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答!你觉得读大学重要吗?为什么要读大学?

不读大学意味着什么?
小弟现在高三。成绩平平。考大学的话能力能考二本。我不想考大学。原因:对应试教育非常抵触,不想再在体制中生活。大学有些要必修的专业无兴趣,比如高等数学,英语。数学我比较喜欢,现在高中老师数学上课的第一句就是,这个专题高考主要考. 我不喜欢这种功利性的学习,这是我抵触的一个例子。我高二去旁听过一个国家级数学教师的课,他的课非常生动,比如他的第一句就是: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课题。我觉得我的学习观端正。我现在的打算:去好的大学旁听自己喜欢的专业,其他的都很迷茫。我现在想搞什么:同城物流,这是物流最后的突破了,用货柜开餐饮连锁,成本低适合快速扩张等等..这些都需要一些专业知识,所以我需要知识。但我的求学之路应该怎么走?答案和评论越来越离题了。而且你可以看到仇富心理。希望在知乎的这么多问题中是个孤立事件。我在评论中提到家境只是想为问题提供更清晰的背景好吧。当然无论怎样还是谢谢回答的你们。我刚才去问了老师好多学习上的问题,那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并不难。我觉得M姐那句不要人为的设置障碍。其实这问题比较大,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答案,大家毕竟不认识亦不了解。我提问是想听听更多的声音。感谢大家的热心回答。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
按票数排序
137 个回答
我写一点我自己的经历,希望对你有点帮助。我高二时不想去学校,一周差不多有2—3天琢磨各种借口请假。我不是厌学,但是偏科挺严重,语文、历史都考过第一,数学150分考试时抄抄人家的选择能考个50分吧。我不想去学校,是因为当时心态不好,非常叛逆。主要因为家庭没有安全感,其次是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致使高中的朋友全部绝交(是全部!),老师一说反面例子,就说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滑得这么快)有一件事直接导致我想退学。我和我高一的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打起来了,是真打哦!是男生哦!结果……我和我家人说想退学,自然不同意,还骂我神经病。结果我心不在焉地混了半年,这半年里,我迷上了导演话剧。我们学校算是很重视素质的。我用这半年,天天逃课,和高一的混在一起,导演了《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最后一幕戏,最后还获得了个市级一等奖。我全程改写剧本、做ppt、借服装、配音乐、做导演……演员不够,我还上去跑龙套……我对新闻兴趣也很大,当时每周都要做一个班会,都没有人做,嫌浪费时间。我就全都包下来了,整理成一个个专题,费的心力很大。主持这些班会时,我觉得我是开朗的、侃侃而谈的,而不是平时那个冷淡的、抑郁的小姑娘。我那时疯狂想学考古专业。然后高考来了。出了成绩,考古专业是没戏了。我就近报了个家门口的破三本。我家人让我复读。也难怪他们失望。我当时还是相当叛逆的,死撑着一口气去大学报到。报道前一天我还在游泳馆打工扫池子,报道当天我自己骑着自行车,自行车上是我的铺盖卷,我就去上大学了。大学期间,我断了和所有高中同学的联系,不参加任何同学聚会。就是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落魄(我高考成绩48名,全班50人,前45人都是一本)。我俨然有种虎落平阳被犬欺之感。但是,在大学,我心态变得平和开朗。我尝试了非常多的事情。首先,我前两年非常努力学习专业(我专业是德语,我过了德语的专业四级考试,相信我,三本外院女同志像我这么粗糙、朴素、爷们儿的实在不多)从大三起,我开始接触社会。我认知挺清楚的,我接触社会是想找一条适合我的路。我也知道我没一技之长,也没名牌壮胆,是一步登不了天的。于是,我做过证券咨询的助理、英语家教、汉语家教、志愿者、淘宝打工、德语翻译。在淘宝打工是我很珍贵的经历。我打了11个月。我把学校的课都集中在上午,然后下午去打工。12点开始,到晚上8点结束。但是基本上都会到晚上10点左右。我的工作一开始很简单,打包货物,发货,记账。两月之后,就开始接触数据,老板教我做运营。他挺看好我,觉得我文化水平算是最高。但是越干,我越觉得别扭。我不想追求钱、不想当老板、不喜欢做数据分析、不想以后的同事都是心灵淳朴但是文化不高的人。每个人都热切地想成为对方的兄弟姐妹。我本能反感。就这样在求不得的阴毒煎熬中,我想通了一个问题。一个深秋的晚上,我自己坐在电脑前,想,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工作,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别怕荒谬,要真实地说出来。我一下子想起,高三的那半年来,忙活戏剧和新闻班会的那半年来。那阵子,是我活得最轻松的日子,做着自己喜欢干的事。我一下子想通了,我想和有趣的人共事、我想能每日和书作伴。我喜欢犀利、智慧的观点,敬佩有知识、有胸襟的人。我看了5、6年的南方周末(打我高中准备班会时开始)。我甚至还有点正义感和理想。我总是喜欢问问题。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记者呢。做一个接触人、世界、观点的职业呢。然后大四开始,我给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写e-mail,就一篇大学生的文章给她写了封回信,能请求希望能当实习生。不给钱也去。一直没有回复。我又在微博上留私信。结果转天就接到回复:“请把简历投到**信箱,筛选后进行面试通知。”不知道是不是我盲目的热情感染了人事。我最终进了这家杂志社。现在我已经毕业一年了,在这家杂志社实习完毕,跳到了一家很大的教育类媒体。做专职记者。刚刚参加完研究生考试,等着成绩。我一直觉得,上了1,2,3本没什么了不起的。相比于一路顺风顺水的好学生,我认为当年考过倒数的同志们说话都有情趣许多。但是上大学是很重要的。重要在,他给你机会,让你选择适合自己的路。你完全可以不喜欢你的专业,不喜欢就换呗,换个自己喜欢的。不念大学,你凭现在的想法,选好了道路。适合还好,万一这是想当然的呢(就像我一样,在淘宝打工前,我认为上班就是为了钱。这世上还有人不喜欢当老板?!)万一物流不适合你呢?你还能退回去,再选么。 学生这个身份都有用不只在买票、旅游有半价上。更在于,你犯错的机会成本也会变小。如果一开始选错了路,没有机会回头,那可能就再也走不回去了。宫二说的那句话,别总看着眼前拳,忘了身后身。
同学你这想法真够二的! 读了这么多年书,因为对抗体制不想参加高考,你给个别的理由行不?你还没进入大学,就给大学的课程定调了?同学,数学和英语是基础课,不是专业课好不好?你说你学习观端正,同学们的学习观都是想学知识,修喜欢的课程啊,你和别人的区别是爱幻想不切实际?马上就要高考了,乃不是在逃避吧!别以为搞同城物流、货柜餐饮连锁高中的基础知识就够用,当然你要只想做个小买卖,赚点生活费辛苦钱,那OK,赶紧去干吧!学习专业知识也是需要基础的,财务知识会计神马的需要高等数学基础,你想完全靠自学成材吗?回想一下你从小学到高三,你确信有坚强的毅力吗?你有独特的创造力吗?你有成功独立运作成功的案例吗?如果没有,那先从2B做到普通吧!有了资本咱再接着二好不好呢?不读大学,你就少了一个接触同层次社会的舞台。在公平竞争面前,你的起点比别人低,你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扳到同一起跑线上,为什么要给前进的道路设置人为障碍呢?读了大学,你想选听谁的课,你想旁听什么,你想补充哪些专业知识,你想和谁商量怎么实现你的理想, 只要你有强烈的意愿又有执行力都可以去做。 咱考上清华北大再牛B闪闪地拍拍屁股说我走了耍酷好伐!临阵脱逃,是逃兵,你将来会后悔的!来,证明下你的实力!
已经有不少人提了很好的必须要读大学的理由,我换个角度说说:高中学到的知识是什么你知道吗?大多数是1900年以前的人类知识精华大学学到的知识是什么你知道吗?大多数是年的人类知识精华要想在商界或职场获得成功所必须的知识是什么你知道吗?大多数是2000年以后的人类知识精华这是一个要在现代社会生存的现代人必须经历的成长路径。所以,你想挟19世纪的知识、眼界和思维模式,脚踏愤怒的风火轮,兀然穿越一个世纪,去创造21世纪的成功人生,你觉得可能吗?
如果你真心不拿体制、评价当回事儿,也有自己真的能全心全意投入的事业(比如韩少的写作),早就埋头琢磨自己的兴趣,甚至于退学折腾去了,没那个心思权衡要不要上大学、学什么。管什么目的,知识就摆在那里,你爱学不学,仅仅因为课堂上老师的第一句话,就产生强烈好恶,这也能叫学习观端正?很多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只是活得超然,于是格外厌恶在体制内跟人同流合污,更不屑于拿现有的评价体系来给自己身上攒勋章,其实,这只能说明你还是在乎这些,顺带觉得自己摆出抵抗的姿态,很酷。但是,你想要什么、你能做什么、你适合做什么、你怎么去做,这些不是靠简单的好恶和清高的姿态就能得来的。我们需要在一天天的、脚踏实地的思考和解决问题中去慢慢琢磨、体会、积累。大学,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这样的环境,即使它不是个好环境,也是个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可能性的平台。至少仰赖爸妈的投资,给自己争取到了四年的成长期,这期间,可以完成很多事情。如果再功利点看,在这个简直没有上行渠道的社会里,以高考为分水岭先博一回合的,以及拿大学毕业证当敲门砖或垫脚石,实际上很是务实。更何况,高中的知识都很简单,但凡知识和时间管理到位,学习习惯不错,有点意志力,排到前面并不是难事。如果只能上个本二B的话,学习上要解决的问题恐怕还很多 -- 比起虚幻又飘渺的远方,先把它们解决了怎么样?
呵呵,我觉得吧,不用说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在任何一个大学,只要做好4件事,毕业了你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差多少,甚至比他们大部分都强。1:至少阅读100本书。当然是专业之外的,人文经典、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通识和适当的科普著作。这将形成你的思维习惯、建立并逐步完善你的世界观价值观。2:努力把一门专业学好。这专业不一定要是你正在读的,可以尽量选择自己更喜欢的(大多数人都不可能在20出头时明白自己最适合干什么,需要自己慢慢去摸索发现),这至少可以让你毕业进入社会时能养活自己达到经济独立。3:尽一切可能把英语学好。只要你稍微有那么点上进心及求知欲,慢慢你会发现,学好英语只是早晚的事。进入21世纪,这个地球村上70%以上的重要知识和信息都在通过英文传播。4:用心投入去谈一场恋爱。当然,我指的不是那种游戏似的追女孩,而是上升到精神层次的全方位交流,这是两个生命、两颗灵魂的相遇。在这用心投入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很多潜能会不由自主地释放出来,比如表达能力、甚至幽默感。而且,这是学习人际交往非常重要的一课。从认真地谈一场恋爱开始,循序渐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去读吧!跟体制什么的无关。有这四年的时间去成长,毕业后再出来你会厚重踏实很多。
不好意思,高二辍学,看到这个问题,瞬间有点失态了:意味着你将独自一人面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你将和其他人不同;意味着你放弃了体制化的一生;意味着你将用几年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意味着你的一生是理想化的一生;意味着你将比同龄人成熟,并不是一点半点的差别呢;意味着几年时间内,你没有女朋友,没有和你一样的朋友;意味着充满风险;意味着你的人生是彪悍的;意味着你为自己活着;意味着你将看透一些东西;意味着你的关系圈将从同学转到同事,但你也会明白,这两种关系都不是那么靠谱;意味着你将跳出体制看他们,而他们会看新闻联播;意味着你会比较有思想;意味着你可能在做一件不可逆的事情;意味着你永远无法平庸下去;意味着你的父母都将不是那么理解你并说你不听话尽管听不听话算不得标准;意味着你会看到的东西多一些;意味着你必须刻苦,吃更多的苦;意味着你不在温室,赤裸裸的面对社会;意味着你不能再傲娇;意味着你必须稳重;意味着你要读书,旅行,改变世界。
学可以不上,但书不能不读。
如果命运喜欢你,你也许可以成为一段传奇,你也许会喜欢你自己。可如果命运不喜欢你,你终究会在平凡的某一天里偶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你看见前途茫然,看见行人麻木,看见太阳升起,看见繁星如画,看见孤独自己,你也许会喜欢你自己。大学及以生命中的种种选择,都是一种经历。经历代表着改变,而这种改变不一定是单纯的被给予或者去失去。经历,就是生活中那些或温柔美好或残酷现实的事情。人生就是由无数的经历以及一个参与其中的你所组成的,它们互相关联且互相影响,就像一只刚出生的鸟儿将要开始的未知旅行。谁知道哪棵树上有最肥美的果子呢?尽管你也许能看见你觉得最肥美的树在哪里。大学,让你用三年或者更久的时间整理并充实自己。但值得注意的是,读书仅仅只是其中一个部份。如果你愿意投入足够的热爱,你便可以更了解这个世界,让自己呼吸得更加自信。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通过写作恋爱赚钱约炮等几乎一切事情来让自己自信。所以,读大学和不读大学都只意味着一段经历。而所有的经历,都是为了满足自己。
不讀大學意味著你有四年時間可以做很多別的事情。只要你堅信自己做的比在學校的四年裡能夠更多,那讀不讀都可以。如果做不到,那乖乖去吧。
一个单纯凭自学的人的经历告诉你——不上大学,最起码意味着失去一大笔人脉资源;这一大笔人脉资源,最起码意味着很多机会;最起码意味着一两个亦师亦友的人物,或与你并肩作战的伙伴。在这方面,不擅交际的我,不论如何努力,总与上过大学的同齡人有巨大差距。他们说一句话,要比我埋头苦干一年管用。
很神奇,我读了研究生相当于没读,在复旦的时间一眨眼仿佛是空白。从头再来,我未必会选读研究生,可是,在准备考研的日子里我懂了很多。比读书本身值得。
感觉这个问题好难回答……1. 起首先说教一下吧:倘若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那么,请你迎合这个世界。适者生存,这个才是王道。2. 的确,外国的教育相对是较先进,较科学。因为他们的基础教育更加偏向人文素质教育。但亦正因为他们偏重人文素质教育了,初高中的基础科学教育,相对没我们的扎实。看到楼上有人说在备考SAT,准备出国追寻梦想,事先泼个冷水吧,其实外国的课程也就那么一回事,新鲜感过后,也会逃课……别以为去了国外你就会特别的努力学习。3. 就算你真不想读大学,先考了高考,找个大学读个半学期再退学也不迟。有些东西,你没见识过,就永远只能当井底之蛙,眼界是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的重要指标。不是批评你,但你说:“同城物流,这是物流最后的突破了。”这个绝对不对。近期来说,我国物流正处于黄金繁荣期,各个大头正处于规划基础设施的阶段,各种物流衍生业务也正在出现。或许五年后,各家物流大头的基础建设完成,真的会到一个瓶颈期。远期来看,我们永远也无法预知未来的发展会到达一个什么的高度。说不定2012末日过后,我们可以应用虫洞进行快递业务。读大学,除了学你想学的东西,同时还会给你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视野,让你看得更高,走得更远。不然的话,某地产大亨王先生年到中年了还大老远的跑去读个MBA干嘛?至于你说的那些不想学的课程,那不应是一个困扰你的一个问题。不想学,不去听便是了,大不了毕业时没学位。但是你若觉得你是优秀的,异于常人的,连大学都不想读了的,学位于你又有何用处?没有也罢。这么想就是了,大学,是一个让你学习,让你进步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让你获得文凭,证明你个人价值的工具。
来广外吧。保证你读完之后觉得不是上大学,而是浸泡在商业活动、策划活动氛围中。看你的性格,应该会自己搞搞创业什么的,广外有好大一群人在搞这些。前提是,认真复习,把高考考了。
读不读大学是你自己的事,干别人什么事情?反正你要不读,就必须承担起不读的后果,而且以后别后悔;如果你要读,你就要回归你所痛恨的东西里面。凡事都有两面性,没有最好的决策只有最适合的决策。那么,不读大学首先要回答:你能干嘛?然后:怎么生存?(父母已经无理由继续供你了)然后:竞争得过海量的大学生么?能否创造出大学毕业生所达不到的社会价值?然后:……你自己想吧。接着,你的同城物流想法执行性问题:1,有无人脉?官脉?地方流氓背景?(任何一快地上都有红黑两道,你能搞掂他们吗?)2,资金问题?3,竞争问题?怎么竞争过现在本身存在的物流公司。你有好的优势么?4,……然后你自己想吧……反正我不唱好大学,不唱好体制。但是你要认识到,除非你有个好老爸,不然在肉弱强食,适者生存的社会中,你只不过社会大运转机器的一个“螺丝钉”而已……当然,如果你已经解答了所有的“生存”“竞争”“生活”的问题了,那去冲吧~~你做到老板我佩服你。
没邀请我,我还是要答答。有创业的想法,不错,作为一个初级创业者,赞同你不去读大学——你现在都有资金、人脉、团队、方案……或者有一方面特别强,可以弥补不足的一面,也可以去做。但是,我现在成天看的书,比我在大学看的书多得多得多。其实我挺赞同的一点是:先去工作。读大学的动力与学习方向,可能会更清楚一些。比如,你可以先去相近的物流行业工作一下,看看自己对于自己的方案的经验与直感会有怎样的变化。家境好不是好事儿么?我现在因为资金问题,也在跟一个从小读的书还没我小学读的书的富二代一起做接下来的事业。但是他直感跟人的交流能力就是比我好。但是跟我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他也觉得他书读少了,成天就是在我这里听些东西让他目瞪口呆——他最近还老去书店(虽然我现在从来不去书店买书),最近看的书,已经多于他在前五年(之前自费去留过洋,没得到学位回来了)看的书了。一定要讲学术上的能力——他学外语真是比较快的,英语跟日语(日语是我看着他学的)的口语都比我好。人的走向,三个方面决定:天生的性格与能力——我是内倾性格,高层团队应该有外倾性格的人,我现在的合伙人合适;家庭背景——决定着成长方向,也包括了资金的来源。我从小比较独,对外交流能力不行。合伙人也能弥补我这两方面;早年间的积累——还算好,我普通家庭出身,多读了两本书,多记过几年的日记,多读了几年重点大学。所以我才可能站在富二代的面前,让他觉得我的能力与他能拿出来的钱是对等的。看半天才知道是一年前的问题……不写了,反正也没人看了……
这不才高三吗,高中毕业证拿到了么?拿到了的话既然想去旁听为什么不现在去呢,试验一下你自己的想法嘛。要知道大学的门永远对你敞开,试验了一两年失败了之后依然可以复读(虽然难度会大不小)参加高考。先安心,后做事,学会怎么安心,这是成长的过程。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总是安不下心来,想法特别多,这都挺正常。如果你心真的一点都安不下来,事情也一定是做得一团糟。在这里别人给你说什么都没有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去实践你的想法把,碰了一鼻子灰的时候你会明白的。就怕你到时候狗熊了,进又不能退又不甘,做了生活的逃兵。只要到了该回头的时候知道回头,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
楼主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尤其是香港,日本,美国的大学教育都不是应试教育,且质量颇高。若留学不成,建议有资本的话就自主创业,因为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高新聘请一名没有本科学历的人。(本科的收入选择也很低)。如果你的梦想并不急于一时,那建议选择一份较为轻松,课余时间很多的工作,收入自然很低,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读自己想读的书,学你想学的课程。存一吋光阴 换一个世纪 摘一片苦心 酿一滴蜂蜜。至少,instagram的创始人,就是一个小职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编程作出了instagram,然后一鸣惊人。保持你的价值观,学习从不为功名,只为快乐。
我这个傻逼以为这个世界上优秀的人能做好2个事情1.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2.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对于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像个机器人一样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是基石,高考就考验这种能力,来筛选人才。你们学校不管学习再好的人也不可能都喜欢所有的学科。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试教育,一切就有了意义,为什么大部分高考考的好的人,在社会上做事情也不错呢?因为再无聊的事情给他们做,他们都能做好,这是一种能力。高考就锻炼的是这种能力。所谓忘却所学的一切之后就是教育的本质,我认为本质就是这个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能力。这个能力很重要,因为不论你碰到多喜欢的事情和人,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他有你不喜欢的部分。如果你没有这个能力,你就有一个很好的托辞,这个跟我原来想的不一样,我不喜欢了。这个也可以是你一辈子的托辞。什么?你这个能力已经很好了?那就用高考证明下吧。那么多没有联系的傻逼科目,如此无聊的组成在一起,你还能一起把他们完成的很好了,足已经证明你的能力之强。对于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我认为,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已经可以甩开社会上大部分人。毕竟还是有N多人做着不喜欢的工作,是因为给着还不错的薪水。比如我们公司N多人对于计算机无感,但是薪水还OK,他就会一直这样工作下去。我相信再好的公司,比如微软 google facebook都会有这么一批人,是因为公司提供了世界上顶级的薪水,而他们大学时候莫名其妙的学了计算机或者调剂到计算机,我也相信有很多每年做生意能赚几十万上百万的人,很多是由于因为几十万上百万的钱带来的快感超过于生意本身,他们做了一辈子,过的也不错。但是如果你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又和以后要做的事情是一致的,前途不可限量。当然这需要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好的能力作为基石。在高中阶段,很多中国中学生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教育的问题。很庆幸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也像狗屎!你可以在高中阶段完成第一个能力,在大学阶段找到你喜欢的事情。
不想说大道理,不想总结归类,说说几个故事吧。
朋友老蔡, 出国之前在美联英语认识的,他高三,我高一,他当时已经从学校辍学,就是来学英语(主要是口语)我是准备出国,所以也从学校出来。那个时候他开着一辆皇冠每天来上课。人很和气,跟我会聊很多事情,那时候虽然他不上学了,但是还没开始接管家里的生意,我们常常在美联楼下麦当劳吃晚饭,聊天,聊以后的理想。后来我去美国上高中,他在国内开始正式全方位接管家里生意(一个银首饰加工企业)。第二年暑假我回来,他已经换了奔驰e240,第三年又见他,已经换了卡宴顶配。车一直再换,人倒是没变,还是很和气,但是感觉他很疲惫,感叹说还是当学生好,感叹社会黑暗的让他心力憔悴。
他对家里的企业进行了很多改革,他父亲很多过时的管理方式都被他摒弃,他花了重金请了职业管理公司和包装公司对公司进行指导;然后产量节节攀升,这个行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净利润虽然在下降但是由于他的努力经验,公司挣得更多;同时,同行业他父亲的两个朋友看到他做的这么成功,对他进行融资,合伙又新建了一个厂。不要觉得人没上过大学就一开始看不起别人,老蔡跟我说他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会想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对跟商业有关的事情会特别的留意。
而且他忧患意识很严重,他知道中国的加工业已经进入黄昏,国家这两年的政策又对加工业很不有利,所以一直在想机会转型。他一年休息三天,没有周末这个概念,没有女朋友,不去夜店和类似的场合。跟他吃饭的时候,他接了很多个电话,感觉他还在别的领域有布置,但没有细问。(上一段话只是想说,楼上那么强调大学的重要性的人甚至把不想上大学的人称作“2b青年”,都选择性忽略了世界很大的这个事实,喜欢说“不读大学,你就少了一个接触同层次社会的舞台”之类的话,暗示的否定了“不读大学,你可能可以接触更高层次舞台”这样的可能性)二
罗永浩的故事罗永浩在吉林大学的演讲,生动了形容了他当年是如何做出辍学的选择,希望能给你一些启事: 三李嘉诚的故事。李嘉诚年轻的时候家里没钱,生活所迫,于是很早就出去工作,一开始在他亲戚家,后来出去工作,最后自己创业。需要注意的是,李嘉诚从来没上过大学,但是他很注重知识的积累。甚至在艰苦的环境下自学英语,让李嘉诚真正开始起家的塑料花据说就是李嘉诚从一本行业英文杂志上看到的。不读大学,不代表对知识的藐视,反而可以让你真正看清自己的喜好,和自己想获取的知识。我是觉得,不读大学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完全没有问题。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成本如此低,你可以毫不费力的从网上和书籍上了解大学的知识(前提是你的学习目标不是research)工作来讲,我觉得中小型企业并没有那么看重学历(至少我身边的人,我的父亲,我父亲的朋友)都会说,他们看重的是人的能力,这个并没有和学历形成正比。 我一朋友的父亲做律师事务所,去年来了两个实习生,一个是很有名的政法大学毕业,另外一个人的学校没那没有名,可是他选了第二个人。因为各人能力和人的品质是可以明显感受的出来的。一个人的品行和道德是和学历不能完全挂沟的。看到了“教育恐怖主义”在这里如此盛行,心中惊讶,写下这段话,与大家一起讨论。
不读大学意味着什么?如果单纯回答这个问题,@姚愿谷隐说得差不多了。说一下关于你问题补充里说的观点。你说:“我不想考大学。原因:对应试教育非常抵触,不想再在体制中生活。”对这种应付考试的教育制度,我也很抵触。但是我觉得这不能算是一个不想考大学的原因,大学虽然也在教育体制内,但它不只有应试教育。大学与高中不同,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不挂科,没人会找你麻烦。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跳街舞,做发明,到西藏支教,这些事学校不仅不会反对,还会支持,还会给你奖励学分。即使学校不支持,你还是可以去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去做你一直没做过的事。不进入大学,你到哪还可以找到这么便宜的事?你说不想学一些不感兴趣的学科,我觉得你这种想法像是为了一棵树放弃了一片森林,你不学高数的结果就是你去旁听一些你喜欢的课的时候发现你听不懂(当然这仅限于理工科),你不学英语的结果就是你放弃了一个了解英语世界的工具,以及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没有了四六级证书,找工作的时候压力很大,即使你再怎么有理想,终归要活在现实。学校安排这些科目都是比较严谨的,都是前后呼应的,你学了高数,后面学理论力学的时候才不会不知道如何解题,你学不会理论力学还怎么学机械原理,不会机械原理怎么设计机械?你说现在的打算是去旁听自己喜欢的专业,首先,你相信自己在这么多年应试教育的“教育”下,有那种自觉性吗?没有作业的压力,没有挂科的压力,你不来老师不会记你的名字,仅仅因为兴趣和喜欢去学习这个专业。其次,你有没有想过当你发现你喜欢的这个专业其实不是你想像的那个样子,你后悔了,你该怎么办?如果你真的要这么做,你必须问问学过这个专业的人,听听他们的看法。当然,你考不考大学都要这么做。建议你去看看南方的大学,南方的大学氛围都比较活跃,好学生很少是书呆子型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读大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