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南区醒狮路段何时才能棚户区图片改造

筑党发〔2014〕20号
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着力解决民生&十困&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部门,贵阳警备区、武警贵阳市支队,各人民团体,市管企业:
  《关于着力解决民生&十困&的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贵阳市委
  贵阳市人民政府
  2014年5月6日
关于着力解决民生&十困&的实施方案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确保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现就着力解决民生&十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转作风、抓反腐、办实事、树形象&的要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主动回应群众关切,按照民生优先、突出重点、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围绕&收入低、就业难、上学难上好学难、看病难、养老难、治安形势严峻、住房难、行车难停车难、买菜难买菜贵、活动空间少&等民生&十困&,深入开展&三创一强一提升&、&新型社区&温馨家园&、&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等活动,着力办好一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幸福感,在为民办实事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二、主要任务
  (一)以完善社保和扶贫体系为重点,切实解决&收入低&问题。以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为突破口,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总体水平。大力实施增收工程,以高于10%的增长比例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坚持脱贫不脱钩,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开发体系。到2015年,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基本完善,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继续落实国家关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政策,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人口计生委)
  (二)以促进充分就业为重点,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健全和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以解决困难群体就业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为突破口,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凡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城乡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积极实施&3个20万&政策,扶持微型企业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力争2014年&&2015年,每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0万人以上,城乡统筹就业24万人。力争到2015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牵头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工商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农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总工会)
  (三)以推动基本公共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重点,切实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坚持教育立市战略,加快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启动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教育&9+3&计划,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构建教育&大统筹、大投入、大发展、大成效&的工作格局。到201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大班额消除率达50%,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
  (四)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大力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二期,推进1.5环快速路建设,逐步完善环线路网,力争2016年全面完善环线路网,增强路网通行能力。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市域快铁,力争2015年环城快铁西南环线建成通车。推进区域性公交总站、火车北站、火车东站、长途汽车客运站等建设。抓好轨道交通等重大建设项目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保证城市交通稳定运行。充分发挥交通智能监控指挥系统作用,提升交通管理组织能力。积极创建&公交都市&,提高公交运营服务水平和公交出行分担率。完善停车管理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推进停车产业化,多渠道拓展停车资源,切实解决停车难。(牵头单位:市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城管局)
  (五)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重点,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机制,支持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抓好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加快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优化医疗资源布局,促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城市一环外配置,支持贵州省人民医院、市一医分院建设。力争在2015年前,建设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6个,政府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50个。(牵头单位:市卫生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以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切实解决&养老难&问题。市、区(市、县)政府要充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组织创办养老机构。兴办社区养老互助点,发展乡镇、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配餐送餐中心等多形式的养老服务实体,推进区(市、县)、乡(镇、社区)和村(居)委会居家养老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0张以上,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覆盖农村。(牵头单位: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
  (七)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重点,切实解决&治安差&问题。按照&先治标后治本&的要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打、防、控&相结合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两严一降&工作,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健全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工作机制。到2015年,实现刑事发案自2013年以来连续3年下降,万人发案率低于或与周边省会城市基本持平,发案数处于较低水平,全市及各区(市、县)安全感指数保持在90%以上。(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流管办、市人口计生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法院、市检察院)
  (八)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切实解决&住房难&问题。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城中村以及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逐步改善城乡中低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加快新型微小公租房建设,解决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产业园区技术工人阶段性住房困难。到2015年,基本建成500万平方米10万套公租房,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牵头单位: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棚户区城改办)
  (九)以完善农产品供销体系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大力推进农副产品保供基地建设,深化&异地保供&合作,加大&农超、农餐、农社、农批&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直销直供等多种经营模式和经营业态,确保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米袋子&供需平衡。到2015年,全市新建10个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云岩区、南明区各建成1个较大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其他区(市、县)在原有基础上改造提升1个以上区域性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全市新增200个农产品流通销售网点,健全以农贸市场、超市和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为主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农委;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物价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城管局、市粮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工商局、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
  (十)以拓展公共活动空间为重点,切实解决&活动场所少&问题。积极创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健全市、区(市、县)、乡(镇、社区)、村(居)委会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认真实施《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贵阳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科学布局公园、广场、商业、休闲娱乐设施和城乡文体设施,强化公共文体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宽广的公共活动空间。编制完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公园规划,优化林地、绿地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十大增绿工程&,优化公共绿地空间。到2015年,力争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全部区(市、县)建有健身活动中心;全部乡(镇)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0%的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100%的社区、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体育健身设施,100%的村(居)建有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100%的村建有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市生态文明委、市体育局、市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责任单位:各区〈市、县〉党委、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棚户区城改办)
  三、工作要求
  (一)要将解决民生&十困&的工作纳入区(市、县)、市直部门工作目标考核和政绩考评指标体系,作为全市社会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体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方面。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负责对解决民生&十困&的督促落实。市委常委会定期听取牵头部门对解决民生&十困&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市领导对分管工作中所涉及的民生&十困&问题,牵头抓总,负总责、抓落实,要定期研究和解决民生 &十困&问题。
  (二)各区(市、县)、市直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民生&十困&的重要意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切实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水平。要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解决民生&十困&的重要工作、紧急任务要作为工作重点全力推进,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对比较重大、复杂的工作,可以先行试点,取得成功经验后逐步推开。
  (三)各区(市、县)、市直牵头单位和配合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区(市、县)是解决民生&十困&的责任主体,要确保民生具体项目的组织到位、实施到位。牵头单位要精心组织,开展深入调研,针对各项工作制定细致的实施方案,提出阶段性和总体目标任务及时间进度安排,采取召开工作例会、专题会议等方式,及时组织责任单位研究推进工作。配合单位要服从牵头单位的统一安排,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好工作任务。
  附件:1.关于解决&收入低&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2.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3.关于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4.关于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5.关于解决&看病难&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6.关于解决&养老难&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7.关于解决&治安差&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8.关于解决&住房难&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9.关于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10.关于解决&活动空间少&问题的行动计划(2014&&2015年)
关于解决&收入低&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居民&收入低&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力争在2015年内,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在2013年的基础上增长幅度不低于10%;加大政府对医疗保险的投入,进一步降低低收入居民的医疗保险费用负担,提高报销水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42万人、181万人和82万人,实现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应保尽保;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做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确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增幅达10%以上;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维权工作,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三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开发体系,完成5.4万人农村扶贫开发对象脱贫;完成330个贫困村&减贫摘帽&;已&减贫摘帽&的18个贫困乡(镇)和252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不低于全市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个百分点;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业250个;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年度六项行动计划;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对象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二、工作措施
  。(一)健全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整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制定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实施办法,促进参保人员在城乡之间顺畅转移;通过扩面征缴,继续扩大参保覆盖面,重点将灵活就业人员、个体工商业者、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社会保险制度;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调整工作,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稳步提高养老保障总体水平。
  (二)提高低收入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筹资标准。18周岁以下的低保对象、&三无人员&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儿童筹资标准政府补助由每人每年270元提高为310元, 18周岁及以上的低保对象、&三无人员&或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筹资标准政府补助由每人每年390元提高为430元,低收入老年人筹资标准政府补助由每人每年300元提高为340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和&三无人员&,个人缴纳部分仍由民政部门代为缴纳。
  (三)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试点工作,提高门诊报销水平,逐步降低个人自付费用比例,单次门诊起付标准降低到30元,年度累计起付线降低到200元,年付最高支付限额500元;城镇居民大病保险按照&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的方式,年度最高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20000元,使城镇居民补偿报销比例不低于75%;进一步保障新生儿的医疗待遇,新生儿出生后90日内办理了参保缴费手续的,自出生之日起,即可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四)提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研究制定贵阳市已享受养老待遇的灵活就业人员建立个人帐户政策,提高已享受养老待遇的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到2015年,全市为已享受养老待遇的灵活就业人员群体划入个人帐户总金额不低于1300万元。
  (五)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结合本地实际和全面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要求,科学整合相关机构及人力资源,通过人员调配、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岗位、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等多种方式充实基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力量,在每个乡镇(社区服务中心)配置2名以上低保专职工作人员。要加强低保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强化工作队伍的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努力构建标准科学、对象准确、待遇公正、进出有序的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格局。
  (六)充分发挥失业保险的保障作用。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及时做好失业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并按月从失业保险基金中为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统一支付职工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费,为领取失业金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可靠的基本生活保障。
  (七)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为目标,加大对用人单位监管力度,对企业最低工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坚决查处违法行为;积极对企业进行宣传和引导,建立企业与职工良性互动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规范劳务派遣秩序,纠正劳务派遣出现的问题,解决用工单位随意扩大劳务派遣适用范围的做法和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积极配合企业薪酬开展调查工作,为制定工资指导线提供参考意见。
  (八)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培育工程。对组建的新型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实施&3个20万&小微贷款延伸行动计划扶持范畴,实施农村&能人当家&工程,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群众创业致富。
  (九)实施扶贫产业培育壮大工程。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市&畜、禽、蛋、奶、蔬、茶、果、药&和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新建农业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20万亩,科技养羊基地新增羊存栏10万只,做大特色主导产业。着力培育发展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关于解决&就业难&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难&问题,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紧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就业工作目标,健全和完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和政策扶持体系,力争2014&&2015年,每年实现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城乡统筹就业24万人;开展技能振兴专项活动,实施&金蓝领&工程,打造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及&技能之星&竞技大赛品牌,每年实现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000人以上;建立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机制,每年新增创业实体3.5万户;打造&金点子&创业项目大赛、&创业帮&系列帮扶等活动品牌;拓展就业创业融资渠道,每年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5亿元;进一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实现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就业服务信息化网络覆盖由线到面;力争到2015年全市&就业难&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二、工作措施
  (一)千方百计拓展就业空间
  1.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扩大二产就业空间。抓住建设中关村贵阳科技园重大机遇,在&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区域合作&中,围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创新驱动,积极扶持具有较大就业容量和就业潜能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和小微型企业发展,创造和挖掘更多就业岗位,扩大二产从业人数,在发展资本密集、高技术制造业中兼顾劳动密集型企业,使第二产业就业岗位稳中有升。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一产在实现就地转移就业中的作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贵阳市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和辐射带动效应,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农民工人化,同时鼓励农民创业、转移就业、返乡创业,最大限度扩大一产非农就业空间,促进就地就近转移。
  3.结合贵阳市现代产业发展,提高三产从业人员比例。围绕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规划空间布局,优化服务环境,进一步降低农民进城经商的门槛,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拓宽三产就业空间;拓宽人才培养途径,积极吸纳和聘用现代服务专业人才,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扩大就业。
  (二)建立培训、鉴定、就业一体化工作机制
  1.大力推行就业导向的培训模式。根据就业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推动职业培训模式改革。针对我市产业发展和工业园区建设,推行与就业紧密结合的定向、定岗、订单式、师带徒、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多形式培训。一是对农村劳动者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重点开展初级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掌握就业的一技之长;二是对企业在岗职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就业稳定率和企业竞争力;三是对毕业学年高校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和就业能力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四是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城乡各类劳动者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开展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五是对农村劳动者及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并积极开展残疾人等其他特殊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
  2.加强职业技能考核评价和竞赛选拔。一是发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职业培训中的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标准,指导企业实施《贵阳市企业技能人才多元评价实施暂行办法》,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二是在高校、职业院校中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三是鼓励、支持推动行业、企业等开展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多层次职业技能竞赛;四是打造贵阳市&技能之星&竞技大赛品牌,为发现和培养技能人才创造条件;五是重点以职教城为基础建设贵阳市创业实训基地和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3.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础能力建设。一是优化职业技能定点培训机构,对定点培训机构实行退出机制;二是依托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大中型企业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力争用3年时间建设国家、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国家、省、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
  4.健全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人才体系。依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根据市场供求信息,收集、发布培训信息,动员组织各类劳动者参加培训和鉴定,并及时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协助落实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
  (三)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就业、自谋职业
  1.全面落实各项奖励补助政策。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组织其参加创业培训,提供创业指导和服务,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初创者给予4000元一次性创业奖励和最高为12个月的每月300元场租补贴;对被认定为返乡创业带头人的给予3000元一次性创业奖励,有一定创业规模且符合条件的,可申请最高额为8万元(妇女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2.为创业者提供全面的综合服务。在全市打造覆盖城乡&四级&的创业服务体系,建立一支市、区(市、县)两级资源共享、颇具规模的创业专家志愿团,扩充创业项目资源库,实现网上查询,打造&金点子&创业项目大赛、&创业帮&系列帮扶等活动品牌,深入实施创业环境优化工程、创业主体培育工程、创业政策扶持工程、创业能力提升工程、创业项目征集工程、创业孵化带动工程、创业力量整合工程、创业服务促进工程&八大工程&。
  3.加强孵化园、创业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创业孵化园标准化建设,对初具规模、管理规范的创业孵化园给予创业政策、资金扶持,积极探索市场化创业项目征集和创业服务机制,扩大创业专家志愿团的服务内容和范围,为创业者提供&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成功率,强化创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
  (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1.注重就业引导。强化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帮助高校毕业生拓宽择业视野,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树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择业信心。
  2.注重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政策,全面落实《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筑府办发〔2013〕80号)明确的各项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将执行情况纳入市督办督查局检查范围,以保证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3.注重能力提高。强力推进职业技术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全面开展创业培训,推行&双证制&,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
  4.注重困难帮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岗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充分挖掘事业单位岗位潜力,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补充机制;落实各项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每年组织200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
  5.注重后续服务。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统计制度,建立未就业青年援助机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行实名制管理,通过推荐就业、技能培训和跟踪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援助机制,全面实施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一对一跟踪帮扶服务,对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推荐率达到100%,就业成功率达到80%。
  (五)推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1.适应城镇化发展,为劳动者开辟更多就业门路。依托&项目吸纳一批、园区就业一批、自主创业一批、产业带动一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思路,每年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的60%实现在本市就地就近就业,鼓励和支持5000名农村劳动力创业,其中吸引2500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重点扶持创业农民小老板不少于200户。
  2.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推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各区(市、县)农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统筹利用人社、教育、农业、科技、住建、交通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和组织的职业培训资源,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支柱产业、生态产业、重点行业需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岗培训、劳动技工预备制培训、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拔尖技术人才培训等,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
  (六)切实帮助就业困难人群就业
  1. 进一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规范社区基础信息管理,做到对社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底数清、情况明,重点做好就业困难人群的帮扶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跟踪服务;充分整合社区内各种就业资源,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通过&充分就业社区&创建,促进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力争2015年充分就业社区达75%。
  2.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建立&一个目标、两项机制、三项制度和四项措施&工作机制,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一个目标即实行就业服务承诺,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的目标;两项机制即失业保险、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和帮扶援助零就业家庭就业的长效机制;三项制度即申报登记认定制度、动态管理制度、&一帮一&援助制度;四项措施即实施岗位帮扶、政策帮扶、技能帮扶、资金帮扶。
  3.实现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以开展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帮扶为抓手,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合理流转的契机,引导就业转移困难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鼓励和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引导其自主创业就业;为有培训意愿的转业就业困难农民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积极帮助农村&零就业家庭&成员实现转移就业,2014年实现动态清零,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
  4.继续实施公益性岗位托底机制。全面加强公益性岗位实名制管理,对各级公共就业部门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帮扶,确保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
(七)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
  1.强化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培育一个市场、搭建两个平台、壮大三支队伍。制定《贵阳市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引导、推动、培育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切实扶持民营人力资源公司做大做强,参与人力资源服务开发的市场竞争;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就业服务信息系统网络平台;壮大基层劳动保障协理员队伍、就业创业指导师队伍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鉴定家&双师型&技师队伍、职业能力鉴定考评员、督导员队伍(一师两员)。
  2.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六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即:宣传引导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培训提升体系、活动承载体系、信息网络体系。全面推进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高校、进职教城、进园区,实施精准就业服务。
  3.强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标准化建设。着重做好&三个一&工程,即制定一本好的就业服务标准化手册,全面规范公共就业服务的项目、内容、标准、流程、要求;实施一个好的就业服务标准化项目,2014年率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建设;形成一个好的城乡一体化均等化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逐步拓展基本就业公共服务范围,充实服务项目,细化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标准,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服务对象提供规范、便捷、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
  (八)发挥失业预警机制作用
  一是建立失业统计制度和失业预警机制。完善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办法,建立覆盖全市的就业信息监测制度,实现各类劳动者就业状况、享受政策和接受服务信息的全市共享。二是探索健全失业预警制度,及时准确监测企业岗位变化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支持。三是建立健全失业预防和调控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对结构调整和重大灾害及遇到危机情况下出现的失业风险进行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制定应对预案,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就业稳定并将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范围。四是鼓励企业履行稳定就业的社会责任,规范企业规模裁员行为。将失业人员组织到相应的就业培训、指导、服务、援助等就业准备活动中,缩短失业人员失业期,分散失业风险。通过预防失业,保障生活,促进就业。
  (九)切实改善就业环境
  以维护劳动者权益为目标,加大对用人单位监管力度,定期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及日常巡查,严肃查处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案件。定期开展用人单位劳动法律法规培训等活动,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知法、守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障就业公平。
关于解决&上学难、上好学难&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加快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确保2015年率先在全省实现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0%;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全面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的目标,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学前教育
启动学前教育三年提升计划,加大财政资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园,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逐步做到&广覆盖、保基本&,努力建成&城乡均衡、公益普惠、群众满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014年,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实施小区配套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确保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77%;
  2015年,新建、改扩建10所公办幼儿园,推进小区配套幼儿园清理整顿工作,确保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0%。
  二、义务教育
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按照&六个城乡一体化&的要求,着力推进&四个倾斜、一个提高&工作,统筹城乡资源,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四在学校、幸福校园&活动,确保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学质量有力提升。着力解决&大班额&问题,稳步有序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两为主&。
  2014年,全市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小学1.8%以下,初中2.8 %以下,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全市65%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着力推进花溪区、观山湖区、修文县、息烽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白云区率先在全省接受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建设城镇义务教育学校8所(初中2所,小学6所)。推进149所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地方试点工作。建设46000平方米的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确保农村小学寄宿率达25%,初中寄宿率达65%。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实现农村留守儿童之家覆盖率达100%。
  2015年,全市义务教育辍学率控制在小学1.8%以下,初中2.8%以下,确保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全市70%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着力推进云岩区、南明区、清镇市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继续推进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建设,农村小学寄宿率达30%,初中寄宿率达70%。
  三、高中教育
&&&&扩充普通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加快特色学校建设。2014年,建成国际化学校1所,启动3所,实施&十校突破&计划,新创建1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实现县域省级示范性高中全覆盖。加快贵州(清镇)职教城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优先、优质发展。
  2015年,建成国际化学校3所。贵州(清镇)职教城基础设施和城市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入驻院校建设基本完成,入驻院校20所,在校生规模达到12万人以上。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采取购买服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为本地学生提供中等职业教育,花溪区、开阳县等7个区(市、县)要合理布局职业学校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区域内高中阶段学生就读和社区教育需要。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大体相当,职普比达到1:1,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职业院校和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到2015年,全市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
四、民办教育
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基金奖励、捐资激励等制度,整合社会各级各类资源,兴办优质民办学校。依法落实民间资本投资教育和捐资助学的各项优惠政策,完善民办学校合理用地机制,完善民办教育收费机制。建立健全公、民办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设立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大胆尝试、大力引进。积极引导民间资金进入教育领域以各种不同模式办学。
关于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切实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全面加快&公交都市&创建工作,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根据《贵阳市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实施方案》(2014&&2018)、《贵阳市2014年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贵阳市畅通工程二期总体方案》要求,以规划为引领,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公交智能化和绿色、低碳公共交通服务平台建设,有效提升公共交通安全、管理和服务水平,最终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以创建公交都市为重点,健全规划体系
&&&&2014年,编制完成《贵阳市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贵阳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规划》(2014&&2020)、《贵阳市快速公交系统(BRT)专项规划和运营模式研究》;开展《贵阳市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区域性试点管理体系研究》和《贵阳市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管理体系研究》;结合&一环+N射线&BRT网络体系,对轨道1、2号线换乘站点及1.5环沿线车站进行系统研究,启动南横街、窄口滩桥等断头路以及朝阳洞路、黔春大道、南垭路等项目,建成清水江路公交首末站、将军山停保场。
  2015年,启动《贵阳市公共交通规划(2012&&2020)》修编工作和编制《贵阳市公共交通应急保障体系规划》、《贵阳市常规公交与地铁一体化衔接规划》、《贵阳市智能公交系统专项规划》工作,开展《贵阳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研究》和《贵阳市公交路权优先实施规范研究》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规划体系。提前做好畅通工程二期确定的中心城区七个大型对外综合交通枢纽(龙洞堡机场、火车北站、贵阳火车站、火车东站、汽车西站、汽车南站、汽车东站、汽车北站)的规划方案研究和论证工作,做好相关规划审批和服务工作,对一环路重要交叉口节点进行全面优化提升,提前规划醒狮路、芦花巷等支路网各循环路线交通组织流线。
  (二)以BRT和公交场站建设为重点,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
  1.推进快速公交建设。同步1.5环道路建设,启动1.5环BRT土建设施建设。同时以规划牵头,设计、施工加强协调配合的方式,做到道路建设、BRT站点建设、过街天桥不同建设项目的有序衔接,确保BRT线路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更加科学、合理。2015年&&2018年,结合我市交通发展情况,分阶段实施其他几条BRT放射线建设,形成1.5环+N的快速公交走廊。
  2.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启动金竹、黑石头、红岩3座公交停保场及换乘枢纽建设;完成火车北站、汽车东站一级客流集散枢纽建设;启动西客站、火车东站一级客流集散枢纽建设(含西客站公交停保场);完成花溪洛平公交枢纽站和清水江路公交首末站建设;按规划要求推进新建商住、商贸、园区及大型综合体的公交枢纽、公交首末站建设;在场站规划及建设中超前谋划,确保公交场站的先进性和低碳环保,满足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公交管理力度,提升公交服务水平
  1.优化公交线网、提升公交舒适度。按照&老城疏,新城增&的原则,2014年计划新辟公交线路10&&13条,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5&&20条,2015年计划新辟公交线路10&&15条,调整延伸公交线路10&&15条,同步新建、改建公交候车场站,提高乘客候车舒适度;加大老旧车辆更新力度,2014年新增更新中、高级清洁能源车737辆、2015年根据资金情况拟新增和更新车辆539辆;在做好常规公交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开通定制公交、景区专线公交、社区巴士服务,促进公交服务产品多元化。
  2.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统筹城乡客运资源,延伸城市公交覆盖面,对近郊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开通近郊区县公交线路,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出行难的问题。
  3.加快智能交通建设。完成公交智能调度平台由2G升为3G、智能视频监控平台、IC卡综合管理平台的升级和改造;加大公交IC卡使用推广力度,提高公交IC卡使用率;完成公共交通一卡通跨省市互联互通的前期研究工作;建设完成贵阳市低碳交通运输信息指挥中心的硬件配置及集道路运输、城市客运、安全管理、应急响应、行政执法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搭建。
  4.进一步抓好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切实抓好LNG、甲醇、气电混合车等清洁能源车辆的推广及试点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加快配套LNG、甲醇加注站及充电站的建设,完善已建成的LNG加注站相关手续。
  5.提高公交安全管理水平。完善公交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公交管理制度;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公交信息化管理和技防水平,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升级安保措施,增强对公交车辆和站点、源头和过程为重点的综合管理能力,全力降低公共汽电车责任事故死亡率;采取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驾驶人员、安全人员、技术人员培训力度,提高人员整体素质,打造文明、安全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四)加大管理力度,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1.建立高水平的停车信息平台,盘活停车资源。2014年起推动小区配建停车由目前的&固定车位&模式改变为&拥有停车权不固定车位&模式,实行统一调度。对占道停车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专业化管理,优胜劣汰,提高停车服务水平。
  2.做好轻轨、人防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保畅工作。按照&总量控制、科学组织、保障公交、全面落实、适时调整&的原则,择机在沙河街、公园路、省府路、省府西路、市府路、醒狮路、黔灵东路、黔灵西路、合群路、环城北路等道路实施单向通行交通组织措施,保障城市交通基本运转。
  3.加强微观交通组织,继续推行路口&精细化&管理。完善相应&实时监测、实时排查、实时治理&机制,根据交通流变化,随时排查交通堵点,优化交通设计、路口管理方案、车道组织以及信号配时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治理交通&堵点&,改善交通环境。
  4.2014年内完成《贵阳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规范化设置标准》的编制工作,建设规范、统一、科学的交通管理设施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交通管理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5.2014上半年全面启动交通信息播报工作,定期(每天、每周)向广大市民发布系统全面的交通路况信息及通行状况评价,
  6.2014年内制定并实施《交通拥堵现场处置规范》,有效防止和处置由交通事故、车辆故障等造成的突发性交通拥堵。
  7.继续严格推行道路交通设计审查制度。重点梳理排查在道路设计、建设中出现的共性问题,2014年内编制完成《贵阳市新建道路交通设计指南》,源头优化交通设计。
  8.在进一步完善已有交通管理智能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2015年完成智能监控系统的三期建设,实现花溪、白云、乌当等组团区交通流量采集、路口监控和交通控制的全面覆盖。
(五)提高停车位配建标准,严格要求新建项目配建停车位
  积极鼓励建设单位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在规划审批中严格把关在公建、住宅建筑方面,提高停车位配建指标(停车位配建标准住宅由原0.3个/户提高至1个/户,商业由原0.3个/100m2提高至0.7个/100m2)。配建总车位2%&&3%的公共车位,同时鼓励建设单位提高停车场层高修建机械式立体停车。
关于解决&看病难&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主线,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市群众的健康水平。力争到2015年底,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50个,完成标准化改扩建中心乡镇卫生院26个,90%以上的群众看病不出县。
  二、工作任务
  (一)优化医疗资源布局
  1.抓紧筹建&贵阳市医疗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积极推进与北大方正集团合作办医。
  2.制定《贵阳市关于加快促进民营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引导、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办医。
  3.启动《贵阳市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4.今后在我市一环内不再审批新增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5.引导市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向城市一环外选址建设分支机构。支持贵州省人民医院在观山湖区办分院;支持贵阳中医一附院在花溪区办分院,支持南方电网公司在乌当区办医院。
  6.2014年完成市一医一分院建设。
  (二)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14年、2015年新农合参合率保持在97%以上,进一步规范县、乡、村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减轻参合农民看病就医负担。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新农合部分)试点工作,用人均筹资总额的5%(19.5元/年)为参合农民购买大病商业补充保险。2015年继续巩固新农合参合率97%以上,2015年,力争90%以上的群众看病不出县。
  (三)加强城乡医疗对口帮扶
  继续组织实施浙黔对口帮扶工作,推进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花溪区医院,带动提升花溪区医疗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市属医院到一市三县(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乡镇巡回医疗服务工作,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问题。
  (四)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
  1.2014年标准化改扩建中心乡镇卫生院7个,2015年标准化改扩建10个。
  2.2014年标准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分别为云岩区贵乌、三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明区遵义、沙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溪区黔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白云区艳山红、大山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乌当区高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标准化建设,配齐必要设施设备,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综合能力。
  3.2014年督促各区(市、县)政府建成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分别为云岩区5个(含2013年未完成的2个)、南明区5个(含2013年未完成的2个)、花溪区4个(含2013年未完成的2个)、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各1个、清镇市2个(含2013年未完成的1个),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各1个。2015年建成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个,分别为云岩区4个,南明区4个,花溪区3个,观山湖区3个,白云区、清镇市、开阳县各1个。通过努力,力争2015年我市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50个。
  4.认真实施《关于降低标准、简化程序择优招聘大专以上医学毕业生到我市乡镇卫生院下派至村卫生室从事村医工作的实施办法》,逐步解决乡镇卫生院空编问题。确保2014年我市乡镇卫生院人员在编率达85%以上,到2015年在编率达95%以上。
  (五)推进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
  切实落实签约服务、首诊负责和双向转诊制度,建立有效运行的分级医疗制度。充分利用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开展全科医生岗位培训和转岗培训,壮大全科医生队伍。力争2014年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与居民签约服务数量达到5万人。
关于解决&养老难&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的问题,现就着力解决&养老难&提出以下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4年底,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28张,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居家养老基础性作用,探索日间照料室运行模式,在每个区(市、县)选择一个社区开展试点工作,并逐步在全市进行推广,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明显增强,支持和参与养老服务的氛围更加浓厚,养老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弘扬。
  2015年,全市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0张以上,服务能力更加增强。运用市、区(市、县)、乡(镇、社区)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会化、市场化居家养老服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人员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加快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及基本技能的培养,促进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完善乡镇、村居老年活动中心运行机制,积极引导专业社会组织参与老年活动中心建设,努力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初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服务逐步覆盖农村。
二、工作任务
  (一)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府供养制度,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城市&三无&、农村&五保&老年人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居民平均生活水平。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探索建立老年护理补贴、护理保险制度,增强老年人对护理照料的支付能力。完善农村养老服务托底措施,健全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功能,使农村五保老人老有所养。支持乡(镇)五保供养机构改善设施条件并向社会开放,提高运营效益,增强护理功能,使之成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作用,督促家庭成员承担赡养责任,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解决周围老年人实际生活困难。
  (二)建立健全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服务,大力兴办社区养老互助点,为老年人打造互帮互助、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的平台。大力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配餐送餐中心、家政服务公司等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实体,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专业化服务。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建设1所具有老年人托养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依托乡(镇)敬老院建立覆盖所有乡(镇)的区域性养老服务设施;日间照料中心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膳食供应、健身娱乐等服务。
  (三)大力加强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形成中心城区市场服务特色圈、城乡结合区服务供给拓展圈、远郊区县基本服务保障圈,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地域布局与功能定位比较合理的发展战略。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观山湖区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及区域优势,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建设高档型养老服务机构;乌当区、白云区以建设普通型、护养型养老服务机构为主,在满足本区域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拓展服务对象,扩大服务区域;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要充分挖掘本区域潜力,大力开发闲置资源,依托中心敬老院,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保障本区域养老服务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保障辖区内&三无&、&五保&老人得到及时妥善安置。
&(四)多渠道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加快培养老年服务管理、医疗保健、护理康复、营养调配、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养老服务机构中设置社会工作者岗位,鼓励专业人才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在社区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购买公益性岗位,充实社区养老服务队伍。实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加快培育从事养老服务的志愿者队伍。
关于解决&治安差&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全力推进&两严一降&工作,解决&治安差&的问题,确保实现将贵阳建设成为安全城市的目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4年,破获一批刑事案件,刑事案件发案数比2013年下降20%,实现社会治安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2015年,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公安主责、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严打严防工作格局,健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刑事发案连续三年下降目标,万人发案率低于或与周边省会城市基本持平,全市及各区(市、县)群众安全感保持在90%以上,将贵阳建设成为安全城市。
  二、工作措施
  巩固和发展&两严一降&已取得的成果,持之以恒地落实两个&十个一&的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措施、夯实基础、落实责任,做到严打犯罪&零容忍&、严密防范&零懈怠&,全力建设安全城市。
  (一)抓细两个&十个一&的落实。把两个&十个一&作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行动指南,在工作中落实。一是注重统筹协调,把各区(市、县)党委、政府以及政法队伍的力量&统起来&,把全市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调动起来,把社区、居委会的网底功能建立和发挥进来,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二是注重责任分解,将两个&十个一&工作要求逐一进行分解细化、落实责任,确保每一个要求都有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都有具体工作目标、完成时限。将降发案的指标任务细化分解,一直分解到居委会和村,把责任分解到每个单位、量化到每个区域、细化到每个地块,落实到每个具体的责任人。
  (二)抓好严打整治。毫不动摇地坚持&严打&方针,坚持以打开路,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提高震慑力。树立警情引导警务的理念,认真研究辖区治安状况,加强分析研判,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两抢一盗&破案大会战,狠狠打击一批刑事犯罪团伙特别是盗窃犯罪团伙。认真组织开展禁赌、禁毒、扫黄等专项行动,打掉一批黑恶势力犯罪团伙,并深挖保护伞,依法从重从严惩处一批刑事犯罪分子。
  (三)抓密严防措施。牢固树立&要严打、更要严防&理念,细化人防、物防、技防特别是人防的各项措施,织密社会治安防控网络。一是坚持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对排查出的治安混乱区域、部位、场所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群众安全感测评靠后的普天社区服务中心、贵筑社区服务中心、沙南社区服务中心、航空社区服务中心、市西社区服务中心、洒坪镇等重点区域,逐一研究落实整治措施,限期改变治安面貌。重点加强对火车站、客车站、大型企业及周边、建设工地、学校及周边、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等复杂区域的整治,市级挂牌整治的重点区域整治好转率达100%。二是巩固严防措施。重点落实24小时社会面巡逻防控、楼群院落和停车场值守、单位内保、商场铺面值守、公交车站等场所防范等工作,时时处处设防,不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加快防范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修建围墙、设立值班室、亮灯工程、防盗门工程等硬件设施;大力推进&天网工程&建设,确保新建的7000个视频探头按期投入使用,同时推进&技防入户工程&,继续开展安保类公益项目建设。严防入室盗抢、扒窃等案件,加强值守巡逻,跟进技防物防,督促物业严防,发动群众自防。加快修订完善停车场管理制度,切实预防和减少涉车案件。把预防盗窃机动车案件纳入楼院和停车场值守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落实。三是打牢治安网底基础。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委会建设的意见》,理顺居委会与社区、与网格、与社区民警的关系,完善工作制度,确保居委会功能到位,充分发挥居委会在治安防范中的&网底&作用,促进社区、网格、居委会有效互动。推广赋予居委会对区域内公共单位综治考核权、评先选优审核权等做法,建立一批以居委会为主导的&两严一降&社会联防联控组织,大力开展群防群治,织牢织好治安防范的&网底&。四是发挥各级各部门职能作用。按照部门&协同作战&的要求,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任务,抓好各行业的治安防控工作;进一步强化综治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综治成员单位联系社区的治安分片联系制度,进一步加强督促指导,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五是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平安乡镇&、&平安医院&、&平安校园&、&零发案小区&等创建活动。
  (四)抓实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快在劳资关系、医患关系、环境资源、安全生产、交通事故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加强各类不稳定因素及社会矛盾的排查工作,妥善化解突出矛盾和信访问题,有效避免因社会矛盾排查化解不及时引发的重特大案件,减少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
  (五)抓严流动人口管理。抓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实施方案》的贯彻落实,以区(市、县)为主体,市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牵头负责,今年内建立起流动人口登记和动态管理的机制,严格落实&以房管人、以证管人、以业管人&各项措施。社区工作人员、居委会委员和社区民警要形成合力,负起责任,把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作为重点,确保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管得住&。
  (六)抓强基层综治组织。进一步加强社区(乡镇)政法委、综治维稳工作部(中心)建设,配齐配强分管领导和专职干部。确保新型社区&一对一&建立的派出所真正投入实际运转。按照《进一步加强居委会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建立480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综治工作站,保证每个居委会有1名以上社区民警到位开展社区警务工作,进一步支撑居委会这个网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七)抓活宣传舆论工作。认真研究新闻宣传规律和政法综治规律,把握好宣传的时、度、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把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两严一降&、努力保障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决心、态度和措施宣传好,把严打严防各类犯罪的先进典型传播好,把各地各部门推进&两严一降&中的成功经验展示好,努力形成全市上下奋力推进&两严一降&的浓厚氛围。
关于解决&住房难&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以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为重点,切实解决&住房难&问题,力争到2015年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4年,对已建成的公租房完善配套设施,尽快分配入住。计划基本建成公租房53.10万平方米10263套。
  2015年,全面完成500万平方米10万套公租房建设任务。计划基本建成公租房371.82万平方米69050套,把人均住房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下的中低收入群体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
  二、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公租房建设。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全面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继续按照&三级调度&机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把保障性住房建成廉洁工程、优质工程、高效工程,公开透明作好公租房分配入住。用足用好国家、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政策。二是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力度。在加大市级资金筹集的同时,争取中央公租房配套基础设施补助资金支持。同时按属地原则,由相关区(市、县)负责完善辖区内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尽快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夯实基层住房保障队伍建设。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政策培训指导,由区级人民政府为社区服务中心或乡镇政府提供与开展公租房服务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人员和设备保障,解决好人员、办公、公益事业等经费,积极为辖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住房保障作好服务。
  (二)强力推进棚户区改造。一是编制全市的棚户区改造规划,建立规划地块项目库,按照改造工作目标,有重点、有步骤地实施改造。二是棚户区改造的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暖、供气、通讯、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要同步规划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三是坚持政府主导,按照&政府让利、企业微利、群众得利&的原则,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市、区政府在政策、资金、服务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四是根据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系列政策,对列入改造计划的项目,将我市棚户区改造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集中成片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原则上通过土地收储、净地出让、房地产综合开发方式进行改造;第二类,改造难度大、不具备商业开发价值的非集中成片棚户区、城中村,由政府直接组织实施改造;第三类,工矿企业棚户区,制定&一地一策&改造方案,按&一事一议&确定改造模式。
  (四)加快推进农危房改造。一是继续由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协调、统筹、实施全市农村危房改造。二是拟定年度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由省、市、区三级共同按比例承担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三是组织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大在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监督、巡查作用。加大对群众的宣传力度,扩大对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知晓度和认知度。四是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区(市、县)农村危房改造的进度、质量、资金使用等进行督查,奖优罚差。
  三、实施步骤
  (一)棚户区改造
  1.城市棚户区改造。2014年纳入省级目标任务,申请争取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有38个11346户,改造面积211.95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2488.33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569.2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25亿元。
  2.&三线&企业棚户区改造。2014申报&三线&企业棚户区改造项目有8个10230户,改造面积55.76万平方米,总建筑规模355.87万平方米,建设安置房90.44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43.61亿元。
  3.2015年贵阳市预计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5000户。
  (二)农村危房改造
  1.2014年计划完成改造5081户;
  2.2015年计划完成改造4731户。
关于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深入推进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保障生鲜食品安全、市场供应稳定和价格平稳,切实解决&买菜难、买菜贵&问题。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工作目标
  2014年,新建5个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云岩区、南明区各建成1个较大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完成150个农产品流通销售网点的建设;完成与云南、海南、四川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依托京东贵州馆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
  &2015年,新建5个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云岩区、南明区以外的其他区(市、县)各改造提升1个区域性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增50个农产品流通销售网点,健全以农贸市场、超市和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为主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继续扩大省内、省外农产品生产基地的产销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减少流通环节,培育1&&2家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
  二、工作重点
  (一)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买菜难&问题
  1.优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局。由市商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编制市中心城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由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制订并完善辖区内农贸市场、综合生鲜超市、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等农产品零售网点发展规划,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在云岩区、南明区各建设1个较大的农产品二级批发市场,其他各区(市、县)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建设提升1个区域性综合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明确新建居住区或旧城改造中以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公益性综合生鲜超市和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以减让土地出让金或以建设成本价移交给属地政府方式,由属地政府直营或委托经营。
  2.加强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支持区(市、县)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配送中心建设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配置果蔬初加工设备,发展分拣、预冷、速冻、切片、清洗、包装、保鲜等鲜活农产品初加工,提高采后处理能力。加快鲜活农产品流通现代化&七化&(即组织化、规模化、品牌化、包装化、规格化、冷链化、信息化)建设,依托地利农产品物流园有限公司,整合物流配送资源,建立农产品配送为主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开展共同配送试点,提高配送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3.完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零售网络。对各区(市、县)现有农贸市场分批实施&农改超&或建立直销区,每年改造5&10个。在省市县示范小城镇新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标准化农贸市场;积极建设生鲜超市和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在现有基础上每年建设20个,建设覆盖全市各区(市、县)社区的鲜活农产品直供直销零售网络。
  (二)创新流通模式,着力解决&买菜贵&问题
  1.进一步深化&农超对接&。推行&农超、农餐、农社、农批&&四大对接&平台建设,稳定对接关系,扩大对接规模,建立鲜活农产品直代、直销、直采长效机制。引导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提高流通效率和降低成本。
  2.大力发展产销一体化经营。在建立农产品基地,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利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直接向农贸市场、社区平价生鲜直销店、综合生鲜超市配送农产品,建立&市场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链,积极向产、贮、运、销一体化发展。
  3.积极应用现代交易方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强与京东集团的对接,借助京东贵州馆等平台发展本土农产品电子商务;以京东对农产品的要求为标准,通过与农业基地、农业公司合作,在解决运输、贮存等问题的基础上,在主城区推进净菜、有机农作物和高端蔬菜的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扩大鲜活农产品网上交易规模。
  4.建立异地保供体系。加强与省内外主要农副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的余缺调剂和产销对接,依托大型骨干流通企业加大采购力度。
(三)加强市场监管,着力提高长效管理水平
  1.加强对蔬菜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价格行为的监管。严厉查处价格欺诈、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垄断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其他不执行国家价格政策的价格违法行为,重大案件向社会公开曝光,发挥警示作用。进一步规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收费行为,清理高额经营权承包费和商业场所转让费。
  2.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统一采集指标、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传输格式、统一接口规范、统一追溯流程&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强化食品安全管理。2014年拓展到城镇农贸市场、超市生鲜门店及主要机关院校、大中型企业、宾馆酒店等单位;2015年完善提高,基本建设形成覆盖全市&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3.加强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制定《贵阳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监督考核制度》,提出年度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工作目标,并实施季度监督考核,考核情况纳入相关部门、各区(市、县)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开展整治农贸市场&菜霸&、&肉霸&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违法经营行为。
关于解决&活动空间少&问题的行动计划
(2014&&2015年)
  为解决民生&十困&中&活动空间少&的问题,给市民提供更加宽广的公共活动空间,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一)实施增绿添彩工程。结合&疏老城、建新城&,大力实施规划、立体、广场、道路、项目、退墙、公园、棚改、小区、庭院等十大增绿工程,对重要路段、重要节点增加木本、宿根花卉和彩叶植物,到2015年,力争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600万平方米,实现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前10名的目标。
(二)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按照《贵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体育健身设施有较大发展的要求,到2015年底,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各区(市、县)建有3个以上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或健身中心),全市所有区(市、县)拥有健身活动中心,100%的乡(镇)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的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便捷、使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三)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大力实施《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到2015年,实现全市公共图书服务80%全覆盖,建成完善的市、区(市、县)两级文化馆系统,全市100%的社区和80%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90%乡镇和60%以上的社区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100%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进入西部先进行列。
  二、工作任务
  (一)2014年度工作任务
  &&增绿添彩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力争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270万平方米。
  1.市生态文明委实施市级示范工程项目建设,重点为:山体公园1个;在花溪大道、机场路及其它重要路段、重要节点进行氛围营造,增加木本、宿根花卉和彩叶植物;与清镇市共同实施建设市级园林绿化示范苗圃一期,增加苗圃基地园道和设施,建成具有游憩、健身功能,对市民开放的示范苗圃;市、区、社区三级联合打造一个&解困增绿&示范点。
  2.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各力争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37.5万平方米,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5万平方米,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力争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10万平方米。各区(市、县)结合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启动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小游园及立体绿化示范点建设。实施重点项目为:云岩区重点实施飞山横街、贵乌路、新添大道等&疏老城、建新城&新增公共绿地项目建设,实施燕隼山山体公园建设,启动小关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南明区重点实施李家山、狮子岩、兰花坡、二层岩、看牛坡等山体公园建设;观山湖区重点实施贵阳喀斯特公园建设,启动百花湖湿地公园建设;花溪区重点实施花溪十里河滩国家级湿地公园提升,实施全省旅发大会青岩主会场及沿线道路绿化;乌当区重点实施小河口公园建设;白云区重点实施210国道道路绿化配套、团山山体公园、曹关湿地公园建设。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2014年兴建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0条,力争实现90%的社区建有便捷实用的室外健身器材,60%的行政村建有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70%的乡镇建有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编制完成《贵阳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实施省、市、区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三级联动试点工程,在云岩区、南明区分别打造10个&图书馆小站&,基本形成省、市、区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联动;启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试点工程,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享进行经验探索;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提升建设&工程,80%以上乡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力争全市不低于45%的乡镇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等级站标准,基层公共文化场所设施建设在全省领先。
  (二)2015年度工作任务
  &&增绿添彩工作内容及重点项目。全市力争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330万平方米。
  1.市生态文明委实施市级园林绿化示范苗圃二期示范项目建设。
  2.云岩区、南明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各力争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45万平方米,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20万平方米,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力争完成新增和提升改造绿地10万平方米。按照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乌当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清镇市、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建设完成综合性区(县)级公园一个,各区(市、县)大力开展社区级公园、居住区公园(服务半径0.5&&1千米)和小游园(服务半径0.3&&0.5千米)建设,同时建2&&3个立体绿化示范点,并结合道路、居住区、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配套绿化建设。
  &&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兴建18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50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0条。力争实现至2015年底全市100%的乡(镇)建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的社区和80%以上的行政村建有便捷、使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云岩区、南明区分别增加15个&图书馆小站&,形成公共图书馆服务普及、群众能够便利地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局面;云岩区、南明区、观山湖区按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建设公共图书馆,并创新公共图书馆服务;花溪区建设图书馆新馆;观山湖区按照部颁三级以上标准建设文化馆,花溪区、清镇市建设文化馆新馆,修文县、乌当区完善文化馆建设。实现全市100%的社区建有文化中心(活动室)、80%的乡镇建有功能完善的综合文化站、100%的村建有文化活动室或农家书屋;90%以上的乡镇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60%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建有公共电子阅览室。全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
中共贵阳市委办公厅&&&&&&&&&&&&&&&2014年5月7日印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苑棚户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