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关于警方重生之暴力镇压 剧透游行的英文作文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欧洲人民五一游行惨遭镇压
[转贴]欧洲人民五一游行惨遭镇压文章提交者:猫眼丁春秋67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欧洲多个国家1日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参加者对时下严重经济困境表达不满,提出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缩小贫富差距等诉求。部分地区的游行活动演变成骚乱。
  德国多地发生冲突
  受金融危机打击,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德国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德新社报道,德国左翼示威者、新纳粹成员和警察1日发生冲突。在首都柏林的一次示威活动中,约5000名示威者与警察对峙。激进示威者朝警察投掷石块和燃烧瓶并纵火烧毁汽车。
  此前一天,柏林也发生骚乱,警方逮捕57人。
  路透社说,柏林1日的骚乱持续到2日凌晨才结束。柏林警方发言人肖德尔沃斯基说,大批示威者和警察受伤,但具体人数要2日晚些时候才能得知。
  1日最严重的骚乱发生在南部城市乌尔姆,数千名左翼示威者与约1000名新纳粹成员爆发冲突,警方使用高压水枪和催泪弹实施干预。冲突导致50人受伤,包括29名警察。
  在西部城市多特蒙德,新纳粹成员向正在集会的工会组织发动进攻。警方拘捕200多新纳粹成员。
  多国示威者被逮捕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及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的游行示威也发生暴力事件。路透社援引伊斯坦布尔一名警方发言人的话报道,警方拘捕68名示威者,有11名警察在冲突中受伤。
  希腊警方在首都雅典与约300名示威者发生冲突并使用了催泪弹。近6000名示威者参加了在雅典的另一场游行活动。他们打出的标语中包括“我们不要为他们(银行)的危机付钱”。现场有4000名警察维持秩序。
  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1日发生“五一”劳动节游行引发的骚乱,警方不得不用水枪和橡皮子弹平息事态,并逮捕30名骚乱分子。
  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警察逮捕约120名极右翼组织成员,他们当时携带着刀具。
  此外,奥地利部分示威者也与警方发生冲突。
  法国数十万人游行
  法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劳工总会”说,当天法国各地共举行280多场游行活动,约120万人参加。这一系列游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法国主要工会首次联合开展示威活动。法警方估计,参加游行的实际人数约46.5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目前可用积分:130197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转帖]美国警察镇压暴乱的民主细节
1823 次点击
14:53:46 发布在
洪希伯:替镇压弗格森骚乱的美国警察说两句公道话洪希伯军事观察者,旅港学人发表时间: 21:29:34字号:A-AA+关键字: 弗格森弗格森骚乱美国警察洛杉矶暴乱警察军事化镇压催泪弹自从8月黑人青年布朗被白人警察达伦?威尔逊枪杀后,弗格森骚乱的火焰一直没有熄灭。而随着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涉案警察,抗议示威在短时间内扩散到170座美国城市,至少400人被捕,甚至大西洋彼岸的伦敦也有5000人上街游行,密苏里的星星之火似有燎原之势。最新的媒体焦点,则是那些镇压骚乱的“重装警察”,他们强大的火力和军事化的行动风格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目光。弗格森警察手持榴弹发射器开火、膛口喷出粗大火焰的照片,更是令人“眼前一亮”。因为这支榴弹发射器的转轮式结构,在中国网络中一度被误认为是南非制造的MGL-140榴弹发射器,还因口径超过20mm而被描述为“炮”。美国政府动用军械应对国内一般治安事件似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弗格森警察的榴弹发射器开火笔者看了哑然失笑,不禁想为美国政府、警方说两句公道话。这支武器是Penn Arms制造的40mm泵动5发转轮榴弹发射器,属PGL-65型枪族的低致命武器分支,主要用于发射催泪弹、橡胶棍弹等非致命、低致命弹药。这样的防暴榴弹发射器在世界各国警察部门中非常普及,即使使用,频率也不高,而且因为其低致命性,通常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因此,中国网络上对美国人用“炮”冷嘲热讽,实在大可不必。众多网友何苦把自己降低到炒作“港警使用催泪弹”的欧美媒体的高度?更何况,美国政府可从没对抗议民众“禁炮”。在1863年的“征兵暴动”中,面对不想上战场又没能交钱免除兵役的穷人,美国政府在镇压中动用舰炮轰击;差不多70年后的1932年,曾浴血欧洲的一战老兵要求获得抚恤金,美国政府认为其中有“共产分子”煽动,以坦克和机枪果断处理了他们。又过了80来年,弗格森警方表现克制,仅仅使用低致命榴弹发射器打催泪弹而已。从彼“炮”到此“炮”,足以证明150年来美国政府日益文明进步。1863年“征兵暴动”抗议示威者与美军(远处使用火炮的队列)交战,最终在美国海军舰炮和重型榴弹炮的轰击支援下,1万名正规军与骑警镇压了这场暴动,造成119人死亡300人受伤 1932年,在6辆坦克的支援下,美军骑兵与步兵对参加“抚恤金游行”的示威老兵发动攻击,美国政府的数据是仅有4人死亡1017人受伤即使只看近十年,美国警察也有很大的改变。美国警察“军事化”总是受人诟病,但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枪支泛滥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压力。既然政治僵局、民众观念分裂导致不可能禁枪,也不可能再把大炮扛街上(面对日常的枪械暴力,大炮也没啥用),警方便再次悄然“进化”。在美军撤离诸多世界热点地区后,大量军队装备被美国警方“接盘”。于是就有了单兵装备看起来比小国正规军还要精锐的警察,以及满街跑的警用反地雷伏击装甲车。随着重甲重武装的应用,美国警察遭遇攻击后的死亡率果然明显降低。在应对弗格森骚乱这种“大场面”时,装甲车成群结队上镜,戴盔披甲、荷枪实弹的警察也气势逼人。可我们必须承认,虽然美国警察手持种种利器,虽然港媒感叹“美警远比港警狠”,但以美国标准看,他们开火的次数并不算多,举起武器大多也出于威慑和驱散目的,这种进步无疑值得鼓励。当然,争论榴弹发射器是警用还是军用,比较美国警察的历史性进步等等,或许已然失去意义。因为密苏里州调动的不只是警察,还有国民警卫队。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1992年的洛杉矶暴乱。当年4月29日,当地陪审团宣布4名被控“使用过当武力”的警察无罪释放,引发大规模抗议,最终演变为持续4天的武装暴动。1992年洛杉矶暴乱现场除洛杉矶警察和加州高速公路巡警外,最终更动用了超过10000名加州国民警卫队和数千名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进行镇压,才终于使事态平息。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字,总共造成53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民警卫队、陆军、海军陆战队军人开进洛杉矶执行镇压任务在洛杉矶街头警戒的美军士兵与之相比,这次动用军人远没有那么火爆,可见美国政府在积累了丰富的镇压经验后,调整卓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应对骚乱时的战术变化。洛杉矶警方当时管控不力,使暴乱迅速蔓延至全城,警方甚至放弃了韩裔聚居区“韩国城”,令韩裔居民不得不拿起武器组成街垒,在暴乱中保护自己。警察应对骚乱失当,导致当局不得已调动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镇压。1992年,在洛杉矶警方弃守“韩国城”后,当地韩裔居民拿起武器自保而弗格森骚乱中,当地警察反应迅速。据各家媒体报道,街头一旦出现抗议人群,装甲车与荷枪实弹的警察就会迅速出现,在关键路口设卡,阻止暴动蔓延,就地扑灭骚乱。极像是抗日战争中,日军依托铁道线和城镇设立网格,分割我抗战军民,阻挠抗日力量的联合与运动。正因为如此,弗格森骚乱者没有形成串联,也未能夺占城市中的各个区域。从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至今已有三个月,抗议与骚乱一直没有停歇,但危害却不如洛杉矶暴乱四天来得大。最后不得不提下世界性难题――警方与媒体的关系。作为一个警察频繁使用武力的国家,美国设置了一套精妙的警方-媒体互动体制。警方特设新闻发言人,在非工作时间,媒体可以随时通过指挥中心与媒体服务处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取得联系,警局的有关人员也可在非工作时间通过寻呼系统或家庭电话联系到新闻发言人。警察如果开枪射击(合法的打靶训练、狩猎除外),按政策,无论是否有相应后果发生,指挥中心应立即通知媒体服务处,并且还规定了详细的信息公布原则和禁止公布的内容。为了让媒体在第一时间配合报道,美国警方还对那些“有信誉”的媒体工作人员发放媒体和车辆通行证,而且该证件得到警察机构范围内的一致认可。当然,这些制度并非万能。昔年笔者在香港做研究,曾提及这套体制,长期在美国生活的教授连连摇头:这不work(这没用)。但至少说明,美国警方不是只知掏枪的愣头青,不是完全僵化的官僚机构,而在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不过弗格森骚乱的情况更加复杂,美国媒体似乎配合有限,在种族话题上纷纷“正确站队”,吐槽“警察军事化”也大有人在。或许正如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所指出的,这次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一方面给自己脸上贴金,一方面给总统难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警方仍旧应对有道,不但数次逮捕《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记者,更是直接要求美国航管局设立禁飞区,禁止媒体的飞行器采访拍摄。弗格森警方逮捕采访记者从之前的舰炮轰击,到今日的催泪弹;从过去反应迟钝、弃守一方,让民众暴露在骚乱的威胁下,到今日迅速动员力量封堵要点,就地扑灭大规模暴乱的“火苗”,美国警察与当局不仅在镇压的具体手段上更加文明进步,其战术思维和对形势与舆论的整体掌控也日渐提高。因而,弗格森骚乱也就没有造成洛杉矶暴乱那样巨大的损失。尽管美国政府与警方尚无力解决枪支泛滥和种族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国镇压力量的演化是“民主细节”不断自我完善的最佳例证。标签 >> 弗格森骚乱镇压警察国家警察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获打赏(0)
还没有人打赏此帖,觉得帖文写的好,点击右边的按钮打赏。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5:06:02 &&
众多网友何苦把自己降低到炒作“港警使用催泪弹”的欧美媒体的高度?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6:06 &&
&&&&联合国谴责美国警察滥权 为史上首次发表时间: 14:30:17&&&&<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字号:港媒感叹美警比港警狠,也史无前例地“惊动了”联合国。据美国媒体报道,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28日敦促美国对警察滥用职权的情况进行调查。与此同时,由于大陪审团决定不起诉在密苏里州枪杀没带武器的黑人青年的白人警察,抗议活动仍在继续。&&&&据报道,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在28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委员会对“许多”有关美国警察施暴和武力使用过度的报道感到担心,特别是针对少数族裔的暴行。该报告并未直接点名弗格森案,但称警察向未携带武器的黑人开枪或者追杀是“经常”和“频繁”发生的。委员会的10名独立专家之一延斯?莫德维说,美国官员没有提供与这些指控有关的数据,也没有透露他们是如何进行调查和起诉的。&&&&该委员会还谴责了美方在执法过程中给犯人造成的“剧烈的痛苦和持续的折磨”,如部分监狱还存在强奸囚犯、给孕妇上铐以及广泛地存在给犯人关禁闭的情况。&&&&这是自2006年以来联合国禁止酷刑委员会第一次审议美国的情况。该委员会负责定期审议156个签署了联合国禁止酷刑条约国家的情况。&&&&观察者网此前对弗格森枪击案进行了系列报道,今年8月9日,没有携带武器的18岁非裔青年迈克尔?布朗在弗格森地区遭白人警官达伦?威尔逊拦截并开枪打死。此事在圣路易斯及美国多地引发强烈抗议和连续数周的示威,并发生抢劫、袭警等暴力事件。一度迫使州长宣布该州进入紧急状态,并在弗格森市实施宵禁。&&&&观察者网综合人民网、路透社消息&&&&<img SRC="/news//49529.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news//1064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news//3455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news//23539.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news//19815.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标签&&北美美国弗格森弗格森骚乱联合国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06:46 &&
&&&&对比占中清场与弗格森骚乱 港媒感慨美警比港警狠&&&&发表时间: 09:14:49&&&&<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字号:清场行动。于此同时,弗格森案在美国引发骚乱,美国出动数千人次的国民警卫队强硬镇压。如此直观的对比,让香港人看清应对非法集会的“国际标准”。由香港媒体称,相比西方国家的同行,香港警察克制多了。更有港媒尖锐评论称,指责香港警察执法“暴力”的示威者及政客,有本事就去美国玩“占领”,去尝尝美国警察“文明执法”的滋味。&&&&<img SRC="/news//0296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香港警方26日出动4000警力展开旺角第二波清障行动。&&&&<img SRC="/news//4065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美国弗格森骚乱现场,警方荷枪实弹。&&&&据香港《大公报》27日报道,香港警方在最近的旺角清场中表现专业、克制。警方应执达主任要求接受协助执行禁制令后,先向示威者发出最后警告,表示任何人妨碍或干扰清除障碍物的工作,可能违反法庭命令,构成藐视法庭及抗拒或阻碍公职人员罪,会被判监或罚款,可能会被警方拘捕或检控,并举起“警察封锁线,不得越过”的黄旗警告示威者,警方向前推进期间,还有滋事分子向警方人链投掷水瓶。保安局局长黎国栋26日透露,“占领”行动至今,已有69名警员受伤。&&&&<img SRC="/news//2228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香港警方在清场过程中竖起警告标语&&&&<img SRC="/news//22149.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香港警方在现场表现克制&&&&“占中”清场恰逢美国骚乱,近日,香港多家电视台采取同时直播的方式报道,在电视画面上呈现两个窗口,一大一小,分别播放旺角清场和美国骚乱新闻,半小时切换一次。美国方面宣布抗议示威是“非法集会”,并出动数千人次的国民警卫队,施放催泪弹、闪光弹和胡椒喷雾,警告示威者和记者都面临被逮捕的风险。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国是法治的地方,不能因为对法庭裁决不满就不遵守法律。&&&&香港热门网站讨论区对两件事进行比较,有网民称,美国人从来都是双重标准。这边,奥巴马要求中方“和平处理”香港“占中”事件;那边,美国警察对付本地示威群众却使用催泪弹、闪光弹,现场还传出枪声。也有网民说,那些批评香港警察放催泪弹的“占中”者,现在美国也放了,你们应该去美国领事馆示威。更有不少网民认为,香港今天情况固然不如美国骚乱糟糕,但倘若“占领”行动继续拖延,激进势力冒起,谁能保证不会演变成流血放火的暴力场面?香港警察应该向美国学习,狠狠对付暴民。&&&&对比之下,不少香港媒体为港警鸣不平。香港《太阳报》27日称,美国警察对付示威者从来不客气,从来无人权可言,动用警棍、催泪弹还算小儿科,开枪杀人才是真暴力,仅年,就有1200多人死于警察枪口下。“占中”之初,香港警方曾动用催泪弹驱散人群,本来是最低暴力,也没有一个因为催泪弹受伤,同美国当年驱散“占领华尔街”运动时棍棒弃飞、头破血流相比,根本就是小巫见大巫。&&&&香港《文汇报》27日发表评论称,美国、比利时近日同样发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当地警察不仅释放催泪弹、水炮,而且还开枪射击示威者,不少示威者被警方打得头破血流。难怪有意见认为,香港警方太过仁慈。反对派议员竟然罔顾事实,抹黑警方,指责警方暴力清场,实在太过分。市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绝对不会相信反对派的胡言乱语,反而坚定支持警方果断执法,恢复香港的法治安宁。&&&&<img SRC="/news//1227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隶属专业移除队的警员在剪除索带&&&&<img SRC="/news//34438.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有占领人士因不遵从警方指示而被捕&&&&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执行会长姚志胜称,这两天的清障行动,示威者不断包围、阻碍警方执法,甚至向警方抛掷杂物,冲击警方防线、警方保持最大的克制容忍,只是使用了恰当的武力控制场面,几乎使用血肉之躯压制蛮横的示威者,而整个行动并无出现重大受伤情况。与一些西方国家相比,香港警方使用的武力不知克制了多少倍,此次旺角清障行动的文明有效,可以成为全世界警队处理同类问题的典范。&&&&但香港也有不少声音认为,警方可以更强硬些。香港《东方日报》27日发表社论称,奥巴马强调,美国是法治的地方,香港同样以法治自诩,但却荒腔走板,有人将争取民主凌驾于法律,为所欲为。其实,香港警方完全可以执法,也有能力执法,如果根据美国的标准,面对日前冲击立法会及旺角连场混乱,恐怕不止施放催泪弹那么简单。文章认为,如果警方一直躲在执达吏背后,不仅不负责任,而且会使“占领”行动一再拖延,令香港蒙受更大伤害。&&&&香港时事评论员朱家健2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对抗非法示威者的“欧美标准”相比,香港警察所采用的清场手法已算和平驱赶。在美国,按照法律规定,警察在执勤中出于安全考虑,可对可疑人员采取较激烈的强制措施。美国警察作为国家法律的执行者,在执行公务时具有绝度权威性,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相比之下,香港警权太小,未来应考虑增加警察的权力,以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标签&&占中香港香港民主化警察弗格森弗格森骚乱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20:32 &&
小意思,伟大的祖国直接开坦克 压过去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9:32:37 &&
&&&&更何况,美国政府可从没对抗议民众“禁炮”。在1863年的“征兵暴动”中,面对不想上战场又没能交钱免除兵役的穷人,美国政府在镇压中动用舰炮轰击;差不多70年后的1932年,曾浴血欧洲的一战老兵要求获得抚恤金,美国政府认为其中有“共产分子”煽动,以坦克和机枪果断处理了他们。又过了80来年,弗格森警方表现克制,仅仅使用低致命榴弹发射器打催泪弹而已。从彼“炮”到此“炮”,足以证明150年来美国政府日益文明进步。&&&&<img SRC="/news//23682.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1863年“征兵暴动”抗议示威者与美军(远处使用火炮的队列)交战,最终在美国海军舰炮和重型榴弹炮的轰击支援下,1万名正规军与骑警镇压了这场暴动,造成119人死亡300人受伤&&&&<img SRC="/news//5814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1932年,在6辆坦克的支援下,美军骑兵与步兵对参加“抚恤金游行”的示威老兵发动攻击,美国政府的数据是仅有4人死亡1017人受伤&&&&即使只看近十年,美国警察也有很大的改变。&&&&美国警察“军事化”总是受人诟病,但也有它的合理性,因为枪支泛滥造成了巨大的现实压力。既然政治僵局、民众观念分裂导致不可能禁枪,也不可能再把大炮扛街上(面对日常的枪械暴力,大炮也没啥用),警方便再次悄然“进化”。&&&&在美军撤离诸多世界热点地区后,大量军队装备被美国警方“接盘”。于是就有了单兵装备看起来比小国正规军还要精锐的警察,以及满街跑的警用反地雷伏击装甲车。随着重甲重武装的应用,美国警察遭遇攻击后的死亡率果然明显降低。&&&&<img SRC="/news//38851.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在应对弗格森骚乱这种“大场面”时,装甲车成群结队上镜,戴盔披甲、荷枪实弹的警察也气势逼人。可我们必须承认,虽然美国警察手持种种利器,虽然港媒感叹“美警远比港警狠”,但以美国标准看,他们开火的次数并不算多,举起武器大多也出于威慑和驱散目的,这种进步无疑值得鼓励。&&&&当然,争论榴弹发射器是警用还是军用,比较美国警察的历史性进步等等,或许已然失去意义。因为密苏里州调动的不只是警察,还有国民警卫队。&&&&这很自然地让人联想起1992年的洛杉矶暴乱。当年4月29日,当地陪审团宣布4名被控“使用过当武力”的警察无罪释放,引发大规模抗议,最终演变为持续4天的武装暴动。&&&&<img SRC="/news//03186.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1992年洛杉矶暴乱现场&&&&除洛杉矶警察和加州高速公路巡警外,最终更动用了超过10000名加州国民警卫队和数千名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进行镇压,才终于使事态平息。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官方数字,总共造成53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img SRC="/news//04466.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1992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国民警卫队、陆军、海军陆战队军人开进洛杉矶执行镇压任务&&&&<img SRC="/news//36754.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在洛杉矶街头警戒的美军士兵&&&&与之相比,这次动用军人远没有那么火爆,可见美国政府在积累了丰富的镇压经验后,调整卓有成效。&&&&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应对骚乱时的战术变化。洛杉矶警方当时管控不力,使暴乱迅速蔓延至全城,警方甚至放弃了韩裔聚居区“韩国城”,令韩裔居民不得不拿起武器组成街垒,在暴乱中保护自己。警察应对骚乱失当,导致当局不得已调动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镇压。&&&&<img SRC="/news//50845.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1992年,在洛杉矶警方弃守“韩国城”后,当地韩裔居民拿起武器自保&&&&而弗格森骚乱中,当地警察反应迅速。据各家媒体报道,街头一旦出现抗议人群,装甲车与荷枪实弹的警察就会迅速出现,在关键路口设卡,阻止暴动蔓延,就地扑灭骚乱。极像是抗日战争中,日军依托铁道线和城镇设立网格,分割我抗战军民,阻挠抗日力量的联合与运动。正因为如此,弗格森骚乱者没有形成串联,也未能夺占城市中的各个区域。从白人警察枪杀黑人青年至今已有三个月,抗议与骚乱一直没有停歇,但危害却不如洛杉矶暴乱四天来得大。&&&&最后不得不提下世界性难题――警方与媒体的关系。&&&&作为一个警察频繁使用武力的国家,美国设置了一套精妙的警方-媒体互动体制。警方特设新闻发言人,在非工作时间,媒体可以随时通过指挥中心与媒体服务处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取得联系,警局的有关人员也可在非工作时间通过寻呼系统或家庭电话联系到新闻发言人。&&&&警察如果开枪射击(合法的打靶训练、狩猎除外),按政策,无论是否有相应后果发生,指挥中心应立即通知媒体服务处,并且还规定了详细的信息公布原则和禁止公布的内容。&&&&为了让媒体在第一时间配合报道,美国警方还对那些“有信誉”的媒体工作人员发放媒体和车辆通行证,而且该证件得到警察机构范围内的一致认可。&&&&当然,这些制度并非万能。昔年笔者在香港做研究,曾提及这套体制,长期在美国生活的教授连连摇头:这不work(这没用)。但至少说明,美国警方不是只知掏枪的愣头青,不是完全僵化的官僚机构,而在努力提高自我修养。&&&&不过弗格森骚乱的情况更加复杂,美国媒体似乎配合有限,在种族话题上纷纷“正确站队”,吐槽“警察军事化”也大有人在。或许正如观察者网专栏作者、春秋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陈平教授所指出的,这次美国媒体“大肆炒作,一方面给自己脸上贴金,一方面给总统难看”。&&&&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警方仍旧应对有道,不但数次逮捕《华盛顿邮报》《赫芬顿邮报》等主流媒体记者,更是直接要求美国航管局设立禁飞区,禁止媒体的飞行器采访拍摄。&&&&<img SRC="/news//19165.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弗格森警方逮捕采访记者&&&&从之前的舰炮轰击,到今日的催泪弹;从过去反应迟钝、弃守一方,让民众暴露在骚乱的威胁下,到今日迅速动员力量封堵要点,就地扑灭大规模暴乱的“火苗”,美国警察与当局不仅在镇压的具体手段上更加文明进步,其战术思维和对形势与舆论的整体掌控也日渐提高。因而,弗格森骚乱也就没有造成洛杉矶暴乱那样巨大的损失。尽管美国政府与警方尚无力解决枪支泛滥和种族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美国镇压力量的演化是“民主细节”不断自我完善的最佳例证。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32:04 &&
&&&&冷哲:想在美国保命,请先了解警察的各种开枪场合<img SRC="/ColumnPic/1b83d9f5-4594-4eca-b897-edb21b877287.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冷哲&&&&留美博士生,观察者网驻美国观察员&&&&发表时间: 09:56:51&&&&<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字号:<img SRC="/images/share-more.pn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标签&&警察国家枪支泛滥枪支管制种族歧视弗格森骚乱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弗格森案引发的骚乱渐渐平息。本次事件一如往常,就种族歧视、警察暴力、枪支泛滥等问题,在全美掀起了讨论的新高潮,但恐怕很难改变什么。&&&&在中国网络上,不乏对美国人拥枪称羡者,但不曾来过美国的话,恐怕他们很难有切身感受。长期以来,美国警察暴力问题都是社会顽疾,而枪支泛滥恰是主因之一。&&&&面对美国警察,请千万小心&&&&美国普遍持枪的现状,使得社会成员能够对警方造成突然、致命的伤害。当警察,谁也不是来送死的,自然会予以反制。&&&&来美国之前,就有前辈提醒,如果被警察拦下,动作一定要慢,一定要把手放在警察看得见的地方。一旦警察有理由怀疑你有枪且马上可能使用,他们基本上会毫不犹豫地开枪。因为这是为了保命,所以程序上,美国政府对于警察开枪抱有十分宽容的态度。&&&&而且,警察受到的训练是,绝对不会只打一发。他们常常两三发,甚至五六发连射。弗格森事件中,威尔逊打了两轮连射,一共大约是12发子弹。&&&&再者,手枪的精准度其实很差。电视剧里面那种指哪打哪的精湛枪法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即便是打静止靶,射击手臂、腿部都十分困难。所以,警察都被训练为直接射击人体躯干。因为在生死之间,往往只有一两发子弹的差距,如果没有打中,死的人可能就是警察了。&&&&美国警察更没有中国警察朝天开枪示警的惯例。这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对方有枪,等到警察向天鸣枪的时候,对方可能就把警察打死了。&&&&因此,遇到可疑情况,美国警察总是感觉到命悬一线,因此高度紧张,随时准备要开枪,而一旦开枪就追求当场击毙。毕竟警察也是人,没人能要求警察冒生命危险去确认嫌疑人只是要从兜里抽出随身听,还是一把枪。&&&&这一特点导致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几乎每个月我们都能听说美国某地警察射杀做出可疑动作的无辜民众,还往往不止一起。&&&&有人抑郁要自杀,可能带了枪,亲人叫来警察,结果被警察16枪击毙(Joseph Jennings案)。&&&&<img SRC="/news//19470.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Joseph Jennings生前照片&&&&有警察突袭可能的毒贩居所,80岁住客因为视力不佳以为是抢劫犯来了而进行反抗,结果莫名其妙被击毙(Eugene Mallory案)。&&&&有警察见到两名受害者逃离犯罪现场,结果误以为跑在后面的人是罪犯而直接击毙(John Winkler案)。&&&&有警察在一栋此前发生了多起刑事案件的公寓楼巡逻,因为光线不佳,以及住客突然出现使警察一惊,警察下意识开枪,射杀了住客(Akai Gurley案)。&&&&警察暴力与种族歧视&&&&然而,以上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恰恰由于美国时常发生这种事情,一些美国警察之中的败类更倾向于随意开枪,然后编造谎言说这只是由于嫌疑人做出了他认为非常危险的动作。如果当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滥用职权,他们往往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除此之外,还有些非常离奇的事件。比如美国多次发生这种事情:警方逮捕了嫌疑人,搜查了他的随身物品,并将其双手铐牢,结果该嫌疑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把枪开枪自杀了。这种故事,出一次就够离奇的了,结果最近三年之中年年发生(2012年Chavis Carter案,2013年Jesus Huerta案,2014年Victor White案)。这不由得让人怀疑究竟是巧合还是可怖的罪行。&&&&民众拥枪未必能保护自己,警察滥用暴力也无法让人们觉得更安全。&&&&当警察暴力与种族歧视相勾连,事情就变得更为复杂。多年来,美国黑人的高犯罪率、种族歧视与警方对黑人的暴力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种族歧视越厉害、黑人犯罪率越高,警察就对黑人越怀疑,就越倾向于过多使用暴力。黑人犯罪率越高,种族歧视也就越“有依据”。种族歧视越厉害,黑人就越难以获得好的工作,入住好的社区。如此一来,黑人也就更倾向于犯罪。而种族歧视和警察对黑人的暴力,又使得黑人不信任警察和司法体系,更倾向于犯罪。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几乎形成了一个死结。&&&&实际上仅仅在弗格森事件两天之后,盐湖城就发生了一起黑人警官射杀无辜白人的事件。在该事件中,警官收到报告说某超市可能发生抢劫案。而白人顾客迪里昂?泰勒(Dillion Tylor)由于戴着耳机,未能听见警官的警告,并将手伸到腰间,结果被警官当场射杀。这一事件却完全没有在全美产生什么影响。&&&&毕竟,很少听说有黑人警官对白人肆意使用暴力。人们很少怀疑在这类事件在背后有种族歧视作祟。这种事件也没有什么“火药桶”好引燃。&&&&纽约11月20日夜也发生一起警察枪杀黑人青年案件。比较特别的是,涉案警察是华裔。他入职不久,在1栋大厦梯间巡逻时,据报道因慌张过度,将1名手无寸铁的黑人男子击毙。事后,纽约警方强调事件是不幸的意外,街头虽有少数人抗议,并没有引发什么大的反响。&&&&当然,美国也在反思这些问题,但目前仍只能在细节上微调。犹他州警方开始给警官配备头戴摄像机,在执法时同步摄影,从而约束警察的行为,也使以后类似于弗格森事件再发生时,可以拿出最有力的证据。&&&&弗格森的证据与程序&&&&当然,有证据并非万事大吉。就弗格森案而言,尽管大陪审团的决定在证据上看并没有大问题,但由于程序上的种种争议,黑人民众的怒火一直难以平息。&&&&<img SRC="/news//29573.jpg" alt="" border="0" / onclick="javascript:if((!(this.width<600))||(!(this.width<100)&&!(this.height=600 || (this.width>=100 && this.height>=100)){this.style.cursor='pointer';}if(this.width>=600){this.height=parseInt(this.height*600/this.width);this.width=600;}">&&&&“黑色星期五”当天,弗格森事件抗议者在商场里“躺尸”&&&&本次大陪审团由九名白人和三名黑人组成,虽然在比例上不利于黑人,但由于这个陪审团是事件之前就建立的,已经审议过其他案件。所以很难说这中间有任何舞弊行为。而且,这一比例虽不符合弗格森的种族比例,但符合上级行政区域圣路易斯的种族比例。&&&&这种大陪审团审议,并不是为了判案,而只是为了判定是否要起诉犯罪嫌疑人。因此,一般是检察官单方面提供一些有利于起诉的证据,大陪审团觉得嫌疑人确有嫌疑,才能起诉。而要进入起诉进程,12位陪审员之中必须有9位同意起诉。过去的大陪审团审议中,几乎没有检察官全面地呈现全部的证据,更没有邀请嫌疑人出来发表证言的。这次检察官不但全面提供了多达六十多位证人的证词,还让威尔逊警官出庭,程序上至少有不合惯例之处。&&&&之前警方披露的便利店录像,证明布朗和同伙约翰逊确实在与威尔逊发生冲突前抢劫了便利店,拿走了一条香烟。威尔逊也承认了这一说法。威尔逊因为布朗与约翰逊走在马路中央而停车警告,但随后意识到布朗的穿着与刚刚收到的报案信息一致,于是倒车将两人截住。&&&&布朗手上的伤以及威尔逊警车里的血迹,均说明威尔逊关于布朗探身进入车内与他搏斗的证词很可能是真实的。布朗在短暂的搏斗后逃走,威尔逊持枪追击。&&&&马路上的血迹证明,布朗在死前确实转身向威尔逊的方向移动了六米。而且从证据上看,之前那种“布朗是被从背后射杀”的说法无疑破产了――布朗中弹六发,全部在正面。&&&&这些证据对威尔逊十分有利。&&&&关于“布朗死前已举手投降,但威尔逊还是射杀了布朗”的说法,证人众说纷纭。有的说他停下了脚步但没举手,有的说他既停下来又举起了手,有的说他一直在往前冲,也没有举手。这大大减小了能够将威尔逊定罪的可能性。&&&&从所有证据而言,大陪审团做出不予起诉的决定,并不令人惊讶。但同样明显的是,检察官完全不希望起诉威尔逊。如果检察官按照以往惯例,在该次审议中仅呈现有利于检方起诉的证据,那么大陪审团恐怕是会同意起诉的。&&&&检察官这种不寻常的做法,引发抗议者的不满和“人肉”,一挖掘就发现,这个检察官还真是“不寻常”。&&&&他的父亲曾经一线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身亡,他母亲、妹妹以及许多亲友都担任警察。而在2000年,罗伯特?麦克科罗齐承办的一个案件中,两名未披露姓名的缉毒警察同样未被起诉,他们据称开枪打死了两位手无寸铁的黑人。因此,黑人团体纷纷要求尼克松州长撤换他,或迫使他主动回避。&&&&因此,说弗格森案完全符合程序正义,也有失偏颇,但目前看来,弗格森案不可能因此而翻过来。&&&&证据也好,程序也罢,美国警察真真假假的“误击”,以及引发的纠葛、抗议甚至骚乱,今后肯定还会反复上演。对于普通人而言,最好还是仔细了解美国警察的处理方式,从各种“奇葩”事件中,学好保命的方法。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0:47:39 &&
美国枪支泛滥,警方必然对等一适当的武力。香港文明守法,警方的反应也对应比较适度。冤仇以解不宜结,一切还是适度为好!
本版块主题总数:2729228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2599 / 昨日发帖:34450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律师之窗&&├股市泛舟&&├会员阅读&&├史海钩沉&&├舆情观察╋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旅游时尚&&├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猫兄鼠妹&&├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凯迪海南&&├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苏州会馆&&├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重庆会馆&&├猫眼观渝&&├山城拍客&&├重庆教育&&├巴渝情缘&&├猫人游记&&├健康养生&&├重庆车友&&├两江房产&&├渝民新婚&&├麻辣吃货&&├渝财有道&&├时尚渝女&&├公益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美国警察镇压暴乱的民主细节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暴力镇压微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