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好莱坞动作大片大片有一群人在拉一艘船是什么电影

年小熊影视文艺论坛大量产出优质讨论的原因是什么?
小熊论坛的精华区里, 年的有四百多条,每条都是真正的精华讨论,繁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知乎上可以出现这样的讨论氛围吗?精华区链接:
按票数排序
-一、小熊影視文藝論壇,不能說是成功的,因為除了「催生人才」之外,事實上它沒有產生任何「經濟效益」出來。而且,小熊基本上是承接了新浪論壇上,一群很高素質的參與者,換言之,小熊影視文藝論壇的榮景,毋寧是新浪論壇當年敗壞的一個結果。(新浪為什麼留不住這些人,我因為沒有參與,所以沒有發言權)。二、小熊影視論壇,當年我們參與時,內部的戒律非常嚴格,從「不准貼圖」,到「刪帖不解釋」,到「對不知情況,誤闖森林的白眼狼,毫不留情的攻擊」,在當時國內的網路界,都是非常有名的。(我們的凶狠程度,嚴重到小熊論壇的經營人,三天兩頭要給我們寫私信,求我們莫再惹事生非。)小熊影視論壇的排外,在當年國內的影視bbs中,確實比較有名的,但說實話,那時節,大家都是一個模樣,大多帶有一定的封閉性(只是凶狠的程度有別罷了),要按我意見,「封閉性」是這種影迷論壇唯一能存活下去的前題。只因,電影太寬太廣,若不作限制,定會「雞同鴨講」,或是一直糾結於「時事熱點」。(現在的小熊影視論壇,它的淒慘現況,就是當年我們要亟力避免的)那麼,論壇就不能說正事,你說正經電影,交換複雜知識,就會被打擾,打斷,整個論壇的頁面,會變得雜亂不堪。所以,定要關上大門,只留小側門出入,而且,院子裏定要養上好多條白牙森然的大狗(小熊影視論壇,最多時,管理員有七八個),排外,捨棄民主制,改採共和制,用很多很多的戒律,最終,才真正保證了這個地方的潔淨性。三、「天下大事,不出一個勢字」。2000年前後,中國網路上,影視論壇的大興(不只小熊影視論壇,包括很多人的「居酒屋燒肉(名字記不起來了)」包括妖零妖的「一零一論壇」,包括和菜頭、王崴的「泡網」……),太多太多的同質性電影論壇,都在同一時間繁盛。為何?要知道,當時是盜版碟興盛之時,從 vcd,剛進入 dvd 的時代(1999年,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愛多」和「小霸王」的倒閉,標誌了vcd 時代的結束?),藉著 dvd 這個偉大的載體,還有win 98在電腦上,提供的流暢dvd播放效果,太多偉大的影史名作,一下子擁進中國民間。所有的文藝青年,電影影迷,都仿似打了雞血一般,饑渴地四處覓食。這,也是小熊影視論壇當年興盛的主要原因。現在的電影論壇,已經再也找不到那種「啟蒙時期」的興奮感了,如同中國的歷史,諸子百家,只能在「先秦」時期,出現那麼一次,爾後再去營造,最多也是四不像,而且有嚴重遺害的「五四運動」,不可能再到同樣的高度了。五、要說小熊能給知乎什麼樣的「教訓」,就是,小熊是封閉型的論壇,知乎不可能復製。而小熊有一點,倒是知乎可以學習的,就是人和人的關係。小熊非常重視人和人的關係,我們一直用很成人的態度,來相互交往,保持距離,卻又不失尊重,相互愛惜,卻又不怕爭執……。這點,至少在討論電影時,知乎根本作不到。像知乎這種現象,比如討論宮崎駿的電影「龍貓」,我提出了奇特的觀點,在小熊只會被眾人叫好,就是質疑你,也是抱持善意,就是調侃,也是不離自嘲,總是這樣珍重討論氣氛。可是在知乎呢?()會有人用絕裂的方式,攻擊你。知乎豈是可以盡情討論電影(以及其它愛好)的地方?知乎的參與者和屬性,讓它必然不會變成論壇,至少,不會變成「小熊影視文藝論壇」那種論壇。只因,像電影這樣的事物,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總之,是參與者,決定了屬性,也是參與者,是人,讓小熊有了價值。後來小熊出沒的人愈來愈多,我們另起爐灶,蓋了「大雜院」,要說高度,大雜院談論電影的成績,要遠勝小熊無數倍。說到底,總是人的價值。小熊也好,大雜院也好,本身並無價值。六、說結論吧。還是得說人。小熊影視論壇(包括後來的大雜院)最偉大的成就,是許多參與者,最終都證實了自己的價值,那地方,真是出了許許多多精彩的人才。現在都是國內相關產業的重要人物了。要知道,當年許多參與者,才是大學學生,現在都早已年過三十,成為其它人的偶像,當然,也有許多人,早已大步邁向中年,如我一般。說實話,回憶小熊,沒有什麼意義,我想大部份人也不知道,也不在乎。但,上面這段話,是為我曾經在中國的網路世界上,從認識,到交往,到變成好朋友,迄今仍在一起的許多夥伴而寫,想當年,我才三十出頭,剛生了兒子,在大陸工作了幾年,面臨人生重大的關卡,是這群夥伴日復一日,夜復一夜地在網上相溽以沫,相互扶持,我真是衷心感激。當然,回憶往事,更重要的動力,是為已過世的兄弟,王崴。王崴,我們沒有忘記你,也許讓你失望了,或也許沒有,但大家基本還在。還跟當年一樣,熱血未曾止息,守著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仍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奮力前進呢。-
我真的很想就这个话题写上千言万语,因为这是我青春中非常珍贵的一部分。试试。我是 2000 年开始泡新浪影视论坛的,起因是那段时间,《三联生活周刊》上发了一篇儿报道,说新浪影视论坛有不同背景的电影爱好者,除了线上讨论,还经常聚在一起看艺术片或独立电影。气氛神秘,惹人好奇。回首一看,这十二年变化真是剧烈,2000 年时,VCD 还大行其道,DVD 还没兴起,绝大多数文艺片别说看过,就连听说都没听说过——绝大多数人能接触到的不同于好莱坞大片儿的电影,除了基斯洛夫斯基的红蓝白,就是王家卫(从我开始泡新浪影视,就时不时有个新人蹦出来,问:大家怎么看红蓝白啊?到后来大家淡出时,还是不时有人问这问题——差别就是,一开始是大家无视,继续high,后来则劣币驱逐良币。这是我对社区运营非常难忘的一个经验)。所以,当时看到新浪有一批牛人在讨论文艺片,还经常线下去看,就感觉找到组织了(当时也没 Interest graph 这种词儿忽悠人)。自然就混进去,看大家发言,顺便蹭电影看。严格来说,新浪影视当时用户并不多,活跃的也就几十不到百人。大概分布在京沪广三地,还有一些海外学子。我不敢断言,但大概除了水木清华的一批,新浪影视这批已经汇集了中国最早的核心影迷了。北京主要聚在一起的,是张一谋、稻粱谋、张破碗、Mentaldisease、小凯撒、愤怒的猪猪、王崴、Bigbigbomber、talich、Liar这一批人,我第一次去清华建筑馆看电影逐一认识他们的时候,绝对晕了。其外,美国的 Lancelost、新加坡的旺财、石家庄的 Nicktime、上海的 Xians、妖零妖、Anoldstar 和右岸、广州的一斗大豆、Howie 和 Soundaddict (此枚 id 是李如一我会随便说吗?)等人,也个个享有其名。当年的互联网真是很精英主义的,也不知道大家当时怎么那么闲,基本每天都有好看的影评出来,然后一堆人七嘴八舌讨论、拍砖。最热闹的经常是周四北京电影资料馆放场电影,从当天晚上就可以看见长帖。有不少人炫技,比如 Lancelost(知乎上的 @Rhizome)经常从人类学角度分析,Mentaldisease(@陆丁 是也)从哲学角度,俩人一撞就火花四溅(居然是为了《爱的捆绑》这部片子??)在新浪玩的极爽,就觉得一辈子都不会离开那里。虽然当时也会去其他影视论坛看看,比如北大新青年,或西祠的后窗看电影。大概是 2000 年和 2001 年之交,我记得我刚刚期末考试结束,年龄相当的右岸(@海洋)给我发私信,说告诉我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小熊。小熊那论坛,你今天去看是什么样子,当年就是什么样子。灰白灰白的,阴惨惨的死样子,回忆起来老觉的屏幕前下了雪。但,不用特别留意,也能发现小熊论坛里有一枚牛逼闪闪的 ID 极其活跃,就是 yolfilm。后来我们混熟了,开始叫他老歪。在认识老歪之前,我也算见识过不少写帖子的高手了,但老歪实在太与众不同了。他的特点,其实今天知乎的各位已经很熟悉了:见识博广、记忆力极佳、逻辑自成一格、善辩、性如烈火、偶尔卖萌??如果当年的老歪跟今天的老歪有什么区别,就是那时他火气极旺,平素你看他的帖子,就感觉听到一个中气十足的大嗓门儿在耳朵边儿上喊一样,各种语气,见字如见人。等他发怒时??不说也罢。但老歪实在是一种压倒性的存在,让我在智力和知识上被全方位的慑服了。他很懂电影,自不必说,可他还懂文学、懂音乐、懂历史、懂军事,他那奇怪的脑袋,能把这些东西巧妙的关联起来,六经注我,随时写一段让别人想都想不出的影评来(他要是想用一个歪理忽悠你,恐怕也能说的你两耳如闻仙音)。可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这哥哥最厉害的是他的人生阅历,除了给蔡明亮当副导演这么一段当时在我等电影青年看来屌?爆了履历,他还写过让朱天文称赞的小说(然后把朱天文骂了),搞乐队时跟张雨生黄舒竣时同台演出过,玩摩托车差点没把自己摔死,就算最不起眼的一天,他也能用快进大法看个几十部电影??古龙小说里的人物,大概也就是这样吧。跟老歪在一个论坛,就跟喝烈酒一样,人容易变high。我在小熊的初期,跟老歪还有其他不少朋友,也不知吵过多少架。后来有一次,老歪电话里特意教育我,大意就是:你一个年轻人,不要老说别人的不是,干嘛老让别人记恨于你呢?可他,还经常在论坛里损我,哈哈。今天我回忆起 2001 年的小熊,80% 到 90% 的时间,是大家讨论电影,像钓鱼一样,等着老歪扔出一个长篇大论来,把关于这部电影的各种细节和八卦点评个透,让我们看个爽(用老歪当时老用的话说,就是:好看到流油,眼珠子掉地上转三圈,娘个脚!)。我今天随手回忆,还难忘老歪当年谈异形,谈王家卫,谈斯科西斯,谈早年打工看星战,等等等等。剩下的时间,就是各种吵架,跟新浪影视那种拍砖不一样,小熊是有不少人真的伤了和气的。但莫名其妙的,小熊的影视论坛虽然小众,大概也就 20 来人每天去逛,可我们都留下了。倒是新浪影视,慢慢有凋零之势(就和当时很多社区一样,当大家结成线下的好友,线上的社交就会被淡化。靠写影评你来我往的频密度逐渐就下降了,加上之前说的小白用户反复涌入,就开始形成劣币驱逐良币了。大家开始以小圈子方式迁徙,比如 Lancelost 搭了一个很小的论坛(那时候我们在旧居烧肉),还有一批人在北大新青年另立山头)。大概因为右岸和我四处宣传,慢慢的,小熊的 yolfilm 在其他圈子里也有了名气(一度还给看电影开了专栏)。其实,当时新浪的很多人都趴在小熊的墙头,只是为了看老歪。不仅新浪,北大新青年、后窗看电影,大伙儿都趴在那里。偶尔,有人蹦下来说几句,就又隐身了。当然,也有像王崴和妖零妖这样驻留下来的。当年的小熊影视,绝对没有所谓的「去中心化」,甚至一个论坛里就这一二十人,大家都是各自和老歪建立的友谊和关联,相互之间竟然不熟。大约是 2002 年,老歪的对手终于出现了,就是现在知乎上你也经常看得到的 talich 哥哥。在新浪时我们就见过面,但塔哥当年一副清华学生的样子,说话不多。但在小熊上,塔哥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开始和老歪分庭抗礼,这事儿说来简单,但能做到就很牛逼:他持续的、大段儿大段儿的翻译美国电影著作。当年还没 Kindle,连咖啡馆起名叫雕刻时光都显得特别文艺,即使老歪那复印机一样的脑子,还是靠早年在台湾读书看电影积累下的底子。塔哥在美国蕴籍多年,看过的电影恐怕不少于老歪了,那颗电子工程博士的大脑也不输于老歪,加上他每周跑到二手书市去一箱一箱的往家搬电影书,地缘优势无人能及。如果说老歪是中文网络影评领域最个性鲜明的一团烈火,talich 这个 ID 跻身中文网络影评史,就是因为他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清溪一样帮大伙儿引介了太多的高质量的电影资料——唯一能和塔哥在引介资料方面分享盛名的,就只有持续翻译塔科夫斯基的 melzhou 了。小熊因此被中和了。如果你不能成为六经注我的 yolfilm,你还能成为我注六经的 talich。老歪乃至我们所有人的暴戾之气,慢慢就被塔哥这一个人的字幕组给感化了。大伙儿不吵架了。而当年还是文艺青年后来堕落到华尔街的 Goodfella(@余亦多),当年就和塔哥一样,狂翻译了一通特吕弗。到 2003 年夏天,SARS 期间,因为一场无妄之灾,大伙儿集体迁徙,后来落脚于大杂院,就是另一段故事了。小熊影视论坛的阶段性兴衰没有什么可以被总结的,毕竟只是那么几十人的记忆而已。我们没有构建出个豆瓣或烂番茄来。但这段经历对于我的影响实在太深远了。比如,我直到今天都有一个信仰:用户创造内容可以是非常高质量的。也给我造成了一个偏见:豆瓣刚出来的时候,我觉得那上面的内容不够好(为什么是杨勃而不是小熊的各位做出豆瓣,也是个有趣的话题)。但最重要的,还是这批朋友对我的影响。老歪、塔哥、亦多这些人,都是一生难得的师友,他们做事的风范和格调,是有传播性的(今天的知乎,多少也有将当年小熊的样子再现的意味吧)。我记得有一天,我在小熊上感慨 EVA 被翻译成了《天鹰战士》,我说,多少年之后,我跟比我小一代的人对话时,恐怕也只会的犬儒的问他们《天鹰战士》而不是《新世纪福音战士》,老歪蹦出来回了一句:“你要像我一樣,展現老人家的熱血給孩子們瞧瞧。這世道,愈來愈冷血。只有熱血,也唯有熱血,一定要提倡熱血,讓世人有奮鬥的依托。”其实,你说当年小熊影视文艺论坛大量产出优质讨论的原因是什么?热血啊。(写完之后一看,擦,文笔太差了,仓促而就挂一漏万,希望未来哪天有时间,认真写写吧。)
一是人,二是封閉。本版很多答題者都提到了這條線索:新浪影視論壇 && 小熊影視論壇 && (那個下午我在舊居燒肉)&& 大雜院。上述每個論壇都接收了它之前的那個的 refugees,若要追本溯源,都可以追到新浪影視論壇。那個論壇的時間很早,1990 年代末吧。當時會有興趣上網的人,在好奇心、飢渴度、學習能力、誠意上都要超出常人。知乎早期(二零一零年底開始)的核心用戶裏,不少也是大雜院的 refugees。封閉就是有規矩,從而保證了秩序和質量。@白梅 說優質討論的原因是開放,怎麼可能呢?
诚如@magasa和@yolfilm所言,主要是人的问题。我当时过去的时候,觉得整个小熊的管理是可以灌水的,但是由于一群人的存在,变成了一个很理性,很热心,很温暖的,讨论电影的地方。里面所有的人都很好,真的很好,好多人的ID我现在依然还记得,HHT,Steve Vai,Goodfella,很多很多,我好多都忘记了。也许是那个年代的人和现在不一样吧,除此之外我没有解释。我无意得罪现在上网的年轻人,但是确实现在上网的年轻人已经比过去慵懒了许多。那个年代,新鲜的知识,新鲜的文化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有匮乏感的。现在的人,也许已经没有这种匮乏感了。知乎会怎么样,我不敢预测,但是知乎开放注册以后,知乎确实有了一些变化。知乎里面依然由一群很好的人,他们的存在是知乎的骄傲。我很喜欢知乎。只不过这一群人的比例变少了。现在知乎出现最多的问题,居然好多是“如何约炮”“女生性感受是啥”这样的问题。我不认为这是知乎应该频繁出现的问题。
补充一点,小熊论坛的核心就是yolfilm。其中,老歪的知识储备和书外的知性与感性只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则是能写愿写(洋洋万言,倚马可待),和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知识结构(比如对侯孝贤的解读,就如同老歪在知乎对韩寒的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但不得不承认言之有理)。google退出中国之际,方舟子写了篇很好的文章——《矮象和硕鼠》,文末一段,说明了不同知识结构撞击的重要性 人类的文化进化其实也存在类似的“岛屿法则”。对人类社会来说,“岛屿”并不一定是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的岛国可以包容世界,自我封闭的大陆国家却是文化的岛屿。一个国家如果闭关锁国成了世界的孤岛,那么由于缺乏来自外部的竞争压力和文化交流,也会很快地让伟人矮化,鼠辈巨化。这样的国家,会一时成为“矮象”和“硕鼠”的天堂。但是不论是可爱的矮象还是可怕的硕鼠,终究还是都灭绝了。小熊影视论坛于我而言,最有益收获是建构比解构更有趣,这个建构可以做更广泛的理解。上周看到王恺的一段微博,心有戚戚。很高兴自己十年前在小熊已经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相比之下,建设比解构更难。“无极”引出了馒头血案,胡戈貌似可以挑战陈凯歌了,可是几年过去,陈还在一步步走着,不管什么电影,总能有些片段流传;而挑衅者呢?却不见了。胡戈甚至不叫解构,只是戏弄而已。陈凯歌当时的问题是,端得太高。嘲笑简单,高级的嘲笑也不复杂,可嘲笑什么都留不下。至于新浪影视论坛,那是另一个有趣的源头,无比怀念99、00年的新浪论坛,以后有机会再聊吧。
亲眼见证小熊兴衰,来说几句
最早去小熊都是修电脑去的,其实小熊在右岸未来之前,
也很好玩,有许多有意思的人和话题,比如编剧抱月轩,比如谈洛阳大火,谈王家卫,谈花样年华,
后来右岸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碰撞,融入,让讨论更有趣,
如此几年过去,没有新鲜的血液进来,该谈的都差不多,又发生一些狗连生毛的事,
比如几次骂战,比如某哲佬,批右岸,天天收集书单象收集酒瓶子,为他好才骂,
右岸这家伙居然抱着很受用很反省的样子告别了。
这些都是比较伤人气的,慢慢最后人走茶凉,直至荒废。
因此,我从来不觉得小熊影视论坛是封闭的,
每一个人都可以去那里,写出你对电影的小感受,
相反我觉得是要走向封闭排异又失血,害死了小熊影视论坛。回到问题,小熊影视论坛当年兴盛的原因,我觉得是两个:
1.yolfilm。
2.不断加入的寄生宿主。
当年小熊影视论坛比作一座异形老巢的话,yolfilm就是这王国的终极火力。
那时看到他写的东西,我就象一个街头打闹的混混,忽然看见真正的武林高手在用绝世武功,
谈电影谈文学谈摇滚谈价值观,无不是信手拈来,看的醍醐灌顶。
他对我们这些晚生后辈的影响,分开多年,记忆犹新
小熊精华区只是当年整理的很小一部分,而且顺序乱七八糟 真想搞懂知乎这个问题,就去小熊从“有没有和我一样痛恨王家卫的”开始看,
没有比那些帖子本身更好的答案了。
以下举例。
-----------------------------------------比如张亮当年买了宇宙战舰大和号,觉得没意思,
yolfilm写了这段,
“大和號會讓你失望? yolfilm別傻了。那可是經典中的經典。 - 你一定要看完,注意後面老船長死了沒有。老船長死了之後,還有一個很長的續篇。 - 包括完整的續篇,才是真正完整的大和號。 - 那可是貨真價實的踏上星辰之海的征途,楊艦隊,再怎麼說也有萬把人, - 可大和號就那一艘船,他們的長征,不是前去侵略,而是為了自衛,孤身進襲敵人的星系, - 他們要把戰火帶到敵人的家鄉去,他們也想知道,為什麼外星人一定要拿下地球不行? - 唯一的辦法,唯一的一條路,就是前襲外星人的母星球。 - 那氣勢之無比浩大,可以把星際大戰這五部電影,比成童話故事書了! - 大和號,在整個故事中都是勢單力薄的, - 前有外星人,後來地球投降派,還有第三外星人從中漁利, - 這群流浪的士兵,只有一艘船,只有幾十架飛機,還有一挺波動炮, - 除此之外,他們連食物、燃料都得沿路去找,血戰不休,幾乎要戰到整船人都快死光。 - 是真正的神風特攻隊,那故事的細密,情節鋪陳之不可言喻,歷數十年,猶然在目, - 操,是真正偉大傳世的影集。 - 要說日本戰後的復興,功勞簿上,一定有大和號一筆。 - 它連我們台灣人都影響了,我們六零年代出生的人, - 沒有一個不是抱著宇宙戰艦大和號的精神,在人生的大洋中勇敢前進。 - 我二十六、七歲時,跟許多像我這樣年齡的台灣人一樣,孤身前來大陸,整大陸一個人不識, - 這過程中,一直支持我的,一直支持我們的,就是勇氣, - 那勇氣中,松本零士的作品的影響,確實要佔一大部份。 - 我敢說,沒有大和號,就沒有我們這一代人……。”
◎ 再多說一點。 yolfilm (42323)于(14:56:16)..普通的漫畫,都是黑白分明。 - 但這漫畫裏,那些外星人,也都是血性到極點,也是為生存而戰。 - 我還記得,大和號有一集是這樣的,他的肚子裏有一隊空挺隊, - 就是艦載航空機,台灣襲用陳納德的飛虎隊,把這空挺隊,就叫成我們飛虎隊。 - 飛虎隊太利害了,外星人怎麼也打不過,就派了他們最利害的ACE,王牌飛行員, - 開著外星人的小飛機,一頭撞進大和號的腹部機艙。就是要讓飛虎隊的人回不了家。 - 操,外星人也是夠雄壯了。後來,大和號解開了外星人之謎後,還跟這些外星人併肩作戰……。 - 那故事之迭盪呀,廻腸呀,真不是兩句話能說清的。 - 最重要的是,那一集的結尾,好像就斷在飛虎隊的飛行員們,開著殘餘的飛機, - 一直貼著大和號往前飛, - 整個大和號的人都在掉淚,不知道怎麼救飛虎隊的飛行員……。 - 操,我看的時候,哭的嘩嘩嘩,後來,中間因為考試還是過年,漏了兩集, - 不知道後來是怎麼把飛行員救回來的? - (剛才也打電話給我的碟販了,一定要他找來大和號,我定要解開纏繞心中多年的謎呀。) - 就前面說的這段故事,一直在我腦海近二十年,我還常在夢中夢到這一幕, - 降落甲板被毀了,我還架著飛機,油料和氧氣快完了,我一直堅持著跟母船飛著飛著……。 - 飛到最後,我在無線電裏叫道: - 「哥們,別過,你們先走一步,我會循著你們去的方向,用慣性繼續前行…… - 不用擔心我,我終會跟你們會合的……」 - 然後,看著大和號遠去的尾焰,呼吸逐漸困難起來,最終,迎來自己生命的終點……。 - 操,多壯烈呀。 - 說著,就想到二十世紀少年,媽的,那是個什麼玩意,簡直比不上大和號一根腳毛!-----------------------改变talich家人对科幻片兴趣的,yol谈异形
◎ 再說一下異形的偉大 yolfilm一、 第一集中,我以前說過,史考特弄出了「used future」的景觀, - 開創了整個八零年代B級科幻片的風潮。 - 同類型的,還有「mad max」,喬治米勒,兩個都是大師。 - 另,第一集中,有很多的象徵意味,比如說第三外星人那艘墜毀的太空船。 - 船體外殼,是一個高張兩隻腳朝天的女人, - 太空船的出入口,是陰道形狀,人類太空人是精子, - 異形是卵,結合後,生出異形。 - 在科幻電影的視覺效果上,是整一個大跳躍。 - 不講究雷射、飛船,講究的,是庫柏力克式的視覺意義。 - 這,也是第一集的最偉大之處。 - 同樣的,第一集中,還開創了女性主義英雄。 - 在藍波、洛基的時代,這部電影的成功,正好填補了影史一個大缺口。 - 二、 第二集,柯麥隆弄完整了星際公司、太空海軍陸戰隊這些必要的外圍設定。 - 而且,成功地,將史考特手裏的恐怖片,轉形成為動作片。 - 將史考特原用的「封閉空間太空船」,變成「開放空間的星球」。 - 將史考特原來的「女性主義英雄」,提昇到了「蕾莉和異形皇后」之爭, - 蕾莉救小孩,皇后救子民,都是一樣母性的體現。 - 創業容易、發展難。異形系列電影的發展,柯麥隆確是真正的大功臣、大天才。 - 三、 第三集,整一個是屎。 - 裏頭甚至出現了可笑的異形狗,整一個無聊至極。 - 而且,還有該死的色情販賣。蕾莉不但剃了光頭,而且, - 終於和醫生上床作愛了。 - 這,完全是搞不清狀況。弄擬了史考特和柯麥隆的英雄原型。 - 故事的終結,甚至是抄魔鬼終結者二, - 異形3的價值,只在突顯異形1、2、4。 - 告訴觀眾,什麼是好電影,什麼是爛垃圾。 - 這集戲的爛,女主角要負絕大責任, - 因為,她自已兼了製片。 - 四、 第四集,偉大之處,是裏面處處不在的黑色幽默。 - 這是拍過「黑店狂想曲」的皮耶,其一貫作品的特色。 - 裏頭,也加進了時代時興的生物科技題材。 - 也談英雄,談人、異形,以及機械人的相異。 - 換句說說,被柯麥隆丟掉的第三外星人, - 現在被機械人的出現給拉回來了。 - 機械人,不再是跨國星際公司的同污者,而是和人類站在同一線上的救星。 - 另外,本集更把「母性」的主題,提昇到蕾莉和異形互為母子。 - 整個來說,第四集仍有科幻片的特色, - 但,走的,不是柯麥隆的太空陸戰隊風格。 - 不是史考特的「二手未來」風格。 - 走的,是更接近歐陸傳統,德國戰前的「結構主義」風格。 - 那艘醫船,簡直就是佛列茲朗的大都會的翻版。 - 這,證明了皮耶的功力,在一個偉大的傳統下,仍有自已的揮灑空間。 - 記得劇末,醫船向地救降落吧? - 我相信下一集的異形,地球的景觀,將是佛列茲朗的世界的重現……。 - 五、 總之,異形電影,絕不只是高級的娛樂品, - 以更充足的理由,更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它。 - 它會是影史上,一套寶貴的電影教材。◎ 你这一文(35字) talich (24032)于(01:37:27).. 害的老婆拉着我要再看一遍Aliens。 - NND,你是不是也业余写影评?
------------------------------------------------------------
被邀请的几个人里:@罗登:359 回答,2245 关注@张亮:955 回答,36213 关注@海洋:34 回答,151 关注@ talich:452 回答,7356 关注@yolfilm:717 回答,12378 关注还有其没有被邀请的,不在知乎的,当年小熊的网友,加起来,=?当然这样有点倒推的意思,我们那时候跟今天,所知所学都差了太远,只是,那种教学相长的气氛,你可以想像。
因为有些偏题以及过于矫情,我还是可耻的匿名回答了。小熊论坛,我不是很了解,虽然曾经逛过它的精华区,但我想聊的是大杂院。我曾经问过别人一个问题,你觉得互联网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我给自己的答案,就是在大杂院里遇见的人。大杂院里的人,包括yolfilm,talich,歪理报,关雅荻,张小北,面包,Goodfella,underland,nordenbox,张一谋,王崴,谁家子,大豆,这些都是上面的活跃用户,还有偶尔冒泡的右岸、howie,李如一等等。这个论坛简单到死,就三个入口,堂屋、花厅、厢房。堂屋是讨论电影的,花厅是除了政治外的所有话题,什么都可以聊,厢房是管理人员的秘密基地。我初去看他们讨论的帖子,只能用惊为天人四字来形容,知乎流行的一句话叫「打开一扇窗」?大杂院对我来讲,绝对是进入了另外一个宇宙。讨论电影的质量之高,我从未在任何一个论坛见过,包括水木电影、西祠胡同,用妖灵妖的话来讲,当时的大杂院绝对是华语世界最好的中文论坛。我几乎每天都要泡在上面,汲取各种营养。他们讨论的东西,就算今天重看,也不能全都了解,真是惭愧。我至今仍非常感恩能遇见大杂院里的人,虽说他们只是在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可他们散发出来的正能量——积极的人生观、热血的生活态度、渊博无涯的知识、以及包容各种不同立场的气度(yolfilm大概是众多ID里说操,我错了最多的一位)——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不夸张的讲,我从他们身上吸取了太多的正能量,完善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更积极与乐观的面对这个世界,感恩。借此机会向诸位说声谢谢。也许你们不会想到自己会莫名其妙的影响了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家伙,但我真心感谢诸位。所以,我非常喜欢知乎,我在这里找到了当初在大杂院的感觉。这里聚集的优秀的人,他们才是互联网的价值所在,希望诸位用户能用心的维护这个平台。
谢邀。@yolfilm、@talich、@罗登 都在,你应该邀请他们。我觉得所有论坛活跃不外乎两个条件。集中了一批对的人,有一个对的制度(成文或不成文)保障氛围,基本上就够了。
作为一个看客,我还是匿名吧。我是01年上的小熊,多年没去,刚才去看了一下,发现ID都被注销了,擦。那时候我还是没毕业,毕业了也不知道该去哪儿找工作的死大学生。最早到小熊是去闲聊,舍友介绍的,他后来一度成为闲聊版块的版主。后来好奇到各个板块看看,我一开始去了舞文弄墨,后来发现都是一帮深井冰的文青在吹捧与自我吹捧,而且那边贴出来的妞没一个能看的。其实当时最热的是DIY版,问题是我那时候穷的一B(现在也没好哪儿去)。光看着流口水也不是长久之计。后来才发现影视论坛,当时好像游导就已经是版主了。第一感觉,发现自己真是无知啊。他们聊的不夸张的说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就像yolfilm说的“启蒙时代”一样。于是我就天天去那边潜水,那时候真是群英荟萃,一点不夸张。yolfilm,诺顿盒子,香蕉, meg,大妈,走走,东郭,右岸,王崴(他好像在大杂院时代去世的,很可惜),塔力区。几乎都是逆天强人。完全插不上嘴,只能静静的看着,看到不懂的地方自己找资料了解。说实在的,那时候我对于电影真的学到很多东西。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回到问题本身。我觉得那时候小熊影视之所以那么繁荣,就是因为有一些能吸引人的高人在。不但是学问精深,而且人格魅力也是很关键的。yolfilm可以算小熊影视的定海神针之类的人物。这不是我的恶意吹捧。yolfilm一直脾气很火爆,在小熊就跟人吵过好几次架,而且训人跟训儿子似的。(而不少人的脾气也不是那么温厚,我印象里东郭好像脾气就不是很好,但是不记得他们有没有吵过,只是举例而已。)记得不止一次(两次还是三次)yolfilm跟人吵架,完了说要退出小熊,再也不来了。然后那段时间,我去潜水,就比较没有什么有内容的话题可以看,觉得没什么意思。后来他回来之后,又喜大普奔。所以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人,只有一群兴趣相投,能分享能创造的人在一起,这个电子社区才有活力。至于yolfilm说的管理严格什么的,就比较扯淡了。那是对生人管理严格,对熟人也是够乱的。我印象里有一次,某个妹子(忘记ID了),不知道哪个版主给了她版主的账号;然后这妹子把精华删的光光的。这样还叫管理严格么?其实我觉得yolfilm他们当时这个圈子太小,而且也一直没有太多的新鲜血液加入。不记得是不是yolfilm还谁,说过,我们这些潜水的看客都是在吸他们的血,但是一点贡献都没有。觉得很没意思什么的。虽然被人这么形容很惭愧,但是我觉得他说的也是对的。所以小熊影视随着这波人都离开,也不复当日的繁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3 好莱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