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期末复习高效课堂第二章第1课大洲和大洋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初一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重难点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复习过程一、自主复习(要求:独立阅读课文30―44页图文资料,标画并整理知识点。)1、读图2.2说出地球海陆分布比例。2、读图2.6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位置;(2)找出赤道穿过的大洲名称;(3)赤道穿过哪些大洲的大陆;(4)分别找出七大洲周围濒临的大洋;(5)分别找出四大洋被哪些大洲环绕。3、读图2.7找出亚欧、亚非、南北美洲分界线。4、读图2.19说明六大板块的名称。 5、思考板块运动产生的现象。6、说出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名称。二、自主复习检测(要求:独立完成)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A、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_分陆地,___分海洋。2、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_____(南、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南、北)半球。3、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___洲、___洲、北美洲、____洲、南极洲、欧洲、___洲。&②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____洋、_____洋、印度洋、____洋&③洲界:亚洲与非洲:_____运河&&&&&&&&&& 北美洲与南美洲:_____运河&&&& 亚洲与欧洲:_____山脉、_____河、里海、________山脉、黑海、_____海峡4、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⑴喜马拉雅山上发现____________化石⑵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类活动的遗迹。⑶荷兰的____________(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5、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⑴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 b) 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⑵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喜马拉雅山(亚洲):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科迪勒拉山系(美洲):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__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将消失: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的挤压碰撞处红海将扩大:位于__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__板块张裂地区。6、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地震发生后你怎样避险?
三、小组合作交流(主要交流自主复习检测的答案)四、系统总结五、课堂达标练习(一)&基础练习1、在宇宙中看地球更像一个“水球”,原因是: (&& ) A.地球表面全部是海洋;& B.地球被水汽所包围; C.地球上七分是海;& D.地球上没有水。2、世界上海陆比例是 (&& )A.各占1/2&& B.2/3陆地C.1/4海洋 D.三分陆地,七分海洋3、世界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4、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 苏伊士运河&& B. 巴拿马运河& C. 白令海峡& D. 红海5、下列各洲中,赤道穿过的是(&&&&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欧洲6、按面积大小顺序排列的大洲是 (&& )A.亚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B.亚洲、非洲、北美洲、南极洲&&& C.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 D.亚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7、面积最小的大洲与面积最小的大洋是 (&& ) A.南极洲、印度洋& B.欧洲、北冰洋& C.欧洲、印度洋& D.大洋洲、北冰洋(二)&提高练习1、下列不是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A.大西洋两岸动物的共同性&&&&& B.南美洲与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C.赤道附近广泛分布热带雨林&&& D.南极洲发现有煤炭资源存在2、对板块构造学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与板块交界处都为高大的山脉& B.世界六大板块中南极洲板块全部为陆地,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C.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着的,这种运动现仍在继续进行& D.板块构造学说最初是由美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3、六大板块中几乎完全属于大洋的板块是(&&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4、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 )A.此地区的地壳原来是海洋,后来上升为陆地&& B.此地区的海洋面积缩小了C.此地区原来是陆地,现在是海洋&&&&&&&&& D.此地区的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几千万年以后将消失的海洋是(&&&& )A. 红海&&& B. 大西洋&&&&& C. 地中海&&&& D. 印度洋6、读下图,回答问题:(1)、填出图中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所分别表示的大洲、大洋名称: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2)、被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道穿过大陆中部的大洲是___________。&(3)、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_,处在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_______。(4)、亚洲与欧洲的洲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图中用红色的笔绘出非洲与亚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界线。(5)、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_____;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_;轮廓呈“S”状的大洋是_________。(三)&探究练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1: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有些是可以直接感受到的,例如地震。但更多的是感觉不到的,因为这些运动进行得极其缓慢。例如,大家熟悉的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最高处海拔约8848.13米),但在距今四五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那里还是一片绿色的海洋。大约在一千二百万年前,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喜马拉雅山的北坡地区,当时高程只有约海拔一千米。据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现在仍以每年3.3~12.7毫米的速度不断上升。可见,地壳运动的速度虽很慢,但由于经历长期的活动,地壳运动对地壳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甚至引起剧烈的海陆变迁。材料2:岩石受力引起变形示意图   材料3: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3,请说说世界的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并简要说明为什么?   2、根据材料l、2、3和板块构造学说,请简单地描述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                                      3、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和西南青藏高原附近。请你根据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说说其中的道理。
  & 4、根据天文台的测量,发现年间,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平均每年增加65厘米。请你结合材料3,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
参考答案自主复习检测1、71& 29& 三& 七& 2、北& 南& 3、亚& 非& 南美& 大洋& 太平& 大西&& 北冰& 苏伊士& 巴拿马&& 乌拉尔& 乌拉尔& 大高加索&& 土耳其& 4、海洋生物&& 古河流及水井&& 填海造陆 5、地中海& 喜马拉雅&& 环太平洋& 亚欧& 非洲& 亚欧& 印度洋& 美洲& 太平洋& 南极洲& 亚欧&& 非洲& 非洲&& 印度洋&& 6、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课堂达标练习(一)&基础练习1、C& 2、D& 3、AC& 4、A&& 5、BC& 6、B& 7、D (二)&提高练习1、C& 2、C& 3、C& 4、A&& 5、C& 6、(1)亚洲& 非洲& 欧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太平洋& 印度洋& 大西洋& 北冰洋(2)非洲& 南美洲& 亚洲& 大洋洲& 非洲& (3)欧洲& 北美洲(4)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5)南极洲& 北冰洋 大西洋&&&& (三)探究练习&& 1、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因为这里是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2、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 3、我国东部沿海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西南青藏高原附近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4、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在不断进行张裂运动。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我想要七年级上册地理高效课堂答案
我想要七年级上册地理高效课堂答案

 地理七年级上半学期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的环球旅行 卫星图片
2、地球大小: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直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3、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呈圆形;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成为一点。
赤道以北称北纬,“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
4、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0度经线以西称西经,“W”表示;0度经线以东称东经,“E”表示。
5、地轴:地球自转轴。
6、北极:地轴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7、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南北半球分界:赤道
9、东西半球分界:160度E 20度W
10、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
11、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12、地球公转与季节的关系:
气节 日期 北半球季节 太阳直射点位置 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春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夏季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秋季 赤道 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北半球冬季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13、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关的地理现象:
自转 昼夜更替
地球运动 不同地方时间差
公转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 四季更替
14、五带的划分:北寒带位于北纬66.5度,南寒带位于南纬66.5度,这里阳光斜射得厉害,甚至有一段时间太阳总在地平线以下,产生了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北温带位于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南温带位于南纬66.5度与23.5度之间,这里地面得到的太阳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热带位于北纬23.5度与南纬23.5度之间,在很长的一段日子里,这里正午的太阳总是照在头顶上,气候终年炎热。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16、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成线。
特点:1、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2、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17、地图的基本要素: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
第二章
1、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亚洲面积最大,为4400万平方米;大洋州面积最小,为900万平方米。
2、四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北冰洋面积最小)
3、大洲的分布:
北半球 亚洲、非洲、北美洲、欧洲 跨南北半球 非洲、南美洲
南半球 南极洲、大洋州 东半球 亚洲、非洲、南极洲、欧洲、大洋州
西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 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 巴拿马运河
亚洲与非洲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 山脉、河流、海峡
欧洲与非洲 直布罗陀海峡 欧洲与北美洲 丹麦海峡
5、海峡: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半岛:半岛是绿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7、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以及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
5、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版块、非洲板块。
7、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8、红海处于板块的开展边界,地中海处于板块的碰撞挤压边界。
9、大西洋是由地壳板块张裂运动造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碰撞挤压运动造成的。
10、跨洲国家: 埃及:非洲、亚洲 俄罗斯:欧洲、亚洲 土耳其:欧洲、亚洲
第三章
1、 天气的特点:
①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的时间里的天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有时候在几分钟之内,可以由阳光灿烂变为乌云密布。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气温分布规律:
①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之内。
③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约0.6度。
④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平直,北半球较弯曲,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降水分布规律:
①赤道附近各地降水多,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
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③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④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年降水量比大陆西岸多。
⑤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不沿海地区少。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5、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1、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海洋上2月最高,大陆上8月最低。
2、 等温线的特点: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3、 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4、 各个地方的气候特点:
①赤道地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叫做热带雨林气候。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少雨。
③我国东部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5、 各类气候主要分布地区:
①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非洲赤道地区,亚洲印度尼西亚新加坡,亚马逊流域。
②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印度半岛。
③温带地区,大陆西岸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中部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大陆东岸是温带季风气候。
6、 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
7、 气候概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
第四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3、 人口稠密地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4、 人口稀疏地区:沙漠、雨林、高原、山区、高纬度地区。
5、 乡村与城市的形态:
差别 交通 人口分布 建筑 生产方式
乡村 不发达 稀疏 分散、低层建筑 农业产业
城市 便利 密集 楼房层次高、排列密集 非农生产
6、建筑与环境地理的关系:
地区 环境 建筑分布
东南亚 湿热 云南傣族、低纬度地区
北非 干旱、炎热、风沙大 西亚、黄土陕西高原、内陆
极地 严寒、大风 冰屋
注:还包括自然、社会、经济条件。
各大洲的分界线: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南极洲与南美洲:德雷克海峡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亚洲:乌拉尔山 乌拉尔河 大高加索山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地中海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红海 曼德海峡











是高效课堂七年级上册地理,新疆情商年出版社出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地球科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
来源: 作者:佚名
&&&&说课摘要:
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③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
在初中阶段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学习的难度加深、灵活性加大,不能单凭死记、死学,要讲究记忆的方法,注意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各学科的特点不同,学法也有区别,我们在新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断反思和调整,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法,做到事半功倍。中国教师站()给您带来的这篇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舨)《地理》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②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
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上文就是中国教师站()给您带来的同步初一地理说课稿《大洲和大洋》,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亲爱的小伙伴们浏览了:
初一历史说课稿:宋代生活
初一历史说课稿
Hi!更多关于
的说课稿 最新说课稿请点击:
阅读此说课稿的人还阅读
上一篇说课稿: 下一篇说课稿: 没有了
版权声明:本站在建设中引用了互连网上的一些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出处。丰城五中碧海游鱼工作室
当前位置:&&&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上传: 邱兴国 &&&&更新时间: 16:16:30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课主要内容有两部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和四大洋。可以说,很多学生对于这两方面的知识在小学 就有了初步的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
容有更加深的认识呢?我的设计思路是:在学生了解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达一知识点后,围绕&既然我们今天了解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那么人类 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一个梦&这一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话题贴近生活,学生大胆想像,充分调 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七大洲四大洋这一知识点,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地球仪,动手拼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去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既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又可锻炼其动手能力。整个教学过程都以学生为主, 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这一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启发、反思、互助、探究、综合、讨论、提问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自制七大洲、四大洋挂图、拼图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地球仪、胶带纸
课堂实录: 课堂实录
师: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
生:杨利伟。
师:就是这位英雄代表我们中国人在太空中看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一个美丽的蔚蓝色星球,请问:地球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生:因为海洋是蓝色的。
师:地球上除了海洋还有什么呢?
生:陆地。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陆地与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小活动】:请每个同学拿出自己带来的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可选择任一方式),要求学生 观察任一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师:同学们,你们告诉老师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生:海洋面积大。
师:是的,地球上 71%为海洋,29%为陆地,请同学们再观察一下,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吗?
生: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师:(指着板书:地球?水球?)前苏联宇航员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后,曾经说过,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应 该叫水球。请同学们来选择一下,你们觉得这个星球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
生:我觉得应该叫水球,因为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海洋。
生:我觉得应该叫地球,因为人类生活在陆地上的。
师:两个同学都说的很有道理,可是古人在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不叫水球?
生:因为古人生活的范围很小,居住在大陆两岸的人们没有交流,海洋被视为天地的尽头,他们根本不知道地 球的全貌。
师:非常好,可见,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在人类文明史上,记载着人类探险与认识世 界的历程。
请全班同学阅读材料: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
学生一边阅读,老师一边展示课件:屏幕上展示出张骞、马可&波罗、郑和、哥伦布、麦哲伦等一些旅行探险家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材料,此时你心里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他们太勇敢了,我真佩服。
师:佩服他们什么?
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师:是的,老师也很佩服他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还等待着人类去发现、 去探索、去研究,正是有了像他们这样的人物,我们人类才能更好的了解世界,让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
生:(齐声地)想!
师:有志气!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个问题。
你想过吗?地球上既然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人类的未来就不再缺水了, 人类移民海洋是不是个梦?说说你 的想法。
(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兴致很高)
师:下面请每小组派代表来说你们的看法。
生:人类的将来完全可以解决水的问题,将海水淡化,供人类利用。
师:怎样淡化?
生:我想是不是研究一种很简单的方法,发明一种过滤器,海水流经它时,海水中的盐分就会与它发生化学反 应,变成一种可以被人体吸收的物质。
师:说的非常好,还有吗?
生:人类移民海洋不是个梦,我们可以在人的身上装一个人工鳃,在水里人就可以自由的呼吸。
生:人是不是也可以变得像美人鱼那样,有一个漂亮的长尾巴,这样就可以在大海里生活了。
师:同学们,你们太棒了,我想,刚才所说的这一切,在你们的努力下,一定会变成现实。
课件展示:图:1.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老师边指图,边讲解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海洋。
师:请同学们在地球仪找出任一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师:我们把全球陆地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学生以四人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查找)
师:请几个同学上台来分别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指出七大洲与四大洋。
(学生边指边讲,非常准确)
师:同学们,我们再进一步仔细观察地球仪或地图,你能告诉我哪些大洲位于东半球、哪些大洲位于西半球、 哪些大洲位于北半球、哪些大洲位于南半球、哪些大洲被赤道穿过以及大洲与大洲之间的界线吗?
(学生接着仔细读图,或观察地球仪,边看边说出答案。)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拼图游戏(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七
大洲几何图形),请同学们把它们放在标有经纬 线的空白图上,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积极参与,在拼图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就请别的学生来纠正。)
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在做这个游戏时,你们会注意哪方面的问题?
生:主要是要注意每个大洲大致的经纬度位置。
师:(在学生拼完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什么?
生:除南级洲外,其他大洲南北对称分布。
师:很好,那么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知道。
师:很多科学家目前还没有研究出来。
用提问的方式小结:
师: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我知道了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
巩固练习:填充图册 巩固练习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海陆分布不均 二、七大洲四大洋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地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