若谨守规矩之人行之。必定当下去世。否则人皆求彼。不能做一切事矣。
以圆教论。初信断见。七信断思。八九十信破尘沙。伏无明。于十信后心。再破
一分无明。即证初住。即法身大士。从初住。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历四十一位。尚未到无明净尽地位。等觉。再破一分无明。则真穷惑尽。而
成圆满菩提之佛果矣。
佛若为度众生。乘愿示生。实有其事。然既示生。亦决不说我是某佛。及至度生
事毕。将示涅盘。方始显本。决无示生。而不及大作佛事即天殇者。声闻初果。
已断见惑。尚有思惑未断。故须七生天上。七返人间。方断思惑。而证四果。二果。则一生天上。一返人间。乃证四果。(初二果之生人间。寿皆长短不定。或数月。数岁。数十岁。仍系随业受生。三果。以欲界思惑已尽。尚须在色界五不还天。经历多劫。方可断尽思惑。而证四果。四果。则见思二惑净尽。三界内了无
生缘。若发宏誓愿。示生则可。非随业受生者比。)
圆人受法。无法不圆。无量寿、观经、弥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至
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
么修方可耳。心地清净。圣境现前。乃得我固有。何可如贫儿拾金。作极喜颠状
。既有此状。完全是凡情气概。若不省察。难免着魔。昔智者大师。诵法华经。
于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处。豁然大悟。寂尔入定。亲见灵山一会。俨然
未散。使有狂喜不支之相。则何能入定乎哉。思此。则知圣境现而狂喜者。皆系
凡情。殊乖圣智。傥不自量。亦危乎其危。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
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多有欲作千古第一高人者。藐视而毁
谤之。吾人当以诸佛诸祖为师。不当以此种高人为据。则可即生蒙佛慈力。往生
西方。否则。了生脱死。当在驴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