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梦见蛇火烧柴会怎样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圣人千古 - 肖承斌的个人空间 - 大江社区 博客-大江社区 爱生活 爱大江 - Powered by X-Space
阅读是沉冰的习惯,写作是沉冰的爱好,偶尔灵感倾泻于笔端,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 18:37:24
&&&&&&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大结局& 圣人千古&&&&&&&&&&&&&&&&&&& 沉冰根据鲍鹏山老师讲座整理
&&&& &画外音: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颜回,子路,子贡,可以说是孔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是孔子晚年陪伴在他身边的人,子贡虽然不是孔子最满意的学生,但是子贡却一直陪着孔子身边,直到最后。在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之后,当时的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贬低孔子之风,这些话经常会传到子贡的耳朵里,那么子贡是怎样回击这些人的呢,在孔子最后的日子里,这三个孔子最亲近的学生又会有怎样的表现。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为您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大结局《圣人千古》。
& & 在上一讲里面我们讲到了孔子的两位弟子,颜回和子路,颜回是孔子最喜欢学生,子路呢,可以说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跟着孔子的时间也是最长的。那么颜回,子路下来就是子贡了,这三个人都是一直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人。那么子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子贡是孔子晚年的一个依靠。在颜回和子路都死了以后,孔子身边能够个给孔子带来安慰的,并且能够给孔子各方面关照的就是子贡。以前子贡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汝器也。你嘛就是一个器。我们知道这个器不是一个好听的词,因为孔子曾经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君子不器。那现在你讲子贡是个器,这个是有贬低的味道的,如果直接把它置换过来,君子不器,子贡是器,那就是子贡不是君子了,所以这一点对子贡还是有一点打击的。那子贡就赶紧问老师,老师那我是什么样的器呢,孔子还要安慰他一下,刚才打击得太严厉了,你啊不是一般的器,你是蝴琏也。蝴琏是什么东西,是在祭祀天地盛放的贵重物品。因此孔子这话里面他对子贡怎么样呢,是有贬低也有安慰,有勉励也指出他的不足。从器的这个角度来说,子贡已经不错了,是贵重之器了,但是从不器的角度来说,子贡尚未成功,还得继续努力,还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境界。孔子对子贡还是有一些不满的,这个不满在哪里,他就觉得子贡不大安贫乐道,他为什么喜欢颜回,我们上一讲讲了,就是颜回安贫乐道,境界很高。而子贡恰恰是不够安贫,因为他有追逐财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追逐财富的才能,司马迁在《史记》里面,专门给商人列了一个传记叫《货殖列传》,在《货殖列传》里面他写的第二个商人就是子贡。孔子讲他亿则屡中,亿就是判断,他觉得什么东西赚钱他马上投资,这个东西还就能赚钱。所以子贡做生意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他一直是跟着孔子学习的,他就行有余力,则以经商,而且还搞得很成功,钱挣得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司马迁在《史记》上也有记载,子贡如果到各个诸侯国去,诸侯国的国君看到子贡先生来了,对子贡是什么态度呢,分庭而抗礼。分庭就是一个朝堂之上,我站在一边,你站在一边,我们拱手,不把你看成下级了,平等行礼。你说这个诸侯们为什么对子贡这么平等啊,有钱嘛。他能带来投资嘛,这也是招商引资的一个办法。首先你要用感情招徕他嘛。那么子贡他的钱对孔子也是起来很大的作用的。你像孔子周游列国总要有很多的花费啊,这周游列国的时候的花费是谁的呢,肯定是子贡的。上下打点也好,来回的差旅费也好,那都是子贡的,那都是子贡安排的,所以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是子贡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就还不是在商业上,在什么地方呢,外交上。所以为什么孔子说他是器啊,他是一个实干之才。子贡的外交才能是非常了不得的,《左传》上面有很多非常非常成功的外交案例,就是子贡的。
&&&& 画外音:子贡“孔们十哲”之一,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公元前483年,齐国的田常想出兵伐鲁,子贡奉孔子之命救鲁,他出使齐、鲁、吴、越、晋等国,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游说于各国之间,最终保存了鲁国。子贡高超的外交能力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子贡也因此声名远扬。
&& &&后来到孔子晚年,从他68岁回国到他73去世这五年的时间里面,鲁国在很大程度上就靠子贡的一张嘴,在诸侯国里面保存着,而且我们还要说子贡不是鲁国人,子贡是卫国人,子贡之所以为鲁国如此尽力,就是因为他的老师是鲁国人。后来老师去世了,子贡为他守丧六年,六年以后他回卫国去了,帮卫国尽力了。真的很感人,非常感人。在孔子的晚年有很多人说孔子的坏话,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叔孙武叔,就是三桓之一。叔孙武叔两次说孔子的坏话,其中有一次叔孙武叔在鲁国的朝堂之上和一帮大夫们在一起聊天,他就攻击孔子,他怎么攻击呢,说子贡很厉害,比他老师厉害多了。我们说子贡那个时候就是帮鲁国办外交嘛,那就是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嘛。鲁国就靠他一张嘴保存了,所以他很佩服子贡,这是可以的。可是他顺便把孔子贬一下,子贡比他老师厉害多了,他就跟那帮大夫们讲,大夫里面其中有一个叫子服景伯,子服景伯实际上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回来就跟子贡讲,说我们今天在朝堂之上,叔孙武叔你比老师厉害。子贡怎么说的呢,子贡说,也无怪啊,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说一个人家里的房子,外面有个院墙,我的院墙有多高呢,我的院墙的高度正好到肩膀,所以一般的人站在院墙外面就可以看到里面,并且看得清清楚楚,我家里有什么,他一看就明明白白。而我老师的院墙有多高呢,数仞之高,你站在外面的话,你不入其门的话,你根本看不到我老师家里面的丰富,所以叔孙武叔说这样的话也很正常,会骂人的人都很文明。叔孙武叔说这样的话很正常是什么意思,他没学问嘛,他没文化嘛。你要知道越是没有文化的人,他越欣赏那些没文化的东西。后来叔孙武叔又在一个场合诋毁仲尼,诋毁孔子,说孔子的坏话,子贡就毫不客气顶撞他,子贡说你不要这样做,我告诉你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为什么,其他人的贤德就像丘陵一样,我们可以爬上去,孔子的贤德像什么,像天上的日月,你永远也够不着的。你自己自觉于人民也就算了,你对日月有一点损伤吗?你骂孔子只能显示你的无知,而对孔子不可能有一点损伤,只能显示出你的不自量力,你要知道叔孙武叔可是鲁国的三大家族之一,是鲁国的司马。子贡是什么,简单的一个外来客卿,所以只要涉及到对他老师的评价,那子贡是毫不客气的。还有一个叫陈子禽,陈子禽有一天给子贡讲,说子贡先生啊,你是不是故意装作对老师很恭敬啊,我们都觉得你老师比不上你啊,讲到这我们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孔子比不上子贡呢,这就是眼光,俗人的眼光,俗人的眼光看什么,看世俗的成功,你子贡那么有钱,又办了那么多成功的外交,那当然孔子比不上他嘛。孔子家里有钱吗,没钱,孔子此时在国际上周游烈国14年,有什么成功吗,也没有,所以大家就觉得那肯定子贡比他老师强嘛,所以这就叫世俗的眼光。
&& & 你升官了吗,成功了,你发财了吗,成功了,你升官了,发财了吗,都没有,那好不成功。这就是俗人的眼光。但子贡不一样,他可是经过老师教导,他是有文化的人,他的标准是不一样,所以当子禽讲这样的一句话的时候,子贡啊,你肯定比你老师厉害,你之所以对你老师那么恭敬,你之上对老师表示恭敬而已,子贡马上就来了一句,&&&& 一句话就能让别人看出来,你这个人有没有档次,有没有水平,所以说话一定要小心。没教养的,没文化的,没水平的话少说,你知道我老师是什么人吗,我的老师别人一般根本没有办法达到他的境界,因为我的老师就像天。子贡为什么如此地为老师辩护,首先这当然是出自于一种师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老师确实值得辩护,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老师,孔子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孔子也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你要找孔子的弱点,找出他的错,那都是可以找得到的,但是孔子一定是从古至今缺点最少的人,就这一点,就够了。再说孔子晚年老了,自己在家里面整理六经,一般来说也不出门了,这个时侯面对着外界对他的非议,子贡觉得有责任要为来说做辩护。
&&&& 画外音:子贡对孔子的感情和尊重,让我们对这样一对师生之间的真情,有了很真是的感受,子贡对孔子的推崇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此时孔子已经是一位快70岁的老人了,在孔子的身边还有什么人陪伴着他呢,历经磨难的孔子,他的晚年又经历了什么呢?
&&&&我们说实际上,在孔子归国的前一年,他的妻子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说孔子晚年应该说很可怜,没有依靠的。我们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孔子回国以后,没有这个老来的伴了。一个男人老了以后,没有伴真的很可怜,孔子55岁出国跟妻子告别,然后到68岁回来,回来前一年,他的妻子就去世了,所以生离就是死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回来以后,看不到妻子了,但是他看到妻子生活国的地方,看到妻子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器具,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酸楚,然后,还有更大的伤痛在等着他。回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孔鲤也先他而去,终年50岁。孔子这时候70,那到这个时侯我们说,孔子此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了,妻子死了,儿子死了,有一个孙子,孔彶,孔彶此时还在襁褓中,甚至有人说孔彶是孔鲤的遗腹子,就是孔鲤死了以后孔彶才出生。你想一想孔子70岁了,儿子死了,孙子出生了,他看到这个孙子,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还有更大的打击在后头啊。又过一年,71岁,颜回死了,《论语》上有这么一条记载,颜回死了以后,
&&&& 孔子叹息啊,天灭我啊,天灭我。颜回对于孔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孔子就把他看成儿子,我们上面讲过,孔子到最后他的很多的学生把孔子看成父亲,孔子也把这些学生看成儿子,颜回是最像的,因为颜回年龄差不多,像儿子这个辈分,更重要的是什么,他把颜回看成是他的精神传人,他的心目中一定这样想着,我死了以后,这个文明的火炬就传到他的手里了,要靠他传下去,所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孔子晚年回国以后,他的很多弟子都已经出去做官了,冉求在做官,子路在做官,子贡在做官,樊迟都在做官,几乎都在做官,就有一个人最厉害的,学问最高的没做官,谁啊,颜回。为什么,他要把颜回留在身边,你就不用做官了,你有更大的事情要做,这个更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将要承担起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将来要传给你。现在万万没有想到,颜回竟然先他而去。这就像接力赛一样,孔子拼命地跑,前面有颜回等着接他的这一棒,等到跑到颜回身边,这个棒还没有传出去,颜回先倒下了,所以这个对孔子的精神打击太大,孔子痛苦,他的其他的弟子们就说,老师啊,你年纪大了,你不能这么哀痛啊,你要节哀啊。孔子说我不为他这样的人哀痛我还为谁哀痛呢,他这样的人就是三月不违仁的人,就是不迁怒不贰过的人,就是学习永远不知道疲倦,永远不知道停止的人,就是对老师的话无所不悦的人,就是能够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就是那个在一箪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的人,这样的人死了,我不为他哭,我还为谁哭啊。颜回死的时候41岁,所以孔子一再说,早死。一讲到颜回的死,孔子就说早死,太可惜了,所以孔子一个人独自坐在那个地方,深深地叹息,
&&&& 一个好的苗子没有开花就枯萎了,一个好的美丽的花朵还没有结果实就凋落了。颜回在他的心中就是一个好苗子,没有长成栋梁之才枯萎了,就是一朵鲜花没有结果就凋落了,这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孔子这样的人,你要知道他一定是看穿生死,看透生死的。生死对他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有一种文化,有一种文明必须有人要传下去啊,所以孔子哀叹颜回的死,就是因为觉得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他茫然四顾,不知道传给谁了,颜回的死可以说是孔门的一件大事。那么其他的弟子们也知道颜回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处于对老师的这样一种尊重,也处于对他们的学习最后的师兄弟的这样的一种感情,他们准备厚葬颜回,那你说孔子对颜回这么好,颜回死了孔子这么痛苦,弟子们像厚葬的时候,孔子是什么态度呢,反对,不同意。但是,孔子毕竟老了,这样的丧事,具体的事务孔子不能自己操办啊,只能有他的弟子来办,这些弟子们最终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在颜回的坟墓钱痛苦啊,孔子说,颜回啊,我把你看成儿子啊,你也把我看成父亲啊,我想用当初安葬我儿子的那样的方法来安葬你啊,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的主意啊,是你的那帮同学们干的,他的灵前,在他的坟前,就主意跟颜回痛苦,倾诉。读《论语》读到这一段你也能感觉到颜回一死,我们感觉到天地,江山都为之变色,好像整个的天空都阴暗下来,所以颜回的死是个转折点,孔门由盛而衰。
& &&&画外音:颜回是孔子心目中的精神传人,颜回的早死,孔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孔子的内心更加绝望了,难道上天对孔子的考验还没结束吗?
&&&&&而且就在这一年鲁国还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叔孙武叔家里面的一个车夫到野外去打猎,打到了一只很奇怪的野兽,把它的左腿还弄断了,这个野兽带到城里面来以后,叔孙武叔不认识,很怪,从来没见过这种怪兽,而且左腿弄断了,他就把它扔到了野外,同时报告给孔子,孔子不是什么都知道吗,孔子一听心中一惊,赶紧跑去一看,孔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马上用袖子遮住自己的眼泪。子贡就觉得奇怪,老师,一只野兽你为什么这么哭啊,孔子说你不知道这是只什么兽啊,这是麒麟啊,麒麟出来的时候应该是国泰民安,表明圣明的君主要出现了,可是这个麒麟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现在天下一团漆黑,而且它出来的时候还受到了伤害,表明什么,表明圣明的天子被谋害了,表明圣明的天子不可能再出现了,表明这个世道无望了。所以孔子从这一个受伤害的麒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还看到了不详的时运。据说从此以后,孔子就不再著述,本来孔子一直在写《春秋》,到这时候不写了,绝笔于获麟。《春秋》就记到这一年,后面没了,这当然是一种说法,但是我们确实可以想象出来,孔子当时内心中的一种绝望。而就在这个时候呢,子路又来向他辞行,子路本来不是在季康子手下当官吗,得罪了季康子,要到卫国去,子路的家都在卫国,临行之前要跟老师来辞行,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必他小21岁的师弟颜回刚刚死,所以子路此时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也有一点疑神疑鬼的。他辞行的时候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啊,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如何去侍奉鬼神,子路这样的人也想侍奉鬼神,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表明经过了这番变故之后,子路的内心也在衰退,也有了迟暮之感。子路这时候62 岁了,孔子一听到子路问这个话,就知道了,这个人现在心情太灰暗了,怎么办,推他一把,所以孔子说,
&&&& 你不是要到卫国去吗,你想着好好侍奉侍奉卫国的君臣啊,你怎么想着事鬼呢,这在暗示他,你还有很多的大事要做呢,你不要老想着死,不要老想着退休啊,但是子路内心中死亡的阴影可能是太沉重了,他不但没有被老师推出这样的一种阴暗,他法尔更动情了,说老师那你跟我谈一谈死亡问题吧,这个时候让老师谈死亡问题。孔子说你怎么会想这样的问题呢,你能不能振作一点,人间还有好多事等着你做。
&&&& 孔子想猛击一掌,把子路从阴影中击出来,把他从一种阴暗的心理状态中给推出来,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的想象肯定是子路站起来,默默地走开了,孔子望着子路的背影内心中也一定是一片苍凉。子路走了,到卫国去了,并且一去不复返。子路到卫国去的第二年,卫国就发生了一场大的动乱,卫国大夫孔悝,子路就在孔悝的家里做家臣,这个时候卫国就发生了现任国君卫出公蒯辄和他的父亲蒯聩为了争夺国君而大打出手的这么一个内乱,很不幸的是孔悝也被卷入其中,更不幸的是子路恰恰是孔悝的家臣。大乱发生的那一天,子路本来不在城里,在城外,孔子还有一个学生高柴正好在城内,高柴一看到有内乱发生,赶紧逃跑,出城,子路在城外听说城里面发生内乱,他赶紧进城。这一进一出你可以看出人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个性,两个人在城门口碰见了,高柴就跟子路说,师兄啊,别进去了,进去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孔悝已经被蒯聩劫持了,你进去于事无补,你只会白白送命。子路怎么说的呢,我在人家里面做家臣,吃人的饭就应该忠人之事,他进去了,高柴走了,进去以后他看见蒯聩果然把孔悝劫持在高台之上,子路就在下面讲,你把孔悝给放了,那蒯聩肯定不放,子路说,你不放,行,我要放火烧台了,蒯聩就派两个武士下来,子路固然很勇敢,但子路此时毕竟是63岁高龄的人了,对方下来两个武士跟他打,那渐渐子路就处于下风了,帽子的带子就被砍断了,帽子掉到一边,子路说君子不死,帽子也不能免啊,把剑放在一边,把帽子捡起来戴在头上,还把带子扎起来,那对方两个武士还能放过这个机会吗,趁机冲上来把子路给刺死了,由于子路太勇敢,他们太恐惧了,所以就一顿乱砍,最终把子路看成一堆肉酱。一代英豪就这样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内乱之后,孔子讲了八个字,柴也其来,由也死矣。高柴会回来的,我一点都不担心啊,仲由这一次一定会死了。果然报丧的来了,报告了子路死亡的确信,然后孔子坐在堂前的台阶的中间痛苦,天祝我,天祝我。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咒,天在咒我啊,天在咒我啊。我们知道子路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40多年忠心耿耿,他是孔子的学生,兼做孔子的保镖,他必孔子只小9岁,所以这两人的关系到最后是义兼师友啊。不光是老师,甚至有点朋友的味道。曾经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有一次孔子得了疾病,非常严重的病,孔子昏迷了,子路想老师要死了,那要给他准备后事,老师这个普通的人,这个丧葬到底用什么样的礼节来做,不知道,以前没有这个先例,那子路就想了,我老师做过大夫,就照大夫之礼来安排吧,孔子此时又不是大夫了,也没有家臣啊,那子路也好办,反正大师兄下面有很多小师弟,你们就假装是老师的家臣,我们就照这个规格来给孔子准备丧事,后来孔子好了,醒了,醒了以后一旦知道这个事情就把子路叫来,痛骂一顿,子路啊,你干的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已经很久了,我不是大夫吗,你为什么照大夫之礼来安葬我啊,你要明白我愿意死在你们学生的手里,我的丧事要让你们来办,我才踏实。所以孔子早就想好了,他自己的养老送终他谁都不靠,就靠他的学生。现在没想到,子路竟然又先他而去了。有人来吊唁,学生死了到老师家吊唁,大家都知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就是亲如父子,一家人。所以跑到老师那儿吊唁,孔子强撑着自己的病体,跟别人答礼,然后把吊唁的人送走了以后,孔子又想起了刚才报丧的人,你们把报丧的人叫来,我再问一问,当时具体的情节是怎么样子的,这个报丧的人也不会说话,听说孔子要问一问当时具体的情况,他就说很惨啊,被剁为肉酱啊。你说你这不是刺激人吗,而且你说孔子晚年消化胃口也不好,他又不能吃别的肉,只能吃肉酱,上一顿吃剩的肉酱正好放在桌子上,这个人讲话,孔子一听,就不敢往肉酱上看了,赶紧挥一挥手,把它盖起来,从此以后孔子不再吃肉了。子路的死是最后击垮了孔子啊,几个月之后,勉强着撑过了年关,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孔子就病倒了。
&&&&画外音:子路也走了,子路的惨死,孔子虽然早有预感,但是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还是太过沉重了,此时孔子身边只剩下子贡了。
&& && 子贡一听老师病重,赶紧跑来看他,老师在干什么呢,老师手拄着拐杖在门口徘徊,看到子贡来了,就责备子贡,赐啊,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啊,这不是在批评啊,这是他对子贡的感情,此时他唯一的感情慰藉,就是子贡,你怎么才来啊,你说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讲话,他的心里面一定是非常非常地悲伤,所以后面孔子还有七天就死了,子贡一直陪在身边,然后孔子就告诉子贡,他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坐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说,这是殷人的丧礼,我告诉你,我就是殷人的后代。我们说孔子啊,这个地方就是在给子贡交代后事,就是我死了,你要用什么样的礼来安葬我,后来子贡也确实把这个丧事办得非常好。孔子的丧事当时惊动了各国诸侯,各国诸侯都派人来观礼,所以可以说,孔子也是哀荣备至,当然孔子自己不看重这一点,他不在乎这些,但我们在乎,我们和子贡一样在乎。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们希望他的葬礼办得隆重一点,这样可以稍微慰藉一下我们的哀思吧。孔子一辈子都喜欢唱歌,他最喜欢的是用音乐来抒发情怀,此时见到子贡,交代完后事之后,他又唱了一首歌,这是孔子给我们,孔子在人间留下的最后的声音,这个歌很简单,三句歌词,
&&&&&泰山崩了,梁柱折了,哲人要去了,从此孔子就不再属于春秋时代了,他属于千秋万代了。&&&& &&&& &画外音:孔子说仁者爱人,对人的爱是他最终成为圣人,圣人就是爱人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生前,广为人爱,他的弟子们把他当成父亲,为他服丧三年,三年结束,弟子们抱头痛哭,洒泪而别。子贡一个人留在墓前,又服丧三年,逝世以后,孔子更获得了一个民族的敬仰鱼爱戴,凭着对圣人的爱戴和信仰,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民族,一个创造了伟大辉煌的文化的民族,一个体面而高贵的民族。梦见拾柴会发生什么? - 免费解梦 - 周公解梦
梦见拾柴会发生什么?
梦见拾柴:生意兴旺,遍布各地。
寻找工作者梦见拾柴预兆面试:求职运势保持平稳,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出手较狠,成功几率也高。但是较重视薪酬和福利。
当前地址:/zhougongjiemeng/21/zhougongjiemeng14324.htm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圣人千古 - 肖承斌的个人空间 - 大江社区 博客-大江社区 爱生活 爱大江 - Powered by X-Space
阅读是沉冰的习惯,写作是沉冰的爱好,偶尔灵感倾泻于笔端,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还活着。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 18:37:24
&&&&&& &孔子是怎样炼成的 大结局& 圣人千古&&&&&&&&&&&&&&&&&&& 沉冰根据鲍鹏山老师讲座整理
&&&& &画外音:在孔子的三千弟子中,颜回,子路,子贡,可以说是孔子最亲近的人,他们也是孔子晚年陪伴在他身边的人,子贡虽然不是孔子最满意的学生,但是子贡却一直陪着孔子身边,直到最后。在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之后,当时的社会上兴起了一股贬低孔子之风,这些话经常会传到子贡的耳朵里,那么子贡是怎样回击这些人的呢,在孔子最后的日子里,这三个孔子最亲近的学生又会有怎样的表现。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鲍鹏山为您讲述《孔子是怎样炼成的》大结局《圣人千古》。
& & 在上一讲里面我们讲到了孔子的两位弟子,颜回和子路,颜回是孔子最喜欢学生,子路呢,可以说是孔子最亲近的学生,跟着孔子的时间也是最长的。那么颜回,子路下来就是子贡了,这三个人都是一直跟随孔子周游列国的人。那么子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可以这样讲,子贡是孔子晚年的一个依靠。在颜回和子路都死了以后,孔子身边能够个给孔子带来安慰的,并且能够给孔子各方面关照的就是子贡。以前子贡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汝器也。你嘛就是一个器。我们知道这个器不是一个好听的词,因为孔子曾经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君子不器。那现在你讲子贡是个器,这个是有贬低的味道的,如果直接把它置换过来,君子不器,子贡是器,那就是子贡不是君子了,所以这一点对子贡还是有一点打击的。那子贡就赶紧问老师,老师那我是什么样的器呢,孔子还要安慰他一下,刚才打击得太严厉了,你啊不是一般的器,你是蝴琏也。蝴琏是什么东西,是在祭祀天地盛放的贵重物品。因此孔子这话里面他对子贡怎么样呢,是有贬低也有安慰,有勉励也指出他的不足。从器的这个角度来说,子贡已经不错了,是贵重之器了,但是从不器的角度来说,子贡尚未成功,还得继续努力,还要达到君子不器的境界。孔子对子贡还是有一些不满的,这个不满在哪里,他就觉得子贡不大安贫乐道,他为什么喜欢颜回,我们上一讲讲了,就是颜回安贫乐道,境界很高。而子贡恰恰是不够安贫,因为他有追逐财富的欲望,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追逐财富的才能,司马迁在《史记》里面,专门给商人列了一个传记叫《货殖列传》,在《货殖列传》里面他写的第二个商人就是子贡。孔子讲他亿则屡中,亿就是判断,他觉得什么东西赚钱他马上投资,这个东西还就能赚钱。所以子贡做生意并没有花太多的精力,他一直是跟着孔子学习的,他就行有余力,则以经商,而且还搞得很成功,钱挣得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司马迁在《史记》上也有记载,子贡如果到各个诸侯国去,诸侯国的国君看到子贡先生来了,对子贡是什么态度呢,分庭而抗礼。分庭就是一个朝堂之上,我站在一边,你站在一边,我们拱手,不把你看成下级了,平等行礼。你说这个诸侯们为什么对子贡这么平等啊,有钱嘛。他能带来投资嘛,这也是招商引资的一个办法。首先你要用感情招徕他嘛。那么子贡他的钱对孔子也是起来很大的作用的。你像孔子周游列国总要有很多的花费啊,这周游列国的时候的花费是谁的呢,肯定是子贡的。上下打点也好,来回的差旅费也好,那都是子贡的,那都是子贡安排的,所以他是一个很成功的商人。但是子贡的一个最重要的成就还不是在商业上,在什么地方呢,外交上。所以为什么孔子说他是器啊,他是一个实干之才。子贡的外交才能是非常了不得的,《左传》上面有很多非常非常成功的外交案例,就是子贡的。
&&&& 画外音:子贡“孔们十哲”之一,善于雄辩,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公元前483年,齐国的田常想出兵伐鲁,子贡奉孔子之命救鲁,他出使齐、鲁、吴、越、晋等国,利用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游说于各国之间,最终保存了鲁国。子贡高超的外交能力在此次外交活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子贡也因此声名远扬。
&& &&后来到孔子晚年,从他68岁回国到他73去世这五年的时间里面,鲁国在很大程度上就靠子贡的一张嘴,在诸侯国里面保存着,而且我们还要说子贡不是鲁国人,子贡是卫国人,子贡之所以为鲁国如此尽力,就是因为他的老师是鲁国人。后来老师去世了,子贡为他守丧六年,六年以后他回卫国去了,帮卫国尽力了。真的很感人,非常感人。在孔子的晚年有很多人说孔子的坏话,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叔孙武叔,就是三桓之一。叔孙武叔两次说孔子的坏话,其中有一次叔孙武叔在鲁国的朝堂之上和一帮大夫们在一起聊天,他就攻击孔子,他怎么攻击呢,说子贡很厉害,比他老师厉害多了。我们说子贡那个时候就是帮鲁国办外交嘛,那就是纵横捭阖,折冲樽俎嘛。鲁国就靠他一张嘴保存了,所以他很佩服子贡,这是可以的。可是他顺便把孔子贬一下,子贡比他老师厉害多了,他就跟那帮大夫们讲,大夫里面其中有一个叫子服景伯,子服景伯实际上也是孔子的学生,他回来就跟子贡讲,说我们今天在朝堂之上,叔孙武叔你比老师厉害。子贡怎么说的呢,子贡说,也无怪啊,我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说一个人家里的房子,外面有个院墙,我的院墙有多高呢,我的院墙的高度正好到肩膀,所以一般的人站在院墙外面就可以看到里面,并且看得清清楚楚,我家里有什么,他一看就明明白白。而我老师的院墙有多高呢,数仞之高,你站在外面的话,你不入其门的话,你根本看不到我老师家里面的丰富,所以叔孙武叔说这样的话也很正常,会骂人的人都很文明。叔孙武叔说这样的话很正常是什么意思,他没学问嘛,他没文化嘛。你要知道越是没有文化的人,他越欣赏那些没文化的东西。后来叔孙武叔又在一个场合诋毁仲尼,诋毁孔子,说孔子的坏话,子贡就毫不客气顶撞他,子贡说你不要这样做,我告诉你孔子是不能够诋毁的,为什么,其他人的贤德就像丘陵一样,我们可以爬上去,孔子的贤德像什么,像天上的日月,你永远也够不着的。你自己自觉于人民也就算了,你对日月有一点损伤吗?你骂孔子只能显示你的无知,而对孔子不可能有一点损伤,只能显示出你的不自量力,你要知道叔孙武叔可是鲁国的三大家族之一,是鲁国的司马。子贡是什么,简单的一个外来客卿,所以只要涉及到对他老师的评价,那子贡是毫不客气的。还有一个叫陈子禽,陈子禽有一天给子贡讲,说子贡先生啊,你是不是故意装作对老师很恭敬啊,我们都觉得你老师比不上你啊,讲到这我们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在那个时代会有那么多人觉得孔子比不上子贡呢,这就是眼光,俗人的眼光,俗人的眼光看什么,看世俗的成功,你子贡那么有钱,又办了那么多成功的外交,那当然孔子比不上他嘛。孔子家里有钱吗,没钱,孔子此时在国际上周游烈国14年,有什么成功吗,也没有,所以大家就觉得那肯定子贡比他老师强嘛,所以这就叫世俗的眼光。
&& & 你升官了吗,成功了,你发财了吗,成功了,你升官了,发财了吗,都没有,那好不成功。这就是俗人的眼光。但子贡不一样,他可是经过老师教导,他是有文化的人,他的标准是不一样,所以当子禽讲这样的一句话的时候,子贡啊,你肯定比你老师厉害,你之所以对你老师那么恭敬,你之上对老师表示恭敬而已,子贡马上就来了一句,&&&& 一句话就能让别人看出来,你这个人有没有档次,有没有水平,所以说话一定要小心。没教养的,没文化的,没水平的话少说,你知道我老师是什么人吗,我的老师别人一般根本没有办法达到他的境界,因为我的老师就像天。子贡为什么如此地为老师辩护,首先这当然是出自于一种师生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老师确实值得辩护,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老师,孔子不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孔子也不可能是一个完美的人,你要找孔子的弱点,找出他的错,那都是可以找得到的,但是孔子一定是从古至今缺点最少的人,就这一点,就够了。再说孔子晚年老了,自己在家里面整理六经,一般来说也不出门了,这个时侯面对着外界对他的非议,子贡觉得有责任要为来说做辩护。
&&&& 画外音:子贡对孔子的感情和尊重,让我们对这样一对师生之间的真情,有了很真是的感受,子贡对孔子的推崇也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此时孔子已经是一位快70岁的老人了,在孔子的身边还有什么人陪伴着他呢,历经磨难的孔子,他的晚年又经历了什么呢?
&&&&我们说实际上,在孔子归国的前一年,他的妻子就已经去世了,所以说孔子晚年应该说很可怜,没有依靠的。我们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孔子回国以后,没有这个老来的伴了。一个男人老了以后,没有伴真的很可怜,孔子55岁出国跟妻子告别,然后到68岁回来,回来前一年,他的妻子就去世了,所以生离就是死别。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回来以后,看不到妻子了,但是他看到妻子生活国的地方,看到妻子使用过的各种各样的器具,我们不知道他的内心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酸楚,然后,还有更大的伤痛在等着他。回国的第二年,他唯一的儿子孔鲤也先他而去,终年50岁。孔子这时候70,那到这个时侯我们说,孔子此时身边没有什么亲人了,妻子死了,儿子死了,有一个孙子,孔彶,孔彶此时还在襁褓中,甚至有人说孔彶是孔鲤的遗腹子,就是孔鲤死了以后孔彶才出生。你想一想孔子70岁了,儿子死了,孙子出生了,他看到这个孙子,他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还有更大的打击在后头啊。又过一年,71岁,颜回死了,《论语》上有这么一条记载,颜回死了以后,
&&&& 孔子叹息啊,天灭我啊,天灭我。颜回对于孔子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孔子就把他看成儿子,我们上面讲过,孔子到最后他的很多的学生把孔子看成父亲,孔子也把这些学生看成儿子,颜回是最像的,因为颜回年龄差不多,像儿子这个辈分,更重要的是什么,他把颜回看成是他的精神传人,他的心目中一定这样想着,我死了以后,这个文明的火炬就传到他的手里了,要靠他传下去,所以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孔子晚年回国以后,他的很多弟子都已经出去做官了,冉求在做官,子路在做官,子贡在做官,樊迟都在做官,几乎都在做官,就有一个人最厉害的,学问最高的没做官,谁啊,颜回。为什么,他要把颜回留在身边,你就不用做官了,你有更大的事情要做,这个更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你将要承担起一个学派,这个学派将来要传给你。现在万万没有想到,颜回竟然先他而去。这就像接力赛一样,孔子拼命地跑,前面有颜回等着接他的这一棒,等到跑到颜回身边,这个棒还没有传出去,颜回先倒下了,所以这个对孔子的精神打击太大,孔子痛苦,他的其他的弟子们就说,老师啊,你年纪大了,你不能这么哀痛啊,你要节哀啊。孔子说我不为他这样的人哀痛我还为谁哀痛呢,他这样的人就是三月不违仁的人,就是不迁怒不贰过的人,就是学习永远不知道疲倦,永远不知道停止的人,就是对老师的话无所不悦的人,就是能够做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就是那个在一箪食一瓢饮中找到快乐的人,这样的人死了,我不为他哭,我还为谁哭啊。颜回死的时候41岁,所以孔子一再说,早死。一讲到颜回的死,孔子就说早死,太可惜了,所以孔子一个人独自坐在那个地方,深深地叹息,
&&&& 一个好的苗子没有开花就枯萎了,一个好的美丽的花朵还没有结果实就凋落了。颜回在他的心中就是一个好苗子,没有长成栋梁之才枯萎了,就是一朵鲜花没有结果就凋落了,这对孔子的打击非常大。孔子这样的人,你要知道他一定是看穿生死,看透生死的。生死对他来说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问题是有一种文化,有一种文明必须有人要传下去啊,所以孔子哀叹颜回的死,就是因为觉得一种伟大的文化传统,他茫然四顾,不知道传给谁了,颜回的死可以说是孔门的一件大事。那么其他的弟子们也知道颜回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处于对老师的这样一种尊重,也处于对他们的学习最后的师兄弟的这样的一种感情,他们准备厚葬颜回,那你说孔子对颜回这么好,颜回死了孔子这么痛苦,弟子们像厚葬的时候,孔子是什么态度呢,反对,不同意。但是,孔子毕竟老了,这样的丧事,具体的事务孔子不能自己操办啊,只能有他的弟子来办,这些弟子们最终还是厚葬了颜回。孔子在颜回的坟墓钱痛苦啊,孔子说,颜回啊,我把你看成儿子啊,你也把我看成父亲啊,我想用当初安葬我儿子的那样的方法来安葬你啊,现在搞成这个样子,不是我的主意啊,是你的那帮同学们干的,他的灵前,在他的坟前,就主意跟颜回痛苦,倾诉。读《论语》读到这一段你也能感觉到颜回一死,我们感觉到天地,江山都为之变色,好像整个的天空都阴暗下来,所以颜回的死是个转折点,孔门由盛而衰。
& &&&画外音:颜回是孔子心目中的精神传人,颜回的早死,孔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孔子的内心更加绝望了,难道上天对孔子的考验还没结束吗?
&&&&&而且就在这一年鲁国还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叔孙武叔家里面的一个车夫到野外去打猎,打到了一只很奇怪的野兽,把它的左腿还弄断了,这个野兽带到城里面来以后,叔孙武叔不认识,很怪,从来没见过这种怪兽,而且左腿弄断了,他就把它扔到了野外,同时报告给孔子,孔子不是什么都知道吗,孔子一听心中一惊,赶紧跑去一看,孔子当时眼泪就下来了,马上用袖子遮住自己的眼泪。子贡就觉得奇怪,老师,一只野兽你为什么这么哭啊,孔子说你不知道这是只什么兽啊,这是麒麟啊,麒麟出来的时候应该是国泰民安,表明圣明的君主要出现了,可是这个麒麟出现的太不是时候了,现在天下一团漆黑,而且它出来的时候还受到了伤害,表明什么,表明圣明的天子被谋害了,表明圣明的天子不可能再出现了,表明这个世道无望了。所以孔子从这一个受伤害的麒麟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命运,还看到了不详的时运。据说从此以后,孔子就不再著述,本来孔子一直在写《春秋》,到这时候不写了,绝笔于获麟。《春秋》就记到这一年,后面没了,这当然是一种说法,但是我们确实可以想象出来,孔子当时内心中的一种绝望。而就在这个时候呢,子路又来向他辞行,子路本来不是在季康子手下当官吗,得罪了季康子,要到卫国去,子路的家都在卫国,临行之前要跟老师来辞行,这个时候我们知道,必他小21岁的师弟颜回刚刚死,所以子路此时的心情也不好,所以也有一点疑神疑鬼的。他辞行的时候问了老师一个问题,说老师啊,你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如何去侍奉鬼神,子路这样的人也想侍奉鬼神,这也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表明经过了这番变故之后,子路的内心也在衰退,也有了迟暮之感。子路这时候62 岁了,孔子一听到子路问这个话,就知道了,这个人现在心情太灰暗了,怎么办,推他一把,所以孔子说,
&&&& 你不是要到卫国去吗,你想着好好侍奉侍奉卫国的君臣啊,你怎么想着事鬼呢,这在暗示他,你还有很多的大事要做呢,你不要老想着死,不要老想着退休啊,但是子路内心中死亡的阴影可能是太沉重了,他不但没有被老师推出这样的一种阴暗,他法尔更动情了,说老师那你跟我谈一谈死亡问题吧,这个时候让老师谈死亡问题。孔子说你怎么会想这样的问题呢,你能不能振作一点,人间还有好多事等着你做。
&&&& 孔子想猛击一掌,把子路从阴影中击出来,把他从一种阴暗的心理状态中给推出来,结果不得而知。但是我的想象肯定是子路站起来,默默地走开了,孔子望着子路的背影内心中也一定是一片苍凉。子路走了,到卫国去了,并且一去不复返。子路到卫国去的第二年,卫国就发生了一场大的动乱,卫国大夫孔悝,子路就在孔悝的家里做家臣,这个时候卫国就发生了现任国君卫出公蒯辄和他的父亲蒯聩为了争夺国君而大打出手的这么一个内乱,很不幸的是孔悝也被卷入其中,更不幸的是子路恰恰是孔悝的家臣。大乱发生的那一天,子路本来不在城里,在城外,孔子还有一个学生高柴正好在城内,高柴一看到有内乱发生,赶紧逃跑,出城,子路在城外听说城里面发生内乱,他赶紧进城。这一进一出你可以看出人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个性,两个人在城门口碰见了,高柴就跟子路说,师兄啊,别进去了,进去也已经于事无补了,孔悝已经被蒯聩劫持了,你进去于事无补,你只会白白送命。子路怎么说的呢,我在人家里面做家臣,吃人的饭就应该忠人之事,他进去了,高柴走了,进去以后他看见蒯聩果然把孔悝劫持在高台之上,子路就在下面讲,你把孔悝给放了,那蒯聩肯定不放,子路说,你不放,行,我要放火烧台了,蒯聩就派两个武士下来,子路固然很勇敢,但子路此时毕竟是63岁高龄的人了,对方下来两个武士跟他打,那渐渐子路就处于下风了,帽子的带子就被砍断了,帽子掉到一边,子路说君子不死,帽子也不能免啊,把剑放在一边,把帽子捡起来戴在头上,还把带子扎起来,那对方两个武士还能放过这个机会吗,趁机冲上来把子路给刺死了,由于子路太勇敢,他们太恐惧了,所以就一顿乱砍,最终把子路看成一堆肉酱。一代英豪就这样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孔子在鲁国听说卫国发生内乱之后,孔子讲了八个字,柴也其来,由也死矣。高柴会回来的,我一点都不担心啊,仲由这一次一定会死了。果然报丧的来了,报告了子路死亡的确信,然后孔子坐在堂前的台阶的中间痛苦,天祝我,天祝我。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咒,天在咒我啊,天在咒我啊。我们知道子路是跟随孔子时间最长的学生,40多年忠心耿耿,他是孔子的学生,兼做孔子的保镖,他必孔子只小9岁,所以这两人的关系到最后是义兼师友啊。不光是老师,甚至有点朋友的味道。曾经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有一次孔子得了疾病,非常严重的病,孔子昏迷了,子路想老师要死了,那要给他准备后事,老师这个普通的人,这个丧葬到底用什么样的礼节来做,不知道,以前没有这个先例,那子路就想了,我老师做过大夫,就照大夫之礼来安排吧,孔子此时又不是大夫了,也没有家臣啊,那子路也好办,反正大师兄下面有很多小师弟,你们就假装是老师的家臣,我们就照这个规格来给孔子准备丧事,后来孔子好了,醒了,醒了以后一旦知道这个事情就把子路叫来,痛骂一顿,子路啊,你干的这种欺骗人的事情已经很久了,我不是大夫吗,你为什么照大夫之礼来安葬我啊,你要明白我愿意死在你们学生的手里,我的丧事要让你们来办,我才踏实。所以孔子早就想好了,他自己的养老送终他谁都不靠,就靠他的学生。现在没想到,子路竟然又先他而去了。有人来吊唁,学生死了到老师家吊唁,大家都知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就是亲如父子,一家人。所以跑到老师那儿吊唁,孔子强撑着自己的病体,跟别人答礼,然后把吊唁的人送走了以后,孔子又想起了刚才报丧的人,你们把报丧的人叫来,我再问一问,当时具体的情节是怎么样子的,这个报丧的人也不会说话,听说孔子要问一问当时具体的情况,他就说很惨啊,被剁为肉酱啊。你说你这不是刺激人吗,而且你说孔子晚年消化胃口也不好,他又不能吃别的肉,只能吃肉酱,上一顿吃剩的肉酱正好放在桌子上,这个人讲话,孔子一听,就不敢往肉酱上看了,赶紧挥一挥手,把它盖起来,从此以后孔子不再吃肉了。子路的死是最后击垮了孔子啊,几个月之后,勉强着撑过了年关,到了第二年的二月,孔子就病倒了。
&&&&画外音:子路也走了,子路的惨死,孔子虽然早有预感,但是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这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还是太过沉重了,此时孔子身边只剩下子贡了。
&& && 子贡一听老师病重,赶紧跑来看他,老师在干什么呢,老师手拄着拐杖在门口徘徊,看到子贡来了,就责备子贡,赐啊,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啊,这不是在批评啊,这是他对子贡的感情,此时他唯一的感情慰藉,就是子贡,你怎么才来啊,你说学生听到老师这样讲话,他的心里面一定是非常非常地悲伤,所以后面孔子还有七天就死了,子贡一直陪在身边,然后孔子就告诉子贡,他说我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坐在厅堂的两根柱子中间,接受别人的祭奠,说,这是殷人的丧礼,我告诉你,我就是殷人的后代。我们说孔子啊,这个地方就是在给子贡交代后事,就是我死了,你要用什么样的礼来安葬我,后来子贡也确实把这个丧事办得非常好。孔子的丧事当时惊动了各国诸侯,各国诸侯都派人来观礼,所以可以说,孔子也是哀荣备至,当然孔子自己不看重这一点,他不在乎这些,但我们在乎,我们和子贡一样在乎。这么一个伟大的人物我们希望他的葬礼办得隆重一点,这样可以稍微慰藉一下我们的哀思吧。孔子一辈子都喜欢唱歌,他最喜欢的是用音乐来抒发情怀,此时见到子贡,交代完后事之后,他又唱了一首歌,这是孔子给我们,孔子在人间留下的最后的声音,这个歌很简单,三句歌词,
&&&&&泰山崩了,梁柱折了,哲人要去了,从此孔子就不再属于春秋时代了,他属于千秋万代了。&&&& &&&& &画外音:孔子说仁者爱人,对人的爱是他最终成为圣人,圣人就是爱人的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孔子生前,广为人爱,他的弟子们把他当成父亲,为他服丧三年,三年结束,弟子们抱头痛哭,洒泪而别。子贡一个人留在墓前,又服丧三年,逝世以后,孔子更获得了一个民族的敬仰鱼爱戴,凭着对圣人的爱戴和信仰,我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自己历史的民族,一个创造了伟大辉煌的文化的民族,一个体面而高贵的民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孕妇梦见自己生男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