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学的竞争是所有的大学生就业协议书

90后大学新生的竞争与合作
&&&& 进入9月份,适逢大学新生入学,&90后大学生&成为媒体热炒的概念。其实,&90后&的先遣部队前一二年已经悄然登陆大学学堂,他们并没有表现出区别于80后的显著特点。
&&&&& 一家著名媒体的系列报道中,将90后的竞争意识放在第一条,那意思是说,90后的大学新生最讲竞争。但看了具体的例子,让人不禁哑然,因为此处竞争的含义除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外,并无多少新意可言。
&&&&& 比如报道中称,一名90后的大学男生进校后最关心的是怎样争取奖学金,一位90后女生关心的是外语分级、分班考试对今后专业的影响。而这些都是近几年大学新生的共相。问题在于,竞争的内容是不是仅限于此?
&&&&& 近一百多年,中国人竞争意识的凸显大致集中于三个时期:一是严复编译《天演论》之后的清末民初,二是上世纪50年代,三是80年代。无论是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晚清,还是&超英赶美&、&开除球籍&的后两个时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关心民族生存成为竞争的基本诉求。90年代以来的竞争意识有一个重大的变化,简言之,就是竞争诉求的世俗化。上述90后大学新生为切身利益考虑,正是这一世俗化诉求的反映。
&&&& 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值得维护的,因为合理的个人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之一。可是,90后的大学新生能否从仅仅关心奖学金和英语快慢班出发,将竞争内容和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领域仍是有待观察的。
&&&&& 无论这篇报道是否真实地反映了90后大学新生的基本状态,但它多少折射出从80后开始大学新生比较明显的特征,这就是由于&自我中心意识&过强所造成的对竞争理解上的片面性。
&&&&& 其实,也不能全怪80后或90后的大学生,从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和高中,他们都生活在激烈竞争的压力之下,这种竞争又主要是分数之争。而竞争的结果对其未来的生活影响之巨,用天壤之别来形容也不算夸张。
&&&&& 社会选择的单一化使竞争日趋激烈,而单一化的竞争又往往容易使竞争者的道德变得很可商榷。只讲竞争,缺乏合作意识是表现之一。这样做很可能导致彼此之间在学习上各自为阵,少有相互辨难,互相帮助,反而容易相互拆台,乃至势不两立。
&&&&& 另一个表现则是规则意识的淡薄。为了竞争,部分新生一进大学似乎就做好了&公关&的准备,院系以下的领导,直到辅导员、任课教师都成为潜在的对象。这不一定都是经过事先精心策划,而多是出于长期养成的习惯、长辈的告诫与本能。从此一点,亦可看出社会的规则意识欠缺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 当然,大学本身是否能够及时遏制无限竞争(估且这么定义)的蔓延趋势,对可能参与无限竞争的新生加以提醒,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的竞争观念,也考验着大学的机制和社会影响力。
&&&&& 之所以考验的是大学的机制而非教育能力,是因为在现阶段,机制的重要性远胜于主观的教育。我们的大学新生早已听惯了&大道理&,甚至害上了&大道理敏感症&。他们关注的最多的实际是大学的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氛围是否真的体现出公平、公正,并且努力从学校和老师的点滴作为或行为中嗅出大致的取向,以便通过及时适应来趋利避害。
&&&&& 由此可见,90后的大学新生是否认识到竞争的前提是合作,是否热衷在竞争中寻求合作、讲求规则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大学能否通过机制调整和创新给他们提供这种良性竞争的平台。
&&&&&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大学服务于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好像只有直接提供科研产品一条捷径。事实上,对大学而言,人的教育仍是须臾不可离的根本。比如通过完善机制让大学生体验到良性竞争可能带来几方的共赢,并在此过程中学习竞争的规则,等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以他们的高尚行为对社会群体、对自身家庭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对于扭转社会道德滑坡,进而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作用也将无可估量。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6页¥3.0048页免费4页免费3页¥1.002页¥1.001页¥0.502页免费1页免费2页免费7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7页免费92页7下载券4页免费4页2下载券5页免费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提升就业竞争力|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当代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探究.pdf12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3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华南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当代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姓名:岑延远
申请学位级别:博士
专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指导教师:郑雪
当代大学生竞争心理特点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竞争心理是指个体对竞争的认知、态度、策略和动机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心理倾向。健康积极的竞争心理是个体成就事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健康自我与健全
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个体更好地适应当代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针对目前还
没有关于大学生竞争心理方面实证的、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当代大
学生竞争心理及其与一些人格特征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整个研究共分为六个部
第一章从社会现实特点和大学生实际出发介绍本研究的问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综
述了有关竞争心理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通过对大学生被试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提出竞争心理系统的基
本层次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编制大学生竞争心理预试量表,用此量表对485名大学生
进行测量,采用因素分析方法对大学生竞争心理的基本维度与模型构成进行了分析与验
证。结果表明,竞争心理由竞争倾向、竞争动机、竞争策略和竞争内容四个维度构成,
其中竞争倾向由情绪倾向、行为倾向和认知倾向三个子维度构成,竞争动机由提高能力、
自我展示和获得利益三个子维度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58cv网址导航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18:57:40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43295 
与其说香港大学吸引了考生,不如说香港自由的市民社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了来自内地的学生。而“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给出的正是“为什么放弃内地大学”的答案。
&如果单单是读书,那就不用来香港了。到这座有&市场自由主义最后堡垒&之称的城市,
也是为了感受这里的文化。&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乔申说。
已经成为香港永久居民的耿春亚。
陈子翔(右一)和他的团队伙伴。毕业于城市大学的陈子翔以他的粤语优势,
每年承担百来号内地学生语言特训,志在消除内地和香港学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如今,他已经成为了一间港、深两科技项目孵化企业的老总。摄影_桑田
  与其说香港大学吸引了考生,不如说香港自由的市民社会、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了来自内地的学生。而&为什么要去香港上大学&,给出的正是&为什么放弃内地大学&的答案。
  为什么去香港上大学
  8月1日开始,香港各个大学&新生营&陆续开放。1400名内地新生,开始了他们的香港求学生涯。
  在香港,他们享有言论的自由和资讯的便利,知识得到尊重,自由思考、争辩的权利得到捍卫,尽管商业价值观主导并影响了这座城市,但其体制仍然保障了学生不受干扰的思维成长与价值观建立,教授独立研究的开展,更是保证了学术机器的激活与运转。
  大学在一个正常的行政肌体上的发育和成长,让学生直接受益,其能量,不容小视。
  什么样的环境,铸造什么样的大学,而什么样的大学,也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与其说香港大学吸引了内地生,不如说香港这个自由、成熟的市民社会吸引了这群年轻人。
  香港高校的所为,是内地大学等待革新前夜必须正视的一面镜子,而&为什么要去香港读大学&,给出的正是&为什么放弃内地大学&的答案。
  内地生在香港
  他们摆脱了中国式的大学环境,负笈香江求学,香港给他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四年成长,最终临到毕业时,他们发现自己难以离开这座城市,尽管商业主导了城市价值,但扑面而来的自由气息,始终让人难忘。
  &如果单单是读书,那就不用来香港了。到这座有&市场自由主义最后堡垒&之称的城市,也是为了感受这里的文化。&香港中文大学毕业生乔申说。
  记者_黄修毅& 实习生 洪沁& 香港、上海报道
  2011年重庆市理科状元韩文博,先后拒绝了北大的保送和清华的录取通知,决然选择了香港大学。父母这样解释儿子的选择:&在香港能安心搞科研&。而他的父母,均为西南政法大学的老师。来自安徽阜阳太和县的丁颖,还在为她的学费发愁。因为听老师说&考取了可以有高额奖学金&,她第一志愿报考了香港中文大学工科专业,但658分的高考成绩却没够上香港中文大学的奖学金基础班。如今,她只能指望当地政府帮忙。
  在每年高考季,香港高校都会引发舆论的一通口水战,仅在今年,就有17名高考省市状元舍弃内地高校投奔香港。其中包括北京的三名文科状元,以致还引发了北大教授王诗宬作出 &选不选择上北大是素质问题&的论调。
  自2003年教育部允许港校在内地自主招生后,香港大学在内地已由最初每年招收不到200名本科生,发展到如今1400人的规模,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更把触角伸向了内地的31个省份,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也将有学生负笈前往香港求学。香港的高校,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常规选项。
  北大清华&落跑族&
  背后的维多利亚港灯火通明,一个青年紧抿着嘴,这张十年前的照片,乍看像是小照相馆的布景成像。耿春亚掂着照片打量自己,那个从江苏淮安考入清华大学,又投奔香港的青年,现今已是香港永久居民。
  2001年,耿春亚还是清华大学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以&交流生&的身份第一次到了维港。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考察遍了香港的八大高校&,他认为:香港科技大学在西贡风景优美,但位置太偏;香港中文大学在沙田占山为王,去深圳比到中环还要近;至于港大,&气氛像北大,我一个清华毕业生不喜欢。&
  这次游学之后,耿春亚下定决心要去香港读书,2002年,他争取到了一个公费留学的机会,如愿以偿地进入香港城市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他圈定九龙塘为自己的起点,&因为这里是香港的心脏&。九龙塘以依山而建的购物中心 &又一城&闻名,香港城市大学通过与一架商场内部的扶梯相连,呼吸着整个香港社会的物质气息。
  正是这股气息打动了耿春亚,&城大就像一个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看香港人如何处事,看香港社会的意识形态,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了。&
  当年,他是唯一一个从清华来港的学生。尽管在清华同学看来,这不吝&是个疯狂的决定&。因为以耿春亚的学术成绩,外加手握四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完全有条件去麻省理工。
  但在香港短暂求学过程中,香港吸引了他,&这里充满公平、公正机会的社会,而对有实力的人来说,公平性非常重要;香港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工商服务的软硬件环境,只要你想创业,只担心自己的能力问题&,耿春亚对自己的规划就是日后从商,香港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
  而在香港十年,求学,创业,结婚,买楼,&我的同学中,不管在北上广,还是国外,有几个买了房的?&能够在香港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买房,是耿春亚的成功指标之一。
  在耿春亚的年代,能去香港读书的学生,还是凤毛麟角,而在香港高校自2003年开始招收内地自费生后,到香港求学的学生,每年呈加速递增的趋势。这些学生也不会再面对耿春亚当时面对的讶异目光,对香港读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自然不过的选择。
  大三学生王璇,高考前先是被清华大学提前招生录取,签下一纸&排他性录取&的合约。高考发榜后,不满被调剂去了非自己志愿的专业,但困于预录取协议而上不了北大。一气之下,父母就支持她去了香港大学。
  北京四中毕业的刘策,高考被北大录取,但未能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光华管理学院,他宁舍北大,而自费来了香港。而同学中,大部分都是像王璇和刘策这样的情况。
  这也使得香港大学的商学院,成为内地学生最趋之若鹜的专业。2009级香港大学录取的300名内地学生中,有116人就读于商学院。内地生在港大商学院因此成了大多数,占总人数的近四成。
  在港大商学院的成绩排名中,上半区几乎被内地生包揽。学院里甚至流传着这样的笑话,香港本地学生在考完试后,自我感觉不错,会感叹一句,&达到了内地生的平均水平&。
  港大教务处主任王女士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承认,内地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略胜一筹,尤其是理工科。而且近年录取的内地生的英语水平有惊人的提高。
  即便像讨论课这样内地生相对陌生的形式,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内地学生的组队提案能力也不落下风。&香港学生除了国际学校出来的,大部分人却说得一口&broken English&。&王璇说。所谓&broken English&学名langue,是英殖民时期的产物,原指华人和东南亚社会中通行的蹩脚英文。
  &这里的竞争不如清华北大,更容易取得好成绩。&刘策早早打定了出国继续深造的主意,这个一心关起门来读书的学生,甚至很少跨过眼皮底下的维多利亚港,涉足校园以外的香港。
  民主墙
  初次跨过维港,耿春亚乘的是有近百年历史的天星小轮。目光还在中环楼顶的&汇丰&&中银&霓虹灯间流连,小轮已停靠尖沙咀的码头。就像很多内地游客一样,更让人开眼的世界在这个已经绿漆斑驳的前殖民哨站展开。
  大幅悬挂的黄色标语,满眼都是敏感词汇。广播喇叭用粤语、英语、普通话轮番轰炸码头上游人的耳朵。耿春亚好像一时失去了辨识力,过去在内地十多年的教育在他身上突然无从施展。
  每到&七一&,港岛的&铛铛车&停摆,从铜锣湾到上环的游行人流在眼前滚滚而过,耿春亚在马路牙子上驻足观望一下标语,就不声不响地走掉。&我尊重每个人表达的权利。&是过去的十年的香港生活在耿春亚身上磨砺出的理性。
  每一所香港的高校,在内地被宣传栏占据的地方,几乎都竖了一面&民主墙&。暑假期间也热闹如常,有落款&学生会&的海报,公开为历史纪念日倡言;也有落款&学生A和B&的举报信,矛头直指系里学生干部的任用不公。从宿位争执到国际政治,不一而足。
  耿春亚所在的香港城市大学的&民主墙&文化,更有一条别具特色的定规。学生可以在民主墙的&大字报&上任意批注,但必须注名所在学系的代码。以至于常可见到反复圈画的涂鸦,&某某同学是中文系毕业的吗,有最起码的科学常识吗?&
  香港城市大学的副校长林声群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访时说,香港校园的民主文化,也刺激了内地生加入到对学校政策的倡言和改变中。2005年录取城大的学生,被强制性要求上数学课。但部分内地同学的反对,经过联合签名倡议,甚至找到他本人,最后校方审定,通过了文科学生免修数学,工科学生选修数学。
  耿春亚在毕业后被推选为在港内地毕业生联合会主席,进而入选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委员,并推动香港政府最终在2008年通过&内地生无条件延长居留一年&的政策。这也开启了一大批一年制硕士生的拥入。
  家在上海的乔申就是其中一员,2008年他被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录取,就读一年制硕士。他对中文大学创办之初就以高举&中文&、盛产反殖豪杰早有耳闻。乔申一开学就在录取资料袋里收到了一只小卡套。两个扭曲的小人图案上,刻几个红字&性工作者维权&。
  &如果单单是读书,那就不用来香港了。到这座有&市场自由主义最后堡垒&之称的城市,也是为了感受这里的文化。&乔申说。
  入学之后,他在校园里、民主墙、餐桌上到处可见这个小画符,&性工作者维权&的主题贯穿了整个学期。在中文大学山脚下的火车站,时而可以撞到香港学生就地围成一圈,拍手顿足,口呼&反对改建学校&,要求罢免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校长刘遵义。等到乔申返身上山,又在被称为&烽火台&的中文大学校园平台上,被这动地呐喊所震。
  &这在内地简直不可想象。&乔申一度找到&庄& 上(港校称社会团体为&庄&),想要入伙,但在校园一年的逗留,粤语还没说溜,就已经被抛到了就业市场。
  进军中环
  耿春亚在校期间,出入寝室也是一身深色西装,同学们甚至私下里讥笑,&他睡觉也脱不下那身&制服&。&
  跻身香港的商业社会,是耿春亚从一开始就明确的目标,&可能是家教的关系,我妈常说&知识是力量,钱是胆&。&披了一身职业装的&皮&,他自言是为了应付随时都可能出现的交际场合。
  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看到扎着领带或踩着高跟鞋咯咯地在你面前走过,那多半是毕业班的学生。在香港,即便暑假出入学生宿舍楼,也不时会撞上一身西装革履的香港学生。他们或是早早在公司开始实习,或是在外打工,为挣出下学期的学费。
  &香港本地学生家境好的,早在本科、中学阶段就被父母送出国了。&香港中文大学教育研究所的陈霜叶教授如是说。香港本地学生大多锁定了&一毕业即就业&的目标。
  在中环的楼宇里占据一个小格子间,就像攀上了香港社会登龙术的门槛。中环汇集了国际投行、基金公司、咨询公司,是香港金融业的核心。从维港的对岸望去,摩天楼密集到前窗可以探进后户。
  在耿春亚看来,&这就是&中环价值&有霸气一面,讲究利益绞碎一切,99%唯上唯权,人和建制互为生存条件。&
  单单是身在中环的秩序感,和少有办公室政治的烦扰,这就足够吸引了乔申这样的大批学生以&中环&为工作地点的上上选。为了在香港谋得立足之地,理工科学生也宁可转成商科。而没有专业限制的Big4(四大财务咨询公司),成为了像乔申这样的文科生的主攻方向。
  从毕业后租住在油麻地不足100尺(10个平方)的小套间里,到尖沙咀搭小轮往中环参加面试,对他好比是一次具有仪式感的进军。
  相比自己租住的那间屋,窗口只容塞进窗式空调大小的一个窟窿,中环大块落地玻璃砌成的办公环境,&简直就像自然光一样亲和。&在宽大的格子间加班,也比呆在自家转个身也要刮到墙壁的套间里强。
  那次中环的面试经历,他至今津津乐道。&群面&环节,十来位应聘者自由分成两组,大陆和本地毕业生各占一半。内地生像往常课堂上一样,自然地结为一组,用普通话悉悉索索地准备开了。没料想一到辩论关头,&我们完全控制了话语权,逼得他们用普通话应对,香港学生都结巴了,考官也只有一脸惊骇地默许。&
  内地生带来的&就业紧迫感&,从2007年港校的第一届内地本科生毕业以来,就频繁见诸香港当地媒体报端。据《明报》的统计,八成以上的内地学生在香港的商界工作,商科学生的平均起薪点在2011年达到月薪1.3万港币,极个别的高薪更直逼8万。近三年来,内地生在港就业薪酬比本地生高出近三成,&内地生揾工(找工作)更吃香&几乎成了香港社会的共识。
  香港&跳板&?
  位于沙田的香港科技园办公楼,面朝大海。耿春亚如愿坐在自己的大班台后,翻过那张十年前在维港的快照。背面赫然题着,&用两年去体验一种环境,用十年去追求一种理想,用一生去实现一种价值&。
  他用两年取得香港城市大学的硕士学位,又用两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七年后,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结婚、买楼,是他最近办的两桩大事。房子最初选在九龙塘,&合约也签了,1620万,一个月里涨到2000多万&。
  &以我们那一批最早的公费留学生来看,20%的人最终呆在了香港。而目前,每年进入香港读本科的群体不到两千人,有八千多人是一年制硕士生。从另一个角度看,经过2005年的港校对内地招生高峰以后,获得入境处永久居留香港批准的内地生人数上涨缓慢。&
  在身为雇主的耿春亚眼里,内地过来的学生有闯劲,而经过香港教育的内地生,&角色感更强,懂得在其位谋其政,也更有专业意识。&
  乔申常去&在香港赚米的大陆小豆子&小组,这里聚集了800多号和情况相仿的在港内地生。这些自称&港漂&的青年,衣食无虞,但对坚守城市的忧惧,和在&北上广&飘着的青年们并无不同。
  画饼充饥似地讨论&香港最理想的职业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金融业OT(加班)太多;香港社会尊崇的&三师&之律师和医师,取得职业资格既不易,其标准和内地还不合拍。争了半天,公推在香港做教授是最理想的职业。
  收入高、工作稳定又相对自由,从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的陈霜叶在香港中文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获聘了留校执教。而依山傍海的香港中文大学,还吸引了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获得者、长期流亡海外的诗人北岛留驻此地。
  从北京大学到进入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陈霜叶都一马平川。如今栖身香港搞科研,她最感到适宜的是校方提供的清晰透明的学术环境。
  &在香港的大学,国际化的是形式,学生还是亚洲式的。&香港的学生从中学教育开始,习惯于小组讨论,做project(项目),更多是形式上徒具美观,比内地学生略显高出一筹。但是他们都不习惯于主动发问。
  陈霜叶至今认为,自己的人格培养是在北大完成的,因为那里有一帮性情相投的同龄人。当年大家争读《读书》杂志的一幕在回忆中闪现,好像冥冥中注定了她走上学术道路。&看你追求什么,如果只是追求制度和环境,香港是要领先的,如果是注重的是身边相处的同学,我觉得一定是最优秀的环境中,得到的会更多。&
  从大规模接纳内地生开始,香港的高校向欧美大学输出的人才也大幅度增加。在城大副校长林声群的意识中,&内地生都很有目标,他们从不觉得拿学士学位够了,本地学生的心态就不同。即便内地生把我们当跳板,我也完全不担心这个问题。&
  关起门来一心读书的刘策,代表着在港内地生的一大群体。他们来港之前就明确了出国读书的方向,香港高校甚至有比较容易博取好成绩的便利。&因为这里竞争不如北大清华激烈。但是,国外学校可能听说过清华北大,你问他港大,他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地方。在大陆学生涌入之前,这里很少有香港学生志在出国深造。&
  早为就业市场上最早试啼的会计专业学生,王璇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在校方的督促下,递交了简历、实习申请,准备在香港的第二年就开始实习。但她这次并不争先,&工作的时间将来有得是,还有更多学习之外的是值得体验,等到觉得该看的、该体验的都差不多,就该回去了。&
  去香港读书的花费
  1.以港大为例,内地委培1年,学费3万人民币。(除港大有委培政策外,其他7所高校均是直接大一入学)
  2.在港3年:
  学费:11.9&3=35.7万港币(学期长度:每年一般8个月左右)
  学校食堂伙食费:60(每天)&30=1800港币/月(如果自己动手做菜会便宜,学校舍堂每层楼都配备厨房)
  书本费:每学期依据专业从几百到上千不等。
  其余生活费(交通、购物、同学聚会、短途旅行):港币/月
  住宿费:9000港币/年(如果外租的话,算上学校补助一般和住舍堂费用相似或略多出少许。)
  兼职:以教普通话为例 每小时可赚100-120港币
  总体而言,港大学生每年的花费在16万-18万港币左右,在港念书3年,大概需花48-54万,再加上内地委培一年,总共在50万上下,如果获得港大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基本能够抵消这一项支出。&&&& 整理_洪沁(实习生)
  他们眼中的内地生
  1952年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现居北京。著有《香港三部曲》、《我这一代香港人》等。
  陈冠中:内地生冲击了香港教育
  香港大学在1970年代刚成立法律学院,头两年只能招到最差的学生,因为大家对这个职业不太理解。结果香港经济在70年代突然转型,金融资本落地生根,所有公司一夜之间都要找律师、会计师。
  许多港人抱有同样的认识:吸收一点内地的好学生,冲击一下香港的学生。以香港最好的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而言,可能每年要招100名学生,但香港生源不足以支撑这个专业,可能招进来的学生不是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如果扩大在内地的招生,就能很好地缓解这个问题。
  广东农村出生,13岁移民香港,英国取得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行政系助理教授
  周保松:内地生务实、用功
  香港大学里面的內地学生,对政治现实的无力感比香港学生要强。他们有批判性,但是觉得无法改变,所以逃避。选择明智的、有实用性的东西,比如大部分选择商科。自己未必有兴趣,但非常地务实。
  比较內地和香港的学生,发现内地的学生非常的用功。一直觉得香港是填鸭教育,但是比较了内地的学生,发现内地的学生独立思考更加缺乏,所以来到了香港,他们遭遇很大的冲击。因为没有想过可以挑战权威,没有标准答案可以辩论,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来了都会感受到一些冲击。
12:37:22 发表
What do you study? /index.php/programm buy limovan
"United Capital is a perfectly normal U.K.-registered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 company." When asked about concernsover the deal in Bulgaria, she said: "if people have a problemwith it, I don't care."
7:03:47 发表
Remove card /publications/ buy bromazepam canada
Zest one lemon directly into the salt. Add freshly squeezed lemon juice to salt and zest mixture. Spread out flat onto a nonreactive, heat-proof tray. Place in a warm, dry place to allow the lemon juice to evaporate a?? in a window on a sunny day, on top of the oven or in a dehydrator. It is ready to use when it is completely dry.
5:07:20 发表
I've just graduated /open/ limovan 7 5 mg comprimidos
In the "My channels" section, you can organise the order of thechannels to prioritise your favourites, otherwise it displayschannels in order of general popularity. At the most it will show agrid of nine channels at a time, with a peak at three more in orderto make sure users aren't overburdened with information andchoices.
3:56:35 发表
I've lost my bank card /advertising/ taking 20mg of ambien
Why would Syrian dictator Bashar Assad do something that could trigger a U.S. military action? It's illogical on the surface. Yet absolute rulers at all levels tend to think the normal rules do not apply to them.
7:06:52 发表
Do you have any exams coming up? /contact/ 1 milligram klonopin street value
Since taking the helm in May, Krzanich has pushed to improve Intel's offering of chips for mobile devices. It recently announced a lineup of ultra-small chips for wearable devices, which are growing more popular.
1:32:26 发表
I read a lot /partner/partner-program/ soma sale india
Coal, which supplies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China's total electricity needs,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main areas it needs to tackle. China would cut total consumption of the fossil fuel to below 65 percent of primary energy use by 2017 under the new plan, down from 66.8 percent last year.
南都周刊读者评论仅供读者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南都周刊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评论区(5个字以上400字以下)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南都周刊"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站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梁香禄(020-)、肖曼丽(020-)、袁铮(020-)
南都周刊2011年第3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1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0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9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8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7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6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5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4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3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2期
南都周刊2011年第1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50期
南都周刊2010年第49期
十 大 热 门 文 章
封 面 报 道
品 牌 活 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生就业协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