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生存者有权获得账户的地方》,你有什么想法

如何在21世纪生存专业主义_分节阅读_11
毫无问题,但有人把它当作日本人的美德和常识,这就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可能有人会反驳说:“没有那种顽固不化的商人”,而实际上这样的商人很多。  成为常识与经验之奴隶者,他们其实也在寻求与周围人的和谐一致。换言之,自己所得出的正确答案虽然有精彩与平庸之分,但大家都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强迫别人听从。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涌现出谨慎地执行上司命令的“操作员”,却难以出现打破惯例和常识的“创新者”以及能够与世界一流选手平等讨论问题的“全球选手”。  30多年前,我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名为《恶魔的循环》(明文社,新版书为新潮社出版),副标题为“对于日本人依赖之物的看法与想法”。不少日本人依赖别人的想法和公司的方针,自己却不去思考,也不去兴办事业。我在书中指出,他们机警地观察周围人的一举一动,随声附和,以求步伐一致,这种习性今后将会带来很大的问题。此后,我在另一本名为《提问的能力》(文艺春秋)的书中,对于通过自己的能力思考、提问并找到答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我的意图呢?  日本人讨论问题的能力相对低下,这只要看看屡战屡败的日本外交便可一目了然。只要出现问题,日本外交的负责人便立刻从旁观察美国的反应,事无巨细地赞同并追随美国,讨论与谈判往往形同虚设。总之,日本的问题在于讨论问题缺乏逻辑性。不遵守平壤宣言,而面对北朝鲜“把日本变成火海”的恐吓,却依然实行“人道援助”,这种逻辑是不应该出现在外交之上的。我们不得不说,日本在外交上缺乏保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气魄,以及以此为目的进行逻辑思考与谈判的能力。日本伪装成和美国正在度“蜜月”,而实际上是在单方面地遵从美国的逻辑。  在日本的经济力量被认为世界最强的那段时期,美国在钢铁、半导体、电视和汽车等日本主要的产业上对日本发起猛烈的攻击,时而声称日美之间的贸易不均衡,时而打出COCOM(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Export to Communist Area多国出口协调委员会)的盾牌,时而又搬出反托拉斯法。此外,在专利纠纷上,美国采用向最早的发明者授予专利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击败了日本与其他国家采用的向最早申请者授予专利的方法。  日本政府亲自控制强势产业,保护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这种做法会使日本的国力减弱,这在当时便显而易见。日本政府之所以这样做,其原因在于缺乏逻辑思考与逻辑交流的能力。政府早就知道自己在力量均衡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它的任务是想办法改变这一情况,但由于政府缺乏讨论问题的能力,也就是通过逻辑分析,从可能考虑到的几种选择中找到最佳方案并制定战术和战略的能力,因此只能走条捷径,即追随美国并听从国民片面的说法。  在日本的商业界,具备国际通用的逻辑思考与逻辑交流能力的人才也并不多。能够占据全球经济的一角并与全球企业平等竞争的企业人屈指可数,如小林阳太郎先生、小笠原敏晶先生,此外还有已经故去的服部一郎先生和盛田昭夫先生等。他们在自己的企业品牌受到世界好评之前,便已具备了这种能力。如今,偶尔出现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言的年轻人,但考虑到日本经济的规模,不得不说这样的人才太少了。  无论是政界还是产业界,都在逐渐更新换代。有人认为,在欧美接受过教育的一代年轻人在第一线积累一些实际经验,自然会成长为能够在理论领域讨论问题的人才。我认为,这种想法未免有些轻率。因为肩负着日本未来重任的一代,他们的学习能力,即讨论问题必不可少的“基础能力”正在逐年下降。日本曾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排行榜中居首位,六年前便已降到了第十三名。中国与俄国为第一名,第二名之后都是些新兴的国家。日本政治家曾经嘲笑美国的教育环境简陋,但现实情况是,美国位于第十名,日本则排在美国的后面。  各国托福的平均分,日本在亚洲主要国家中排第十名。这并不是日本人“不争气”的问题,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日本政府部分承认了宽松教育政策的失败,但丧失了基础学习能力,便无法期待它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强大的实力。  美国的商业学校中如果有日本人入学,班级的整体水平便会下降。我自己站在讲台上也切身感到日本人的平均智力水平明显地低下。这并不是说日本人缺少知识。他们致命的弱点在于不具备提问与发言的能力。在班级讨论中的表现占成绩的很大比例,在这一现状下,问题便凸现出来。正如盛田昭夫先生在《日本制造》(朝日新闻社)一书中所指出的,在公众诚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迅速理解别人发表的意见并就这一意见展开讨论,这是日本人非常不擅长的。在商业学校的学习中,日本人使班级水平下降,是因为真正参加讨论的日本学生太少的缘故。  在日本,大家很少有机会参与世界水平的讨论。从举办国际会议的次数来看,东京显然比同等规模的欧美城市要少,连新加坡也远远不及,甚至比远在南半球的悉尼还要少。日本国内外都没有形成提高讨论能力的环境,这种状况非常令人遗憾。  然而,讨论的能力与先见能力和构思能力不同,讨论问题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与素质,我们有可能通过后天的学习而获得,而且无论我们从何时开始练习,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到上述美国商业学校的例子,那种讨论可能会让人感到很有压力,不过,通过两年的学习,日本学员的逻辑思考与逻辑交流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两年后,在研究生院的课程即将结业之际,他们也能够参加班级的讨论了。总之,由于在日本社会中讨论的能力难以提高,因此,尽管与各国学员相比,日本人的能力并不低下,但日本整体却居于世界末流水平。如果改变环境,给与日本人机会,日本社会将会涌现出更多的人才,他们能够与身经百战的商业人士进行讨论。  麦肯锡从很早开始就具备这种环境。在国籍、经历、年龄与性别各异的人们汇集一处的环境中,大家只有在逻辑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交流。无论从事多大规模的项目,工作中缺乏逻辑的咨询顾问都是不受人尊敬的,这样的人早晚会离开。我原来是工程师,进入麦肯锡之初,并未掌握讨论的能力。锻炼了我这种能力的正是环境,是高度紧张的在职培训。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顾客在企业中的地位都是最高的。他们的机会成本非常高,如果不能通过讨论提供高于他们机会成本的价值,咨询顾问便没有理由再存在下去。  这种压力促使大家学习,锻炼自己逻辑思考与逻辑交流的能力,通过讨论,不断给企业带来收益。日本企业是否也能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发展呢?>
通过全球共同的平台——逻辑来发言
连载:专业主义
作者:日大前研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不少日本人非常不擅长面对并解决未曾遇到过的问题。这是第一次,没有办法——如果这样想,那么你还远远未达到商业专家的境地。回避未曾遇到过的课题,重复熟悉或经历过的事情风险要小,也非常容易,但得到的东西也很少,无法期待着从中得到创新。我这样说并不意味着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不怕死的精神才是明智的。此外, 利用以往成功的经验,风险多少会有所减小,但再次重复同样的过程恐怕没那么顺利。  那么,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面对新的问题呢?答案依然是符合逻辑地去思考与行动。无论是攻破未曾遇到过的课题,还是初次开展一项工作,符合逻辑的思考都必不可少。在既没有地图也没有路标的越野比赛中,逻辑思考将成为指南针。  逻辑思考的基础在于首先建立假说,以事实为依据对假说进行验证。然而,不少人把假说误当作目标和结论。也许有人会反驳说:“怎么会有那么愚蠢的事?”但大部分组织对起初建立的假说都不去进行验证,因此也就不会做出修正。他们说:“边干边思考”,而实际上是不去思考,一味地蛮干。  错误首先在于把假说当作目标,出现这种错误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加怀疑  没有掌握验证的方法  认为中途修正不够果断  不愿去协调有关人员  希望保持和谐的气氛  归根结底,这些原因的共同点是组织与个人都缺乏讨论的能力。如果不对假说进行讨论,那么,假说既得不到检验,也得不到修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知不觉之中,我们便把假说当作了目标与结论。  我再重复一遍,真正的讨论是避免不了摩擦的。但任何人都想避免这种摩擦,这是因为观点与观点互相摩擦、交融会产生不和谐的音符。  首先,讨论不等于谈判。讨论与谈判都是一种交流,但谈判是为了协调利害关系,而讨论是为了寻找最佳答案。会议中不和谐的音符大多是由利害冲突带来的。临时工作组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因为各个部门持不同的观点,而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利害冲突。无论如何对利害关系进行协调,小组成员也很难朝着共同的目标行动,其原因在于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关系是无法通过讨论而协调一致的。  第二、缺乏规则与纪律。正因为如此,利害冲突才凸显出来。在缺乏规则与纪律的情况下讨论问题,如果有人发言咄咄逼人,其他人便会静观发展动态,或是重复自己的观点,于是会议最终流于形式。  第三、缺乏“共同语言”。“共同语言”是大家运用语言时必须遵守的协议,例如在电脑领域,操作系统可称之为“共同语言”。在系统中,它起着平台的作用。讨论中的共同语言指的当然是逻辑。在讨论中,有的人发言符合逻辑,有的人发言不符合逻辑,这样的讨论是无法奏响和谐的乐章的。然而,如果大家的意见是在逻辑的基础上发生碰撞,起初可能只会出现最基本的几个音符,但最终定会发展为一首完整的乐曲。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语言中存在着“普遍语法”和“生成语法”。普遍语法指的是在语言习得方面,所有人天生具备的一种处理能力;而生成语法则是在普遍语法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语言体系的能力。遗憾的是,逻辑思考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这正如普遍语法和生成语法的关系所显示的那样,尽管如此,在对于逻辑思考能力与讨论问题能力的关系进行讨论时,我们还是能够用普遍语法和生成语法的关系进行说明。讨论问题的能力来源于逻辑这个“普遍语法”的平台,在逻辑的基础上,加入某些理论、常识或个人“生成”的经验,我们便获得了讨论问题的能力。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越来越需要逻辑这一“商业语法”。在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逻辑必不可少。在日本,人才的流动和M&A(并购)虽然出现得较晚,但也正在成为普遍现象,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坐在一起,大家的意见十有八九会不一致。在其他企业工作过的人,无论是优秀还是平庸,进入新的企业之后,恐怕都会历尽艰辛。正如那些有名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在谈论并购后管理(post M&A management)的困难时所说的那样,企业在并购或联合之后,比此前的问题更多。  一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文化的差异,这种看法既正确也不正确。对异质的存在心怀警惕,观察一段时间,这是人类的本性。因此,在一段时期之内,关系冷淡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一般来讲,转学的学生融入新的班级只是时间的问题。然而,在商业领域,这种局面却难以改善,甚至会导致决裂。事先没有充分协调利害关系,则有可能会“同床异梦”,事实上,不少此类情况都是由于缺乏共同语言而出现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人无事生非地去计较利害关系,或是采取敌对的态度,结果在一个组织中形成“权力的椭圆形结构”,即两个中心。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创造一个环境,保证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逻辑这一共同语言。>
“提问的能力”可确保讨论符合逻辑
连载:专业主义
作者:日大前研一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1994年秋天,某电视台给了我一个采访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的机会。李光耀的功绩得到很高的评价,被称为“建国之父”,我也非常尊敬他,但在当时,不少人从他的言行之中嗅到了独裁者的气息。关于这一点,我询问了他本人的想法。  我在20世纪70年代,曾作为新加坡经济开发厅的咨询顾问工作过一段时间,与他并不陌生。不过,在电视采访中我并没有表现出这一点,我采用的是与一国总理一问一答的形式。  如果李光耀所思考的方向与民众的期望不一致的话,我当时的使命便是找到这种差距。这对于作为采访者的我而言,是能力上的一种考验。如果我直接问:“你被称为独裁者,这是真的吗”,则只能引起对方的愤怒。那么,对于此类难度较大的问题,又该如何发问呢?  我引用弗朗西斯?福山的话,开始了我的采访。“国政几乎都已交给了接班人,但福山却认为您至今实际上依然是首领,是‘善意的独裁者’。对这种意见,您如何看待?”  李光耀回答得非常巧妙。“福山那样的美国人”——他顺着我的思路往下说,完全不触及独裁者这一点——“对于生活在美国那种富裕国家的人而言,是无法想象新加坡总理的无奈的。新加坡突然从马来西亚独立出来,没有水,没有粮食,总理必须让国民吃饱肚子”。他抓住福山这位旁观者轻率的发言,继续他的逻辑推理:“我所做的一切并非独裁,而只是对国民尽自己的责任而已。”  关于权力的移交,我说:“我询问了民众对您的看法”,然后从侧面问道:“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非常尊敬您,愿意跟着您走。如果现在不移交国政,以后会不会很麻烦?”事实上,李光耀并没有搬出他任总理时住的房间,我们的谈话就是在这个房间进行的,而吴作栋总理则住在别的地方。  “国政可随时移交,但国民的心果真能够移交吗?接班人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国民的信任,必须自己证明自己建立的社会能够反映民意”。他引用中国的说法回答道:“当狗明白新的主人能够让自己吃饱肚子时,是会亲近新的主人的”。他进一步断言:“国民亲近自己是因为自己让他们吃饱了肚子。如果吴作栋总理想赢得国民的尊敬,就应该让国民切实感到自己给他们带来了温饱。”  李光耀并未直接触及“移交权力”的讨论,他利用中国的说法,即狗与主人的关系,提出了接班人有可能缺乏能力的问题,把谈论社会对自己的批判引向评价自己业绩的标准。可以说,正是这种 “固执”的做法、这种巧妙的逻辑赢得了国民的信任,于是国民把他推为一国之首。  在讨论的过程中,隐瞒自己的想法或歪曲表达自己的想法都是不利于解决问题的。无论对方是谁,都不必畏惧。应该询问的情况不去询问,则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过,同样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会赋予问题不同的特点。考虑对方的性格、心情等方面的因素,提问时“切入的角度”可有所不同,可采用“直接”的方式,也可采用“间接”的方式,但不可把讨论的目的直接变为问题。对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非常明确,寻找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的切入点,这才是提问的关键。  无论在理论方面多么擅长,当自己的主张遭到别人的反驳时,还是有人会失去理智。在此我想介绍一个提问的方法,这便是机智的提问。经过深思熟虑的机智提问具有缓解现场紧张感的作用。在对李光耀的访谈中,我稍微动了一下脑筋,并未违背自己的想法,便让对方进入了我设定的圈套
本文字数76259,每页显示6000字 11/13页
浩扬电子书城内所有小说、TXT下载文本,全部来自书友上传整理,版权归原作者以及出版商所有。
若您是版权所有者并且因本站存储了如何在21世纪生存专业主义_分节阅读_11小说全文阅读,如何在21世纪生存专业主义_分节阅读_11TXT全集下载,如何在21世纪生存专业主义_分节阅读_11.txt全集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网站管理,管理将会在1-24小时内删除。
本站只为书友以及文学爱好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同时希望为国内的各种文化提高在网友眼中的认知。 管理员邮箱:灾难之花---读《活着Aftermath》一点想法
Aftermath1989126
71729838MH370239()201441629317211118
G(Aria sul G)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存者有权获得账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