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中渗透大学心理健康课心得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 |& |&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作者:&&&&文章中心来源:&&&&点击数:1298&&&&更新时间: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多年来,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做了一些尝试,借此机会写出来,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与努力。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因此我们理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他们能够满意地解决。《标准》明确要求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实验教材就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需要数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是有用的,我要学习数学,我要学好数学。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学科的学习,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近学习难点,消除对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和畏惧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创设诱发学习动机的教学情景,把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吸引到参与学习的兴趣上来,引导他们对数学问题积极思考与探索,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能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我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创设了多种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学习。如在教学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应用题时,我就将“小蜜蜂采花蜜”的游戏贯穿于教学始终。先出示题目,同学们到果园去摘苹果,每个人摘8个,然后,在黑板上贴出四朵花:
&&& 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 有4个人摘了一样多
&&&& 每个人分几个?&&&&&&& && 一共摘了多少个?
&&& 请小朋友扮演勤劳的小蜜蜂去采蜜,花上的条件和问题如果与题目上的条件相对应,就把它采下来,放在胸前,大家看看对不对?在游戏中让学生戴上“小蜜蜂”的头饰,播放“爱劳动” 的音乐,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轻松愉快,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实践证明,创设游戏情景,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学而不厌,乐此不疲。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能时时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并不觉得累。可见,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生的探索学习活动架起桥梁。这样的数学课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乐趣,更是一种成功的体验,同时又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注重过程体验,诱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 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认识物体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活动中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通过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并不在于认识一眼就能看见的东西,而在于认识深藏的奥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三、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良好心境
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现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教育思想由传统的“三中心”思想转变为新“三中心”思想,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传统的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而现代课堂教学是带领学生走向教材,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求知识。所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显得至关重要。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培养儿童好学、求知、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这既是课程、教材改革的重要目的,又是其客观条件。那么,数学课堂教学种又如何才能使学生保持良好心境,乐于学习呢?
(一)把“爱”的情感洒向每个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之一。众所周知,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我们的学生也由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遗传等因素造成很大的能力差别。作为老师要善于真心去发现其闪光点,要认可每个学生,不能以成绩取人,使“学困生”产生畏惧感,对学习丧失信心,对数学失去兴趣,而应以亲切的面孔、热情的心去面对每个学生,对“学困生”多些厚爱;课堂上,鼓励每个学生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并用上一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毫不顾忌地发挥自己。亲其师而信其道,相信每个学生都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兴趣盎然,充满学习的欲望,从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反之,教师过于严肃的表情,容易造成学生的胆怯心理,不利于进行数学课堂教学。
&& 课堂提问要“以学生为本”
&&&&课堂提问教师应多使用一些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也可以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对每个学生的回答教师都要能始终以信任的目光对待,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一年级“分一分”的学习时教师问:“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教师说:“那试试,看谁的方法多?”当学生列出了很多方法时,教师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用期待目光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对于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多一些激励。如此一来,课堂气氛非常愉快,学生的心情很放松,学生间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大胆探索,保证了数学教学过程顺利地进行。在此同时,针对学生们提出问题灵活改变我们的教学设计,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精神。
(三)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上课提问积极。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结合教材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不懂就问的机会。如:小红跑200米用4分,小明用5分,小东用6分,问谁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红跑得快”。有的学生说:“小东跑得快”。当教师宣布正确答案:“小红跑得快”时,有学生问:“为什么数字大了反而不快呢”?教师立刻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时间用的越少,说明它走的越快的道理。另外,在课堂上还可以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通过比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多提问、多竞争的积极性,还能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如:“看谁说的清楚”、“谁想得快”、“谁的方法巧”、“谁提的问题多”等,同时,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扬他们,学生就会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
总之,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文章中心录入:叶昌&&&&责任编辑:叶昌&
上一篇文章中心: 下一篇文章中心:
【】【】【】【】【】
&建德教育信息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包括相关部门、科室、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建德教育信息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建德教育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建德教育信息网联系。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建德市教育局主办 建德市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承办] 联系电话:5 技术支持: 网管信箱: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4页
文本预览:
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
江西省 新建六中 涂水文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而心理素质在学生整体 素质中则占有重要地位,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发展。 在数 学教学中,学生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心理障碍,需要去思考,帮助,解决。一名合格的数学老 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问题的各种信息,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恢复 心理平衡,提升数学学习的质量。因此,把握好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契机,对小学数学教学有 很重要的意义。我校承担 WHO/中国“健康促进学校”研究课题,提出“办健康学校,培养 健康人”的办学理念,努力构建开放型的学校心理教育体系。笔者在开展子课题研究时,对 如何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如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孙子兵法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孔子主张教育要“因材施教”。这些论述都 反映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 那就是了解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前提。 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 状态,教学才更具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 放弃自己原有的设计思路, 站在学生的角度考 虑,他们喜欢什么,愿意学什么,怎样学习他们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接受,从而让他们尝到收 获的喜悦,觉得教师和他们离得很近,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 我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 先组织男女生比赛, 让四个女生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长边上, 代表站在我画的长方形短边上,向中心抛圈,结果女生都投中了。男生不服气地说这样不公 平, 我说为什么?学生回答说他们抛的路线长度不同, “怎样才公平?”“一定要抛的路线 长度相等。 ”“那怎么办呢?要想使到每个同学与中心距离相等, 这些同学站的轨道该怎么 画?”几个顺理成章的问题下来, 新的学习任务在学生怀着好奇心的同时, 不知不觉地被他 们所接受,并乐于探究。接下来再让他们利用自己的办法画圆,并通过比较找出最佳的办法 时,学生便跃跃欲试、自由主动地去探索,比老师费舌地引导效果好多了。可见,只要了解 了学生的接受心理和性格特征,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就能调动起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一 氛围。
二、 营造安全的心理
众所周知, 学生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 在这超
第1页/共4页
寻找更多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前提条件有哪些_百度知道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1.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使大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及时调节负性情绪;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自觉地开发智力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交往态度,掌握人际沟通的方法,学会协调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大学生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高承受和应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3、认识与识别心理导常现象,使大学生了解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类型及其成因,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 4、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与适应;二、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帮助他们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心理调适技能以及处理好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为重点;对于毕业生,要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客观分析自我职业倾向,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针对大学生普通存在的、较为集中的心理问题安排专题教育。要重视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其他类似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一定要有德育渗透机会呀!
克服难题的自信和毅力是关键。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中国小学生太欠缺。
教师显得学好心理学。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教师)》2010年04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新课程培养目标着重强调了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在平时数学教学活动中采取适当、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数学教学的特点谈几点想法和做法。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33.6【正文快照】: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其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数学只是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时候,它是枯燥的;当数学只能用一堆概念原理呈现时,它是抽象的;当学数学成了做不完的练习题时,它又肯定是乏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志诚;[J];化学教学;1980年03期
;[J];安徽教育;1980年02期
陈启秀;[J];安徽教育;1980年03期
求实;[J];安徽教育;1980年09期
,周伯炎;[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谢甦;[J];江西教育;1980年01期
陶剑华;[J];江西教育;1980年02期
吕学谨;[J];江西教育;1980年03期
魏华久;[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Z1期
王联元;[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爱秀;;[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郑金峰;;[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陈毅俊;;[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吴文美;何婷;李秀敏;卫红;;[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曲以立;;[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齐贵胜;裴素霞;;[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杨建军;;[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赵莉;;[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韩良;;[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范培珍;;[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文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王若仁;[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华北油田采一中学
郭庆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崔秀珍;[N];山西经济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N];深圳商报;2000年
肖春飞;[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哈雷;[N];音乐周报;2000年
西教;[N];北京日报;2001年
欧阳丽;[N];中国教育报;2001年
山东财政学院教科所
王敏勤;[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希希;[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谷力;[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胡斌武;[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姚静;[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程广文;[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陈振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孙亚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张俐蓉;[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邱红松;[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聂必凯;[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宏海;[D];河北大学;2000年
王锋;[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金株希;[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孙雁雁;[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王金梅;[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曾晖;[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吴琼;[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郎金华;[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杨素萍;[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梁雪峰;[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 ? ? ??
&|&&|&&|&&|&&|&&|&&|&&|&&|&
您现在的位置:&&>>&&>>&&>>&文章正文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金枝玉叶&&&&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867&&&&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提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促进人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是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我们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措施,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努力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促进人生命的成长和发展是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老师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那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我谈谈我个人的做法:
一、定准学习目标,创造积极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氛围,减轻学习心理负担。
素质教育的今天走进中小学课堂,还有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是听讲―背诵―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告诉学生,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就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再加上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要求过高、过严,学生对学习会产生惧怕感,这样学生可能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习采取消极的态度。因此,我们应主动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兴趣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有放松的时间,使身心愉悦,减轻学生心理负担。
(一)定准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数学。
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对他们的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学生以积极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就会积极开动脑筋思考,课堂知识的吸收率就高。备课时老师须深入研究本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教学时采用能吸引注意力的材料,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教学中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知识目标,也定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令学生精神饱满,有积极的学习心理状态,多层面、多感官、多形式地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渗透到学生的心中的。
(二)创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而且可以从故事中得到更多的数学启示。
4、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5、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通过设计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
6、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7、创设实践情境: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和谐中学习。
心理学家指出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因此,老师以自身的积极进取、朴实大度、学识渊博、讲课生动有趣、教态自然大方、态度认真、治学严谨、和蔼可亲、不偏不倚等一系列行为在学生中树立起较高威信,才能有较大的感召力,才会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以真诚友爱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平等交往,对他们尊重、理解和信任,才能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
实践证明,交往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老师要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例如,在讨论课上教师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质量。
例如,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小结时,我向同学们提出由这两个完全平方公式你会想到什么?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a+b)3=?;(a+b)4=?;(a+b+c)2=?;(a+b+c+d)2=?等等,这些整式的乘法,它们有没有规律?结果是否简单易记?――这样学生的思维拓宽了,也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后的小结学会提出新的问题。老师又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动手计算,从而发现问题。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实践探究,以朋友的身份发表意见。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无拘束,真正让学生“肆无忌惮”地学习。
(四)分层次座谈,克服心理障碍。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后,由于进入了青春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课堂中参与讨论的学生没有以前多了,特别是不喜欢跟异性同学讨论,学习的热情也没那么高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分层次与学生进行座谈,了解他们不参与讨论的原因,帮助他们克服与异性同学讨论时的心理障碍。
二、改变以往的评价,获取成功的体验
每个人总是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学生也是如此,这是一种良好的内心体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自己对学习变得更加自信,达到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一)合理评价。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上课前二十分钟注意力较集中,但过了二十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如何使他们在数学教学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让他们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让他们感到数学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把学生分成18个学习小组,每个组7个学生左右,每组确定一位小组长,由老师培训学习小组组长如何做好课堂记录评价表。各组组长再组织本组的组员学习,明确职责,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展示自己,老师又在周末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总结评比,评比出团结合作好的小组和积极表现的同学。鼓励不够大胆的学生向好的同学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现大部分的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基本养成。
例如,在一次数学课中,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说的非常好,我正想表扬这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但是为了让他对自己更有信心,我让其他学生对他进行评价,他哪些地方说的好?一个学生指出:他说的非常清楚,而且思路也很清晰。这个学生听了过后,整堂课一直坐得非常端正,而且听得也很认真。因此,通过合理的评价可以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使他们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尤其要改变的是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如果学生考的不好,就受到老师的一味批评,同学的嘲笑,就会感到一切不如别人。也会因此对考试形成恐惧,产生考试焦虑,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成功,满足他们的成就需要。强化考试的诊断功能,弱化考试的价值评价功能。
(二)利用激励机制。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儿女期望过高,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受到一些挫折就感到内疚,有的始终得不到成功的体验,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己不行”的想法,这会给学生带来消极被动的负面影响,自卑心理也自然滋长。由于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有些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经常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学者多思多问,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成功事例,激励学生去思考,去质疑,去发现问题,增强学生学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应发挥表扬的激励功能,在课堂中应巧妙运用激励性言语,撩拨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当某位同学提出创造性的解法时,就以他的姓氏命名为“X氏解法”,号召全班同学向他鼓掌,对他说“XXX,你真棒!”;当某位学生的创造性解法不够成熟完善时,教师下课后和他一起探讨;当学生的创造性解法明显不对时,教师首先肯定他的创新意识,然后帮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就对他说“继续努力。”通过这些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保护其学习的热情。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关注学生的这些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才能更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同时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识的必要途径之一。例如教学《视图与投影》这一节课时,由于它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可以让他们自己总结、交流他们对立体图形的感受、自己动手制作熟悉的立体图形,并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丰富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又如在进行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教学时,可以组织这样的活动:⑴组织一次对称面具制作比赛。用卡片,纸板,甚至三合板来制作。要学生制作对称图案的面具,并进行比赛,参加的学生一定会在笑声中感到创造的乐趣。⑵收集有对称图案的昆虫、动物的照片,进行展览。⑶教师课始借助一幅学生非常熟悉而又滑稽的大头娃娃的头像,通过“眼睛的不对称,让学生想办法使其变成对称”这样一个过程,使学生在游戏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过程做到了“寓知识于游戏,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形象性、趣味性。
又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中,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让同学们完成这个作图题。这时听到了同学们低低的议论声,接着学生个个抬头看着老师,露出质疑的目光,这时学生A举手说:“老师您没有给出点的位置,若点在圆内画不出过点A的切线,你能继续往下讲吗?”“若点在圆上好像能画出一条,若点在圆外好像能画出两条”。这时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哦!必须要对点与圆的三种位置进行讨论,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结果。同学们一一画出过点A的切线,而且一边画一边思考,所以我们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学生对知识掌握得好不好?理解得透吗?学生对知识的感爱如何?如何让学生能更充分的思考、讨论、交流?
总之课堂教学中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采用各种积极措施,消除教学设计、评价和管理中一切有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努力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学习,维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创造性的现代文明人。
文章录入:金枝玉叶&&&&责任编辑:金枝玉叶&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健康教育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