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颜六色走马灯公章上的数字是什么解释是什么

数字报纸HTML版本
&第15版 书摘连载
第01版 : 首页第02版 : 要闻综合第03版 : 要闻综合第04版 : 要闻民生第05版 : 要闻社会第06版 : 要闻经济第07版 : 专版第08版 : 国内新闻第09版 : 国内新闻第10版 : 国际新闻第11版 : 体育新闻第12版 : 文娱第13版 : 蓝海资讯第14版 : 财智风尚第15版 : 书摘连载第16版 : 酒店
?作家与作品?海地战歌?北极光下的幽灵?孔子
北极光下的幽灵
上篇 威廉?赫伯特先生
&&&&柏林歌剧院里座无虚席。不少将军、部长、大亨和青年人都在欣赏一位初露锋芒的女小提琴家的独奏。她叫玛丽埃特,今年才18岁。
&&&&舞台灯光由暗转明,把色彩柔和的光线投到漂亮姑娘身上。她刚拉完一支门德尔松的小提琴曲中的最后一个音符,从灵魂到肉体都融合在音乐的仙境里,对台下暴风雨般的掌声、喝彩声和口哨声置若罔闻。
&&&&玛丽埃特终于醒过来,微笑着躬身接过从台下面抛来的鲜花。她不得不一再谢幕。就在最后大幕将合的时候,她对歌剧院远方某个黑暗的角落中抛去一个动人的飞吻。几乎没有人在喧嚣的剧场中听到姑娘细嫩的声音:“谢谢你,赫伯特舅舅。&”
&&&&那个被称为赫伯特的人穿着一件皮夹克,饱经风霜的脸上显出自信的神气。他体格强健,戴着金丝眼镜,像是运动员出身的学者,或者是教授兼登山健将。
&&&&赫伯特来到后台,玛丽埃特刚卸完妆。他轻轻扶起姑娘,和她一起走到繁星满天的大街上。赫伯特把玛丽埃特让到司机座边,启动了梅塞德斯车的发动机。汽车在深夜无人的萨尔兰大街上疾驰。麦克伦大街、安哈尔特车站、漂亮牧人大街和希姆莱的秘密警察总部一闪而过。经过波茨坦广场后,赫伯特减低了车速,拐入僻静的凯旋林荫道。柏林在英国飞机的空袭下还实行灯火管制,梧桐树的残枝遮住月光,更显得幽暗昏黑。
&&&&“玛丽埃特,你演奏得好极了!&”赫伯特往后一仰,车速慢得像走路。
&&&&“是吗?&”计速器的微光斜映在少女兴奋的脸上。
&&&&“如果不是战争,你一定会成为最好的小提琴家,你天生就有音乐家的气质。&”
&&&&“战争不是快结束了吗?法国退出了战争,大不列颠在空袭下苟延残喘。还有谁能和我们作战?欧洲秩序正常了,我去巴黎演出,连火车都不误点,听说陆军都已经准备复员了。&”
&&&&威廉?赫伯特笑了笑:“战争才刚刚开始,而且看不到尽头。&”
&&&&“舅舅你又骗我,每次你从北极回来都讲那么多神奇故事,我全把它们当成真的。这一次请不要开玩笑。&”
&&&&“舅舅从来没有开过玩笑。&”赫伯特的神情非常严峻。这时候车子刹住了,在星辰的辉光下,前面就是德意志帝国威严的象征――雄伟的勃兰登堡门,弗里德里克大帝在1791年建成的岩石纪念碑。
&&&&“我们出去走走吧。&”赫伯特对玛丽埃特说。他们无声地穿过勃兰登堡门,姑娘回头看看门上的雕塑,四匹嘶叫的烈马拖着战车,深刻表现了普鲁士民族旺盛而不加羁绊的精力。
&&&&玛丽埃特9岁那年妈妈去世后,她就住在舅舅家。她父亲原是一位家具商,在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风暴中破产投了莱茵河。舅舅常到北方去,她一直跟舅妈长大。因为家中没有孩子,玛丽埃特就成了宝贝。威廉?赫伯特毕业于柏林大学,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北极学者。他长年居住在渺无人迹的斯瓦尔巴德群岛上,研究极地的气候、冰川、地质和风土人情。他关于极地冰川变化的几篇论文连著名冰川学者阿尔曼也表示赞赏。赫伯特难得回家,他的踪迹遍及法兰士约瑟夫群岛、新地岛和北地群岛。他有许多奇妙的历险故事,每次回家都讲给玛丽埃特听。在小姑娘心目中,舅舅是个无所不通的奇人。
&&&&赫伯特开始解释他对战争的看法:“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是个古怪的民族,大难临头反而更加坚硬。自从诺曼人入侵以来,英国从来没有投降过。它的真正优势是在海洋上,拿破仑也在加莱望洋兴叹。这次在敦刻尔克放走了英军,将来必然养虎遗患。&”
&&&&“赫伯特舅舅,你讲这些干什么呀!它们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对它们一点兴趣也没有。我想进音乐学院,再不就进剧团,我已经长大了。&”玛丽埃特闪动着她好看的眼睫毛,身上散发出一股青春的热力。赫伯特不禁摸了摸她的金发。
&&&&“正因为你已经大了,我才要和你说这些。不是每个德国姑娘都能分担国家和元首的忧愁的,而你恰恰就有这个福气。&”
&&&&“我?&”金发姑娘睁大眼睛。他们已经走得很远了,不知不觉已经站在菩提树下大街的尽头。北面是松柏环绕的美丽公园,南面是王宫前广场。清冷的月光下,广场的花岗石阶上蒙着薄霜,一队党卫军巡逻队走过,皮靴踏得石板地得得地响。
&&&&“正是你。&”
&&&&“舅舅又把我当成小姑娘。”玛丽埃特不高兴地撅起嘴,突然发现赫伯特舅舅脸色非常严峻。
&&&&“我又要到北极去,去干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这一次生活很苦。我想把你带上。在那片荒凉的冰雪大陆上,没有你是难以熬下去的。你是鲜花,是温泉。看到你可爱的脸,人世间就没有什么困苦可言。这次的使命关系到德国和英国的海上斗争,以后我详细给你讲吧。&”
&&&&“要很多年吗?&”
&&&&“等任务完成,战争就结束了。&”
&&&&“那回来以后我可以进音乐学院?&”
&&&&“你是德国的功臣,所有的地方都会给你开绿灯,所有的人都会向你致敬。英俊的小伙子会以认识你为荣耀。&”
&&&&红晕飞上玛丽埃特的双颊。她犹豫不决地说:“让我想想好吗?&”
&&&&“好的,你想想吧。时间不早了,今天雷德尔海军元帅和邓尼茨将军要接见我们。&”
&&&&“是海军司令和潜艇司令吗?&”
&&&&“正是。你可以想象这次任务有多么重大了!&”
&&&&他们突然感到疲倦了,就在公园边的长椅上坐下来。玛丽埃特裹上呢大衣依着舅舅,睡意朦胧中觉得天快亮了。透过寒气很重的曙色,她隐隐看到大楼中的微光。她睁开疲倦的眼睛,认出公园中挂满彩灯的枞树,这才想起来,她原来是准备和舅舅回家过圣诞节的。1940年的圣诞节,几乎每个德国人都是怀着惶惑不安的心情度过的。德国的版图已经从挪威的北角扩展到北非的利比亚沙漠,从波兰的维斯瓦河到法国的比斯开湾。然而又有谁能够预料,在元首飞奔的战车前面,是一座宫殿,还是一个可怕的断崖?
下篇&最后的乐章
&&&&赫伯特少校和机械师休曼逾期不归,使“北极一号”气象台失去了灵魂。
&&&&失去了他,人们才感到他是何等重要。
&&&&仅剩的五个人:军医蒙特、气象预报员凯特尔、厨子伽拉德、负伤的盖温和电报员玛丽埃特。虽然平时少校凶暴、严厉,但没有他,一切都难以运转。他们是些被遗弃的人,盟军的飞机随时可以炸掉他们,伞兵可以消灭他们,海军陆战队可以俘虏他们,因为他们的位置在德军和盟军的作战地图上都是一样清清楚楚。
&&&&他们被彻底暴露了,要不,少校怎么急忙去寻找新地址。
&&&&所有人都失去了控制。他们喝酒、吃肉、抽烟、注射吗啡,为争玛丽埃特拳打脚踢,头破血流。玛丽埃特用手枪威胁也不管用,人们恨不得把她撕成碎片。
&&&&厨子处于疯疯癫癫的状态。他用各种佐料做成糕点、煎海豹肉、沙拉,然后统统倒到雪地上去喂猫头鹰。他似笑非笑,反正也活不了几天了,何不痛快一番:“吃吧,吃吧,全是你们的。你们高兴了,飞到符腾堡去,给我老婆带个信,说我在这里还不错。她就在花园街11号。吃吧,好看的鸟。&”他的荡笑从屋外传来,没有人理睬他。
&&&&凯特尔不断地虐待狗,饿它们,打它们,用烧红的铁条烫它们。然后又喂它们肉,还亲亲它们。因为和军医抢电报员小姐,他的下巴被打得脱了臼。
&&&&盖温腹部受伤,肠子曾流出来,虽然医生给他治过,但由于气温低,伤口愈合不了,整天哼哼叫,也没有人理他。
&&&&军医整天和电报员混。其实玛丽埃特一点也不喜欢他,她整天哭,眼皮红肿,不像个女人样。
&&&&气象电报完全停发了,没有人想到这件事。德国军人虽有服从指挥的素养,执行命令以准确著称,但如果无人指挥,他们也会处于群龙无首的境地。
&&&&其实他们也没办法。&4月和5月的天气除了赫伯特,别人难以预报。高空风变化莫测,锋面交错不定。漩涡状、细胞状、交叉带状的云在天空中玩走马灯。有时偶然下了毛毛雨,接着就成了冻雨,雨中夹着雪。天刚晴,冰雹骤起。早上有雾和霾,晚上有冰雾和霜。晴天时云层中就有雷暴,天电在收发报机中发出喀啦喀啦的噪声。冰原消了又冻,冻了再消。气温表打摆子,气压表在抽风。至今人们也搞不清为什么1943年春天的天气那么变化无常。有人说是太阳黑子喷发,专家说是大气环流异常,地质学者说是磁暴和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还有西风急流减速说,流冰过多反射阳光说。总之,谁也弄不懂。
&&&&那时候北极光隔三差五地就现出来,像巫术一样,它好像在催德国人滚蛋。
&&&&“走晚了,连灵魂也要冻住。&”
&&&&尽管他们醉生梦死,可是除了吃伽拉德伙食的白熊和狐狸,居然没人来打扰他们。一种莫名其妙的寂静笼罩着瘫痪的“北极一号”,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一天,当着抽狗的预报员和喂猫头鹰的厨子的面,玛丽埃特大声宣布:“听着,疯子和混蛋,我要出发去找赫伯特舅舅!&”
&&&&两个男人相对一看,爆发出狂荡的大笑:“难道我们不是男人,你倒要去找那个死鬼。我们俩足够对付你这萨克森娘们,哈哈哈!&”电报员用手枪往他们脚下打了三枪,碎冰崩了他俩一身,这才止住他们的淫笑,两个人满身酒气。
&&&&“玛丽埃特,何必呢?少校一定死了,也许被那个丹麦人打死了,我看那小子不地道。也许是遇到了暴风雪?&”预报员说得很温和。
&&&&“我去找他。&”玛丽埃特又说了一遍。
&&&&“格陵兰不是岛,是一个大陆,等于五个德国的大陆,你到哪里去找他?这里连罗盘都会失灵,你辨不出方向。据说岛民是根据冰来认方向的,这里一切都是白的,连老鼠都是白的。&”
&&&&“我要去。&”女人第三遍说。
&&&&“那我陪你。&”
&&&&“不必了,留在这儿吧,醉鬼。别告诉军医,他喝了大量纯酒精!&”
&&&&两个男人突然都明白过来。
&&&&“给我套狗。&”
&&&&凯特尔乖乖地套上爬犁,小声说:“你不会赶。&”厨子在爬犁上放了尽可能多的海豹肉、油、糖、罐头和饼干。当他把一支步枪放到爬犁上去时,玛丽埃特说:“不用了,凯特尔,把我的小提琴盒拿来。&”
&&&&凯特尔拿来了提琴盒,又把女人用的那些小零碎――口红、小镜子、饰针、化妆品和乱七八糟的衣服,都放到雪橇上,最后把12只狗的缰绳交给玛丽埃特。自从袭击爱斯基摩村以来,他们抢了大批的狗。
&&&&“我去了。&”玛丽埃特坐上雪橇。
&&&&“再见。&”
&&&&小姐转向下垂的残阳,呜咽了一阵子,抬起头:“再见,伽拉德和凯特尔。替我问候盖温,等医生醒了再告诉他。&”两个男人扑上去,狂吻了姑娘,她从容赴难的气概,倒叫他们百感交集。
&&&&太阳快沉入地平线了。玛丽埃特起了身,对狗说:“走吧,找赫伯特舅舅去!&”向导狗仿佛听懂了她的话,抬脚走了,其余的狗也迈开腿。冰原已经开化,在湿润的冰面上狗走得很慢,足有半小时,玛丽埃特还停在他们的视线里。天极晴,地平线上有一个四角形的太阳,这又是冷空气玩的把戏,可惜谁也没兴趣。
&&&&玛丽埃特终于消失了,太阳也沉下山。由于冷空气的折射,空中又出现一轮冷冷的日头,它不过是一轮极地特有的幻日。
&&&&两个男人回到家,伤兵还在哼哼,军医酩酊大醉,还没醒。他们面对面坐在桌子上,伽拉德不自然地笑起来,他脸上肌肉的抽动很别扭,而凯特尔像个女人一样地哭起来,最后昏昏睡去。
&&&&桌子震动了。空气中发出嗡嗡声,像一大群蜜蜂在采蜜。门也震动了。这门还是凯特尔在雪屋上暂时加的,因为夏天快要来到了。听到响声,凯特尔惊醒过来,冲出门去。他眯着一只眼,看向晴朗的天空。
&&&&三架四引擎的B-17空中堡垒高飞在云端。它们从冰岛的空军基地起飞,仅仅用了三个多小时就到了格陵兰东海岸。B-17不紧不慢地飞着,在蓝天中拖着白色的长长雾化尾迹。
&&&&军医出来抬着他的眼镜在看,伽拉德也跑出来,倚在雪屋上呵呵地傻笑。
&&&&“来了,可恶的B-17,你们终于来了。&”凯特尔说。
&&&&“你们来晚了,从这里什么也捞不到。&”军医向空中伸了一个小拇指,“呸!&”
&&&&飞机不管他们,在高空的云中飞,等快看不见了又回来,它们越飞越低,终于找到了白色的风向标。于是笨拙地向下盘旋。凯特尔猛然间想起什么事,他蹿回玛丽埃特人已离去的电报间,启动汽油发电机,机器粗粗地喘了几口气,电灯亮了。
&&&&轰炸机降到600米的高度,不再下降了,大概是在计算各种投弹参数。不久,第一批炸弹就落下来。美国人的技术不算好,炸弹丢到牛奶温泉那边去了。
&&&&预报员叩击电键,向太空发出莫尔斯呼叫,他在呼叫威廉斯港的潜艇司令部:“冰山,冰山,我是北极一号。&”
&&&&与此同时,又一批炸弹落下来,这回落到考尔德威山上,近多了。
&&&&“北极一号,北极一号,我是冰山,我是冰山。&”威廉斯港已经叫通。
&&&&第三批炸弹就在附近爆炸,冰块纷纷落到雪屋顶上,打得屋顶噗噗响。&“北极一号遭到盟军轰炸,工作无法进行。盖温的雪屋被炸中了,他大概已经结束了自己的痛苦。请派水上飞机来接我们回去。&”
&&&&“你们的坐标?&”
&&&&“北纬74度41分,西经21度。&”
&&&&外面的天线已被炸断,通讯中止,耳机里一片静默。
&&&&凯特尔跑到屋外,看到军医把厨子压倒在地面上。军医见他来,很高兴,给他一大片被炸弹崩碎的白色帆布:“披上它,要不,飞行员会看见你。&”
&&&&凯特尔披上帆布,他在雪地上爬着爬着,一枚炸弹就在他身边爆炸。他被击昏过去,最后的印象似乎是一棵缀满五颜六色灯光的圣诞树。
&&&&凯特尔几次昏迷,几次醒来,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到底怎样了。等他稍微清楚一些时,发现自己是在一间地下室里。旁边有两张熟悉的脸,医生蒙特的脸和伽拉德的脸,厨子还在傻乎乎地笑。
&&&&蒙特告诉他,一架德国远程水上飞机冒险开入大詹姆斯峡湾,机组人员找到他们,把他们救回来。凯特尔看着穿白衣的护士,想要一杯酒,他挪了挪,觉得腿脚不大灵便。
&&&&蒙特苦笑了一下:“都截掉了,被炸弹片削断了。&”
&&&&凯特尔躺下,仔细回忆在格陵兰岛上的日日夜夜,他终于回国了,也可以回家了。虽然失去了两只脚,但他甚至不觉得这个代价过高。
&&&&战后,有人在莱因兰-法耳次州看到过凯特尔,他装了假脚经营着一个小农场。农场四周有风景如画的小山。山上有一个白色的风向标和两个百叶箱,他是不是还在怀念自己的老本行呢?
&&&&凯特尔的农场里经常有个汉子在干粗活,他喝酒很多,有时候会傻笑,逗着农场养的大群白鸽子。有的孩子报告说他对猫头鹰有异常的兴趣,在他的一个大鸟笼中就有一只,真是奇怪的癖好。他该是伽拉德吧?
&&&&美国海军第十一特混舰队由“诺斯兰”号、“北极星”号海岸警卫艇和“熊”号辅助船组成。司令官爱德华?史密斯海军中校乘坐旗舰&“诺斯兰”号。自从由冰岛起飞的B-17轰炸机对“北极一号”德国气象台狂轰滥炸之后,史密斯还不放心,又派出几组B-24轰炸机低空轰炸和扫射格陵兰东北地区的所有猎屋。
&&&&6月份,当丹麦海峡和格陵兰海的冰大部分消融后,“冰山史密斯”、格陵兰人克劳斯和美国第十一特混舰队来到了香农岛。&“诺斯兰”号吃水较深,它放下一艘汽艇,载着士兵、史密斯中校和克劳斯巡视海岸,想找到那个传奇般的德国气象台遗址,看看还剩下什么。当中校来到那个闻名遐迩、使多少人血肉横飞的经纬度上时,什么东西也没找到。&B-17和B-24干得很漂亮,除了密密麻麻的弹坑,一些碎布、烂铁片和玻璃碴,一切东西都烧得干干净净。
&&&&史密斯费了不少劲,找到一张四周烧糊的照片。照片上一个动人的德国姑娘穿着花格连衣裙,婀娜多姿,站在菩提树下,背景是柏林歌剧院。她是谁呢?她还在不在这个世界上?
&&&&临离开“北极一号”废墟时,克劳斯先生又踢出一个玩意,一件石头雕刻,刻着麝香牛。它正是安德森那件心爱的信物。克劳斯先生递给史密斯:“这是件难得的雕刻。&”
&&&&史密斯把照片和石刻装入衣兜,和克劳斯先生上了汽艇。汽艇就在这一带海岸搜索,想瞧瞧“北极一号”还有没有留下什么人员和电台。
&&&&晚上,汽艇回到“诺斯兰”号,“诺斯兰”号换个地方又停下来,再放出汽艇。这次,史密斯总算找到了那个剩下来的人,正是相片上那个德国姑娘。找到她时的情景竟如此骇然,给人以极深的刺激,无论是什么人,都终生也忘不了!
&&&&海边是一片金色的沙滩,不远处是褐色的断崖,崖下石头上坐着一个姑娘。她直直地坐着,完全是一副参加舞会的打扮:别着钻石饰针,披着银狐披肩,狐皮大衣里露出锦缎衣服的光泽。她面带不自然的微笑,和照片里的那种微笑完全不一样。她摆出一副架势,腮压着小提琴,右手拉着琴弓,好像正在拉着一支小提琴曲。石前的海沙上有一大堆烧焦的浮木,一只北极猫头鹰站在小提琴上。
&&&&她已经完全冻僵了。看她沉思的样子,她在想什么呢?也许是在想:
&&&&为什么要把她从易北河畔弄到这块冰雪墓地?
&&&&为什么不让她有个男人可以正正经经地结婚?
&&&&为什么可以成为一个音乐家的她却在北极叩击杀人的电键?
&&&&也许很简单,她什么也没想,只愿早日结束她的痛苦。
&&&&她最后在拉谁的什么曲子呢?门得尔松?巴赫?舒伯特?海顿?可能都不是。她在拉汉德尔的《死亡进行曲》。
&&&&她是大战期间留在格陵兰岛上的最后一个德国士兵。她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北极光下的幽灵》,该书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马鞍山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第A2版:诗城年味 春意洋洋
微直播 网新闻
颂春、抛欢团、打年糕、掸尘送灶、守岁……
千年古县人民迎新年“讲究多”
&&&&制成条状的年糕
&&&&已经切块的年糕
&&&&当涂县太白民俗展演芮建国摄
&&&&民间向导施长斌
&&&&周俊保和蔡克勤在一户人家颂春
&&&&2月6日,我们如约来到当涂县,寻找独属于它的年味。这是一个具有2200多年置县史的地方,它曾是秦代的丹阳县,宋代的太平州,是南朝大诗人谢朓眼中的“山水都”,更是蒙学经典《千字文》的诞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千年相承的古老传统,让这个叫“当涂”的地方,在古韵流长间,形成别具一格的“节庆文化”。&&&&《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与岁时节庆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伴生物,它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时日。我们此次当涂之行的民间向导是一位民俗专家,他叫施长斌,是当涂县文联主席。施长斌说:“地球上,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有以春节为代表的民族节庆文化。尤其像当涂这样的古地,有着别具一格又殊途同归的年俗传统,颂春、抛欢团、打年糕、杀猪宰羊、掸尘送灶、守岁……来这里寻找年味,定叫你不虚此行。”&&&&确实,当我们行走在乌溪镇的老街上,止步于打年糕的农户门前,品尝起“团团圆圆”的欢团……我们感受到了人群中那欢乐红火的年味,闻到了飘散在空气中醇香的年味,也尝到了香甜干脆的年味……&&&&文/本报记者吴黎明方燕图/本报记者孙道军吴黎明方燕民间向导施长斌&&&&年糕寄托了人们“年高”的心愿&&&&“年糕”谐音“年高”,意味着一年比一年高,年年高升、年年丰收。为了讨个好彩头,在当涂,每到农历年底,家家户户都有打年糕、吃年糕的传统习俗。2月6日接近中午时分,向导施长斌带领我们来到胜平村一户正在打年糕的人家,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正在流水线上作业的竟是位23岁的小伙子,名叫许超。&&&&许超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说,他们家做年糕已经有近30年的历史了,而他自己也已经做了两三年了。临近年关,年糕销量很大,父亲许宗华外出送货,留他在家做年糕。“以前,都是手工打年糕,几年前,父亲花20多万元从上海引进了一组机器,进行流水线作业生产。”许超介绍道,做年糕的糯米、粳米要按照3:7的比例泡上一天一夜,然后淘米两三次,再进行碾压磨粉,上锅炉蒸15分钟左右,一锅大约可以蒸四五十斤,最后搅拌,形成大长条形的年糕,再用机器切割成小长块的年糕。许超说,年糕是家家户户过年必备食品,他家在春节期间可销售六七十吨年糕,主要在大公圩以及芜湖、宣城等地销售。&&&&而关于春节年糕的来历,还有一个很古老的传说。相传,在远古时期有一种怪兽称为“年”,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百姓不堪其苦。后来有个聪明的部落名“高氏族”,每到严冬,预计怪兽快要出来觅食时,事先用粮食做了大量食物,搓成一条条,揿成一块块地放在门外,人们躲在家里。“年”来到后找不到人吃,便用人们制作的食物充饥饱腹。人们看吃饱后的怪兽走了,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祝贺,庆幸躲过了“年”这一关,平平安安,又能为春耕作准备了。这样年复一年,这种避兽害的方法传了下来。因为这种条块状的食物是高氏所制,目的是为了喂“年”度关,就把“年”与“高”联在一起,称作年糕了。&&&&过个祥和年,掸尘、祭灶、请祖先少不了&&&&为了过一个干干净净的新年,进入腊月当涂人民就要“掸尘”了,掸尘越早越金贵。“正所谓‘初七掸金、十七掸银、二十七掸尘’”,68岁的章善勋老人介绍道,到了大年三十,当涂县每户人家都要把院落再打扫干净,人人理发洗澡,换上新衣;把门上的旧联、墙上的旧画拆下换新;将要吃的菜该煮的煮、该洗的洗干净、该装盘的装盘;傍晚将水缸盛满,并煮上满满的一锅年饭(待第二天吃)。第二天,即大年初一不能淘米、不能洗菜,不能动刀和剪、地上不洒一点水;洗漱用水及剩茶水全部用桶盛装,洗锅水倒进猪水缸喂猪;一天不动笤帚扫地,以免乌烟瘴气,对客人不敬。总之,要保证大年初一干干净净、整洁一新。&&&&除了掸尘,祭灶也是当涂县人民过年的一项重要祈愿风俗。祭灶分送灶和接灶两个阶段。腊月二十三到二十五为送灶日,古有“君三民四”或“官三民四”之说,帝王、官宦人家二十三送灶,普通百姓二十四送灶,相传当年赵匡胤是腊月二十五打仗归来,所以赵家是腊月二十五送灶。&&&&“送灶”要准备十二个(闰年十三个)灶粑粑(用糖做或糯米加糖做,说是让灶王爷粘住嘴,只说好话)及茶叶、米、香肠等物。晚饭过后,家主在灶头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红贴,供上贡品,烧香焚纸放鞭炮,把灶老爷从灶前请送出门口。“接灶”在除夕年夜饭后进行,与送灶相比,程序上不同的是从门口把灶王爷请回厨房灶前,主妇还得前来叩拜。&&&&“大年三十当天,过了正午12点,在年夜饭开始之前,当涂人民还有请祖先的习俗。”章善勋介绍道,请祖先得准备三荤三素,即一只猪头、一碗头鱼、一只鸡、粉丝、黄花菜、豆腐,盛上米饭,放上筷子,在鞭炮声声中,由小孙子磕头请祖先。需要注意的是,这碗头鱼从除夕年夜饭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日都要端上桌,不过头鱼要保持完整性,不可以吃。&&&&抛欢团“抛”来新年的团团圆圆&&&&临近春节,当涂县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置办年货,寓意“团团圆圆”的欢团是大家必买的过年吉祥食品。45岁的李仁兵在乌溪镇老街上销售糖果有几十年了,临近春节,生意更是好得不得了,10元一斤的欢团,他家一天能卖两千块钱。&&&&“这欢团呀,圆圆的,像一个乒乓球,象征着团团圆圆。”李仁兵家三代都是做“欢团”的。&&&&关于欢团,李仁兵介绍道,当涂人春节都要喝“欢团茶”。“欢团茶”是当涂传统农家新春招待客人的第一杯茶,说是茶其实并无茶叶,而是由“欢团”、“咬头”和糖组成的一杯糖茶。“欢团”是以糙米、糖稀为原料,用杯(小碗)抛制的一种球状食品,取“欢欢喜喜”、“团团圆圆”之意;“咬头”是指枣子、花生仁、桂圆等耐咬的干果食品。“欢团茶”用开水一泡,糙米自然散开浮上水面,“咬头”则沉入杯底,喝起来既不觉烫,还又香又甜。“欢团茶”喝上一半的时候,主人一般会来加点开水,俗称“添财”。“添财”的同时,主人还会说些吉利话,祝饮茶者一年里“发财”、“升官”、“学习进步”等。饮茶者一般喝到杯底才能将“咬头”吃掉,寓意一年到头、从头到尾都丰衣足食。&&&&颂春者送来新年的吉祥如意&&&&“他家颂到你家来,两家财门一样开,他家颂的千年福,你家颂的万年财。”2月6日一大早,七房村的一户人家就迎来了两位“颂春”者,他们是两位老者,一位叫周俊保,今年65岁,一位叫蔡克勤,今年68岁。两人一人打着鼓、一人敲着锣,见到一位少年,一起颂起春来:“这位同志生得能,赛过隋朝小罗成,三岁吹动屋檐瓦,七岁拳打百步灯。”&&&&颂完一户人家,周俊保抽个空向我们介绍起“颂春”的由来。“颂春”是一种说唱形式的传统民俗,也是当涂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过去,在新春前后,乡村人家都会迎来“颂春”者。颂春者挨家挨户来到农家门前说唱吉祥祝福语。颂春者一般都是家人口口相传。有一人唱、双人唱,最多三人唱。带着快板或小锣、小鼓、二胡等简单乐器,一边说唱一边伴奏。说唱内容开头主要是以辞旧迎新、新春吉祥等唱词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则灵活多变,见到老人唱长寿,见到孩童唱聪慧;见到堂前双喜唱百年好合,见到黄、绿(孝)春联唱孝子、思亲;见到新屋唱华堂,见到牲畜唱兴旺……总之是依情依景,见什么唱什么,所以又叫“唱见样歌”。由于人们认为“颂春”是送来新春吉祥,因此也有人称此为“送春”。而且,“颂春”活动一直可以延续到春节期间,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周俊保说,在他们的儿童时代,立春左右,就会有人“颂春”,如今,“颂春”者已不太多,他和蔡克勤“颂春”的段子也都来源于口口相传。&&&&守在家中等新年,零点一过“开彩门”&&&&在当涂,吃过年夜饭,一家之主就得给家中的晚辈们发红包了,也就是压岁钱。压岁钱发完后,全家人都不得外出,待在家里“守岁”。凌晨一过,家中男人就得焚香,摆“茶果碟子”,放鞭炮,开彩门,迎来“开门大发”。章善勋说,开彩门得在零时到凌晨一点进行,图个“发”的吉利。&&&&开过彩门,洗漱完毕,就可以吃“茶果碟子”——也就是糕点、干果、小菜之类。天亮之后,吃了新春的早餐便可以拜年了。“过年喝茶、吃早餐的小菜,都是不能马虎的。”章善勋说,小菜的品种必须丰富,酱瓜、茶干、香菜、咸萝卜、腌生姜等,应有尽有。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享誉周边的采石茶干、黄池茶干、黄池筒子瓜、花津臭干、博望香菜等小菜。&&&&吃过新春早餐便是拜年,拜年最讲究的是先后顺序。一般是先宗族,次舅父,再师父,后岳丈,而后是姨表亲等,于是,许多人形成了年初一拜同宗长辈、年初二拜舅父……依次类推的拜年习惯。拜年时,孩童需向长辈们问安,叩头跪拜,祝愿长辈健康长寿,做长辈的则要给孩童压岁钱。&&&&迎新春、舞龙灯,当涂龙灯妙趣多&&&&当涂龙灯妙趣之多是全国罕见的。过了正月初十,各种“龙灯”就耍起来了。&&&&向导施长斌说,当涂龙灯种类很多。按“龙”的扎制方式及外型特征来分,当涂地方龙灯共有三种:1、滚龙。这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一种。龙身从头到尾用篾扎制,躯干环状相连,外裹彩布,绘以五彩龙鳞,浑然一体。2、赤链龙(俗称虾龙)。因形似赤链蛇而得名。龙首、龙尾用篾扎制,外糊半透明薄纸;龙的躯干一段为圆柱形篾篓状、外糊薄纸,一段用布相连,间隔排列。晚上,篾扎的部分点上蜡烛后,龙形明暗相间,如同赤链蛇。3、板龙(又叫枝子龙)。因龙身主要用木板制作而得名。龙的躯干由十余块长条木板以插销相连,每块木板中间安置一个花篮,篮中插数枝五彩纸花,晚上还可以点上蜡烛。此龙从头到尾体格庞大,舞动起来特别费力,因而舞动时主要靠“拎”、“扛”。板龙和赤链龙一样,还具有可以分段拆下“卸妆”的特点。&&&&与“龙”伴行的“灯”很多,除鲤鱼灯、荷花灯、玉兔灯、走马灯等彩灯外,还有两种灯必不可少。一是“夜不休”。一个龙会只有一盏,走在队伍最前面,到达舞龙场地后,端立中央,具有“正堂”的象征;这种灯呈长方形,两边写有对联,夜晚舞龙结束,仍彻夜不息。二是“堂号灯”。一支舞龙队伍有两盏,大红灯笼状,上有宗祠堂号。当涂龙灯花样多,玩龙灯时,一支舞龙队伍通常由两条龙组成。除“龙”和“灯”以外,当涂龙灯还有许多配套花样,数对锁呐、数十副锣鼓、数十盏各式各样的彩花灯笼、五颜六色的服装自是普遍,而那“铳”、“镋”、“云”、“旗”和“花篮担”却各有特色,异彩纷呈,妙趣横生。&&&&此外,当涂龙灯讲究也颇多。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看龙灯,除了欣赏彩灯、服饰、鼓乐以及上面介绍的龙的种类和配套花样外,玩龙灯的仪式及龙舞也有许多讲究。玩龙灯一般由村里的龙会牵头组织,每年正月择日起灯,绵延十数日。首次起灯一般均用鸡血画“龙”点睛,先拜宗祠、祭寺庙,然后再到周边街坊、村落游玩。玩灯前一日,龙会派人按游玩线路贴出红纸告示,称作“下贴”;次日,所到村庄见舞龙队伍临近便燃放鞭炮迎接,叫“接灯”;随后,在村中长者带领下绕村巷一圈,叫“游龙”;然后选择空旷场地驻留游玩。最后,如有人家“请灯”,还得到请灯人家中一玩。龙舞同样也有讲究。舞龙时一般先是二龙并行,祭拜正堂,称作“拜龙”;尔后是两条龙随龙球起舞,称作“二龙戏珠”;两条龙并肩逆向贴身穿行,称作“二龙搓痒”;龙身盘旋作螺旋状,称作“螺丝结顶”;龙首从腹下交错穿梭,称作“穿龙”。当涂山村龙灯绕山游玩,称“金龙盘山”;水乡龙灯在水畔行进,称“龙游倒影”。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版权所有 马鞍山日报社 合作伙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版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