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在图4.5-5中画出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红光和紫光折射率的大致路径

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第四章__光的现象知识点及相应练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牛顿的色散实验
人类对光的认识的第一次挑战。
让一束白光射向透明玻璃制的三棱
镜,会看到什么样的现象?
牛顿的色散实验
观察结果说明:
白光是多种单色光组成的
红光的偏折角度最小,
紫光的偏折角度最大。
由白光色散的光带按
红、橙、黄、绿、蓝、靛、紫
的顺序排列。
彩虹的形成:
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以后发生折射,产生了绚丽的七色光。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彩虹。
光的三原色及其应用
彩色图像是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因此我们把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三原色。
电视、电影都是根据色光三原色所制成。
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
1.当白光照射到红色玻璃上时,红色的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因此看上去是红色的。
2.当白光照射到蓝色玻璃上时,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光,因此看上去是蓝色的。
3.教室的窗户看上去为什么是透明的?
因为教室的窗户能透过所有的色光,所以看上去就是透明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因为红色物体只反射红光,而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所以看上去就是红色的。
同样,蓝色物体只反射蓝光,而把其他色光都吸收了,所以看上去是蓝色的。
花儿为什么艳丽多彩?
花儿为什么艳丽多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8:26:24|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下载文档:第五章第五节物体的颜色.PPT
官方公共微信2012届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课堂专题训练(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2届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课堂专题训练(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2届中考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课堂专题训练(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江苏阜宁GSJY2012年中考物理全攻略(考点扫描+经典例题 +课堂练习+专题训练 )(四)――光学第三部分& 透镜及其应用(附答案)一.考点扫描◎知识结构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凹、凸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规律像的大小、正倒、虚实应用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透镜的应用眼睛和眼镜: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显微镜和望远镜:构造与成像特点考点一&& 透镜1.透镜分为两类:中间____,边缘___的叫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中间____,边缘____的叫凹透镜,对光有______作用.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点叫做凸透镜的______,它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______。温馨提示: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并不是一定会聚到一点上!而是指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靠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不是一定不会聚到一点上!而是指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考点二  凸透镜成像规律3.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应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______、 _______和______,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凸透镜光 心、光屏中心在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凸透镜成像规律&5.规律总结:①焦点F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F处成______实像_____实像的分界点,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②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 ,像也_____;物距增大,像距_____,像也_____。成虚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_, 像也_____。物距增大,像距______,像也______。化”一定要理解(熟记!应用这一规律可以解答凸透镜成像变化类题目。考点三 透镜的应用6.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 ____的_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_____相当于光屏。7.幻灯机、摄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 _____的___像这个原理制成的.幻灯片是______,银幕是光屏,为使观众看到正着的像,幻灯片要________。8.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______、 _____的___像.要使看到的像大些,应让放大镜_____________。9.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_____。近视眼要用_______矫正。10.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____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远视眼要用_______矫正。11.显微镜的目镜、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成_______、 _____的实像,目镜成_______、______的虚像.12.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_______、______的实像,目镜成______、 ______的虚像。二.经典例题例1. (;吉林)如图所示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对光有________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其应用.解答时应注意微型手电筒与普通手电筒的不同.小灯泡前端A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 用.微型手电筒用相当于凸透镜的A部分代替普通手电筒中的凹面镜起到聚焦作用.答案:凸透镜 会聚例2. (;河北)让一束平行光经过一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得到清晰的像,应使光屏靠近透镜&解析:从图示装置看出,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当物体距离透镜距离为5 cm时,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即物距在f~2f之间,此时成一个倒 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2f以外时,物体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 像,且物距越远,像越小;当物体从2f向透镜靠近时,像在变大,同时像距也在变大,所以D选项不正确,A、B、C选项均正确.答案:D例3.(;菏泽)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______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图A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图B是远视眼成像情况,图C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图D是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因此,第一空填C,第二空填A.答案:C A例4. (.;广州)如图所示是投影仪成像示意图.其中凸透镜的作用是成________(填“等大”“缩小”或“放大”)、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如果图中h=40 cm,则凸透镜焦距不可能小于________cm.&解析: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而平面镜只是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呈现在屏幕上方便成像.要使物体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必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因此凸透镜的焦距f&40 cm&2f,即20 cm&f&40 cm,则焦距不可能小于20 cm.答案:放大 倒立 改变光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0三.课堂练习1.下图是几种光学器材的示意图,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2.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一架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15 cm,要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人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30 c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底片上的像是____像(填“实”或“虚”).&& (;菏泽)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______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_______.3. 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远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图分别是(&&& )&&&&&& A.图甲和图丙     B.图乙和图丙&&&&&&& C.图甲和图丁&   D.图乙和图丁4. 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A.照相机   &&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5.(;杭州)小王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6.(;扬州)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 D.正立缩小的虚像7. .(;菏泽)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需从高空向地面照相,若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5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 )A.大于100 mm  & B.等于50 mmC.小于50 mm  && D.介于50 mm和100 mm之间8.(;哈尔滨)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B.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乙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C.甲图中凸透镜靠近书本,所成的像变小;乙图中凸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也变小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9.如图甲是正常眼睛对光的作用情况,则图乙(&& )&A.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C.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10. .(;广东)完成如图所示透镜的光路图.&四.专题训练一、1.(;黄石)关于透镜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D.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总是放大的2.(2012中考预测题)放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焦点以内的光源S发出的 光,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可以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凸透镜只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起会聚作用C.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是发散的,因此凸透镜的作用是对光&&&&& 线起发散作用D.通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发散程度比原来小,仍然是会聚的一种表现3.(2010中考变式题)如下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4.(;扬州)如下图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则像的性质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5.(;武汉)来自于物体的光经过晶状体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 B.视网膜相当于光屏C.所成的像是实像&&&&&&&&&&&&&& D.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是正立的6.(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是物体A通过凸透镜(透镜未标出)成像的示意图.当凸透镜放在哪点时,才能产生图中所成的像A′(  )&A.a点    B.b点    C.c点    D.d点7.(;陕西)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 D.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8.(2012中考预测题)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 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9.(;成都)一天,小聪告诉小亮,放大镜不仅能把物体“放大”,还能把物体“缩小”!有些惊讶的小亮立刻找来一个放大镜做实验.他把放大镜放到花朵前某一位置,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花朵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接着他按小聪的提示进行了操作,终于看到了“缩小”的花朵.关于小亮看到“放大”花朵后的操作及他看到的“缩小”花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B.向靠近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C.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正立缩小的虚像D.向远离花朵的方向移动放大镜,看到的是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10.(2012中考预测题)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针孔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一样,都是光线经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只要是倒立的像都是实像C.只有缩小的像才是实像D.实像可以用照相机拍照,而虚像则不能11. (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2. (2012中考预测题) “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6 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 cm时成倒立的像,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距等于8 cm时,成放大实像&&&&&&&&& B.物距等于12 cm时,成放大实像C.物距等于16 cm时,成缩小实像&&&&&&&& D.物距等于18 cm时,成等大实像13. (2012中考预测题)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 cm   B.40 cm   C.20 cm   D.10 cm14. (2012中考预测题)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 cm处,可得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15. (2012中考预测题)摄影师给小明照完全身像后,又要接着给他照半身像,为了在底片上得到清晰的像,应(  )A.把照相机适当向小明移动,并把镜头向前伸&&& B.把照相机适当向小明移动,并把镜头向后缩C.把照相机适当远离小明,并把镜头向前伸&&&&& D.把照相机适当远离小明,并把镜头向后缩16. (2012中考预测题)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针孔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一样,都是光线经折射后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只要是倒立的像都是实像C.只有缩小的像才是实像&&&&&&& 相机拍照,而虚像则不能二、题17(;苏州)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由图可知:________(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可用于_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的矫正.&18.;潍坊)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 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 cm刻度处的________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_.&19(;桂林)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看到的一种成像的情况.此时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或“虚”)像,其成像的条件是_______.&20.(;株洲)如下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现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5 cm处(如图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像.&21.(;广东)如图所示是人眼球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则: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则它的像将会落在视网膜________(填“前”“上”或“后”)而导致看不清物体,但实际上,人眼在由远到近地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还是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下列哪种光学仪器成像原理与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样?________(填序号) &①照相机 ②放大镜 ③投影仪 ④潜望镜22. (2012中考预测题)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__cm.生活中的________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23. (2012中考预测题)如图是小云同学将两纸筒M、N套在一起制作的模型照相机.当用来看远处景物时,在半透明纸上可得到清晰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接着再看近处物体,&若还想得到清晰的像,应将纸筒MN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题24.(;安徽)下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25.(2010中考变式题)画出图中通过透镜的折射光线.&四、实验探究题26.(2010中考变式题)关于凸透镜:&&&&&&&&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王聪同学先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_______调节;(3)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教室里的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________________实像的原理制成的.27.(;包头)(1)小强做光的色散实验,看到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光屏上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彩色光带,产生了一个问题: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进行验证.a.请你在下图中画出红光、紫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图中F1、F2两点表示焦点)b.小强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丽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适当移动在光具座上的蜡烛和透镜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使透镜向________移动,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然后,保持蜡烛和透镜现在的位置不变,将原来透镜更换为一个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使光屏向________移动,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更换透镜前变________.28. (2012中考预测题)小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能成在________.(2)小周在图中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她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在光屏上再成一个更小的实像,小周应当把蜡烛向________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3)小周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附:1. 《课堂练习》参考答案1.&答案:D2.&答案:大于&& 实3.&答案:D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C9.&答案:B10.&答案:&2. 《专题训练》参考答案一、1.解析: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实像,也可以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利用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对光线的折射能力太强,所以应戴凹透镜使光线变得发散些.答案:A2.解析:判断透镜对光有会聚还是发散作用的依据,不是看折射光线的形状.而是要将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较,若折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小(即折射光线靠近主光轴),则光变得会聚了;若折射光线的发散程度比原来大(即折射光线远离主光轴),则光变得发散了.答案:D3.解析: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幻灯机应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f<u<2f所以应是在c点时的成像;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u>2f,应是在a点时成的像;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u<f,应是在d点时成像情况;人眼就是一架照相机,应在a点的成像情况,因此选A.答案:A4.解析:从题图中可以看出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大于1倍焦距且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选项正确.答案:C5.解析:人眼的结构相当于照相机,其视物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晶状体及其附属结构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在视网膜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D选项说法错误.答案:D6.解析:由图可知,蜡烛经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因此凸透镜应放在C处.答案:C7.解析: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变凸,会聚本领变大,使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应配戴凹透镜来矫正,因此A选项正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选项错误;三棱镜是根据光的折射来工作的光学元件,对光有折射作用,C选项错误;平面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入射角越小,对光的传播方向改变越大,D选项错误.答案:A8 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物体u=20 cm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应选A.答案:A9.解析:放大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观察完正立放大的虚像后,需要将凸透镜远离花朵,才能观察到花朵的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选项正确.答案:D10.解析: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和虚像都是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也能用照相机拍下来,如可拍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答案:B11.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同学们学习光学知识的一大难点,考查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掌握好、总结好,根据像变能找到物变,根据物变能找到像变,同时应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掌握,忌死记硬背.本题由图可知像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对应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物体应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像在主光轴上方,则物体应在主光轴下方,因此物体应在Ⅲ区,C项正确.答案:C12. 解析: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解此类题关键是判断焦距大小,判断物距和1倍焦距、2倍焦距的关系.由题意知:6 cm<f<9 cm,u=8 cm时有两种可能.u<f,f<u<2f,所以可能成放大虚像,也可能成放大实像;u=12 cm时f<u<2f,一定成放大实像;u=16 cm时,有两种可能,f<u<2f,u>2f,可能成放大实像,也可能成缩小实像;u=18 cm时,u>2f一定成缩小实像.故选B.答案:B13. 解析:对于凸透镜成像,物距u=2f时,像距v=2f,此时物距与像距相等,由图可知u=20 cm时,像距v也是20 cm,即u=v=2f=20 cm,可知焦距f=10 cm.答案:D14. 解析: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f=15 cm,物体u=20 cm时,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应选A.答案:A15. 解析:用相机照相时,人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照完全身像后再照半身像,像比原来变大.因此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故应把相机向人移动,并把镜头向前伸.答案:A16.解析: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利用光沿直线传播成倒立的实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实像和虚像都是既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虚像也能用照相机拍下来,如可拍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答案:B二、题17解析:从光路图可知,激光经过甲透镜后光线变得比原来会聚了,所以甲透镜是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而激光经过乙透镜后光线变得比原来会聚得轻,起到了发散作用,所以乙透镜为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它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答案:乙透镜 近视18.解析:从题装置图可以看出,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是30 cm&2f,因此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在60 cm刻度线的左侧,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与此类似.答案:缩小 左 照相机19解析:从观察图中实验情况可知,像为放大、正立的虚像,故物距小于焦距.答案:虚 物距小于焦距20.解析: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焦点上,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焦距,由题甲图可知,此时焦距为15.0 cm,当蜡烛距此透镜35 cm时,即蜡烛在2f以外,所以在光屏上得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15.0 缩小21.解析:当物体靠近人眼时,若晶状体的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远离凸透镜,则像成在视网膜后方;要使像仍成在视网膜上,则需要将光线会聚一点,像距变小,所以看近物时晶状体焦距会变小,这是一种变焦距系统,而像距并没有变化,这类似于照相机,只是照相机是改变像距.答案:后 变小 ①22. 答案:(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光屏在光具座上可移动的距离小于实际的距离)(写出一条即可)& (2)大于20 照相机(答案合理均给分)23. 解析: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工作的,如果看近的景物,物距变小,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适当增大像距.答案:实 变大三、作图题24.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条特殊光线可知A点射向凸透镜的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后一定过焦点和像点A′,所以可作出一条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则此光线经折射后一定过A′,这条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焦点.另外从A点发出的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且过像点A′,因此先画出折射光线后,再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此时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是另一个焦点.答案:如图所示&.25.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但凸透镜是折射光线直接过实焦点,而凹透镜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另一侧的虚焦点.答案:&四、实验探究题26解析:阳光是可以看成是平行光,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就是让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到凸透镜上,则其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相交于主光轴上一点即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即是焦距.凸透镜成的实像与物体相比,上下颠倒,要使像往下则物体应向上移.投影仪、幻灯机和电影放映机都是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答案: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上 放大27.解析:在光的色散实验中,紫光经三棱镜后偏折的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与红光经凸透镜后的会聚程度同样是紫光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紫光经凸透镜的焦距小,红光经同一凸透镜的焦距大;在凸透镜成像时,若先成一个缩小的像,再得到放大的实像,需要减小物距,因此需将透镜向蜡烛移动;若换为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做实验,由于焦距小,会聚本领大,光线会提前会聚,像距减小,像变小,因此应使光屏向蜡烛移动.答案:(1)a.如图所示:&b.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小 (2)蜡烛(左) 凸透镜(左) 小28. 解析: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实验时要调整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能使像成在光屏的正中央.小周在图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此时物距u=35 cm,像距v=20 cm,可知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小,像距越小.因此,老师要求他在光屏上成一个更小的实像,他应当把蜡烛向左移,同时光屏应向左移动.他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由于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以致光屏上的像变的模糊,所以他应将光屏向左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答案:(1)光屏中央 (2)远离透镜方向(左) 靠近透镜方向(左) (3)远离透镜方向(右)&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光透视眼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