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正方形,被分成3个相等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厘米,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是多少厘米?

把一张周长是72厘米的长方形纸,刚好剪成三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把一张周长是72厘米的长方形纸,刚好剪成三个相同的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其他回答 (4)
9cm 简单~~
刚好能剪成3个正方形,说明正方形边长正好等于长方形的宽,并且长方形的长是宽的3倍,因为周长为2倍长加宽--本题即8倍宽,因此宽为72÷8=9,正方形的边长为9cm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学习帮助领域专家
当前分类官方群专业解答学科习题,随时随地的答疑辅导点评:此题考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的计算应用,关键是明确长方形内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如图是从长方形内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等于长方形的宽6厘米,再利用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即可求出它的周长.
&&评论 & 纠错 &&
同类试题1:用3个周长为13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解:如图:13×3-13,=39-13,=26(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6厘米.
同类试题2:如图,用2条线段可以把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4部分,这两条分割线的长度总和是20厘米(如图),现在请你用不超过4条的线段将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5部分,要求找出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其分割线的长度总和必须小于40厘米,在图中画分割线并在每个图下面的横线上写上分割线的长度总和.解:根据分析画图如下:当前位置:
>>>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
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来三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少60厘米。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北京同步题
60÷4=15(厘米),15×15=225(平方厘米)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主要考查你对&&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学习目标: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面积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用字母表示:S=ab。学习目标:理解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且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面积公式: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用字母表示:S=a×a=。
发现相似题
与“用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0758935786651041490931213103748267924把两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正好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_百度知道
把两个长为6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正好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提问者采纳
提问者评价
你的回答完美的解决了我的问题,谢谢!
作业打印机
来自:作业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已有天涯账号?
这里是所提的问题,您需要登录才能参与回答。
"天涯问答"是天涯社区旗下的问题分享平台。在这里您可以提问,回答感兴趣的问题,分享知识和经历,无论您在何时何地上线都可以访问,此平台完全免费,而且注册非常简单。
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5个小长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一个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5个小长方形 ,每个长方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09-05-11 & 发布
好不详细,什么意思,到底又要求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又是多少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小学数学公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1、字母表达形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2、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3、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小学数学公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1、字母表达形式: 运算定律共有五个: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运算性质指:一个数加上两个数的差;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商;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商;几个数的和除以一个数等。这部分内容只是用于简便运算。 运算法则包括:整数四则运算法则、小数四则运算法则、分数四则运算法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并能运用法则熟练地进行计算。 公式在小学数学的运用中,重点是两方面: 1.运算定律或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周长:C=2(a+b) 正方形周长:C=4a 圆的周长:C=2πr,或(πd) 长方形面积:S=ab 正方形面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S=ah 圆形面积:S=πr2 长方体体积:V=abc表面积S=2(ab+ac+bc) 正方体体积:V=a3表面积S=6a2 圆柱体体积:V=πr2h表面积S=2πrh+2πr2 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教师要认真学习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大纲所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要注重在使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发展了,也就更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是互相促进,密不可分的。 行程通常可以分为这样几类: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追及问题:速度差×追及时间=路程差; 流水问题:关键是抓住水速对追及和相遇的时间不产生影响;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也就是顺水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速4个量中只要有2个就可求另外2个) 环形行程:抓住往返过程中不便的关系 比例应用: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复杂的行程问题经常考,而且要考都不简单。 复杂行程:包括多次相遇、火车过桥,二维行程等。 2、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公式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公式 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公式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 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 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 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 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3、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单价×数量=总价 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3.速度×时间=路程 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根据你的题目条件,问题应该是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用周长12/2=6(厘米),这是每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根据条件可知,长是宽的5倍,把宽看作一份,长就有这样的5份,这样长和宽的和就是6份,用6/6=1(厘米),它就是宽,1*5=5(厘米),这就是原来正方形的边长,用5*4=20(厘米),它就是原来正方形的周长。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长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是已知的你还问?是问正方形的周长吧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则长方形的长边也是X长方形的宽=12/2-X=6-X正方形的长X=5*(6-X)          X=30-5X            X+5X=30                6X=30                  X=5正方形的周长=4*5=20厘米答: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