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到星球转了一圈,回来时女儿已变老太婆是什么电影,不是刚上映的星际穿越 三个星球,我看完这电影就感觉看过

& 赏表看电影之《星际穿越》与汉米尔顿
赏表看电影之《星际穿越》与汉米尔顿
日 09:00来源:腕表之家 原创作者:谢鑫
& & &&[&品牌文化从《记忆碎片》到《黑暗骑士》系列电影再到年的《盗梦空间》,克里斯托弗·诺兰凭借奇特的想象力和错综复杂的叙事手法,成为不少影迷心目中不折不扣的“造梦大师”。因此,当年《星际穿越》刚刚透出拍摄消息时,就已经有不少人报以极大的关注。因为像《盗梦空间》这样的所谓“烧脑”神作实在令我这个理科班里的文科生出身的艺术生头疼,再加上“星际”这样的题材对我实在没什么吸引力,所以起初我并没怎么去关注这部电影,更谈不上什么期待了。
&&&&&&上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我陪同去看了这部“本年度最不能错过的科幻电影”,说实话,这部影片令我感到十分惊喜。首先,这部作为一部太空科幻电影,《星际穿越》虽然架构很大,而且采用了很多晦涩的物理学概念,但却并非一场乏味的科学报告,影片以父女之间的亲情作为叙事主线,不仅赚足了观众泪水,更使整体剧情意外的容易理解。
&&&&&&比起科幻片,影片的开始更像是一部陈旧的年代片,影像中,几位老人叙述着他们年轻时的生活环境:漫天的风沙下,植物开始灭绝,人们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求生,而男主角库珀(马修·麦康纳饰)只是一位农民。
&&&&&&随着剧情的展开,真像浮出水面,库珀是一名前宇航员,也是一名工程师。然而人类文明在那时已然危在旦夕,纳税人不希望将钱投入在“毫无意义”却花费巨大的航空航天工程中,甚至连教科书上都将人类登月描述成一场骗局。人们不再需要宇航员,每天只是在种植食物、吃饭喝水中度过,被迫解散,而库珀为了生存,也成为了一名农民,与女儿、儿子和岳父生活在一起。
&&&&&&在父亲库珀的影响下,女儿墨菲对航空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然而令库珀不解的是,墨菲一直觉得自己的房间里有“幽灵”,因为她房间里的书总是无缘无故的掉下来。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工程师,库珀以为这只是女儿的胡思乱想,不过还是告诉墨菲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这些现象。
&&&&&&一次严重的沙尘暴中,墨菲忘了关自己房间的窗户,却偶然发现吹进来的沙子在不明的重力作用下,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条条有规律的条纹,库珀发现这些条纹其实是一个二进制的代码,并破解出代码所要传达的是一个地理坐标。库珀本打算独自驱车前往,墨菲却躲在汽车副驾上的一张毯子下偷偷跟了过来。两人刚刚到达目标地点却不幸被抓,醒来的库珀被一只方形机器人审讯(“俄罗斯方块”萌萌哒好想养一只有木有!!幽默感必须)。而后见到了神秘的女科学家布兰德(安妮·海瑟薇饰)。
&&&&&&而后经过一番误解、争辩、屈服和协调后(正常电影常见的组队桥段),库珀见到了艾米莉亚的父亲,同时也是他曾经的导师布兰德教授(迈克尔·凯恩饰),并了解到这里是最后的秘密根据地。布兰德教授解释,地球上的植物已经逐渐灭绝,人类如果留在地球上,最后终将因为缺乏氧气窒息而死。
&&&&&&但在十几年前,发现在太阳系内,出现了一个虫洞,这颗虫洞连接着另外一个星系,虫洞另一端的附近,就有着个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之前由曼恩教授(马特·达蒙饰)带领的名先驱队员出发去探索哪颗星球更适宜人居住,在上面做初步的调查,一人一颗星球,然后把信息发回来。现在布兰德教授提出了两个计划,是库珀一行人在前往确认在名先驱筛选后的宜居星球后传达回地球,再将剩余的人类都带去到新的星球去。若燃料不够返程,则执行——抛弃旧地球的人类,将飞船携带着的人类胚胎,在新的宜居星球进行孵化,以避免人类灭绝。而此时,缺少的正是一名像库珀这样训练有素的飞行员。
&&&&&&为了拯救人类,更是为了给自己的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库珀决定离开家人,加入计划,而此时女儿也解开了书架书本掉落的秘密,其传达的是摩斯电码“”,要求父亲留下来,而库珀心意已决,只留给女儿一只并告诉女儿,如果自己在进行穿越或休眠时,这只手的时间就会变慢,并安慰女儿说,等自己回来时可能和女儿一样大(现在一看到电影里的就会全神贯注地盯着,生怕错过能看出品牌的镜头,朋友说:“这是病,得治……”)。然而女儿显然不能原谅父亲不顾自己劝阻,坚持要走的决定,直到库珀走之前发动引擎,才从屋里狂奔出来,而此时库珀的车已走远。路上,库珀也再次翻开副驾上的毯子,这次却只看到一个冷冰冰的箱子。&
&&&&&&至此,影片用三分之一的时间铺垫了库珀和女儿墨菲的感情,节奏虽慢,却并不觉得拖沓,甚至每一个镜头所积淀的感情与对世界观侧面展现都恰到好处。终于,在墨菲和库珀的岳父唐纳德的目送下,搭载着库珀与布兰德和另外两名科学家以及两个机器人(没记错应该分别叫塔斯和凯斯,虽然看起来是冷冰冰的“俄罗斯方块”,但凭借不一定切合时宜的幽默感,几乎承载了本片全部的笑料,对人类的绝对服从和甘心献身的精神也令人十分动容)。
&&&&&&之后便是特效华丽,背景配乐引人入胜的太空之旅,一行人成功穿越虫洞,根据先前派出的先驱队员发回来的消息,有三名队员发回了消息,为了节省染料,一行人决定先探索离黑洞很接近的一个星球,然而也是由于离黑洞太近,在这个星球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将相当于外界的年。最后一行人决定以相对耗费燃料但也相对节省时间的办法来探索这个星球。一行人降落在一片水域中,本以为这是个宜居星球,却没有找到先遣队员,只发现了飞船残骸,此时一股巨浪打来,同行的一名科学家没来的及登船,不幸牺牲,飞船也因此进水,耽搁了时间,飞船刚刚恢复过来就又有一股巨浪打来,库珀与布兰德顺利逃生,然而回到在太空中等待的主飞船上,外界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在飞船上等待的另一名科学家已两鬓斑白。
&&&&&&在主飞船中仍可以收到来自地球的信息,而飞船却不能向地球发送消息,库珀与布兰德各自浏览家人发来的消息。二十多年过去,库珀的儿子已经娶妻生子,成为了一名农民,然而随着多年的等待逐渐放弃了对父亲还活着的希望。而女儿则没有原谅他离家而去,一直不肯与他联系,直到最后一段录像,原来这天是女儿墨菲与库珀离家时同岁的那一天,她记得父亲曾说自己回来时可能和女儿一样大,可女儿成长到他的年龄却终究没能见到他回来,而此时的墨菲已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是布兰德教授的得意弟子(感觉俩孩子都长残了……)。&
&&&&&&由于意外耗费了过多时间,飞船剩余的能源仅够再探索附近的一个星球然后剩余的燃料还能足够返程,三人讨论如何在曼恩教授所在的星球和另一名先驱队员所在的星球做出抉择,其中曼恩教授所在的星球一直有持续的信号发回,而另一名先驱队员所在的星球则在发回了一份看起来十分不错的数据后失去了联系。布兰德强烈建议前往有着良好数据传回的另一名先驱队员所在的星球,而一行人在得知这名先驱队员是布兰德的爱人后,最终决定前往看起来可能更可靠的曼恩教授所在的星球。
&&&&&&到了曼恩教授所在的星球,这里一片冰原,一行人唤醒了进入休眠的曼恩教授,稍后,地球上传来墨菲传给布兰德的视频,布兰德教授去世了,在他去世之前终于告知墨菲,原来的必要的理论支持方程他早已解开,但缺乏关于奇点的数据,否则就无解,而要获得关于奇点的数据,必须要进入黑洞,但任何东西进入黑洞之后都无法逃逸,因此,以人类所知的任何方法都无法获得这个数据。因此一开始就是个骗局,只有是可行的,被留在地球上的人只能等死。库珀决定先帮助曼恩教授在这个星球上所发现的宜居地点培育人类的下一代,之后返程。
&&&&&&然而在他们离开基地一段距离之后,库珀却遭到了曼恩的暗算,原来这个星球根本不存在宜居的地点,伪造这个星球适宜居住是能让有人来救他的唯一方式。库珀凭借强大的意志呼叫布兰德前来救援并挺了过来,但同行的另一名科学家则在基地触发了曼恩设下的陷阱被炸死了,曼恩教授抢先开走一架飞船,并试图强行控制停靠在外太空的主飞船,却终于恶有恶报,因无法对接主飞船却强行开门导致飞船被撞的粉碎,同时主飞船也因撞击便宜轨道旋转飞出。紧接着库珀靠着强大的驾驶技术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与主飞船的对接。
&&&&&&现在飞船上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此时就连到达最后一颗未探索的星球燃料尚且不足,更不必说回地球了。库珀提出利用弹弓效应,借助黑洞的引力助推可以使飞船到达布兰德爱人所在的星球,前提是牺牲将耗尽由机器人塔斯所代为驾驶的探险飞船,同时抛弃这架飞船以减轻负重,布兰德虽然对库珀决定牺牲机器人塔斯表示不认同,塔斯却表示甘愿为人类做出牺牲,最后不得不执行这一计划。而实际上在塔斯所在的探险飞船燃料耗尽并被抛弃后,飞船的动力仍不足以摆脱黑洞的引力,之后必须再耗尽库珀所在飞船的动力并投弃才能够让布兰德到达目的地,当然这件事库珀一开始便心里有数,只是瞒着布兰德。
&&&&&&成功让布兰德所在的主飞船脱离黑洞引力之后,库珀与机器人塔斯被吸入黑洞之中,却意外的进入了一个五维空间,在这里库珀可以在女儿房间的书架后面看到小时候的墨菲,他拼命的敲打书架却无法突破这个空间,后悔离开女儿的库珀将书架上的书击落以摩斯电码“”向过去的女儿传达希望女儿能够说服他让他留下来,这是库珀醒悟,原来自己正是墨菲房间里造成各种奇怪现象的“幽灵”,而被命运选中拯救人类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女儿。随后他决定在塔斯的帮助下,在五维空间内收集信息,协助墨菲解开布兰德教授的方程,亲手用沙子写下了的坐标指导过去的自己继续加入探索计划。
&&&&&&布兰德教授死后,墨菲在经历短暂的崩溃后并没有继续消沉,决定继续寻找方程的解,毫无头绪的她感应到小时候那个奇特的房间是唯一可能存在能够帮助她找到信息的地方。在她放火烧了哥哥的玉米地,以引开哥哥,带哥哥的妻儿去环境相对较好的研究所治病时,墨菲回到了小时候自己的房间,希望能够找到什么线索,墨菲在回想过去的一切后,终于意识到,其实所谓的幽灵正是父亲正在通过某种形式像她传递讯息,然而她把箱子挪开也依然没有书掉下来,她还原书架上的摆设,突然想起父亲送给她的那只表曾被她长时间的摆放在书架上,她抓紧翻出那只表来,仔细一看,果然发现指针的异常跳动是一段摩斯电码。
&&&&&&在库珀将信息传递给墨菲之后,他所在的五维空间开始崩塌,然而大概是受黑洞的影响,地球上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几十年,通过库珀传递的信息,墨菲成功解开了布兰德教授的方程式,在她的理论支持下成功建立了“库珀空间站”将幸存的人类送到了太空生存。随后,库珀在医院病房中醒来,医生说很幸运,他们的飞船发现库珀的时候,他的宇航服里存储的氧气仅够他支持几分钟而已。
&&&&&&最后,已然年迈的墨菲为了等待父亲的归来,在几次进入休眠之后,终于在有生之年见到了父亲,父女俩含泪相会,库珀告诉墨菲,自己就是她房间里的“幽灵”,墨菲回答,她知道,只是别人都不相信她,以为是她自己独自解开了那道关乎人类生存的方程。随后年迈的墨菲说,父母不应该看着自己的儿女死去,告诉他最需要他的人在另一个星系——布兰德此时正孤独的在另一个星球培育着下一代人类。最终库珀开走一架飞船,驶向布兰德所在的星球……
&&&&&&总的来说比起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往的作品,《星际穿越》着实算不上一部“烧脑”的电影但却依然精彩,近乎三个小时的电影时长却几乎全程无尿点。作为一部以星际旅行为卖点的科幻影片,却以传统的父女情作为贯穿影片始终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甚至不惜用将近一个小时的篇幅来铺垫二人的关系,这既是一种安全保险的叙事手段,也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做法。影片的背后,剧本由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基普·索恩作为理论顾问,所有的科学细节都存在严肃的理论基础,电影中的人物用大量的科学术语告诉现实中的观众,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可能的,只是还没有实现而已。
&&&&&&自年以来,具有独特风格的就已引起全球领先屏幕造型师的瞩目。已为&多部影片赋予了精彩的特色,并通过它的制表知识和技能帮助电影制作者为他们的角色创造出无以伦比的完美手表。
&&&&&&在这部影片中,汉的腕表也承载着父女之间的感情,成为了影片中库珀与女儿墨菲超时空联系的重要道具。墨菲佩戴的这支腕表是由汉米尔顿专为《星际穿越》专门定制的卡其表款,此腕表为量身定制,由腕表的各种元件组成人物个性,经典简约的设计完美契合剧中角色墨菲热爱探究科学的个性,独一无二。
&&&&&&主人公库珀在电影中佩戴的是一款飞行员系列双历腕表,该款腕表采用硬朗个性的飞行员设计透出一种早期的美国飞行员气质,这与库珀在剧中的前飞行员身份十分契合,其简洁干练的外观和实用的功能性,亦完美契合了影片中库珀的先锋精神。这款腕表的官方型号为:。
&&&&&&最后,为大家送上影片中布兰德博士经常念起的狄兰·托马斯《不要温顺地走进那良夜》,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死神将可爱的人们带离这个世界表达了愤怒,即“怒斥光明的消逝”,诗中充斥着夜晚与白昼、黑暗与光明、温和与狂暴、死亡与生命的二元对立,语言的张力十分饱满。同时,更是暗暗契合电影的剧情,体现了太空探险者的勇气与大无畏精神。
《不要温顺地走进那良夜》
作者:狄兰·托马斯
翻译:巫宁坤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
老年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
Old&age&should&burn&and&rave&at&close&of&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Rage,&rage&against&the&dying&of&the&light.
虽然智慧的人临终时懂得黑暗有理,
Though&wise&men&at&their&end&know&dark&is&right,
因为他们的话没有迸发出闪电,他们
Because&their&words&had&forked&no&lightning&they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
善良的人,当最后一浪过去,高呼他们脆弱的善行
Good&men,&the&last&wave&by,&crying&how&bright
可能曾会多么光辉地在绿色的海湾里舞蹈,
Their&frail&deeds&might&have&danced&in&a&green&bay,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Rage,&rage&against&the&dying&of&the&light.
狂暴的人抓住并歌唱过翱翔的太阳,
Wild&men&who&caught&and&sang&the&sun&in&flight,
懂得,但为时太晚,他们使太阳在途中悲伤,
And&learn,&too&late,&they&grieved&it&on&its&way,
也并不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
严肃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视觉看出
Grave&men,&near&death,&who&see&with&blinding&sight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样闪耀欢欣,
Blind&eyes&could&blaze&like&meteors&and&be&gay,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Rage,&rage&against&the&dying&of&the&light.
您啊,我的父亲.在那悲哀的高处.
And&you,&my&father,&there&on&the&sad&height,
现在用您的热泪诅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Curse,&bless&me&now&with&your&fierce&tears,&I&pray.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
Do&not&go&gentle&into&that&good&night.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Rage,&rage&against&the&dying&of&the&light.
(图文&腕表之家&谢鑫)
我来写评论
请您填写详细信息
当前非工作时间,我们将在致电您,为您提供服务!
还差一步完成手机验证,请填写您短信收到的验证码,腕表之家编辑会优先为您提供帮助。
手机验证:
问:什么是水货手表,水货与行货的区别?
答:其实大部分水货和行货的产地是一样的,所有原装进口的或者国内生产的表,都要先到香港集中,再统一发往亚洲各地区.只是再从香港中转的时候,如果是单个走私进来,没有关税,就是水货,由于其机芯编号不在中国大陆区销售范围内,所以一年内不能得到原厂保修...
问:淘宝、电商、非知名表行的表,都是真的吗?
答:普通的购物网站基本上大品牌的手表都是不会授权网络销售的。因为地域的进货出货价格差异导致厂家根本无法控制销售价格,会把厂家的价格体系打乱,所以大多通过自己的实体专卖店(柜)进行销售,或者经过授权的著名表行进行销售...
问:在香港买手表,在国内可以保修吗?
答:关于保修有以下3个级别:
1)在专卖店买的正品,比如你在天梭专卖店或者商场里的专柜,可以在国内任何天梭的柜台或者专卖店维修(其实他们也是负责寄到特约维修站)...其严谨程度和《2001漫游太空》《超时空接触》相比如何?
说这部电影无懈可击实在是太可笑了,大家过度关注“科学”的部分,却忘了一些最基本的逻辑和常识。其实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硬伤就在于主角给他的女儿传送摩斯电码。主角确实是通过控制引力来操控指针的摆动实现了摩斯电码的传送,这个设定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手表不具备存储功能,除非男主是对着在房间里面的女儿从头到尾拨了一遍编码,不然信息不可能完整的传输过去,更不用说女儿还拿着手表蹦蹦跳跳的跑出去找她哥,她是如何这么自信这只手表出了那个神奇的房间还能够接收他父亲的信息的?最终她在实验室里完成了数据的记录就更扯了。细致的分析一遍下来就是:1. 男主在五维空间内虽然可以选择对接任一时间点的女儿房间,但是,他只能看到、影响她女儿书房(这点应该没有争议),其次他对着某一时间点时,他只能影响那一个具体的时间点,比方说他把书推出去的时候,只推出去了某个时间点的书,而不是把从古至今那个书架上那个位置的书全都推出去了。2. 如果以上的设定全都理解了,以下几种情况发生一种,信息或许才有可能被女儿完整接收:A. 父亲成功的提示到了在房间里的女儿编码要开始了,然后完完整整的让女儿呆在房间里把编码破译出来。 B. 手表具有存储功能,输过的编码可以反复回放。C. 男主所在的空间具有在同一时间一次性操纵所有时间点上引力的能力,他在那个时候拨手表,其他所有的时间手表也会动。3. A情况不成立,因为首先,电影里显示男主在拨手表的时候是在女儿把手表放在了书架上的时候,也就是至少至少这个编码的头她女儿已经错过了,缺头的编码不只是缺少信息,甚至可能是无法破译的(我是学电子信息工程的)。而且女儿不是在自己的房间里破译出的信息,而是在实验室,而不管男主是否能影响除了女儿房间的其他空间,显然男主是对着书架完成了整个编码。4. B情况不成立,因为首先这个手表看起来显然不像是有任何的存储功能。。。也没有任何手表有理由去存储任何的指针抖动情况。而即使手表真的神奇般的具备这样的循环播放功能,摩斯电码无非是长短点的组合,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记头尾的信号,这个码是不可能被破解的。5. C情况不成立, 因为显然男主在推书的时候没有把所有时间的书全都推出去,没有任何迹象说明这个空间给予了他一个同时操纵所有时间的能力。而即使他具备这个能力,他的所有拨动都会被反映在所有的时间点上,也就是说手表的抖动也根本不会成一个序列,这假设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所以综上所述,这一段情节是“硬”伤,在电影的设定下绝对不可能实现。既然电影标榜科学而不是科幻,那我就必须跟他较个真了。
11.21:补充了飞船“对接”第一颗星球时的轨道能量问题。
脑洞了一下Ranger可能的推进方式再来修改这个答案的时候,系里的泰国小哥带来了Kip Thorne的新书The Science of Interstellar,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霸占了一下午的时间,基本通读了所有关键部分,现在可以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了。11.14:补充了潮汐锁定的影响;Thorne关于旋转黑洞的估算(Kerr黑洞)自己偷懒来晚了,非常同意目前排名第一的答主关于“看科幻的正确方式就是为其洗地”的观点,他的回答也涵盖了本片的大多数争议部分,不过我还是想把其中几条进行扩充,方便想深入了解的读者们。(介绍部分比较啰嗦,可以直接看黑体部分,结论直接看黑体+下划线)1,第一个星球的巨浪我听到的第一个关于这个巨浪的吐槽来自一位师妹“水那么浅,哪来的那么高的巨浪啊?”。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来自黑洞的潮汐力早就把这个星球表面的“水壳”拉长成一个椭球了:这是地球潮汐成因的夸张图示,图中椭圆的尖端没有朝向月球是为了说明潮汐加速效应,这里按下不表。这个椭球的原因很简单,点质量/球状质量的引力按照平方反比率衰减,靠近黑洞的水受到的引力更大,为了平衡会被“拉”到离黑洞更近的位置。。。且慢!这么一说,水被拉起之后里黑洞更近,受到的黑洞引力更大,同时离星球更远,受到星球的引力更小,岂不是会被黑洞吸走?这让我想起,因为大家忽略了星球绕黑洞运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这才是和黑洞引力平衡的力(从星球参考系看),wiki上有个很好的图:上半部分表示黑洞对星球的总引力,越到右侧(离黑洞近的一侧)越大,下半部分表示减去离心力后的潮汐力,最后潮汐力的分布是:那么想简单估算一下潮汐的高度,只要知道地心和地表处的黑洞引力差就行了:这里实际是最大值,也就是星球表面位于离黑洞最近点和最远点两处的值,其他位置则随着到地心连线到地心与黑洞连线的投影长度变化,这个力的力场和地球的引力场叠加,使得地球表面(近似球面)不再是等势面。假如我们定义水面最低处(其实就是到地心连线同地心到黑洞连线垂直的那个大圆)为势能0点,“潮汐力场”在潮汐最高处的地表位置的势是:如果潮汐高度为h,也就是上升h达到势能0点,单位质量引力要消耗gh的功去抵消U_f,于是潮汐高度h是:假如地球需要1km的潮汐,那么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需要差不多缩短到现在的1/20.这其实已经差不多在太阳表面了。切换到影片里的黑洞,这个链接提到视界大小和地球轨道半径差不多,假设是史瓦西黑洞的话(没有自转),这个黑洞质量应该是太阳的5000万倍,“只”产生1km高的潮汐的话,地球到它中心的距离应该是20倍目前地球到太阳的距离,而这个距离还是比地球和黑洞之间的洛希极限(潮汐力=重力时地球到黑洞的距离,这个时候地球要是不够结实就散架了,这里是1.35AU左右,比视界半径大一点而已)。所以,结论是:产生1km的潮汐没问题,星球也不会散架,但浪不会来的那么突然,除非有特殊的地形制约(参见钱塘江入海口)。补充:评论中有人提到了潮汐锁定,其实这一点反而可以更好地解释这个巨浪。Kip Thorne在新书里也提到了。因为潮汐锁定并不是完美的锁定,即使是月球,也会在锁定位置附近晃动,这种晃动贡献了天平动(天平動)的一部分。根据Thorne的估算,晃动的周期差不多是一小时,如果幅度足够大的话,这意味着潮汐的频率也会高很多,来势完全可以更凶猛。另外,即使是月球微弱的引潮力,都可以导致地球的固体部分发生形变,也就是固体潮(),幅度可以达到几十厘米。对于片中的星球Miller,黑洞的潮汐力带来的很可能是大规模的地壳形变,强烈的海地地震会引起更具破坏力的海啸。在地球上都能达到10m级高度的海啸,在Miller上有更强烈的地震作动力,再加上黑洞潮汐力的加成,形成滔天巨浪也就不难理解了。2.想产生1h=7年的效果,星球必须到离黑洞非常近的位置,而那么近已经没有稳定轨道了吗?引力产生的时间膨胀可以简化为(无自转黑洞):r_sch代表黑洞的史瓦西半径,所以要产生1h=7年的效果,时间需要膨胀6万倍,所以上面的r~1.r_sch,基本就在视界表面了不过因为星球本身也在相对黑叔叔所在空间站运动,所以还会有个狭义相对论的时间膨胀,假如空间站飞的很慢,这两个效应叠加的时间膨胀是:这个式子来自wiki:,由于本人也没认真学过广相,所以还望各位大牛验证。这样一来,这个星球只需要呆在差不多1.5倍史瓦西半径处就可以产生1h=7年的效果,依然在洛希极限之外,也不会被撕碎。那么这么近会不会有稳定轨道呢?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是只有广义相对论才会出现的名词,简而言之就是距离视界比较近的时候引力已经和牛顿理论出现不少偏差,最终导致距离太近的轨道不稳定,但这个值和黑洞自转有关,自转越快(和公转天体的公转方向相同的话),这个稳定轨道的最小值就越小,差不多是这么个关系:这里用了自然单位制,M=GM/c^2,所以r=6M代表r=3r_sch,而黑洞自转达到最大可能值(可以理解为黑洞表面速度达到光速)的80%,稳定轨道的最小值就可以在1.5个视界半径以内,所以依然可能有稳定轨道。补充:上面的计算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譬如用史瓦西黑洞(无自转)去推断片中的Kerr黑洞(自转黑洞)的情形。Thorne在他书中给出的结果比我要极端,譬如为了达到1h=7年同时保证稳定轨道,黑洞自转速率只能比理论上限慢一千亿分之一!只是这样一来黑洞从视觉上会有很大的不对称性,为了不让观众犯糊涂,影片中的黑洞图像是基于60%最大自转绘制的。3.影片中的黑洞图像非常好的表现了广义相对论效应,但是对狭义相对论效应缺乏表现。在另一篇回答 里也提到过,当时我觉得这可以由吸积盘足够亮,能谱足够宽解释影片中没有体现吸积盘视觉上的(左右)不对称。不过读到Thorne的书,顿时觉得自己被打脸:特效组刻意没有表现这个效应让大多数观众不被迷惑。好吧,看来这个错误是板上钉钉了。那么狭义相对论的效应具体是怎样的呢?大家可以想象一个朝向你移动的球形光源,由于相对论性多普勒效应,向你飞来的光子频率升高,也就是变蓝。同时,你单位时间接收到得光子也会增多(类似普通的多普勒效应,你可以把每个光子等效成一个波峰),所以这个光源还会变得更亮。相反,背向光源一侧看到的情形就是这个光源变暗变红。如果光源的速度相当接近光速,大部分的能量就会集中辐射到光源的前方,如同一束很窄的光束,所以叫做相对论聚束效应(relativistic beaming)。这个效应作用在吸积盘上,得到的情形差不多是这样的:假设这个盘是逆时针旋转,我们又是从下往上看盘的侧面的话,盘的能量/光谱分布对我们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的。具体到电影中的情形,除了弯曲,我们应该能看到右侧的的盘更蓝更亮,左侧更红更暗一些。4.飞船依靠自身动力就可以进入第一颗星球的轨道?这里不得不说是个BUG,前面提到过,第一颗星球有着非常高的时间膨胀,意味着其必然非常靠近黑洞视界。而我们的飞船刚从虫洞中出来的时候,距离黑洞还是相当远的。这两个轨道之间的能量差,因为黑洞的存在,可以达到变态的程度。用人造卫星的例子打个比方,一个质量为m的卫星围绕一个质量M的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轨道半径为r,取无穷远处为势能零点,总能量(引力势能+动能)为(我知道又有人吐槽我只会牛顿力学了。。。):考虑到黑洞的情形,假如r刚好是史瓦西半径(r=2GM/c^2),那么这个能量是: 所以我们的飞船起先在距离黑洞两个史瓦西半径的位置,要想到达Miller星球,需要想办法把八分之一的自身质量变成“负能量”,假设ranger上有足够反物质进行湮灭的话,倒是有这个可能。Thorne在书里提到的办法是利用一个中等质量黑洞的引力把飞船“拽”慢下来,这个的确可行,只是飞船必须得距离这个小黑洞足够近,所以这个黑洞也得比较大才能产生比较小的潮汐力不把飞船撕碎。据说Nolan为了不让观众迷糊把这个中等质量黑洞换成了中子星,可惜电影里完全没有看到相关描述,所以可能是被剪掉了。5. Ranger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动力?(跑题部分)先说结论:依据现有技术,在地球上能达到影片中ranger水平的最有可能的是 化学火箭+变循环冲压发动机。影片中则更接近化学火箭+电化学火箭/电火箭,但几乎可以肯定需要核聚变提供能量。首先,关于人类的火箭技术,一个让人伤心的事实是,目前还没有只靠单级火箭就可以把有效载荷送上太空的例子。这幅图非常好的给出了发动机效率(Specific Impulse,比冲)和可工作速度区间的关系。比冲,简单来说就是单位重量(注意大家一般用重量)的燃料可以产生的冲量。由于冲量的单位是kg*m/s,而重量单位是kg*m/s^2,所以比冲的单位是秒,所以比冲=450s的意思就是1kg燃料可以产生450*9.8=4410kg*m/s的动量。因为火箭发动机的向后排出的质量几乎完全由燃料(还原剂+氧化剂)组成,所以这就意味着1kg燃料以4410m/s的(有效)速度向后喷出,这个速度超过音速十倍,接近爆轰波在TNT中的传播速度(6900m/s),已经是很让人震惊的数据了,但是,即使如此,火箭发动机的比冲依然在上述引擎中垫底,为何?因为它自带氧化剂啊!跟它相比,别的引擎的排出气体(工质)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外界的氧化剂。比如比冲最高的大涵道比(风扇流量:涡轮流量)涡轮风扇发动机,除了内部的核心机靠燃烧排气做功之外,外面还有个大风扇,只靠吸进空气再加速就能产生非常可观的推力,所以这类引擎的效率非常高,卓越的经济性让它成为了大型民航客机的唯一选择。那影片里的ranger是不是可以做成涡轮风扇(or更简单的涡喷)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的结合?我看不行。因为无论是涡喷还是涡扇,都太重了。为了达到足够的推力,都有一套笨重的涡轮压气机用来吸进足量的空气,燃烧室后面又有一组高温涡轮消耗一部分推力用来驱动压气机工作。用更简单的参数描述,就是推重比太低,即使是目前最先进的量产型涡扇,用于F35的PW-F135,在加力状态下也就能达到接近12的推重比,而火箭发动机,比如现在常用作商用的RD180(就是普京威胁要向美帝禁运的玩意儿之一),推重比能达到78,而苏联人为了登月搞出来的NK33,更是有逆天级的136,这个记录多年来未被打破,直到最近SpaceX的Merlin D才有可能达到更高的159。所以,我认为更可行的是冲压发动机(ramjet)和火箭发动机的结合。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苏联人很早就在超音速反舰导弹上使用了火箭助推+冲压发动机巡航的组合。尤其是最新的P800 宝石,已经实现了将冲压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融为一体,从外形上已经看不出助推器的存在了冲压发动机取消了复杂的涡轮结构,直接利用进气道的锥面压缩空气,大大减轻了重量。通常认为,冲压发动机的推重比可以达到20-30(来源:),比涡扇高很多,接近“低端”火箭发动机的推重比。只是为了有效压缩进气,冲压发动机需要达到较高的速度(2到3马赫)才开始工作,所以需要火箭发动机作为助推器。只是普通的冲压发动机虽然可以在5马赫的区间工作,但速度继续升高就会感到吃力:为了保证稳定的燃烧,进气口进入的超音速气体要降到亚音速才进入燃烧室,速度更高的话,亚音速燃烧可能就无法保证。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Scramjet)直接绕过这个问题,直接想办法在超音速流场中进行燃烧!这真是一个疯狂的想法,从某种角度说,这种燃烧简直就是可控的连续爆炸,挑战到了燃烧学的极限!目前超燃冲压发动机成功的例子不多,公开报道中最快的应该是NASA的X-43:在2004年11月的测试中达到了9.65马赫,接近3km/s,虽然比第一宇宙速度慢很多,但至少可以望其项背。某些资料中甚至提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极限速度可能高达24马赫,也就是&7km/s,这个时候火箭发动机再次启动,就可以轻松达到轨道速度。片中ranger外形和这个很类似,除了下方的大斜面可以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进气进行提前压缩之外,类似乘波体的造型也让Ranger可以水平着陆而不需要降落伞。所以在我看来,在目前的地球上想造出类似ranger的航天器,比较靠谱的设计是:使用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用于起飞及最后的加速。中间主要使用变循环冲压发动机:低速时作为普通冲压发动机,超过5马赫切换为超燃冲压发动机,一直工作到20马赫以上的速度。当然,变循环冲压发动机技术上是否可以实现是个问题,但总比可控核聚变之类来的简单。这个方案的缺点是基本只在地球上可行,因为你也搞不清楚外星的大气成分如何,所以只是提供一种思路,对本电影没啥帮助。。。。其他的回答里有人提到了离子推进器,这种看上去非常酷炫的发动机利用电磁场加速离子(通常是氩,氙或者氪的离子,因为最外层的单电子很容易被剥离),由于喷出的离子束可以由电磁场约束在一个小角度内,只有很少的能量被浪费在热运动中,这种发动机的效率(比冲)高达6000以上,部分可以超过10000。随之而来的缺点,就是小的可怜的推力:譬如在Deep Space 1上使用的NSTAR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92毫牛顿,即使是NASA正在试验中的NEXT,最大推力也仅为670毫牛顿,也就能举起一个鸡蛋,这还不包括发动机本身。不过近年来有一种可变比冲离子推进器(VASIMR)的设计,在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高比冲/低推力和低比冲/高推力之间调节,目前造出来的200千瓦样机的推力可以达到惊人的5牛顿!所以,电火箭想要做为起飞的动力,没有几百几千兆瓦的动力源是不太可能的了,还是等可控核聚变成功后再说吧。最后扯一点关于Aerospike火箭发动机的事情。它和普通的火箭发动机没有本质区别,优点在于大范围的高度是英雄,也就是在不同的高度均能保持比较高的效率。普通火箭发动机如果工作在较高的环境压强下,喷气的有效截面会受到压缩而变小,不仅损失效率,而且会造成火焰不稳定。相反,在高空稀薄的空气中,气体又会过于发散导致大量能量浪费在非推力方向上。图中的Aerospike是所谓的线性设计,也就是很多小喷口被分成两排。低空时火焰会仅仅贴在“喷管”的墙壁上,墙壁会起到一定的引流+稳定作用,同时底部平面会反射一部分火焰弥补推力损失。高空时火焰会发散到比较大的角度,但由于小喷口本身就是向内倾斜的,所以推力损失不会太大。这里有个youtube视频,算是当年Aerospike的商业宣传吧在我看来,Aerospike的另一个好处就是这种扁平的喷口外形使得它更容易和之前提到的超燃冲压发动机结合在一起。最后开个脑洞,在那张对比发动机比冲的图里,最上面的虚线是液氢液氧燃料理论上的最高比冲,如果燃烧学进步,使得人们可以轻易控制火焰的方向的话,意味着化学火箭也能达到离子火箭的比冲,那么只使用化学火箭达到ranger的性能也是轻而易举。
12月2号更新,三刷完成,就等蓝光了,哦也。《星际穿越》是科幻片不是纪录片,挑刺娱乐一下没关系,以此义愤填膺地喷《星际穿越》无脑那就有点弱了。作为合格的观众,应该知道电影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认真,什么时候应该放松下跟着导演开脑洞。黑洞吸积盘高温之类的槽就不必多吐了,教科书级的知识,Kip Thorne会不知道?求的不就是个光鲜的视觉效果么?=====其实本座认为,看硬科幻片的乐趣,光挑刺不好玩,挑出刺然后洗地给导演圆场才是王道。以下是诺兰脑残粉洗地时间。-为什么Miller着陆的第一颗行星的水那么浅?浪那么大?既然浪那么大,明显不适合居住,为什么Miller还要发信号表示适合居住?Miller的行星应该是一颗没有陆地的海洋行星,一般认为海洋行星的大洋深度达几百公里,更深的地方,水体因为高压而变成固体。所以某个地方只有半米深的水但是固体地壳恰好不露出水面,这个比较奇葩。洗地的说法是,因为接近黑洞的高引力场,所以这颗海洋行星表面异常光滑,陆地没有高低差。而Miller着陆的时候事先探测过,选的就是最浅的地方着陆,而Cooper他们是盯着Miller的坐标去的。Miller为什么在这个明显不适合居住的海洋星发信号这件事情在影片中有一个非常震撼的解释。海洋星因为黑洞重力场导致超慢的时间流速(海洋星1小时=地球7年),以海洋星的时间坐标来看,从Miller着陆、发信号到Cooper一伙人追随而来,时间间隔连一小时都不到。换句话说:当Cooper他们降落海洋星的时候,Miller才刚死不久(虽然以地球时间来衡量,Miller已经死了很多年了),Brand甚至猜测Miller就是被前一拨浪冲死的,相隔他们只有短短几分钟。Miller很可能因为时间流速问题,没有时间仔细研究海洋星的特性就发了信号。想想看,一小时=地球7年,要是做个常规化验什么的花一天,24小时=168年,地球上的人早就死完了。有人说 team 1 那12個人明明是recon team 可他們啥都沒看就下去了,像洪水星,你隨便做花幾個小時拍衛星照再下去也就不用死了… 根据海洋星的时间流速,给海洋星拍1小时的影片,就要在轨道上呆7年。。。-为什么主角和飞船没有被黑洞潮汐力撕裂片子中已经解释过了,这个黑洞属于“gentle singularity”(专门安排了台词给你解释这个你还想怎么样啊)。质量越大的黑洞,潮汐力越小,黑洞质量足够大,可能飞船经过黑洞视界的时候都不会有什么事。当然了,越接近singularity,潮汐力越大,最后肯定会被撕裂,所以Cooper的飞船最后还是爆了么;另外Cooper在弹射之前之后明显很难受。-飞船(Ranger)燃料:最初NASA需要用多级火箭才能把飞船送上近地轨道,说明他们并没有超越火箭发动机的推进技术。片中还有几次飞船发动机点火的特写,很像普通的战斗机发动机。这样一艘飞船竟然可以在1.3G和0.8G重力的行星表面多次起降,表示难以理解。本座倒是觉得片中的发动机技术比目前技术先进很多,绝对不是化学发动机。从发动机开动的时候发出的蓝光来看,很像是无工质离子发动机(Ion Drive): 也提到了可能是aerospike,从样子上来看确实挺像,但是aerospike依然还是化学发动机。对于发动机的详尽分析请看楼下的答案。现实中的Ion Drive有推力过小的问题,不适合用于逃脱引力深井,不过未来的Ion Drive应该有所进步吧。至于为什么从地球发射的时候还是用的化学火箭,洗地的解释可以是,除了ranger飞船本身火箭还装载了其他物资,光靠ranger本身飞不动。还有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离子发动机的有效工作时间和燃料。-关于 Endurance号作的是定轴转动而非定点转动(?);又怎么那么巧它的旋转轴就恰好穿过对接口的圆心且与它垂直?只要这里面任何参数稍差那么一点,库柏的飞艇无论怎么转也无法对接上接随机爆炸导致Endurance的旋转正好是在中轴线上,而在其他轴线上没有翻转,这个概率很低,如果在其他轴线上有旋转Cooper就不能对接。洗地的解释是:因为Endurance本身就设计为沿中轴线旋转以产生人工重力,那么应该有相应的自动运动补偿装置保证Endurance的旋转保持在中轴线上,平时宇航员走动或者移动货物都会导致Endurance的质量分布变化影响旋转,肯定是需要补偿的。爆炸以后补偿装置启动,抵消了其他方向上的旋转。对接这一段堪称史诗,管风琴演奏,飞船固定视角,明暗光影交替变换,绝对的太空哥特风。====== 15号更新-为什么火箭发射台就在会议室旁边在NASA一段,Brand按了个按钮然后会议室的墙壁升起,墙的另一边赫然就是火箭巨大的尾喷管,我当时的感觉是“Nolan你TM逗我?” 说归说,洗地还是要洗的。首先不能断定那个就是发射台,也许只是组装车间,发射还要挪到其他地方去。其次,就算这是发射台,那么这个办公室只是搭在尾焰导流通道里的临时办公室。发射的时候把办公室的墙打开,桌子椅子什么的搬走。-强重力场下的通讯问题。为什么从黑洞轨道或者地球到登陆星球的通讯几乎只能是单向的Doyle在NASA的会议上提到了登陆12颗行星的第一梯队只能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信号:适合或者不适合居住。Cooper一帮人穿越虫洞之后,显然与地球的通讯也只能是单向的,只能收不能发。Cooper登陆Miller的行星之后,和轨道上的Endurance也失去了联系(黑叔叔23年后与Cooper他们重逢的时候提到了他觉得他们可能已经死掉了,说明23年中没有通讯)。Cooper、TARS跌入黑洞的时候与Endurance也失去了联系。如果他们还是依靠电磁波通讯的话,那么信号电磁波会在强引力场的作用下红移或者蓝移。地球从黑洞星系接收到信号会红移(频率变慢,波长拉长),Endurance在轨道上收取Miller星球上信号也是如此。在强重力场下频率畸变会变得非常严重,以目前的技术类比的话,也许相当于801.11AC/5GB的无线WIFI信号畸变成了AM radio,这使得双向信息传输不可能。但是单向的、模拟式的无线电传输一个布尔值(true or false)还是可以的,第一梯队可以向地球发射一个简单的电平值:高电平就是可以居住,低电平就是不适合——或者更简单:发射了就是适合居住,不发射就是不适合,因为这样简单的通讯协议不受载波频率影响。电影在通讯上的表现很好地遵循了一个规则:如果通讯双方一个处在强重力场下,另一个没有,那么他们就无法通讯(除非只通讯一个布尔值)。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Endurance通过虫洞之后,地球和Endurance为什么只能单向通讯,照理Endurance并未进入强重力场,应该可以双向通讯才对?洗地解释来了:跨星际的通讯需要极强的发射功率,可能需要几万平米的发射天线阵列,这种功率只有地球上才做得到,所以Endurance只能收不能发啦。-Murphy最后成功找到公式以后把计算纸从阳台上扔出去然后说是传统是什么意思?这个没人问,属于本座自问自答。这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费米创立的传统:在1939年和发现后,费米马上意识到次级中子和的可能性。日他在芝加哥大学体育场的壁球馆试验成功了首座受控核反应堆。在二战期间第一枚的建造过程中(),他是主要领导者之一。日5点30分,原子彈在內華達州的沙漠引爆成功時,費米在原子彈試爆現場附近,在气浪来临之前、之中、之后各洒了一把碎紙片,並根據紙片飛出的距離将该次核爆炸的估算为一万吨。後來證明这与测量结果(两万吨TNT当量)相差不远,在同一个数量级上。恩里科·费米- 《星际穿越》里布兰德教授写在黑板上的公式是什么公式?能认真到这一步说明你进阶了。传送门:-片尾TARS和Cooper为什么要脱离母船坠入黑洞?丢掉子船就能保证Endurance到达目的地吗?Brand和Cooper决定利用黑洞的引力飞往Edmund的星球,计划是在黑洞附近抛弃一艘船以使得母船可以到达。但是后来Cooper自我牺牲也跳进黑洞了。Brand,Cooper和TARS对这个决定有几句台词,记忆中好像是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类要前进必须抛掉点什么(leave something behind)。这几句话当时令我比较困惑。首先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根本不是那回事。其次,就算套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描述,一个自由落体如果只是简单地在轨道上分离成两半,是不会获得额外能量的,如果母船把子船向下“蹬开”倒是可以获得一点冲量,但是这么点能量要逃脱黑洞肯定说不过去。查了一下Wikipedia,发现这个坎还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已经知道Gargantua是一个高速旋转的黑洞。关键在于,在旋转黑洞的“动圈” (ergosphere)附近,使用“彭罗斯过程”(Penrose process)可以从黑洞中提取能量。简单解释就是,一个物体如果进入“动圈”然后分离成两半,如果分离得当,一部分会坠入黑洞视界,但另一部分可以获得额外的能量并逃逸,这额外的能量来自于黑洞的角动量()。所以Cooper后来的自我牺牲是值得的,多扔一艘飞船,母船就多一份希望逃逸。Kepp作为大牛,当然知道彭罗斯过程,这个地不用洗!Yeah!回到前面几句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台词,只能解释为Cooper和TARS在开玩笑,如果真要在片子里认真解释彭罗斯过程好像有点困难。。。-用摩尔斯电码传递黑洞信息靠谱吗?最后一个问题就是Cooper在5D空间用摩尔斯电码给女儿传信息,摩尔斯电码传信息得有多久啊。如果有1G的数据那得传到死,更何况电码记错一位后面就全乱了。这个好像有点离谱。但也不一定离谱。你也不知道Murphy成年的时候,地球上的量子引力论发展到哪一步了。可能公式已经出来了,就差一个系数需要黑洞的数据,那么Cooper就传一个数而已。或者公式类似E=mc^2之类,其实很简单,但没有黑洞数据是推导不出来的。再或者,Cooper就一句话就能让女儿在研究的道路上少走很多弯路,比如只要说一句“M弦论是对的,好好研究,其他都狗屁”,Murphy就再也不用看其他弦论的论文了,省多少时间。-Cooper从掉进黑洞到5D空间解体然后回到土星轨道,还能赶上他女儿临终,这个时间上有没有硬伤?Cooper偷了战斗机之后再去找Brand,他们两个能在一起吗?Brand和Cooper决定利用黑洞引力去Edmund的星球的时候,Brand提到了黑洞附近时间流速问题,Cooper说管不了那么多了。那么是不是Cooper从掉进黑洞再出来,太阳系过了大概80年(假设Muphy接受到黑洞信息的时候是40岁,死的时候120岁)?数字上是的,但理论上没这么简单。从理论上讲,黑洞视界上的时间膨胀效应是无限大。换言之,黑洞外的人观察Cooper,Cooper永远都不会掉进黑洞。Cooper在通过黑洞视界的一瞬间,他在时间上会加速到宇宙终结的那一天,绝对不是过了80年这么轻描淡写。在他极端逼近黑洞视界的那一刻,他女儿已经老死,地球人类已经完全灭绝且不说,可能太阳都已经燃料耗尽变成了白矮星。。。最后Cooper回到土星轨道,只能解释为Cooper进行了时间旅行。从5D空间出来,5D空间的制造者可以选择让Cooper回到任何一个时间点。实际上Cooper从5D空间向过去传递信息,就是不折不扣的时间旅行(会造成悖论的那种);其实不管什么东西掉进黑洞,只要再出来(无论是通过5D空间还是别的什么天顶星科技),那就是在时间线上逆行,就是时间旅行。这个口子反正已经开了,那么让Cooper时间旅行回到土星轨道也没什么问题。为什么让Cooper回到Murphy 120岁的那个时空而不是更早或更晚?更早的话,Cooper Station还没有造好,Cooper出了虫洞也没人救。再晚点,Cooper就见不到Murphy最后一面。至于时间旅行的悖论问题,这个话题就比较大了。那么Cooper开着小飞机再去找Brand会发生什么呢?Brand并未掉进黑洞,但是她的时间也已经大大地被减慢了,地球上80年可能只相当于她几天。片尾展示了Brand登陆了Edmund的星球,给Edmund堆了个坟,搭了几个帐篷,最重要的是发型没乱,说明她的殖民才刚刚开始。所以他们还是可以在一起的。======结论《Interstellar》是本座看过的最严谨的科幻片,没有之一。片中对于几个科学问题都花费镜头专门解释,令我这种geek很high,换了其他导演估计就一笔带过了。片中让我感觉很舒服的地方:虫洞形状问题:在进入虫洞之前黑人宇航员专门解释了虫洞为什么在三维空间是球形。其实他不说估计也不会有人专门问。Cooper, Brand和Mann在基地里的讨论:这段讨论不长,但却是全片技术含量最高的一段。Mann提到了目前物理学的根本难题,就是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重力问题上的不一致性(原话大致是:Because he (Professor Brand) couldn't reconsolidate General Relativity and Quantum Mechanics)。不解决这个问题,Dr Brand在地球上无法达成Plan A的目标(操纵重力以造出廉价的殖民飞船)。要突破这个问题就必须在黑洞视界内取得数据。Cooper问为什么不能这么做,黑人回答这是不可能的,因为“nature prevents a naked singularity”,这来源于宇宙审查假说:。 说通俗点就是黑洞奇点毁坏物理定律,属于宇宙的家丑,所以被藏在黑洞视界背后,而通过了黑洞视界的事物一律是有去无回的,所以也不会有人可以暴露“家丑”(但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涉及到时间旅行,后文会提到)。Cooper四人组在冰星球上还谈到了道德问题。Amilia Brand和Cooper从地球的通讯中得知了Professor Brand本来就没计划Plan A能成功,等于骗了所有人(Dr Mann除外)包括美国政府,骗的Cooper骨肉分离,假借Plan A实行Plan B,就为了避免人类灭绝。以坏的手段达成好的目的是道德的吗?这涉及到“实用主义”(utilitarianism)等一系列讨论,但是《Interstellar》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干净利落。片子中Dr Mann怎么说的?(大致台词)Unforgivable, Yes. But he (Professor Brand) wa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own humanity to save the species. 换言之,彻底抛弃了虚伪装逼的道德讨论:我就当千古罪人了怎么着?只要人类可以延续下去,全地球的人类都骂死我也无所谓。虽然片子里没有明说,但我相信Brand作为顶尖的物理学家,做这件事情是毫不犹豫的,这和《三体》里面维德的做派有点像。“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其他有很多片子,比如《Unthinkable》讲对恐怖分子刑讯逼供的,主人公都扭扭捏捏又哭又喊,绕不过这个道德问题,其实说穿了就是不肯牺牲人性:要杀要剐没关系,但圣母是一定要当的。知道Nolan的片子里还有谁肯为了更高阶的目的背骂名么?对了,那就是蝙蝠侠。在此还想说说Dr Mann。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角色,Dr Mann在片中被公认为是先遣队12人中最强的,正是他号召了其他11人进行这个神风任务。他对Professor Brand以及整个任务的评价相对其他三人是极端的理性和冷静。和Cooper出去“勘探”,下黑手之前一路上还说了一大段关于恐惧和生存的道理,杀人之前思维依然有条理。Cooper骂他懦夫,他也毫不犹豫地承认了,但依然要下手。所有的这些,是因为他心理素质过硬吗?应该不是,Dr Mann在砸破Cooper的面板之后不忍心看Cooper憋死,先是走开然后又关掉了通讯器,说明他不是那种杀人如麻的心态。Dr Mann并不是单纯的想活命,他依然要达成Plan B。再结合前面在基地中的说辞,我得出的结论是他已经完全抛弃了人类的那一套道德准则,行事逻辑就是自己要活命,人类也要延续下去,过程中牺牲几个人无所谓,有点《三体》里面星际人类的意思。Dr Mann彻底想通了,自己在一颗冰星球上苟延残喘,人类在母星上已经快绝种了,人类唯一的希望就是货舱里几千个冷冻受精卵,在这种情况下地球道德准则顶的屁用。他下手了,但是毕竟还没有做到位,让Cooper捡了条命, 自己又操之过急了,飞船还没对接好,他就一路关掉各种系统警报强行开仓。嗯,我这算是给Dr Mann洗地了么。。。Cooper和TARS坠入黑洞取得数据:进了黑洞有去无回这件事其实也是矛盾的,因为信息不能被凭空消灭掉,霍金的解释是被黑洞吞噬的信息最终会随着霍金辐射重新释放出来。影片的解决方案是让Cooper在高维时空向过去传递信息,这涉及到了时间旅行一系列的议题,时间旅行这个问题很大,涉及到了外祖父悖论三大主流解决方案。。。在这里就不谈了。值得一提的是Cooper坠入黑洞那一段有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在下坠过程中黑洞“地平线”的圆弧急剧向上弯曲,包围了宇宙的星空。这个是有根据的,在此页面有详细讨论:。要注意的是,电影版本的坠入黑洞视觉效果虽有根据,但并不是最正确的视觉效果;更正确的效果是整个宇宙在宇航员的腰部位置向上卷成一个桶形,但视觉上看起来难以理解。个人觉得还是电影版的效果更容易理解一点,坠入黑洞就像坠入一个深井,所有的星空缩成一个井口大小的光圈。。。光是这一个不到一秒的镜头就令本座心服口服,我相信一般观众都未必会注意到这段。为什么我注意到了这段?因为我就是冲着这个去的,哇哈哈哈洗地完毕~~ 最后,对Cooper到达singularity以后的剧情的槽不要吐,现有的科学无法解释在黑洞核心会发生什么。脑洞怎么开都是可以的,就算Cooper在核心遇到海绵宝宝都是合理的。=======以上那句是玩笑。上映已经快两个礼拜,《Interstellar》被喷得也够多。剧情复杂的科幻片都是这样,《Inception》也是如此。其中不乏一帮文科生看不懂恼羞成怒。这就涉及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你会不会看电影?去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不是为了在黑暗中摸妹子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也就是为了去娱乐一下吧。作为合格的观众,为了最大程度的娱乐,看电影之前要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叫:suspend belief。 这是一个你和导演之间的交易。导演说,你姑且无条件地相信我作的一些假设,不管这些假设有多么荒诞多么假;基于这些假设,我给你讲个好故事。看《Star Trek》,你就得相信不同的外星人恰巧样子就长得和人差不多。看《Star Wars》,你就得相信有原力这回事。看《The Matrix》,你就得相信电脑喜欢把人做电池而不是直接飞到大气层外用太阳能电池板。看《Inception》,你就得相信手提箱造梦机挂上点滴就能给你洗脑。看《Interstellar》,你就得相信人类能造星系级飞船但是种不好田。看《Avengers》。。。漫威说啥你就得信。去看魔术表演,你知道魔术师明目张胆地骗你但你还是心甘情愿地掏钱。你可以吼一句:“你做的都是假的,你根本就不能把那美女锯成两半再拼起来”。你猜这场子里谁是傻=逼?魔术师强不强,取决于观众明知他在玩障眼法的情况下,能否把不可能的情况玩得天衣无缝。故事讲得好不好,取决于在假设的前提下,情节能不能自圆其说,而不是假设是否荒诞。分清哪些是“假设”,哪些是“假设所引出的情节”,是一个合格观影者的基本素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际穿越 第三个星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