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有拍过描写国民党将领范石生某位将领的电视剧吗?

当前位置: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伏》中多次出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将领抢购黄金和美金的情节。当时美金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B.《布雷顿森林协定》的影响 C.《联合国家宪章》的要求&&&&&&&D.《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刺激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上海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主要考查你对&&布雷顿森林会议&&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布雷顿森林会议
布雷顿森林会议:1、背景:(1)1929年经济大危机和二战的惨痛教训。(2)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美国崛起(经济实力膨胀和称霸世界的野心) 。2、概况:1944年夏,美、英、中等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3、内容:通过《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议定书》及附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背景:&(1)二战后,西欧(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美国经济实力空间空前膨胀,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2)美国企图取代英国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2、过程:&(1)1943年,美国和英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计划”“怀特计划”,英国最后基本上接受了美国的方案。(反映的实质是: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主地位的目的。)&(2)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它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3)建立的标志: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3、特点: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4、作用:& (1)积极作用:①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②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③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④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2)消极作用:①使美国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②加强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确立美国在相当长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发现相似题
与“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影视材料中的历史”时发现,电视剧《潜..”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25154130230129514130222101333113488黄维评国军将领写文史资料:舞台那么宽不表演怎么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多数人体形、肤色属中间混和型,所以颜色搭配没有绝对性的原则,重要的是在着装实践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搭配颜色。”  宋瑞珂也许没有听见黄敏南的忠告,离开功德林,说话的机会没有了,但是可以写信,而且,通过写信的方式说话,可以把话说得更委婉、更周全。
核心提示:忧的是文史资料不等同于功德林的交罪认罪材料,因此有人会以亲身经历为名,捏造事实,编织谎言,达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目的。信里说: &功德林的胡同这么窄,有人都要借机把矛头对准陈诚军事集团,现在你们的舞台那么宽,不充分表演一下怎么行?
本文摘自:《启东日报》日第2版,作者:黄济人,原题:《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
他还在发明永动机
&自己的出路自己找,除非我是瞎子才要你引路!&这是黄维回敬宋瑞珂的话。原国民党整编六十六师中将师长宋瑞珂是第二批获赦的。离开功德林的当天,他特意去昔时的长官黄维那里告别,顺便说了几句规劝黄维好自为之,能够像获赦人员那样获得自己的出路的话。同样当过黄维部下的邱行湘,也在获赦当天向黄维辞行,刚说完&你不要抱住过去的东西不放,不要抱住永动机不放&,黄维就指着邱行湘的鼻子说: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从功德林出来,邱行湘直奔清华大学,黄维的女儿黄敏南在这里的物理系任教。 &争取父亲,是女儿的责任。&邱行湘说。黄敏南摇摇头: &你们对他说的话,我和母亲探监时都说过,没有说一百遍,也说了九十遍。可是,他就是不听,你有什么办法?依我看,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孤立他,任何人不得和他说任何话!&
宋瑞珂也许没有听见黄敏南的忠告,离开功德林,说话的机会没有了,但是可以写信,而且,通过写信的方式说话,可以把话说得更委婉、更周全。宋瑞珂平均每七天给黄维写一封信,投其所好,每一封信的主题都是永动机。诚然,宋瑞珂必须否认中国科学院关于此项发明永无可能的结论,必须肯定黄维为科学献身的坚忍不拔的精神。虽然他是违心的,但是他是善意的,他希望黄维成功,更希望黄维失败,因为永动机只有永远动不起来,黄维才能够中止幻想,扭转思路,回到争取早日获赦的正确的轨道上来。
黄维却没有给宋瑞珂回过一封信,也许,他没有回信的时间。获赦以后,功德林里的永动机实验室只剩下黄维一个人,一个人画图纸,一个人查资料,一个人在车床上生产零部件,每日累得他倒头便睡。如若梦中听见马达运转异常,他还会突然惊醒。揉揉眼睛,翻身下床,继续挑灯夜战。管理所继杜聿明之后曾经派原国民党七十九军军长方靖到实验室给他当助手。可是黄维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方靖懂什么?杜聿明好歹当过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曾经钻在坦克车下面用榔头敲敲打打,只可惜技术太差,充其量二级钳工而已。至于方靖,他一无技能,二无体力,就是想当打铁匠,也需要从拉风箱开始&。
黄维的高傲依然如故,宋瑞珂的卑微始终如一。为着报答黄维曾经有过的栽培,他坚持给黄维写信,仍旧是平均每七天一封。不过,信件的内容变了,过去是以理服人,奈何遇到黄维这样的榆木脑袋,他算是对牛弹琴、前功尽弃;现在是以情动人,毕竟人非木石,况且黄维从来爱兵如子。这样想时,宋瑞珂在信笺上从黄维的家庭谈起: &因为战事,因为战争的失败,我们不少人的家庭都破碎了,而你的家庭是完整的,并且是幸福的。诚如你知道的那样,你的夫人蔡若曙被安排在上海图书馆工作,你的四个孩子除老大黄新是你送进金陵大学而外,老二黄理进浙江大学,老三黄敏南进复旦大学,老四黄慧南进重点中学,这些都是共产党特意安排的。也许你不知道,对你家属和子女的照顾,毛主席还作过专门的指示。老实说,成王败寇,古今如此,中外亦然。共产党不杀你我,已是旷世天恩,我们没有半点理由不知恩图报啊&&&
黄维终于回了信。不过,黄维在信中告诉宋瑞珂的,既不是永动机的发明,也不是共产党的恩典,而是关于文史资料写作方面的事情。黄维说, 他在功德林得知获赦人员统一安排为文史专员后,忧喜参半:喜的是大家有了一份还算正当的职业,可以养家糊口;忧的是文史资料不等同于功德林的交罪认罪材料,因此有人会以亲身经历为名,捏造事实,编织谎言,达到抬高自己、贬低别人的目的。信里说: &功德林的胡同这么窄,有人都要借机把矛头对准军事集团,现在你们的舞台那么宽,不充分表演一下怎么行?你是陈诚身边长大的人,应该当仁不让,把这个军事集团的正史写出来,不要给那个沽名钓誉、恬不知耻的家伙以可乘之机&&&
宋瑞珂不明白黄维在骂谁,但是他知道军令如山,黄维既已发话,他就要执行命令。这样,若干年后,我们终于在《文史资料选辑》第八十一辑头条位置,读到了宋瑞珂长达八万字的文章《陈诚及其军事集团的兴起和没落》。而此时,也就是接到黄维复函的当夜,他便开始了他的前言:
陈诚自黄埔军校起到被赶出大陆止的二十多年间,在军事方面,由一个上尉军官被提升到四星上将;在党务方面,由一个普通的国民党党员提升到中央委员、副总裁;在文职方面,从湖北省主席、政治部部长、行政院院长到副总统。在统治时期,成为党、政、军的首要人物之一,在所谓&黄埔系&中,其地位仅次于蒋介石。他从事军队工作起家,最后仍以反人民战争而归于失败&&
宋瑞珂边写边想:黄维所痛骂的,无疑是来自陈诚军事集团内部的将领,而已经获赦的人员当中,除了他本人,就是邱行湘和杨伯涛了。功德林时期,邱行湘因为劳动卖力,被黄维骂为&天生奴才&,杨伯涛因为交罪认真,被黄维骂为&出卖灵魂&,但宋瑞珂对他们保持着自始至终的尊重与理解。识时务者为俊杰,谁不想早点儿走出监狱的大门呢?包括他,甚至包括黄维。所以,黄维骂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宋瑞珂希冀国民党内部的矛盾不要从战场转移到牢房,再从牢房转移到社会。失败的痛苦,应该结束了。      (连载十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高飏]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6396527
播放数:6298125
播放数:5804170
播放数:3103550
48小时点击排行解放军为什么能够打败国民党军?
来源:文汇报
作者:刘统
原标题 [刘统:1948年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真正原因]
  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革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到了军事科学院以后跟我坐对桌的就是一位年轻的少校茅海建,他虽然比我年轻,但他是老兵,他当兵的时候就在东海舰队,1982年硕士毕业以后就到军事科学院,而我是一个新兵。他向我介绍,军事科学院是叶帅创建的,军事科学院里的宝贝就是叶帅当年积累保存的战争档案。茅海建是中国近代史专业的,他没时间读解放军的战争档案,他建议我把这些东西好好地读一读。后来我就到图书馆借这些战争档案看,使我非常震惊,这些东西太好了。一边读着档案,一边向军事科学院的老同志请教,这些老研究员有两种成分,一种是解放战争时期四大野战军的老参谋,还有一种是建国后大将元帅的秘书,他们喜欢给我讲一些故事,那个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我们党的历史有两种,一种是教育群众用的,比如高中的教材、大学的党史课等等;还有一种是真正的历史,那是藏在我们的档案里,或是当事人口口相传的。我看到这些以后,就下了决心,不再搞历史地理了,改行做现代史、军事史。
  我最后一次见到谭其骧先生是1990年,他中风前的半年,他到中国科学院开院士增选会议。我跟他说起我在军事科学院看到的一些东西,谭先生非常激动,当时便站起来说:“你要把这些东西都记下来!”既然导师允许了,我就自己改了专业,在军事科学院一蹲15年。这期间主要写了三本关于解放战争的书,都是在人民出版社出的,写了一本长征后期毛泽东与张国焘斗争的书《北上》,三联编辑看了这些书以后希望我再拓展一些视野,把国民党和共产党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做比较,然后再挖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于是我就写成了《中国的1948年》。写了这本书以后还是觉得意犹未尽,因为有些东西也不可能放开来写,总是要在表述上比较婉转,内容上也是要有所保留。但是我还是希望,凡是在我书中提供给读者的都是真实的,真实到什么程度那要看社会发展和国家开放的情况,也许今后要不断的修订、补充。
  我今天讲“1948背后的故事”就是想给大家澄清一些误区,讲一些真实的历史。我们现在改革开放20多年,可以说在战争题材上也比较开放,但是不管怎么开放,给大家总是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们共产党、解放军的形象曾经塑造了两个代表性人物,一个是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的石光荣,一个是《亮剑》中的李云龙,这其实是文人写的军人,不是真正的解放军。如果解放军的将领都像石光荣和李云龙这样满口的粗话、不管三七二十一,打仗能打过国民党吗?国民党将领许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过洋的,而且人家一开会的时候都是军装笔挺、将星闪耀,咱们解放军的干部开会有的蹲在凳子上,有的叼着烟袋,什么样的都有,这么土里土气的共军怎么能把国民党打的落花流水,这里必有非常重要的原因。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一提起三年的解放战争,几乎没有一个服气的,像胡琏,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18师的师长,在华东战场几次跟粟裕较量,在淮海战场上只身逃脱。最后胡琏打胜的一仗就是金门。胡琏说共产党打仗是人海战术,前面一群老百姓拿着手榴弹往阵地上冲,我们能忍心开枪吗?我很负责任的对大家说,我查遍了解放战争的档案,可以说解决战争重要战役的档案我都看了,但是没有看到一个战例解放军是这么打仗的。胡琏可能是一种误解,因为我们解放军当时装备、服装肯定不如国民党军,有很多战士是装不上正规军装的,所以胡琏的这种说法没有根据。
  另外,我对国民党没有那么深的成见,我还是能比较客观地看国民党的战争档案。看后我有一个感觉,蒋介石不像是我们书里描写的样子,专横跋扈、一意孤行、心胸狭隘。
  我看了蒋介石的全集,尤其是跟共产党决战几年中他一系列的讲话、决策,我发现他的想法大多数都是对的。早在1948年初他就预感到东北守不住,于是让卫立煌把东北的精锐部队全部撤到关内,应该说蒋介石当年的这个决策是对的――如果卫立煌把60万部队及早撤到关内来,那么解放战争要打多少年还说不定。第二个重大战略决策是,在卫立煌守不住的时候,蒋介石做傅作义的工作,让他放弃北平天津,把华北的50多万精兵撤到长江以南。结果傅作义也没有答应,如果他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做了,那么我们的平津战役也找不到战机了,不能在黄河以北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那我们国家说不定真要出现南北朝划江而治的局面。但是蒋介石两大决策都没执行,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国民党里面派系林立,各有各的盘算。卫立煌想,蒋介石一贯嫁祸于人,万一出现问题,他到时候把责任推给我我就完了。傅作义想,我本来是华北人,华北是我的天下,我到了江南我算什么?一个地方军政的长官怎能没有根基。蒋介石的种种决策都是因为下面的扯皮、推诿不得以实现,所以蒋介石才越来越着急上火。
  蒋介石在战略上是有预见性的。在1949年2月蒋介石已经秘密命令上海和南京的官员把上海银行里所有的黄金、白银、银元转移到台湾,而且从那时候就开始修舟山机场,准备把国民党大批的官员、难民撤到台湾。解放军还没渡江之前蒋介石已经料到这一步了,所以他能从容不迫地把南京故宫博物院的国宝运到台湾。但是蒋介石最终还是失败了,把大陆丢了。在过去我们把蒋介石的失败都说成是腐败――国民党腐败、不得人心,但是真正打仗的人、真正在战场上的人心里明白,战场上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容不得双方有半点的犹豫,更别说腐败了,所以在战场上,无论是国共双方都是真刀真枪的较量。如果要说一次两次战役的成败或许有偶然因素,但是整个战争的失败是不会偶然的,还是有许多必然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我想给各位读者解释的事情。
  我们正规的历史里对毛泽东同志过去达到了歌颂和迷信的程度。我们的历史上写到,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保卫自己的胜利果实和国民党展开了较量,是不是说抗战一胜利共产党就想跟国民党争天下?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披露出来,尤其是《胡乔木回忆毛泽东》这本书出版以后,还有《毛泽东传》的出版,让这段历史基本上清楚了,没有疑问了。在抗战刚结束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打算跟蒋介石争天下,而是希望在国民政府里拥有一席之地,因为抗战刚结束的时候蒋介石的个人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是中国抗战的领袖。而且根据共产党当时的实力,虽然有了一亿人口的根据地、90万人的军队,但是相比国民党还是差得远,所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就是希望跟蒋介石谈出一个和平来。当时双十谈判协定规定给共产党提供几条,一个是华北五省的主席由共产党担任,另外全国军队缩编成100师,共产党可以占20师的配额。毛泽东对这个结果是相当满意的,回到延安跟胡乔木和中央负责人说,蒋介石并不反共。当时中共中央确实想和国民党搞联合政府,毛泽东曾一度想把首府从延安迁到淮阴,淮阴离南京比较近,去开会很方便。但是蒋介石积20年的反共经验,是绝对容不下共产党的,所以当双十协定要实施的时候国民党不断向共产党施加压力,并且派遣大军从大后方源源不断地向华北、东北扩张。
  中共当时要跟蒋介石争夺内地是不容易的,但当时东北是一块空白,国共双方在那儿都没有基础,于是共产党就占着地利之先,十万大军挺进东北。这一下蒋介石非常着急,因为东北是中国的工业基地,蒋介石必然要占这块地方,所以蒋介石派了缅甸远征军最精锐的部队在杜聿明的指挥下开赴东北。解放军十万大军闯东北,林彪指挥的部队可以说是五湖四海,哪个根据地的人都有,毛泽东指示林彪在四平跟蒋介石打一仗,要是把国民党打赢了你就得承认我在东北的合法性,要是打输了再说。国民党对四平这一战也是非常重视的。所以1946年5月的四平保卫战也是林彪和杜聿明之间真刀真枪的第一战。我们的东北民主联军当时是各地的部队集合起来的,林彪当时到了那儿以后这个也不认识那个也不熟悉,可以说是仓促打了这一场正规战。国民党进东北的口号是“接收东北主权”,所以这些军队进去以后士气也是相当高,四平这一战林彪因为武器不行、兵源不行、指挥也不协调,守了一个月最后败了,林彪当时是最难受的一段时间,兵败如山倒,退过松花江,就剩下哈尔滨、北满那一块地方。蒋介石四平这一仗打赢之后,下定决心非要消灭共产党不可了。
  毛泽东跟国民党打还是不打,胡乔木说毛泽东苦苦思索了三天三夜,最后决定跟国民党彻底决裂,打。但是打的赢打不赢,当时共产党的将领中几乎没有几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能打赢国民党。当时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富春、黄克诚给中央写了一封长篇报告,说二次大战以后苏联受了很大的伤害,不能马上支援我们,国民党现在得到美国的支持又是那么强大,我们现在经过四平这一仗,要认识到以目前的实力不具备与国民党对抗的条件,所以我们现在要忍让、积蓄力量等待国际时机成熟的时候再起来反攻。这份报告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中共党内高级将领的普遍思想。
  毛泽东写了一个答复,他说报告说的都是真实情况,但是有一个缺点是对蒋介石的困难估计不足,二次大战以后国际进步力量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我们如果坚决斗争,可能比退让要好得多;如果没有斗争精神,结果将极坏。毛泽东这个指示发表在毛泽东的军事文集和毛泽东文集第四卷上。我当时看了以后觉得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结论,蒋介石比共产党还困难,谁相信呢?结果事实证明蒋介石就是比毛泽东困难,毛泽东当时就是要占地盘、扩大根据地、扩大军队,但是蒋介石作为国民政府的领袖有好多事情要做。
  第一是恢复沦陷区,伪军日本占了那么大的地区他要接收,要把一个一个城市的政权恢复起来,还要养活沦陷区的老百姓,还要处理伪军和日本的战犯,还要把日本的几百万军人和家属遣返回日本,国民政府要干的事情多了。所以毛泽东这个论断就是说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有困难,你要看到蒋介石比我们更困难,这就显示了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的远见。解放战争在1946年7月正式揭开战幕,三年打下来,居然是国民党一败涂地。这个过程相当的复杂,但是我们说在战争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条件,共产党能够做到的但是国民党做不到。这些条件是怎么转化的,为什么越来越有利于共产党,越来越不利于国民党呢?我我觉得这里面需要好好地研究。我从个人的研究中悟出来几条,共产党能够得天下、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
(责任编辑:宋晨希)
主演:李宗翰/吴俊余/海陆/郑亦桐/张明明
主演:刘诗诗/胡歌/彭于晏/韩栋/陈法拉
主演:Keith Allan/拉塞尔?霍奇金森
主演:刘烨/高圆圆/李小冉/尤勇/王珞丹/林心如
中韩跑男终极大PK
辰亦儒富二代背景曝光
安布洛斯一敌三痛殴塞斯
德威斯曝激情戏拍摄细节
杰克逊自曝约会尴尬经历
温兆伦买女性内衣被揍
匆匆那年大结局
帮女神打胎我光荣
实拍兄弟乱伦糜烂情爱
乔杉遭粉丝骚扰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将领范石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