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组1证明题怎么做做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乐乐题库
&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知识点 &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习题详情
23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2.9%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答出更容易判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亦可).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填空题&|&来源:2010-鸡西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3)从实验的目的: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角度分析即可;(4)从方格纸的方格分析,有方格可以直接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故答案为: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故答案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本实验是探究、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他们下一步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通过归纳处理即可得出如下结论: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答案为: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分别测量两点到镜面的距离.(4)因为使用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不用再进行测量,从而使实验步骤更加简单.所以选用方格纸比选用白纸好.故答案为:方格纸,可以直接在纸上判断物体与像之间的位置关系.
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主要考察你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太阳或者灯的光照射到人的身上,被反射到镜面上(这里是漫反射,不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睛里,因此我们看到了自己在平面镜中的虚像.(这才是平面镜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由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S)的对应点(S′),进入眼光的光并非来自对应点(S′),所以把(S′)称为虚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3)(方案)实验操作要求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4.记录和结论【命题方向】此知识点是中考的重点.考查的形式非常多,主要从实验的考查,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解题.【解题方法点拨】理解并记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从实验中认识规律,注意物理学方法等效替代法的使用(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和关系)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与“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相似的题目:
汽车驾驶室前边的挡风玻璃不采用竖直安装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造型美观为了减小噪音为了排除像的干扰使玻璃不易震碎
一张白纸上有一个钟的表面图,判断它在平面镜中的指针读数,最简单的方法是&&&&作出指针的对称图用24减图上读数用12减图上读数把白纸反过来对着光线读数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m.当该同学走近擎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照镜子时,你会在镜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下列关于这个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
3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该知识点易错题
1一平面镜竖直挂在墙壁上.身高为1.65m的小明从镜前3m处沿直线以1m/s的速度垂直靠近平面镜,2s内小明通过的距离&&&&m.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则其像的运动速度是&&&&m/s,像高&&&&(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5m.
2某同学从平面镜前2.5m处走近平面镜,则该同学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3如图所示,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____.(3)图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____.(4)他们发现,旁边一组同学是将玻璃板和蜡烛放在方格纸上进行实验的.你认为选择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____.”相似的习题。育才小学组织一次数学竞赛,共出了A、B、C三道大题,至少做对一道题的有40人,其中做对A题的有15人,做对B题的有20人,做对C题的有25人。如果三道题都做对的只有两人,那么只做对两道题的有多少人?只做对一道题的有有多少人?
不区分大小写
教育咨询师
只做对两道:15+20+25-2*2-40=16只做对一道:40-2-16=22.如果我的答案对您有帮助,请点击下面的“采纳答案”按钮,送咱一朵小红花鼓励下吧!你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如有不懂,可继续追问!
40-2=38人、、、(15+20+25)-3*2=54、、、说明有38人答对54人、、54-38=16、、说明有16人对两题、22人对一题
首先先去掉三道题都做对的人,那么至少做对一题的还剩下40-2=38人,那么做对A题的还剩下15-2=13人,做对B题还剩下20-2=18人,做对C题的还剩下25-2=23人,如果这38个人都是只做对了一题,那么他们做对的题的数量之和应该正好是38,而现在他们总共做对的题目的数量是13+18+23=54题,那么多出的这54-38=16题就是说有16个人他们另外又做对了一题,所以做对两题的应该是16人,做对一题的就是38-16=22人
15+20+25-2*2-40=16(人)只做对两道40-2-16=22(人)只做对一道如有不懂,可继续追问
做对两道:15-2+20-2+25-2-40=14做对一道:15+20+25-2-2-2-14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
送一朵小红花感谢TA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每人门票价
9元-乐乐题库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知识点 &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习题详情
23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2.6%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每人门票价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A题:等量关系为:10元面额与50元面额的张数之和为20,总钱数之和为400.B题:等量关系为:两班的学生人数之和为104人,各班的人数×对应的票价所得总票价之和为1240元.
解:A类:设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分别有x张、y张,根据题意,得{x+y=2010x+50y=400解之得,{x=15y=5.答:10元与50元的人民币分别是15张和5张;B类:设(1)班有x名学生,(2)班有y名学生,根据题意,得{x+y=10413x+11y=1240解之,得{x=48y=56.答:(1)班有48人,(2)有56人.
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应注意B题中各班人数和不同票价的对应关系.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主要考察你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一)、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审题: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设元:找出题中的两个关键的未知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3)列方程组:挖掘题目中的关系,找出两个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4)求解.(5)检验作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并作答.(二)、设元的方法:直接设元与间接设元.当问题较复杂时,有时设与要求的未知量相关的另一些量为未知数,即为间接设元.无论怎样设元,设几个未知数,就要列几个方程.
与“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相似的题目:
我市在一项市政工程招标时,接到甲、乙工程队的投标书:每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为1.5万元,付乙工程队1.1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可有三种施工方案:方案1:甲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工程刚好如期完工;方案2:乙队单独施工完成此项工程要比规定工期多用5天;方案3:若甲、乙两队合作4天,剩下的工程由乙队独做也正好如期完工.(1)你认为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请说明理由.(2)如果工程领导小组希望能够提前4天完成此项工程,请问该如何设计施工方案,需要工程款多少万元?(要求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答,天数必须为整数)&&&&
小明和体育老师一起玩投篮球游戏,两人商定规则为:小明投中1个得3分,老师投中1个得1分,结果两人一共投中了20个球,计算发现两人共得30分,问:小明和老师各投中了几个球?&&&&
星期天,七年级1、2两班部分同学相约去某公园玩碰碰车或划船.已知玩碰碰车的同学每人租用一辆车,划船的同学每4人合租一条船,两班各花了115元.活动人数如下表:
玩碰碰车的同学&
&划船的同学
&20人试求碰碰车每辆车租金多少元;游船每条船租金多少元?&&&&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小明新买了一辆“和谐”牌自行车,说明书中关于轮胎的使用说明如下:小明看了说明书后,和爸爸讨论:小明经过计算,得出这对轮胎能行驶的最长路程是&&&&
2秋天的一个周末,王明的大学同学去帮王明家收梨子,上午大家全部摘梨,下午一半同学(包括王明)继续摘梨,一半同学把梨搬运到果园外的车上以备运走,结果梨都摘完了,而需搬运的梨还留下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如果每个人每搬运两筐梨的时间就能摘一筐梨,那么王明和他的同学共&&&&
3一个旅游团50人到一家宾馆住宿,宾馆的客房有三人间、二人间、单人间三种,其中三人间的每人每晚100元,标准间每人每晚150元,单人间200元.如果该团住满了20间客房,最低总消费是多少?…&&&&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秋天的一个周末,王明的大学同学去帮王明家收梨子,上午大家全部摘梨,下午一半同学(包括王明)继续摘梨,一半同学把梨搬运到果园外的车上以备运走,结果梨都摘完了,而需搬运的梨还留下一个人一天的工作量.如果每个人每搬运两筐梨的时间就能摘一筐梨,那么王明和他的同学共&&&&
2如果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为6,那么这样的两位数的个数是&&&&
3(中国古代问题)唐太宗传令点兵,若一千零一卒为一营,则剩余一人,若一千零二卒为一营,则剩四人,此次点兵至少有&&&&.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每人门票价
9元”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从中任选一题,多做不给分):A类:现有10元和50元的人民币共20张,总面额400元,这两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B类:某乐园的价格规定如下表所列.某校七年级(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足50人,(2)班人数较多,超过50人,经估算,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每人门票价
9元”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同学做一道代数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