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5篮球公园园最新一期多久更新

[篮球公园]完整版 最新一期-体育-爱西柚-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
当前位置: >>
[篮球公园]完整版 最新一期
分享给好友
精彩视频推荐1、拍下二维码视频随身看
试试手机扫描二维码下,继续观看该视频!
2、下载移动客户端
扫一扫快速下载客户端!登录后才能保存观看记录哦^-^
登录后才能上传哦^-^
时间都去哪了 科比生涯150大瞬间
分享给站外好友:
复制通用代码
复制flash地址
复制HTML代码<input type="text" class="share_input" id="playUrl_3" type="text" value=''>
扫描二维码 随心看视频:
手机瞄准我,惊喜不间断,您可以:
1.在手机或平板上继续观看本视频
2.发送给您的好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观看:时间都去哪了 科比生涯150大瞬间
更新时间:
时间都去哪了 科比生涯150大瞬间
大家都在看
暂无微博信息2009年第五十期(12月25日)2009年第四十九期(12月18日)2009年第四十八期(12月11日)2009年第四十七期(12月4日)2009年第四十六期(11月27日)2009年第四十五期(11月20日)2009年第四十四期(11月13日)2009年第四十三期(11月06日)2009年第四十二期(10月30日)2009年第四十一期(10月09日)2009年第四十期(10月02日)2009年第三十九期(09月25日)2009年第三十八期(09月18日)2009年第三十七期(09月11日) 2009年第三十六期(09月04日)2009年第三十五期(08月28日)2009年第三十四期(08月21日)2009年第三十三期(08月14日)2009年第三十二期(08月07日)2009年第三十一期(07月31日)2009年第三十期(07月24日)2009年第二十九期(07月17日)2009年第二十八期(07月10日)2009年第二十七期(07月03日)2009年第二十六期(06月26日)2009年第二十五期(06月19日)2009年第二十四期(06月12日)2009年第二十三期(06月05日)2009年第二十二期(05月29日)2009年第二十一期(05月22日)2009年第二十期(05月15日)2009年第十九期(05月08日)2009年第十八期(05月01日)2009年第十七期(04月24日)2009年第十六期(04月17日)2009年第十五期(04月10日)2009年第十四期(04月03日)2009年第十三期(03月27日)2009年第十二期(03月20日)2009年第十一期(03月13日)2009年第十期(03月06日)2009年第九期(02月27日) 2009年第八期(02月20日)2009年第七期(02月13日)2009年第六期(02月06日)2009年第五期(01月30日)2009年第四期(01月23日)2009年第三期(01月16日)2009年第二期(01月09日)2009年第一期(01月02日)
<div class="md " id="" >
你对《篮球公园》有什么意见和看法请点击留言
CBA本周十佳球
NBA本周十佳球这是一帖记录自己15年来与体育之间情感的随笔,一切待续……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沙发自己坐,因为这同时也是自己三年来在“体育聚焦”发的第一个帖子。
  ???  照片呢
  原本是在“篮球公园”发了一个名为“CCTV-5篮球公园阔别数载,全新改版粉墨登场”的帖子,趁着周末写了些随笔放上去。未曾想到的是,在我随意行文的过程中,竟然把十几年来对体育、对篮球、对NBA的情感给激发了,这可能跟我经常在凌晨写东西有关系。晚上躺在床上理了一下,发觉自己跟体育之间的故事还是挺多的,感受也是五味俱全。因此决定将脑子里的东西付诸笔端。  至于帖子为什么取这个标题,你可以理解为“媚俗”,我不反对。  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经历与感想可以带给你或他些许回忆、些许触动和一丝对体育的感动。
  第一次就这个阿  图呢?
  完全不知所云
  如果把人生比喻成一卷完整的电影胶片,那我的情感记录就是一些片段,关于体育、关于青春的一些记忆片段。并且这些片段的时间顺序都是错乱的。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而我的这些记忆只可能是录播。当然现在精彩的体育赛事一般电视台都会选择直播,有悬念才够味。我对于体育的认识,是从1991年开始。有朋友会问:为什么不是1990年或者1992年?这个问题问的好,1990年北京第11届亚运会,1992年巴赛罗那第25届奥运会,那可是这颗星球上诞生人类以来,数一数二的综合性体育赛事。可问题就在这,那时我年纪尚小,刚上学,还没弄清楚奥运会和亚运会是怎么一回事。虽然这两个赛事,我都看了(当时有线电视不是很普及,庆幸的是我家已经安装了,并且已经看上21寸彩色电视机,因为那时我每天放学后都要看奥特曼,所以对家里的电视机还是记忆挺深刻的。),并且记住了一样瘦瘦的朱建华和孙淑伟,还有“呀呀”喊叫的邓亚萍,当然那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是后来才对上号的。可我对于这两项赛事的总体印象确实很模糊,除了以上的三人,我就记得1990年有只叫“盼盼”的大熊猫和1992年一只不知道叫啥名的小狗,其它就分辨不清楚了。后来,如果有同学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喜欢上看体育比赛的?”,我一般都回答“刚上学那会儿”,这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时间概念。直到上了中学,迷上了“飞人”乔丹,于是在考虑再三后,做出了一个对本人有“历史意义”的决定,我喜欢上体育的确切时间是“公元日”。之所以会是这个时间,一开始有两个考虑:一是既然我不能确定自己迷上体育是1990年还是1992年,干脆就来个折中,表示对奥运和亚运一样的尊重;二是这个时间是乔丹第一次夺得NBA总冠军的日子,表示对他的敬意和缅怀。我对自己的这个决定一直很满意,只是不曾想到的是,我后来的GF的生日竟然是6月12日。  我对体育的挚爱连上帝都感动了。  这样一来,这个日子就具有了第三层含义:表示我永远把她铭记于心,对她的爱至死不渝,就像对体育一样。(说实在的,我对爱情的持续性始终没有多大的信心,而对体育却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夜女朋友打电话给你说想跟你聊聊天,你未必很情愿;而如果她告诉你这时有一场足球的决赛,不用催促,你也会一骨碌的爬起来打开电视机。当然前提是你和我一样的热爱体育。)  上中学那会儿,父母老是说“多看看书,不要老盯着电视,看那么多比赛有啥用”,我也曾疑惑过:我的热情是不是用错了地方,或者说对体育的迷恋是否有些过了?可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啊。后来与当时教我语文的老师的一次交流,使我的心放了下来,其实主要是她的一句话:热爱体育是热爱生活的体现。    那次的交流对我的影响是挺大的,我对体育依旧的热爱,但逐渐趋于理性。当然该疯狂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的疯狂。这次改变为我以后的生活带来了更多值得回忆的时刻。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现在我解释一下这个标题的由来  上周五(日)晚上CCTV-5播出了改版后的第一期“篮球公园”。这是“篮球公园”阔别多年后再次与大家见面,内容和形式都有了全新的改变。看完第一期的节目,总体上感觉还不错,并且还安排了重播(以前一直纳闷,《天下足球》、《全明星猜想》等类似的节目都有重播,可《NBA赛场》却没有,播出时间也是经常性的因转播其它赛事而顺延,篮球的地位感觉没怎么显现)。  另外,也是本人看这一期节目最大的收获之一(或者说是惊喜),跟于嘉搭档的主持人换了个MM,叫“栗坤”,看着感觉很新鲜(当然是和大徐、老张比),也很靓丽。(当时上网GOOGLE一下,没有发现与其相关的信息,应该是纯正的新人,想想啊,自从98年当时的《五环夜话》做了一期有关乔老爷的节目中,出了个写“乔丹日记”的张思来,很久没在电视上看到跟篮球有关的女孩子了,播新闻的不算)。所以,有一点Surprise的感觉,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此之外,我还注意到一点:于嘉那天的头发贼亮,而且还换了个发型(有点像小背头),看起来是成熟一点了。  期待“篮球公园”里有更多的惊喜,也希望下次还能看到那MM:)这应该不算私心吧?兄弟们都有份!    这其实是我发在“篮球公园”版块的帖子,但张MM的出现,除了新鲜感,还带来了活力和阳光,这应该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吧?
  以下内容转发自“猪油老生”在我另一个帖子里的跟贴,在这里再次表示感谢。    作者:猪油老生 回复日期: 17:12:39 
  我帮楼主搞到有关这位MM的一些资料,以飨各位“篮球公园”的热心观众(想必是男性居多)  张栗坤(原来是姓张的哦,跟我还是本家)   性别:女(看了都知道)   出生年月:日(好小哦,果然是新鲜MM)  民族:汉(看来也不像是少数民族的)  籍贯:河北  户口所在省市:北京(跟我在一个地方)  学历:大本(也和我一样)  所学专业:播音主持艺术(我曾经的梦想啊)  毕业院校:北京广播学院(跟我母校还挺近的)  身高:170cm(看不出来哦,莫非于嘉身高又长了或者先前我对他的身高记忆有误差?)  体重:52kg(不错,希望继续保持)  希望从事主持工作的类型:(1)出镜现场采访(昨天终于是出境了,不知以后在现场能否看到她的身影?)(2)谈话节目(可惜现在没有《五环夜话》节目了,不然她倒是备选人才,现在也只有在体育新闻或者体育世界里插播一小段录制好的人物专访,缺乏现场观众营造的那种氛围,没劲。)  自视主持风格:(1)青春靓丽型(这是否是她被“篮球公园”选重的主要原因呢?不过于嘉应该是满意的,瞧这厮昨天掩饰不住的兴奋)  擅长解说的项目:乒乓球、游泳、体操、羽毛球、跳水(都是咱国家的传统优势项目,咋没有篮球呢,纳闷)  希望培训解说的项目:田径、足球、篮球、排球(志向不小啊,三大球加运动之母,恩,好好努力,今后通吃可是不得了了,希望别步孙叔、乔哥的后尘)  体育之外的其他特长:跳舞、唱歌(女孩子的共性,是不是女生生来就会这两样啊?)      关于她的资料,目前就这一些,希望各位朋友补充(特别是关心“篮球公园”的),也衷心祝愿她能在主持(最好是篮球方面的,因为这是本人的最爱)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现在已经是凌晨了,新的一天,为了不让“受我标题诱惑进来的各位朋友失望”,特张贴一张主人公的照片(是生活照),也算是对大家有个交代。希望大家多关注“篮球公园”,多支持这位漂亮女孩。    诚如我上面所说,给人感觉就是:阳光、健康、又不失靓丽      
  考虑到帖子内容的连贯性,我现将在《CCTV-5“篮球公园”阔别数载,全新改版粉墨登场》中的回帖有挑选性的转发      作者:还有心情 回复日期: 09:29:45 
  重播什么时候阿?       作者:wulazhu 回复日期: 13:42:00 
  重播星期一早上8点半      作者:天外魔星 回复日期: 18:03:48 
  啧啧,我决定,下周五要看篮球公园了。      作者:yyq9y2q 回复日期: 19:57:04 
  下期我也要看      作者:雨丝-雨思 回复日期: 21:10:02 
  这个小姑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在04年参加过央视的“谁将解说北京奥运”的选拔,当时一脸的稚气,虽然未能进入最终的18人决赛,不过,她的青春、她的活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一扎马尾辫一甩一甩的样子,着实可爱……  祝愿她好运,在新的岗位上有出色的表现:)      作者:羽易 回复日期: 23:51:16 
  感谢猪兄、魔星,还有雨姐,好久好久没跟你们联系了,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三年多过去了,这些年,虽然我发的帖子不多,也很少回复,但每次上网,都会来天涯逛逛,这已经成为我的一个习惯了。  三年中天涯的域名改了,又增设了新的篮球专栏“篮球公园”,斑竹还是魔星,这使我感到比较欣慰(以前副版的“篮球专栏”没了,有点失落,毕竟自己在那里结交了几位志趣相投的朋友)。  天涯在不断地发展,希望“篮球公园”也能不断地壮大。魔星,任重道远噢:)全力支持你,Forever!  PS:经楼上的几位朋友提醒,我想起来了:这个女孩子确实参加过“谁将解说北京奥运”的选拔,当时应该才21岁,学生气挺浓。在昨晚的节目中,打出的字幕前注明了“实习生”,可能还未毕业。  说到“谁将解说北京奥运”,我是看了全部的决赛阶段的比赛情况,令人遗憾的是,很少有选手主动要求解说篮球,选择的都是其它一些项目,所以当时我真是替受邀做评委的大徐尴尬。在整个决赛过程中,主办方为了平衡各个项目,还是安排了几场无关痛痒的篮球赛给选手们解说。结果,看过的朋友都清楚,四个字:差强人意。  某一期的“NBA赛场”演播室同时出现了张、于、苏、徐,着实让我欣喜了一阵,因为我关注NBA10余年,第一次见他们四人坐在一起发表评论(当然,在01年以前于嘉还没有完全冒出来)。上次在网上看到有网友对这一期节目表示不满,对这四人的侃侃而谈也是甚感不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发表言论的自由(洛阳花开的声名鹊起,正是借助了网络的包容性与自由度)。但不管怎样,目前这四个人在篮球解说和对NBA的了解方面是有过人之处的。  中国目前这方面的人才确实匮乏,我一直觉得让杨健坐在演播室里现在解说NBA比赛是勉为其难(他的声音我个人真的很难适应,虽然很努力。想起当初他是解说足球第四名而进的央视,现在做了篮球解说,第一的甄诚去了全明星猜想和城市之间,偶尔还过来客串一下篮球,倒球迷的胃口是难免的了,这是否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体育频道现在专职篮球解说员的稀缺呢?99年的雪碧NBA解说大赛出了两个年轻人,当时苏群在一篇文章中用“后生可谓”来形容他们,结果呢,第一名的周洋去了一趟2000年的NBA全明星周末,看了卡特的惊世骇俗的表演,回国后就消失了。第二名的于嘉完成学业后,最终走进了央视的演播室,坐在了摄像机前,我们是该为此感到庆幸,还是可惜呢?        作者:满神奶奶 回复日期: 00:30:26 
  现在算来,偶应该是前天晚上看了一档介绍改版篮球公园的节目介绍,当时于嘉跟一个MM主持的,不知道是不是上面所说的那位,只是感觉这次的篮球公园设置了很多很多栏目,看起来都很眩,比较眼花缭乱,挺闹腾的,还没有看到过正式播出       作者:猪油老生 回复日期: 11:53:29 
  昨天早上一打开电视机,还没看清楚画面,就听见孙正平在那噼里啪啦的报数据,心理一阵不爽。  相信电视机前的很多观众都有我一样的感受,也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成千上万中国球迷的情绪感染了大洋彼岸的火箭众将士,比赛还没结束,就已经缴械投降了。  后来,我大致回想了一下,但凡是孙正平解说的比赛,火箭负多胜少,并且输球的概率和他报数据的次数成正比,报得越勤,火箭输球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家是否有这个感觉?  另外,由他解说的、央视现场直播的那几场比赛中,只要他说了类似于“老将巴里,本赛季第一场对阵国王的时候表现神勇,得分全队最高……”结果,火箭是0胜N负(具体场次记不清楚,但N&3是可以肯定的,因为我都看了,也都听到了)          火箭输球之后,心情难免不爽,体育频道接下的节目是《全明星猜想》,白嫩的甄诚身着红色T恤,外面套一件深色的休闲西服出现在了镜头前,从节目的一开始就对本期的主人公“冰上四姐妹”进行了或俗或酸的吹捧、献殷,那倒是他一贯的风格。看着他,突然很怀念当年的《五环夜话》,罗宏涛姐姐主持的多好啊,亲切、专业,冷静又不失热忱,每期节目都不乏亮点~~~~       作者:邮差100 回复日期: 14:11:32 
  呵呵 与其听四个老头子在说闷话 诠释如何合理 偶还是专心致志地看PPMM好了。何况美女的声音也好听些,值得支持(多么怀念02世界杯的沈冰MM呵 ;)      作者:ljhandy 回复日期: 16:56:04 
  ou 也要看拉      
  对以上回帖的朋友再次表示谢意:)
  我看了。  楼主如果和她熟识,应该转告她,  人还算漂亮.  就是主持节目时候眼睛总放电..  弄的我心猿意马的..
  哦?那俺也考虑看下
  趁中午休息,再附两帖。顺着“猪油老生”的感想写了一些    《五环夜话》的前身是《体育沙龙》,确实是很不错的一档节目,在CCTV-5创办之初,定位是作为重点的谈话类节目,至停办,收视率一直非常高,形式类似于以前的《实话实说》和现在的《艺术人生》,所不同的是它的主持人不止一人,是轮换的;邀请的嘉宾都是与体育有关的人士或团队。  我当初也是通过这一节目认识和了解了不少运动员和运动队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国家登山队(记得王勇峰和李致新),国家羽毛球队(当时李矛、李玲蔚都还在),国家短道速滑队和自由滑的陈露(当时申雪、赵宏博还没冒出来),还有汪嘉伟,以及后来的大徐和张思来(都是在做乔丹第二次退役的那期节目中)。  《五环夜话》带给了我不少的与体育有关的,美好的回忆,是当时我认识体育、了解体育以及与其的相关人或事一个窗口。  当年看过这个节目的朋友相信都有同样的感受,虽然历史的车轮已经驶过了七、八个年头。  
  对张思来这个女孩子的印象真的很深刻,所以那天看到于嘉身边的小女生,在热情洋溢的介绍节目内容时,我自然就联想到她。清华女生、乔丹日记是关于她的记忆凭证,但我印象中,那期节目中,不知是大徐还是苏群问了她“如果乔丹来中国,你会去看他吗?”她的回答出乎意料“不,我宁愿他永远成为我的一个梦。” 试想,365天每天坚持写乔丹日记的女生,却不愿意去见自己每天笔下的人物,为什么呢?现在想来她应该是个完美主义者。可乔丹并不是完人。  从初中一年级开始,我的偶像一栏,填的内容一直没变:球场上的Michael。这算是不谋而合吗?    乔丹第二次退役时我已经在读高中,当时的苏群联合《体坛周报》适时推出了《绝版乔丹》,我们学校旁边有个门面不大的书店,那里的老板在店内最显眼的位置放置了两本用塑膜包封的《绝版乔丹》,标价人民币108元。当时心里那个矛盾,非常想买,可是108块对一个还在上高中的学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数字(98年,考虑当时的物价和消费水平,加上我已经每期不落的在买《体坛周报》了),最终,在父母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之后,忍痛放弃。由于个人跟书店老板的关系不错,抢在书售出之前站在店里仔细翻阅了这本书,里面精美的版式和清晰的照片到现在还不曾忘却。后来,我才知道,这书全国只限量发行1万册;后来的后来,我打电话到湖南《体坛周报》社,想特地邮购一本,被告之:当年全部售磬,报社内部也未曾留下一本。  《绝版乔丹》果真成了是绝版!心中的那个后悔和痛楚想必非常人所能理解的。  后来,乔丹第二次复出,将退役时曾说过的1%变成了现实。这,想是在苏群的意料之外的,至于乔丹第三次退役(也是完完全全的休息)后,有不少球迷建议苏群再出一本《绝版乔丹》的续篇,使之与先前的成为姊妹篇。苏群当时是不置可否,不过事实上他在《体坛周报》这几年,作为篮球部的主任,是夜以继日的忙碌,根本抽不出时间,苏群的心中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办一份真正的篮球刊物,好不容易04年《篮球先锋报》创刊,他作为总编为了践行自己的梦想,现在的工作时间安排比起在周报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出续篇的事也就不了了之,这对我而言,其实相对比较欣慰,若真出了本续篇,我还真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  苏群在北京申奥成功之后,倒是出了本新书《篮球王国NBA》,我买了,主要是因为里面的主体都是英文,而且是原汁原味的美国记者写的关于NBA的文章,我喜欢。  《五环夜话》在乔丹第二次复出的时候又做了一期相关的节目,除了大家熟悉的那几位评论员,节目摄制组还把张思来请了来,目的暂且不表,但我觉得这其中应该有大徐和苏群的意思,在节目的进行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与她交流的更投机(那一期还请了个女孩子,名字想不起来了,但她的言谈给我的感觉太教条了,显得有些死板)。节目是在张思来在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朗读自己写的一篇“乔丹日记”中结束的。我记得当时,不知是大师(师旭平)还是张斌开玩笑说:等乔丹哪天来中国,把文章翻译成英文给他看看。  三年之后的北京,飞人降临在了古老的黄土地上,不知他有没看到这篇关于他的日记。
  补充一点资料:04年NBA中国赛期间,休斯敦《纪事报》刊载了对于两名中国篮球界知名人士的访谈:徐济成和夏松。访谈的内容主题当然是姚明和篮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想提的是两点:一是该报将徐济成称为“篮球大使”,中国的迪克&#183;威塔尔(NBA资深专家,长期为ESPN撰写评论)。二是该报提到了一位名叫张思来的女孩,当年她每天坚持写“乔丹日记”,后来被请上了电视访谈节目。  
  《五环夜话》的主持人除了罗姐,张虹(《体育人间》的制片人)和梁言(北京广播电台主持人)也都不错,沉稳、睿智、风趣,我很喜欢。  《五环夜话》作为国内第一个大型直播体育谈话节目,自开播之日起,就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并很快成为了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名牌栏目之一。  从1995年1月开播,它走过了八年多的时光,在它的陪伴下,我度过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这其中,它曾带给我无数次的感动和泪水,这一切,都将成为美好的回忆,关于青春、关于体育的回忆。  《五环夜话》的最后一期,是由罗宏涛和梁言共同主持的,这也是唯一的一次双主持。  时间定格在日——  回想起这些,不禁伤感……    
  这丫头主持的时候老是摇头晃脑
  小阿这猪头还舍不得红脸啊?
  没感觉............      特别是那句:我最喜欢的球队除了火箭..那就是马刺...    真是XX啊....      另:我还以为楼主说自己呢..........汗啊....
  她有170....没看出来啊...别象愈加那么YY就可以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半夜女朋友打电话给你说想跟你聊聊天,你未必很情愿;而如果她告诉你这时有一场足球的决赛,不用催促,你也会一骨碌的爬起来打开电视机。当然前提是你和我一样的热爱体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楼主,握个手先~~~~这种情况,用我女朋友的话说就是:球赛在男人心中永远比爱情重要。    其实我也曾想过写点随感或者回忆录什么的,事实上,一直忙于工作,没法静下心来整理思绪,所以一起没动笔。看到你的帖子,引起了我的共鸣,我很有想法,希望你能继续,期待ing  
  回猪兄:  有道是,足球(篮球,排球等等只要是体育赛事,都可以,这里足球只是一个代表,因其具有绝对的广泛性和受众度)是男人的第二个情侣,而且是终身的情侣,只要你不变心,她永远不会离你而去。    感谢你的关注,我会坚持写下去的,将回忆进行到底:)
  女排情结    十年来,我固守最初的情感——崇拜球场上的乔丹,因此在我身上篮球的情结很明显。今天,我想到的是事实上存在的另外一个现象:中国人(这里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明显的两个体育项目的情结,一个是被称为“国球”的乒乓;另一个则是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拔到“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高度的中国女排。    04年的夏天,希腊雅典,随着张越红那一扣,中国女牌重回世界之巅,20年一个轮回,国人对女牌的那份因长时间期待而累积的情感在那一晚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时间回到日  那夜说起来有点揪心,好容易熬到凌晨,在直播开始前半个小时我住的小区竟然停电了(我所在的城市夏天用电紧张,停电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你早不停、晚不停,偏偏这个时候,让我怎么办?)当时的感觉无以言表。在接下的半小时坐立不安,只能在房间里来来回回的踱步。小区的楼道里也充斥着抱怨的声音。到了预定直播的时间,电还是没来。都过了凌晨一点,也不好到朋友家去了,虽说女排决赛是大事,但也不想影响人家休息。只好拿出袖珍收音机(此东东当初买来只是为了听当地调频的一个节目,倒不是这节目内容有多精彩,只是,那主持人的声音实在是,怎么形容呢?“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好象是过了一点,总之是很好听,也很耐听,以至后来一段时间,晚上听了她的节目才睡的塌实)。被我在抽屉里闲置了这么久,关键的时刻,想不到派上了用场。插上耳塞,然后开始调频,只拨弄了几下,就听到“现在有俄罗斯的加莫娃发球……”靠,怎么又是孙正平!为什么一到重要比赛,就会听到他的声音。洪钢解说的多好啊。再仔细一听,发现还有一个声音,是女的,“……”听出来了,是郎平。听到敬爱的郎阿姨的声音,突然觉得很亲切,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女排这次有戏。  比赛的过程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我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一波三折,置死地而后生,是本场比赛给我的总体印象。等我打开电视机的时候,第二局已经开打,当时的比分显示是4:6,中国队落后2分。在前三局大比分1:2落后的情况下,第四局中,中国队曾以21:23落后,这被很多球迷称为“死亡边缘”。我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当时并不是特别紧张,我最担心的是在第一局双方战成24平之后,因为只能听收音机,看不到的图象,心里确实很急,结果双方你来我往,一直到了28:28,那时,我真切的体会了“心到了嗓子眼”是一种什么感觉。随着加莫娃的两次扣球成功,第一局结束(“加莫娃”,对她那个不爽啊~~~~)。完了,摸了摸自己的额头,没汗,因为我心里一直在冒汗!当然,汗没有白流,中国女排姑娘们在最后带给了我们国人大大的喜悦,相信不少人那刻留下了泪水。让我欢喜让我忧,这场比赛值得典藏。(我记住的还有加莫娃的眼泪,这时觉得人家也挺不容易的,有点同情她。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永远只有一个。冠军除了得到鲜花和掌声,往往还伴有对手的失落与泪水。)  奥运会结束一个星期后,我跟同学聊及此事,他甚为不解:听收音机你会紧张成那样?看电视那才叫紧张呢。“电视有图象,更直观,而听收音机除了声音,很多时候得靠自己去联想,在脑子中构架出一个比赛的场景。何况,光的传播速度要快于声音,眼睛比耳朵可以更快的获取信息。比如,一个扣球,通过电视马上就可以知道结果,成还是被救起;而如果是听收音机,要通过主持人的播报才能获知结果,这就延长了你想象的时间,所以会更紧张。人一般都是想的太多,才导致紧张。”我这么跟他解释。  “不管怎样,结局是圆满的,没让我们有什么遗憾,紧张的值,这也是体育比赛的魅力所在啊。”  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禁释然。  回到过去  想起一件往事,是小事。我读高二的时候,学校大搬迁,图书馆叫了我们几个学生去帮忙整理常年堆积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档资料和图书,其中最多的是小人书,连环画,和民国时期的一些报纸。在搬动一积满灰尘的大纸箱时,发觉挺沉,于是打开取出一部分图书,等我搬走第一层书,发现下面夹杂着一些照片,黑白的。拿起一张看了一下,虽然有些地方已经“露白”,但还能分辨出上面的人物是女排运动员,时间不好辨认,翻过来一看,右下角一行钢笔字清晰可辨:日,奥运会女排决赛。我马上叫来同学,帮忙把箱子里的书都搬出来,将这些照片先整理出来。“咦,这不是郎平吗?你看”一个同学,把一张相片递来过来,我仔细瞧了瞧,没错,照片上跃起挥臂做扣球状的正是“铁锒头”郎平(这张照片上的郎平英姿飒爽,实为其在赛场上最好的写照),翻过来,后面依旧有那行字。后来,我把整理出来的一沓相片都看了,上面都是那场比赛的运动员,有中国的,也有美国,(女排当年兴起的热潮,应该不亚于现在吧?一所地方的中学都有这么多相关的照片。)当时我比较老实,拿着相片去找馆长,馆长是一位50多岁的老头,待人挺和蔼(此人不简单,我和他之间以后还有故事发生,专有一节详述,敬请留意),我到了他办公室,“可不可以给我几张,留做纪念?”,他大致看了一下:  “噢,你自己挑几张喜欢的吧,……这些照片有些年头了,当年大伙都爱收集女排的照片……那时的学生对中国女排的热衷程度就像你们现在对乔丹、罗纳尔多一样,可能还要高……”    相片大都有些破旧,这些被积压箱底多年的黑白影像承载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情感与信仰。它是他(她)们对于体育、对于生活的记忆的凭证。    “时光流逝,激情不复,年轻真好啊,你热爱体育、心系女排,我很高兴。”老馆长徐徐的说道,对我,又像是对他自己。    我挑选了四张中国的运动员,其中包括梁艳(报上都说她长得漂亮,我选她是因为她是惟一亲历“五连冠”的女排队员),郎平(有上面提到的那张),还有一张是美国的海曼,因为在黑黑的美国运动员中,我只认出了她。“摄像机前,抬起你高昂的头颅”——弗&#183;海曼 20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坛与郎平齐名的黑人运动员。    拿回家珍藏。就因为藏的太好了,两年后,在自己家搬迁的时候,一下子想不起放哪了,结果,这些旧照片同那个时代一起成为了我记忆中的过去。    时常想,那些旧照片应该还存在,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如同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曾真真切切地发生过,早已融于了滚滚向前的历史长河中。    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将用虔诚的内心去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用手中的相机去真实地记录那个时代。    想看你看的世界,想在你梦的画面……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至少不再让你离我而去,分散时间的注意,这次会抱得更紧,这样挽留不知还来不来得及;想回到过去,思绪不断阻挡着回忆播放,……        
  作者:天外魔星 回复日期: 17:55:34 
    小阿这猪头还舍不得红脸啊?    猩猩,你想死呀  不准干涉内政!
  人一般都是想的太多,才导致紧张。    ——————————————————————————————  仔细琢磨了这句话,好象是这样哦。    女排啊女排,在国人心中早已是一个由万千缕情丝编织成的心结啊!解不开,理更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中。
  现对“女排情结”的引子稍做修改,完稿如下:  十年来,我固守最初的情感——崇拜球场上的乔丹,因此在我身上篮球的情结很明显。但同时,在我身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情愫,也是中国人(这里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明显的两个体育项目的情结,一个是被称为“国球”的乒乓;另一个则是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提拔到“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高度的中国女排。    
  俺建议楼主全部完工后发修正整理版,现在这样俺觉得开头好混乱的  不过,向热爱体育的人致敬:)
  她能在早上的篮球直播中出现吗,不然我看不到啊  楼主是个潜水员,看帖要回帖啊
  目前张MM还是实习生,处于节目组考察阶段,应该不会出现在篮球比赛的直播节目中。并且据我所知,她的主持能力和英语水平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目前所欠缺的是对篮球及相关知识的了解与运用。  篮球解说是她自己希望加强培训的体育项目,这方面节目组应该会安排相应的学习,希望她自己也不断的努力,汲取更多的信息。静俟她今后在“篮球公园”中的表现吧。
  公园跑过来了  喜欢用心去写的,可惜我还没有这个阅历
  怎么到处广告哈
  我记住的还有加莫娃的眼泪,这时觉得人家也挺不容易的,有点同情她。竞技体育就是这样,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永远只有一个。冠军除了得到鲜花和掌声,往往还伴有对手的失落与泪水。    ——————————————————————————————  雅典奥运会期间,在一场俄罗斯队参加的女排小组赛中,加莫娃拦网失误还是其它什么原因的,被当时解说的洪钢揶揄为“白长了这么大的个儿”,我当时听了,觉得这话特好玩。在接下的比赛中,只要一看到瘦瘦高高的加莫娃,就会想到那句话,每次都禁不住地对着电视机兀自发笑:)
  别样的东方神鹿    前段日子在CCTV-6,又一次看到了由王军霞出演的电影《夺子》。第一次观看这部电影是在04年夏天,说真的,当时我是挺惊讶的,一是因为没想到她会以主角的身份参演影视剧(虽有王涛、杜威、刘璇等体育明星触电的先例,可他们毕竟只是配角,客串而已);二是她在剧中的表演令我吃惊(用“出色”来形容并不为过,因为我被感动也是真的)。这是王军霞第一次尝试在镜头前以演员的身份示人,剧中她更多的是本色的演出,导演为了展现“东方神鹿”在奔跑中的优美姿态,同时可以让她更快地融入到这个角色中,片中有很多奔跑的镜头,这倒容易让人想起王军霞原先的身份。相比《夺子》这一片名,我更喜欢这部电影的英文片名《running for son》。  《夺子》在2004年4月英国举行的中国电影周上大受好评,许多观众买站票前来观看捧场。王军霞的这一次角色转换应该是很成功的。当然这不是她的第一次角色转换,也不是最后一次。退役之后,她选择了读书,并屡次以中央电视台解说嘉宾的身份出现在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全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去年十运会田径比赛期间,王军霞和冬MM站在一起的画面有了最高的出镜率。另外,她还经常性的受邀做客各类节目。因此,王军霞也是幸运的。较之她那些退役之后身为矿工、失业、甚至杳无音讯的曾经同为“马家军”成员的姐妹,军霞有了自己的家庭,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读大学、拍电影、做节目,走下赛场,生活依然精彩,依然是记者和镜头追逐的焦点。  现在的王军霞是身兼数职,忙得不亦乐乎。与她先前的运动员身份最相近的应该是担任了“健康跑”的形象大使,这一活动经过四年的推广,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热热闹闹地展开了。去年一整年,这一活动先后在全国20座省会城市举办,日,“健康跑”来到了杭城,为了能参与这一活动,我不但花了15块钱,还得在当天起个早,6点之前赶到黄龙体育中心,对我而言,这么早起床远比跑那5.5公里的路程来得有挑战性。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健康跑”,到了起始点,发觉参与活动的人比去年多了不少,看来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了跑步对健康的帮助,这应该是好事,希望别像我这样一年就跑这么一次。和去年一样,市政府领导右手高举起发令枪扣动了扳机,一大群人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大家统一着装,从空中俯瞰想来还是比较壮观的。在前面领跑的依然是王军霞,先前在其它场合见过她几次(为人妇、为人母,使她身上平添了些许女人味,不过那种健康质朴的气质没有变,笑声依旧那么爽朗。)因此就没有挤到前头去,一睹“神鹿”的风采。由于人数众多,行进的速度不是很快,在跑步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当年在赛场上王军霞总是一骑绝尘,跟她身后的那些选手心里不知是啥滋味?    在亚特兰大,王军霞获得5000米冠军后,身披鲜艳的五星红旗轻盈慢跑、挥手向观众致意的一幕已经成为中国运动员欢庆胜利的经典镜头之一。当时看完比赛,也是备受鼓舞,老妈以前很少看比赛,但就这么一场比赛被她赶上了,完了后立马成了王军霞的铁杆FANS,心情比我还激动。结果中午做了满满的一桌菜以示庆祝,有此口福,是否应该在动筷之前,双手合十,感谢一下军霞姐姐呢?  当时还住在老房子,我的房间里张贴了不少海报,有体育明星、也有影视明星,最多的当然是乔丹,老妈每次进来整理房间,都会唠叨:我说怎么总觉得你的房间比外面暗,瞧你贴的这些东西,都是这么个黑人,能不暗吗?“他是黑人没错,可他是篮球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其他人都被他的光芒掩盖了!他有名字,叫乔丹,以后你别老拿“黑人”来叫他,世界上“黑人”多着呢,谁有他这么帅啊?”“什么翘蛋?再帅也是个外国人,何况我就不觉得他帅,要说帅啊,王军霞那才叫帅,你没看见吗?那个英姿飒爽,还为我国家增了光,你要贴也应该贴她的照片!”想不到,那场比赛对我妈的影响是如此之大,真出乎我的意料。  奥运会结束后,王军霞那庆祝胜利的镜头反复出现在电视上、报纸上、杂志上,甚至被印在公共汽车上。看得多了,我发觉这张照片确实挺有意义的,加之老妈每次看到,总是会说“瞧,拍的多好。”一天,心血来潮,拨通了《新体育》杂志社的热线,如此如此跟他们解释了一番,一个星期后,收到了一封印有“新体育杂志社”字样的邮件,拆开之后发现里面有一张7寸大小的照片,上面的人物正是王军霞。当初我跟他们索要的是大幅的海报,可以张贴在墙上。现在既然是张照片,也就只能把它夹在写字台板下了。一天,我去一家某体育品牌的专卖店。刚进门,就看到一块近一人高的由玻璃装裱的海报,上面的内容正是王军霞奥运夺冠后的一幕。我心里是又惊又喜,想到这家店的老板跟我的关系还不错,我从他的店开张一直到现在,不知买了多少东西,运动鞋、休闲服、球衣、运动装备等等,如果开口向他索要应该还是有可能的。为了增加成功的概率,我先是给他介绍了一笔生意,当时我们学校刚好要举办年级篮球赛,每个班级都有一些人需要购置新的球衣和战靴,我通过关系和游说,最终把大伙都介绍到了这家店,使之成为比赛用品的指定商店。然后,我跟老板见了面,也不拐弯摸角,直接向他说明了来意,然后拿出一个做工很精致的大中国结,“这是北京申奥时推出的第一批中国结,很有纪念价值,同时也是很好的装饰品。”……我扛着那海报回了家,老妈一开门,看到我手里的东西,脸上的表情很丰富,那时我一脸的汗水,眼睛都快睁不开了。等我将海报倚在墙上后,她已经拿着一块毛巾出来了。  “瞧这玻璃上的灰尘,我先把它擦擦干净。”  “……”    日上午  “妈,快来,一万米决赛就要开始了!”  “哎,马上来!”    “军霞,人呢?”  “那,上面,不是在吗?跟5000米时穿同样的衣服。”  “你说,为什么让她在外面啊?”  “这个,人太多,在一块容易挤。”    鸣抢起跑后  “现在一看,人还真当多,还不如让她们和一开始一样分开跑。”  “……”  “那外国人干啥老推咱军霞呢?你说,我们会不会受影响?”  “哎,外国人都好这个。没事,王军霞可是一万米的世界冠军。”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王军霞在距终点十几米处,被葡萄牙选手里贝罗超越,最终以0.95秒之差屈居亚军。  “这,太可惜了,哎,军霞啊!”  “NND,就这么点距离,换我上去,也准拿金牌了!”  “军霞看来是太累了,哎,可惜。”    “妈,我肚子饿了。为了看比赛,早上还没吃东西呢。”  “谁让你不吃早饭!”  “还不是为了等比赛啊,这可有你的意思噢。”  “可是军霞输了,金牌没了。”  “金牌没了也得吃饭啊!”  “要吃自己弄去,没看见我正伤心着呢?”  “……”
  漂亮呀~
  楼主终于又更新了,写得很有意思,顶~~~~  帮楼主找了一张“东方神鹿”的照片  场上场下的王军霞
  高中时在杂志上看到过一次张思来的乔丹日记,很感人啊,那时班主任不让看杂志,没办法就把那页撕下来当做作文在早读时大声背诵,那是我第一次接触乔丹,那上就被他折服了。现在很想再看看张的那些日记,有谁有的话告诉我以下,非常感谢!!!!!!!
  张思来现在的身份应该是“新浪网”体育编辑,同时是嘉宾聊天室的主持人,篮球及体育方面的人士若出席一般都由她主持,平时你可以多关注这方面的信息。
  高中看篮球俱乐部时,看到过她写的关于乔丹的文章,抒情型的。
  俺喜欢介古MM~~
  仔细读过拉,果然强帖哇~~: )              活着只为爱晴天
  图在哪儿。。。我是来看图的。。。
  没有图四美有说服力的
  感谢“makino”的支持,一个人用心做一件事,同样需要他人用心地对待。    作者:腿开旅行 回复日期: 18:26:29 
    图在哪儿。。。我是来看图的。。。       作者:bt滴银到处都是 回复日期: 13:07:48 
    没有图四美有说服力的    ——————————————————————————————  很抱歉,我没法跟你们解释,因为事实上图是存在的。
  hehe~~LZ`````用心做最好~~              活着只为爱晴天
  感谢“makino”的支持,一个人用心做一件事,同样需要他人用心地对待。        作者:腿开旅行 回复日期: 18:26:29        图在哪儿。。。我是来看图的。。。             作者:bt滴银到处都是 回复日期: 13:07:48        没有图四美有说服力的        ——————————————————————————————    很抱歉,我没法跟你们解释,因为事实上图是存在的。    ----------------------------  晚上又进来一次,这次看到了,看来下午是错话。lz息怒啊!
  唉,到处广告啊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仓篮球公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