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的,我与我的朋友在玩金钟国撕名牌牌游戏,已经定制衣服,但名牌要缝在衣服上,哪个裁缝出一下好心帮我。

我是裁缝我想深造这方面要怎样做,我想做高级定制的只怪师傅太如花
我想做一件衣服,只有衣服的照片,有没有高手愿帮我提供这件衣服的裁剪纸样呢?_百度知道
我想做一件衣服,只有衣服的照片,有没有高手愿帮我提供这件衣服的裁剪纸样呢?
提问者采纳
直接找工厂师傅做吧,一般的没有这技术。但顺便推荐一个专业纸样店,上千纸样或许有你需要的日升服装裁剪纸样店
提问者评价
参考资料:
服装裁剪纸样
其他类似问题
其他2条回答
都可以做出来的吧?
问过几家,没这实力呢!
图片发过来。我帮你做
只有这样一张模糊的图片可以么?
已经被推荐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img src=&http://www.rayartcenter.org/wp-content/themes/default/images/home_04.jpg& onMouseOver=&toolTip('')& onMouseOut=&toolTip()& /&&&&&
【瑞象馆】当代影像与商业文化论坛系列讲座:当代艺术在奢侈品行业中的境遇
演讲人:高峰,Bottega Veneta中国区总经理; 许宇,James Cohan画廊总监
时间:日晚,6:30~8:30;地点:上海市黄浦区虎丘路20号,上海外滩美术馆2楼
高峰:大家好,看到下面座无虚席是最大的褒奖,希望我讲的内容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今天我上午刚从伦敦赶回来,是为了不要错过这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我本来不是艺术界人士,而是从事品牌工作的,但确实是与艺术发生了一些关联。所以今天我肯定是从非艺术专业的人士,从品牌的角度,结合我个人对艺术热爱和收藏的点滴感受与大家做交流,欢迎大家提出问题,或者分享你的感受。
我的职业身份是Bottega Veneta中国区的总经理,之前在爱马仕做商务总监。因为从事品牌工作,所以对品牌怎么看艺术,跟艺术怎样的合作,我比较了解内情,所以我可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感受。
记得我刚来爱马仕的时候,当时,在中国只有两家商店,一家在北京的王府饭店现在叫半岛酒店,一家在上海的恒隆广场,只是在品牌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做过一些展览,比如说在故宫做过一个马具的展览,但是那是非常早的事情,是在1997年的时候,大家对这个品牌也不是很了解,反响并不是很大。在品牌到了中国以后,我提了一个建议,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我说我们一定要跟本土消费者有一个沟通工具,这个工具本来是存在的,就是爱马仕的杂志,叫《爱马仕的世界》,原来这本杂志只有一个英文版的,有一些摘要的内容是用繁体中文插页插在其中,我说这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有完整的中文版杂志,我参与了这个工作,于是这个杂志面市了,这个杂志出来以后,我觉得(爱马仕这个)品牌开始和中国有了一个沟通的平台。
我首先想讲一个跟艺术的关链的例子;这个杂志出来以后,我们马上碰到当年有一个主题,是一个巴黎的主题,中文翻译过来叫《巴黎气韵》,当时请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作者写对于巴黎的感受或者他的巴黎故事。这个时候我建议说可以请中国的艺术家来写,也许他们会有很多的想法,然后我就去联系我所认识的艺术家,一开始我找到了刘晓东,不过他非常的忙,所以他委婉地拒绝了我。然后我也找了其他的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碰到了钟飙,因为他喜欢收藏古董,我常常会在我去的古董店碰到他,然后就和他说起这个事情,他有兴趣,这个事情就这样谈起来了,不过他要我做一个承诺,他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对文字很苛刻,我会咬文嚼字,假如我来写,我会认真地写,不过会花很久的时间,所以我写好的东西,你一定要很珍惜它,如果(最后)你对我说你这个东西我们不用的话,我就不愿意去做这个事情。其实,我冒了一个风险,我对我们巴黎的同事说,我们请了一个惜字如金的艺术家来写,我希望我们很认真的去做(对待),以一个打工者的角度来说,我是不应该做这么一个承诺的,但是我非常希望在这样一个杂志上看到一个中国艺术家的表达,所以当时我就首肯了说你去写,但当时我暗地里做好一个思想准备,他写好了以后,假定有什么沟通的话,我私下跟他做(思想工作),不要很简单粗糙的把东西交上去,被巴黎同事驳回;然后他(钟飙)写完了,确实花了很久的时间,大概花了2个月时间,钟飙对我说,你知道吗?我写这个文章,改了十几遍,花去的这个时间能画多少画吗?他没告诉我能画多少画,但是我知道,他有时候画得非常快,他激情勃发的时候,一夜之间可以完成一幅作品,所以我相信,他这个文章如果用他(画)作品的价值来衡量的话,那是很有价值的。然后,我做了很多工作,我和翻译那本杂志的朋友一起把这篇文章翻成了法文,之后把文章交给了巴黎的同事,他们也非常重视,最后这篇文章翻成法语后在杂志上占了5页,而原本全球计划给每位艺术家的版面格局只是1页;大家都觉得钟飙确实写的很好,他很花时间在这件事情上,确实表达了他自己的艺术和人生理念在里面。最后呢,巴黎还请法国的一位专业作家对文字(的翻译)做了润色,最后这些文字没有删减地被刊登在杂志的卷首。然后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我觉得这个活动多多少少是被大家有所忽略的活动。这期(爱马仕)杂志出来,我们做了一个活动,当时我们请了一个上海很有名的话剧演员,在上海恒隆广场的店里举办了一个鸡尾酒会,请了很多客户和朋友,有中国人,有法国人。这个话剧演员朗诵了这篇文章,我觉得非常的棒,加上声音的诠释和演绎,让这篇文章的韵味出来了,我们又把文章中的一些文字页面放大,其实是爱马仕杂志页面的放大,放在店面的不同角落作为装点;所以在那天,我们能感受到一个艺术家的情怀、感受到文字的力量、感受到声音所表达的思想。所以我想说这个例子(说明),作为品牌来讲,跟艺术的结合可以是很小的,也可以做得很丰富。这个典型的例子(说明),我们有一个好的想法,如何把他变为一个现实来操作。这是我在爱马仕参与和学习的第一个例子。这是一个(品牌)和艺术简单结合的例子,但是让我记忆犹新,我觉得很有意思。
当然,在那个时候,我也很想和刘晓东合作一个项目。因为他曾经跟我提到,他常去在延安附近的地带,常常看到那边有马的市场,还有些农民打着手语在做马的交易,他觉得马跟我们是有关联的,所以有跟我们讨论过以马为创作主题,是以他所擅长的现场写生的方式进行创作。不过这个项目,我提到董事会去讨论,大家没有认同。因为,品牌和艺术的结合,对于某些品牌来讲,绝对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所以不是说因为马和爱马仕有关系,你会画马,我就和你来合作,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成功的案例,和艺术家没有关系,我只是觉得,可能我在提交方案的时候,可能是过于简单了,也没有深入地挖掘他要做的事情和品牌之间深入的关系。其实,品牌是有很多考量的,在爱马仕工作的时候,有同事也提出在中国搞一个艺术大奖,为什么要搞艺术大奖呢?因为爱马仕有在韩国搞过当代艺术大奖是非常成功的,我们在中国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这个奖项已经做了大概5、6年了,我记得很清楚,04(03)年的优胜者是Do-Ho Suh(徐道获),我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他是用丝绸做的装置,你看到那个透明的、悬浮在空中的那些建筑啊、家具啊,让人觉得是非常美妙的。然后,09年是LEE BUL(李昢),是位女艺术家,她做装置的。这两位艺术家我都非常喜欢,而且是韩国现在在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比较有名的两位艺术家。受了这个影响,最后我收藏了他们的作品。但是在中国,做这个当代艺术大奖的意义在哪里?当时也有很多品牌在做这个事情。比如说Montblanc(万宝龙),蓝带马爹利等等(品牌),但是最后大家经过很激烈的讨论,在中国到底做什么的时候,这个提案一直也没有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爱马仕全球也得到各地的反馈,大家都想做艺术方面的合作,最后在爱马仕董事会讨论,产生了一个总体的计划,就是爱马仕的基金会;在讨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基金会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他的使命:首先,他要继续推广传统的手工艺价值和技艺;其次,是要支持创意的艺术;第三,是要能够进入到教育培训方面;四,与环境保护相关。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品牌的实力,在这里是它的一个最基本的考量,在这个前提之下才会考量拓展它的疆界以及寻找与其他领域合作的可能性。在这个董事会成员里,有很多爱马仕各方面的高层,也有来自外界的人士,比如说巴黎蓬皮杜中心负责文化遗产的负责人和设计部门的负责人,也有巴黎音乐剧院的主席,有瑞士信贷银行法国CEO等。这是一个多方面的集合,这个集合就能产生巨大能力,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所以,这个基金会成立以后,就开始策划一些全球性的项目。他做的第一个项目是全球巡回展览概念的HBOX,不知道你们知不知道这个项目?你们知道香奈儿做过一个全球性巡展的项目,请十几个艺术家,做了不同的作品在里面展出,爱马仕做的不一样,其实当时在讨论这个项目的时候,香奈儿的这个项目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爱马仕决定做一个有意思的东西;他首先做了一个叫HBOX的东西,HBOX很形象,他设计了一个箱子,这个箱子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邀请你进入他的空间,里面播放的是他所选择的艺术家制作的影像作品,所以他是一个探险之旅,让你进入他的空间,让你去发现艺术家所要讲述的故事。那么如何操作这个项目呢?通常,他要先找到一个策展人,通过策展人和他所需要的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所代理的画廊去联系,并讨论所要创作的内容。第一次他们在全球选了8个艺术家,在09年的时候中国影像艺术家曹斐的作品也入选了。然后这个HBOX是一个全球巡回展览的概念。他第一步就是放在蓬皮杜中心的广场上,然后再巡回到其他国家的美术馆,在他的空间里展示他所要展示的内容。因为那时候香奈儿的项目已经开始,爱马仕当时提出了明确的立足点,想要做的是一个visual art,是一个视觉的艺术,因为我们的品牌首先呈现的是视觉价值,我们要支持一些年轻艺术家的发展,所以就通过这样一个计划去做。所以这里面请到的艺术家都是相对比较年轻,但在国际舞台上比较活跃的。所以,我觉得,品牌在恰当的时候切入到这样的领域做这样的一个事情,在长远来说是绝对有回报的,而绝不是给品牌贴上一个艺术的标签,纯粹拿艺术为品牌做推广的考虑。
在爱马仕很多的商店都有自己的艺术空间,有次我去柏林,我去了爱马仕的商店,二楼是一个展览空间,当时见到了一个摄影作品展览,我觉得客人在奢侈品环境里,购物之余,享受艺术,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爱马仕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艺术空间,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在爱马仕专卖店隔壁,是一个玻璃的房子,那个展览空间做得非常专业,相比其他爱马仕的店要更专业,因为他有一个专业团队在做(展览)。展览的内容是非常多元化的;有文字提到说负责的艺术总监叫Alice Morgaine,她已经做了36个展览。这是另一个展览,她没有说必须要做什么,但是她有自己一个很明确的策展理念。
然后,我想说另外一个例子,大概是06年,那时候我们讨论爱马仕在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的时候,需要一个重大的活动,我们在爱马仕所有产品门类里找到了一个跟中国最有感情和历史渊源的东西——丝绸,当时在很多的想法当中,我们就考虑要做一个爱马仕的丝巾展,这个展览在上海是在上海美术馆,在北京是在今日美术馆,这个展览的名字是我翻译的或者可以说是我起的,叫“锦绣梦想”,“锦”“绣”都是代表丝绸,两个字放在一起,就有了其他的含义。在我们讨论这个展览的时候,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到中国来考察市场,然后我带他去参观这些艺术区域,例如:七九八、莫干山路等等,然后去看画廊,我推荐他去看香格纳画廊,我们在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突然发现丁乙的作品很适合放在丝巾上,这跟Pierre-Alexis Dumas的背景也很有关系,他是圣马丁毕业的,对视觉艺术充满激情,他在爱马仕担任艺术总监的时候很想有所作为,他在做艺术总监的时候曾经和他的表姐分担不同产品不同部门的艺术总监,Pierre-Alexis Dumas他主要负责的是丝绸部。他想在传统的丝巾主题中拓展,所以开始有了越来越多几何图像的抽象设计。以前爱马仕的丝巾图案都是一个故事,那些设计很经典,但是相对比较传统,很少有抽象的图案,在丝巾上呈现;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丁乙的作品,问我感觉如何,我说在中国我最喜欢的抽象艺术家就是丁乙,(Pierre-Alexis Dumas)说那么我们(和丁乙)一起做丝巾如何?我说很好啊!我一直希望我们中国艺术家能够参与到爱马仕产品的设计中,但这需要一个契机,而不是说为了做这么一件事情而做;但是这一刻的机缘巧合,让大家都有了同样的感动,希望去找丁乙谈一下;于是,我们团队就和丁乙接触了,丁乙老师一开始其实是有些犹豫的,他不确定要让他做什么,然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他去巴黎,去看爱马仕公司,去里昂,去丝巾的工厂,去制作的工坊,去了解一些爱马仕,然后再做决定;有这样一个3天的旅行,最后丁乙老师被完全说服了。
我想说一下对丁乙的感受,我知道很多人也很赞赏丁乙老师的作品,我自己是非常喜欢的;记得有一次在香港中国会,与苏富比的一些藏家和一些朋友在一个桌面上聊天,有一个资深的藏家问我说,最喜欢的中国艺术家是谁?我考虑了一下说,如果硬是要找出一位的话,我觉得是丁乙,他说为什么是丁乙呢?丁乙早期的(作品)我也收,但是后来越来越觉得没有变化,好像不是很有潜力;我说我观点正好和你相反:第一,我觉得在中国,很多艺术家对于价值的理解有所迷失,所以变变变,变到后来,我看不到他核心价值的延续体现,丁乙老师在这方面,我觉得没有问题;其次,我喜欢看到一个人用一生去坚持一件事情,去探索一件事情,其实我们用一生也未必能够明了这个东西,但是这是个过程,这是很重要的。另外,我恰恰认为,他用那么久的时间就是在探索他的CROSS,这个“十”字的潜力,这个潜力是无限的,他永远在探索当中,他不断在探索当中去拓展探索的可能性,和他所可以达到的极限,我所欣赏的就是他这种(精神);我说了这个(观点)后,那个藏家也表示有所认同,说你给了我一个新的看法来看这件事情;
所以,当爱马仕和丁乙老师有了一个合作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高兴,大家都处在这个时候,都想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去探索新的可能性,不管是对爱马仕的丝巾还是对于丁乙老师的“十”字来讲。所以这个合作最后成功了。丁乙老师画了个大致像丝巾大小、黑色底色的作品;爱马仕最擅长的,就是在丝巾上印上自己特有的颜色,所以最后的套色是爱马仕的工匠和技师研究的,最后成品是6个颜色的,其中5个颜色和丁乙老师的不一样,所以爱马仕是用了自己的方式拓展了作品的可能性,每一个颜色都可以让你有不同的想象。我们定下这个作品作为当年在爱马仕中国新开店的独家发布,因为非常受到大家的关注和欢迎,所以之后被作为经典系列在全世界发布。全世界各地的爱马仕商店有将近300多家,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我觉得这种对艺术推广的力量是巨大的;然后还有爱马仕的杂志,爱马仕的杂志有12种语言,通过爱马仕商店,通过各种渠道进入许多喜欢品牌的消费受众中去,所以我觉得,这个(项目)对丁老师艺术(观念)的推广传播也是非常有帮助的。我听见有许多朋友开玩笑说,爱马仕和丁乙合作,让他的作品又涨价了;我说这是好事情,如果大家认同这个这个价值,他在市场上就会有所反映;所以我看很多有做版画的,卖丁乙老师的版画越来越贵了,卖到最后拿这个丝巾做促销,买一幅丁乙的版画,大概要一万美金吧,就送一条丝巾;然后,我拿到这个丝巾,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请丁老师帮我在丝巾上签个名,签了名后,这个作品又是独一无二的了;丁老师也很有意思,他说,我只在黑色的这条丝巾上签名,因为其他的是爱马仕帮我发展的,这个黑的是我的原作;
(品牌)跟艺术的结合里是有很多故事的,不管艺术家也好,品牌也好,大家都被说服,分享共同的价值和追求,所以才走到一起合作,我也很乐见到这样的合作可以更多一些。所以我很有幸的说,现在我跟你们在分享我在爱马仕中国工作的5年经历时,我也是在回忆这个中间的过程,我觉得很高兴是因为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很踏实,虽然没有什么眼花缭乱的,都是很平凡的合作,但是每一步都有他的价值,也为未来更多的可能性提供样板。
关于丝巾,我想说多一些。爱马仕的色彩体系是非常丰富的,假如你是学美术的,到他们的染房,你可以发现工匠能调出的颜色多达2万多种,所以很多名字是爱马仕自己命名的。当然很多名字很容易记忆,比如,这是爱马仕红,这个叫什么;但是还有很多名字他们要用很多的方式去(记忆),例如,这是国会大墙的灰,因为那里很特别,只有那里是那样(颜色),出来很多很多名字的识别;因为有这样一个强大的(技术)基础,爱马仕的染房每次都能调出一些惊喜,所以,看爱马仕的丝巾,看一条跟看几条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一个例子,就是“巴黎气韵”那年有一条丝巾叫“巴黎的屋顶”,(整条丝巾)全是屋顶;
我每次去巴黎的时候,最舒服的就是看巴黎的屋顶;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每次到上海的时候我都会有一些落差,我分析了一下,说这个落差在哪儿?是视觉落差,因为你走在巴黎城市街道的时候,看到的轮廓和线条是非常让人愉悦的,但是回到上海后,在某些区域你会突然失去这种视觉(愉悦的)感觉,突然让人产生失落感;所以我一直会喜欢在巴黎散步的感觉,如果你住在巴黎的酒店,打开窗,到阳台上看那些屋顶,非常的舒服,屋顶伴随着天际线充满了韵律,所以有一款丝巾叫“巴黎的屋顶”。最有意思的是,经过工匠和技师的调色,每一款丝巾,让你看到不同季节的巴黎屋顶,以及白昼黑夜不同背景下的巴黎屋顶,这些颜色很奇妙,突然看到一个是星光熠熠的(巴黎屋顶),突然看到一个是黄昏夕阳的巴黎屋顶,同一款丝巾因为调了不一样的颜色,给你不同的故事,给你不同的感受,所以说品牌确实是有他独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和艺术相结合的时候是相互得益的,是特别有意思。
通过这个例子的分享,我觉得,爱马仕在手工印染丝巾的领域里是独领风骚的。爱马仕在一条丝巾上,可以做到极限的是印到50种颜色,而通常其他品牌是印到10到20种颜色,因为这个过程非常复杂,每种颜色都要刻一个板,然后一道两道印下来,中间不能有偏差,有偏差就要销毁掉,所以一条丝巾诞生的周期一般为2年,因为要经过刻板、印染,然后手工的缝制,然后印完颜色后还要经过处理使他有现在你们看到的垂感,所以我认为每一件都是一个艺术品。
那么在丝巾领域里,还有个例子。当时爱马仕有个高端项目的计划,讨论要做限量版的,当时非常有幸我也参加了这个讨论,因为大家都知道我喜欢艺术,当然也代表中国的市场,丝巾的销量在中国非常好,之所以后来做了丝巾展,也是因为中国是爱马仕丝巾的第一大市场,这是非常确定的事情。当时是跟德国的抽象艺术家Josef Albers,他最有名的作品是方块,不同的颜色的方块叠加在一起。当时他已经去世了,但他的基金会一直在推广他的艺术。他对艺术探索的主题是色彩的关系,爱马仕和他的合作也是因为爱马仕自己对颜色的独到性。当时做的限量版丝巾全球是每款200个,当然也拿到中国,在北京办了个活动,请了很多艺术界的朋友参加。其中有黄笃,他是一个策展人,他拿到这个丝巾后很高兴,他在美国写的博士论文就是Josef Albers。所以当时的聊的很高兴,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对艺术的一个共鸣吧,很有意思的合作。这个合作让基金会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一直在做Josef Albers作品的推广,所以有很多衍生品,但是没有想到可以用到丝巾上,使Josef Albers作品在另一种材质上呈现不同的质感,这个合作是成功的,双赢的。
作为像爱马仕这样的品牌,每一次跟艺术家的合作,都有它从自身价值出发的很大的考量。但同时,品牌又是通过跟艺术家的合作,来拓展和发扬自己已经拥有的力量;而对于艺术家来讲,通过跟品牌的结合,可以看到新的可能性,像新的材质、新的工艺等来重新演绎他的探索,我觉得这样的合作才会成功。
说到这里,我想做个小结。我觉得,一个成功的品牌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一个很强的审美价值理念,他的设计工艺实际传达的首先是一种审美价值。所以我招聘员工时候都会问他们对美的看法,对这个品牌的热爱,因为这是激情的源泉,工作动力。当然我们的很多客户对美会更敏感。我曾经在爱马仕碰到一个VIP,他每到爱马仕的一个店,都会买许多东西,我就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会这么做呢?他说他每次去分公司开会或者见客户,只要有闲暇时间就会去爱马仕买些东西。所以,从他购买爱马仕开始,他的人生回忆是由他拥有的爱马仕产品组成的,所以每一件产品代表了他在某一时刻到过某个地方做过了某件事情,那么,我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他的人生是跌宕起伏的,他在失落的时候,有个梦想,他要追求完美,他认为爱马仕是完美的,所以他在有能力购买奢侈品的时候,他来买爱马仕了。我听了很感动,我从他身上获得一个动力,就是奢侈品是有价值的,客户从我们所传播的产品和理念里获得了享受和动力,这就足够了。
所以我相信,一个好的品牌是有强大价值的,而这个价值是能够分享的;更重要的是,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是在发展的,怎样把握变和不变。我记得在04年,我去翻译爱马仕杂志,校对的时候,杂志中招录了哲人的话“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一直在流动,所以你永远看到的是变化的河流”,还有位哲人说“河流啊,千年以来,你亘古不变”,然后说“爱马仕,给他170年吧”,这些人那些人来来往往,进来了又出去了,加入了又离开了,但是品牌越来越强大,为什么我们的生命会越来越强大?因为我们永远在变与不变之间,有一些东西在变,我们能够容忍各种各样的人来加入,贡献他们的特质,但是有些东西没有变,我们永远在坚持自己的传统和我们自己信仰的价值,所以我们越来越强大了。因为你不变,所以应该接受各种变化,所以有所变而有所不变,是这个品牌的核心价值。我认为,好的艺术家也是这样,我希望看到变化,但我也希望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能强烈地感受到有些不变的东西还在,而且通过变化那些东西越来越强大,这是我观察一个艺术家,或者我要选择收藏一件艺术品的时候,我首先要提出的问题。
接下来我想邀请我的朋友许宇,他是我很喜欢的策展人,现在James Cohan Gallery做副总监,之前他有在多伦美术馆、画廊等担任总监职位,他是艺术界的专业人士,我想请他来从艺术界的角度给大家谈谈品牌和艺术结合的案例和他的一些看法,谢谢!
许宇:大家好,我是许宇,是James Cohan画廊的副总监。刚才高先生是从时尚的角度来谈了一下奢侈品是如何跟艺术合作的。接下来我会倒过来,从艺术界从业人的角度来看一下奢侈品行业和我们行业是怎么样互动,怎么样产生一些新的效果和产品的。
大家现在会听到“跨界”这个词,所有的人都在谈“跨界”,所有的媒体都在谈“跨界”,所有人都会说艺术可以和时尚走到一起,艺术家可以进入时尚这个行业,时尚可以进入艺术这个行业,然后大家整天会在所有的活动里看到艺术家被请到一些派对活动上,像车模一样地在前面被大家拍照、留念,然后大家会看到很多的时装杂志上面都有介绍艺术家,然后会有很多品牌推出一些和艺术家的活动,那么到底这些活动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活动又有哪些类型呢?我这边做了一个简单的归类,便于大家有这么一个很初步的概念,就是一般性会看到是最常规的概念,大家讲到合作的话肯定会想到品牌的展览,那么其实展览最初的模型,是在很多年以前,尤其是在本地,大家谈到品牌的时候,品牌只是被当成一个赞助商,当作是一个所有很多时候大家去做一个展览,大家就会说,你能给我一点钱吗?你能赞助我们吗?然后这就是一开始合作的一个雏形,就是我们艺术家做个展览,你赞助我们一些钱,我们放一个你的LOGO,给你冠名,这是合作的一个开始,然后逐渐两个行业有了更多的摩擦,更多的接触面了以后,大家有了一个新的模式,那就是Commission,然后就是像前面高总所说的,很多品牌会有自己的策展人和艺术顾问,一些帮忙的人,他们会帮助品牌来建设一些展览,他们会请一些艺术家来为品牌做一些新的项目。比如2年前在香港的天星广场可以看到,Chanel他们做了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叫“art mobile”,待会儿我会放一些照片给大家看一下,他们请了全球的10多位艺术家专门为他们的“art mobile”主题量身定做了一个很大的展览。他们的概念很新颖,请了建筑界一个著名的建筑家叫萨哈哈迪德来创造了一个移动而且可以拆卸的博物馆,把那些作品放在博物馆里,可以运到世界各地,然后本来这个博物馆可以去到将近六七个地方的,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所以只去了三个地方,巡演了三场就没有了。然后像这样的类型还包括像刚才高总提到的爱马仕的HBOX,还有2年前迪奥邀请了中国的十多名艺术家做了一个很大的展览叫“迪奥和中国艺术家”。然后这个展览是在北京的尤伦斯艺术中心展出的,然后若干个作品可能今年的前半段也搬到上海的恒隆广场门口展出过一些,大家可能有些印象,待会儿我也会在PPT上放出来。然后呢,这几个模式之后,就是说有些品牌他们也会在想他们怎么利用艺术世界呢?创造更大的品牌效应呢?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品牌,他们进入了艺术这个行业,进入了博物馆空间、进入了画廊空间,他们邀请策展人、邀请一些博物馆设计部门的、纺织品部门的一些策展人,为他们做些回顾展和调研式的展览,其中比较有名的是10年前阿玛尼在古根海姆美术馆做的一个很大的巡展,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最终这个展览4年前巡到了上海美术馆,然后3年前又去了西班牙的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美术馆,这个展览铺得非常得开,也是当代艺术领域,美术馆所谓产生跨界效应的典范。因为当时古根海姆美术馆,就是美国一个很大的美术馆的一个旗舰店,他们一直在拓展自己的发展,就像很多品牌一样,他们也在全世界各地开自己的连锁店,他们去了西班牙开店,他们也试图想到上海来开店,也想跑到拉美去开店,那么在他们拓展的过程中,他们也试图带进很多新的展览的概念进来。那么,阿玛尼的这个回顾展,包括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个车的展览,都是在他们这么一个改革的过程中,很著名的两个典范。然后,我们明年会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到已故的(今年去世的)英国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的回顾展,也是这个类型的模式。
在很多展览进行过程中,品牌和艺术世界有越来越多的合作。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品牌会邀请艺术家去帮他们的产品,做一些设计,有很多的合作,比如刚才高总说道的丁乙帮爱马仕做的丝巾,然后我们会看到今年艾未未帮Comme des Garcons做的T-shirt,他们也专门做了一个特别的一个店铺,然后陈列他新帮他们做的衣服;然后我们也看到更多,将近是12年前,蔡国强先生帮三宅一生合作的那个项目,蔡国强先生就是拿了很多火药,炸了些衣服出来,然后在T台上面走,待会儿我也会放一些这样的幻灯片出来。在艺术和时装行业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时装行业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进入到艺术行业中来,所以他们索性开始开辟了自己的部门,所以我们就会看到很多品牌下面他们有若干个不同的分支机构出来,比方说开设基金会,我们会看到比方说爱马仕、LV、Prada、卡地亚都有各自的基金会,他们对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推动,他们选择不同的方式去做他们不同的项目,比方说待会儿我会给大家看到卡地亚,他们的基金会会给艺术家提供一些大的奖来扶持一些艺术家,包括Prada他们有更多的一些Commission的项目,他们邀请很多艺术家做一些户外的项目,他们也赞助了很多艺术家的一些美术馆、博物馆的个展项目,一些个展可能跟他们品牌自身没有很大关系,他们也扶持了很多不同的艺术家,所以说,这是其中的一个类型。然后,因为有基金会的存在,很多品牌也创立了自己的美术馆、一些展览的空间。就比方Prada的基金会为例,他们后来就邀请了许多建筑师、设计师来来创作他们展示空间的设计,这个概念上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当代艺术馆是非常接近的。
我们也会看到因为很多品牌,他们跟艺术有很多的合作,他们不仅仅是邀请艺术家来帮你们做东西,不仅仅邀请艺术家出席他们的活动,很多时候,他们会有自己的艺术收藏。就像Gucci集团的老总老皮诺,他在意大利有个很大的美术馆,有非常丰富的收藏,他在艺术行业的地位是如日中天,在伦敦有个著名杂志叫Art Review,他们每年会有一个很八卦的评奖叫做“power one hundred”,他们每年会评出与艺术相关的最有权利、最有权势、最有力量的100个人出来,而老皮诺先生连着2年都在前5名中,这也是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可以看到,事实上这个行业是怎么滋润和扶持艺术行业的。
最后我会讲一下这些特殊的奖金,像Hugo Boss他们专门开辟了一个艺术的奖,每2年一次,表彰比较成熟的艺术家,给这些艺术家一些展览的机会。像卡地亚专门推出了一个支持年轻艺术家的奖项。像劳力士推出了一个有趣的“门徒”项目,就是说他们帮艺术家找一个师傅,然后再帮这个师傅找一个学生,让这个很重要的艺术家扶持年轻艺术家,给年轻艺术家一些资金,通过两三年的连续的活动,能让年轻艺术家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最后能给他们一个机会去做一个展览。这也是这两年流行的,大家所比较能见到的艺术行业和品牌在系统性合作上的一些成果。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见的比较多的,就是一些品牌的推广。经常会看到许多大品牌的店面会找艺术家来做设计,会找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挂在店面,有时候是问艺术家借的,有时候是出自他们自己的收藏。然后他们也会开辟出一些独立的小展厅,像LV在香港就有一些小的展厅,他们经常会展出一些艺术家作品,像最近LV香港的展厅就在展出上海的一个绘画艺术家刘维珍(音译)的作品,如果大家去那边的话也会看到这么一个很小很温馨的油画展览。
还有一个就是广告,这个可能是前几年大家一直会关注,大家一直会听到就是说,时尚和艺术的合作,时尚和摄影师的合作,大家经常会在杂志上、在店铺门口、在路边的灯箱上、在在车站、地铁里面都会看到像Juergen Teller拍摄的一些照片,像Terry Richardson拍摄的一些照片,像Wolfgang Tillmans的一些东西。那么,从这里开始,我们会越来越多地看到艺术家入到品牌的推广过程当中,其中有时尚和艺术的合作,也有时尚与摄影师的合作等。像今年年初大家如果去光顾Prada的店面的话可能会看到,上海的一位录像艺术家杨福东,他帮Prada今年的春夏男装拍了一个的录像短片叫“一年之际”。
然后,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品牌在推广活动中会请一些艺术家做些插画或者小的平面作品,这些作品可能通过品牌宣传品发出,也可能通过媒体印刷出来。待会儿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下,就是2年前,山本耀司在发布他们的秋冬男装的时候,跟本地的媒体周末画报合作了一下,他们邀请了北京的年轻艺术家郭宏卫(音译)画了一套水彩的作品,当时反响也是非常得好。
然后还有一些艺术界和时装界、奢侈品行业的合作,就是设计师他本人就是艺术家,这种跨界活动非常得有具代表性。像土耳其的设计师Hussein Chalayan,还有像已故的英国设计师McQueen,他们本身既是设计师,也是艺术家,Hussein他刚在伦敦非常著名的画廊叫Lisson Gallery做了他首个在伦敦的画廊个展,他拍了一部大型的录像作品,然后在现场加了一个装置在那边。然后包括McQueen在艺术领域里,很多艺术家都会把McQueen当作走在T台的装置艺术家。所以在设计这个行业,其实有很多设计师他们本身是真正意义上跨界的,而不是说他们只是因为一个活动,一个展览,一个公关的事件,然后他们跑到艺术这边来去画两笔做一个装置之类的。他们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确实有那么一批设计师是从他们学生时代,包括他们刚开始他们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就开始置身于时装和艺术两个领域的。如果大家去看像威尼斯双年展,土耳其双年展,其他的一些双年展,甚至一些美术馆的展览,都可以看到Hussein的作品,包括他早些的一些设计,其实他融入了很多雕塑和装置艺术的语言在里面,这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反过来,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艺术家在他们创作中会越来越多地运用到设计的元素,他们在做一些,你很难辨别,他们是在做时装设计呢?还是在做雕塑呢?还是在做装置呢?或者说是行为的一些现场的作品。他们越来越多融入了很多设计的服装内容在里面,待会儿我会给大家看到比利时的绘画艺术家Luc Tuymans,他和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的设计师合作了一件版画作品,那件版画作品恰恰不是以版画常规的形式出现的,它是以一件衬衫的形式出现的,包括像荷兰的女艺术家Alicia Framis,她当时和Husane合作了一个项目叫“防狗服”,待会儿我会给大家看一下,那个也是,你无法鉴定它到底是一件时装作品还是一个装置作品。然后我们会看到,这两个行业的合作,可能现在大家会听的比较多,甚至听了会比较头晕的一个事情,就是媒体谈到跨界这个因素,大家就会讲今天有这么一个活动我们请到了艺术家,今天有这么一个品牌做了一个给活动艺术家,或者这个艺术家的活动有什么时装的品牌,或者说有一个杂志他们做了一个什么项目,然后有艺术家,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两个行业高度合作所产生的一个反映。
接下来我们看一些图片:
这个是一个Chanel的流动艺术展,你们看到的这个美术馆就是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可拆卸美术馆,这是他们的第二站,在东京的那一场,这是在香港的那一场。这是在展馆里现场的一个件作品,这件作品的艺术家叫Sylvie,她的作品大家其实应该前两年应该见到过,他在上海双年展里面展出过一件融合了设计和艺术的装置作品。然后在帮Chanel做的这个设计里面,她把Chanel的包用了进去,做了一个很大的Chanel雕塑的包,然后在包的内部,大家可以看到一个录像视频作品。Chanel这个展览的初衷是请艺术家到他们的工坊参观他们创作的整个流程,给他们一个思路性的引导,所以整个展览的概念非常明确,艺术家会用到很多Chanel元素在艺术作品中,比方说他们会用到他们的包,又比如下面大家可以看到,在镜头有组照片,是美国非常著名的当代新彩色摄影的艺术家叫Stephen Shore,他就很直截了当地拍了Chanel工作室里的一些场景,用他很纪实的,因为他是成名于70年代,是以拍摄日常物品闻名的那批彩色摄影艺术家,他的风格也奠定了美国当代杂志摄影的一个发展脉络,所以他就采用了他的这样一种惯常的标签式的拍摄方式走到了Chanel工坊去拍摄了一些里面的物品(这个也是拍摄的现场)。然后这是日本摄影师荒木经惟拍摄的一个作品。就是说,这个展览里大家可以看到, Chanel手袋成为了很多艺术家创作的灵感,很多艺术家都以这个菱格纹的手袋进行创作,荒木是一个案例。然后,大家会看到上面这张图有个地板,那个地板是台湾艺术家林明弘设计的,他也是根据Chanel的菱形纹路创作的作品,来呼应他对Chanel品牌的理解。林明弘也是这两年在亚洲地区跟品牌合作比较多的艺术家,他之前帮LV的台湾旗舰店设计过店面的装饰,他与D&C合作过,做过一些室内的设计,他帮意大利的家居品牌moroso合作过,他帮lily咖啡的品牌合作过,做过一些工业的设计。
这个是日本的艺术家小野洋子的作品,洋子的作品大家应该已经比较熟悉,因为她已经有两度来上海。2年钱她在上海做个一个个展,6年前她在上海的双年展展出了她的一棵“许愿树”。
接下来是日本的Tabaimo,是日本现在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位动画艺术家,他的创作风格和这个展厅,就是今天这边楼上有展览的一位艺术家——孙逊,今天有很多当代录像艺术家会以手绘动画为媒介,他们两个是最近亚洲地区比较受关注的手绘动画艺术家。Tabaimo参加过上届威尼斯双年展,他展出过以日本木刻水印版画为元素、为灵感创作的手绘动画作品,他的作品都是歇斯底里的,反应荒谬的、很受压抑的当代人生活的录像动画短片。他为Chanel也创作了一部动画,也是以菱形的手袋为元素创作的。
高峰:Chanel最经典的2.55。我刚刚跟大家提到的韩国获爱马仕艺术大奖的,叫LEE BUL,我非常喜欢,我有他的一件作品,我那年去巴黎出差,在卡地亚Foundation正好有他的个展,然后没想到在1年还是2年后在画廊里看到这件作品,最后把它买下来了,是很多材质,像水晶吊灯一样的,如果你们查卡地亚Foundation个展,就会看到展览的图片,然后买了里面的这件作品。
许宇:LEE BUL他其实是韩国这两年比较代表性的艺术家,所以这两年他有跟很多国际大品牌合作,不光是和Chanel有合作,他也被Hugo boss words awards提名,所以他也是这两年比较受关注、比较活跃的艺术家。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上海录像艺术家杨福东的另外一个作品,是2个录像,他当时是去Chanel访问他们的工坊,看到了那边的女工,对那里的女工很有印象,他觉得那些女工是他们的一个化身,是一个缪斯,所以就请了2个模特静止地站在那边拍摄了录像,你觉得那是静止的照片,其实那是一个录像。
上面第一张照片就是Stephen Shore的照片。下面的那张就是比利时的艺术家Wim Delvoye,他很有趣,他在北京有个工作坊,他是很重要的一个装置的多媒体艺术家,他做了很多金属装置,也拍了很多照片,然后在全世界各个美术馆展览。但是,在近5年里,他在北京的郊外有个猪圈,养了很多猪,在猪的身上做了很多的纹身,纹了很多仿LV的LOGO,然后为了这个展览,他又去纹了很多Chanel 的LOGO在上面。
高峰:我曾经询过价,可以分享一下,你要买那个猪的话要4万欧元,现在价格又上去了,可以收藏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时候他来过,带了一个人过来,因为他把作品纹在了人的背上,所以要展示作品必须请那个人过来。
许宇:对,其实他是一位跟上海有挺多互动的艺术家,5年前我还在多伦美术馆工作的时候,“2个欧洲2个亚洲”的展览时,我们就邀请他来上海展出一些纹身作品,当时他展出了一个有LV LOGO的猪皮纹身,包括很多充满了欧洲亚文化情节的纹身作品。
下面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的是,08年在北京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非常盛大的展览, 叫“迪奥与中国艺术家”,这个是不是这10年里品牌与中国艺术家比较大的合作?
高峰:其实你如果了解一些奢侈品牌集团的话,我们知道最大的品牌集团是LVMH,LVMH里面,LV的营业额是最大的,然后它领先其他品牌非常多。其他的品牌里面,表现当然比LV差很多,但是在这些品牌里面,阿诺最喜欢的是迪奥,是他的女儿在执掌,所以迪奥也像他的女儿一样,是他的掌上明珠。其实迪奥的化妆品是很赚钱的,但是在服装这一块还需要发展,所以他们在服装推广上做了很多大动作。所以这个项目,我们不知道它的投入有多大,但是这是一个天文数字,这些作品都是向艺术家定制的,向艺术家购买,价格非常高的,包括他们在外滩做的秀,都是价格非常高的。
许宇:迪奥的这个展览也是时装与艺术行业合作的一个范本。其实像我刚刚展出的图片后,或者谈到的那些粗略的介绍后,大家会有个印象,就是说品牌与艺术家合作的案例上,一般都是艺术家会运用一些品牌的LOGO、经典的案例或者他们成长发展中的历史的桥段,以此为缪斯来进行创作,那么迪奥的这个展览就是很好的一个检阅,这么一个最常规的合作模式的一个展览。这个展览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迪奥把他们自己的设计拿出来陈列在里面,然后请了当时他们的舞美设计师叶锦添来做现场的规划,他做了非常有趣的格局,有点像迷宫,就是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就是一进来是很低旧的走廊,在迷宫里面要走一段时间,突然看到了小桥流水,看到了像假山石,硕大的雕塑,然后镜面的很开朗的空间。然后这个是一进门的第一件作品,是北京雕塑艺术家史金淞做的不锈钢的凳子。然后这个就是叶锦添做的舞美设计的一部分。然后大家会发现,就是说一般品牌和艺术家合作,他们都会拿出他的看家本领,你会看到品牌的元素植入在里面,但是艺术家会拿出自己最标签式的设计与品牌元素结合。那么史金淞最为所知的就是用不锈钢创作雕塑,他用不锈钢做过拖拉机、摩托车、一些交通工具、婴儿摇篮、婴儿车,包括婴儿可以穿的盔甲,像圣斗士圣衣一样,他设计好为他女儿量身定做,可以穿上去的一些盔甲,然后这些东西都是实用的,他也是一个,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把设计这个概念带进他创作中的一个艺术家,他的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实用的,包括他的不锈钢做的拖拉机,在6年前的上海双年展出过,那么这次,他展出的是一个不锈钢做的凳子。
这是广东艺术家做的“再锈两千年”,大家如果看过郑国谷的作品的话,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作品是金属的雕塑,他做了很多我们平时看到的饮料的瓶瓶罐罐,用真的金属去做,叫“再锈两千年”。他还有另一个作品叫“再绣两千年”,是刺绣的绣,他把很多的对话和对、白文字绣在了布面上面,在这里,他把自己“再锈两千年”的作品与迪奥经典的香水瓶子合在一块儿,做的雕塑。然后,这件作品大家一定在恒隆广场看到过,是当时北京绘画艺术家李松松,李松松主要做的是绘画,这是比较出人意料的,他在现场做了一个很硕大的迪奥的包。
然后,这个是住在上海艺术家张洹的很硕大的作品。
高峰:这个应该是“英雄一号”。类似的作品今年在Basel展出过,是村上隆买了,花了几百万美金吧。
许宇:村上隆,其实我们都忽略了,村上隆也是品牌与艺术合作的杰出典范,他跟张洹也是同一个画廊下面的,他们有很多不同的合作。这件作品大家可能会有点印象,是大家今年半年前在上海美术馆应该会看到过,张洹的个展里面就有陈列一个类似的牛皮的作品。
高峰:说道这儿,我觉得张洹和村上隆有个共同点,他们是艺术家,但是他们也有做品牌的梦想,所以你看过他们的一些报道,或者介绍他们的评论文章的话,你能感受到,他们其实是有一个品牌运作的思路在他们的工作室里面,村上隆当然是一个成功的典型,张洹还在这个成功的过程当中,但是他在上海是在一个巨大的工厂里面,有一百多名员工,他等于有点像扮演品牌艺术总监的角色,他用他的创意,然后请他的这些制作人员来实施他的作品,经过他的审核签上他的大名,所以这个流程有点像品牌设计制作的一个过程,蛮有意思的我觉得,这个趋势也是在发展当中。
许宇:就是说当代的艺术家,他们的创作里面,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他们会有一个很大的工厂,可能有几千名的雇员,在世界各地都有他们的分支机构,像我们看到的张洹、听到的村上隆,甚至英国的达米恩赫斯特、美国的杰夫昆斯,他们也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创作的。张洹的工坊里面有雕塑部门、香灰部门、画画的部门,甚至还有做标本的一些部门,有兽医跟他一起合作,还有版画部门。然后今年世博轴,有两件熊猫的不锈钢雕塑就是张洹的作品,后来这个作品又做了个缩小版,是百事集团和张洹的合作。所以说,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和品牌合作,不仅仅是时装品牌,奢侈品牌,甚至是和一些日用的、和我们衣食住行都有关系的品牌都在发生关系。
高峰:那对熊猫的名字叫“和和”、“谐谐”。然后讲到西方成功的例子,我们就讲到,Damien Hirst还有杰夫昆斯。然后Damien Hirst,他工作室最多的时候是多到80个人在给他制作作品,但就在金融危机前,他有一个“壮举”,是苏富比给他做了个专场,就是一个在世艺术家,在拍卖行跳过任何一个画廊直接做了一个专场,最后有2亿(还是3亿)英镑的成交额,真的是让人惊讶,他是艺术领域的叛逆者。然后,之后也听到个消息很有意思,毕竟是金融危机,所以他也裁员了。
然后Jeff Koons也是,他的雕塑在拍卖行可以卖到几千万美金,其实他背后有个工厂制作他那种气球(抛光抛那么光),像现在其实很多艺术家背后都有一些技术手段在支持他们,像Anish Kapoor,他们都掌握了这个工艺,背后有这些工厂在配合。最后后来听到的消息是说,竟然这个工厂破产了,就是杰夫昆斯,他拥有自己独特记忆的这个工厂结果,竟然还破产了,我觉得很惊讶
许宇:然后还可以给大家透露一些秘密,就是大家会注意到,或者未来会听说,其实帮艺术家加工的这些工厂越来越多会出现在中国。现在很多国外重要的艺术家会到中国来寻找原材料,很多美国的艺术家把他们创作的工作室放到了北京。然后最近有很多的美国的著名艺术家,像Erinyes Fisher,他就在中国的一个佛像的工厂里制作他未来的雕塑和装置作品,然后我们想可能也是受到了张洹的启发。
然后这是张大力的一件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AK47的概念,他在残垣断壁上的人的头像,那个graffiti(涂鸦),就是跟AK47有关,然后在这件作品里,他画了Galliano,但是他用AK47把头像给拼了起来。
然后这是北京现在很当红,很被看好的中生代艺术家刘韡的作品,他的作品现在在上海的美术馆里有,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就在一楼右边的那个厅的木头的像城堡一样的雕塑,刘韡一直致力于探讨东欧或者说是共产主义宣传系统语言,因为他觉得那是一种很强大的,甚至很特殊的一些设计美感的体系,他在凝练这些语言的时候,不断地通过日常的家具、木料、花纹,锻造出来属于自己的一个美学世界,一个相当不规则,但是通常有木色、木纹肌理、青绿色,这种豆绿色构成的一个很乌托邦的建筑世界。
然后这是邱志杰的作品,邱志杰也同样在这次的上海双年展里。这是北京的一个老牌艺术家叫王功新的一个录像作品。这个大家都知道,是今天拍卖场上的宠儿,张晓刚的两件作品。
这是上海的雕塑艺术家刘建华,他是一直以烧制瓷器为媒介进行来创作的艺术家,这是他做的一些跟迪奥的鞋、Accessory有关的一套雕塑。
高峰:刘建华本来是来自景德镇的,所以他一直是在陶瓷的材质上做探索。
许宇:下面就是我刚讲到的古根海姆非常重要的一个阿玛尼回顾展,这也是他毁誉参半的一个展览。近十年来,很多大的博物馆开始跟商业机构进行合作的时候,大家做了很多投资庞大的展览,像古根海姆他们做了阿玛尼的展览,后面又做了车的品牌展览,像洛杉矶的现代美术馆和LV、村上隆合作了一个很大的展览,都是投资非常大的展览,但是最后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当时大家还是在想美术馆到底怎样定位自己和规划这些展览的项目,而这些在今天看来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然后这个是98年蔡国强先生和三宅一生的合作,大家会发现中国当代艺术家和日本设计师有很多心灵相通的地方。像蔡国强先生和三宅一生就一直有很多的沟通。包括像我们知道的艾未未,他平时出席重要场合时候,很多是用了两个品牌,一个是三宅一生,一个是,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艾未未和川久保玲会有合作。但是在这里,当时在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展厅里,他们做的一个展览,蔡国强用火药在三宅一生做的衣服上进行了爆破,留下了这么一些特殊美感的花纹肌理。蔡国强大家肯定很熟悉了,就跟这个馆有很大的渊源,就是这个馆开幕的第一个展览就是蔡国强先生的个展,然后2年前奥运会烟火表演和脚印也是蔡国强先生创作的,然后将近8年前在APEC会议,在东方明珠上燃放烟火的也是蔡国强先生。
然后这件就是艾未未和川久保玲的合作。
在时装和艺术的跨界合作中,艺术家当然也不甘示弱,不能总是被时装行业邀请,所以他们也会主动出击,拿时装元素创作,像Prada,他们就一直很支持艺术家,给艺术家很多的支援和空间,像这么一个北欧的小组叫,他们就当时做了一个特殊的Prada项目,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因为德克萨斯州是没有Prada专门的旗舰店的,他们就在那里一个叫Marfa的地方立了个小型的Prada专卖店,这个项目是得到Prada支持的,Prada女士是认可他们的,也给予了他们使用Prada LOGO的权力。但是这个项目不是由Prada提出的,而是艺术家自己提出的,是因为这个小组跟Prada有个很长的渊源。在可能7年前,当时纽约艺术世界的版图在游移,大家都知道当时纽约一开始的艺术区在SOHO区,然后因为SOHO地价猛涨,就搬到了切尔西区,所以他们当时的画廊就搬到了切尔西区,然后突然有一天他们画廊的橱窗做了个作品写着“Prada coming soon”,他们把画廊的店虚构成了Prada的店,其实是他们自己的画廊要开出来而已。几年后,他们又想到一个Prada的项目在得克萨斯,于是Prada女士很开心,就支持了他们,还特意帮他们挑选了Prada的鞋子和日用品陈列在里面,然后这个专卖店是密闭的,就是做完以后就一直要放在里面,随他去了。但是没想到开店第二天店铺就被人砸了,然后里面的鞋子什么都被人偷走了。然后大家就会看到有人在Prada旁边撒尿,在他们的门口上面涂鸦,因为当天开幕式邀请了很多时装界和艺术界的人在那边共襄盛举,然后大家都在想在这么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个店怎么样呢?但是没有想到第二天这个店没有了。
然后这里呢还有一个,是可能跟品牌没有很大关系,但是也是这两个行业一个很特殊的合作。就是比利时的艺术家,也是当代绘画领域的翘楚,他把他当时有一件作品,叫“寂静无声”,做了一个很特殊的版画作品。他不是这个版画做在纸本上或者布面上,当时他是邀请了他的老乡安特卫普六君子之一的沃特先生为他做了件设计,然后把他的画印在了背后。这件作品我去年也带到了上海进行了展出,现在这件作品可以在纽约现代美术馆版画收藏里看到。
这是荷兰籍的西班牙女艺术家Alicia Framis和Hussein的合作,她找了Hussein设计表演的外衣,给女性表演者穿在身上,这个作品名字叫“防狗服”,在欧洲各个城市的美术馆巡展了两年。这个作品的起因是什么呢?Alicia当时是个活跃的国际艺术家,她是西班牙人,然后搬到了荷兰,代表荷兰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后来又跑到了柏林,然后柏林有个区,那边有很多新纳粹住在那边,他们经常会在夜里袭击当地女性,放狗去咬那些女性,所以艺术家就以这件事情为灵感,创作了一个行为表演的作品,之后成为巡展的一个系列。每次展览都会有新的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等跟她一起创作,后来Hussein加入进来,帮她策划了这么一个表演,也帮他设计了这么一件作品,这件作品后来在瑞典现代美术馆做了一个探讨叫“Fashination ”,就是把fashion和fasination合在了一起,邀请了很多做装置的艺术家、行为表演艺术家、设计师等来参加。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杨福东帮Prada拍摄的短片。很有趣的是,最近VOGUE的主编在上海,我很有幸给她做了一个私人收藏的导览,然后她走到我朋友面前指着一张照片问这是谁,好面熟,然后我告诉她这是杨福东,她就说是拍Prada的那个吗?我说是,她就非常的开心。
这个就是皮诺非常重要的收藏,皮诺和LV集团的阿诺先生都是非常重要的欧洲收藏家,他们也是当时在Art Review杂志也是斗得难解难分的收藏家。皮诺的收藏在上届威尼斯双年展开幕的时候他也同时亮相,他是找的安藤忠雄做的场馆设计,他有非常雄厚的收藏,在开幕的时候展出了当时(可能是今天)非常炙手可热的艺术家非常重要的作品。
这是中国艺术家黄永砯的一件作品。
这个是皮诺先生可能比较喜欢的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叫卡特兰的一件作品,大家可以在他收藏的博物馆里看到一个非常有名的作品,是卡特兰做的一个马的雕塑,是马一头栽在墙里面,你看不到头,是一个马被半吊在墙里面,在陈丹青先生的《纽约琐纪》里面开篇有他的这件作品,然后陈先生写的是作者不详,所以这边给大家解释一下是卡特兰的作品,非常有代表性。
这件就是刚才说到的Jeff Koons的作品,就是今天欧洲但凡大的收藏家里似乎都要人手一件他的作品。
高峰:现在的潮流我觉得应该是Anish Kapoor,就是如果你没有他的作品你就会有种落伍的感觉,但以前的话应该就是Jeff Koons。
许宇:接下来我会放一些上海本地艺术家和品牌的一些合作。这是上海的一个录像艺术家最近帮登喜路在淮海路796号的一家店铺专门做了一个装置作品。当时是登喜路发布他们做的一支钢笔,就邀请了艺术家专门为这支钢笔做一件作品,然后受到了登喜路他们关于旅行、关于远足和冒险精神的概念创作了这么一个互动装置。大家可以看到这件作品,艺术家设计的服装、设计了电路组件和后面的雕塑、圆台面,还有金属的支架(在后面的像针一样的支架),作品中的显示器是互动的,它可以反射出走在作品面前的人的人影。
接下来要讲的是时装品牌是怎样进一步扶持艺术生态的呢?他们做的很多工作我觉得是令艺术行业非常钦佩的。他们不仅仅是说我们来合作来做些特殊的展览、做些广告、宣传,他们确实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去帮艺术家发展很多不同的项目。比方说Hugo boss奖项,他们每2年会发起这么一个奖,邀请一些特殊的组委会专家来做评审,来评选全球领域中最杰出的艺术家,最后评选出的艺术家会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并在古根海姆(纽约最重要的几个美术馆之一的场馆)做一个个展。
还有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奖就是卡地亚大奖,如果大家有兴趣去伦敦的话,在伦敦10月份的Friz博览会上是卡地亚大奖的颁奖的揭幕颁奖礼。他们2家是联手进行这么一项活动,卡地亚找组委会来作为评审集团,Friz博览会会提供一个平台,增建就是说:全世界年轻的艺术家,刚毕业3年的艺术家,他只要提供自己的证明——证明他们刚毕业3年。之后,都可以在线在他们的网站上上传自己的作品、简历和创作概念、自述,半年以后这些组委会的策展人、艺术家、评审团会进行挑选,最后被选中的艺术家会有幸得到卡地亚的赞助(包括资金、旅费等),让他们在英国呆一段时间去实施作品,最终会在Friz博览会上展出这么一件作品,这个是非常好的。因为Friz博览会、巴塞尔博览会和迈阿密博览会是今天最重要的世界三大博览会之一,博览会同期全球最重要的画廊的老板、美术馆的专家、馆长、收藏家都会云集在这边进行挑选、收藏,所以说如果你有机会在这个博览会上做一个个展的话,对你的年轻的刚开始的职业生涯是非常大的推进。
钟飙(Zhong Biao B.1968)出生于重庆,当代画家,艺术家。亦擅长哲学思辨及写作。
1991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 后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钟飙以独特的构图方式和切入当代艺术的视角著称。跟其他同时代的艺术家迥乎不同,他的平面创作在很早的时候就进入了多维景观的世界。
刘晓东(Liu XiaoDong B. 1963)出生于辽宁金城镇,男,中国油画家。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在附中任教至今。曾先后参加&#牟素描大展”,&#年中国现代艺术展”,1990年”纪念凡高逝世百年画展”等等。1990年5月首次举办个人画展。刘小东被国内外的评论家称为“中国最重要的画家”,他的作品频繁受邀进入世界各大美术馆作展,并不断刷新华人画家作品的拍卖纪录。
徐道获(Do-Ho Suh, B.1962)出生于韩国汉城。在汉城国立大学学习东方绘画,完成了他在韩国军队强制性服务之后迁居到美国。现居住和工作在纽约市。此处应该是2003年获得爱马仕当代艺术奖,而不是2004年。
李昢(Lee Bul, B.1946)生于首尔,韩国艺术家;2009年获得爱马仕当代艺术奖;
HBox Mobile Home:爱马仕行动艺术馆。
曹斐(Cao Fei B.1978)出生于广州,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系;中国新生代艺术家。
丁乙(DingYi B.1962)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学校,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被认为是中国抽象派画家中的先驱者,并在国际上享有广泛声誉。他的作品在各个展览和机构广泛展出,比如:威尼斯双年展(1993);横滨三年展(2001)和广州双年展(2002)。
这是爱马仕前任主席兼行政总裁Jean-Louis Dumas离任前为品牌构思的最后一个主题,“巴黎气韵”是2006年的年题。
Josef Albers (~)
德裔美国画家、、和理论家。1920年进入包豪斯(Bauhaus)设计学校读书,1933年成为首批赴美的教师之一,在黑山学院任教,之后任教于。他发展了一种特殊的画风,以抽象的直线模式和黑白原色构图。最著名的系列绘画作品是《正方形的礼赞》,始作于1950年。他撰写的《色彩的相互作用》(1963)是关于色彩理论的研究,影响颇巨。
黄笃:著名的独立策展人、批评家。198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91年至1992年在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深造。2004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
讲演者口误,应为“mobile art”,项目全称为“Chanel Mobile Art”,意为“香奈儿流动的艺术”
萨哈哈迪德:知名的英国籍女建筑师,也是2004年普立兹建筑奖得主(第一位女性得主),出生于伊拉克的巴格达,现居于英国。
古根海姆美术馆:坐落于纽约曼哈顿区第5街,该美术馆保存了所罗门.R.古根海姆有现代艺术收藏品,因此该馆以个的名字来命名。许多展品由金属杆悬挂着,看起来似浮在空中。按照传统,博物馆在沿大厅四周的墙上展览艺术作品,但古根海姆打破了传统的惯例。
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日-日)是著名的,有坏孩子之称,被认为是英国的时尚教父。
艾未未:当代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威尼斯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
蔡国强: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至1995年旅居日本, 1995年移居美国纽约至今。
弗朗索瓦·皮诺(Francois· Pinault):是名列法国富豪榜第五的超级富豪,资产超过了70亿美元,控制着世界第三大奢侈品牌古琦集团,他是法国最慷慨的艺术收藏家,拥有的艺术品超过2000件,是佳士得拍卖行的最大股东。
Juergen Teller,1964年生于德国Erlangen。在慕尼黑摄影学院修读了两年摄影课程之后,为了逃避兵役,来到伦敦;他与设计师Venetia Scott有一个女儿。他们两个率先运动,挑战整个90年代先入为主的时装摄影。他们使用邋遢的拍摄地点(通常是他们的家),选用有特质的模特,坚持一种叙述故事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显示服装”,直接与80年代审美观相对立。
杨福东:1971年出生,1995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被认为是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影像作品《陌生天堂》、《天上,天上,茉莉,茉莉》和《后房,嘿,天亮了》已经在国际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B. 1943):当今时装界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日本设计师之一,家父于第二次世界大站时不幸离世,YOHJI由任职裁缝的母亲抚养长大,受母亲影响,YOHIJ热爱时装设计,于BUNKA FASHION COLLEGE(与NIGO–APE的创造人及高桥盾属同门师兄弟)完成时装设计学位成立个人品牌,并分别于72年及79年成立Y`S FOR WOMEN及Y`S FOR MEN两大系列。
荒木经惟:1940年出生于东京平民区。1959年进入国立千叶大学主修摄影与电影。1963年,从工学系摄影专业毕业,进入日本著名的电通广告公司任广告摄影师。
林明弘(1964-):生于东京。一岁返台,八岁前住在雾峰老家,成长时期迁徙于台、日、美、法。1993年获加州Pasadena市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美术系硕士(M.F.A.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Pasadena, California, USA)。他曾参与台北双年展、福冈三年展、伊斯坦堡双年展、威尼斯双年展、里昂双年展等,也受邀于巴黎东京宫、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赫尔辛基Kiasma当代美术馆、等多项国际间的展览。他将台湾民间艳俗花布图案放大,使用乳胶漆涂绘于展出空间的墙面或地面,成为他的独自风格。花布图腾从私密空间进入公共空间,形成公私领域空间混淆,透过美学空间的改变,进而转变人们的欣赏行为习惯,并且让空间产生不同的氛围。
小野洋子:(日—)是日裔美籍音乐家、先锋艺术家,(John Lennon)的第二位妻子。她出生于的一个富有家庭,其先祖是日本战国时代柳川大名的重臣,被赞称为日本七柱枪的。她的名字常错译为。在日本,她的名字与其他日裔人士一样通常以片假名オノ?ヨーコ表示。
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现已成为法国最重要得当代艺术基金会之一。对于卡地亚集团而言,基金会是一个“形象”,而不是一项投资。
Wim Delvoye:威姆德沃伊,曾参加过1990年威尼斯双年展和1992年卡塞尔文献展。他作品的千面性是人们永远无法预见的。
叶锦添:毕业于香港理工学院高级摄影专业。游走于服装、视觉艺术、电影美术、当代艺术创作间的著名艺术家。
史金淞:1969年出生于中国湖北当阳。1994年毕业于中国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现生活和工作于武汉及北京。
郑国谷:1970 年出生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阳江,成长于艺术世家。其父为中国传统乐曲制造工匠和演唱家。在校期间,他曾于 1991 年加入由稍年长的艺术家成立的大尾象工作组(林一林、陈劭雄、徐坦、梁矩辉),他们鼓励青年艺术家尝试表演艺术和概念艺术。2002年与陈再炎、孙庆麟创办阳江组,荣获06年中国当代艺术奖,现任教于北师大珠海分校国际传媒设计学院。
李松松:1973 生于北京,1992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文学学士学位,现居北京。
村上隆:是上世纪60年代以后出生的日本艺术家中极具影响力的一位,在日本不仅是一位受到广泛的喜爱的艺术家,也是日本新一代年轻人的偶像。他强烈意识到——西方的当代艺术与日本的艺术创作是截然不同的,重要的是我们这一代人如何不依靠任何固有的文化体系而创造出最本质的东西。
杰夫·昆斯 (Jeff Koons) :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杰夫·昆斯 (Jeff Koons) 1955年生于美国,1976年毕业于马里兰艺术学院,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波普艺术家。
张大力:1963年生于黑龙江,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美院),现 生活于北京。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张大力就以街头涂鸦的作品“对话”而闻名,他也是最早关注民生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一。
蔡国强:出生于省,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1986年至1995年旅居, 1995年移居美国纽约至今。80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中国发明的创作作品,是近几年在国际艺坛上最受瞩目的中国人之一,担任2001年上海会议焰火表演的总设计,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闭幕式的核心创意成员及视觉特效艺术总设计,2009年中国国庆60周年焰火表演总导演。他的艺术创作对西方艺术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力,西方媒体称之为“蔡国强旋风”。
三宅一生:(B. 1938),日本著名师,他以极富工艺创新的服饰设计与展览而闻名于世。其后创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于日本的民族观念、习俗和价值观,成为名震裹宇的世界优秀时装品牌。
艾未未:当代艺术家,著名诗人艾青之子。曾在美国、日本、瑞典、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威尼斯等多个国家举办个人艺术展。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 Rei Kawakubo;B. 1942)是一位日本的服装设计师,出生于东京,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对称、曲面状的前卫服饰闻名全球,受到许多时尚界人士的喜爱。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装设计师当中,川久保玲是少数几个未曾到国外留学,而且未曾主修过服装设计的特殊设计师。
吕克o图伊曼斯(Luc Tuymans B. 1958)生于比利时莫尔特塞尔,现在安特卫普生活工作。1976年他在布鲁塞的Sint-Lukasinstituut 学习美术,随后在Vrije Universiteit in Brussels 研究美术史,是1980年月以来今世绘画界最主要的画家之一。
毛里兹奥· 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意大利新概念艺术家,大胆创新,勇于创造颠覆性作品。
陈丹青:中国画家,文艺评论家。祖籍广东台山,1953年出生于上海,1978年恢复高考时,以同等学历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1980年陈丹青以油画《西藏组画》一举成名。他具有较强的造型能力,画风细腻,感情真挚,思维敏锐,有着一种稳定和深沉的力量。
Anish Kapoor:(安尼施卡普尔,生于1954年),英国著名雕塑家,出生在印度孟买,父亲是印度人,母亲是伊拉克籍犹太人。70年代初他到了伦敦,在香雪学院(Hornsey College Of Art)学习艺术,后来就在伦敦工作和生活。因为这样的经历,他的作品被视为是印度和西方精神的结合。
(本文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和【瑞象馆】所有,或经原作者授权【瑞象馆】使用。本文允许引用、转载,但使用时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文章来自瑞象视点
一二三四五六日
版权所有 (C) 2014 瑞象视点
| Powered by 瑞象馆
Copyright (C) 2010 瑞象馆 | Powered
| 沪ICP备号 |
&img src=&http://www.rayartcenter.org/wp-content/themes/default/images/home_04.png& onMouseOver=&toolTip('')& onMouseOut=&toolTip()& /&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186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unningman撕名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