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word文档怎样画横线线的地方的1是怎么得来的。

【作死大赛第一届】那些年我给老师发过的邮件 | 不作死就不会死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264798人加入此小组
首先。。活动结束前五十分钟毅然决定参赛算不算作死。。然后,楼主一直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好孩子,所以经常给老师发邮件!~然后来看看楼主给老师法过哪些邮件呢~~保证都是真的哦~~1. 大一学微积分的时候,习题课上,有一个作业是五人一个小组,就某一个主题,做一个报告。我们组的题目是多元函数微积分,当时刚学完一元函数的微积分,目的自然就是让学生简单的扩展一下,然后大课再继续讲多元的咯。时间限制是二十分钟,我觉得时间不够,就发邮件给老师。以下是部分节选内容(前两天还看到我给这个邮件截的图来着,现在找不到了):自从艾塞克牛顿爵士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来,经过包含柯西、拉格朗日、欧拉等不世出的天才们近百年的努力,才真正把一元微积分学发展到多元微积分学。我觉得再多的话都难以表达我对多元微积分学的热情与崇敬,所以我认为20分钟不够我们组将多元微积分这一广阔的领域展现给同学们。嗯。。原文是英文。。翻译过来有点别扭。。领会精神就行。。当然这不是什么大事,老师回复我说,你简单讲讲就行,不用讲太多。最后我们组讲了三十五分钟,四十多页ppt。。不谢。。当然这才是我发邮件作死之路的开始,下面给你看个厉害的。。邮件比较长,废话也比较多,重点我划出来了。总结来说,就是我跟老师发邮件委婉地说,你的课既没意思也没逻辑。。。。老师给我的回复我就不发了。。总之语气明显不爽,以及发给我了一篇用完全形式逻辑语言写成的形而上学论文,说有人这么做,只是我们不这样教。。。其实事后我发现我之所以一开始感觉不好是没完全理解课上的内容。。等到我理解的差不多了,我又给老师发邮件了个邮件,道歉并问了俩问题。我发的邮件比较长,也没什么意思,但是她回的就很有意思了。。下面节选一段画横线的内容,基本上也就是整段话的主要内容,都是我当年无法理解的内容。。我觉得老师一定是对我说她没逻辑的反击。。当然我现在能理解是什么意思了。。但是这个我第一门哲学课啊喂。。就算我说我学过逻辑,一下子就蹦出来很多种模态逻辑是几个意思啊。。当然是我作死在先。。那之后我就再也不敢发邮件问她问题了。。当然她的lecture在邮件时间后不久就结束了。。我身边有很多同学跟老师交流都比较怯,回个老师的邮件都要想很久。每次遇到这样的事都觉得自己很diao。。。最后再发一个,我发现我主要作死模式就是,只要自己学不会,就怪老师教的不好。而且是通过直接给老师发邮件的方式表达。。。还是微积分的时候。。就快到截止时间了,就不给图片了。。我发给老师的内容是,我觉得连续性这部分,书上讲的我都看懂了,课上讲的我都听懂了,还是有时候会感到困惑,一定是你课上有很多证明都没有给(因为极值定理需要公理化实数,所以第一门微积分学的时候只是给出了,但没有证明),所以我才困惑的。(是不是透露着一股恶霸地主的气质。。)老师当然很nice,跟我说,其实只有那一个定理没证明,我们下学期的课上再证。。然后循循善诱了我一番,什么一开始确实不容易掌握,慢慢来之类的。。经过这几个事情,尤其是我开始跟参加faculty的讨论班之后(仅仅是出席而已,完全插不上话TvT)。。我就渐渐终止了我的质疑老师之路。。我发现讨论班上的内容。。完全听不懂啊!!我勒个去啊。。。都是泪啊。。。我开始发现老师事实上都是很NB的。。有时候显得傻是因为他不在你这个知识水平想问题很多年了,而他跟你说话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知识水平降低到跟你一个水平(不然你听不懂。。就像我在讨论班上经历的一样。。我第一次去讨论班,在那一句话没说整整坐了两个小时啊,五十页的paper,第二页我就看不懂了!!第一页是回顾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啊!!!),然后被你以丰富的经验击败。。。
+ 加入我的果篮
你真会掐时间= =
(C)2013果壳网&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之忆马克思(一)
《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之忆马克思(一)
保尔·拉法格
&&&&&&&&&&&&&&&&&&&&&&&&&&&&&&&&&&&&&&&&&&&&&&&&&&&&&&&&&&&&&&
他是一个男子汉,
总之,我再也见不到象他那样的人了。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我第一次见到卡尔马克思是在1865年2月。第一国际已于日在伦敦圣马丁堂的大会上成立。1865年2月我从巴黎到伦敦,要把这刚成立不久的组织在那儿所获得的成就告诉马克思。托伦先生(他现在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一名参议员)曾给我写了一封介绍信。
  我那时二十四岁。我一生将永远不会忘记这第一次的会见所给我的印象。马克思那时常常生病,正在下苦功写作《资本论》第一卷(这书两年后——1867年出版)。他担心他也许不能完成这部著作,因此很喜欢接见青年人,时常说:“我应该训练好在我死后继续共产主义宣传的人。”
  卡尔·马克思是那些罕见的天才之一,他们不论在科学或社会活动方面都是数一数二的。马克思把这二者结合得十分紧密,除非我们同时把他当作科学家和社会主义的战士,我们就永远不能了解他。
马克思认为,不论从事哪一种科学研究,都不应该为这种研究会得出什么结果而烦心;同时他又认为,如果一个有学问的人不愿意自己堕落,就决不应该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不应该整年整月地把自己关在书斋或实验室里,象一条藏在乳酪里的蛆虫一样,逃避生活,逃避同时代人的社会斗争和政治斗争。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他最喜欢说的名言之一是“为人类工作”。
  马克思虽然深切地同情工人阶级的痛苦,但引导他信仰共产主义观点的并不是任何感情上的原因,而是研究和政治经济学的结果。他确信,每一个不为资产阶级利益影响、不为阶级偏见所蒙蔽的公正人士,必然会得出同样的结论。
  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并不抱任何成见,但他从事著作却有一个确定的目标——传播他研究的结果,同时具有坚定的决心,要给一直还还徘徊在空想的迷雾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奠定科学的基础。他公开参加活动,只是为了促进工人阶级事业的胜利,这一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当它一取得社会的政治经济领导权,就要去建立共产主义。这就象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的使命是:要挣脱阻碍家业和工业发展的封建主义桎梏,建立产品以及人们之间的自由往来,建立企业主与工人之间的自由合同,集中生产和交换手段,不知不觉地为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物质和思想上的准备。
  马克思并不把他的活动局限于他所生长的国家,他曾经说过:“我是世界的公民,我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工作。”事实上,在法国、比利时、英国这些国家里(事变和政治迫害把他赶到那里),他都出色地参加了当地开展的革命运动。
  可是,当我第一次在梅特兰公园路他的书斋里见到他的时候,在我面前出现的并不是一位坚决的、超群的社会主义鼓动家,而是一个学者。党的同志们为了就各种问题求教于这位社会主义思想的大师,从文明世界的各个角落成群地拥向这里。如果你想真正了解马克思精神生活的深处,就必须知道这个具有意义的房间。
这房间在二层楼上,有一扇可以俯瞰公园的宽大的窗户,光线很充足。在壁炉的两边和窗子的对面,靠墙放着装满书籍的书柜,书柜上堆着一包一包的报纸和稿件,直挨到天花板。壁炉的对面,在窗子的一边有两张桌子,也放满了各种各样的文件、书籍和报纸;在房间正中光线最好的地方,是一张非常朴素的小小的写字台(三英尺长两英尺宽),还有一把木头的安乐椅。在这椅子和对着窗子的一个书柜中间放有一张皮面的沙发,马克思有时躺在这上面休息。壁炉上也放着书,还放有雪茄烟、火柴盒、烟盒、镇纸以及他的女儿们、他的夫人、沃尔弗和恩格斯的照片。
马克思的烟瘾很大。
“《资本论》甚至将不够付我写作它时所吸的雪茄烟烟钱”,有一次他对我这样说。
但他火柴用得更多,他常常忘记了他的烟斗或雪茄,不得不老去点它,因而在短得令人难以置信的时间内就用完了一盒火柴。
  他从来不允许任何人去整理,或者更确切地说,去弄乱他的书籍和文件。它们只是表面上杂乱而已,实际上,一切东西都在一定的地方,不需要找,他就能很快拿到他所需要的任何书籍或笔记薄。即使在谈话时,他也常常停下来,指出书中有关的引文或数字。他与他的书斋已融为一体,其中的书籍与文件就象他自己的四肢一样服从他的意志。
  他放置书籍时并不注意外表的整齐,各种开本的书和小册子紧挨着放在一起,他不是按书本的大小而是按内容来安排书籍的。书对于他乃是脑力劳动的工具,而不是装饰品。他常说:“它们是我的奴隶,一定要服从我的意旨。”他不重视书本的样式、装订以及纸张和印刷的美观;他常折叠书角,画线,用铅笔在页边空白上做满记号。他不在书里写批注,但当他发现作者言过其实的时候,就常常忍不住要打上一个问号或一个惊叹号。画横线的方法使他能够非常容易地在书中找到所需要的东西。他有这么一种习惯,隔一些时候就要重读一次他的笔记和书中做上了记号的地方,来巩固他的非常强而且精确的记忆。在少年的时候他就听从黑格尔的劝告,用一种不熟悉的外国语去背诵诗歌,借以锻炼他的记忆力。
  他能背诵海涅和歌德的许多诗句,并且常在谈话中引用他们的句子;他经常研读诗人们的著作,从整个欧洲文学中挑选诗人,他每年总要重读一遍埃斯库罗斯的希腊原文作品,把这位作家和莎士比亚当作人类两个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特别热爱莎士比亚,曾经专门研究过他的著作,连莎士比亚剧中最不惹人注意的人物他都很熟悉。马克思一家对这位伟大的英国戏剧家有一种真诚的敬仰。马克思的三个女儿都能背诵莎士比亚的许多作品。1848年以后,当马克思想使自己的英语知识达到完善的境地时(他的英文阅读能力已经很高了),他把莎士比亚特殊风格的词句都搜寻出来并加以分类。他对威廉·科贝特(这位作者也是他很敬重的)的论战性著作也下了同样的功夫。但丁与白恩士也是他所喜爱的诗人。听自己的女儿们背诵苏格兰诗人白恩士的讽刺或咏唱诗人的情歌,对于他是一件莫大的乐事。
  不知疲劳的工作者和伟大的学者居维叶担任巴黎博物馆馆长的时候,在馆内为自己设立了几个专门的工作室。规定一个工作室供一种特殊的研究工作用,其中备有这种研究工作所必须的书籍、仪器、解剖用品等等。当他作某一种研究疲倦了的时候,就到另外一个工作室,从事另一种工作,这就是他的休息。
马克思也同样是个不知疲劳的工作者,但他没有钱象居维叶那样为自已置几个工作室。他的休息就是在室内来回走动,以致在门与窗之间的地毯上踏出了一条痕迹,就象穿过草地的一条小路一样。
有时他躺在沙发上读小说,而且间或两三本小说同时开始,轮流阅读。象达尔文一样,他也是一个小说爱好者。他比较喜欢十八世纪的小说,特别是菲尔丁的《汤姆·琼斯》。现代小说家中,他喜欢保尔·德·科克、查理·利弗尔、亚历山大·大仲马和瓦尔特·司各脱,他认为司各脱的长篇小说《清教徒》是一部典范作品。他特别喜欢探险故事和幽默的短篇小说。
他认为塞万提斯和巴尔扎克是超群的小说家。他把《唐·吉诃德》当作衰落的骑士制度的史诗,骑士的德性在刚刚兴起的资产阶级世界中已显得荒诞和可笑了。他非常推崇巴尔扎克,曾经计划在完成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之后,就动手写一篇关于巴尔扎克的最大著作《人间喜剧》的文章。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不仅是当代的社会生活的历史家,而且是一个创造者,他预先创造了许多在路易·菲力普王朝时还不过处于萌芽状态、而直到拿破仑第三时代即巴尔扎克死了以后才发展成熟的典型人物。
  马克思能够阅读欧洲一切国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而且写得非常好,使精通这几种文字的人都赞叹不已。他喜欢这样说:“外国语是人生斗争的一种武器。”
他有惊人的语文才能,他的女儿们也继承了这种才能。当他开始学俄文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尽管俄文十分难学,但经过半年的努力,他已经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俄国诗人和散文家的著作了,他特别敬爱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他学俄文是为了能够阅读几种官方的调查报告,这些报告由于揭露了骇人听闻的材料而被政府禁止发表。马克思的几个忠诚的朋友设法为他弄到了这些文件。无疑地,他是西欧唯一了解这些文件的经济学家。
  除了读诗歌和小说,马克思还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休息方法,那就是演算他十分喜爱的数学。代数甚至是他精神上的安慰,在他那惊涛骇浪的生活中最痛苦的时刻,他总是借此自慰。在他夫人病危的那些日子里,他不能再继续照常从事科学工作,在这种沉痛的心情下,他只有把自己沉浸在数学里才勉强得到些微的安宁。在这个精神痛苦的期间,他写了一篇关于微积分的论文,据看过这篇论文的专家们说,
这篇论文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在高等数学中,他找到最合逻辑的同时又是形式最简单的辩证运动。他还认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马克思的私人图书馆收藏了他毕生研究工作中所长期辛勤搜集到的一千多本书,但这些书还不够他用。许多年来,他都是英国博物馆阅览室的常客,他十分看重这儿的书库。
甚至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这不限于他所专长的政治经济学,对各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学也无不如此。
虽然他睡得很晚,但每天早晨八九点钟就起床。喝完一杯黑咖啡和读过报纸之后,他就到自己的书房去,一直工作到深夜两三点钟。只是在吃饭和傍晚(当天气好的时候)到汉普斯泰特荒阜去散步的时候才休息一会,中午他在沙发上睡一两个钟头。马克思在年轻时就习惯通宵工作。
工作变成了马克思的一种癖好,他专心工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常常要被呼唤好几遍才下楼到餐室去,而且几乎不等咽下最后一口饭就又回到他的书房去了。
他吃得很少,甚至因胃口佳而感到痛苦。为了增强食欲,他尽量吃些调味很浓的带刺激性的食物,如火腿、熏鱼、鱼子酱和泡菜等。他的胃囊不能不为他的头脑的繁重工作付出代价。
真的,由于思考是他无上的乐事,他的整个身体都为头脑牺牲了。我常听到他引用他青年时代的哲学导师黑格尔的一句话:“即使是一个恶徒的犯罪思想,也要比天堂里的奇迹更伟大崇高。”
  马克思的身体应该是十分强健的,这样才能支持那种非常的生活方式和那样耗费精力的脑力劳动。而他的身体也确实是强健有力的。他身材在中等以上,肩宽、胸厚、四肢很匀称,只是躯干与两腿比较起来显得长了一点,这是犹太人常有的现象。如果他在年轻时多作体操,他会成为非常强壮的人。他经常做的唯一的运动是散步。他能够一连走几个小时,甚至攀登小山,一面还不断谈话和吸烟,丝毫不感觉疲倦。我们可以这样说,他在书房里散步时就是在工作。他在书桌前稍坐一会儿,就能把他漫步时所想到的东西写在纸上。他非常喜欢谈话时来回走动,只有当话题非常活跃或特别重要的时候,他才时而停下来。
  许多年来我总是陪他在汉普斯泰特荒阜上作晚间散步,就是在沿着草地散步的时候我从他那里得到了经济学的知识,他自己也许还不觉得就把《资本论》第一卷的全部内容,随着他当时写的情节,一步一步地解释给我听了。
每一次回到家里,我就尽我的能力把刚才听到的东西记录下来,最初,对马克思那深邃广阔的思路,我简直难以跟上。可惜我把这些珍贵的札记都丢失了。因为在巴黎公社以后,我存在巴黎和波尔多的文件都被警察抢去烧毁了。
我特别惋惜的是失去了有一天晚上所作的笔记。在那天晚上,马克思以他特有的渊博的见解向我讲解了他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辉煌理论。就象在我眼前揭开了一道帷幕一样,我生平第一次清楚地看到了世界历史的逻辑,在社会发展和思想发展表面上如此矛盾的现象中,找到了它们的物质原因。这一切使我非常惊讶,好几年后这一印象还留在我的脑海中。
当我尽我微薄的能力向马德里的社会主义者们讲解这理论的时候,他们也有同样的印象。这是马克思理论中最伟大的理论,而且毫无疑问,也是人类智慧所产生的最伟大的理论。
  马克思的头脑是用多得令人难以相信的历史及自然科学的事实和哲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同时他还非常善于利用他长期脑力劳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观察。无论何时,无论什么问题都可以向马克思提出来,都能够得到你所期望的最详尽的回答,而且总是包含概括性的哲理。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命令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毫无疑义,《资本论》向我们展示了一颗最有魄力和学识丰富的心灵。但在我看来,也象一切熟知马克思的人看来一样,无论《资本论》或是他的其他任何著作,都不能把他的天才和学识的渊博完全表现出来。他耸然高出于他的著作之上。
  我和马克思一起工作过。我只不过在他口述时作书记而已,但这给了我一个观察他怎样思索和怎样写作的机会。对于他,工作是容易的同时又是困难的。其所以容易,因为不管碰到什么题目,非常丰富的有关的事实和见解立刻就涌上他的脑海;但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事实和见解,使得完满表现他的思想成为困难的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维科曾经说:“事物只有对全知的上帝才是一种实体;对于只能看到外部的人,事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马克思对事物的本质就是按维科的上帝那种方式来理解的。
  马克思理解事物的本质。他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而且看到事物的深处,在相互作用中和相互反作用中来考察一切组成部分。他分析每一个组成部分并探索它的发展历史。然后他就由事物转而考察它的环境,观察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接着,他又回头去探讨所研究的事物的起源、变化、进化以及它所完成的革命,最后进而探究它的最为深远的作用。他所看到的并不是个别的离开环境的自在之物,而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不断运动的世界。
马克思想在形形色色和千变万化的作用和反作用中,阐明这个世界的整个生命。福楼拜和贡古尔派的小说家们常抱怨精确地描写我们所见的事物有多么困难,可是他们想描写的,只不过是维科说的表面东西,是他们所得到的印象而已。他们的文学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相比,只不过是小孩子的玩意儿罢了。要深刻地了解现实,就需要非凡的思考力,而要把所看到与所想说的东西传给别人,也需要同样的非凡的艺术。
他从来不满足于自己的著作,事后总是要加以修改,并且总是觉得文字的叙述没有达到思想所达到的高度。
  马克思兼有一个天才思想家必须具有的两种品质。他能巧妙地把一种事物分解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然后再综合起来,描述它的全部细节和各种不同的发展形式,发现它的内在联系。他的论文方法不是抽象的,只有某些不能思索的经济学家才那样非难他。他的方法不是几何学家的方法,几何学家在从周围世界抽出自己的定义之后,就完全脱离现实基础演绎出结论。我们在《资本论》中找不到一个孤立的定义或公式,我们所看到的是对现实的一系列高度精密的分析,这些分析把最细微的差异和最小的区别都表达出来了。
  马克思从确定下述这个明显的事实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乃是一个庞大的商品堆积;因此商品(它是具体的东西而不是数学上的抽象)就是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细胞。马克思紧紧抓住了商品这个东西,从各方面来观察,甚至翻过来倒过去地看,把其中的秘密一个一个地揭开。这些秘密是御用经济学者根本猜想不到的,但这些秘密却比天主教的神秘更加繁多、更加深奥。从各方面研究了商品之后,他就进而考察在交换中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的关系,然后转而研究商品的生产以及商品生产发展的历史条件。他在考察商品存在的各种形态时,表明商品怎样从一种形态转为另一种形态,一种形态又怎样必然地产生另一种形态。现象发展的逻辑过程表现得那样巧妙和完善,以致人们以为这是马克思自己臆想出来的;但它却是从现实中抽出来的,而且是商品的真正辩证法的再现。
  马克思对工作永远是非常认真慎重的。他所引证的任何一件事实或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得到最有威信的权威人士的证实的。他从不满足于第二手材料,总要找原著核对,不管这样做有多麻烦。即令是为了证实一个不重要的事实,他也要特意到英国博物馆去查阅书籍。反对马克思的人从来也不能证明他有一点疏忽,不能指出他的论证是建立在经不起严格考核的事实上的。
参考原始材料的习惯使他连最不知名的作家都读到了,只有他才引用这些作家。《资本论》里引证了那么多无名作家的话,人们也许会以为这是要炫耀自己的学识渊博。但马克思却决不是出于这种动机。他说:“我执行历史的裁判,给每个人以应得的奖励。”他觉得,一个作家即使毫不重要,毫无名气,只要这个作家第一个提出某种思想,或作出精确的表达,他就有责任指出这一作家的姓名。
  马克思对待著作的责任心,并不亚于他对待科学那样严格。他不仅从不引证一件他尚未十分确信的事实,而且未经彻底研究的问题他决不随便谈论。凡是没有经过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决不出版。他不能忍受把未完成的东西公之于众的这种思想。要把他没有作最后校正的手稿拿给别人看,对他是最痛苦的事情。他的这种感情非常强烈,有一天他向我说,他宁愿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
  他的工作方法常常使他要从事非常繁重的劳动,这方面,读者恐怕是很难想象到的。举例来说,为了写《资本论》中关于英国劳工法的二十来页文章,他在图书馆翻遍了英国与苏格兰调查委员会和工厂视察员报告的蓝皮书。大量的铅笔记号表示他曾从头到尾地通读过。他认为这些报告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重要最有意义的文件,而且,他非常敬重做这些报告的人,甚至怀疑在别的国家是否能够“找到象英国工厂视察员......那样内行、公正、坚决的人们”。他在《资本论》的序言中,给了他们这样光辉的赞词。
  马克思从这些蓝皮书中得到了丰富的实际的材料。英国上下两院的许多议员都收到一份这种蓝皮书,但他们却用来当手枪的靶子,数枪弹穿透的页数来测量武器的威力。另外有些议员把他们当作废纸按重量出卖,这样他们倒做了好事,因为这使马克思能从一个他常去翻阅旧书资料的书商那里廉价买到它们。比斯利教授说过,马克思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英国官方调查报告的人,而且,也许是第一次使全世界知道它们的人。但比斯利不知道在1845年以前,恩格斯早已在关于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书里引用过英国蓝皮书的许多文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小医生。(给错误的字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老..
小医生。(给错误的字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老师把我们十个同学分成了三祖。(  )2.他直是我的好朋友。(  )3.我失来,他后到。(  )4.你知到日全食是怎么回事吗?(  )5.我已经玩成作业了。(  )
题型:改错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1.老师把我们十个同学分成了三祖。(组)2.他直是我的好朋友。(真)3.我失来,他后到。(先)4.你知到日全食是怎么回事吗?(道)5.我已经玩成作业了。(完)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小医生。(给错误的字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老..”主要考查你对&&改正错别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改正错别字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写错别字一般有如下几种情况:&(1)增减笔画(2)变换偏旁,改变字的部件,如:把“喝彩”写成“喝采” (3)因字音相同而写错别字,如:克苦(刻苦)(4)因字形相近而写错别字。如:喝洒(喝酒) 小学生常见错别字辑录:1
40、错别字辨析方法:1、归类析异法:   有些字的字形十分相像,像是孪生姐妹,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如果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笔画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例如:“戍”“戌”“戊”,笔画特点是中间一笔有不同,可以概括为“点戍”,横戌”,“戊中空”。再如“己”“已”“巳”,笔画的特点是左边这竖笔的长短上有不同,可以概括为“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   2、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扑溯迷离”,“溯”读sù,“朔”读shuò,此处应为“朔”;“贪脏枉法”,“脏”读zàng,“赃”读zāng,此处应为“赃”;“气慨”,“慨”读kǎi,“概”读kài,此处应为“概”。   3、形旁辨析法:  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的形声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可避免用错字。例如:“国藉”应为“国籍”,“藉”从“草”,“垫、借”的意思,而“籍”从“竹”,“书籍、籍贯”的意思,应为“籍”。“幅射”应为“辐射”才对,“辐”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或传播”,而“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与词义不合。   4、据义定形法: 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例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责无旁代”,成语意思是“责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5、来源推形法: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例如:默守成规、世外桃园等。“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6、语境推字法:  对于给定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常言道‘勤奋是成功之母’,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春天里的劳作,那能换来金秋的硕果累累?”“颠簸”的意思是上下震荡。“颠扑不破”是个成语,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从句意上看应为“颠扑不破”“那”是指是代词;“哪”是疑问代词,包括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从语境上分析,这是一个反问句,应为“哪”字
发现相似题
与“小医生。(给错误的字画上横线,把正确的字写在后面的括号里)1.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26575552254031188164536223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怎么画横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