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有玉器书城,有关于玉石雕刻技法的绘画,

查看: 506|回复: 4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听众数威望3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40UID1014710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威望31 注册时间积分40好友帖子UID1014710
本帖最后由 玉知轩 于
17:05 编辑
独山玉产于河南南阳的独山,也称“南阳玉”或“河南玉”,也有简称为“独玉”的。独山是国家矿山公园和旅游风景区,出产中国四大名玉之独玉。早在6000年以前,古人已开采独山玉,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不少独山玉的制品。西汉时曾称独山为“玉山”。独山玉由于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等优点,跻身我国“四大名玉”之列。高档独玉的翠绿色的品种,与缅甸翡翠相似,故有“南阳翡翠”之誉。
作者简介:
韩朝兴1986年4月出生,2004年毕业于镇平县工艺美术学校。2003年跟随河南省玉雕大师王稷学习。2007年自己创办了玉知轩玉雕创意工作室。从事玉雕行业已有十多年。2013年被评为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师。同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玉石雕刻大师。并多次获得各种玉雕界的奖项。在他的从艺经历和雕刻实践中,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基础和深厚的国学底蕴。创作以继承传统,坚持传统,不断创新的思想而做。在设计与制作中,依附玉石原材料的自然之美,合理的利用俏色。尽可能的做到玉与玉质美的完美结合,来表达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寄托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美好憧憬。
联系电话 & &QQ & &
网址&&/150834
17:05 上传
17:05 上传
17:05 上传
17:05 上传
17:05 上传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听众数威望3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40UID1014710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威望31 注册时间积分40好友帖子UID1014710
独山玉摆件 奇峰万木
尺寸 65cm 40cm 20cm
重量约35公斤
作者 韩朝兴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听众数威望3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40UID1014710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威望31 注册时间积分40好友帖子UID1014710
本作品采用独山玉黑白的对比,作者巧妙的运用了独山玉的俏色.灵巧的雕刻手法,将玉兰花的高贵典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两只鸟儿相濡以沫,使得这件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将整件作品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
赵刚 河南省于是雕刻大师 玉知轩玉雕创意工作室首席设计师
从事玉雕工作十多年,寄情于花鸟、蔬果、草虫,在创作设计及工艺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借四时之异、晴雨之别,状花卉之众态,抒己之灼见。一物一境,机趣天然,情浓意挚,应物象形,神游物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听众数威望3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40UID1014710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威望31 注册时间积分40好友帖子UID1014710
独山玉精品摆件 清风倩影
赵刚 河南省于是雕刻大师 玉知轩玉雕创意工作室首席设计师
从事玉雕工作十多年,寄情于花鸟、蔬果、草虫,在创作设计及工艺方面有其独到的见解。借四时之异、晴雨之别,状花卉之众态,抒己之灼见。一物一境,机趣天然,情浓意挚,应物象形,神游物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 小时听众数威望31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帖子精华0积分40UID1014710
新手上路, 积分 4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0 积分
在线时间9 小时威望31 注册时间积分40好友帖子UID1014710
玉知轩精品推荐南阳翡翠独山玉意境山子摆件 早春渔归图
宽46cm25cm11cm
宽52cm 高30cm厚25cm【加底座】梦远书城--&余光中、黄永玉&&给艺术两小时
绘画与文学
――黄永玉岳麓书院演讲笔录
  [场景:岳麓书院讲堂前厅。一张三米长的旧式琴凳。琴凳上放着一卷装裱好的讲稿。黄永玉面向观众坐在琴凳前面的一把矮小的靠背竹椅上――是乡间经常能见到的那种竹椅。]
  ①原题为“文化漫步”。
  主持人:这个讲台是黄永玉先生执意要我们做的,黄老有一个独具匠心的演讲稿。
  [场景:主持人指着琴凳上的那卷讲稿。]
  主持人:黄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幅长卷是怎么来的吗?(掌声)
  黄永玉:来这里讲话之先,我还不感到有什么困难,因为我经常上课嘛,讲讲这个,讲讲那个,倒是常有的事情,但后来隆重的气氛把我弄得紧张起来了。(掌声)我以前讲课讲个四小时五小时也不要紧的,弄个提纲就讲,听众原谅我跑野马,一个部分讲得很长很长,一个部分讲得很短很短,时间就到了。
  我想这次,要起个稿。这一起稿不得了。我在上海住了五六天,从早到晚就写这个稿子。写到快完的那天晚上,我才打电话给我的朋友们,我说我到上海来了,朋友们说:“那太好了,你住几天?”我说:“我明天就走。”“那你来干嘛!”我说:“我来起稿的。”没想到稿子有这么多,一个朋友干脆就说:“我给你旅好吧,免得一张一张看。”总共有十一张稿纸,我就把这个(旅好的)稿子带来了。(掌声)
  主持人:下面请黄老做演讲的第一部分――关于绘画。大家热烈欢迎!(掌声)
  [场景:黄永玉讲学。]
  朋友们,我不是研究学问的专门家。专门家的特征是学问有系统,有深广度。谁不想做专门家呢?我当然也想做,只可惜当年我一心想画画,功课不好。说起来人家都不相信,我初中三年,念到两年,留了五次级,(掌声、哄堂)唯一的收获呢,是同班同学多,(哄堂)一两百位同学。(笑)为什么要讲这件事情呢?我念书的地方是福建厦门集美学校,那是个很有名很有名很完美的学校。学校有图书馆,六层楼高,藏书非常多。我到集美学校念初中一年级,感觉老师很幼稚,还手牵手捉迷藏。我就说,我们湖南凤凰县到了小学六年级,哪还捉迷藏,爬山、打野外了。(掌声)四书五经基本上都解决了。那时,湖南省的省长叫何键,他是主张读四书五经的。我父亲是新学的老师,反对读四书五经,但没有办法。我也被强迫读了四书五经,还有《古文观止》。要背,背错了打屁股打手板,感觉非常受压迫。但是后来离开凤凰,尤其是在长大以后,二十几岁、三十几岁之后,才想到我的屁股没有白挨打。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小孩子念古书有没有用?大人说没有用,束缚思想。现在看来还真有点用,做起文章来哪怕你是写白话文,上下对一对,讲究一点音韵,那文章就挺有意趣了。所以,到了集美之后,我很看不起那个学校,成天钻在图书馆里面。
  这样,大部分时间就在图书馆耗掉了,总是留级。而有的老师却另眼相看,于是权威的老师就说教育方针有问题。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对广大的同学来讲一点问题也没有。这么好的学校,高级完美,几乎是全国之冠。我有没有问题?我也没有问题!我很用功。国文不错,自然科学也可以,美术当然是不错的。只不过,把学科换成图书馆的书了。以后,养成了习惯。几十年过去了,虽然专家没有当成,倒很得意地看了一辈子的闲书。
  这么说的意思,只是为了向诸位介绍一下自己。到我们湖南人的文化“耶路撒冷”岳麓书院,并不是因为胆子大,也不是因为脸皮厚,而是我的一种情感的权力。家父在我门岁的时候,就几次带我到这里来过,使我产生了一种崇敬。流浪的梦里,也依稀靠这里的厅堂、庭院和回廊得到慰藉和鼓舞,我是属于湖南这里的。我虽然没有为楚土争光,但我相信岳麓书院能收留我这个文化流浪汉。诸位宽宏大量、不辞辛苦到这里来,听听几十年作为文化浪流汉的我,谈谈文化流浪的经历,摆摆龙门阵。有时我跟朋友们开玩笑说,生物有遗传因子,历史也有历史的经验。历史光是经验吗?历史有没有遗传基因?比如说山西人做生意天分颇高,这是广义的称赞。解放后的资本主义改造,山西的家属经济张三或者李四基本上消隐了,近二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之后,聪明劲头又上来了。当然不一定是张三李四的后裔,即使是后裔,也隔了好几层,这个现象,山西、广东、上海包括我们湖南,很多地方都能找到例子。不是骨肉的遗传基因,是极妙的历史基因现象。当然,我现在想讲的不是我不熟悉的山西省,我想讲的是湖南我们自己的故乡。
  我觉得我们湖南、湖南人以及山水都有颇特别的地方。长沙火车站天然巧合的那一座火炬纪念塔,给外省人的观感就是一个辣椒,红极了的辣椒。(掌声)社会效应比原来的火炬还要好,道尽了我们湖南人的精神。听说斯巴达人刚生下来就要吊在树上,放在岩石上,让他经风雨见世面,长大以后还要受尽体力的锻炼和折磨,以便应付冲锋陷阵。论体力和体魄,我们湖南人远不如山东、山西人,我们都很满足于自己的身材短小。(掌声)毛主席身材魁武,是个例外。(掌声、笑声)但是在处理自己和自己身外的日常生活和非常条件,自觉已经够用了。像矮小的拿破仑,对他身材高大的元帅说:“你不要以为你身材高大,我随时能解决我们之间的差距。”(掌声)我们湖南人经常有特殊和巧妙的能力,解决客观差距。(掌声)湖南人比斯巴达人稍胜一筹的地方就是除了我们能忍饥耐劳之外,还经受过意志、道德、理想的折磨和锻炼,能临危不惧,应变从容。“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自古就有的名言,有抱负,有理想,置自身悲观于不顾,这不是哪一个家属的遗传基因的问题,所以我说,遗传基因之外,还有个历史基因的问题。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经验当然值得注意,历史的基因呢?至少是有值得发生兴趣的问题。(掌声)一百多年来,湖南出过那么多惊天动地的风云人物,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黄兴、熊希龄、毛泽东、刘少奇、胡耀邦,还包括朱德,听说他老人家原来也是湖南人。这些老人家都过世了,于是有些人就说湖南人的气数尽了、完了,风水转了,没有想到几年以后又出了个能干的朱F基。(掌声)你想得到吗?!我这是开玩笑,童叟之言无忌,所谓的历史基因也是瞎编的。请原谅。
  我的本行是画。事实上我也没有正式学习过画、从过师,也没跟过老师傅。正因为如此,我倒是沾了点没有正统的光。很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画画,还是正统学习点东西好。一些基本功夫的掌握,不像我们在野党掌握得那么辛苦,花费那么多时间,这些都不谈了。这里我挑出几个我比较想谈的问题来说说,这些问题常常被朋友问及,我看不熟悉绘画的朋友也会有兴趣。要申明的是我不是美学家,也不是美术史学家,是个手艺人,谈的只是手艺人的不成熟的经验而已。
科学与艺术不一样
  第一点我要讲的是科学与艺术不一样。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过去晚上点松明、点茶油灯、点桐油灯、点蜡烛。屈原的辞望就说:“兰膏明烛,华灯错些”,指的当然不是电灯。过去步行、骑马坐轿,现在轮船、汽车、飞机,那是科学的恩泽。艺术没有这种进步的要领,都要人亲历亲为,都要在人生百年短暂的时空中仓促完成。换一个人又要从头再来。科学明显地有经验、成果可以继承,在前人的阶梯上积累上升,感受到进步的缘由。艺术有如俄罗斯谚语所云:“不管你爷爷多高,你还要靠自己长大。”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掌声)当时仰韶的老祖宗生活简单,唱歌跳舞,自然都只能是彩陶似的原始形式,也没有录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记录下来,于是它就有一种让6000年以后,我们这些后学叹为观止的原始艺术深度,我们老祖宗高超手艺的艺术结晶。
  艺术创作是一个人一生探险的结果。时代在进步,科学文明的演发,促成人们创作更丰富的作品,享受更丰富的艺术成果,从而人们更确信艺术区别于科学的那种特殊的手脑价值。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的孩子们,当然有权力继承父业,但是人们更重视的是齐、徐、李本人的创作精神。毕加索最大的孩子,无所事事,享受的余音之余,不过是为老头子开开汽车,其余的孩子有些做首饰、有的做香水这类的生意。老一辈的辛勤钻研,很不可能像科学成就俱列的那样现对现、硬碰硬,它是一种更心灵的东西,何况还要紧紧跟上的手艺。买电脑,人们不在乎是不是盖茨本人经手的原作,买艺术品如果碰到假的,你就会气得死去活来。
艺术的抽象与具体
  下面要谈的是艺术的抽象与具体。
  中国画讲究气韵,讲究空灵,讲究含蓄。为什么要讲究呢?因为人需要抽象一点的东西来综合调节纷扰的生活。在家里,在办公室,忙碌下来之后,人常常遗失在一种时空的空洞中,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朦朦胧胧,傻在那里,有人过来东问西问,你便会说别吵别吵,让我静一静。这种静一静不是休息,雅一点叫做超脱,叫做茫然,叫做忘机。现实生活中的人,常常忘记或失落这种重要的空檬状态。人在山上悬崖峭壁上面,对着脚下的万丈峰峦,远处重叠的群山,也不能说他当时什么也不想,但可以肯定,大部分时空中都处在一种不思想的境界里。在大海边,在松树里,在月下,晨光熹微之前,在繁显的生活中,有这种境界是很养人的,它起着一种复生活力的作用。中国画中,人们特别看重这类境界的作品。马远、范宽这两位宋代的名家,元代的倪云林(名瓒,字元镇),包括以后的石涛、八大,以及近代的傅抱石,都是这方面的能手。
  我讲讲傅抱石画画。他先有一个想法,有时画一幅很大很大的画,用很大的笔,僻啦啪啦,洒水,洒墨。洒完了之后,让它干。干了以后,把它团起来,捏,捏成一个团。然后再把纸铺开、压平,当然上面还是高高低低,他再拿笔在上面扫。扫完了,再烫平,把它挂起来。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很抽象的东西。然后,他在里面去找雾,找远近的距离,找水流,找瀑布。在这个基础上,用笔把水,把空檬的东西加强,把它剔出来。剔出来之后,还是很抽象的东西。他就在里面加几棵“大树”。那大山上的“大树”,实际上是棵很小的树。在树底下加几间更小的房子,房子里加几个更加小的人,红的衣服的,绿的衣服的,非常突出的人。看画的人当注意到这些的时候,再回头来看看他刚才画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就都有“东西”了,近处的山,远处的山,把人们都引到那个山水里面去了。傅抱石先生高明的地方,就是能把抽象和具体谐调得非常完美,是这么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这种修养是很难达到的。鲁迅以前曾经批评一种浅薄的、简单的理解这种抽象与具体,理解这种所谓的高雅的作法,他说:“崇尚高洁,便成空虚。”没有这种修养,没有这种理解能力,假装来高洁一下,就空虚了。搞不好,很容易变得幼稚可笑。这在艺术上是一种控制的学问。王维的这两句诗:“返影人森林,复照青苔上”,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一种感觉,不是很具体的东西,一种很缓慢的在移动的意境。但这种意境,在艺术上要得到它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有什么在画面上得不到的,就到诗、词里面去寻找,再反过来帮助我们的创作。有的朋友也不了解,向我诉苦,说听不懂现代音乐,也看不懂抽象画,尤其是外国的那种前卫的现代画。我就告诉他:你原来是听得懂看得懂的,你把听得懂看得懂的本事忘记了。我就问他你看过京戏吗?看过地方戏吗?听过锣鼓的闹台吗?他说看过、听过。我问他,你受得了吗?他说当然受得了。很简单,现代音乐就是加了音符、音调的有哆来咪发嗦的锣鼓点子。(掌声)现代抽象画,也就是加了各种颜色的锣鼓点子。(掌声)
  更具体地说,美术学院素描老师教画人体画的学生画石膏像,讲要点,讲形体,色调,质感,虚实运动,还讲深重关系,纵深关系,形体关系,讲光,太阳光照在形体上光起了什么变化,衣服同脸的对比关系。讲完了,让你去练,深入认识,这就叫素描了。那些绘画元素,你要深深记住,用这种方式理解你要进行的工作。只要这些东西弄懂了,你将来画人也好,画树也好,画风景也好,你都懂得这些关系了,画起来是熟练的问题了。这说的是写实主义的画。
  那些抽象作品的表现是什么呢?它只是使用了前面我讲的那些形体、调子、质感、虚实、纵深关系、运动、对比这些元素之中的一种。比如调子。它无所谓主题,调子就是我的主题。我表现的就是调子。什么是调子?就是深浅。一块一块颜色,深浅不一的微妙的调子,这就是一张画了。我表现质感,粗的细的,这是一张画。我表现强烈的色彩,这又是一张画。实际上是回去了,回到了我们研究元素的阶段去进行创作。现代绘画基本上是用这种表现方法。我们看画呢,也要用这种方法来看。就像我们喝茶一样,外国人就不能理解中国人喝茶,既不甜,又没有油,也没有什么味道。茶的妙处,就像我们在“喝”一种抽象画一样的。可以用这种角度去体会现代绘画。
  好的抽象画,看惯了,也是很过瘾的。不过,它打破了我们过去的欣赏习惯。动不动就要问它讲的是什么?有什么故事?是什么意思?它是不讲这些的。有一个人问毕加索:“你这幅画是什么意思?我一点也不懂。”毕加索就问他:“你听过鸟叫吗广那个人说:“听过。”问他:“好听吗?”那人说:“好听。”毕加索又问:“你懂吗?”那个人说:“我不懂”(掌声)其实,中国人不仅仅懂得抽象艺术,而且是个提倡者、创造者。提倡游山玩水,就是搞抽象游戏。山水没有给你什么故事,没有具体内容,所谓陶冶性情,就是欣赏抽象艺术。有不少人研究树根雕刻,尤其是“四人帮”垮台以后。树根雕刻的欣赏,也有两个阶段。最初的阶段是它像什么。像仙鹤,像跳舞,像下棋,像狮子,像老虎,像老鹰。久而久之,就发现模拟的形象,没有自然的形象那么妙。最好不弄出点什么来,单纯地看那一点妙处,可能比像什么更好。看看树根流动的那种质感,那种运动关系,那种很强大的生命力,就把你带到一种很高雅的欣赏境界中去了。
  也有懂得欣赏石头的。石头的形态、纹理,也同欣赏树根一样,开始也有一个模拟具体形象为目的的阶段。石头里面有山水,有风景。我们湘西有很多的洞,桂林也有。我有一次在桂林,很高兴很惬意地跑到七星岩的溶洞里,来了个女解说员解说,她说那个就是牛郎啦,这个是织女,新社会以后牛郎开拖拉机,到深圳搞企业去了,(掌声、笑声)织女到纱厂去做领导工作去了。我在旁边听她这么一讲,看石头的兴趣一点也没有了。不需要讲,我自己去体会那种境界,体会就是欣赏抽象艺术,把它一具体化,尤其是作现实的描述,整个就完蛋了,我只好跑了。
  石头和树根都有一种天趣,也有一种画意。大理地区出产的大理石纹样,有的像山,有的像云、树,它是几十亿万年前的石头,给我们带来一种快乐,那是一种神奇的快乐,巧的快乐。经过开发者的修饰、打磨、引导,的确让人叹为观止。可是我更喜欢稍稍加工打磨一下的那种比较抽象的东西,树根或者石头块,那种有更深的意境,不是那么具体。汉唐魏晋六朝,就已经有人欣赏这种艺术了,比如白居易收集石头,有首诗:“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魏晋六朝的时候,《南史》记载,一户人家运来一块很漂亮的石头,后来跟人家打赌赌输了,就运到了另一家去了。那块石头非常大,老百姓跟着看,跟着围观。还有宋朝的米芾,见到好石头,就拜、叩头,并不是因为它长得像菩萨,而是因为它美。对石头的美还总结了一些理论,归纳成八个大字。一个是“漏”,上下要通气;一个是“瘦”,长得秀气;要“皱”,起皱纹;要“透”,要有洞,透来透去的。合起来就是“漏、瘦、皱、透”。另外从它的形状来讲,一个是“清”,长得清秀的清;一个是“丑”,石头长得且也很有意思;一个是“顽”,样子很顽皮;一个是“拙”,样子很傻、笨拙。合起来就是“清、丑、顽、拙”。这八个字点出了形的气质。所以很多东西,我们早就有了。当我们今天欣赏英国的赫尔摩――一个大雕塑家的作品,实际上就是我们的石头,漏、瘦、皱、透什么都有。看它动与动的关系,打磨的光滑同粗糙的对比,就是这些东西。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今天还不会,明天瞎打几个洞就是艺术了,不是这样,它还是有很深的经验与学问的。我们中国早就有欣赏这种东西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隔膜,就变成两种东西了。欣赏抽象艺术,有一种抽象的感觉的美,这种美是我们非常需要的东西。我们需要空灵,空灵对人是很有益处的。人常常把它忘了。
艺术的发展
  艺术有一个铁打的基础,都要凭人的智慧和手艺做出来。那么自然的美呢?客观的东西,也需要人来肯定,没有人,美的存在就没有依托。人不断地在探索美的新边疆,美越来越丰富、广阔。刚才讲的过去的仰韶就只有陶罐,没有更多的东西,现在当然更多了,绘画、造型艺术,什么都有。在我小时候,我听滩国戏、高腔,然后是京戏、汉戏,现在我不晓得你们年轻人听过多少种东西了,白天晚上都有去处。那时的艺术天地没有现在广阔,当然现在的东西我也能听得下去,不过有时也受不了。反对的只有一种,就是没有文化的那种,歌词写得不通,前句不对后句,简单地讲我不喜欢香港唱的那种歌。(掌声)我喜欢外国现代歌曲,中国(内地)的从古到现在我都喜欢。吵也不怕,亲吻也不怕,没有文化我怕。(掌声)
  艺术像希腊神话的大力士山神,没有谁比他更有力量。但是山神害怕离开上地,一离开就完了,最后他的敌人是把他捧起来,掐死的。艺术不能离开土地,离开人民,跟人民的生活,跟土地是连接在一起的。
  18世纪的产业革命是近代艺术的催化剂,是现代美术的“产婆”。蒸汽机出现了,手和脚的力量增强了十万、百万倍。钢铁让世界立体化起来了,有了质量很高的钢铁,有了水泥,就有了高楼大厦,也有了时间同速度,有了汽车,让人的时间更多了,人更自由了。由于人有了开发思想,以前的世界里荒凉的边疆,成了富强之源。像非洲,像阿拉伯,过去没有强项,现在交通发达了,有了现代化的设备,开发出了大量的石油。新城市的新高楼一座座崛起,新城市的新的概念,新的制度,新的习惯逐渐形成了。在这种情况下,于1875年开始出现了一群年轻人。这些年轻的画家们对从前的世界产生了怀疑,我们以前的世界都是古铜色的吗?因为以前的画都是古铜色的。那太阳到哪里去了?太阳为什么不到画里面来呢?于是他们这帮人开始用颜料在一切景物上画出太阳光的效果。这样一种发明在当时的传统老画家心眼里面,感觉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不让他们到展览馆里展出。于是他们只好在展览馆的外面搭个棚子,开画展。那些大人先生们看了这些画之后就骂他们,说这算什么画,简直是印象派嘛!所以印象派这个名词是骂出来的。在当时,这个名词是贬义词。到了25年以后,有位学者看了画家莫奈(C.Monet,)的画。其中有三张,画的都是同一个教堂的门口,一张画是早晨,一张画是中午,一张画是晚上,构图都相同。早上的画是蒙蒙的,中午是强烈的阳光,晚上是发红的黄昏的落日的反映。这位老先生曾经反对过他们,看了莫奈的画之后的一天早上经过教堂的门口,发现门边的景色真像莫奈所画的一样,感到震惊。原来世界上还这么美,还可以这么画,美还可以这么去表现。莫奈把人对于美的概念开辟出了新天地,打开了他们的眼界,叫醒了他们。后来印象派在表现上、题材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一切的绘画到了19世纪以后为什么变化那么大,都是因为交通发达了,物质生活丰富了的原因。有一位19世纪早期的画家马奈(E.Manet,)画了一幅画,叫《草地上的午餐》,画面是巴黎附近的黑森林,一群绅士们同一些裸体女孩在午餐。大人先生们认为这大逆不道,怎么可以同一些一丝不挂的女孩子在一起呢?!骂了一阵之后,脑子也开窍了,原来题材可以这么去捕捉。
  下面的这个印象派画家更厉害,叫高更(P.Gauguin,),他跑到太平洋的一个岛上去,跟土人生活在一起,自己参与了生活。画了很多的好作品带回来,还带回了很多原始的艺术雕刻,使人们认识到了原始风土艺术的美。高更认为画什么并不重要,怎么画是重要的,强调为画而画。跟中国画家强调笔法、墨色一样,他强调比较。那时还没有发明彩色胶卷,但他对颜色的理论跑到彩色胶卷的前面了。他说颜色蓝的和黄的合起来是绿的,如果把蓝点子和黄点子点在一起,不把它合起来,分开来点,老远看起来,绿的颜色就动了,跳起来了。合起来点就弱了。到后来有一个画家塞尚,是印象派最后一个大画家。他在绘画的方法上,讲出了自己的妙处。他认为形体都是一块块堆积起来的,那么也就可以用一块一块的颜色增强体积感,一个平面一个平面地画。这个主张提出并画出一些很妙的画之后,出现了像毕加索这些人。毕加索在他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夸张、更形象、更巧妙的表现,画出了一些稀奇古怪的画。在今天看来,那些画表现了纯绘画中的那些妙处,不是一般的现实主义的画或者历史画。这就又兜回到了我们的八大山人,兜回到以后的齐白石的画上来了。艺术的士地面积不大,但是艺术不停地在打圈,越打圈越高,而且定点的位置就那么几样,不过高度不同了,是以这种方式在上升的。
  城市大量出现以后,人都集中到了现代都市,变成了现代城市的奴隶。城市犹如大自然的山脉一样巍峨。早晚的光、颜色的变化,成为新艺术的温床。那时音乐界的德瓦夏克――捷克人,在美国音乐学院任第一任院长,他的交响乐《致新大陆》,打破了以前古典音乐的要领。美国第一个交响乐家盖茨温的《蓝色狂想曲》《美国人在巴黎》也都奏出了新世纪的声音。有了城市,有了新的生活,才会出现这样的音乐,这样的绘画,这样的美术,创造了新的艺术。新的艺术是一代一代发展起来的,越来越繁荣,不是一种进步。我到美国一所大学里去,那里搞艺术的先生们、教授们要给来访的中国人上上课,我们美术代表团只两个人,一个是华君武,一个是我,我们开玩笑说咱们轮流作团长。(笑)那些人要给我们上课,讲的东西很幼稚。他们要给我们讲一讲现代艺术,主要意思是我们的艺术是进步的,你们的艺术是落后的。我就告诉他们,艺术没有落后进步的问题,只有繁荣,它不像科学,我说有些事情你们并不清楚,我讲给你们听,倒过来我就给他们讲了两个钟头,听者有很多人。(掌声)后来一个人又说你们中国人不懂得空间,另一个美国教授又把他臭骂了一顿,说你懂什么,空间是中国来的。(掌声)这档子事情在意大利也发生过。我开画展,平常也不大画兰花什么的,那天我画了一幅六尺的,几枝兰花叶子,比较抽象,他们很喜欢。问这张画卖多少钱?我就告诉他,中国的办法是一尺多少钱。他就说,没有画的地方也要钱?我说你就把没画的地方剪掉嘛,光买画过的嘛。(掌声、哄堂)
画家与清高
  我早就说过,艺术家永远是仰人鼻息的。唐朝的阎立本被叫到宫廷里去写生,画牡丹还是荷花,皇后在旁边,他自己在地上画,满身大汗,一点也不敢动,画了一整天。回家之后,告诉后人说:“儿孙呀,再不可以做绘画的事了。”他不光是累,是感到受了污辱。文艺复兴时期的三位巨匠,都是被王公大臣养起来的。公道一点、开明一点的王公大臣还懂得说一些好听的话。比如意大利当时的皇帝,一个大雕塑家多纳大罗(Dounatello)为他做了一辈子的雕塑,现在的佛罗伦萨还可以看得见,到处都是他的雕塑。皇帝来看他的雕塑的时候,多纳太罗就说,感谢皇帝照顾我,能有这样的成就。那位领导人(皇帝)是很了不起的,他说,不是这样的!我今天能活在多纳太罗的时代,我很光荣!达?芬奇因为吵架,跑到法国去了,后来就死在法国。死在法国的什么地方呢?死在法国国王的怀里面。拉斐尔很年轻就死了,埋在罗马中心的万神殿第一号神龛里,第二号才是埋国王,第三号是伽利略等人,他是埋在第一的。
  当时对艺术也很尊重。拿破仑攻打埃及的时候,就派了一群学者跟他一起去。这些学者去干什么?抢艺术品。所以他的队伍的最中间是教授们和毛驴。教授将艺术品鉴定了之后,用毛驴运回去。
  至于我呢?我能够活得好一点就可以了,我死不死在哪一个人的怀里无所谓。(笑,掌声)
  画家们喜欢说清高,我说画家们从来没有清高的可能。当年的扬州八怪,要是没有扬州的盐商养你买你的画,那也就没有八怪了。人家养了你,你还要吹牛,不同这个不同那个来往,实际上没有人养你,一切都不可能。艺术命中注定你就是这个样子。
  元朝有个倪云林,是个大画家。他脾气很坏,又特别爱干净,常常受有钱有势的人欺负,挨了打,一声不出。人家问他为什么不出声?他说:一说就俗。这是阿Q精神。抓他去坐牢,因为他爱干净,管监牢的人大概有人“关照”了,故意把他绑在粪桶的旁边,他很痛苦。管牢房的人送饭来,他说你为什么不举案齐眉,这么没有礼貌。结果又给人家臭骂了一顿。这种事情,画家都是要碰到的。知识分子有一个弱点,很容易感觉到政治家或者有钱的资本家爱摆架子,但是有学问的学者摆架子他倒是原谅了,学者的怪脾气,也可以原谅,有学问就叮以摆架子。摆架子是一种害怕别人一眼看穿的一种设防。老头子,比如我吧,我摆架子设防,你们来了免得看穿我的缺点。我没有学问,书读得很少,你们年轻人一来,我摆好架子设防,等于拿着机关枪对准你们,你不礼貌我就开枪了,(掌声)是一种虚弱的表现。装模作样的学问,实际上是没有学问的表现,是一种空虚的表现。
  艺术家喜欢谈清高。伟大的如像吴道子、顾凯之、阎立本,称号就是画院待诏、内廷供奉,或者是后宫行走,都不是很漂亮的职务。待诏在旧社会是剃头的,画院待诏品级也是一样的。皇帝老爷对他的不礼貌,老百姓没有看见,所以他反过来对老百姓还是很神气的。明明是寄人篱下,享受的是高级的啖唾,还要卖弄清高,这是个传统的毛病。到了今天,我们的知识分子稍微有点名气有点年纪,那个架子就神气得不得了,从侧面去看从背面去看,就感觉到又是一个问题了。当年维持扬州八怪的是有钱的盐商,现在维持外国画家生活的是资本家,老百姓哪能买得起你的画呢。假定,有一位手艺高明的画家住在甘肃住在青海,你讲讲你的清高有什么地方依靠?没有!
中国画与外国画
  中国画和外国画我都尊重。大部分时间我都画中国画。有的时候也画外国画。很多年前,有一个朋友很气愤地跑来告诉我说有一个画家说你的画不是中国画,他很生气。我说你转告他,他再说我的画是中国画我就告他。(掌声)因为是不是中国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画得像样才好。画画不是分类学,是不是中国画有什么要紧。长沙马王堆老太太那里出上的那一张,两千多年了,画上有很多漂亮的颜色,用很精致的毛笔画出来的。绢的织工和颜料的染制都是那时的工匠做出来的。在公元868年唐末成通年,我们找到一张《金刚经》佛像的木刻画,已经刻得很好了,只找到这一张。所以现在我们说木刻是从公元868年开始的。当然不是868年开始,如果是868年开始的,小学生怎么就刻得这么好呢?老早就有了,不过找不到材料。
  我有时喜欢从偏门去看看这些艺术,作些比较。外国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画动作,画动态的?中国画表现动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说我们中国画表现动感比外国画要早得多。尽管外国艺术有可能比我们早,如埃及艺术,五六千年前就非常成熟,非常庄重,但为什么不表现动感呢?每一个人的动作都是傻的。后来的古典主义一直到浪漫主义,表现动感都很少。比如骑马,就像钢做的马在纪念碑上,固定起来的,没有一种动的感觉。我们中国画表现动感是很妙的,用线条来表现,汉唐就有了。表现动感的视界很大,画面很丰富。比如外国人画一个动物,[示范]把形体表现得非常高明,但他很少表现他的精神,他的动感。我们中国汉代[示范:画龙]动感表现得很充分,还有画流云,画火焰,在敦煌画中很常见,也跟着龙一起有了动感。从中东到欧洲,他们画什么,都是僵在那里的,没有运动的感觉。当然,外国画它不“动”,也是一种很典雅的安排,学问很高深。在建筑上,这种安排较为凝重一些。但我们中国能“动”的形象,我感觉很重要,很宝贵。又比如汉砖上的马[示范:画一匹马],那种奔腾的动作,在外国没有。外国的艺术很庄重,在很多方面有它的必要性。比如丹纳在《艺术哲学》里就说到一件挖出来的希腊雕像。地狱里面毒蛇野畜在咬他,他为什么哭得不怎么厉害?丹纳就说艺术有一个适度感,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不能过分,这才是艺术。过分了就影响了艺术。我们的京戏也是这样的。京戏中的痛苦、笑都是有程式的。笑得非常装饰,哭也只是把袖子掩住面,哭一哭。不是真笑,也不是真哭。意大利歌剧也是这样。他哭是用声音用音乐来表示的,不是用真哭表现的。所以我有时看人家演出,唱一个很悲伤的歌,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在哭,就不想看,哭得很不艺术,真眼泪鼻涕有什么艺术呢!要用艺术表现出那一点感情来。所以中国京剧同意大利歌剧有一个共通性。这个共通性是有规律的。就好像我们的仰韶文化同墨西哥马雅文化一样,几千年传来传去,最后相同了。谁教谁的,不一定,就好像发明剪刀,发明裤子一样,搞不清楚。
  我就拉拉杂杂讲了一通。说是文化漫步,其实是一种不负责的说法,因为我本来就没有系统。我这里先讲的是绘画这一部分,待一会儿我再谈文学。(掌声)
  [场休息]
  我谈文学也不是从理论上来谈,我仅仅是说我体验过文学的这种生活。我也很放肆,几十年来,我搞过音乐讲座――我五线谱都搞不清楚的,(哄堂,掌声)我还开过拳击和摔跤讲座,(哄堂)也讲过地质学、林学和昆虫学。所以我今天谈文学同上述的讲话一样,都是不作准的。为什么不作准呢?我早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申明过我的局限性。老实说,我所依仗的力量是“童叟之言,百无禁忌”。在各位专家面前放肆,放了一些童叟、幼稚、木呐的论调,相信不啻会得到原谅,甚至还希望得到喜欢。
  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我一生的70%的时间部花在木刻上,在学校,我教木刻。为什么我喜欢文学,喜欢雕塑,而绘画摆在最后呢?因为绘画可以养活前面三样行档。文学也好,雕塑也好,都养不活自己的。(掌声)等我积蓄上可以的时候,就可以搞文学,搞雕塑――费钱又费时间。文学,一支钢笔就行了,但是稿费太少了。(掌声)文学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我在意大利家里的三楼写文章,写到得意的地方,哈哈大笑。我女儿就问我你笑什么?我说写到了得意的一段,是关于家乡的事情。文学让我得到了很多的自由。我不相信别人能给我自由,我相信自己给的。我相信科学,政治讲科学,也就民主了。
  我的第一篇文学“著作”,是70多年前写在故乡老家新房子的窗板上的。大概是五岁还是四岁。全文是:“我们在家里,大家有事做。”旁边还画了儿个京剧的脸谱。(掌声)“稿费”很丰富,挨了一顿痛打。(哄堂、掌声)新木的房子用墨书写起来,简直“入木三分”,书法酣畅,所以70多年后的今天还留在那里。房屋的板壁是我背负的文学的十字架的那种神圣感的纪念。好些朋友问我,为什么写东西不用秘书,不用录音和电脑?我不明白写文章用秘书用录音机用电脑,怎么还能写出来。或许将军和老革命家叙述回忆录的时候需要秘书,文学是不行的,它有文字语句的讲究,有上下旬音韵的节奏,有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够酝酿出来的那种情调和气氛,它不能光是讲故事,它要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要集中精神,鸦雀无声地促涌出来。要是有第二个人坐在旁边,那就受到干扰了。有一位陈恕先生,他在介绍《尤利西斯》的时候,说乔伊斯的文笔:“在文学上精心推敲,使得每一个字都有音乐的韵味。从结构上说,人物,语言和主题的陈述、再现和发展,酷似一首交响乐。此外,他还模仿音乐、声乐和乐器,精巧处理字和音节,节奏形式都是以声乐配置而精心设计的,元音、辅音、短语和节拍,经过细心安排,使之达到听觉的效果,高音及音色都和木管、铜管、打击音乐相谐调,传到听众的耳际和脑际,变成和谐音乐。他对中心赋格的处理,使行动的叙述部分,编辑在精心设计的重复的旋律中。”也就是说,他在写东西的时候想到的是音乐,音节,文字的排列。我喜欢讲究的文学,喜欢有许多层次的音乐背景的交响乐式的文学,所以有时候我故意找所谓的背景和层次来欣赏,我也如此这般地看待现实生活与人物。这是一个讲故事的开场白,底下的文学就是故事了。
  “文革”以前,我跟人在邢台地区搞“四清”,地委书记叫做贺耀明(音),常常给我们作报告。他的报告虽然长,但是不讨厌,有不少精彩的插话和故事。他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地委大厨房有一个70多岁的老炊事员,是个老共产党员,没有文化。解放前让国民党抓去受尽了酷刑,就是拒不招供。国民党行刑的人问他:“你是不是共产党员?”他说:“是。”“那么你清楚你的领导是哪一个吗?”他说:“清楚啊。”“你了解你的组织活动吗?”他说:“我怎么不了解,当然了解呀。”“那么好吧,把你了解的都说出来,我们就不再让你受刑了。”他说:“上级交待过不让说!”(掌声)后来他还在做炊事员。他没什么文化,不需要像李玉和那样,一边唱一边讲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地把自己的基本理念说出来了。
  1959年我带了一个聪明而又逗皮的学生――现在他已经是老教授了,原来在长沙,现在在哪里我不清楚了――回到凤凰,督促他搞毕业创作。他原本搞得很随便,画几笔,弄几个铜版画,将他在电影学院里的女朋友像当作毕业创作。我很生气,就强迫他跟我一起回到我的故乡凤凰。住在我家。几天以后,我就和本地一个美术青年陪着他到乡下总兵营去。总兵营在离凤凰70多里地的高山上,出发的那天下着大雨。出城之后溯江而上,到了堤溪。堤溪是我小时候逃学的重点风景区。(掌声)河两边是悬崖,掺杂着竹林和马尾松林,山腰以上是大的树木,太阳要到中午才照得到这条河流。河浅而宽,以树杂着无数石条,直到彼岸的称为跳岩的设备过渡行人(解释:这个听得懂吧,石头竖着,人踩在上面一个一个过河的),两边各有小码头,是远乡赶集必经之道。雨下得大,离城五里已经泥泞不堪。穿草鞋行走在泥泞上,有如溜冰,于是我们停憩在小石码头对阵的两座小木屋前。木屋主人,摆着个小香烟摊,天晴天兼卖茶水。我从背包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防滑用的“铁马”,乘休息之便,绑在草鞋底下。木屋的主人30来岁,是位清癯的文雅人,给我抽出床垫底下的稻草搓绳子,顺便问我是哪里人,到哪里去。我说是北门文星街黄家的子弟,他兴奋起来,他告诉我他是我父母的学生。认识,那就好办了,也就变成了有交情的朋友。我说好两个月以后我们回来,他说他会在后山的崖壁上摘一些茶叶,焙好了,等我们回来在溪边好好地喝一次茶。两个月以后我们回来了,一路想念等着我们的那个茶亭主人和那一壶好山茶,过了跳岩,小木楼的门上了铺板了,可能是主人进城去了。我们坐在木楼前的石阶上,真是书上所说的怅然良久。丧气地走完剩下的五里路,回到家里。我家住在小山坡上,小山路上长了野漆树。几天之后我从街上回家,见路边停着块门板。门板棉被底下盖着个死人,一位老太太在旁边轻轻地抽泣,说着:“儿呀儿呀,你怎么这么蠢。”吃饭的时候我想起这件事便告诉母亲,母亲说她早听到了。这个人在堤溪帮公社卖香烟,前几天过路赶场歇脚的人顺手偷了他两块多钱,他想一想没有钱交公社的账了,便一索子吊死在楼上。这么说来,这位朋友“挂”在楼上的时候,我们坐在楼下,还在想念他那一壶好茶。那个时候为一两块钱,逼死一个人的说法,现在没有人会相信了。这是一个故事。
  还有一个故事。
  1960年前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我那帮学生跟我到辽宁金县①朱家屯的一个黑嘴子渔区体验生活两个月,我把我四岁大的女儿带在身边,让她有机会见习见习这个世界。黑嘴子那个地方,只有渔汛的时候渔民才来这里捕鱼作业,平时都在五六里七八里的家里,这儿到时候使荒无人烟。渔民有二三十人,加上美院二三十人,便成了一个热闹的场所。有一天来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农村姑娘,要找我的女儿,她一见她就喜欢得不得了,硬说要带她回五里远的家里去,说有一样好东西要送给她。我想好东西大概是海里面捡来的贝壳什么的,于是一位年轻的渔民和我及我的女儿便跟着她上路了,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路越走越远越陡,穿过好多麦田,来到一个静悄悄的村庄,大伙都在地里劳动。女孩开了村边一个小院子的大门,又开了堂屋的门,所有的炕上都在培着白薯秧子。女孩太过兴奋,房门费了好大的劲才打开,炕上仍然是秧苗。她小心踩上床沿,打开锁着的小壁橱,从里头捧出个大红包。她高兴得发抖,小心关照我女儿别焦急,一层两层三层四层打开了一个婴儿拳头大的、盖着四个小红点的白馒头。馒头已经硬得像石头了,女孩子满脸通红地叫着,你吃呀,你看多白的馍馍。女儿很为难。她咬不动,她看着我。我连忙就说,是啊,多好啊,谢谢姐姐了,我们带着回去慢慢吃吧。就这样,我们和那个女孩子就告别了。那种欢心,那种笑容,我永远难忘。
  ①金县在旅大市中部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哈大及金州至城子坦铁路在境内交会。
  1963年,学校派我去参加中央文化工作队。一共有几十个队,我去的是辽宁队,以中央乐团为主,兼插了几位歌剧舞剧院、京剧院、话剧院同我们这些画画的人。一边参加“四清”,一边送文化下乡。在辽宁盖平县①到营口的铁路沿线一带,一共泡了一年。有一次下大雪,我们在一个名叫朱家屯的村子里开展工作,时间是三天。搞美术的教老乡画画,搞戏曲音乐舞蹈的教老乡唱歌跳舞。第三大夜里举行个联欢会,各村的老乡都来看热闹。除了文化工作队是演出的主体上外,工作队的女同志居然在三天时间内将村里好看的人姑娘都调动起来,在那么短的时间中训练她们演了一场歌舞,老乡们看了之后,赞叹不已,都说搞得这么热闹,真了不得。
  ①盖平县旧县名。1965年改名盖县。在辽东半岛西北部。
  第二天还是大雪,我们到别处去了,是步行,全队几十人扛着抬着行头,很辛苦,人渐渐疏远在雪地上了。我陪着一个女大提琴手,她帮我背回箱,我帮她背大提琴,呼呼呵呵,一尺多深的雪地上走得很不成样子。她说你知道吧,昨天晚上演出之后,我们女班出了一件大事。我说不知道。她说演出之后回到住处,快半夜了,突然有人急迫地敲门,原来就是那位大家都说她是全村最漂亮的女孩。一见到我们,她就抱头痛哭,把我们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她说她骗了我们。她说长了这么人,从来也没有过过像这么三大这样的好日子,把她当人的日子。她说我对不起你们工作队,我不过是想亲近你们,我不是贫下中农的女儿,我是富农的女儿,我骗了你们。这位女大提琴手就告诉我了,她说,老黄,我是团支书,这个事情撞到我的头上,“四清”里面有一“清”是清理阶级队伍,事情性质这么严重,你看我汇报不汇报。我给她打了那么久一人多高的大提琴,已经累得像个爷爷了,还拿这段新闻来压我,我原本应当骂这个狗婆娘活该。因为我太累了,快断气了,这架倒霉的千刀万剐的大提琴。我就说你前阵子不是常常说你到了更年期吗,记性不好吗,你怎么现在记性这样好啦,你不会忘掉吗!(哄堂、掌声)她走在前头,听了我的话,她晒晒地偷笑。我想好了,笑就好办。那个年月,有大多的这样的故事。一个火车就是一火车这样的故事,想起来真是沉重不堪。
  改革开放以后,我碰到过两个故事。
  我到上海去,好多年好多年没有去了,就是前两年的事情。我住在广东人开的一家饭店里面,离市区很远。我叫了部出租车。不料开车的是位女士,年轻的。她对我很好奇,就问老先生你是干什么工作的?我说教书。教哪一种书?我说画画。她说画画,你是老画家啦,我丈夫也是个画画的,你不知道,他真是有天分呀,画得好极了,画什么像什么,可惜你不能见到他,个天真可惜哇。我说你先生在哪里工作?她说在纸厂做出纳,我现在不让他做出纳了,叫他辞了工作,在家里画画,我开车养他,过几年,他就会像你一样,是个很好的画家啦,你等着看。我就说你可了不起。她说画画需要时间,我不让他干苦力。到了饭店,我付了车钱,我说你稍微等一下,我上去一下马上就下来。我从房间里拿出一本画册,又问了她先生叫什么名字,祝贺他成功,将画册送给他。
  前几年我去了一趟厦门,我在厦门集美学校读过书,那里有我许多同学和熟人。于是,朋友带我到各处去怀旧,弄得有声有色。大家去了一趟鼓浪屿。鼓浪屿和以前不一样了,有条街是专门卖旅游纪念品的,当然离不了古董古画。朋友跟老板是熟人,便想到古董店去坐坐也必定会有意思。老板是个熟人,不俗气,他不常常提到当官的朋友和生意,说开这个店一半是为了好玩。我是相信的,另一半不说我也可以理解。倒茶水的是位穿着很体面的小胖子,年纪二十上下,笑眯眯的,倒起茶来十分麻利,一杯一杯地放在客人面前,一闪就不见了。老板似乎看出了我们的神气,就告诉我们说,这是街上的孩子。什么叫做街上的孩子?老板补充说,就是我们街上长大的孩子。他指指这个,脑子有点问题,弱智,人很善良,把这条街所有的铺子都当自己的家,家家也都把他当自己的孩子,懂规矩,懂礼貌,知趣,走到哪家在哪家吃饭,全街人养他,给零用钱,给衣穿,从来不闹脾气,跟遍街的孩子都好,又指指对门的那个铺子,你看看,他又在那里给人倒茶了。他住在哪里呢?问他。他是有家的。有个爹,是退休工人,妈早就死了。最近厦门市政府给他爹分了一套房子,在市区的三楼。我们不让他走。对他爹说搬到厦门这孩子会病的,人地两疏,彼此不熟悉,要重新熟悉新环境,不容易适应,没地方去的话,街上的孩子会欺负他。后来他就留下来了。大伙正设法给他们父子俩整修房子,让他们过得好些。
  看起来这个世界日子过得好一点的时候,人就会重新想起爱这个东西。日子不好过,爱无所依托。我从来不相信江青讲的:“宁愿要社会主义的草。”都吃草,那还叫社会主义吗?(掌声)生活好了,人们要重新整顿失落的东西,包括爱、文化、道德甚至包括交通秩序,一切都将自自然然进行,不吹牛,不宣扬,不虚张声势,有一天连宣传好人好事的工作都没有必要了。想想那位做司机的年轻妻子,想想鼓浪屿那条街的爱心,岂知乎稍加笔墨渲染就会玷污了它。让这种平安宁祥的生活继续进行下去吧,千万别去打扰它。像契诃夫告诉我们的:“好与坏,都别叫出声来。”
  很多年前,我跟聂绀弩先生走在街上,我告诉他有个很好的故事。他说故事并不重要,要看谁来说。看起来那个伟大的“谁”是很重要的。我少年时代听家父说过,他听我的太祖母谈起过龚定庵①那是那一篇《病梅馆记》引起来的,她说龚瑶人的人品是从自己的文章里养出来的。大婆是个瞎子,我一两岁的时候见过她。我长大以后,时常想起这句话。自己的文章,伴着自己的经历,培养自己。卓别林从滑稽演员到大师,契诃夫从写滑稽文章的契洪茄,到大师的契诃夫,人格和气质都是从自己的文章中脱颖而出的。
  ①即龚自珍,,字(王瑟)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史家。
  我不懂文学规律,写起小说来提纲都没有。画画也不打稿,我是个外行,是界外的人,所以胆子特别大。其实胆子的问题呢,前几年我住院已经把胆囊取掉了,所以朋友就笑我,给我写了副对联的上联,求对下联,到现在没有人对上。这个上联是这样的:“无胆比有胆者胆大”。胆子大并非艺术,没什么了不起,我心无大志,作品马马虎虎,只是劳动态度还过得去。论劳动态度牛比我好多了,所以也算不上什么长处。谢谢!(掌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型玉石雕刻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