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写作特点本文最后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初二语文《新闻两则》(《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知识点
编辑点评:
语文学习同样需要多做题,做题要把考题的目的、意图弄清,要注意归纳总结,寻找规律,触类旁通,增强应试能力。做练习题,既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也要自觉地做。
《新闻两则》知识点精讲
【学习目标】
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景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
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这一则新闻发布于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
二、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
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
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
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
③地点?安庆、芜湖线。
④原因?要渡江。
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
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
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2.写法精讲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战役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
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③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
中路军 安庆&&芜湖
20日夜~日夜
西路军 九江&&安庆
21日17时~22日22时
东路军 南京&&江阴
21日17时~22日22时
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役,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应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
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3.难点精讲
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捂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一、语言探究
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①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②一个词往往还有程度的差别,有时需要说明程度,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③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不含&,也是为了明确。
2.语言的精练、铿锵。
①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
②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3.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富有表现力。写我军,写敌军,语言具有鲜明的褒贬色彩。例如,表现我军英雄气概和强大气势用了&冲破&、&横渡&、&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词语;报道我军胜利的战果,选取了&占领&、&歼灭&、&控制&、&封锁&等词语;写敌军则用了&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很泄气&等等,揭露了敌军不堪一击的虚弱本质。
二、新闻中议论的作用
新闻一般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第二层写战况之后插入作者简要议论(&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其作用是突出我军英勇善战,揭露国民党反动派为什么不堪一击的原因,有利于把国民党广大官兵与极少数战犯区别开来,有利于争取大多数,以瓦解敌军,从而使这篇文章具有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基础知识精讲】
南阳,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我军解放南阳,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标志蒋军走上了节节败退的道路,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这一则新闻没有分段,要把握全文内容,需要划分层次。
第一层,是导语,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时间。
第二层,是背景资料,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放弃南阳的变化,指出蒋军全局溃败的背景。
第四层,由河南全省基本解放进而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成绩主要有三项。第一,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极大地扩大了老根据地。
第二,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第三,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巩固了根据地。
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读这一则新闻,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完全掌握了全国战场的主动权,经过一年多英勇奋战,蒋介石全军崩溃之势已成,败局已无可挽回。
这一则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绩?
南阳解放,是南线人民解放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然结果,所以南洋解放之日正是总结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最好时机。另一方面,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蒋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学习方法指导】
学习新闻,可以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了解它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第二步,重点掌握结构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题、背景、结语。按照结构特点,理清层次,掌握文章内容,了解各部分联系。
第三步,细读消息,考虑作者为什么按照这样的顺序安排新闻内容?新闻中的议论性语言,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拓展训练】
1.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也叫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扼要简明的文字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新闻的基本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时效性。新闻消息讲究一个&快&字,它有很强的时间性,过了这个时间众人都已知晓,再发表,意义就不大了。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开头部分所显示的时间&22日22时&就充分体现及时性,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递出去。
第二,真实性。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在叙述上,人名、时间、地点、时间的来龙去脉都不能做任意的夸大或缩小。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的渡江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一句就体现了表述的真实性。而渡江人数的准确表述也能体现其特点:&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其中&至发电时止&是准确表述了渡完35万中2/3的人数的时间。
第三,结构的特殊性。新闻的结构是由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组成的。他们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标题是对中心事件的高度概括,是读者看了标题就知道事件的眉目。导语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起概述作用。一篇新闻对内容的安排,多采用&倒金字塔&的布局形式,把内容的精华部分放在开头的导语中,其他部分是对导语的阐述和补充,而主体部分则是详细报道事件的内容。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体部分详尽报道了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战况,并对渡江情况加以评论。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作特色
①依时叙事。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是按时间顺序安排的。这样安排,场面虽大,但大而不乱;内容虽多,但多而不杂。
②详略得当。报道各路现实并没有平均用笔力,对东路军的战况写的较为详细突出。这是因为敌军的防线比较巩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军进展时,和中西两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具体地写了战果。
③叙议结合。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议论,这种议论即交待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④去粗取精。对如此广阔史无前例的伟大战役的报道,仅选取了最能表现这场战役基本情况和最突出中心的我三路大军作战的事件、地点、人数、战绩以及胜利原因,余则不及。这固然是新闻题材的特殊需要,也体现了作者善于撮要记事的功力。
⑤语言精炼。新闻报道对于语言要求很高,特别是对重大事件的报道,语言必须准确精练,当然还要鲜明生动。这篇新闻稿在这方面是一个典范。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最新2014初二语文知识点信息由提供。
CopyRight & 沪江网2014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发布时间: 来源: ()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强调如下问题: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 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划分课文结构。
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写法, 新闻的特点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
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
5、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闽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0.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11.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
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名至安员医院求治。入院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活动3分钟后心率由90次
/ 分升到142次 /
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而治疗此症的惟一办法就是换肺。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了肺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13、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
&14、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15、新闻的主体是什么?
16、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
17、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学习活动六: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18、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小新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20、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新闻两则》教案&
一、导入明确预习目标。&
通过一节课时间的预习,达到如下目标:
能熟读课文,熟悉文章写作背景。
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
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目的,谈自己学文章之后的感受及体会。
摘抄积累新闻的有关知识。&
&二、预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重点字词检测。
&1,自读课文1至2遍,划出生字、生词,然后查、写、记生字词在预习笔记本上。
学习活动二:整体把握,文体把握,结构把握。
2 了解写作背景:大声诵读课文,要求读得投入,读出感情,可一人读,也可合作;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
3. 分析课文,并把对文章的感受和体会写在预习笔记上,教师可强调如下问题:
a、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b.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困守南阳的敌军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
&结果:河南基本解放。
c、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课文结构(两部分)。
文体知识:参考课后习题一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学习活动三:问题的探究
4、品析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习题二
5、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品味两则新闻语言的特点,完成课后练习三。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学生全班交流,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给予鼓励。
学习活动四:课内精段品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 )江阴要塞,( )长江。我军前锋,业已( )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6.选段中括号里应填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
9.文中画线句“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包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具体分析。
(二)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10.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11.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二、(--)6.占领 控制 封锁切断7.明确具体地交代时间,体现了新闻的真实性、及时性8.我东路军渡江战役取得了胜利
9.充满了讽刺意味 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二)10.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1.在记叙中穿插说明12.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介绍背景,说明南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突出解放南阳的重要意义。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
&请阅读新闻,然后回答下面各题。
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患者肺移植后安度两周年
本报讯(通讯员卢晓娣)近日,北京安员医院胸外科的医务人员为一位亚洲肺移植存活最长的患者举行了一次生日贺会,祝贺他换肺后安度两周年和49岁生日。
两年前,患者冀书春喘憋严重,口唇绀紫,在休息状态下,也感到呼吸困难,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且病情恶化很快。经当地医院就诊,难以治愈,慕名至安员医院求治。入院后经医生诊断,肺听诊双侧有少量水泡音,肺功能检查显示通气功能严重损害。患者活动3分钟后心率由90次
/ 分升到142次 /
分,医生明确诊断为待发肺纤维化。而治疗此症的惟一办法就是换肺。日,安员医院全院各科通力协作,成功地为冀书春施行了肺移植术。术后曾出现并发症,以及排异感染,但一次次被安员医院的医护人员治愈。患者恢复很快,肺核扫描见移植的左肺遍气及血流灌注均佳。目前患者生活已经完全自理,能到室外活动,且恢复轻工作。冀书春见到笔者时非常高兴地说:我每天都外出散步,锻炼身体。今年初,下大雪,我在雪地上一走就是几里地。我还去了天安门广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去天安门,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13、本篇新闻的主标题是什么? 14、本篇新闻的导语是什么?
15、新闻的主体是什么? 16、本篇新闻的背景和结语是什么?
17、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作用是什么?
&答案: 13主标题是“患者肺移植后安渡两周年”,引标题是“安员医院创一项亚洲之最”。
14除“‘本报讯’和(通讯员卢晓娣)”外正文的第一段文字。 15第2~3段。16是含在主体当中的。
用与主要内容有关的次要消息,使这篇新闻报导更显深入全面。
学习活动六:自由交流,解决疑难。&
18、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同学交流,进一步理解、分析,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对文本的理解。
展示感想。学习了这一篇文章之后,你认为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学习目标是什么,你展示哪些内容,用什么形式来展示?你的疑问?让学生发言,谈一下展示设想。(写一则小新闻)&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课外阅读。&
20、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新闻两则》展示课
一、明确学习目标
两分钟交流《新闻两则》的学习目标,学生讨论总结出几条。预设有如下几方面: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展示
& 1、小组交流一下预习的内容,准备展示你的风采。
2、主要学习目标,共性问题的解答,做到生生互动,答疑、评价。教师点拨。
3、拓展延伸: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仿照课文学习小组内阅读分析。
明确: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同学展示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警句、歌曲、电影故事等。
4、交流体验作者的情感,交流体验作者的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写?
5、新闻小写作,先组内,后班内交流。
6、评选出本节课表现优秀小组。
三、教师总结点评,《新闻两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和南阳解放,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情色彩鲜明。给我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整理补充预习笔记
&四、布置作业&
就现代战争的话题谈谈你的认识,并整理在日记本上。&
《新闻两则》反馈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掌握新闻的有关知识,文章的结构,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语句。对课文的探究品味,要通过有创新、有价值的设疑,用心感受,深入体验。对于不懂的问题,以及没有展示的内容,都在这一课上有一个展现和提高。
& 二、课堂步骤
写问题,小组内互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分配的任务要具体,要小;学生有问题可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查来完成。
学生把生字词、文学常识、课文分析、重点句段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在黑板上,然后学生结对子,讨论、解决并互查黑板上的问题。
教师指派每组两名同学到黑板前解答问题,检查掌握情况。
预设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见预习教案)教师点拨。
说说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异同?
&同:主题――战争;
&内容――都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写法――叙议结合,语言精炼。
&异:《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括千里战线,大气磅礴;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纵横挥写,儒雅广博。
2.做当堂训练检测,进行检查反馈,组内互查互评, 教师抽查。
&3. 展示提升
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展示课上未展示过的同学来展示。有对课文的分析,也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还有想到的作品,形式上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学习收获交流与总结
用4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学习这一课的感受与体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内容可以涉及课堂展示,学生表现等。
概括总结本课中学生的表现,以激励性的语言为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溃
1、2、3、4、5、
新闻两则课后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闻两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