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a工具他的中文名字

& 丁位癸内酯|705-86-2 |食用香精|直销
丁位癸内酯|705-86-2 |食用香精|直销
品牌:南箭
主营:生产精细化工、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医药原料及中间体
中文名称: 丁位癸内酯
中文同义词: 5-羟基癸酸-delta-内酯;丁位癸内酯;6-戊基-2H-四氢吡喃-2-酮;DELTA-癸内酯;Δ-十一烷酸内酯;Δ-癸内酯;Δ-戊基-Δ-戊内酯;天然丁位癸内酯 ≥ 99.0%,FCC
英文名称: 5-Decanolide
英文同义词: 5-HYDROXYDECANOIC ACID BETA1 LACTONE;5-HYDROXYDECANOIC ACID DELTA-LACTONE;(+/-)-5-DECANOLIDE;AMYL-DELTA-VALEROLACTONE;(+/-)-6-PENTYLTETRAHYDRO-2H-PYRAN-2-ONE;FEMA 2361;D-DECALACTONE;(+/-)-DELTA-PENTYL-DELTA-VALEROLACTONE
CAS号: 705-86-2
分子式: C10H18O2
分子量: 170.25
EINECS号: 211-889-1
化学性质:无色油状液体,呈椰子似香气,在低浓度时呈奶油香气。沸点281℃,相对密度0.95。几乎不溶于水,
用 途:GB 2760一96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人造奶油、乳品、桃子和椰子等型香精。
用 途:主要用于调制食用香精,可用于软饮料、冰淇淋、糖果、牛奶、奶制品、饼干、调味品和烘烤食品
生产方法:用癸酸为原料在硫酸存在下环化而成。
包装:200kg 25kg/塑料桶
以上是丁位癸内酯|705-86-2 |食用香精|直销的详细信息,如果您对供应ZX6350D钻铣床的价格、厂家、型号、图片有什么疑问,请
香料、香精栏目包括所有供应信息的汇总
价格: 面议
价格:¥ 1440.00
价格:¥ 11.00
价格: 面议
价格: 面议
价格:¥ 2200.00
价格: 面议
价格:¥ 3200.00
价格:¥ 0.23
价格:¥ 3.80
丁位癸内酯|705-86-2 |食用香精|直销产品相关分类
食品级绿茶香精英文名:Greenteaflavor产品类别:...
产品名称:结晶玫瑰英文名称:alpha-(Trichlorom...
产品名称:合成香兰素 中文别名:香兰醛、香荚兰...
亚油酸乙酯英文名称:ethyl linoleate中文别名:十...
中文名字:灵猫酮中文别名:(Z)-9-环十七烯-1-酮;...
赞助商连接
客集齐网郑重提醒:过低的价格和夸张的描述有可能是虚假信息,请买家谨慎对待,谨防欺诈。如发现可疑欺诈请
也不满意?产品主动找你!因为是东部平原连接南北的河流在这里汇聚
&img src=&/b56fbea37e3_b.jpg& class=&content_image&&最厉害的谎话,就是告诉你半句真话,再让你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 。&p&
----------------题记&/p&&p&要是你在网上看到过“吸大麻和喝酒,抽烟,喝咖啡的危害差不多。“之类的话,并且对这些话有些半信半疑的话,我想请你仔细的看下我下面写的东西,相信对你会有帮助,谢谢。&/p&&p&我想先从药品分级制度开始讲起。&/p&&p&药品在经过严格的测试之后,一般会被分成两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在大多数国家,大麻和吗啡都是处方药。比如说在德国,吗啡就只能给临终的病人使用,而大麻却可以给一些癫痫或者神经痛的患者使用,来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即使是在大麻”合法化“的荷兰,每个人每天能购买的大麻数量也是受到非常严格的管控的。而与此同时,咖啡,烟和酒精却是日用品。和非处方药的地位相似。&b&也就是说在我们现在的医疗制度下面,公认的是:大麻比咖啡要危险的多!&/b&&/p&&p&那我们现在通用的药品分级制度是完美的吗?显然不是,所以很多学者都在努力实验,想把他变得更完善。&/p&&p&举个例子,比方说我查了前几天有知友提到的盐酸曲马多的新闻,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的青少年滥用这个药物,导致成瘾。这就是药品分级制度的缺陷。像盐酸曲马多这类的东西,应该被非常严格的管控才对。可惜我们没有。&/p&&p&所幸的是,我们有很多的学者在为我们做相关的研究。他们在&b&特定条件&/b&下,用相关的&b&模型&/b&(简化并排除了很多不确定因素),给很多药品重新做了测定。在&b&特殊的条件下&/b&,他们发现,烟和酒,还有咖啡因片(不是咖啡,比如我有同学在考试前服用咖啡因片,为了提高成绩。)对人的危害也很大,我们并没有对这样的东西引起重视!&/p&&p&比较有名的就是那副柳叶刀的图片了(分析引用后得出):&/p&&p&&img src=&/224c056cd03bca5836f22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24c056cd03bca5836f22a_r.jpg&&&b&注意,这是在特定条件下!不考虑很多有害因素的情况下!&/b&&/p&&p&在这里感谢下知友&a href=&/people/58b5fed7866ed4& data-hash=&58b5fed7866ed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37927& data-tip=&p$b$58b5fed7866ed4&&@王37927&/a&,他仔细阅读了论文之后,为大家摘抄出了论文中的一段话。(以下内容来自王37927的回答):&/p&&p&--------------------------------------------------------------------------------------------------------------------&/p&&img src=&/a74def10e8b13c6def8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74def10e8b13c6def8d_r.jpg&&&p&烟草和酒精之所以被包括在内(前面已经说了这篇文章目的&b&在于吐槽英国非法药物分类&/b&,那么作者开发新方法时把烟草酒精等合法药物包括在内主要是作为参考以及吐槽可以更加犀利。。。答主注)是因为对二者的广泛使用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表示二者造成的风险和伤害。而且在我们判断其他药物的绝对伤害值时,这二者的数据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较为熟悉的参照。&b&然而,直接将烟草和酒精的得分与其他药物的得分进行对比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二者是合法药物这一事实会从很多方面影响他们的伤害,特别是烟草和酒精可以很轻易的得到。&/b&&/p&&p&作者说了,&b&不能直接比大小!&/b&特别是烟草酒精这种合法药物和大麻这种非法药物之间!!因为合法药物可以很容易获得,这会影响他们的伤害大小!!无图无真相,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b&所以上面条形图的分数也好泡泡图里泡泡的位置也好,证明不了大麻危害性小于抽烟喝酒!!&/b&&/p&&p&引文来源:&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房祖名吸了 8 年大麻,被查之前一直表现正常,是否说明大麻本身并不会对生活造成危害?&/a&&br&&/p&&br&&p&------------------------------------------------------------------------------------------------------------------------&br&&/p&&p&但是事实上,作为付费的文献,我在网上也找到了这篇论文的免费下载。&b&但是免费下载的论文中明显把这段话删掉了!&/b&我想这就是某位知友说的:有心人掐头去尾的给你看的可行性报告,足够让一个没有医学知识的普通人走上歧路。&/p&&p&所以,上面说的”吸大麻和喝酒,抽烟,喝咖啡的危害差不多。“应该是”&b&在特定条件下&/b&,吸大麻和喝酒,抽烟,喝咖啡的危害差不多。“&/p&&p&半句真话,往往是最厉害的假话。在判断这类问题的时候,作为一个缺少专业知识的普通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问专家。而不是自己在网上搜索相信那些只有一半的真话。&/p&&p&------------------------------------------------------------------------------------------------------------------------&br&&/p&&p&最后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某些知友,能够把自己对某位医生很不礼貌的评论和回复删除掉。&/p&&p&现在愿意在网上用业余时间给大家科普真相的人并不多的,在知乎上也很少。大家就算不能珍视,也请不要恶意的去伤害他们。谢谢。&/p&&p&---------------------------------------------------------------------------------------------------------------------&/p&&p&这里普及一下相关的实验知识和难点,不感兴趣的可以直接跳过这段。&br&&/p&&p&1.大麻在现有的药物体系中一般是处方类药物,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你不能够大规模的组织健康人吸食大麻试验。&/p&&p&2.大麻作为一种成瘾类药物,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成瘾者会不断的加重大麻的使用量,以维持快感。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转而使用其他的毒品(当大麻提供他的快感并不足够时),而有人不会。测试转而使用其他毒品的人(人数很多),得出的伤害结果是不能单纯的归类到大麻下面的。所以在这上面调查的大麻伤害数据仅仅是吸食了大麻而没有转而使用其他毒品的人。(比如一个人刚开始因为吸食大麻)这样的样本在和烟酒直接对比的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样本本身就是经过了筛选的。所以导致你看到网上的数据说的应该是:&b&单纯的大麻上瘾(不转而使用其他毒品)约为10%左右。这个数字单纯看是没有任何意义的!&/b&&/p&
最厉害的谎话,就是告诉你半句真话,再让你自己做出错误的判断 。 ----------------题记要是你在网上看到过“吸大麻和喝酒,抽烟,喝咖啡的危害差不多。“之类的话,并且对这些话有些半信半疑的话,我想请你仔细的看下我下面写的东西,相信对你会有帮助,谢…
&p&今天咱们来上一堂生物课吧。 &/p&&br&&p&其实不是什么课程,算是一个关于生物的小故事。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听完以后被深深地震撼到了&/p&&br&&p&这也不是我原创的,只算是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个整理。我觉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p&&br&&p&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p&&br&&p&在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中,有一个火山形成的小岛,大概在悉尼东北780公里。这个岛不大,只有17平方公里。不过岛上植被繁茂,地形狭长,物种也特别丰富,而且有许多别的地方看不见的动物。比如有一种豪岛秧鸡,就很有趣,还有一种喜泽鹊,比几维鸟还弱逼——不过这个不是今天的主角。&/p&&img src=&/4df550fb016617cdbaa68_b.jpg& data-rawwidth=&428& data-rawheight=&2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 data-original=&/4df550fb016617cdbaa68_r.jpg&&&br&&br&&p&(豪勋爵岛俯瞰)&/p&&br&&p&这个岛没有原住民,一直孤悬海外。直到日,这里才被一位叫亨利·波尔的英国海军上尉发现。当时波尔正率领一只小舰队护送移民从波坦尼湾去诺福克岛。在航行途中,波尔发现了一个小岛。按照惯例,他有权为它命名。波尔作为海军军官,最崇拜的是当时的第一海军大臣理查德·豪。此人乃是英国海军宿将,十三岁从军,历战无算,杀得法国小儿不敢夜啼——好吧,今天他也不是主角,不多说了——恰好就在这一年,老勋爵因为政争辞去了第一大臣的职务。波尔决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个小岛,以表达后辈的敬意。于是,这个岛就被命名为豪勋爵岛。&/p&&br&&p&命名之后,波尔自然要在岛上巡视一圈,以示主权。于是他和随从带上英国旗子,踏上小岛,还未及抬起望远镜欣赏秀丽风光,就被岛上的一种生物吓着了。&/p&&br&&p&这是什么玩意儿呢?&/p&&br&&img src=&/cc585a982bfcbd5cc006bb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4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br&&p&这玩意儿长达15厘米,重达25克,共有6条腿。如果大家对数字没概念,而这张图缺少参照物而显得不够惊悚的话,可以看下一张。&/p&&br&&br&&p&如果你想体会一下波尔的心情,就想象一下整个岛上都爬满了龙虾大小的蟑螂,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密密麻麻和密密麻麻。&/p&&br&&p&经过初时的惊吓之后,波尔镇定下来,随行的海军人员做了素描和笔记,还捉了几只活的。这东西除了个头大了一点,似乎没别的危险。&/p&&br&&p&勘查完豪勋爵岛,波尔继续履行自己的航行任务,在该岛东南20公里处,他还发现了一块海岩。这块岩石拔地而起,外形与金字塔相似,高达562米,比帝国大厦还高,孤绝挺拔于海上,不与任何陆地相连,俨然是一根定海神针。这估计这是豪勋爵岛形成时,海底火山顺手留下的孑遗。&/p&&br&&br&&p&这块海岩光秃秃的,植被很少,而且四面峭壁,很难攀爬。波尔只是简单地做了个记录,然后继续航行。&/p&&br&&p&这次护送任务完成后,他因为生了一场大病,不得不于1792年返回英国,这几只玩意儿自然也跟着他回去——顺带一提,和波尔同船抵达普利茅斯港的,还有一只袋鼠,这两个物种都是生平第一次踏上欧洲土地。&/p&&br&&p&市民们喜欢袋鼠,而学者们则对波尔带回来的这东西更感兴趣,他们认为这是竹节虫的一种。&/p&&br&&p&竹节虫属于有翅亚纲,有三千多种,最显著的特称是像竹节一样的细长体型,算是昆虫里的庞然大物。目前发现最长的竹节虫是在马来西亚婆罗洲发现的,名字叫Chan's megastic,长55厘米。&/p&&br&&br&&p&波尔发现的这种豪勋爵竹节虫,不算很长,但个头奇大,大得简直不像竹节虫,更像是六肢细长的蟑螂。尤其是雄性,它有一对粗大醒目的股节。它们没有翅膀,在竹节虫里属于另类,奔跑速度却奇快。&/p&&br&&p&这个物种,最终以发现地命名,起名叫做豪勋爵岛竹节虫,成为迄今人类发现最大最重的竹节虫。&/p&&br&&p&如果这是一部恐怖电影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发展,该是豪勋爵竹节虫开始疯狂繁殖,可怕的竹节蟑螂肆虐伦敦,让人类感染上可怕的南太平洋病毒,大部分人变成僵尸,等着范海辛来解决……(这是最接近1792年的超级英雄了)&/p&&br&&p&可惜——咳,我是说所幸——这个想象并没发生。这些不幸的竹节虫被彻底研究以后,制成了标本,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原因很简单,它没有任何用处。&/p&&br&&p&这种虫子有各种别名,比如“陆地龙虾”,比如“会行走的香肠”,光听名字就能感觉到人类在它身上寄托了多大的希望,可是这玩意儿表现令人失望,不能剥皮不能吃肉也不能治病,没有经济价值,学界对它的兴趣很快消失了。&/p&&br&&p&波尔很快得到了海军部的表彰,不是因为发现这种虫子,而是发现了那个岛。豪勋爵岛这个名字,被正式列入档案。波尔本人也分享了一点点荣耀,还记得他发现的那块海岩吗?后来被命名为波尔的金字塔(Ball's Pyramid)。&/p&&img src=&/4ffd196b05cac19b1cb3abf_b.jpg& data-rawwidth=&321&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1&&&br&&br&&p&豪勋爵岛的发现,对在南太平洋捕鲸的船只来说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他们在茫茫大海中又有一个补给点。很快这里盖起了房子,搭起了码头,来自澳大利亚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过来。水手们穷极无聊,也试图研究如何利用这种龙虾一样的怪虫子。&/p&&br&&p&很快,豪勋爵竹节虫的习性被摸了个一清二楚。这个物种的孵化期是9个月,幼虫期在昼间活动,成虫后改为夜间活动。它们的雄雌关系在昆虫中很罕见。雄虫总是跟随着雌虫,走到哪里跟去哪里,到了晚上,雄性还会温柔地伸出三条腿把老婆紧紧抱住。&/p&&br&&p&但人类学习的兴趣到此为止了,不耐烦的水手们决定把它们捉来当鱼饵钓鱼——这是唯一有价值的发现。反正岛上到处都是虫子,抓也抓不完。&/p&&br&&p&就这样,豪勋爵竹节虫在岛上渡过了最后一百多年好日子,这是它们最后的时光了,因为恶魔即将到来。&/p&&br&&p&1918年,一艘叫做马康布号的船在豪勋爵岛附近搁浅,船上的水手纷纷游上岸去。同时出逃的,还有躲藏在船舱里的老鼠。&/p&&br&&p&这些老鼠抵达岛上以后,激动万分,我操,这可真是个天堂啊:没有天敌,还有无数美味的食物。岛上的鸟类不好抓,但那些到处乱爬的超肥胖竹节虫,可都是会走路的蛋白质啊。我想在老鼠眼中的豪勋爵竹节虫,和人类眼中的澳洲龙虾一样诱人。&/p&&br&&p&接下来,老鼠在岛上疯狂地繁殖,对竹节虫发起了一场完全不对称的屠杀。&/p&&br&&p&仅仅两年时间,两年。&/p&&br&&p&1920年,人类最后一次目击了豪勋爵竹节虫的身影,从此再没见到过哪怕一只。老鼠将岛上的竹节虫吃了个精光,豪勋爵岛还在,但这个物种彻底灭绝了。&/p&&br&&p&不过这个故事还没讲完。&/p&&br&&p&四十五年后,也就是1965年。悉尼的一群攀岩爱好者决定征服波尔金字塔——还记得吧?那块孤拔海外的海岩。他们在2月14日那天成功登顶。在金字塔的顶端,这些人发现了可疑的昆虫粪便。&/p&&br&&p&波尔金字塔与豪勋爵岛相隔足足有20公里,中间全是大海。这些昆虫是怎么渡过重重大洋,如同一个幽灵一般爬到这块孤零零的海岩上的?&/p&&br&&p&攀岩者回来以后,报告了此事。不过这个发现并没引起重视,很快就湮没在档案里面。&/p&&br&&p&一直到2001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大卫·普里德尔和尼古拉斯·卡里勒,才注意到这个发现。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再去调查一次。&/p&&br&&p&他们靠近波尔金字塔,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上面严格来说并不是没有植被。在岩缝里,长着一从千层树。这是金字塔上唯一的一株灌木,可能是海风把豪勋爵岛上的种子吹过来掉进岩缝,就此顽强地生长起来。&/p&&br&&p&他们在千层树下,发现确实有昆虫的新鲜粪便,可是却看不到任何虫子的身影。他们仔细阅读了关于豪勋爵岛的生物记载,觉得这很像是竹节虫,而竹节虫多在夜间活动。两位科学家决定到了晚上再试一次。&/p&&br&&p&到了夜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再次攀爬,接近千层树,拿手电往树下一照,心脏差点停止跳动。&/p&&br&&p&在灌木从下,聚集着24只豪勋爵竹岛竹节虫,有大有小。&/p&&br&&p&这大概是世界上仅存的24只豪勋爵岛竹节虫了。&/p&&br&&p&仔细想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撼的事情。&/p&&br&&p&在孤独的南太平洋深处,在与世隔绝的海岩柱顶端,在唯一的一丛灌木底下,豪勋爵竹节虫仅存的孑遗,在顽强地生存着。&/p&&br&&p&任何一次台风,任何一次暴雨,任何一次海岩的坍塌,都能把这个最后的群落彻底毁灭。甚至不需要什么自然灾害,整个族群都依靠着灌木那一点点可怜的给养勉强维持,只要那株灌木出了什么意外,也会导致种群的崩溃。生存在这里的竹节虫,用饥寒交迫如履薄冰来形容,丝毫也不为过。&/p&&br&&p&但它们居然就这么熬下来了。&/p&&br&&p&只靠一块岩石一棵树来维持的小小种群,居然持续了这么久。&/p&&br&&p&生命真是伟大而奇妙。&/p&&br&&p&两位科学家迅速汇报有关部门,并在报告里说灌木丛附近的岩层有坍塌的风险,必须尽快设法转移。有关部门没有批准,生怕擅自移动会导致这最后的种群也灭亡。科学家又申请带走几只,设法培育繁殖。这次有关部门斟酌再三,批了四只,绝对不能再多带了。&/p&&br&&p&他们带着报告兴高采烈回到波尔金字塔,发现居然坍塌已经发生了。这把两个人吓得魂飞魄散,以为这些竹节虫倒在了离胜利最近的地方。&/p&&br&&p&好在经过仔细搜索,发现这个小群落安然无恙。他们小心翼翼地带走了四只,两公两母,拿回墨尔本动物园。其中一对很快死于水土不服,另外一对开始的时候也生了重病,濒临死亡,专家束手无策。后来还是一个当地宠物店的昆虫爱好者施展妙手,把它们救了回来。&/p&&br&&p&后来这一对亚当夏娃成功繁殖出了下一代,两位挺能生,下来一万多只卵,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孵化率,也不少了。现在墨尔本动物园里的豪勋爵岛竹节虫已经有七百多只,总算初步摆脱了濒临灭绝的状况。&/p&&br&&p&至于那个波尔金字塔上的小小群落,至今仍在那里生存。生存状况依然恶劣,只不过延续种族的担子,能够稍微轻一点了。&/p&&br&&p&最后说一句,我国对豪勋爵岛竹节虫的研究,也已经有了初步开展。我在搜索资料的时候,也查到有相关的中文介绍。&/p&&br&&p&不过这个文章的分类……呃,就太有中国特色了。&/p&&img src=&/5ccb5afe0bf7ad684b4c7aac60111d9e_b.jpg& data-rawwidth=&441& data-rawheight=&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1& data-original=&/5ccb5afe0bf7ad684b4c7aac60111d9e_r.jpg&&&br&&p&PS:打个广告,推荐一个微信号,名字叫:喜啤士 (thebeerlink) ,主要是讲各种啤酒的八卦掌故,应该还算有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img src=&/a3d79e123a6efa_b.jpg& data-rawwidth=&43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0& data-original=&/a3d79e123a6efa_r.jpg&&&/p&
今天咱们来上一堂生物课吧。 其实不是什么课程,算是一个关于生物的小故事。我也是前不久才知道,听完以后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这也不是我原创的,只算是搜集了一些资料做了个整理。我觉得很值得跟大家分享。故事的开始,是这样的。在南太平洋的塔斯曼海中,有…
&img data-rawheight=&853& data-rawwidth=&640& src=&/59e3379af99decae1175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59e3379af99decae11750_r.jpg&&&p&看到几个关于救灾的问题,比如&/p&&p&&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与美国军队相比较,解放军参与抢险救灾的速度和效果如何?&/a&&/p&&p&为了不跑题,还是写在这里吧。&br&&/p&&p&Katrina 飓风算是美国近几十年来比较失败的救灾工作了。事实上,当你需要出动许多州大规模的国民自卫队来救灾时,这个救灾工作就是失败的了。对,正式点说,是失败,娱乐点说,就是笑话。&br&&br&一般救灾嘛,看几个方面。通信,电力系统,和交通。总体上说美国有基础设施老化的情况,但还说得过去。考验都是在这些关键设施被全面催毁的大灾。Katrina 就算一个。&br&&br&应该说,在电力系统和交通上,救灾还是给力的。交通很重要,而新奥尔良呢,是个大港,遇到这种大洪水,陆路没了,还有水路和空中,加上美国军方的能力,是没问题的。&br&&br&大问题,至少相比起来,是通信上。这个在美国尤其突显。没有好的通信,就无法了解受灾状况,也就无法有效的实施救灾。而美国是联邦制,各级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相对独立,在此时的沟通尤为重要。&br&&br&但结果呢?&br&&br&飓风把当地 40 个提供 911 救助的电话中心冲毁,就算你有带电的手机座机,你还是打不出求救的电话。据估计,有超过 2000 万次电话因此未能接通。同时,8 成的电台,7 成的电视台,全成了哑巴。受灾民众也就很难收到政府的援救信息。&br&&br&平民百姓嘛,只能干着急。政府呢?&br&&br&新奥尔良市长,有两天被困在一个旅馆里,打不出电话。州长差不多,也有两天打不了电话,只能通过别人传话。&br&&br&那军队呢?&br&&br&国民自卫队事后有个总结,上来就猛批通信联络,说因为无法了解到具体的灾情,沟通少,造成行动非常被动。军队内部联络混乱,居然出现了把两支部队派驻到同一街区的低级错误。&br&&br&救灾时搭造的第一套临时无线通信系统,居然是在孟菲斯联邦快递的一个技工,用联邦快递坏了的天线加上一些零配件,发电机,临时打出来,一路跑到新奥尔良,让国民自卫队用直升机帮他安装到大楼上的。像不像好莱坞电影里的情节?&br&&br&有人提到救灾失败是因为行动迟缓,并认为这是各级政府相互扯皮的结果。其实这个很大程度上是马后炮。出了这样的灾,傻子都知道是挣政治资本的时候。&br&&br&诚
然,美国是联邦制,地方和联邦政府各干各的,军队不好随便动。正规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联邦政府一级负责救灾的,是
FEMA(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FEMA 不大,只有 2000
来人,不可能单独救灾。它其实就是一个高效的协调各种官方和民间救案力量的政府组织。如果地方感觉不行了,向 FEMA 反映,FEMA
向总统反映,出动军队。但话是这么说,其实自克林顿政府起,FEMA 已经可以不需征求地方政府意见,直接发动联邦级的强制救灾。而在 Katrina
飓风时,最后其实是军队等不及了,在没有下令时,就开始行动了。&br&&br&整个环节,慢在了从地方向 FEMA 和总统汇报,FEMA 又向总统汇报,和布什的反应这样的环节上。FEMA 作为核心环节,被骂成了屎。&br&&br&话该!&br&&br&FEMA
的头,叫 Michael Brown。嗯,不是前几天在 Ferguson 被警察击毙的那个黑人。这个人在 2001 年加入 FEMA,2003
年当上负责人之前是干什么呢?他是「国际阿拉伯马协会」的裁判和负责人。对,国际阿拉伯马协会,International Arabian
Horse Association,而且在那里不是一年两年,是12年。&br&&br&就是这样一个跟救灾一点关系没有的人,当上了美国联邦政府救灾工作的总负责人。然后,运气极好的,遇到了这样一个多少年未遇的大飓风,完全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直等到不可收拾了才去求救。&br&&br&这不是笑话是啥?&br&&br&但是,我说这个 Brown 也是个背黑锅的。很简单,是谁把任命他的?Bush 啊。&br&&br&Bush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不重视。原因找来找去,就是一个,911。&br&&br&911 帮 Bush 找到了自我。其后没几天,Bush 就利用这个事带来的冲击,建立了国土安全部。而 FEMA 也被收编入了这个国。&br&&br&对
于 FEMA 来说,这其实就是降级。本来是个独立的机构,向 Bush 单独汇报的,现在隶属于一个部了,就隔了一层。本来 FEMA 的头,也是
Bush 的竞选干将
Joe Allbaugh,在 2000 年竞选获胜后要了这个职位,可见其职位还是很有份量的。而以他和 Bush
的关系,FEMA 也不可能被冷落。&br&&br&现在国土安全部一出,这个头衔就鸡肋了,于是 Allbaugh 就走了。而 Bush 对此不重视,从里面找了 Brown 来,可以他心思都在国土安全部上。&br&&br&国土安全部是个新部,很多钱还不到位。Bush 就直接把 FEMA 的经费拿来用。 年 FEMA 的钱里有 1.7 亿被挪用。之后,国土安全部的心思,就一头扎在了反恐上。2005 年,国土安全部向地方给出了 23 亿美元的无条件支持,而在救灾上,只有 1.8 亿,还要求地方政府匹配。&br&&br&结
果就是 FEMA 用于紧急救灾的机动紧急反应与支持部门被裁 1/3,很多老兵心灰意冷离开。到 Katrina 时,8
名负责官员里,只有两名有救灾经验,还没有参与 Katrina 救灾,其他都是新调任的。FEMA
很多人在奔赴救灾现场时,是在读基本的救灾教程的新丁。&br&&br&但这还不是全部。&br&&br&2004 年,美国也遭遇数个飓风的连续攻击。但是,那是选年,Bush 在Charley 飓风登陆后第二天就飞赴竞选重地佛罗里达,亲自救灾,早早宣布 20 亿美元的支持。&br&&br&相比起来,Katrina 飓风来临,Bush 在登陆两天前宣布州一级紧急状态,登陆两天后宣布联邦一级紧急状态,但他除了这些反应,其实缺少实质性行动,这也是各方互相指责的原因。比如,替罪羊 Brown 就事后报怨说,他没有直接向 Bush 汇报的能力,Bush 也不想听他的。&br&&br&既使是 Bush 把精力都放在反恐上,现在看起来,他还是不及格。&br&&br&因为 911 暴露的一大问题,恰恰就是通信问题。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络,让相关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获得一个全面准确的信息,谣言满天飞。最常见的拿来说的例子,就是纽约两大部,消防队和警察,内部通信系统相互独立,完全没有任何的互通机制,双方自然也无法协同工作。&br&&br&而到 2011 年,美国 80% 的城市救灾部门的通信系统仍然无法和联邦机构互通,60% 无法和州一级紧急救灾机构互通。&br&&br&现在回来说出了什么问题。&br&&br&FEMA 的名字,是紧急事务管理,所以救灾并不是简单的救(rescue)。FEMA 的救灾工作,实际分成四部分:&br&&br&首先是 mitigation,就是防患于未然。通过预防,把灾害的损失减少。比如,在地震带,房子要按足够的防震等级来建,在飓风和洪水泛滥的地区,堤岸建设就要常抓。类似的还有在平时提高普通人的生存自救能力。这个需要从联邦到地方,积极协调,共同使力。&br&&br&我
估计在美国待过的朋友,大多有过 fire drill
的经历。很多单位都会定期的走这个过场,虽说是走过场,但至少大家都知道,紧急通道在哪里了,电梯不能走了,见识了火警都是什么样子。就连我儿子上的幼儿
园里,也会每两个月来一次,到时候小婴儿被推到旁边的停车场,大孩子跟老师走去对面的教堂。大约如此。&br&&br&比如 1993 年中部大洪水后,FEMA 决定让联邦政府把洪水区的大量房屋买下,把这些地方清出来,结果在 1995 年大洪水再来时,就没有了救灾的需要,就是 FEMA 最高效防灾的典型例子。&br&&br&而在新奥尔良地区,既使缺钱,FEMA 还是在头一年做过一个相当程度的飓风灾害的内部模似。只能说,这还不够。&br&&br&比
如,从 1936 年的《洪水防治法》(Flood Control Act)开始,美国国防部的美国陆军工兵队(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就接手了各种洪水的防治问题。但是,Bush
任下,裁减了给工兵队的经费,新奥尔良应对飓风的东堤,37年来第一次没有进行修缮。这算是预防没做好。&br&&br&FEMA 的第二个工作,就是在灾难前的准备(preparedness)。&br&&br&在
Katrina 把当地的通信系统摧毁后,其实当地的很多私人卫星电话系统还是工作的。但是,救灾机构事先没有安排好,为通信系统,尤其是
911,提供备用方案,就是失误。而很多私企早在飓风来之前就进行了相应的准备,像 Walmart
就运送了大量的发电机,干冰,水等资源到适合地点等待救灾。地方政府的准备没有到这个级别,也是失职。&br&&br&第三个工作,才是救灾(response)。Katrina 的问题前面都说了。&br&&br&第四个工作,是重建。这个里面政治就多了。主要就是分钱。比如 Katrina 后,FEMA 工作很乱,居然出现了发出去的支票超过当地居民的情况,可以也是失职。&br&&br&其
实整个 Katrina 飓风和 1992 年的 Andrew 飓风很像。1992 年时,FEMA 的思维,还是停留在 80
年代的冷战思维下,比如三里岛核泄露,古巴难民这样的,政策重心的失误,造成了对 Andrew
飓风的严重破坏。克林顿上台后,启用了自己在阿肯色时负责救灾的 James Witt,可以说是把 FEMA 的定位扶正了。&br&&br&到了
911 后,Bush 把冷战思维又拿了回来,FEMA 又被冷落。但是出了 Katrina 飓风后,无人再敢大意(联邦政府光保险就花了 200
亿,超出国会原来上限 10 多倍)。Brown 辞职,新任的是在佛罗里达州担任多年紧急事务管理的 William Fugate,FEMA
才算回到正轨。最近的 Hurricane Sandy 可见一斑,FEMA 的事先准备,反应速度,和发放救济的速度,都让民众满意。&br&&br&这年代,以中国美国的实力,真得没有天灾,只有人祸。&/p&&p&(看来大家对这最后一句意见很大,反正是主观判断,这样吧,变成填空:&/p&&p&以中国的实力,__ 分天灾,__ 分人祸&/p&&p&大家自己来填吧。) &/p&
看到几个关于救灾的问题,比如为了不跑题,还是写在这里吧。Katrina 飓风算是美国近几十年来比较失败的救灾工作了。事实上,当你需要出动许多州大规模的国民自卫队来救灾时,这个救灾工作就是失败的…
&img src=&/2975dac124de85af5976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u&声明:我本人没碰过任何毒品/迷幻剂包括大麻,也不赞同吸毒包括大麻,只是客观地记录下旅行时因各种机缘遇到的毒和(曾经的)瘾君子。别人能戒,别人不上瘾,不代表我可以,所以我不碰,这是我的底线。而每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法律不一样,在哪个国家就遵守哪个国家的法律,这也是我的底线。旅途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让你大开眼界,但也别少了戒备心。说到底,洁身自好。&/u&&/p&&br&&p&今年在印尼四王岛潜水时,我认识了一位美国农民。这哥们来自加州,每年夏天工作半年,冬天出国潜水两个月,加勒比海和东南亚的潜水胜地几乎都去过了,越洋机票、几千美金一周的船宿不在话下,还抱怨美联航的一个月multi stop机票时间太短,潜得不过瘾。我暗自感叹,美国连农民都能过这么奢侈的日子!那半年的工作得挣多少钱哇?他看起来也就30出头呢。&/p&&p&后来,我终于忍不住问,你是种啥子珍稀植物还是养牲口哇?原来,农民哥哥只种一种作物:大麻。他的生活很简单,种地,吃素,潜水,不喝酒,抽大麻,看起来是个相当健康积极的青年,跟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的瘾君子形象相去甚远。加州是美国的大麻基地,仅在去年,就有329个大麻种植园被查获。美国部分州大麻合法对麻农哥哥来说是个坏消息,导致他收入暴减,但仍足以维持这般快乐逍遥的日子。&/p&&br&&img src=&/80450cde755cedfbf81b_b.jpg&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80450cde755cedfbf81b_r.jpg&&&br&&p&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Bhang Lassi(有时隐晦地称为Special Lassi”),即大麻酸奶。Bhang提炼自南亚次大陆特有的大麻品种Cannabis Indica,早在吠陀时代,苦行僧和苏菲教徒就通过Bhang来进入冥想和超验状态。&/p&&br&&p&印度人不把Bhang视为毒品,而是一种能让人放松和入睡的东西,在洒红节上等印度教节日尤其必不可少,也是印度传统医术阿育吠陀中的常用药。只需取得政府许可,在印度种植Cannabis Indica和销售Bhang都是合法的,一杯Bhang Lassi也相当便宜。&/p&&p&然而,Lonely Planet和许多旅行者的攻略都告诫游人不要轻易尝试Bhang Lassi。在印度那几个星期,我几乎每天都喝Lassi和Chai(奶茶),但从不敢碰Bhang Lassi。据喝过的游人描述,感觉非常难受,轻则流涕流泪,重则倒地抽搐,要送医院急救,完全不是传说中的欲仙欲死――抽大麻也会水土不服!&/p&&p&&img src=&/e7e_b.jpg& data-rawwidth=&1480& data-rawheight=&6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80& data-original=&/e7e_r.jpg&&&i&全球大麻法律地图:深蓝-合法,橙-&/i&&i&违法但非罪化(Illegal but decriminalized),粉-&/i&&i&违法但不强制执行,红-违法,灰-无信息,&/i&&i&来自维基&/i&&i&(纯粹提供信息,不代表我赞同或反对非罪化)&/i&&/p&&p&在亚洲许多国家,大麻虽然不合法,但执行得相当不给力,尤其是长途背包客聚集的地方,想要弄点大麻不是什么难事。日本作家泽木耕太郎在《深夜特急》里写过,德里、瓦拉纳西、加德满都的廉价旅馆,都有“如沉淀物般懒懒地躺在床上”抽大麻、长期滞留的欧洲和日本年轻人,1美金就能过一天。&/p&&p&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而如今东南亚、南亚的消费水平仍然承受得起。我的朋友曾经在金边打理家庭客栈,常年供应大麻批萨,有个英国妹子吃了块批萨没嗨起来,猛撒大麻粉,最终昏睡了两天才醒来。&/p&&br&&img src=&/1b5d1b73ee2883269fae_b.jpg& data-rawwidth=&454& data-rawheight=&3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4& data-original=&/1b5d1b73ee2883269fae_r.jpg&&&p&&i&传说中的金三角,身在泰国,好像对面是缅甸,左边是老挝&/i&&/p&&br&&p&鸦片是另一回事。金三角“鸦片大王”坤沙独霸一方,被泰国、老挝、缅甸乃至美国政府视为世界头号毒枭,用了近40年时间追捕围剿。坤沙位于满星叠的营地和故居出乎意料地简陋,一推开门,首先看到坐在起居室的坤沙,光线黯淡,后来才看清是蜡像,吓了我一大跳 !卧室里仅有一张单人床,几乎没有其他家具。&/p&&p&泰北清盛的鸦片田如今已遍植茶树,建起王太后行宫和鸦片博物馆(Hall of Opium),成功转型旅游胜地。我跟的破旅行团(我去了金三角两次,第一次自己去,第二次脑子进水了跟了个团)行程上安排了鸦片博物馆,到清盛那天却是周一,博物馆闭馆,我不得不跟错过这个据说是泰国最好、两三个小时看不完的博物馆。&/p&&p&而缅甸那头,掸邦多年来谋求独立,与政府军时有冲突。导游带我进入当地军营,悄悄告诉我:“刚才那辆荷枪实弹开走的军车,就是押送鸦片出去换军费的!”毒品和掸邦反政府武装,至今是缅甸政府的心结。军营内不允许拍照,我们向扛枪的军人提出合影请求,他们露出腼腆的笑容,享受了一把当明星的感觉。&/p&&br&&img src=&/599fecb9df08e5ac4a972_b.jpg& data-rawwidth=&433&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3& data-original=&/599fecb9df08e5ac4a972_r.jpg&&&p&&i&军人照片就不发了,军营来一张&/i&&/p&&br&&p&在连酒精都被禁的伊朗,抽鸦片和贩卖鸦片自然是违法的。萍水相逢的伊朗朋友侯赛因(化名)却对我有惊人的信任,带我到伊斯法罕一间民居的地下室看他抽鸦片。&/p&&br&&p&午后的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照亮浮尘,“滋滋滋――”他朝烟枪里猛吹几下,压在火炭下的烟膏融化得更快了,他趁机深深吸口气,如此反复几次,才放下烟枪,露出微笑。空气中充满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我当时拿手机录下了滋滋滋的声音,也拍了一段侯赛因抽鸦片的视频(当然我绝不会公开的),后来手机丢了……&/p&&br&&img src=&/49d56e604d1f99819d96_b.jpg& data-rawwidth=&44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49d56e604d1f99819d96_r.jpg&&&p&&i&烟枪顶端的烟壶,上面有个小洞,把烟膏抹在洞上,拿炭火把烟膏烤融,鸦片的味道就通过洞口和烟枪抽进嘴里……&/i&&/p&&br&&p&民居属于一名富商,也是把鸦片烟膏从阿富汗走私进来、卖给侯赛因的人。侯赛因每周来这里抽一次鸦片,花5万里亚尔(约合人民币10元)买5克烟膏。“我不想上瘾。”他说,抽鸦片的时候觉得很放松,但不会出现幻觉。”&/p&&br&&p&而那名富商,房子位于豪宅区,还拥有另外几处房产和工厂,年轻时是走印度闯黑海的嬉皮士,还交过尼泊尔的女朋友。他曾经因为贩毒和吸毒坐了6年牢,如今仍然铤而走险,当然不是为了钱,或许只是为了给自己和信得过的朋友一个消遣,在伊朗这样充满禁忌的国家,更能得到加倍的快感。&/p&&br&&img src=&/ff22a4b4b4ec7d114b288_b.jpg&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3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ff22a4b4b4ec7d114b288_r.jpg&&&p&&i&这陶瓷烟壶花纹很熟悉吧,中国产的&/i&&/p&&br&&p&
鸦片的花,大家都知道,是极其美艳的罂粟花(Opium
Poppy,学名Papaver Somniferum)。罂粟花如今难得一见了,同为罂粟科罂粟属的虞美人(Corn
Poppy,学名Papaver Rhoeas)倒是常见。&/p&&p&
对英国人来说,虞美人代表着保卫国家和纪念先烈。一战期间,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西线战场弗兰德斯战争激烈,死伤无数。军医John
McCrae在掩埋战友遗体后,看到盛开的红色虞美人,感到这是新生命的象征,写下诗作《在弗兰德土地上》:“在弗兰徳土地上/虞美人绽放/在十字架间/一行又一行……”此后虞美人就成了纪念阵亡士兵的象征物。
&/p&&img src=&/58fa4ca5da454f6f9ae777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58fa4ca5da454f6f9ae777_r.jpg&&&p&&i&英国&/i&&i&Dorset的虞美人,来自&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VisitBritain Super Blog&i class=&icon-external&&&/i&&/a&&/i&&/p&&p&
每年11月11日的英国荣军纪念日,上至女王,下至平民,都会佩戴纸制的虞美人以表哀悼,在街头行走,几乎每个擦肩而过的行人胸口都有那一朵红色小花。2010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中国,前襟就戴了一朵。由于英国人一般就说Poppy,不特别区分罂粟花还是虞美人,而中文媒体往往翻译为罂粟花,所以当时还有声音指责卡梅伦丝毫不考虑中国人的民族感情。今年夏天,为纪念一战百年,伦敦塔的城壕“种”了超过80万多陶瓷虞美人,以缅怀战争中的协约国受害者。(我之前也一直以为是罂粟花,感谢网友指正)&/p&&br&&img src=&/2a1ca378cc716c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2a1ca378cc716c_r.jpg&&&img src=&/be28a28f9f9007d9afe2c2a62f76403e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be28a28f9f9007d9afe2c2a62f76403e_r.jpg&&&p&而美洲的毒巢,不消说在中美洲。去年做旅行计划时,我不得不把有美丽湖泊的Pátzcuaro从行程里去掉,因为一名墨西哥商人告诉我,那边毒贩出没,很不安全。&/p&&br&&p&而后来去的铜峡谷,也有许多关于毒品的传说。那些被美国追杀的大毒枭,一逃进峡谷深山老林,美国人就束手无策,而他们自己也未必能再走出来。当地原住民塔拉乌马拉人因为天生善于走山路,还曾被迫替毒枭运毒。当然,我去的时候,只看到蓝天深谷,风和日丽,塔拉乌马拉姑娘的花裙漂亮,太平得犹如世外桃源。&/p&&br&&img src=&/61b2148f68ceaa7ea036f82b07e82dfa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3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61b2148f68ceaa7ea036f82b07e82dfa_r.jpg&&&br&&p&这些年的旅行,一次次遭遇这些据说“瘾不大”的毒品,我认识的“瘾君子”都与常人无异(当然我对于在旅途上认识的人都有基本的判断,如果感觉对方不对劲,根本就不会与其接近),我还想重回墨西哥瓦哈卡山区,寻访约翰·列侬吃过的致幻蘑菇。&/p&&br&&p&&img src=&/4da47d001c_b.jp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48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i&种蘑菇的&/i&&i&老太太叫&/i&&i&María Sabina&/i&&i&,印第安原住民马萨特克人,萨满。萨满和迷幻药……你懂的。&/i&&i&很多19&/i&&i&60年代的摇滚明星都拜访过她,Bob Dylan啦,John Lennon啦。神一样的人物,有很多关于她的书,有以她命名的摇滚乐队,还有很多饭店和出租车上都贴了她的照片。你们来晚了,她1985年去世了……&/i&&/p&&br&&p&然而,对毒品的好奇心始终未能战胜戒备心,我满足于问别人“什么感觉”“嗨了吗”,却从不敢亲身体验。“有些毒品会让你放松乃至睡过去,有些毒品会让眼前的事物加强对比度,让你觉得什么都很美,男人很帅,想都不想就跟他滚床单。”跟很多欧洲年轻人一样,德国姑娘萨拉也曾碰过不少毒品,有过乱搞的日子,如今却做着三份兼职,在柏林最好的大学学习。&/p&&br&&p&多年前,在老挝东徳岛唯一一间酒吧,我点了一杯据说有大麻的“快乐果汁”(Happy Shake),那是我与大麻的初次相遇。最终,我还是没那个胆,把果汁推给以色列朋友,他想都不想就把整杯果汁喝完。&strong&我们都没嗨起来,但我们的内心,已经从那片平和宁静的土地得到了足够的快乐。&/strong&&/p&&br&&img src=&/a01b1e4fa16a2b7d4b0f15c2af0b9cab_b.jpg& data-rawwidth=&356& data-rawheight=&4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p&&u&后记:&/u&&/p&&p&&u&本文发在知乎后引来不同声音,让我安慰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很理智地探讨,也让我得以修正表述不当的地方。&/u&&/p&&p&&u&&br&&b&但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没有变,出门&出国旅行,你看到的世界不会是纯洁无暇的天堂,不是你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天使,看到世界和人心的复杂多面,知道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内心依然有自己的判断和底线,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b&&/u&&/p&&p&&u&&br&除了在老挝点“快乐果汁”,文中提及的其他经历都是机缘巧合,而非我主动寻找。也正因为出门在外,我不会让自己身陷险境,很少去party,几乎不喝酒,不喝陌生人的饮料,如果有不安的预感,我就不会去。老挝是我第二次出国旅行,随着自己遇到得越来越多,对大麻和其他在国内相对不容易接触到的毒品已经没有多少好奇心,也更不想去尝试了。&/u&&/p&&p&&u&&br&至于我写到的美国麻农、伊朗朋友、德国女孩,我跟他们能交往是因为他们有积极向上的一面,有从毒瘾中抽身的自制力,能让我尊重和欣赏(麻农不光自己抽,还种,我持保留态度)。想来世人对于曾抽过大麻的奥巴马、乔布斯也是这样的态度。而那些“像沉淀物般懒懒地躺在床上”的旅人,只要不害人&不违法,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和旅行方式,但我不会想跟他们交朋友。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泽木耕太郎的《深夜特急》(也是我这个专栏名字的出处),书里写到不少这样的人,关于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你会看到跟鼓吹“最美的时光在路上”“再不旅行就老了”不一样的思考。&/u&&/p&&p&&u&&br&有人让我删贴,说给青少年或自制力不强的人看到,或许会好奇而去吸毒,问我不会自责么?网络时代充斥着各种信息,会有多少人受奥巴马和乔布斯影响去抽大麻?我不评价他们的行为,我想说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基本的判断和自制力,也不懂得区分好人和损友,不懂得让自己远离危险,那有没有看到我的文章,其实都一样。&/u&&/p&&br&&br&&p&最后,转一组关于毒品的创作。&/p&&br&&p&从1995年起,美国艺术家Bryan Lewis Saunders每天至少给自己画一幅自画像。2001年,他进行了为时11天的实验,每天嗑完不同的药物后,带着幻觉给自己来一幅自画像——&/p&&br&&br&&p&-----------------------------------------------可能会引起不安--------------------------------------------------&/p&&br&&br&&img src=&/2975dac124de85af59767_b.jpg& data-rawwidth=&431&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1& data-original=&/2975dac124de85af59767_r.jpg&&&p&大麻&/p&&br&&img src=&/40e5c706cb93fe6374f4_b.jp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p&安非他命(冰毒)&/p&&br&&img src=&/39b8b06b381e4b8ecbda3fe_b.jpg& data-rawwidth=&364& data-rawheight=&54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4&&&p&迷幻型真菌菇类&/p&&img src=&/5b7eeed1d867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5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img src=&/f0a5dc765a6b878dcedf_b.jpg& data-rawwidth=&379& data-rawheight=&5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9&&&img src=&/cec6cfbd7771d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3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p&安必恩&/p&&br&&img src=&/5e4b0b80ed25d611a696bf7fe1a4dcb7_b.jpg& data-rawwidth=&351& data-rawheight=&43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1&&&p&苦艾酒&/p&&br&&img src=&/1fabec0e5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4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p&古柯碱&/p&&img src=&/7fdca74a85fbebb92e86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4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p&利他能&/p&&img src=&/8adef45d5cbb01fcdc32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49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p&墨西哥迷幻鼠尾草&/p&&img src=&/76d28a8dad5a0af59db173e_b.jpg& data-rawwidth=&369& data-rawheight=&51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9&&&p&烦宁&/p&&img src=&/72cd00d0f6a0d302a046f487000ddbb1_b.jpg& data-rawwidth=&367&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7&&&p&吸入剂(油漆稀释剂、立可白、灌装瓦斯、汽油等)&/p&&br&&img src=&/dffd4c591ab33e0b370aee_b.jp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4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br&&img src=&/20cabe481a6a8adb6c97c_b.jpg& data-rawwidth=&374& data-rawheight=&4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4&&&p&氢吗啡酮&/p&&br&&img src=&/bd104e89a8aafeeebe4ae77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49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p&抗抑郁、控制病情类的药物&/p&&p&他的网站上还有更多作品:&a href=&http://bryanlewissaunders.org/dru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yan Lewis Saunders&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http://bryanlewissaunders.org/drug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ryan Lewis Saunders&i class=&icon-external&&&/i&&/a& 以及“濒死视频”(视频须翻墙)&/p&&br&&b&毒品伤身,在这个地球上绝大多数地方还犯法,请洁身自好,切勿模仿。&/b&&br&&p&&b&微信公众号:骆仪(luoyi_gz)&/b&&/p&&p&&u&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转载,欢迎转发分享&/u&&/p&
声明:我本人没碰过任何毒品/迷幻剂包括大麻,也不赞同吸毒包括大麻,只是客观地记录下旅行时因各种机缘遇到的毒和(曾经的)瘾君子。别人能戒,别人不上瘾,不代表我可以,所以我不碰,这是我的底线。而每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法律不一样,在哪个国家就遵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文名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