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施之也悖的悖倒行逆施是什么意思思

请问“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这句话什么意思?逐字怎么翻译?《学记》_百度知道
请问“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这句话什么意思?逐字怎么翻译?《学记》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xiǎo,小有声音)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教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yuè“说”)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故曰:教学相长(促进)也。《兑命》曰:“学学半。”(前一个“学”字音xiào,本字读作“斅”,意思是教育别人,后一个“学”字音xué,意思是向别人学习。)其此之谓乎?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xiáng),术(suì)有序,国有学。比年(隔一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坚强的意志)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yuè“悦”)服而远者怀(向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蚁”)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biàn)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yì)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qiè),孙(以逊顺之心)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dì)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liè同后文“陵”,超越)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纲要)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则扞(hàn)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dǎo)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 此。此皆进学之道也。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译文说话和考虑问题合乎法度,招求一些贤良人士辅佐自己,那就足可以有小的声誉,但还不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礼贤于德行贤良的人,亲近于才艺广远的人,就足以胜任统帅军队的将领,但还不足以教化臣民,成其美俗。处于君位的人如果要教化臣民,成其美俗,这一定要通过学习呀!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所以古代的三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要把兴办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尚书·兑命》篇中说:“由始至终要经常想着学习先王正典”,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至极大道,不学就不知道其中奥妙。所以深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德行不足,教书育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知道自己德行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自己学识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奋勉。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兑命》篇中说:教育别人所起到的效果,其中一半就是使自己增长德行学识。这就是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呀。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意思是:保有认真向学的态度,并能够遵循学习的规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一定会学有所成。
我想问每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或者按词语来翻译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学记译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8页免费8页免费3页免费23页免费6页免费 6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1页免费6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4页1下载券26页免费7页免费11页2下载券4页免费
学记译注|学​记​的​翻​译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阅读(109)|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今 之 教 者 更 引 以 为 戒',
blogAbstract:'& \r\n&&&&&&&&&&&&&&&&&&&&&&&&&&&&&&&&&&&&&&&&&&&&&&&&&&&&&&&&&&&&&&&&&&&&&&&&&&&&&&&&&&&&& -----读《学记》体会与感悟\r\n&&&&&&&&&&&&&&&&&&&&&&&&&&&&&&&&',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6,
publishTime:1,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经典教育教学理论《学记》的原文与译文对照(转辑)
经典教育教学理论《学记》的原文与译文对照(转辑)
《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系统论述教育教学理论的专著,是《礼记》(儒家经典中之大经,包括著名的《大学》、《中庸》、《乐记》、《学记》等49篇有关“礼”的文章。)中的一篇,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作者不详,据郭沫若考证,认为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共分20节,1229字,全文言简意赅,论述精辟,设喻生动,以先秦官学和私学为背景,全面阐述了教育的地位、目的和任务,论述了教育教学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揭示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师生间的关系,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先秦儒家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的高度概括。
本人曾在大中专任教计算机数年,头2年学校的电脑很少,本着教好学生的负责感,我要求每班的2节计算机课都连堂上,第1节课大约用15分钟左右上理论,然后让学生小组轮流去上机实验。这15分钟的理论课,还要顾及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及操作流程。因此,我必须“精简”内容,突出关键知识点,让所有学生都能把握重点,领略轮廓,学到知识;并在“精简”的基础上将某一方面的知识(包括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按其内部实质性的联系有机地组合起来,成为一环扣一环,一脉相承的体系,形成知识“系统”结构;然后让学生按我编写的实验手册去上机“探究”。后来领导要求我推广教学经验,在总结《“精简、系统、探究”的教学方法》找理论依据时,发现《学记》早就提出“善教者,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泽:“善长教学的人,他的讲解,简单而透彻,精练而又妥帖,举例虽不多,却能说明问题,这就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了。”),实在很贴切,读之恨晚。
“玉不琢,不成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等很多经典教学名言都出自《学记》。正如夏益军所说,《学记》蕴含了学以致道、循序渐进、一张一弛、及时着力、持之以恒和互助合作的学习思想。这些思想符合学习者的心理特点,揭示了学习这一人类基本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律,与现代学习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结果有着惊人的相似和一致之处。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凡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以下《学记》的原文——译文&对照,是本人参照多编《学记》译文,依个人理解,编辑而成。
发虑宪,求善良,——(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人士辅佐自己),
足以謏(sǒu,小有声音)文,不足以动众;——可以赢得一些好名声,但还不能够鼓动民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如果礼贤下士,亲近与己疏远的人,就可以鼓动民众,
未足以化民。——但还不能够感化,教化民众。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如果要想感化和教化民众,养成良好的风俗习惯,就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才行。
玉不琢,不成器;——玉质虽美,不经雕琢,不能成精美玉器;
人不学,不知道。——人有天赋但不学习,就不能明白道理("道":古今异义,指儒家之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所以古代君王建设国家,统治人民,都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兑(yu&说)命”曰:——《尚书》(《礼记集说》今亡)”兑命篇”说:
“念终始典于学”,—— “人君应当始终念念不忘以教育为本”,(典:本,主)
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然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然有高深至极的道理,不学就不知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人必须上学读书,才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必须亲身经历教学的过程,才会深感自己学问的孤陋和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求学者知不足,才会自我反思,更加努力地学习;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者感到困惑,才会潜心钻研,孜孜以求,自强不息。
故曰:教学相长也。——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兑命”曰:——所以”尚书”中”兑命”篇说:
“学学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各占一半(前面的“学”字:教学,后面的“学”字:学习)”。,
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痒,术(su&)有序,国有学。——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25户)设有的学校叫“塾”(私塾),一党(500家)设有的学校叫“庠”,一术(12500家)设有的学校叫“序”,在天子或诸侯的国设立“学”(大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
一年视离经辩志,——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离:分析)
三年视敬业乐群,——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
五年视博习亲师,——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
七年视论学取友,——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
谓之小成。——合格的为小有成就。(比六年有成就,比九年不足)
九年知类通达,——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论事理;
强力而不返,——推理论事有独立见解,处世处事有行为准则,坚定不移,不失师诲;
谓之大成。——这时就可称为大有成就。
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这样,将来就足以能够教化民众,变易旧习,形成良好风俗;
近者说(yu&)服而远者怀之,——使亲近的人心悦诚服,疏远的人心向往之;
此大学之道也。——这是大学教人的道理(宗旨)。
记曰:“蛾子时述之”,——古书上说:“(求学的人)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蛾——古”蚁”字)
其此之谓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始教,——大学入学之初,
皮弁(bi&n)祭菜,——学生都穿着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
示敬道也;——表示尊师重道。
宵雅肄三,——学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
官其始也;——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获得君臣互勉的感受,懂得为官的道理
入学鼓箧,——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
孙其业也;——使他们谦逊谨慎地对待学业;
夏(jiǎ)楚二物,收其威也。——配备夏圆和楚方二教杖,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
未卜谛,不视学,——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教官(天子、诸侯)不去视察学校,考查学生的成绩,
游其志也;——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
时观而弗语,——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但不要轻易发言,
存其心也;——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
幼者听而弗问,——年幼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
学不躐(li&)等也。——是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等级。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这七项,是大学教育教学的大道理(纲领)。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古书上说:“就教学来说,教官要先尽职(为官要先学习做事),读书人要先立志”
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道理。
大学之教也,——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
时教必有正业,——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如:春秋教以诗书,冬夏教以礼乐”)
退息必有居学。——放学或放假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课外不操弄乐器,练习手指,课内就调不好琴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课外不广泛学习歌咏杂曲,可内就不能谙熟诗文;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课外不学习洒扫,接待,处理杂事等,就学不好礼仪。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
故君子之于学也,——所以,善于学习的人,
藏焉修焉,——学习的时候全力以赴地专心学习,
息焉游焉。——休息的时候尽兴的玩弄杂艺。
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这样,他们才能爱好学习,亲近师长,
乐其友而信其道,——乐于交友,坚持信念,
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日后离开了师友,也不会违背老师,学友的教诲和期望。
“兑命”曰:——“兑命”篇中说:
“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
其此只谓乎。——正是这个道理。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现在的教师,只知道照着课文诵读,
多其讯,言及于数,——多是讯问难解的问题,且发言急速而频数快虐,
进而不顾其安。——只照自己教法教学,不顾学生是否领悟接受,就不能使学生安心乐学。
使人不由其诚,——如此教学,学生就不能竭尽其诚求学,
教人不尽其才。——不能使学生的素质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其施之也悖,——教师违背教学原则,采用不合理的教学方法,
其求之也佛。——那么学生也就不能依顺自然的道理有所进步。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以致于,学生就会厌恶自己的学业,并怨恨他的老师,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只觉得学习的苦不堪言,却不知道学习可以获益终身,
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即使勉强结业,也必然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教学没有成效,原因就在这里!
大学之法:——大学教育的原则是:
禁于未发之谓豫,——事情没有发生就加以防止,这叫防患于未然;
当其可之谓时;——在适当之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叫作及时;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循序渐进,不超越学生的年龄特征,叫作顺应自然;(陵:超越;节:年龄特征)
相观而善之谓摩。——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叫作观摩切磋。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这四点就是教育成功的要诀。
发然后禁,——如果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去禁止,
则扦(qiān)格而不胜。——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再去教育就会产生抵触而不易消除了。
时过然后学,——如果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以后,才去学习,
则勤苦而难成。——那么,学起来就会劳苦不堪,也难有成效。
杂施而不孙,——如果教学急功近利,或杂乱无章,而不是循序渐进,顺应自然,
则坏乱而不修。——那么,教学就会陷入混乱而不能获得成效。
独学而无友,——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
则孤陋而寡闻。——思路就会狭隘,见闻就不广博。
燕朋逆其师,——如果交友不慎,行为就会违背师长的教诲,
燕辟废其学。——尽谈些不正经的事情,就会荒废学业。
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这六点就是教育失败的原由。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教师只有懂得教育成功的原因,
又知教之所由废,——同时又懂得了教育失败的原因,
然后可以为师也。——然后可以胜任教师的工作。
故君子之教喻也:——所以优秀的教师的教学是循循善诱:
道而弗牵;——引导学生,而不是硬拖着学生走;
强而弗抑;——策励学生,而不是强迫推动学生走;
开而弗达。——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达成结论。
道而弗牵则和;——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师生关系才会和谐融洽;
强而弗抑则易;——策励学生而不推着学生走,学习就会感到顺利容易;
开而弗达则思。——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学生才会独立思考。
和易以思,——师生融洽,学习顺利,学生又能独立思考,
可谓善喻矣。——才是善于诱导。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学有四种失误,作教师的一定要知道。。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教学时,有的一味贪多,有的失于太少,有的不能专一,有的浅尝辄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这四种情况,心理各不相同。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明白这些心理,才能挽救这些缺失。。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增长优点而改正过失的。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长唱歌的人(优秀的歌手)能使人自然而然地跟着他唱;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长教学的人(优秀的教师),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他的讲解,简单而透彻,精练而又妥帖,
罕譬而喻,——举例、打比方虽不多,却能说明问题,
可谓继志矣。——这就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他学了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教师知道学生程度有深有浅,资质有好有坏之后,
然后能博喻。——才能多方诱导,因材施教。博——广泛而多方位的,喻——诱导,启迪,教诲。
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够善于多方诱导,因材施教的人,才能当教师。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当教师才能当官长,
能为长然后能为君,——能当官长才能当君王。
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所以教师是可以教人”治国”,”平天下”之道的的人。
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可见选择老师是不可不慎重行事的。
记曰:——古书上说:
“三王四代为其师”,——
“前三王四代(虞夏商周)的时候最重视师质的选择”,
其此之谓乎!——就是这个道理!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在教学过程中,最难得的是尊敬教师。
师严然后道尊,——因为,首先尊师,然后才能重道,
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
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所以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臣子有两种情形:
当其为尸,——当臣子是祭祀主持人的时候,
则弗臣也;——君王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
当其为师,——当臣子担任教师的时候,
则弗臣也。——君王也不以对待臣子的态度对待他。
大学之礼,——按照大学的礼节,
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教师给君王讲书,是不行君臣之礼的,
所以尊师也。——这就是尊师的意思。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善于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的力气不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多,
又从而庸之。——又能归功于教师,对教师表示感激之意。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不善学习的人,往往教师费力很大,但自己获益却很少,
又从而怨之。——反而把责任推给老师,埋怨教师。
善问者如攻坚木:——教师如果善于发问,那么他的发问如同砍伐坚硬的木材一样:
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先从容易地方入手,然后才砍木材的关节;
及其久也,相说以解。——即发问先易后难,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愉快的理解。
不善问者反此。——不善于发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
善待问者如撞钟,——善于答问的人,对待发问如同对待撞钟一样,
叩之以小者则小鸣;——撞得轻其响声就弱,即提的问题小,以相应的方式简要解答;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撞得重其声响就大;即提的问题大,以相应的方式详细解答;
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等他理解从容后,再深入解说,尽可能使问者深切体会,产生共鸣。
不善答问者反此。——不善于答问的人恰恰与此相反。
此皆进学之道也。——这都是有关教学中教师问与答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单凭死记硬背得来的学问,不足以为人师。
必也其听语乎,——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才行。
力不能问,——如果当学生没有能力提出问题的时候,
然后语之。——才可以直接讲给他听。
语之而不知,——如果讲了他仍不懂,
虽舍之可也。——不必强求他一定要懂,可以暂时停止。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优秀冶匠的儿子子承父业,必先要学会用碎皮补缀成裘衣;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优秀弓匠的儿子子承父业,必先要学会用柳枝编织成簸箕;
始驾马者反之,——小马初学驾车,与大马驾车走在车前相反,
车在马前。——小马是系在车子后面跟着走的。
君子察于此三者,——人们懂得了学习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经常练习这三层道理,
可以有志于学矣。——学生就不会感到学习困难,从而有志于学,不至于半途而废。
古之学者,比屋丑类。——古时做学问的人,善于从同类事物的类比中体会出事物的关系。(丑:相同)
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鼓并不等于五声,但没有鼓,五声就不和谐;
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章;——水并不等于五色,但没有水,五色就不鲜明;
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学习不是五官,但不学习,五官就失去功用;
师无当于五服,——教师不属于五服中的亲戚关系,(办丧事按亲戚关系着五种服装)
五服弗得不亲。——但如果没有教师指导,他们就不会明白五服之内的亲疏关系。
君子曰:大德不官;——所以说,德行最高的人,他无所不宜,不限于担任某一官职;
大道不器;——普遍的真理不限于解释某一具体事物;
大信不约;——最守信用的人不立约就能守信;
大时不齐。——天有春夏秋冬四时不同,却能每年自动准时而至,最守时刻。
察于此事者,——懂得了这四层道理,
可以有志于本矣。——就可以懂得做学问要把握本质,从根本着手了。
三王之祭川也,——古代,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
皆先河而后海,——都是先祭河,后祭海,
或源也,或委也。——就因为河是本源,海是归宿。
此之谓务本。——这就是重视根本的意思。
(未完,待修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勿施于人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