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邮编沛县敬安镇财农小麦多少钱一亩2014年

敬安镇位于江苏省沛县,四省通衢的重镇,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徐丰公路穿境而过。东临微山湖,南接徐州市。辖23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镇域面积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3万亩,社会人口7.2万。境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经济发达,区位独特,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文明镇。
敬安镇为冲击平原地形,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8℃,年平均降水量757.8MM,年日照时数2401小时,年平均无霜207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2%,常年东南偏东
敬安镇围绕打造“徐州地区最大特钢基地,建设苏北最大特菜冷储加工基地”的目标,实施项目兴镇、钢铁强镇的战略。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园区项目推进力度,镇区重点建设冷库群。2013年,敬安镇被徐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徐州市第二批综合型重点中心镇。
徐州西北行七十里,有镇名敬安集。敬安镇地处丰沛铜三区(县)之间,位厄徐丰公路中央;东望微湖,南临大堤,西屏芒砀,北倚华山,地利形势可谓天险。它靠近微山湖畔的京杭大运河,又是历代官府驻兵设防囤积粮草之地。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百姓勤劳,民风淳朴。因是徐州北门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地肥水美,物华天宝,是军事、交通之要道,粮棉生产之基地,如今又是全国小城镇规划建设上的楷模。
《铜山县志》里的敬安
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年)
七月,捻军攻敬安集,进徐州西十八里屯。
1955年3月,敬安镇划归沛县。
民国元年(1912年),铜山县划分为6市12乡,敬安为6市之一。
民国33年(1944年),归沛铜县政府管辖。
民国38年2月,属铜北县。
敬安镇原有名称:和沛乡,新安乡,东界乡。
1953年敬安属铜山县第五区,辖12乡107个自然村,12乡是李庄、阎楼、杨楼、李楼、吴庄、新安、汪楼、许庄、郭楼、张楼、陈庄、朱湾。
1953年敬安镇是铜山县唯一的县属镇。
民国22年(1933年),敬安镇设邮局,属铜山县三等邮局。
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徐州膏捐局征收土厘,敬安设分局。
1953年中国人民银行铜山支行敬安营业所设立。
民国29年3月,中共沛铜县敬安区委成立。
民国37年11月,中共沛铜县委恢复,下辖敬安区委。
民国38年2月,恢复中共铜北县委,下辖敬安区委。
民国元年2月~元年8月,江苏铜山敬安人韩志正任铜山县第一任民政长。
1956年6月,敬安派出所划归沛县。
1953年5月,为配合普选工作,敬安设巡回法庭。
清末驻军—西路汛额外外委1员驻敬安集。
捻军攻敬安集: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捻军攻萧县姚家楼至铜山敬安集(今属
沛县),进夹河十八里屯。
宣统三年在铜山县第五区(今敬安一带)设有育英初等小学堂1所。
管理机构——清宣统二年(1910年),县城王台祠设有农务分会,在敬安设立分所,为农事实验管理机构。
1952年铜北县在敬安设立文化站。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001 122敬安一居委会 ~002 121敬安二居委会 ~003 122敬安三居委会 ~004 122郭庄居委会 ~005 122吴庄居委会 ~006 123巩楼居委会 ~007 123肖吴庄居委会 ~201 220梁集村 ~202 220杨楼村 ~203 220新庄村 ~204 220新安集村 ~205 220王刷楼村 ~206 220唐楼村 ~207 220禇口村 ~208 220小韩口村 ~209 220郭楼村 ~210 220袁大庄村 ~211 220宗娄村 ~212 220刘庄村 ~213 220葛口村 ~214 220汪楼村 ~215 220孙楼村 ~216 220许庄村 ~217 220赵庄村 ~218 220韩大楼村
敬安镇地图
原名敬安集,历史悠久,为苏北著名集市。1958年建敬安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建镇。1996年,面积95平方千米,人口6万人,辖郭庄、杨楼、梁集、果园、新庄、新安集、陈庄、王刷楼、蔡刘庄、褚口、小韩口、大韩口、朱庄、巩楼、袁大庄、宗楼、刘庄、葛口、孙楼、汪楼、许庄、赵庄、韩楼、阎楼、吴庄、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28个行政村和敬安一、二、三3个居委会。2000年4月,将敬安原种场并入敬安镇,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6.4万人,辖3个居委会、26个行政村、1个场圃,镇政府驻敬安二村。2008年末,面积75.2平方千米,人口65431人,辖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郭庄、吴庄5个居委会,梁集、杨楼、新庄、新安集、王刷楼、唐楼、褚口、巩楼、小韩口、郭楼、袁大庄、宗楼、刘庄、葛口、汪楼、孙楼、许庄、赵庄、韩大楼、肖吴庄、大韩口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敬安一居。
辖郭楼、郭庄、杨楼、梁集、果园、新庄、新安集、陈庄、王刷楼、蔡刘庄、褚口、小韩口、大韩口、朱庄、巩楼、袁大庄、宗楼、刘庄、葛口、孙楼、汪楼、许庄、赵庄、韩楼、阎楼、吴庄、敬安一、敬安二、敬安三28个村委会和敬安一、二、三3个居委会。
根据沛县规划局2010年发布的沛县镇村布局规划,敬安镇自然村合并方案为:
“一镇”――敬安镇镇区,以现有敬安镇区为基础,并入吴庄、郭庄居委会和新庄行政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纳周边约1万农村人口转移成为城镇人口,形成约3.2万人规模的主镇区。“四十八个村”――敬安现状有74个自然村,规划合并后形成新庄、宗楼、袁黄庄、阚庄、袁大庄、金庄、巩楼、黄庄、褚口、王庄、王刷楼、袁庄、唐楼、小韩口、大韩口、新安集、陈庄、杨楼、东陈庄、姜庄、梁集、韩大楼、阎楼、肖吴庄、许庄、杜楼、郭楼、赵庄、孙楼、汪楼、周庄、刘庄、葛口等四十八个村庄。规划村庄人口3.03万人,迁出约1.57万人。
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棉花居沛县之首。徐州市旱作物原种场建在境内。敬安镇现为全国最大的牛蒡生产基地。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敬安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交通与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老的黄河从这里经过,留下了神龟搁浅的传说。大市场南端的楼叫“龟楼“,皆与传说有关。
敬安古镇,始于秦汉,隶属徐州,后归铜、沛所辖。敬安历史悠久,远在秦汉之际已有村落。有关史册记载有喇叭庄、韩庄、毛庄、火灯庄、西李庄、申家庄等村名。历经沧桑,兵匪为患,黄水泛滥,附近小庄逐步向敬安这块高地靠拢,建寨成集。据传成集已有四、五百年历史。
明朝正德帝()出京巡视路过这里,见此是块风水宝地,便下马小憩。临行前,迎送皇帝的一位老者上前叩拜,请求给本地赐名,正德帝瞅了老人一眼,只微微一笑,就紧鞍上马而行了。老者虽未听到皇帝的玉言,却看到皇帝的笑貌和那马快的紧鞍动作,于是他灵机一动对众人说:“皇帝无言,紧鞍只笑,咱就叫‘紧鞍’满好。”
又传乾隆下江南经过此地,“静安”一宿,龙颜甚喜。赐名“静安”。久而久之取偕音就叫敬安,一直流传至今。
敬安镇是徐州城北著名的商贸中心。敬安镇地处丰、沛、铜三县结合部,而且距离山东、安徽、河南三省较近,历来就是商家聚集之地。据史志记载:“敬安集始建于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城(指彭城)西北七十五里,旧属五乡,辖村五十二”。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百姓勤劳,民风淳朴。因是徐州北门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楚汉相争,到淮海决战,都是先得敬安,后得徐州。这里距丰、沛、肖、砀及铜山都在七十里左右。明清时期,当时的辖区有铜山的何桥、黄集;沛县的崔寨、张庄、孟庄;丰县的范楼、梁寨、金陵,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而四方商贾云集,晋商徽商多在此地设立分号,历史名镇、苏北重镇、百里大集闻名遐迩。
这里商铺鳞次栉比、货物堆积如山,不仅徐州的广济堂药店在这里设有分铺,就是山西的泉泰、泰顺等商行也来这里经营布匹、杂货等。20世纪20年代,奉军将领朱玉贤解甲归田后,还在镇里建起了上下各11间的三层商贸大楼,人称33间楼。敬安境内十字大街,商店林立,徐州西北一带物产多在此为集散地,故商业之繁华较诸丰沛县城尤为发达啊!
“神龟搁浅”的传说
古老的黄河给中华民族留下了无数神话般的故事。
黄河决口2000多次,然而,地处黄河下游的江苏沛县敬安镇虽几经黄水泛滥,数百年来,却安然无恙。于是,神奇的故事便在这里流传开来。有人说敬安象条龙,龙头在东南,龙尾在西北,中间是龙崮。也有人说,敬安是块龟地,龟头在南,龟臀在在北,大小东西四门恰是龟的四足。
传说,汉刘邦为泗水亭长,辖管沛郡,樊哙屠狗为业。刘邦厚友常一起吃喝虽无彼此,但樊哙本小利薄,虽心有而口实难出。邦贪睡晚起,哙趁机将沛之集市迁至沿河东岸,不留渡船。待刘邦睡足赴市吃酒,见市已迁之河东又无渡船。邦为难之中,沿河之鼋龟见刘邦至便急忙出水讨封。邦立命龟靠西岸渡我过河可否?鼋龟点头愿意,立时将邦渡过沿河,见哙狗肉犹未开市,二人便开怀畅饮。刘邦吃喝过后,哙之狗肉立时人群涌来抢购一光。市散之后,二人便唤出鼋龟同渡回家。殊知鼋龟讨封未随反遭杀身之害,真是恩将仇报,也述明封建帝王多是心毒手辣,谁是仁义之君,皆是劣王霸君,可谓毒龙也。俗云财帛动人心,正是邦哙二人图财害命。当邦哙二人见鼋龟肥大多肉,赛过数只大狗,立时心同意合。待鼋龟刚刚靠岸,哙手拉捉狗屠钩,猛搭鼋龟脖颈,一王一帅口喝:畜生,快给我上来!快给我上来!鼋龟何敢违命,即爬上岸,被哙屠宰配狗肉卖了。后百年至今,地方远近无不传颂沛樊哙鼋汁狗肉。至今沛县狗肉仍称之为樊哙驰名的鼋汁狗肉不是吗?众所周知,事实胜于雄辩,樊哙屠鼋确凿,沛水首鼋惊骇夜遁,南行至铜地阻距敬安再行不动,故敬安形成龟地。
毛庄从地图上消失
沛县敬安镇的地图上原来有个自然村叫毛庄,在敬安北3公里,李坝庄东南角。日本人到来之前,这里的老百姓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生活,虽然贫穷,但生活还算甜甜美美。
一九三八年麦后,盘踞敬安的日本兵打着枪向毛庄袭来,老百姓听到风声纷纷逃向四面八方。鬼子来到毛庄后,先抢东西,又放火烧房,大火烧了整整三个时辰,15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两万多斤小麦,5头大牲口,3辆大车,6套农具,50多头猪羊,200多只鸡鸭,500多件(套)衣服,被褥,200多棵大树以及所有的生活用品其他生产工具全部被烧光。
逃反回来的毛庄村民们,给祖先磕了几个响头,带着妻儿老小,永远离开了毛庄。从此毛庄从地图上消失了。但是,它在毛庄人后代的记忆中,在敬安人的记忆中永远存在。
【明】正德帝:相传,明朝正德帝()出京巡视来到这里,见到此处庄大人多,是块风水宝地,于是下马观看。听说皇帝至此,村中“三老”即上前叩拜,并恳请给本地赐名。不知是皇帝看呆了眼前的繁荣景象,还是急于上马赶路,只是面对老者笑了笑便紧紧马鞍翻身上马了。后来众乡亲问老者皇帝为本地赐的啥名,老者即凭借着皇帝紧紧马鞍的动作告诉大家说:“皇帝无言,只见他紧了紧马鞍,咱们就叫‘紧鞍’吧。”因言传音变,久而久之人们便把“紧鞍”说成“敬安”了。
【清】乾隆帝 :
1762年,乾隆皇帝第三次下江南,路过沛县西南的一个集市时,下马紧了一下马鞍,然后来到街心看稀奇,当他看到一种从来没见过的土特产时,好奇地问地方官:“那是什么,好吃吗?”地方官跪答后慌忙拿来一个让他品尝,乾隆帝竟然一口气吃了个精光,并赞不绝口地还要吃。“静安” 一宿,龙颜甚喜,赐名“静安”。久而久之取偕音就叫敬安,一直流传至今。乾隆帝爱吃的那个土特产就是当地著名的“斧头卷子”,一种当地民众特别爱吃的主食。乾隆皇帝走后,斧头卷子在沛县迅速红了起来,县城和各个集市到处都有卖斧头卷子的。
国家领导人
  1.国家主席刘少奇莅临视察敬安人民公社
“敬安”二字被国人记住的是一九五八年,是年的九月十九日,一个伟大的名字和她连在一起出现在《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徐州日报》及全国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刘少奇主席在徐州地委书记刘锡庚等人的陪同下,到沛县敬安人民公社视察”此消息激动人心,不仅是敬安的骄傲,更是沛县的骄傲,也是徐州的骄傲,徐州八县的骄傲。
  2.副委员长费孝通两度来此考察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又二次来敬安考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1984年5月,费老曾来敬安考察过小城镇发展与建设,对敬安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五年后,费老故地重游。昔日贫穷的敬安,象一颗璀璨的明星,从微山湖畔冉冉升起。一个又一个喜讯,使敬安人振奋。这个镇计划生育、植树造林、房屋街道规划先后受到省政府的嘉奖;工农业生产、党风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受到市、县政府的表彰;敬安又被省命名为文明乡镇建设先进集体。费老对敬安的发展变化表示十分满意。
  3.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敬安
1997年,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视察敬安镇小康村建设。
  韩纯,又名志顺,字效文,号韩先生,徐州北敬安集汪楼村人,道光初年贡生,乡试屡荐不售,遂以教书为业,有弟子一百二十余人。韩纯心地善良,乐助好施,时常接济穷乞。传云某年赴南闱途中遇盗,盗闻乃是北韩先生②,释械礼遇,口称恩主,款待异常。韩纯博学多识,经史子集、诗词文赋,无所不知,虽算不上大家,却可谓通才。他生前手稿散失甚多,死后其嫡孙搜辑整理成册,曰《韩纯先生诗文全集》。
  2、韩志正
  韩志正(),字元方,笔名燕石、石隐等。原籍敬安(当时属铜山县)西南陈庄,后迁居县城苏家大园。生于清同治七年农历9月17日,革命家、教育家。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留学日本,在东京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加入中国同盟会。1918年秋,韩志正以众议员的身份到达广州,被选为孙中山大总统时的中华民国国会议员,并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护法政府。并开启淮海地区现代教育的先河。民国二十五年农历3月13日辞世。生前著有诗集20余本,但大都散轶,仅有《北京女伶百咏》、《丁卯六十感旧诗》存世,与祁汉云、张伯英、周祥骏友善。
  韩维张
  韩维张 字仲谟。清末民初铜山县敬安集人,徐名士韩志正、元方之子,勤学早逝。有《肯构轩诗草》。
  3、“敬安三友”
  田汝凤(1910——1982),字韶仪,号草野老农,沛县敬安镇人。早年在徐属及皖豫各县任小学教师。敬安沦陷,汉奸区长以权、利诱迫入伙,拒之。后在微山湖东抗日,曾任湖东某部抗日游击队文书。解放后从事扫除文盲工作,获铜山县文教局嘉奖,并荣任敬安人民代表。晚年著《断肠集》一册。
  房长礼(1909——1982),沛县敬安镇郭庄村人,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工诗,诗稿毁于“文革”,今仅存十余首,
  陈嘉禾(1903——1981),字瑞九,沛县敬安镇陈庄村人。博学,工诗,亦功医典,长于外科,善治疮殇及喉疾。
  4、韩维声
  韩维声敬安镇西陈庄人,自幼祖父母便不在世,父母家境贫寒,仅靠种菜卖菜或纺纱织些土布糊口度日;两个哥哥都靠田园生活。父母让韩维声上学,村小二年地方沦陷,待敬安小学复课家庭更寒。幸得当时王醒民老师时兼伪敬静安区助理,收他为生活补助生才得入班上学。待小学毕业,王醒民老师又创办敬安初中并任校长,他也进入初中读书。待至日寇投降,抗日胜利,王校长转回河北,学校老师迁散,大哥便送他到徐州西阁师范学校读书。
  一九四八年十月,韩维声回家和王惠民老师在本村任教,又兼地方联防文书。
  一九四九年十月,铜北县文教科任命韩维声为在职教师,并分派到王刷楼完小任教,校长表兴闰。
  一九五四年,区文教平调韩维声到吴庄区驻地帮助扫盲团做扫除文盲工作。一年后,让他在区驻地吴庄小学任教。
  一九五八年,韩维声到敬安区党委做敬安红旗快报编印工作。
  一九六0、一九六一年,抽回跟随中心校长谭大洲去卓洼等校作毕业班安插工作。
  大鸣大放,整风后,韩维声在敬安中心校任教。
  一九七三、一九七四年,在小周庄学校任教。
  一九七六、一九七七年,在袁大庄、黄庄学校任教。
  一九八二年,在王刷楼校退休。
  5、田秉锷
  田秉锷,江苏省沛县敬安镇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苏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历史文化思想探究者。
  敬安赋
  敬安赋
  ——田秉锷
  平原弥望,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百里敬安。
  天融春夏秋冬之和,地控丰沛萧铜之边,人怀忠孝节义之想,物尽农林牧渔之产。敬想犹龙,俯风云之际会;安承大象,仰日月之明鉴。惟敬近礼,惟安近贤,敬安之得名,或必有谓焉。
  百年转瞬,访耄耋以说古;千秋弹指,循经典以知前。传南巡以歇马,信明帝以紧鞍,当其时也,旌旃蔽日,金轮衔连,万姓担壶,百僚随辇,逥巷灯火,通衢管弦,斯固皇恩浩荡,天颜近于咫尺;民泽涌流,佳话传乎长年。梦青骓以长啸,惜金辂而不还;感苍黄之反覆,信恩遇之有缘。惟敬安之名,不胫而走,商旅之兴,不招自繁。草庐瓦舍,高下错落;亦商亦农,贫富无间;城隍日固,绕四围以连带;市廛相望,开六门以立关;堑壕荻芦,历兵戈以清潇;并池莲藕,涉旱涝以媚艳;听八千人家四方调,鸡犬闻声;瞰十庙神祗三炷香,烟霭燎天。云燕春归,恩义及乎天羽;红鲤秋回,福祉融于灵泉。教堂金鈡,冀迷羊而知反;戏院箫鼓,慰儒牛之悲欢;九州黄壌,吾土为厚;八井碧波,此水最甜;感蛩吟兮一夕,固人命而万年。
  洎乎民国肈立,共和再建,敬安黎庶,于世转轮。政风丕变,卑微咸知蹈砺;宏教复兴,庶民自化斯文。大道昌行,迷信绝于道路;教育普及,庠序遍乎乡村。修身齐家,开其广德之径;观过戒愆,敞其自强之门。及至抗日军兴,万姓抃踊,斯土多有鹰扬之士;待其建国谋定,六合歆康,此邑间出虎威之臣。少奇一巡,紧握农夫之手;大僚再访,抚慰乡民之心。学子金榜,被龙纹乎天地;文士银钩,描凤舞于烟云。变草庐而瓦舍,改悬鹑而丝纶,有飞车以代步,借网络而览新,畴昔不见者今见,前人不闻者我闻。至若层寓临空,商厦连云,曲水直街,新客故人,笙歌鸣夜,群操惊晨,香茗会友,清酒宴宾,即非一地之独有,恰传古镇之精神。
  新国而新民,新民而新镇,兴工商以致富,赖农林而求稳。冬麦夏菽,遵物候而少变;红桃黄杏,顺舆情而更新;烧饼馒头,乃寻常之餐饭;辣汤热粥,实晨昏之滋润。鱼生于斯而恋池,鸟生于斯而依林。桂香暗渡,扬胡琴以叹秋;柳丝轻飏,横芦笛以唱春;饮水思源,涓滴皆银河之濡;践土怀柢,隆平尽泰山之琛。孤松迎客,庆有立足之隙;群鹤负仙,宁失展羽之云?土有肥脊,岁岁春种秋收;人无贤愚,在在后果前因。文者铺其句,诗者敲其韵,歌者畅其怀,舞者醉其魂,方丹青以写意,复点画以传神。去浮言兮百巧,存恋情兮一真。终而有铭,聊舒微忱:
  周巡千山,陟彼高岗;雄览万国,暇寐一堂。
  君子怀土,高士恋乡;故园乔木,敝墅新篁。
  殷宋神韵,楚汉脊梁;铜沛浸润,汴泗酝酿。
  农商翼辅,文教阜昌;风俗之染,三代同光。
  明星有烂,淑慎其身;王事敦我,蔽芾甘棠。
  亲怀无极,赑屃负图;远志有度,金雀鸣坊;
  汲井思饮,雪域流水;卜云其吉,惟吾乡邦。
  日 初稿于敬安
  韩大方,字江雪,江苏沛县人。现为中国国际书画应用研究副院长、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徐州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会员。
  在不断学习古人风格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自己那种端庄稳健、字形雅丽的书风,并在20多年的书法教学中取得了的经验,自编了《小学生硬笔书法》教材,被广泛推广应用,并培养了一大批书法优秀人才,为社会作出了很大贡献,作品常见于《书法》、《中国书法通讯》、《青少年书法》、《书法报》、《淮海科普》、《沛县教育》等书刊,部分作品流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
  朱继荣,男,江苏沛县敬安镇人,一九三八年十月生,长期从事水利工作,高级工程师,历任沛县县长、县委书记,徐州市检察长,徐州市人大副主任。现任徐州市水利学会名誉会长,徐州市老年摄影学会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展出,并被收入《徐州水利风光水彩》《美在徐州》及《九里好风光》等画册。
  1、张玉山(张玉山与无限太极拳)
  张玉山,一九五四年五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苏省沛县敬安镇。一九五七年随父迁回老家山东省苍山县鲁城乡孙家村。中学毕业后,一九七零年在苍山县师范学校进修一年,当过两年民办教师。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参军,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营管理员等职。一九八二年一月转业到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工作,历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副庭长、庭长职务,现任民二庭副庭长。法律自修大学毕业。
  张玉山天生身体素质好,心理素质好,性格开朗、好动,好武术。在部队曾学习擒敌拳,捕俘拳。回地方后又学少林拳,开始学练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后又学练陈式太极拳。在感悟到太极拳原理之后,于一九九零年三月开始研练无限太极拳,在练好无限太极拳的基础上,研练无限太极棍,无限太极剑,无限太极枪,无限太极刀。无论练习何种武术器械,均无固定的招式和套路,自由发挥,自然发展,顺势就式,练无限制,学无止境。张玉山曾多次参加大型的太极拳比赛和表演,并多次获奖。
  2、许家恒
许家恒1988年10月出生在武术之乡沛县。11岁时,他在家乡沛县敬安镇师承我市著名散打教练刘兵进行专业训练。在刘兵的记忆中。当时的许家恒身体条件并无过人之处,再加上性格内向,所以在同龄孩子中并不突出,一些队友甚至经常“欺负”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身高、力量和技术也与日俱增。
  2003年10月,许家恒入选陕西省散打队,师从国家散打队总教练张根学,从此跻身国内赛场。2006年全国散打锦标赛,18岁的他在80公斤级比赛中夺得冠军,一战成名, “震天威龙”的绰号不胫而走。此后,许家恒多次登顶全国和国际大赛:2008年第七届亚洲武术锦标赛85公斤级冠军;2008年全国武术散打冠军赛85公斤级第三名;2008年第三届国际武术搏击王争霸赛80公斤级冠军;2009年第四届国际武术搏击赛季军。
  3、张亭宾
张亭宾,人称“霹雳手”。13岁从父习武,1995年进入刘兵散手队开始练习散打,2000年落户连云港市并进入江苏散打队,后考入徐州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年入选国家武术散打队。十年间,他从一个对武术散打充满好奇的孩子一路走来成为全国冠军、亚洲冠军、国际武术搏击争霸赛级别冠军。
  朱玉贤
朱玉贤,字栋臣。清光绪年间生人,世居敬安北街。18岁入伍当兵。清末,参加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之后转入奉天讲武堂受训,毕业后在东北张作霖部任少校营长,因勇敢善战,胜任团长,旅长,陆军中将,将军府将军,第三十一师师长,鲁南司令,守沪警备司令等。当时军阀混战,内战频繁,玉贤感叹值此国家危亡,不思团结,反而自相残杀。于是托病辞职,会敬安修建祖坟,夫人倪氏亲理家务, 经常资助亲邻。
  1935年日寇占领东北,玉贤曾被徐源聘为军事顾问。日卢沟桥事变,29军官奋勇抗战,中共发通电呼吁国共合作抗日, 7月17日蒋介石宣布对日作战。玉贤到徐 州晋 谒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陈述抗日之志,李委为苏鲁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之职。1937年12月台儿庄会战,玉贤领2000多人活动在邹,藤等地,取得辉煌战果。1938年徐州沦陷,玉贤率部折返湖西,在铜沛一带活动,准备建立抗日游击队,时其远房舅父李春海背叛祖国,充当淮海省徐州专员,劝玉贤投降。玉贤微笑道, 李春海国贼也, 我愿扒皮食其肉。同年秋初朱玉贤在徐州西北刘集西北日寇分进合击,大受挫折,1939年初夏,朱在敬安西大韩**动, 不幸中弹负重伤,临危前还嘱咐儿子朱宪典继续抗日救国。
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1993年,中国文化部命名)
江苏省重点中心镇
徐州地区最大特钢基地
全国最大的牛蒡生产基地
敬安镇交通主要依靠公路系统。根据“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和镇村布局规划确定镇域主干路为四纵三横的道路网结构:
四纵:沛敬路(一级公路)
刘新路(刘庄到新安)(三级公路)
敬安东路(敬安的葛口到敬安的敬安的新安)(三级公路)
高速公路西侧路(敬安镇区到栖山镇区)(三级公路)
三横:徐丰公路(一级公路)
老徐丰路(三级公路)
敬五路(敬安到五段)(二级公路)
按二级公路标准设计的镇域道路,路基12米,路面9米;
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的镇域道路,路基8.5米,路面7米。
沛县敬安镇素有“商贸重镇、百里大集”之称。2010年以来,全镇围绕“奋力冲刺亿元镇,打造市级中心镇,争创省级示范镇”的奋斗目标,以冲刺跨越、争先进位为主线,以规划布局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创先争优为动力,打造靓丽和谐中心镇,力争3到5年内逐步实现用地集约化、居住集中化、农村城镇化。
2011年,全镇经济在较高平台上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全年GDP预计可完成24.8亿元,比2010年增长23%;全年财政总收入预计实现1.9亿元,增长8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00万元,增长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亿元,是2010年的3.3倍,规模以上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达到93.2%、82%。小康社会建设可全面完成四大类18项25个小康指标,综合实力稳居沛县前三,敬安镇在2010年度全市鼓励工业类中心镇创建考核中名列第一。
敬安镇为经济强镇、商贸发达。敬安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素有“百里大集之称”,是七县边界农副产品贸易集散地。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已形成“建材、纺织、化工、板材、食品”五个经济板块。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已经超过10亿元,是江苏省500强个私企业之一。徐州庆丰纺织有限公司、徐州鹏翔纺织有限公司、徐州润丰纺织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5000万元的纺织企业迅速发展。徐州崇德化工有限公司、徐州万隆化工有限公司、徐州威瑞普化工有限公司、徐州恒业化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逐步走进了环保型企业行列。敬安镇已经形成3个木材经营专业村,经营板材加工的企业有30多家,一家投资8000万元的中密度板厂,近段时间开工。徐州金地食品有限公司、宜兴虹达食品有限公司、徐州恒泰食品有限公司、徐州天马集团敬安食品有限公司已成为带动农民走定单农业的龙头企业。高效规模农业初步形成。高标准规划徐丰、沛敬、敬范、敬张四条线30公里的产业带。实施高效规模农业“666”建设工程,敬安镇已形成特菜、果品、良种繁育、苗木繁育、设施菜、优质粮棉六个种植区,建成六个高效农业千亩示范方,打造山药、牛蒡、辣根、辣椒制种、大蒜、黄皮洋葱为主导的六个产业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牛蒡生产基地。占地500亩的辣椒制种示范园,亩效益万元以上,是江苏省最大的辣椒制种基地。万亩特菜产业化工程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镇内水资源丰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镇内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已形成特菜、果品、优质棉、粮食四大生产基地。其中牛蒡和辣椒制种成为全国最大的种植基地。敬安镇已经形成特菜、设施菜、果品、粮棉四大种植区和徐丰路、沛敬路两侧高产经济作物示范带,粮经比例达到3:7。占地2000亩的唐楼村蔬菜制种示范园与苏北高档果品开发中心优质果苗繁育基地,发挥了典型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万亩特菜产业化工程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项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