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是怎么形成的?

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长宁区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市政规划怎么样?
长宁区未来三年到五年的市政规划怎么样?
09-09-12 &匿名提问 发布
一个规划,缺乏对学校的具体情况的了解是无法做的因此我只能笼统地说分为1.课堂教学。又分为教法和动手能力培养2.课外活动。参观活动。结合课业内容的小科研、论文活动。假期的动手能力和专题活动等。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05学年 ——2008学年) 21世纪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素质教育是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的教育。它有赖于高规格的办学质量,高效率的管理水平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如何使素质教育的战略转化为学校的办学目标,教师的发展动力和学生素质发展的策略是学校管理改革的主旨,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化教育管理改革的关键。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源泉是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设一支素质精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群体是关键,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原三年规划全面落实的基础之上,将对新三年发展予以重新规划,内聚合力,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持续、稳步发展,使师生的生命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校逐步实现现代化教育。 一、           学校发展现状分析:安顺路小学位于安顺路215号,至1907年创办以来即将进入百年华诞,在2004年7月虹一小学并入后,学校现有教学班34个,教工108人,学生850余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54人,男教工14人,女教工94人,中共党员21人,共青团员12名,退休教师89人。在过去的三年里学校树立了“诚信、协作、开拓、创优”的教风;创立“文明、向上、健美、创新”的校风。形成“自信、争先、发展,探究”的学风。并圆满完成规划制订的目标,办学成效日益显著,学校的软硬件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社会声誉良好。具体表现为:1、校本评价促进学校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育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校长负责制的全面推进,学校办学自主权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根据学校校本发展规划,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学习中摸索,在实践中探究,逐步完善学校管理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通过校本评价手段,学校逐年对发展目标的达成情况,作出价值判断和进行经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制定修正策略,改进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使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自主、能动的发展,进一步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2、制度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三年来,学校的制度建设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运作和规范管理,各级考核促进了制度的层层落实和有效执行,从而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提高了管理效能,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发扬民主,团结协作,形成规范有序、和谐高效的管理机制。学校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建设一支富有事业心、责任心,有创新务实精神的师资队伍提供教育和实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整体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各部门工作优势互补,使工作更趋于合理、师生互动更充分,工作的效果也更佳,学校各条块工作基本形成了系列。3、小班教学突显教学优势三年里学校经历了两次合并,校舍改建,师资调整等工作,但学校教学质量基本稳定,个别学科还取得较明显进步。通过小班化网站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成长评价记录的建设,学校呈现了浓浓的小班化气息,二期课改的理念深入课堂,“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教学效果明显。小班教学的任课教师多次被区教研员邀请在市区等培训活动中公开教学,教师的教学论文也获得教科研二、三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小班化教育先进学校,学校和长宁区教育局携手成功举办了2004年的“上海市小班化教学推进现场会”,获得与会专家教师的好评和认可。4、德育教育形成关爱系列学校德育工作挖掘德育资源,不断探索在新形式下德育工作新思路,以科研课题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育人能力,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学校德育新格局。以“关爱教育”系列活动为重点,学生在校内外能较好地遵守社会公德,行为规范能内化为自觉行动,并能积极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受到了社区的好评。5、科研课题拉开研修序幕学校采用双向选择的方式选拔组建了青年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室,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方式开展科研方法校本研修。科研工作室明确了相应的任务职能、制定了工作规范,又以学科划分成三个教学研究工作坊。由校长亲自领衔,副校长具体组织,就当前学校教师发展现状进行专题研讨;就教师专业的价值观、教学观和学生观作了广泛的调研,针对调研结果选择相应的文献,开展了专题学习和研讨。在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集思广益、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进行了近一年的预研究,提出了“教师教育叙事行动研究”的课题,并被批准立项为区级重点项目,市规划课题。 二、           面临的问题与不足:1、学校德育教育的分年级目标不够清楚,活动设计缺乏整体性思路,实施过程中开放意识强化不够,因此学校至今还未形成鲜明的教育特色。2、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教师提出要求较多,帮助指导较少,有时会造成教师一些不适当的心理压力,工作的有效性就不明显。3、学校已形成了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制度,努力创设机会使之尽快发展。但如何根据教师不同发展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拥有机会和空间,还没有形成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4、学校在科技、艺术、体育教育过程中活动设计的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比较单一,没有形成浓郁的氛围,学生的体验程度不够强烈。 三、学校发展目标:(一)   学校发展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德育为核心,以和谐团队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教学科研的结合点,以课程开发为学生发展增长点,转变观念,夯实基础,正确把握新世纪教育发展的要求,促进学校的持续发展。(二)   办学目标:管理民主、团队和谐、师资专业、学生乐学的现代化小学。管理民主: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创新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团队和谐:融于团队在合作中成长,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氛围。师资专业:提升专业素养多元发展,形成适应教育发展师资。学生乐学:乐于在学习中求真求实,善于在合作中展现自我。 (三)   培养目标:把学生培养成:有爱心,懂礼仪,乐学习,会合作,勤实践的安顺小主人。有爱心:心中装着他人,乐于奉献爱心。懂礼仪:传承中华美德,弘扬民族精神。乐学习:学会快乐学习,感悟学习乐趣。会合作:融于班队集体,积极展现自我。勤实践:积极参与实践,做可爱安顺人。 (四)分解目标:1、学校管理目标:以党政和谐为基础,通过优化资源、创新内部评价体系实施民主管理。主要措施:l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人为本”实施和谐的学校管理。l        落实学校组织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l        从教师发展的需要入手,以促进学校发展为目标优化资源,推进支持式分层管理。l        创设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团队建设机制。达成标志:l        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制度体系、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l        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较好,师生、社会认可。l        保持区先进党支部的称号。l        有一至二个组室成为市、区“学习型”班组。2、学校德育工作目标:以乐学校园的构建为抓手,塑造和谐的班队文化,通过开放的德育践行活动,形成学校全员育人格局。 主要措施:l        坚持德育为核心,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以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根基,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l        坚持德育的开放性,吸纳时代精神。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角度出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人生,体验精神。l        坚持学科的德育功能,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关注学生心理健康。l        在乐学校园主文化的引导下,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达成标志:l        形成积极开放、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l        成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l        形成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l        积极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3、学校教学工作目标: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主要措施:l        学校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制度,并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提供平台。l        结合教学主流形势,建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激发每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教师主动参与、开拓创新。l        以现代化手段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二期课改中的作用。l        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自培和外培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高年级教学策略,努力形成小班化教学特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达成标志:l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和业务档案资料。 l        争创一到两个区级优秀教研组。 l        教学水平达到区先进水平。 l        保持小班化教学特色。 4、学校科研工作目标:以叙事行动研究为重点,通过专业的引领、科研合作交流平台的创设,使科研工作促进学校发展。主要措施:l        推广工作室活动模式,带动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研究。l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教育叙事作为聚焦“课改”、“育人”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切入点和突破口。l        科研渗透各项工作,为校本研修提供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构建和谐团队提供平台。l        开展科研工作室的活动,专业引领,团队互助,同时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达成标志:l        有完善的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l        形成一支有理论积淀、有研究能力的和谐的科研骨干队伍。l        有市、区级研究课题,并能在市、区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 l        教师的论文在教育杂志或刊物上发表。 5、学校体卫、科技艺术工作:以校本课程的建设,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主要措施:l        以课程建设研修为引领,形成课程开发和谐团队,开发课程,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l        培养兴趣,突显篮球、航天、管乐特色,将特色融入课程,开设有利学生个性特长培养的课程。l        贯彻体、卫、科、艺法规条例,落实有关精神,抓好常规过程管理及制度管理。l        组织丰富多彩的、能吸引学生参加的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达成标志:l        管乐队保持一定规模,在竞赛中获奖。l        保持航天科技特色学校。 l        男子篮球队成绩保持区第一名。l        形成并实施航天、篮球、管乐校本课程。 6、学校总务工作:以和谐勤业的服务保障,优化环境建设绿色校园。主要措施:l        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形成一定的规模,珍惜爱护学校里的一切设施。l        进一步落实后勤岗位职责,后勤组人员爱岗勤业,增强主动为教育教学一线服务意识。l        合理布局,校园环境建设渗透健康教育理念,营造奋发向上的健康教育氛围。 l        接受师生评价,树立爱校护校的思想观念。达成标志:l        各专用教室设备完好,充分运用于教学工作。l        总务工作建立健康教育理念。l        各项校园环境评比优秀。 四、学校重点工作:塑造和谐团队 构建乐学校园(一)人性管理搭建和谐团队平台发展目标:在实施学校管理的过程中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以人为本”实施和谐的学校管理。重点突破: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出发,形成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构建和谐团队管理平台。实施要点:1、宣传和谐发展的意义,明确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意义,提出塑造和谐团队的设想,分析塑造和谐团队的基础和前景。2、在落实学校组织制度的前提下,创新学校内部自我评价体系,用客观的评价方式考核教师在和谐团队中的作用。3、倡导在和谐环境中的团队合作,同伴互助。创设专业发展平台,构建和谐团队建设机制。4、引导教师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入手,融入团队,提高专业素养。5、在管理中积极优化资源,合理整合资源,为塑造和谐团队提供支持、搭建平台。(二)德育核心共建乐学和谐氛围工作目标:坚持德育为核心,树立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坚持德育的开放性,挖掘德育教育的内涵。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突破重点:以班主任和谐团队建设入手,使之成为和谐班队的组织者,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创建和谐班队的主体。实施要点:1、树立一个全员全程育人的意识,坚持德育的开放性,走向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做文明可爱的安顺人。2、建设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和谐教师团队,开展班主任工作的研讨,明确班主任工作岗位职责,发挥班主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3、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突显乐学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为班级文化建设提供滋养的土壤。4、开展文化班队建设,师生共同塑造属于自己集体的班级文化,学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体。5、以走向和谐主题活动为引领开展德育系列活动,以走进和谐、和谐班队、我与伙伴、我与自然的和谐为各年级的仪式教育主题,引领班级文化的塑造。6、以重大教育活动为契机,定期举行校的艺术、体育、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三)校本研修形成和谐团队模式:工作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现代化手段促进课程教学的现代化。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在研修中发展和谐团队,形成和谐团队工作模式。突破重点:由点到面地开展校本研修,形成常效机制,推进和谐团队建设。实施要点:1、全校营造校本研修的氛围,每位教师积极参与研修活动,以共同的专题组成研修团体。深入开展教师教学有效行为、有效评价、激励机制和教学效果的研究,用校本研修促进日常教学工作。2、积极推进二期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形式定期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提高小班化教学的实效,并为校本研修提供点上的示范。3、运用学校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评价,促进各研修团队之间的良性竞争。4、运用网络平台开展研修团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展示各团队的研究成果,形成和谐互助的局面。5、总结校本研修工作经验,逐步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网络平台的研修工作模式,为和谐团队的创建提供工作基础。(四)课题研究服务和谐团队建设:工作目标: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课题的研究,培养科研骨干团体,整理推广研究资料和经验,为和谐团队建设提供服务与支持。重点突破:    规范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研修内容,科研骨干带动和谐团队建设。实施要点:1、完善、规范的开展科研课题研究,狠抓三个重点:即抓重点课题、抓过程管理、抓科研实效;重视三个结合:即教科研与二期课改相结合、教科研与教师培养相结合、教科研与学科教学相结合。2、优化师资,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对于不同的教师确立不同的内容,以满足教师个体的需要。3、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科研工作室和小班化教学研究工作室两个中心点的活动,以专题讲述、课堂实践为主要形式开展学习,形成一支有理论积淀、有研究能力、有合作意识的科研骨干力量。充分发挥科研骨干在教研组内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带动学科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的深入发展。4、营造科研氛围,搭建教师展示才能的平台。积极倡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结合学校整体工作,开展各项业务竞赛和评比活动,如课堂教学评比、教学案例评比、说课评比等,评选出学校品牌教师。5、建立教研、科研“两线一体”功能互补共同攻关的科研机制。树立教科研相结合,科研促教研的观念以及教科研的服务意识。6、积极开展“教师教育叙事的行动研究”的研究。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进行教育叙事行动研究,把研究成果带到学校校本研修中去,为和谐团队建设提供学习、研修资料。7、完善科研工作信息化管理网络平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校园网,发布教科研信息,充实教育教学及科研资源。开设学校教育教学论坛,在网上进行学习交流,并及时发表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将研究与推广相结合。(五)课程开发发挥和谐团队实效:工作目标: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的空间,突显学科特色。重点突破: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的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实施要点:1、发掘学校科技、体育、艺术的特色项目资源,发挥特色创建过程中的优势,形成校本课程的生长点。2、构建篮球、航天、管乐三个校本课程开发的和谐团队,结合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实施课程开发的研究和实践。3、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出发点,明确校本课程的目标定位,完善课程体系,落实实施的途径和方法。4、运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充实课程资源,交流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度和成果将研究与实施相结合。5、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成为学校开展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的重要载体。6、逐步将篮球、航天、管乐这三个校本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引导各学科实施拓展型课程的开发。重点工作达成标志:l        学生教师共同塑造有特色的乐学、愉悦、和谐的班级文化。l        形成和谐团队的评价机制,构建和谐团队管理平台。l        形成校本研修的常效机制。l        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研修内容。 l        形成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的校本课程。
五、保障措施:(一)   优化评价机制 发挥部门职责1、建立校本评价机制,根据规划制定学校规划评估方案。评价多元化,评价过程及时。2、建立学校规划评价小组,人员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社区、家长,每学期进行阶段评价,并提交教代会。3、领导班子在设施规划过程中思想上保持高度统一,步调一致按计划完成分管实施项目,不断完善自我,发挥对教师的服务、指导、提高的职能,保障学校管理的实效性,科学的管理学校。4、发挥学校党组织的监督保证作用,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工政治素质党、团、工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党团员带头参与改革实践,成为全体教师的表率和学校发展的先头兵。5、发挥学校各部门的职能作用,提高学校工作效率,发挥学校教代会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健全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实行校务公开。充分发挥学校各种组织的积极作用,凝聚师生,促进学校发展。(二)坚持持续发展 搭建发展平台1、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人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反思每一个阶段学校发展的情况,探究和寻找学校自主发展的规律。2、分析学校发展优势与劣势,构建自主发展模式;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注重形象设计与宣传,增强对社会的影响力。3、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重视每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搭建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不断反思各阶段教师发展的情况,总结经验,探究教师成长规律。4、加强对教师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的考核,强化教师责任意识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的学习型组织,增强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重视对青年教师引导和培养,巩固专业思想,提高综合素质;建设“名师”工程,鼓励专业发展突出的教师努力成为优秀人才:(三)信息技术支持 完善教育体系 1、建立学校、社区、家庭相融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学生在爱国主义信念和基础道德方面实观自主教育,形成健康人格,重视行为规范、心理健康、艺术陶冶、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注重实效。2、建设学校本课程体系,从学科入手由点到面实施,满足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对学校各科教学的需求。3、坚持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学的现代化,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强学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充分挖掘网络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4、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不断提高信息设备的利用率。加大对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培训力度,切实增强教师的应用能力。5、 完善对信息技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为技术人员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为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提供技术保障。(四)树立科研意识 引领学校发展   1、树立科研先导的意识,加强学习,通过开设讲座、科研信息发布、聘请专家辅导等,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努力使教育科研能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2、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骨干的科研梯队.积极参与校本研修和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普遍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3、从制度.时间、经费上为教师的科研提供保障。    4、抓好课题的研究,确保按时结题,力争出成果。5、为学校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交流与推广的平台,运用科研的成果开展校本研修。(五)加强后勤保障 提高服务质量1、应切实增强后勤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2、为后勤人员学习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不断提高服务技能和水平,积极配合一线教学人员工作,主动服务教育教学。3、加强学校各项设施设备的科学合理使用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及维护,保养、报修的常规管理后勤人员要保证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好,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4、逐步完善对后勤技术人员和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绩效的考核制度,优化人员结构,岗位责任制落实到位.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
溪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规划(2007年——2010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以课程的身份第一次正式地进入学校课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全面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动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改革,在总结过去经验与不足的基础上,现制定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发展规划,争取在五年内初见成效。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教师素质提高和教育科研工作的促进为中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积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加快综合实践学科建设。二、现状分析1、师资队伍情况。目前,大部分教师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不长,因此,实施活动的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技能匮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建设不足、对活动过程驾驭能力不是很强,专业素质和科研水平都有待提高。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我校英语学科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2.综合实践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师方面1)教师队伍不稳定,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2)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3)由于工作任务重,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4)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学校方面1)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配备与安排有困难,学校设立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全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的将综合实践课程搭给班主任,有的将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给教学能力较差或者怀孕等需要照顾的教师。2)学校缺乏整体研究、协同教学的氛围。3)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成。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有偏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等严重现象。3、生源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山区,大部分同学都有着山区孩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动手能力相对较强;但活动过程中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合作精神,相处能力等等学习策略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同时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部增强。4.发展目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紧扣基础教育性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立足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创新教育的教师,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型人才。5.课程计划。自课程改革以来,作为山区学校,我们也积极的参与到了课程资源开发中来,积极探索和开发适合我校发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根据我校地处山区的特点,将山区特有的丰富植物资源作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载体,确定了“植物园”为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同时进行必要的扩展,将探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两大主题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在实践活动中也参与到了社区绿化、社区园林维护等,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触角也伸到了社区服务中来,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成长,增强同学们的责任感和综合实践的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协调发展!6、资源建设依托学校学校周边山区的植物资源,努力开发学校的植物园,校园内现有植物进260余种,常见的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等在溪华小学都能找到它的踪迹,并且学校已经为大部分的植物挂上了植物牌。校外,我们也积极联系建立综合实践校外联系基地,先后在山坞油桃基地建立了溪华小学综合实践校外联系基地;在溪华琵琶园也建立了综合实践校外联系基地,大大的扩展了学生活动的场所。为课程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7、教学评价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  缺乏具体评价指标,由于教师缺乏将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具体化的能力,导致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 三、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从教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向有效的学习策略的转变,从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紧扣基础教育性质,符合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立足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培养创新教育的教师,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型人才。(二)具体目标1、学生培养目标(1)知识技能:能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知道它们的名称、习性、生长特点、用途,并通过这些植物的学习能了解、启发学生去探究未知的植物世界;了解一些常见植物的维护技巧以及园林维护的技术,学会初步的园林审美情绪和植物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了解到一些与植物有关的插花、压花和植物标本等手工艺品的制作等;了解中国古代的茶文化、根雕艺术、盆景园林艺术等,学会了解和欣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情感态度:开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的合作的意识,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对学习探究和实践充满自信,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动机。(3)文化意识: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和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然科学的领地里自由的驰骋,同时有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获得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一目标的确定,将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综合知识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满足其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要求。2、师资建设目标到2010年,专职教师数量达到1,让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很好的认识和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成为我校合格的综合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形成合理的师资结构。3、学科课程建设目标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为重点、以师生的共同发展为目标,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强化活动激励机制,加大教学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制订科学的建设规划。2)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和手段。改革传统的思想观念、活动管理模式和教学管理。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5、学科研究目标鼓励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经验总结和具有一定质量的论文。并以自己的科研成果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四、主要措施1、转变教学观念、明确课程性质和价值1)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是本课程的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充分体现该课程的主体性、生成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本质特征。2)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价值大家普遍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也是新课程的难点;是一门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课程;是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即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国家规定、地方管理、校本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开设综合实践类课程,是时代发展下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世界各国的实践类课程的名称尽管不同,但核心价值是相同的。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以往的活动课的继承、发展和规范。2、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推进模式1).校本开发实施模式校本开发实施模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规划,课程开设进入常态实施状况。2)学校+基地”推进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有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为了适应这一要求,我校将加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实践活动基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作用,形成了“学校+基地”推进模式。该实践模式的特点是:第一,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综合实践活动基地配备专职教师、多样化的实践素材、实践场所和设备,并能够提供大批学生食宿等基本生活和学习条件。第二,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与学校的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切实解决了学生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并注重跟踪指导学生后续的活动过程。3、教师队伍建设1)加大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力度。组织教师开展业务学习,深入学习各类教育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标准和专业知识,建立综合教研组相对独立的学习计划等方式来进行校本研训。2)广泛开展不同层面的教学研究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并争取承担上级教科研部门布置的教研活动。通过观摩、评优活动推动课堂教学研究,转变教师观念,使部分教师脱颖而出。3)加强教学反思,提高科研能力。科学的研究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教师在综合科研之时应从小处着眼,并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与研究,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自己的教学“每日都有新的发现,每堂课都有新的感觉”。4、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以下五个要点:  1).研制校本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和方案  学校将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工作。学校要要完善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规划,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学校将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学期方案”,搞好全校的活动设计和规划。  2).形成比较稳定的多学科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  学校应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门负责教师、主导教师、针对具体学生及相关主题的指导教师,构成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活动指导教师小组。我校“植物园建设”将主要联系科学教师、语文教师等。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专题讲座和方法指导。  3).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按课程表的计划予以实施  每学期3-6年级,每个学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要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结果性文本。要统筹安排指导教师、课时,要有指导教师对每个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评语和等级评定的结果。  4).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课程资源库和基地  初步形成各年级比较稳定的课程资源库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基地。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教研的经常化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对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具体的问题,学校要组织教师针对这些具体问题开展专题性的研讨,以便提出解决的方案。五、具体步骤1、2007年8月——9月宣传发动,分析本校综合实践学科现状,集体学习学科发展规划有关内容并完成讨论稿。2、2007年10——2008年2月,在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完成修订稿。3、2008年3月——2010年2月,具体实施学科规划,建设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着重抓好教研和学科教科研活动,并不段论证和完善规划。4、2010年3月——2010年6月,反思规划实施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学科规划的实施成果,撰写实验报告完成总结。
苏溪镇第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
9:16:00 | By: zjywsxyx ]
 0推荐一、基本概况我校被义乌市教育局列为提前介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12所学校之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精神积极投身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中。自2003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质量求生存,特色谋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动起来”、“常态化”到“‘七小’研究的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学校显著的办学特色和亮点。培养了学生包括:观察,描述,分析,思考,交流,合作,撰写论文,动手制作等方面能力,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各学科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助力。至今我校已整编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专辑16本,校报《活动之窗》24期,举办活动成果展15期,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片6个,开辟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基地15个。二、总体目标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出适合我区教育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实施、评价的模式,培养一支过硬的指导教师队伍,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创新型人才。三、分项目标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文化环境,并在活动中再建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拓宽学科领域的知识,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充分实现对社会资源的应用,并在活动中使学生亲近自然,了解社会,从而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整合全区资源,形成一套有一定体系,比较适应各年段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2、抓好课程资源中最基本的、最具主导地位的资源——教师。通过研究充分转变教育观念,并在各科中大力实施综合性教学,最终成为良好课程资源的鉴别者、开发者、积累者和利用者。3、通过实践研究,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如观察、调查、实验、测量、分析、比较等实践方法,能努力运用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材料来完成自己的选题。并能根据自己的选题设计可行的实践方案,初步养成积累活动资料的习惯,对选择的材料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处理,提高自己观察自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初步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团队精神,初步培养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增强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保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共同生活的能力。5、努力利用网络信息,发挥校园网的功能,使之成为学生交流学习成长的平台。四、实施措施1、加强领导,细化分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其它学科的分数作为杠杆,要想出成绩,必须由校领导挂帅,所以我校成立了综合实践中心组,本着“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思想,将中心组组长与组员的分工进行细化。2、专家引领,合作交流: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崇尚研究的时代,请专家引领,不乏是一条捷径,不但能给予理论的指导,还能传递最前沿的信息,能加快我校本课程的发展。另外,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区等的交流、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扩大我们的视野,可以学习别人的经验,能促进我校在综合实践课程上获得成功。3、丰富课堂,加强培训:在专家引领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开展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题的校本培训,定期定人开展研讨活动,努力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克服教师的畏难情绪,努力让每一位教师都喜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而且通过教师的引导,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具备基本的素质(自主设计能力,收集材料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4、创建基地,服务学生:在岸上是永远学不会游泳的,综合实践活动也是这样,要想学生能真正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将其投入社会、自然的“大潮”中锻炼,而建立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校现已有15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在以后的活动开展过程中将继续加强与家庭、企业、社区的联系,开辟更多的实践活动基地,那样就能更好的为学生们服务。5、强化管理,多元评价:因为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在管理与评价时,就必须关注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教师主要从执行课表与备课两方面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学生要注重形成性评价、质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从学生的参与态度,完成课题的能力与结果等方面,采用自评、组评、师评和家长评价等手段,对学生进行立足与全面评价的评价。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辟综合实践活动的单项奖励。五、分年目标、分项目标和实施措施年段 项目 分项目标 实施措施 2007学年 师资建设 加强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主要学习课程的理念、定位、目标和课程追求的价值等。 1、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件及有关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等理论学习文章。2、培训主要采取的形式是专题研讨和同伴间的经验介绍。 课程开发 1、进一步用好学科、校内外可操作的资源开展研究。2、组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库。 1、发挥学校、家庭各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平时通过观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容易操作的进行研究。2、收集各班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案例,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组建主题库,为将来各班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学生发展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发现问题,共同研究、共同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着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力量去搜集资料、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课程评价 1、初步制订适应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法。 本阶段主要从学生的参与态度、收集资料方面为主进行评价,以教师和小组评价为主。 科研发展 1、加强区域性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探讨活动的有效开展。2、做好金华市级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农村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探索”的结题工作,同时也争取把此课题申报为省级课题。继续做好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操作规范的研究”的研究工作。3、通过开展活动,记录下活动案例及反思,及时形成文本,争取在市级的论文及案例比赛中取得好成绩。4、及时刊出《活动之窗》。 1、在学校或中心校层面经常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共同探讨活动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2、以学校的省级课题为中心,每位参与课程的教师选择相应的子课题进行研究,共同参与实验的过程,并把案例、经验形成文本。3、每位教师定期上交活动的案例或论文,学校定时出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或论文集,选取优秀的作品参与市级比赛。4、及时收集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品并在校刊《活动之窗》中刊出。 校外资源开发 组建家长信息库,聘请有能力有爱心的家长综合实践课程的校外辅导员,利用双休或假期开展活动。 学生的能力有限,许多活动开展可能会有困难,这时就聘请家长协助学生共同去完成任务,让家长也切实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来。 2008学年 师资建设 1、通过活动,让教师从原来的“领头羊”,转变成监督者、管理者角色,督促学生完成自己的选题。2、继续加强学科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培训,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累积平时教学经验,争取形成一系列的理论著作。 1、向市、县教研室领导请教,邀请教研室领导来我校指导实验工作,进行专题讲座 ,向专家讨教,理清工作思路。2、外出学习,重点培养。加大对实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尽可能安排他们外出学习,通过看现场、聆听专家报告、观摩教学活动等多种途径,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使他们挑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大梁。 课程开发 初步形成比较适应各年级学生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经过前一学年的努力,应该会有比较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这一学期中就应争对前一年的活动进行反思,进行再一次的尝试,选取适合各年级学生应用的资源,初步形成一个较有系统的资源包。 学生发展 1、通过活动,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自主确立选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选择能力,对搜集的资料会进行相应的辨别、整理。3、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问,能解决一些专业的、科学性的问题。 从“研究性学习”入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问题。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己搜集资料并做出判断,然后进行适当的研究,老师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进行帮助,并对一些相对专业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指导。 课程评价 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小组的两重评价向教师、小组、家长、个人四重评价转变。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本阶段除了从学生的参与态度、收集资料等方面进行评价外,主要以学生研究、整理及合作等方面为主,平时要求家长、教师、小组、个人都要观察记录,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科研发展 1、继续做好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操作规范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和浙江省课题的研究工作。2、继续要求教师撰写活动案例及论文,争取都能在更高一级的地方得奖。3、通过学校《活动之窗》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1、以学校的省级课题及国家级课题为中心,共同努力进行研究。2、每位教师定期上交活动的案例或论文,学校定时出刊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或论文集,选取优秀的作品参与市级以上的比赛,并取得好成绩。3、及时收集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作品并在校刊《活动之窗》中刊出。 校外资源开发 1、通过活动,引导更多的家长积极参与学生课外实践的辅导工作。2、通过活动,继续拓展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以满足学生的需要。 1、经过一年的实验,对涌现出来的校外辅导员进行表彰,在家长之间也形成竞争,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到这项活动中。2、学校已有的15个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可能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要,所以学校适时根据学生的需要跟外界取得联系,建立新的活动基地。 2009学年 师资建设 1、开展优秀案例评比、展示活动,让学校教师的理论及实践水平更上一个台阶。2、通过实践转变教师观念,培养创新教育的教师。 1、定期在学校开展优秀案例评比、展示活动,并设置一定的奖项及奖励,推动教师的积极性。2、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对平时开展活动中有创新的教师进行表彰。 课程开发 积淀一些有利于师生成长的可操作的活动主题,积累相对固定的研究内容,完善适应各年级学生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经过三年的努力,由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共同努力,选取优秀的活动案例,上传至学校网站,组成一个完善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并不断进行更新。 学生发展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加入自己的创意设计具有个性的活动方案的能力。2、对五、六年级的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举办竞赛活动,促进我校综合实践水平的提高。3、使学生成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的新型人才。 1、在平时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能加入自己的创意,并把这一块内容加入评价体系中。2、五、六年级的学生思想相对比较成熟,进行一些相对难度较大一些的研究,并进行系列竞赛,让学生取得更大进步。3、对平时活动中表现较出色的、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全校表彰,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 课程评价 完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从教师、家长、学校几方面共同开展,力求做到公正、公平。 让学生对教师及家长的活动能力、研究能力进行评价,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也让教师与家长在活动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科研发展 1、做好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操作规范的研究”的结题工作,争取在国家取得二等奖以上的成绩。2、在金华市级以上再申报立项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课题,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研究中不断地得到提升。3、继续要求教师撰写活动案例及论文,争取能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形成一定的规模。4、继续发挥《活动之窗》的作用。 1、收集课题组老师的成功经验,写好课题总结。鼓励教师申请相关课题,以期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更长足的发展。2、每位教师努力推广自己实施活动的经验,与外界进行交流,如能在各种报刊、杂志中发表的给予表彰。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为学校取得荣誉。 校外资源开发 1、继续扩大学校综合实践基地。2、继续扩大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辅导员的队伍,最终达成苏溪一小综合实践活动的良性循环。 1、学生要研究的一些内容如在本地不能完成,学校也将在其它地方为学生的研究开辟更多的活动基地。2、对参与活动表现较突出的家长,学校发出聘发,聘任为长期的校外辅导员,加强学校的实力。
&br/&&br/&&font color=#0556A3&参考文献:&/font&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