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公式推导?当国民经济处于均衡运行时,决定消费的收入与均衡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一致

第十章第二讲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第十章第二讲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4
第2章;导读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两; 导读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含;2.掌握各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模型; 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
 第 2章导读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 衡 产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乘数论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结束语 导读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1.掌握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与边际 消费倾向的含义。2.掌握各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模型。 3.掌握乘数的含义与计算。 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 (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 ? 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 ? (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 (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 ?(4)社会需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 ?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 动。? 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 提供供给。 ?目前就这样。如500元一只的mp3 。只要你想买,可以买无数只。而价格不变。化,即具有黏性。 ?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 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 价格。 ? 潜在的国民收入 :利用社会上一切资源所生产出来 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即实现了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 民收入。 二.均衡产出(收入)? (1)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 ?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AE=总支出(需求) Aggregate expenditureE = yIU=存货=unintended inventory?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 ?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 ?公式:y = c + i = E ?小写字母:意愿消费和投资 ?大写字母:实际支出EIU&0AE450 支出决定收入y?y&AE,IU&0,增加 (2)公式y= c + I式中,y、c、i代表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 资,c表示意愿消费数量,i表示意愿投资数量。 (3)图型EE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直线上任一点均为E=y收入=100100A支出=100100IU & 0BIU&0AE45o 0 100 y 0(a)支出等于收入的45o 线45o(b)支出决定收入100y E直线上任一点均为 E=y 收入 =100E直线上任一点均为 E=y10 0A支出=10010 0BIU & 0IU&0AE045o 10 0y045o 10 0y? 图(a)中,假定企业生产100亿美元产品,居民和企业要购买产品 的支出也是100亿美元,则此100亿美元的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第十章第二讲_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4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讲解与分析6s2s0223.doc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就是...
q  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引言 凯恩斯以前的经济学家普遍信奉萨伊定律。萨伊...二、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居民...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0页 免费 30年收入分配政策流变 2页 免费 第十九章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目标 ◆ 重点掌握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总支...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习题)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武汉工程大学2012...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 ( ) A、消费减少 B、储蓄...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 均衡产出 总需求 平均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 乘数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税收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 节俭...
  第二章 第一节 二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二部门经济 (一)二部门假设 国民经济只有两个部门组成:家庭和企业。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
 理论 2、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教学难点】 消费函数理论和乘数计算 【学习思路】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章节,主要分析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第11 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判断题 1,政府将增加的税收无论用于增加政府购买还是转移支付,结果都会使均衡收入提高. Y 政府将增加的税收用于增加政府购买...
 第十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1.消费函数 2.平均消费倾向 3.边际消费倾向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s.消费曲线 6.线性消费函数 7.储蓄函数...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关键字:&&
&>&&>&&>&&>&
《统计相关知识》产品市场的均衡和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3)
  三.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两部门的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及消费函数。即:
  对上式进行整理,则有:
  上式即为两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公式。均衡收入公式表明,均衡国民收入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
  由: I0=S=S0+sY,代入上式得等价公式:
  均衡产出的多少既取决于自发消费和投资需求的大小,也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高低。因此,当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出不能实现充分就业时,增加国民收入,即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不仅可以刺激消费和投资的增加,也可以提高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或降低边际储蓄倾向。反之,当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严重时,则可以通过抑制消费和投资以及降低边际消费倾向或提高边际储蓄倾向的方法抑制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影响家庭部门消费水平、储蓄水平以及消费倾向、储蓄倾向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收人水平、利率水平、物价水平、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社会保障水平、各国的文化传统以及消费信贷的条件和普遍程度等等。
  全国统计专业报考条件:
  (一)报考统计专业技术初、中级资格者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
  2.热爱统计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遵守职业道德;
  (二)报考统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者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取得统计专业初级资格。
  2.大专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大学本科毕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获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学历(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获硕士学位后从事统计及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获得博士学位。
  (三)报考统计初级专业技术资格除具备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高中毕业及以上学历。
  (四)报考统计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博士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
  2. 硕士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
  3. 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或者取得统计师资格4年以上,且在大、中型企业的综合统计岗位上担任主管职务2年以上。
  4. 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年(或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且累计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20年)以上,取得统计师资格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5年以上。
  5. 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或获得市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五)报名条件中有关学历的要求是指经国家教育部承认的正规学历,有关工作年限的要求是指报名人员取得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
  (六)对尚未获得学历证书的中专或大专院校的应届毕业生报考初级资格时,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即可。
  全国统计考办公布关于2012年统计师考试的通知,考试时间为10月14日举行,各地考试报名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中!2012年全国统计师考试教材和考试大纲没有变化,初级、中级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现已经进入备考阶段,准备参加今年考试的考生可以提前进行复习。课程详情请登录统计师考试频道查看。
  以下是全国统计考办公布的《关于2012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2012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号)和《高级统计师资格评价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1〕90号)要求,2012年度全国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安排如下:
  一、考试日期
  2012年度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和高级资格考试日期均定为10月14日(星期日)。
  二、考试时间和考试科目
  初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1:30 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1:30 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2:00&&4:30 统计工作实务
  (注:初级、中级资格考试采取闭卷笔答方式。)
  高级资格考试时间及考试科目为:
  上午9:00&&12:00 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
  (注:高级资格考试采取开卷笔答方式。)
  三、考试大纲
  2012年度统计专业技术初级、中级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的考试大纲,高级资格考试使用新制定的《高级统计实务与案例分析》科目考试大纲,各级别考试大纲均已公布在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http://www./tjzyjszgks/)。
  四、考试报名
  有意报名的考生请关注各省(区、市)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的网站通知,或向各考办进行电话咨询,各考办联系方式如下http://www./tjzyjszgks/zxbm/t553592.htm 。点击查看:2012年全国统计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五、考试成绩查询
  考试成绩查询系统将于考试结束两个月后在网上开通,届时考生可登陆&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栏,查询考试成绩及各级别考试合格标准。(http://www./tjzyjszgks/ )。
附件:2012年度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doc
猜您还喜欢:
特别服务:&&&&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学聚网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二)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学聚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学聚网",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三)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与学聚网联系。
2012年产品市场资料(二)
2012年财政与货币政策资料(四)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贡献于
评价文档:
134页免费64页免费90页免费15页¥1.0025页¥5.00 30页免费66页免费61页免费67页免费10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页免费85页免费2页免费64页免费75页1下载券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学​资​料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1.9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浅谈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_论文网_Lunwen.net_论文发表_论文第一站_免费论文
经济论文栏目导航
您现在的位置:&&
浅谈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作者:胡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日  论文关键词:收入分配 通货膨胀 贸易顺差 宏观经济  论文摘要: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指出我国收入分配体系存在的问题: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走低、资本收益占GDP比重持续上升。随后,本文分析了这一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国内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调、外贸顺差居高不下。最后,本文得出结论:收入分配体系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当前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看我国收入分配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的收入法是从收入分配的角度,以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的份额以及应向政府支付的份额为出发点计算最终产出。按照这种核算方法,GDP的计算公式为: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IH+营业盈余。其中:劳动者报酬反映了劳动力在初次分配中的所得,生产税净额反映了政府在总产出中取走的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之和反映了资本所得。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反映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政府、资本所有者对一定时期国民产出的占有状况,对整个分配格局的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而收入分配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投资、税收行为。  图1反映了1996年至2006年我国劳动者、政府、资本所有者在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中所占的比例。从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在此期间,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走低,而资本收益占GDP比重持续上升。这一趋势可以通过影响劳动者的消费行为、政府的税收行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同时,我国资本回报率自1993年以来处于上升趋势①,也影响了企业的投资行为。由图1可知初次分配中生产税净额占GDP比重较小且稳定,因此本文只考虑劳动者报酬与资本所得占GDP的比重及其变化趋势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  二、收入分配体系与宏观经济内部均衡  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指的是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的状态。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内部均衡最突出的问题是物价指数高企,经济面临很大的通胀压力。国家统计局月度统计公报显示:自2007年3月CPI涨幅超过3%以后便一路走高,2008年4月达到8.5%。当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引领的结构性上涨,如国家发改委曾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物价上涨是一种结构性的上涨,在结构性上涨的因素消失之后,国内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在平衡的基础之上,可以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本文认为,自2007年3月开始启动的这一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上涨引领的、劳动力成本上升推动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拉动的新一轮物价整体上涨过程。食品供需失衡导致的短期物价结构性上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直接原因,而其深层次原因则是失衡的收入分配体系造成的高投资率和低劳动报酬。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高投资率导致银行信贷扩张、流动性过剩并对物价稳定造成压力。如图1所示,由于资本在收入分配中获得了越来越大的份额,企业部门有了进行大规模投资的基础。同时本文第一部指出我国资本回报率持续上升,使得以逐利为目标的企业有了投资激励。因此出现了以固定资产投资为代表的投资冲动。在中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下,固定资产投资激增与信贷扩张有着密切联系。而信贷扩张又导致流动性过剩,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诱因。如图2所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通胀率之间有着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  其次,长期被压低的劳动力价格的回调要求使得劳动力成本有上升的压力。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持续走低,2005年占GDP比重为41.4%,而同期美国这一数值为56.4%@。以第二产业为例,有研究报告指出③:较之于发达国家,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于英国的1/16,但雇员工资仅为其1/27;相当于美国的1/18,但工资水平为其12/1;相当于日本的1/15,但工资水平为其1/22。较之于新兴国家,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韩国的1厂7,而工资水平为其1/13。较之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马来西亚的1/3,而工资水平为其1/4;劳动生产率大约是印度的3倍,而工资水平大约是其2倍多一些。因此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自身回调的力量、劳动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有增大的可能,劳动力成本也会逐渐上升。这几年频繁出现的“民工荒”,以及一再上调的最低工资标准,都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表现。劳动力成本上升,必然从供给方面对物价造成上升压力。  因此,此次物价上涨过程既包括已经显露的压力――部分产品供需失衡,也有尚未充分显露的使物价长期上涨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所以,此轮.:勺价上涨过程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在物价稳定后仍在高位徘徊,而难以出现随食品供给增加而使物价指数下降的情况。  除上文讨论的通货膨胀之外,国内许多宏观经济热点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屡禁不止、重复建设等问题,也与分配体系中资本处于强势、劳动处于弱势有关。也就是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丰厚的资本回报使得企业热衷于投资,没有动力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本文结尾处的图4描述了这些问题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关系。  三、收入分配体系与经济外部均衡  外部均衡指的是国际收支平衡。目前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外部失衡的问题:经常项目维持巨额顺差,外汇储备不断增长。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外汇储备已经由2000年初的1561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初的15898亿美元,八年增长了约1O倍。外部失衡的加剧,对经济的内部均衡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最突出的表现为被动投放基础货币导致国内流动性过剩。  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内部失衡的原因,有两派主要观点:首先,外资类金融机构认为人民币汇率被低估。例如高盛高华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汇率重估是保持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④。其次,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和学者则从中国经济自身的特点出发,如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认为汇率不是造成经济外部失衡的根本原因,单单依靠人民币升值无法解决巨额贸易顺差问题。  本文认为,除去尚存争议的人民币汇率估值问题,收入分配体系中劳动报酬占GDP比重下降,资本回报占GDP比重上升,即“弱劳动、强资本”现象也是造成我国外贸顺差不断扩大,经济外部失衡的一个原因。具体的分析思路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工资率增长速度,从而造成资本所得在产出中比重增大,企业部门利润空间增大。人民币升值会使出口企业的收益减少,但企业可以通过降低利润来保持出口,所以会出现在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对美元)的情况下贸易顺差还在增长的现象。例如,2005年7月汇改时外汇储备为7327亿美元,而截止今年3月已增长至16821亿美元。  下面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来表述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的变动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假定:①国内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且只有家户与企业两个部门;②生产要素有劳动和资本两种;③产品的资本成本不变;④产品的售价与成本分别为P、C,社会总产品为Q,n为工资占总产出的比重。注意到完全竞争条件下P=C,则全社会工资总额为:W=aCQ(1)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LnW=Lna+LnC+LnQ(2)对(21式两边微分,得到:一:+C。0将(3)式改写为:C=W-Q(4)  其中e表示劳动成本变动率,表示工资率变动率,O表示劳动生产率变动率。由(4)式分析可得:时,即劳动生产率增速大于工资率增速时,产品的劳动成本会呈现出下降趋势。由于假定资本成本不变,这一变化将会使得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增强,贸易盈余扩大,部分抵消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  下面以1992年为基期,1992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增长率数据为依据,计算各年劳动生产率指数与工资率指数,作图3。由图3可以观察到: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指数高于工资率指数,且二者差值持续增大。考虑到制造业占我国外贸出口的比重很大,至2005年已达91.2%(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北京,2005年),劳动生产率与工资率之间的差距极大地增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使得贸易顺差即使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还是持续扩大,因为出口企业有相对大的利润空间消化本币升值对出口收益造成的影响。  四、结论  本文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体系中初次分配存在的问题,指出这一问题通过影响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消费、投资行为,对我国宏观经济内外均衡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为:劳动报酬和资本回报的失衡,是造成我国通货膨胀、巨额贸易顺差等宏观经济内外部失衡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为扭转宏观经济的内外失衡,本文认为可行的对策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an强人力资本投资;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第一,改善收入分配体制,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由本文的分析可知:劳动报酬的上升并不必然的降低利润、削弱企业竞争力。因为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成本两个因素。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即使在工资增长的情况下,企业部门也可以保证利润不变甚至增长。而且,提高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可以促进国内消费,避免我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与出口所带来的危害。  第二,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高低是造成不同国家之间产出与国民收入悬殊的主要原因,较低的绝对工资水平往往伴随着较低的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理论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资本投资的贡献率已经远远小于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人力资本投资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尽管本文指出对外贸易巨额顺差的深层次原因是资本与劳动报酬失衡,但这一问题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体制、文化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解决。所以为应对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需要进行人民币汇率改革,以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汇率由市场决定为目标。  作为本文逻辑体系的一个总结,图4描述了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诸多内外问题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问题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的关系。作为一种可行的方法,图4建立的框架可以用来观察、解释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上一篇:浅析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三个基本判断下一篇:浅谈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
Lunwen.net 论文网 版权所有 联系信箱:
上班时间:周一至周五 上午9:00-下午5:30&&联系电话:, QQ:
其它时间请: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5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5
有关变量的增长率,数值上等于均衡收入对有关变量的;1.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governmentpurchas;Kg=lim;?Y?Y?Y;?=(3―47);?g?0?g?g?g;据此定义,再增加微量政府购买将导致均衡收入成倍增;Kg=;?Y1=(3―48)?g1??(1??)??;根据式3―39,定量税下四部门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Kg=;?Y1;?(
 有关变量的增长率,数值上等于均衡收入对有关变量的偏导数。对于线性消费函数,均衡国民收入公式中影响均衡国民收入的各变量都是一次的,故对有关变量的偏导数就等于公式中该变量的系数。1. 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购买乘数(government purchase multiplier)是指均衡国民收入对政府购买的变化率,记作Kg,即Kg=lim?Y?Y?Y?=
(3―47)?g?0?g?g?g据此定义,再增加微量政府购买将导致均衡收入成倍增加,政府购买乘数就是这一倍数。根据式3―40和式3―41,混合税或比例税下四部门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为:Kg=?Y1=
(3―48) ?g1??(1??)??根据式3―39,定量税下四部门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为:Kg=?Y1?
(3―49) ?g1????在式3―48中令??0也可得到式3―49。利用式3―34或直接在式3―48和式3―49中令??0,便得到混合税或比例税下三部门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Kg=?Y1=
(3―50) ?g1??(1??)以及定量税下三部门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Kg=1(3―51) 1??因为均衡国民收入公式中投资与政府购买有相同的系数,所以式3―48至式3―51也可用来表示相应条件下的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理论包含强烈的政策主张。假设某国的政府购买乘数为10,政府希望国民收入增加100亿元,它只需增加10亿元的购买即可。2. 税收乘数和转移支付乘数 (1)税收乘数税收乘数(tax multiplier)是指均衡国民收入对自发税的变化率,记作Kt,即Kt=lim52)?Y?Y?Y?=
(3―?t0?0?t?t?t000其近似含义是:再增加1元自发税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量。因为税收是总体经济中的漏出,所以这一国民收入增量是负数。因此我们可以预见,税收乘数必为负数。根据式3―40和式3―41,混合税或比例税下四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为:Kt=?Y?=?
(3―53) ?t01??(1??)??根据式3―39,定量税下四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为:Kt=?Y???
(3―54) ?t01????当然,式3―54也可在式3―53中令??0得到。利用式3―34或直接在式3―53和式3―54中令??0便得到混合税或比例税下三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Kt=?Y?=?
(3―55) ?t01??(1??)以及定量税下三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Kt=?Y?=?
(3―56)1???t0(2)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乘数(transfer payment multiplier)是指均衡国民收入对转移支付的变化率,记作Ktr,即
Ktr=lim?Y?Y?Y=
(3―57) ??tr?0?tr?tr?tr其近似含义是:再增加1元转移支付导致的均衡国民收入增量。因为在均衡国民收入公式中转移支付tr与自发税t0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所以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也互为相反数。税收乘数小于零表明?Y与?t0异号,即政府增税将导致均衡收入以Kt倍的比例减少。当然,政府减税就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因为转移支付实际上是一种负的税收,所以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互为相反数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介于0和1之间,所以政府购买乘数比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大一些。为什么会这样呢?作为总支出的构成部分,政府购买每增加1元都直接使总支出增加1元。但减税1元或增加转移支付1元只能使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这1元中仅有一部分(等于边际消费倾向)被用于增加消费,另一部分(等于边际储蓄倾向)是用来增加储蓄的。因此,减税或增加转移支付1元对收入的影响不如直接增加1元政府购买对收入的影响来得大。这就说明,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或改变转移支付的政策的效果因而政府购买是财政政策中最为有效的手段。也正是这一原因,使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步增加也能促进均衡国民收入的增加。这就是下面要讨论的平衡预算乘数的作用原理。2. 平衡预算乘数政府购买乘数与税收乘数的代数和称为平衡预算乘数(balanced budget multiplier),记作Kb,即Kb=Kg+Kt
(3―58)它表示当政府增加1元自发税并将其全部用于增加政府购买所导致的均衡收入增量。读者不要顾名思义地认为平衡预算乘数必须以政府预算平衡为条件。政府预算无论是盈余、平衡还是赤字都不会影响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这个术语不过是说,如果政府预算本来是平衡的,那么在等量地增加政府购买和自发税后,政府预算仍然是平衡的。根据式3―48和式3―53,混合税或比例税下四部门经济的平衡预算乘数为:Kb=Kg+Kt=?1?1??(1??)??1??(1??)??=59)1??(3―1??(1??)??定量税下四部门经济的平衡预算乘数为:Kb=Kg+Kt?11?????? 1?????1??(3―60)1????混合税或比例税下三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为:Kb=Kg+Kt=?1?1??(1??)1??(1??)=?1??(3―61)1??(1??)定量税下三部门经济的税收乘数为:Kb=Kg+Kt=62)?11???==1
(3―1??1??1??表3―6汇总了全部的均衡收入公式和乘数公式。表3―6
均衡收入公式和乘数公式一览表同理,我们还可以定义出口乘数、进口乘数和对外贸易乘数,这里从略。关键术语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乘数主要观点◆ 消费和储蓄都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递增函数,但消费的增加滞后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 均衡收入由总支出决定,二者正相关。任何使总支出增加的因素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转移支付和出口的增加都导致均衡收入增加;任何使总支出减少的因素如税收和进口的增加都导致均衡收入减少。◆ 国民收入与均衡收入不等时,产品市场不均衡,国民收入有向均衡收入逼近的趋势。国民收入与均衡收入相等时,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国民收入无变动趋势。◆ 影响均衡收入的因素变动将导致均衡收入按相应乘数所表示的倍数取得增量。基本训练一、填空题1. 根据凯恩斯的看法,作为人类的基本心理规律之一,边际消费倾向是(
)。 2. 家庭部门的(
)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3. 总支出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经济中各个部门计划购买的产品按(
)市场价值计算的总和。4. 乘数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
)的增量与导致这一增量的某变量的增量之间的比值当后者趋向于零时的极限。二、选择题1. 消费曲线上移意味着消费者(
)。A.因收入增加而增加储蓄
B.因收入减少而减少储蓄 C.在各种收入水平上储蓄都增加了
D.在各种收入水平上储蓄都减少了 2. 设经济运行在某点,该点在以横轴为总收入、纵轴为总支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A表示。如果原点与点A间连线的倾角(与横轴间的夹角)为50°,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行业资料、15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经济社会的产出和收入水平如何决定。凯恩斯从总需求 入手研究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建立了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均衡产出 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第三节、其他消费函数 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第五节、乘数论 第...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总需求可以定义为总的“意愿支出 或“意愿购买 。 国民收入恒等式中的“实际支出 ,实际支出包括意愿的和非意愿的两种。 国民收入恒等式中...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 c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 s 与 y 之间的函数...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学习目标 ◆ 重点掌握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总支出、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和乘数的定义。 ◆ 掌握产品市场由非均衡向均衡过渡的过程、乘数...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_经济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选填,简要介绍文档的主要内容,方便文档被更多人浏览和下载。...
  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名词解释 1. 消费函数:消费函数表示 c 与 y 之间的函数关系,即:c=c(y)。 2.储蓄函数:储蓄函数表示 s 与 y 之间的函数...
 第三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 平均消费倾向 二、判断 1、凯恩斯定律是指市场不能完全出清。 2、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换底公式的推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