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法国的摄影师大卫上班慰问视觉震撼壁纸

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14:第五十个颁奖典礼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野生生物摄影年赛2014:第五十个颁奖典礼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 2014 野生动物 摄影
2014年,“野生生物摄影年赛”( 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迎来了它第50个颁奖典礼。1963年,英国第一份彩色印刷的自然杂志《动物》创刊,这份杂志就是BBC《野生动物》杂志的前身,为了推动自然和野生动物摄影的发展,也是为了这份杂志可以获得更多好的彩色野生动物照片,其创办后不久,就举办了一届国际性的野生动物摄影大赛,1965年,BBC《野生动物》杂志再次举办这一大赛,并将其更名为“野生生物摄影年赛”,到今年,这一大赛已经举办50届,从1965年第一届正式年赛收到361张参赛作品,到最近几年,每年的参赛作品已经超过40,000张。(在和,果壳网都向大家介绍了这项比赛的获奖作品。)
1965年,年轻的艾爵爷为C·V·R·多德斯韦尔颁发第一个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大奖,多德斯韦尔手持彼得·斯科特爵士设计的金牌。图片来自野生生物摄影年赛50周年纪念精选集《生命之灵》(原书名:How Wildlife Photography Became Art),本书由野性中国联合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公司引进,并将于11月初正式发售。
第50届年赛的奖项设置较过去几年发生了以下一些变化,新的年赛组别设置对原先的框架做了整合和调整,并与时俱进的加入了延时摄影和允许青少年使用手机拍摄的作品的组别。具体的调整内容可以参考文章最后的附录部分。
第50个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的桂冠由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师迈克尔·尼克·尼科尔斯(Michael 'Nick' Nichols)摘得。让他获得这一个殊荣的作品是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所拍摄的狮群的作品《最后的伟大画面》(The last great picture)。尼科尔斯也是那张著名的黑猩猩将手伸向珍·古道尔博士的照片的作者。在去年的年赛中,他以一张为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巨杉《总统之冠》赢得“植物王国”组的组冠军。
这张《最后的伟大画面》中,Vumbi狮群中的五只雌狮和她们的幼崽躺在一块露出的岩石上休息。尼科尔斯已经跟踪这一狮群近6个月,它们已经习惯了他待在附近。尼科尔斯将车停在岩石旁边,以红外摄影拍摄了这一看起来闲暇而又壮丽的场景,用红外摄影使烟雾和尘埃隐形,而光线变得更具有神圣感。但这群狮子的处境并不安全,几个月之后,尼科尔斯听闻,由于这一狮群游荡到国家公园之外的地方,其中三只雌狮被杀死了。
这张照片同时也成为“黑与白”组的组冠军。
年度青少年野生生物摄影师大奖
年赛的青少年大赛部分始于1981年,许多在年赛中获奖的青少年摄影师后来都成长为野生生物摄影或影片制作的职业人士。夺得青少年部分大奖“年度青少年野生生物摄影师”大奖多是11-14岁组或15-17岁组的参赛者。而今年夺得这一大奖的参赛者确是一名不到10岁(8岁)的小摄影师,来自西班牙的卡洛斯·佩雷斯·纳瓦尔(Carlos Perez Naval)。
这张《阳光中的刺客》(Stinger in the sun)拍摄自小摄影师的家附近,画面中的蝎子(Buthus occitanus)正在岩石上晒太阳。纳瓦尔用28-300mm变焦镜头拍摄太阳作为背景,这时候蝎子已经警觉,举起了尾刺。纳瓦尔更换了105mm微距镜头,拍摄了蝎子。最终,两张照片合成了这张作品。
纳瓦尔从5岁开始摄影,并且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的摄影比赛中屡屡获奖,不得不说后生可畏。
获得今年哺乳动物组冠军作品的是亚历山大·巴蒂耶夫(Alexander Badyaev),巴蒂耶夫是一位演化生态学研究者,也是一名野生动物摄影师,他善于拍摄富有故事性的作品,曾在2011年获得“城市野生生物”组组冠军。
他拍摄这张《小鼠、月亮和蚊子》(The mouse, the moon and the mosquito)期间正值当地的马勃菌开始成熟的时期,巴蒂耶夫知道松鼠、花鼠和其他一些小型鼠类会在夜间到马勃菌表面作气味标记。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最大的马勃菌,趴在地面等待。摄影师以有月亮作为背景光,只用很弱的闪光拍出来访动物的轮廓,当一只白足鼠(Peromyscus sp.)来到马勃菌表面,盯着一只蚊子看了一会儿,摄影师捕捉到了这一有趣的场景。
要成为一名好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往往要先成为好的动物学家或博物学家。正是巴蒂耶夫对动物的了解,才使他创作出这样的佳作。
以往的“行为:哺乳动物”组中入围的作品多为中大型的动物,而今年组冠军作品是一张小鼠。除此之外,今年的哺乳动物组的入围作品中,很值得推荐的是这张《冬季居所》(Winter Hang-out)。在阴冷的色调中,一只可爱的蝙蝠倒掉在天花板上。来自波兰的卢卡兹·博兹奇(?ukasz Bo?ycki)在寒冷的一月发现了三个废弃的仓库,这些仓库是在二战时期由德国修建的,他和他的朋友彼得·托马西克(Piotr Tomasik)在这里研究越冬的蝙蝠。室外冰寒彻骨,仓库里的温度也只略高于零度,在其中冬眠的水鼠耳蝠(Myotis daubentonii)每90分钟才呼吸一次。为了突出这里阴冷的氛围,卢卡兹将白平衡调制冷色,用闪光灯打亮了一只在天花板上的一只蝙蝠,彼得则用灯照亮了门口。卢卡兹说:“最困难的是在极冷的室外走回车里。”在这不久之后,摄影师就因肺炎倒下了。再后来,彼得去世了,这张照片也成为卢卡兹对他的朋友的纪念。
获得今年鸟类组冠军的是在年赛中屡获殊荣的匈牙利怪才本斯·马特(Bence Máté),这张《时空中的苍鹭》也具有典型的本斯·马特的风格:靠近水边的隐蔽棚中获得的超低视角加上奇思妙想的精心构图,总能够给观看者带来惊奇。为了拍摄这张照片,本斯·马特为相机设置了两个定时装置,一个调整对焦,另一个调整光圈,这样在单次曝光中获得这只苍鹭的运动轨迹,并且保证水面和星空的清晰。他在水边等待了74个夜晚最终抓住这一良好的时机。而右上角的北斗七星的位置也体现出摄影师构思的精细。
鸟类组入围作品中,值得推荐的之一是这张《野化的精灵》(Feral spirits)。这张照片拍摄于伦敦的一个墓地,红领绿鹦鹉原本是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物种。但逃逸和被故意放生的个体已经在英国建立了野化的种群。摄影师山姆·霍布森(Sam Hobson)在墓地附近遇到了这一大群有约5000只。他用一只17-35mm广角镜头拍下这些一小群一小群飞过的的精(yōu)灵,营造了一种诡异的氛围。虽然红领绿鹦鹉在英国等地野化并成功的适应了当地的环境,但在它们原先的栖息地,包括在中国,依然受到宠物贸易的威胁而数量在下降。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最简单的构图有时候会获得最好的效果,比如这张今年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组的冠军作品:《非凡的蛇》(Divine Snake)。在印度的雨季,长吻瘦蛇(Ahaetulla nasuta)会到房子附近捕猎蜥蜴和青蛙。摄影师拉维普拉卡什·S·S(Raviprakash S S)就在家里的花园中发现了这么一条蛇。长吻瘦蛇可以在一个地方耐心的等待很久。拍好这么一条细长的蛇,焦平面和角度都是困难,摄影师选择了一个简单的构图,将焦点放在蛇的眼睛上,来表现其非凡的专心和耐心。
无脊椎动物
看到这张照片,让人很难不想起福山雅治主持的NHK纪录片《HOT SPOTS 最后的乐园》——不论是节目中的场景还是音乐。白蚁冢上的绿色光芒来自于一种叩甲(Pyrophorus nyctophanus)的幼虫,这些幼虫寄居在白蚁冢中,在白蚁婚飞的季节钻出来发出绿色的光,吸引并捕食婚飞的白蚁。摄影师阿里·巴索斯(Ary Bassous)设置了30秒的快门,将这些幼虫发出的点点绿光和星空以及一只这种叩甲成虫在空中画出的绿色轨迹凝结在画面中。为了拍摄这张照片,摄影师尝试了10年,最终这张照片使他获得了新设立的无脊椎动物组的组冠军。
这张也是无脊椎动物组的入围作品。曾经由水下摄影师大卫·杜比勒开创的这种水下拍摄的风格:一半水上,一般水下已经被许多摄影师所惯用。而这张如同幽灵般的僧帽水母作品《航行》则更是靠着精准的打光将这种通常为人厌恶的生物塑造的如此晶莹剔透。马修·史密斯(Matthew Smith)认为拍摄这张作品最好不要直接使用闪光灯,他用了水下光纤束光筒(fibre optic snoot)照亮水母,从而保持了周围环境的黑暗。
植物和真菌
自下而上拍摄的水下作品,尤其是如此拍摄睡莲的作品已经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中多次出现。摄影师克里斯蒂安·维兹(Christian Vizl)自1997年就开始在尤卡坦半岛洞潜,他对这里的水下环境相当熟悉,也曾经拍过很多这一角度的作品。而这样一张作品《地下世界》获得植物和真菌组的组冠军,作者将这一常见的水下场景拍出了不一样的氛围:这些睡莲犹如来自另一个世界。这些睡莲生长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一处名为Aktun Ha的天坑中,有不少潜水爱好者会来此洞潜。在夏季,上层水会由于一些藻类的生长而变得混浊,而下层水是清晰的。摄影师从下面用闪光清晰照亮了这些睡莲叶子粉红色的背面,体现出其质感。古代玛雅人认为天坑是可怕的地方并且认为睡莲是从地下世界生长出来的。这张照片正表现出这样的感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植物与真菌组中,有一张来自中国的入围作品,就是这张由武汉摄影师袁明辉所拍摄的《自然的和谐》(Natural Harmony)。这是一张具有中国元素的作品,藤的卷曲犹如音符,加上欲滴下的水滴,整个画面给人一种轻快的节奏感。这张作品也让袁明辉成为第五个在野生生物摄影年赛中获奖/入围的中国摄影师。
今年很多个组别中,都有水下生物的照片入围,而在水下生物这个组别中获得冠军的,是这一张《游过的巨人》(Passing giants)。鲸鲨也几乎是每年年赛入围作品中必定出现的角色。这种世界上最大的鱼广受关注,也是水下摄影师最爱的拍摄对象。但与通常的作品不同,摄影师选择抓住了鲸鲨的局部:鰓和鳍。这一局部又与更深处游过的一只鲸鲨的几乎是全貌相对应。摄影师英德拉·斯瓦里·沃诺维佐约(Indra Swari Wonowidjojo)说:“这张鲨鱼乐于游向人,而当地渔民视鲸鲨出现为好征兆,他们经常会跳入海中与鲸鲨一起游泳。”
更名后的地球环境组依然展现了地球上一些最伟大的景观,在这一组别中,最常见的景观就是火山和极光。今年获得组冠军的这张作品不仅记录了智利南部的普耶韦火山(Puyehue-Cordón Caulle volcanic),更记录到了火山闪电的场景。摄影师法兰西斯科·内格罗尼(Francisco Negroni)将这一场景形容为“天启”(Apocalypse),而这也成为这张作品的名称。(火山喷发为什么会有闪电?有答案)
今年黑与白组的冠军作品也是总冠军作品。而今年这一组中,《以雪裹尸》(Snow shroud)是一张很特别的作品。摄影师加文·利恩(Gavin Leane)都柏林的海岸见到了一只狐狸的尸体,当天晚上下了雪,摄影师在第二天折回,看到了这一幕:雪覆盖了尸体,成为它的裹尸衣,并且形成了狐狸的形状。整个画面感觉平和,但有带着在一种淡淡的冷酷和忧伤。
应该说,今年的这张组冠军作品《鳍竺鲷花火》(Cardinal Sparks)中的主角,长相奇特而美丽的考氏鳍竺鲷(Pterapogon kauderni)本身就是大自然的设计,它们是水族市场中常见的鱼,但这张照片拍自于它们的原生地: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附近的水域。目前这种鱼因为水族爱好者们的需求而导致的过度贸易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濒危,而且数量还在下降。像这样许多条考氏鳍竺鲷聚集在海葵柔软摇弋的触手中所形成的美丽场景则是水族箱很难看到的。本张作品的摄影师是来自捷克的帕特里克·巴尔图什卡(Patrik Bartuska)。
大家一定已经看过不少斗转星移或者风云变幻的延时摄影作品,而年赛也就这着这一流行趋势设置了延时摄影的组别。今年的组冠军作品也让人眼睛一亮,这部《冬天的结局》(Winter Endings)将冬日的主题从微观到宏观如此深刻的表达,并带动了观看者的情绪。作者保罗·克拉夫(Paul Klaver)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发了一只体温尚存的马鹿尸体。他从拍摄这只死去的鹿的眼睛的延时拍摄开始,拍摄了许多冬日的延时场景,最终形成了这部作品。下面是完整的延时摄影作品:
我们手中的世界
我们手中的世界特别奖依然延续其忧伤的主题。今年的组冠军作品是意大利摄影师布鲁诺·德·亚米契斯(Bruno D'Amicis)在突尼斯所拍摄的《代价》(The price they pay)。照片中这只小?狐(Vulpes zerda,“?”字在一些电脑上可能无法显示,写作[耳郭])大概三个月大,它被从位于撒哈拉沙漠中的巢中抓到。虽然在突尼斯捕捉或猎杀?狐是违法的,但这种情况却很普遍。而其中的情况是复杂的,从抓住小?狐的人的鞋子上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另外一些问题包括执法的缺乏,旅游公司和游客的无知等。这也是大多数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猖獗的地区普遍存在的。布鲁诺希望他所拍摄的照片能够提高游客的认识,让人们关注撒哈拉沙漠脆弱的环境和物种。
不得不说,每年年赛“我们手中的世界”或者“年度野生生物摄影记者奖”中,都少不了“中国元素”。今年入围作品《死亡之海》(Sea of Death)拍摄于香港,作者是著名水下摄影师保罗·希尔顿(Paul Hilton)。照片中密密麻麻的鱼翅堆满一座建筑的整个屋顶,而且照片中拍摄的只是一部分,屋顶的这些鱼翅代表着约30,000只鲨鱼被捕杀。原先这些鲨鱼鱼鳍是被晒在城里的路面上,由于公众的抗议,鱼翅商不得不把晾晒地点搬到了楼顶。最近的一份报告表明,鱼翅的价格在下降,一位鱼翅商说,现在鱼翅快像鱿鱼那样了。不知道对鲨鱼来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今年“我们手中的世界”组中,另外一张非常精彩的入围作品是《好莱坞美洲狮》,这张作品出自斯蒂夫·温特(Steve Winter)之手,他是用红外陷阱相机拍摄大型猫科动物方面的顶尖高手。2012年,一套设在格里菲斯好莱坞标志附近设置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雄性美洲狮。斯蒂夫o温特和动物学家一起在这里工作,他精心设置了一系列陷阱相机,并在14个月后拍摄到了这张照片。好莱坞的标志和美洲狮在一个画面中,似乎预示着美洲狮的回归。但在今年,研究者们不得不捕获这只美洲狮,为他治疗疥癣和鼠药中毒。而在这一地区威胁这一曾经的王者的还有繁忙来往的汽车。
年度野生生物摄影记者奖
“年度野生生物摄影记者奖”评选出的是一组图片故事,像是“我们手中的世界”的升级版——用一组照片来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在连续几年老虎、犀牛角、鱼翅和象牙的报道后,今年的该奖项的主题终于和中国关系不大了。今年的主题是狮子。
这是布伦特·斯蒂尔顿(Brent Stirton)连续第三年入围该奖项了,并且在去年他就是这个奖项的得主。这一组图片中,表现了狮子的生活和人类的各种关系。一个极端是一些狮子被在饲养场里养起来,然后用于“困猎”(把动物放在一个封闭环境中,供猎人较轻松的猎杀),如左上两图中所示。狩猎场的工人会清理被杀死的狮子(右上图),猎人将皮张和头骨带回家作为战利品纪念。其他的部分会销售到远东用于中药,因为现在虎骨已经很稀缺了。在左下图中,Sakuma部落的狮子舞是杀死狮子的人跳来赞颂保护村庄的勇气,人们会向舞者送上礼物。仍然还有一些年轻人会渴望杀死狮子。但事情也并不全是消极的,一些马赛人被召集起来参加狮子保护计划(下中图),许多之前的狮子猎手改为为狮子保护工作:追踪狮子,收集DNA样本,这些工作也为这些人带来了新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他们也成为阻止其他马赛人猎杀狮子的先锋。狮子与人的冲突也依然存在。在收获季节,一些人会睡在田里守护庄稼防止被假面野猪(Potamochoerus larvatus)破坏,而狮子会尾随这些野猪而来。其他一些情况,人也会受到狮子的攻击。优素福(右下图)曾经在捕鱼时被狮子攻击而失去了双臂,现在他的饮食起居都要靠家人和邻居照料。
几乎每年的野生生物摄影记者奖的图片故事都是自然保护的一个缩影,代表着自然保护的复杂。年赛评委罗莎蒙德·考克斯评论道:“通过仅仅几张照片来传达一个故事,需要摄影师最困难也最耗费时间的竭力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奖项的获奖者通常都是经验丰富的专业摄影师。……一张能够打动人心的照片本身就是最有力的工具。如果这张照片能够被数以百万计的人们看到,就像年赛这一奖项中的获奖照片那样,那么它就可能会带来持久的改变。”
新秀组照奖
原先的“埃里克·霍斯金组照奖”被更名为更直接的名称“新秀组照奖”,这一奖项设立于1990年,原本以英国鸟类摄影的先驱,年赛的支持者埃里克·霍斯金命名,目的是给那些刚刚开始从事这一职业的摄影师提供资金和行业中地位上的支持。而今年的新秀是比利时摄影师米歇尔·都楚蒙(Michel d'Oultremont,)。从这组作品中,可以看到米歇尔的照片具有很明显的斯堪的纳维亚的风格——用较低亮度,偏冷的色调和季节性典型的光线创造出整天的氛围和戏剧性效果,而拍摄主体则在整个环境中的比例较小。这一风格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斯堪的纳维亚的摄影师创立,并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摄影师。
今年的组照奖增加了一个26岁以上年龄组的“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组照奖”,可以说这个奖项的分量仅次于总冠军“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而今年获得这一重要奖项的是美国国家地理著名摄影师蒂姆·拉曼(Tim Laman),可以说实至名归。这组极乐鸟的照片来自于蒂姆为美国国家地理拍摄的10年的项目,拍摄到了已知所有39种极乐鸟,记录到它们精彩的求偶行为。2011年,野性中国邀请蒂姆·拉曼来中国作为摄影培训的讲师,他在讲座介绍了这一项目。在拍摄行程中,蒂姆·拉曼带着华莱士的《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走遍了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和附近的小岛有极乐鸟分布的地区,获得了大量精彩的照片和记录。这些成果被刊载在国家地理杂志上(见《华夏地理》2012年12月号《寻找极乐鸟》),经历被拍成纪录片在国家地理频道播放,出版成书《极乐鸟:世界上最非凡的鸟》,也成为阐释达尔文提出的性选择理论的最精彩的例证之一。最精彩的照片,是一只大极乐鸟在雨林的树冠上对着朝阳和弥漫雾气的雨林做求偶表演,这只鸟已经清理过树冠的树叶,为自己的表演整理出一片舞台。这张场景感极佳的照片中,极乐鸟已经成为这片雨林的灵魂。
今年的年赛开设了大众评选奖,最受大家欢迎的作品是这张《更新Facebook》。这几年,地狱谷温泉的猴子在年赛中频频出镜,今年也不例外。原本一位游客想用她的手机为猴子拍一张特写,没想到手机突然被猴子抢走,并被拿在温泉中摆弄。摄影师马塞尔·范·欧斯汀(Marsel van Oosten)以贴近水面的低角度拍摄了这张猴子专心致志看手机的画面。摄影师开玩笑说:这群猴子以学习行为并成为其群体“文化”而闻名(清洗红薯),或许几年之后,它们会成为懂得科技产品的一群猴子。这只手机后来回到了主人手里,可惜已经坏掉了。
青少年大赛
青少年大赛10岁及以下组的冠军也是今年青少年总冠军,11-14岁组的马克·阿尔比亚克(Marc Albiac),他在帮助祖母收拾花园的时候发现这只螳螂。由祖母帮忙盯着螳螂,马克迅速的取来了相机。这只螳螂很难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于是,靠着用一张白纸当背景,马克得到了这张如今精细的表现这只螳螂的姿态和质感的照片《角度平衡》(Angle Poise)。
11-14岁组另外一张值得推荐的入围照片是特里斯坦·莫斯(Tristan Mo?s)拍摄的《日落倒影》,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的一个水塘边,长颈鹿的倒影和黑背豺的剪影相映成趣。小摄影师用较低的曝光将其他动物隐去,只留下倒影和剪影,从而拍出这张让人感觉宁静的作品。
来自瑞典的安东·利亚(Anton Lilja)在去年就入围11-14岁组,而今年他以这张《长长的拥抱》(The long embrace)成为15-17岁组的组冠军。这张照片拍自安东家附近的一个池塘中,为了保证让雌蛙卵受精,这些雄蛙会抱住雌蛙长达数天。安东以靠近水面的低视角和闪光灯带来的水面反光拍到了这张他满意的作品。
今年年赛的最后一个组是Wild-I特别奖,这一奖项获奖者的照片的质量或许不如其他组,但却能够体现小摄影师用图片记录主题的潜质。今年这一奖项的获得者是英国的威尔·詹金斯(Will Jenkins)。威尔希望用他的照片激励其他人珍惜树木。他说:“我无法想象一个没有树木的世界,它们就像野生动物的巨大住宅——在全世界容纳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微距到航拍,威尔以各个角度的照片表现了这个主题。
野生生物摄影师年赛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在这50年中,它成为推动自然摄影发展乃至自然保护的重要力量。而我们也相信,我们能够看到这个比赛将继续走下去,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与时俱进。我们也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摄影师能够在这个比赛中入围或获奖。正如罗莎蒙德·考克斯女士在《生命之灵》致中国读者的序中写道的:
“中国摄影师的潜力是巨大的,甚至大过任何其他地区的摄影师。中国大地为摄影师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环境和拍摄题材,这其中很多在其他国家甚至在中国国内都是少有的。……当今的自然摄影不仅被认为是艺术,也被认为是科学,中国很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非常特别的照片,这些照片将不再仅仅是对西方的模仿,而是能够反映中国人看待自然的方式,而这也将赢得国际的赞誉与瞩目。”
野性中国创始人奚志农先生受邀参加了本届年赛的颁奖典礼,下面是他在现场拍摄的获奖者合影环节:
附录:第50届野生动物摄影年赛奖项设置变化
之前的动物行为、水下世界、植物等几个组,现统称“地球的多样性”,其下分为以下组别:“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植物和真菌”、“水下物种”。取消“动物肖像”和“城市野生生物”组。
拍摄环境景观的“原生景观”组改为“地球环境”组,新的组强调作品要描述了引人注目的物理空间、激动人心的自然景观和壮观的天气锋面,并具有着对地面、水下和天空之环境的扣人心弦的诠释。
原先的“黑白大自然”和“自然设计”两个组别,现统称“创意和技巧”,依然保留原先的两个组别:“黑与白”、“自然设计”,并且加入一个新设立的特别奖“时间流逝(Timelaspe,“Timelaspe Photography”意为延时摄影)”,它所征集的作可品为通过创造出时长在45-90秒之间的连续动作来叙述一个故事、捕捉一个戏剧性的时刻或者是仅仅阐述某件你认为重要的事情,并以此为你的静态照片注入生命。最终成果成果为一段延时摄影作品。
原先的特别奖“我们手中的世界”和特别奖“年度野生生物摄影记者”两个组别保留不变,但统称“纪实”。
原先特别奖“埃里克·霍斯金组照奖”改为“新秀组照奖”,依然为18-25岁的年轻摄影师设立,并为26岁及以上年龄的摄影师们增加一个新的组照奖“年度野生生物摄影师组照奖”。
取消特别奖“杰拉尔德·杜瑞尔濒危野生生物奖”。
设立特别奖“大众评选”奖。
青少年大赛部分,保留原先三个年龄段的组别,新增“Wild-I”特别奖,这一奖项要求每位参赛者提交一组参赛作品,其中包括六张静态照片和最多达150个字的文字,以及可选的90秒动态图像。并且允许使用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拍摄。参赛作品可以包含从保护措施到栖息地破环的任何事情,并根据拍摄者作为记者的能力进行评判。
此外,今年的年赛的每一个组别中,取消了原有的“亚军”、“特别推荐”和“推荐”作品,除冠军外,其他的作品均为“入围作品”。
(编辑:老猫)
你可能感兴趣
引用文章内容:作者保罗·克拉夫(Paul Klaver)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发了一只体温尚存的马鹿尸体。“马鹿”是甚?赵高起的名?这雀嘎子(qió gǎ zǐ)我们那叫翠鸟,
显示所有评论
全部评论(46)
猴哥又上镜了
不黑中国不舒服斯基多拍拍印第安人生存现状哈不行不行白大人脸皮薄
我用努比亚拍星星。咦,星星呐。一定是我拍摄方式不对。
引用 的话: 我用努比亚拍星星。咦,星星呐。一定是我拍摄方式不对。我用日版HTC new one 拍夜景,咦?为啥世界是紫色的?
食品科学硕士,果壳网编辑
哎呀好棒!
猴子哥要是拿的是索尼Z系列的,就没有问题了
果壳网副主编
《鳍竺鲷花火》这张看上去好可怕,比密恐还让人不舒服。《时空中的苍鹭》真赞啊!
想买这本书《生命之灵》
老鼠那张特别喜欢
NICE PHOTOES
好几张好美啊啊!!
引用文章内容:作者保罗·克拉夫(Paul Klaver)在一个冬日的午后发了一只体温尚存的马鹿尸体。“马鹿”是甚?赵高起的名?这雀嘎子(qió gǎ zǐ)我们那叫翠鸟,
摄影不仅靠构图,有时还有运气的成份,较专业的摄影器材也不可少。
引用文章内容:一只体温尚存的马鹿尸体……?不是翠鸟的解释?
引用 的话:猴哥又上镜了八戒赌气的说
第一张老爷子好英俊那!
引用 的话:八戒赌气的说二师兄,别生气,谁让猴哥长的帅呢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引用 的话:“马鹿”是甚?赵高起的名?这雀嘎子(qió gǎ zǐ)我们那叫翠鸟,引用 的话:……?不是翠鸟的解释?那个,请参考图片下面的链接 --&(观赏完整的延时摄影作品,请点击这里)&--
咦?广州科学中心不也在办这个摄影展吗………可图片不一样啊!
防水手机是多么的重要啊!
今年的年赛开设了大众评选奖,最受大家欢迎的作品是这张《更新Facebook》。这几年,地狱谷温泉的猴子在年赛中频频出镜,今年也不例外。原本一位游客想用她的手机为猴子拍一张特写,没想到手机突然被猴子抢走,并被拿在温泉中摆弄。摄影师马塞尔·范·欧斯汀(Marsel van Oosten)以贴近水面的低角度拍摄了这张猴子专心致志看手机的画面。摄影师开玩笑说:这群猴子以学习行为并成为其群体“文化”而闻名(清洗红薯),或许几年之后,它们会成为懂得科技产品的一群猴子。这只手机后来回到了主人手里,可惜已经坏掉了。========手机入水应该会停止工作吧。。。
微电子博士生
引用文章内容:105mm微距镜头??
引用 的话:“马鹿”是甚?赵高起的名?这雀嘎子(qió gǎ zǐ)我们那叫翠鸟, 同问啊同问。
引用 的话:咦?广州科学中心不也在办这个摄影展吗………可图片不一样啊!广州科学中心展览的是去年的获奖及入围作品,也就是第49届。
引用 的话: 同问啊同问。马鹿是一种鹿Cervus elaphus,翠鸟只是这段延时作品(视频)的一张截图,作者从一只马鹿的死延伸开去,拍摄了多个延时的场景,组成了这段作品。
生理学博士
我是不是瞎了...
好棒。圈猎狮子和被狮子袭击失去双臂的图片和相关报道以前看过,有时,一张照片能讲述一个令人唏嘘的故事,可是,又不能仅仅从一张照片下定论。人和自然的相处,背后的情况太复杂了。
猴子拿手机的动作好专业好有范!
查了一下这本书《生命之灵》标价198元……
引用 的话:不黑中国不舒服斯基多拍拍印第安人生存现状哈不行不行白大人脸皮薄 你把印第安人当野生动物么.........
显示所有评论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视觉效果震撼的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